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工作报告

博士后研究工作报告(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18 22:56:27 来源:工作报告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中共中央党校博士后研究工作报告评阅书

中共中央党校博士后研究工作报告评阅书

报告题目: 博士后姓名: 专业: 合作导师姓名: 职称: 工作单位: 评阅人姓名: 职称: 工作单位: 评阅人对报告的学术评价:(在理论和实践上有何意义、新见解。请用钢笔填写,字数不少于200字) 报告存在的主要不足之处: 评阅结果(优、良、合格、不合格) 评阅时间: 评阅人签名:

推荐第2篇:研究工作报告

研究工作报告

东平县第一人民医院

陈春梅 赵娥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因其操作简单,使用安全,并发症少以及留置时间长等优点,为长期输液,特别是输注刺激性较强的药物的病人提供了舒适、安全的静脉通路。成功置入PICC导管不仅需要专业护士的丰富经验,还要求病人接受穿刺的静脉血管走形清晰可见,弹性较好,血管内径能够容纳相应型号的套管针才能实现。但晚期肿瘤病人因恶病质、低蛋白血症以及曾接受过多次化疗/和长期静脉输液等原因,导致外周血管损伤严重、血管条件较差。使用18G穿刺套管针常规方法进行4Fr导管置入的成功机率很小。

塞丁格(Seldinger)技术是经皮穿刺后用导丝交换方式置入各种导管,改良的塞丁格技术即微插管鞘技术(MST)则是利用套管针或小号针头静脉穿刺,通过套管或穿刺针送入导丝,拔出套管或穿 刺针,再用手术刀片扩张皮肤后将插管鞘组件(带有扩张器的插管鞘)沿导丝送入血管,撤出导丝和扩张器,经插管鞘置入导管。近年来在有条件的医院里使用专用血管超声设备引导,应用MST进行置管,虽能为病人创造治疗和抢救条件,但也受到设备的限制。我院自2013年 1月运用非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置入PICC为经传统PICC置管困难的患者成功置管,并发症少,效果明显。

2016年11月

推荐第3篇:研究工作报告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指导》研究工作报告

本课题是我承担的曲阳县教育教学研究立项课题,旨在通过该课题的研究,分析、归纳整理和总结探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朗读训练方法的研究,极大地提高阅读教学效率和质量,极大地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和阅读的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我按照预定方案认真开展了工作,经过半年的研究、归纳、验证和总结,已完成各阶段的研究任务。现将主要研究工作汇报如下:

一、课题的提出 (一)研究的背景。

千百年来,朗读教学在传承中华文明上担负着极其重要的启蒙作用。正确的朗读能使学生真正领会语言文字在文章中的表达作用及作者要表达的意思和旨趣;有利于学生理解文意,提高表达能力;能大量的增加词汇,体会语感;可以做到“不待解说,自晓其文”的功效。在现实生活中,朗读还是一项基本的技能,在语言交际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语文课程标准》(即新课标)中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理念。指读者根据自己的人生阅历和独特体验,把握文本所反映的客观意义,并有创造、有个性地解读其丰富内涵的阅读活动。新课标修改稿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型为,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二)现状分析: 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将朗读和课文理解割裂开,片面地、急切地追求对文章的深入分析,而忽视朗读在理解文章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对朗读的重视程度不高,仅把朗读作为感知课文内容的手段,不能把朗读和课文的分析理解结合到一起。此外,一些教师对朗读缺乏方法上的指导,朗读教学只停留在教师或媒体范读,学生自由练习这个层面上,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缓慢。

(三)课题的研究意义

俗话说:“功夫靠练,文章靠念。”“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是语文教学的基础,是最常用的基本方法,它可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阅读鉴赏能力,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因此我认为朗读是最有效的方式。阅读教学,主要的学习方法是朗读,通过朗读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受到熏陶。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加强朗读训练就成了我们必须研究的课题。同时,研究朗读训练在阅读教学中的有效性,总结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开展朗读训练的经验,对于突破课堂教学新的教学方法,促进教育新模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课题的提出 (一)研究的背景。

千百年来,朗读教学在传承中华文明上担负着极其重要的启蒙作用。正确的朗读能使学生真正领会语言文字在文章中的表达作用及作者要表达的意思和旨趣;有利于学生理解文意,提高表达能力;能大量的增加词汇,体会语感;可以做到“不待解说,自晓其文”的功效。在现实生活中,朗读还是一项基本的技能,在语言交际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语文课程标准》(即新课标)中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理念。指读者根据自己的人生阅历和独特体验,把握文本所反映的客观意义,并有创造、有个性地解读其丰富内涵的阅读活动。新课标修改稿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型为,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二)现状分析: 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将朗读和课文理解割裂开,片面地、急切地追求对文章的深入分析,而忽视朗读在理解文章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对朗读的重视程度不高,仅把朗读作为感知课文内容的手段,不能把朗读和课文的分析理解结合到一起。此外,一些教师对朗读缺乏方法上的指导,朗读教学只停留在教师或媒体范读,学生自由练习这个层面上,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缓慢。

(三)课题的研究意义

俗话说:“功夫靠练,文章靠念。”“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是语文教学的基础,是最常用的基本方法,它可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阅读鉴赏能力,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因此我认为朗读是最有效的方式。阅读教学,主要的学习方法是朗读,通过朗读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受到熏陶。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加强朗读训练就成了我们必须研究的课题。同时,研究朗读训练在阅读教学中的有效性,总结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开展朗读训练的经验,对于突破课堂教学新的教学方法,促进教育新模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的目标、内容、研究对象

(一)研究目标

1、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培养学生乐于朗读并自觉地进行训练的习惯。

2、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朗读技巧。

3、促进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高。

4、扩大知识面,乐于将自己积累的优美与段通过朗读与别人交流共享。

(二)研究内容

1.研究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能力在课堂中出现的问题,思考和探索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

2.研究朗读能力对小学语文高效学习的影响。 3.研究课堂教学中朗读指导的方式和方法。

4.研究以语文教学课堂教学为主要平台,挖掘学生的朗读兴趣。

(三)研究对象

以本校五年级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重点研究,其他各年级班级作为对比班级。

三、研究的方法、过程

(一)研究方法

本课题实验研究的方法主要有文献资料法、行动研究法、调查观察法、评比激励法、案例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相结合的方法。

1、文献资料法:参考大量文献,对相关研究材料进行学习,综合研究者们分析的成果,在此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研究策略。结合本班和其他几个班学生的朗读能力研究方案,指导课题研究。

2、行动研究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针对本课题研究,在阅读教学中边实践边研究,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自己主动把课题与教学实际相结合,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进行自我实践、总结,使课题研究与教学实践相结合。

3、调查观察法:调查我校几个班级学生朗读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筛选,从中寻求解决的朗读训练方法。

4、评比激励法:对于积极参与的学生进行精神和物质鼓励,从而激励其他学生更好地参与进来。

5、案例研究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记录课堂内发生的真实故事或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惑记录选择要研究的对象,对于他的进步及时给予评价,对这些“真实记录”进行分析研究,寻找规律或产生问题的根源,进而寻求解决问题或改进工作的方法。

6、经验总结法:每堂研究课有实践个案,并做好小结工作,结题阶段写好阅读教学中朗读训练的研究报告。

准备阶段我主要采用调查观察法、文献法等,多方收集资料,通过师生问卷调查、个别谈话等方式,了解学生的朗读兴趣及方法,还有老师在阅读教学中朗读训练的应用等情况,并归纳分析出朗读训练的特征,找出研究的突破口。在通过网上搜集和文刊杂志找一些有关朗读训练的好文章进行学习,为课题研究找到有效的方法。

(二)研究的过程

本课题计划时间为两年,总体上分为准备、实施、总结三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2016年5月——12月)

1、调研观察学校学生朗读状况和阅读教学中的朗读要求,采用问卷调查、座谈、个别谈话等形式,了解师生在朗读训练方面的现状,整理出存在的问题。制定方案, 完成课题论证、申报准备工作。

2、采用文献研究法,收集各类刊物中有关资料,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资料,认真研读,学习理论知识,确立课题主题。

我利用各类刊物和计算机网络学习了吕叔湘《语文教学中的两个迫切问题》、《语文课程新课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训练的重要性》等许多论文和科研成果,做了大量笔记并参考运用为课题研究打好基础。

3、.撰写了理论学习心得和开题报告。

(二)实施阶段(2017年1月——11月)

1、实施课题研究方案,落实课题研究班级。设计课题研究前期调查问卷,开展调查问卷,了解学生朗读方面的基本状况,积累原始资料并进行分析整理,形成分析报告。

2、开展课堂教学研究,对照新课标的具体标准,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朗读能力发展水平,展开小学阅读教学中朗读训练的具体研究,探索小学朗读训练教学策略。

3、针对师生在朗读方面的不良现状,抓住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方面存在的问题,研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训练的流程,形成可灵活操作的朗读方式和基本流程。(1)前期调查问卷分析报告。 (2)第一轮研究课例或案例分析报告。 (3)第二论研究课例或案例分析报告。 (4)课题研究心得。 (5)课题研究论文。 (6)后期调查问卷设计。

4、做好课题的结题报告的各项准备工作。

(三)总结阶段(2017年12月—2018年4月)

1、整理各阶段的研究资料和数据,总结阶段计划安排。

2、进行后期调查问卷,验证实践,对比分析,归纳总结,撰写分析总结报告。

3、撰写研究论文。

4、撰写结题报告,申请结题。

四、研究的效果

1、朗读对学生情操的陶冶、心灵的感染以及对思想的启发教育作用,往往比单纯讲解更细致入微、更感人至深。白话文,字面上比较容易理解,字里行间的蕴涵,有时又不可言传。通过朗读却溢于言表,使人心领神会,获得极大的满足。

如在教学《美丽的小路》一课时,教师要求学生用读来表现小路的美丽。第一个学生读得不够好,她说:“你读得很响亮,可老师还没欣赏到美丽的小路呢!”第二个学生有进步了,她评道:“呀,这下,我看到美丽的小路啦!路上铺着花花绿绿的鹅卵石,路旁开着五颜六色的鲜花。”多聪明的老师!特意把最能表现小路美丽的语句依着学生的样子重复朗读一次,像是模仿又像是示范,实际在强化朗读要领。在这种形象、生动的语言诱导下,每个学生都能心领意会,读得趣味盎然。

2、化无声的文字为有声语言,口读耳听,口耳并用,增加了向大脑传输信息的渠道。这不仅使阅读真正活起来,而且印象深刻,便于记忆和理解。声情并茂。 如《可爱的草塘》一课

“这么大这么美的草塘,我还是第一次看到,走进去就像置身于大海中一样。”

师:谁能有感情地读读这一句, 生:“这么大这么美的草塘,我还是第一次看到……” 师:“读得大不大,美不美,谁能读得再大些,(学生再读) 师:大了吗,我们再大声朗读一遍。

反思与对策:学生将“这么大这么美的草塘”一句读了数遍,但让人感觉到学生的朗读是被动肤浅,缺少情感的。难道仅仅声音大就表现出草塘之大之美吗,我认为在文中表现的应该是作者进入北大荒看见草塘后的惊喜和赞美之情。如果教师不能结合文本内容用恰当的语言铺垫渲染,也不作必要的朗读指导,只是非要学生读出“大而美”的情感,这只能是牵强走形式的朗读。因为美不是强加的,而是发自内心的,应该让学生自己体会、感悟。所以针对这样的情况,我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朗读时,比较注重引导学生从理解语言文字入手,通过自身语言、表情等方式的渲染,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在读中与课文主人公亲密接触,身临其境地感受字里行间蕴含的文本作者的情和意,达到与文中角色“同呼吸,共命运”的境界。请看下面这则案例。

3、一边缓缓朗读,一边慢慢思考,将‘读’与‘思’有机结合起来,可以更好地加深对读物的理解,对那些优秀的篇章、名言佳句,反复诵读,做到‘读了又思,思了又读,自然有味’,乃至愈读愈有味,趣味无穷。

在教学《掌声》一课时,让学生齐读课题,学生读得拖拉,此时,老师及时指出读时要干净利落,不要拖音。学生马上就知道该怎样处理。当学生初步把课文读通后,老师表扬了三位同学,请他们站起来,老师说这个同学读得快,说明他阅读速度很快;这个同学坐得正,坐得直,说明他读书认真,态度好;这个小朋友读得很准确。为这三个同学鼓掌。这样的读后评价,非常明确地指出好在什么地方,针对性强,一方面鼓励这几个孩子以后会做的更好,另一方面告诉了其他同学该怎样读课文。

五、研究的成果

两年多来,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和实施,学生朗读形式多样化了,朗读能力提高了,朗读的兴趣和习惯逐步形成,广泛的开展朗读活动,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有很大的作用。取得了一些成果:

(一)核心成果

在阅读教学中为了提高朗读教学的有效性,课题组制定了有效朗读的教学策略,并进行了教学实践。通过实践笔者认为我们教师有必要关注以下几方面:

1.明确朗读目的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让学生朗读的目的要明确,不能纯粹的为朗读而朗读,要让学生明确朗读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准确有效地理解文本渗透出来的内涵。所以学生朗读时,我们不妨先抛给学生问题,让他们带着明确的目的去进行朗读。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学生要学习一篇文章一般要经过“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复习”三个阶段,因此,可以根据这样三个阶段来明确朗读目的,

(1)预习性朗读,目的是要读通顺。

课前预习阶段的朗读,我称之为“预习性朗读”。学生进行预习性朗读时,我们给出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通过自主朗读,把文中的字词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遇到不会读的词语及时通过查找工具书解决。为了让学生能把课文读通顺,我一般要求学生至少要读三遍,第一遍读时及时标注不会读的词语;第

二、三遍读时思考课文主要内容。例如在教授《詹天佑》前,我利用午自习十分钟让学生进行预习性朗读,学生们都自主朗读,有学生在读时不停地勾画词语,不会读的词语就及时查阅了词典。

(2)理解性朗读,目的是读出内涵。

课堂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时的朗读,我称之为“理解性朗读”。目的是通过朗读读出课文内涵,让学生进行全面理解课文“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

(3)巩固性朗读,目的是读出情韵。

课后学生为了更好地对所学课文进行复习消化而进行的朗读,我称之为“巩固性朗读”。这时候进行朗读的目的就是要读出课文的情韵了。一般是由学生自主朗读进行,对课上所学内容特别是还没完全掌握的内容进行消化,这样就能更好地读出课文的情韵了。

2.注重多样朗读

在现代文阅读教学中,朗读永远与课文的语言文字、思想情感密切相连,所以朗读应该是最基本的教学形式。在引导学生通过朗读理解课文时,我们不能机械单一地让学生齐读或自由读,要精心设计,并且注重朗读的多样性。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运用自由朗读、跟读学读、感知性朗读、模仿性朗读、熏陶性朗读、分角色朗读、个性化朗读、配乐朗读等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当然,在精心设计朗读时,作为教师,我们也要进行范读,这也能对学生理解课文起很好的引领作用。

3.指导评价要恰当及时

对学生的朗读,教师要及时作恰当指导和评价。“读得还可以”、“读得不错”“读得太好了”这一类的评价,在阅读课中耳熟能详。这类朗读评价语令我们只见其表,不见其里,而至于“为什么不错?”“哪里不错?”“哪里太好了?”学生是没有办法得知的。这种简单而笼统的评价模式,对于每一次接下来朗读者来说是模棱两可的概念,学生无从“发力”,自然也只是一遍一遍地重复着前一个同学的朗读语调、语气、节奏、感情。这样无效的“朗读推进”式的目标追求是对课堂时间的白白耗费。教师要积极寻求评价内容与知识点的融合,把评价有机地渗透、附着于学习内容,使它们浑然一体,拭去刻意评价的痕迹,使之少了理性与机械,多了感性与灵动,少了程序与呆板,多了想象和意境。

(二)文字成果:

论文1《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论文2《掌握课外阅读的有效途径》、论文3《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情感投入》。

六、问题与启示

在这一年来课题的研究、实施过程中,我们深刻的体会到了研究的艰辛,同时又取得了很大的收获。但由于能力和时间有限,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遇到的有些问题和困惑仍未能解决,研究过程中还存在不足:

1、将教学实践中的现象和想法、感受及时总结提炼并上升至理论层面还不够好。

2、学生个别的差异性很大,对学生个性化朗读展示,在时间上有所限制。教师在个别指导上还不紧凑。

总之,通过这次课题研究,为我们的下一步研究提供方向。作为在一线工作的我们仍要坚持课题结题研究不息,要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完善研究成果,并把好做法加以巩固和推广。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教育部,2011年7月颁发 2.《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江平,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10月

3.《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倪文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10月

推荐第4篇:研究工作报告

《新课程背景下数学分层教学研究》研究工作报告

一、课题进展情况

1.1 申请立项过程

我校的《新课程背景下数学分层教学》课题,经安新县第四届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评审委员会评审,已经被立项为安新县第四届教育科学规划课题。2010年9月5日课题研究正式启动。

2、对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的认识

1、本选题的意义和价值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而现行的教学方式为传统的“平行分班”,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很大的差异性,而且班级人数较多,教师在教学中多按中等生甚至优等生的接受能力施教,忽视全体性与差异性的关系,长期下来必然形成一部分学生吃不饱,一部分学生吃不了。优等生没有动力,冒不了尖,而差生最基本的知识也掌握不了,进而产生厌学情绪而辍学。 “分层教学”是依据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承认学生差异,改变大一统的教学模式,因材施教,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个人的创造能力,激发创新思维。

在新课标背景下,,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既要使还不成熟的学生能达到新课标的基本要求,又要使有特长的学生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实施分层教学就是一个好方法。分层教学就是要在共同的培养目标下,分层制定课堂教学目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当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针对学生学习方式上存在的差异,区分情况,指导各有侧重,照顾到各层次学生的需要,组织起适合各层次学生有效学习的机制,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实践学习、系统学习,促进了学生共同发展。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融洽了师生关系,改善了教与学的结构,各层次学生都能在成功学习中,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另外实施分层测试、辅导、评价,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式的评价机制,客观公正对待学生,表扬激励,鼓励进步,促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和谐发展,达到新课标的基本要求。

二、研究内容、目标、重点、难点等。

(1)研究内容

1、中学数学分层发展教学理论层面研究

通过研究,使教师在理论上得到提高,从而转变教学观念。

2、中学数学分层发展教学的操作层面研究。

分层以后发展性目标如何实现,分层教育操作下如何进行探究性、体验性等有助于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学习过程,主要解决如何分层的问题。

3、实施分层教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起到了怎样作用。

(2)研究目标

目标之一:

分层教学是一种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它强调了“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要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提高,,达到班级整体优化” 分层教学的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学生在自己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在每一节课内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目标之二:

通过课题的研究,加强教师自身的学习,使他们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教育观,加强组内的合作交流意识,使教师教学的实践水平和理论水平有较大提高,力争做科研型教师。

(3)重点(所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及重要观点思路)、难点

实施分层教学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应该对此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规划和安排。特别是要将分层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始终作为研究的重点,因为只有学生能力的提高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质量的提高,而能力的提高亦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要求,因此,我们将认真进行课题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案的学习探讨,分层备课的探讨和实施,课堂分层教学的探讨和实施,分层作业的探讨和实施等。

(一)学生分层。按我校的实际情况,对2009级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实验试点,将2009级学生分成一个实验班和3个平行班,在使用同一个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再把学生分成A、B、C三层,其中A层:各方面能力较差,学习上困难大,或能力一般但又消极厌学的约占20%;B层: 各方面情况中等的学生,约占60%,;C层:智力和非智力因素都较好的学生,约占20%。

(二)备课分层。在学生分层的基础上,根据新课标和教材的要求,以及各层次学生的水平,对各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A层学生要求掌握课本的基础知识,学会基本方法;B层学生要求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C层学生要求在B层次的基础上,培养创新意

识和良好的数学素质。

(三)授课分层。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教师的作用就是如何使每一个学生达到尽可能高的水平。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采用:低起点,缓坡度,多层次立体化的弹性教学。为了能鼓励全体学生都能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充满生机,教师应将有思维难度的问题让C层的学生回答,简单的问题优待A层的学生,适中的问题回答的机会让给B层学生,这样,每个层次的学生均等参与课堂活动,便于激活课堂。学生回答问题有困难时,教师再给他们以适当的引导。对B、A层的学生要深入了解他们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帮助他们解答疑难问题,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精神,让他们始终保持强烈的求知欲。对于C层的学生在教学中注意启发学生思考探索,领悟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并归纳出一般的规律与结论,再引导学生变更问题帮助学生进行变式探求。对C层学生以“放”为主,“放”中有“扶”。突出教师的导,贵在指导,重在转化,妙在开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学能力进而向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

(四)作业分层。.作业能及时反馈不同层次学生所掌握知识的情况,能反映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又能达到初步巩固知识的目的。因此,作业应该多层次设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题量、不同难度的作业,供不同层次学生选择,题型应由易到难成阶梯形。A组做基础性作业;B组以基础性为主,同时配有少量略有提高的题目;C组做基础作业和有一定灵活性、综合性的题目。使得作业的量和难度使每个学生都能“跳一跳,摘到苹果”。从而调动各层次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作业批改上,对A层学生尽可能面改,发现问题及时订正,集中的问题可利用放学后组织讲评,反复训练,真正掌握;成绩较好的学生的作业可以采取抽查、互改等处理。

(五)评价分层。分层评价是实施分层教学的保证,我们不可能用同一把“尺”去量尽世界上的万物,同样我们也不能用同样的要求、标准去衡量每一个学生。要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和方法,对A组学生采用表扬性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每一点进步,

唤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培养自信心;对B组的学生采取激励性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C组的学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已。总之通过对课堂、考试、过程、教育、综合等评价,充分调动各层次学生的情感、意志、兴趣、爱好等多方面积极因素,促进智商和情商的协调发展,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落实素质教育。

三、课题组人员的学术背景和人员结构

李文通——全面负责课题研究的组织、管理工作,负责收集一些国内外同类课题的研究状况,并且组织大家及时学习,把本实验情况及时向上级汇总

安建立——主要负责协调学生分层教学研究,并负责阶段性论文的撰写 李品杰——主要负责协调备课分层、作业分层教学研究,并负责阶段性论文的撰写。

姚文伟——主要负责协调评价分层教学研究,收集一些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并负责阶段性论文的撰写。

四、课题研究步骤

由于本课题在2010年8月开始启动,本届学生初一年级即将过去,因此研究过程结果主要放在初

二、初三阶段,具体研究步骤如下:

2010.8-2010.9 开题准备

组织全体数学教师学习讨论《新课程背景下数学分层教学研究》,组织开题。 2010.9-2010.10课题论证,制定研究方案

根据学习讨论,我校数学组教师认为分层教学是当前教改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国内外研究的人较多,有广泛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同时,做为一个农村学校,在不允许分快、慢班的情况下,如何兼顾到各个层次学生的发展,因此我们确定了该课题,并制定了研究方案。

2010.10-2010.11实施研究第一阶段

开始实施学生分层教学研究

2010.11写出第一阶段的总结报告------《学生分层教学研究》

2010.12-2011.1实施第二阶段研究

在第一阶段研究的基础上适当修正,补充研究方法,2010.1写出第二阶段研究报告---------《备课分层教学研究》

2011.3-2011.4实施第三阶段研究

进一步调整、修改前一阶段的研究方法,2010.4写出第三阶段研究报告--《作业分层教学研究》

2011.5-2011.12实施第四阶段的研究,2011.12写出第四阶段研究报告--《授课分层教学研究》

2011.12-2012.1实施第五阶段的研究,2012.1写出第五阶段研究报告--《评价分层教学研究》

2012.2完成结题报告。

五、课题研究的组织管理

李文通——全面负责课题研究的组织、管理工作,负责收集一些国内外同类课题的研究状况,并且组织大家及时学习,把本实验情况及时向上级汇总

安建利——主要负责协调学生分层教学研究,并负责阶段性论文的撰写 李品杰——主要负责协调备课分层、作业分层教学研究,并负责阶段性论文的撰写。

姚文伟——主要负责协调评价分层教学研究,收集一些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并负责阶段性论文的撰写。

六、实验的做法、取得的成果和经验

6.1研究思路及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采用调查法、教育实验法、经验总结法、比较法方法,在实际教学工作中,不断学习有关知识,搜集相关资料,关注本课题的前沿理论,同时将学到的新知识持续地应用于教学之中,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

6.2取得的经验

第一,为什么要做课题研究?我个人认为,中小学教师做课题研究,并不是为了取得惊天动地的科研成果,我们做研究,更注重的应该是在研究过程中自己专业水准得到提升。在研究过程中,要搜集资料,视野必然变得开阔,要思考问题,思想必然变得深刻,厚积薄发,专业水平自然得到提升。

第二,课题研究与教学工作的关系。从理论上,我们能接受课题研究促进教学工作的说法,但在实际中,我们常常觉得二者是互相冲突的。如何做到课题研究与教学工作不冲突呢?我觉得这涉及到一个选题的技巧。教师选择课题,其基本出发点应是这个课题能不能解决我教学工作中的某个问题。如果课题正是针对某个问题而设,在教学中可边思考、边实践、边总结,最后,问题解决了,课题成果也做出来了。如果题目选得不好,与教学工作脱节,就等于一个人同时做两份工作,当然很累。

第三,做课题的过程要严谨。中小学教师做的课题实验,不同于科学家的科学实验,但是它也需要一个严谨的过程。所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首先要有详细的计划,这是行动的依据;其次,资料的搜集要及时准确,这是课题成果的来源;再次,总结是必不可少的,它能确保研究的方向。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项心得,要持之以恒。越是才思枯竭、几近绝望时,越不要轻言放弃,失败与成功往往只在一念之间。

七、在课题进展中实验存在的问题

真正进入研究阶段之后,我们越来越发现,自己的理论水平实在很肤浅,很多工作缺乏坚实有力的理论支持,自己都觉得自己的想法实在苍白无力。

《新课程背景下数学分层教学》

研究工作报告

学校:红日中学

作者:李文通

推荐第5篇:研究工作报告

农村校物理开放性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的工作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1、解决中学物理教学的当务之急

当前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为了追求对物理知识的绝对掌握,把物理课教学成了物理知识和习题训练课,甚至在中考指挥棒的作用下,物理课都围绕着“考试”而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往往缺乏独立性和创造性,从而导致学生对物理课失去兴趣,产生厌学情绪,必然影响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和综合能力水平的提高。在中学物理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既要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又要直面应试的中考,解决好两者的矛盾,寻找到一个平衡点,是物理教学的当务之急。

2、探索开放性教学模式的可行性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课程标准的提出,新教材的推行,开放式教学已经成为一个热点,示范校、优质校率先在各个学科积极地进行探讨与实践。但在基础薄弱校,由于教学软硬环境的限制、生源素质的先天不足,教师们为开放性教学的研究画了个问号,用得着吗?能开展起来吗?能有效果吗?本课题将立足于基础薄弱校,结合教学实际,探索有效可行的开放性教学模式。

3、新课程理念固化在常态教学

新课程改革虽然已轰轰烈烈的开展了十多个年头,但新课程理念在有些学校还仅仅停留在公开课的层面上用来作秀,很难渗透并固化在常态教学中。特别是在基础薄弱校,本课题要通过行动研究,用教学实践、教学效果说话,转化教师的传统观念,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使新课程改革落到实处。

4、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加强教师团队建设

教学是科研的基础和条件,科研是教学的提炼与升华。我们计划从物理学科入手,以教研组为研究共同体,实实在在做点教与研,让教师真切感受到教科研在实践中的巨大力量。本课题在总课题下设置四个子课题,教研组的每位教师负责一个子课题,同时要参与其他教师的子课题的研究,也就是说每位教师既是课题的客人,又是课题的主人,从不同角度经历课题研究的全过程,以此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教师团队的整体水平。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本课题主要解决的问题,不是理论问题,也不是宏观策略问题,而是构建适合于基础薄弱校的开放式教学模式的行动研究。

(一)、.以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开放式教学、研究性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等文献为参考,深入学习物理新课程标准的精神,结合初中物理教学的特质,对初中开展物理开放式教学的理论依据进行研讨。

(二)、初中生的学习物理的方法、学习兴趣、课堂教学的情况,将会成为初中物理教学中进行开放式物理教学的实施基础。为此,我们将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物理学习情况的问卷调查”、座谈会、个别访谈。

(三)、在理论研究和调查的基础上,在研究实施通过如下几个子课题进行开放式物理模式的行动实践研究。

1、《物理DIY教学活动模式的探索》子课题的研究

物理DIY教学活动的尝试主要在初二进行,因为学生刚刚接触物理,学习的兴趣还很浓,结合教学内容,我们确立物理DIY教学活动的主题,以“我动手,我体验、我创造、我收获”为活动主题,Do it yourself !!!你动起来,我动起来,大家一起来!为活动口号。根据教学计划策划王佐初二物理DIY系列活动计划书。

在教学中开展一系列小制作活动;如制作刻度尺比精致准确、掌握测量的正确方法;制作小纸桥比最大承重、理解压力和压强的物理意义;制作温度计,熟悉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土照相机的制作,了解凸透镜成像原理等;教学由课堂延伸到课外,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彼此之间形成了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2、《以社会生活为主题的教学模式探索》子课题的研究

引导学生从身边的社会生活切入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探索。如在学习杠杆平衡条件时探究小商贩杆秤上的骗局;在学习热学中,分析点炉子过程中蕴涵的大道理;在力学的了解中,探究天天骑的自行车上的物理学;在比热容的概念的理解上,探究云岗热电厂的“大烟筒”冒的是什么烟?

例在燃料的燃烧与利用的教学中,巧妙设计主题,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如日本核泄露事件。在海啸席卷后,为什么反应堆有溶解的危险?为什么要注海水防止爆炸?在防止受辐射污染的水泄露到大海中,浇筑玻璃水的道理?若泄露会有什么危害?新能源可信吗?在老师的引导和帮助下,将学生分组熟悉和了解各种新能源,分别以核能、风能、水能、太阳能专家的身份,开展一场新能源的辩论会。通过课外活动和课内教学相结合的具体实践的案例研究,逐步摸索有效的教学策略。

3、《以职业角色体验为主题的教学模式探索》子课题的研究

体验职业角色的教学,就要走出学校课堂,参观地热博物馆、云岗热电厂、科技馆等实践课堂,创设一个具有职业特点的教学情境,以职业角色为教学的主线,将物理学的知识串接起来,引导学生从职业角色的角度思考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在教学中,我们将不断挖掘素材,尝试如下的职业角色。

在燃料的燃烧与环境保护的教学中,选取小司炉这一职业角色,学生从而知道了什么是能源行业;在密度的实验探究中选取矿石鉴定做行业背景;从比热容的应用中,选取水处理工程师这一职业角色,知道为什么北方冬季供热要用水,从而走进供热行业;在热机的学学习中,选取汽车维修工这一职业角色,引领学生走进4S店。在在串并联电路的应用中,走进家庭电路的设计与改造,体验长大我也能当一个小电工的自信;从电磁铁的应用中,选取自动控制工程师这一职业角色,领略自动控制技术的发展的风采;创设桥梁设计师这一职业角色,理解压力和压强。实现有意义的学习,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宰,使教学目标得到了有效的落实。

4、《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子课题的研究

物理实验教学可开放实验方法,开放实验原理,开放实验器材,开放实验结论等;可变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如测物质的密度不局限于课本的量筒和天平,应指导学生利用浮力、压强等知识来探求密度测量的问题。再如研究“小孔成像”的像的大小特点时,学生的实验结论就是开放的,答案不唯一,教师可收集不同同学的结论,进行对比归纳,“晶体的熔化与凝固”实验分小组探究,分析实验不成功的地方,找出测量数据不准确的原因,分享实现的成功,共享实验结论。

5、《搭积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子课题的研究

面对基础薄弱校,我们将积木的设计思想植入物理教学。 在物理力学和电学综合问题的教学中,积木就是一个一个小的不同的知识点,教师通过把不同的知识点组合拼接,形成不同高度的物理问题。在由易到难的循序渐进的教学中,扫除学生的心里障碍,树立信心,一步一个台阶,逐步培养学生的综合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尝试从简单积木—简单拼搭—复合拼搭—综合拼搭的正向和逆向,灵活组合与拆解综合物理问题,加深和巩固学生对物理概念、原理、规律的全面理解,并努力做到灵活的综合应用,提升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课题研究等基本过程

课题研究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构建实施阶段(2011-1—2011-2)

确定研究对象,拟定研究方案,查阅文献,收集信息,撰写开题报告、课题的申请报告,并经学校、上级机构审批立项。

建立课题组的教师同头备课、集体听课、评课、磨课的管理机制,选教学专题—设计教学—教学实施—教学效果评价—教学反思,初步形成一个开放式教学研究的运行机制。

第二阶段:建立开放式教学模式阶段(2011-3—2013-10) 总课题围绕五个子课题进行如下四步骤的研究。

1、确立开放性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

2、开发开放性教学模式的流程

3、探索开放性教学模式的教学策略

4、实施开放式教学模式的教学评价

2011.3-2012.3物理DIY教学活动模式的探索

以职业角色体验为主题的教学模式的探索

2012.3-2013.3物理DIY教学活动模式的探索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2013.3-2013.10搭积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第三阶段:总结与成果展示阶段(2013-10—2013-12)

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过程性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提炼、总结,撰写课题研究报告、论文,整理教学设计、学生活动手册等。

四、课题的组织管理

本课题以王佐学校物理教研室为研究单位,在课题负责人的主持下,每一位教师根据自身优势,各自承担一个子课题,同时又是其它子课题的参与者。

总课题和子课题都按照研究计划开展工作如: 中期报告、中期工作总结,结题报告、结题工作总结等。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

研究成果有显性和隐性的。显性的见下表。

推荐第6篇:研究工作报告

《高中英语诗歌多样化教学及效果的研究》

研究工作报告 高阳中学课题组 李群英

《高中英语诗歌多样化教学及效果的研究》是保定市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的重点课题,课题编号是133066。本课题研究周期为一年(2013年4月——2014年6月),分准备、实施、总结三个阶段进行。由高阳中学校长李群英担任课题负责人,邢超、马人杰、郑胜娜、王琨、刘红、尹博才等七位教师共同参与研究。

目前本课题研究完成了课题准备、课题实施阶段工作,结题阶段工作也基本完成,正在准备验收材料。现将课题研究工作报告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课题研究的背景

现阶段,高中英语诗歌多样化教学,没有得到充分的应用和开发,课堂实践和案例较少。就周边县级高中而言,诗歌教学地位不高,课程研究较少。林景鸿曾经在《英语诗歌与英语教学》中提到“选用合适的英语诗歌进行基础阶段的教学可以在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诸方面起着十分积极的作用。”这体现了进行英语诗歌学习的必要性。楼家凤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高中英语诗歌教学探析》一文中探讨了在英语诗歌教学过程中可能采用的教学方法,对高中英语诗歌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指明了方向,并有所裨益。总体来说,高中英语诗歌多样化教学几乎是一片空白,所以我们认为对此课题的进一步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2、课题研究的意义

为全面贯彻执行新课程改革,秉承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论,落 1 实创新与多样化教学相结合的理念,在积极响应省市有关会议精神下,力争推动英语诗歌多样化教学,特开展本次课题研究。《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七级目标中指出:“了解诗歌中的节奏和韵律。尝试借助英文诗歌的韵律美、节奏美、意境美;节奏感强;语言凝练等特点,进行英语课程的教学。”同时,《英美诗歌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中李正栓教授明确指出:“英语诗歌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思想价值和很强的教育功能。”学生通过学习英美诗歌能够培养语言感知能力,丰富思想情感,体会中西方文化差异。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诗歌多样化教学的研究,积累促进高中学生学习英语的课堂经验,探索高中英语诗歌教学的科学方法,并提升效果

2、通过该课题的研究,努力提升教师在新形下英语教学的水平和能力。

3、通过该课题的研究,摸索出一套适合我校实际情况和当地区域特色的教学方法。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1.对高中英语诗歌学习现状进行分析。

在高中英语诗歌教学中,存在诸多困难,例如:高中教学任务量大,高考以试题为主,英语诗歌多忽视其作用;学生个体差异大,水平参差不齐,诗歌理解深度不同;教学手段单一,教师讲解多,学生主动性差。因此,我们必须要详细了解学生知识水平差异和层次分布情况,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正确把握全体与个体的关系,才能做到多样化教学,使各类学生学有所得,全面提高,真正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此环节我们主要运用调查法。具体操作方法如下:我们将主要研

2 究对象也就是高一18个教学班分为6组,由课题组成员分别进行问卷或者测试卷调查,然后由主要负责人收集调查资料进行数据分析和汇总,并撰写调查报告。

2.归纳与整理高中阶段英语诗歌教学的方法与途径。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中较为集中的横截面,是教师向学生进行教育、传播知识、培养技能、技巧的主要形式。现在,高中教学手段的发展已跨入综合化、开放化阶段。然而,在我国广大地区,高中教学手段却还滞留在孤立化、封闭化阶段——只靠一本课本、一枝粉笔上课!在英语教学中,语言、普通教具和现代化教具各有其功能和局限,三者只能相互补充,不能相互替代,更不能相互排斥。如能将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各自长处,就能获得整体最佳效应。综合运用语言、普通教具和现代化教具,把听觉和视觉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普通教具和现代化教具综合应用,将教学手段尽快推上综合化、开放化的正轨。当然追求教学形式多样化也要和传统教学相结合,英语诗歌教学这两者更不可孤立进行。运用英语组织教学引导学生多听录音,循序渐进,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英语习惯;活化教材,创设语境开口练说,培养学生良好的说英语习惯;重视模仿录音跟读、韵律朗读、情感体验分角色读等多种途径,培养学生良好的读英语习惯;重视规范整洁的书写,要求作业认真,运用多元评价机制,培养学生良好的写英语习惯。

3.研究诗歌多样化教学对高中学生英语学习的促进作用。

英语诗歌多样化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课堂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增加英语学习的趣味性。 在教学中引入英语诗歌可以改善课堂的严肃气氛,活跃课堂气氛,使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大大地增加了英语学习的趣味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创造轻松的英语学习氛围,活跃课堂气氛。 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能帮助学生理解诗歌本身,创设语言环境,使学生自然投入,让学生从机械、呆板、单调的紧张的学习环境中解脱出来,并感到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效率。

英语诗歌多样化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在语音,语调词汇,语法,写作等方面的水平: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地选用一些英语诗歌对学生进行语音训练。如可以利用诗歌等单词帮助学生纠正和训练双元音、长元音等的发音。还可以利用一些节奏欢快、朗朗上口的诗歌来纠正发音。教师可以让学生吟诵,习得自然的英语语感;在词汇教学中贯穿诗化句。在词汇教学中加以运用,会使学生产生一种新鲜感,使学生同时领悟两种语言的优美之处;在语法教学中贯穿诗化句,语法概念历来被视作为抽象的内容,让学生在学习语法的同时欣赏一些诗句的美妙之处,同时可以利用英语诗歌诗句引出然后加以阐述,学生学习效果更佳,记忆更牢;在写作教学中贯穿诗化句。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求学生注意一些优美的英文表达方式,将其摘录下来,再将其分类。久而久之,对学生的写作会大有裨益。

4.通过英语诗歌多样化教学,展示优秀课堂案例。

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要巩上好一节英语诗歌课,需要多方面的组织并多种教学手段并用。

四、课题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以行动研究法为主,同时辅以文献法、调查法、行动研究法等。

(一)文献法

通过查阅、学习与课题有关的各种文献资料,了解所要研究的对象,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高中英语诗歌教学现状的分析。

(二)调查法

采用符合本课题研究的问卷调查,据此分析现状,归类整理教学中常见问题并分析原因。

(三)行动研究法

通过课堂实践,归纳总结高中英语选修中诗歌教学最科学的方

4 法。

(四)经验总结法

课题组成员对自己的教学实际效果进行总结,得出规律性的认识,并经过系统整理、分析、归纳总结,上升到一定理论高度,并获得一定的课堂实施经验。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为了搞好此项课题研究,课题研究小组进行了认真规划,对课题的各成员分工进行了统筹安排,努力做到“分步实施、阶段推进、重点突破、成果共享”。从课题研究目标出发,按照课题研究的规划,本课题研究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一)准备阶段(2013年4月-2013年5月),主要进行选题和分析发展趋势同时分析该课题的发展趋势,分布各自在准备阶段的研究重点。

1、问卷调查

首先,课题组成员召开会议商讨了我们要了解学生的哪些方面,如何设计问卷调查题型等问题。意见达成一致后,完成学生知识水平和层次分布的调查问卷。

2、进行问卷分析,完成《高中英语诗歌教学现状分析调查报告》。本次调查发放教师问卷100份,收回有效问卷100份,回收率100%。

教师问卷主要从课堂教学手段和方式,学生的课堂反馈效果,学生对英语学习兴趣程度等方面进行调查,通过问卷分析发现:少部分英语水平较好的同学对于英语诗歌感兴趣,但大部分学生对于英语诗歌很茫然;采取传统教学手段,学生仅仅停留在读的层次,无法深入,课堂效果差,多种方法综合运用,学生兴趣度提升,课堂效果良好,

5 一定程度上能够理解诗歌深层含义;部分基础好的学生可以将诗歌应用到多处英语学习中。

综上所述,我们亟需探索出现阶段下有利于全体学生发展有效的英语诗歌教学手段,让英语教学课堂更多地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活动,使学生学得有趣、有效,从而全面地提高教学效率。

(二)实施阶段(2013年6月-2014年4月)

自课题开题之日起,我们利用学校图书资源、网络资源,并购置相关资料,组织成员进行学习,并交流学习心得。课题组成员先后开展的基础上,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课堂实践的反馈,进而探索英语诗歌的教学方法,分析总结出高中阶段英语多样化教学的有效方式。

本阶段主要研究,高中英语诗歌多样化教学现况及如何进行有效实施。对根据上一阶段调查报告得知,高一学生入学初期对于英语学习兴趣不够浓厚,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大部分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英语诗歌更是知之甚少。为了更好的开展研究工作,提高工作的实效性,我们课题组成员和部分教师召开了多次座谈会,分析了我校英语教师的教学情况,并对一些相关的理论内容进行了交流;随后,阶段性的组织开展理论学习,课题研讨等活动,不断丰富相关知识及研究素材。最后,我们重点梳理出了一些可行性的高中英语诗歌教学方法。

1.理论学习

2013年6月-2013年7月课题组全体成员自学顾正阳,喻萍的《古诗词英译中的意境美》、教育部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新课程标准下,高 6 中英语教学有了更高的要求,深入学习材料,并思考英语诗歌的魅力所在。通过培训,教师们意识到了英语诗歌学习的重要性。

2.通过课堂实践确定可行性高,效果良好的英语诗歌方法,形成优秀课堂案例。

3.组织开展各种活动。

4.探析高中英语诗歌的有效教学方法和手段

(三)总结鉴定阶段(2014年5月-2014年6月)

1、召开专题会议,课题组成员对研究成果进行讨论总结,提炼形成的转化策略,进行示范课。一年多的课题研究,转变了教师的观念,加深了对诗歌多样化教学的理解,使教师在英语课上对诗歌教学的应用能力得到提升,更好的辅助于高中英语教学。

2、总结研究成果,撰写《高中英语诗歌多样化教学及效果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迎接结题验收。

六、研究效果

自开展 本课题以来,配合研究的班级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明显增加,课堂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增加英语学习的趣味性。 在教学中引入的英语诗歌活跃了课堂气氛,使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大大地增加了英语学习的趣味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创造了轻松的英语学习氛围。 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帮助学生理解诗歌本身,创设语言环境,使学生自然投入,让学生从机械、呆板、单调的紧张的学习环境中解脱了出来,并感到学习的乐趣,提高了学习效率。

2 英语诗歌多样化教学提高了学生在语音,语调词汇,语

7 法,写作等方面的水平:在英语教学中,教师选用了一些英语诗歌对学生进行语音训练。利用诗歌帮助学生纠正和训练双元音、长元音等的发音。还用一些节奏欢快、朗朗上口的诗歌来纠正发音。教师让学生吟诵,习得自然的英语语感;在词汇教学中贯穿诗化句,在词汇教学中加以运用,会使学生产生一种新鲜感,使学生同时领悟两种语言的优美之处;在语法教学中贯穿诗化句,语法概念历来被视作为抽象的内容,让学生在学习语法的同时欣赏一些诗句的美妙之处,同时利用英语诗歌诗句引出后加以阐述,学生学习效果明显,记忆更牢;在写作教学中贯穿诗化句,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求学生注意一些优美的英文表达方式,将其摘录下来,再将其分类。久而久之,学生的写作水平大大提高。

3多样化的英语诗歌教学活动转变了教师的教学活动,克服了以往教学的单一性,随意性和盲目性。同时,也让学生的学习形式多样化,释放了英语学科的活力,活化了课堂教学气氛。学生在主体参与,感知的学习中,形成了积极的学习态度,提高了学习效率。我们把诗歌教学从冷冰冰的背诵,化为鲜活的运用,最大限度的培养学生的读诗、用诗的兴趣。学生会运用诗歌比单纯的记忆诗歌有意义,更重要的是,学生从欣赏诗歌中品尝到乐趣,有了成就感,会自觉自愿的背诵一些自己理解了的名句或整篇的诗歌,这才是找到真正意义。

七、研究成果

1、研究报告《高中英语诗歌多样化教学及效果的研究》由李群英完成。

2、调查报告 《高中英语诗歌教学现状分析》 由李群英、齐凤英完成。

3、论文

①《英语诗歌对英语教学的作用》由邢超、马人杰完成。 ②《英语诗歌的讲授技巧与实践》由王琨、郑胜娜完成。得写上发表在什么杂志第多少期。

4、案例集《高中英语诗歌多样化教学的优秀课堂案例》由刘红、尹博才完成。

八、问题与启示

在实践研究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存在一些困惑。

1、本课题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要求课题组成员能在平时的实践中,问题、想法、感受及时总结、提炼,并能上升至理论层面,而在这方面,成员显然还不能做到更好,这主要是我们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还有待提高。

2、本课题研究成果主要通过课题研究报告、研究论文等形式呈现。如何使这些成果能够真正落实到日常所有的具体学习、生活过程中,还是研究的难点。

3、由于初次进行此类课题的研究工作,在教学经验和知识积累方面还有所欠缺,教学研究能力有所不足,科研成果较少,自身的科研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4、在研究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困惑,有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还不太强,使诗歌教学存在着不完整性。课题成果性研究不够深入,诗

9 歌多样化教学还需要不断的积累、实践与反思。

针对在研究中遇到的问题,我们在诗歌多样化教学研究中,将继续丰富英文诗歌课程,使诗歌多样化教学更完善,将继续深化研究成果,把诗歌多样化教学应用到英语课堂中,更好的促进英语教学。

九、参考书目及附录

①李正栓 《英美诗歌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年9月 ②楼家风 《高中英语诗歌教学探析》中国论文中心 2010年11月

③教育部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2010年7月

④教育部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年

推荐第7篇:研究工作报告

《探究美育成为农村初中素质教育瓶颈的原因及对策》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探究美育成为农村初中素质教育瓶颈的原因及对策》为我校立项课题。2012年8月通过申请,批准立项。课题负责人是王士丽,成员有张青海、翁玉华、魏娜、张秀红、杨克珩、杨文玲、闫立娟、徐宝。经过前期积极筹备,2012年3月在校领导主持下在六百户中学举行了开题报告会。课题研究从此正式进入研究阶段。经过三个阶段的研究,现已收尾。下面,把我们课题组研究工作报告如下:

一、成立了课题研究组织管理机构,并确定了课题研究小组的主要研究人员,使课题研究的完成有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为了使本课题研究得以顺利开展和进行,我们成立了以王士丽为组长的课题研究小组,研究小组的成员包括中学高级教师张青海、翁玉华以及青年骨干教师张秀红、杨克珩、闫丽娟等,教科研积极分子杨文玲、徐宝老师。课题研究小组的成员都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和扎实的教育科研能力,使得本课题研究得到强有力的理论支持、教学支持和技术支持。

二、制定了课题研究的研究方案,并进行了多次的修改完善。根据课题的申报计划,在对课题进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我们制定课题研究的研究方案,并对研究方案进行了多次的修改完善,使得课题研究有了明确的指导思想和清晰的研究思路,为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三、多次参加市、区课题培训和研讨会,学习了与课题研究有关的理论知识。

王士丽于2012年8月参加了秦皇岛市课题规划培训,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培训内容。课题小组通过学习和交流对课题研究中常常存在的一些错误倾向进行了探讨,使得我们对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有了一个更为清晰的认识和了解,为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并克服课题研究中的错误倾向打下了良好基础。

四、配合学校教科室组织课题组教师外出参观学习。

2013年3月16日,到城关镇、卢龙中学参观学习,将外校先进经验为我所用。

五、组织课题组教师理论培训、学习。

2012年3月4日自学《亲情·友情·真情——单元教学美育渗透例谈》、2012年4月2日到5日学习《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5月20日学习《体育教学中的美育渗透》,6月20日学习《英语教学中的美育渗透》,7月10日学习《科研兴校的核心》,2012年8月1日到14日自学《创新教育与课程改革》,10月23日学习《选择研究课题的基本原则》,11月6日学习《树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观念》……通过学习培训,统一了研究小组对课题中的有关概念的认识和理解,并进行具体职责的分工安排,使得课题研究既有分工又有协作,既相互支持又独立工作,为保证课题研究工作的科学性,克服研究的主观性和任意性提供了保证,使得课题研究既保证了科学合理又锻炼了一批教师,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

六、收集与课题研究内容相关的资料

时刻关注国内外现代教育理论的最新动态和课题研究实验方面的最新进展,力图掌握最细腻的信息,为课题研究提供方向上的导向。

七、本课题的研究工作按原定方案展开

2012年3月举行了开题仪式,全组教师参加,组长主持。会议首先由王士丽介绍了该课题的重大意义;并宣读了课题的实施方案;最后校长就经费、时间、人员等表了态。会后课题教师又与领导座谈,这解决了开始时的一些问题。

2012年8月,课题组成员学习实施研究方案,各成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想法和建议。

自2012年9月课题组坚持每月最少进行一次课题组会议,或理论学习,或集体备课,或课堂研讨。安排课题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渗透,逐步形成了训练策略,教会学生学习方法。从2013年6月以来,课题组教师张秀红、闫立娟、杨文玲等先后进开了《尊重他人是我的需要——以美育德,促进学生人格和谐发展》、《爱在屋檐下——挖掘学科教学美育因素,激发学生自主创新学习》等研讨课。

2012年10月——12月,我们要求学生利用读书笔记和课题组专门设计的表格《探究点滴》记录下本合作小组遇到的疑难问题以及探究的结果。

2013年3月——6月,配合学校教务处开展了“学会学习大行动”的活动,以讲座、主题班会、印发宣传小报等形式向学生介绍科学的学习方法。同时交流研究中出现的问题与体会,研究下一阶段的研究工作。

八、在研究中体会与认识

1、教师的角色要发生转变,教师要由一直以来的知识传授者、解惑者,甚至是课堂的统治者,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组织者。实行自主合作探究行学习,要注意到初中的学生还比较天真、活泼、爱玩、自控能力差,如

果没有教师的组织、督导,任其随心所欲,可能会出现诸如说闲话和“热烈讨论”的场面,这样空浪费时间,毫无效果。所以,在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少不了教师的组织,尤其是开始阶段。教师应根据课堂实际情况进行调控。

2、教师要注重学生政治学习方式的培养,俗话说“受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有位专家也曾说过:“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因此,教师不仅要把现成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需要把科学的学习方法交给学生。

九、课题研究成果和结论:

经过我们《探究美育成为农村初中素质教育瓶颈的原因及对策》经过近一年的调查研究,了解了学生美术学习基本情况、学生利用美术教材的现状,美术教师及美术设备配置的现状,分析了学生对现行美术教材不感兴趣的成因,美术教师使用教材的困惑,同时深入了解了当地丰富的人文美术资源,通过反复论证这些美术资源可以丰富美术教材的内容,通过学生和教师实践是可行的。在此基础上我们课题组对开发当地美术资源进行了研究,提出了适合当地学生学习美术的基本策略,对当地美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提出了一些可行的措施。我们课题组注重引导学生关注家乡、关注身边的美术资源,培养了他们善于发现、善于创造的能力。同时引导他们关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美好情感。为学生的高效学习、快乐生活和茁壮成长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对他们今后可持续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师们充分利用现有的课程资源,严格按照新课程理念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学。我们树立了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探索出一条开放型、

多元型的教改思路,构筑起全方位的教学格局。

课题组教师边实践边总结,理论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先后撰写了大量的研究论文:如《正确认识和实施学校美育》《浅谈美育在数学教学及解题中的作用》。

推荐第8篇:研究工作报告

研 究 工 作 报 告

“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策略研究”课题组

卢龙职教中心

一、组织工作

2008年5月,河北省教师教育协会下达中等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教学研究项目批准立项的通知,组织开展中等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卢龙县职教中心开展的由赵力军主持包括魏树余、孟宝芬、冯翠华 郭伟、翁立萍、李秀华等同志参与的“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策略研究”课题研究,在上级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下,经过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课题研究取得了预期成果。

二、研究过程

本课题的研究过程有以下几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200

8、6---200

8、9)

1.成立领导小组

建立由校长、书记和职研室等成员构成的课题领导小组,以高级教师、职研室研究员赵力军同志为课题负责人、以教务处主任和各专业组教师为主要成员的课题攻关小组。

2.课题组学习研讨,提高认识

课题组成立以后,我们组织课题组成员研究如何做好此项教育教学研究课题,让全课题组成员都清楚了研究课题的目的、要求和任务,明确了课题要达到的目标。我们还收集了国内外本课题研究方面相关的材料,印发给课题组成员学习,使大家对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有了初步的理解和认识。此后,课题组于2008年7月召开了研讨会,课题组成员统一了认识,明确了今后研究工作的方向。

(二)实施阶段(200

8、10-2010.4)

1.明确分工,抓好子课题的研究

由职研室主任魏树余和李秀华负责我校的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现状的调查研究。

由教务处主任郭伟主任和冯翠华负责研究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的研究,制定出实施办法,提交校长办公会讨论修订并具体实施。

由专业组组长孟宝芬和课题组负责人赵力军共同负责研究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策略,确定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的评审条件、实施方案,提交校长办公会讨论修订并具体实施。

各子课题研究结束后形成的研究成果,由课题组负责人赵力军职研室主任魏树余教务处主任郭伟主任组织各专业组进行讨论,根据学校发展的要求研究确定“专业教师技能达标考核工程”,报请校长办公会会通过并具体实施。

2.举办专题讲座,做好宣传发动工作

我们多次举行了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专题讲座。课题组成员组和各专业组长共同组织教职员工学习“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有关文件和资料,帮助他们理解“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必要性,提高专业课教师的积极性,使“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成为教职员工的自觉行动。课题组成员和各专业组长还把学校实施“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有关文件、计划等资料发给每一位专业课教师,组织学习,由课题组成员解答教师的疑问,宣传实施“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理念、方法和意义,以取得专业课教师的支持和配合。

3.研究制订出相关制度和措施,保障“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开展

课题组成员根据教育行政部门的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制订具有“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有关计划、制度和文件。经过研究,课题组成员研究制定了《卢龙职教中心“双师型”教师培养规划》、《卢龙职教中心“双师型”教师评审条件》、《卢龙职教中心“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实施方案》、《卢龙职教中心“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措施》、《卢龙职教中心专业教师实施专业技能达标考核办法》等一系列有利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制度措施等, 以保障“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的顺利实施。

4.召开各种会议,做好交流和指导

(1)召开研讨会,做好咨询指导

从2009年1月到2009年7月,课题组根据“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的实际,先后举行了6次大型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专题研讨会,交流“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的经验,分析存在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对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涉及政策性的问题,包括“双师型”教师的评审条件,特别是“双师型”教师的资质和待遇问题等等。我们举行了专题研讨会,邀请了学校领导参加,探讨解决的方法。经过行政部门的协调,上述问题中的大多数已经得到妥善解决,使“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注意做好咨询指导工作,组织专业课教师之间的交流活动,通过互相借鉴,取人之长补己之短。2009年12月,课题组在学校举行了专题研讨会,参加研讨会的有4个大专业组,这次研讨会的主题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各种管理制度的建设,这次研讨会为2010年我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打下基础。

(2)组织召开了“暑期省级培训交流会”我校教师通过假期到省参加培训的形式来培养“双师型”教师,并以这些教师为专业带头人,要求在培训结束后回到学校进行二级培训,从而全面促进专业教师的“一体化”成长。

(三)总结阶段(20

10、4-20

10、6)

2010年6月,成立了课题结题工作小组,工作小组由课题组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以及学校管理层人员组成。结题工作小组成立以后,进行了“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策略研究”成果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然后进行实验后的总结工作,要求各成员撰写研究论文,课题组成员都完成了子课题报告,课题组成员共同形成书面的《研究报告》。

最后总结经验,找出存在的问题,并修订出下一年度“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计划,制定《卢龙职教中心“十一五”期间教师个人成长规划手册》,每一位教师确定“十一五”期间技能水平、教学水平更高的奋斗目标,继续坚持做好“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工作,使本校专业教师逐步成长为高级“双师型”教师。

三、课题研究大事记

课题研究大事记表

1.2008年5月, 课题组接到省教师教育协会的立项通知书,课题立项。

2.2008年6月, 课题组成员搜集资料,调查分析,组织学习,

3.2008年6月, 职研室相关领导指导课题开题情况,确立课题研究方向

4.2008年6月, 课题组召开第一次会议,明确分工

5.2008年7月, 举办专题讲座,做好宣传发动工作

6.2008年9月, 部分专业课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

7.2008年10月,课题组召开会议,对研究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研讨

8.2008年10月,课题组召开经验交流会,做好交流和指导

9.2009年3月—5月, 研究制定出一系列“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制度、措施 10.2009年6月,课题组召开了中期课题研究总结工作会

11.2009年7月,外派专业教师参加各类技能培训

12.2009年9月,召开了课题组第二学年课题研究工作会

交流本项目研究领域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

13.2009年9月, 组织召开了“暑期省级培训交流会”

14.2009年9月, 召开了研讨会、分析存在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对策 15.2009年12月,课题组举行了专题研讨会,主题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

设的各种管理制度的建设

16.2010年3月, 课题组在学校举行了专题研讨会

17.2010年6月, 成立了课题结题工作小组,课题组成员撰写研究论文,子

课题报告,完成结题报告

18.2010年6月, 召开 “总结工作会”

推荐第9篇:博士后

目前国内设立的体育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1.北京体育大学(2003 年设立,依托体育学一级学科博士点)

2.上海体育学院(2003 年设立,依托体育学一级学科博士点)

3.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2003 年设立,依托体育学一级学科博士点)

4.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2003 年设立,依托体育学一级学科博士点)

5.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2007 年设立,依托体育教育训练学博士点)

6.苏州大学体育学院(2007 年设立,依托体育教育训练学博士点)

7.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2007 年设立,依托体育人文社会学博士点)

8.南京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2009 年设立,依托课程与教学论、体育人文社会学博士点)

9.清华大学体育部(2009 年设立,依托体育教育训练学博士点)

10.曲阜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2009 年设立,依托体育人文社会学博士点

11山西大学

12河北师范大学

推荐第10篇:博士后

“博士后”能否胜任“副市长”

昨天,北京2011年博士后招聘会上,出现了“副市长”职位,引起了不少博士后的关注。据记者了解,该职位是贵州省一县级市来京招募挂职人员,时间一至两年。此外,北京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昨天也为博士后提供了121个挂职岗位。明年起,博士后招聘会规模有望扩至外地博士后和外地企业。(新华网4月18日)

为博士后提供挂职市长的岗位,是我国选人用人机制的一种新突破。“博士后”是国家有关部门的一种选拔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的重要制度,而作为各专业技术领域的突出人才,能否在“政治”这块领域有所成就,是大众们关注的焦点和热点。

“高学历”意味着“高智商”,“高智商”又能否意味着“高能力”?这些都不得而知。俗话说“鱼儿离不开水”,为“博士后”这个优秀的团体提供施展自我的海洋,确是一件明智之举,但是“小潭养大鱼”的这种举措又能否让那些鱼儿自由地跳跃呢?当然,政界并不是“小潭”,而“博士后”也并不能单单凭借学历高就被定义为“大鱼”。在这里笔者需要强调的一点就是凡事要做到“物尽其才”。在某一专业技术领域的拔尖人才能否在从政生涯中运筹帷幄,造福民生,这些都有待考察。但是有一句老话“实践出真知,艰辛长才干”。没有从政实践经历的“高端人才”也有可能无法适应为民父母官的角色转变。为官者重在“用人”,而不必事事躬亲。单凭高学历的认可与论资排辈是如出一辙的,与党所制定的“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还是存在着偏差。

也许只有时间和实践能检验这些“博士后”挂职的“副市长”能否给力。作为群众,我们期待的更多的是选人用人机制的改进能够造就出更多的“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有才有德之士。

第11篇: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的研究》

工作报告

泗洪县龙集中心小学

《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的研究》是2013年8月被批准立项的宿迁市教育学会“十二五”规划课题,通过研究者的积极努力,目前已经顺利进入结题阶段。课题组通过科学管理,认真实践,使课题研究的各项目标逐一达到预定要求,下面就课题研究的工作做如下汇报:

一、课题研究概述 1.研究的主要内容

课题组为便于研究,制定了研究方案,着重研究以下内容,圆满地完成了研究任务。

(1)营造宽松、民主的评价氛围,是实施有效评价的重要前提。 (2)使用准确、规范的语言,实施有效性评价 (3)挖掘闪光点,捕捉瞬时评价时机,实施有效性评价 (4)充分挖掘多元化的评价内容,实施有效性评价 2.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

根据课题特点,我们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边行动边研究,不断调整研究的计划及策略,提高了研究的实效性。此外,还采用了调查法、文献法、实验观察法、案例法、叙事研究法等多种研究方法。 3.课题研究的措施

课题研究的顺利实施需要组织保证,我校建立了课题领导小组,督促课题组实实在在地开展研究,形成了课题组具体操作、教科室协作管理的格局。

课题研究以来,学校采取了有效举措落实研究制度,在财力十分有限的情况下保障外出学习、网络信息等的经费支出。校领导高度重视教科研工作,将教科研纳入教师绩效考核,我校将科研、教研及课改工作结合起来,个个是科研教师,坚持每人一堂公开课、一次专题发言。定期研讨制和个人研究任务制度成了扎实课题研究的有力保障。进行各项课题评优工作,对教师评优晋级给予倾斜,极大调动了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工作的积极性,激活了教师研究过程的情感,同时也为本课题的开展创造了条件。

课题研究的深入与有效实施需要先进科研理念和纲领性文件做指导,我们紧抓学习不放松,学习了《课堂教学中评价学生方式的多元化》 《实施多元评价,促进多元智能》《论教师成长》《教师怎样作教育行动研究》等。学习使每位教师深化了对课题的认识,丰富了课题内涵,充实了研究方法,提高了研究能力,有力地保证了研究有序进行。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进程

(1)准备阶段:(2013.4—2013.10)

组织组内成员调查目前教师教学评价现状,查阅、分析文献资料,设计方案,确立课题并加以论证、完成课题研究方案、申报立项、写出开题论证报告。 (2)实践探究阶段:(2013.10—2015.2) 依据研究方案,开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理念、方法、实施等方面的研究,加强日常沟通,不定期的组织参加研究的教师研讨、分析实验情况,完善方案。并将研究资料及时汇总使用,不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交流推进。 (3)实验的总结阶段: (2015.2—2015.5) ①进行课题实验总结,形成实验报告。②整理实验资料,总结出具有特色的经验、成果。③举行课题实验结题和鉴定活动。

三、课题研究的成绩

经过二年的研究,本课题组已完成研究工作,取得了一系列理论和实践上的成果,达到预先的假设。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找到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的研究的主要原因,明确课堂教学评价的内容和意义,探求小学课堂教学评价的方式、方法,养成课堂教学评价的习惯等。课堂教学评价以学生为主要对象,借助对教学问题的探究和创造性的解决,使教学过程更优化,教学实践更具合理性,从而全面提高教学水平。

2、课题组内合作的氛围得以形成,教师课堂评价的习惯基本养成。在教研活动中,老师习惯性地用上了评价性的语言。如张鹏老师的“你的声音真响亮!”张涛老师的“你的语言很优美!”陈晓秀老师的“你是一个爱思考的孩子!”张玉波老师在对待差生时,抓住学生身上的闪光点,鼓励学生将对劳动的热情用到学习当中来,通过鼓励表扬成绩有了很大的进步,当然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老师们能主动讨论课堂评价的效果。在学习共同体内,老师们善于合作,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自觉向同伴“求救”,同伴们也主动“帮忙”。这样的氛围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与进步。

3、课堂教学效益大面积提高。教师专业的成长带来了课堂效益的变化: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多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多了,课堂不再沉闷,教学效率明显提高;促进了教研方式的改进。

本人在课题申报至结题期间,在教科研方面取得较为显著的成绩:多篇论文在《课外语文》、《考试周刊》、《教育科学论坛》、《读与写》等报刊上发表;在省“师陶杯”“蓝天杯”等重要评比中获奖;在县“同课异构”展示课中得到同行们的一致好评。

四、总结反思,不断升华

1、评价只是手段,而且它的实质是来增强学生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学业水平,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在这种意义上说,评价不是越多越好,而是恰倒好处才好。

2、由于本人理论水平有限,未能将研究案例提升到较高的理论层面。评价是一种手段,如果你想在三尺讲台上开启一片蔚蓝的天空,那么,教学评价应该贯穿于你的教学生涯, 今后我将探索和建立有利于促进学生和谐全面发展的课堂教学有效评价方式。更多地关注课堂教学的过程,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关注学生的处境与需要,注重发展和变化的过程。注重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进步与变化,改进教学实践,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二0一五年四月

第12篇: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优化教师教学行为,适应高效课堂的实践研究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邹城市唐村镇唐兴小学课题组

2016年4月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一、引言

叶圣陶先生在上个世纪初就提出“教是为了不需要教”,但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学中,大都采取“唯书”、“见成绩而不见人”的教育方式,学生一直处在知识被动接受者的地位,抑制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扼杀了学生的独立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使得学生成为单纯的知识“容器”,教育成了“丢失了一半”的教育。2001年,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等。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充分体会到当今中学生急需这方面的锻炼,来提高学习效率和能力,去迎接未来的挑战。因此,改革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势在必行。

二、课题前期准备工作

课题组于2016年初申报沧州市“十三五”课题《生本教育理念下高中思想政治导学提纲编制研究》,并于2016年5月获市教育局认定、审批、立项。课题获批立项以后,我们在第一时间成立了以郑艳丽为组长的课题研究小组,并于2016年5月举办了该课题的开题仪式,成立了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安排了人员分工、制定了研究方案,撰写了课题开题报告,并得到学校领导在资金、人员、工作开展等方面的支持。

三、课题研究目标及内容:

(一)、研究目标

(1)通过理论学习,研究“学案导学”和“生本教育”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各自的优势和特点。

(2)在“生本教育”理念指导下,编制出符合本校实际的“导学提纲”。

(二)研究内容

(1)“生本教育”相关理论研究,重点解决“生本教育”“学案导学”概念的认定和优点分析。

(2)以“生本教育”理念为指导,以课时为单位,编制高中政治导学提纲。 (3)对 “导学提纲”在课堂教学运用中发现的问题作出修正并改进。

四、研究过程与方法

A、研究过程中,分以下几个阶段进行:

1、准备阶段:(2014年3月)负责人:郑艳丽

为使我组《生本教育理念下高中思想政治导学提纲编制研究》课题研究的工作能够顺利开展,使课题研究走向规范化,科学化。学校将本课题研究作为重要事情来抓,成立有课题研究领导小组。课题研究小组成员名单及分工如下: 组 长: 郑艳丽 负责统筹课题研究全局,指导课题开展工作。

组 员 : 马艳玲、吴桂芝 负责课题资料整理打印,及日常课题工作开展管理及记录。

其他工作:

(1)、做好课题的申报和论证。 (2)、组建课题组,商议研究计划。

(3)、请有关专家对课题组成员开展研究方法和有关理论的培训。 (4)、撰写开题报告和召开开题会。

2、初步实施阶段:(理论学习阶段2014.04-2014.08)负责人:郑艳丽 (1)、课题组按照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初步实施研究。采取边学习边思考,边学习边分析,交流总结的方法,完善课题研究的方案。

(2)、组织理论学习:邀请有关专家针对课题实验进行理论指导;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研究《高中政治课程标准》新课程教材以及有关素质教育的文件。学习研

究生本教育、学案导学的相关理论,组织课题组成员理论学习研讨交流的活动。

(3)、开展每月一次的课题讨论活动。

3、深化研究阶段(2014.09- 2015.12))负责人:郑艳丽

(1)、课题研究与日常教研活动相结合,并在日常教研活动中尝试研究。 (2)课题组定期举行生本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3)通过外出学习和课题组集体研讨,对导学提纲在编制过程中如何渗透生本教育进行研究。

(4)及时做好课题研究资料的汇总、整理工作。

(5)课题组成员以课时为单位,分工合作制定出符合本校学生实际的导学提纲。 (6)对导学提纲在课堂上进行运用,结合各种生本研讨课活动,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正和改进,并汇集成册。

4、结题鉴定阶段(2016.01-2016.04))负责人:郑艳丽 (1)、处理数据资料,对研究材料进行收集整理。 (2)、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3)、加工修改研究案例。 (4)、完成结题工作。 (5)、结题鉴定。

B、课题组采用了以下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等。

(1)文献研究法。在研究的准备阶段,主要通过查阅、分析文献资料,了解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在研究过程中,也针对研究的实际问题随机进行资料查阅。对导学提纲编制过程中常见的问题,编制原则进行研究。

(2)行动研究法。通过课题组成员向省内外导学提纲使用较成熟的学校进行学习,归纳总结出符合我校实际的导学提纲编制方案。并在课堂实际运用中,对导学提纲加以修正和完善。

五、研究成效

两年来,课题能按计划,扎扎实实地开展。课题组针对课题研究中的问题,拟订了课题实施方案与计划,保证课题有序进行。两年来,课题组举行校内课题研究活动近30多次。为保证课题研究的质量,课题组还严格执行考勤制度,从出勤率上保证课题的开展。此外,选定的两个实验班级作为课题研究成效参照。两年来,我们认真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促进了教师观念的转变 。加强教育理论学习,努力提高每个成员的理论水平。二年来,课题组结合济宁市、邹城市教师继续教育学习的内容要求与安排,每个成员都主动参加了组织的各项各次活动,与此同时,课题组组织全体成员定时学习教育教学科研理论,学习先进、有效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

2、丰富政治课堂教学的内涵。突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教师教学设计方面进行细化、深化。教师围绕怎样教学目标开展课堂教学、课堂的有效提问、教学情境的创设等方面下功夫,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教师在教学中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从过去的灌输式教学,转化为启发、诱导、点拨,留给学生更多的思维空间;从过去学生的被动接收学习,转变为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彰显了课堂活力,凸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3、促进了角色的转变。通过两年来的课题研究,促进了教师角色意识的变化,教学模式的转变。教师由原来的“传授知识的指导者”向“知识促进者”悄然转变。教师不能作课堂的统治者,因为统治者总免不了令人“惧怕”。由“统治者”向“平等的首席”转变,教师不再是居高临下的统治者,而是与学生站在同一个起点,同一个高度,同一个平台上作互动探究,在平等的交流、探讨中作“裁判”,在激烈的争论中做“首席”,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师的教学效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提高效率的法宝。教学要提高效率和质量,首先必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点燃他们求知的火花,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4、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力的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堂气氛呈现出勃勃生机,学生参与热情明显增强,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对两年来的教学成绩进行前对比,成绩大有提高。

5、加快教师专业成长。通过课题研究,我们老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参与教科研的自觉性、主动性明显增强,提升了教师的专业水平。

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缺乏专家引领,当前需要技术层面的指导。基层学校请到专家亲临指导的机会相对很少,希望专家为我们的课题研究把脉、诊断,解决研究中需要解决的迫切问题 。

2、对材料的收集积累意识不够,致使不少工作虽然做了,但没有留下相应的第一手资料,尤其是学生方面的资料,为后面的总结、分析等工作带来了困难。课题研究中,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实验过程中也存在着许许多多不足的地方。

3、缺乏交流、沟通互动的机会。我们更多是在自己的学校内部搞课题研究,缺乏走出去的机会,从管理人员到研究教师更多是局限于自己的课题研究,视野不够开阔,这成为了我们课题研究的制约因素。

第13篇: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2014年3月,我们政史教研组承担了区级小课题《即时评价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的研究任务,经过将近一年的研究,已完成了该课题的预定研究任务,现将研究工作向临渭区教研室总课题组汇报如下。

一、对本课题研究的认识

即时性评价是指“在教育活动过程中,评价者对于评价对象的具体表现所作的即时表扬或批评”,它通常与教学活动过程相结合,没有严格意义上的评价方案和评价结论,强调对具体行为的评判。即时性评价是以“质的记述+价值判断”为主,而非“量的记述十价值判断”的评价。即时性评价也是一种与教学过程紧密结合的“进行性的评估”,贯穿于学习的全过程,其主要作用在于“给个人提供关于自己学习悄况的信息”。 当学生良好的行为出现之后,如能及时得到相应的认可,就会产生某种心理满足,形成愉悦的心境,并使同类行为继续向更高层次需要发展。即时性评价低起点、小目标、勤评价、快反馈的做法,学生最感兴趣,最容易接受,也最能拔动孩子的心弦。如今,即时性评价已经成为教师教育智慧和能力的一种表现。即时性评价在课堂的实施,能促使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重新定位,由过去传统课堂教学的管理者转变为引导者、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与此同时教师的教学策略和方式也发生相应改变,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的参与,鼓励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合作交流,使教与学双方主动地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从而达到相互促进,教学相长的目的。

所以本课题,尝试在这一领域做一番积极的探索,期望能在探索过程中,真正营造充满生命气息的有灵气的课堂,并通过师生,生生自主合作延伸到课外,真正做到具有指导性、启迪性、互动性和独创性,丰富教学过程及教学反馈的评价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历史素养。

二、研究工作的具体过程

一》学校高度重视,确保课题质量

我们学校领导一直对教育科研十分重视,一直坚持科研课题引领教育教学工作。校长杨国际是学习型带头人,特别是课题的申报立项后到实际研究,积极关注,派教研室陈文霞主任、王宏校长、史宏涛校长亲临一线、直接指导并参与研究,安排参加过国家远程历史研修培训的田宝娣老师具体主持该课题的研究工作,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课题研究领导小组,以王红利为小组长的课题实践研究小组,选拔优秀的骨干历史教师担任实验教师,按教师个人特长进行具体分工,同时还建立完善的课题制度,如后勤保障制度、人员奖惩制度等,从人员与管理上确保课题的研究质量。

二》分析整合学校资源,搭建课题研究平台

2014年3月,接题以后,课题组成员对学校及自身资源进行了分析。我校是一个年轻的薄弱学校,但校长好读书,乐教研,且非常重视硬件和校园文化建设,想尽千方百计加大投资力度,使学校现代化设施和书香气息及氛围可以与强校媲美,除此之外外,我组还拥有大量的优质人力资源。我校的学生及班额资源也具有特殊性,学生朴实中渗透单纯、活泼里散发可爱,活脱脱城中村杂拌糖,班额小,易于发散。经调查研究,课题组的老师决定充分挖掘利用学校的和本组自身的资源开展在课堂教学中:针对学生反馈的信息,能及时给予精辟恰当的“判决”。从而使学生能对自己的学习效果和能力有一个科学的正确的估计,并进而明确 不足,找出努力方向;学生的思维发生偏差乃至错误,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抓住契机,适当的点拨,留些时间,让学生重新感悟,引起深入思考,让学生在不断的思辨中明确认识,经历一个自悟自得的创新过程;教学活动高潮时,抓住机遇,及时“抛绣球”,将评价的自主权还给学生,既让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欣赏别人,提升自己,又能互相评价,始终让课堂上处于一种能动的、活泼的动力状态,从而引起学习需求,不断向更高目标迈进。

三》加强理论学习和培训,提高认识,提高教研力度

为了使课题研究落到实处,高质量的保证课题预定任务的完成,学校和课题组都十分重视。学校专辟时间进行内部培训和外部培训相结合方式,不失时机地派年轻老师利用双休日到外地学习经验,拓宽自己的研修视野,聘请区教研所张伟利、校电脑专业老师王再峰对大家进行计算机培训,提高自己电脑的操作能力和多媒体课件制作水平,以便全体课题组成员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网上理论学习,提高理论水平。教研室还亲自邀请区教研室主任杨晓荣老师进行《一线教师怎样做课题研究》培训,开展课题研究指导工作,组织实验教师认真参加区教研教研室组织的各种研讨学习活动,及时研讨教研中出现的问题、相互交流经验和体会,开拓思路。课题组每周二教研会上留出一定时间由史宏涛校长亲自集体学习有关与课题有关的理论材料、观看名师视频,号召教师利用业余时间网上自学,并积极撰写研修心得体会,通过这些活动,教师业务水平提高了,思路开拓了,教师得到了充分的锻炼。

三、研究工作的成效

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课题紧紧围绕课题目标,采取了各种有效和有力措施,花大力气开展了各项实验研究工作,目前实验工作实施得十分顺利,并已经取得实效。

一》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热情和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师课堂适时引导学生自我评价,自己并且不断激励、导向、调控、诊断,既可以融洽师生关系,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更能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提高自信心,增加内驱力,从而不断进步和全面发展,例如,丁娟梅的《丝绸之路》研讨课上,学生在丁老师的激励、引导调控下,不但了解了当时我国境内的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城市和地区:长安、楼兰、敦煌等,领略了昔日敦煌的繁华和作为“咽喉之道”的重要性,还懂得了在学习生活中,要有探险的精神、超人的意志和智慧。

二》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知识自主和合作的能力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师引导学生互评,小组互评,能调动学生共同参与、协调发展。这时的学生不是讲台下被动的看客,而是课堂的主人。例如李亚青老师的《

新中国走向世界舞台》展示课,配合学校餐桌式摆放,整节课能让学生互议、互问、互答、互评,能说出“乒乓外交”、尼克松访华和《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中美《建交公报》的发表等中美关系正常化过程中的重大事件,初步分析中美建交的重要影响。即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又,培养学生探索、感悟历史的能力,培养学生归纳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培养了学生学习历史知识自主思考和自主创造的能力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即时评价不仅为学生的思维提供了丰富的问题情境,而且评价方法的灵活严密也有效地调节了学生的大脑功能,充分挖掘了他们的大脑潜力。学生自己操作,寻求答案,手脑并用锻炼了自己。最可贵的是学生获得了直接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能。王红利老师的《拿破仑的文韬武略》公开课,王教师精心设计了一些环节,如拿破仑的学生生涯、拿破仑的名言、拿破仑对法典的评价、拿破仑的演讲,凸现拿破仑的勤奋、坚强、博学、爱国、激情和远见,展示出历史发展的生动性、复杂性和丰富性;但与此同时,王老师并没有过分夸大这些因素的作用,而是处处强调拿破仑与时代的关系这个更为本质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使学生跳出过分看重个人的天赋、性格、意志、品质等对于历史人物活动以及这些活动结局的影响的评价模式,客观公正评价历史人物,不仅提高了自主协作能力,而且提高了创造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四、丰硕的研究成果

务实的课题研究,丰富的劳动实践,为我校师生的专业成长打开了“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的广阔世界。

课题组成员积极承担各种公开研讨课,老中青默契协作,给年轻老师搭建平台,让他们让有机会观摩更多优秀的课堂教学实录,积累和总结自己的特点和经验展示自己。从本课题立项以来,我们课题组的老师也将“即时课堂”渗透到讲学稿中。今年3月中旬,王红利、史校长、王校长、丁娟梅每人展示一节历史优质课5月上旬,田宝娣、李亚青、丁娟梅每人展示一节历史优质课,丁娟梅上一节观摩课。让学生在耳目一新、多方位评价中获取知识。在课题实践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教师们始终立足于历史课堂教学,营造出浓厚的教研教改氛围,积极开展组内的集体研讨,每个教师切实上好每一节历史实验课。然后进行互动评议,通过实验课老师的课后反思、分析学生的反馈意见、听课老师的点评,不断发现和解决教学中即时评价遇到的各种问题,总结即时评价在历史教学的实践经验并上升为教学理论,形成新的教学模式。经过大半年的努力,课题组的教学实践也取得了不少的成果:

2014年3月---10月,课题组共打造精品展示课10节,融入了大量“即时评价”的方法和元素,受到听课老师和学生们的一致好评。同时还将自己平时在教学中对“即时评价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的一些体会进行及时总结和反思12篇,“即时评价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撰写论文10篇,随笔10篇,精品教学设计10篇,课例分析10篇,教学反思10篇,阶段总结5篇、调查分析2篇、心得10篇、观察记录、10篇、互评互听12篇、活动记录8次、即时反馈评价语及作业填图册、绩优学案1000多册4万多次,在区教研室质量检测中取得很大进步。

五、研究工作的体会

通过一年多的研究,我们体会到要保证研究的顺利进行,需要做到以下几点:学校的领导要重视,亲自参与研究的策划、组织与实施,保障实验的人力与物力的投入。学校要营造浓厚的科研氛围,通过多种方式调动学校教师参与研究的积极性。学校要主动通过各种渠道争取专家的指导,为教师提供理论上的支持与帮助,教师要有极高的热情深入到一线的课题研究中去。

六、研究工作的反思

通过课题的研究,我们发现评价方式多样化与课外延伸法的研究为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是,由于我们在实验过程中,在一些具体环节中还存在着不足。如:即时评价的相关理论方面还应加强学习和积累,从而更好地指导课题的实践研究;

课题组老师大都能够重视课题研究工作,但个别教师的实验意识不够,使研究工作相对被动,研究问题停留于表面,不够深入,评价模式单一。

课题组教师集体研究和交流的时间可以安排得更多更充足一些。 实验资料的积累工作还做得不够细致完整,缺乏系统的总结和归纳。 对于学生的课堂调查缺乏客观的评价,没有做到有的放矢。

所以,今后要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巩固研究成果,并尝试运用到教育教学中去,力求比过去再上新台阶。具体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继续开展课题研究活动,推动课题发展

我们将继续在杨国际校长的领导下,在分管领导陈主任和课题组骨干的带动下,定期活动,以活动推动课题的发展。

二》加强科研力量,使研究不断深入

依托本校政史教研组其他课题的辐射作用,为本课题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撑,做到资源共享。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深深体会到,即时评价不仅对历史课堂教学起着重要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同时也为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搭建良好平台,潜能得到驱动,使老师真正起到引领作用,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动探索者, 真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14篇: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探究”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瓜坡镇中学

吕华丽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借助丰富的人类文化精品滋养学生的心灵,充实学生的大脑,无疑是使孩子终生受益的重要措施。因此,怎样在新的课改背景下,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阅读课程资源,实现课内外阅读教育的衔接和整合,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激发和阅读习惯的培养,成了我们选择本课题的重要原因,一年来,我校语文教研组坚持以新课改为突破口,以课题研究为切入点,全体课题组成员积极参与、认真实践,使课题研究工作有了一定的成效,取得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工作总结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①激发学生拓展阅读兴趣,养成博览群书的好习惯的研究。 ②课外阅读方法指导的策略探索。

③建构合理的、科学的、高效的课外阅读模式的研究。 ④提高课外阅读实践活动的效率的研究。 ⑤课外阅读中评价策略的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1、调查研究法

2、文献研究法

3、个案研究法

4、行动研究法

5、经验总结法

6、案例研究法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进程

一)课题研究准备阶段(2013年 9 月—— 12月)

1、成立本课题领导工作小组,负责课题申报工作

由于本课题被列为渭南市教科研究重点课题,我校领导非常重视,在学校领导下,我们成立了以俞学军副校长为组长的课题领导小组,负责课题的前期准备和申报工作。由刘颖统一安排协调各课题组成员,多次召开会议,根据总课题确定子课题。首先通过问卷调查,了解研究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现状、阅读动机、阅读类型、阅读对学生的促进作用,最喜爱的书籍类型,最喜爱的阅读形式、阅读速度、阅读笔记、阅读习惯、阅读交流等,形成调查报告。结合我校农村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及研究的意义进行了反复讨论,确立了本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和研究目标,明确了研究内容,完成了《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探究》课题研究申请书的填写和课题申报工作。

2、组建精干的研究队伍,完善课题研究方法 为了课题的实施,我们组建了精干的课题研究队伍,俞学军副校长亲自挂帅,由学校高级教师李青燕、吕华丽,一级教师赵淑丽、刘颖,二级教师张聪玲组成课题组成员,并进行了合理分工,定期研讨交流。

3、科学制定课题方案、隆重开题

为了使课题方案科学合理,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有利于教师实践操作,课题组查找了有关课题的文献资料,对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反复研究,带领课题成员学习相关理论知识,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反思自身实际教学中遇到的困惑;为了全面、客观、真实的了解学生学习现状,促进课题实验扎

1

实有效地开展,找出学要探索研究解决的问题,课题成员召开专题会议,组织观看网络知识,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4、学校加大图书室、阅览室投入,确保课题研究的物质条件

为做好课题的基础工作,学校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购买图书1000多册,成立了两个读书室,定期向学生进行发放。基于学校图书资源浪费现象,主研教师加大力度充分利用学校图书资源,定期带领学生选择书目,与学生共同学习,一年来共向图书室集体大量借阅图书10次,所借学生交换阅读达10多本。确保课外阅读总量的完成。通过多样化阅读活动形式,带动学生投入大量的课外书籍阅读之中,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在班级建立了小小班级读书室,让每位学生将自己家里拥有的图书带到教室来、学生间相互借阅,品种多样的读物更是深深的吸引了学生,同时也帮助有阅读兴趣却无书可读的学生解决了资源匮乏的难题。

二)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2014年1月 ——5月)

1、理论引领,提高教师课外阅读指导理论水平

作为一项主题研究,课题组的所有成员,不仅需要具体研究实践,还更需要有扎实有效的科学理论知识来支持帮助课题研究实践。我们重视课题组成员的培养,重视校本培训,加强校际交流,让教师在指导学生的同时也成就自己,为此,我们主要采取了“校本培训”的方法,“校本培训”规定课题组成员每两周一次集中研究学习,讨论交流每阶段的内容、重点;制定实施系列读书活动方案,学习阅读及阅读指导的相关理论;结合实际调整研究内容。除此之外,我们还利用了“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加强各校际间的相互交流,为课题组成员构建了课题研究的框架和理论知识,也为课题研究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氛围倡读,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为了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激励师生积极开展课题研究,我校首先积极营造浓厚的书香氛围。校园里,“营造书香校园,创建学校品牌”的愿景激励着我们,“让读书成为习惯,让书香伴我成长”的口号鼓舞着我们,读书长廊里一本本经典读物吸引着我们,图书管理室书香陶醉着我们,学校读书网站300多条,书香专栏新闻记录着我们的成长足迹„„师生们在潜移默化的氛围中享受着阅读。

3、教师搭台、加强教师课外阅读指导实践研究

课题组教师作为课题的直接实施者,自身必须具备精湛的业务素养,从课题立项以来,参研教师努力投入到课题专题研究课之中,以课题研究为依据,借助校本教研这个平台,积极投身到课外阅读指导研究之中。按照课题组的要求,每位教师执教一堂课题研究课,各位参研人员认真备课、授课,有的是从课内到课外。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如李青燕老师是课外阅读训练方案;有的是具体的课外指导课,如赵淑丽老师的《将体验感悟根植于阅读教学中》名著的导读教学;吕华丽老师的《老人与海》的激情体验教学;有的是针对阅读中的一个细节问题作指导:如刘颖老师的《藤野先生》与《阿长与》对人物刻画的方法指导,就学生每人都有的《语文阅读》一书有目的、有要求的指导阅读;张聪玲老师的《初中生课外阅读对写作的指导》,每堂课有课前讨论,课后总结,并撰写了论文收集成集。这种课题研讨课的开展,极大地调动了教师们课题研究的积极性,有效地提高了教师们课外阅读指导的水平。

4、活动为载体,有效推进课外阅读指导实践

2

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针对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我们开展了大量的实践活动,使课外阅读指导扎实有效。

开展语文晨读活动,要求学生每天早晨朗读一篇课外文章,可以是《语文阅读》,可以是《中华经典诵读》,可以是《中考满分作文》,也可以是《名人故事》,让晨读真正成为学生的自觉自愿行为。

开展读书主题班会活动,每周利用周一的班会课,由语文教师或班主任带领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如“快乐读书、健康成长”,“经典美文伴我行”等。

开展“诵读歌、读美文”活动,本学期为了响应华县教育的号召,以“中国梦,爱国情,成才志”为主题的中华经典诵读活动于“五一”节隆重在我校举行。为了此次活动,前期各班学生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各教师指导学生朗诵、背诵,在班级内、班级间、年级间形成一股浓郁的竞争氛围,这次活动陶冶了学生的思想情操,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同时丰富了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提高了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而且还增强了学生的人文体验,受到了全体师生的好评。

开展了课外名著导读及测试活动。课题组根据初中语文新课标中所列的名著篇目,对学生引导阅读,并在各年级分别开展了“课外阅读问卷调查”活动,以及“课外名著一百题”的竞赛活动,极大地鼓舞了学生读名著的热情。

开展“读书征文活动”。为了了解学生的阅读收获,课题组每周举行一次阅读心得体会及读后感征文活动,通过课题组评选出优秀文章,在学校办一期专栏以此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成就感。

三)工作总结及成果梳理阶段(2014年6月 ——10月)

1.各项工作资料、研究痕迹的收集、汇总;总结和反思了每个阶段的研究工作。

2.梳理各子成果,初步成果的归纳总结;阅读方法及指导策略的推广、验证,意见建议的采纳吸取;研究成果的最终形成和完善提高。

3、组织人力,进行课题研究结题汇报材料的准备工作,安排了刘颖同志组稿撰写实施报告、结题报告,填写课题鉴定评审书;吕华丽老师撰写了作报告;赵淑利、张聪玲撰写整理子成果的电子文稿和资料,准备课题结题验收工作的相关事宜。

四、研究成果:

1、教师能力成果 1)通过课题的研究,教师形成了一种浓厚的科研氛围,教科研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教师们由原来不知道什么叫教科研,变得认识并喜欢上了教科研,掌握了课题研究的一些方法。

在课外阅读的方法指导上,老师们从自身的教学入手,寻找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制定并实施了解决问题的措施与行动,最后还进行了评估与反思。这样反复循环,教师们一步步地深化了课题的研究,为实现由教师匠变为专家型讲师找到了一条捷径。课题的研究提高了学校教师的理论水平,促使研究与实践相结合,尤其是促进了青年教师的迅速成长,培养了教研教学的后备人才。

2)在新课标指导下,通过课题研究,树立了正确的指导评价教学观。把阅读教学从课内迁移到了课外,通过激励评价策略培养学生爱阅读、会阅读的终极目标,真正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本课题研究在我校彻底肃清了课外阅读只是耽

3

误学习的错误思想,真正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了乐趣,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成绩,使学生的学习如虎添翼,乘风破浪。

3)教师的充电提高意识越来越强烈。赵淑丽、刘颖等老师积极参加县校级的学术讨论会,进行论文交流,向专家学习请教,提高研究能力和水平。有二十余名教师参加了新课程培训学习并毕(结)业,教学思想理论和业务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4)教师实现了三个转变”:一是在思想观念上,培养教师从传统教育向创新教育发展,牢固树立全面培养学生,培养全面的学生的观念。二是在工作方法上,重视培养教师从知识传授向引导创新发展。三是在教育教学方式上,培养教师从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向课外兴趣小组的引领与课外阅读指导活动相结合的科学、合理、高效化发展。

2、学生的行为实践成果

1)学生的自主阅读热情空前高涨,学生有了足够的自主阅读空间,掌握了多种自主阅读方法,使学生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以极高的热情投入到阅读中去,产生了良好的阅读效果,在学生读完之后,他们的收获,在学习价值得以体现,再加上我们经常开展故事会、朗诵比赛、课本剧表演等有趣的活动,所以,这一课题的开展使得学生的自主阅读热情空前高涨,学校中也形成了人人都阅读,人人都乐读的良好氛围。

2)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通过反复的指导和课内外的巩固,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如:朗读和背诵的习惯,勾、画、圈、点、批、以助思的习惯,品词译句的习惯;善于联系的习惯,想象的习惯,这些习惯的养成,对于学生现在的学习和以后的终身学习可都大有好处。

3)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通过老师的指导,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掌握了许多自主阅读的方法:如选读法、精读法、速读法,摘录批注法等读书方法,将阅读与讲述、画图画、表演、思考、比较、写作相结合的读书方法。会记眉批笔记、摘录笔记、提纲笔记,会写读后感,运用这些读书方法,学生就能很好地投入到阅读中去。

4)在课题研究中,教师的阅读教学观念有了转变,将教育的眼界从课内引向课外,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指导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在实践中不断反思总结,在提升学生阅读素养的同时,也提升了自己。

3、建构了比较成熟的课外阅读指导的几种教学模式。1)“作品导读——自主阅读/激情朗读——心得交流——总结提升”教学模式;(适用条件或主要用于组织晨读活动、课堂阅读等情形;)

2)“创设情境——角色饰演——交流探究”教学模式;(适用条件或主要用于课本剧、情景剧情形;)

3)“认知感悟——学习运用——模仿试笔——交流总结”教学模式。(适用条件或主要用于阅读教学向写作延伸等情形;)

4)组织课外教学

主要用于组织阅读沙龙、主题演讲赛、诗歌朗诵会、情景剧排练、读吧写吧、鸡汤论坛、名作鉴赏等。

以上几种教学模式,我们初步认为有在同类学校推广的价值。

一年多的研究,我们品尝了收获和成功,特别是学生的进步所带来的快乐,同时也备尝了探究的艰辛,尽管我们时刻在思考,不断在努力,但研究并非完美,我们还有许多地方值得改进,我们定会不断努力,不断成长!

4

第15篇: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陕西省基础教育“十二五”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课题

《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的研究》工作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认识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实施有效教学,构建高效课堂,已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在高效课堂建设中必将产生很大的推动作用。进行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的研究,加强对现代化教育技术前沿问题的研究和实践,实现基于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多媒体、计算机网络与学科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创新教学模式、个教学方法,才能有效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构建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生有效学习机制实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与终身学习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课题研究作为学校教育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课题研究,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和教师运用信息技术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益,提升教师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有利于促进学校教育信息化和教育科研的发展,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整体办学水平,推动学校的科学发展、内涵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因而加强《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策略和方法的研究》的课题研究和实验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鉴于以上认识,学校高度重视课题研究,把课题研究作为带动构建高效课堂的突破口,以“现代教育技术与各学科的有机整合”的研究为切入点,本着“重立项、重过程、重管理、重效果”的原则,不断加强课题管理,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深化校本教研,完善信息技术配套设施,建立有效的保障机制,积极实施课题研究,实现课堂教学高效性,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二、加强课题研究管理,提高课题研究质量

(一)建立科学规范的课题研究管理机制

学校十分重视对课题研究的规范化管理,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各处室共同参与的课题管理行政领导小组和由课题负责人、课题组组长、学科教研组、学科备课组、实验教师组成的课题研究技术小组,形成以决策管理—跟踪指导—反馈调控—实践总结—推广应用为一体的课题研究管理网络,实施分级管理,分层负责,上相联动,整体推进。

1、课题研究行政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 ***

2、课题研究技术小组

课题负责人:*** 课题组成员:*** *** ***

(二)完善课题保障机制

一是制度保障。为保证课题研究的有序开展,我们制定了包括《课题立项申请制度》、《教师学习培训制度》、《子课题管理制度》、《教研活动制度》、《备课组集体备课制度》、《课题研究跟踪调查制度》、《课题研究激励制度》、《实验教师公开研讨课制度》等一列课题研究制度,分层次建立健全了课题组成员的工作职责,明确分工,落实责任。

二是人员保障。学校结合实际,采取“全员培训、骨干先行、典型引路、整体推进”的原则,想方设法通过各种途径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精心选拔课题组成员和实验教师,发挥我校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的示范引领作用,建立一支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进取心,具有较高业务素质和研究能力,敢于创新、勇于探索、善于发现,乐于交流、勤于实践的课题研究工作队伍,形成骨干教师引领,学科教师积极参与的研究模式,为课题研究提高强有力地人力资源。

三是时间保障。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确保课题研究的的时间,做到每周二已安排一次备课组活动,每周四开展一次教研组活动,每月举办一次专题研讨活动,每学期进行一次以课题研究为主题的实验课、研究课的汇报交流,每学年进行一次阶段总结交流活动。同时,学校电子备课室全天候开放,以保证教师有充足的时间进行网上交流、网上研修。

四是设施保证。学校注重课题研究工作的设备设施投入,购买相关的教育教学书籍、报刊杂志和音像资料等,配备了多媒体教室、电子备课室、网络教室,建立网络资源库,为每个教室以及部室配备了交互式多媒体电子白板系统,给70余名教师每人配备一台电脑,100M光纤接入互联网,并不断完善校园网,建立了互联网多校媒体教室及校园网络配套设施,开辟了课题研究网站。实现了互联网进教室、进部室、进教师办公电脑,做到了班班互通,教师人人互通,资源共享。营造了了良好的信息技术网络环境,硬件与软件配置为稳步开展课题研究创造了物质条件和基础。

五是经费保障。学校对课题研究所需的经费优先拨付,保证了课题研究所需的图书、音像资料、多媒体辅助设施以及课题组成员参加培训、研讨会、交流及科研成果的总结与推广所需经费。

(四)落实管理措施,提高研究效益

做好课题研究的规范化管理是完成课题研究,确保课题研究质量的关键。要抓好课题研究必须从方案制订、活动开展、过程检查、阶段总结、资料积累、成果总结这六个环节抓好落实。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抓起:一是实施计划管理。学校把课题研究纳入学校的整体规划之中,由课题负责人制定出课题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课题研究的内容、目的、意义,研究的思路、方法和步骤以及要求和措施,然后由课题组组长、学科教研组、学科备课组分别制定出切合实际、具有可操作性的实施计划,最后由实验教师写出子课题实施计划和实施方案。确保课题研究的有序进行;二是实施课题网络化管理。根据总课题所涉及的主要内容和范围,课题组分别确定若干子课题,再由学科教研组、学科备课组按照学校子课题确定本组的研究课题,最后实验教师根据本组研究课题分解出研究子课题。这样,对总课题进行层层分解,形成课题网络使课题落实到各教研组的工作中,落实到每位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三是实施分层管理。学校按照校长—课题负责人—课题组组长—学科教研组—学科备课组—实验教师流程分层提出明确的管理职责和要求,我们要求课题研究要有实施方案,有计划安排,有阶段实验分析,有实验实验信息反馈报告、有阶段反思和总结,有教科研成果,同时对实验的资料进行收集归档整理。在此基础上要求各层管理者根据各自的职责和实际组织好各种活动的开展,加强对课题研究过程的监控,做好跟踪调查和指导,定期检查,及时反馈,适时调控,使课题正常有序地进行,确保研究的效果。

三、课题研究成果的应用推广设想 经过我们不断地探索和实践,我校课题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我们见在以后的工作中,加强课题研究成果的推广和应用,使课题研究成果植根于广泛而扎实的教师教学实践的土壤之上。

1、课题研究积累了教学论文、课件、教学设计、课例、素材库等丰富的资源,我们把这些资源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工作中。

2、课题研究初步形成的“边导边学五环节教学模式”还需要进一步验证、实践和完善,我们将进一步扩大研究实践范围,在专家指导下研究,在实践基础上升华,做好跟踪调查和指导,进行科学论证和检验,不断充实完善,使课题成果更加完备、规范,凸现成果推广的操作性和实效性

3、课题成果推广过程中,贯彻点面结合的原则。一方面,注重整体性。先重点班级后整体推广,摸索推广经验的同时大面积铺开,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另一方面,注重全面性。必须面向全校全体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多层面的实施推广。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4、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加强与上级教科研部门的沟通和联系,召开课题成果交流会、汇报会,使课题成果在校际、镇、县得以交流和推广,形成引领全镇、辐射全县的局面,做到信息互通、成果共享,最大限度开辟成果应用的空间。

第16篇: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关于《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研究》课题工作报告

苏巷中学

龚定扬

2008年5月,我校申请立项滁州市级课题《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研究》,10月获批准立项,历时近三年。

本课题主要研究如何在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全面提高农村初中数学教育教学质量。 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合理配置数学教学活动中原有的与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益,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以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全面提高学习成绩。本课题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索研究:一是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调查研究;二是分析影响农村初中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因素;三是探索激发农村初中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策略。采用了行动研究法、调查分析法等多种方法结合。

研究大致分为三个过程:

1.可行性论证阶段(2008年5月—2008年8月):通过学习和研讨,理清核心概念,阐释和完善核心概念的界定、定义和内涵,进行课题研究设计与课题方案的可行性论证,组织专题讨论会、研讨会。

2、前期实施阶段(2008年9月—200

9、2):制订全面详细的课题研究方案,明确分工,准备好开题报告,进行课题研究的前期准备工作和新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初期应用。

3、后期实施阶段(200

9、3—20

10、2)进行个案和核心组集体讨论相结合的研究形式,推进课题研究进程。定期召开专题报告会,提交书面报告及相关证明材料,整理归纳,对教学中各种因素进行归类并进行分析。

4、总结鉴定阶段(20

10、3—20

11、5)全面回顾总结整理近三年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完成课题结题报告。

在本课题研究过程中,学校十分重视课题组的管理工作,2009年11月由我加入课题组专门负责课题的管理,以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实施。每个月开展一次公开课由课题组实验班教师根据课题研究的进程和方案实践于课堂教学,效果明显;每两周召开一次课题组例会,共同研讨课题研究的进度、交流思想;每个月

举行一次经验交流会,一次一个主题,一个中心,总结经验、分享成果;每学期有计划总结,以此来督促课题组成员认真反思和总结,不断提高。课题组经费运转方面,学校不遗余力,每年投资近三千元专项资金用于课题组培训学习等。明光市教育局叶主任等经常到我校来督促指导,实时掌握课题研究进展情况,给我校的课题研究工作提出了很多好的方法、建议。

2011.5.31

第17篇: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小学数学教学走进生活》课题研究

工作报告

《小学数学教学走进生活的研究》课题,自2012年1月立项以来,我努力工作,通过两年的研究,完成了预期的目标。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为使课题研究更具实效性,两年来我认真学习了《数学课程标准》,订阅了《小学数学教师》、《中小学数学》等杂志进行学习与参考,始终坚持以新课程的理论来指导我的课题研究。同时我们还开展了业务学习制度,每周进行一次,每次40分钟左右,学习教育科研的基础知识,学习与本课题有关的理论知识。我主要学习了《学习论》、《教育走向生本》、《走进新课程》、《小学儿童怎样学数学》等书籍。研究如何发掘生活化的材料,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现“数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又回归生活”这一理念。其他还选用以及借鉴国内学校同类课题的研究成果,充分运用网络资源,收集信息,积累大量的资料,在课题组学习中,我既学习理论,又及时了解各班实验进展。

一、扎实开展课题的研究工作.2012年4月,我对实验班的老师和学生进行了调查,教师们普遍感觉到我们现行的数学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脱节,数学教学过程缺乏生活性,学生所学数学知识得不到充分实际应用。从对学生的调查看,他们则更喜欢教师上课时能用一些生动有趣的生活中的例子,让他们有机会用生活中的经验来解决一些数学问题。为此,我的课题以课堂教学研究为中心,与本组教研活动紧密结合,通过对\"生活化\"教学方案的设计、研讨、反思,对学生课堂行为的观察,以及课后对他们的访谈等手段收集第一手资料,不断调整我的研究进程与策略,又通过撰写教学案例,论文等形式及时总结经验。如通过研究我发现并提出了对生活化数学学习材料的发掘可以从“教材中生活化学习资料的发掘”及“实际生活中学习材料的发掘”两方面展开,而实际生活中学习材料的发掘又可以通过关注校园生活中的数学资源,留心社会生活中的数学资源,了解家庭生活中的数学资源等渠道获得。通过这样的教学,我发现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心情愉悦,而且它所达成

的目标无论是在知识技能上,还是在学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态度上都远远超出了以往以书本知识传授为主的数学课,它更关注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新课程标准的这一要求揭示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关系,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数学又为实际生活服务,这两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小学数学是数学教学的基础,如何把枯燥的数学教学生活化,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化抽象的数学为有趣、生动、易于理解的事物,变得生动、有趣、贴近生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其实是源于生活且无处不在的,让学生乐学活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创设生活情景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很重要的改革就是注重学生的情感与态度的培养。小学生正处成长与发育的初级阶段,爱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情感,可以激发学生探索规律的兴趣,调动学生主观积极能动性,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因此,我们要寓数学知识教学于游戏活动和生活情景中,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学得有趣,学得愉快,学得轻松、学得主动、学得深刻。如我在教授“比较数的大小”时,我首先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情景:我分别在课堂上放了4个包,分别是2斤、4斤、8斤、10斤。然后就让学生上来将这4个包提起来,并且让学生自己感觉一下所提起各个包时有什么不同,同时让其他的同学注意观察提包同学脸色的变化,然后提出问题:“在提多少斤重的包时同学脸的表情是最紧张?”、“在提多少斤重的包时同学脸的表情是最轻松?”让学生进行讨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后得出“提2斤时是最轻松,提10斤时是最紧张的。”然后我就要抓紧机会再问“这是为什么呢?”,最后得出了原来“10斤比2斤重”,然后再让学生讨论“2斤与4斤”、“4斤与8斤”、“8斤与10斤”之间的比较,到最后,而最终让学生明白:斤数大总是比较重。那也就是说比较重的数字就比较大。然后引导学生不知不觉主动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去后,引入课文内容:“我们知道了10斤比8斤重、8就比4大,那么我们现在来看一下356与360,谁能说出哪个数大?”学生很快就能说出360比356大,然后我再写出:581与57

9、2503与2530、36500与35600等三组数,让学生讨论比较大小,学生都能很快的说出来了,通过这样创造生活情

景可以让学生在愉快中轻松地接受“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方法。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要注意创设生活教学情景,这样可以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身临其境,加强感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激发思维,轻松的接受新知识。

2、挖掘生活例子

根据《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课改精神,数学课堂教学应该将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挖掘生活例子,让生活课堂化,让课堂生活化,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去体验感受,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欲望,达到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如我在教授“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一课时,我挖掘了这样的生活实例:我扮演公共汽车,同学扮演公共汽车的旅客,公共汽车汽车从起点站出发时共有25个旅客,公共汽车在行进过程有旅客上车,到了终点站时共有50个旅客(全班共有50个学生),然后提出问题:为什么出站时只有25个旅客,终点站时却有50个旅客?那么中途上来多少个旅客?我们应该怎样计算呢?从而引导学生列出算式:?+25=50;反之,我又扮演公共汽车,同学同样扮演旅客,公共汽车从汽车起点站出发原有25个旅客,公共汽车在行进过程有25旅客上车,然后提出问题:到了终点站时公共汽车有多少个旅客?我们应该怎样计算呢?从而引导学生列出算式:25+25=?然后让学生对两个算式进行比较,看看有什么不同。从而得出?+25=50是知道一个加数和和求另外一个加数,25+35=?是知道两个加数求和的,从而引入课文的内容“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到新的知识。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挖掘生活实际例子,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改编成了学生感兴趣的、活生生的题目,可以使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学习活动中,同时也让学生真正认识到数学就在我们生活中间,“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轻松愉快的接受了新知识。又如我在教受“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我引入学生过生日时切生日蛋糕的例子,一个蛋糕50 个人怎样分才公平,才分得一样多?让学生讨论,然后再现场模拟表演,让学生自己动手来分一下,要求分得一样多„„最后,得出“每人一份,而分得一样多(每份同样多),这叫‘平均分’”。“每个人手中所拿的一份就是总数的其中一份。”这样让学生动手操作分物品的生活现象,引出“分数”,变得更加贴近生活,使得学生对新概念感到新

颖、亲切,更加容易接受。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关键是教师能否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去挖掘数学中“生活例子”,使学生对数学有一个亲近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并不神秘,激起学生大胆探索的兴趣,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

3、增强生活意识

现实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但是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要将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在生活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创新能力,树立学生的生活意识是十分必要的。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以增强学生的生活意识,让学生在生活中获取数学知识,在实践中自我发现问题和自我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如:在教授“三角形的稳定性”后,我引导学生探索:课桌椅摇晃该怎么办?可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椅子;学习了圆的知识,我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说明为什么车轮的形状是圆的,三角形的行不行?为什么?;学习“除法的知识”后,我给学生布置特殊的家庭作业:计算自己从家里步行到学生平均每分钟要走多里路程„„通过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广泛运用在生活实际中,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看问题,用数学头脑想问题,这样就大大增强学生的生活意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学习数学的同时,也会对生活实践产生兴趣,并在实践中增强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所以,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直接经验的获取,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把教学归朴实践,归朴生活,增强学生生活意识,确实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我们要根据《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课改的要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情况,让教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摸到数学。从而让数学生动化,形象化,通俗化,使学生不再觉得数学是高不可攀的,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轻松学习数学,让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二、研究工作取得较为圆满的成功.二年的实践与探索,我的教科研水平得到了提升,对新课程有了更深的体验,写出了不少优秀论文与案例,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大增。他们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问题解决等能力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不少学生还能用数学日记的形式反应自己的学习生活。当然,在本课题的研究与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我将在今后的实践中继续摸索。

第18篇: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小学语文教学构建良好课堂氛围的研究》

课题工作报告

安塞县真武洞镇中心小学 王敏

摘要:课堂氛围是指在课堂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围绕着教学工作而形成的动态环境。课堂氛围的好与坏直接影响着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新一轮课程改革最主要的原则就是要在教学全过程中真正贯彻“民主和谐”、“师生平等”的教育思想。新课程理念的倡导下,教师要努力实现课堂教学从观念到行为的转变,改变以往以单纯传授知识为手段的做法,对学生的感情、态度、价值观给予更大的关注,创造一种别具一格的教学模式,才能使自己的课堂更富人性化,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课堂教学方式需要营造一种民主、和谐、平等、体现个性、充满人文情怀的课堂氛围。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 积极 主动 课堂氛围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和意义

新一轮课程改革最主要的原则就是要在教学全过程中真正贯彻“民主和谐”、“师生平等”的教育思想。新课程理念的倡导下,教师要努力实现课堂教学从观念到行为的转变,改变以往以单纯传授知识为手段的做法,对学生的感情、态度、价值观给予更大的关注,创造一种别具一格的教学模式,才能使自己的课堂更富人性化,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课堂教学方式需要营造一种民主、和谐、平等、体现个性、充满人文情怀的课堂氛围 。结合自己多年来从事教学及教学管理的实践,我认为,课堂气氛沉闷的根本原因就是教师的教育理念陈旧,教学方法传统,没有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使学生产生了厌烦学习,抵制学习的心里,课堂气氛沉闷。这样的课堂教学阻碍着学生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

1 力的发展,严重影响着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作为小学教师,必须更新观念,在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方式需要营造一种民主、和谐、平等、体现个性、充满人文情怀的课堂氛围,立足“培养优质土壤”,让这些“幼苗”能茁壮成长,这是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急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目标

1、落实新课改理念。即落实新课改倡导的“民主和谐”、“师生平等”的教育思想。

2、实现三个转变。

(1)由注重知识能力的培养到关注学生的需求。 (2)由传统的课堂教学到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

(3)由注重课堂环节到关注学情、氛围和师生、生生关系。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各种学习素养。

4、提高学习效率和效益,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研究内容

1、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现状及分析。

2、构建良好的语文课堂教学策略与技巧。

三、课题组成人员:王敏

四、课题研究对象、方法

(一)研究对象:5年级的学生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予采用文献研究法、实践研究法、交流讨论法和经验总结法。

五、课题研究措施

(一):进行调查分析,理论结合实际

(二):深入课堂,听课、跟学生交流,然后收集相关信息,为研究提供最真实、最鲜活的资料。

(三):通过一系列的研究活动,对整个实验过程回顾、反省、总结

六、课题研究途径

1.通过教研组讨论、网上学习等多种形式,构建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创设情境,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

3.优化教学过程,倡导自主、合作,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4.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结合运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积极响应高效课堂要求,不光盯着知识点,更要注重学生是否积极参与学习、勇于表现,最重要的是对学习的热情,我的课堂我做主,让我们的学生真正地在课堂这个精彩的舞台演绎自己的人生。

七、课题研究的时间和步骤

本课题计划时间为半年,总体上分为准备、实施、总结三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2016.3-2016.4)

1、申报课题

2、设计研究方案

(二)实施阶段(2016.5—2016.8) 1.实施课题研究方案,落实课题研究。

2.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探索构建良好课堂氛围的教学策略。3.做好课题的结题报告和各项准备工作。

(三)总结阶段(2016.9)

整理研究资料,完成课题报告和论文的撰写,申请课题结题。 (四)预期目标

1、落实新课改理念。课堂教学中逐步落实新课改倡导的“民主和谐”、“师生平等”的教育思想。

2、实现三个转变。

(1)由注重知识能力的培养到关注学生发展的需求。 (2)由传统的课堂教学到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

(3)由注重课堂教学环节到关注学情、课堂氛围和师生、生生之间关系。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各种学习素养。

3

4、提高学习效率和效益,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八、操作措施和策略:

(一)、进行调查分析,了解目前课堂教学现状。

1.课题研究开始,我们对学生进行了课堂现状调查,对5(2)班的66位学生作了问卷调查。

1.你喜欢上语文课吗?(

a.喜欢

b.不喜欢

c.不知道

d.说不上 2.你喜欢上这门课的主要原因是(

a.喜欢教这门课的老师 b对这门课感兴趣 c老师的课上得好

3.你喜欢什么样的课堂氛围?( ) a.课堂气氛活跃 b.课堂气氛安静 c.课堂不受约束

4、你觉得老师的课上得好,好在(

a.学识渊博

b.和蔼可亲

c.教法灵活

5.你觉得老师的课上得不够好,不够好在( ) a.老板着脸

b.废话太多

c.教法不灵活

6.老师设计的课堂情境你觉得(

) a.能吸引你 b.不能吸引你 c老师很少设计或从不设计

7.课堂上,对老师的提问你会( ) a.积极思考,主动发言 b会积极思考但不愿发言 c从不举手

8.上课时,教师是否注意传授一些学习方法和学习的窍门(如:记忆的方法、记笔记的方法等)

没注意

时而注意

注意

特别注意 9.如果改进语文课堂提问希望增加()

a.趣味性活动b.与实际生活多联系c.与考试多联系d.增加多媒体教学

10.你在语文课堂上常处于什么状态?(

4 a.以听老师讲为主 b.常处于思考感受中 c.与老师同学产生碰撞

d.积极参与到活动中

e.经常走神

f.睡觉

11.课堂上,你希望老师怎样评价你的发言?( ) a.答对了表扬

b.答错了批评

c.答错了指出错在哪儿

(二):深入课堂,听课、跟学生交流,然后收集相关信息,为研究提供最真实、最鲜活的资料。

(三)通过教研组讨论、网上学习等多种形式构建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创设情境,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

语文课程通过现代的媒体技术配合适当的教学方法,可以创造出声形并茂、情景交融、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不仅可以激发小学生的课堂兴趣,还能够使其对于课本的内容留下深刻的印象,通过再现情景的过程,还能够开发学生分析、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使其思维向更深的地方发展,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如教学《项链》一课的过程中,进行角色扮演,自由发挥的形式,对女主人工从借钱买项链到挣钱还项链的过程中,提供给学生们合适的工具(多媒体、服装等),这样不仅摆脱了单调乏味的口授,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优化教学过程,倡导自主、合作,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课程改革中明确的规定,要进行新形式的课堂师生互动,既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人,教师为其提供服务的平台,使学生充分的认识到自己的存在。由于受到时间以及学生水平的影响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很多教师不愿意开展课堂互动,这就是互动讨论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然而,只要教师精心布置,大胆实践,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教学气氛,还可以使学生们体会到合作的乐趣以及高效。

(四)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结合运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积极响应高效课堂要求,不光盯着知识点,更要注重学生是否积极参与学习、勇于表现,最重要的是对学习的热情,我的课堂我做主,让我们的学生真正地在课堂这个精彩的舞台演绎自己的人生。

总之,教无定法,因材施教。小学语文的课堂教育的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并且灵活多变,只有真正的把学生和教材结合起来,综合选择最合适的教学方法,删除无用的教学环节,并且在教学的实践活动中不断地探索,总结经验和教训,才能够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从根本上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九、研究成效

教师方面:通过几个月的研究表明要有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师必须懂得:

(一)、树立学生主体观,是构建良好课堂的基础

(二)、教师要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课堂的三维教学目标,编写适合本班学生的学案。

(三)、教学的过程必须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这种主动参与主要体现在教师能否采取灵活机动的教学策略和评价方式调动和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营造和谐快乐的学习氛围 学生方面:

学生的潜能得到了释放,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学生的才能得到了展示。研究后的这种教学模式的课堂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了,课堂上学生成为了主人,我发现班里的许多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课堂上能积极参与,也能发表自己的观点,从而体会到了自己的价值,重新拾回了自信。看着学生脸上露出的笑脸,我深深体会到这次课题的确对学生帮助很大,很适合学生的发展。

十、结果分析与存在的问题

6

1、忽视了语文学科的特点

研究课题以来,力争创设愉快的课堂氛围,与其它学科及生活、社会加深联系。如有些语文课用一堂课的时间画一幅关于课文的画,甚至有的教师把语文作业本当成了图画本,每次作业都要配上图画。又如,有一位教师上《草船借箭》用了十几分钟来折纸船。这些方法颇具有改革意识,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但我觉得教师忽视了语文学科要达到的要求和标准,忽视了语文学科的特点。

2、追求课堂教学的形式,忽视教学的实效性

至微型课题研究以来,有的课热热闹闹,教学形式“变化多端”,一味追求“创新”,一节课下来,有的学生甚至连基本的识字任务都完不成,连短短的一篇课文都读不熟;有的课,生字还没有掌握,课文还没有读熟,就让学生漫无边际地想象,还有的课不以教材为依据,不以学生的知识能力为基础,任学生高谈阔论,不着边际,凡些种种,看似创新,其实不然,这种没有语文基础的创新,正如无源之水。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教育学》 《心理学》

第19篇:研究工作报告格式

研究工作报告格式

卷首内容:

1.工作报告标题

2.报告执笔人(顺序):

3.正文

主体部分结构:

(一)课题的酝酿与申报(时间)

(二)批准立项时间、级别

(三)课题组人员组成,组长、成员

(四)开题工作(时间、出席领导、聘请专家、参会人)

(五)研究过程(工作进程、重要节点、研究活动、措施保障、阶段小结、年度总结)

(六)成果效果(不与研究报告内容重复,未在研究报告中提及的成果)

四、教育研究报告撰写的基本步骤

1.确定主题

2.制订方案

3.收集整理资料

4.拟定提纲

考虑论文的基本思路,素材的组织和框架结构

5.撰写初稿

6修改定稿

●标题式、句子式和段落式提纲

●论文提纲的逻辑关系结构

(见下图)

五、教育研究报告撰写的基本要求

(一)在科学性的基础上要有所创新

●研究的本质是创新,创新必须以科学性为基础;

●放眼读书;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联系实际;

●用充分的论据和严密的论证证明研究成果;

●研究报告内容要实事求是;

●理论观点表述要准确、系统和完整。

(二)观点和材料要一致

●紧密围绕研究的主要问题选材,分清主次

●选取典型的、具有广泛代表性和说服力的材料

●选取真实准确、符合客观实际的材料

●选取新颖生动、反映时代感的材料

(三)要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借鉴吸收

●不能自持高度,固步自封,无视前人与他人的研究成果;

●不能为介绍而介绍,对所引用的观点及文献只述不评,或者任意引申发挥;

●对所引用的观点和文献,首先要搞清作者的意愿,文献内容的价值,从中挖掘实质性问题,从而加强论证的针对性;

●要善于从众多的研究成果和文献中选取最典型的富有说服力的材料。

(四)文字精练简洁,表达准确完整,写作符合规范

●研究报告的语言文字要准确、鲜明、生动

(1)从日常生活用语到科学术语。日常生活用语是自然的,约定俗成的,包容性有余而准确性不足;形象性有余而深刻性不够;丰富有余而结构化程度欠佳。

一方面要反对种种迁就日常生活中不科学的说法,提高概念的准确性、精确化的程度;另一方面要杜绝大话、空话、套话、正确的

废话,反对背离常识、故弄玄虚、令人费解的艰深表达。

(2)从“单声道”到“多媒体”。教育研究报告的措辞有:叙事,即讲故事;比喻,科学术语有时是从比喻转化而来,如“人力资本”;事实包括实验事实、调查数据、观察记录、活动产品等;逻辑,无论是叙事、比喻、还是描述事实,都应使他们合乎逻辑,成为富有逻辑性的语言。

这种语言至少有以下特征:一是源自一个合乎逻辑的起点;二是采用某种或多种明确的逻辑方式;三是以“事实”为基础,进行某种合乎逻辑的推演。以上四者兼备、相互补充的“多媒体”的表述比传统意义上“单声道”的科学术语要丰富、有力。

●研究报告中数字的表述、图表的运用、注释和参考文献等符合规范要求。

●要对论文进行反复推敲修改,使论点更加突出,论述更加严谨,文字更为简练。

关于撰写学位论文的若干思考

1.关于问题阐述:研究报告最基本的要点是要告诉别人你想解决什么问题,告诉别人你解决有关问题的基本主张,而有不少人写研究报告似乎不是告诉别人你主张什么,而是告诉别人你知道什么。“论不够,资料凑”。问题意识不强是制约研究报告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因素。

2.关于文献综述:文献的分析和回顾是科学研究程序中的一个部分,对于研究者来说,既是一种基本的学术规范的要求,也是学术能力的一种体现。文献综述要从一般到特殊;早期研究到就近研究;联系假设或待答问题;分主题(阶段)介绍,有述有评。

3.关于研究方法:研究报告首先应该展示研究者是“怎样研究”,即怎样发现问题、确定问题,使用何种方法,如何收集资料与

分析资料。但大部分研究者往往缺乏方法论的自觉意识,认为关于研究方法的表述只不过是例行公事。研究报告要体现研究者“做研究”的过程,使科学方法贯穿其全过程。

对所选择的研究方法必须有明确的概念界定,并说明选择的理由;方法操作过程必须详尽描述;在研究过程中要体现出对自己的研究方法的深度反省。

4.关于结论:注意结果与结论的区别;结论不仅是肯定式的,也可以是否定式和假言式的;结论是作者在对全部研究内容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后的全面总结,是论题被充分证明后得出的结果,是针对研究问题作出的答案,是整个研究的结晶。结论的写作要求:内容简洁、措辞严谨、逻辑严密。

第20篇: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拱辰小学《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探究》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二年来,我课题组以课题研究为龙头,始终坚持“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科研育人”的方针,发扬科学、积极、求实、创新精神,加强领导,认真组织,不断学习,勇于实践,开拓创新,课题研究正常开展,教学研究蔚然成风。课题组全体成员紧紧围绕课题方案中所确定的研究内容、目标、方法开展了一系列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研究,通过一些实实在在的学习与实践研究,已取得了明显的进展,课题研究取得了较大成果。在课题研究中,有18人次获各级别奖励。

一、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和活动

(一)、领导重视、成立机构、明确责任、全员参与。

为使我组《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探究》课题研究的工作能够顺利开展,使课题研究走向规范化,科学化。学校将本课题研究作为重要事情来抓,成立有课题研究领导小组。课题研究小组成员名单及分工如下:

组 长: 王兴茹 负责统筹课题研究全局,指导课题开展工作,写课题研究方案及课题总结报告。

副组长:陈红霞 付玉茹负责课题资料整理打印,及日常课题工作开展管理及记录。

组 员: 李芹 李仲良 陈萍 王小波 杨红英 刘泽选 代兵 黄奇 方泽诊 (进行课题实验,上研究课;做总结)

(二)做好课题研究主要活动设计

1、准备阶段:(2014年3月——2014年4月)

(1)、做好课题的申报和论证。

(2)、组建课题组,商议研究计划。

(3)、请有关专家对课题组成员开展研究方法和有关理论的培训 (4)、通过问卷调查,寻找课题研究的切入点,撰写课题方案。 (5)、撰写开题报告和召开开题会。

2、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4.5—2016.4)

依据研究方案,分期展开研究:

(1)学习理论并运用有关理论指导实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能力;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2)分析实验过程情况,完善方案不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 y

3、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6.5—2016.6)

(1)、处理数据资料,整理研究成果,

(2)、召开有关专题研讨会,成果展示会。

(3)、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4)、成果的整理和出版。如将研究过程中老师的有创新的、有价值的论文、课例、录像、等加以整理、推广。

(5)、结题鉴定。

(6)、在本地区内推广成功的经验和做法。

二、课题研究计划执行情况

二年来,课题能按计划,扎扎实实地开展。课题组针对课题研究中的问题,拟订了课题实施方案与计划,保证课题有序进行。二年来,课题组举行校内课题研究活动近20多次。为保证课题研究的质量,课题组还严格执行考勤制度,从出勤率上保证课题的开展。此外,选定的两个实验班级作为课题研究成效参照。二年来,我们认真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教育理论学习,努力提高每个成员的理论水平。二年来,课题组结合邛崃市教师继续教育学习的内容要求与安排,每个成员都主动参加了市级组织的各项各次活动,与此同时,课题组组织全体成员定时学习教育教学科研理论,学习先进、有效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

2、充分保证课题研究时间。我们充分利用每月用两节课的课题活动时间,做到专时专题研究。课题研究实验以来,根据本课题研究的计划,课题组成员系统学习了《中小学教师科研指导》、《勤于思 善于思 得于法》《小组合作实施方案》《浅谈小组合作》 等等教育科研参考材料。

3、多形式、多渠道开展课题研究。规范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积极进行课题教学研究活动。课题研究实验以来,我们认真进行了公开课、优质课的说课、集体备课和评课活动,坚持做到上公开课的老师必须提前一周说课,并且说课后进行集体备课,对课题研究课展开讨论,献计献策。公开课上完后,人人参与评课,真诚坦率地探讨一些教学问题。通过说课、评课,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提高很快。二年来,通过教师的展示课,公开课,汇报课,整体上大大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水平,也加深了对教材和学生的研究。课题研究中我们还十分注重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的办法,在研究的过程学校组织一部分教师到成都茶店子小学、驷马桥小学、邛崃北街小学等一些学校学习、取经;同时还邀请了以上学校老师到校指导科研工作和上展示课。还邀请市县教研员和专家来校作专题讲座并指导教学科研工作。另外,我们围绕课题,积极开展了第二课堂活动。课题研究实验以来,我们坚持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特别是课外活动做到了具有学科特点,形式丰富多彩。二年来,我们成功地举办了多次全校性的数学计算比赛和思维竞赛以及数学小报撰写、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真正地丰富了校园生活,创设了数学学习的氛围,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四、课题研究成果出版、发表获奖情况

1、创新课堂教学,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通过课堂教学的改革,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也提高了大部分教师的教学水平,二年来我校许多教师在市里举办的教师基本功比赛中获奖。

2、二年来课题研究组获奖论文有: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如何打造高校的课堂——读懂学生、读懂教材》《你的学生举手了吗》《让学生学会倾听》《论如何训练智障生数学思考》《论如何训练低段学生数学思考》

3、课题组获奖案例、微课、课件有: 微课《确定位置》,课例《乘法分配律》《分数再认识》《小数意义》《我喜欢》,课件《生活中的比》。

五、课题研究成果代表作:

1、《你的学生举手了吗》

2、《让学生学会倾听》

3、《论如何训练智障生数学思考》

4、《论如何训练低段学生数学思考》

5、微课《确定位置》

6、课例《乘法分配律》、《分数再认识》

7、课件《生活中的比》

8、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博士后研究工作报告
《博士后研究工作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