人人范文网 自查报告

企业经营风险自查报告(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8-07 08:36:43 来源:自查报告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经营风险自查报告

****支行

经营风险自查报告

省行:

根据省行及银监局《关于对全省银行业机构经营风险状况开展大检查的紧急通知》要求,我行成立自查工作领导小组,组织有关人员针对支行实际情况,制定检查方案,对2006年以来的经营风险状况进行全面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检查工作领导小组成员

长:

副组长:

员:

二、检查的主要内容及范围

2006年1月1日-2007年3月末的会计、结算、现金管理方面、信贷资产方面、财务会计方面、国际业务方面。

三、检查方式

主要采取调阅会计、信贷档案,抽查会计传票和帐簿与现场检查相结合方式。

四、检查情况

按照省行及银监局下达的检查工作要点和省行营业部下达的自查工作方案要求,对照我行的具体情况,主要对本

外币、会计结算、信贷资产、财务会计等方面进行自查。

总体来看,我行能够按照人民银行批准的业务经营范围合规开展业务,在办理业务过程中,无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危害国家和公众利益的现象发生,各部门在制定相关的岗位职责和内控制度时,均符合上级行和银行监管部门的相关要求,无抵触条款。在会计结算方面:支行营业厅按照省市行的业务管理要求和相关制度制定本行的内控管理制度和审批制度,遵循“统一管理,逐级审批”原则,对各项业务,尤其是大额现金、转账业务、冲抹账业务、查询冻结、扣划业务、开销户业务等风险业务及审批授权制度做到逐级审核,层层把关。在日常办理各项业务时,严格遵守“支付结算制度”、“联行制度”、“人民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和“中国农业银行会计结算制度和现金制度”,保证每笔业务合法合规;在信贷资产方面,组织客户经理部、信贷管理部相关人员落实新贷款规则及《商业银行法》《担保法》、《贷款通则》、《商业银行实施统一授信制度索引》、《商业银行授权、授信管理暂行办法》等法律法规,强化贷前调查的尽职性,贷时审查的审慎性,贷后管理的有效性;在财务会计方面:支行按上级行规定,及时编报财务计划,并经有权部门审批后执行;在费用开支方面,执行“一支笔”审批制度,严格将费用开支控制在上级行核批的费用指标内。对各项营业收入、成本与费用,各项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上级行

的制度规定及时提起,无虚报利润,虚增收益的现象。在国际业务方面,支行始终按照国家外管政策的要求,合规经营,无超范围,超权限办理业务现象存在,国际业务部门制定内控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对售付汇业务、结汇业务、开证业务设立二级审批,做到互相监督,互相制约,保证外币业务健康稳健的发展。

在此次检查中,也发现存在一些问题:

1、会计结算现金管理方面

(1)抹账程序操作有误,存在逆程序操作现象:

2006年1月5日**记账传票抹账,1c0b003记账传票重记;

2006年6月1日1c0h00传票重记,1c0h00抹账。

(2)部分柜员未坚持“一日三碰库(箱)”制度

1c06柜员11月8日和11月10日各少1次碰库。

(3)柜员休假,短期离职,现金箱余额未清零。

(4)对账单回收率较低,未达标准,且贷款户一直未发放对账单。

(5)未按规定设置安全金库:未为储蓄柜员配置备用金库,日间办理业务时,将备用金库堆放在柜台下的安全隐藏台内。

(6)未按规定设置计算机设备定期检查和报废登记簿。

(7)自律监管工作内容涉及面不全,且未使用统一制

式监管登记簿。

2、在财务会计方面

(1)长期国家债券(国债)未按季计提利息,计入当期长期投资收益。

(2)工资发放未通过应付工资科目核算。

(3)财务传票章戳不全,记载不规范。

(4)2006年未按规定设立低值易耗品使用保管台账。

(5)2006年1月-11月末,长期待摊费用余额11400元,未按季摊销。

3、在国际业务方面

(1)结售汇敝口头寸超限额,2006年9月4日美元结售汇科目余额为73294。79元,超省行规定限额。

(2)保证金帐户使用不规范,****化工有限公司及其项目部开立的信用证保证金帐户在2006年1月1日-12日期间办理过人民币结算业务。

4.信贷方面

2006年至2007年3月,**支行信贷部门发生公司类贷款业务

笔,其中新增贷款5笔,转贷业务1 笔。承兑汇票业务1笔(已收回),小额质押贷款

笔。

至2007年3月支行信贷总额

万元。按五级贷款分类管理;正常类贷款

万元,关注类贷款

万元,次级类贷款

万元,可疑类贷款

万元,损失类贷款

万元。

下面把2007年业务经营管理检查中信贷自查阶级的工作及发现的问题汇总如下:

1、核实支行全部信贷资产质量通过检查核对2006年末及2007年3月项目电报,会计报表于信贷资产质量监测表中统计的贷款质量的数据一致,贷款形态调整基本上及时准确合规,借新还旧符合人民银行的有关规定。

2、信贷业务流程进行内控检查

2006年至2007年3月,支行按上级行要求对所辖的客户信用评级共计

笔,经查无人为调高客户信用等级的行为。客户统一授信制度能够贯彻执行,支行信贷各环节管理中,包括信贷调查、审查、审议、审批,发放、贷后管理中实行审贷岗位分离,定期召开贷审会,向上级行实行备案或报备,执行了主责任人制。

贷款中发现:

(1)贷款调查中贷前人行咨询系统查询不及时,一部分贷款出现漏查,晚查的问题。

(2)贷款档案尚待规范。档案交接不规范,档案归档过程中或缺档案管理员签章、或缺移交人、监交人的签章,大部分档案未打页码。

(3)个别贷款监管不到位,对企业的经营、生产资金流向等情况了解肤浅,贷后检查材料过于简单,流于形式。

经过10余天的突击检查,支行本着实事求是的工作态

度,对2006年以来信贷、财务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清理,充分暴露支行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依据相关文件规定,对贷款发放的程序,贷款的调查,审查、审批、贷后等方面以及信贷的授权、授信、审批权限等进行一一检查,支行将本着边查边改的原则,对支行能够解决的问题自行解决,支行解决不了的问题请示报告研究解决的办法。我们继续组织全体相关人员学习省市行的有关文件,对照规则找不足、改错误,为今后的业务经营管理的正规化打下良好的基础。

年月日

推荐第2篇:企业经营风险防范

企业经营风险及防范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它的发展和壮大不仅为社会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还为国家增加了税费收入,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然而,由于市场主体鱼龙复杂,不讲诚信现象依然存在,有些企业缺少防范意识,对经营活动中的法律问题了解甚少,导致经营风险时有发生,主要表现在:

一、对合作伙伴资信情况考察不细,导致上当受骗

目前,有些公司是国有企业独家投资或者合资开办的,但大多数商贸公司是公民个人开办的。一些不法商人,在申办公司时,伪造资本证明资料,骗得注册,或者借用他人资金注册后又予抽逃,属于典型的“空壳”公司。这类公司没有正式、真实的帐册,开办者往往把公司的有效资产落到自己或者亲属的名下,债务由公司承担,个人不承担任何责任。由于一些企业对合作公司的资信情况缺乏细致、深入的调查了解,投入资金或者供给货物后,便被不法商人占有、转移或者挥霍,无法收回。就是起诉到法院,由于股东虚假注册、抽逃资本和非法占有公司资产的证据难于收集,也无法追究股东的责任。如有两家公司签订了合作经营煤炭合同,一公司出资50万元,另一公司负责经营,利润共享,实际上是借贷关系。负责经营的公司是王某用其父母的身份证,以其父母的名义开办的,其任经理。王某开办公司的注册资金是向亲友筹借的,验资后即抽回偿还了借款。出资公司50万元到帐后,王某用20万元偿还了债务,其他款项因欠税被税务部门扣划。其提出要想继续运作,必须追加投资,使出资公司骑虎难下。

二、法律关系不清,对经营活动把握不准,风险增大

法律关系不清,错定合同性质和名称,导致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及应承担的责任无法确定。如,某集体企业与一民营公司做买卖,集体企业出资40万元,由对方购买煤炭,提供储煤场地和工具,集体企业负责销售煤炭,利润三七分成,属于合作经营合同。而在操作中,集体企业却与民营公司签订了煤炭购销合同和场地使用合同。在合同履行中,该民营公司擅自在煤炭中掺入沙石,强行销售煤炭,集体企业蒙受巨大经济损失。无论从买卖合同,还是从场地租赁合同,对方均无违约之处,无法追究对方责任。如果以合作经营签订合同,则对方存在严重违约,依法可以解除合同,并要求对方赔偿损失。

三、乐观签约,缺乏风险评估及保护措施,一旦形成纠纷,损失难免

在经营中,缺乏对经营项目风险评估,好多项目没有对合作伙伴的资产、经营、信誉情况进行评估,没有对发生纠纷解决途径、方法进行必要的研究和效果上的考量。签订合同时,没有约定纠纷解决的方式,或者约定了不利于己方的解决方式。大多数合同没有要求对方提供担保,或者虽然对方提供了担保,但因未依法办理登记手续而归于无效。

四、盲目联营,陷入联营陷阱

资金实力强的企业,往往是各方招商引资的对象,面对复杂的情况,稍有不慎,一旦投入资金,便会陷入矛盾和纠纷之中。如,某公司用600万元购买某商城的房屋,并以此为投资,与该商城联营设立公司,经营装饰材料市场。由于联营前,没有认真调查商城对市场房屋是否享有所有权,也没有将房屋产权办到联营公司名下,导致在以后的经营中纠纷不断,市场的投资人、施工单位通过诉讼手段取得了对市场房屋的租赁收费权,致使联营公司无房可管,无费可收,造成该公司600万元投资被架空。

五、对合同履行重视不够,导致后续工作被动

有的企业对合同的履行不够重视,导致合同不能履行的责任不清,应收帐款得不到及时收回。如某建筑企业为某大学城建设校舍,部分校舍已投入使用,拖欠工程款上千万元。由于建设方拖欠设计院、勘探等部门费用,这些部门拒绝向建筑企业提供有关资料,致使无法形成工程竣工验收报告。建设方以建筑企业不提供竣工验收报告为由,拖延对工程的验收和决算。工程没有决算,就无法确定建设方欠款确切的数额,作为施工方的建筑企业就无法主张

权利。经过多次谈判,最终不得不以延长付款期限为代价,换取对方对工程款的决算。

六、对应收帐款催讨不力,导致风险或者损失

一是超过诉讼时效,丧失胜诉权。如一企业与邢某做水泥生意,2004年8月17日邢某出具了16万元的欠条。2007年该企业向法院起诉,称多次催要过货款,2006年邢某曾经给付了1万货款。但由于当时没有对货款重新签认,事后对方又不承认,无证据证实诉讼时效已中断。从出具欠条之日起至提起诉讼,已超过2年普通诉讼时效的规定,企业丧失了胜诉权。二是由于货款拖欠时间过长,欠款企业发生重大经济纠纷或者经营状况恶化,甚至破产,丧失偿还能力。

七、诉讼措施不当,导致案件败诉或者无法执行

一是选择起诉对象不当,导致诉讼请求被驳回。如某水泥厂诉张某买卖合同纠纷一案中,水泥的买受方是某装饰建材市场,由于该市场不具备法人和其它组织的资格,不能作为诉讼主体。张某仅是买卖水泥合同经办人,起诉张某显然是选择诉讼主体错误。按照法律规定,某建材市场的债务应由其开办人负责。

二是没有申请财产保全措施,导致被告人的财产被其转移、处分或者被其它法院查封、冻结,失去了偿还债务的机会。

三是有关事项没有保留书面材料或者材料丢失,导致无法向法庭提供证据;举证不全面或者不及时,导致超过举证期限而失权。

四是经过诉讼程序胜诉后,没有在法定期限内向法院申请执行,使生效的判决、调解丧失强制执行的效力。

为了提高企业对经营风险的识别、防范能力,促进企业健康的发展,提出以下对策建议:第一,加强对经营管理人员法律知识的培训,提高运用法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建立兼职或者专职的法律顾问队伍,加强对合同签订、履行的法律审查。企业可根据本单位人员和业务量等状况,设立专职或者兼职法律顾问,具体负责对合同签订、履行的法律审查和诉讼代理工作。未经法律顾问审查同意,不得签订和变更合同。

第三,认真审查合作方的资信情况,谨防上当受骗。签订合同前,要对合作方的工商登记、资产、信誉及经营状况进行认真调查,对于公民个人开办或控制、无资产、操作不规范的有限责任公司,要尽量规避。对于资信情况不明朗,但确有合作必要的,要通过严格财物控制、同时履行、对方提供担保等方式予以防范和化解风险。

第四,密切关注合同履行过程,确保合同履行善始善终。生意的运作过程实质上是合同的履行过程。合同一经签订成立,即具有法律效力,必须按照合同的约定履行;变更合同,须经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否则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

第五,慎重开展紧密型、法人型联营业务,预防联营风险。在紧密型、法人型联营中,有的是联营各方组成新的法人企业,有的是以一方企业的名义对外经营,对紧密型、法人型联营项目要慎重。对于有些项目确实需要联营的,尽量采取协作型联营即合作经营的方式进行,通过签订合作协议,明确约定双方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各自对外承担法律责任。

第六,加强应收帐款的监督和检查,建立应收帐款管理的长效机制。一是加强财务部门日常对应收帐款的统计和分析,及时报告应收帐款情况,控制应收帐款规模;二是定期召开有主管领导、经营管理人员、法律顾问、财务人员参加的企业经营活动及应收帐款情况分析会,对合同的履行、资金回收、存在的风险等情况进行研究,提出应对措施。对于没有还款诚意,有较大风险的应收帐款,应及时向法院起诉,以减少和避免经济损失;三是制定应收帐款的催收、签认、资料保管等具体操作规范,保全证据,完善法律手续;四是把应收帐款作为考核企业及经营管理人员业绩的主要内容,并与工资、奖金挂钩,充分调动企业和经营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五是建立玩忽职守、滥用职权追究制度,对于不尽职责、滥用权利、贪图私利,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要依法追究责任人的行政或者法律责任。从而形成应收帐款管理、回

收的长效机制,有利有节的开展工作。

第七,视债务人的经营状况和对债务的态度,确定清欠方案

当发生纠纷时,通过协商解决,实行各方利益的双赢,是最理想的状态。但是,必须有通过诉讼手段解决纠纷的心理和技术准备,一旦出现对方以种种理由推脱,迟迟不予落实,或避而不见;经营状况严重恶化,有停产停业可能;债务人欠债较多,有可能被起诉;或已经涉及重大诉讼,且诉讼进程表明其将败诉等情况,应及时启动诉讼程序,以避免和减少损失。向法院起诉清理外欠款,要做好以下事项:

一是要选择好诉讼主体。

1、债务人已经歇业、被吊销营业执照,无力偿还债务,这就要调查债务人在工商登记时注册资金是否到位,如果虚假出资,验资机构虚假验资,金融机构提供虚假验资证明,依法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把债务人的开办单位或者股东、验资机构、金融机构与债务人一并起诉。

2、法人资格滥用,如人格混同、公司财产不分、虚假股东等,就要揭开公司的面纱,请求股东承担债务偿还责任。

3、有的负债企业通过企业改制的机会逃废债务,这就需要针对其改制的具体情况,选择起诉对象,诉请改制后的新企业、负债企业的投资人承担责任。

4、行使代位权,起诉次债务人。依照合同法第七十三条规定,因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到期债权,对债权人造成损害的,债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以自己的名义代位行使债务人的债权。

二是弄清纠纷性质,确定诉讼请求。决定起诉时,要研究合同纠纷的性质,是买卖合同纠纷,还是合作合同纠纷;是借款合同,还是联营合同纠纷。然后再确定诉讼主张和请求,是主张合同有效,还是主张合同无效;是主张继续履行,还是主张终止合同;是主张赔偿损失,还是主张支付违约金,以及请求的金额等。

三是注意收集、提供有关证据。依照法律的规定,谁主张谁举证,主张权利要有证据支持,否则,要承担败诉的法律后果。因此,要保留好合同书、运单、结算凭证等文书原件,及时向法院提供。

四是尽量收集对方的财产线索,及时申请财产保全。依照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债权人在诉讼前或诉讼过程中,可以向法院提出财产保全申请,请求法院查封、扣押、冻结对方的财产。受诉法院一旦对财产实施了保全措施,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动用,其他法院也不得重复保全。可见,申请财产保全有利于保护自己的债权。

五是判决书、调解书生效后,在法定期限内申请执行。依照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申请执行的期限,从法律文书规定履行期间最后一日起,对方为公民的为一年,对方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为六个月。超过法定期限申请执行的,法院将不予受理。

当然,还要有诉讼风险意识。诉讼不是万能的,诉讼与经营一样也有风险,当出现签订的合同有瑕疵、有关证据灭失、超过诉讼时效等情况时,法院就不会支持你的诉讼请求;债务人确无财产清偿债务或者其进入破产程序时,胜诉的判决也无法得到执行。

推荐第3篇:企业经营风险分析

企业经营风险分析

一、经营风险识别:识别影响经营有效性和效率的潜在风险

1、经营风险识别程序、制度、责任、资源支持

2、明确经营目标:目标与战略一致性、目标之间逻辑关系、目标与环境关系

3、经营风险范围:

A、人力资源风险,包括招不到合格员工、培训不足、流动率高、人才不足、岗位能力过剩等。

B、产品设计风险,设计周期过慢、脱离工艺能力、脱离顾客需求、设计结构不合理、设计材料成本过高等。

C、采购风险,包括采购周期达不到生产要求、质量要求,采购成本过高等。

D、生产风险,包括效率过低、延迟交货期、成本过高等。

E、销售风险,包括客户流失、市场份额下额、营销过度、回款延期等。 F、质量风险,包括客户退货、投诉、返工、报废、质量折让、产量过剩等。 G、服务风险,包括客户投诉、承诺过度、营销过度、服务质量等。

H、财务风险,包括利率、汇率、资金使用率、投资回报率、资产周转率等

4、绩效考核、评估、激励机制

5、经营风险信息库

二、销售与收款业务流程

1、经营风险:由于产品销售与收款业务流程设计不合理或控制不当,可能导致产品销售及价格、信用政策等与目标要求不一致,或出现舞弊和差错。

2、客户资源

3、信用管理

4、计划管理

5、合同管理

6、对帐开票

7、折让、佣金

8、退货

1、业务费用订单受理与编制销售计划

市场信息

订单评审

2、审定销售方案和信用政策

销售政策

客户资源

信用管理

生产订单

6、签订销售合同

7、组织销售与收款

8、财务开票与记帐

9、销售折让或退货

10、盘点对账

清理、终止

三、采购与付款

1、经营风险:业务流程设计不合理或控制不当,可能导致采购物资及价格偏离目标要求,

或出现舞弊和差错。

2、供应商管理

3、采购计划

4、采购价格

5、投标管理

6、发票、付款管理

7、质量、数量验收入库

四、生产进度控制

1、经营风险:交货期、成本控制

2、PMC

3、材料库存

4、在制品库存

5、产成品控制

企业经营风险是指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危险。企业经营风险通常主要包括以下五种:

1,政策风险:是指国家政策的变化对行业、产品的影响(宏观经济调控及产业政策导向)

2,市场风险:是指本企业产品在市场上是否适销对路,有无市场竞争力(技术、质量、服务、销售渠道及方式等)

3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因经营管理不善,造成资金周转困难、甚至破产倒闭(资本结构、资产负债率、应收应付款及现金流问题等)

4,法律风险:是因签定合同不慎,陷入合同陷阱,造成企业严重经济损失(违约、欺诈、知识产权侵害)

5,团队风险:是指核心团队问题及员工冲突、流失和知识管理等。建议:在企业经营过程中,牢固树立风险意识,切实采取防范措施,最大限度地防止经营风险。

每个企业都是在风险中经营的,相对而言,风险对小企业来说远远超过大企业。小企业虽然“船小好掉头”,但它由于“本小根基浅”,故只能“顺水”,不能“逆水”,不能左右风险的发生。从实际情况看来,小企业消化吸收亏损的能力十分有限。小企业经营会遇到什么风险?小企业更应了解在经营中可能遇到的风险,以求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创业风险

这类风险主要在企业创业的初始时期容易发生。它的主要特征有三个:一是在企业的所有经营风险之中最早到来;二是它有相当的隐蔽性,业主不易觉察或无暇顾及;三是它是小

企业其它经营风险的根源。这类风险尤其值得创业者防范。小企业容易出现的创业风险有:业主过分注意产品的研制、生产而忽视了事关企业长远发展的问题,如企业产权的明晰、管理体制的规范等;对市场的潜在需求研究不透彻;对市场变化趋势没有预见性;对宏观行业形势的估计过于乐观;经营者缺乏全面管理的能力;没有建立必要的财务帐目;设备和技术选择不当;低估所需资金,忽视税务。

现金风险

这种风险主要表现为损益表上利润的期末余额巨大,但实际上企业现金表中的期末数额却小到几乎为零甚至是负数。经营者以为,帐面上的利润就是现金,事实上这是一种误解。这是因为赊销虽然也计入收益,但销售时并没有收到现金。另一方面,赊销增加了销售/存货的成本,但并没有立即支出现金。这种误解往往使企业的现金状况发生假象,经营者因而在企业扩张或新项目上马时忽视了对现金供需的平衡核算。现金是企业的血液,从日常经营活动看,只有提供足够的现金,企业才能正常运转。

没有充足的现金,将给企业带来严重后果,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因而降低了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信用等级,最终使企业资金周转不灵,甚至资不抵债,走向破产。现金风险主要表现在:业主只对企业的主要财务指标如资产负债率、净资产收益率等感兴趣,而忽视了指标掩盖下的问题;过分注意利润和销售的增长,而忽视手中掌握的现金;固定资产投资过多,使企业的变现能力降低,导致资金沉淀;企业规模盲目扩张,缺乏相应的短、中、长期计划。

授权风险

许多成功的小企业,在达到一定的规模后,业主或经理发现由他一个人唱“独角戏”管理企业全部业务的局面难以为继。此时就需要将部分管理工作授权其他人承担而由自己抓主要工作。一般认为,生产过程比较简单的企业,职工人数达25人以上便会产生这种需要。

如果生产工艺和销售职能较为复杂,即使职工人数达不到25人,仅靠经理和业主个人也难以有效地经营企业。授权风险的主要表现有:人员选择的不确定性;不能授权别人分担沉重的责任和繁杂的决策事务;存在心理障碍,授权者认为“只有我才能干好”,缺乏选拔和指导别人的能力;对下级缺乏信任感;业务发展,责任增加,但业主或经理用于经营管理企业的时间并没有增加。

领导风险

当小企业发展到有职工150到250人的水平时,就会面临企业的领导风险。处于扩张趋势的企业一到这个阶段,经营者就需要一套新的管理体制和技巧。经营者应该放弃过去曾经为自己带来成功的老经验、老办法,重新学习现代管理知识。领导风险的主要表现有:仅业主或几个合伙人无法承担逐渐变大的企业的管理责任;不愿授权别人分工负责并建立一个管理班子;不采用有效的领导和管理方式,一切靠自己的老办法;对具有领导才能的专门管理人才不能坚定不移地起用。

筹资风险

当企业经营达到一定阶段,原业主已无力继续提供所需资金。尤其是发展迅速的增长型企业,往往会面临资金不足的筹资风险。它们便会从各种渠道筹措资金,例如,发起人增股;向公众招股或寻求无担保贷款;请金融机构认股或给予定期贷款;从租赁公司租赁设备等。问题在于每种获得资金的途径都是各有利弊,如果经营者不善于扬长避短,为我所用,便会陷入困境。

成就风险

有些小企业在度过了一段好时光后开始自满,过分自信,急于求成,企图来个“大跃进”,但没有做好跃进的准备。或者放弃了过去获得成绩的踏实作风,把精力和时间范在投机或其他事务上。许多事证明,这些发展前景充满希望的企业经营者被胜利冲昏了头脑,骄傲自满,结果还是被成就风险所压垮。成就风险的主要表现:满足于眼前成就,开始注重个人享受,对市场占有率和利润的下降不以为然;不注意新的竞争形势、技术变革、原材料替代、新产品和消费者爱好的变化。

持续经营风险

随着时间的延续,企业的原管理者会逐渐衰老,年龄的增大,事务的繁忙,会使其越来越无法像当初那样胜任自己的工作。而当创办人或业主死亡、长期生病或丧失工作能力时,持续经营风险就会降临。此时出现三个问题,首先是由谁来照看企业的管理;其次是解决表决权或控制权的分散,推动统一的控制,尤其是家族制企业,家属间在企业一控制上的意见分歧,将为企业带来灾难。

最后一个问题是接班人要求获得其他所有者(股东)、职员、雇员的拥护和支持,还要获得金融机构、客户和供应商的信任。深谋远虑的企业所有者从企业一开始就能认识到迟早都会遇到这一问题。但是许多小企业所有者不愿考虑自己离开这个世界时出现的问题,而企业则要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持续经营风险主要表现在:在风险降临时没有准备好由谁来接替管理责任;二把手在企业里没有占有必要的股份;没有授权,缺少规划,过分自信;遗产税产生的债务。 创业谋生

推荐第4篇:合规经营风险自查报告

关于合规经营风险排查的报告

为进一步加强公司合规经营风险的管控,有效化解经营风险隐患,根据XXXXXX文件的要求,我中支于2014年8月8日-2014年8月21日对2013年1月至2014年7月期间合规情况进行了风险排查,现将排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关于“小金库”的自查

经查:我中支无“小金库”。

二、中介清理自查

1、关于对专业保险代理、兼业保险中介机构代理业务的自查情况。2012年1月份以来,我公司一直寻求与部分银行进行银保合作,由于部分银行自身已经经营保险业务,有的银行在协调的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分歧,因此,截至年底没有与银行签订中介代理业务。自2013年以后,在总对总协议的基础上,我公司逐步与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开始进行业务洽谈,2013年开展了很少业务,但是销管系统上线后因为这两家银行都没有提供相关的有效证件所以系统中没再维护,现在也没再办理业务。

2、在自查个人代理业务中发现存在的问题

因为公司业务人员个税扣的比较多,有15 个人为了避税把直销业务虚挂到个人代理人业务上去,牵扯保单5632份、保费891.11万元、手续费67.43万元,我们查出后已经批评教育,他们保证以后不再犯类似错误。公司领导高度重视在大会上作了严厉指示,以后工作中坚决杜绝虚挂代理人的现象,违反者严肃处理。

3、对发现的问题的整改措施。

一是重新审核、完善保险代理协议和保险代理人档案。接到通知后。我们对保险代理人档案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进行了自查,对《保险代理人协议》进行了审核,使保险代理人双证齐全有效,管理符合《保险法》和《保险公司中介业务违法行为出罚办法》的要求。

二是进一步完善了保险代理人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的培训制度。今年以来,公司不断强化了保险代理人培训档案管理,对保险代理人资格进行了审查,及时做好保险代理人从业资格证书的换发工作,同时,加强保险代理人的业务学习和合规教育培训工作,建立健全了中介业务管理的长效机制。

三、销售费用管理自查

经查:我中支2013年发生销售费用共计75.26万元。2014年1-6月发生销售费用425045元,所有费用都是据实列支,经过认真核查,所报销销售费用发票真实,不存在虚构经济事项的现象。

四、工资总额管理自查

1、薪资总额管理情况:

工资制度是严格按照总分公司的薪资管理办法执行,并按照要求制定了中支公司薪资考核实施方案,所有员工工资均按照制度执行。工资支付全部从HR系统发放到员工个人银行卡上,不存在通过虚列业务绩效支付销售费用从而虚增职工工资总额

2、社会保险费缴纳情况:

公司按照规定为所有正式员工每月按时足额的缴纳社会保险,不存在少报、瞒报未按规定申报、缴纳社会保险的现象,在社保缴费基数的核准方面加强与当地社保部门的沟通,争取有利政策,避免给公司造成损失。

推荐第5篇:建筑业企业经营风险防范

【摘要】 随着我国建筑业企业市场化进程的逐步深入和行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建筑市场的竞争尤为激烈,建筑业企业正面临着日益增大的经营风险。当前,建筑业企业只有树立风险观念,建立和完善风险机制,加强企业经营风险防范,采取各种措施努力规避企业经营风险,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关键词】 建筑业企业 经营风险 防范

目前,我国建筑市场还不规范,竞争机制有待健全。建筑市场供求关系失衡,建筑业企业面临着僧多粥少的局面,导致了建筑企业的过度竞争甚至是恶性竞争,其直接后果就是企业经营风险增加。当前建筑业施工企业的主要经营风险依次为投标报价风险、垫资风险、合同管理风险、债权债务风险等等。建筑业企业经营风险的发生具有不确定性和客观性,这主要是由于不确定性事件和信息不完整造成的。建筑业企业如果没有风险意识,缺乏对风险的预防和控制,就很难在激烈的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因此,认真分析和研究建筑业企业面临的各类经营风险,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对建筑业企业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建筑业企业经营风险的种类及成因分析

1、投标报价风险

投标报价风险是指建筑业企业在投标报价过程中因报价失误造成项目投标失效或因技术因素造成项目低价中标而给企业带来的潜在亏损风险。由于工程施工招投标一般采用经评审的最低价法确定中标单位,多数业主片面追求最低中标价。建筑业企业为了能够中标往往采取让利的方式来降低报价,让利的平均幅度高达工程造价的5%-10%左右,甚至更多。由于建筑业企业是劳动力密集型的微利高危企业,当前建筑业企业的平均利润水平仅1%-1.5%左右。巨大的让利幅度势必导致建筑业企业因不能有效消化压价让利损失而引发工程项目生产和安全管理难以到位,质量、工期和成本控制难度加大,企业经济效益不断下滑等风险。

2、垫资风险

垫资风险是指建筑业企业在未正式中标或者正式签订合同前就把大量资金借给业主,或提前交纳大量履约保证金,或工程款长期被业主拖欠不付等原因而导致的经营风险。目前建筑业行业在工程施工承包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先协议投标、投入资金,再进行工程招投标程序、签订正式工程施工承包合同。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建筑业企业为了生存,不得不违心地进行垫资施工。这些现象正是当前建筑领域不规范,建筑行业供求失衡,甲乙双方合同主体不对等,市场竞争激烈导致的结果。建筑业企业的垫资行为具有很大的潜在风险,如垫资不能及时收回或无法收回、工程款不能落实、应收账款逐年递加等,这类风险规避难度较大。

3、合同管理风险

合同管理风险是指建筑业企业在签订施工合同时对合同有关工期、质量、价格、技术、安全等相关条款中存在的瑕疵或缺陷没有被及时发现或者发现后没有采取有效地预防措施而产生的风险。建筑业企业为了能够中标,在签订施工合同时明知施工合同中存在着对自己诸多不利的苛刻条件、漏洞、“陷阱”,却不及时予以回避,从而对施工工期、工程质量、工程技术和工程安全进行高品质承诺,并把奖惩标准列入合同条款。而实际上,相当一部分建筑业企业体制机制不健全、制度不完善、管理不规范,无法履行合同承诺,导致工程成本增加,利润流失,企业效益低下。为此,建筑业企业将面临巨额的工程延期违约、质量等级违约、安全事故违约等扣款风险。

4、债权债务风险

债权债务风险是指建筑业企业由于债务人的原因导致债权无法回收造成企业资产流失的风险,同时由于无法按时清偿分包工程款和材料款等有关债务,造成被债务人起诉、相关政府行政主管部门问责等风险。近年来,建筑领域的工程款拖欠问题日趋严重,愈演愈烈。巨额的工程款拖欠带给企业的风险是利息负担沉重,资金周转困难,坏帐准备风险增大,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甚至危及社会稳定。建设单位不能及时支付工程款,建筑业企业只能拖欠分包工程款和材料款,拖欠之风蔓延,数额巨大,企业随时都面临被分包商和材料供应商诉讼及行政主管部门处罚的风险。这类风险的发生严重危及企业的商业信誉和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

二、建筑业企业经营风险的防范措施

1、投标报价风险的防范

建筑业企业要有效防范投标报价风险必须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合理报价,增加科技含量,努力降低施工成本,不断增强消化压价让利的能力,促进建筑业企业的由规模效应型向规模效益型的转化。首先,竞标阶段合理报价。在建设项目的竞标阶段,建筑业企业必须全方位搜集建设项目和建设方的一切资料,认真研究招标文件,深入施工现场与建筑市场,及时、全面、准确地掌握市场动态,深入了解现场状况,理解和吃透建设方的意图以及合同文本中的相关条款,并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项目评估决策。在投标报价前就应该详细分析可能发生的各类风险。并建立以净利润和现金流为导向的经营管理模式,从而降低经营风险。除了公益项目外,项目承接优先考虑的是项目是否盈利,不要盲目投标,盲目报价。其次,要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合同措施、经济措施等,有效降低工程成本,增强企业消化压价让利的能力。因此,建筑业企业首先要推行项目成本管理,以中标价扣除税金后作为工程结算收入,再扣除目标利润后确定目标成本。施工中要以人工费、材料费和机械费等作为项目成本的重点控制对象,采取针对性措施,实施重点管理。对于企业的管理费控制,必须编制年度、季度、月度费用支出预算,并严格进行考核。对超预算的支出要建立追加预算的批审程序,以确保建筑业企业工程成本的下降。

2、垫资风险的防范

由于建筑业企业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生存不得不接受业主提前注入资金或拖欠工程款的要求,因此,垫资风险是很难规避的,但是可以控制的。在此种情况下,建筑业企业需要采取措施有效降低此类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首先,要收集资料,对业主的资信状况严格审查,详细了解业主的基本经营情况和信誉状况。在谈判前或谈判中,要调查、了解、摸清业主方的情况,向业主提出查看相关资料和文件、证件的原始依据的要求,对疑点要向业主落实情况,以便做出投资决定。其次,对投资项目进行全方位的市场分析,确定项目的投资性质、投资额及投资效益分析,对项目的主要风险进行评估,并做好可行性研究报告。最后,通过委托银行贷款、合资入股、抵押、担保等形式获得法律保护。建筑业企业作为履行合同的一方责任主体,要积极促成建设单位提供以施工单位为受益人的业主工程款支付担保,通过工程担保,可进一步防范和化解工程风险。

3、合同管理风险的防范

建筑业企业要有效防范合同管理风险,必须具有履约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首先,在建筑业企业管理层和项目管理过程中要提高法律意识、履约意识。为此,建筑业企业在合同签订阶段必须逐字、逐句地研究合同的专用条款,发现并采取措施杜绝合同瑕疵和合同缺陷,拒绝不公平合同或协议。其次,采取措施规避容易产生的风险。对在合同管理过程中能够预见的风险在签订合同前就要进行详细分析,采取有效方式予以控制,然后通过合同条文进行约束,以避免可能发生的风险。合同条文应准确、严密且易于操作。最后,建筑业企业在建筑施工阶段必须加大过程监控,做好成本、工期、质量、安全等风险的规避。第一,在开工前必须仔细研究合同,将合同条款逐条消化,并进行两算对比,有针对性地编制成本控制计划,有效规避工程成本风险。第二,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制定科学严谨的进度计划,合理配置资源,以保证资源的均衡使用和均衡施工。期间的进度计划调整要及时报送现场监理以及业主审批,以作为工期的费用索赔的有效依据。第三,要根据工程特点,明确质量目标,制定相应的质量计划,通过对人、机、料、法、环五大要素的有效控制实现质量目标。第四,建立健全、安全的生产保证体系,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组织施工,加强人员的安全风险意识教育,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隐患要及时排查与整改,避免各类安全事故发生。总之,建筑业企业应该充分发挥企业的有效管理资源,提高标准化、精细化管理的工作力度,严格按国家规范与技术标准,全面履行合同承诺,通过采取有效的施工组织措施、技术措施、质量安全措施等,确保工程项目按工程施工合同约定顺利开展。

4、债权债务风险的防范

对债权债务风险的防范关键在于有效防范债权风险,防止发生资金链断裂。为此,建筑业企业要强化工程结算管理和资金管理,加大债权清收力度,有效化解企业的债权债务风险。首先,强化工程结算管理。一是要力争在工程合同中明确工程实施期间和工程竣工后的结算时限的有利条款。对于建设方有意拖延和无正当理由拒付工程款,要及时采取有效防范措施,必要时通过法律手段来主张债权,确保企业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二是要加强对应收账款的时效监控,及时预报潜在的问题和可能风险。对由于被拖欠工程款形成的企业应收帐款,要认真测算其管理成本、机会成本、坏帐损失成本以及融资遇到困难导致的潜在风险和危机。三是要不断强化工程款拖欠的清收力度。针对不同工程拖欠款的特点,适时洽商或签订还款协议、诉讼或财产保全、债权债务转移和实物抵债等多种有效措施,回收工程拖欠款,以控制工程款坏帐风险。其次,强化资金管理。建筑业企业必须完善资金管理办法,规范结算纪律,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建立企业资金结算中心,集中开户,统一管理,严格审批,认真编制月度、季度、年度资金使用计划,遵循以收定支的原则,严格控制资金的流向和流量,不断提高履约能力。此外,建筑业企业可以通过建立良好的银企合作关系,力求以最小的成本融集资金,以弥补资金的不足,规避分包商和供应商对施工企业的诉讼风险,满足生产经营需要。

三、结语

在建筑行业的微利时代,建筑业企业要不断适应建筑市场、建筑业、建筑产品、建筑业企业组织架构等方面的结构性变化趋势,这是企业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风险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实施综合管理。一是要严格合同管理,即签订前的项目审核关、签订后的合同交底关、履行时的过程监控关、履约后的项目审计关。通过规范的程序化管理和严格的底线控制(安全状态、赢利水平)来预防和控制各类经营风险。二是要严格项目管理。始终坚持以成本管理为核心,以质量、安全、进度为管理重点,以组织协调为保证的项目管理原则,建立完善的一次性的项目施工组织保证体系。三是要严格资金管理。建立以财务管理为基础,以资金管理为重点,以现金流量管理为核心,以经营效益为中心的财务管理制度。

总之,风险管理必须从源头抓起,从过程诊断,并通过建立完善的风险预测、评价和防控体系,来实现对建筑业企业各类经营风险的有效预防与控制。

推荐第6篇:汽车行业经营风险

一、汽车总体市场风险

(一)汽车行业波动的风险

我国汽车行业在经历了2002年和2003年的高速增长后,2004年进入调整期,增速大幅下降,竞争日益激烈,2005年末,随着我国汽车市场逐渐回归理性增长轨道,国内汽车销量又出现快速增长,汽车销售企业的收入和利润也迅速增加。2005年、2006年和2007年,我国汽车销售总量分别约为576万辆、721万辆和879万辆。由于2008年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汽车行业的消费延缓了快速增长的步伐,汽车销售总量约为938万辆,但随着《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等相关汽车产业政策的实施以及全球经济的回暖,2009年、2010年国内汽车的消费又重新进入快速成长时期,全年销量分别达1,364万辆和1,806万辆,居全球首位。

目前,在公司从事的各项乘用车销售服务业务中,整车销售业务形成的收入约占公司营业收入的90%左右,整车销售业务的毛利约占公司毛利总额的50%左右。因此,整车销售业务的发展情况对公司将形成较大的影响。鉴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持续增长、消费者购买能力增加、城市和郊区人口增多及城市化改造和道路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投入等多种因素,预计未来几年国内对汽车尤其是乘用车的需求将持续增长。然而,国内的汽车消费需求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政府推行的宏观调控政策变化、汽车工业景气度出现波动、油价与商品价格波动以及全球经济复苏的不稳定性等。如果这些不利情况出现,都将对乘用车的消费需求形成影响,进而可能造成对公司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形成的不利影响。

(二)燃油价格上涨的风险

2007年以来国际市场原油期货价格大幅上升,其中纽约市场油价不断屡创新高,引发国际多数国家油价持续走高。由于经济高速增长,国内经济对石油需求量大增,在产量增长有限的背景下,2007年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进一步提高,达到46.25%,较2006年同期提升3.02%。虽然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原油价格自2008年下半年以来持续下跌,但随着经济的好转,目前原油价格已攀升至100美元/桶左右,从长远看,石油价格未来仍将处于上涨或高位震荡的态势,由于目前我国对原油的需求对外依存度仍处于较高水平,对原油进口的依赖度仍将长期持续下去,在国际油价高企的情况下,国内成品油价格也必将不断攀升。油价的高企和上涨预计将在未来对部分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可能导致很多的客户取消或延迟买车计划,从而影响轿车销量和带来行业短期波动,将对本公司的销售额和盈利能力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三)汽车销售服务行业竞争加剧对业务发展的影响近年来,我国汽车产销持续保持高速增长,行业竞争不断加剧,全行业价格下降的趋势明显,行业利润率随之下降。随着生活方式的多样化,汽车消费逐渐成熟,消费者对于汽车的需要也日益个性化和多元化。消费者更加注重汽车的质量和售后服务,单纯的价格竞争对消费者的吸引力正在不断弱化,因此,汽车厂家和经销商将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

二、我国乘用车销售服务市场竞争格局

我国乘用车营销渠道经过不断的发展演变,形成了品牌授权4S店为主、汽车交易市场、汽车连锁店等渠道模式并存的市场格局。

品牌授权4S店,是一种品牌特许经营模式,以销售、服务、配件、信息反馈4项功能为核心。4S店是拥有完整汽车营销服务能力的渠道终端,覆盖售前、售中、售后全过程。汽车交易市场主要指一些小规模的经销商(一般是做

二、三级代理)租借汽车市场的摊位或者店面开展汽车零售的一种模式。而汽车连锁店则主要通过与汽车整车生产企业建立品牌专营协议或买断资源的方式进行经营。我国汽车营销渠道模式的主体是品牌授权4S店。目前国内大多数汽车企业实行品牌授权4S店的营销渠道模式。汽车销售的特许经营模式对规范和发展我国的汽车消费市场起到了相当积极的作用。

近年来,由于单一品牌的市场周期性,致使只做一个品牌的专卖店存在较大的市场风险。为规避风险,一些经销商通过代理多个品牌,利用园区形式集中经营,给乘用车消费者提供一站式对比、购买、维修、美容装饰等服务,由此发展成为多品牌专卖的4S店集群模式。多品牌专卖的4S店集群模式下,实力经销商通过集中建设多个不同品牌的品牌授权4S店,实施多品牌销售的模式。不同品牌的专卖店之间可以形成优势互补的形式,从而形成经销商自已的服务品牌。

由于近年来车市需求旺盛致使近两年加入该行业的竞争者不断增多,市场竞争较为激烈,其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汽车生产厂商与汽车经销商之间的特许经营关系。

《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规定:“汽车品牌经销商是指经汽车供应商授权、按汽车品牌销售方式从事汽车销售和服务活动的企业”,由此确立了汽车生产厂商与经销商之间的特许经营关系。汽车生产厂商从科学分析市场的角度出发,主要从事汽车及其配件生产、研究开发新品的工作,如果其将生产、销售、售后服务的所有工作均由自身来操作,则会导致产业链拉锯太长,形成难以控制的局面。通过特许经营的方式厂商将销售和售后服务的业务交给了经销商,一方面降低了自身的风险,一方面通过专业分工提高了市场的效率。虽然汽车流通市场中主要由汽车经销商负责相关的汽车销售和售后服务工作,但汽车经销商并不能进行随心所欲的扩张和定价。为了避免出现市场的无序竞争,汽车供应商在为经销商进行授权前一般按照自身的市场网络计划、价格制定计划等谨慎选择经销商和签订许可协议。

②市场参与者参差不齐,对行业竞争和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车市需求的不断升温,希望进入汽车经销的参与者不断增多,很多小规模公司、个人投资者也通过各种渠道千方百计的获取生产厂家的授权,从事品牌轿车4S店的投资建设。这些参与者往往不具备较强的从业经验,只是看中了眼前的利益,在建店时对厂家承诺的服务内容也比较偏激。因此在经营中也往往为了获取暂时利益、改善经营不善情况而采取非正规的市场竞争手段。目前政府部门也尚未针对流通市场制定相应的具体行为规范,致使市场竞争较为激烈,对行业的发展形成一定的影响。

乘用车后市场方面,在目前的中国,汽车后市场主要有以下五大渠道:一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汽车4S店;二是传统大中型维修厂;三是汽车维修路边店;四是汽车专项服务店;五是品牌快修美容装饰连锁店。这些渠道在面积大小,设备投资,

人员素质,地点便利性,服务质量,服务时间和收费标准等方面各有千秋,但是总的来说汽车用品行业存在鱼龙混杂,假冒伪劣的情况,虽然短期可以共存,但随着市场的发展变化,经过逐步变化的汽车4S站和国际知名的品牌快修保养美容连锁店才会是被市场和消费者认可的两大主要渠道。

以汽车维修市场为例,目前参与竞争的企业主要有三类,一是由原国营汽修厂发展起来的一二类汽修企业,包括一些品牌厂家的专修厂;二是各汽车品牌的4S店;三是中小型汽修店。目前我国的汽修行业发展仍较为落后,中小型汽修店目前在市场中占比较大。我国目前有汽修企业30多万家,其中具备汽车大修能力、可承担各项汽车修理业务的不足10%,30%的企业主要以汽车维护为主,另外60%的企业只能对汽车进行专项修理。整个行业存在从业人员素质普遍偏低、企业管理水平差、技术设备落后等问题,修理工70%左右的人只具备初中文化水平,技工多为农民工,真正具备诊断汽车故障能力的技术工人还不足20%。

目前,4S店占据着售后维修和配件供应的大部分利润,主要是因为4S店在整车品牌的影响下较中小型汽修店拥有更多的信誉保证,技术水平和从业人员素质较高。此外,从整车制造厂商获取的原装汽修配件均通过4S店渠道传递到最终用户手中,而消费者对原装配件的认同程度明显高于OEM件和替代件,因此汽车维修和配件供应业务是4S店经销商的一项重要利润来源。

此外,现有企业除了透过现有的4S经销店提供服务外,快修店及汽车用品零售店等新的服务平台亦正在兴起。快修店乃为提供快捷且高效的维修、保养及美容服务而设,汽车用品零售店专门在人流密集地点向客户提供不同种类的汽车用品。在现有4S经销店网络之基础上另外构建该等售后服务平台具有极大好处,有利于利用4S经销店的客户基础、经营专长、人才资源及财务资源等优势。

③主要经销商通过提供多种汽车后市场服务获取竞争优势。

虽然近年来参与汽车流通市场的竞争者大量增加,行业内出现了一些无序竞争的局面,但市场中的一些规模较大的经销商通过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完善服务体系来获取新的竞争优势。汽车流通市场不仅仅是整车的销售市场,更是为终端客户提供售后质量保证、提供一系列增值服务的市场。这些围绕着整车销售而提供的其他服务主要包括:汽车维修、配件供应、汽车装饰美容、汽车保险代理、汽车俱乐部等,部分经销商还从事汽车销售前的驾驶培训业务,为扩展客户范围从源头入手。这些增值服务完善了汽车流通市场的功能,为终端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切身服务,因而在赢取稳定客户资源和获取经营利润方面取得了较好的竞争优势。围绕整车销售提供更为全面、质优的服务也是汽车流通市场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4)乘用车销售服务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①从传统展厅销售向顾问式销售转型

中国汽车销售目前主要依靠各类综合性汽车交易市场和一部分品牌专营店,少量品牌混营店。无论采用哪种类型,都还属于传统的展厅式销售。展厅式销售,不可克服的一个缺陷在于被动式的坐商,缺乏对客户群的主动研究和细分、定位。而顾问式销售显然可以很好地弥补这一缺陷,通过一对一专家顾问式销售,可以把售前咨询、售中服务、售后维护有机结合起来,形成面向客户的全程销售模式,减少来自不同环节的潜在客户流失。因此,顾问式销售是变被动销售为主动销售的捷径。以美国为例,汽车销售员大部分是学历很高、受过专业培训的汽车销售工程师。销售员不仅负责开拓新客户,同时也负责老客户的再开发。可以预测,随着国内汽车市场竞争的进一步升级,汽车销售向顾问式销售转型将逐渐被商家所采用,而这必将对销售行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

②从产品销售向服务销售转型

随着国民收入的持续增长以及私人购车比重的迅速上升,汽车消费规模、结构和潮流都日益丰富。越来越多样化、越来越多变化的消费需求,将持续推动新的品牌、新的车型的产生,同时也加速老品牌、老车型的更新换代。驾车族从对产品的关注转向对服务的关注,将日渐明显。而经销商队伍的持续增加,也使得产品同质化趋向加强,今后服务将成为经销商建立竞争优势的主要手段。除了销售过程中的服务和售后维修外,以汽车装潢、汽车保养、汽车保险、汽车快修连锁等在内的增值服务将获得迅速发展,并将逐渐成为汽车流通领域经销商的新利润增长点。

③从单一品牌代理向品牌代理多元化转型

从美国的经销商格局来看,真正能做到最后,并形成规模的一定是品牌代理 最齐全的经销商。单一化品牌不仅仅使得经销商对厂商过于依赖,同时也减少了消费者的可选性,从而削弱商家吸引客户的能力。中国的汽车销售商要成长为具有相当规模的汽车分销商,推行品牌代理多元化是必由之路。

推荐第7篇:浅谈煤炭施工企业经营风险防范

浅谈煤炭施工企业经营风险防范

中图分类号:G29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2-0112-01

经营风险是企业在市场竞争条件下的必然产物,贯穿于施工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一个施工项目经济效益好坏,不能只考虑施工合同结算价格的高低,而是要考虑市场因素、投标报价、合同条款、工程结算、内部管理等风险的大小。项目经营期间,一旦发生经营风险,势必会造成效益流失。把施工项目作为企业效益的源头,把风险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确保施工企业生产经营健康安全发展的重要保证。

一、充分认识经营风险对企业效益的影响

企业的经营风险,是由于内外部环境及各种难以预计的因素影响,在一定时期内导致企业实际经营成果与预期发生偏离,可能造成一定的损失。许多施工企业仅考虑安全风险,认为只要不出安全事故就是政绩,而忽略了经营风险对企业效益的影响。企业经营是以赢利为目的,利润往往与风险同在,从某种意义上说,获取效益的过程就是险中取胜、险中求利的过程。正确识别风险、确认风险、评估风险、回避风险、分散风险、转移风险,做到事前防范、事中监控、事后处理,就能在发企业经营过程中稳中取胜,从中获取利润。所以,加强对企业经营风险控制的研究, 客观地分析经营风险的成因, 识别经营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正视存在的经营风险,将风险管理有效融入企业管理的每个环节,嵌入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中,做到尽早发现风险,聚焦风险及时应对,才能实现风险管理与各项经营管理业务完美对接,才能消除可能出现的经营风险,从而获取更大的收益。

二、施工企业经营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

(一)投标报价风险。投标是建筑施工企业承揽工程的主要手段。在目前建筑市场“僧多肉少”、竞争不规范的情况下,施工企业为了中标,往往低于成本价投标,目的是想低价中标后,再想方设法从其他渠道争取补偿。但低价中标中蕴含着很大的经营风险,主要表现在投标成本回报上,以及标价盈利空间的不确定性上。一旦低价中标,则可能承担施工过程中的一切经营风险,如果施工企业没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成本控制措施,不能彻底消化压价让利因素,承建的项目必将出现亏损,使企业遭受损失。

(二)合同履约风险。施工合同条款中的质量、工期、安全、价款结算、工程款拨付方式及人工、材料、机械设备价格等许多条款,均影响着施工项目最终效益,而这些问题与合同的不规范签订和不正当履行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施工合同签订时,大多为业主提供的格式文本,合同条款基本形成,难以修改,业主往往利用施工企业急于揽到工程任务的迫切心理,附加某些不平等条款,如果施工单位不认真审核合同条款,存在遗漏或责任义务不清、签证索赔不明确等情况,将会在合同履约当中面临巨大的潜在风险,致使承接工程项目初期就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因合同履行中的不确定性,直接增大了经营风险系数。

(三)工程结算风险。工程结算数额的确认,主要是业主不及时进行工程验收或不确定最终工程造价,导致工程款不能及时拨付,造成潜在经营风险。一是已完工程项目业主不及时办理工程验收和竣工结算,或以需要进行工程造价审计为由,不确定交工时间,拖延竣工决算时间,使工程尾款、质保金出现缩水和回收风险;二是在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工程设计变更、隐蔽工程及合同外工程增减工程量,但合同外增加的费用与业主洽谈中一般难以得到补偿。

(四)资金收支风险。从目前施工合同条款看,工程进度款拨付率一般在70%-80%之间,各类质保金留5%-20%,即每月已完工程结算,业主最多只能支付70%-80%进度款,有时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业主还不能按合同约定比例拨付进度款;有的业主大量使用承兑汇票支付工程款,或“戴帽”将工程款抵账材料款,工程竣工后,到期的项目尾款和质保金不能按期释放,使施工单位资金周转困难,形成坏账风险。特别是近几年,建设领域的工程拖欠款问题日趋严重,愈演愈烈。巨额的工程拖欠款带给施工企业的风险已反映出利息负担沉重,资金周围困难,经营步履维艰,坏账风险增大,随时还面临拖欠工资或被分包商和供应商诉讼的风险,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发展,甚至危及社会稳定。

(五)内部管理风险。有的施工企业基础管理薄弱,机制不活,人员素质低,因管理引发风险造成企业损失的现象时有发生。一是施工组织问题。由于施工工艺不合理、技术方案不可行、一线工人技术程度不高,造成施工中工期、质量、安全出现问题,形成项目施工风险,增加工程成本支出,造成利润流失;二是物资管理问题。由于工程项目建设规模大,时间长,建筑材料受市场影响,物资涨价风险,但同时也存在施工现场材料损失浪费严重,造成材料成本超支;三是合同外工程签证资料管理问题。对合同外工程、隐蔽工程及因甲方原因造成停窝工损失签证资料不齐全,该结算的缺乏证据支持,形成效益流失;四是人力资源问题。管理和技术人员流动频繁以及人员总量过剩关键人才不足,削弱了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三、施工企业经营风险控制对策

(一)做好项目前期调研,理性投标。施工企业要生存发展,投标、承揽工程项目是企业发展的基础。一是项目投标前要充分考虑项目的可行性,并能够对各类风险有预见性识别。在投标报价时,应准确把握成本构成的各要素,使报价准确合理,防止低价中标带来的效益风险;二是对拟投标项目的业主资信情况、项目风险、投标报价进行综合分析,慎重投标,坚持事前算赢,降低项目经营风险。

(二)健全合同评审制度,严格合同管理。一是合同签订前,企业法律部门要介入,要对合同的风险性进行评估,防止合同中不利条款的出现,把合同履约风险隐患消灭在评审阶段;二是在合同谈判中,要力争把涉及的合同外工作量、材料调差及后期遇到的竣工结算方式和时限等问题在合同条款中加以细化和确定;三是合同签订时,要实行合同的集中审查、会签、审批和管理,重大合同由工程、企管、财务、采购、法律、审计等部门联合评审,防止在合同条款上出现漏洞,降低合同履约风险;四是合同签订后,要对承接该工程的施工项目部人员进行合同交底,明确承包人的合同责任和工程范围,使施工项目部认真履行合同条款,按合同要求组织施工,防止合同纠纷。

(三)加强工程结算工作,提高项目效益。一是施工方完成合同约定的工程后,应在约定期限内向业主提交完整的月度结算资料与竣工验收报告,紧盯结算工作,决不留下尾巴和后患,防止工程结算不及时、不完整,给企业带来损失;二是加大已完工程结算力度,减少结算周期,降低未完施工规模,提高存货周转率;三是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收集和整理工程签证相关资料,对发包人单方面反复进行的工程造价审计、缩水和罚款,要充分利用法律武器,适当提出违约要求,维护企业利益。

(四)强化内部基础管理,降低经营风险。一是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控体系,形成更高层面的风险管理组织,从全局观分析和管理风险,共享各种风险信息和资源,齐抓共管,统筹协调的管理机制,为企业提供风险管理方面的决策支持;二是项目中标后,总部要统一组织协调配备相应管理人员,同时配备业务精干的计划预算、施工技术、物资设备和财务管理人员,做好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等基础管理工作,使项目部从进场到竣工全过程工程成本处于受控状态;三是加强资金集中管理,建立资金结算中心,由总部资金结算中心按审批的资金预算下拨项目所需资金,从资金管理中控制财务风险;四是在发生合同条件变化时,要及时搜集会议纪要、工程图片、变更通知等重要资料,为合同争议准备证据,也为工程索赔打下基础。五是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及时核实各项应收款项,夯实结算基础资料,加快工程结算进度,面对不同甲方,采取不同策略,缩短挂账时间,及时确认债权,降低债权风险,防止资金缩水和流失;

经营与风险是相生相伴的,施工企业经营活动是一项具不确定性高风险业务。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施工单位要随时梳理日常管理活动中薄弱环节和潜在风险点,积极应对生产经营过程中形形色色的风险,协调好与市场、社会、环境的关系,完善内部管理制度,进一步固本培元,在各个层面上构筑起全面风险管理管控防御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在竞争激烈和复杂多变的市场中抵御抗风险能力,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

推荐第8篇:浅议电网企业的经营风险5

浅析电网企业的经营风险

班级: 姓名: 学号:

电力作为一种“产、运、销”瞬时同步完成的特殊商品,既有一般商品的特点,又有一般商品不具备的无形性、不可存储性、质量由生产者与消费者共同决定、销售以服务为主等特点。电网企业不仅要面临普通企业所共有的风险,而且还面临某些特有的风险。本文试通过浅析电网企业的经营风险,探索防范电网企业经营风险的对策措施,以利电网企业的风险管理。

一、电网企业经验风险的类型及其表现

按照风险来源,对电网企业面临的经营风险可以进行如下分类:

(一)安全风险

电网企业的安全风险主要表现在停电缺电影响和人身安全事故两个方面。停电缺电影响,是因电力供应紧张,给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巨大损失。由于电源建设相对不足、电网结构薄弱,一旦发生大面积停电事故,会进一步给国民经济带来重大损失。人身安全事故是在操作电网过程中的, 电网企业职工面临的工作风险,目前,这类人身安全事故日益频繁,安全保障亟需加强。

(二)财务风险

电网企业的财务风险主要表现为电网企业的资本运营风险和巨额电力欠费风险。资本运营风险与金融市场相连。随着国际金融市场的疲软和政府紧缩银根政策的出台,电网企业的资金紧缺,跟不上电力市场发展的要求。同时,资本运营风险与电网企业投资相连。电 1 网企业投资行为失范现象存在,财务风险严峻。巨额电力欠费风险是当前电网经营企业遇到的大问题。电费回收困难,巨额电力欠费造成电网经营企业资金周转困难,形成很大的财务风险。

(三)线损风险

当前电网企业的线损风险,突出表现为电网企业内部和外部存在的失信问题。在内部,电网企业线损指标不真实,线损考核点计量装置配置不足或误差超标,供、售电量统计和抄表时间上不对应,线损率“四分”考核不落实,人为捏造线损考核指标等。在外部,社会公信力和信誉度缺失引发的窃电问题严重。市场主体在退出市场过程中,存在用电失范不接受监管的问题。

(四)法律风险

电网企业的法律风险主要表现为服务风险和违规风险。服务风险是电网经营企业应尽的法律责任或合同约定责任不到位,存在对用户造成人身伤害、经济损失、停电、电压质量低、侵犯用户知情权和选择权等情况。违规风险主要表现为违反科学决策和民主原则的投资、担保活动、违反国家电费电价政策的乱收费以及违反国家关于财经管理制度和有关法律法规可能造成巨大损失的风险。

(五)资源环保风险

电网企业的资源环保风险主要表现为资源风险和环保风险。资源风险主要源于发电用一次能源的结构和可持续发展问题。环保风险主要来源于电力生产与环境污染的矛盾。煤炭和电力两大基础资源行业因电煤指导价而产生的分歧已经严重影响到电煤的正常供应,成为电力紧缺不可忽视的因素。

(六)政策风险

电网企业面临的政策风险,一方面来自政府对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和变动,给电网企业带来的经济环境影响和震动;另一方面,来自政府对电网行业政策的调整和变动。在电价体系中,新增输、配电价,贴费取消后输配电网络建设资金缺口,政府要求逐年增加利润等政策给电网企业形成经营压力。在电价形成机制尚未理顺的过度时期,电价仍然是由国家管制的,如果电价水平低于电网企业正常运营的成本,企业面临的风险会特别巨大而深远。

二、电网企业经营风险的特点

从电网企业经营风险的因素、分布和管控而言,表现出四个方面的特点:

(一)风险因素复杂

电网企业经营中引发风险的因素众多。

电网企业的经营发展,受到国家宏观经济环境、政策环境、法律、监管环境和社会、自然环境等方面影响,面临着各种不确定因素和经营风险。

首先,电网企业的发展受到国家宏观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随着国际金融危机蔓延,国内企业生产不景气及国家对高能耗企业产能的限制,用电量下滑明显,电网企业经营受到严重影响,各种困难和不确定因素进一步增多。

第二,电网企业既要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还担负着国家能源安全、社会稳定等广泛的社会责任。为保证社会稳定、和谐发展,电网企业的经营和发展战略要与国家的经济政策和发展环境一致,在承担社会责任的同时,电网企业也将承受极大的外部经营环境的风险。 第三,电网跨地域经营面临着大范围复杂的自然环境带来的风险。近年来多次洪水、地震和冰雪等自然灾害,给电网企业带来巨大的人员和经济损失。

(二)风险纵横勾连

电网企业经营风险的风险点分布在电网管理体系的各个层级和环节。

纵向风险点分布在电网企业内部的上下整个管理体系。电网企业的组织管理模式为集团管控下的母子公司管理模式,具有金字塔型的特点,包括总公司、网省公司、市供电公司、县供电公司,各级电网企业均面临着经营风险,只是因所在层级的不同,风险的侧重面不同。 横向风险点分布在电网企业的各个环节,包括:战略规划风险、安全生产风险、市场交易风险、电网建设风险、财务资金风险、信息安全风险、党风廉政风险、法律合规性风险、稳定企业风险。

(三)风险内外交错

电网企业经营风险既有内部原因,也有外部原因。

在内,电网企业电力市场开拓能力、电力营销手段和品种、电费回收力度、线损管理、营销信息管理等方面存在缺陷。在提供优质服务方面,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危机意识、风险意

3 识还未真正形成,计划经济时期“皇帝女儿不愁嫁”的思想还根深蒂固;在依法经营方面,规范管理存在差距,潜在大量的政策风险;在资本运营方面,电网企业风险意识淡薄,对很多项目的投资风险估计不足;在人力资源方面,存在多种用工体制,缺乏熟悉市场经济、熟悉国际规则的管理人才,缺乏懂现代企业管理的管理干部,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企业文化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这种种缺陷和障碍,均阻止电网企业经营质量和效益的提高,经营风险日益加重。 在外,主要是电力客户信誉度带来的风险。由于电力质量由生产者和消费者共同作用决定,而电力客户电力知识和用电素质及安全意识的高低并不由电网企业决定,由此带来的电力质量安全隐患加大。由于电力客户信用度的不同,给电网企业带来的风险度不同。如电力客户因资金周转困难、季节性排灌用电和临时性用电、企业关停或出现突发事件、交费意识淡薄等等因素均容易产生欠费,使电网企业应收账款加大,运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受阻。

(四)风险管控专业化

电网企业经营风险防范和监管的专业化强,难度大。

在电网企业经营活动中,专业化程度极高,这种专业化表现在电力发展方式、电力规划、电网建设、电价机制等等方面。其中,在电力发展方式方面,就包括特高压电网、智能电网、水电、煤电、核电、可再生能源发电等等专业化极强的电网经营;在电价机制方面,包括电煤价格和上网电价联动、销售电价与上网电价联动、居民阶梯电价和地区电价差、新能源电价附加等多种电价机制。可见,电网企业经营活动专业化程度极强。因电网经营的多种专业化,决定了对电网经营风险管控的专业化要与之相匹配。目前,电网经营风险管控的专业化程度远低于电网经营业务专业化的增长,有效管控尚未全面实现,管控能力亟需提升。

三、防范经营风险的对策措施

(一)实行全面风险管理,构建科学的风险防范体系

全面风险管理是企业在实现其未来战略目标的过程中,将面临的不确定性和变化所产生的影响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的过程和系统方法。

风险防范体系是企业内部建立的、为防范企业经营风险所必需的、系统的管理活动。它根据企业特点选用若干体系要素加以组合,加强从设计研制、生产、检验、销售、使用全过程的风险防范活动,并予以制度化、标准化,成为企业内部工作的要求和活动程序。

树立全面风险管理的理念。要从增强企业风险管理危机意识、责任意识、风险识别能力

4 和防控能力入手,提升思想防范的第一道防线。要使企业全员都认识到,全面风险管理是一种理念,是一种主观态度,是积极、主动的管理风险,而不是被动、消极地管理风险。 构建系统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要建立风险信息研究、风险信息处理、紧急避险预案、风险控制指挥、风险政策执行等组织机构,从战略层面、管控层面、业务层面开展企业风险管理,形成一套综合、完整的三位一体风险管理组织体系。要建立全过程风险管理的制度体系,建立新增客户资信管理制度、客户电费欠费额度和期限的控制分析制度、陈欠电费的监控制度。 建立全面风险管理流程、方法和工具。全面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工作包括五个基本流程:收集风险管理初始信息、开展风险评估、制定风险管理策略、提出和实施风险管理解决方案、风险管理的监督与改进。针对每个具体流程,应当结合具体情况选择合适方法和工具。

(二) 建立电力营销风险管理机制

实施科学的营销管理战略。要树立电力产品的整体概念,建立起适应买方市场需要的新型电力营销理念,完善技术支持系统,实行全方位提供优质服务的战略,实行规范到位的管理战略,实行分销和促销策略,实行运用灵活的电价政策。

加强电力经营风险的预防工作。要经常进行风险分析,善于评估风险,积极应对风险,善于规避和转嫁风险。要采取积极对策,一旦某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就要从整个系统着眼,采取补救措施,限制负面影响的扩散。

提高风险管理能力。要将风险防范融入企业日常管理和流程化系统化运作中,明确风险管理的目标、主体和内容,围绕企业的生产经营流程,实现企业内部控制与各项规章制度的有效衔接。要运用先进的信用管理技术,通过搭建风险信息交换平台,实现风险信息在不同层面之间建立起有效的沟通渠道。要实行财务集约化管理,通过财务管控机制的优化和管控效率的提升, 实行对影响公司运营效率和效益的会计核算、资金管理、预算管理和资本动作等重点领域的集中,实现公司内涵式发展。要发挥营销稽查在电力营销风险管理过程当中的风险识别功能、风险估测功能、风险处理功能的作用,开展好常态稽查工作,促进营销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提升风险管理的有效性。

(三)依法规范经营

建立防范法律风险机制。深入开展企业法制工作,切实实行依法治企的战略方略和管理方略。要体现依法治企在企业管理中的基础性、保障性、防范性、救济性的作用,将依法治企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建立防范法律风险机制上,实行总法律顾问制度,建立由决策层主导、总

5 法律顾问和法律事务部门提供业务保障、各个部门和全体员工共同参与的法律风险防范责任体系。

注意各项管理体系的相融性。要避免企业法律风险防范体系的建构与公司自身的管理体系相冲突,使企业法律风险防范体系的建构成本与效益相一致。要从组织、领导、管理、整顿、规范、查处各个环节入手,依法从严治企,规范经营管理,依据《公司法》等法律法规完善企业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工作程序,强化内部管理,堵塞经营漏洞,实现经营风险的可控、在控和能控。

坚持建章立制工作与促进企业法制化管理相结合。要将法制工作与医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完善资信管理体系、合同管理体系、营销管理体系,加强风险管理和控制以及法律监督管理。

突出建立风险预警机制,规避事前法律风险。完善企业重大法律纠纷案件的管理制度,建立企业法律风险分析评估、控制管理制度,定期对可能出现的法律风险进行调查分析,注重信息化管理,积极运用法律风险控制系统,提高科学化管理水平。

(四)注重安全生产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电力企业安全生产基本方针。要加强管理,强化控制,制定事故预案和防范措施,查找安全隐患和死角,大力培养职工遵章守制的良好工作习惯,杜绝习惯性违章,力争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加强电网运行安全管理。要掌握电网接线方式、设备运行状况、生产现场情况等深层次的内容,善于发现隐蔽性危险点,对每个生产现场的安全情况做到有效的控制。要强化继电保护专业安全管理,开展严重故障下的通信网方式分析,在逻辑双方向的基础上,实现真正的物理隔离。要加快通信应急系统建设,编制风险评估分析报告。

加强安全生产责任制管理。要将安全指标量化,具体到每个经营点和岗位,实行闭环管理。要确保自动化系统安全,从软件、硬件、主调、备调等多角度开展分析和研究。要按照企业管理的要求,将人身、设备、电网和信息等风险管理融为一体,与现有的安全性评价、设备状态检修、电网星级管理和信息安全认证紧密结合,把风险预控措施直接体现在作业指导书中,落实到现场作业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管理中。

关键词:风险 经营 电网企业 浅析

6 [参考文献]

1、浙江省绍兴电力局郎建.林海峰《“三合”风险管理体系》(源于中国电力企业管理官方网站);

2、西南政法大学刘慧君《论电力企业经营风险之抑制》(源于《新学术论坛》);

3、《电网企业危机管理调查报告》(源于生意社—权威大宗商品资讯行情通讯社网站);

4、北京国家电网公司《加强风险管理,确保电网运行安全》(源于国家电力信息网);

5、《电力市场环境下电网经营企业的风险管理》(源于中国行业研究网);

6、重庆江北供电局信息中心《关于供电企业规避经营风险的思考》(源于风险管理网);

7、周延《电网企业开展全面风险管理工作初探》(源于国家电网报-英大网);

8、《企业经营风险的成因分析及其控制》(源于3158.cn资讯);

9、王启金《企业经营风险分析》(源于中旭文化网管理文库);

10、《浅析供电企业经营管理风险与管控》(源于北极星电力软件);

11、《浅议以营销稽查促进电力营销风险管理》(源于北极星电力信息网);

12、《如何降低企业经营风险》(源于搜搜问问精华知识);

13、益阳电业局肖利《新时期电网经营企业电力营销的风险和对策分析》(源于中国期刊网)。

推荐第9篇:中国石油企业海外经营风险及对策

学 年 论 文

中国石油企业海外经营风险及对策

学 院 年级专业 学生姓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摘要]

中国石油企业海外经营不仅是确保国家石油安全的现实需要,也是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和建立现代跨国石油集团的重要途径。中国石油企业海外经营面临着地缘政治风险、政策法律风险、国际竞争风险和跨文化管理风险。对各种海外经营风险,中国石油企业应做好分析预测,采用有效的应变措施,规避和降低经营风险:积极开展石油外交,努力化解地缘政治风险;了解和熟悉资源国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抵御海外经营风险以及发挥企业文化融合功能,营造国际化经营和谐氛围。

[关键词] 石油企业;海外经营;风险;对策

目录

引言......................................................1

1、中国石油企业海外经营现状 ...................................1

1.1、石油企业海外经营的简要回顾 .....................................1 1.1.

1、探索起步阶段(1993—1997年)...............................1 1.1.2、稳步发展阶段.............................................1 1.1.

3、快速扩张阶段(2006年至今)................................2

2、石油企业海外经营存在的问题 ......................................2 2.1从投资地区来分析.............................................2 2.2从进入方式来分析.............................................2 2.3与国际石油大公司比较来分析...................................2

3、石油企业海外经营面临的风险.................................2 3.1、地缘政治风险 ...............................................3 3.

2、政策法律风险...................................................3 3.3、国际竞争风险................................................3 3.4文化管理风险 .................................................4

4、石油企业应对海外经营风险的对策..............................4 4.1积极开展石油外交,努力化解地缘政治风险........................4 4.2了解和熟悉资源国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5 4.3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抵御海外经营风险............................5 4.4发挥企业文化融合功能,营造国际化经营的和谐氛围................6 结束语 ....................................................6 [参考文献].................................................7

引言

近年来,中国在海外对石油经营进行了大量投资。通过国际投资寻求海外石油资源,是中国未来石油战略的重要步骤。2007年2月,国家发改委公布了《对外投资国别产业导向目录》,科威特、卡塔尔、阿曼、摩洛哥、利比亚、尼日尔、挪威、厄瓜多尔、玻利维亚等9个国家的石油和天然气海外投资被列入其中。显而易见,随着中国海外投资的快速增长,面对瞬息万变的世界政治和世界经济,以及变化莫测的石油市场,海外石油经营风险也不断加大。因此,分析风险并构建相应的解决对策,已成为中国石油企业海外经营的当务之急。

正文

1、中国石油企业海外经营的现状

1.1、石油企业海外经营的简要回顾

1.1.1、探索起步阶段(1993—1997年)

1993年3月5日,中国在泰国邦亚区块获得石油开发作业权,这是中国石油公司首次在海外获得油田开采权益。这一阶段是中国石油企业跨国经营的尝试和起步阶段,在大的跨国石油公司已牢牢控制富油区经营的国际资源市场环境中,中国石油企业的跨国经营之路必定会充满艰辛。同时也应看到石油企业在探索中学习了跨国经营的管理经验,为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基础[1]。 1.1.2、稳步发展阶段(1997—2006年)

这一阶段主要通过经营好现有海外项目,进一步积累经验和培养人才,规范海外项目和分支机构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为更大规模的扩张阶段的到来奠定基础。截至2005年底,中国石化共有海外项目40个,分布在非洲、中亚、中东、东

南亚、俄罗斯和美洲,海外油气资源战略布局基本形成。与此同时,中石化海外工程项目开发和执行能力也得以显著提升,并逐步向大型化项目发展,海外市场扩展到26个国家,盈利能力持续提高。在这一阶段,中国石油企业越来越倾向于采取参股或收购的方式获取海外石油资源,在国际石油资源竞争中越来越显示出积极主动的姿态。

1.1.3.快速扩张阶段(2006年至今)

经历了十几年的磨练之后,中国石油企业海外经营现在已进入规模快速扩张阶段。目前中国政府加大了对石油企业海外经营的支持力度,中国石油外交的作 用也在日益显现,再加上中国石油企业实施海外经营战略的决心,石油企业海外扩张速度明显加快。2006年,投资1000亿美元的伊朗亚达瓦兰合作项目是中石化2006年海外经营的重头戏。亚达瓦兰油田位于伊朗南部,据测蕴藏有1180亿桶原油和855亿立方米天然气,不仅是伊朗最大的未开采油田,同时也被公认为世界上储量最大的油田之一,一旦合同正式签署,将大大巩固中石化在中东地区的地位。2008年11月17日,中石油与哥斯达黎加国家石油公司签署合资公司协议,这是中石油进入中美洲的第一个油气合作项目。这一协议的签署,对加强和巩固中哥两国的政治外交关系,促进中国石油集团在中美洲开展能源合作将发挥重要作用。近期,中海油和中石化收购美国MarathonOilCorp.所持安哥拉一油田股份的交易已接近达成协议,中方两公司已同意支付18亿美元。

2、石油企业海外经营存在的问题

2.1从投资地区来分析

投资区位集中度过高,截止到2006年,中国的海外投资项目已达139个,其中中东占18%,非洲占27%,欧洲占15%,东南亚占22%,拉美占12%,其他地区占6%。不难看出接近60%处于政治敏感地区。 2.2从进入方式来分析

大多是以股权并购的方式进入,整合风险加大。 2.3与国际石油大公司比较来分析

中国石油企业的盈利主要来源于上游业务,对国际油价的依赖程度较高,结构相对单一,抗风险能力较弱。尽管已经进行了10多年的国际化经营,但与国际化大公司相比,在成本控制、经营管理、研发、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由于石油产品本身独有的差异性较少,因此,中国企业在国际竞争方面会面临更多风险[2]。

3、石油企业海外经营面临的风险

中国石油企业海外经营风险是指石油企业在其海外生产经营过程中,受不确

定因素影响或经营失误,而遭受损失的程度与可能性。影响石油企业海外经营的风险因素有很多,既有外部环境因素,又有内部环境因素。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3.1、地缘政治风险

从地缘政治来看,世界上自然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也是世界上最不稳定和矛盾最为复杂的地区,这些地区多次发生战争,比如中东战争、两伊战争、科威特战争、伊拉克战争等。从石油发展的历史不难看出,石油是导致冲突升级为战争的一个重要变量,将来围绕石油资源的国际争夺仍会存在。由于石油分布不均衡及民族

矛盾、宗教矛盾,中东、里海、北非这些富有石油的地区发生局部战争的可能性将长期存在[3]。随着恐怖组织跨国化和恐怖活动全球化,以及中东、亚太等产油国成为恐怖分子滋生地,将使能源安全、尤其是能源设施和运输安全问题更加突出。而东道国政府经常性的更迭或重组,民族纠纷、宗教争端引发的武装冲突等政治环境的变更,往往给中国石油企业海外经营带来巨大的风险,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3.2、政策法律风险

主要是指资源国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不稳定、不健全或执行不规范给中国石油企业带来的风险。中国石油企业海外经营的业务活动发生在多个国家,每个国家又有各自的法律体系,这种多重司法管辖最终导致企业法律风险成倍增长。在通常情况下,当中国石油企业的经营与资源国的国家利益目标不一致时,为了使石油收益最大化,资源国往往会动用外贸、财政、国际收支与汇率等政策手段,甚至不惜对法律法规进行更改,以限制中国石油公司的经营,剥夺石油利润[4]。目前,世界上已有60%的国家制定了反托拉斯法并成立了相关的管理机构,但是各国管理重点、标准及程序各不相同,为此,中国石油企业往往需要花费高额的法律费用,这大大增加了经营成本。此外,除了受资源国法律调整的影响外,石油企业的海外经营有时还会受到国际法或第三国政策与法律的约束。中化国际曾经拟以5.6亿美元独资收购韩国仁川炼油公司,在签署排他性的谅解备忘录时,中方没有意识到应该增加附加条款,以便用法律手段限制对方再提价,结果韩国仁川炼油公司的最大债权人美国花旗银行在债权人会上提出要抬价至8.5亿美元,大大超出了中化国际的承受能力,最终导致收购失败。

3.3、国际竞争风险

3

近年来国际竞争出现了干预主体的多元化特点,世界石油进口大国、石油公司、东道国利益集团等纷纷对中国的石油跨国经营进行干涉。美国通过政治、经济和外交等手段,控制了世界约70%的石油资源。中国与美国、日本、印度和韩国等的油气争夺尤为激烈[5]。此外,中国海外石油经营还受到国际石油公司和东道国石油公司的排挤。目前全球超过80%的优质油气资源的开采权已经落入埃克森美孚、BP、壳牌等英美跨国石油公司之手,中国海外石油业务拓展中所能得到的是开采殆尽的地区、高风险或者战乱地区。国际石油公司与中国石油企业展开全面争夺,对中国石油企业的跨国经营百般阻挠。除了跨国石油公司的挤压,东道国的石油公司常常通过游说政府、操纵舆论等非市场手段排挤中国石油企业的进入。

3.4、文化管理风险

在组织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风险上,与发达国家的石油跨国企业不同,中国石油企业面临一个尴尬的困境是:走出国门,必须按照当地市场经济规则运行,而中国石油企业自身还没有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则的现代企业制度,思维方式、治理结构、管理水平等还有种种不完善之处;再加上中国石油企业海外经营目标常常局限在短期利润最大化,很少考虑东道国民族主义势力影响,很少实施本土化经营战略,这样很难得到当地政府和公众的认同,很容易引起排华情绪,甚至引发严重的民族主义风险。在跨文化风险管理上,中国石油企业缺乏对文化差异的识别和认同,难与当地消费者沟通,在企业内部从高层管理者到普通员工都存在沟通的障碍,从而加大了中国石油企业文化管理的风险[6]。

4、石油企业应对海外经营风险的对策

对各种海外经营风险,中国石油企业应做好分析预测,采取有效的应变措施规避和降低经营风险及其损失,以提高石油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4.1、积极开展石油外交,努力化解地缘政治风险

从油气地缘政治角度出发,加强资源国与消费国的合作,充分利用“上海合作组织”的作用,加强与俄罗斯、中亚五国的油气资源合作,重视与东北亚的日本、韩国合作,在合作中增进了解、减少矛盾,在信任中解决双边问题。中国的能源外交战略重点应着眼于亚洲地区。这一地区既是中国的近邻,又有地缘政治优势,而且,亚洲地区集中了世界上最丰富的油气资源储藏,应是中国能源外交的重点地区[7]。中国政府应及时提出亚洲石油输出国和进口国共同研究中长期亚洲能源国际合作的总体构想和基本框架,适时建立亚洲能源合作平台和协调机制,带头发起

4

亚洲能源合作行动。目前,中国的石油进口有1/2来自中东地区,1/4来自非洲,其他来自俄罗斯、中亚等地。能源进口多元化战略是保证中国石油安全的一项重要举措。为了今后减少对从中东地区进口石油的依赖,中国政府应积极尝试从中亚、俄罗斯、拉丁美洲和非洲寻找新的石油资源。国际能源专家们认为,中国政府目前开展的一系列能源外交活动从整体上符合中国的能源策略,这些努力正在试图尽可能实现其利益多元化,以防止任何类似俄乌天然气之争的能源危机。

4.2、了解和熟悉资源国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首先,要了解国内法律与相关条约,熟悉资源国有关石油企业经营方面的法律;要妥当设计中国石油海外经营的企业组织形式,中国石油海外经营的企业组织形式应该属于投资资源国的主权管辖范围,从控制法律风险和减少经济责任看,石油企业有限责任公司的法律形式无疑是最佳的方式[8]。严格遵守海外经营业务所在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法规并同当地政府和工商界建立良好的关系,以保障石油企业海外经营业务的利益得到合法保障。其次,要加强用法律保护自身利益的维权

意识,在资源国政府正式启用征用或国有化政策时,中国石油企业要寻求法律的保 护,以期维护其合法权力。如果在资源国无法得到合理结果,中国石油企业可以向国际仲裁法院等申请国际商事仲裁,也可以通过解决工业纠纷国际中心(ICSID)、国 际商会(ICC)和多边投资保证机构(MIGA)的仲裁,以解决与资源国之间的争议。再次,中国石油企业在开始海外经营之前,要分析该资源国法律的效力和该国政府的态度,以保证利益能得到保护。加入双边投资协定和参与一些有声望的国际机构,可以保证中国石油企业的海外经营业务得到保护和公平的待遇。近年来许多国际石油公司已加入主要的国际投资公约,这种公约比依据资源国提供的协议更可靠,因为资源国的协议容易被单方面修改。

4.3、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抵御海外经营风险

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发展的今天,石油国际供给安全靠一国的努力难以实现,开展国际合作是最有效的措施。在解决国内石油需求方面,一味地主张与其他石油大国开展竞争,只会导致两败俱伤。因此,风险互担,降低成本才是中国与其他石油消费大国开展国际合作的发展方向[9]。中国石油企业可与有经验的国际大石油

5

公司联合投标或组队施工,这种方式既可以分散风险,获得利润,又可以学到国际大石油公司先进的生产技术与管理经验,培养锻炼自己的生产、经营、管理以及作业队伍,这也有利于积累海外项目的运作经验,扩大对外影响。这种相互依存和合作的关系,不仅保护了投、融资双方利益,也促进中国石油企业的有效经营,增强抵御竞争风险以及市场风险的能力。

4.4、发挥企业文化融合功能,营造国际化经营的和谐氛围

“相互尊重、促进和谐”是中国石油企业文化融合原则。在海外经营中,外籍员工数量很多,如何使他们真正融入公司,成为公司的一员,是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引导中国员工形成雇员本地化和国际化是公司长远发展必由之路的共识,向员工传递“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不分国籍,不分岗位,人人都是人才”的理念;严格招聘,甄选高素质人才,提升外籍员工的业务素质,使他们认同中国石油的企业文化理念;经常征求外籍员工意见,尊重外籍员工的文化差异、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关心外籍员工的工作和生活,增强外籍员工的归属感。在海外经营中应始终以尊重职工为出发点,建立健全了解人、关心人、激励人的工作制度;建立比较完善的应急管理体系,落实安全责任,完善应急预案,通过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文体活动,缓解员工长期在海外、远离亲人的孤寂和紧张情绪,创造团结和谐、积极向上的精神环境。

5、结束语

随着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日益升高,石油安全问题日渐严峻,中国需致力于在海外寻找资源。海外经营本身是一项很复杂的系统工程,尤其是石油行业的海外经营,更具有高风险、高技术等特征。因此,中国石油企业的海外经营,仅仅依靠资金和低成本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在风险规避方面有充足的准备和高质量的运作。在竞争异常残酷的国际石油市场中,中国石油企业只有积极应对海外经营面临的各种风险,努力提高石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国际市场竟中立于不败之地。

6

[参考文献]

[1]吴继侠.我国石油企业跨国经营的风险分析[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7(5):106.p7-8 [2]王进东.我国石油企业对外投资的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J].经济师,2005(2):81.

[3]李岩,田泽.中国石油企业跨国经营若干风险及对策分析[J].石油化工技术经济, 2007,23(30):4\\|7.

[4]王妍婷.石油企业海外投资的政治风险分析[J].国际经济合作,2006(12):13\\|14.[5]赵庆寺.石油企业跨国经营政治风险与法律防范[J].新疆大学学报,2008(3):24.[6]马玲.中国石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面临的风险[J].消费导刊,2008(6):58.[7]成金华,童生.中国石油企业跨国经营的政治风险[J].中国软科学,2006(4):30.[8]李萍.中国企业海外经营风险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8):67.

[9]王成龙.我国石油企业跨国并购的风险及策略分析[J].当代石油石化,2008(16):42.[10]王妍婷.石油企业海外投资的政治风险分析[J].国际经济合作,2006(12):13\\|14.[11]赵庆寺.石油企业跨国经营政治风险与法律防范[J].新疆大学学报,2008(3):24.

7

推荐第10篇:物业管理企业经营风险及规避方式

物业管理企业经营风险及规避方式

港联物业

万科于2009年5月8日公布了这样一组数据:万科在全国20多个城市设立物业公司,万科物业系统的员工数达到13173人,占万科总员工数的约80%;万科物业的员工数量结构比例与其对万科的销售、利润贡献严重不对称。2008年万科物业管理总收入约2.53亿元,仅占万科全年营收的0.6%,2008年万科物业实现的毛利仅851万元,与万科全年净利润40.3亿元相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物业管理行业是一个劳动力密集型企业,投入较大,风险更大。因为准入门槛较低,企业数量还在倍增。虽然是一个保本微利的行业,它却充满着各种各样的巨大的经营风险,如何控制经营风险,对于物业服务企业来讲,是亟需探研的一个课题。

一、物业服务企业经营的风险种类及特征

每个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都是有风险的,物业服务企业也不会例外。风险造成的经济损失是极大的,对于物业服务企业而言,风险远远超过其它行业。了解在经营中可能遇到的风险,以求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很有必要。

1、一般企业的经营风险

1.1创业风险

这类风险主要在企业创业的初始时期容易发生。这种经营风险的发生,来的最早,让创业者防不胜防;二是它有相当的隐蔽性,创业者不易觉察或无暇顾及;三是它是企业其它经营风险的根源。很多企业创立之初,重视市场,重视产品研究,而不关注企业内部管理,忽视企业长远发展规划,对市场的潜在需求研究不透彻;对市场变化趋势没有预见性;对宏观行业形势的估计过于乐观;经营者缺乏全面管理的能力;没有建立必要的财务帐目;设备和技术选择不当;低估所需资金,忽视税务。

1.2现金风险

这种风险主要表现为损益表上利润的期末余额巨大,但实际上企业现金表中的期末数额却小到几乎为零甚至是负数。经营者以为,帐面上的利润就是现金,事实上这是一种误解。这是因为物业服务费欠费虽然也计入收益,但事实上我们并没有收到现金。另一方面,我们拖欠外判单位的应付帐款也没有及时支付出去。这种误解往往使企业的现金状况发生假象,经营者因而在企业扩张或新项目上马时忽视了对现金供需的平衡核算。现金是企业的血液,从日常经营活动看,只有提供足够的现金,企业才能正常运转。没有充足的现金,将给企业带来严重后果,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因而降低了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信用等级,最终使企业资金周转不灵,甚至资不抵债,走向破产。现金风险主要表现在:业主只对企业的主要财务指标如资产负债率、净资产收益率等感兴趣,而忽视了指标掩盖下的问题;过分注重利润和市场的增长,而忽视手中掌握的现金;固定资产投资过多,使企业的变现能力降低,导致资金沉淀;企业规模盲目扩张,缺乏相应的短、中、长期计划。

很多物业服务企业,注册资本就几十万,只有靠新接管项目,一次性收取一年的服务费、收取装修押金,完成“造血”功能。

1.3发展风险

企业发展到一定的规模时,都会进入到一个瓶颈状态。而事实上,物业服务企业的老总往往都是公司的“大业务员”,谁能拿到业务,就可以当老总了。这种由老总唱独角的管理,会让企业难以为继,而我们还面临着业主不断解约、因亏损而退管、无新项目“造血”等系列问题。

具体到物业服务企业,它有如下风险:

2、物业服务企业的经营风险

除上述以外,还因为物业服务企业:注册资低,容易发生“财务风险”;员工众多,容易发生“生产风险”;设备多且复杂,容易发生“运行风险”;还有自然灾害风险、服务风险等。

2.1自然灾害风险

2005年6月,一场雷阵雨过后,我所服务的某小区6台“KONE”牌的电梯驱动板、CPU板全部被击坏,无法使用,经济损失10万元以上。幸好,我们曾购买了物业管理公共责任险和机器设备险,于是马上联系保险公司报案,保险公司、电梯维保单位均到位进行查勘,确认为雷击而致,最后由气象部门出具报告,证明当天确有雷击在该物业小区上空发生。最终我们获得了赔付。每每提及此事,老总无不庆幸当初购买保险的正确决定。所以,老总一口气将所有的物业项目购买了物业管理责任险和机器设备险。

有的小区物业价格高、收费率高,可以购买保险,而有些服务费用较低,收费率较低,项目经营困难的小区来讲,恐怕就不会购买保险了。物业管理的灾害性风险因经济等因素还将长期存在。

发改价格[2003]年1864号已明确规定了,物业服务费的构成中有:保险费用。因此,广大物业服务企业在做项目预算时,应考虑保险费用。

2.2物业管理的服务风险

2005年春节,北京某住宅小区,保安因制止业主乱放烟花,被业主刺死;拒交停车费引发冲突,堵门,打架;某品牌开发商旗下的物业服务企业,因业主小孩掉进游泳池被淹死而被告上法庭……此类风险数不胜数。

作为一名物业管理的项目经理,要有非常强的预见性,尽管如此,你也无法完全防范突如其来的突发性风险。而业主,平常不交物业服务费,出了问题,就找物业索赔。

我们经常在探讨,你交1元的物业服务费,怎么能和人的生命、巨额的财产成正比呢?诚然,作为物业服务企业,安全是我们的本职工作,是我们的基础工作。但是,如果物业安全保卫工作存在明显瑕疵,如未按规定时间巡逻、安防系统损失等,致使业主人身、财产受到侵害,物业服务企业还是要承担一定责任的。

2.3物业管理的运行风险

电梯、配电房均应由专业人员进行操作和维护。2006年一保安主管擅自拿钥匙开启电梯,从一楼跌落至电梯基坑,幸该员工有一定的武术基础,只受到轻伤;2008年某甲级写字楼工程部电梯工,从18楼当场摔进负2楼的基坑……;工程部人员在清洗生活水箱时,缺氧……

种种案例,数不胜数。专业人,做专业事,这是原则。有的企业,一人身兼数职为了节约成本,如果顺利还好,一旦出现问题,节约的工资恐怕远远不及造成的损失。

2.4物业管理的“生产”风险

2009年武汉某物业公司备勤保安突然猝死,法院判为工伤;玻璃破裂,划伤两个保安,一个左手致残,一个面部破相;保安上班途中翻越栏杆被撞伤,法院判为工伤……一个物业服务企业,动辄上百人,多则上千人,企业不建立安全制度,加强内部管理,员工不加强自我保护,“生产事故”就会时常发生。

2.5物业管理的财务风险

一是恶性竞争;为了拿到项目,而不顾企业现金流状况,垫资、乱承诺等;二是,盲目扩张,开展其他业务,影响公司现金流。200

6、2007年股市火爆,一小型物业服务企业,将预收的业主物业服务费、装修押金全部投身股市,正当准备再大赚一笔时,全部被套,而这时,业主要退装修押金了,该企业只好让项目经理死杠,并做业主工作能否将装修押金再转一年的物业服务费。还家一些企业,本身注册资本就几十万,还想去开展其它业务。

财务风险是最致命的。

3、物业服务企业经营风险的特征

收益与风险成正比,物业服务行业中,大家都在全力关注企业如何创收、赢利,而忽略了风险的分析、控制、预判。

3.1物业经营风险具有突发性、不确定、偶然性

物业经营风险的发生的原因错综复杂,物业管理人员无法做出非常精准的预判。上述案例中,很多事故本不该发生,相信每家企业都有明确规章制度,每个项目经理、部门经理已讲过很次,只是在没有经验教训之前,大家都忽略了,总以为,我之前没有按照章程去做,不也没有发生问题吗?

3.2物业经营风险具有可测性、可变性

一个经验非常丰富的物业管理从业人员,他应该非常善于总结,从业几年来遇到的各种案例,应该就是生动的教材,而这些教材,完全可以供其判断,某阶段、某天气、某种状况下会发生某些问题。而这些问题是可以通过安全检查、持续改进、风险改善等措施减少风险发生的频率和概率。如:春天的时候就应该提前对避雷设施进行检查;初夏提前安排室外作业人员的降温防暑问题;夏天多对屋顶排水管口进行检查清理以防杂物堵塞;断电后恢复供电时应对各个重要部位进行巡视……

3.3物业经营风险具有客观性、普遍性

由于物业项目的物理环境,物业的复杂程度,业主成分素质等客观原因,使得物业管理的风险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而且物业经营风险也是在很多企业存在的。物业管理的主体双方只能通过借鉴相关资料,掌握某些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认识风险因素,并通过对物业管理风险因素的控制、规避、防范风险造成的损失,而不可能完排除物业经营的风险。

二、物业经营中易发生风险的部门或岗位

在以往发生的事故或教训中,几乎每一个部门都发生过各种各样的风险及案例。有的部门或岗位发生的教训是惨痛的。

1、火灾

火灾在物业服务经营中比较常见,物业服务企业如果有充分的应对措施,有预案,并按预案进行过演练,真正遇到此类突发事件时,忙而不乱,尽量的减少人员的伤亡就是成功的。

2、上下班途中的工伤

上下班途中的工伤,已越来越多。某员工骑电动车被车撞伤,在家体息半年之久,工资奖金还必须按照合同全额发放;后期治疗费用除工伤保险支付以外,企业还支付了一部分。

3、岗位中暑或中毒

夏天,保安、保洁室外作业,主管、项目经理要充分体察“民情”,适时调整岗位分工;化粪池的清掏、水箱的清洗,项目经理都要有相关的经验,不能一味蛮干。中毒是不专业造成的,中暑是不关心员工造成的。

4、高空坠物

业主家中花盆从阳台上落下,正好砸中另一业主。如果能找到当事业主固然好,如果找不到当事业主,只能将整个单元的业主起诉。在起诉之前,物业管理责任险是可以先垫付部分医疗费用的。

5、电力设备

电力设备出现事故的案例较多,如:断电后,强行将二次供水的设备开启,造成变频控制器的损坏等。

6、电梯维修和使用

电梯的事故,前面已讲述很多。作为专业机电系统,必须由专业操作人员进行维修保养和开启,即使发生紧急事故。

7、管理纠纷

特别是秩序维护部在制止、劝诫一些不符合管理规定,损害公共财产、破坏业主利益的事情,容易发生冲突、纠纷,由于秩序维护队员年轻气盛,甚至发生打架的事情。2007年,某小区秩序维护队员在巡逻的过程中,发现有乱贴牛皮藓的人,于是上前制止,后发生冲突,结果一人肋骨断了三根,属轻伤。后来,经派出所协调免予刑事处罚,但赔偿受害人约3万元的医药费、误工费、营养费。教训深刻。

8、偷税被查

某企业为节约企业所得税,而做假帐,后被税务部门重罚;代收水电费,未经业主同意,擅自加价,造业主投诉,遭物价部门调查、罚款。

9、违规不办理保险

很多企业为节约用工成本,严重违反《劳动合同法》不给员工办理“五险”,后遭员工举报,向劳动监察部门反映,不仅要补缴以前所欠全部,而且还要接受处罚。

10、挪用资金,影响现金流

现金流就象人的血液,顺利流淌才能保证各项目机能的完好。物业服务企业,现金流本来就不多,有的经营者,还在挪用业主的装修押金等其它资金,已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正常发展和经营。

三、物业管理经营风险的处置和防范

在对物业管理中的风险进行全面分析之后,应以物业管理总目标为依据,根据物业管理中风险的特点、性质、类别及其潜在影响等,制定风险处置方案,控制或减少风险的发生概率和造成的损失。

3.1风险处置方案

包括:风险转移和风险自留,风险自留又有风险控制和风险保险。

1、风险转移是目前许多物业企业已在运用的风险管理方式,主要是将风险影响较大、企业不可接受、可分散的部分风险工程采用外判的方式分包出去,由专业技术性强的其他专门公司承担相应工作。譬如:电梯维保、外墙清洗、化粪池清掏、生活水箱的清洗等。

2、风险自留是将无需或无法转移出去的风险留给企业自己承担的风险处置方式。在处理自留的风险时,由于成本的问题,企业要制定各种风险控制措施,对不可控制的风险,企业再考虑买物业保险问题。

3、风险控制主要指物业企业采取各种措施减少风险发生的概率和频率以及降低损失程度。具体措施有:防止风险因素的形成;招聘有经验的物业管理人员;公司自行组建安全联席会议制研究风险防范小组;建立健全风险管理制度;加强员工和业主的风险意识和措施培训;购买防范风险的先进技术设施,等等。

在选择了风险处置方法后,为真正实现全面的风险管理,还要进一步落实、实施和监督处置方案的执行情况。在实施与监控过程中,应该经常检查是否有被遗漏的存在于物业及物业管理运营中的风险因素,要不断识别、分析新出现的风险并对其进行处置。因此,有效的风险管理是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处置和实施与监控这几个环节连续反复不断循环的环形机制,而且这种机制在运转一段时间以后,要对执行中的处置方案进行评估,以评价风险分析的结果是否准确,选择的风险处置方案是否切实有效,同时还可确定时间、条件发生变化后,是否可以提出不同的风险处置方案,为下一步的风险管理提供经验数据。

3.2风险防范方案

1、遵纪守法,合法经营,按章办事

1.1公司对外文件不要轻率,一定要进行会审。物业服务合同、业主手册、前期物业管理服务协议、车辆停泊服务协议等文件,公司一定要进行会审,有必要还需专业律师进行审核。案例:某项目经理为了省钱,让开发商印刷了《前期物业管理服务协议》,开发商好心,把页眉上印了公司的LOGO及字样,结果后来官司败诉:你这是格式合同,霸王条款。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指导性文件,不做过多承诺,不做不切实际的承诺。一旦物业服务企业达不到承诺事项,就因被业主告上法庭的危险,轻则赔钱,重则影响公司发展。

1.2建立员工风险意识。企业负责人,一定要有经营企业的长远规划,不能急功近利;也要教育员工,督促员工按章办事,遵纪守法,不能做违法乱纪的事情。

1.3服务外判、持证上岗、专业人做专业事。专业人做专业事,事半功倍,且将风险降到最低;专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如:电梯工、高压进网证、电工证等。

1.4注意经营和收益的合法性,不侵害业主或其他人的权益。《物权法》明确规定:利用公共设施设备所取得的收益应属于毗邻或全体业主所有。物业服务一定要注意收益是属于业主的,哪些属于发展商或物业服务企业的。业主委员会没有成立,但也不意味着物业服务企业可以忽视业主的利益。有些公司在业主委员会未成立之前将路面停车所收的费用,都单独列帐,以待后期和业主委员会分配收益。

2、购买保险、分担风险

目前笔者所在公司除正常的法律规定的险种以外,我们还购买了人身意外伤害险、物业管理责任险、机器设备险等险种。前面讲到的电梯雷击就是由机器设备险赔付的。但有的企业会认为购买保险会加大成本支出,其实你在预算时,就应该把这项支出考虑进去。

3、稳步经营,不盲目扩张;避免资金周转风险

根据公司具体情况,制订发展规划和发展目标,稳打稳扎,不盲目扩张,“饥不择食”。

强化企业内部基础建设,调整管理机制和管理方法,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学习、总结性的工作保持持续性、连贯性、系统性。

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有些不符合公司实际的项目,不利于公司发展的项目,就应当予以拒绝。一旦项目应投入过多资金,导致资金周转不灵,对企业的伤害是巨大的不可估量的。

4、提升业主认知度,提升品牌形象

服务过程中全方位、多层次的“预防性提示服务”也是规避风险的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物业服务企业在所有管理环节中、所有服务过程之中都要做好“预防性提示服务”,即对于一些潜在的、可能发生的、但又不可预测不可杜绝的事故,物业服务企业必须做到事前的提醒和警示,尽量作到:事前的预防、事中的监督、事后的处置和总结。

不出事、少出事,品牌形象就会慢慢建立起来;品牌形象建立起来以后,企业才能稳步发展,才能抵御更大的风险。

5、重组、并购、转型

上海科瑞与仪房的重组、公元物业收购沈阳奥林匹克、万科地产剥离物业板块,并与CBRE的战略联盟等等。物业服务企业只有做大,抵御风险的能力才越强。

而有的物业服务企业,通过资本运作,成功转型。

风险造成损失是不可避免的,但我们可利用风险的可测量性,识别出物业及物业服务企业经营过程中各环节的风险,通过对风险的分析,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实施全方位的监控预防风险,减少风险,减少损失。这个系统工程被称之为物业管理中的风险管理。因此,物业管理中的风险管理的主要目标就是以最低人力、财力、物力、时间、社会资源等成本,控制物业管理中的各种风险或降低其损失,使物业获得最佳的安全保障和保值升值能力,使物业管理企业增加更强的生存竞争力进而提供更令顾客满意的物业服务。由于防患于未然,因此,有效的风险管理可以降低物业管理中总的成本。

第11篇:论保险企业经营风险的控制

论保险企业经营风险的控制

对保险企业风险的识别、预警、防范和化解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只有坚持用改革和发展的办法,保险企业经营风险才能得到有效化解,并实现保险业又快又好地发展。

一、保险企业经营风险的主要表现

(一)不良资产累积。由于近年来我国保险机构快速扩张,部分进入市场的中小保险企业盲目追求市场份额和保费规模,不注重经营效益,从而形成了一定数量的不良资产。这些不良资产既有存量风险,又有增量风险。我国保险市场潜力很大,存量风险的化解只是时间问题,但如果新增保费未能产生效益,不能保值增值,就会形成新的不良资产,这些累积的风险一旦在特定的诱因下爆发, 其危害程度可想而知。

(二)承保质量低下。承保是保险经营中的重要环节。承保质量的高低不但直接影响保险企业经营的稳定性,也影响到企业偿付能力水平。由于部分保险企业忽视风险责任控制,在承保核保过程中,明知保险标的不符合承保条件, 但为了实现自身效益最大化而盲目承保,如随意降低费率、放宽承保条件、高额退费和超承保能力承保等,加大了保险企业的经营风险。

(三)理赔把关不严。一是超赔和滥赔。随着保险主体的增多,投保人选择余地增大,投保人和被保险人在理赔环节上与保险公司展开利益争夺,往往要求保险公司通融赔付即对除外责任进行保险赔偿。在理赔过程中,部分理赔人员因责任心不强和素质不高,或受大客户要挟,或对中介机构控制不力从而出现超赔和滥赔的现象,甚至极个别分支机构编造假赔案套取展业费用以谋取小团体的利益。二是错赔、乱赔。由于理赔制度不健全、理赔人员素质不高以及人情赔付等因素,在赔案的责任核定、损失审核及处理等方面都存在着不确定性,该不该赔、赔多赔少在实际操作中存有较大的随意性,导致了错赔、乱赔的风险。理赔环节的逆选择与道德风险的发生,直接为保险诈骗提供了便利。

(四)竞争行为不规范。由于部分保险企业盲目追求市场份额,采取不正当的竞争手段招揽业务,如随意降低保险费率、放宽承保条件、提高保费返还率、提高中介佣金来招揽保险业务等,给保险市场带来了极大的风险隐患,并严重威胁着保险企业的偿付能力。

(五)从业人员未尽到如实告知义务。部分营销人员为了自身的利益,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有的未对条款、特别是免责条款进行说明,甚至对保户进行欺诈误导,使投保人在未全面了解保险产品的情况下,轻信营销人员的宣传而投保,一旦日后出险理赔,极易出现投保人投诉或集体上访事件。这样既影响保险公司的正常经营,又影响保险企业的社会形象。

二、保险企业经营风险产生的主要因素

(一)未充分体现风险管理作用。一是部分保险企业内控制度不健全,风险管理意识薄弱,没有将风险管理理念融入自身的经营管理,发展规划和经营决策缺乏风险管理意识,且风险管理技术水平较低,信息管理技术应用水平不高,没有形成科学的风险评估体系。二是风险控制方式多为事后控制,方式单一,对风险的事前控制重视不够。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如重财务风险、忽视业务风险,重内部风险、忽视外部风险,重短期风险、忽视长期风险等。

(二)粗放管理模式导致经营风险。一是未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管理中的作用,

管理手段落后,效率较低。虽然中小型保险企业已经开始采用信息管理技术手段进行各项业务处理,但应用程度仍更多的处于低层次阶段,没有真正发挥其在经营管理中的支撑作用,很多有效的技术管理手段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二是仍以粗放型管理为主,缺乏标准化管理体系和量化考核体系,缺少对管理效率和效果的科学评估体系,如对核保规则的合理性、条款费率的合理性程度等情况,无法通过业务运行结果及时反映,并加以健全和完善。三是信息传递渠道不畅,对 政策和监管机构的规定甚至上级公司的决策未能及时传达到相关人员,部分保险企业经营管理机制对各种政策、环境、市场变化的应变能力较弱。四是管理成本较高,资源的合理利用还有待加强。

(三)被保险人逆选择和道德风险。主要产生于保险人、投保人、被保险人或受益人信息不对称。保险营销人员在承保核保时,明知投保人不符合承保要求,但为了实现自身绩效最大化而盲目承保;在理赔环节中,业务员不遵循程序理赔、人情赔付等行为造成的经营风险;以及投保人或受益人出于利益考虑,隐瞒事实、捏造事故等对保险公司进行欺诈和逆选择,导致赔付增多、利润下降,影 响公司的正常经营和偿付能力。

(四)合规意识薄弱导致违规风险。部分保险企业为加快业务拓展,提高市场份额,没有从创新的角度开发市场,而是采用不规范的竞争手段掠夺现有的市场资源。如在一些领域进行非理性价格竞争、销售误导、不严格执行报批报备条款费率等。

(五)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影响经营质量。保险业的特殊经营方式产生了对展业、承保、投资、理赔等特殊人才的需求,但各种专业人才的培养是一个渐进、累积的过程。一些综合素质不高的营销人员进入保险行业,对经营质量和行业形象都造成了负面影响。

三、保险企业经营风险的预防和控制保险企业内部的经营风险可以通过完善分支机构内控制度和建设,强化风险管理水平,严格执行承保核保以及统一理赔标准,加强人员素质培训,提高员工专业技能,减少人为风险等措施来防范与化解。监管部门在防范和化解保险企业经营风险中应发挥强有力的保险监管作用。

(一)制定规范条款,防范道德风险。保险条款制订不严密,是引发保险纠纷的主要原因。基于“解释有利于被保险人”的原则,保险人在因保险条款模糊引起的诉讼案中常处于不利地位,被保险人可能在其中获利,这在很大程度上会诱使道德风险的产生,也致使被保险人或投保的行为变得不可控制。因此,严格制订保险条款,在条款中列明保险责任和除外责任,界定保险双方责任范围,可减少行为的不可控因素。制订条款要用规范、准确的语言,避免模棱两可、含糊不清等条文和语句,有助于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此外,在条款中采用免赔额,要求被保险人进行必要的防灾防损工作等约束条件,一旦发生保险事故或事故损失扩大,被保险人也要承担部分责任,此举可制约心理风险,使其行为增加可控度。

(二)把好承保关,提高业务质量。把好承保关,拒绝不可保风险,并对可保风险以合理的费率加以匹配,维护保险经营的财务稳定性。首先,要求保险展业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通过资格考试,并设置业务质量的考证制度,以经过核保部门核保后接受的业务数量来确定其业绩,明确展业人员的权责范围。其次,核保部门成立专门的资料搜集中心,加强同各方的信息交流。在展业人员 收集资料的基础上,核保人员还应掌握投保人的保险情况、财务状况、损失经历、职业环境、信用程度及性格特征等更为详尽的资料,确保在信息充分的情况下作出核保结论。再次,统一核保标准和核保方法,以减少核保人员行为的不确定因

素,确保核保标准和方法充分体现高效和公平的原则,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再其次,严格实行责、权、利相结合的专业核保人制度,参与核保的人员要求 通过专门的核保资格考试及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

(三)加强理赔管理,防止利益漏损。理赔工作应当确立风险控制目标,不断追求高品质的理赔质量和理赔服务。理赔人员除了要注重经验的积累,职业道德的培养,还要求其熟悉理赔案件的处理程序,掌握法律、医学及其他相关知识。核赔人制度通过区分不同经验、素质、能力的理赔人员,授予其特定的权限和职责,对提高理赔管理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另外,在理赔中信息掌握必须充分。搜集理赔资料时,应特别注意有无保险欺诈迹象,尽量做到现场查勘,以获取及时准确的信息。大额理赔案件在赔付后,应安排专人进行追踪调查,发现有保险欺诈线索,立即诉诸法律追回赔款。

(四)加强人员培训,提高队伍素质。一方面,要配备一支业务能力强、管理水平高、具有创新能力的领导班子作为支撑保险企业发展的组织保证和基础。另一方面,要不断加强对从业人员的思想、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通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培育合规文化,增强合规意识,完善分配结构和激励机制,提升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要科学制定和实施人才战略,为企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五)深化诚信建设,提高服务水平。深入开展从业人员诚信教育活动,培育保险诚信文化。健全并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提高服务水平,继续跟踪投保提示制度和新型产品说明书等落实情况,探索治理理赔难的有效办法。加大失信惩戒力度,完善营销员不良信用信息查询系统。探索合同纠纷的解决途径,从提高消费满意度、树立行业形象出发,积极稳妥地解决消费者与保险企业的合同纠纷,完善保险合同纠纷调解处理机制,切实维护被保险人的合法权益。

(六)强化保险监管,规范市场行为一要改善现场检查。继续完善分类监管,深入分析市场状况,明确各监管领域对市场秩序破坏最大、对整个行业发展造成影响、市场反映强烈的业务、公司、地区,实施重点监管、专项检查。通过信访、复查、非现场分析等手段实施后续监管和跟踪检查,督促保险公司限期整改,增强监管的有效性。严格中介机构准入门槛,加强中介机构退出管理。坚持持证上岗制度,全面推行保险营销员挂牌展业制度。二要强力规范市场秩序,遏制非理性价格竞争。继续严肃整治随意降低费率、制作阴阳单、账外账、销售误导、理赔难、数据不真实等问题。依照法律法规、保监会重点要求和监管市场实际,制定治理不良市场行为的打击重点,加快反应速度,加大查处力度。三要加强对保险公司高管人员的监督管理,加大对责任人的处罚。进一步规范完善高管人员任职测试和任前谈话制度,开展对高管人员合规经营、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培训。四要坚定不移地推动行业自律工作。探索有效的监管与自律结合的操作办法,切实实现监管与自律的有效联动,改善检查方式,增强自律工作的深度和力度。

论保险企业经营风险的控制

企管42班

姓名:刘燕

学号:1042076

第12篇:下关区防范企业经营风险应急预案

下关区防范企业经营风险应急预案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为积极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严峻考验,更好地防范化解我区重点企业经营风险,有效处置危机企业相关善后工作,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尽快恢复生产;防止企业因减产、停产以及关闭歇业等产生重大劳资纠纷事件和由此引发的突发群体性事件,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我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1.2 编制依据

依据市政府关于切实做好企业经营风险防范工作的要求及《下关区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相关规定,制定本预案。

1.3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本区行政区域内发生的因企业减产、停产以及关闭歇业等产生的劳资纠纷、大规模上访,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和影响,危及社会稳定的突发重大群体性事件。

1.4 工作原则

1.4.1 预防在先,发现在早,处置在小

发挥区、街道、企业三级网络功能,及时掌握工商企业、建筑施工企业、房地产企业、外商和港澳台投资企业的生产经营、资金周转、劳动用工、工资发放等情况,对有可能会发生重大突发事件的企业及时提出预警报告。

1.4.2 统一领导、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为主

在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各部门、各街道按系统、属地,进行分工协作,从组织领导、现场处置、资金保障等方面做好应急准备。力求反应迅速、处置果断、运作高效。

2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2.1 区政府成立防范企业经营风险和加强应急处置工作协调小组(以下简称“区协调小组”),由分管区长任组长,区政府

1办公室、发改局、财政局、劳动局、建设局、房产局、商务局主要领导任副组长,区法院、区委宣传部、区稳定办、信访局、工会、统计局、公安分局、工商分局、国税局、地税分局等部门分管领导为成员,负责全区防范企业经营风险和应急处置重大事宜的研究确定。区协调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区政府办公室应急管理科,区政府办公室主任兼任协调小组办公室主任,负责开展协调小组日常工作。

2.2 主要职责:监测本地区重点企业经营风险动态,及时准确掌握全区企业的经营状况,提出预防控制企业风险及危机处置的对策和措施;在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积极做好本区企业因资金风险等因素引发的企业危机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负责落实区政府有关规定和要求,制定和修订应急处置方案;建立和维护应急指挥平台;负责工作信息收集,整理上报,根据情况适时发出预警,承担日常值班、牵头、联络、协调等工作。当企业经营发生风险,造成或可能发生群体性事件时,协调相关单位和部门,做好疏导和稳定工作,协调劳资纠纷,尽快平息事态;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保证各项应急处置工作平稳、有序进行。

2.3 区防范企业经营风险和应急处置工作协调小组分设五个应急小组,其成员及职责为:

2.3.1 监控分析组

牵头部门:区发改局

成员单位:区信访局、统计局、劳动局、商务局、工商分局、国税局、地税分局,各街道

主要职责:掌握企业生产经营、资金周转、劳动用工、工资发放等情况,协调解决企业生产中有关倾向性和苗头性问题,对有可能发生重大突发事件的企业及时提出预警。

2.3.2 财产保全组

牵头部门:区法院

成员单位:区发改局、商务局、工商分局、公安分局

主要职责:对企业的资产及时进行保护,避免企业资产流失,看护或保护企业经营者,防止转移资产、设备、外逃或受到非法侵害。

2.3.3 职工工资处置组

牵头部门:区劳动局

成员单位:区法院、信访局、工会、工商分局、公安分局 主要职责:稳定职工情绪,做好与相关部门的协调沟通工作,协调指导企业解决清欠职工工资问题。

2.3.4 资金保障组

牵头部门:区财政局

成员单位:各街道

主要职责:安排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备用金。

2.3.5 政策宣传组

牵头部门:区政府办

成员单位:区法院、区委宣传部,区稳定办、信访局、发改局、商务局、公安分局

主要职责:对企业、职工、债权人做好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工作,引导他们走法律途径,避免产生过激的情绪和行为。正确引导舆论,鼓舞人心,营造良好的生产经营氛围。

3处置响应分级和方案启动

3.1 预测、预警

根据监测反馈的数据和信息,进行统计分析,预测分析结果,对可能发生和可以预警的突发事件进行预警,并上报上级部门。

3.2 预警的分级

依据企业经营风险可能造成的后果、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态势,企业危机事件处置工作划分为两个等级:依次用红色、黄色表示。

3.2.1一级:(红色)企业突发经营风险,引起资金链断裂或关停倒闭,影响范围大,事态严重,企业资产面临流失,无力支付职工(农民工)工资,引发大规模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影响社会稳定,启动一级预案。

3.2.2二级:(黄色)企业危机暴露后,影响范围一般,需要区政府协调处置的,启动二级预案。

3.3 预警的响应和解除

预警警报发出后,各职能部门和相关街道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按照各自任务分工,做好应急处置准备工作。经了解核实,企业通过自救措施解决当前困难或有关情况证明该企业不可能发生经营风险,由区协调小组宣布解除预警,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3.4 预案启动和处置

3.4.1 一级:当接到企业经营风险引起资金链危机或关停倒闭的报告后,区协调小组立即启动一级预案,各成员分工为:

3.4.1.1区政府办、发改局、商务局: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制定化解事件的具体方案;

3.4.1.2区法院:协调债权银行及其他债权人统一行动,采取资产保全措施,防止企业转移资产、设备;

3.4.1.3稳定办、公安分局:防止企业经营者隐蔽逃匿和因劳资纠纷等引发的大规模上访和群体性事件、治安事件;

3.4.1.4区财政局:应急处置备用金到位;

3.4.1.5区信访局、劳动局:协调解决劳资纠纷;

3.4.1.6区委宣传部:统一公布敏感信息,积极与媒体沟通,防止炒作,导致事件复杂化;

3.4.2 二级:减轻企业负担,对生产经营困难的中小企业需要缴纳的各种规费,相关部门在职权范围内酌情减免或缓交。企业发生资金短缺,必要时由区政府协调银行等部门,帮助其融资,防止因资金不足导致企业经营困难。

3.5善后处理

帮助企业重振信心、开拓市场、调整结构、筹集资金,寻找和引进投资者,推动企业重组,尽快恢复生产。

4值班和通信保障

由区政府办应急管理科负责值班;区协调小组成员单位负责人手机24小时开通,随时保持联系;街道主任、分管主任要保持

通信畅通,随时联络。

5工作要求

5.1 统一思想认识。所有涉及企业危机处置的部门都必须熟悉危机处置预案,充分认识潜在的风险,熟悉掌握相关工作程序。

5.2 加强配合协作。各部门、各工作小组按照各自的工作职责,开展相关的危机处置工作,发现问题要及时相互传递和沟通,工作中要相互配合,团结协作。

5.3 注意工作方法。面对企业风险及危机信息预警,要保持信息沟通的畅通性、一致性、严密性,要正确认识潜在的风险,既不夸大风险也不缩小事实。面对危机处置工作,沉着应对,冷静处置。

5.4 严肃工作纪律。各部门、各街道严格执行本预案;在处置企业危机事件中不按规定报告突发事件真实情况或因工作失职造成不良后果的,将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6附则

6.1 预案管理与更新

本预案由区政府办会同相关部门共同制定,根据情况变化及时修订、完善,报区政府批准后实施。

6.2 预案解释部门

本预案由区政府办公室负责解释。

6.3 预案实施时间

本预案自印发之日起实施。

主题词:企业风险应急预案

下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2009年1月19日印发 文印:张 敏校对:李慎凯共印80份

第13篇:(毕业论文)企业负债经营风险及控制

企业负债经营风险及控制

一、企业负债经营的概念及特点

1、企业负债经营的概念

从会计学上说,负债是企业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在未来将以资产或劳务偿付的经济责任。而负债经营,是指企业在一定量的自有资金基础上,为了扩展生产经营规模、开展技术创新等,通过向外筹集资金,来开展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只有通过借入方式取得的债务资金才构成负债经营的内涵。资金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必要条件。企业创建,开展日常生产经营业务,购置设备、材料等生产要素,不能没有一定数量的生产经营资金;扩大生产规模,开发新产品,提高技术水平,更要追加投资。负债经营能给公司的所有者带来收益上的好处,对于企业的所有者来说,负债经营的优势是明显的。

2、企业负债经营的特点 (1)融资速度快,容易取得;

(2)融资富有弹性,举借债务取得资金的限制性相对宽松,资金使用较为灵活,富有一定的弹性;

(3)融资成本较低;

(4)融资风险高,负债融资到期偿还本金,若企业届时资金安排不当,就会陷入财务危机。

(特点阐述过于简单,应对每一特点最好通过例子做进一步说明)

3、企业负债经营的表现形式

根据借债动机的不同,企业的负债形式可以简单分为如下三种:

(1)积极负债。积极负债是指企业为了搞活经济,拓展市场,增加产品产业链,而采取的筹资行为。例如企业为了向市场投放新产品,就需要加大投入研发经费作为支撑。在企业经营中,很多企业将产品的研发视为可发展的生命,实现企业战略的前提。

(2) 消极负债。消极负债是指一种企业信用缺失的举债行为,由于到期无法还本付息,或者由于较高的负债率,给企业信誉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致使企业信誉受损、经营合作伙伴远离,企业进入一种消极的经营状态中的一种举债行为。

(3)被动负债。被动负债是指由于企业自身经营不善,盲目投资,无法收回成本,到期无力还本付息的举债行为。即由于投资的失败,企业资金周转不灵,无法承受短期负债,以借新债还旧债,陷入被动的负债恶性循环之中。

二、企业负债经营的意义与作用

1、负债经营有利于企业迅速筹集所需资金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新技术、新产品层出不穷,企业必须不断开拓进取,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而企业单靠自身的资金积累,很难满足扩大再生产的需要,利用负债经营,就可以补足自身资金的缺陷,争取先发制人,抢占市场先机,以获取较大收益。

2、企业负债经营能够有效降低企业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这种效应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对投资者来说,债权收益率固定,除非企业资不抵债破产清算外,一般都能到期收回本金,其风险要比股权投资小,相应地要求报酬率也低,而且债务筹资费用也较股权筹资为低。因此,债务资金成本较股权资金成本为低。另外,负债经营可以从“减税效应”中获益。由于债务的利息支出是税前支付,能使企业获得减少交纳所得税的好处。在这两方面因素影响下,当资金总额一定时,一定比例的负债经营能有效降低企业的加权平均资金成本。

3、负债经营可以给企业带来“财务杠杆效应”

由于对债权人的利息支付是一项与企业赢利水平高低无关的固定支出,当企业的资金利润率高于债务资金成本时,企业收益将会以更大程度增加,即财务杠杆效应。同时,企业可利用负债节省下来的自有资金创造新的利润。因此,一定程度负债经营对提高企业收益率有着重要作用。

4、负债经营能使企业从通货膨胀中获益

在通货膨胀环境中,货币贬值,物价上涨,而企业债务偿还仍然以其账面价值为准而不考虑通货膨胀因素。这样,企业实际偿还款项真实价值低于其借入款项的真实价值,使企业获得货币贬值的好处。

5、负债经营有利于企业控制权的保持 在企业筹集资金时,如果以发行股票方式筹集资本,势必带来股权分散,影响到现有股东对企业的控制权。而负债筹集在增加企业资金来源的同时又不影响企业控制权,有利于现有股东对企业的控制。

6、负债经营同时也是公司改善治理机制的一种外在监督因素的引入

企业负债不仅是一种融资手段,而且通过资本结构的优化,可以引入债权人的监督来减少股东与经理人员的代理成本。债权人为了保证自己资本的回收和增值,必定会对企业的运营状况进行关注,这无形中就起到了对经理人员的监督,从而减少股东对经理人员的监督成本。负债不仅是企业融资的一种手段,也是公司改善其治理机制的一种外在监督因素的引入。

三、企业负债经营的存在的风险及其成因分析

1、企业负债经营的存在的风险

企业负债经营的存在的风险是由于“财务杠杆效应”的负面作用而引起的。财务杠杆是一个应用很广的概念。在物理学中,利用一根杠杆和一个支点,就能用很小的力量抬起很重的物体,而什么是财务杠杆呢?从西方的理财学到我国目前的财会界对财务杠杆的理解,有以下两种观点:一种观点将财务杠杆定义为“企业在制定资本结构决策时对债务筹资的利用”。因而财务杠杆又可称为融资杠杆、资本杠杆或者负债经营。另一种观点认为财务杠杆是指在筹资中适当举债,调整资本结构给企业带来额外收益。如果负债经营使得企业每股利润上升,便称为正财务杠杆;如果负债经营使企业每股利润下降,通常称为负财务杠杆。两者相比较,笔者倾向于第二种观点,因为第一种观点只是强调了对债务资本的利用,而第二种观点则强调了对利用债务资本所引起的结果,下面的分析就是建立在第二种观点基础之上的。

只要企业投资收益率大于债务利率,负债经营就会增加企业的资本收益,从而使得权益资本收益率大于企业投资收益率,且产权比率(债务资本/权益资本)越高,财务杠杆利益越大,所以财务杠杆利益的实质便是由于企业投资收益率大于负债利率,由负债所取得的一部分利润转化给了权益资本,从而使得权益资本收益率上升。而若是企业投资收益率等于或小于负债利率,那么负债所产生的利润只能或者不足以弥补负债所需负担的利息,甚至利用权益资本所取得的利润都不足以弥补利息,而不得不以减少权益资本来偿债,这便是财务杠杆损失的本质所在。

财务杠杆作用通常是用财务杠杆系数来衡量的,所谓财务杠杆系数指企业权益资本收益变动相对税前利润变动率的倍数。其理论公式为:

财务杠杆系数=权益资本收益变动率/息税前利润变动率 通过数学变形后公式可以写成:

财务杠杆系数=息税前利润/(息税前利润-负债比率×利息率) =息税前利润率 /(息税前利润率-负债比率×利息率)

根据这两个公式计算的财务杠杆系数,后者揭示负债比率、息税前利润以及负债利息率之间的关系,前者可以反映出主权资本收益率变动相当于息税前利润变动率的倍数。企业利用债务资金不仅能提高主权资金的收益率,而且也能使主权资金收益率低于息税前利润率,这样财务杠杆的系数越大,其财务的风险就越大,就有可能导致财务利益的损失。

2、成因分析

当企业面临经济发展低潮或者其他原因带来的经营困境时由于固定额度利息的负担,在资金利润率下降时,投资者收益率将会以更快速度下降。

(1)资金流动性差

负债的本息一般要求以现金(货币资金)偿还,因此,即使企业的盈利状况良好,但其能否按合同、契约的规定按期偿付本息,还要看预期现金流入量是否足额及时和资产的整体流动性如何。当企业资产的整体流动性较弱,其财务风险就较大。

(2) 债务规模过大带来的风险

因为债务资本不仅要支付固定的利息,而且还要按约定条件偿还本金,无财务弹性可言,对企业是一项固定的财务负担,一旦出现经营风险而无法偿还到期债务时,企业将面临较大的财务危机,甚至破产倒闭。

(3) 企业造血功效不健全

近年国家为进一步增强企业的\"造血机制\",采用了一系列措施,如税前还贷,税后留利补充流动资金,调剂折旧方法等措施。但这几年来企业的运行机制一直采用经营承包责任制的方法。重要考核指标是以利润为中心,造成部分经营者急功近利的短期行动,涌现了该应用的政策不到位,该补充的资本金未补充,造成企业资本金严重不足等一系列问题。

(4) 负债经营规模的过度

负债经营规模必须适度,过度扩张会引起财务杠杆的失衡。过度的高额负债,不仅需要支付巨额利息,而且降低了企业的安全性和竞争能力,降低了企业的再筹资能力,严重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四、控制企业负债经营风险的策略

1、适度利用财务杠杆的作用。

企业财务风险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财务杠杆系数的高低。一般情况下,财务杠杆系数越大,主权资本收益率对于息税前利润率的弹性就越大,如果息税前利润率上升,则主权资本收益率会以更快的速度上升,如果息税前利润率下降,那么主权资本利润率会以更快的速度下降,从而风险也越大;反之,财务风险就越小。财务风险存在的实质是由于负债经营从而使得负债所负担的那一部分经营风险转嫁给了权益资本。下面试举一例来说明财务杠杆与财务风险之间的关系。

假定企业的所得税率为35%,资本总额为1000万元,税息前利润为150万元,在负债比率分别为0,50%,80%时的权益资本净利润率的计算如下(表一):

项目

行次

负债比率

0%

50%

80% 资本总额

1000 1000 1000 其中:负债

②=①×负债比率 0 500 800 权益资本

③=①-②

1000 500 200 息税前利润

150 150 150 利息费用

⑤=②×10%

0 50 80 税前利润

⑥=④-⑤

150 100 70 所得税

⑦=⑥×35% 52.5 35 24.5 税后净利

⑧=⑥-⑦

97.5 65 45.5 权益资本净利润率

⑨=⑧÷③

9.75% 13% 22.75% 财务杠杆系数

⑩=④÷⑥

1.5

2.14 假定企业没有获得预期的经营效益,息税前利润仅为90万元,其他其他条件不变,则权益资本净利润率计算如表二:

项目

负债比率

0% 50%

80% 息税前利润

90 90 90 利息费用

0 50 80 税前利润

90 40 10 所得税

31.5 14 3.5 税后净利

58.5 26 6.5 权益资本净利润率5.85% 5.2% 3.25% 财务杠杆系数 1 2.25 9 对比表一和表二可以发现,在全部息税前利润率为15%(税息前利润为150万元除以资本总额为1000万元)的情况下,负债比率越高,所获得财务杠杆利益越大,权益资本净利润越高。在企业全部资本息税前利润率为9%(税息前利润为90万元除以资本总额为1000万元)的条件下,情况则相反。以负债比率80%为例,全部资本息税前利润率比负债成本每提高一个百分点,权益资本净利润率就会提高2.6个百分点〔(22.75%-9.75%)÷(15-10)〕,全部资本息税前利润率比负债成本每降低一个百分点,权益资本净利润率则下降2.6个百分点。如果息税前利润下降到某一个特定水平时(以全部资本息税前利润等于负债成本为转折点),财务杠杆作用就会从积极转化为消极。此时,使用财务杠杆,反而降低了在不使用财务杠杆的情况下本应获得的收益水平,而且越是较多使用财务杠杆,损失越大。在息税前利润为90万元,负债比率80%的条件下,财务杠杆系数高达9,就是说,如果息税前利润在90万元的基础上每降低1%,权益资本净利润将以9倍的速度下降,可见财务风险之高。如果不使用财务杠杆,就不会产生以上损失,也无财务风险而言,但在经营状况好时,也无法取得杠杆利益。

2、加强对营运资金的管理。

借入资金的投资结构不同,产生效益的时间和水平也不同。一般来说负债投资,一类用于企业长期投资,如固定资产投资;一类用于日常经营性投资,首先在决策长期投资时我们要用投资净现值法、内含报酬率法、现值指数法等相关决策方法认真分析项目的可行性。净现值是一项投资的未来报酬的总现值超过投资额。内含报酬率是指一项长期投资方案在其寿命周期内按现值计算的实际投资报酬率。现值指数是投资方案的未来报酬的总现值与投资额的现值之比。如果净现值大于零,说明方案可行,净现值小于零,则说明不可行;内含报酬率高于资金成本方案可行,否则,方案应舍弃;现值指数大于1说明未来报酬大于原投资额,故方案可以接受,如果其指数小于1,说明方案不可取。综上所述,\"现值指数法\"与\"净现值法\"一样,都考虑了货币的时间价值,但后者以绝对数表示,不便于在不同投资额的方案之间进行比较,而前者以相对数表示,便于在不同投资额的方案之间进行对比。因而在决策分析中,把这两种方法最好结合起来应用。除此以外还应对有关不确定因素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首先要对未来的经济环境作定性分析。经济的增长、发展总是遵循一定规律运动。如预测到未来的经济环境是短缺经济,那么投资成功的概率要大一些,如果未来经济是通货膨胀经济就意味着产品的价格和产品的成本同时可能上扬,如未来经济可能进入衰退期或平稳期,投入后产品的实际销量可能低于预期的生产量,产品的价格可能呈下跌趋势,所以在决策时应充分考虑未来经济环境可能会出现的变化,修正投资方案。提高投资成功率降低风险。短期负债决策主要是对日常经营业务的决策,大宗原材料,商品的采购预付货款,联购分销等业务的活动,在进行此类决策时应充分考虑市场风险,价格走向等。

如果举债不当,经营不善,到了债务偿还日无法偿还,就会影响企业信誉。因此,企业利用负债经营加速发展,必须从加强管理、加速资金周转上下功夫,努力降低资金占用额,尽力缩短生产周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应收账款,增强风险防范意识,使企业在充分考虑影响负债各项因素的基础上,谨慎负债。同时为化解风险,应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抵御风险机制。

3、按需举债,量力而行。

权益资金与借入资金的根本区别在于:借入资金是要偿还的,由于负债取得与偿还在时间上的先后分离,极易造成企业乐于举债,不思偿还。目前,我国很多企业陷入债务危机,均与人们抱有此种思想认识有关。因此,企业举债,进行负债经营时,应充分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1)宏观经济环境

在经济衰退、萧条阶段,企业应尽可能压缩负债,甚至“零负债”,以减少损失,避免破产。在经济繁荣、复苏阶段,市场供求趋旺,企业可适当增加负债,抓住有利投资机会迅速发展。此外,在政府鼓励投资时,可适当提高负债比率,充分利用债务资金进行投资和经营。

(2)行业因素

如处于垄断地位的企业,经营利润稳中有升,可适当提高负债比率,利用债务资金提高生产能力,获得规模效益。如处于所得税率较高的行业中的企业,由于债务利息是税前利润扣除,增加负债可减少所得税,可适当提高负债额,但对那些高风险,需要大量科研经费,产品试制期较长的企业,不应过多使用债务融资。

(3)企业生产经营状况

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包括企业规模、企业经营收入多变性以及企业的赢利性。生产经营状况良好,产品有广阔发展前景,可适当扩大企业负债规模,企业规模扩大可进行多样化经营,有效分散经营风险。企业的经营收入变化过大会增加企业的经营风险,相应地减少负债能力,而企业赢利能力是其负债能力的标志与保证,赢利能力较低,则负债规模将受到限制。

(4)偿债能力

在确定企业负债规模时应对其偿债能力进行分析,以期确定一个合理的负债规模,避免举债过多给企业带来的风险。企业偿债能力指标包括短期偿付能力分析、长期偿付能力分析、偿付能力与现金流量分析,企业应该根据这些指标分析,确定自己的偿债能力后相应举债。

4、采取多种途径,增加企业筹资能力。

一是我国金融市场的现状,决定了企业的融资环境,影响着企业的负债结构也就是说,我国企业的负债能力有多大,不能与别国,甚至是别的行业和企业无条件地类比,而只能是根据其自身的情况及融资环境加以断定。企业应首先断定进行负债经营对企业是否有利,一旦断定应改良负债经营,随之要断定举债额度,合理控制负债比例。二是要考虑借入资金的起源结构。企业在举债筹资时,必须考虑合适的举债方法和资金类别。随着改革的深入,举债方法由过去单一向银行借款,发展到可多渠道筹集资金,企业应根据借款的多少,应用时间的长短,可承担利率的大小来选择不同的筹资方法:

(1)向银行借款。这仍然是企业借款的主渠道。但由于银行是我国进行宏观调控的主战场,银行贷款既要受资金头寸的限制,又有贷款额度的制约,双向钳制,所以贷款难度较大。如果国家紧缩银根,最先遭到调控的就是那些借债大户。

(2)向资金市场拆借。它是通过金融机构组织,对某些企业的闲散资金,通过资金市场集中起来,然后再借给那些短期内急需资金的企业。这种渠道得到的资金,一般应用时间不长而且资金成本较高。

(3)发行企业债券。向企业内部发行债券,可以把职工紧紧团结起来,为企业的兴衰存亡而共同奋斗,但能筹集到的资金十分有限。向社会公开集资,虽然可以筹集到数额较大的资金,资金成本高,但是,资金起源于千家万户,债券到期必定要按期偿还,稍有不慎,会带来很大风险。

(4)稳妥的应用商业信用。它是当今商品经济较为发达的国家广泛采用的一种筹集融资方法,不仅成本低,而且十分机动,在交易运动中,它可以背书转让;在资金紧张急需现款时,可以在银行贴现取款。它是解开债务三角的最佳选择。但应用商业信用,要有健全的经济法规和良好的商业道德,即商业信用好,才干稳妥地为我所用。否则,最好的措施,对商誉太差的人来说也是一纸空文。

(5)引进外资,即通过种种渠道从国外引进资金。但必定要考虑汇兑风险。目前虽然国家利率政策宏观把持较严,但社会折资成本化存在着较大差别,所以在选择筹资渠道时不能有病乱投医,努力降低资金成本。同时要考虑借入资金的期限结构。企业借入资金的应用期限短,企业不能还本付息的风险就大;应用期限长,风险小,但资金成本高。所以企业对不同期限的借入资金要搭配合理,以保持每年还款相对均衡,避免还款过于集中。

5、选择稳健的筹资模型,合理控制负债规模。

企业在确定适度负债的规模时,应正确把握如下几个方面:

(1)控制财务风险。财务风险是指企业由于利用财务杠杆(即负债经营),而使企业可能丧失偿债能力,最终导致企业破产的风险,或者使得股东收益发生较大变动的风险。 财务风险只发生在负责企业,就其产生的原因来看,负债风险具有两种表现形式:

①现金性财务风险,即在特定时日,现金流出量超过现金流入量产生的到期不能偿付债务本息的风险。

②收支性财务风险,即企业在收不抵支情况下出现的不能偿还到期债务本息的风险。 企业如果一味追求获取财务杠杆的利益,便会加大企业的负债筹资。负债增加使公司的财务风险增大,债权人因此无法按期得到利息的风险相应增大,债权人将要求公司对增加的负债提供风险溢酬,这就导致企业定期支出的利息等固定费用增加,同时企业投资者也因企业风险的增大而要求更高的报酬率,作为对可能产生风险的一种补偿,便会使企业发行股票、债券和借款筹资的筹资成本大大提高。所以,企业的负债比应当保持在总资金平均成本攀升的转折点,而不能无限度地扩张。

(2)降低破产成本。破产成本又称财务拮据成本,是指企业出现支付危机的成本,它只会发生在有负债的企业中。负债越多,所需支付的固定利息越高,就越难实现财务上的稳定,发生财务拮据的可能性就越高。如果公司破产,可能被迫以低价拍卖资产,还有法律上的支出。企业出现财务拮据,即使没有导致破产,也会对企业在原材料供应、产品出售等方面受到严重影响,最终提高企业股本的要求收益率和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研究表明,破产成本、破产概率与公司负债水平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在负债较低时,破产概率和破产成本增长极为缓慢,当负债达到一定限度之后,破产成本与破产概率加速上升,因而增加了公司的财务拮据成本,也就是说,财务拮据成本是企业不能无限制扩大负债的重要屏障。

(3)协调非负债节税。现代西方学者认为折旧抵税和投资减税与负债融资的抵免税有替代作用,这类因素称之为非负债节税。它们的存在会减少公司负债的节税作用,影响公司负债经营的决策。与投资相关的非负债避税所产生抵免公司税替代效应的结论是在假定投资变量外生化条件下得出的,但将投资变量内生化之后,非负债节税会刺激投资总量的增加,也会使公司现金流入量增加。这种效应为一种补偿性的收入效应,因此,非负债节税对公司最优负债水平的实际影响决定于替代效用和收入效用的合并效果。非负债节税高的公司不一定要降低负债水平,要看收入效应对负债水平的影响,若收入效应效果强,仍能保持一定的负债水平。

(4)注意代理成本。

①负债的代理成本。债权人由于享有固定利息收入的权利,并无参与企业经营决策的权利。所以,当贷款或债权投入企业后,企业经营者或股东就有可能改变契约规定的贷款用途进行高风险投资,从而损害了债权人的利益,使债权人承担了契约之外的附加风险而没有得到相应的风险报酬补偿。因此,债权人需要利用各种保护性合同条款和监督贷款正确使用的措施来保护其利益免受公司股东的侵占。但是,增加条款和监督实施会发生相应的代理成本,这些成本随公司负债规模上升而增加,债权人一般以提高贷款利率等方式将代理成本转移给公司,所以公司在选择负债比例进行资本结构决策时要考虑这些负债代理成本。

②股权代理成本。股权代理成本是指与公司外部股权相关联的代理成本。对于内部股权并存的公司,内部股权在公司经营决策,公司资产的使用与分配,信息的获取等方面占有一些便利。若内部股东利用这些便利谋取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将导致公司的盈利水平下降,挤占了外部股东利益,出现内、外部股东的利益冲突,公司外部股东将不得不采取必要的措施,监督公司按照使公司全体股东利益极大化目标行事。这方面支出的费用也是一种代理成本。它随外部股权比例的增大而增加。 总代理成本是这两类代理成本的迭加,因为这两种代理成本与资本结构的关系正好相反,所以在不考虑税收和财务拮据成本的情况下,对应于最小的总代理成本的资本结构是最优的。此时的负债规模较为适度。

(5)其它因素。除以上几种主要因素,公司规模、公司经营收入的易变性、公司的盈利性以及公司产品和生产的独特性都对公司负债规模可能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首先,公司规模的扩大可以使公司进行多样化经营,有效地分散经营风险,破产概率较低。因此,大公司具备更高的负债能力,而小公司则倾向于使用银行的短期借款;其次,企业的经营收入变化过大会增加企业的经营风险,相应减少负债能 力;再次,当一家公司处于破产状态时,生产独特专用品的公司在破产清算时会发生较高成本,一个遭清算的企业其有特殊技能的工人及专用资产,公司的供给商和客户将难以迅速找到新的服务,所以独特性与负债规模相关;最后,一个公司的盈利能力往往是其负债能力的保证与标志,盈利能力较高的企业享有高的信誉,因此容易从债权人处筹措到所需的资金,而盈利能力较低的企业则信誉较低,负债规模就要受到限制。

(最后加上总结,这样论文结构较为完整)

第14篇:浅谈企业负债经营风险的防范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浅谈企业负债经营风险的防范

浅谈企业负债经营风险的防范

【摘要】企业可通过负债经营来获取财务杠杆利益,但与此同时要付出一定代价,就是要承担由负债带来的风险。适当的负债经营是有益的,然而如果对负债规模、期限、还款方式等选择不合理,或对债务资金使用欠妥,都会给企业带来很大损失。要做到合理负债以兴利除弊,就必须强化负债风险的管理,选择适合企业实际情况的负债经营方式,负债数额要适度,负债比率要合理,制定负债财务计划要考虑实际经营状况和利率走势,这些都是企业负债经营的关键问题。因此,企业对负债经营的风险应有充分的认识,并且要采取一定措施防范负债经营风险,在负债经营时既要考虑借入资金的来源结构,又要选择合适的举债方式和资金类别,根据借款的多少、使用时间的长短以及可承担利率的大小来选择不同的负债经营方式。本文研究了防范负债经营风险的具体措施,指出:企业应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加强资金管理,保持资产的高度流动性;培养高素质会计人才;建立健全有效的监督审计机制。

【关键词】负债经营 负债经营风险 防范 策略

负债经营作为现代企业的一种筹资方式,是指企业通过银行贷款、商业信用和发行债券等形式取得资金,使企业资产不断得到补偿、增值和更新,以维系企业的正常运营,或用以扩大经营规模,开创新产品、新事业等。负债经营是一把双刃剑,既能使企业迅速筹集到所需资金,降低经营成本,减少税费,同时也有可能使企业陷入债务危机。企业的负债经营风险,不仅指过度负债,还包括因负债经营而导致的企业再筹资困难、资金的周转和使用受到影响,和增加融资代理成本的风险,以及可能会引起股票价格下跌的风险。过度的负债经营甚至有可能使企业陷入困境,将企业推向破产的境地。因此,企业对负债经营的风险应有充分的认识,并且要采取一定措施防范负债经营风险。

一、负债经营应把握的原则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一)选择适合企业实际情况的负债经营方式。

我国企业的负债能力只能根据其自身情况及融资环境加以判断,而内因即自身情况往往是发生某种变化的根本原因。企业一旦确定应采取负债经营的举措,然后才确定举债额度,力争合理地掌握负债比例。企业在负债筹资时,既要考虑借入资金的来源结构,又要选择合适的举债方式和资金类别。企业应根据借款的多少,使用时间的长短,可承担利率的大小来选择不同的负债经营方式。

1.银行贷款

银行贷款是企业筹资的主要渠道,但是由于向银行借贷既受资金投资的限制又受贷款额度的制约,其难度比较大。如果遇到国家实施信用紧缩政策,借债大户首当其冲地要受到调控,可见,向银行借贷隐含着较大风险。

2.向资金市场拆借

市场上的金融机构组织,通过资金市场将某些企业的闲散资金集中起来,然后再借给短期内急需资金的企业。在此背景下,企业急用资金时可以向资金市场拆借,但是通过这种渠道所获资金,一般使用时间不会太长,而且资金成本相对较高。

3.发行债券

企业发行债券通常有两种方式:一是在企业内部发行债券,其优点是可以使全体职工结为利益共同体,齐心合力为企业的兴旺而共同奋斗,其缺点是能够筹集的资金较为有限。还有一种方式是向社会公开集资,其优点是能够筹集到数额较大的资金,其缺点是资金成本相对较高且债券一到期就得按期偿还,一不小心则有可能给企业带来较大的风险,甚至导致企业的破产。

4.使用商业信用

使用商业信用在发达国家被普遍采用,其优点是成本低且方便灵活。在交易活动中,它可以背书转让;而在资金紧张,可以到银行贴现。其缺点是急需现款时要严格遵守既定的经济法规,还必须养成良好的商业道德。

5.引进外资

就目前来说,国内企业引进外资时必须考虑汇兑风险。我国关于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利率政策的宏观控制较严格,而且在国际上的拆资成本存在着较大的差异,需要企业在引进外资时尽量克服盲目性,既要努力降低资金成本,又要考虑借入资金的既定期限和来源结构。如果借入资金的使用期限较短,企业面临的还本付息风险就大;如果要降低风险,借入资金的成本就会比较高。因此,企业对借入资金的不同期限要综合考虑,搭配要合理,保持每年还款的相对均衡,以减轻还款过于集中而造成的压力。

(二)负债数额要适度,负债比率要合理。

企业要在获取财务杠杆利益的同时避免负债经营风险,就必须做到负债的适度。衡量企业负债经营是否适度的标准,是看企业的资金结构是不是合理,也就是企业负债比率一定要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相适应,力求实现风险与报酬的最优组合。这就要充分考虑企业自身未来时期销售收入的增长幅度及其稳定程度,以及所处行业的竞争情况等因素,以此确定最佳的负债规模,尽量保持负债和权益资金之间比例关系的适当。一般认为,速动比率控制在1∶1是较为适宜的,而流动比率通常要控制在2∶1。假如大于上述指标,就说明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和变现能力比较强,反之则较弱。但是上述两项指标也不能过高,否则会造成资金浪费,当然也不能过低,不然会造成资金周转不灵。在实践中,资金结构的最优化是一件复杂而困难的事情。如果企业生产经营状况良好、产品适销对路且资金周转速度较快,其负债比率可以适当高一些;反之,如果经营不善、产销不畅且资金周转不灵,其负债比率就要适当低一些,否则就会在原有的商业风险基础上再增加筹资风险,无异于雪上加霜。企业增强抗风险能力的根本出路,在于补充自有流动资本,尽量降低资产负债率。

(三)制定负债财务计划要考虑实际经营状况和利率走势。

企业在外借资金的安排上必须考虑借款到期日和利息支付日,这就必须充分考虑到用款的高峰期和低谷期,依此安排资金,以避免资金调用失误带来的财务风险。企业应按照必要与可行的原则安排适量的负债,同时还应制定出合理的还款计划。如果负债没有可行性,或是还款计划不周密,到期无法偿还债务,则会影响企业信誉,甚至酿成不良后果。这就要求企业在加强管理、加速资金周转速度等方面狠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下功夫,尽量缩短生产周期,努力降低资金占用的额度,在提高产销率同时减少应收账款。制定还款计划是为了使举债具有一定的还款保证,负债后的速动比率应该不低于其应保持的安全区域。另外还要注意,借入资金的长短期搭配应根据实际需要合理安排其结构,还款期不要过于集中。在利率比较高的时期,尽量减少筹资额度或只筹集当下急需的短期资金。当利率处再由高向低过渡的时期,也应尽量减少借贷或应采用浮动利率的计息方式借贷。只有在利率处于较低水平时,才比较适合负债筹资。尤其当利率处再由低向高过渡的时期,尤其要积极筹集长期资金,同时尽量采取固定利率的计息方式。在具体筹资过程中研究利率变动的趋势,做出防范负债经营风险的安排,这样能够最大限度降低风险,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二、防范负债经营风险的具体措施

(一)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

企业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必须独立承担风险,生产经营活动要受到内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其经济效益达不到预期目标的情况是难以避免的。当风险来临时如果毫无准备,企业就可能一筹莫展,难以摆脱失败的命运。以往有很多企业,由于资金链迅即断裂而陷入困境,不仅一蹶不振,有的还陷于连环债务诉讼。可见企业必须树立风险意识,科学估测风险,正确防范风险,预防风险发生,并能有效应对风险。尤其是负责风险管理工作的财务人员,必须熟练掌握估测风险、防范风险的科学方法。企业要立足市场,建立财务信息网络,健全风险防范机制,制定适合自身实际的风险规避方案,及时预测和防范负债经营风险。如能建立起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以及相应的财务预警机制,既可以通过合理的筹资结构安排来分散负债风险,又能通过控制经营风险来减少筹资风险,还可充分利用财务杠杆原理来控制投资风险,通过随时监控企业的筹资风险,及时调整产品结构不断提高其盈利水平,从而把风险减少到最低限度,使企业按市场需要组织生产经营活动,避免由于决策失误造成财务危机。

(二)保持资产的高度流动性。

企业的偿债能力直接取决于负债总额和资产的流动性。衡量一个企业偿付到期债务的能力的尺度,就是资产流动性。企业控制财务风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险、减轻财务压力,要以保持高度的资产流动性作为保证。企业的资产越容易变现,那它的清偿能力和抵御财务风险的能力就越强。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和实际需要来决定流动资产规模,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采取适当措施相对提高资产的流动性。

通常情况下,通过负债得来的资金,除了用于固定资产的投入等长期性投入,还有一种情况是用于日常经营的投入。在针对长期投入进行决策时,要善于利用内含报酬率法、投资净现值法和现值指数法等相关投资决策方法,科学分析项目的可行性。注意从不同的投资方案中选择确定最优的方案。还要对未来的经济环境做出定性分析,因为经济发展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如果企业预测到未来的经济环境将是通货紧缩,那么其资金投入的成功概率要大一些;相反,如果是通货膨胀的话,那就意味着产品价格和成本同时有可能提高;而未来经济如果可能进入平稳期或衰退期,则产品实际销量会因此而低于预期的生产量,并且产品的价格也可能呈下跌趋势。企业在决策时要考虑未来经济环境可能出现的变化,以此修正投资方案,力求提高成功率,同时降低风险。针对日常经营投入的负债资金进行决策,例如在对商品的采购预付货款等业务活动进行决策时,则要考虑价格走向、市场风险等。总的来说,加强负债经营管理就是要充分利用时间差,晚支付、少投入;多产出、早产出,总之要有超前意识,适时举债投入发展前景看好的项目,早期抢占市场。这样就能防范负债经营风险,而且避免了负债过多、资金管理不善使企业再筹资困难,更不会影响企业资金使用和周转。

(三)培养高素质会计人才。

企业的筹资、投资等重大经营决策活动,离不开会计人员所提供的数据资料。所以,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高低,除了影响财务管理工作,还会对企业生产经营产生重要影响。有鉴于此,企业应注重培养高素质的会计人才。而作为会计人员,更要自觉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努力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善于利用各种财务分析方法,深入分析企业的筹资、投资方案等。会计人员必须摒弃“无债一身轻”的传统观念,要充分认识到,负债经营既是企业筹措资金重要手段,也是现代企业迅速发展的必由之路。它既是一种财务手段,又是一种经营方略,也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是现代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有效途径。高素质的会计人才通常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较强的法制观念、较高的业务能力及综合素养,当然也具有较好的控制风险能力。

(四)建立健全监督审计机制。

全面准确地把握负债经营尺度,科学管理债务风险,合理使用所筹资金,实现负债经营最优化,是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也是事关企业兴衰存亡的一项重要工作。然而,实事求是地讲,很多企业尚未建立起有效的监督审计机制。首先,企业必须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以便从制度上来规避盲目扩张而导致过度负债的风险;其次,企业要切实加强财务分析,正确的认识到负债经营的风险,自觉运用考核偿债能力的指标来分析所具备的偿还能力和面临的财务风险,合理确定负债规模,使风险处于可控状态;再次,要强化内部审计,通过独立的、彻底的检查和评价活动,搞清楚资金使用的现实情况和内部控制的缺陷、漏洞等,努力加以改善,提高资金利用的综合效益,从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结语

负债经营方式对于企业而言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对企业和国民经济会产生积极影响,具体表现在:弥补企业资金不足,提高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促进企业发展;降低国民经济发展成本,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推动经济社会的进步。另一方面,可能影响企业的稳定性,将企业拖入困境,甚至造成企业的破产;阻碍国民经济发展,甚至引发金融危机,造成社会的动荡不安。

企业理应充分发挥负债经营的有利的一面,保持合理的负债经营状态,充分发挥负债的杠杆效应,努力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同时,企业又必须正确认识负债筹资风险,严格、科学地遵循财务规律,把握负债经营的尺度,控制好负债结构,掌握负债经营风险的防范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免负债经营风险带来的负面影响。总之,企业要通过负债经营获得应有的财务杠杆收益,同时将风险降低到最低程度,使负债经营真正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鱼红锋.企业负债经营风险与防范[J].新西部,2008,(8).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2]丁启军.企业负债经营风险与防范[J].合作经济学与科技,2007,04(318).

[3]杨依华.企业负债经营风险及防范分析[J].经济师,2008,(6).

[4]李玉玲.企业负债经营及风险分析[J].山西科技,2008,(5).

[5]王郑江.论企业的负债经营策略[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08,(4).

[6]王玉英.负债相关问题剖析[J].财会月刊(综合),2008,(2).

[7]郑雪梅.企业负债经营风险及其防范策略研究[J].企业论坛,2007,6(346).

[8]李冠军.中小企业负债经营分析[J].中国农业会计,2008,(3).

------------最新【精品】范文

第15篇:企业法律事务工作与企业经营风险管理分析

企业法律事务工作与企业经营风险管理分析

【摘要】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得各个国家之间的贸易联系日益紧密。随着我国市场化经济发展的水平在逐步地提高,市场经济体制也在逐步地完善,因此如何提高企业的经济运行效益以及建立一个健全和完善的企业经营管理体系成为了各个企业发展和探讨的重点。笔者在文中主要是详细地阐述了与企业法律事务相关的工作内容并其企业的经营风险管理进行了具体地分析,希望能够为我国各大企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法律风险;企业法律事务;经济效益

0引言

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运行的状况会直接地影响到我国市场经济的长远发展和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的强弱。目前,我国的大多数企业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之中,但是由于企业主要是以盈利作为主要目的,在商业化的运作状态下依旧存在不少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各大企业之间存在不正当地竞争和交易以及在对合作双方的贸易欺骗等等。因此,对企业的法律事务工作进行一定的了解才能够有效地增强企业在

[1]经营中的风险意识。加强对企业经营风险的管理和分析可以提高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水平,

而且还能够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以适应变化莫测的市场环境。本文通过对企业法律风险的叙述和对企业经营法律风险产生的原因分析以着重地说明了对企业经营法律风险防范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对如何建立完善的企业法律风险防范体系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1企业法律事务工作的相关概述

我国企业的法律事务工作大部分都和国家的相关法律具有密切地联系。作为我国基本之国的方针,依法治国的方略始终贯穿在国家的大小事务当中。虽然企业能够极大地激活国民经济的发展,但是企业的正常运行也离不了相关法律法规地制约。因此,企业的经营活动只有在合理的范围之内运行才能够避免各个企业之间发生的经济纠纷和利益冲突。在和谐的市场环境下,企业可以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企业的法律事务工作在整个企业的经营过程中都可以得到充分地体现。无论是在相关的经济纠纷和民事纠纷方面还是在企业制定有关的规章制度和劳动人事管理内同等都需要企业根据相关的法律来进行。在企业法律的指导下对企业运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合理地解决。企业的法律事务工作的开展不仅体现的是企业对国家法律的遵守和认同,而且还发挥了企业在市场经济活动中的主体作用。但是,在企业实际的运行中,企业的法律事务工作主要是预防相关问题的出现以防止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纠纷。所以企业避免将如何处理和解决问题纠纷作为其法律事务工作的目标。 2企业经营风险的原因分析

2.1企业自身的管理失调

企业在运行的过程中总是会出现一些制度上的缺陷和弊端。因此,不科学的企业制度和规范的建立会给企业的经营带来潜在的风险。同时,企业的经营活动受自然因素的影响较为明显。尤其是自然灾害的出现,比如地震、泥石流的出现会给企业的经营活动造成一定的破坏。自然环境的变化经常会中断或阻碍企业经营活动的正常开展,并给企业的生产和经营带

[2]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在应对突发事件的过程中,企业如果未能对其加强有效地管理

也会给企业的经营活动造成一定的风险。

2.2市场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

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各国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越来越频繁,同时国内的市场经济环境受国际经济市场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因此,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活动容易给企业带来一定的风险。尤其是市场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导致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向和内容都要发生相应地改变才能够更加符合市场经济环境的发展方向。市场经济政策的变化会给企业的投资和管理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果企业不具备足够的能力来对市场的经济环境进行把握会给其今后的发展带来风险。同时,市场经济活动的竞争性使得各个企业之间都会想方设法来提高自身在竞争中的地位。因此,在残酷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各个企业会极易地给自身增加经营风险。

2.3相关法律的滞后性

国家对企业的经营活动主要是通过法律手段来进行规范。目前,我国的相关法律机制还不成熟,对于企业经营活动中出现的问题缺乏及时有效的法律条例来对其进行规范。每一个法律从指定到实施都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相关法律的调整和修改会对企业的经营活动产生一定的影响。我国企业在经营活动中的法律风险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企业

在对合同的管理方面。各个企业之间都是以合同作为活动交易的标准。因此,在实际的企业运营过程中企业在对合同的履行和合同的签订等等都会给企业带来风险。其次是在相关的项目筹备和建设方面也会给企业的经营活动带来法律风险。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改革促进了与之相关的法律法规的诞生。由于市场经济活动的风险性增强,在实际的企业项目筹建中也会增大企业的经营活动法律风险。最后是在对企业的有关知识产权的保护方面。各个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国家对企业的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也在逐渐地增强。知识产权方面的法律纠纷会给企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并且会制约企业的长期发展以及企业形象的提升。 3开展企业法律事务工作和规避企业经营风险的管理措施

3.1建立和完善相关的企业法律事务工作管理制度,健全企业法律事务工作管理系统

企业的法律事务工作如果想要取得理想的效果就应该根据具体的情况来制定和完善相关的企业法律事务工作管理制度以及健全企业法律事务工作管理系统。无论是在对企业合同的管理还是在对企业知识产权的管理都要求企业的相关法律事务人员能够对其给予详尽的意见并就如何提高企业的法律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提出相关的举措。企业的合同管理会影响

[3]到各大企业之间的正常交易活动的往来。因此,在对合同的管理方面要建立相关的配套管

理制度和措施以促进企业的管理水平的提高。企业在合同的生效过程中要及时地建立相关的跟踪机制和反馈机制对合同的实施效果进行及时地评估和分析以保证企业的每一项工作都能够具体地落到实处。

3.2提高企业的法律意识和企业经营风险的防范意识

企业经营活动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涉及到企业的法律事务活动。因此,在企业的实际经营活动过程中要不断地提高企业的法律意识和企业经营风险的防范意识,对企业经营活动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及时地预测和分析以提高企业的经营活动的管理水平和效率。法律意识和风险意识的增强有助于企业提高解决问题和应对风险的能力。

3.3协调好各个部门之间的管理,积极地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企业的各个部门之间要加强相互的合作,对于企业经营活动和法律事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要积极地配合并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案。各大部门之间要对企业的相关制度进行仔细地探讨以保证企业的经营活动在正常的范围内进行。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各个企业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和风险。因此,企业要积极地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对市场经营活动中存在的不合理竞争要通过法律手段来解决。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强对企业的法律事务工作和企业经营风险的管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如何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企业的经济效益成为了各大企业的工作重心。因此,企业必须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出发,从而制定相关的措施来提高自身处理问题的水平和能力进一步促进自身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企业法律事务工作的开展和企业经营风险的管理有利于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有序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岚;;企业法律风险管理制度探析[J];中外企业家;2011年

[2]尹平.经营风险与防范[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

[3]陈丹萍.会计信息失真与企业经营风险防范[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9

第16篇:建筑施工企业如何加强经营风险控制

如何加强经营风险控制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给我们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但目前,我国建筑市场还不规范,法律制度、企业内部机制等尚不完善,给企业经营带来了巨大的风险。我们如何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生存,那就要看经营者和施工项目管理者的风险意识强不强,风险控制的重要性认识足不足。因此,加强经营风险管理对提高我们抵御经营风险的能力,促使我们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步、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投标风险及控制措施。投标是我们承揽工程的主要手段,企业在投标过程中需在价格、技术、质量和工期方面对业主做出承诺,存在不中标风险和中标风险。不中标,施工单位损失购买标书的费用,中标则要准备承担施工过程中的一切风险。所以各分公司首先要加强结经营班子的建立并建立民主科学的承接项目的决策机制。经营人员必须具有一定的建筑技术知识、管理知识、法律政策知识、合同知识,并能够对各类风险有预见性识别。主要对业主的信誉、工程的可靠性、施工技术的复杂性、资金到位情况等进行事前评估。才能在投标前充分考虑项目的可行性、可靠性。以对资金到位率低、盈利水平低、风险较大的项目坚决否决,最大限度地防范承接任务的决策风险。所以我们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性的进行投标,不能盲目地追求经营任务而投标。要做到理性分析决策,防范经营投标风险就必须要有一个精干务实的经营团队。所以我们的各分公司建立经营班子是必要的

也是最首要的。

其次就是要有严格的投标文件制作与检查程序。投标成功的关键不管你标前分析得如何的好,最终要看你的标书质量来决定。细节决定成败,其实投标文件的制作就是一个仔细的问题。每一次投标就象一次手术一样,要求参加人员必须有高度的责任心和相当的专业技术知识。如何才能降低风险呢?首先要有投标文件编制和检查的操作手册,并且对每次投标的重点、难点等要进行“会诊”并制定详细的措施。然后专人对已制作好的投标文件严格按检查手册进行复查,做到万无一失。其次是对投标报价合理性进行分析。一是政府投资的项目,要对其控制价进行评估,不要迷信控制价,必须要自己对业主所给的清单自己组价并与控制价进行比较后再进行报价。我们公司承建的邻水黎家大桥、犍为县的景观桥就是一个先例。就是我们对控制价过于迷信和对桥梁工程的施工经验不足而造成重大损失。二是对开发商的项目,首先要了解开发商的实力、信誉和利润空间的大小是最为关键。然后对施工技术难度、工程款的支付办法等进行评估,最后做出科学的决策。

2、合同风险及控制。我国建筑市场不规范和投标过程中各企业间的激烈竞争,使企业面临着工程质量、工程款拖欠、材料价格等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与合同的不规范签订和不正当履行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市场上,业主利用施工企业急于揽到工程任务的迫切心理,在签订合同时附加某些不平等条款,如要求施工企业垫付大量资金,收取工程保证金等。这些不平等条款使企业在财务上面临巨大的潜在风险,

致使施工企业在承接工程初期就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甚至陷入合同陷阱,直接增大了财务风险系数。所以要加强对合同评审。合同签订前,企业法律顾问要介入,对合同的风险性进行评估,防止合同中不利条款的出现,把合同的隐患消灭在评审阶段。比如南充分公司中标一公路项目,没有做好标前分析,从总价看似合理,我们在对其合同评审的过程中,发现其中影响整个工程的主要工程量的单价过低、对工程量变化大的量报价过高,经过我们对现场的实际考察后,综合评估,本项目会严重亏损。但最后由于业主的原因,我们主动放弃中标,才避免了重大损失。所以我们要加强对合同的评审,他可以有效防止由于报价过低、不平等条款等对我们引起的风险。给损失降低到最小化。完善企业合同管理建立合同评审制度。实行合同的集中审查、审批和管理,规范并形成精细、严密、标准的合同文本,减少并逐渐杜绝在合同内容上出现大的漏洞。从合同的订立上防止经济纠纷的产生,降低合同风险。

综上所述:经营风险控制的对策和思考营风险是必要的,我们如何有效规避风险,合理减少风险带来的各种损失,是确保生产经营健康安全发展的重要保证。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经营是一项具有很大不确定性和充满风险的事业。我们只有增强风险意识,完善风险机制,加强风险防范,才能保证在竞争白热化的风险市场中,实现安全、健康和稳步的发展。

第17篇:什么是经营风险

什么是经营风险

经营风险是指公司的决策人员和管理人员在经营管理中出现失误而导致公司盈利水平变化从而产生投资者预期收益下降的风险。一般是指由于生产经营上的原因给企业的利润额或利润率带来的不确定性。

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方面的规定:经营风险源于对被审计单位实现目标和战略产生不利影响的重大情况、事项、环境和行动,或源于不恰当的目标和战略。

注册会计师应当了解被审计单位是否存在与下列方面有关的目标和战略,并考虑相应的经营风险:

(一)行业发展,及其可能导致的被审计单位不具备足以应对行业变化的人力资源和业务专长等风险;

(二)开发新产品或提供新服务,及其可能导致的被审计单位产品责任增加等风险;

(三)业务扩张,及其可能导致的被审计单位对市场需求的估计不准确等风险;

(四)新颁布的会计法规,及其可能导致的被审计单位执行法规不当或不完整,或会计处理成本增加等风险;

(五)监管要求,及其可能导致的被审计单位法律责任增加等风险;

(六)本期及未来的融资条件,及其可能导致的被审计单位由于无法满足融资条件而失去融资机会等风险;

(七)信息技术的运用,及其可能导致的被审计单位信息系统与业务流程难以融合等风险。

企业投资活动日益增多,投资领域日趋宽广。不仅以现金、实物、无形资产等方式进行投资,而且以购买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方式进行投资。投资的目的是为了取得收益,但由于对投资风险缺乏准确的评估,必然导致决策失误而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市场竞争必须遵循价值规律,正确的价格决策可以给企业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但在实际生活中往往由于价格决策的失误,使企业在经济上蒙受严重的损失。如有一个生产内衣的工厂,计划年生产100万套,原价每套200元,可回收资金2亿元,但由于市场变化每套只卖了150元,少回收资金0.50亿元,也就是损失了0.50亿元。如果能够预测市场变化,采取少生产或不生产,则可避免或减少损失。从上述两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投资风险管理和价格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第18篇:物业公司经营风险报告

物业公司2010年企业风险评估报告

为全面完成公司经营工作任务,根据各级领导要求,在2009年全面完成各项经营目标的基础上,全面认真评估2010年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各种风险,制定风险的防范措施和预案,搞好全面风险管理工作,力求杜绝和降低企业风险,达到经济效益最大化。下面就目前企业存在的主要经营风险和风险的规避及应对措施分析报告如下:

一、公司目前面临的经营风险

1.社会宏观环境及行业风险 从大环境和行业风险来看:首先,物业服务作为劳动密集型行业,本身就是一个本小利微的行业,因为准入门槛较低,物业公司数量倍增。就我公司目前状况看,企业规模还不够大、社会认知度不高,因此,在北京物业管理行业市场中充满着竞争风险以及各种各样的经营风险;其次,近期国家及北京市在制定政策和法规中,都要求和积极倡导业主委员会通过招投标的方式,竞聘物业服务企业。在竞聘过程中物业服务费价格成为“关键”,最简单的方式就是通过降低服务费价格来获取物业管理权。因此形成了物业费定价过低(有些甚至低于成本)、企业生存困难;第三,金融危机的影响尚未完全消退,一些受影响较深的企业还远没有达到正常运行状态。因此,我公司势必会受到拖欠甚至拒付服务费(房租)等问题的困扰。如何控制经营风险,对于我们来讲,是亟需探研的一个课题,也是企业风险意识建立不可忽视一个方面。加之由于国家政策、法规等形式和经济形式的大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给物业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风险。

2.企业外部管理风险

企业要发展必须要扩大市场份额,在公司发展现阶段,我们在继续维稳的基础上,努力寻求新的发展机会,重视市场开发,但是此项工作是在建立正确企业长远发展规划基础中进行的,需要企业付出合理的人力资源、物资设备等等,对市场开发研究不透彻;对市场变化趋势没有预见性;对行业形势及项目拓展的估计过于乐观等等,势必造成企业的发展风险,都会使企业进入到一个瓶颈状态。

例如:拓展开发项目时存在的风险。在参加招投标拓展新的物业项目时,盲目承诺,不计成本、不讲利润,甚至承诺带资多少万元投入中标项目的整改。这种低价入市的做法将带来较大的财务风险,假如中标后要实现承诺时,公司要么违约,要么就因为勉为其难而难以为继,或者降低物业服务质量和标准,到头来基本是业主和物业公司两败俱伤。

3.物业管理的运行风险

在日常物业服务过程中我们注重基础服务工作,客户满意率均达到百分之九十五以上,因此物业管理的服务风险较小。而设备设施运行管理风险却在逐年加大,例如:(1)物价上涨带来生产资料的成本增加。(2)设备使用年限较长,故障率增加,维修费用较高。(3)能源费上涨,节能降耗迫在眉睫。随着水、电、气单价的不断上涨,节能降耗成为我们必须关注和高度重视的问题。(4)突发事件的发生的隐患,包括停电、水浸和高空坠物等。

4.物业企业的“安全生产”风险 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受各种因素影响,难免会出现故障和事故,往往会造成设备财产损失甚至人身伤害。因此,加强企业内部安全生产管理、建立企业安全生产制度是企业生产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5.人力资源风险

目前,国内普遍存在用工数不足和技术工人匮乏的现象。一方面由于招工困难,使劳动者各种报酬大幅增长,企业经营成本加大,企业难以承受;另一方面技术工人流动性加大,重要岗位严重缺人,工人劳动强度加大,工作质量下降。

二、经营风险的处置和防范 针对目前存在的经营风险,我们不能心存侥幸,不能等、靠,要主动出击,根据企业管理风险的具体特点及其潜在影响等,树立行业风险意识,制定风险处置预案,控制或减少风险的发生概率和造成的损失,规避经营风险、提高市场运作能力。

1.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注意学习、把握国家和地方出台的与物业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合理规避因法规政策的出台带来的风险,同时提高企业运用法规政策化解风险的能力。

2.风险转移是目前我公司已在运用的风险管理方式,主要是将风险影响较大、企业不可接受、可分散的部分风险管理项目采用外委的方式分包出去,由专

2业技术性强的其他专门公司承担相应工作。譬如:电梯维保、外墙清洗、化粪池清掏等。同时建立员工风险意识,持证上岗、专业人做专业事。专业人做专业事,事半功倍,且将风险降到最低;专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等等

3.对外开发中招投标及合同风险的规避

(1)在招投标时不作过分承诺,要考虑日后如何践诺,要根据物业服务合同周期,严格测算投入、运行和回报比,尤其是人力资源成本、能源成本上涨的因素,要尽量测算精确,尽量避免自己给自己套上难以解开的枷锁。

(2)完善合同评审制度,谨慎签订物业服务合同,是规避物业服务风险的有力保障。

4.控制人力资源成本

建立相关制度,严格按劳动法规办事,充分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加强员工职业技能培训,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员,增强与员工的沟通,用心留人、用情留人,最大限度降低技术工人的流失,同时减少人员流动和新员工培训的成本。

5.制定严格措施对设备进行精心保养和技术改造,降低设备运行和使用成本。加强对全员节能教育,使节能降耗工作落在实处。

6 .完善人身伤害、公共责任等保险,规避因突发事件所引起的风险。

综上所述,我公司在拓宽业务、规模发展的同时,也在时时自省:如何在管理服务的过程中尽量做到周到、细致、完美,尽力规避物业管理中可能出现的风险。时刻树立危机意识,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并运用先进的管理手段与技能付诸实践,将经营风险降低到最低或可控状态,为全面实现2010年经营任务目标夯实基础。

2010.03

第19篇:中国石油企业海外经营风险及对策 文档 (3)

中国石油企业海外经营风险及对策

字数:3336字号:大 中 小

[摘要]中国石油企业海外经营不仅是确保国家石油安全的现实需要,也是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和建立现代跨国石油集团的重要途径。中国石油企业海外经营面临着地缘政治风险、政策法律风险、国际竞争风险和跨文化管理风险。对各种海外经营风险,中国石油企业应做好分析预测,采用有效的应变措施,规避和降低经营风险:积极开展石油外交,努力化解地缘政治风险;了解和熟悉资源国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抵御海外经营风险以及发挥企业文化融合功能,营造国际化经营和谐氛围。

[关键词]石油企业;海外经营;风险;对策

[中图分类号]F407.2

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595(2009)04-0001-(04)

近年来,中国在海外对石油经营进行了大量投资。通过国际投资寻求海外石油资源,是中国未来石油战略的重要步骤。2007年2月,国家发改委公布了《对外投资国别产业导向目录》,科威特、卡塔尔、阿曼、摩洛哥、利比亚、尼日尔、挪威、厄瓜多尔、玻利维亚等9个国家的石油和天然气海外投资被列入其中。显而易见,随着中国海外投资的快速增长,面对瞬息万变的世界政治和世界经济,以及变化莫测的石油市场,海外石油经营风险也不断加大。因此,分析风险并构建相应的解决对策,已成为中国石油企业海外经营的当务之急。

一、中国石油企业海外经营的现状(一)石油企业海外经营的简要回顾1.探索起步阶段(1993—1997年)

1993年3月5日,中国在泰国邦亚区块获得石油开发作业权,这是中国石油公司首次在海外获得油田开采权益。这一阶段是中国石油企业跨国经营的尝试和起步阶段,在大的跨国石油公司已牢牢控制富油区经营的国际资源市场环境中,中国石油企业的跨国经营之路必定会充满艰辛。同时也应看到石油企业在探索中学习了跨国经营的管理经验,为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基础[1]。

2.稳步发展阶段(1997—2006年)

这一阶段主要通过经营好现有海外项目,进一步积累经验和培养人才,规范海外项目和分支机构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为更大规模的扩张阶段的到来奠定基础。截至2005年底,中国石化共有海外项目40个,分布在非洲、中亚、中东、东南亚、俄罗斯和美洲,海外油气资源战略布局基本形成。与此同时,中石化海外工程项目开发和执行能力也得以显著提升,并逐步向大型化项目发展,海外市场扩展到26个国家,盈利能力持续提高。在这一阶段,中国石油企业越来越倾向于采取参股或收购的方式获取海外石油资源,在国际石油资源竞争中越来越显示出积极主动的姿态。

3.快速扩张阶段(2006年至今)

经历了十几年的磨练之后,中国石油企业海外经营现在已进入规模快速扩张阶段。目前中国政府加大了对石油企业海外经营的支持力度,中国石油外交的作用也在日益显现,再加上中国石油企业实施海外经营战略的决心,石油企业海外扩张速度明显加快。2006年,投资1000亿美元的伊朗亚达瓦兰合作项目是中石化2006年海外经营的重头戏。亚达瓦兰油田位于伊朗南部,据测蕴藏有1180亿桶原油和855亿立方米天然气,不仅是伊朗最大的未开采油田,

时也被公认为世界上储量最大的油田之一,一旦合同正式签署,将大大巩固中石化在中东地区的地位。2008年11月17日,中石油与哥斯达黎加国家石油公司签署合资公司协议,这是中石油进入中美洲的第一个油气合作项目。这一协议的签署,对加强和巩固中哥两国的政治外交关系,促进中国石油集团在中美洲开展能源合作将发挥重要作用。近期,中海油和中石化收购美国MarathonOilCorp.所持安哥拉一油田股份的交易已接近达成协议,中方两公司已同意支付18亿美元。

(二)石油企业海外经营存在的问题

中国石油企业海外经营呈现以下不足:一是从投资地区来看,投资区位集中度过高,截止到2006年,中国的海外投资项目已达139个,其中中东占18%,非洲占27%,欧洲占15%,东南亚占22%,拉美占12%,其他地区占6%。不难看出接近60%处于政治敏感地区。二是从进入方式来看,大多是以股权并购的方式进入,整合风险加大。三是与国际石油大公司比较来看,中国石油企业的盈利主要来源于上游业务,对国际油价的依赖程度较高,结构相对单一,抗风险能力较弱。尽管已经进行了10多年的国际化经营,但与国际化大公司相比,在成本控制、经营管理、研发、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由于石油产品本身独有的差异性较少,因此,中国企业在国际竞争方面会面临更多风险[2]。

二、石油企业海外经营面临的风险

中国石油企业海外经营风险是指石油企业在其海外生产经营过程中,受不确定因素影响或经营失误,而遭受损失的程度与可能性。影响石油企业海外经营的风险因素有很多,既有外部环境因素,又有内部环境因素。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地缘政治风险

从地缘政治来看,世界上自然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也是世界上最不稳定和矛盾最为复杂的地区,这些地区多次发生战争,比如中东战争、两伊战争、科威特战争、伊拉克战争等。从石油发展的历史不难看出,石油是导致冲突升级为战争的一个重要变量,将来围绕石油资源的国际争夺仍会存在。由于石油分布不均衡及民族矛盾、宗教矛盾,中东、里海、北非这些富有石油的地区发生局部战争的可能性将长期存在[3]。随着恐怖组织跨国化和恐怖活动全球化,以及中东、亚太等产油国成为恐怖分子滋生地,将使能源安全、尤其是能源设施和运输安全问题更加突出。而东道国政府经常性的更迭或重组,民族纠纷、宗教争端引发的武装冲突等政治环境的变更,往往给中国石油企业海外经营带来巨大的风险,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二)政策法律风险

主要是指资源国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不稳定、不健全或执行不规范给中国石油企业带来的风险。中国石油企业海外经营的业务活动发生在多个国家,每个国家又有各自的法律体系,这种多重司法管辖最终导致企业法律风险成倍增长。在通常情况下,当中国石油企业的经营与资源国的国家利益目标不一致时,为了使石油收益最大化,资源国往往会动用外贸、财政、国际收支与汇率等政策手段,甚至不惜对法律法规进行更改,以限制中国石油公司的经营,剥夺石油利润[4]。目前,世界上已有60%的国家制定了反托拉斯法并成立了相关的管理机构,但是各国管理重点、标准及程序各不相同,为此,中国石油企业往往需要花费高额的法律费用,这大大增加了经营成本。此外,除了受资源国法律调整的影响外,石油企业的海外经营有时还会受到国际法或第三国政策与法律的约束。中化国际曾经拟以5.6亿美元独资收购韩国仁川炼油公司,在签署排他性的谅解备忘录时,中方没有意识到应该增加附加条款,以便用法律手

段限制对方再提价,结果韩国仁川炼油公司的最大债权人美国花旗银行在债权人会上提出要抬价至8.5亿美元,大大超出了中化国际的承受能力,最终导致收购失败。

(三)国际竞争风险

近年来国际竞争出现了干预主体的多元化特点,世界石油进口大国、石油公司、东道国利益集团等纷纷对中国的石油跨国经营进行干涉。美国通过政治、经济和外交等手段,控制了世界约70%的石油资源。中国与美国、日本、印度和韩国等的油气争夺尤为激烈[5]。此外,中国海外石油经营还受到国际石油公司和东道国石油公司的排挤。目前全球超过80%的优质油气资源的开采权已经落入埃克森美孚、BP、壳牌等英美跨国石油公司之手,中国海外石油业务拓展中所能得到的是开采殆尽的地区、高风险或者战乱地区。国际石油公司与中国石油企业展开全面争夺,对中国石油企业的跨国经营百般阻挠。除了跨国石油公司的挤压,东道国的石油公司常常通过游说政府、操纵舆论等非市场手段排挤中国石油企业的进入。

(四)跨文化管理风险

在组织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风险上,与发达国家的石油跨国企业不同,中国石油企业面临一个尴尬的困境是:走出国门,必须按照当地市场经济规则运行,而中国石油企业自身还没有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则的现代企业制度,思维方式、治理结构、管理水平等还有种种不完善之处;再加上中国石油企业海外经营目标常常局限在短期利润最大化,很少考虑东道国民族主义势力影响,很少实施本土化经营战略,这样很难得到当地政府和公众的认同,很容易引起排华情绪,甚至引发严重的民族主义风险。在跨文化风险管理上,中国石油企业缺乏对文化差异的识别和认同,难与当地消费者沟通,在企业内部从高层管理者到普通员工都存在沟通的障碍,从而加大了中国石油企业文化管理的风险[6]。

三、石油企业应对海外经营风险的对策对各种海外经营风险,中国石油企业应做好分析预测,采取有效的应变措施规避和降低经营风险及其损失,以提高石油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一)积极开展石油外交,努力化解地缘政治风险

从油气地缘政治角度出发,加强资源国与消费国的合作,充分利用“上海合作组织”的作用,加强与俄罗斯、中亚五国的油气资源合作,重视与东北亚的日本、韩国合作,在合作中增进了解、减少矛盾,在信任中解决双边问题。中国的能源外交战略重点应着眼于亚洲地区。这一地区既是中国的近邻,又有地缘政治优势,而且,亚洲地区集中了世界上最丰富的油气资源储藏,应是中国能源外交的重点地区[7]。中国政府应及时提出亚洲石油输出国和进口国共同研究中长期亚洲能源国际合作的总体构想和基本框架,适时建立亚洲能源合作平台和协调机制,带头发起亚洲能源合作行动。目前,中国的石油进口有1/2来自中东地区,1/4来自非洲,其他来自俄罗斯、中亚等地。能源进口多元化战略是保证中国石油安全的一项重要举措。为了今后减少对从中东地区进口石油的依赖,中国政府应积极尝试从中亚、俄罗斯、拉丁美洲和非洲寻找新的石油资源。国际能源专家们认为,中国政府目前开展的一系列能源外交活动从整体上符合中国的能源策略,这些努力正在试图尽可能实现其利益多元化,以防止任何类似俄乌天然气之争的能源危机。

(二)了解和熟悉资源国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首先,要了解国内法律与相关条约,熟悉资源国有关石油企业经营方面的法律;要妥当设计中国石油海外经营的企业组织形式,中国石油海外经营的企业组织形式应该属于投资资源

国的主权管辖范围,从控制法律风险和减少经济责任看,石油企业有限责任公司的法律形式无疑是最佳的方式[8]。严格遵守海外经营业务所在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法规并同当地政府和工商界建立良好的关系,以保障石油企业海外经营业务的利益得到合法保障。其次,要加强用法律保护自身利益的维权意识,在资源国政府正式启用征用或国有化政策时,中国石油企业要寻求法律的保护,以期维护其合法权力。如果在资源国无法得到合理结果,中国石油企业可以向国际仲裁法院等申请国际商事仲裁,也可以通过解决工业纠纷国际中心(ICSID)、国际商会(ICC)和多边投资保证机构(MIGA)的仲裁,以解决与资源国之间的争议。再次,中国石油企业在开始海外经营之前,要分析该资源国法律的效力和该国政府的态度,以保证利益能得到保护。加入双边投资协定和参与一些有声望的国际机构,可以保证中国石油企业的海外经营业务得到保护和公平的待遇。近年来许多国际石油公司已加入主要的国际投资公约,这种公约比依据资源国提供的协议更可靠,因为资源国的协议容易被单方面修改。

(三)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抵御海外经营风险

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发展的今天,石油国际供给安全靠一国的努力难以实现,开展国际合作是最有效的措施。在解决国内石油需求方面,一味地主张与其他石油大国开展竞争,只会导致两败俱伤。因此,风险互担,降低成本才是中国与其他石油消费大国开展国际合作的发展方向

[9]。中国石油企业可与有经验的国际大石油公司联合投标或组队施工,这种方式既可以分散风险,获得利润,又可以学到国际大石油公司先进的生产技术与管理经验,培养锻炼自己的生产、经营、管理以及作业队伍,这也有利于积累海外项目的运作经验,扩大对外影响。这种相互依存和合作的关系,不仅保护了投、融资双方利益,也促进中国石油企业的有效经营,增强抵御竞争风险以及市场风险的能力。

(四)发挥企业文化融合功能,营造国际化经营的和谐氛围

“相互尊重、促进和谐”是中国石油企业文化融合原则。在海外经营中,外籍员工数量很多,如何使他们真正融入公司,成为公司的一员,是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引导中国员工形成雇员本地化和国际化是公司长远发展必由之路的共识,向员工传递“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不分国籍,不分岗位,人人都是人才”的理念;严格招聘,甄选高素质人才,提升外籍员工的业务素质,使他们认同中国石油的企业文化理念;经常征求外籍员工意见,尊重外籍员工的文化差异、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关心外籍员工的工作和生活,增强外籍员工的归属感。在海外经营中应始终以尊重职工为出发点,建立健全了解人、关心人、激励人的工作制度;建立比较完善的应急管理体系,落实安全责任,完善应急预案,通过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文体活动,缓解员工长期在海外、远离亲人的孤寂和紧张情绪,创造团结和谐、积极向上的精神环境。

四、结束语

随着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日益升高,石油安全问题日渐严峻,中国需致力于在海外寻找资源。海外经营本身是一项很复杂的系统工程,尤其是石油行业的海外经营,更具有高风险、高技术等特征。因此,中国石油企业的海外经营,仅仅依靠资金和低成本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在风险规避方面有充足的准备和高质量的运作。在竞争异常残酷的国际石油市场中,中国石油企业只有积极应对海外经营面临的各种风险,努力提高石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吴继侠.我国石油企业跨国经营的风险分析[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7(5):106.

[2]王进东.我国石油企业对外投资的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J].经济师,2005(2):81.

[3]李岩,田泽.中国石油企业跨国经营若干风险及对策分析[J].石油化工技术经济,2007,23(30):4\\|7.

[4]王妍婷.石油企业海外投资的政治风险分析[J].国际经济合作,2006(12):13\\|14.

[5]赵庆寺.石油企业跨国经营政治风险与法律防范[J].新疆大学学报,2008(3):24.

[6]马玲.中国石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面临的风险[J].消费导刊,2008(6):58.

[7]成金华,童生.中国石油企业跨国经营的政治风险[J].中国软科学,2006(4):30.

[8]李萍.中国企业海外经营风险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8):67.

[9]王成龙.我国石油企业跨国并购的风险及策略分析[J].当代石油石化,2008(16):42.

[责任编辑:张岩林]

第20篇:浅议建筑施工企业如何加强经营风险控制

浅议建筑施工企业如何加强经营风险控制

摘要:针对施工企业存在的不确定性和高风险性,着眼于研究施工企业的经营风险构成及特点,分析了其具体来源,通过理性分析决策,提出了严格投标、合同管理,加强施工管理,严格采购等手段,以加强经营风险的管理。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经营风险,控制

经济建设速度的加快,给我们建筑施工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但在目前,我国建筑市场还不规范,法律制度、企业内部机制等尚不完善,给企业经营带来了巨大的风险。施工企业如何能在强手如林、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生存,那就要看施工企业经营者和施工项目管理者的风险意识强不强,风险控制的重要性认识足不足。因此,加强施工企业经营风险管理对提高施工企业抵御经营风险的能力,促使施工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步、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施工企业经营风险的主要表现。 合同风险我国建筑市场不规范和投标过程中各企业间的激烈竞争,使企业面临着工程质量、工程款拖欠、材料价格等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与合同的不规范签订和不正当履行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市场上,业主利用施工企业急于揽到工程任务的迫切心理,在签订合同时附加某些不平等条款,如要求施工企业垫付大量资金,收取工程保证金等。这些不平等条款使企业在财务上面临巨大的潜在风险,致使施工企业在承接工程初期就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甚至陷入合同陷阱,直接增大了财务风险系数。

投标风险投标是建筑施工企业承揽工程的主要手段,企业在投标过程中需在价格、技术、质量和工期方面对业主做出承诺,存在不中标风险和中标风险。不中标,施工单位损失购买标书的费用,中标则要准备承担施工过程中的一切风险。

诉讼风险建设单位不能及时支付工程款,施工企业就只能拖欠分包工程款和供料货款。拖欠之风蔓延,一拖再拖,日积月累,数额大了,施工企业随时都面临被分包商和供应商诉讼的风险。近两年,拖欠农民工工资被曝光的施工企业也屡见不鲜。这类诉讼危及施工企业的商业信誉和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

法律风险企业经营中不懂法律规则,疏于法律审查,逃避法律监管所造成的经济纠纷和涉诉,给企业带来重大损失。

管理风险许多施工企业基础管理薄弱,机制不活,人员效率低下,管理漏洞较多。比如,现场管理混乱,材料浪费丢失;工程质量管理把关不严,返工现象时有发生;工程预决算工作松散;分包工程管理、材料设备管理不到位,效益流失,使企业加大工程成本,利润流失,企业效益低下。

物资供应风险物资涨价风险由于工程项目建设规模大,时间长,投资数额大,建筑材料受市场需求和宏观经济变化的影响。

施工企业经营风险控制的对策思考施工企业经营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施工企业如何有效规避风险,合理减少风险带来的各种损失,是确保企业生产经营健康安全发展的重要保证。对施工企业存在的主要风险,我们应采取一系列的应对策略,防范、控制和规避经营风险。

科学分析,完善企业合同管理建立合同评审制度,完善企业合同管理。实行合同的集中审查、审批和管理,规范并形成精细、严密、标准的合同文本,减少并逐渐杜绝在合同内容上出现大的漏洞。从合同的订立上防止经济纠纷的产生,降低合同风险。

合同签订前,企业法律顾问要介入,对合同的风险性进行评估,防止合同中不利条款的出现,把合同的隐患消灭在评审阶段。

工程开工时要组织大家进行合同交底,明确承包人的合同责任和工程范围。在发生合同条件变化时,要及时搜集会议纪要、工程图片、变更通知等重要资料,为合同争议准备证据,也为工程索赔打下基础。

理性分析决策,防范经营投标风险工程招投标是施工企业的重点工作,要充分考虑项目的可行性、可能性和可靠性。

要对建筑项目出资人有一个科学的分类。第一类是政府项目,第二类是国有单位项目,第三类是民营项目,即私人企业、民营开发商等作为出资人。我们尤其要注意的是第三类建筑项目,应该对其作严格的风险评估,对他们的信誉度、经营业绩、项目本身的利益空间等,作准确的了解和分析。施工企业必须把项目内存在的经营风险作为取舍项目的先决条件。建立民主科学的承接项目的决策机制。决策人员必须具有一定的建筑技术知识、管理知识、法律政策知识、合同知识,并能够对各类风险有预见性识别。建筑施工企业要建立健全完善而严格的承接项目程序,并在投标时充分考虑项目的可行性、可靠性,以对资金到位率低、盈利水平低、风险较大的项目坚决否决,最大限度地防范承接任务的决策风险。

强化资金管理,化解分包商和供应商的诉讼风险首先,施工企业必须十分重视资金管理,完善管理办法,规范结算纪律,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可建立企业资金结算中心或“内部银行”集中开户,统一管理,编制月度资金收支计划,严格审批制度,遵循以收定支的原则,控制资金的流向和流量,提高履约能力。其次,施工企业应根据不同工程合同中约定的工程款收取条件,在与工程分包商和材料供应商签订合同时,应力争列入支付分 包工程款和货款的限制条款,使分包商和供应商充分明了工程的 低价中标带来的效益风险。

资金状况,以建设单位资金支付程度为前提或按相同比例付款,并不因此追究施工企业的违约责任;或力争让建设单位与施工企业对分包商和供应商共同承担连带责任,以回避分包商和供应商对施工企业的诉讼风险。

加强防范,把好法律风险关首先应建立法律风险防范体系。健全法律事务机构,加大普法力度。其次建立企业法律事务人员参与机制。施工企业应把法律工作的重心从事后补救转移到事前防范,加大法律咨询论证的力度。第三应加强诉讼管理。施工企业应将案件处理与改进经营管理有机结合,把侧重点转移到防范和控制上来,重视案后的分析与总结,避免错误重复发生。

追求过程精品,强化项目管理在生产组织和现场管理过程中,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抵御风险能力的大小。

把工程项目作为企业效益的源头,作为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项目部首先要把质量、安全、工期责任指标分解落实到每个人,大力开展标准化作业,坚持动态管理、节点考核,

以一次成优确保全面创优,从而有效规避对业主承诺的质量风险;再者,要选准适合企业实际的核心技术作为培育对象,使之发挥持续推动企业技术进步、提高核心竞争力的作用。最后,要把项目管理效益最大化作为成本控制的目标,强化检查控制,消灭亏损项目,避免。严格采购管理,防范物资采购风险要想防范物资采购风险:

要建立合格供应商名单,依法签订供货合同。实行阳光采购,进行内部公开招标,货比三家,在保证质量的同时,确保降低材料采购成本。对发包商指定的供货商要依法收取合理的工程配合费,明确付款方式,坚决制止发包商直接向分包方付款的现象,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对于大宗材料,一定要在合同中约定按市场价取费,争取发包商签认。

总之,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施工企业经营是一项具有很大不确定性和充满风险的事业。施工企业只有增强风险意识,完善风险机制,加强风险防范,才能保证企业在竞争白热化的风险市场中,实现安全、健康和稳步的发展。

企业经营风险自查报告
《企业经营风险自查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