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工作报告

武汉市政府工作报告(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7-03 08:35:10 来源:工作报告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武汉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015年武汉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015年2月3日在武汉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代市长 万勇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4年工作回顾

2014年是武汉全面深化改革,综合经济实力和城市功能提升取得重大突破的一年。我们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落实市委的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和“竞进提质、升级增效”的总要求,践行“三维纲要”,紧紧围绕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复兴大武汉的目标,大力实施“五大计划”,沉着应对各种压力挑战,较好完成了市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经济社会发展跃上新台阶。

——经济总量突破万亿大关。地区生产总值提前一年完成“十二五”规划确定的过万亿元目标,这是全市人民期盼多年、奋斗多年,凝聚着城市光荣与梦想的历史性突破,是武汉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迈上千亿台阶,达到1101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002.85亿元,增长16.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69.32亿元,增长12.7%。

——先行先试一批改革创新举措。在全国率先推出规范行政权力运行的权力清单、程序清单和责任清单“三联单”制度,高校、科研机构职务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改革走在全国前列。“青桐计划”点燃大学生创新创业激情,新增大学生创业企业超过600家。国务院明确武汉开展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

——武汉三镇通地铁。轨道交通4号线二期开通试运营,与4号线一期、2号线一期,共同串联起汉口、汉阳、武昌,三镇同圆“地铁梦”,武汉交通格局正在改写。

——国际大通道网加快形成。新开通武汉至旧金山、莫斯科等国际及地区航线7条,累计达到31条;国际及地区旅客吞吐量130万人次,均居中部第一。对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开通武汉至东盟四国的近洋航线,中欧(武汉)国际铁路货运班列实现常态化运营。

——城市环境显著改善。同步推进“三创”工作,掀起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热潮,创建国家卫生城市通过国家技术评估,城市形象不断提升。

——文化新品牌亮点纷呈。首届WTA武汉网球公开赛成功举办。城市文化新地标汉秀剧场、万达电影乐园、光谷国际网球中心投入使用。“看武网、赏汉秀”成为城市新品牌。

——民生福祉不断增进。全市公共财政用于民生领域的支出达793.7亿元,增长9.8%,民生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比重达67.3%,比上年提高2.9个百分点,解决了一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居住、出行、教育、医疗、社保、食品药品安全等问题。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9%;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3%。

武汉,每天不一样!武汉力量更加雄厚,武汉精神更加自觉,武汉自信更加坚定,武汉形象更加鲜明!勤劳智慧的武汉人民,正满怀豪情、奋勇前行在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复兴大武汉的伟大征程上!

过去的一年,我们主要抓了五个方面工作:

(一)稳增长,促转型,经济规模质量同步提升

强化工业支撑作用。深入实施工业倍增计划,坚持不懈抓工业投资、产业发展、重大项目和园区建设。完成工业投资2606亿元。上海通用武汉生产基地一期、北车轨道交通装备修造基地、周大福珠宝文化产业园等5个投资50亿元以上工业项目建成投产;开工建设武汉华星光电、东风雷诺、华为光电子生产研发基地等5个投资50亿元以上工业项目;新引进10个投资50亿元以上工业项目。“大光谷、大车都、大临空、大临港”四大工业板块建设扎实推进。工业倍增发展区新增开发面积50平方公里。支柱产业实力不断增强,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食品烟草、石油化工等产业保持快速增长,汽车产销量均突破百万辆。启动实施千企升级计划,完成技术改造投资650亿元,推进400户骨干企业改造升级。工业总产值突破1.3万亿元。

提升服务业规模水平。大力实施服务业升级计划。生产性服务业特色明显、业态优化。引进金融机构8家,多层次资本市场蓬勃发展,武汉民间金融街建成开街,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4463亿元,增长13%。社会物流总额突破2.5万亿元,获批两岸冷链物流产业合作试点城市,东西湖综合物流园成为首批国家级示范物流基地。举办各类展会708场次。工程设计产业产值、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收入均突破1000亿元,成功入选“宽带中国”示范城市。武昌·长江文创设计产业园获批国家文化产业试验区,“汉阳造”文化创意产业园获批国家级广告创意园区。商贸流通现代化步伐加快。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3000亿元,增长68.5%;武汉宜家、武商众圆广场等10个大型商业综合体开业。成功创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黄陂木兰文化生态旅游区获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市5A级景区达到3个,5家旅行社进入全国百强,均居全国副省级城市首位。引进投资30亿元以上现代服务业项目10个。

加大创新驱动发展力度。加快实施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计划。推动出台《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条例》、《武汉市知识产权促进和保护条例》。

科技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全面落实“黄金十条”。扩大知识产权融资、“萌芽贷”等科技信贷,新增科技贷款176亿元、科技保险207亿元。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43家,累计79家。各类创投机构330家,管理资本总量300亿元。建立武汉人才创新创业超市,探索实施外籍高层次人才“绿卡”制度,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259名。

区域创新体系不断完善。支持10家工业技术研究院引进海内外研究团队140个,孵化科技型企业137家。国家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企业研发中心分别达到7家和23家。组织实施关键共性技术攻关项目73个。发明专利授权量3900件。技术合同交易额309亿元。

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不断壮大。编制实施加快光电子信息、生物健康、新能源等优势产业集聚发展规划纲要。积极参与、推动设立总规模为300亿元的集成电路产业基金。引进武汉天马二期等一批重大项目。武汉未来科技城、光谷生物城等特色园区产业聚集度不断提升。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63家,总数达1276家。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6725亿元,增长20%。

(二)重改革,扩开放,发展动力活力明显增强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研究制定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总体方案。完成武汉国资公司与武商联集团整合重组。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全口径预算管理有序推进。降低准入门槛,面向民间资本,推出38个总投资1012亿元招标项目。推进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全面实施注册资本“实缴改认缴”“先照后证”、等制度。市场活力进一步释放,新增各类市场主体13.68万户,增长26.4%。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出台《武汉市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实施意见》。市级行政审批事项由259项减少到240项。市场监管、农业农村管理等领域机构调整有序推进,市、区、街(乡镇)三级食品药品监管机构基本建立。完成561家事业单位分类工作。推出政府向社会购买公共服务目录。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市、区全面公开财政预决算和“三公”经费预算信息。开展电视问政、民评民议活动,深化“治庸问责”,坚决查处行政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坚持依法行政。组建市政府法律顾问团。出台《武汉市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办法》。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地方性法规草案5件,制定政府规章9件,人大议案、代表建议和政协建议案、提案1074件全部办结。

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开放型经济加快发展,新引进世界500强企业16家,累计216家;实际利用外资62亿美元,增长18.1%;完成进出口总额264.29亿美元,增长21.4%;对外直接投资额8.25亿美元,增长3.8倍。开放功能进一步提升,中国内陆(湖北武汉)自由贸易试验区申报和先行先试积极推进;武汉外国领事馆区规划建设方案获国家批复;天河机场获批实行过境72小时免办签证政策,武汉成为过境免签城市;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国际教育园区建成使用。国际交流合作广泛深入,协作开展了中法建交5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开启法国巴黎中国文化中心“武汉之窗”;成功举办中俄万里茶道城市市长高峰论坛,与硅谷11个城市共同发布加强合作《双谷宣言》,新增28个国际友好交流城市。

(三)强基础,优环境,现代化大都市风貌日益彰显

强力推进城建攻坚。坚持市、区共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达到1515亿元。城建重大项目竣工17个、开工17个、续建33个。

交通枢纽建设取得新进展。武汉至黄石(黄冈)城际铁路、江北铁路一期、机场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建设全面展开,阳逻港集装箱吞吐量首次突破百万标箱,迈入世界内河集装箱港口第一方阵。天河机场T3航站楼建设冲出“地平线”,第二跑道及交通中心建设抓紧推进。

城市路网建设加快。鹦鹉洲长江大桥建成通车。三环线北段改造工程完工。长江大道一期、姑嫂树路快速通道、水果湖片区交通改善工程竣工通车。轨道交通加快向新城区延伸,1号线汉口北延长线开通试运营。轨道交通机场线、21号线、27号线、29号线和杨泗港长江大桥、沌口长江大桥等项目开工建设。轨道交通3号线一期、6号线一期、7号线一期、8号线一期,江汉六桥、东湖通道、东风大道、雄楚大街改造等重大项目加快推进。建成微循环道路54条、慢行交通系统63.5公里。

市政设施不断完善。新增排水干管100公里,疏浚管涵4956公里。龙王嘴污水处理厂改扩建工程建成投入运行。新增污水管网132公里。完成8个自来水厂饮用水源地隔离防护工程。建成地埋式垃圾转运站30座。城市排渍能力、污水收集处理能力、供水安全保障能力和垃圾处理能力有效提升。

城市更新改造有序开展。三环内“三旧”改造全面启动。完成11个城中村整体拆除。汉正街、二七片、龟北片、青山棚户区等重点片区改造加速实施。

深入推进“城管革命”。全面落实《武汉市城市综合管理条例》。集贸市场、小餐饮、食品小作坊、建筑工地、背街小巷、铁路沿线、违法建设等专项整治取得明显成效。深化城市管理执法体制和考评机制改革,稳步推进环卫作业市场化改革,城市综合管理效能进一步增强。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取得新进展。制订《武汉市主体功能区规划》、《武汉市全域生态框架保护规划》,全面划定和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启动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试点。实施绿满江城行动计划。第十届园博会筹备工作扎实开展。张公堤城市森林公园绿带基本形成,沙湖公园、戴家湖公园基本建成。新建绿道222公里,新增绿地668万平方米。出台《武汉市山体保护办法》,完成6000亩破损山体生态修复。市域166个湖泊“三线一路”保护规划全面编制完成。开展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实施改善空气质量行动计划,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182天,比上年增加22天,PM2.5平均浓度比上年下降12.8%。【2015年武汉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2015年武汉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启动建设。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积极推进。

(四)抓统筹,兴新城,城乡一体化取得新进展

着力提升城镇化质量。制订实施《武汉市新型城镇化规划》。获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与汉南区一体化管理体制机制基本形成。阳逻、吴家山、纸坊、常福、盘龙、纱帽等产业新城建设加快,落户投资5亿元以上工业项目32个。

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农业。7万亩设施蔬菜基地建设成效初显,主要“菜篮子”产品综合自给率达73.5%。新增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个。实现农产品加工产值2310亿元。赏花经济发展迅速。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发展,新增家庭农场840个、农民合作社980个。农村产权改革确权登记任务全面完成。

完善农村基础设施。综合整治大型泵站主引水港5条,更新改造骨干泵站179座,除险加固病险水库30座,整治排灌港渠3286公里。中央投资农田水利建设年度项目全面完成。新建“村邮站”500个。

(五)惠民生,促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加强

提升基本民生保障水平。深化全民创业,城镇新增就业18.64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5.68万人,扶持自主创业2.9万人。社会保险净增参保59.4万人次,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提高20%。保障性住房新开工8.5万套,基本建成4.9万套,分配入住3.6万套。公租房、廉租房实现并轨管理。累计发放困难群众救助补贴20多亿元。新建改建社区养老院104家,新增城乡居家养老服务场地141处。获批全国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

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发展。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督导评估。完成100所公办小学标准化学校建设任务。新增适龄幼儿入园学位9000个。高考全口径升学率保持在93%以上。教育云“三通两平台”建设基本完成。

国家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加快。新增国家临床重点专科26个,总数达109个。新增三级医院6家,总数达45家,居全国城市第三位。完成30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档升级,建成50个中心村卫生室。全科(家庭)医生、乡村医生签约服务200万人。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文化五城”建设扎实推进。公共图书服务网络不断健全。开展各类文化惠民活动2万多场。5项文艺精品获国际和国家奖项。启动建设武汉“中共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成功举办武汉国际杂技节、男篮亚洲杯赛等大型文体活动。

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全面深化1350个幸福社区创建工作,社区组织协助政府服务事项由165项减至16项,被授予“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市”。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新增社会组织2103家。长江救援志愿队用生命托起城市大爱,感人事迹享誉全国。“六五”普法扎实开展。信访工作制度改革有力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不断完善,全国深化平安建设现场会在武汉召开。食品药品监管、消防、安全生产工作进一步加强,杜绝了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

协调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单独两孩”政策平稳实施,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下降。争创第六届“全国双拥模范城市”、援疆援藏工作扎实推进。国家安全、国防动员、民防、仲裁、保密、参事、气象工作不断加强,文史、档案、民族、宗教、侨务、科协、地方志工作取得新成绩,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事业健康发展。

市政府承诺的十件实事全面完成。

我们在努力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同时,着眼长远,积极做好落实武汉2049远景发展战略的相关工作。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市经济社会保持了持续健康发展,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党中央、国务院亲切关怀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团结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个岗位上的全市各族人民,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向中央在汉单位和各类驻汉机构,向驻汉部队、武警官兵,向所有关心支持武汉建设发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加快发展仍然是武汉当前最重要的任务,新常态下,武汉既面临难得的发展新机遇,也会出现新情况、遇到新问题、面临新挑战。主要是:产业规模不够大,实力和竞争力还不够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任务艰巨,新兴产业成为支柱尚需时日,继续保持中高速增长压力和困难增大;国有资本能量没有得到充分释放,民营经济发展相对滞后;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和体制性障碍进一步凸显,改革攻坚任务相当艰巨;城市建设任务依然繁重,城市服务管理存在薄弱环节,交通拥堵、空气污染等“大城市病”依然突出,就业、社会保障、住房、教育、医疗、食品安全等民生工作离群众期望还有差距;多元化群体利益的协调难度增大,创新社会治理更加迫切;政府工作中还有缺点和不足,“庸懒散”问题依然存在。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后工作中加倍努力,切实加以解决。

二、2015年工作建议

各位代表,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会确立了“万亿倍增”的新目标,提出用七年时间,实现经济总量由一万亿向两万亿跨越。2015年是向“万亿倍增”目标迈进的开局之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重要一年。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非常重要。

当前,武汉的发展已步入上升通道,我们虽然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更具有跨越发展的有利条件。国家深入实施促进中部崛起、“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创新驱动发展、扩大内需等战略,为处在战略交汇点上的武汉,提供了难得机遇,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

我们必须抓住机遇、乘势而上,迎接挑战、锐意进取,以义不容辞的责任担当、奋发有为的工作激情,把武汉的事情办得更好,把我们的城市发展得更好!

2015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积极把握和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围绕“支点之点”,突出运用改革方法释放发展潜力,突出创新驱动加快转型升级,突出建管并重提升城市功能品质,突出完善公共服务增进民生福祉,突出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江城,突出严格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努力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确保社会和谐稳定,圆满完成“十二五”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复兴大武汉奠定坚实基础。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全面完成省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

上述指标是我们在科学分析后确立的,是我们期望的发展目标,是增强信心、稳定人心的目标,更是提振全市干部群众精神的目标。我们立足于自我加压,“跳起来摘桃子”,就是要给市场一个明确的信号,增强各类市场主体在武汉发展的信心。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将坚持实事求是,确保实实在在的增长。

今年重点抓好以下七个方面工作:

(一)坚持工业强基、两业并举,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增量优质、存量优化,加快构建结构合理、优势突出的现代产业体系。

谋划推进“工业倍增升级版”。牢牢扭住工业这个牛鼻子,制订实施“武汉制造2025”行动计划。加快100项工业重大项目建设,工业投资突破3000亿元。确保东风雷诺、东风新能源汽车、格特拉克变速箱等5个投资50亿元以上项目建成投产;确保武汉天马二期、东本三厂、上海通用武汉生产基地二期、金发科技、圣德利薄膜太阳能电池、武桥海工装备基地、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等投资50亿元以上项目开工建设;确保武汉华星光电、长飞科技园、华为光电子生产研发基地等投资50亿元以上在建项目顺利实施。提升工业倍增发展区承载功能,加快四大工业板块建设。大力实施千企升级计划,重点推进300项技改项目。制定工业互联网发展路线图和行动方案,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工业总产值达到1.5万亿元。

加快服务业向中高端发展。促进服务业加快融入互联网时代,大力发展研发、创意设计、电子商务、智能物流、互联网金融、信息服务等新业态。推进金融创新,引进金融机构8家以上,新增地方法人金融机构3家,推动8家企业在境内外上市,鼓励规范民间金融发展。发展现代物流,加快“一港六园八中心”建设,推进多式联运,开展城市共同配送试点。完善武汉国际博览中心整体配套功能,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展会。深化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建设,努力创建中国软件名城。积极申报“世界工程设计之都”。支持传统商贸企业探索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新模式,加快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建设,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4000亿元。推进国家智慧旅游城市建设。全面启动江汉朝宗文化旅游区5A景区创建工作,实施两江四岸核心区趸船码头综合整治、景观亮化提升等工程。支持东湖风景区创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突出高端定位、总部优先,加快建设武汉中央商务区、汉口沿江商务区、武汉中央文化区、汉正街·武汉中央服务区、武汉国际博览会展区、武昌滨江文化商务区、杨春湖高铁商务区、青山滨江商务区等服务业聚集区。支持汉口北国际商品交易中心申报开展“国家内外贸结合商品市场试点”。

(二)坚持改革引领、开放先导,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

改革开放是发展的活力源泉,是向更高水平迈进的强大动力。抓紧推出一批激活力、强动力、扩空间效用明显的改革开放举措,充分释放改革开放红利。

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建立权力清单动态调整机制。全面清理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完成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

推荐第2篇:政府工作报告武汉市新洲区[材料]

——2011年11月 日在武汉市新洲区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

次会议上

(10月25日,征求意见稿)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本届政府工作回顾

2006年10月换届以来的五年,是我区应对挑战、经受考验的五年,是爬坡过坎、奋力前行的五年。五年来,区人民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带领全区人民,励精图治,克难奋进,圆满完成了区三届人大历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今天的新洲,正以崭新的风貌,在科学发展、奋力赶超的征程上阔步前进!

(一)五年来,我们坚持扩总量、促跨越,综合实力明显提升。紧紧围绕发展第一要务,夯实发展基础,做大经济总量,优化产业结构,连续4年位居全省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十强。今年1—10月,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全口径财政收入、地方一般预算收入XX亿元、XX亿元、36亿元、13.8亿元,同

比分别增长XX%、XX%、XX%、XX%。全年预计(下同)完成地区生产总值XX亿元,是2006年的XX倍;完成固定资产投资XX亿元,是2006年的XX倍;全口径财政收入连续跨越10亿、20亿、30亿、40亿4个台阶,达到42亿元,是2006年的4.5倍;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7亿元,比2006年净增12.8亿元。新型工业加快发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30家,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87.8亿元,年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26家。钢材深加工、电力能源、新型建材、机电装备等支柱产业初具规模,阳逻开发区成为首个国家级钢结构特色产业基地。鄂阀牌高中压阀门、武船牌桥梁钢构成为“湖北名牌”。建筑业强势发展,特级企业1家,一级企业22家,年产值过300亿元,从业人员15万余人, “建筑之乡”享誉全国。现代都市农业稳步发展。食用菌、蔬菜、畜禽、水产、林果茶五大产业特色明显,新洲已成为“全国双孢蘑菇之乡”、“全省蔬菜生产大区”、“全省水产大区”和“全省蛋鸡标准化养殖第一大区”。5年流转土地24.5万亩,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42家,产业化覆盖率达61.5%,综合机械化水平达62%。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新型商贸业态不断涌现,中百、武商等大型商企进驻新洲,“万村千乡”工程实现全覆盖。钢材、粮食等物流园区加快建设。一批环境优美、配套完善的小区相继建成,5年开发商品房XX万平方米。成功举办了报恩文化旅游节、花朝节、蘑菇节、桂花文化旅游节等节庆活动,乡村

休闲游蓬勃兴起,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快,东部生态旅游新区初具雏形。荣获“全省A级金融信用区”称号。

(二)五年来,我们坚持强功能、促形象,城乡面貌明显改观。全区城乡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完成,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城镇化率由35%提高到49%。5年投入30.5亿元,建成城区道路64.2公里,新增绿化面积290万平方米,安装路灯4300基,邾城、阳逻城区主干道全部亮化,小城镇建设全面提速,邾城文昌大道、柴泊湖市民广场、潘塘休闲广场、仓埠文化广场、辛冲鲁班广场等一批城镇公共设施相继建成。潘塘街顺利通过“楚天杯”创建验收。阳逻至汉口城市公交开通。交通建设力度空前,阳逻长江大桥建成通车,武汉外环、武英、大广高速新洲段先后建成,境内国道全线整修,新徐、刘大等10条通乡公路改造如期完工,农村水泥路基本实现“湾湾通”。全区公路总里程达到2800公里,5年净增1830公里。投入资金8亿余元,完成550个行政村家园建设任务。汪集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区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农村安全饮水基本实现全覆盖。阳逻、邾城污水处理厂建成运行。道观河、少潭河水库整险加固,举水灌区一期、举水堤防整治和涨渡湖、武湖等4大泵站更新改造工程全面完成。完善“大城管”格局,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市容村貌明显改观。实施造林绿化八大生态工程,绿化覆盖率达28%,空气、水体质量全市最佳。

(三)五年来,我们坚持抓改革、促开放,发展活力明显增强。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全面完成。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深化。企业改革改制工作基本收尾。农村综合改革巩固完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试点稳步推进。调整完善区街财政体制,组建阳逻开发区、古龙产业园和东部生态旅游新区管委会,成立涨渡湖街道办事处。组建区土地储备整理中心、农投公司、古龙建投公司3个新的投融资平台。“两型社会”建设初见成效,4项主要污染物减排指标全面完成,阳逻开发区成为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区。阳逻港顺利实现“江海直达”、“汉台快航”,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副总理张德江先后亲临视察,武汉新港核心港地位进一步凸现。招商引资和对外开放力度加大,5年引进内资XXXX亿元、实际利用外资XXX亿美元、出口创汇XXX亿美元,引进过亿元项目XXX个,世界500强企业达到11家,国内500强企业达到13家。

(四)五年来,我们坚持惠民生、促和谐,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翻番,分别达到XXXXX元和XXXX元。5年新增城镇就业4.76万人,各类社会保险参保由2006年的9万余人次增加到115万人次,新农保参保人数达到26.7万人,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企业退休职工人均月养老金由2006年的397元提高到1276元。慈善品牌效应不断扩大,5年资助特困对象XX万人次。科技支撑和带动作用明显增强,成为“全国科技进步区”、“全国科普示范区”。

基础教育均衡优质发展,义务教育办学条件不断改善,职业教育质量明显提升,全区中、高考成绩连续多年位居省市前列。推进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改革,教师待遇稳步提高。大力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新建改造了XX个街镇中心卫生院和XX个村标准化卫生室,建成阳逻中心医院和区人民医院住院大楼,农村合作医疗实现全覆盖。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不断加强,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势头得到有效遏制,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文明城区创建深入推进,文艺“双百杯”、民间艺术节等群众性文体活动蓬勃开展。全面完成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邾城、阳逻城区数字电视实现整体转换。不断创新社会管理,扎实推进“平安新洲”建设,打掉一批涉黑涉恶团伙,荣获“全省平安区”称号。“五五”普法通过验收,第七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全面完成。完善信访调处机制,拓展信访渠道,群众合理诉求得到有效解决。加大消防、道路交通、非煤矿山和食品药品等安全监管力度,安全生产形势保持总体平稳。加强人民武装和人民防空建设,顺利通过“省级双拥模范区”创建验收。进一步加强扶贫开发、老区建设、统计、粮食、物价、工商、供销、烟草、盐业、档案、史志、气象、仲裁、老龄、残联等工作,认真贯彻民族、宗教、对台、外事、侨务政策,促进了全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五)五年来,我们坚持转作风、促效能,自身建设明显加强。完善重大事项、重点项目民主决策、科学决策制度,理顺规

范政府运行机制,行政效率进一步提高。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掀起“责任风暴”,实施“治庸计划”,干部作风进一步好转。自觉接受区人大的法律监督、区政协的民主监督和社会监督,进一步密切与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等群团组织的联系,共办理人大议案、建议和政协建议案、提案XXX件,回复率达100%。加强勤政廉政建设,深入开展源头治腐,加大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力度,查处违法违纪案件484件。大力提倡勤俭节约,规范公务接待行为。加强政务公开和公务员培训管理,加大对财政资金和项目的审计监督力度,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更加规范。

各位代表,2011年是本届政府任期的最后一年,也是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一年来,全区上下团结一心,真抓实干,形成了勇于担当、敢于突破、奋勇向前的强大合力,区三届人大七次会议批准的主要预期目标全面完成,经济社会保持了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工业经济提速发力。大力实施工业倍增计划,着力优化投资环境,强力推进项目建设,中粮淀粉糖、东正木业等45个项目建成投产,武钢江北二期、国网电力一期等48个项目开工建设,光正钢构、凯迪斯特等15个项目正式签约。阳逻新型工业示范园建设快速推进,古龙产业园异军突起,汪集、城东、仓

阳等街镇工业园蓄势待发。工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幅在远城区排名第一。

——阳逻核心港建设取得重大进展。阳逻集装箱二期正式启用,武钢、亚东水泥等码头相继建成运营,集装箱吞吐能力提升至120万标箱,年中转量突破60万标箱,同比增长XX%,阳逻港成为长江中游最大的集装箱港区。4条集疏运道路加快推进。老港区大规模拆迁取得重大胜利,拆除面积达到XXX万平方米。港口物流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专顺仓储、华中钢材大市场建成开园。

——城管革命强势推进。实施大投入、大建设、大管理,快速提升新洲城市形象。武英高速汪集出口至举水河大桥全线刷黑,XX公里的城市路灯全部亮化。新洲大道、齐安大道、博物大道、红旗路、金融街改造刷黑。北濠改造工程加快推进。城管革命掀起风暴,违法占道、渣土污染、广告招牌、脏乱差等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整治,街镇所在地和公路沿线环境治理成效显著,第一批87个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工作完成,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区街财政体制改革初见成效。制定实施新一轮区街财政体制,完善财税激励机制,充分激发经济单元活力。街镇财政收入大幅增长,阳逻街突破2亿元大关,辛冲、邾城跨入亿元街镇行列。区级财政收入增幅创历年最好水平,保运转、保民生、促发展能力明显增强。

——一些民生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新增就业XXX人。新农保扩面加快推进,新增参保XX万人。提高社会保险待遇水平,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月平提高160元。提前实现城镇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一卡通”。新建公办幼儿园3所、标准化中小学校4所。建成廉租房694套。区公办福利院主体工程完工。宋渡桥主体工程基本完成。城市视频监控系统建成启用。

——政府运转不断规范。进一步强化政府制度建设,严明政府工作十二条纪律,建立“1+6”调度机制,完善城乡规划、土地资产经营、国有资产经营运行机制,成立邾城商贸文化宜居区、阳逻新城规划建设管理委员会。开展“四清一公示”和土地“四清”工作,全面摸清家底,堵塞监管漏洞,建立长效机制,政府工作运行不断制度化、规范化。

同时,我们战胜了60年一遇的特大旱情及旱涝急转灾情,农业生产在逆境中保持平稳增长;我们加大了公路治超和查违控违力度,整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我们查处了一批在省市有较大影响力的“两非”典型案件,计生工作得到了省、市高度肯定;我们强化了对各项工作的动态管理和督办检查,区政府年初确定的34项重点工作推进卓有成效。

各位代表,即将过去的五年,是新洲儿女凝心聚力、加速振兴的五年,也是付出艰辛、硕果累累的五年。在历任班子打下的

良好基础上,经过全区百万人民的不懈努力,我们谱写了新洲发展的新篇章。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为新洲建设和发展作出卓越贡献的百万新洲人民,致以崇高的敬意!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各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离退休老领导、老同志,向驻区部队、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向所有参与、关心和支持新洲改革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奋斗的历程难以忘怀,发展的经验弥足珍贵。回顾五年来的发展历程,我们深刻体会到:

第一,必须始终解放思想,开拓创新。面对农业大区向新型城区转换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努力克服思想上、工作上的“路径依赖”,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坚持用改革的思路、市场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难题。实践证明,发展的跨越源于观念的跨越,只有牢固树立改革开放的思想,坚持用市场配置资源,拓宽视野,创新思维,突破常规,才能有效破解制约发展的瓶颈,不断开创工作的新局面。

第二,必须始终紧扣中心,埋头苦干。面对区域竞争日趋激烈的现实压力,坚持发展为先、发展为重,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兴区”战略,全力推进阳逻开放开发,不断夯实街镇经济基础,切实加快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实践证明,只要全区上下坚定加快发展的决心不动摇,沉下心来打基础,静

下心来谋发展,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任接着一任抓,就能牢牢掌握工作的主动权,推动新洲经济社会实现新的跨越。

第三,必须始终敢字当头,勇于担当。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干事锐气,做到讲实干不争论、定目标不保守、抓机遇不迟疑,坚持主要领导、主要精力向开发区倾斜,向街镇倾斜,向招商引资倾斜,向工业倾斜,引进了一批事关新洲发展全局的重大项目,办成了不少多年想办而未办的大事。实践证明,只要我们始终对权力、责任和新洲人民的事业怀着敬畏之心,遇到困难不回避,雷厉风行,勇于担当,少说多干,就一定能够奋勇向前,后来居上。

第四,必须始终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坚持把新洲百万人民的利益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认真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努力让全区人民从改革发展中得到更多的实惠。实践证明,只要我们时刻把新洲百万人民的利益放在心里,办群众最需要的事,办群众高兴的事,就一定能够赢得全区人民的信任和支持,形成万众一心、团结奋进的局面。

第五,必须始终勤廉高效,从严治政。坚持把勤政廉政、依法行政作为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的根本来抓,形成简洁明快的干事风格、组织化程度较高的推进体系和责任到位、精干高效的运行机制。实践证明,只要我们重视各项制度的建设,严格制度,遵

循制度,创新制度,民主决策,依法行政,凝聚人心,群策群力,就一定能够形成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带领全区人民朝着既定的目标阔步前进。

五年的奋斗业绩斐然,五年的成就鼓舞人心。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发展不够仍然是新洲最大的现实,尽管我区经济保持了多年的高速增长,自己与自己比有了很大进步,然而与兄弟区的差距,不是在缩小而是在拉大;尽管我们是武汉特大城市的新型城区,但新洲承接主城区的辐射不够,区位优势难以发挥;尽管我们引进建设了一大批项目,但大项目偏少,有些项目质量不高,多数项目仍然处于成长期,短期内难以见效;尽管我们的财政状况有所好转,但历史欠帐较多,包袱仍然很重,大量的民生问题亟待解决;尽管我们的思想和工作作风有了很大的转变,但还存在观念更新不够、体制机制不活、工作落实不力等问题。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切实加以改进。

各位代表,我们坚信,有历届区委、区政府打下的坚实基础,有近年来改革实践积累的成功经验,有百万新洲人民敢于担当的开拓精神,我们一定能够克服前进道路上的重重困难。我们对新洲的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

下届政府工作建议

未来五年,是新洲思想大解放、改革大推进、产业大发展、城乡大建设的重要时期,也是新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抢抓重大战略机遇,推进跨越发展、转型发展、共享发展的关键时期。当前,中央赋予武汉新的使命,省委、省政府要求武汉在全省跨越式发展中带头,成为“龙头武汉”、“支点武汉”和“跨越式发展”的武汉。市委、市政府要求远城区成为全市新型工业化发展的主战场和主阵地,必将助推远城区成为武汉跨越式发展的排头兵和生力军。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武汉新港阳逻核心港在华中地区乃至全国的影响力与日俱增,阳逻开发区可以全面共享东湖高新先行先试的优惠政策。这些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有利条件,为新洲实现跨越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我区的比较优势和资源特质进一步彰显。尤为重要的是,近年来我们干部队伍的素质和能力得到了全面锻炼和提高,思发展、谋发展、抓发展的氛围日益浓厚,我们一定能够集聚优质要素、集合发展能量,实现新洲新的跨越。

按照区第四次党代会的总体要求,下届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是: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跨越发展为主题、转型发展为主线、共享发展为目的,以改革开放和创新创造为动力、优化发展环境为抓手,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统筹推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建设,努力把新洲建设成为长江中游航运中心、武汉新型工业基地、武汉东部生态

新区。到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全口径财政收入、工业总产值分别突破XXX亿、XXX亿、XXXX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XXXXX元、XXXXX元。

为实现上述目标,今后五年要着重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突出阳逻经济中心,高标准建设千亿临港产业新城

科学规划,合理确定功能布局。按照“西抵武湖、东至倒水、南临长江、北连武英”的空间发展导向,举全区之力加快“一区四街”(阳逻开发区、阳逻街、仓埠街、双柳街、涨渡湖街)大阳逻建设,构建“一带、一心、三轴、八片”的总体功能结构,全面建设80万人口、401平方公里的临港产业新城,形成“独立成市、以港兴城、港城互动”的良好格局,把阳逻打造成武汉东部实力新城。

依托港口,建设长江中游航运中心。放大阳逻长江中游最优深水良港的品牌效应,构筑新洲在全省乃至中部地区独特的竞争优势。实施阳逻港集装箱三期、通用码头等一批重点工程,配套建设武汉新港江北铁路等集疏运项目。加快推进保税港区建设,吸引全球著名的物流公司、国际班轮公司入园运营。利用“江海直达”和“汉台快航”对外开放口岸,积极发展转口贸易和国际中转,实现集装箱年中转量150万标箱,货物吞吐量4000万吨,

成为华中地区集现代航运物流、综合保税服务、先进港口设施和经济技术开发为一体的国际港、枢纽港、现代港,成为新洲吸引客商、聚集项目最有影响力、最具竞争力的金字招牌,成为引领全区持续发展、跨越发展的引擎和龙头。

壮大规模,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以长江岸线和新施公路为发展轴,形成以阳逻开发区为龙头的“1+4”工业发展布局。突出60平方公里阳逻市级示范园区和30平方公里古龙重装基地建设,着力提高园区项目承载能力、产业发展层次和综合经济效益,到2016年阳逻开发区工业总产值突破800亿元、古龙产业园突破500亿元,努力将阳逻开发区建设为国家级开发区,将古龙产业园打造成省级开发区,成为新洲先进制造业发展的基石和排头兵。坚持对接阳逻、错位发展,加快推进仓阳、汪集、城东、火车站等街镇工业园建设,力争到2016年街镇工业总产值突破200亿元,成为阳逻开发区的拓展园和特色园。强力推进工业倍增计划,实施“百亿产业、百亿企业、百亿园区、百亿投资”培育工程,引进投资过50亿元的重大项目2个以上。做大做强钢材深加工、桥梁钢构、机电装备、船舶制造四大支柱产业,着力培育涉钢和输变电两大千亿产业集群,改造提升电力能源、新型建材、纺织服装和食品加工四大优势产业,突破性发展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引导优势企业通过上市实现快速发展。到2016年全区工业总产值突破1500亿元,成为名副其实的武汉工业重镇、重装工业基地、远城区工业明星城。

完善配套,全面提升城市功能。采取多渠道的融资方式、超常规的建设速度,建成江北快速路,实现阳逻通轻轨,打通阳逻港与天河空港快速路,对接四环,全面构建与主城区无缝对接的快速公共交通骨架体系。完成污水管网收集系统建设,实现新城污水收集处理全覆盖。完善城市道路、绿化亮化、供水排水、供气供热等市政设施。加快建设柴泊湖、七龙湖等城市绿心,建设一批标志性建筑,提升新城品位和形象。高标准推进柴泊湖中央商务区、七龙湖休闲度假区、五一湖物流商居区开发,构筑阳逻新城核心商圈,提升生活性服务业档次和水平。大力发展现代物流、金融、咨询、研发、会展等生产性服务业,打造港口物流经济特色区及现代生态新城示范区。

(二)突出邾城政治文化中心,高水平建设商贸文化宜居区

高端定位,提升邾城规划建设水平。按照“一城两街”(邾城、辛冲)大邾城40万人口新型中等规模城市标准,编制完成邾城新城总体规划和修建性详规,全面启动新城建设。建成以邾城为中心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开通邾城至主城区城市公交。新建“一桥一坝”,开辟邾城第二通道,拉开邾城南扩西移城市框架。完成新城道路和基础设施建设,改造污水管网收集系统,扩建污水处理厂。引入现代城市经营管理理念,推进城南办公会展、高档商居和城市综合体等功能区建设,引进国内外知名大集团整体开

发举西4平方公里城市新区,拓展“一河两岸”滨水开放空间,把邾城建设成为武汉城市圈“水城相映、依水而兴”的灵秀新城。

以业兴城,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完善服务功能,增强城市活力。改造提升传统商贸服务业,引进一批国际国内知名的星级酒店、连锁餐饮、购物中心、高档影院,规划建设现代商业步行街,培育邾城核心商圈。坚持高端化、品牌化发展方向,大力发展楼宇经济。实施旧城改造与新区开发并举,成片开发沿河景观地产、高端地产。大力培育金融、保险、证券、物流配送、中介服务、文化教育等服务业,将邾城打造成为商贸活跃、教育发达、宜居宜业的活力之都。

丰富内涵,展示城市个性魅力。挖掘邾城厚重的历史积淀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注重建筑风格与色彩,加强城市形象整体设计,提升邾城文化品位。强化举水河水体保护,建设沿河滩地景观带,改造升级邾城公园,兴建一批城市小森林、小游园,彰显滨河亲水特色。深入开展文明创建,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塑造“开放、包容、大气、睿智”的现代城市精神。

(三)突出生态文化特色,高起点建设东部生态旅游新区

彰显生态特色。坚持规划引领、文化支撑、生态保障,高起点规划建设东部生态旅游新区,编制完成景区控制性详规。抢抓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建设机遇,全力唱响“红色

大别山、绿色道观河”特色品牌。围绕“蓝天、碧水、绿地”,加快山水资源保护、绿色旅游开发、生态产业发展、城乡环境优化四大工程建设。大力发展旧街茶果、徐古和潘塘蘑菇、三店金银花等生态观光农业、绿色农业,加快开发田地认养、果蔬采摘、鱼类垂钓等休闲农业项目。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加强道观河、少潭河、沙河等水体保护,积极开展生态修复,实施景区林相改造工程,大幅提升绿化覆盖率和森林蓄积量,打造红色大别山最具魅力的生态绿地。

挖掘人文底蕴。整理开发“子路问津、刺血誊经、百花朝圣”等人文典故,擦亮问津文化名片,弘扬佛教报恩文化、花朝民俗文化。加大策划包装推介力度,规划建设旧街古镇、问津书院5A级景区,将问津讲坛打造成为全国知名的国学论坛,将花朝文化打造成华中五省具有较强影响力的民俗文化品牌,将报恩文化塑造为楚天慈善之乡的精神内涵,努力建设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相辉映、民俗风韵与现代气息相融合的生态旅游新区。

大力发展旅游业。围绕“佛儒灵动、港城水都”形象定位,以道观河风景旅游区为龙头,以东北部红色旅游通道为纽带,整合沿线旅游资源,建成“一轴、五区、十景”生态旅游线路,打造东部旅游新区板块;依托涨渡湖、七龙湖、陶家大湖等生态湿地、湖泊,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构筑南部涨渡湖湿地生态旅游区板块;依托花果山、凤凰寨、宋渡岛等景区景点,大力发展乡村休

闲旅游产品,打造西部乡村休闲游示范区板块。加快完善旅游配套设施,提高服务质量和接待能力,加大旅游宣传推介力度,积极拓展客源市场,到2016年实现年接待游客500万人次,成为武汉市民休闲旅游目的地。

(四)突出统筹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

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完善全区城镇体系、功能分区和产业布局,构建区域中心城——重点镇——一般集镇——中心村多层次、网络状的城镇体系。突出新施公路城镇发展主轴,以汪集为节点,加快推进阳逻、邾城融合对接。积极探索引入市场建设机制,大力推进汪集、李集、三店、凤凰、潘塘、徐古等重点镇建设,完善水网、电网、道路、垃圾、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发挥区域性人口聚集、生产要素聚集功能,使之成为上接新城、下联新农村的节点。到2016年,全区城镇化率达到55%。

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引导土地向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农民种养殖大户集中,扩大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发展绿色蔬菜、健康蘑菇、优质畜禽、名特水产、特色林果等优势产业,加快推进徐古百亿元食用菌产业园、汪集50亿元农产品加工园、灵星50亿元禽蛋加工园等现代农业示范园、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大幅增加农民收入。按照“新农村、新农民、新生活”的要求,大力开展迁村

腾地、村湾集并、乡村旅游及关联产业开发,放大汪集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区建设试点效应,成片推进以中心村为基础的农村新家园建设,建成一批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的农村新社区。大力发展街镇经济和村级集体经济,做好7个重点街镇整街推进扶贫开发工作。高度重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构筑防洪减灾、农田灌溉、水资源保护、科学管理运营4大体系。加快农村危桥改造步伐,完成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继续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五)突出改革开放,全力打造对外开放示范区

以更高的眼界、更大的魄力推进改革开放,增强经济外向度和开放度。统筹推进各项改革,力求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取得突破。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健全财税体制机制,深化预算管理、国有资产管理、投融资体制和农村综合改革,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加快资本、土地、技术、劳动力等要素市场建设,积极支持和推动企业上市融资,激活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切实加大政策引导扶持力度,推动民营经济快速发展。深化教育、文化、医药卫生等社会领域改革。牢固树立“绿色发展、低碳发展”理念,加快阳逻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推动园区循环系统化、农村循环生态化、社会循环低碳化。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对外开放的第一抓手,加强与跨国公司、央企、知名民营企业的对接合作。积极承接珠三

角、长三角、环渤海区域的产业转移,鼓励境外工程承包和外派劳务输出。进一步优化投资发展环境,把新洲建成为武汉市对外开放的示范区。

(六)突出共享发展,努力建设民生幸福区

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全面实施民生工程,让广大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真正做到学有优教、劳有所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实现民生改善与经济发展齐头并进,幸福指数与发展指标同步提升。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努力让每一位有劳动能力的人都有就业机会。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符合新洲区情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社会保障全覆盖。动态调整城乡低保、医保、救助标准,深入开展专项救助活动,努力让人民群众的生活一天更比一天好。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切实解决困难群众安居问题。加快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向农村和社区倾斜,基本满足群众就近就医需求。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推动教育均衡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维护教育公平,不断扩大“教育之乡”的品牌效应,打造人民满意的教育强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提高市民素质,增强文化软实力。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实施图书馆、档案馆、文化馆新改扩建工程,增强城市文化功能。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投入,丰富

农村文化生活。加强广播电视资源整合,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全面创新社会管理,大力开展平安新洲建设,切实解决群众反应强烈的社会治安问题,不断增强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

各位代表,全面实现新洲未来美好蓝图,重在落实、贵在落实、成在落实。我们一定要扑下身子,创新实干,奋发有为,决不辜负全区人民的殷切重托!

2012年的主要工作

2012年是贯彻落实区第四次党代会精神的第一年,也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全口径财政收入增长20.5%,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0.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实际利用外资增长XX%,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4%,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降低3%,主要污染物排放降低1%。

为此,我们要着力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强力推进工业超倍增发展。坚持大干工业、干大工业,快速扩张工业经济总量。严格执行工业项目审批新流程,积极开

展并联审批和代办服务,全力打造全市工业领域投资环境最优示范区。加大工业投入力度,安排工业倍增计划财政专项资金5000万元。优先保障重点项目用地需求,加快工业项目建设,力促武船双柳基地一期、重冶三期等XX个项目建成投产,光正钢构、凯迪斯特等XX个项目开工建设,全年完成工业投资150亿元。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中心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家,实现高新企业产值45亿元。搭建创业平台,成立中小企业投融资公司,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5家。全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50亿元,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5亿元。把工业园区作为全区经济建设的主战场,阳逻开发区要充分发挥引领作用,掀起二次创业热潮。筹融资15亿元,完善阳逻新城“六纵五横”道路及配套设施建设,沿北部工业园向五一湖地区整体推进5平方公里水、电、路基础设施,拓展开发空间。编制完成阳逻新型工业化示范园区规划,加快推进钢铁物流、港口物流、商业服务、北部工业、东部工业五大园区建设,引进20亿元以上项目1个,实现20个以上工业项目开工,15个以上建成,15个以上达产,完成工业总产值XXX亿元。启动集装箱港区三期项目建设,全年集装箱转运量突破80万标箱,力争保税港区申报取得实质性进展。古龙产业园要形成大投入大建设的开发强势,多方筹资8亿元,开工建设天鑫路、环湖路、武船路等大项目区域道路,完成天翔路延伸工程,启动污水处理厂和110KV变电站建设,增强古龙产业园项目承载力。

启动建设港龙大厦和新城广场,建成30万平方米还建房和武船生活配套区。策划推进高科技电子产业园、家俱产业城、武船项目配套产业园和新型能源化工板块建设,引进20亿元以上项目1个,完成工业总产值XXX亿元。街镇工业园建设要取得实质性进展,仓阳、汪集、城东、火车站等园区要完善规划,创新建设模式,加大引资力度,加速推动项目落地开工,确保在功能和形象上有实质性的提升,完成工业总产值XXX亿元。

(二)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农业。做大做强菜、菌、禽、鱼、林等特色产业,提升农业综合效益。实施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成凤刘线10万亩正规化蔬菜基地一期设施,配套建设蔬菜冷库和产地批发市场。改扩建正规化水产基地1万亩。建设有机茶、花卉苗木、干鲜果等林业产业基地2.5万亩。推进高龙公司鱼靡加工、升阳二期、灵星万吨蛋品饮料加工、40万吨畜禽饲料加工项目,建设精明禽业50万只智能化标准化蛋鸡养殖小区,推动长华公司智能化生产工厂建成投产。争创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新增省级龙头企业XX家,建成市、区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4家。加大土地整理力度。引导土地有序流转,全年流转土地面积4万亩。完善农机作业、科技推广、信息流通等服务体系,建成区级农机综合服务基地。加快水利重点工程建设,建成倒水拦河坝,完成沐家泾10公里主港清淤护坡工程和中央财政小农水重点县李集项目建设,更新改造44座75—115KW泵站,整

治倒水李集7公里河段堤防,完成大渡闸至乌峰岗泵站取水续建工程。

(三)突破性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服务业提档升级步伐,启动横店影视摩尔城、邾城中百城市综合体和阳逻长河城市综合体建设,建成汉施路沿线和环柴泊湖17个三产服务项目。开工建设华中影视文化城商务旅游酒店和“水韵轩”星级酒店。基本建成红色旅游通道,完成万佛宝塔主体工程、问津书院整旧如旧工程,启动建设天立大风景文化度假村假日酒店、文化体育公园等项目。着力打造以帝元乡村俱乐部、仓埠花果山、徐古新集发、邾城绿洲源为重点的一批旅游品牌,策划组织第二届报恩文化旅游节、第十届花朝文化旅游节等节庆活动。力促华中钢材、华融钢铁、专顺物流正式营业。积极发展金融保险、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社区服务、信息咨询等服务业。

(四)提升发展建筑房地产业。加快建筑企业改革创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组建新洲建筑业商会,启动建设建筑业企业总部。支持建筑企业上档升级,新增一级企业2家。全力创建优质精品工程,争创“鲁班奖”1个,“楚天杯”10个,“安全楚天杯”1个。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支持企业走出省界国门,开拓国际国内市场,全年完成建安产值400亿元,实现税收6.5亿元。严控城区私人建房和小规模开发,加快培育房地产二级市场,扩大物业管理覆盖面,提升开发楼盘品位和档

次,完成楼盘开发面积XX万平方米,推动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五)高标准推进城乡建设管理。深化规划编制工作,完成邾城、阳逻等重点区域修建性详规。刷黑文昌大道、永安大道、南安街、长丰路,打通红旗街,实施邾城、阳逻背街后巷改造及绿化亮化工程。加快阳逻、邾城老城区污水处理收集系统建设,确保阳逻、邾城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营。推进邾城、阳逻旧城改造和城中村改造。完成邾城客运站迁建工程。加快推进江北快速路,开工建设阳逻通轻轨工程。启动邾城第二通道和举水二桥建设。建成武英高速阳逻连接线10公里路基。开工建设阳逻至天河港快速路。刷黑改造新施路汪集至金台段,实施汉施路施岗至倒水河段拓宽提升工程。改造新道线106国道至沙河大桥段、凤凰至长岭线、四吴线旧街中桥。投入资金XX万元,实施小城镇建设项目XX个。巩固城管革命成果,健全完善大城管长效机制,提高城市整治标准。实施数字城管,推动城市管理向精细化、规范化、科学化、常态化方向发展。做好新施公路刘集段、龙腾大街综合整治,美化进城景观。强力推进汉施、新施、新道、刘大公路沿线及街镇所在地环境整治,推动城市综合管理向街镇、村湾延伸,实现全覆盖。加大违法建设控管力度,实现违法建设零增长。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创建5个环境示范镇、30个环境示范村(湾),完成100个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工作。实施跨流域中小河流治理和柴泊湖截污工程,规范河道、陆地采砂行为,关

停全区所有采石场,重拳整治超限超载行为并形成长效机制。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加快山体复绿,重点打造新施、新道路沿线绿化景观带。

(六)纵深推进改革开放。继续深化阳逻、古龙、东部生态新区3个管委会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强化经济单元意识,完善财权、事权相匹配的区街财政体制。积极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建立完善土地储备运营平台,形成高效顺畅的土地储备、整理、供应新机制。实施涨渡湖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启动阳逻朱店试点。推进建发公司改革,做大做强建发公司、土地储备整理中心、农投公司、建投公司4大投融资平台。整合全区国有资产资源,组建区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公司。推进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完成水管体制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大教育、卫生系统资源整合力度,推进职业教育和区人民医院改革。继续推进“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坚持成本原则,把握招商方向,紧盯世界500强、国内500强和民营500强企业,积极开展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委托招商、驻点招商,力争在重大项目引进上取得新突破。组建专业化的招商引资队伍,把年轻优秀的干部充实到招商一线锻炼。加强招商信息和项目库建设,建立全区统一招商平台。利用鄂港粤、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经贸合作洽谈会等招商活动,精心包装推介一批产业链项目,提高招商针对性和成功率。落实激励奖惩机制,充分调动各经济单元招商引资积极性。

(七)着力改善民计民生。加强创业培训和困难群体的就业指导,发放小额创业贷款2000万元以上,城镇新增就业7000人以上。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社会保险新增扩面18万人次以上,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全覆盖。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和大病医疗救助制度。挖掘社会资源潜力,推动老龄、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发展。完成公办养老院配套建设。建成区便民服务中心,新建区残疾人康复中心。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新建廉租房300套,筹建公租房1000套。认真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新建公办幼儿园3所。推进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试点,新改建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6所。以区职高、市二技校为骨干,提升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发挥先进文化的引领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免费开放博物馆,改善图书馆、文化馆服务环境。基本完成有线电视数字化转换。健全完善卫生服务网络,切实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最大限度降低群众用药负担。加强牲畜屠宰、酒类专卖、放心豆制品监管,确保群众吃上“放心肉”、“放心菜”。完善基层监管网络,完成基层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站建设。继续加大“两非”案件查处、流动人口服务和计生对象奖扶力度,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稳定低生育水平。深入开展省级文明城区创建活动,革除恶习陋俗,倡导文明行为。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大严打整治力度,积极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社会治安进一步好转。认真组织实施“六五”普法教育。建立预警应急机制,提高对突发群体性事件的快速反应和处置能力。推进平安

道路建设,完善红绿灯、隔离墩等道路交通安全设施。深化专项整治,防止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加强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和人民防空工作。

(八)切实提升政府工作效能。发展的重任,竞争的态势,人民的期盼,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更严的要求,我们将始终带着责任、带着激情、带着使命,为了新洲的明天,勇当改革开放的开拓者、攻坚克难的破冰人、苦干实干的孺子牛,敢于破旧立新,善于探索实践,勇于担当履责,自觉担负起加快新洲发展的重任。加快完善财税、土地国资经营、投融资经济支撑体系,健全绩效管理和“1+6”综合调度体系,规范以“四清一公示”和“三公”管理为主的行政管理体系,建立公平、公开、人尽其才的人才保障体系,做到用制度管人、按规矩办事,形成简洁明快、责任明确、精干高效的运行机制。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高质量办理人大议案、建议和政协建议案、提案,虚心听取民主党派和人民团体的建议和意见。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严肃查处违法违纪行为。倡导勤俭节约,强化预算约束,压缩“三公”经费,真正把有限的资金用在改善民生和促进发展上,营造团结务实、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环境。

各位代表,2012年,我们本着“普惠、量力、当年”的原则,继续为民办好以下10件实事:

各位代表,新洲大建设、大发展的壮美画卷正徐徐展开,美好的前景已经展现在我们眼前。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凝聚百万新洲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以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勇于担当的胆识气魄,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在奋力推进新洲跨越发展的征程上,谱写出更加壮丽的新篇章!

推荐第3篇:武汉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小编推荐]

2014年1月6日武汉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

武汉市长唐良智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3年工作回顾

2013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年。面对国际环境错综复杂、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严峻形势,我们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市人民,坚持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武汉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坚持竞进提质、效速兼取不动摇,保持定力、从容应对,攻坚克难、砥砺前行,全面实施“五大计划”,大力推进美丽江城、幸福武汉建设,在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征程中迈出了新的步伐。

——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预计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9000亿元,全口径财政收入超过240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600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3800亿元。

——工业倍增成效明显。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万亿元,单月产值突破千亿元。汽车产业产值突破2000亿元。产值过500亿元企业增加到4户,过百亿元企业达到15户,新增3户;80万吨乙烯、神龙三厂、联想武汉产业基地、武钢四冷轧等一批投资50亿元、10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建成投产,东风雷诺项目落户武汉,发展后劲显著增强。

——创新驱动发展步伐加快。实施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86项。新增高新技术企业89家,累计900家,产值过百亿元高新技术企业达9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5500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55%,比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在全国高新区中,东湖高新区综合排名上升到第3位,知识创造和技术创新能力上升到第2位。

——交通枢纽功能不断提升。轨道交通4号线一期建成试运营,与轨道交通1号线、2号线一期构成“工”字形轨道交通架构,轨道交通连通三大火车站,可达五大长途客运站,高铁、城铁、地铁、长途客运实现快速换乘。以武汉为中心的“米”字形高铁网基本形成,构成武汉到郑州、长沙、南昌、合肥等中部省会城市2小时交通圈;到北京、上海、广州、西安等城市4-5小时交通圈;到重庆、宁波、青岛、厦门等城市8小时左右交通圈。武汉火车站成为目前全国高铁线路辐射最广、直达城市最多的高铁站,年旅客发送量突破千万人次。内陆港口首条近洋班轮——“泸汉台集装箱快班”开通。天河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1570万人次。

——对外开放实现新突破。新引进世界500强企业23家,累计200家。新增国际和地区航线5条,累计25条;国际和地区旅客吞吐量突破100万人次,增长59%;国际和地区航线、旅客吞吐量均居中部城市首位;东湖综合保税区封关运行。成功举办全球汽车论坛、世界新兴产业大会、华创会、国际友城高峰论坛等一批国际性会议。

——城乡一体化发展势头良好。6个新城区经济实力快速提升,地区生产总值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2个百分点;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21.5%,高于全市平均水平3.4个百分点。“菜篮子”工程提档升级,新建7.4万亩设施蔬菜基地。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突破2000亿元。新建等级公路126公里、通湾公路530公里。

——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全市公共财政用于民生领域的支出达703.4亿元,增长26.5%;民生支出占全市公共财政支出比重为63.7%,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预计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30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500元。教育、文化、体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水平稳步提高,市容环境不断改善,市民生活质量不断提升。

一年来,我们主要抓了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沉着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稳增长调结构取得积极成效

出台稳增长系列政策措施。制定实施“工业保增长16条”、“激活内需提振商业15条”、“全民创业20条”等系列措施。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停止18项事业性收费。开展“千名干部进千企”服务活动,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经济逐季回升向好。

深入推进工业倍增计划。优化工业布局,编制大光谷、大车都、大临空、大临港“四大工业板块”空间发展规划;6个新城区和3个跨三环线中心城区,分别建成20平方公里、10平方公里以上工业倍增发展区,全市新增工业园区面积80平方公里。持续加大工业投入,工业投资突破2200亿元,增长30%以上。上海通用武汉生产基地、力诺武汉生产基地、周大福珠宝文化产业园、东风乘用车新能源工厂、东风格特拉克变速箱、格林美产业园、百杰瑞新材料、武桥海工装备产业园等13个投资5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建设扎实推进。近两年签约的122个投资5亿元以上的工业项目开工率达到80%。调整优化工业结构,完成工业技术改造投资350亿元,汽车、光电子信息和重化工产业链不断完善。全球10大汽车制造厂商,4家在汉投资合作,武汉成为我国拥有车系最多的城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突破3000亿元;企业利润总额480亿元,增长32%。

加快实施服务业升级计划。金融、现代物流、会展、文化创意、信息、现代商贸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区域金融中心建设步伐加快,引进各类金融机构8家,累计178家;“新三板”挂牌企业超过40家,获批国家消费金融试点城市,社会融资规模3336亿元,增长10.7%。出台物流业空间发展规划,“一港、六园、八中心”建设加快推进,引进菜鸟网络、敦豪、普洛斯等6家国内外知名第三方物流企业,社会物流总额突破2.2万亿元。成功举办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全国药品交易会、中国国际商用车展览会、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等国家级会展,中国汉口北商品交易会、“中国光谷”国际光电子博览会、中国武汉金融博览会、武汉国际时装周等武汉会展品牌影响不断扩大,会展总数突破600场次,吸引境外参展参会人员200多万人次。工程设计产业实现收入800亿元。国内9大电商在汉设立物流配送中心或研发营运中心,电子商务交易额1720亿元,增长40%。软件及信息服务业主营业务收入900亿元,增长38%。旅游总收入1680亿元,增长20.4%。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国家智慧旅游试点城市建设加快推进,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晋升国家5A级景区。

(二)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城市发展活力不断增强

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推进政府机构和职能调整,整合组建城市管理委员会、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食品药监、工商、质监管理体制由市垂直管理,调整为市、区分级管理。警务机制改革深入推进,74%的警力下沉到基层。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市级行政审批事项由339项减为259项,向区新下放行政审批事项23项;建成市、区联动网上并联审批系统,审批服务事项提前办结率达到93%。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制定出台武汉市法治政府建设规划。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地方性法规草案6件,制定政府规章13件,人大议案、代表建议和政协建议案、提案1379件全部办结。

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推进国企改革重组。深化与央企对接合作,新增签约项目22个,长江通信与武汉邮科院战略重组全面完成。支持武商、中百、武汉肉联等优势企业跨区域扩张。市国资委出资企业资产总额达到4600亿元,净资产1200亿元,分别增长22.5%和22.7%。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加快发展民营经济。新登记私营企业3.13万户、个体工商户7.41万户。13家民营企业入选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增加3家。民间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58.8%。

深化“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出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体系及考核办法、实施循环经济促进法办法。在全国率先出台湿地保护区生态补偿办法。武汉节水型社会试点通过国家验收。生活垃圾分类减量试点启动实施。完善环境监管机制,实现所有湖泊水质监测全覆盖,实时公开pM2.5等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两型”社会创建示范工程深入推进。青山工业区获批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新能源汽车示范运营规模达到1098台,新投放便民自行车1万辆,新增绿色建筑200万平方米。全面完成省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制定实施国际化水平提升计划。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招商引资总额2765亿元,增长61%;实际利用外资52.5亿美元,增长18.1%。签约引进投资50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2个、30亿元以上服务业项目10个。对外贸易恢复增长,出口总额116.3亿美元,增长8.2%。对外投资、国际工程承包扩大到5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际大通道进一步拓展。扩大对外交往合作,友好城市增加到20个,友好交流城市增加到24个;“双谷双城”战略合作进一步深化;中法合作共建可持续生态新城项目落户武汉;法国马赛大学和武汉理工大学签署合作办学框架协议。营造国际化城市环境,外国领事馆区规划建设积极推进,长江国际学校投入使用。

在扩大对外开放的同时,扩大对内开放。深度融入“两圈两带”和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首届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会商会在汉召开,产业、交通、科技等领域区域合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三)制定实施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国家创新中心建设全面推进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出台“黄金十条”实施导则,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获批开展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科技成果处置权和收益权改革试点。制定实施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青桐计划”,评选100名创业先锋,新增科技企业孵化器123万平方米,建成大学生创业园区26家,400个大学生创业团队入驻,百万大学生创业激情进一步激发。推进科技金融创新,光谷“资本特区”建设加快。新增创投机构60家,累计210家,基金规模超过200亿元。新增科技支行4家,累计14家;股权质押、知识产权质押等创新性融资超过300亿元,科技保险保额达370亿元。深入实施“黄鹤英才计划”、“光谷人才计划”等人才工程,新引进海内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260名,入选国家“千人计划”累计达170人。

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新增各级创新型企业45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0家、企业技术研究中心19家。依托龙头企业,新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10家。新设立企业院士工作站5家。依托高校重点学科、优势学科,新组建5家产业技术研究院。新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研发机构,世界500强企业在汉设立研发机构累计20家。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涌现出全球首台光功率热分析仪、国际领先的精密重力测量研究设施等一批国际先进水平的自主创新成果,30项科技成果获国家级奖励。发明专利授权量3150件,国家知识产权审查协作中心在光谷正式运行。

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高新技术产业五年行动计划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超倍增计划。启动设立100亿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引导基金。全市在建和筹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231个。霍尼韦尔涡轮增压器、湖北宽带研发中心、中联药业中药产业化基地等一批项目开工,雅图中国光影城、华灿光电三期等项目加快建设。地球空间信息产业入选全国首批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高科技园区加快发展,世界500强企业中的15家生物医药企业,8家入驻光谷生物城;17家大型央企入驻武汉未来科技城。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2100亿元,增长25%。

(四)加大“三农”工作力度,城乡统筹发展取得新进展

新城区“四化”同步发展。以工业为主的经济结构初步形成,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7%,比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新型城镇化稳步推进。按照“独立成市”理念,编制完成6个新城区现代新城近期规划实施纲要和区域城镇体系规划。新城区主城建设积极推进。阳逻、吴家山、纸坊、知音、盘龙、纱帽等新城产城融合步伐加快。实施村镇建设项目219个。武湖街、五里界街、奓山街成为全省“四化”同步试点示范乡镇。现代都市农业加快发展。新增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12万亩、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3个。10大赏花游核心项目启动建设。乡村休闲游游客突破2000万人次。新建林果产业基地4万亩。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设施116项,推广农机新机具1.9万套,农业机械化水平达64%。新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510家、土地股份合作社30家、家庭农场702个。

全面推进农村资源资本化。完成15个街乡镇农村产权确权(变更)登记工作。农村产权交易额22亿元。农村土地、林地、水域经营权抵押贷款11.25亿元。新增农村土地流转面积10.64万亩。

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更新改造181处骨干排灌泵站,除险加固40处病险水库,改造9万亩重点易旱地区水利设施。扎实开展“万名干部进万村洁万家”活动,新建农村垃圾转运站17座,29个村庄成为省级宜居村庄。提档升级609家“农家店”,新建500个“村邮站”。各级财政投入革命老区建设资金38亿元,老区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为140万武汉籍外出务工农民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新建10个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站。

(五)坚持建管并重,城市功能环境实现新提升

强化规划先导作用。认真谋划武汉2049远景发展战略。完善“三镇三城”实施性规划体系,制定出台都市发展区1∶2000基本生态控制线规划、国家中心城市重点功能区体系规划。编制完成公共停车场近期实施规划、社区和养老服务设施空间布点规划、普通中小学布局规划、医疗卫生设施空间布局规划等一批专项规划。新版市域国土规划“一张图”系统正式启用。

大力推进城建攻坚计划。创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体制,变“以市为主”为“市区联动、共同推进”,充分发挥市、区两级积极性和资源优势。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380亿元,城建重大项目竣工6个、开工18个、续建38个。

交通枢纽建设取得新进展。天河机场三期、航空总部区全面开工。武汉至咸宁城际铁路建成通车。纱帽港区公用综合码头基本建成。机场第二通道、阳逻集装箱三期、江北铁路一期加快建设。武深高速武汉段、汉江海事搜救中心开工建设。

城市路网建设加快。长江大道一期、解放大道下延线示范段、姑嫂树路快速通道主线工程完工,八一路地下通道建成通车。轨道交通6号线一期、7号线一期、8号线一期,四环线南段、三阳路长江隧道、慈天公路跨府河大桥,三环线西段北段、东风大道、国博大道、长丰大道、墨水湖北路改造工程开工建设。轨道交通3号线一期、4号线二期、1号线汉口北延长线,四环线西段、鹦鹉洲长江大桥、江汉六桥、东湖通道、杨泗港快速通道四新段、雄楚大街改造、龙阳大道改造等重大项目加快推进。建成微循环道路25条、慢行交通系统80公里。

市政设施不断完善。启动实施中心城区排水设施建设三年攻坚行动计划,新建地下排水管网115公里,清淤排水管网4000公里,完成20个易渍水社区整治,城市排渍能力明显提升。主城区污水全收集全处理五年行动计划加快实施,完成龙王嘴污水处理厂改扩建主体工程、化工区污水处理厂一期和黄陵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新增污水管网191公里。青山堤防综合改造工程启动实施。新增光纤到户覆盖用户30.5万户。

“三旧”改造有序推进。汉正街、二七片、街道口、尤李村等重点片区改造进展顺利。古田老工业区纳入全国新一轮老工业基地搬迁改造示范区。武汉获批全国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城市。

纵深推进“城管革命”。创新城市管理体制机制。《武汉市城市综合管理条例》正式施行。制定出台《武汉市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办法》。将市规划、建设、水务、环保、食品药监等10多个部门中涉及城市管理的综合执法权归并到市城管委。推进管理重心下移,将涉及城市综合管理的市容、环保、园林绿化、公共基础设施等管理事项的审批权、执行权及相应财权,全部下放到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实现全覆盖。推进文明创建工作,开展“城管革命”战线行、社区行、校园行,“全民城管”氛围进一步增强。

全面启动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工作。路面清洗、楼顶垃圾、渣土污染、占道经营、房屋立面、违法建设、集贸市场、小餐饮小作坊、室外炭火烧烤、机动车冒黑烟、铁路沿线环境等专项治理取得明显成效。一批周期性堵点交通拥堵状况得到缓解。“公交都市”建设开局良好。轨道交通与公交线网实现无缝衔接。新开26条微循环公交线路。新建2个公交首末站、100座新式公交候车亭。大汉阳地区现代有轨电车试验线工程开工建设。修复破损人行道16万平方米。新建公厕100座。安装休闲长椅2000条。建成景观花街59条。实施楼宇景观亮化201栋。编制主城区老旧住宅区物业服务改善实施规划。制定改善空气质量行动计划。中心城区和新城区核心区全面禁鞭。完成三环线内365台燃煤锅炉污染综合治理。

加强生态保护建设。第十届园博会筹备工作扎实推进。91公里三环线绿化带基本建成,沙湖公园、汉江公园一期建成开放,洪山广场景观恢复提升工程全面完工,新建绿道260公里,建成“三小”绿地和园林小景67个,完成117条道路绿化改造提升。园博园、戴家湖公园、竹叶海公园开工建设。张公堤城市森林公园加快建设。新增建设绿地808万平方米。人工造林6.74万亩。21座破损山体生态修复启动实施。中心城区40个湖泊实现“一湖一档”动态管理,栽设2000多个蓝线界桩,新建30公里环湖路。龙阳湖、墨水湖、黄家湖截污工程和南湖清淤一期工程完工。新城区湖泊“三线一路”保护规划编制工作全面展开。梁子湖水质良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试点深入推进。沉湖湿地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藏龙岛湿地获批国家湿地公园。建成127个市级生态村。

(六)惠民生、促和谐,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城镇新增就业17.6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5.2万人;扶持自主创业2.5万人。社会保险净增参保42万人次,综合覆盖率97%。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启动实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提高20%,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增长11%,3.8万名被征地农民每人每月增发基础养老金200元。发放救助资金9.3亿元,困难群众救助标准平均提高15%以上。建设筹集保障性住房5.98万套,分配入住2.71万套。新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116家、农村老年人互助照料中心31家,新增养老床位5570张,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实现社区全覆盖,发放“一键通”手机20万部。

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新增1.2万名适龄幼儿入园学位。50所公办幼儿园新改扩建、105所小学标准化建设、149所农村学校食堂建设达标工程全面完成。义务教育区域基本均衡省级督导评估顺利通过。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不断发展。国家“教育云”试点“班班通”工程覆盖全市中小学校所有班级。落实国家各类助学资金1.7亿元,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14.1万人次。

制定实施国家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发展规划。新增4家三级医院,3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家乡镇卫生院实现提档升级。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9.9%,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75%以上;新增基本药物149种,基本药物平均销售价格下降36%;组建大医院直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区域医疗联合体28个、社区家庭医生团队391个,更多居民就近享受便捷廉价优质的医疗服务。名院名科名医名中心培育工程积极推进。人口计生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深入推进“文化五城”建设。全民阅读活动广泛开展,新增25个24小时自助图书馆。市直文艺院团全年演出2304场。“武汉之夏”获评全国首批公共文化服务优秀示范项目。一批文艺精品获国家级奖励。新改扩建35个室外社区青少年体育活动中心,新增体育场地15万平方米。成功举办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琴台音乐节、亚洲跳伞锦标赛、东湖国际名校赛艇挑战赛、市九运会等大型文体活动。启动青岛路—吉庆街片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保护改造工程。盘龙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光谷国际网球中心开工建设。世界女子职业网球超五巡回赛长期落户武汉。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幸福社区”创建全面推进。社区律师、法律援助工作不断加强。培育发展社会组织1620家。制定实施城市荣誉制度,评选表彰首批功勋市民、模范市民、文明市民。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信访、安全生产工作进一步加强。“平安武汉”建设取得新成效,武汉被授予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最高奖“长安杯”。

协调发展其他各项社会事业。“六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通过中期考核验收。全国“双拥”模范城创建中期迎检顺利通过。对口援藏援疆等援建工作扎实推进。国防动员、国家安全、民防、消防、仲裁、保密、参事、气象工作不断加强,文史、档案、民族、宗教、侨务、科协、地方志工作积极推进,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事业健康发展。

市政府承诺的十件实事全面完成。

在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同时,我们按照中央和省委、市委的要求,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政府作风建设不断加强。切实整改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全市“三公”经费下降16.5%;全市性大会减少37.6%,节会庆典活动减少31%。深化“治庸问责”,深入开展民评民议、电视问政活动,严肃查处庸懒散和行政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行为。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在严峻复杂的形势下,我市经济社会实现了持续健康较快发展,来之不易,弥足珍贵。这是党中央、国务院亲切关怀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同心同德、克难奋进的结果,是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监督、支持、帮助的结果,是社会各界和衷共济、通力协作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驻汉部队、武警官兵,中央在汉单位和各类驻汉机构,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向所有关心支持武汉建设发展的海内外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仍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发展不够仍然是武汉最大的实际,工业实力还不够雄厚,新兴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还不大,经济发展面临做大总量、提升质量双重任务;节能减排压力较大,资源环境约束趋紧,传统产业产品层次和技术水平不高,自主创新能力与科教资源优势还不相称,转方式、促转型任务艰巨;民营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国有经济活力需要增强,经济外向度不高,深化改革开放更加紧迫;城乡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城市建设任务繁重、资金筹措难度加大;市民反映强烈的交通拥堵、空气污染等“大城市病”和水环境的综合治理机制亟待创新;部分人群就业难和一些企业招工难并存,社会保障水平还不够高,看病贵和教育、医疗资源均衡化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食品安全、安全生产等工作还存在薄弱环节,这些方面与群众的期待和要求还有差距;少数政府部门和工作人员服务意识不强,执行落实不力、办事效率不高的问题依然突出。城市治理体系有待完善,治理能力有待提高。市民期望城市不光要“跑得快”,还要“跑得更漂亮”。这些问题,我们一定高度重视,以更大的决心、更有效的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14年工作建议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总部署、总动员,必将对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为武汉加快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开辟了新的广阔空间。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政府工作,要把全面贯彻落实好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以改革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全面、正确、准确、有序、协调推进各项改革,在转变政府职能、科技体制改革、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新型城镇化体制机制创新和建立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新模式新机制等方面取得决定性成果,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提升城市价值,推动武汉成为经济发达、实力雄厚的大武汉,知识引领、创新领先的大武汉,智慧便捷、畅通九州的大武汉,宜居宜业、幸福和谐的大武汉,成为中国中部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家中心城市,引领形成区域一体、辐射全球的“大武汉都市圈”,促进大武汉的全面复兴。

201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第一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攻坚之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按照竞进提质、升级增效的工作总要求,全面启动新一轮改革,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以改革促创新发展,以改革促转型升级,以改革建生态文明,以改革促民生改善,深入实施“五大计划”,着力保持较快发展速度,切实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改革当先锋、转型走前列、发展争进位,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复兴大武汉奠定坚实基础。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万亿元,增长10%;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以内;城乡居民收入增速与经济增长速度基本同步;完成省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

今年是新一轮改革的开局之年。我们将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在市委的领导下,制定实施武汉全面深化改革行动计划。从最急迫事项改起,从老百姓最期盼的领域改起,从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改起,从各方面能够达成共识的环节改起,推出一些立竿见影的改革,让老百姓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让全社会感受到市场环境、创业条件、干部作风在一天天好转,以改革的主动赢得发展的主动。

重点做好以下九个方面的工作。

(一)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着力激发市场活力

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努力打造一流的投资环境和创业环境。

推进国企民企共同发展。出台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总体方案。积极引入非公有资本和战略投资者,参与市属国有出资企业及其子公司的产权多元化改革,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动国有资产监管从管资产为主向管资本为主转变,加快培育有实力的国有资本经营公司,支持有条件的国有企业改组为国有投资公司,推进城建投融资企业转型。分类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和激励约束机制,增加国企管理人员市场化选聘比例。

激发民营企业创新发展活力。深入落实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各项政策。废除对非公有制经济各种形式的不合理规定,消除各种隐性壁垒。制定完善政策措施,推动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基础产业、金融服务和教育、医疗卫生、养老、健康等领域。建立健全中小民营企业信用体系、融资担保机制,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鼓励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支持民营企业上市融资。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研究制定《武汉市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方案》。进一步简政放权。做好国家和省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的承接工作,再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事项,继续优化行政审批服务流程。清理规范审批中介环节,切实推进中介机构与审批机关脱钩。编制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目录和细则,推广政府购买服务。稳步推进行政类和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优化政府组织结构,推进市场监管、农业农村管理、交通运输、城乡规划建设等领域机构和职责调整。开展公务员聘任制和事业单位职员制试点。

有序推进投资、财税体制改革。推动企业投资项目依法依规自主决策。加强政府投资资金的统一管理。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体系,稳步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建立债务风险防范和债务偿还机制,逐步将政府债务纳入财政预算管理;完善一般性转移支付增长机制;健全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制度。加快构建地方税体系,做好“营改增”试点工作。进一步梳理市、区事权,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

(二)坚持两业并举,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坚持把产业调整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调整提升制造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在规模中求转型,在转型中求规模,促进经济总量和质量效益同步提升。

持续推进工业倍增计划。抓工业规模,抓重点产业,抓产业集群。实施工业重点产业链(企业群)构建工程,延伸壮大产业链。启动实施“千企升级三年行动工程”,完成技术改造投资650亿元,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加大项目建设力度,推进100个投资5亿元以上的重大项目,确保50亿元以上项目开工5个,10-50亿元项目开工10个、投产10个。确保上海通用武汉生产基地、周大福珠宝文化产业园、格林美产业园、力诺武汉生产基地、北车轨道交通修造基地等一批重大项目竣工投产;确保东风雷诺一期、东风本田三厂、卓尔航空、科聚新材料、长飞科技园、中核环保产业园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加快建设东风格特拉克变速箱、武桥海工装备产业园、百杰瑞新材料、霍尼韦尔涡轮增压器、东风史密斯半挂车等一批重大项目。促进工业倍增发展区拓展空间、提升功能,推进大光谷、大车都、大临空、大临港“四大工业板块”建设。工业投资突破3000亿元,增长30%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3000亿元以上,工业增加值突破4000亿元。

持续推进服务业升级计划。争取《武汉金融改革创新总体方案》尽快获批实施。新引进8家金融机构,推动设立3家以上消费金融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在推动设立民营银行上实现突破,全面建成武汉民间金融街。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推动8家以上企业在境内外上市。加快推进物流“一港、六园、八中心”建设,引进4家以上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加快武汉物流交易所和大宗商品交易所建设,物流总额突破2.5万亿元。加快商贸业提档升级。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2500亿元,连锁经营销售额突破2000亿元。推进宜家销品茂、永旺梦乐城、欧尚商贸城等重点商贸项目建设。逐步完善武汉国际博览中心配套功能。引进2个以上国际一流展会。推进工程设计之都建设。创建中国软件名城。积极发展科技服务业。推进国家智慧旅游城市试点,通过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验收,打造武汉“新花城”和“两江四岸”旅游精品,支持木兰文化生态旅游区创建国家5A级景区。加快武汉中央商务区、武汉中央文化区、汉正街中央服务区、武昌滨江商务区、杨春湖高铁商务区等服务业聚集区建设。制定实施楼宇经济发展规划和扶持政策,建成5A甲级写字楼100万平方米,税收过亿元楼宇达到25栋。

(三)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创新驱动发展步伐

大力实施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计划,提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进一步打通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通道,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加快把科教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

增强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引擎作用。加大先行先试力度,努力把光谷打造为全国科技体制改革综合试验区。认真落实示范区部际协调小组第三次会议精神。参照落实“中关村新四条政策”。开展职务科技成果及其形成的知识产权管理改革试点。深入推进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和职工教育经费税前扣除等财税政策试点、股权激励政策试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集聚发展试点等工作。加快光谷“资本特区”建设。争取设立光谷科技银行。推进环官桥湖“资本谷”规划建设。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加快建设光谷“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全面推动光谷生物城、未来科技城、光谷中心区等生态型科技新城建设发展。加快建设武汉软件新城、光谷金融港、激光产业园、地球空间信息产业园、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等一批专业园区。推动示范区先行先试政策辐射到全市,形成“一区多园”格局。

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引导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大型企业自主建设研发机构,发挥创新骨干作用;构建一批面向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活力。新增一批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加快推进应用型技术研发机构市场化、企业化改革。健全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新组建市级以上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5个、企业院士工作站3个,推动产业技术研究院创新体制机制,尽快产生并转化一批应用科技成果。集中力量抓好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重大创新项目,组织实施关键技术攻关项目75项。创新人才发展机制。探索外籍高端人才绿卡制度,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230名以上。完善人才政策和服务体系,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

健全技术转移机制。加强成果转化机制和平台建设。全面落实湖北“科技十条”和武汉“黄金十条”,建立技术经纪人制度,构建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大平台,使发明者、创新者能够合理分享创新收益。全面实施“青桐计划”,培育大学生创业先锋,壮大创新创业队伍。新增大学生创业园区20个、科技企业孵化器120万平方米。定期举办“青桐汇”,打造青年创业者与创投资本对接、与创业导师对话、分享创新创业经验的平台,筹建创业培训学院,让“知识青年”转化为新型商业力量。发展技术市场,技术合同交易额达到260亿元。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扩大“新三板”试点,新增挂牌企业30家;新引进各类创投机构60家以上;新增科技贷款150亿元、科技保险保额200亿元。

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的机遇,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加强科技研究、加快产业布局,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策划和推进一批投资50亿元以上新兴产业项目。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0家以上。巩固提升光电子产业竞争优势,壮大生物、地球空间信息、节能环保等产业规模,培育发展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产业,推进3D打印、工业机器人、生物质能产业化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20%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25%以上。

(四)推进城市建设管理创新,提升城市功能和形象

坚定不移地推进城建攻坚计划。坚持国际视野、一流标准,按照“重基础、重民生、重生态、重文化、重品质”的要求,高起点规划城市,高水平建设城市,高效能管理城市。城市基础设施投资突破1500亿元。竣工14个重大项目,开工建设11个重大项目。

完善全域规划体系。落实武汉2049远景发展战略实施意见。启动修编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规划纲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综合交通规划,启动“十三五”规划研究编制工作。按照“圈层联动、一体发展”思路,完善空间规划体系,加快构建“3+N”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加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研究。

推进城建投融资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市区两级政府共同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体制。更好利用融资租赁、企业债券、股票市场、中期票据、保险资金、“拨改租”等多种方式,筹集建设资金。探索设立城市建设基金。制定非公有制企业进入特许经营领域具体办法,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公用设施投资运营。探索建立盘活城市基础设施存量资产的机制。

推进铁水公空重大项目建设。加快天河机场三期建设。支持武汉至黄冈城际铁路建成运营,推进武汉至孝感城际铁路建设。加快武汉新港阳逻集装箱三期建设步伐,开工建设林四房港区煤炭码头。推进武深高速武汉段、硚孝高速建设。

完善市域快速交通体系。同步推进9条轨道交通线建设。确保1号线汉口北延长线、4号线二期建成运营,实现武汉三镇全部开通地铁。加快建设3号线一期、6号线一期、7号线一期、8号线一期,开工建设机场线、21号线、27号线。加快过江通道、城市环线和快速路建设。建成鹦鹉洲长江大桥、姑嫂树路快速通道、杨泗港快速通道四新段、通顺大道、兴业路延长线,完成三环线西段北段、国博大道、龙阳大道、墨水湖北路、李纸路改造,基本完成雄楚大街改造。实现二环线主线贯通。加快江汉六桥、汉江三官公路大桥、慈天公路跨府河大桥、岱家山大桥、东湖通道、江北快速路、解放大道下延线、古田四路北延线、东风大道、长丰大道、21号公路改造、园博园配套道路等项目建设。开工建设杨泗港、沌口、青山三座长江大桥,以及长江大道二期、滨江大道延长线、新武金堤路等一批项目,启动三环线南段、光谷大道、武咸公路、青王公路改造工程,推进四环线全线开工。编制全域公交专项规划。加快雄楚大街快速公交系统、大汉阳地区现代有轨电车试验线建设。建成国博中心、盘龙城、凤凰山等一批公交枢纽站、首末站。大力发展慢行交通,建成一批自行车道、人行步道。

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坚持地面设施与地下设施并举,统筹推进排水、排污、供水、电力、通讯等设施建设。启动排水深隧、大型排水通道系统规划研究。加快实施中心城区排水建设三年攻坚行动计划。完成长江大道、红庙立交、台北路等一批排水工程,加快后湖四期、港西一期等泵站建设改造,新建排水管网100公里。深入实施主城区污水全收集全处理五年行动计划。加强二郎庙、落步咀、龙王嘴、黄金口等重点区域污水收集管网建设,新建污水管网100公里。推进汉西、南太子湖、三金潭等污水处理厂改扩建工程,完成汤逊湖污水处理厂扩建主体工程。建成金口自来水厂一期工程,完成余家头自来水厂扩建。推进危险废物处置中心建设。建设4G移动通信网络。

统筹推进城市更新改造。加快旧城区、旧厂房、旧村落和棚户区改造步伐,推进长江大道沿线、汉正街、二七片、谌家矶、古田片、龟北片、蛇山北片、白沙洲片等区域成片开发。

推进“城管革命纵深行”。升华理念,提高标准,健全制度,深入落实《武汉市城市综合管理条例》,全面提升市容管理、绿化美化、交通管理、生态环境治理水平和市民文明素质。

深入推进“双创”工作,实现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全面达标,达到省环保模范城市创建要求。深化城市综合管理执法体制和考评机制改革,推进环卫作业市场化改革。完善全天候、全覆盖的清扫保洁网络,巩固提升主次干道、窗口地带保洁水平。强化城市进出口道路、铁路沿线、集贸市场、背街小巷、城乡结合部、村级工业园等薄弱区域环境综合治理,整治规范占道洗车、占道汽修等占道经营行为,实现违法建设“减存量、零增量”。实施房屋全生命周期管理,建立动态的房屋基础数据库。推进主次干道、历史街区临街房屋立面和门面招牌整治。连片整理规范架空管线。深入推进园林绿化管理法制化、标准化、精细化、长效化。建立完善城市交通综合协调机制,强力整治交通秩序。加强城建工程施工管理,尽可能减少对交通的影响;强化电动自行车综合治理,依法禁止超标电动自行车在主城区销售、通行;严厉查处渣土运输车交通违法行为;规范非机动车停放秩序。

积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大力实施市民素质教育提升工程,深入开展文明交通行动、周末清洁家园行动,进一步调动广大市民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

(五)推进新城区“独立成市”,促进城乡共同繁荣

健全城乡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推动6个新城区建设主城明确的城镇体系、各具特色的产业体系、相对完备的基础设施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形成自成一体、功能完善、产业实力强、中等规模的现代化新城。

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编制实施《武汉市新型城镇化暨全域城乡统筹规划》,推进新城区产业现代化、功能现代化、城市格局现代化。引导工业大项目向产业新城聚集,促进产城融合发展。加快建设污水处理厂、环卫垃圾处理、消防、给排水等城镇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与汉南区一体化融合发展,继续抓好汉阳城乡统筹示范区、武汉化学工业区等新型城镇化改革试点。协调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积极开展生态乡镇、生态村“四级联创”,推动东西湖、蔡甸等区创建国家级生态区。加快革命老区建设发展,按市定标准,新增脱贫人口8000人以上。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培育20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840个家庭农场,探索建立农业资金互助合作社,制定鼓励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现代种养业的政策措施。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启动31个街乡镇农村产权确权登记,增加农村产权交易品种。推进农业资源资本化,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50家,探索水面使用权、农业设施等农村产权抵押融资。

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以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以市场化、产业化、组织化的方式抓农业。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进“菜篮子”工程提档升级,新增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7万亩。规划建设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突破2300亿元。加快发展以赏花经济为特色的乡村休闲旅游业,新增一批省级旅游名村。结合“万名干部进万村惠万民”活动,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扎实开展“清万渠”行动。

(六)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

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增强绿色发展的紧迫性、自觉性和刚性约束,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彰显武汉独特的山水资源禀赋,让市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让武汉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

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深入推进“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严格执行武汉市都市发展区基本生态控制线规划、武汉市基本生态控制线管理规定;按照“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总体要求,制定出台主体功能区实施计划,全面划定和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推进府河、武湖、大东湖、汤逊湖、青菱湖、后官湖6条生态绿楔建设,严格锁定三环线生态隔离带。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大力发展环保市场,深入推进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交易试点,积极推进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扩大绿色信贷和绿色保险试点。建立完善垃圾分类回收和处理制度。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

强力推进节能减排。加强重点领域节能减排和监管,加快推进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实施节能改造、节能技术产业化示范等重点工程。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和高效节能产品。推进企业清洁生产。全面实施居住建筑节能65%的设计标准,新增绿色建筑200万平方米、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400万平方米。积极推进国家“低碳城市”试点。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深入推进东西湖、青阳鄂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加快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开展机床、工程机械等再制造试点。加快构建餐厨废弃物处理体系。实施《推进武汉市大宗固体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行动方案》。

建设城市绿地生态体系。抓紧推进园博会筹备工作。加快建设园博园、张公堤城市森林公园、张毕湖公园、竹叶海公园,建成戴家湖公园、龙灵山生态公园。继续推进“两江四岸”江滩建设。启动建设龟山“城市阳台”。推进长江大道、汉阳大道等主干路景观大道建设,提升100条城市道路绿化景观。新建39个城市“三小”绿地和园林小景。编制山体保护规划,加快破损山体生态修复和环山道路建设,提升九峰山、马鞍山等城郊森林公园生态功能。新增建设绿地500万平方米,建设绿道220公里,植树60万株。

深入实施“碧水蓝天”工程。加快推进水生态修复工程。编制完成新城区湖泊“三线一路”保护规划。启动实施环湖泊公园建设工程,形成“一湖一景”。积极推进湖泊截污,加强南湖等湖泊综合治理。加强沉湖、涨渡湖等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维护湿地原生态。严格保护长江、汉江、梁子湖等战略水源地安全。严厉打击违法填湖、违法排污行为。实施改善空气质量行动计划,综合施策治理雾霾。完成二环至三环内燃煤锅炉污染整治,基本建成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全面实施机动车环保定期检验和环保标志管理,扩大“黄标”车限行范围。严格控制建筑工地、城市道路扬尘污染。积极参与武汉城市圈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联治专项行动。

(七)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发展,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坚持保基本、补短板、兜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下大力气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提供多样化公共服务,让孩子们快乐成长,青年人乐业创业,老年人颐养天年,市民生活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提升就业和社会保障水平。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深入推进全民创业。培育扶持自主创业者2.5万人,创业带动就业11万人。城镇新增就业15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5万人。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净增参保30万人次。妥善解决被征地农民参加社会养老保险问题。启动医疗保险费用支付方式改革。研究建立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同步提高其它社会保险待遇。建设筹集保障性住房8.3万套,建成4.8万套,分配入住3.5万套。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建立健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推进“养医结合”,提升社区养老服务的医疗、康复、护理功能,让老人干干净净活出尊严、舒舒服服活出品质。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深化考试招生评价制度、办学体制等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启动实施“武汉名校长培养工程”,完善名教师培养选拔机制。制定实施新一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创建省级学前教育示范区。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普通高中优质多样化发展。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行订单培养。支持各类高校提升发展水平。深入推进国家“教育云”试点工程。

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彰显城市文化底蕴,主动融入世界文化,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政府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激发文化创造活力。全面完成市直文艺院团改革改制工作。加快“文化五城”建设,着力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文艺精品工程,创作一批汉派经典剧目。设立“武汉市文化艺术市长奖”。加强汉口老租界、武昌昙华林、汉阳归元片等历史文化风貌街区的整体规划保护,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建成开放江汉关博物馆、汉秀剧场,加快推进盘龙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光谷国际网球中心、世界中学生田径锦标赛场馆、武胜国际文化城建设,开工建设武汉国际赛车场。组织好世界女子职业网球超五巡回赛、琴台音乐节、国际风筝邀请赛等大型文体活动。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

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公立医院管办分离,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公立医院改制重组。有序推动基本药物制度逐步延伸到非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鼓励社会办医,优先支持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推进大医院直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壮大区域医疗联合体,实现医通、人通、财通,形成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新机制。健全社区医生和居民契约服务关系。加快建设国家医疗卫生服务中心。推进国家疑难重症专科诊疗中心建设,完善重点专学科建设体系。新增4家三级医院,建设50个中心村卫生室。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与城市协调发展。

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深化“双拥”共建,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今年,我们将继续办好十件实事。

1、改善交通出行。开通15条微循环公交线路和老武昌公交游览专线,增加公交车辆200台。增设1000个公交站点候车便民长凳。打通10条断头路,建成微循环道路30条。完善提升主城区30条主干道交通管理基础设施。继续为新入学的全日制大学生每人赠送一本市民手册和一张100元的“武汉通”公交乘车卡。

2、改善市容环境。连片整治265个社区、60条主次干道架空管线容貌。修复街巷老旧、破损人行道15万平方米。新建公共厕所100座。淘汰更新1026辆“黄标”公交车。

3、强化养老服务。全市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增加20%。新建60家、提档升级40家社区养老院。为全市80周岁以上老年人发放高龄津贴。为困难老年人居家养老发放补贴。继续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一键通”信息系统建设,拓展服务功能。

4、提升教育医疗水平。推进100所公办小学标准化学校建设。完善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资助体系。实施市管公立医院就诊“一卡通”,实现群众就诊检查结果互通共享。提档升级30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本市户籍6周岁以下患白血病、脑瘫等重大疾病,且家庭贫困无力继续承担后续住院治疗费用的儿童,一次性提供5万元以内的人道救助。为新生儿实施免费耳聋基因筛查。

5、实施文体惠民。补充更新2157个农家书屋出版物。在新城区部分风景区设立免费开放日。推出和完善15条休闲健身步道。为415支农村基层群众文艺团队配置活动器材。新建30个室外社区青少年体育活动中心、25个室内社区健身俱乐部。在三镇选择35家游泳场所,继续为中小学生提供15天免费暑期游泳,并开展免费游泳培训。

6、加强扶残济困。城乡低保标准提高8%。贫困残疾人免费乘坐公交车、轻轨、地铁和轮渡。为贫困重度精神、智力残疾人提供居家护理补贴。继续为1000名耳聋、智障、孤独症等儿童提供专业康复训练补贴。

7、便利群众生活。治理规范285家农贸市场,对其中200家破旧农贸市场实施升级改造。新建社区蔬菜便民店200家。为流动人口免费发放30万张“武汉通”式居住证。

8、强化食品安全保障。在学校周边、集贸市场周边、老旧社区、城乡结合部等重点区域,规范、设立小餐饮便民服务区50个。对100家集贸市场豆制品等重点食品品种实施规范经营。提档升级100家食品小作坊。向全市4万家小餐饮单位免费赠送食品安全知识手册。

9、改善老旧社区基础设施和服务。持续推进100个老旧社区“幸福社区”创建工作,重点完善社区道路、排水、二次供水、公共照明等基础设施。推进200个老旧社区绿化提档升级。续建300个社区消防室。

10、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对1163公里1个流量以上的农村排灌港渠进行整治。新建500个“村邮站”。改造116所农村学校食堂和55所农村中小学厕所。建设100个行政村生活垃圾收运示范工程。新建留守儿童关爱服务站10个,探索建立服务站健康运行机制。

(八)加快城市国际化进程,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

抓住国家扩大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机遇,大力实施国际化水平提升计划,加快承接产业转移和“走出去”步伐,不断提升开放功能,推动武汉对外开放上规模、上层次、上水平,努力建设中部地区对外开放门户城市。

构建开放型经济发展新格局。把握国家放宽投资准入的机遇,提高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领域利用外资规模和质量。引进签约投资50亿元以上工业项目、投资30亿元以上服务业项目各10个,新引进世界500强企业12家。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8%以上。拓展新兴市场,扩大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外贸出口保持合理增长。推动优势工商企业开展境外直接投资,建立生产基地和销售网络;支持优势工程企业建立海外工作基地,承接国际承包工程。

提升对外开放功能。拓展国际大通道,增开武汉至美国、澳大利亚等国际直达航线;加强与“汉新欧”国际铁路货运专列沿线外国铁路企业合作,联合组建铁路物流公司,实现货运专列双向常态化运营。筹建国际快件枢纽站。加快口岸大通关建设,提升东湖综合保税区功能,争取设立武汉新港空港综合保税区。积极推进武汉内陆自由贸易试验区申报工作。

营造国际化城市环境。全面启动外国领事馆区建设,协调做好美国驻汉领事馆开办签证业务、英国领事馆开馆服务工作,争取更多国家在汉设立领事馆。深入实施外籍人士“家在武汉”工程,规范公共场所双语标识,加快发展国际化的教育、医疗、文化服务体系,推进国际化社区建设。

扩大国际交流合作。策划举办中国武汉全球投资峰会等高层次国际会议。协作办好中法建交5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推进中法合建可持续生态新城项目,设立巴黎中国文化中心“武汉之窗”。新增一批国际友好城市和国际友好交流城市。组织开展“千名市民看友城”活动。深化“双谷双城”战略合作。

加强区域合作。深度融入“两圈两带”和长江中游城市群合作,推进产业大对接、交通大联网、市场大统

一、创新大驱动、生态大保护、公共资源大共享、城镇化改革大试验,培育“武汉大都会”。

(九)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提升城市治理能力

经济社会加速转型,要求城市治理方式随之转变。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的现代城市治理核心理念,创新城市治理模式,加快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建设法治政府,推进依法治理。法治是现代城市治理的基本方式。大力推进依法治市,营造政府依法行政、市场主体依法运营、市民依法行为、整个社会依法维权的良好氛围。实施武汉市法治政府建设规划,进一步推进政府工作法制化。深入开展“六五”普法工作。积极开展重点领域行政立法工作。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推进综合执法和执法力量下沉,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各项决议和决定,主动听取市政协的意见与建议,切实办理好人大议案、建议和政协建议案、提案。

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多方参与、系统治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参与,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加快实施政社分开,推进社会组织明确权责、依法自治、发挥作用。启动社会组织孵化计划,新培育发展2000家社会组织。深入推进“幸福社区”创建,切实减轻社区负担,强化社区自治功能。加强社区矫正和社区戒毒康复工作。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使群众问题能反映、矛盾能化解、权益有保障。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加快建立食品药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坚持安全生产警钟长鸣,建立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大力开展建筑工地、道路交通、地下管网、危化品、消防、特种设备等重点领域安全整治,加快推进武汉化学工业区危化品仓库建设,有效防范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强农民工安全生产培训。深化警务机制改革,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充分发挥市民参与城市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市民在城乡社区治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依法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着力提升市民的“武汉认同感”,让市民关注的目光逐渐从自家以及身边的事情,扩展到城市的共同事务,乃至这座城市所立足的国家背景、时代背景中,增强城市共同治理的活力。

建设智慧城市,推进数字治理。智慧城市是衡量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的主要标志。加快实施智慧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建立完善城市治理信息系统,构建智慧应用、智慧产业、智慧运行三大核心体系,促进城市信息的高效传递和智能响应,为治理城市提供及时、准确、科学的服务,降低治理成本,提高治理效率。统筹推进感知基础设施、网络基础设施、云计算基础设施、地理空间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智慧交通、智慧城管、智慧市政、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社区等15个专项智慧规划。启动地下管线信息化平台建设。建立市“政务云”服务总平台,提高网上审批服务效率,让市民少跑路、少受累。

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清理规范市级行政权力和政务服务事项,依法制定公布“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完善政务公开制度,推进决策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让监督的阳光照亮权力运行的每一道环节、每一个角落。

加强廉洁政府建设。坚持力度统一论,加大威慑力度、严查力度、监督力度,大力推进反腐倡廉。推进源头治理、制度反腐,深化土地出让、工程建设、政府采购、产权交易等重点领域改革。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以反腐倡廉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把真抓实干作为政府工作的座右铭,突出“干”字当头,推行“马上就办”,以实干促改革,用实绩赢得群众信任。深化“治庸问责”、优化环境工作,促进政风行风进一步好转。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效,坚决反对“四风”,加大整改落实力度,切实将教育实践活动成效转化为惠民利民成果。严格执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全面落实《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政府性楼堂馆所一律不得新建,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公费接待、公费出国、公费购车只减不增。压缩一般性支出,把更多财力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在政府自觉过“紧日子”中,让群众过上“好日子”。

各位代表!

今天的武汉,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面临着跨越发展的重大机遇,迎来了加速复兴的历史窗口。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新一轮改革的大幕,将给我国带来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提升,为敢为人先的武汉争创新优势、实现新跨越,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时,明确肯定“复兴大武汉”,为武汉实现全面复兴注入了强大动力。

国家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扩大内需、创新驱动发展和新型城镇化战略,依托长江打造新经济支撑带,武汉作为中部地区和长江中游的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科教基地,多重战略机遇叠加,区位、交通、科教、市场等优势将进一步增强和充分释放,加速转化为发展优势、竞争优势。

武汉综合经济实力和城市功能不断增强,步入了加速发展的上升期。全市人民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愿望强烈,干事创业心齐劲足、热情高涨,形成了加快发展的强大气场。

复兴大武汉,天时、地利、人和俱备,机不可失、时不我待。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武汉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建成支点、走在前列”的要求和市委的决策部署,勇于担当、奋发有为,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为早日建成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实现大武汉的全面复兴而努力奋斗!

推荐第4篇:武汉市

武汉市“满城挖”书记:不大搞建设对不住武汉

武汉是一座充满了遗憾的城市。

它号称百湖之市,长江、汉江穿城而过,却因市容长期脏乱差,被网民讥讽为“全国最大的县城”;它是民国时仅次于上海的内陆繁华都会,新中国第四大经济中心,却在最近二十多年里,在全国城市经济总量排名被挤到十名开外;每年有二十多万大学生从这里毕业,但只有三分之一勉强留了下来,至今它仍然是中国第三大科教中心,却也最大的人才漏斗。

这种历史与现实的反差,时常让人唏嘘不已,也让土生土长的中共武汉市委书记阮成发屡出感叹,“不把武汉建设好,就对不住这个城市。”然而,风水轮流转,最近几年,随着武汉城市圈、国家中部中心城市获批,特别是近期,高层关于建设长江经济带的设想逐渐清晰起来,这个一度没落的老工业基地、为人忽视的内陆省会,正逐渐被决策层和商界所注意。

被广州、深圳、苏州、成都等后起之秀一一超越后,就连同处于中部的长沙、郑州也跃跃欲试地想要争夺中部老大的座次,这让武汉的主政者承受着比以往更大的压力,更急于“复兴大武汉”,成为中国中部名副其实的发动机。这一点,阮成发2013年底在武汉远景发展战略专题研讨会上的发言袒露无遗:“到2049年,武汉将成为中国中部中心,成为具有重要影响的国家中心城市,在更大范围、更多领域发挥辐射引领作用,实现大武汉的全面复兴。”

主政者的雄心壮志固然鼓舞人心,但仅凭一句口号、一篇长文,还是难以打消外界对于这个城市的疑虑,也不足以重建人们对这个城市的信心。这是萦绕在每一个关心武汉未来的人内心挥之不去的疑问:在错失了诸多机遇之后,在没落了二十多年之后,这一次,武汉如何能够革新内陆意识,如何提升政府效率,如何发挥市场作用,真正抓住长江经济带的国家战略借势复兴、再造长江奇迹?

武汉长江大桥夜景。

王健林的500亿赌注

偌大的卖场,一眼看过去,顾客的人数,用十个手指头就能数得过来。

6月底一个周四的下午,开业大半年后,武汉汉街万达广场还是有点冷清。这倒与建筑设计方荷兰UNStudio要想追求的“高科技冷感”多少有些不谋而合。

在电子商务的冲击下,传统的百货公司无一例外地都沦为了网店的试衣间,万达的商业地产和百货业也遭遇了发展的瓶颈:上海宝山万达广场2013年开业半年后,仍然有近半商铺没有找到租客;成都锦华路万达广场的客流量在2013年也出现了历史上首次客流下滑;万达2013年年报披露,当年万达百货历史上第一次没有完成利润计划。

但是,无论百货业的前景如何黯淡,也无法扑灭万达在武汉的投资热情,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依然决定要在武汉兴建一座“史上最奢华的万达广场”。

驱车驶上沙湖大桥时,远远就能看到汉街万达广场,其外立面安装有全球规模最大的LED亮化幕墙,安装了共计318万个LED灯珠,超过北京水立方游泳馆的用灯量。 汉街万达广场的造价是普通万达广场的3倍,集购物、观影、娱乐为一体。但如果与该广场所在的中央文化区高达500亿元的总投资相比,也实在算不了什么。

汉街万达广场坐落在汉街西头,比邻楚河。2009年,国务院批准《武汉市大东湖生态水网总体方案》,武汉市呼吁多年的“六湖连通”工程终于拿到了“准生证”。次年,作为首个工程,连通东湖和沙湖的连通渠开挖。

“六湖连通”工程的初衷,是把武汉市内多个湖泊与长江串联起来,还原过去的江湖连通格局,达到净化内湖水质、美化环境的目的。与此同时,武汉市也希望借机进一步提升城市地产价值,在武昌打造又一个新的顶级商圈。

2009年,湖北省、武汉市的领导找到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向他推介东湖沙湖连通项目(以下简称东沙项目)。王健林后来回忆,“当时湖北省表示这是一个大手笔的投资,当然也必须是一个高水准的项目”。

自2008年万达总部从大连迁到北京之后,几乎每天都有地方官员来访,想请王健林去投资。有一次,王健林去河南参加当地一家万达广场的开业典礼时颇为自得地说,万达所有的项目都是来自地方政府的邀请。

在网购尚未盛行的2004年,武汉江汉路万达广场开业时,配置了当时武汉市硬件设施最好的万达影院,一时成为了当地人观影首选之地。当时,江汉路万达广场里的店铺租金,每平方米月租高达数千元,抬高了整个江汉路商圈的租金水平,周边房价、地价也开始飙升。

五年后,武汉决定启动东沙项目时,万达集团为了寻找商业地产之外新的增长点,正式把文化旅游产业定为企业新的重点发展方向。当湖北省把东沙项目所在的1.8平方公里的地段推介给王健林时,万达正缺一个打造文化旅游的样本。

后来,王健林透露,投资武汉其实带有一定的偶然性,最终让他下定决心开发东沙项目的,还是整整1.8平方公里的连片土地。从地理上看,东沙板块位于整个武汉三镇主城区的中心。“北京、上海、广州没有这么好这么大的地块,没有这么好的城市资源,同时还有政府的大力支持。”

经过数轮考察后,王健林决定在东沙板块上,打造一个现代版的清明上河图,并给这个项目起了一个有别此前所有万达项目的名字:中央文化区。据万达方面的规划,整个中央文化项目总投资将达到500亿元,其中仅土地成本一项就超过100亿元。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3年,武汉市社会消费总额达3878亿元,仅次于4个直辖市和广州、深圳,在全国排第七位,显示出旺盛的消费能力。据戴德梁行发布报告称,2013年,武汉商铺投资回报率在5%到6%,高于北京上海的3%到4%。

如今,万达模式被越来越多的开发商所复制,“购物中心+商业街+酒店+写字楼+公寓”的城市综合体项目在武汉三镇遍地开花,主城区内已经形成了十大商圈,百货公司数量超过百家,仅2011年,武汉获批的奥特莱斯项目就达6个之多,整个零售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熟悉万达武汉项目的人士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考虑到巨大的设计体量,中央文化区项目最终能否成功,还取决于能否吸纳武汉、湖北乃至整个中部地区的人流,最根本的也就是武汉整个城市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武汉楚河汉街商务区。

汉街万达广场坐落在汉街西头,比邻楚河。汉街万达广场的造价是普通万达广场的3倍,集购物、观影、娱乐为一体。

推荐第5篇:武汉市纪念

武汉市纪念“六·五”世界环境日和

2011年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月活动方案

2011年6月5日是第40个世界环境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2011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确定为“森林:大自然为您效劳,旨在配合联合国国际森林年,强调森林的生态价值,提高人们森林保护意识。为呼应这一主题,我国将“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作为中国主题,该主题旨在唤起社会公众对环境与发展关系的清醒认识和自觉行动,强调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理念和公众参与,号召全社会行动起来为可持续发展之路做出贡献。

为充分发挥纪念世界环境日活动产生的社会影响,全面推进生态环境优美的最佳宜居城市建设步伐,特组织开展“2011年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月活动”。有关事项如下:

一、准备部署阶段(2011年5月下旬)

(一)市环保局起草《武汉市纪念„六·五‟世界环境日暨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月活动方案》,向有关单位通报2011年武汉市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月系列活动安排,商研主流媒体宣传报道各项活动情况等具体事务。

(二)各地环保局邀请当地党委、人大、政府、政协领导和各有关部门、单位派员参加各类活动。

(三)各地环保局制作系列活动宣传品并送各相关单位。

二、组织实施阶段(2011年6月~7月)

(一)6月初,市环保局召开纪念“六·五”世界环境日新闻通报会,发布环境信息。

(二)6月5日,市政府领导在《武汉日报》刊发纪念“六?五”世界环境日署名文章。各地根据当地实况,自行安排。

(三)6月至7月,各地分别组织开展“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为主题的环保宣传活动。组织参加各类环保竞赛。

1.举行广场环保活动。结合今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向市民展示近年来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举办环保知识板报联展,发放环保宣传手册,设立环保咨询台和举报投诉台,接受或当场处理群众提出的环保问题等广场活动。

2.发挥媒体导向作用。以“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为主题在各主流媒体集中刊发、播放环保新闻和环保公益广告,形成绿色六月环保大宣传的舆论氛围。

3.加强环保“四进”宣传。(1)进社区:在环境友好社区试点单位开设环保论坛,举办绿色生活献计献策讨论会,张贴环保宣传画、标语等。(2)进学校:各级绿色学校开展世界环境日主题环保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环保实践体验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环保观念。

(3)进企业:组织绿色企业进行环保承诺倡议,牢固树立企业科学发展观念,积极履行环境社会责任。(4)进乡镇:指导环境优美乡镇开展形式多样的环保宣传活动,利用已建成的生态园,结合今年环境日主题举办相关活动。

4.举办环境形势讲座。以“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为主题,在社区和高校进行宣讲。

5.支持环保志愿者活动。结合今年世界环境日主题开展各类环保民间活动,提升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主观能动性。

(四)组织开展各类环境保护竞赛活动。

1.“十一五”环境好新闻评选活动。

2.环境教育优秀教案评选活动。

3.第二届大学生环保演讲比赛。

4.“生物多样性”网络知识大赛。

三、总结阶段(2011年7月下旬)

(一)市环保局组织召开武汉市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月活动总结表彰大会。

(二)市环保局汇总各市、区环保局反馈的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月活动情况,向政府报告宣传教育月工作总结。

推荐第6篇:武汉市概况

武汉市是湖北省省会和湖北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华中地区最大城市和内外贸商埠,也是中国内陆最大的交通枢纽,工业、教育、科研的重要基地之一。

武汉市是华中地区的重镇,面积8467平方公里,人口700多万,坐落于江汉平原。长江、汉水在此交汇,在地理上将武汉划分为长江以南的武昌及长江以北的汉口和汉阳。河流湖泊纵横交错,故武汉又称“江城”。先民楚人创造的灿烂的楚文化深深地影响着这个地方的人们,使武汉人的性格表现得热情而刚烈,浪漫而奔放。

武昌之名始于东汉末三国初,孙权为了与刘备夺荆州,于公元221年把都城从建业(今南京)迁至鄂县,并更名“武昌”,取“以武治国而昌”之意;汉阳一名的来历与汉水密切相关,古语“水北为阳,山南为阳”,古时汉阳在汉水之北,龟山之南,又因得日照多的地方也称阳,故名汉阳;汉口在三镇中历史最短,而发展最快,汉口原叫江夏,因发源于陕西的汉水是当时交通便利的水道,陕西商人乘船沿汉水而下至江夏做生意,开始把江夏改称汉口,即汉水的出口。

武汉历史悠久,根据离城区5公里的黄陂滠口杨家湾发现的商代盘龙城遗址的考古结论,早在3500年前,此处已进入人类文明社会。武汉先秦时属楚国地,秦属南郡,汉属荆州江夏郡,三国时隔江分为江夏、汉阳两县。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设夏口厅。1926年汉口、武昌两县改市,1927年,国民政府由广州迁来后,三镇统建武汉市。

古代,从武汉循长江水道行进,可西上巴蜀,东下吴越,向北溯汉水而至豫陕,经洞庭湖南达湘桂,故有“九省通衢”之称。东汉时期蔡邕便发现其“南援三州,北集京都,上控陇坂,下接江湖”的优越地理条件,认为是“导财运货,贸迁有无”的理想市场。至宋代,武昌已有“市邑雄富”的美誉,至明末清初,汉口就跻身全国四大名镇之列。康熙年间,三镇已成为“楚中第一繁盛处”。历来,武汉是长江中游最大的物资集散地、商业贸易中心,加之得水独厚,得中独厚,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故为华中重镇。1860年代后,汉口开埠,江海直航;随后京汉、粤汉铁路的铺设,更使武汉四通八达。1949年以来,长江大桥和江汉一桥、二桥及汉水铁路桥的竣工,以及空中航线的开辟,武汉交通运输进入新的时代。1990年后,武汉港新客运站、新火车站的投入使用,天河国际机场、长江公路桥和江汉三桥的开通,武汉成为华中第一大交通港站。今天,武汉作为中部最大的水陆交通枢纽,长江水运联通东西,京广铁路纵穿南北,北至北京,南抵广州,西去重庆,东达上海。东西水运干线和南北铁路干线使武汉的物资交流范围扩展到全国各地,成为新时代的华中重镇。

武汉美称“江城”,源于唐朝大诗人李白“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的千古绝句,这一称呼也是由于武汉的发展与长江、汉水的关系特别密切,所以沿江九大城市中,唯独武汉享有“江城”的雅名。

改革开放使武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武汉人引以自豪的千古名楼黄鹤楼,自然风光旖旎的东湖,享有盛誉的归元禅寺,继续张开双臂,喜欢四方佳宾。更有许多好听、好看、好玩的新景点、新景观如白鳍豚馆、野生动物园、赤壁大战全景画馆及改造后的具有现代气息的中山大道商业街都等待着您的投入,恭候着您的光临。欢迎您来江城,领略都市不同的风光。

参观江南三大名楼之首的黄鹤楼,在此可追溯黄鹤楼的历史,聆听有关的神话传说以及历代文人墨客面对黄鹤楼吟咏的诗篇“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并可登楼观武汉三镇全景。随后来到古琴台,这里是流传了两千多年的“高山流水觅知音”故事的发生地,游人可在此凭吊俞伯牙、钟子期以琴会知音的动人故事。

推荐第7篇:武汉市艺术学校

武汉市艺术学校

______至______学年度___学期期

1、数据分析

2、文字分析 (1) 考试内容:

(2) 试卷情况分析:

(3) 学生掌握情况分析:

(4) 教学经验:

(5) 措施与建议:

授课老师签名:年 月日时间:

推荐第8篇:武汉市概况

武汉,湖北省的省会城市,华中地区最大都市及中心城市,长江中下游特大城市

第一环节:武汉别名:别名有:大武汉,武汉三镇,江城武汉,赌城武汉,百年武汉等

1、大武汉:面积大,地域面积8494 (出租车绕城3小时),人口1002万,地理位置特殊,湖北省是九省通衢,湖北地域面积18.59万平方公里,约占祖国的2%,,全国排名16位,人口900多万,约排全国第6位,湖北北接河南,南连湖南,西接重庆,东靠安徽,南北交通大动脉京九铁路线穿城而过,故武汉是南来北往行人必经之路,外来流动人口多,车辆多,所以武汉一到上下班高峰就全城堵车,不仅堵车,武汉的城市大交通公交车还异常的拥挤,有一次南京人武汉人在一起吹牛,南京人说,你知道南京多堵吗,我老婆都挤流产了,武汉人不屑的说,你那算什么,我老婆都挤怀孕了。

2、中国的父亲河长江在流经武汉境内时与其最大的直流汉江狭路 相逢,将武汉分成了三大陆地。武昌之名始于东汉末三国初,孙权为了与刘备夺荆州,于汉阳一名的来历与汉水密切相关,古语“水北为阳,山南为阳”,古时汉阳在汉水之北,龟山之南,又因得日照多的地方也称阳,故名汉阳。公元221年把都城从建业(今南京)迁至鄂县,并更名武昌,取“以武治国而昌”之意。汉水的出水口及长江以北叫做汉口,汉水发源于陕西,以前陕西人顺水而下来武汉做生意的时候叫下水,就是下到汉水的分水口。三镇各司其职。武昌是高薪技术开发区及政治文化中心,省委省政府都坐落于此,武昌高校林立,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都位于武昌,汉阳则是工业区,东风二汽及大型电子设备厂都在汉阳

3、自古以来武汉三镇是分居而立互不干政的,直到1911年,武昌起义打响了辛亥革命第一枪,1912年国民政府成立,1927年国民政府迁都武汉将武汉三镇合并称“武汉三镇统一政权,因此,严格的说,武汉建城历史不到一百年,又有百年武汉之说

4、江城武汉的得名源于大诗人李白,李白游览武汉黄鹤楼的时候写了一首诗,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江城的美称则是出于此,也因此,梅花成为了武汉市花(市树水杉,第四纪冰川时期的古老植物,曾一度认为灭绝了,后1945年在利川发现,为了纪念这一重大发现同时学习水杉刚毅向上的精神武汉人民将水杉作为市树),武汉境内早期有大小湖泊水域1000多处,解放后经济的发展已经建城的需要武汉水域面积不断缩小,现在只有300多处,除了最大的长江和汉江外,还有全国最大的城中湖,东湖,有人曾预测,东湖暂让西湖好,今后定比西湖强,目前东湖也作为武汉旅游的一张城市名片,火炉武汉是说武汉夏天天气炎热,湖北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冬冷夏热,武汉处于长江和汉江冲击形成的江汉平原,一片平地,市内最高的山不到800米,周围却有大巴山,神农架,武当山,大别山,桐柏山等群山怀抱,将武汉紧紧裹在手心,武汉就像一只木盆的盆地,周围的山则是盆沿,一到夏日,白天烈日炎炎,加上水域面积广泛,水蒸气都蒸发到了空中挥散不开,因此武汉的夏天显得特别闷热,90年代的夏天您要是来武汉会看到这样一个景象:竹排躺椅街上摆,男女老少睡成排,人多,车多,交通拥堵,天气炎热等一系列的因素决定了武汉人热情奔放开朗的性格特征。武汉方言多为平音,但是武汉人性格大都咋咋呼呼,因此武汉的方言说起来,声音小一点像在数落人,大一点像在吵架。 第二环节:地方文艺

1、汉剧

汉剧为湖北主要地方戏曲剧,也叫“汉调”,俗称“二黄”,辛亥革命前后改称“汉剧”。 汉剧的主要声腔为“西皮”、“二黄”。“二黄”来自安徽形成于鄂东与安徽毗邻地区,主要由汉调艺人创造、发展,并与“西皮”合奏,从而开创了以西皮、二黄为主的皮黄声腔系统。“西皮”一词,最早见于清代“甘肃腔”曰“西皮调”。西皮源出陕西梆子。

汉剧分十大行:一末、二净、三生、四旦、五丑、六外、七小、八贴、九夫、十杂。

2、楚剧

楚剧旧称“黄孝花鼓”、“西路花鼓”,1926年改名“楚剧”。流行于湖北,约有100多年的

历史,是在黄陂、孝感一带的竹马、高跷等民间歌舞及鄂东的“哦呵腔”的基础上发展形成。

3、湖北评书

湖北评书是用湖北方言讲故事。由一人表演,只说不唱,以一块木头为道具,情节每到关键时刻,猛击一下醒木,听众为之一振。

4、湖北大鼓

湖北大鼓与湖北评书不同,以唱为主,夹以说白,以鼓板为主要乐器,演员边击鼓边唱说,风趣幽默,通俗易懂。

张明智——著名曲艺表演艺术家,擅长湖北大鼓,国家一级演员,有着五十年的舞台生涯的著名曲艺表演艺术家。语言幽默,表演泼辣大方,拥有众多的观众和追星族,在湖北地区孺皆知,家喻户晓;录制了四十多盒磁带和五十多部mtv,现任湖北省曲艺协会副主席:第三环节:武汉地名

水果湖:水果湖并不产水果。原是一片荒丘野岭,沟壑纵横,连农田菜地也不多。每逢下雨时,丘岭上的雨水顺着沟壑汇集到这里的湖汊里,由此出口流入东湖,人们便把这个东湖的湖汊称为水口湖。日久讹变,谐音转化为水果湖。

司门口 :司门口是武昌解放路与民主路交叉地带的泛称。现在坐落千这个交叉点的西北侧的武昌区人民政府,在明、清两代是湖北市政使司衙门,即藩司衙门,又称藩台衙门,俗称藩署。衙门坐北朝南,大门正对长街,即今解放路。

阅马场:清代初年,巡抚刘兆麟在明代楚王府之东辟建练兵演武的校场,场上有演武厅,是举行武科考试的场所,名阅马厂。解放后在书写时改厂为场,己经约定俗成。

三百年来,这里发生许多重大历史事件。1688年6月,武昌发生兵变,推举夏逢龙为总统兵马大元帅,设指挥部于阅马厂。1853年元月,太乎天国攻占武昌,在阅马厂塔台宣讲革命道理。辛亥革命时,设武昌起义军政府于阅马厂北部的红楼,并在南部塔台拜将,拜黄兴为战时总司令。五四运动时期,数千名学生在阅马厂举行集会和示威游行。北伐军攻占武昌城后,武昌人民在此集会,庆祝北伐胜利。此后又是人民庆祝抗日胜利、武汉解放的场所。1981年在这里举行了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的盛大活动。

户部巷”:户部巷命名的由来,民间传说很多,比较可信的为:明清两朝,武昌城内衙门云集。如今的司门口附近,以前是中央布政使司衙门在武昌府的办事处机构所在地,故称为“司门口”。而布政司主管钱粮户籍,民间称为“户部”。明清年间,户部巷东为藩库,是布政司存放钱粮的金库和粮库;户部巷西为武昌府的粮库所在地。户部巷正好位于两个库房中间,因而得名。 据推算,户部巷至少有400多年的历史。

钟家村:春秋时期,楚国一个叫钟子期的大音乐家,隐居汉阳古城市廛。一日,钟音乐家在龟山之麓采樵毕,背捆柴禾,在江边歇脚。忽然,一缕乐音袅袅入耳,钟子期是个识货的,听着听着,竟听出了高山流水的韵味,不禁失声赞叹。这一叹不打紧,引出了奏琴人俞伯牙。这伯牙本是个心高气傲的人,倾盖一晤,竟视这樵夫为知音。一年之后,伯牙到知音隐居地回访,哪晓得,天不假人寿,钟知音已撒手人寰。当时的情景应该是:悲情催激情,伯牙于知音灵前奏了一曲,下船解缆,橹声矣欠乃,洒泪而去。行至一渡口,伯牙将那须臾不离的梧桐古琴,摩挲良久,想,琴瑟和谐,当有知音,世无知音,要琴作甚!太息一声,将琴摔碎在一嵯峨怪石上!

与这传说相关的三个地方,都有了相关的地名:钟子期隐居亦即俞伯牙痛失知音的村子,叫作钟家村;两位知音切磋之处,叫作琴台;俞伯牙绝望摔琴的渡口,叫作琴断口?? 千家街: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为实现洋务救国的梦想,张之洞在湖北很是折腾了一阵子:设丝麻四局,开湖北国营纺织业先河;开矿山,办钢厂,奠定起湖北重工业基础;造枪造炮造子弹,发展军工业;修铁路,置劝业场,关注民生?? 千家街,就是张之洞关注民生繁荣市场大规划的组成部分:大约在1906年罢,为便于粤汉铁路武昌火车站的交通,

张之洞下令,破开武昌城墙,在今炮校东大门附近增辟一新城门———通湘门,在通湘门附近辟街市,计划安置人家千户,是为千家街?? 卓刀泉的传说:相传三国时期:蜀国大将关羽曾驻兵于武昌伏虎山麓一带。当时部队缺乏饮水,“羽用刀卓 也”,于 是“水涌成泉”,故名卓刀泉。明朝初年,楚昭王朱祯喝过这儿的泉水,极为赞赏,于是筑井台建井亭,并手书“卓刀泉”三字。

六渡桥的民间传说:传说现六渡桥一带为水洼之地,一老人的独生儿子在此不慎失足落水,老人遂募捐修桥,募到六斗米,并带动其他人捐钱捐物,很快修好了桥,故名“六斗桥”,即为现今的

兰陵路的由来:现今兰陵路一带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属俄租界,战后收回时将带有俄国色彩的街道统一改名。曾以任两湖巡检使兼湖北督军和省长的萧耀南的郡望(某姓世居某地为当地所仰望之 意)定名。萧姓的郡望为浙江兰陵,故称兰陵路。此路名沿用至今。广埠屯的由来:明太祖时:要求诸王护卫军屯田护卫;明成祖 时更是要求发展农业生产。楚王积极响 应,他 命令驻扎在东门外交通孔道口的护卫军置屯耕戍。明太祖时赐给诸王的仓库名称都以广字开 头,楚王的仓库 名广埠,因而护卫军屯垦之地就称为广埠屯。 汉正街—汉口镇的正街:汉正街,古汉口之正街,16世纪明成化年间汉水改道后,长江汉江交汇处,尤其是沿汉江一带地域逐渐成为汉口商业的中心地带。

清朝康熙年间,此地因设立汉口巡检司而成为汉口镇的正街,又称“官街”。当时的汉正街沿街店铺林立,八方商贾云集,街情民风淳厚。

第四节:武汉的桥和火车站

武汉的桥梁建设始于唐宋,发展于明清时期,至清朝末年,武汉已经有131座桥,但汉水和长江上并没有桥。1919年,一代伟人孙中山发表了他著名的《建国方略》,其中有一篇专门对武汉进行了规划,提出:“在武汉建桥或隧道,联络武昌、汉口、汉阳三城为一市。”然而,在长江、汉水这样的大江、大河上架桥谈何容易!况且当时国库空虚,人才匮乏,资源短缺,伟人的愿望最终没能变成现实,抱憾而去,其后的国民党政府更是无能为力,只能望江兴叹。所以1957年以前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轮渡是江城人过江的唯一现代化的交通工具。不仅行人、汽车过江靠轮渡,就连南来北往的火车过江也得靠轮渡中转,不仅速度慢,而且一遇大风大浪,就无法通航,交通极为不便。南北交通最主要的铁路大动脉京汉铁路和粤汉铁路在此中断,只能一端在汉口,一端在武昌,隔江可望而不可及。因此,在长江上架设一座桥梁是武汉人民千百年来的愿望,这愿望直到新中国成立八年后的1957年才得以实现。1957年10月15日,连接长江南北两岸的第一座公路、铁路两用大桥——武汉长江大桥胜利竣工。通车那天全国上下举国欢庆。毛泽东主席在此前还特地在大桥附近横渡长江,并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水调歌头游泳》一诗。周恩来总理也多次陪同外国领导人参观这座大桥,它成为新中国的骄傲之一。武汉市民更是以大桥为荣,当年出生的武汉从纷纷以桥为名:张建桥、李长桥等。不少商品也以大桥冠名,如:大桥牌味精、大桥牌牙刷。- 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自1955年9月正式动工兴建,到1957年10月建成通车,仅用了两年零一个月的时间,比计划提前了将近两年。由于采用了多项新技术及广大市民自发性的义务劳动,不仅缩短了建设工期,而且节约投资近40%,包括江汉桥、汉江铁路桥等配套工程在内的实际总投资为当时的人民币9800万元,长江大桥的投资仅为6800万元。- 武汉长江大桥全长1670米,正桥长1156米,共八墩九孔,每孔跨度128米。大桥分上、下两层:上层为公路桥,宽22。5米,设有4车道和人行道;下层为双线铁路桥,南北两列火车可以同时对开。大桥的两端均建有离地35米高的有桥头堡,从底层大厅至顶亭,共七层,有电梯和扶梯供行人上下。桥两侧的栏杆上有143块花板对称排列,上面铸有我国广大劳动人民喜闻乐见的题材,如“孔雀开屏”、“鲤鱼戏莲”等数十种图案,具有浓厚的中国民

族建筑特征和浓郁的生活气息。- 时间一晃就过了三十八年。车辆在不断的增加,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社会经济的发展,车辆数量的增速更快,使得武汉长江大桥不堪重负。我们不妨作一个对比:1957年大桥建成时,武汉市机动车拥有量不足4000以台,至1995年却已增至20万台,翻了50倍,这还不包括南来北往的过境车辆。为了减轻严重的交通堵塞状况,政府不得不采取货车过桥实行单双号和定时等措施限制车流量,以缓解长江大桥的交通压力。武汉人出门上班路上的平均耗时在全国在城市中位居第一。- 1995年6月18日武汉人民终于迎来了这座城市的“长江二桥”。二桥在长江大桥下游6。8公里处,它是一座现代化的钢筋混凝土斜拉索桥。大桥全长4678米,正桥1877米,桥面宽26。5米,可并排行驶6辆机动车。桥面离通航水位24米,可通航万吨级巨轮。大桥主桥墩双面斜拉起392根碗口粗的缆索,保证了大桥的稳定性和抗震能力。武汉长江二桥的通车,分流了城区过江车辆的50%。它与长江一桥、江汉桥及众多的立交桥、高架桥一起,在市中心地带形成28公里长的交通内环线。它的建成,结束了武汉“三镇交通一线牵”的历史,在万里长江上形成了第一条城市跨江环线。- 时间仅仅只过了五年,2000年9月8日武汉的第三座长江大桥——武汉白沙洲长江大桥又建成通车了。此桥在一桥上游8。6公里处,它的建设创造了多项国际国内“之最”:大桥正桥长3586。38米,加上两岸引桥长达10。01公里,是武汉目前最长的桥;大桥主跨618米,在同类型桥梁中位居全国第一,亚洲第二,世界第三;大桥路面用最新材料铺设,是世界上最高等级路面。现在武汉平均两年就建一座大桥。

武汉火车站

武汉站武汉火车站总投资超过140亿元,将建设20条铁轨线,11座站台,是正在建设的京港高速铁路的重要站点。06年开建,09年底建成启用。工程承建单位:中建三局工程总承包公司。“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唐朝诗人崔颢的诗,使“白云黄鹤”成为人们对江城的印象。武汉站整体的“千年鹤归”造型凸显湖北特色,寓意千年黄鹤,翩然而归。建筑中部突出的60米屋顶。九片屋檐同心排列,又象征着武汉九省通衢的地理位置。

武昌火车站

始建于1916年,1918年正式开通,始称通湘门车站;1936年,通湘门车站撤消,在此基础上建立宾阳门车站,后易名为武昌总站。1950年8月改名武昌南站;1957年更名为现名。

汉口车站

汉口车站是隶属于武汉铁路局的一等甲级客运站,地处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金家墩,中心里程位于京广线k1192+445m处,车站始建于1898年,新建于1991年,站房总面积8万平方米,可同时容纳6500人候车篇2:武汉市简介和各区域概况.已完成

武汉市简介和各区域概况

一、武汉市简介

1、风土人情文化底蕴 武汉,湖北省省会,简称“汉”,别称“江城”,位于江汉平原东部,坐落在长江和汉水的交汇处,二水将武汉一分为三,市区由汉口、汉阳、武昌三镇组成,俗称“武汉三镇”,明末清初,三镇已成为居民填溢,货物山积,商贾云集的都市,与朱仙、景德、佛山并称“天下四大名镇”,成为“楚中第一繁盛处”。现在三镇各有特色,武昌是以文化科教为主,汉口以商业为主、汉阳则是政府重点的开发区。

武汉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夏季炎热,七八月气温可达40度以上,是我国的四大火炉之一,也是我国东南多雨到西北少雨的过渡带,具有伏旱和梅雨的特点。市内河流、湖泊众多,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发达,素有“江城”和“九省通衢”之称。武汉有着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给这座美丽的城市留下了丰富的人文和自然景观。诸如闻名遐尔的黄鹤楼、晴川阁、古琴台、岳飞亭、盘龙城、放鹰台、钟子期墓、祢衡墓、楚王墓群等构成了武汉人文旅游的风景线,而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中山舰修复教育中心又是著名的红色教育基地。1986年,武汉被国家列为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值得一提是建国后建设的“武汉长江大桥”,不但是长江上的交通枢纽,也是游客们青睐之地,桥分为两层,上通汽车,下走火车,并且在两边的桥头堡中有大型雕塑,站在大桥之上,可尽览长江之水滚滚而来、轮船往来穿梭的景象,同时也可体验到“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老革`命家的英雄胆识,武汉市内公园密布,市郊又有多处公园和风景区,有木兰山、石门、道观河、白云洞、九真山、嵩阳山、龙泉山等。最为著名的当属东湖风景区,是国家重点名胜风景区,其湖面面积是杭州西湖的六倍,湖面烟波浩淼,天水一际,湖岸蜿蜒曲折,有“九十九湾” 之称,现已形成了听涛、磨山、落雁、白马、珞洪、吹笛六大景区。武汉城区周围有大小湖泊100多个,且沿长江两岸对称分布,水域面积占到全市国土面积的四分之一,居全国大城市之首。著名的湖泊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东湖和墨水湖、莲花湖、月湖等。

2、地域交通

武汉历来被称为“九省通衢”之地,是中国内陆最大的水陆空交通枢纽.它距离北京,上海,广州,成都,西安等中国大城市都在 1000公里 左右,是中国经济地理的“心脏”,具有承东启西、沟通南北、维系四方的作用。京广、京

九、汉丹、沪汉蓉、京港5 条铁路干线,京广铁路与长江在武汉交汇,京九铁路也在武汉与京广铁路相联结,形成沟通华北、西南、中南、华东地区的铁路网络。京珠、沪蓉高速公路在武汉交汇,沿长江的高速铁路即将建成,武汉至广州的高速铁路客运专线也正在施工中,4小时可抵达广州,以及京珠、泸蓉等 6 条国道在此交汇,武汉正在成为全国四大铁路运输枢纽之一。水运已形成“干支一体,通江达海”的客货运网络,武汉港是我国长江流域重要的枢纽港和对外开放港口。巨大

的区位交通优势推动了武汉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以建设国家级物流枢纽城市为目标,合理规划布局以现代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为节点的现代物流体系,武汉作为联结国内外两个市场和促进中国东、中、西部互动的桥梁纽带功能逐步显现,高速公路、高速铁路与长江水运柔性联运的出现,将使武汉作为中国内陆市场枢纽的战略地位更加突出。如果以武汉为圆心,以1000公里半径画圆,北京、上海、成都、广州等大城市都在其中,武汉因此被誉为进入中国内陆市场的金钥匙。华中地区最大的航空港武汉天河机场,是华中地区唯一可办理落地签证的出入境口岸,为全国四大枢纽机场,武汉拥有赴香港、澳门、日本、韩国、泰国、法国的直航航班,武汉口岸拥有落地签证权。

3、经济产值

2013年,武汉gdp超过9000亿元,以9051.27亿元“收官”,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再次稳居第四位。武汉市15日公布2014年国民经济“成绩单”,该市迈入中国城市“万亿gdp俱乐部”,地区生产总值居华中首位,15个副省级城市中位列第三。当天武汉市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据初步核算,2014年武汉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达10069.48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9.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3个百分点,提前一年完成“十二五”规划提出的突破万亿元目标。从这份“成绩单”来看,2014年武汉国民经济继续平稳较快增长,产业结构转型带来积极影响。其中,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增加值达4933.76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9%。其次,随着该市“工业倍增”计划的持续发力,第二产业增加值达4785.66亿元,其中,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烟草、能源环保五大行业产值均超过千亿元。2014年,武汉汽车年产量达到112.47万辆,成为中国第8个汽车产量超百万辆的城市。根据目前已经公布的数据,2014年,中国城市中,gdp过万亿的分别是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天津、重庆、苏州、武汉、成都。武汉以12.88亿元优势超过成都,位列中国大陆第八位。居民收入方面,2014年武汉市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3270元,比上年增长9.9%,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160元,增长12.3%,均高于当地经济增速。

工业

武汉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拥有钢铁、汽车、光电子、化工、冶金、纺织、造船、制造、医药等完整的工业体系。2012年,武汉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9018.88亿元,增长15.3%。其中,轻工业总产值1967.92亿元,增长24.2%;重工业总产值7050.96亿元,增长13.0%。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893家。产值过100亿元的企业12家,过10亿元的企业95家。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全年11大工业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8769.38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97.2%。其中5个行业产值超千亿元,分别是汽车及零部件产值1669.76亿元,能源及环保产值1238.39亿元,装备制造产值1228.53亿元,电子信息产值1158.02亿元,食品烟草产值1050.08亿元。两大开发区工业总产值3691.80亿元,增长24.2%。其中,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1668.90亿元,增长28.2%;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2022.90亿元,增长21.1%。

零售业

2012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32.43亿元,比上年增长16.0%。其中限额以上企业零售额2252.27亿元,增长19.0%。按行业分,批发零售业零售额3095.22亿元,增长16.2%;住宿餐饮业零售额337.21亿元,增长14.3%。按用途分,吃的商品零售额1018.14亿元,增长13.3%;穿的商品零售额397.56亿元,增长21.3%;用的商品零售额2016.73亿元,增长16.4%。

武汉共有武商集团、中商集团、中百集团(前三者成立武商联)、汉商集团四家纯商业上市公司,1992年上市的武商集团是全国最早上市的商业企业。2012年,中百集团、武商集团、中商集团分别位列中国零售企业第

18、20和47位。中百仓储、武商量贩、中商平价、中百便民超市4家连锁超市跻身中国快速消费品连锁50强,同济堂药房、马应龙大药房2家药店入围中国药店销售30强。武汉有达标百货店11家,金鼎百货6家,仅次于广州,居全国第二。武汉广场曾创造了全国零售单体经济效益“十连冠”的中国零售业记录,至今也仍是中西部第一百货。武汉也是国际独立零售商联盟(iga)中国区总部。

跨国投资

金融业

武汉是同时具备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产品三要素的城市。汉口银行、武汉农村商业银行、湖北银行、合众人寿、长江财险、长江证券、天风证券、交银国际信托等13家金融机构总部设在武汉。金融机构在汉签约入驻的后台服务中心达31家,位列全国第一。有包括东亚银行、法国兴业银行、日本瑞穗实业银行、汇丰银行、渣打银行、三菱东京日联银行、韩国企业银行、苏格兰皇家银行等8家外资银行在内的银行业金融机构31家,证券、期货业单位102家,保险公司54家。武汉还是中国人民银行在中部地区唯一的跨省级分行——武汉分行所在地(辖鄂湘赣三省),银行密度居全国第五。2011年末,有上市公司57家,总数居全国第7,武汉还是除上交所和深交所之外唯一合法的场外交易市场——“新三板”的全国首个扩容试点城市。

4、教育资源

武汉是中国高等教育资源最集中的五大城市之一,科教综合实力居全国大城市第三位。2012年末全市拥有幼儿园888所,在园幼儿20.34万人。小学598所,在校学生41.28万人。普通中学374所,在校学生32.99万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129所,在校学生13.23 万人。普通高校79所,在校研究生10.61万人。全市学前三年教育入学率82.93%,6-11岁人口入学率100%,12-14岁人口入学率99.96%,6-14岁盲聋哑弱智人口入学率99.89%,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9.15%,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2.77%武汉拥有高等院校80多所,在中国仅次于北京;大学生数量愈100万人,居全球城市第一,拥有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多所全国重点大学,以及湖北大学、湖北经济学院、武汉纺织大学、武汉工程大学、等多所省部级重点大学,每年毕业大学生30余万人。

5、行政区划

武汉市有17个辖区,其中硚口区、江汉区、江岸区、汉阳区、武昌区、青山区、洪山区 7个为中心城区,东西湖区、新洲区、江夏区、蔡甸区、汉南区、黄陂区、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武汉化学工业区10个为新城区,其中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为两个国家级重点经济技术开发区。截止2003年底各区共下辖108个街道办事处,21个镇,15个乡,群众组织3140个,其中社区居民委员会1107个,村民委员会2033个。

二、武汉主要行政区域概述

1、硚口区 硚口区(北纬30°33“、东经114°19”)位于武汉市汉口西部,东接长江,与江汉区毗邻;南滨汉江,与汉阳区隔水相望;西抵舵落口、额头湾,北至张公堤与东西湖区接壤。硚口区总面积为41.9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2.5万,区内6座桥梁横跨汉江,分别连通京广铁路、武汉内环线和中环线,辖区内5条主干道和武汉轨道交通1号线贯通全区。硚口区紧邻汉口火车站,离武汉天河国际机场只有二十多公里的路程,区内107国道连通京港澳高速公路、沪蓉高速公路,交通极为便利。

2013年,前三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70.95亿元,同比增长8.9%,绝对额达到合格值进度,全年完成483亿元,增幅9%-10%;1-10月,固定资产投资累计上报233.14亿元,同比增长28.8%,全年完成挑战值280.97亿元,增幅24%;第三产业投资上报86亿元,完成全年挑战值;前三季度,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6%,二氧化碳排放降低3.9%。 第一产业 1984—1987年,全区重点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推行经营承包和租赁承包,发展横向经济联合,调整产业结构与产品结构,建立城乡经济一体化格局。长丰乡划入区境后,在巩固与完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基础上,社会总产值年均增长28%,农民收入由558元增加到2 230元,截止2013年全区耕地面积236公顷,农业人口9 199人,之后硚口区再次调整产业结构,缩小农业所占比例,大力发展第二三产业。

第二产业

2013年融资72亿元、筹集房源8000套实施拆迁征收,汉西建材片等13个项目拆迁加快,江家墩片等12个项目拆迁完毕,完成旧城及市政工程拆迁95万平方米。

2013年新增和改建绿地130万平方米,建成绿道11.5公里。张公堤城市森林公园改建绿地16.2公顷、新增绿地75.2公顷。张毕湖公园、竹叶海湿地公园启动建设,汉口春天公园建成开放。汉江公园一期33万平方米全面建成,二期清退企业35家、腾退滩地21万平方米。推行环境执法绩效评估,引导社会投入环保资金4100万元。改造和拆除燃煤锅炉151台套,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下降8%。推行绿色建筑标准,争取节能技改奖励资金613万元,两型创建等工作稳步推进。

第三产业

2013年开展“百名干部进百企”活动,评选首届百强企业,支持区企业联合会组建房地产、金融、电商分会,促进政企、银企、企企对接,投资发展环境持续优化。建成市区统一网络审批平台,政务服务不断改进。安排专项资金1.15亿元助推企业发展,为企业提供担保1650万元,发放小额担保贷款4990万元,争取扶持资金3644万元。组建区财源办,加强税源建设、改善征管服务,企业落户实现“一窗办结”。新增高新技术企业6家、孵化器面积3.6万平方米。4家企业完成改制,3家企业推进股权分置改革,高曼重工在“新三板”顺利挂牌。企业实力稳步增强,10家企业跻身全市百强、10家企业税收过亿元,分别较上年增加1家。

2、江汉区

江汉区位于武汉市汉口地区中部,是武汉市7个中心城区之一。区境南临长江、汉江交汇处,分别与武昌区、汉阳区隔江相望;北抵张公堤,与东西湖区接壤;东、西两面各与江岸区、硚口区相邻。地理位置为北纬30°34′~30°39′,东经114°13′~114°18′。东西最大横距6.99公里,南北最大纵距8.66公里;总面积为33.43平方公里。在平面直角坐标上,境域南部狭长而北部宽阔,形如向西北方斜立的火炬。篇3:武汉概况

武汉概况

市容特色、历史沿革、社会经济和文化、地理概况、气候状况、文化习俗

武汉,简称汉,是中国湖北省的省会,常住人口858万人,登记在册的外来人口为112万(2007年8月),是华中地区的最大都市,中国大陆七大中心城市之一,邮政编码:430000,区号:027。世界第三大河长江及其最大的支流汉水横贯市区,将武汉一分为三,形成了武昌、汉口、汉阳三镇隔江鼎立的格局。唐朝诗人李白在此写下“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因此武汉自古又称“江城”。在清代末期、国民政府时期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武汉经济繁荣,一度是中国内陆最大的城市,位居亚洲前列,故武汉曾有“东方芝加哥”的美誉。武汉也是中华民国的诞生地。

●得名

武昌、汉阳、汉口三镇,其发展的历史、规模、速度各有不同的特色。

武昌之名始于东汉末三国初,孙权为了与刘备夺荆州,于公元221年把都城从建业(今南京)迁至鄂县,并更名“武昌”,取“以武治国而昌”之意,武昌之名是与今鄂州市互换的。从考古发掘来看,武昌在新石器时代的水果湖放鹰台和南湖老人桥、洪山区花山乡的许家墩和棋子墩等处,就是古人栖居之地。

旧时的武昌手工业发达,以造船、冶金、铸造钱币为主,武昌的陶瓷名叫影青瓷。另外,在武昌最值得一提的事情就是黄鹤楼的屡次兴废,从三国时代至今已历十余次,每次重建都呈现出不同的风貌,反映出各个不同时代的建筑风格和特点。

汉阳一名的来历与汉水密切相关,古语“水北为阳,山南为阳”,古时汉阳在汉水之北,龟山之南,又因得日照多的地方也称阳,故名汉阳。

公元606年,即隋朝大业二年,改汉津县为汉阳县,汉阳名称自此开始。唐代将县治移至汉阳市区后,才迅速发展起来。

汉阳,特别是鹦鹉洲一带,历来是长江中游商船集散的地方。唐宋元明各朝代,商业手工业很是繁华。同时,汉阳还是游览胜地,位于汉阳的归元寺是武汉市佛教丛林保护得最好的一处,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武昌和汉阳筑城起始于同一时期,约有1800年历史。

历史上,汉口,汉阳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是同步发展的。直至明代成化十年(公元1474年)汉水改道(汉水在历史上改道不下8次)从龟山北麓入江以后,汉口才独立发展,仅有500多年的历史。汉阳、汉口很早就筑有城墙,分别被当作过县治之所在。

汉口后来迅速成为一座新兴商埠,名声和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了武昌和汉阳,,明末清初,汉口已与河南朱仙镇、广东佛山镇、江西景德镇并列为全国四大名镇,海外誉为“东方芝加哥”。汉口的港口贸易运输业颇为发达,成为我国内河最大的港口,有“十里帆樯依市立,万家灯火彻夜明”(吴琪诗)状其景,“居民填溢商贾辐楼,为楚中第一繁盛处”。颇能反映其繁盛。清乾隆年间,汉口更盛于世,仅“盐务一事,亦足甲于天下”。

清朝末年,湖广总督张之洞于1905年在汉口修筑张公堤。这条堤对逐年降低后湖一带的水位,使荒湖野洲形成陆地,对起初狭小的汉口扩建面积提供了方便条件,有着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1927年初,武汉国民政府将武昌与汉口(辖汉阳县)两市合并作为首都,并定名为武汉。今天由武昌、汉口、汉阳三镇组合而成的“武汉市”,其历史只有80年。

●武汉建制及历史沿革

武汉市的历史悠久。汉口一带古有夏汭、鄂渚之名。武汉地区考古发现的历史可以上溯距今6000年的新石器时代,其考古发现有东湖放鹰台遗址的含有稻壳的红烧土、石斧、石锛以及鱼叉。市郊黄陂区境内的盘龙城遗址是距今约3500年前的商朝方国宫城,是迄今中国发现及保存最完整的商氏古城。

春秋战国时期,以荆山为据点,武汉就成为楚国兴起的军事和经济中心。

现代武汉的城市起源,是东汉末年的位于今汉阳的却月城、鲁山城,和223年孙权在今武昌蛇山

(时称黄鹄山)筑夏口城。东汉末年,地方军阀刘表派黄祖为江夏太守,将郡治设在位于今汉阳龟山的“却月城”中。“却月城”是武汉市区内已知的最早城堡。公元223年,孙权在武昌蛇山修筑夏口城,同时在城内的黄鹄矶上修筑了一座了望塔——黄鹤楼。苏轼在《前赤壁赋》中说的“西望夏口,东望武昌”中的夏口就是指武汉。当时的武昌是今天的鄂州。南朝时,夏口扩建为郢州,成为郢州的治所。

隋置江夏县和汉阳县,分别以武昌,汉阳为治所。唐时江夏(武昌)和汉阳分别升为鄂州和沔州的州治,成为长江沿岸的商业重镇。江城之称亦始于隋唐。两宋时武昌属鄂州,汉阳汉口属汉阳军。经过发掘,武汉出土了大量唐朝墓葬,在武昌马房山和岳家咀出土了灰陶四神砖以及灰陶十二生肖俑等。宋代武汉的制瓷业发达。在市郊江夏区梁子湖旁发现了宋代瓷窑群100多座,烧制的瓷器品种很多,釉色以青白瓷为主。南宋诗人陆游在经过武昌时,写下“市邑雄富,列肆繁错,城外南市亦数里,虽钱塘、建康不能过,隐然一大都会也”来描写武昌的繁华。南宋抗金将领岳飞驻防鄂州(今武昌)8年,在此兴师北伐。

元世祖至元十八年(1281年),武昌成为湖广行省的省治。这是武汉第一次成为一级行政单位(相当于现代的省一级)的治所。

明太祖朱元璋起兵攻克武昌时,第六子朱桢出生,因而在朱桢长大后被明太祖分封到武昌做楚王,武昌因此得到扩建,成为南方最大的城池之一。在此后274年中,朱桢以后的历代楚王都选择在今市郊江夏区的龙泉山为陵地,使龙泉山形成了有“三龟九寝十二景”之称的古建筑墓群。

由于明成化年间汉水改道从龟山以北汇入长江,到嘉靖年间在汉水新河道北岸(凹岸)形成新兴的汉口镇,来自徽州、山西、陕西、江西等各帮商人纷纷前来经营,以盐、典当、米、木材、棉布、药材为六大行业,发展到上下二十里的规模,主要街道汉正街上起硚口,下到堤口(四官殿)。明末清初汉口与朱仙镇、景德镇、佛山镇同称天下“四大名镇”,成为“楚中第一繁盛”,成为中国全国性水陆交通枢纽,享有“九省通衢”美誉。货物山积,居民填溢,商贾辐辏。

1858年清朝与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天津条约》中增辟的11个通商口岸,包括汉口。1861年3月汉口正式开埠。在老汉口镇的下游沿长江先后开辟了汉口英租界、汉口德租界、汉口俄租界、汉口法租界和汉口日租界五国租界。以英国为首的各国外商经营长江航运和茶叶等农产品出口业务。汉口的对外贸易很快远远超过广州,几乎可以与上海并驾齐驱。一时间,汉口经济高度繁荣,有“东方芝加哥”之称。1864年,汉口自西向东修建了一条城墙,上起硚口,下到一元路,称作后城。

1889年,张之洞担任湖广总督。在张之洞执政期间,大力推行洋务运动,特别是兴建汉阳铁厂、湖北枪炮厂,刺激了武汉近代工业兴起和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张之洞在鄂期间,主持修建了芦汉铁路,兴办教育,创建了两湖书院等新式学堂,推动教育。武汉以其优越的地理条件和独特的经济地位成为中国内地的首要经济中心而名闻中外。

1905年,为了解除汉口后湖的水患,保障芦汉铁路的安全,张之洞筹措白银80万两,修筑了后湖长堤,建成后堤内干涸土地10万亩。为纪念张之洞,后湖长堤被武汉人称作“张公堤”。1907年,张之洞将后城城墙拆除,修建了上起硚口、下至江汉路的后城马路,成为汉口第一条近代马路,是今中山大道的前身。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首义于武昌,宣布脱离清朝,建立武昌起义军政府。 1912年,改江夏县为武昌县,废汉阳府留汉阳县,改夏口厅为夏口县。三镇鼎立,以武昌为湖北省省会 。

1926年,北伐军攻占武汉三镇,划武昌县城区为武昌市,改夏口县为汉口市,并辖汉阳县城 。 1927年元旦,国民政府自广州迁至武汉。1月5日,数十万群众冲击了汉口英租界,2月19日,国民政府正式收回该租界。4月,武昌市与汉口市(含汉阳县城)合并为武汉特别市 。

1927年四·一二事件后,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武汉召开。8月7日中国共产党八七会议在汉口召开,追究陈独秀的责任,决定中国共产党今后的斗争诉诸武力。 1928年5月18日,南京国民政府大学院(后改为教育部)决定建立国立武汉大学,从此武汉成为中国高等教育重要基地之一。

1931年夏,长江中游发生特大洪水,湖北省内多处长江干支流漫溢决口,致使武汉市被水淹长达100日之久。

1938年,中日双方投入百万兵力,进行长达数月的武汉会战。同年10月,武汉会战以中方失败告终,武汉沦陷。

1949年5月15日,国民党华中军政长官公署司令长官白崇禧乘飞机逃离武汉。16日中国共产党军队进入汉口市区,次日分别进入武昌市区和汉阳县。至此,武汉三镇均由共产党军队接管。22日中国共产党成立武汉市军事管制委员会。24日武汉市人民政府成立,次日中共武汉市委员会新建成立。合武昌市、汉口市和汉阳县城为武汉市,由中央直辖。 1954年武汉市由中央直辖改为湖北省省会。6月25日,武汉关26.30米警戒水位被洪水突破。8月18日,武汉关水位上涨到29.73米,为有水文纪录以来的历史最高值。10月3日洪水水位退至警戒线以下。此次特大洪水虽未导致武汉城区严重渍水,但武汉郊区及周边湖泊一片汪洋。

1955年9月25日,武汉长江大桥正桥全面施工。1957年10月15日武汉长江大桥通车,京汉铁路与粤汉铁路相连。 1984年5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批准武汉市为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 1998年夏,长江中游发生特大洪水,经全省军民共同抢护防守数月后,武汉转危为安。10月,法国在武汉设立总领事馆。

●地理环境与物产资源

地理方位:武汉市位于江汉平原东部,长江中游与长江、汉水交汇处。东经113°41′-115°05′,北纬29°58′-31°22′。东端在新洲区柳河乡将军山,西端为蔡甸区成功乡窑湾村,南端在江夏区湖泗乡刘均堡村,北端至黄陂区蔡店乡下段家田村。市区由隔江鼎立的武昌、汉口、汉阳三镇组成,通称武汉三镇。周边与湖北省黄州、鄂州、大冶、咸宁、嘉鱼、洪湖、仙桃、汉川、孝感、大悟、红安、麻城等12个市、县接壤,形似一只自西向东的彩蝶。在我国经济地理圈层中,武汉处于优越的中心位置,与邻省的长沙、郑州、洛阳、南昌、九江等大中城市相距600公里左右,与京、津、沪、穗、渝、西安等特大城市均相距在1200公里左右。

地形:武汉地形以平原为主,兼有少量低山丘陵以及岗地。

分 类平坦平原 垄岗平原 丘陵 低山

百分比39.25% 42.56% 12.32% 5.85%

平坦平原:位于长江、汉江及其支流两岸以及湖泊周围。是棉花和蔬菜产区。

垄岗平原:位于湖泊周围和丘陵向平原的过渡带,盛产水稻和鱼。 丘陵:分为三列,均被林木覆盖。 北列:分布在新洲区、黄陂区北部 中列:横穿城区 南列:分布在蔡甸区、江夏区北部

低山:主要分布在黄陂区和新洲区东北部,海拔在200米~500米以上。黄陂区和孝感市交界的双尖峰,海拔873米,是武汉最高点。

气候环境:武汉市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总体气候环境良好,近30年来,年均降雨量1269毫米,且多集中在6-8月。年均气温15.8℃-17.5℃,年无霜期一般为211天-272天,年日照总时数1810小时-2100小时。

水系:武汉境内的长江、汉江、倒水河、滠水河和举水河等5条河流的水质均达到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郊区县水质基本达到天然饮用水标准。以城区为中心,以长江为主干构成的庞大水网,保证了良好的森林植被以及生态环境。长江由汉南区进入武汉市,自西南向东北流,到天兴洲又折向东南,在左岭附近又折向东北,在新洲区大埠出境,流程150.5公里。汉江从蔡甸区进入武汉市,在南岸咀注入长江,在武汉境内河道弯曲达22处。

国土面积:武汉市国土面积8467.11平方公里,为全省土地总面积的4.6%。武汉总属江汉平原,大部分地区在海拔50米以下,黄陂、新洲北部属中低丘陵地区,为大别山的绵延部分。河流水系由北部丘陵向南发展,注入长江。平原部分湖泊众多,地势低平,近代冲积层厚达30-50米,是很好的农耕地区。

●自然资源和行政区划

武汉市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这在国内外大城市中不多见。一是充足的水资源。武汉市江河纵横、湖港交织,长江、汉水交汇于市境中央,且接纳南北支流入汇,众多大小湖泊镶嵌在大江两侧,

形成湖沼水网。全市共有水域面积2205.06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25.79%,居全国大城市之首。二是取之不尽的物产及生物资源。武汉市素有渔米之乡美誉,粮食作物共240多个品种;经济作物共50种;鱼类资源共11目11科88种,水生动物共有8目14科45种。三是丰富的矿产资源,武汉市现已发现38种矿藏,其中已探明储量的矿种有24种(不含地下水),占全省已探明储量矿种的30.38%。累计探明储量96125.65万吨,保有矿产储量79829.75万吨。非金属矿产资源十分丰富,主要有建筑材料用石英砂岩、砖瓦用粘土、制灰用灰岩、熔剂用灰岩和冶金用白云岩等,其中膨润土、冶金白云岩、玻璃石英砂岩的储量居全省首位,石膏的储量规模居全省的第三位。武汉市已探明储量的矿产地数384处,其中大型矿产地有4处、中型矿产地有10处、小型矿产地有43处、矿点327处。

截止2003年底,武汉市辖江岸、江汉、硚口、汉阳、武昌、青山、洪山、蔡甸、江夏、黄陂、新洲、东西湖、汉南13个区。

●人口规模

常住人口858万人,登记在册的外来人口为112万(2007年8月)。

●交通

城际交通

武汉位于江汉汇流处,水运便利,明清时期就有“九省通衢”的美称。近代京汉铁路和粤汉铁路陆续建成,使武汉成为全国最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之一。

国道:316国道、318国道、107国道在此交汇。

高速公路:京珠高速公路、沪蓉高速公路、汉十高速公路在此交汇,武汉市内有天河机场高速公路、武汉外环高速公路等高速公路。

武汉是全国最为重要的铁路枢纽之一,位于京广铁路、汉丹铁路、长荆铁路、武九铁路、武麻铁路交汇处。京广铁路穿城而过,京九铁路从市东北角的新洲区穿过,另有武广铁路客运专线和合武快速铁路在建。武昌火车站、汉口火车站和在建的武汉火车站构成了武汉客运枢纽。武昌南编组站、江岸西编组站和市北郊在建的武汉北编组站构成了武汉货运枢纽。有全国18个铁路局(集团)之一的武汉铁路局。

航空和水运

武汉是华中地区航空中心,有武汉天河机场,机场与市区有天河机场高速公路相连。

武汉是长江的重要港口。有武汉港、阳逻港等。武汉港是长江“黄金水道”的中转站,但随着长江航运的衰落,武汉港也逐渐转变功能而成为长途汽车站,有发往郊区的旅游专线以及省内及省外的长途客运。近年来,国家及地方政府高度重视长江水运的开发,“黄金水道”又有了复苏的迹象。湖北省及武汉政府也加大了对武汉港口的投资力度,加上香港方面等外资的引进,武汉港口的硬件设施将会在未来的几年里有一个质的飞跃,新增加大型船只泊位(5000吨级)以及现代化的掉臂,以便为武汉的各个开发区的大小企业提供更好的运输服务。这样也为武汉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市内交通

大桥:因为独特的地理环境,武汉桥梁众多。长江上从上游到下游依次有军山长江大桥(长江五桥)、白沙洲长江大桥(长江三桥)、武汉长江大桥(长江一桥、公铁两用桥)、武汉长江二桥、天兴洲长江大桥(长江四桥、公铁两用桥、在建)、阳逻长江大桥(长江六桥、在建)共四座公路大桥和两座公铁两用大桥。汉水上从上游到下游依次有长丰桥、知音桥、铁路桥、月湖桥、江汉桥、晴川桥共五座公路桥和一座铁路桥。

公共汽车和轮渡:武汉最早的公共汽车是从双墩开往五福路的1路,发展至今已经有

1、

2、

4、

5、

6、

7、

8、9字头公汽线路几百条,以及无轨电车线路7条。2002年,武汉市公共汽车公司、武汉市电车公司、武汉市轮渡公司、武汉市出租汽车公司、武汉市汽车轮渡管理所、武汉市公用客车厂组建成立武汉市公共交通集团,2003年正式挂牌。

轨道交通:2000年,国家批准长春、大连、武汉和重庆4个城市为首批轻轨建设示范城市之后,武汉轨道交通公司成立。2000年底,投资21.99亿元、总长约10公里的一期工程正式开工,2003年底具备试通车条件,2004年7月投入试运营。由于线路短、票价高、换乘不便、路线不合理等原因,

在试运营期和正式运营初期,武汉轻轨载客量都较低。其后虽然武汉轨道交通公司采取降价措施以吸引市民,但是成效并不明显。

武汉市规划未来的轨道交通网由7条线路构成,总长222.8公里。除一号线吴家山至堤角30.5公里为轻轨外,其余6条线路都是地铁。分别为:二号线,常青花园至流芳,39.8公里;三号线,沌口至三金潭,32.2公里;四号线,永安堂至青山,29.3公里;五号线,青山至青菱,33公里;六号线,老关村至堤角,25.3公里;七号线,古田至野芷路,32.7公里。这7条线路中,

二、

三、四号线跨越两江,连通三镇;

一、五号线分别贯穿汉口、武昌的东西方向;六号线沟通汉口、汉阳旧城及后湖新区;七号线则把汉口北部与武昌东南部联为一体。

过江隧道:武汉隧道为长江上的第一座过江隧道,长约3.6公里(含匝道),汉口越江点位在江滩公园附近,胜利街设右进隧道匝道、天津路设右出隧道匝道;武昌越江点位于和平大道,友谊大道设4条匝道连接。该工程为左、右道隔离的双向4车道公路隧道,设计使用年限100年,可抗6级地震和300年一遇洪水。

●主要街道

武昌:雄楚大街、武珞路、珞喻路、珞狮路、中南路、中北路、八一路、中山路、紫阳路、解放路、东湖路、友谊大道、红卫路、光谷大道、户部巷、粮道街、民主路、临江大道

汉口:江汉路、解放大道、中山大道、滨江大道、武胜路、吉庆街、沿江大道、京汉大道、发展大道、建设大道、黄浦大街、一元路、二耀路、三阳路、四唯路、五福路、张公堤、香港路、民生路

汉阳:汉阳大道、鹦鹉大道、洗马长街、沿河大道、龟山北路、腰堤路、拦江路、阳新路、五琴路、汉南路、琴台路、动物园路、十升路、龙阳大道、墨水湖北路

●经济

武汉是湖北乃至华中地区的最大的工业城市,拥有冶金、纺织、造船、制造、光电、信息、医药、食品、化工、汽车等产业。在清朝末期、国民政府时期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武汉三镇经济繁荣,位居亚洲前列,故曾有“东方芝加哥”之称。但自1980年代以来,武汉的发展未能跟上改革开放的步伐,逐渐被“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抛在了身后。这种情况直到进入21世纪后才有所好转。20世纪90年代,武汉建立了位于汉阳沌口的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武昌的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位于汉口东西湖的台商投资区,以及位于新洲阳逻的阳逻开发区。 目前,武汉是法国在中国投资额最高的城市。法国在武汉的最大单个投资项目是法国psa标致雪铁龙集团与中国东风汽车公司合资的汽车项目,经过多次增加投资,目前法国在该项的总投资额已远远超出在中国其他城市单个项目的投资额。此外,法国在武汉还有其他多种项目的投资。截至2006年10月18日,法国在武汉的各类投资总额已近22亿美元,占法国在中国全部投资的三分之一。

汉口、汉阳、武昌三个区的经济特点不同,总体来讲,武汉的小商品经济比较发达。

●文化

节日:有武汉国际旅游节、武汉国际杂技节、武汉渡江节等。 市花:梅花 市树:水杉 城市纪念日:10月25日(名称: 武汉市耻日)1938年武汉沦陷日。自2004年起,每年10月25日试鸣防空警报。

媒体:报纸:湖北日报、楚天都市报、楚天金报(湖北日报报业集团)长江日报、武汉晚报、武汉晨报(长江日报报业集团)、长江商报(长江出版集团) 。电视台:湖北电视台、湖北经济电视台、武汉电视台、武汉教育电视台。广播电台:湖北人民广播电台、楚天广播电台、武汉人民广播电台。杂志:特别关注、读者文摘、知音、前卫、大武汉。

体育:武汉拥有武汉光谷球队。 中国足球超级联赛:武汉光谷中国足球乙级联赛:武汉雅琪 方言:武汉话。武汉地处中南地区,各种方言交汇形成了特别的武汉话。武汉艺术家夏雨田用“办事脑子灵,说话喉咙喳”来形容武汉话。同时,武汉还有“弯管子普通话”,即把武汉话套上普通话的声调,这种语言通常是调侃而用。武汉有电视台开辟了方言节目,比如“经视故事会”、“新闻故事会”和“都市茶座”等。

饮食:武汉的小吃以早点为主,武汉人又把吃早饭叫“过早”。

推荐第9篇:武汉市基本情况

武汉市基本情况

武汉是湖北省省会,中国中部地区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科教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明确支持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现辖13个行政区、3个国家级开发区(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总面积856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089万人。武汉又称“江城”。2017年,地区生产总值13410亿元,增长8.0%,经济总量连续4年过万亿元,稳居全国城市前十位

一、历史底蕴深厚

武汉是拥有3500年文明传承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中国建城历史最悠久的城市之一。坐落于市区北郊的盘龙古城筑于商代中期,是中国迄今发现的保存最完整的商代古城之一,被誉为武汉“城市文明之根”。自东汉末年起,汉阳、武昌相继建立军事城堡,出现城市雏形。后经南北朝至唐、宋,武汉成为水陆交通枢纽,商贾辐辏。唐朝以降,武汉成为历代州府治所。元代以后,武汉成为省一级行政单位的治所,武昌(府城)和汉阳(府城)为长江中游两个著名的

1 商业、手工业城市。明成化年间,由于汉江改道,汉口镇崛起。明末清初,汉口以商业、手工业大镇卓立华中,与北京、苏州、佛山并称“天下四聚”,又与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同称“四大名镇”,成为“楚中第一繁盛处”。

源起于殷商盘龙古城的武汉,是中华知音文化之根、楚风汉韵之地、白云黄鹤之乡、辛亥首义之城,留下了大禹治水、屈子行吟、伯牙鼓琴、孙权屯军、木兰从军等千古传说,形成了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和鲜明的地域人文特色。流传了2000多年的知音传说,说的是中国春秋时期晋国大夫伯牙在武汉汉阳地区弹奏“高山流水”古琴曲,遇到楚国樵夫钟子期志气相投成知音的故事,表达了身份不论高低贵贱、国家不分大小贫富,需要平等沟通、互为知音的和谐美好愿景,因而在世界广为传播。汉阳地区留下了知音亭、钟子期墓、古琴台、琴断口等人文遗迹。古琴曲《高山流水》,也随着人类向太阳系外发送的4颗太空探测器,正寻找着太空中外星文明的知音。

二、革命贡献突出

近代以来,伴随辛亥革命、武汉国民政府成立、武汉保卫战,武汉三次成为全国的政治中心。

2 1911年的辛亥革命武昌首义,打响了推翻中国两千年封建帝制的第一枪,打开了中国走向近代民主共和的大门。武昌起义后,中华民国湖北军政府在武昌成立;第一部具有共和宪法雏形的《鄂州约法》以及第一个具有民主性质的临时议会在武昌诞生。在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前,武汉被公认为全国革命的中心。

1920年秋,董必武、陈潭秋等在武昌成立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武汉成为最早建立中共党组织的地区之一。1923年2月,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武汉分部领导的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形成中国工人运动史上的第一个高潮。1926年12月,国民政府由广州迁都于武汉。1927年1月,合三镇划为京兆区,定名武汉,并于4月16日首次成立三镇合一的武汉市政府,武汉成为中国近代城市发展史上最早建市的城市之一,也是第一个中央直辖市;中国共产党领导武汉人民配合国民政府,将已存在66年的汉口英租界收回;4月底至5月初,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武汉召开。此时期也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顶峰。“七一五”事变后,中共中央在武汉作出举行南昌起义和秋收暴动的决定,并召开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紧急会议(“八

3 七会议”),毛泽东同志提出了“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著名思想,为革命指明了方向。

1937年11月到1938年10月,国民党中央和国民政府重要机关迁汉办公,国民党军政要员、各党派及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各界风云人物汇聚江城,武汉成为实际上的战时首都。周恩来等组成中共中央代表团,驻武汉负责与国民党谈判,并在汉组成中共中央长江局,领导南部中国十多个省党的工作。12月底,新四军军部在武汉成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二支主力武装在武汉诞生。1938年6月—10月进行的武汉会战使侵华日军损失惨重,从此无力继续进行战略进攻,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三、自然禀赋优越

武汉两江交汇、百湖密布,大江大河的城市地理格局世界少有,一城秀水半城山,山水形胜,景致天成。武昌、汉阳、汉口三镇鼎立,龟山、蛇山隔江相望,磨山、木兰山连绵起伏。这里城水交融,水域面积占市域面积的四分之一,亚洲最大的城中湖——东湖如明珠镶嵌其中,166个湖泊如珍珠星罗棋布,素有“百湖之市”的美誉。

四、区位优势明显

4 武汉地处中国经济地理中心,承东启西、接南转北、吸引四面、辐射八方,如同围棋棋盘的天元之位。以武汉为圆心、1200公里为半径画圆,可覆盖中国11.6亿人口、92%经济总量。武汉是我国内陆地区最大的铁水公空综合交通枢纽,是全国四大铁路主枢纽之

一、全国高速公路主骨架网络节点、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和内陆门户机场,是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铁路客运量居全国前列,阳逻港迈入世界内河集装箱港口第一方阵。

五、科教资源富集

武汉是全国三大智力密集区之一,现有两院院士68名、国家级科研机构89家、高等院校91所,在校大学生近120万人,是全球在校大学生数量最多的城市。武汉市委市政府提出实施“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工程”,力争5年留下100万大学生,建设“大学生最友好城市”,打造“青年之城、梦想之城、创新之城、活力之城”。

六、产业特色鲜明

武汉产业体系完备,拥有汽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能源环保、食品及烟草、生命健康6个千亿级产业,是世界主要的光通讯科技创新及产业基地,是

5 国家存储芯片产业基地,“中国光谷”蜚声海内外。全球10大汽车制造厂商中有4家在汉投资,是中国拥有车系最多的城市,“中国车都”初具规模。桥梁、高铁工程设计及建设能力居全球领先地位。

七、开放活力迸发

武汉综合通达能力位居中部第一,拥有国际及地区航线55条;近海近洋航线通达台湾、日韩、东南亚等,成为中西部最佳“出海口”;中欧(武汉)国际货运班列辐射欧洲、中亚、西亚28个国家的60多个城市。法国、美国、韩国、英国在汉设立总领事馆,领事馆数量居中部城市第一。在汉世界500强企业达到256家。

当前,多项重大国家战略和40多项国家级改革试点在武汉聚焦落地。迈入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武汉市委市政府正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牢记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7月视察湖北武汉时提出的“四个着力”殷殷嘱托,以“为老百姓谋幸福、为大武汉谋复兴”为使命担当,加快推进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化大武汉建设,奋力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武汉篇章。

推荐第10篇:武汉市城市规划

武汉市城市规划

1城市概况

武汉,湖北省省会,副省级城市,国家区域中心城市。世界第三大河长江及其最大支流汉江横贯市区,将武汉分为武昌、汉口、汉阳三镇鼎立的格局。武汉号称九省通衢,具有承东启西、接南转北、吸引四面、辐射八方的区位优势。截至2015年末,武汉市下辖13个市辖区,3个国家级开发区,总面积8594平方公里,全市常住人口1060.77万,城镇化率79.3%。 2发展历史

武汉最早的城市建设史应当从距今3500多年前商代盘龙城开始。武汉三镇中,武昌历史最为悠久,三国时期孙权得夏口后,将郡治移至夏口城,即今武昌。汉阳城则几度兴废,至南宋度宗咸淳十年始新筑汉阳城,城区自此定型。元、明、清时期,武昌为湖广行中书省、湖广布政使司、湖广总督署所在地,历来为政治、文化中心和军事要地;汉阳为汉阳府治和县治。汉口的发展,始于明成化年间汉水改道以后,其主要是利用长江、汉水的水运之便,作为码头和商业市镇发展起来的。明末清初,汉口成为中国四大名镇之一,并有“九省通衢”之誉。 3 规划

历史上,武汉由三个完全不同的城镇联结而成,三镇之间城市空间结构形态差异很大。其中武昌、汉阳两城主要依据中国封建后期传统城市空间结构的基本模式,采用方城直街、城外延厢,以形寓意、礼乐和谐的布局方式。城址选择重视对城区周围自然环境的探察,追求山环水绕的形胜境界,其城垣发育较好,且依据地形呈不规则方形或长方形。城内道路多呈直角相交的方格网状,并有南北和东西通向城门的主街。城市内部空间布局整体感较强,主要政治、文化类建筑具有明显的轴线配置关系。城市中心形成十字或丁字形街口,并作为衙署、钟鼓楼、市楼或学宫等官方建筑的布局场所。城市中心区以外的其他地方,沿街主要布置牌楼亭阁、寺观庙宇、商肆店铺、大族府第等,平民住宅多位于街道背面的闾巷之中,城隅僻地还有农地、园圃、山林、川泉及教场等。封建社会后期,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武昌、汉阳城垣以外,在主要城门和临江的水运码头地段,还形成以商肆、码头、手工作坊和民宅为主体的水旱关厢地区,其空间结构较为散乱。

与武昌、汉阳中国封建城市典型的空间布局形态相比较,汉口的城市空间结构形态发展具有独特性。如前所述,汉口的发展主要是作为水运码头和商业市肆在较短的时间内发展起来的,其空间结构形态有如下特性:

(1)突破了一般中国封建社会城市“方正居中”的空间布局模式,沿汉水、长江岸线向外呈自由的扇状发展。

(2)城市扩展主要沿通往水运码头的道路逐层向外扩展,并随着商业的繁荣,逐渐形成与“路”相垂直,与江河走势相呼应(平行)的商业街道。通往码头的多为“路”(交通运输功能),平行河岸的则为“街”(商业生活功能) (3)与武昌、汉阳“自上而下”的规划建设方式相比较,汉口“自下而上”自发形成的城市空间特征更为明显。并且,由于城市的扩张比较迅速,城市公共空间系统发育极不完善,如缺乏有规划的绿化开敞空间和作为城市中心的政治文化空间,没有形成城市公共空间体系。 (4)1858年汉口被辟为通商口岸后,城市向半殖民化方向发展。沿江一带,特别是租界区形成了联排式住宅与街道相结合的居住区组织方式。如洞庭街和青岛路一带的“里分”,就突出反映了此种特征。

武汉市由解放初期约30万人口、“三镇鼎立”的组团式城市发展至现在将近400万人口的集中型特大城市,其城市总体规划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1949-1978整体化空间

1949年5月16日武汉解放。解放初期,武汉市被中央人民政府列为直辖市。武汉三镇在行政上隶属为一个整体,但城市发展仍是三镇独立。三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武汉城市用地扩展很快。其中工业用地是城市用地扩展的主要原因。“一五”时期,武汉被列为国家投资重点地区,城市布局主要考虑工业用地的发展和自然条件,先后在武昌开辟了以武汉钢铁公司为主的青山工业区,以武汉重型机床厂为主的中北路工业区,以武汉锅炉厂为主的石牌岭工业区以及以建材工业为主的白沙洲工业区;在汉口开辟了以轻、化工为主的唐家墩工业区,以肉类联合加工为主的堤角工业区;在汉阳开辟了以地方机械为主的庙山工业区,由此搭建了武汉大工业城市的基本构架。

真正对武汉城市空间结构产生重大影响的,是1957年建成的我国第一座长江大桥和汉水桥,它们在交通和城市用地上进一步将武汉三镇连为一体。此期间,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武汉城市空间布局及发展的主要构想是:试图用欧洲式的城市轴线和广场系统来统一武汉三镇,形成一体化的城市空间结构系统。如1954年的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就集中反映了此种构想。其中较为突出的是由现在的洪山广场经汉阳门过长江穿汉阳南岸嘴直至汉口中山公园和武汉展览馆,开辟一条贯穿武汉三镇的城市主轴线,将武汉三镇空间连为一体。除此之外,在武昌徐东路和杨园一带另辟有通向江边的城市次轴线,整个武汉城区共规划有大小城市广场近20处,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城市广场群和城市轴线体系。这种在欧式的形体规划思想指导下的一体化城市空间构想,由于忽视了与自然环境的有机结合,忽略了武汉三镇在城市空间结构形态上的差异,最终未能得以实现,但它提出的整体化城市空间系统构想至今仍然值得我们借鉴。并且也正是由于此次规划才给今天的武汉市留下了极为珍贵的、为数不多的几个广场,如洪山广场、红楼广场和武汉展览馆广场。

二 11959—1978拼贴状扩展

1958年后,国家建设的重点放在内地八省一市的“大三线”地区,武汉市的发展与全国其他同类城市一样,因没有得到国家重点项目的投资,城市发展相当缓慢,城市功能单一,结构失调,基础设施虽经多年建设仍很落后。

此期间,武汉市城市用地扩展主要依托地方工业,陆续兴建了以机电为主的关山工业区;以纺织、机械为主的七里庙、唐家墩工业区;以机械为主的鹦鹉洲工业区。同时青山工业区向武东地区发展,并且在远离市区约30km的葛店,开辟了以化工为主的葛店工业区。在此期间,武汉市城市用地扩展主要受工业用地规模扩张的影响,不仅表现在时间序列上,也表现在空间序列上。其用地扩展基本上围绕汉口、汉阳、武昌、青山四个核心逐步向外扩张。由于没有考虑到生活居住空间的需要,城市内部的建设密度越来越大,同时三镇之间规模上的差异进一步加大。其中汉阳扩展较小;汉口向东北部、西部扩展较大;武昌扩展最大,一方面沿原有核心区向东部大规模扩展,另一方面青山工业区规模越来越大。

由于此期城市用地扩展没有以城市基础设施的发展为依托,也没有明确的城市空间规划作指导,因此,城市空间结构系统不够完善,城市空间结构形态特征不明确。由1959年和1978年的城市总体规划图可以看出:此期间武汉市城市发展既放弃了欧洲式的整体化空间构想,也没有遵循三镇原有的城市空间格局和自然环境特征,基本上表现为填空补齐的方块状拼贴发展,城市空间结构比较松散零乱,尤其反映在城市道路网的布局上不成系统,各自为政,随意性很强。

解放后武汉市城市发展是以建设生产性的大工业城市为目标,在城市用地扩展的同时,忽视了整个城市空间结构系统的建设和完善,因而反过来影响了城市整体功能的有效发挥。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武汉市城市发展目标进行了相应的调整。特别是1984年5月武汉市进行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以后,市委、市政府制定了开放“两通”(交通和流通),发挥城市多功能作用的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促进了城市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同时,也为城市整体空间结构系统的调整提供了动力。如1987年武汉市总体规划调整方案,初步提出了城区外围中环线的建设,并在中心城外周布局了阳逻、吴家山、沌口、花山等卫星城镇。

90年代以后,随着全市社会、经济、文化的迅猛发展,按照建设开放型、多功能、投资环境好、生活设施完善的现代化中心城市目标,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着重提出了建设结构完善、层次多样的现代化城市交通、商业、文化、游憩、防灾及市政设施体系,强调严格保护城市自然环境,构建合理的生态框架,提高绿化水平,逐步把武汉建设成为富有滨江、滨湖特色的现代化城市。1995年编制的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集中体现了这种系统性的城市发展指导思想。在城市地区规划中,在城市空间结构形态方面提出了多中心组团式的规划构想:即以长江、汉水和东西山系为纵横轴,以市内外若干生态绿地和生态走廊相互穿插,构成环状放射型的城市生态空间结构,以支持组团式城市空间结构系统的形成。在城市地区确立了以主城为核心,以外围7个重点镇和4个区(县)城关镇为卫星城的圈层状城镇布局结构。这一规划构想在理论上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难度很大。如主城与卫星城之间、主城内各城市组团之间大面积的生态绿地得不到保障,自然山水被蚕食,城市最终会形成“摊大饼式”的蔓延发展。

16城规一班 李嘉晨 1610641122

第11篇:武汉市事业单位

教学设计理论和远程教学系统开发

(摘录)

丁兴富

一、远程教育的教学系统开发和教学设计理论

教育技术界普遍认为,教学设计和教学系统开发是教育技术中最成熟、对教与学实际贡献最大的领域。在开放与远程教育中,情形完全一样。开放与远程教育对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最大贡献也正是对远程教育课程资源的教学设计和对远程教学和远程学习全过程的教学系统开发。在这里,对远程教育课程资源的教学设计开发包括对远程教育课程设置、多种媒体课程材料的设计、开发和发送,以及教学和学习环境的创设;而对远程教学和远程学习全过程的教学系统开发包括对远程教育的教与学的过程和模式、特别是对远程学生的学习支助服务体系及其实施策略和方法以及相应的教与学双向通信机制的综合的设计和开发;此外,还应包括对远程教与学全过程及其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和保证体系的设计和开发。

(1)远程教育教学系统开发和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经过20世纪最后20年的发展,远程教育已经形成了包括宏观理论、微观理论和哲学理论的理论基础。其中,远程教育的微观理论和哲学理论中蕴涵着极其丰富的远程教育的教学系统开发与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理论基础和方法论基础。表4列举的是各有关学派的理论及其主要内容。

在上表所列学派理论中,较多涉及远程教育的教学系统开发与教学设计并对远程教学和远程学习的实践活动产生了较大影响的有:霍姆伯格的远程教学的两大功能要素的理论和有指导的教学会谈和非连续双向交互通信的理论;穆尔的远程教与学三种相互作用的理论及其独立学习的理论;丹尼尔的学生自治独立学习和支助服务交互作用均衡发展的理论等。

(2)远程教育教学系统开发和教学设计的主要特征

综合考察各国远程教育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研究成果,可以得出远程教育教学系统开发与教学设计以下三个主要特征:

A.教学要素的扩展和重组是远程教育教学系统开发与教学设计的特点。从传统教育到远程教育,教学要素有了扩展。一种观点是从三要素(教师、学生、内容)变成了四要素(学生、教师、内容、技术);另一种观点是教学三要素(教师、教材、学生)中的教材变成了资源(以教学内容或学科内容为内核或内涵的技术、媒体、材料和环境的总称),既形成了远程教育的新的教学三要素(学生、教师、资源)。更重要的是,在远程教育中,教与学过程中教学基本要素的地位和功能及其相互关系和交互作用有了新的特点,发生了重组。即从传统教育的教师主导、课程教学和标准教材的旧三中心制转变成学生自治、自主学习和系统开发的新三中心制。首先,传统教育通常以教师为中心或教师为主导,远程教育通常则强调

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自治。其次,传统教育以校园课堂教学为中心,而远程教育则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即传统教育侧重教,以教为主;而远程教育侧重学,以学为主。这就是为什么国际远程教育界普遍流行的偏受使用远程学习、开放学习和远程与开放学习,以及电子远程学习、基于资源的学习、网络学习和在线学习等术语和概念的原因。同时,国际教育技术界的趋势是使用计算机辅助学习和基于计算机的培训来代替计算机辅助教学。最后,在传统教育中,通常是教师个人编写讲义或由院校指定标准教科书;而在远程教育中则是由学科内容专家和教育技术设计人员共同组成创作组设计、开发、发送多种媒体的学习材料和其它教育资源环境。远程教育教学系统开发与教学设计体现在教学要素扩展和重组上的这些特点是与当代教育与心理科学中以认知主体为本、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在创设的情境中认知主体的意义建构和协作学习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教育技术中对教学系统开发与教学设计中新一代以学为中心的理论模型的探索发展是一致的。

B.课程资源开发与学习支助服务是远程教育教学系统开发与教学设计的重点。各国开放与远程教育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研究都已反复证明,课程资源开发和学习支助服务是保证远程教育质量和成功的基础和关键,也是远程教育教学系统开发与教学设计的重点。这在世界各国各种学派的理论观点中都是共同的。远程教育教学系统开发与教学设计这一重点的定位是与教育技术中对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的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的注重完全一致的。

C.对远程教与学创新模式的探索是远程教育教学系统开发的难点。远程教育的教学系统开发与教学设计是在教(师)和学(生)的行为活动处于时空相对分离的情境下进行的,必须走与传统校园教育不同的远程教与学的创新模式。就是说,如何通过课程资源的设计、开发和发送以及学习支助服务系统的设计和开发,特别是师生双向通信交互机制的设计和开发实现远程教育环境条件下的教(师)和学(生)的行为活动的整合和重组。其中,实现学生自治及自主学习与包括双向交互在内的各类学习支助服务的适当均衡是远程教育教学系统开发与教学设计的关键。事实上,远程教育发展历史上的函授教育、广播电视教育、基于现代电子信息通信技术的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教育等都是对远程教与学模式的探索创新。这既是远程教育教学系统开发与教学设计的难点和突破点,也是热点和亮点。

二、远程教学系统开发

远程教育的教学系统设计和开发,主要涉及学生和课程两个运行子系统、远程教与学全过程的设计和开发。

1.远程教学系统开发设计内容

(1)教育对象和教育目标。远程教学系统开发的首要任务是确定教育对象和教育目标。即通过对教育市场供求双方以及国家相关的教育政策和法规的调查,对远程教育的对象和目标定位作出决策。对教育市场的调查不仅应包括社会的教育需要和个人的教育需求,而且要包括现有的教育和培训机构和潜在的提供教育服务的竞争者。对国家教育政策法规的调查可以帮助对宏观教育体系及其结构、功能和布局的把握,从而更好地进行教育定位的决策。简言之,首先要确定远程教学的对象是谁?要将这些教学对象培养成怎样的人才?即为他们提供何种教育和培训?确定教育对象和教育目标是整个教学系统开发设计的起点,是制订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的前提和核心。

(2)远程教学模式:媒体教学模式和远程学习模式。远程教学系统开发的另一个重要任务就是确定远程教育院校采用的远程教学模式。远程教学系统分类的依据是远程教学模式的界定。在远程教育中,学生和教师处于时空相对分离的状态,基于信息技术的媒体教学代替教师课堂连续面授成为远程教与学的主体。远程教学模式,是指教学诸要素在远程媒体教学中的结构功能配置关系和交互模式,可以从媒体教学模式和远程学习模式这两个维度去考查,见表5。

在上表中,远程媒体教学分类以三代信息技术和三代远程教育为基本框架。第一代函授教学的分类参考了彼得斯1971年的东西方模式的界定。东方模式即表中的咨询模式,而西方邓表中的函授模式。第二代多种媒体教学的分类依据的是丁兴富1988年提出的分类法则:在多种媒体教学中视听课程材料是辅助媒体还是主导媒体?以英国开放大学为代表的大多数自治的远程教学院校采用的是以印刷媒体为主、以视听媒体和面授辅导为辅的模式,而中国广播电视大学和日本放送大学则代表了视听媒体主导模式。最后,在第三代电子远程教学中,依据双向交互的电子通信技术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各种应用方式以及不同技术媒体的主导地位而划分成双向视频会议模式和计算机网络教学模式。后者又进一步划分出课程发送模式、异步通信模式和同步通信模式三种。

众所周知,远程开放学习有两种模式。其一的目标是个体化(个别化)学习;另一的重点是集体(群体)教学。不管人们发明什么名字来称呼它,分散学习、函授学习、灵活学习、在家学习、远方课堂教学、导向学习或其它等等,远程学习总可以区分为两个大模式而且它们之间有很大差异。最重要的差异在于集体教学方式是建立在同步通信基础上的。教师和学生必须进行实时交流。个体化学习方式是建立在非同步通信基础上的,在学生的家庭里创造出学习环境,学生可以在适合的时间进行学习。另一个重要结果由此而生。在集体教学的场合是教师通过一个教室联网与学生实时通信交流。这是教师为中心的教育形态。因为如果要让一位教师对多个远程教室授课,就必须从教师的观点出发去设计这个系统。而在个体化学习的场合,就要在几千个学生家庭中再创造出校园的环境,这只能是学生为中心的方式,即必须为学生确定那些构成有效的家庭学习环境的要素。多数远程教育工作者相信,新信息技术虽然也可以用来发展以教师为中心的集体教学的模式,但对发展建立在异步通信基础上的以学生为中心的个体化远程学习和开放灵活的协作学习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背景。以学生为中心的个体化远程学习模式(有高度开发的多种媒体课程材料以及基于技术的双向通信作为学生的学习支助)在欧洲比较普遍,而以教师为中心的集体远程教学模式在美国和中国比较普遍(课程材料的教学设计和开发质量不如欧洲,重视面授或基于技术的双向通信交流)。

综上所述,远程教学模式的核心,是在远程教与学中应用的信息技术和以教学媒体为核心的教育资源的利用方式及其与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交互作用关系。远程教学模式的确定将影响对课程和学生两个子系统的开发设计。所以,在远程教学系统开发设计的日程中,要较早地确定远程教育院校所采用的远程教学模式,主要包括媒体教学模式和远程学习模式两方面的内容,并贯穿到整个设计开发过程中且不断进行调整和革新。

(3)面对课程子系统的设计开发。远程教育教学系统面对课程的设计开发包括丰富的内容,主要有:课程设置的规划、评价和改进;课程多种媒体教学的资源规划和配置;多种媒体课程材料的创作、生产和发送;课程教学质量控制和保证体系;课程的维护、评估和更新等。

(4)面对学生子系统的设计开发。远程教育教学系统面对学生的设计开发同样包括丰富的内容,主要有:多种媒体课程材料的发行发送和学生接收;学生学习支助服务基础设施(包括分校、工作站、地区办公室、社区资源中心和学习心等)的建设;对学生学习支助服务项目、内容和人员《辅导教师和咨询人员》与相应资源的配置;学生注册、成绩档案记录等的行政管理;学生平时作业及其批改、课程考试的组织和实施,学生实践性教学环节;学生学分核定和学位授予等。

2.远程教学系统开发与创新

在进行特定的远程教育教学系统开发、确定教育对象和教育目标时,首先应该对导致建立这一系统的政治因素进行考查。建立远程教育系统的最通常的政治动机有三类:(1)为了满足社会成员对各级各类教育和培训,尤其是对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需求;(2)为了满足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社会需求(如为了培养各类专业人才或者为了提高就业人员的职业技术水平);(3)为了满足欠发达地区(如农村、边远和少数民族地区)和社会上处境不利人群的接受各类教育和培训的机会。它们可能是组合在一起的,政治动机不同,教学系统开发采用的具体方案可能也各异。

其次,在开发特定的远程教育教学系统时,要将面对的学生对象和教育需求(主要体现为课程设置)的创新以及二者之间的联系一并考虑。远程教学系统开发所面对的学生对象和教育需求(课程设置)有可能与传统教育相似(“传统学生”和“原有课程”),也可能与传统教育不同(“新型学生”和“新设课程”)。

【参考文献】

【1】贝茨·T著丁兴富译《技术、远程教育和国家发展》1997年

【2】黄清云汪洪宝丁兴富(主编)《国外远程教育的发展与研究》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

【3】丹尼尔著丁兴富译《巨型大学、虚拟大学和知识媒体:我们能否同时拥有数量和质量?》《开放教育研究》1998年第五期

【4】凯伊鲁姆勃尔著丁兴富等译《远距离高等教育》中央电大出版社

【5】基更著丁兴富译《第三千纪初的远程教育模式》《中国远程教育》1999年第9/10合刊

【6】何克抗《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论评价》《开放教育研究》1998年第

2、3期

【7】乌美娜《教学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

【8】乌美娜等《从ISD模式的演变过程看教学系统设计的发展》《开放教研究》1998年第1期

第12篇:武汉市江夏区

武汉市江夏区2013年 公开选拔处级领导干部公告

为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拓宽选人渠道,扩大选人视野,聚集优秀人才,加快建设武汉南部生态新城,中共武汉市江夏区委决定,面向全国、武汉地区、江夏区公开选拔12名领导干部。现公告如下:

一、选拔职位(12个)

(一)面向全国的职位(4个)

1、江夏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办公室副主任兼区招商局副局长(正处)1名;

2、区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副处)1名;

3、区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副处)1名;

4、区财政局总会计师(副处)1名。

(二)面向武汉地区(含中央、省在汉单位)的职位(5个)

1、江夏经济开发区大桥新区办事处副主任(副处)1名;

2、江夏经济开发区金港新区办事处副主任(副处)1名;

3、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总工程师(副处)1名;

4、团区委副书记2名,男、女各一名,分别录用。

(三)面向江夏区的职位(3个)

1、街道办事处主任(正处)2名;

2、副乡长人选1名。

二、报名范围

面向全国、武汉地区的报名范围为党政群机关、事业单位,中型及以上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以及上市公司中符合条件的人员。面向江夏区的报名范围为区党政群机关、事业 1

单位、区属国有企业中符合条件的人员。

三、资格条件

报考者应具备《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的基本任职资格条件,同时还应具备以下条件:

1、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街道办事处主任职位为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

2、报考江夏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办公室副主任兼区招商局副局长职位的,1974年1月1日以后出生;报考团区委副书记职位的,1985年1月1日以后出生;报考街道办事处主任职位的,1970年1月1日以后出生;报考副乡长人选职位的,1979年1月1日以后出生。报考其他职位的,1977年1月1日以后出生。

3、报考江夏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办公室副主任兼区招商局副局长职位的,为现任正处级职务,或担任副处级职务满一年,或担任正科级职务满四年。

4、报考副处级职位的,为现任副处级职务,或担任正科级职务满一年,或担任副科级以上职务满四年。

5、团区委副书记职位,现任正科级职务不满一年,或任副科级职务一年以上不满四年,或全日制博士研究生毕业工作一年以上的也可报考,录用后先明确正科级,两年后可按有关程序规定明确为副处级。

6、报考街道办事处主任职位的,为现任正处级职务,或任副处级职务满一年。

7、报考副乡长人选职位的,为任副科级以上职务满一年,或任乡镇中层正职一年以上干部。

8、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的报名人员,应具备相当于正、副处级和正、副科级层次的管理职务及任职年限;在上市公司工作的报名人员,现任职务层次和任职年限参照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报名人员的资格条件。

9、近三年年度考核称职(合格)及以上等次。

10、武汉地区的报考者,应具有武汉市常住户口。

11、符合职位具体要求。

任职年限、工作经历的计算和取得学历时限的确定,以2013年2月28日为限。

除上述资格条件外,有关职位具体要求详见江夏区政府门户网(http://)。参加笔试时再提供相关资料原件及复印件。

准考证由考生到区公选办直接领取,或由区公选办通过邮件发送至考生电子邮箱下载,具体时间见公告。

六、其他事项

公开选拔中的资格审查、笔试、面试等具体日程安排,以及笔试、面试、业绩潜能评估、初步和最终成绩等均可登录江夏区政府门户网或江夏党建网查询。

办公电话:027-81568353,81568348

传真:027-81568353,81568356

监督电话:027-81782977

通讯地址:武汉市江夏区委组织部353室

邮编:430200

本公告由江夏区公选办负责解释,其他未尽事宜另行通知。

武汉市江夏区公开选拔处级领导干部

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3年3月5日

第13篇: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2006

政府工作报告

(2006年12月20日在xx镇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上)

镇长xxx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镇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宝贵意见。

五年来工作的回顾

过去的五年,镇人民政府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的领导下,在镇人大的监督

、支持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执行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及中央、省、地、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改革发展为第一要务,抢抓西部大开发和新阶段扶贫开发的机遇,认真履行职责,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团结和依靠全镇各族人民,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全面完成了各项工作目标任务,全镇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迈上了新的台阶。

一、经济建设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经济发展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全镇地方生产总值从2002年的xxxx万元增加到2006年的

xxxx万元;年均增长8.9,财政收入从2002年的xxx万元增加到2006年的xxxx万元,年均增长7.2;2006年全镇金融信用系统各项存款余额达xxxx万元,是2002年的14倍,各项贷款余额达xxx万元,是2002年的6.9倍。

二、大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积极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实施惠农政策,促进了全镇农业农村的稳步发展。

——五年来,镇政府加大农业生产良种良法、规范化栽培等技术的推广应用,大力推广农业适用新技术和实施示范带动工程,较好地完成了上级下达的任务。加大农业机耕建设投入,出台农机补贴政策,使全镇农业机耕技术推广取得突破,现全镇有耕整机24台,为全镇广大群众服务,从而推动了全镇农业机械化进程;加大农技培训工作,认真落实农作物病虫害“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方针,从而提高了农业科技含量和农民素质,促进了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根据上级政策,全面取消了农业税和兑现了种食和良种补贴。同时镇政府还出台了对全镇种植大户进行奖励扶助的惠农政策,进一步减轻了农民负担,调动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生态畜牧业发展工作得到加快。五年来全镇进一步加大对畜禽品种改良和科学饲养等技术的推广,搞好技术跟踪服务,提高了全镇畜牧业的科技含量。加强动物疫病防治体系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开展全镇畜禽春、秋两防工作,搞好高致病性禽流感和猪链球病防控工作,确保无重大动物疫病发生,提高了畜禽存、出栏率。同时,充分利用资源,发展养殖大户,建立生态养殖小区,以点带面,推行“畜、沼、粮”生态畜牧业发展模式。到目前止,全镇成立了养猪协会1个,建立养殖小区2个,发展养殖大户46户。为了推动了全镇生态畜牧养殖业的发展,镇政府还出台了奖励扶助政策,现全镇已有36户养殖户受奖。

——加强森业资源管理工作,规范林木采伐办证程序和严格审批,有效地控制了全镇森林资源的消耗。积极开展打击各类破坏森林资源及非法占用林地的不法行为和违法分子,加大森防宣传和森防案件的查处力度,使全镇的森林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同时按照上级精神,认真贯彻执行《退耕还林条例》,退耕还林和荒山造林工作成效显著,五年来,全镇实施退耕还林面积9410亩,荒山造林13833亩。

——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深入开展,易地移民搬迁工程建设已全面结束,51户移民搬迁对象全部搬入新居,群众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改善和提高。积极开展种植、养殖适用技术培训和劳动转移培训工作,提高了广大劳动者的素质和生产技能。同时,民政救灾救济工作得到顺利开展,民政优抚、城镇低保和农村特困户救助政策得到落实。全镇落实低保对象“4050”人员再就业2人。

——五年来,全镇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农业生态环境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有效改善。先后解决了xxxx村组的人饮工程。2003年“6.26”特大洪灾使全镇损失惨重,农业基础设施损毁严重,给农业正常生产造成了极大的不利,为了克服和解决困难,我镇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和加大自身建设投入,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是争取到上级资金xxx万元,由水利部门组织实施修复了xxx河水毁河堤。二是镇政府克服困难,分别于2004年和2005年从有限的财力中拨出200余万元,修复了xxxx等水毁河堤和部分农灌沟渠。三是镇政府投入190余万元,对xx水土流失进行了治理。四是省农办投入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已开工实施。

——农村生态能源建设取得成效,全镇已建成沼气池420余口。同时为了推进农村生态能源建设,努力改善生态环境,全镇还出台了农户每建成一口沼气池奖励100元,以村为单位建

第14篇:政府工作报告

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镇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查,并请列席人员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2006年工作回顾

2006年××镇人民政府在县委、县政府、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镇人大的监督下,坚持以“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求真务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按照作风转变、农民增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总体思路,努力促进全镇社会事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实现12813万元,递增12%。其中,第一产业实现5368万元,增长10.7%,第二产业实现4043万元,增长31.5%,第三产业实现3402万元,增长17.6%。全镇围绕农民增收,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农村经济全面发展,村级债务化解明显加快。2006年人均纯收入实现2860元。围绕退耕还林调整粮经播种面积比例,加大种草养畜力度,畜牧业产值稳步增加。农业产业化经营、小城镇建设、民营企业和劳务输出都有新的发展。

——社会事业协调进步。政府认真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科技兴镇战略,巩固“两基”成果,深化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改革。狠抓环境和国地资源保护工作。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强化安全和稳定。

一年来的主要工作是:

一、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水平

2006镇政府在县委、政府、镇党委的领导下,认真学习十六大精神,坚定深化改革、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信念,牢固树立了发展意识、创新精神,抢抓发展机遇。

一是不断加强班子民主团结,充分调动干部积极性。

二是自觉接受镇人大的监督,坚持依法行政。

三是不断加强学习,努力提高理论水平。

二、狠抓干部作风和党风廉政建设

坚持民主生活会制度,深入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弘扬民主。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把党风廉政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确保党风廉政建设的决策和部署的贯彻落实。坚持政务、村务公开制度。加大对村级财务的管理、审计力度,全面完善了村账镇管制度,财务制度规范有序,杜绝了违纪违规现象的发生。

三、加强三个文明建设,狠抓社会事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

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加强对农民教育,提高农民素质,转变农民观念。注重民主法制建设,加强普法工作,促进基层民主法制建设,依法行政,依法治村不断得以深化。

计划生育工作成效明显。2006年全镇计生率达93%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在6‰以内。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1‰以内。落实避孕节育措施665例,新增父母奖励金对象240对,新增奖励扶助对象8人,落实独生女享受困难补助对象3400人。

认真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组织发动,截止12月8日全镇参合人数2.8万余人。参合率达91%。认真开展狂犬病防治工作,注射犬只1600只,灾犬300只。有效地杜绝狂犬病的发生。完成无偿献血50人。

2006年按照县委、政府的决策认真开展无房户建房工作。在县扶持基础上自筹捐资0.9万元为39户无房户建房。发放民政优抚金37.7万元,发放救灾救济金5.5万元。投资16万元,修缮万福敬老院。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改善,切实抓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城镇“低保”实现应保尽保,解决农村户449人。培训农民工856人次,实现再就业761人次。

狠抓安全管理工作,定期和不定期对全镇安全工作开展教育和安全检查,2006年全镇无一件重特大事故发生。积极为民办实事,切实维护农民利益。认真筹备川硫社区水厂改造。维护广播电视传输安全,撤除违法安装的地面卫星接收器670余套。认真做好饮用水界牌设置工作。

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镇域经济持续发展

一是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农增收。种植业上,加大林木管护力度。养殖业狠抓生猪品种改良,重点发展规模养殖,努力培植种类养殖专业大户。

二是狠抓私营经济发展。牢固树立工业强镇思想,努力培植私营企业,壮大规模企业。

三是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多方筹资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维修水渠1公里、电排3个、石田坎14根、山坪塘10余口。新建村道5公里。

四是认真做好新塘坊扶贫新村建设。目前扶贫新村基建工程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

总结我们的实践经验,归结起来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求真务实,真抓实干。

一年来,××镇人民政府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这是全镇干部群众齐心协力、顽强拼搏的结果。这些成绩的取得要归功于县委、县政府、镇党委的正确领导,归功于人大的监督督促,归功于县级部门大力支持

,归功于全镇干部的密切配合,归功于全镇人民的大力支持。在此我代表镇人民政府向我镇广大干部群众表示诚挚的感谢!

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镇经济、产业发展中仍然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政府工作还有一些缺点和不足。

一是经济结构矛盾突出。一二三产业比例不合理,工业经济有待加强。

二是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突出表现在能源消耗高

、环境污染重。

三是一些涉及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解决得不够好。公路维修、交通安全做得不够好,医疗服务、危岩危房、群众信访、社会治安、安全生产等方面还存在群众不满意的问题,环境保护等方面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仍未能根本解决。不少低收入群众生活比较困难。

四是政府自身建设存在一些问题。政府职能转变稍显滞后,有些部门职责不清,办事效率低,效能建设成效巩固存在一定问题。存在这些问题,根本在于制度不健全、监管不到位。

我们必须以对党委、人大及全镇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切实解决这些问题,决不辜负人民群众的期望。

2007年工作思路

2007年,镇人民政府将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努力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大力实施“惠民行动”,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以全面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核心;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以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以县委政府建四川丘陵地区经济大县文化名城为主线,以发展为主题,创新为动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提高群众生活质量。进一步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制度建设,素质建设,营造良好工作氛围和社会环境。努力完成县委、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着有实效地解决群众实际问题和困难。

政府工作的基本思路和任务是:全面贯彻落实“围绕党的建设抓管理、围绕社会事业建设抓发展、围绕项目抓农业、围绕招商抓工业、围绕制度抓廉政、围绕安全抓稳定” 的指导思想,深入实施“惠民行动”,努力构建和谐社会。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经济发展为中心,不断改善群众生活质量;以素质建设为重点,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全面推进全镇经济和社会事业协调、持续、健康发展。2007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1%,力争实现1.5亿元。农业总产值增长4%,力争实现0.6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1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150元,外出务工总人数确保1万人,招商引资力争实现200万元,计生率达到93%以上。

2007年,镇人民政府将努力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树立工业强镇思想,狠抓工业经济的巩固和发展,切实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围绕镇第五次党代会提出的“强力实施工业强镇、项目推进、招商引资”三大战略,牢固树立工业强镇意识。2007年,全镇工业工作的指导思想是:狠抓工业强镇。配合县城工业集中区建设,落实全镇工业集中片规划和建设;做大做强现有工业企业;积极引资兴办企业。

(一)今年仍将实行镇领导联系企业制度。联系企业领导每月应深入企业调查研究,解决企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确保企业健康发展。

(二)积极支持鼓励现有企业做大做强。一方面要保证三力木业2007年上规模。积极协调万福信用社和三力木业“银企”关系,向企业提供贷款,也要引导企业逐步提高信用程度。树立企业优质品牌意识,引导企业坚持中高档木工板材市场方向发展。另一方面要确保现有4家规模企业进一步提高生产能力和产品品值,提高规模企业工业增加值。

(三)配合县城工业集中区建设,规划我镇工业集中片。

争取县国土资源局的支持,利用省国土资源土地修边的契机,在县工业发展领导小组的重视和帮助下,调整××村公路沿线土地,逐步规划××镇工业集中片区。

(四)注重工业招商引资

2007年要进一步加大对工业项目的招商引资,争取引进2户以上规模企业入住××镇工业集中片区。同时要努力引入科技企业。

(五)储备农业产业化项目。2007年重点包装好三个农业项目:一个是老寨子旅游开发,二是甘蔗的精深加工。三是大力发展双包菇,积极引进双包菇加工企业,争取将双包菇推向国际市场。

(六)加大对企业的服务力度,党委、政府要尽力协调处理好企业外部环境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协调处理“厂社”关系、“银企”关系。积极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既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又给企业创造一个宽松愉快地经营环境。

(七)加大企业外宣力度。宣传部门要重点宣传“三力木业”等强势企业,树立××镇企业品牌形象。

二、围绕项目抓农业,为民办好实事,落实“惠民行动”

今年农业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深入实施农业项目推进,积极争取新的农业项目,以点带面,典型引导,着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逐步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规模,建设新农村。

(一)抓好退耕还林还草的综合利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要出实效。当前退耕还林核心是抓好工程管护,保证群众退耕还林工程稳得住不反弹。林业部门要把工作落实到退耕还林林地,深入村社做好技术示范,同时要聘请专家定期到退耕林地现场讲解技术。逐步建立各种专业协会,依靠支部加协会开拓市场,提高农户发展林果业的积极性。

(二)狠抓基础设施。2007年要依托扶贫村、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老寨子水库茅店子支渠、新农村建设等项目,狠抓基础设施建设。集中对部分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善。同时积极争取上级各种经费补助加大对全镇现有水渠、山坪塘、石田砍整治维修。各村也要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加大基础设施新建和整治力度。不断增强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要认真研究基础设施经营权的转换,确保基础设施的充分利用和管理维护。

(三)抓好扶贫村建设。一方面是做好新塘坊扶贫工程项目建设,加大对山水田林路的综合治理。新塘坊村两委要服从镇有关部门的组织领导,在认真实施农业项目的同时要把经济发展作为今后一段时间工作重点。另一方面要在产业结构调整上出成效。配合经济发展办等相关部门加大对现在林果的管理,认真实施一村一品规划,提高产业化经营效益。要千方百计调动群众积极性发展经济,积极引导群众发展双包菇。

(四)加强公路建设和维护。2007年公路建设的重点是完善通村公路。争取县交通局大力支持,在××、××等尚无村级公路的村新建四级泥结碎石路。并力争将××厂大门至××村通村公路4.5公里路面黑化。各村也要利用通村公路建设的契机抓好村级公路建设。认真实施××村通达公路建设,实施全镇公路联网。对现有的村级公路镇党委、政府要研究切实可行的方案进步维修和整治。在群众支持的基础上、既不过多增加农民负担又科学合理的管理办法,加强对现有的凝结碎石公路的管护。

(五)2007年6月底前完成××等村400口沼气建设任务。争取县农能局项目支持,规划××、××等村沼气国债项目。努力改善群众生活条件。

(六)加强××中心村的经济发展工作。针对××农业产品的历史习惯,加大对××村特色农产品的开发和包装,逐步建立以优质花生为主的新场土特产品专业市场。

(七)努力开发我镇具有特色的农产品。敏捷把握甘蔗市场行情,做好××村甜城18#高产高糖甘蔗品种改良,2007年认真做好10亩优质蔗种引种工作,三年内实现甘蔗品种全部改良。逐步建成18#优质蔗种和优质果蔗基地。包装好甘蔗的精深加工项目,引入甘蔗加工等农业企业。

(八)养殖业上继续推广生猪品种改良,稳步发展山羊、兔业养殖等项目,大力发展畜禽养殖,注重畜禽疫病防治,确保人民生命财产不受损失。经济发展办公室牵头,水电管理站积极组织做好优质水产品的引进和发展,继续推广示范稻田养鱼。

(九)认真组织实施新村建设工程。2007年××村被列为××市重点新农村建设村。××村新村建设拉开了全镇新农村建设的序幕。××新村建设对全镇新村建设具有导向性。新村建设要按照县委、政府提出的“政府引导、部门帮抚、资金整合、村民自治”的原则组织实施。因此,我们既要认真研究新村建设工作迫切需要解决的各种问题,又要探索新村建设的有效途径。新村建设要在反复研究,详细规划的基础上组织有关部门认真实施。要认真把握和研究新村建设的每个细节问题,既要有突破又要有符合和尊重群众意愿,既要体现新村特色,又要调动群众参与积极性,实现村民自治。既要抓硬件投入,更要抓经济发展。既要整合项目资金,又要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建好新村,富裕群众”。

各部门要加强与上级主管部门的业务联系,积极争取各种项目支持。合理规划和综合利用各种项目,按照项目“打捆”使用的原则,集中项目建出亮点,既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又要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三、围绕建设服务型政府,加快社会事业发展,促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加大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力度,认真开展计划生育奖励、扶助等惠农政策,探索独生子女父母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制度。教育群众转变生育观念,控制生育反弹,稳定低生育,提高人口素质,降低人口性别比,关爱女孩,坚决打击非法胎儿性别鉴定。继续加大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力度,稳步过渡人口高峰期。重视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工作。

(二)进一步加强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认真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巩固“两基”成果,关爱留守儿童。

(三)加快广播电视事业发展。认真实施“村村通”工程,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积极维护广播电视安全。

(四)深入推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扩大群众参合面,提高群众参合积极性。加快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群众医疗条件。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做好幼儿强制免疫和各种疫病防治工作。

(五)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认真贯彻保护耕地、保护环境等基本国策。注重经济增长的同时,十分珍惜和利用土地。加大环境保护工作的力度。

(六)强化社会事务管理,关注弱势群体。加大民政扶持力度,关注弱势群体。帮助贫困群众的脱贫解困,加大救灾救济力度。认真做好全镇31户无房建设工作。关爱五保老人,保障基本生活和医疗救治。民政与劳动保障要认真研究再就业工作,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和再就业工作力度,维护社会稳定。

四、狠抓制度建设,从源头上治理腐败,维护社会安全稳定

(一)加大镇村财务监管力度,积极化解镇村债务

加强支出管理,优化支出结构。严格财经纪律,自觉接受人大、纪委及全体干部的监督。加强村社财务审计,严格执行村级财务有关规定,坚持村级财务审签程序。及时公开政务、村务,接受监督。

(二)强化干部的教育管理,切实转变干部作风

按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工作要求,仍然实行办、站、所负责人负责制,并与经济挂勾考核干部,要进一步严肃上下班纪律和请销假制度。

(三)加强部门责任教育,提高服务质量

全镇所有部门要明确自身工作职责,认真照章办事,把解决群众问题,服务群众作为工作重点。不断提升部门形象,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各部门要认真按照部门年初计划,扎实有效地推动部门工作。党委、政府也将严格按照上级目标考核要求认真考核各部门。具体考核办法另行文件通知。

(四)落实镇干部分组驻村和部门分类责任制

继续实行公务员分组驻村制度。按去年一样,分组包村;继续实行镇领导定人定项目考核的分组考核机制。

各位代表:

2007年,××镇人民政府将在县委、县政府、镇党委的正确领导,在联系我镇的县级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在镇人大的监督下,在全体干部的密切配合下,全镇人民的大力支持下,进一步弘扬民主、精诚团结、励精图志、真抓实干,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努力促进全镇各项事业更上新台阶。

回顾过去,我们豪情满怀,展望未来,我们信心百倍。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努力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拓创新,勤奋工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而努力奋斗!

第15篇:政府工作报告

[图文]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2005年4月11日在峦庄镇第十六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镇长王军平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镇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4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是我镇坚持“234”工作思路和战略,加

快发展,各项工作亮点凸现、进展较快的一年。在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镇人大的监督支持下,镇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团结并带领全镇人民,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落实“一号文件”精神为动力,紧紧围绕既定的“234”工作思路,抓住“农民增收、财政增收”两大目标,突出“特色经济、扶贫开发、城镇建设”三大重点,实施“基础设施建设、校舍危改、维护稳定、阳光政务”四大工程,全镇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健康发展。2004年的各项工作,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个目标顺利实现。

农民收入增长。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达3446.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450元。产业对农民增收的贡献份额不断增大,人均产业收入达到1020元。

——两项工作有所突破。

一是农林牧产值有所增长。通过农业产业化的带动和政府行政推动,通过农业、林业、畜牧业三个综合服务中心的优质品种推广及科学技术支撑,全镇农业、林业、牧业市场效益日渐突出。全镇春秋两季粮食复种面积达23000亩,小麦产量500吨,玉米产量2317吨,豆类产量790吨,实现产值757.38万元;止年底,全镇猪饲养量达7500头,羊饲养量达7800只,鸡饲养量达60000只,畜牧业产值达到919.65万元;在不断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基础上,林业生产有序开展,全年林业总收入达到492.65万元。

二是产业开发取得新进展。依托“千百万”工程的服务推动,根据市场需求和“适度适生”原则,全镇养鸡、养猪小区数量不断增多,规模进一步壮大,基本形成了“一村一品”的格局。全镇养羊大户达50户,养猪大户达32户,养鸡大户达6户,养羊基地村2个,林果基地村2个,中药材基地村2个,烤烟基地村1个,比较规范的产业协会组织11个。全镇肉羊饲养量达7800只,肉猪饲养量达7500头,鸡饲养量达6万只,林果科管7321亩,药材种植2500亩,劳务输出5500人次,人均实现产业收入1020元。

——三大亮点逐步凸现。

一是扶贫开发成效显著。按照村容村貌、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和公益事业综合开发、协调发展的要求,坚持走开发式扶贫路子,黄柏岔流域八期农业综合开发、上马石重点村建设顺利竣工,通过了市县验收,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根本改善;回龙重点村建设已经启动,年度任务顺利完成;马家坪、四家村农业综合开发工程得到有力巩固和有效利用;河口、汪家沟等村35户生态工赈移民有序实施;坚持“扶贫先扶智”,不断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和技术培训,共定向培训学生23人,就业23人;加大对产业发展的资金扶持,新投放小额信贷资金20万元,回收再贷资金60万元,累计扶持1745户群众调结构、兴产业;联通、移动两座新基站建成投入使用,电信宽带开通,大大缩减了我镇与外部在信息基础建设方面的差距;中南、河口、卧羊、马家坪四村的农网改造已基本结束,为群众生活生产提供了便利。

二是生态建设成绩斐然。把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扶贫开发、退耕还林同生态建设融为一体,不断争取新项目,吸收外部资金投入,发挥项目资金的最大效益。河口、街坊、四家、马峡四村8.28水毁修复工程,河口村八岔河流域治理

一、二期主体工程,马家坪至四家村村道砂石化铺设已经顺利竣工;全镇共完成造林5900亩,实施退耕还林400亩,荒山造林1500亩,历年退耕还林补造2000亩,板栗野生改造1000亩6万株,四旁植树10万株1000亩,义务植树8万株,经济科管10万株,实施天保工程23万亩。

三是教育基础发展迅猛。抢抓各项目在我镇实施的历史机遇,以“两基”复验为契机,把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教育硬软件投入创历史新高,全面提高了中小学办学条件。多方争取68万元完成了中心校13间两层宿办楼、河口小学5间教学楼、汪家沟小学8间平房、黄柏岔小学4间两层教学楼、元潭小学8间平房的校建工程;投资10.8万元,投工1640个,高标准建设了各校部室、农技校及校园文化体育设施。

——四项工作平稳运行。

一是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正常开展。紧紧围绕创建计划生育优质服务镇目标,以综合治理为突破口,加强四项工作,巩固五项改革成果,使全镇计划生育率达到98.3,三查率达到99.7,手术及时率达100,人口继续稳定在低生育水平,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二是农村社会秩序稳定。在政法部门的大力配合下,以农用车安全、民爆

物品管理、护林防火、防汛以及学校安全为突破口,逐级落实监管责任和各项安全措施,常年开展巡查和综合治理,全镇安全生产形势较好;进行了四次大规模的民间纠纷排查和信访案件调处,确定了专人接待来信来访,落实了专人包抓信访案件调处责任制,及时化解矛盾,调处纠纷,消除不稳定因素;加大对贫困户、救济对象的救助扶持力度,着力解决群众生活中的具体困

难和问题,确保了困难群众的“五不发生”。一年来,全镇社会大局稳定,为经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三是“阳光政务”顺利实施。坚持实行政务公开、村务公开、校务公开,增强了政务运行的透明度和规范化,保障了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逐步推进“村财镇管”,实行会计集中核算,进一步规范了村级财务的管理体制和运作程序;实行政府集中采购,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制度,确保了日常办公的正常运转,财政收支基本平衡。

四是精神文明、民主法制建设同步推进。通过开展文明单位、创佳评差、十星级文明村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培育了民族精神和健康、向上、积极的生活方式,形成了群策群力谋发展、一心一意搞建设的良好社会氛围;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构建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使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绿色空间”;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普法教育,全面实施行政执法责任制、亮证执法制、错案追究制、执法评议制等,以制促行,提高全镇依法行政水平,有效推进了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

通过各项工作的整体推动,全镇农民增收进程明显加快,农村综合经济实力有所提高和突破,农村综合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的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下,镇人大的大力支持下,全镇广大干部群众团结奋斗、努力工作的结果。借此机会,我代表镇政府向一年来为我镇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广大干部、群众、知识分子、公安干警致以崇高的敬意,向信任和支持政府工作的各位代表、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回顾一年来的政府工作,我们有以下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是必须坚持把破解“三农”问题,加快农村发展作为第一要务。过去的一年里,我们万众一心,围绕经济建设中心,面对禽流感防治、自然灾害、财政拮据等不利因素,沉着应战、科学调度,及时化解影响加快发展的矛盾和问题。全镇工作的整体部署不变、抓发展的力度不减,始终如一地把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作为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破解“三农”问题的抓手,经济发展的亮点不断增多,农民收入较快增长。但是受各种问题的影响和制约,我镇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没有形成,经济增长方式比较单一,距离我镇人民实现小康的夙愿还相当遥远,加快发展,时不我待。我们的使命无限光荣,必须保持奋发有为、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以“而今迈步从头越”的无畏精神,全力推进我镇各项工作不断进步。

二是必须把维护社会稳定作为第一责任。在过去的一年里,社会大局稳定是我们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突破的有力保障。由于我们狠抓安全生产,坚持把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要位置,排查安全隐患,落实安全措施,全镇没有发生一例安全事故;由于我们高度重视弱势群体,不断化解调处人民内部的各种矛盾,着力解决困难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突出问题,全镇人民心齐气顺,目标同向、步调一致;由于我们坚持不懈地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净化社会风气,才能保持政治安定、大局稳定、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

三是必须坚持正确的发展思路不动摇。实践证明,我镇去年的“234”工作思路和战略是符合峦庄镇情实际和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是深得人心的。正是由于我们抓住农民增收这个核心,不断突破工作难点,营造工作亮点,我们才能取得上述成绩;今年的发展思路更加重视农民增收问题,围绕这个问题所实施的各项工作,都是根据峦庄实际做出的决策和部署,我们必须统一思想,明确思路,坚持不懈抓好落实。

四是必须坚持工作到一线,全力抓落实。新形势下,我们必须深入到最基层,倾听群众心声,了解群众意愿,掌握基层实际,做到问题在一线发现,矛盾在一线解决,成果在一线体现;要围绕全镇工作总体部署,理清工作思路,通过问题的逐个解决,工作的逐项落实,获得整体工作的不断进步。

在肯定工作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认识到全镇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农业产业化程度低,有效产业链没有形成,经济增长方式单一,对经济的垃动力度不大;二是干部群众的思想解放程度不高,发展意识不强,谋事、干事、干成事的竞争机制没有形成,奋发有为、只争朝夕的创业精神不够振奋,运筹帷幄、决胜市场的创业能力有待提高。三是政府财政极度困难,收支矛盾比较突出,客观上影响和制约了政府职能、干部作风的转变。这些问题和困难,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加以解决。

二、2005年全镇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工作思路和主要任务

今年,全镇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及中省市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围绕“农民增收”一个中心,狠抓“政府职能、干部职能”两个转变,突出“特色经济、扶贫开发、城镇建设”三大重点,实施“基础设施建设、维护稳定、阳光政务、社会事业”四大工程。进一步强化农业基础,繁荣农村经济。坚持以人为本,维护农村稳定,不断推动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积极构建和谐社会。深入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为实现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法制保障。

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继续保持全镇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全县平均水平,达到11以上,稳定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培育开发强势产业,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不断提高农业经济综合实力,增加农民收入;积极争取项目投资,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小城镇建设,强化农业基础,推进社会事业发展,增强农村经济发展后劲。全年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3721万元,增长8,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30元,达到1580元,粮食总产量达到3670吨,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在低生育水平。

(一)围绕一个中心

促农增收。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两个一号文件精神,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落实各项支农政策,以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开发、科技推广为支撑,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做好特色经济,不断促进农民收入稳定增长,逐步建立促农增收的长效机制。继续扩大粮食种植面积,提升质量,提高质量,确保粮食安全;全面取消农业税,严格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制度,加强农民负担监管,确保农民负担“零增长”,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到1580元。

(二)抓住两个转变

1、政府职能。要积极探索政府职能转变新途径,在转变政府职能上下大功夫,迈出大步子,逐步改变政府职能服务上的缺位、管理上的错位和越位问题,把工作重心放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维护农村稳定、兴办社会公益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上来。

2、干部职能。今年,在干部管理上,打破行业、部门限制,整和人力资源,创造竞聘上岗、人尽其才的良好人事制度环境。鼓励干部走出机关带薪创业,可以回乡任职,带头发展产业,也可以带领群众下海经商、外出务工,也可以带资金、带技术与农户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双赢机制,共同发展产业,兴办实体。要通过多种方式,给群众提供资金、政策、信息、市场等全方位的服务,成为联接政府、村组、群众的纽带和桥梁,成为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得力助手和知心朋友。

村组干部也要积极转变职能,探索为农服务新途径。各村要结合实际减少小组数量,实行村干部包组包户制度,所有组长一律由护林员、计生中心户长或其他村干部兼任。纠正组长工资由农户承担的做法,减轻村级负担。

(三)突出三大重点

1、特色经济。特色就是生命力,特色就是竞争力。我们的产业越是特色化,就越能市场化,甚至国际化。要加强调研,深入研究我镇在经济发展上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劳动力优势,坚定不移地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具有市场潜力和峦庄特色的养殖业、种植业,逐步大产业规模。要努力探索农业向工业化发展的新路子,延长产业在生产、服务、流通领域的链条,加强产业发展的前后向联系,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形成产业链和产业群,形成产业的比较优势和规模效益。继续扩大富余劳动力的转移规模,提高集约化、组织化程度,做大做强劳务产业,做出品牌,提高效益。今年,要继续巩固河口、中南两个肉羊基地,不断提高产出和效益,认真扶持养猪、养鸡产业,发展大户,扩张规模,提升质量,建小区、建基地;鼓励群众发展坎埝经济,因地制宜发展中药材和林果,继续加强中南、马家坪两个林果基地村及全镇林果业的科管,不断提高科技含量;全力扶持马家坪烤烟种植示范基地,在干部力量予以全力支持,在资金给予倾斜,在技术、信息给予全方位服务,为今后推广树立样板,积累经验;结合干部带薪创业、“千百万”工程等方式,加快劳务输出的产业化和转型,扩大劳务输出的数量,提高农民现金收入。止年底,全镇羊、猪、鸡饲养量分别突破10000只、10000头和70000只,发展中药材1000亩,林果科管10万株,发展烤烟200亩,劳务输出5500人次,人均产业收入实现1200元。

继续稳定粮食种植面积,提高复种指数,推广增产技术,使全年粮食复种面积稳定在23000亩以上,总产稳定在3670吨左右。

2、扶贫开发。不断总结我镇在扶贫开发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坚持“输血式”和“造血式”扶贫二策并举,把重点放在强化农业基础、加强生态治理、加快产业开发上来,合理调度使用资金,提高项目建设的生态和经济效益。要继续实施河口回龙重点村建设,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施工,确保年度任务如期完成;加快实施工赈生态移民,力争在年内35户搬迁户全部建成新房,告别“三不通”历史;启动已经立项的元潭高寒边远山区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加大投入,一次建设到位,建设精品工程;加强项目建后管理,切实提高项目建设的利用率和效益,为农业生产提质增效提供支持;要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和技术培训,全年培训贫困人口30人次;继续加大扶贫信贷资金再贷力度,争取新的扶贫资金投入,支持群众发展主导产业。

3、城镇建设。加大上县进省力度,力争建设规划通过审批,多方协调,争取资金,启动并完成水磨大桥和过境公路建设,开展城镇建设前期准备、政策宣传和征地工作,把这一深得民心的百年大事办快办好。加强镇区综合管理,杜绝占道经营,加大卫生管理整治力度,改善人居及投资环境,为吸引外来人员、增加城市容量奠定基础。努力把峦庄建设成为豫陕交界地带农副产品交易的集散中心,提高集市贸易的知名度、综合性和辐射力,引导群众闯市场,促进特色经济的发展。

(四)实施四大工程。

1、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积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抢抓“一号文件”落实机遇,争取农业综合开发、流域治理、公路建设、农网改造、通讯设施建设等更多的符合镇情需要的项目纳入县市计划盘子,吸引外部资金投入,统筹项目资金,调剂捆绑使用,集中财力,大搞一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要组织劳力和资金突击完成八岔河流域治理三期工程的年度任务,争取以高效优质工程通过验收;争取汪家沟流域治理工程立项并启动实施前期工程,争取卧羊村、西楼村、中峰河流域治理能够正式立项,尽早实现我镇流域治理的无空段全覆盖,夯实农业综合发展的基础;启动实施中南、马家坪、汪家沟三村的“村村通”工程,建成黄柏岔联通基站和镇区小灵通基站,进一步提高我镇有线电视和移动通信的覆盖范围,进一步消除我镇与市场对接的“信息壁垒”;进一步优化施工环境,配合实施丹—庾—峦四级油路峦庄段改造工程;打通马家坪至河南兰草、回龙至河南官坡两条出境公路,完成马家坪至四家村油路立项及铺设任务;积极协调相关部门,抓早动快,完成西楼等部分村组的农网改造工程和卧羊、四家村的人饮工程。

2、维护稳定工程。坚持以人为本,按照“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的要求,围绕创建“安全峦庄”,高度重视和努力做好安全生产和社会稳定工作。坚持不懈抓好安全生产,时刻绷紧安全生产重于泰山这根弦,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各项管理制度,落实防范措施,加强对农用车、农鼠药、森林安全、防汛等重点工作的监管和整治,消除各类安全隐患,预防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充分认识做好信访工作对于社会稳定的重要性,正确认识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要认真落实各级领导“信访接待日制度”,着力解决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和矛盾,切实把矛盾解决在基层。要切实发挥基层治保调解组织的第一道防线作用,常年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做好社会稳定的基础性工作;要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认真开展反邪教警示教育和利用邪教组织从事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治理,不断增强公众安全感,推进依法治镇进程。今年,要完成镇司法所办公楼建设和规划化司法所建设,从根本上提高司法工作环境。各级领导、各位干部要转变作风,深入基层,变上访为下访,访问民情,时刻关心群众生活,掌握困难群众的冷暖疾苦,落实各种救助措施,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帮助困难群众找项目、找资金,发展产业,逐步走向富裕之路,不断缩小贫富差距。

3、阳光政务工程。重视扩大基层民主,开展普法教育,开展民主法制示范村创建活动,加强村民自治;精心组织第六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认真搞好换届后的村务、财务交接工作;认真开展村务公开、校务公开、政务公开,保障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和参与权,依法落实好群众的民主权利;加快形成政府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决策民主的行政运行体制,提高政府科学决策、依法管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服务、保障公共安全的能力和水平;继续加强政府集中采购职能,加强政府采购的法制化,厉行节约,严格监管,增强财政调控能力。

4、社会事业工程。紧扣创建计划生育优质服务镇目标,坚持政策推进、法制管理、规范服务,推进计划生育综合改革,认真落实“三个一”领导体制和“一票否决”的工作机制,健全完善“村为主”基层计生网络,积极开展“关爱女孩行动”,加大综合服务力度,及时兑现优惠政策。进一步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综合服务能力,遏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势头;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基础建设,提高我镇整体医疗水平,实施食品药品放心工程,使群众看得起病,看得好病。今年,要积极协调配合县卫生部门完成峦庄中心医院住院楼建设;我镇的学校硬件建设通过近年来特别是去年的大量投入,整体水平已处于全县前列,今年要利用“两免一补”等措施保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入学率,切实加强学校两个常规管理,加强学校班子和教师队伍建设,深入开展课程改革,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创建省级教育强镇;围绕主导产业,加强农民科学技术教育和培训,不断提高我镇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利用各种有利时机,开展群众喜闻乐见、丰富多采的文化体育活动,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培养群众积极向上,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积极推进农村改革,加大减负力度,创造农民休养生息的大环境。今年要全面取消农业税,取消各种非税收入,规范“一事一议”程序及范畴,严格管好用好义务工和积累工,镇村统一实施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要量村量力而行,不增加农民负担,坚持好推磨转圈、以工换工、大体平衡的互助制度。

三、切实加强自身建设,努力创建“五型政府”

历史的重任,时代的挑战,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学习、转变职能、狠抓落实、锐意创新、勤政廉洁,努力建设“五型政府”,提高执政绩效,建设人民和党满意的政府。

(一)建设学习型政府,夯实执政基础。以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深入开展学习型机关创建活动,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认真领会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和四中全会精神,着眼新的实践,不断更新知识层次和思维方式,推进思想解放,增强公仆意识、创新意识和责任意识,不断提高政府机关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经济工作的能力,科学谋划发展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依法行政的能力,努力建设政治坚定、业务精通、清正廉洁、作风优良的公务队伍。

(二)建设服务型政府,提高执政能力。积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发挥政府宏观调控、提供公共产品、护卫公共安全的职能作用,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强化市场经济意识,更多地运用市场机制推进工作。改变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直接干预微观经济活动的做法,改变主要用行政手段管理经济的方式方法,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强化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建立健全预警和应急机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促进政府部门严格依法行政,更好地为基层、为农村服务;不断加强社会事业、安全稳定、矛盾调处、困难群体保障等工作,鼓励机关富余人员带薪创业,探索为农服务新途径。推行“透明行政”和“阳光行政”,始终把政府行为置于党的纪律监督、人大的法律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社会及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之下。

(三)建设落实型政府,增强执政绩效。牢固树立亲民爱民思想,坚持维护群众利益高于一切,关心群众疾苦重于一切,解决群众困难先于一切,亲历亲为抓落实,把政府工作做实、做细。加强督促检查,完善考核办法,对决策定了的事理清“线路图”,列出“时间表”,少说多做,一抓到底,干出成效,以实干的精神取信于民,用实干的绩效造福于民。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四)建设创新型政府,提升执政水平。适应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用正确的政绩观和新的行政理念推进政府工作。完善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策相结合的决策机制,健全决策制度,规范决策程序,提高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对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决策,广泛征询各方面意见;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重大事项,认真进行专家论证和决策评估;对涉及公共利益的重大事项,实行社会公示和听证,真心听取群众意见。对超越权限、违反程序决策造成重大损失的,坚决追究决策者的责任。切实降低行政运行成本,使政府各项工作经得起群众的评判,经得起后人的评论,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五)建设廉洁型政府,巩固执政地位。落实中纪委五次全会和各级廉政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切实加强廉政建设,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一岗双责”,狠抓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加大对失职渎职、破坏投资环境等典型案件的查办力度,扎实做好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大力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坚决刹住“三乱”和吃拿卡要歪风,防止农民负担反弹,巩固治理中小学乱收费成果。对重点项目和扶贫资金实行全程监督,努力从源头上治理腐败。管好政府系统干部,严格遵守“五不许”和省委“七条禁令”,真正做到严以律已、清正廉洁,权为民用,情为民系,利为民谋,树立人民公仆的良好形象。

各位代表,峦庄这方热土,正焕发着勃勃生机和活力。光辉事业,热血铸就。让我们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的领导下,依靠全镇人民的团结奋斗,抢抓先机,扎实工作,为构建和谐、共建小康贡献新的力量,创造新的辉煌!

第16篇: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201

2政府工作报告镇长xxx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镇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宝贵意见。

五年来工作的回顾

过去的五年,镇人民政府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的领导下,在镇人大的监督

、支持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执行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及中央、省、地、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改革发展为第一要务,抢抓西部大开发和新阶段扶贫开发的机遇,认真履行职责,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团结和依靠全镇各族人民,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全面完成了各项工作目标任务,全镇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迈上了新的台阶。

一、经济建设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经济发展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全镇地方生产总值从2002年的xxxx万元增加到2012年的

二、大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积极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实施惠农政策,促进了全镇农业农村的稳步发展。

——五年来,镇政府加大农业生产良种良法、规范化栽培等技术的推广应用,大力推广农业适用新技术和实施示范带动工程,较好地完成了上级下达的任务。加大农业机耕建设投入,出台农机补贴政策,使全镇农业机耕技术推广取得突破,现全镇有耕整机24台,为全镇广大群众服务,从而推动了全镇农业机械化进程;加大农技培训工作,认真落实农作物病虫害“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方针,从而提高了农业科技含量和农民素质,促进了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根据上级政策,全面取消了农业税和兑现了种食和良种补贴。同时镇政府还出台了对全镇种植大户进行奖励扶助的惠农政策,进一步减轻了农民负担,调动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加强森业资源管理工作,规范林木采伐办证程序和严格审批,有效地控制了全镇森林资源的消耗。积极开展打击各类破坏森林资源及非法占用林地的不法行为和违法分子,加大森防宣传和森防案件的查处力度,使全镇的森林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同时按照上级精神,认真贯彻执行《退耕还林条例》,退耕还林和荒山造林工作成效显著,五年来,全镇实施退耕还林面积9410亩,荒山造林13833亩。——五年来,全镇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农业生态环境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有效改善。先后解决了xxxx村组的人饮工程。2003年“6.26”特大洪灾使全镇损失惨重,农业基础设施损毁严重,给农业正常生产造成了极大的不利,为了克服和解决困难,我镇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和加大自身建设投入,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是争取到上级资金xxx万元,由水利部门组织实施修复了xxx河水毁河堤。二是镇政府克服困难,分别于2004年和2005年从有限的财力中拨出200余万元,修复了xxxx等水毁河堤和部分农灌沟渠。三是镇政府投入190余万元,对xx水土流失进行了治理。四是省农办投入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已开工实施。

三、乡镇企业发展较快,管理体制改革取得突破,安全生产工作得到加强,招商引资取得成效,国家税费得到保障。

五年来,为了规范我镇矿山企业管理秩序,促进经济稳定健康发展,对矿山企业管理、运输及销售渠道管理进行了改革,建立和完善了经营机制和管理体制,

通过稳步推进企业得到了发展。加强整顿和规范矿山开采秩序,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增强了企业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从而保障了国家税费、企业利润的充分体现和企业生产及管理人员的生命安全。并加大非法矿区的整治力度,及时将非法矿区的整治情况上报县政府及有关部门。

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明显,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镇村面貌大大改观。

——道路交通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一是通过全镇出台的通村公路补助办法,带动了全镇通村通组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现全镇村寨公路网络已基本形成,已有xx个行政村修通进村公路,部分村已实现组组通公路。二是投入110余万元对镇区x路面进行了硬化。三是积极配合上级部门完成了xxx油路的改造工程。四是争取上级资金改造了xx公路。

——村级服务阵地得到改善。为了巩固党在农村的服务阵地,全镇共投入xx万元解决了xx个村的村级活动室问题。同时,为了调动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村干部报酬,推行报酬与工作挂钩的管理模式,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全面发展。

——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新街一期工程建设已全面结束,镇政府还投入4万余元对街道进行了绿化和安装垃圾桶。二期开发工程通过招商引资投入近300万元,高标准,高起点地启动了建设工程。xx街道利用油路改造的机遇,镇政府匹配4万元进行了硬化,有效地推动了以xx为中心的集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投入150万元的镇政府综合大楼和投入18万余元的邓堡办事处办公楼已投入使用。并加强城镇管理,认真开展创建文明卫生城镇活动,加大力度对环境卫生和秩序进行了整治,使镇容镇貌焕然一新。

——电力供应保障。全镇根据上级部门安排,认真实施农网改造,启动了xx3.5万伏变电站供电功能,提高了全镇供电质量,全面实现了村村通电。通讯设施快速发展,现已开通程控电话,移动、联通等移动电话,基本实现“村村通”电话。

五、实施“科教兴镇”战略,加大经费投入,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为了使“两基”攻坚工作得到顺利开展,镇政府不断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使全镇“两基”工作通过省政府的验收。五年来,在上级的大力支持下,我镇自筹资金460万余元投入教育事业建设,基本实现了全镇无三危学校。镇政府还设立了xx镇教育事业突出贡献奖,升入“211”工程学校奖学金和“希望之星”奖学金,并认真兑现,促进了全镇教育的发展。同时,规范学校收费,严格执行教育收费“一费制”,切实减轻了人民群众的负担。

——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新进展。一是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完善了农村计生扶助制度,镇政府出台了计生奖励扶助优惠政策,并认真兑现,实行利益导向,提高了两个“及时率”和减少了“四术”库存,整体推进了全镇的计划生育工作水平。二是转变计生工作思路,实现了计生工作重心下移和计生工作常年抓的工作机制。三是建立了计生信息平台,实现了人口与计生工作动态管理的目标。四是巩固发展计生“村为主”,大力推进“村民自治”,不断改善村级服务室,完善村级计生网络建设。五是加大投入,改善计生优质服务环境。投入40万元,完成了计生康复楼建设,为创优质服务站奠定了基础。

——大力发展文化、卫生事业。强化疾病预防控制、计划免疫、传染病等监测工作,积极推进妇幼保健、农村卫生等工作。并匹配启动了镇卫生院综合大楼和住院部建设工程。

认真搞好广播电视文化事业工作,依法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镇区有线电视升级改造已结束,电视栏目的数量和质量得到不断提升和改善。“村村通”工程得到全面落实。

全镇民间民俗文化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以xx为载体,以xx为纽带的xx文化艺术发展步子明显加快,于200x年xx月xx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xxx文化艺术之乡,2012年x月xx古镇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镇政府采取多样方式大力宣传xx,丰富了全镇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全面提升了xx形象和知名度,为xxx的旅游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一是成功举办了全国性xx大赛,对xx进行全方位宣传。二是积极开展了xx活动和组织开展好xx艺术表演系列活动。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以“反盗打抢”、“禁毒”、“扫黑除恶”等为工作重点,加强法制宣传,认真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工作,积极推进依法治镇进程,切实加强矛盾纠纷的排查和调处力度。深入开展“严打”专项整治,坚决打击各种刑事犯罪和黑恶势力。依法打击取缔“法轮功”组织和其他非法组织,有力地维护了全镇的政治安定、社会稳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六、政府自身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得到加强。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和科学民主决策,努力建设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并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规范干部管理,抓好干部职工大操大办酒席治理工作,严禁党员和干部职工从事矿产资源开采、加工及经营;建立政府接待制度,积极创建节约型政府,认真开展投资软环境整治工作,切实整治“吃拿卡要”行为,营造良好投资软环境。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的成绩,是县委、县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关心支持的结果,是镇党委正确领导和镇人大依法履行职能,加强民主监督的结果,是全镇广大干部职工及人民群众抢抓机遇,加快发展、顾全大局、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镇人民政府,向全镇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职工及离退休老同志,向所有关心和支持我镇建设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我镇经济社会发展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是:一是农业基础脆弱,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差,解决“三农”问题任务十分艰巨;二是农村经济发展缓慢,经济结构调整方式单一,农民增收不明显;三是矿山非法开采现象屡禁不止,安全生产隐患形势严峻;四是矿区生态环境破坏和污染较为突出;五是非公有制经济总量小,招商引资渠道狭窄,力度不够,税源结构单一;六是社会不安定因素复杂,维稳形势依然严峻;七是政府职能、管理方式和工作作风的转变,还不完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今后五年工作的规划

未来五年,是我镇加大力度实施西部开发战略和新阶段扶贫开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全镇按照“依托资源,调整结构,优化农业,发展工业,建设城镇,开发旅游,健康协调,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扎实推进西部开发和新阶段扶贫开发,继续抓好财源建设、企业体制改革、旅游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小城镇建设、产业结构调整、解决“三农”问题等,加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加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力争使我镇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一、加大新阶段扶贫开发力度,扎实解决好“三农”问题,努力推进全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夯实农业基础地位,着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继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重点实施好人畜饮水、农村沼气、农田水利、通村公路等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全力抓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加快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农产品市场体系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大力推广普及先进农业适用技术和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同时要抓好基本农田保护工作,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做到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提高复种指数,使农业增效。进一步加强林业工作,搞好全镇生态环境建设。切实加强环境污染整治工作。

——调整优化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全镇以生猪养殖为重点,以培育壮大生猪养殖大户为突破口,加大扶持力度,大力建立养猪小区和大户示范带,推动生态畜牧业向规范化、产业化发展。进一步完善防疫监控体系,搞好畜禽防疫工作。努力提高良种良法的应用比重,切实加强对畜牧技术干部、村防疫员、养殖大户的技术培训,提高科技含量。同时全镇还要大力发展优质米、优质油菜、无公害蔬菜等特色农产品,积极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特色优势产业,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加强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全镇要把新阶段扶贫开发作为解决“三农”问题工作的重中之重,紧紧围绕改善贫困群众基本生产生活,拓宽基本增收门路,提高基本素质的关键环节,认真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加大劳务输出和外出务工人员培训力度,着力拓宽贫困农民的增收渠道,从而加快脱贫致富步伐。同时要加强民政优抚、社会保障和救济救灾工作。

——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社会各项事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加大对农村公共设施建设投入,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卫生文化、农村合作医疗等公共事业。巩固提高教育“两基”攻坚成果,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改善办学条件,落实好上级涉教政策,确保贫困学生不因贫困而辍学,大力实施教育奖励制度,促进全镇教育事业快速健康发展,同时加强对农村劳动力文化技术培训。发展农村卫生事业,切实加强全镇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改善农村医疗条件,深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完善传染性疾病的监测防控机制,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医疗安全和食品卫生安全。搞好广播电视文化事业,大力推进“村村通”工程,发展和利用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广泛深入地传播健康有益的先进文化。加强村寨规划和人居环境治理,切实解决农村“脏、乱、差”问题,广泛开展“四在”农家活动,积极建设新农村的试点示范工作,扎实推进全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强化乡镇企业的主导地位,积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确保财税任务的完成。

全镇要继续实施“乡企富镇”战略,把培育发展壮大乡镇企业当作经济工作的重头戏来抓。进一步深化乡镇企业改革,切实推进厂务公开、财务公开。继续整治矿业秩序,合理利用和有效开发矿产资源。要充分利用资源优势,作好乡镇企业布局和产业结构以及产品结构调整,促进全镇工业化发展进程。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改善投资软、硬条件,创造良好的政策、法制、服务环境,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切实搞好全镇招商引资工作。同时要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作为振兴xxx经济的突破口,积极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多领域发展,并且要围绕发展壮大优势产业做文章,尽快形成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发挥优势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要进一步建立完善财税管理机制,努力培育税源。加强税收征管队伍建设,并加大税务征收力度,坚持依法治税,做到应收尽收,确保任务的完成。

三、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促进城镇经济的协调发展。全镇要以xxx小城镇建设为中心,带动xxx集市的发展,要切实加快xx小城镇二期开发工程建设,认真做好xx集市规划立项申报工作。要注重保持当地民族文化特色和改善人居环境,特别是xx二期开发工程仿古建筑,要根据xx旅游业的发展做到有规划、有设计、高标准、高质量地建设,要完善城镇公共服务设施,改善城镇环境。要加强文明卫生乡镇创建工作,深入开展“整脏治乱”工作,巩固和提高整治成果,进一步建立健全城镇管理长效机制,努力将寨英建设成一个文明、整洁的旅游型集镇。

四、大力发展寨英旅游产业,促进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全镇要依托xxxx“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中国xx艺术之乡”的两张王牌,把xx旅游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和朝阳产业来抓,要大力宣传好xx和xx文化,建立市场化运作机制,充分利用市场开发xx旅游产业。进一步加强旅游合作,把我镇旅游产业融入湘黔渝旅游圈,提高旅游业的整体竞争力。要进一步加大对古镇民俗民间文化的挖掘、整理和保护工作力度,搞好古镇保护性规划等,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资金进行保护和修复。

同时,围绕旅游业的发展,大力发展餐饮服务、住宿、交通运输、文化娱乐、旅游购物等服务业。积极开发具有本地资源优势和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增加旅游收入;发展有一定档次的旅馆和餐饮业,并发动有一定条件的古镇居民开办环境优雅、安全卫生的农家旅馆和具有本地风味的农家饭庄,增加群众收入。积极培养旅游服务人才。大力开发旅游景点和搞好娱乐文化建设,提高旅游吸引力。

五、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着力构建和谐xx。

——加快全镇人口与计划生育、文体、科技等事业的发展。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水平,加强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加快计划生育服务网络和信息化建设,搞好优质服务工程建设,切实做到以人为本;继续完善和兑现奖励抚助制度,把计划生育工作有机地与农村低保、社会救助和新阶段扶贫工作结合起来,努力帮助农村计生对象拓展发家致富的门路。切实加强和完善计生干部队伍和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努力探索计生工作新路子和完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长效机制。深入开展国防教育和加强民兵预备役建设,认真做好“双拥”工作。认真抓好科学技术的推广和普及工作。

——全力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监管体制,严格安全执法检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全镇要深入开展以交通、矿山、消防、烟花爆竹行业为重点的安全生产整治,进一步落实好各项工作制度,确保不出现重大安全事故。同时要加强对山体滑坡、洪水等地质灾害的防治管理,做好地质灾害点的监测,努力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社会主义民政治和法制建设。

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道德实践活动。切实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和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建设,认真落实村民自治工作,完善村级办公条件,加强村干部的培训和管理,努力提高村干部素质,不断巩固农村工作基础。积极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广泛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

加强政法队伍建设,做好“五五”普法工作,坚持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进一步完善社会稳定工作责任制,加强社会治安事件防控体系建设,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大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和专项整治活动,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强化禁毒工作,依法打击各种犯罪活动,努力形成“打、防、控”的一体化社会治安工作格局。加大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力度,努力扩大社会控制面和及时化解与调处各类矛盾纠纷。加大教育和重点场所管理工作力度。严厉打击“法轮功”等邪教组织,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切实搞好群众来信来访工作,加大《信访条例》的宣传力度,畅通诉求渠道,完善信访工作责任制,使信访工作向制度化、法制化延伸,保持社会稳定。

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是完成未来五年我镇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的根本保障。按照建设“清政、廉洁、高效、为民”政府的要求,我们将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全面转变政府职能。把政府职能重点转移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上来,把更多的公共资源和工作精力投入到促进社会事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上来,把不该管的事交给企业、市场,切实把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变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

努力建设法治型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行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加快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制。积极推进依法行政和从严治政,不断提高政府的依法行政水平,规范各类执法活动,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接受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监督;重视人民群众对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支持监察部门依法独立履行监督职责。健全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策相结合的决策机制,建立和完善重大问题集体决策制度、专家咨询、社会听证制度和决策责任制度。

努力建设高效廉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府。一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的要求,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加强广大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教育,牢记“两个务必”,自觉做到“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建立健全从源头上遏制腐败的体制和机制,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全面加强对政府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严格责任追究制,严肃查办以权谋私案件,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二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施政理念,高度重视解决民生问题。三是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作风、真抓实干的精神,真正做到知实情、讲实话、办实事、创实绩,力戒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四是认真贯彻实施《公务员法》,加强对公务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建立较为科学的工作目标考核评价体系,调动干部的积极性。五是大力精简会议和文件,进一步健全督查制度和报告制度。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用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调查研究,把工作着力点转到抓改革、谋发展、保稳定上来,转到人民群众关心和希望解决的问题上来,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

各位代表,2012年是我镇全面贯彻执行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一年,也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做好新一年的工作,促进未来几年全镇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5‰以内。围绕以上目标任务,我们要抓好以下工作:一是继续夯实农业基础地位,搞好先进农业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工作;以发展生态畜牧业为突破口,加快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步伐,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二是继续推进以水利、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全力配合上级实施好xx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进一步改善全镇生产生活条件。三是深化对乡镇企业的管理,加大安全生产工作,促进国家税费和企业利润的双赢;进一步鼓励、支持和引导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实现非公富镇的战略目标。四是认真搞好xx旅游宣传和开发工作,加快服务业的发展。五是大力发展城镇经济,高标准、高质量的建设好xx小城镇二期开发工程,进一步完善城镇秩序和卫生管理机制。六是协调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不断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继续巩固和提高“两基”成果,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加快发展农村卫生事业,切实加强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全力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提高全镇农民的健康水平,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认真抓好文体事业,推进农村文化建设。进一步搞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高度重视和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努力维护社会稳定。各位代表,回顾过去,我们硕果累累,展望未来,我们信心百倍。未来五年加快xx发展的历史任务已落在我们的肩上,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的领导下,在镇人大的监督支持下,抓住一切有利的机遇,团结一致,上下一心,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为全面完成各项任务,建设繁荣、富强、文明、和谐的xxx而努力奋斗!

本文章共2页,当前在第2页

上一页

[1]

[2]

第17篇:政府工作报告

“十一五”规划研究第11期

[ 作者: | 更新时间: 2006-6-16 9:58:30 | 文章来源: 市发改局 ]

第11期

武穴市“十一五”规划办公室2005年8月30日

加快我市工业产业集群培育和发展的思考

武穴市经济局

一、我市工业产业规模现状

2004年,我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0户,完成工业总产值290035万元,工业增加值97363万元,实现销售收入268195万元,固定资产原值92451万元,从业人数16194人。

我市工业目前主要有医药、化工、建材、轻纺服装、机械制造、食品及农副产品深加工六大产业。2004年,就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收入而言,六大产业排序为:化工产业52360万元,占19.52%,居第一位,主要分布在长江工业走廊;轻纺服装产业43532万元,占16.23%,居第二位,主要分布在武穴城区、花桥地区和龙坪地区;医药产业40640万元,占15.15%,居第三位,主要分布在长江工业走廊;机械制造产业34413万元,占12.83%,居第四位,主要分布在武穴地区;食品及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28572万元,占10.65%,居第五位,主要分布在梅川地区;建材产业23668万元,占8.82%,居第六位,主要分布在田镇、刊江、梅川一带。

二、我市产业集群发展思路

(一)指导思想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市场为导向,以高新技术为支撑,以产业转型升级为重点,以工业园区和沿江工业带为基地,创造良好环境,围绕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优势企业,优化产业布局,使我市产业集中度明显提高,产业的集聚力明显增强,产业的核心技术,品牌效应与营销网络优势更加明显,主导产业带动作用更加有力,产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二)主要目标

到2010年,产业集群完成工业总产值109亿元,实现销售收入99亿元,实现利税10亿元,其中利润5亿元,安置就业人员60540人。

(三)发展重点

按照“发展一带(田镇、武穴、龙坪沿江工业带)、激活四块(刊江、石佛、梅川、花桥四块)、壮大五园(武穴高新技术产业园、团山工业园、火车站工业园、祥云精细化工园、华新新型建材工业园五园)、做强六业(医药产业、化工产业、建材产业、机械制造、轻纺产业、农副产品深加工六大产业)”的发展布局,全面实施“3+4”战略,即:重点加快壮大三大支柱产业集群:医药产业集群、化工产业集群、水泥产业集群;积极培育四个骨干传统特色产业集群:纺织服装产业集群、机械制造产业集群、塑料产业集群、食品及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集群。对内进行产业整合,对外既要搞好区域协作,又要实施市场垄断,促进我市综合经济实力全面提高。

(四)规划布局

1、医药产业集群。在已经形成的高新技术产业园的基础上,重点围绕广济药业,壮大中国核黄素生产基地,加快新产品研发步伐,扩大新产品生产规模,提升产品快速进入市场的能力,延伸产业链,实现规模扩张。利用广济药业的品牌优势和我市医药产业的品牌效应,调动其它医药生产企业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积极性,不断掌控企业核心技术,扩大企业规模,大力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使之快速壮大。改进招商引资方式,更多的吸引国内外著名医药生产企业落户武穴,使之与我市医药生产企业形成战略伙伴和开展有效竞争。积极引导医药生产企业广泛开展产品与技术协作,建立产业营销网络。医药产业要以高新技术产业园为依托,缩短战线,提高企业集中度,加快产业集聚,引领我市工业快速发展。到2010年,医药产业集群要实现销售收入30亿元。

2、化工产业集群。以祥云为核心和龙头,以农化产品为主体,延伸硫化工、磷化工产品链条,扩大复合

肥生产,着力发展精细化工,重视提高技术研发与增值能力,使祥云做精、做强、做优,加速实现规模扩张。重点吸引国内外一流化工企业集聚,不断孕育新企业的产生,使我市化工产业形成金字塔式结构。努力将田镇地区作为化工产业集群的核心地区,并建成在一定区域内有影响的化工产品研发、生产、贸易、信息等功能为一体的化工产品生产基地,引领我市工业健康发展。到2010年,化工产业集群要实现销售收入24亿元。

3、水泥产业集群。以华新新型建材工业园为核心区域,以华新为龙头,极其重视华新后续工程的实施,不断鼓励华新将部分辅助产品和工艺分离出来,形成产业链条。积极引导社会各方资金集聚,参与与华新的配套。采取各种不同方式,以华新为主体,整合我市的水泥生产和销售。积极鼓励华新与周边大型水泥生产企业的产业协作,使之形成营销对接,实现有效竞争,引领我市工业协调发展。到2010年,水泥产业集群要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

4、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纺织产业以信德为龙头,服装产业以洋龙为龙头。充分利用我市现有劳动力资源,大搞招商引资,大力引进纺织服装企业到我市落户。要以武穴和花桥作为纺织服装产业的集聚地,支持龙头企业打造企业品牌,加快各种平台建设步伐。在此基础上,引导纺织服装产业内部以及与周边地区积极开展企业协作,我市在区域协作组织中要扮演领导地位。采取各种方式全面打造我市纺织服装产业区域品牌,使我市纺织服装产业在鄂东地区占据绝对优势地位。到2010年,纺织服装产业集群要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

5、机械制造产业集群。以武穴为核心区域,拟以底盘公司为龙头,重点发展整机及总成等产业带动性较强的生产企业,要实施品牌战略,全力打造

一、两个产品品牌,使之产生品牌效应。重视汽车配件、矿山机械及工具、船舶修造等生产企业的发展。加大企业改制和招商引资力度,使困难企业脱茧而出,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将困难企业引入我市机械制造产业集群的建设行列。到2010年,机械制造产业集群要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

6、塑料产业集群。以龙坪为核心区域,以楚威日塑为龙头,引导和鼓励楚威日塑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和产品升级的步伐,重视核心技术和企业综合品牌的培养,促使其做大做强。采取多种方式,上下联动,大力支持与楚威日塑配套企业的发展,使之产生显著效益,快速完成原始积累。重视龙坪塑料产业的合理规划和引导,使龙坪塑料产业集群的巨大能量得到充分释放。到2010年,塑料产业集群要实现销售收入5亿元。

7、食品及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集群。依托我市食品及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众多的优势,切实搞好集群规划,必须进行产业梳理与整合,实现产业分组集合。全力做大梅川啤酒,赢得强势品牌,全力做大武穴酥糖,扩大酥糖综合品牌,以啤酒和酥糖品牌效应,带动全市食品工业健康发展;全力做大梅川米粉加工业,进一步打造“黄鹤楼”综合品牌,以“黄鹤楼”品牌效应,带动全市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健康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的要求,形成四个乡镇级特色产业集群:以武穴为核心区域,以美雅酥糖为龙头,全面整合全市酥糖经营,大力发展酥糖生产,培育武穴酥糖特色产业集群;以梅川为核心区域,以黄鹤楼排粉厂为龙头,重视米粉产品多次转化,不断扩大米粉制品品种,高度重视产品全面包装,积极引导村村跟进、多元跟进,适时构建米粉制品公共销售市场,培育梅川米粉特色产业集群;以石佛寺为核心区域,以奇奥为龙头,进一步壮大现有饲料生产规模,抓紧盘活鄂东饲料存量资产,加大饲料业招商引资力度,培育武穴饲料特色产业集群;以大金为核心区域,以大金板鸭厂为龙头,奋力挖深鸭制品深度,努力拓宽鸭制品宽度,高度重视现有产品全面包装,不断扩大龙头规模。到2010年,食品及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集群,要实现销售收入5亿元。

三、加快培育产业集群的主要对策

(一)培育要素市场,加快产业集聚。充分利用现有基础设施,加快生产要素集聚。积极引导、合理规划土地投入方向,使土地资源向优势企业、优势项目集中,鼓励企业规模化经营、集约化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在我市工业用地已经出现瓶颈的严峻形势下,对尚未完全改制企业的存量土地要优先用于工业项目,优先用于产业集群招商引资项目。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加速科技成果转化,鼓励技术要素以多种形式参与收益分配。完善人才工作机制,加大人力资源开发,促进人力资源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

(二)创新项目机制,增强产业集聚。充分利用全球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的大好契机,促进一批综合效益好、产业带动性强的大型项目落地;引导企业按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带动一批配套项目,拓展产业集聚的空间。深化投资体制改革,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规范政府投资行为,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着眼于提升产业发展的关键企业、关键项目。广泛利用民间资金,形成民间投资稳定增长的机制。

(三)培育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集聚。积极引进和培育关联性大、带动性强的大企业集团。引导社会资源向龙头企业集聚,提高龙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鼓励龙头企业不断将部分工艺流程分离到配套企业,做好配套企业与龙头企业相衔接的工作。积极支持中小企业进入龙头企业的供应网络,建立最终产品与零部件厂商的战略联盟,努力提高龙头企业的市内配套率。鼓励龙头企业用多种方式,对其上下游配套企业、困难企业进行重组改造。发挥龙头企业的集聚带动效应,逐步衍生更多相关企业集聚,通过企业之间的集聚效应,降低综合成本,增强竞争优势。

(四)创造区域品牌,引导产业集聚。大力实施品牌战略,重点扶持技术含量与附加值高、有市场潜力的名牌产品企业。鼓励企业建立综合品牌,引导企业形象和品牌标识的策划和宣传活动,对评选为“中国名牌”和“中国驰名商标”的企业应给予重奖,鼓励名牌产品企业开展联合协作,促进企业品牌转化为区域品牌。

(五)提升工业园区,推进产业集聚。工业园区是实现产业集聚的最佳手段。我市已形成的高新工业园、团山工业园、祥云精细化工园、华新新型建材工业园,促进了我市工业经济发展;火车站工业园更服从产业集群发展的需要,要加快园区审批立项。坚持规模化、集约化的原则,整合、优化、提升现有的各类工业园区,做好各类工业园区发展规划与产业集群发展规划的衔接,按照功能区分,根据资源、生态、产业环境等综合因素,合理确定园区的定位,完善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坚持市场第

一、政府引导、多元投入、上下联动,组建具有法人资格的园区开发经济实体,将园区市场化。

(六)努力扩大开放,拓展产业集聚。大力推行民有经济,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积极引导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鼓励民营经济加快发展,只要符合产业政策,最大限度的放宽市场准入。重视发展周边区域协作,推进市场进一步开放。加强招商引资工作区域协调,改进招商引资方式,开展“产业集群”招商,开展“产业链”招商,更多的吸引外来企业参入我市产业集群建设。

(七)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完善产业集聚。着眼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良性循环,有机统一,着力解决结构性污染问题,建设污水处理厂,控制污染大户落地武穴,促进企业开展ISO14000环境标志论证,加快淘汰落后的高能耗产品,鼓励企业推广应用节能技术。

四、培育产业集群的保障措施

(一)强化规划引导。以国家产业政策为指导,结合目前实际,加快编制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和实施办法,使之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等相衔接。以产业集群发展规划为切入点,用产业集群规划指导工业经济工作。

(二)改善集聚条件,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以港口、铁路、高速公路以及进出市公路通道建设为重点,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火车站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优先保证工业园区的输配电工程建设,有条件的工业园区和产业集群核心区域可与电力部门合资建设专用变电站。利用价格杠杆,优化用电配置。

(三)构建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商品市场建设。引导鼓励多元化投资,加快产业集群专业市场的建设,重点培育形成

一、两个在国内一定区域内有影响的产品市场中心。鼓励和推进现有的批发市场向专业市场转变,加快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明确电子商务管理部门,突出市场综合服务功能,在经济发达地区设立地产品市场,扩大我市工业知名度。围绕重点产业集群,建立区域性物流中心,加快引进物流人才,培育专业物流市场。加快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建立法律服务机构。完善金融服务平台建设。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落实国家对担保公司的优惠政策。积极稳妥的发展典当业,鼓励其为中小企业服务。探索建立科技创新风险投资机制,为科技含量较高、成长潜力较大、市场竞争力较强的中小企业提供综合服务。

(四)加强领导,落实责任。要创新工作机制,创新领导机制,加强统一领导,实行市级领导驻群,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打破区域、部门、行业界限,加强沟通与协调,集聚各部门力量形成发展合力。成立由市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相关部门组成的“武穴市培育和发展产业集群领导小组”,各产业集群要成立专班,负责领导和协调我市的产业集群建设中的相关工作。要紧抓“3+4”战略不放,一切资源都要向三大支柱产业集群和四个骨干传统产业集群集聚;要科学制订我市产业集群发展规划,一链一策、一群一策,要将规划推向法制化轨道,真正形成若干个成熟的产业集群。

要将产业集群的发展与招商引资结合起来,同时纳入各级部门和负责人的政绩考核机制和奖惩机制中去,一级抓一级,将任务层层落实。基本要求是,在已经形成了的初级产业集群,2008年前要建设成比较成熟的产

业集群。其它计划培育的产业集群,2010年前要建设成比较成熟的产业集群。

课题负责人:吴建新执笔人:王新军、孙海峰等

第18篇:政府工作报告

———2000年3月5日在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全国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1999年国内工作回顾1999年,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奋发图强,努力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国民经济发展质量提高。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达到预期目标,经济结构有所调整,经济效益明显改善。农业生产获得好收成,种植结构开始进行调整。工业生产在结构调整中持续增长,淘汰了一批落后生产能力,减少了市场滞销产品的生产,产品销售率稳定上升。全年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202亿元,比上年增长52%;其中国有和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实现利润967亿元,增长77.7%,都创造了近五年来的最高水平。大多数行业经济效益明显回升,全国有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工业效益好于上年。国家财政收入比上年增加1501亿元,总额首次突破万亿元,达到11377亿元。金融平稳运行,货币供应和信贷总量继续增长。外贸出口从7月份开始大幅度回升,全年达到194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1%。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比上年略有减少,但保持了相当规模。人民币汇率稳定,国家外汇储备年底达到1547亿美元。整个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国有企业改革和脱困取得重要进展。政企分开步伐加快,中央党政机关与所办经济实体和管理的直属企业脱钩的工作基本完成,军队、武警部队和政法机关不再从事经商活动。重点国有企业的改组继续推进,组建了一批大型企业集团。企业内部改革和转换经营机制的工作进一步加强。通过兼并破产、改组联合、债转股和加强管理等措施,国有及国有控股大中型工业企业中的亏损户,有了显著减少。纺织行业提前一年实现三年脱困目标,其他行业也出现了增盈或减亏的好势头。东北三省等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改革和脱困有了重大转机,扭亏增盈成效显著。这些进展鼓舞了广大干部群众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说明中央确定的国有企业改革和脱困三年目标是能够实现的。科技教育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步伐加快,基础科学研究和高技术研究得到加强。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工作取得重要进展。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规模比上年扩大47。4%,增幅之大是多年来没有的。教育改革迈出新的步伐,素质教育逐步推进。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明显加强。社会科学进一步发展。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计划生育、卫生、体育等各项事业,都取得新成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继续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有新的进展。深入开展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的斗争,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了社会稳定。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新的成果。国防现代化建设进一步加强。城乡人民生活继续改善。从去年7月1日起,国家较大幅度增加了城镇中低收入者的收入。包括将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水平、失业保险金水平、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水平提高30%;增加机关事业单位在职职工工资和离退休人员的离退休费;提高国有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补发拖欠的国有企业离退休人员统筹项目内的养老金;提高部分优抚对象抚恤标准等。落实这些措施,国家财政共增加支出540多亿元,全国有8400多万人受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考虑价格下降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9.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3.8%。贫困人口减少800万人。国家增加了法定节假日天数,既促进了消费,又提高了人民的生活质量。去年,我们隆重庆祝了新中国成立50周年,顺利实现了澳门回归祖国。这两件大事,极大地激发了全国各族人民振兴中华的热情,增强了民族凝聚力。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全局、正确领导的结果。去年我们坚决反对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袭击我国驻南联盟使馆的野蛮行径,沉重打击以李登辉为代表的台湾分裂势力的嚣张气焰,果断处理“法轮功”邪教问题,这些斗争取得的重大胜利,具有极其深远的政治意义,为我们从事经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根据党中央的决定,在县级以上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中开展“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教育,明显提高了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保证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与此同时,中央正确把握经济走势,在去年二季度经济出现下滑的关键时刻,果断作出了增发国债、增加居民收入等进一步扩大内需的重要决策,综合运用各种宏观调控手段,鼓励投资、消费、出口,对拉动经济增长和效益回升发挥了重大作用。经过这几年的实践和探索,我们既积累了治理通货膨胀的丰富经验,又取得了遏制通货紧缩趋势的初步经验。这些成绩的取得,也是全国上下努力奋斗的结果。广大干部群众面对各种困难,坚定信心,知难而进,认真贯彻执行中央的方针政策,发挥了主动精神,付出了辛勤

劳动。这里,我代表国务院,向奋斗在全国各条战线的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公安干警以及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向关心与支持祖国建设和统一的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和台湾同胞以及海外侨胞,表示衷心的感谢!我们清醒地看到,前进中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经济生活中的主要问题仍然是有效需求不足,

经济结构不合理的矛盾仍很突出,劳动就业压力增大,农民收入增长减缓。许多领域和单位管理松懈,效率低下,损失浪费惊人,重大安全事故时有发生。有些政府工作人员漠视群众疾苦,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和虚报浮夸等问题比较突出。有的政策在一些基层没有得到认真落实。一些消极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势头还没有得到遏制。有的地方社会治安状况不好。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要继续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各位代表!2000年是世纪交替之年,是全面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的最后一年,做好今年政府工作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各级政府要按照党中央关于今年工作的总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继续执行中央关于推动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切实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以优异的成绩迎接新世纪。

二、坚持实行扩大内需的方针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我们面临问题的关键。只有在提高效益的前提下保持经济较快增长,才有利于缓解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减轻就业压力,促进结构调整和深化改革,也才能增加财政收入,防范金融风险,保持社会稳定。为此,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扩大内需的方针,以及相应的宏观经济政策。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这是当前扩大内需最直接和有效的手段。两年来,中央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同时努力发挥货币政策的作用,综合运用多种手段调节经济运行,并不断充实和完善这些政策措施。既向银行增发国债用以扩大投资,又增加居民收入以促进消费;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又支持企业技术改造;既努力扩大国内需求,又积极鼓励增加出口。实践证明,实行积极财政政策是完全正确的,取得的成效是明显的。从国债投资的效果看,两年来通过财政向银行发行2100亿元长期国债,带动4200多亿元银行贷款和自筹资金,用于增加基础设施投资,共建设5100多个项目。已建成的主要有:加固大江大河大湖堤防近6100公里;新增公路通车里程1.2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358公里;增加铁路新线1423公里、复线643公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整治明显加快,许多城市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加快了企业技术改造和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新建和改造农村电网高低压线路90万公里;建成仓容250亿公斤的国家粮食储备库。所有这些,不仅有力地促进了当前经济增长,而且为经济的长远发展打下了更好基础。今年继续实行积极财政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发行1000亿元长期国债,重点投向水利、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和教育设施建设,环境整治与生态建设和企业技术改造,并向中西部地区倾斜。新增国债投资首先用于在建项目,确保这些项目按时竣工投产。努力提高投资效益,严防“钓鱼”项目和“胡子”工程。强化工程质量管理,加强稽察和审计监督,杜绝劣质工程和挪用项目资金。二是继续贯彻落实去年出台的调整收入分配的各项政策措施,保障城镇中低收入居民的收入稳定增长。企业也应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上适当增加职工工资。各级财政要调整支出结构,确保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和公务员工资的按时足额发放。三是进一步运用税收、价格等手段,并继续清理某些限制消费的政策和法规,鼓励投资、促进消费、增加出口。近年来财政赤字和债务有所增加,这是确保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需要。今年把支付国债利息列入财政预算支出,赤字比按原口径计算多一些,但当年财政赤字和发债规模大体保持去年水平,仍控制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从较长时期看,只要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经济效益不断提高,财政偿还债务的能力是有保障的。同时,我们也要积极采取措施,认真警惕和防范财政风险。进一步发挥货币政策的作用。金融系统要正确处理支持经济增长与防范金融风险的关系,在坚持稳健经营的原则下,从多方面加大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中国人民银行要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及时调控货币供应总量。要切实改进金融服务。国有银行应加强内部资金调度,合理划分贷款审批权限,及时发放与国债投资项目配套的固定资产贷款,保证有市场、有效益、守信用企业的流动资金贷款需要。切实增加对各种所有制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企业的贷款。努力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对重复建设、产品积压和需要压缩生产能力的企业,应当停止或压缩贷款。要大力发展住房、助学和大件商品的消费信贷,改进办法,简化手续,提高审贷效率。进一步规范和发展证券市场,增加企业直接融资比重。完善股票发行上市制度,支持国有大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上市融资。依法严格审批保险企业,积极拓展保险业务。继续按照1997年中央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的要求,深化金融改革,整顿金融秩序,强化金融监管和法治,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努力提高经营效益,为进一步发挥货币政策的作用创造良好条件。今年,除继续保持国债投资规模外,相应增加银行固定资产投资贷款和鼓励企业自筹投资,还要引导集体、私营、个体经济增加投资,并改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外商直接投资。同时,要综合运用经济、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严格制止重复建设,努力提高投资效益。要提高改革措施的透明度,改善居民心理预期,鼓励居民增加即期消费。现在,一些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改革措施都已经出台,各地在落实改革措施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群众的承受能力,原来由国家和社会负担的费用不能转嫁到群众身上。要积极培育住房等新的消费热点,使住房建设真正成为重要产业。积极发展电信、旅游、文化、娱乐、保健、体育等服务性消费。特别要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开拓农村市场。继续严格执行减轻农民负担的有关政策。积极推进农村税费改革,从根本上减轻农民负担,今年将在安徽省进行试点,总结经验后再行展开。加大扶贫工作力度,努力实现“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目标。

三、大力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是当前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迫切要求,也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变化、应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的根本性措施。这种调整既要解决当前的突出问题,更要着眼于长远发展,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促进经济再上新台阶。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依靠科技进步,采取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机制、新办法。今年要着重抓好以下工作。进一步稳定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在农业连年丰收、农产品相对过剩的情况下,尤其要防止忽视、放松农业的倾向。当前我国农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对农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是这个阶段的重要任务。要积极引导农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畜牧业、林业和水产业,发展粮食和其他农产品的深加工。努力调整种植业、畜牧业品种和品质结构,积极推广应用农业科技成果,面向市场发展优质农产品。同时,发挥资源优势和区域比较优势,调整农业区域生产结构。要因地制宜,大力发展高效农业、生态农业、出口农业。在调整农业结构中,要充分尊重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不能搞强迫命令。发展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公司加农户等产业化经营,把分散经营的农户同大市场连接起来,带动农业结构调整。引导和支持乡镇企业面向市场调整结构,提高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统筹规划,采取有力的政策措施,加快小城镇发展。切实保护耕地。进一步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加大工业结构调整力度。要围绕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和效益、增强国际竞争力,着重抓好四个环节。一是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综合运用多种手段,限制没有市场销路的产品生产。进一步关闭技术落后、质量低劣、浪费资源、污染严重的小厂小矿;淘汰落后的设备、技术和工艺,压缩一些行业的过剩生产能力。二是采取有力措施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并向老工业基地倾斜。坚持质量第一,采用先进标准,更新和优化产品结构。努力开发有市场需求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鼓励增产适销对路产品,特别是名优产品。三是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特别是发展信息、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和环保等产业。同时,注意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四是继续推进行业改组,促进重点行业提高规模效益,优化布局。努力提高重大装备工业和基础材料工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国务院有关部门要抓紧制定规划和相应的配套措施,促进工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发展第三产业,对于优化经济结构、广开就业门路和扩大消费,有着重要作用。在继续发展运输、商贸等产业的同时,要大力发展信息、金融、旅游、社区服务和中介服务等产业,逐步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实施西部地区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是党中央贯彻邓小平关于我国现代化建设“两个大局”战略思想,面向新世纪所作出的重大决策。这对于扩大内需、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对于促进各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对于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和巩固边防,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实施这个重大决策,是一项系统工程和长期任务,既要有紧迫感,又必须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防止一哄而起。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要集中力量抓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以公路建设为重点,加强铁路、机场、天然气管道干线的建设。加强电网、通信、广播电视以及大中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尤其要把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节水工作放在突出位置。要抓紧做好若干重大骨干工程的研究论证和前期准备工作,争取早日开工建设。二是切实搞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大力开展植树种草,治理水土流失,防治荒漠化。加大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力度。陡坡耕地要有计划、有步骤地退耕还林还草。抓住当前粮食等农产品相对充裕的有利时机,采取“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的综合性措施,以粮换林换草。这项工作要加强规划和政策引导,尊重农民意愿,搞好试点,逐步推行。要坚决制止新的毁林毁草开荒。三是根据当地的地理、气候和资源等条件,着力发展有自己特色的优势产业,有条件的地方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四是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积极培养各级各类人才,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五是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改善投资环境,积极引进境外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东部地区要继续发挥优势,不断提高经济素质和竞争力,更好地发展和壮大自己,有条件的地方要率先实现现代化。同时,继续采取联合开发、互利合作、对口支援、干部交流等多种形式,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中西部地区要抓住机遇,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注重实效,扎实工作,努力搞好各项建设。

四、继续推进改革,全面加强管理要按照党中央确定的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继续推进各项改革,为促进结构调整、提高经济效益和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国有企业改革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决定,实现国有企业改革和脱困三年目标,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摆脱困境,在大多数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是今年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抓紧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规范,使企业有所遵循。突出抓好企业管理体制改革、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强和改善对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稽察和监管,逐步健全和规范监事会制度。依法向国有企业派出监事会,检查企业财务,对董事、经理的职务行为进行监督,维护国有资产所有者权益。加强国有重点企业领导班子的管理和建设。进一步完善企业集团对所属子公司的管理,构建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母子公司体制。深化企业劳动、人事、分配等各项制度改革,建立企业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在部分好的企业试行经理(厂长)年薪制、持有股权等分配方式。认真落实增加银行核销呆坏帐准备金的规模、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实行债转股、提高企业直接融资比重等措施,改善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结构,促进企业扭亏脱困。稳步推进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积极探索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宜于实行股份制的国有大中型企业,要利用股票市场,抓紧进行股份制改革。努力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同时,从实际出发,采取多种形式放开搞活国有中小企业。加快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坚持公有制经济为主体,鼓励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继续贯彻执行中央关于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方针政策。坚持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认真执行粮食优质优价政策,促进粮食品种结构调整。根据市场供需情况和调整粮食品种结构的需要,国务院已确定部分粮食品种退出保护价收购范围,要做好相应的政策调整工作。继续抓好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推进政企分开,转换经营机制,努力降低成本。要总结实践经验,进一步完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政策和措施。财税、金融、投融资、分配、流通等方面的体制改革,要继续有序推进。城镇住房和医疗保险、医药卫生体制的改革,中央已经制定了指导性意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因地制宜作出决策,组织实施。现在,中央关于改革和发展的大政方针已经明确,一些重要的法律、法规也已颁布。要保证中央的政策措施和国家的法律法规真正得以贯彻落实,当务之急是“严”字当头,强化管理。当前,生产、建设、流通等各个领域普遍存在管理松懈、纪律松弛、秩序混乱的现象,有些地方和单位有法不依、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严重影响中央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和各项改革的推进,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今年,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都要以改革的精神,突出抓好管理。工业、农业、财税、金融、贸易和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各行各业,也都要在加强管理上下大功夫。这里讲的管理,包括加强监督和整顿。切实加强企业科学管理。所有企业都要从严治企,苦练内功,着力抓好成本管理、资金管理和质量管理等薄弱环节。要根据国内外市场变化,正确制定企业发展战略、技术创新战略和市场营销战略。充分依靠和发挥职工群众积极性,健全企业民主管理制度,实行厂务公开。特别要加强企业基础管理工作,改变部分企业帐目不清、数字不实、信息失真的状况,严禁弄虚作假。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及时消除事故隐患。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实行各个环节的岗位责任制。国有企业领导班子要认真执行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坚决抵制和反对各种腐败现象。严肃财经纪律,严格财经管理。增强预算的透明度和约束力。加强预算执行的监督和审计。切实贯彻《会计法》,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依法治税,严禁越权减免税收行为,依法清理和收缴欠税,加大打击偷税、逃税、骗税、抗税的力度,维护税法的统一性和严肃性。进一步加强各种财政性资金的“收支两条线”管理和监督检查,将预算外资金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大力清理和取消各种乱收费。切实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特别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金融机构各级主要领导干部和重要业务人员的监督和管理。继续清理和整顿非法的和有严重问题的金融机构。加强和改进外汇管理。整顿社会信用,严格结算纪律。依法收贷收息,清还企业间相互拖欠。清理和规范经济鉴证类社会中介机构。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充分发挥监察和审计部门的作用。进一步整顿市场秩序。依法严厉惩处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侵犯消费者权益和各种商业欺诈行为。继续严厉打击走私贩私活动。坚决制止各种分割、封锁市场的地方保护和不正当竞争行为。取缔非法药品市场,严肃查处医药购销中的违法行为。严格执行《建筑法》、《招标投标法》,建立健全和严格执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严肃查处建设单位规避招标或搞假招标的行为,禁止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转包和违法分包的做法。全面加强管理,从根本上说是要依法规范和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形成和健全各方面的科学管理制度和机制。各行各业和各单位都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找准自己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立即从规章制度建设和转换机制等方面采取措施,强化管理和监督。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坚持原则,不怕得罪人,敢于抓管理;同时,也要适应改革开放的新情况,采取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善于抓管理。

五、加快科技、教育发展,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提高经济整体素质,推动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大力开发和推广对传统产业升级起关键作用、有共性的高新技术。推动优势科技力量,参与企业技术改造和重大引进项目的消化吸收与创新工作。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重点培育一批竞争力强的高新技术产品和企业。继续办好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重视和加强基础研究和高技术研究,支持一支精干的高水平科研队伍,在这些领域进行开拓性的工作。继续推进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使应用型科研机构和其他有面向市场能力的科研机构转制为企业,或进入企业加强技术开发工作;同时进行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的改革试点。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结合。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管理。加大对科技、教育的投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积极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深入研究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更好地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服务。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各级各类学校都要加强德育工作,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要加大工作力度,如期实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工作的目标。进一步发展高中阶段教育、高等教育和各类职业教育。继续扩大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通过后勤服务社会化等措施,解决学生宿舍、食堂、教学设施等实际问题。大力推行个人助学信贷。广开渠道,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造条件。积极发展民办教育。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远程教育。继续推进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今后除教育部和少数特殊部门外,国务院其他部门不再直接管理学校,形成中央和省两级政府办学、以地方政府管理为主的新体制。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高度重视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素质。加大各方面对贫困地区教育对口支援的力度。改革和完善优秀人才的收入分配制度,形成激励机制。对在国家关键领域和岗位工作的科技人员,要采取特殊措施改善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同时,实行有效的政策,鼓励和吸引留学人员以及在国外的优秀人才回国工作。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继续加强计划生育工作,努力稳定低生育水平,搞好优生优育,重点抓好农村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加强老龄人口的工作。关心和支持残疾人事业。认真贯彻实施中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要加大城市环境污染治理力度,突出抓好重点城市、流域、区域、海域污染防治工程,全面实现既定的环境保护和治理目标。搞好城乡规划工作。加强自然资源管理,依法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森林、草原、矿产、海洋和水资源。进一步做好卫生、体育工作,重视疾病预防和控制,加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和农村初级卫生保健,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各级政府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高度重视和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既要重视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又要切实抓好思想道德建设。继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深入扎实地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要在全社会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方法,反对愚昧迷信。繁荣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事业,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多出思想性和艺术性相统一的优秀精神产品。搞好文物保护和档案工作。加强文化设施建设。整顿娱乐、音像和书报刊市场,加强文化市场管理,继续开展“扫黄打非”斗争,严厉打击盗版活动。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

六、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当前,世界经济贸易形势总体趋好,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进程加快。我们必须抓住新的机遇,迎接新的挑战,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以更为积极的姿态扩大对外开放,力争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有新的增长。继续实行以质取胜和市场多元化战略,贯彻落实各项鼓励出口的政策,努力扩大出口。一是积极调整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扩大机电产品出口,加快纺织、服装、轻工等传统出口商品的升级换代,提高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比重。扩大农产品出口。二是积极开拓国际市场,特别要大力拓展非洲、拉美、东欧、独联体等新兴市场,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及发展中国家的经贸关系。鼓励国内有比较优势的企业到境外投资办厂,开展加工贸易,或者合作开发资源。继续发展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三是深化外贸体制改革。外贸企业要形成积极开拓国际市场的经营机制,强化内部管理。进一步扩大生产企业的自营出口权。减少出口商品主动配额的品种,改革配额管理和招标办法。优化进口商品结构,增加国内急需的关键设备、技术和重要原材料的进口。抓紧研究和推进电子商务。积极有效地利用外资。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领域和地域。逐步推进商业、外贸、金融、保险、证券、电信、旅游和中介服务等领域的对外开放。放宽外商投资在技术转让、内销比例和一些行业持股比例的限制。鼓励外商投资农业、基础设施、环保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吸引跨国公司来华投资,特别是鼓励他们投资研究开发和参与国有企业的改组、改造。适应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步伐加快的形势,抓紧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各行各业和广大企业都要加快改革,强化管理,提高技术水平,增强竞争能力和抗御风险能力。同时,抓紧调整和完善有关的法律法规。大力培训各类专门人才。

七、搞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维护社会稳定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意义重大,刻不容缓,必须切实抓紧抓好。当前,要坚持和完善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失业保险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三条保障线”制度。在此基础上,积极创造条件,向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过渡。要进一步办好国有企业再就业服务中心。企业再就业服务中心要向下岗职工按时足额发放基本生活费,并代他们缴纳养老、失业、医疗等社会保险金。所需资金要按“三三制”原则认真落实。企业和社会筹集不足的部分,财政要予以保证。对确有困难的中西部地区和老工业基地,中央财政将继续给予支持。各地要将中央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纳入地方总体安排,及时调剂社会筹集的资金。采取切实措施确保国有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不得有新的拖欠。各地方务必加强对社会保障资金的监督和管理,保证专款专用。对以前被挤占挪用的基金要加大收回力度,对挤占挪用的事件必须从严处理。大力促进下岗职工再就业。各地要引导职工转变择业观念,努力开拓就业门路,搞好职业培训,使更多的下岗职工尽早实现再就业。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通力合作,加强督促检查,保证各项再就业政策落实到位。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实现主辅分离,转岗分流,创办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安置富余人员。对关闭、破产的国有企业的职工,要认真做好思想工作,妥善予以安置。在切实做好上述工作的同时,要积极推进改革,逐步形成独立于企业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渠道、管理服务社会化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体系。一是依法扩大社会保险的覆盖面和提高保险费征缴率。在城镇强制推行以养老、失业、医疗为重点的社会保险。这既是增加社会保障资金的重要途径,又是建立新体系的重要条件。同时,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预算要适当调整支出结构,增加社会保障支出比例。还要采取多种措施,开辟新的筹资渠道,补充社会保障基金。二是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加快劳动力市场建设。逐步使下岗职工由企业再就业服务中心保障基本生活,转向享受失业保险,走向劳动力市场就业。这项工作先在东部沿海地区和具备条件的城市进行试点,总结经验后稳步推开。三是积极推进养老保险社会化管理和服务。逐步做到退休人员与企业事业单位相脱离,尽快实现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积极开展退休人员由社区管理服务的试点。要加强对社区的领导和管理,强化社区服务功能。同时,注意做好社会保障体制转换过程中的工作衔接。各位代表!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是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条件。要严厉打击境内外敌对势力、敌对分子的破坏活动,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重点打击暴力犯罪、毒品犯罪、有组织犯罪、涉枪涉爆犯罪等刑事犯罪,以及各种严重经济犯罪。依法取缔和打击邪教组织。进一步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创造良好的治安环境。要高度重视和妥善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问题,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重视群众来信来访,进行切实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及时化解各种矛盾和纠纷,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要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和进步。继续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认真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法,保障民族自治区域的自治权利和民族平等权利。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各类人才。坚决维护民族地区稳定和祖国统一。全面正确地贯彻国家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做好新形势下的侨务工作,充分发挥广大海外侨胞在促进祖国改革开放与实现和平统一大业中的作用。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是国家安全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大力支持人民解放军加强质量建设,坚持科技强军,发展武器装备,提高我军在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防卫作战的能力。加强国防科技工业改革、调整和发展。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国防动员体制,加强民兵、预备役部队建设。深入开展国防教育,增强全民国防观念。做好复员转业军人的安置工作。广泛开展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和军民共建活动,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加强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和公安、国家安全等部门的建设。今年还要研究制定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和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开始实施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关系到21世纪初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各地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认真做好这项工作。

八、从严治政,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从严治政,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政府。要从政治思想、工作作风、制度建设和机构改革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加强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我们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廉洁从政是对各级政府最起码的要求。每个政府工作人员都要忠实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做到清正廉明。近几年来,反腐倡廉工作虽然取得明显成效,但与中央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较大差距,反腐败的任务仍相当繁重。必须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坚持不懈地开展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一是继续严格执行中央关于廉政准则等有关规定,切实加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各级政府工作人员必须遵纪守法,特别是领导干部要严格廉洁自律,并管好自己的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严格执行领导干部不准利用职权和职务上的影响为配偶、子女谋取非法利益的规定,违者要追究领导干部及相关人员的责任。二是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集中力量突破一批大案要案。重点查办各级政府机关和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的违纪违法案件,加大对金融、证券、工程建设、土地批租转租和物资采购等领域违纪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认真查办国有企业领导人员违纪违法、国有资产严重流失的案件。对所有重大案件,不管涉及哪个部门哪个人,都要一查到底,决不徇情,决不手软,对腐败分子要严惩不贷。三是继续大力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重点解决群众关心和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要加强监督监察,严格执纪执法。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制度的改革,强化监督制约机制,推行政府采购制度、会计委派制度、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等,加大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工作力度。认真实行领导干部廉政建设责任制。厉行勤俭节约,反对奢侈浪费。在新的形势下,要继续发扬勤俭建国、勤俭办一切事业的优良作风。各级政府和所有工作人员都要有忧患意识和勤俭观念,时刻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心上。坚决刹住一些地方、部门和单位的铺张浪费、奢侈挥霍之风。各级政府要继续执行有关规定,严格控制扩建、新建办公楼,不准建设楼堂馆所,国务院各部门要作出表率。严肃查处违反规定的公款消费和集团消费。现在名目繁多的办“节”、剪彩、评比达标等活动泛滥成灾,借机用公款旅游和吃喝玩乐,劳民伤财,群众深恶痛绝,必须坚决加以制止。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国务院各部门要巩固机构改革的成果。地方政府机构改革要按照中央的部署和要求抓紧进行。要通过改革,做到精兵简政,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和工作机制。严格按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要加强法制的宣传教育。国务院各部门和省地级政府要按照党中央的要求,巩固和扩大“三讲”教育成果,认真落实整改措施。同时,切实搞好县级“三讲”教育。各级政府和政府工作人员要牢固树立公仆意识,密切联系群众,倾听群众意见,关心群众疾苦。当前要特别关心部分困难群众的生活,千方百计帮助他们克服困难。要继续完善和认真执行国家公务员制度,进一步提高公务员的政治思想和业务素质。各级政府都要自觉接受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主动加强与人民政协的联系,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民主人士和各人民团体的意见。积极推行政务公开,鼓励人民群众依法对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进行监督,并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

九、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香港、澳门相继回归祖国,标志着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大业已经取得重大进展。我们将继续坚持“一国两制”的方针,支持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依法施政,维护香港、澳门的繁荣和稳定。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之后,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神圣使命,更加突出地摆在包括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在内的全国各族人民面前。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坚持“和平统

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和江泽民主席提出的八项主张,继续努力做好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各项工作。我们对任何损害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推行“两国论”和“台湾独立”等严重分裂活动,决不会坐视不管。我们重申,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我们愿意在这个原则基础上,进行海峡两岸的对话与谈判,什么问题都可以谈。要继续推动两岸人员往来和各项交流,积极发展两岸经贸关系,切实保护台湾同胞的正当权益,保护台胞投资与经营的合法权益。我们寄希望于台湾当局,更寄希望于台湾人民。我们愿意继续与广大台湾同胞一起,为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共同努力。中国人民有决心也完全有能力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十、关于外交工作1999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我国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发展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对外工作取得新的成就。我国同发展中国家高层往来增多,经贸合作和文化交流扩大,在国际事务中协调与合作加强,共同维护了发展中国家的正当权益。我国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深入发展。同朝鲜保持了传统友谊,同韩国巩固了互利合作。同东盟的对话与合作不断深化,睦邻互信伙伴关系有了进一步发展。中越关系得到加强,两国签署了陆地边界条约。我国同南亚、中亚各国以及蒙古的合作保持良好势头。我国同非洲、拉丁美洲友好往来继续加强。去年上半年中美关系严重受损。江泽民主席与克林顿总统在奥克兰的会晤,使中美关系得到恢复和改善。中美就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达成双边协议,有利于两国经贸合作和中美关系的发展。中俄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举行会晤,取得广泛共识,充实了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内容。江泽民主席两度访欧,中国与欧盟领导人举行会晤,推动了中欧关系的发展。本着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精神,中日两国领导人达成的一系列重要共识和协议正在落实,要警惕极少数日本极右势力对中日关系的干扰和破坏。我国同其他发达国家的互利合作也有新进展。我国积极参与多边外交活动,坚决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维护联合国在国际和平与发展事务中的主导地位,旗帜鲜明地反对“人权高于主权”等“新干涉主义”谬论,树立了坚持原则、主持公道、伸张正义、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良好形象。我国在联合国第八次挫败反华人权提案,第七次粉碎台湾“重返联合国”的图谋。我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2000年,我国面临的国际环境依然是机遇大于挑战,希望多于困难。我们要贯彻邓小平外交思想,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要努力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争取一个长期的国际和平环境和良好的周边环境。我们将坚定不移地把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作为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立足点。坚持睦邻友好,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同周边国家的全面合作关系。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大力发展同发达国家的平等互利合作。要继续在国际多边舞台上发挥积极和建设性的作用。我们将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促进多极化趋势的发展,为在新世纪实现世界的和平、稳定、发展、繁荣作出不懈的努力!各位代表!今年,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十分繁重,做好各项工作也有许多有利条件。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抓住机遇,开拓进取,坚定信心,扎实工作,为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全面推向新世纪而奋斗!

第19篇:政府工作报告

3月5日上午9:00,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开幕,温家宝在开幕会上作工作报告。以下为报告全文。

报告共分三个部分:

一、去年工作回顾;

二、今年主要任务;

三、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的说明。

一、~年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取得显著成就。

——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8.2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9.9%;财政收入突破3万亿元,增加5232亿元;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1.8%。国民经济呈现增长较快、效益较好、价格较稳的良好局面。

——改革开放迈出重大步伐。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取得新突破;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1.42万亿美元,增长23.2%;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603亿美元;年末国家外汇储备达到8189亿美元。

——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全面发展。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成功,标志着我国在一些重要科技领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城镇新增就业970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493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255元,扣除价格因素,分别增长9.6%和6.2%。

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道路上迈出新的、坚实的步伐。

一年来,我们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着力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

继续搞好宏观调控,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原则,综合运用财税、货币、土地等手段,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遏制房地产投资过快增长和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进一步增加农业、能源、交通、社会事业等薄弱环节的投入,促进协调发展,增强发展后劲。加强经济运行调节,继续缓解煤电油运紧张状况,保障了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二)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

继续加强“三农”工作。28个省(区、市)全部免征了农业税,全国取消了牧业税。增加对种粮农民的补贴和对产粮大县及财政困难县的转移支付,对部分粮食主产区的重点粮食品种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全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达到2975亿元,比上年增加349亿元。粮食总产量在上年大幅度增长的基础上,又增产291亿斤,达到9680亿斤。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加强,粮食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稳定奠定了基础。

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制定和实施了能源、重要原材料和装备制造等行业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提出了促进流通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引导和支持重点行业健康发展;淘汰了一批高耗能、高污染和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落后生产能力。

为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突出抓了能源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的任务和政策措施,启动了178项节能、节水和资源综合利用等重大项目。加强了矿产开发、土地利用和城乡规划管理。去年投入国债资金152亿元,主要用于淮河、太湖等重点流域污染防治和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防沙治沙等重点生态工程。深入开展环保专项治理,解决了一些危害群众健康的环境问题。

(三)深化体制改革和推进对外开放。

农村综合改革试点继续推进。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和农村信用社改革取得重要进展,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稳步推进,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顺利实施。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步伐加快。中央财政安排219亿元支持116户国有企业实施政策性关闭破产,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工作继续进行。财税、投资、价格改革继续深化。邮政体制改革开始启动。铁路、民航体制改革取得新进展。制定并实施了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我们积极应对对外开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调整出口退税、关税和加工贸易政策,优化对外贸易结构。完善出口退税机制。稳步推进政府服务业对外开放。全面部署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过渡期的各项工作。

(四)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

~年中央财政用于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等方面的支出1168亿元,比上年增长18.3%;投入国债建设资金95.4亿元。

在科技方面,加强了国家创新体系、基础研究和基础设施建设。集成电路芯片设计开发、第三代移动通信、高性能复合材料、高档数控机床研制等重大科技专项取得重要进展。在xx领导下,组织和动员各方面力量,经过两年多的深入研究和广泛论证,制定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在教育方面,重点加强了义务教育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中央和地方财政安排专项资金70多亿元,对592个重点贫困县1700万名贫困家庭学生免除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还为中西部地区1700多万名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许多辍学儿童重新回到学校。继续实施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两年来新建、改建、扩建农村寄宿制学校2400多所,为16万个农村中小学校和教学点配备了远程教育设施。职业教育得到进一步加强。高等教育持续发展。

在卫生方面,着力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农村卫生工作。近三年,中央和地方投入105亿元,基本建成了覆盖省市县三级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总投资为164亿元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建设进展顺利。中央安排30亿元国债资金支持中西部乡镇卫生院建设,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已扩大到671个县,惠及1.77亿农民。加强艾滋病等重大疾病防治。高度重视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防控工作,有效遏制了疫情蔓延和对人的传播。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新进展。

在文化方面,积极开展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顺利实施。对外文化交流日益活跃。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得到加强。

(五)努力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

加大对就业再就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去年中央财政安排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专项补助、再就业补助209亿元,比上年增加29亿元。统筹做好城镇新增劳动力、高校毕业生、复员退伍军人等就业工作。中央财政还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已有17个省 (区、市)完成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城市低保对象基本实现应保尽保。重点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明显提高,中央财政安排优抚事业费74.6亿元,比上年增长90%。 28个省(区、市)、2300个县(市)已初步建立社会救助体系的基本框架。救灾和扶贫工作力度加大。全年中央财政用于抗灾救灾的资金89亿元,救助受灾群众9000多万人次。 中央和地方财政安排抉贫资金162亿元,农村贫困人口比上年减少245万人。

(六)切实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继续推进,21个省(区、市)完成了村委会换届选举。政务公开、厂务公开和村务公开不断扩大。加强了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工作,对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事项实行公示、听证等制度。重视政府法制建设,xx提出了劳动合同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和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等7部法律议案,制定并颁布了《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等22部行政法规。制定和实施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专项预案,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不断提高,审计、监察监督进一步强化。认真做好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的准备工作。实施新的《信访条例》,畅通了信访渠道,规范了信访秩序。稳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深入开展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的专项整改活动,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继续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刑事发案数有所下降,社会保持稳定。

民族、宗教、侨务和对台工作进一步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取得新进展,外交工作成果显著。

一年来的成就,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驾驭全局、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奋斗、辛勤劳动的结果。在这里,我代表xx,向全国各族人民,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表示诚挚的感谢! 向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和台湾同胞以及广大侨胞,向一切关心和支持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各国朋友,表示诚挚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经济社会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还不少。一些长期积累的和深层次的矛盾尚未根本解决,又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新问题。一是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难度加大。当前粮价走低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的压力都不小,影响农民增加收入和种粮积极性。耕地不断减少,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强,粮食安全存在隐患。二是固定资产投资增幅仍然偏高。有些行业投资增长过快,新开工项目偏多,投资结构不合理,投资反弹的压力比较大。三是部分行业过度投资的不良后果开始显现。产能过剩问题日趋突出,相关产品价格下跌,库存上升,企业利润减少,亏损增加,潜在的金融风险加大。四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不少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看病难、看病贵和上学难、上学贵等问题突出,群众反映比较强烈;在土地征用、房屋拆迁、库区移民、企业改制、环境污染等方面,还存在一些违反法规和政策而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五是安全生产形势严峻。煤矿、交通等重特大事故频繁发生,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

我们还认识到,各级政府工作中存在不少缺点和不足。政府职能转变滞后,一些工作落实不够,办事效率不高,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的现象还比较突出,一些政府工作人员弄虚作假、奢侈浪费,甚至贪污~。

我们要进一步增强使命感和紧迫感,发扬成绩,改进工作,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努力把政府各项工作做得更好,绝不辜负人民的厚望和国家的重托。

二、今年主要任务

~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十分繁重。做好政府工作的基本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加快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坚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坚持把解决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放在突出位置

,全面加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为“十一五”开好局、起好步。

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 4%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通观全局,做好今年政府工作必须把握好以下原则:一是稳定政策,适度微调。继续搞好宏观调控,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正确把握宏观调控的方向和力度,注重区别对待、分类指导,有针对性地解决经济发展中的突出矛盾。二是把握大局,抓住重点。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动各项工作,着力解决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三是统筹兼顾,关注民生。坚持以人为本,搞好“五个统筹”,更加注重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更加注重社会事业建设,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和社会稳定,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四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把做好今年工作和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结合起来,积极进取,量力而行,注重实效。

今年要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从当前国际环境和国内形势看,今年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很多,但制约发展的矛盾也不少,还有一些不确定因素,需要采取正确的应对之策,防止经济出现大的起落。

稳定宏观经济政策,主要是继续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鉴于当前经济增长势头较好,社会投资活跃,今年要继续适当减少长期建设国债发行规模和财政赤字。拟发行长期建设国债600亿元,比上年减少200亿元,同时增加中央预算内经常性建设投资100亿元;拟安排中央财政赤字2950亿元,比上年预算减少50亿元。长期建设国债资金和预算内投资,主要用于农林水利、科教文卫、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西部开发等方面,保证重点续建项目,适当开工建设关系发展全局的重大项目。从今年开始,参照国际通行做法,采取国债余额管理方式管理国债发行。

大力推进依法治税,切实加强税收征管,规范非税收入管理。财政支出要统筹兼顾、量入为出、确保重点、厉行节约。加强财政监管,控制行政经费增长。要保持货币信贷适度增长,优化信贷结构,创新金融产品,加大对“三农”、中小企业、就业、助学的信贷支持,合理控制中长期贷款。健全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完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坚持扩大内需的战略方针,重点是扩大消费需求,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一是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要调整收入分配关系,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增加中低收入者的收入。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特别要在“多予”上采取更多措施,增加农民收入。各地都要合理调整和严格执行最低工资制度,制定和推行最低小时工资标准。

逐步解决农民工工资偏低的问题。建立并完善防止工资拖欠的法规和机制。认真实施修改后的个人所得税法,减轻中低收入者的税负。今年国家将适当提高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补助标准。

改革公务员工资制度,在清理规范津贴补贴的基础上,建立国家统一的职务与级别相结合的工资制度和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完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制度。 同时,推进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二是稳定居民支出预期,扩大即期消费。通过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解决教育、医疗卫生、住房等领域的突出问题,减轻居民增加消费的后顾之忧。三是大力开拓农村消费市场。加强农村流通体系和市场建设,充分发挥农村现有流通网络的作用,支持城市流通企业经营网络向农村延伸,为农民增加消费提供便利。四是完善消费环境和政策。改善居民住、行条件,积极发展旅游、文化、健身等服务性消费。合理调整消费税,规范和发展消费信贷,抓紧清理、修订现行抑制消费的不合理规定和政策,促进居民消费结构升级。

保持固定资产投资适当规模,坚持有保有压,优化投资结构,防止投资过快增长。继续把好土地、信贷两个闸门,坚持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坚持按照贷款条件和市场准入标准发放贷款。从严控制新开工项目。同时,进一步加强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的建设。继续解决部分城市房地产投资规模过大和房价上涨过快的问题。要着力调整住房供应结构,严格控制高档房地产开发,重点发展普通商品房和经济适用房。建立健全廉租房制度和住房租赁制度。整顿规范房地产和建筑市场秩序,基本完成建设领域清理拖欠工程款的任务,促进房地产业和建筑业健康发展。

(二)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全局。要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推进农村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尽快使广大农村面貌有比较明显的变化。

加快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强对水源、土地、森林、草原、海洋等自然资源的生态保护。重点搞好“三河三湖”(即:淮河海河辽河、太湖巢湖滇池)、南水北调水源及沿线、三峡库区、松花江等流域污染防治。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加强工业废水治理工程建设。抓好大气污染防治和重点城市污水处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综合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和畜禽养殖的污染。继续实施自然生态保护工程。强化环境和生态保护执法检查,健全环境保护的监测体系、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

(四)继续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着力支持重点地带、重点城市和重点产业加快发展。确保青藏铁路、三峡三期工程等一批重点工程建成投产,新开工一批重大建设项目。巩固和发展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的成果,抓紧研究制定后续的相关政策。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风沙源和石漠化治理等生态工程。支持发展优势产业和建设特色资源加工基地。加快科技、教育发展。加大政策扶持和财政转移支付力度,逐步建立长期稳定的西部开发资金渠道。

继续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重点加强大型粮食基地建设,推进重点行业改革重组和技术改造。搞好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和采煤沉陷区治理、棚户区改造,抓紧研究建立资源开发补偿机制、衰退产业援助机制。做好部分城市和国有企业厂办大集体改革试点工作。认真落实扩大对外开放的政策措施,在加快改革开放中走出振兴的新路子。

积极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充分发挥中部区位、资源、产业和人才优势,重点加强现代农业特别是粮食主产区商品粮基地建设,加强能源和重要原材料基地建设,加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现代流通体系和现代市场体系建设。支持老工业基地振兴和资源型城市转型,建设现代装备制造基地和高技术产业基地。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功能,带动周边地区发展。

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更加注重节约利用土地、水、能源等资源和环境保护,实现既快又好发展,在科学发展道路上走在全国前面。继续发挥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的作用,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

进一步支持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发达地区要采取多种方式帮助和带动欠发达地区。

(五)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强文化建设。

我国已进入必须更多地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要把加快科技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要以建设创新型国家为目标,全面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抓紧启动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和重点项目,集中力量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继续加强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和社会公益性科技研究。建设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一批产业技术研发试验设施。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有效整合全社会科技资源,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建立财政性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今年中央财政安排科技投入 716亿元,比上年增长19.2%,地方和企业也都要增加科技投入。要进一步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推动理论创新。

要大力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从今年起用两年时间,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今年在西部地区实施,明年扩大到中部和东部地区;继续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国家财政保障范围,逐步建立中央和地方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主要是: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水平,建立农村中小学校校舍维修改造投入机制,完善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经费保障机制。为此,今后五年国家财政新增义务教育经费累计将达2182亿元。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免除学杂费的义务教育,这是我国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必将对全面提高国民素质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要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和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阶段上学困难的问题,让每个孩子都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机会。继续扎实推进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确保到~年如期实现计划目标。发展职业教育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今后五年中央财政将投入100亿元支持职业教育发展。高等教育要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着力提高教育质量,推进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各级各类学校都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培养一支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造就一批杰出的教育家。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要多渠道增加人力资源开发的投入,推进市场配置人才资源,规范人才市场管理。

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抓好理想信念教育,特别是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农村基层文化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繁荣文学艺术、广播影视、新闻出版事业。重视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保护。大力扶持民族文化艺术,扩大国际文化交流。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坚持开展“扫黄打非”。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高竞技体育水平。继续做好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筹办工作。

(六)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重大决策。当前改革正处于攻坚阶段,必须以更大的决心加快推进各项改革。今年一些关系全局的重大体制改革要取得新进展。

要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加快国有大型企业股份制改革。着力完善产权结构、公司治理结构和激励约束机制,加快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加大国有独资企业和垄断行业的改革力度,放宽市场准入,推进投资主体和产权多元化。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健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经营业绩考核体系和国有资产重大损失责任追究制度。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和产权转让行为,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推进集体企业改革和发展。认真落实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进一步为各类所有制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法治环境、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

要加快金融体制改革。一是坚定不移地推进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坚持国家绝对控股,改善产权结构,引进借鉴国外先进管理经验,规范公司治理结构,完善内控机制与管理制度,推进制度创新。二是大力发展资本市场。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切实加强证券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要着力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继续搞好证券公司综合治理,依法强化市场监管,努力营造公开、公正、公平、透明的市场环境。继续推进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积极稳妥地发展债券市场和期货市场。三是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完善农村信用社体制,推进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改革,加快农村金融创新,健全农村金融体系。 同时,要深化保险业改革,拓宽服务领域;推进政策性银行、邮政储蓄机构等其他金融机构改革。加强和改进金融监管,强化银行资本充足率约束。依法严厉打击金融领域的违法犯罪行为,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和安全。

要深化财税、投资、价格改革。财政体制改革的重点,是健全公共财政体系,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实施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完善预算管理制度。稳步推进xx转型改革。调整和完善资源税。研究统一各类企业税收制度。投资体制改革的重点,是落实投资主体的自主权和风险承担机制,改进项目核准和备案制度,加强产业投资信息发布,完善并认真执行市场准入制度,健全投资宏观调控体系,价格改革的重点,是逐步理顺和完善资源性产品和要素价格形成机制,改革要兼顾各方面的利益,尤其要考虑低收入群众的基本生活。

继续深入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要强化市场法治,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依法严惩制假售假、商业欺诈、走私贩私、偷逃骗税、金融证券犯罪和侵犯知识产权等行为。坚决打击传销和变相传销活动。集中力量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严把市场准入关,加强生产和流通全过程的监督,让人民群众吃上安全、放心的食品。

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更好地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要转变贸易增长方式,注重优化进出口结构,努力改善进出口不平衡状况。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高附加值的产品和服务产品出口,继续控制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出口。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和合理布局。适当扩大进口,增加先进技术、关键设备和国内短缺资源的进口。继续积极有效地利用外资,着力提高利用外资质量。扩大服务领域对外开放。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按照国际通行规则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在境外建立加工基地、营销服务网络和研发机构。建立政策支持和服务体系,完善境外投资协调机制和风险控制机制。

今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过渡期将基本结束,要增强做好各项应对工作的紧迫感。进一步完善涉外经济管理体制和机制,提高贸易和投资便利化的水平。运用世贸组织规则,支持重点产业提高抗风险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健全应对贸易争端的有效机制,妥善处理贸易摩擦。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区域经济合作和自由贸易区谈判。在世贸组织新一轮谈判中发挥建设性作用。

(七)高度重视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

我们要牢记执政为民的宗旨,坚持一切为了人民。要抓紧解决广大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尤其要切实做好就业、社保、医疗、安全生产等工作。

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千方百计扩大就业。进一步解决体制转轨遗留的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和重组改制、关闭破产企业的职工安置问题。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扶持政策再延长三年,并根据各地实际将适用范围逐步扩大到城镇集体企业下岗职工。加大对军工、森工等困难行业下岗职工再就业的支持力度。

中央财政今年安排再就业补助资金25l亿元,比上年增加42亿元。地方财政也要增加这方面的投入。重视做好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退役军人的安置工作,搞好城镇新增劳动力和进城农民工的就业工作。加强职业培训和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切实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加快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切实保证各项社会保险金的及时支付。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搞好做实个人账户试点工作,扩大试点范围;改革养老金计发办法,建立参保缴费的激励约束机制。提高各类所有制企业的参保率,统一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的参保办法,扩大社会保险的覆盖范围。加大社会保险费征缴和基金的监管力度,多渠道筹集社会保障基金。

高度重视社会稳定工作,广泛深入推进平安建设。正确处理新时期的社会矛盾,认真落实涉及群众利益的各项政策。重视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时化解矛盾。做好信访工作。加强和巩固基层政权,推进和谐社区、和谐村镇建设。完善社会稳定预警体系和应急处理机制。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快建设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严厉打击严重暴力性犯罪、经济犯罪和盗窃、抢劫等多发性侵财犯罪。加强~工作。

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和社会稳定,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要全面贯彻民族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认真落实xx颁布的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法若干规定,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各方面人才。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提高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能力。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的侨务工作。

各位代表!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坚持以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江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为指导,坚持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着眼于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军队的历史使命,加速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提高军队信息化条件下的整体防卫作战能力。

狠抓军事训练,培养高素质军事人才。深化后勤建设和改革。加强国防科研和高新技术武器装备研制。坚持从严治军,依法治军,提高军队正规化水平。全面加强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建设,增强执勤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完善国防动员体制机制,注重民兵预备役部队质量建设。深入开展“双拥”活动,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

各位代表!我们要继续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严格按照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办事,全力支持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和政府依法施政。继续实施内地与香港、澳门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进一步加强和推动内地同香港、澳门在经贸、科教、文化、卫生、体育等领域的交流和合作。我们坚信,香港、澳门一定能够保持长期繁荣稳定。

我们坚持“和平统

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和现阶段发展~、推动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活动决不妥协。

我们将继续和台湾同胞一道,促进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科技、文化交流与合作,构建和平稳定的~。我们将努力争取在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恢复两岸对话与谈判;推动全面、直接、双向“三通”进程;支持海峡西岸和其他台商投资相对集中地区的经济发展;依法保障台湾同胞正当权益,竭诚为台湾同胞服务。~朝着和平稳定、互利共赢方向发展是人心所向,任何人妄图破坏这种大趋势是注定要失败的。最终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全体中国人的共同愿望,是任何人都阻挡不了的!

各位代表!一年来,我们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与互利合作关系,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出了贡献。

新的一年,我们将继续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在国际事务中,坚持民主公正,推进协调合作;坚持和睦互信,维护共同安全;坚持平等互利,促进共同繁荣;坚持开放包容,推动文明对话,积极促进国际秩序向公正合理方向发展。

我们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加强全方位外交。巩固和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合作。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推动区域合作机制建设,把务实合作上升到新水平。扩大同发达国家的共同利益,妥善处理分歧,推进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和开展多边外交,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建设性作用。扩大和深化对外文化交流,增进同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了解与友谊。保护我国公民和法人在海外的合法权益。 中国政府和人民愿与世界各国人民一道,为建立和平、公正、和谐的新世界而不懈奋斗!

三、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的说明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了未来五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指导方针和主要任务。根据《建议》精神,xx制定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已提请大会审议。下面,我就几个问题作简要说明。

(一)“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的编制过程和主要特点

党中央、xx对制定“十一五”规划工作高度重视。早在 ~年7月,xx就开始部署相关准备工作。组织有关部门、地方、研究机构和各方面专家,对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若干重大问题开展专题研究,为编制《纲要(草案)》提供了基础。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以后,xx根据中央《建议》精神,深入研究和编制“十一五”规划,成立了由各领域专家组成的专家委员会进行咨询论证,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多种形式的为“十一五”规划建言献策活动,人民代表、政协委员和各界人士提出了许多建议。《纲要(草案)》的编制过程,是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科学决策的过程。

《纲要(草案)》力求反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新形势的要求,体现宏观性、战略性和政策性,并明确政府的工作重点和责任。从内容到形式都有所创新。在规划内容上,贯穿了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突出了“五个统筹”,突出了加强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突出了解决人民群众关注的切身利益问题,注意处理好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的关系。

在规划指标上,分为预期性和约束性两大类。预期性指标,是预计和期望达到的指标,主要通过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来实现;约束性指标,是必须实现的目标,主要通过依法加强管理和提供服务来实现。在规划形式上,《纲要(草案)》采取正文加专栏的形式,在专栏中列举了有关发展指标和重点工程,使规划内容更加直观、清晰。

《纲要(草案)》的制定以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为基础。历时两年多的经济普查工作,进一步摸清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查实了国内生产总值总量和三次产业的比重,更加全面、准确地反映了国情国力。依据新的经济普查数据制定“十一五”规划,更符合实际情况,更具有科学性。

(二)“十五”期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情况

过去五年,是我国发展进程中很不平凡的五年,是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的五年。我们摆脱了亚洲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战胜了非典疫情和重大自然灾害,不失时机地推进改革开放,进一步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明显加快,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都跃上一个新台阶,城乡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

五年来,我国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年与2000年相比,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7.3%,年均增长9.5%;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出现重要转机,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成就斐然,在水利、能源、交通、通信等领域建成或新开工一大批重大工程。经济社会信息化程度迅速提高。

五年来,改革开放成果丰硕。农村、国有企业、金融、财税、投资等改革和市场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都取得了重大进展。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外开放进入新的阶段。五年间,进出口贸易总额增长两倍,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累计达到2740.8亿美元。一批有竞争力的企业走向世界。

五年来,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实际增长58.3%和29.2%。城镇新增就业4200万人。住房、通信、汽车和服务消费大幅度增加。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五年来,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取得新进展。

这些辉煌成就,极大地增强了全国各族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的信心。

“十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中也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结构不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缓慢,能源资源消耗过大,环境污染加剧;就业矛盾比较突出;投资和消费的关系不协调;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部分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继续扩大;社会事业发展仍然滞后。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努力加以解决。

(三)“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原则和主要目标

“十一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综合分析各种因素,未来五年国际环境总体上对我国发展有利,但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比较多;国内有许多有利条件,同时存在不少制约因素和困难。我们要抓住机遇,趋利避害,增强忧患意识,做好克服各种困难、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的充分准备,奋力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推向前进。

《纲要(草案)》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体现了中央《建议》提出的重要原则,这就是:必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必须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必须不断深化改革开放。贯彻这些原则,就要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根据中央《建议》确定的指导思想和原则,《纲要(草案)》提出了“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这些目标既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相衔接,又反映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客观要求。这里,我仅就其中两个方面的重要目标作简要说明。

一是关于经济增长速度问题。《纲要(草案)》提出,今后五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5%,这是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根据需要和可能提出的。按照新近公布的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和~年经济增长实际结果,“十五”期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比原来预计的高一些,“十一五”年均增长7.5%,将会超过中央《建议》提出的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的要求。

这个目标是积极的,经过努力是可以实现的。还需要指出,这个目标是建立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基础上的。在实际执行中,各地要处理好速度和结构、效益的关系,不要片面追求和盲目攀比速度。历史经验和现实情况表明,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至关重要。

二是关于节能和环保问题。《纲要(草案)》提出了“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等目标。这是针对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加大的突出问题提出来的,体现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是现实和长远利益的需要,具有明确的政策导向。尽管实现这一目标的难度很大,但我们有信心、有决心完成。

(四)“十一五”时期的战略重点和主要任务

《纲要(草案)》对“十一五”时期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改革开放等方面,都作了全面部署,提出了明确的任务和政策措施。

一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纲要(草案)》把解决“三农”问题放在各项战略任务的首位。强调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农民收入。

着力抓好大型粮棉油生产基地、优质粮食产业、农田水利、饮水安全、公路、沼气和农村教育、文化、卫生建设等重点工程。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基本完成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等改革任务。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各地方、各部门必须在经济工作思路和重点上有一个大的转变。建设资金要更多地向“三农”倾斜,公共服务要更大范围地覆盖农村,全社会都要大力支持农村发展。

二是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我国当前经济发展中诸多问题的症结,在于结构不合理和增长方式粗放。必须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从优化产业结构中求发展,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中求发展。《纲要(草案)》提出,要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工业由大变强。这是针对我国工业规模已经不小,但总体素质不高、竞争力不强的现状,而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

《纲要(草案)》对推进信息化、发展高技术产业、振兴装备制造业、发展能源原材料工业等方面的主要任务和建设布局作了部署,规划了一批重大建设项目。提出要加快发展服务业特别是信息、金融、保险、物流、旅游和社区服务业,不断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

《纲要(草案)》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摆在突出位置,提出了明确任务和措施,规划了一批节能重点工程、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工程、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重点工程。认真落实这些任务和措施,将会明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基本遏制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我们一定要坚持不懈地努力,为人民群众创造清洁、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为子孙后代留下蓝天绿地、碧水青山。

三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纲要(草案)》分别提出了不同区域发展的重点任务,要求健全协调互动的市场机制、合作机制、互助机制和扶持机制。《纲要(草案)》根据各个区域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和发展的潜力,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实施不同的区域政策。同时,强调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发挥城市群的带动和辐射作用。

四是着力增强自主创新的能力。这是《纲要(草案)》的一个特点。要按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全面提高原始创新的能力、集成创新的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纲要(草案)》提出,适应国家战略需求,启动一批重大科技专项,涉及信息、生物等战略的产业领域,能源、资源、环境和人民健康等重大紧迫的问题,以及军民两用技术。

实施好这些重大专项,对于整合有限的科技资源、加快攻克事关全局和长远的科技难关,带动相关领域技术水平的整体提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最根本的是要加快科技教育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纲要(草案)》对此也作了全面部署。

五是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过去二十多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同坚定地推进改革开放分不开的。要完成新阶段的发展任务,也必须坚定不移地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纲要(草案)》提出,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要加强对改革的总体指导和统筹协调,在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和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要按照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在扩大开放中重视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六是努力建设和谐社会。这是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和保障。《纲要(草案)》提出,要做好人口工作,扩大就业,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加强公共安全建设,加强社会民主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完善社会管理体制。经过今后五年的努力,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加美好!

各位代表!全面完成今年和“十一五”期间的任务,对各级政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大力加强政府自身改革和建设。我们要加快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继续推进政企分开,减少和规范行政许可和行政审批。坚决把不该由政府管理的事交给市场、企业、社会组织和中介机构。切实转变政府管理经济方式,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大力推行政务公开,完善政府新闻发布制度和信息公布制度,提高工作透明度和办事效率。建立健全行政问责制,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

我们要深入开展廉政建设和反~斗争。认真落实惩治和预防~的各项任务和措施。今年要集中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重点治理工程建设、土地出让、产权交易、医药购销和政府采购等领域的商业贿赂问题,坚决纠正不正当交易行为,依法查处商业贿赂案件。要继续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着力解决教育乱收费、医疗高收费等突出问题。

我们要认真贯彻实施公务员法,加强对公务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坚持从严治政,赏罚分明。各级政府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忠于职守,勤勉尽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顾全大局,加强纪律性,做到令行禁止,不折不扣地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要求真务实,力戒空谈,克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弄虚作假和浮夸作风,把各项任务和部署真正落到实处。

各位代表!我们国家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阔步前进。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凝聚13亿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坚定信心,奋发图强,努力把“十一五”规划的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新篇章。任何艰难险阻都挡不住我们前进的步伐。我们的目标一定要达到!我们的目标一定能够达到!

第20篇: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州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州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关于2004年政府工作的回顾与总结

2004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州委的领导下,在州人大、州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圆满完成了州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XX生产总值预计完成189.5亿元,增长10%。财政收入24.3亿元,增长16.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82.5亿元,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0.1亿元,增长7.4%。全州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91.5亿元,人均储蓄存款13349元,比年初增加134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100元,比上年增加500元。

(一)项目建设扎实推进,经济发展后劲增强。组织实施了143个国债项目,争取国债资金及预算内资金6亿元。吉林敖东药业鹿系列产品开发等9个项目列入国家振兴老工业基地计划,总投资41.6亿元。总投资26亿元的大唐珲春电厂二期扩建工程已开工建设,总投资7亿元的老龙口水利枢纽项目已落实。实施了96项技术改造项目,技改投资预计完成12.5亿元。德全实业西城水泥厂整体改造、宝安集团森林王复合地板等项目相继建成,龙腾公司油页岩综合开发、紫金矿业有色金属采选冶炼等项目正在建设。交通建设完成投资19亿元,是上年的1.7倍。敦化至延吉段高速公路完成投资6.58亿元。和龙至龙井一级公路等15个公路项目进展顺利。天桥岭至老松岭等8个公路项目竣工通车。

[10][11][12][13][14][15]

(二)支柱产业支撑作用增强,工业经济提速增效。食品、医药、林产三大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32.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60.2%。能源、矿产等优势产业正在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延吉卷烟厂实施品牌战略成效显著。吉林敖东、石岘白麓、吉林晨鸣、紫金矿业等重点企业增势强劲。有效协调解决运输、能源等困难,确保工业经济正常运行。全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54亿元,增长13%,实现净利润5亿元,增长88.9%。进一步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和龙煤矿等改制难度较大的企业以及县市属企业改制工作取得新进展。

(三)农业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农村经济蓬勃发展。吉林敖东和金龙麻纺等8户企业分别被列为国家、省产业化龙头企业。全州重点骨干龙头企业发展到40户。汪氏蜜蜂园、九牛乳业等13个农业产业化续建项目陆续投产。建成一大批经济作物、中药材、畜牧业养殖、食用菌、瓜果蔬菜等基地。农业订单面积12.7万公顷。粮食生产喜获丰收,产量73.3万吨。完成水利设施项目建设投资2.6亿元。农村扶贫开发和“新居工程”取得新进展。林业实现产值86亿元,争取国家天保资金4.3亿元。实现连续24年无重大森林火灾。

(四)对外贸易增长较快,开发开放取得新进展。外贸进出口总额实现5.5亿美元,增长34.6%,高出全省28.2个百分点。成功举办了“2004XX出口商品交易会暨XX•佛山-圣彼得堡贸易推介会”。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6.8亿元。涉外劳务收入7.4亿美元。珲春口岸获准开展口岸签证,延吉航空口岸联检楼、南坪口岸过境桥投入使用,圈河口岸实现无休息日通关。和平旅游度假村、仙峰滑雪场等重要旅游项目已经开始投资建设。

[10][11][12][13][14][15]

(七)坚持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成就。继续推进科技体制改革,深化州政府与XX大学合作。以名牌专业建设为重点,加快职业教育改革。贯彻实施《朝鲜族教育条例》,促进朝鲜族教育改革与发展。基础教育得到加强。高度重视农村教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和单亲无亲学生教育。进一步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州及县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项目全部竣工。敦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取得成效。群众性体育和广场文化活动蓬勃开展。XX足球队冲甲成功。文物挖掘工作取得历史性突破。新闻宣传、出版工作得到加强。XX朝鲜语广播电视“西新工程”进展顺利。XX州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开始实施。外事侨务、红十字会、朝鲜语文、史志、人防、地震、气象等方面工作也取得新成绩。

(八)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软环境建设、民主与法制建设得到加强。认真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州本级行政审批事项减少到326项,比上年减少22%,取消收费项目35项。八个县市政务大厅全部建成。对近3000名州直公务人员进行了全员培训,出台了《XX州国家公务员考核实施办法》。严肃查处一批涉软案件。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市场环境得到改善。深入开展“四五”普法活动。各级政府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州政府办理人大代表建议66件,政协委员提案210件,办结答复率100%。“96123”州长公开电话共办理群众来电2500件,办结率达95%。一批热点、难点信访问题得到解决。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社会治安形势稳定。加大安全生产整治力度,重特大事故得到遏制。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社区办公用房全部建成。第六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圆满结束。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果。双拥工作取得新成绩。

上述工作成绩都是在州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州各族人民同心协力、不懈奋斗的结果,是与州人大、州政协的有效监督和大力支持分不开的。在此,我代表州人民政府,向全州各族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所有关心、支持XX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10][11][12][13][14][15]

总结一年来的工作,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工作还有许多不足,我们仍然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其中主要的:一是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整体环境还不够优越,扩大投资、增加总量、加快发展的难度较大。我州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还不完备,铁路运输紧张,快速便捷的公路网络还没有形成,海上航线经营困难,对外通道不够通畅,金融环境不够宽松。二是各级财政困难较大,财政功能难以充分发挥。虽然近两年财政收入增幅较高,但偿还各种债务、支付国企改革成本等方面的刚性支出激增,各级财政的收支矛盾十分突出。三是就业和再就业形势严峻,社会保障面临较大压力。目前我州产业开发不足,就业渠道狭窄,就业岗位匮乏,有限的就业岗位难以安置庞大的就业群体。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工作资金缺口较大。四是政府职能转变滞后,软环境建设任重道远。一些部门仍然习惯于靠行政手段管理经济社会事务,行政行为不规范,依法办事能力不高。一些工作人员素质差,服务意识不强,工作效率低,直接影响着良好经济环境的形成。干部群众思想解放程度不够,全民创业以及安商、亲商的氛围不浓。对以上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力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二、关于2005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及部署

按照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州委八届十一次全会的总体部署,今年政府工作总的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发展为主题,努力提高执政能力,进一步实施以新型工业化为核心、以项目建设为突破口的经济发展战略,大力推进项目建设、城镇化建设、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和软环境建设,不断改善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

[10][11][12][13][14][15]

按照这一要求谋划今年政府工作,就是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科学分析州情,准确把握规律,突出解决好七个重大问题:

第一,坚持正确的发展思路,不断完善适合州情的发展战略,这是加快发展的前提;第二,坚持充分利用国家政策,发挥比较优势,这是加快发展的重要选择;第三,坚持用新的理念推进发展,用改革的思路解决发展过程中的新矛盾、新问题,这是加快发展的重要手段;第四,坚持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利用好国内外两个市尝两种资源,这是加快发展的重要途径;第五,坚持致力于环境建设,打造发展优势,这是加快发展的基础;第六,坚持自觉地遵循经济规律,更多地运用市场经济规则指导经济工作,这是加快发展的基本准则;第七,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协调发展,这是加快发展的重要目标。

主要预期目标是:XX生产总值209亿元,增长10%。财政收入26.1亿元,增长7.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9亿元,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6.6亿元,增长8%。外贸进出口总额6.2亿美元,增长12.7%。开发城镇就业岗位5.5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7%以内。农民人均纯收入3285元,增长6%。

[10][11][12][13][14][15]

(一)扩大经济总量,优化结构,突出抓好项目建设

1.发挥政策优势,突出投资拉动,争取落实和建设一批重大项目。充分利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机遇,围绕发展壮大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全力推进工业项目建设。加快推进珲春电厂二期改造、龙腾公司油页岩综合开发等81个在建项目以及XX林业集团长白山森林食品加工等9个国家振兴老工业基地项目。积极争取将吉林敖东延吉药业复方熊胆乙肝胶囊等10个项目列入国家第三批振兴老工业基地投资计划。千方百计创造条件,推动娃哈哈工业园区、北方制钢、珲春矿务局扩建以及延吉石油开采、敦化黑石煤矿等项目进程。超前谋划一批带动作用强的大项目,尽快启动安图100万吨矿泉水项目。

抓好国债项目,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敦化至延吉段高速公路建设,争取全幅施工。开工建设图们至珲春段高速公路、延吉至汪清及延吉绕城一级公路。抓紧做好延吉至长白山高等级公路前期工作。推进龙井至和龙一级公路、珲春马滴达至省界公路、江源至沿江二级公路等一批在建公路项目。推动和龙至二道白河铁路建设尽快实施。搞好老龙口水利枢纽工程建设,继续推进四湖沟水利枢纽项目,建设好图们江界河治理、海兰江和布尔哈通河堤防工程等水利项目。抓好延吉市第二水源地工程前期工作。全力推进延吉集中供热工程,保证年内供热。继续推进敦化、珲春集中供热工程,汪清、图们城市供水工程。充分调研论证,做好“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

2.继续坚持“先改制、后改造、再发展”的原则,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增强工业企业活力和竞争力。集中力量搞好国企改革,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按照“积极推进、稳步实施”的要求,重点做好XX煤矿、和龙煤矿的产权出售和庙岭水泥等企业的破产工作。争取年内基本完成县市属企业改制任务。把企业改制与招商引资、引进民间资本相结合,与优化结构、改组提升传统产业相结合,通过盘活存量资产,扩大增量,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下大力气推动企业进行技术改造,确保技改投资14.5亿元。遵循国家产业政策,引导支柱产业和重点骨干企业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扩大规模,加速发展。全力支持延吉卷烟厂实施品牌战略,加快进行移地改造。积极支持吉林晨鸣制浆系统改造、德全实业汪清一号窑改造、龙铁石化甲乙酮等技改项目。对投资1亿元以上的吉林敖东鹿茸冻干产业化、海沟金矿深部开拓及改造等大项目,要多方扶持,抓紧实施。超前进行分析预测,把握经济运行走势,采取有效措施,帮助企业解决煤电油运等瓶颈问题,做好协调服务工作。继续狠抓扭亏增盈,提高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协调,推动银企合作。

[10][11][12][13][14][15]

3.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坚持不懈地推进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大力引进重点龙头企业项目,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积极争取大连华都集团6000万只肉鸡深加工、美国安格斯牛养殖加工一体化等新建项目落户XX。支持吉林敖东、金龙麻纺、汪氏蜜蜂园等40户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加快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积极推进中药材、食用菌、山珍食品、高效经济作物、畜牧业、水产业、经济动物、有机绿色米等八大优势主导产业上规模,上水平。推进农村经济组织创新,建立健全农村中介服务组织,发展股份合作农业。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抓紧做好州内5条主要江河的防洪工程等一批大中型水利项目的前期工作。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步伐,力争修建500公里以上乡村公路。推广实用技术和农业标准化生产。继续完善农村税费改革各项措施。搞好农村“新居工程”,做好扶贫开发工作。深入实施林业二次创业,加快林业发展步伐。

4.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尝两种资源,以贸易拉动投资,以投资促进产业。跟踪落实“2004XX出口商品交易会暨XX•佛山-圣彼得堡贸易推介会”签约的经济合作、外派劳务和国际承包工程等项目,实现对俄经贸工作新突破。做大做强外经贸主体,以俄罗斯远东地区和圣彼得堡为重点开拓俄罗斯市场,积极推进新元木业等赴俄采伐与加工项目的实施。以茂山铁矿开发为重点,不断扩大对朝贸易。继续发展劳务经济,搞好劳务人员的技能培训,巩固韩国传统劳务市场,大力开拓国内外新市常不断完善口岸基础设施,提高通关效率。积极争取国家民航总局的支持,改造和扩建延吉机场,开放延吉航空口岸,争取开通更多的国内国际航线。积极争取延吉机场口岸签证业务。大力扶持珲春-扎鲁比诺-束草航线的运营。协调俄方解决中俄珲卡铁路运输问题。全力配合和支持乍浦集团开辟我州经朝鲜罗津至浙江嘉兴海上运输通道。推动中朝、中俄跨国经济合作区建设。整合旅游资源,重点开发森林游、边境游、民俗游和古迹文化游四条旅游线路。搞好长白山冰雪旅游,组织好中国朝鲜族民俗文化博览会和长白山冰雪旅游节,加快建设仙峰滑雪尝和平旅游度假村等项目,抓紧做好朝鲜族民俗村项目招商工作。加强旅游宣传促销,提高XX旅游整体形象。继续坚持“以国内为主,国外为辅,国内外并举”的方针,发挥我州的比较优势,不断创新招商方式,瞄准大项目和知名品牌企业进行招商,主动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努力做好利用产权招商,利用资源招商,利用周边市场招商,利用良好的生态环境招商。珲春合作区要充分发挥“三区合一”的优势,引进和建设一批面向周边国家的出口加工型项目。延吉开发区要在韩国中小企业园区的基础上,积极引进一批韩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其他开发区也要发挥自身优势引进和建设一批特色产业项目。

[10][11][12][13][14][15]

(三)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精心组织,认真做好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工作。严格执行有关政策,加强各项基础工作,各级财政、相关企业要千方百计筹措配套资金,搞好政策宣传,积极化解矛盾,确保试点工作平稳有序推进。

紧密结合全民创业活动,推进就业和再就业工作。落实就业和再就业的扶持政策,支持下岗职工自主创业;推进国企改革,通过改制后的企业吸纳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积极发展民营中小企业,特别是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解决就业和再就业问题;大力发展劳务经济,促进下岗职工再就业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加快发展服务业,开辟新兴就业渠道。继续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和管理,切实发挥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在促进就业中的基础和支撑作用。

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完善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政策,积极推进“金保工程”。加大扩面征缴工作力度,确保基金应收尽收。认真做好困难企业职工安置过程中有关养老、失业保险等方面的政策落实,切实维护职工权益。各级政府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完善城镇低保体系建设,不断提高救助水平。对城乡困难群众的大并重并教育、突发性灾难等,要实施专项救助。不断提高灾害应急救援能力。

[10][11][12][13][14][15]

(四)坚持依法行政,提高服务水平,加强软环境建设

继续坚持以建设和谐的政治环境、优质的服务环境、健全的法制环境和良好的人文环境为主要内容,以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服务政府为目标,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和提高服务意识、服务质量为重点,全面提升我州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的层次和水平。

深入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提高政府部门及工作人员依法行政意识,建立健全相应的配套制度和办法。按照《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要求,落实各级政府依法行政和部门行政执法责任制,完善行政检查、行政处罚、行政强制“三告知”制度。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实行“阳光政务”,规范运作全州政务大厅。实行重大行政决策听证、公示制度,提高政府决策透明度。以提高执政能力为重点,认真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规定,切实加强政风行风建设。以增强公共服务能力为重点,搞好对全州公务人员的教育培训。在全州公务人员中开展为企业、为百姓、为社会服务的教育活动,增强公务人员的自觉服务意识。建章建制,严格奖惩,进一步规范公务人员的职业行为。完善培养、使用、吸引人才的机制,强化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强化检查监督,严厉查处涉软案件。通过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开展软环境建设视察评议活动,重点对行政执法部门进行监督。发挥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的作用,促进政府部门规范行政行为,提高服务质量。保持对涉软违法违纪案件严查重处的高压态势,特别要严肃查处侵害企业和群众利益的涉软案件。深入开展清费减负工作,坚决遏制“四乱”。加强以食品、药品安全为重点的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各种扰乱市场经济秩序行为。

[10][11][12][13][14][15]

加快信用体系建设,全力打造诚信XX。各级政府要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兑现承诺,取信于民,维护政府的公信力。要整合各部门的信用资源,逐步实行企业信用等级制度,建立对失信行为的惩罚机制。大力弘扬诚实守信的社会公德,引导人民群众明礼诚信、遵纪守法,为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矗

(五)坚持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坚持改革创新,全面发展科教事业。按照“统筹规划、综合改革、整体推进、稳步实施”的要求,以产业化、社会化为方向,加快全州事业单位改革步代。巩固和提高基础教育成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快各类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建立起产权多元的混合型办学体制。切实加强和改进农村教育工作。制定出台《朝鲜族教育条例实施细则》。进一步重视单亲、无亲学生教育。创新“双语”教育教学模式。强化实践育人,构建德育内容新体系。加快科研机构改革步伐,积极鼓励科技创新,搞活和壮大科技人才队伍。搞好资源的合理开发和节省利用,推进生态州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

大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经营性文化单位要面向市场,转换经营机制,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公益性、民族性重点文化单位要进行内部制度改革。做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推荐申报工作,利用文物资源推动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继续开展群众性广场文化活动。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广播电视产业化进程。做好“西新工程”节目上星前准备工作。努力解决突出问题,推动民族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

[10][11][12][13][14][15]

促进医疗、卫生、体育事业的发展。扎实推进卫生医疗机构体制改革,优化配置资源。创新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体制,加快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增强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确保公共卫生安全。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打好2005年全国足球甲级联赛。举办第十六届州运会。贯彻落实《XX州人口与计划生育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提高人口质量,努力探索朝鲜族人口有计划增长的途径。发挥红十字会争取国际援助项目的窗口作用。认真做好1%人口抽样调查和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以热爱家乡、爱岗敬业、诚实守信为重点,广泛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建设。深入学习《民族区域自治法》和《XX朝鲜族自治州自治条例》,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的思想,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继续推进“四五”普法工作,努力实现由提高全民法律意识向提高全民法律素质的转变,全面提高全体公民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法律素质;实现由注重依靠行政手段管理向注重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的转变,不断提高全社会法制管理水平。全面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刑事犯罪、经济犯罪、走私、贩毒、偷渡等各种犯罪和“法轮功”邪教组织的破坏活动。加强边境管理,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政治稳定。重视安全生产、消防安全等工作,加大各类隐患的整改力度。完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提高快速应对和妥善处理能力。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严厉打击非法宗教和境外敌对势力的渗透活动。

重视财税、金融和审计工作。落实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惠及地方经济发展的各项税收政策,努力为企业减轻税负,培植后续财源。坚持依法治税,提高法人纳税意识,完善征管体制改革,确保全年财税收入足额均衡缴库。积极推进财政体制改革,合理安排财政支出结构,要全面厉行节约,保证重点支出。抓住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的机遇,统筹解决国企债务负担和化解银行不良贷款,优化金融环境。加强审计监督,切实抓好对重点部门、重点项目的审计。

[10][11][12][13][14][15]

各位代表!我州正处在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时代赋予我们重任,人民寄予我们厚望。我们要在州委的领导下,按照本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锐意进取,扎实工作,为加快XX发展、造福各族人民而努力奋斗!

州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秘书处2005年1月

[10][11][12][13][14][15]

武汉市政府工作报告
《武汉市政府工作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