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工作总结

课程总结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7-06 12:00:51 来源:其他工作总结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课程总结

课程总结

《中国文学史》是温州大学中文专业历史最悠久的基础课程之一。自1933年学校最早的前身温州师范学校建校伊始,即开设有国文学课程。在中文专业本科教学培养课程体系中,《中国文学史》一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我校本学科教师在推动该课程的教学与科研方面一向发挥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前辈学者中,王季思、徐朔方等著名学者曾供职于此。前辈教师中,如蒋文钦先生等的教学,至今被当年的学生传为美谈。历届中文专业的毕业论文中古代文学方面的选题比重最大,可以想见该课程及相关课程受欢迎的程度。长期以来,人文学院从本科教育开始培养了大量与古代文学研究及教学相关的人材。如北京大学的钱志熙、中国人民大学的诸葛忆兵,已经成为各自所在高校的教学与科研骨干,成为古代文学相关研究领域的知名专家。

本课程自1956年建校以来,经历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初创阶段、六十年代至九十年代的成长阶段,于九十年代至今进入了高速发展和深化改革阶段。在这个高速发展和深化改革的阶段中,本学科教师始终坚持以自身的学术研究为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吸纳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与艰苦的努力,先后建立了南戏研究所、谢灵运研究所、古代小说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先后承担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18项,获得国家及省部级科研奖10余项,受到国内同行的肯定。中国古代文学学科为原温州师范学院校级重点学科,《中国文学史》为原温州师范学院校级优秀课程,2005年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在同批次的申报者中以高分获得国家硕士学位授予权。2000年度,林维民、王茂福两位老师获曾宪梓教学奖。2003年度,周小兵老师获校优秀教师奖。2004年度,张一平老师获校优秀教师奖。2007年度,林维民老师与王茂福老师获温州大学教学名师奖。2008年度,洪之渊老师获校教坛新秀奖。

经过多年努力,《中国文学史》课程已渐趋成熟。该课程与《历代文学作品选》相配合,为多种注重文本细读的原典精读类课程(如《诗经研究》、《论语直解》、《楚辞研究》、《庄子研究》、《李商隐研究》、《唐诗宋词研究》、《红楼梦研究》等),以及分体文学史与断代文学史课程(如《两汉文学研究》、《中古文学史》、《古代辞赋专题研究》、《古代小说专题研究》、《古代小说史》、《古代戏曲史》、《中国文学批评史》、《唐宋诗词研究》等)的纵深拓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研究生课程的开设作了重要铺垫。较好地做到了基础与理论相结合,传统文化与现代思维相结合,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修养和对本民族文化传统的兴趣,并取得了相当好的效果。该课程始终坚持以“立人”为本,因此普遍受到学生的欢迎。2008届人文学院毕业生李斌斌同学因上张一平老师的课程受到启发,创作出版了长篇小说《何处金屋可藏娇》,成为校园网络文学的先锋性人物。

一、本课程的教学内容

本课程着重讲解中国古代文学发展演变的历史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重要作家、作品的特色与成就。着重展现时代文学的阶段性成果,以及各体文学嬗变的内在规律。

-1- 我们把文学作为人类重要的精神活动内容来看待,认为文学反映着每一时代的精神面貌,体现了人们的生活理想;文学的发展与人性的发展密切相关,它在表达人们的在现实中的痛苦与欢乐时,也体现了人性自由发展的需要与现存社会规制的冲突,它从而成为人们创造自身生活的方式。因此,中国文学史被理解为中华民族精神生活史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本课程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力求以审美原则为指导,以现代眼光审察、阐释古代文学的发展怎样体现着先人情感生活复杂的变化过程,并逐渐延伸到现代。这一课程不仅着眼于传授知识,而且希望学生由此建立对中国古代文化的正确而明晰的认识。

本课程以《中国文学史》为主干,配合以《历代文学作品选》及多门专业选修课,使学生从各个不同的角度、通过不同的学习方法,力求较全面地掌握关于中国古代文学的系统知识,逐渐提高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实施课堂教学的同时,开列出不同层次的参考书目,以供基础程度、学习兴趣不同的学生扩大知识范围;对个别在本学科领域有发展前途的尖子学生,则由教师给予个别指导,以促进其成长。这些做法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实践性教学主要通过学年论文、毕业论文的写作来实施。通常要求学生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提出问题,找到个人感兴趣而适切的论文题目,然后通过指导教师的引发,使之对论题的认识有所提高,并找到清晰的分析方法,获得尽可能好的结果。在此过程中,使学生初步认识到从事学术研究的规则与途径,接触和了解学术前沿状况。通过这种实践性教学,使不少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产生了浓厚兴趣,有些更以此为开端,考上研究生,并进而走上本学科学术研究的道路。

由此,本课程教学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更新。

二、选修课课程体系的更新。

三、中国古代文学史教学格局的更新。

四、编写出一套与新的教学内容、教学格局和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中国古代文学史》新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五、总结出一套通过实践性环节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

本课程教学具有以下特色:

一、面向未来需要。本课程的教学着眼于21世纪中国对于语文教育人才的需要,培养观念新、适应性强的“一专多能”的新型人才。

二、立足于素质提高。本课程的教学的全部内容紧紧围绕“素质教育”这一核心,在提高学生专业素质的前提下,注重学生知识、理论、能力的协调发展。

三、改革方案具有可操作性。本课程的教学改革不是推倒重来,而是“推陈出新”。及时总结国内外同行的教学改革成果,形成一套便于操作的教学方案。

二、教学条件及保证

本课程在比较国内多种中国文学史教材的基础上,采用袁行霈主编的四卷本《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修订本)为教材,该教材在文学本位、史学视野、文化学视角方面有较高立意,并提供了文学史编年与各时期文学的代表性研究文献,为现在各高校中文专业最为通用的教材。

本课程教学对文献资料的依赖较普通课程为大,学生如欲深入掌握课程内容,扩大知识范围,尤其是进行学年论文及毕业论文写作时,须阅读较多的古籍及研究著作。为满足这方面的需要,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校图书馆近年来对本课程所需书籍作了大规模的扩充,并购置了中国基本古籍库等数字资源。

-2- 本课程注重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该课件包含大量文史图片资料和古籍电子文本,立意于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改进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力求既方便教师的课堂讲授,使之能利用多种资料对中国古代文学及其发展过程进行灵活和内容丰富的阐释,改变仅以板书与口授结合的费时而又较为单调的模式,活跃课堂气氛,也方便学生扩大知识面,增加对中国古代文学的直觉和感性的认识,提高学习兴趣,加强课外复习和自学。

本课程已初步建立网络教学环境,教学大纲、教案、课件、习题等均已上网。本课程使学生从各个不同的角度、通过不同的学习方法,较全面地掌握关于中国古代文学的系统知识,逐渐提高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不少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产生了浓厚兴趣,每年汉语言文学专业都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学生选择古代文学作为毕业论文选题,如2007年就有70余名,其中获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两项、三等奖一项。有些同学更以此为开端,考上研究生,并进而走上本学科学术研究的道路。

学校及本学院对教学工作有经常性的检查,包括从学生中听取意见。近三年来,本课程受学生的欢迎满意程度一直保持在高水平上。有些老师的课自始至终人满为患,学生需要提前到课堂占位,作为非实用性的基础课程,这种景象给教师以极大的鼓励。

由此,本课程教学条件从整体实力来说,师资队伍合理:本课程为原温州师范学院校级优秀课程,拥有一支老、中、青结合的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主讲教师中绝大多数有15年以上本课程的教学经验。现古代文学专业老师中有硕士生导师5人(内含:学报1人、图书馆1人),教授5人,副教授4人,博士3人。曾宪梓教学奖获得者2人;温州大学教学名师奖2人;校教坛新秀奖1人。

从课程建设上来看,本课程的教材改革一直走在省内高校文科的前列。本课程试图建设《中国文学史》精品课程的立体化教材,为教学提供纸质教材、多媒体课件(光盘)、专用教学网站三位一体的教学资源的整体解决方案。

教材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基础。精品课程评估指标要求选用优秀教材或高水平的自编教材,为我们自编教材指出了方向。我们在精品课程建设中树立建设立体化精品教材的观念,在2002年获得原温州师范学院优秀课程后,积极进行精品课程的教材建设。1989年为了全面贯彻国家教委高教司颁行的《中国古代文学史教学大纲》的要求精神,本课程组成员负责主编了北京师范大学等12所高等院校联合编写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第六册教材编写工作。一直至今,该教材都在跨省市投入使用,取得了良好的反响。另外于近五年内出版了《中外文学作品选》、《盛唐前期诗史稿》、《先秦服饰大观》、《汉魏六朝名赋诗译》、《大学语文》等教材。

三、本课程的主要特色

1、教学团队整齐,实力雄厚。本课程目前有6名教师承担教学任务(3名教授、2名副教授),其中王茂福、林维民老师是曾宪梓奖、校教学名师奖得主,洪之渊老师是校教坛新秀奖得主,张一平、周小兵老师是校优秀教师奖得主。高水平的教学团队支持、保证了教学的高水平、高质量。

2、以人文精神的培育为主导。本课程把育人作为第一目标,以人文精神的培育来统帅专业知识教育,在各个环节中灌注人文精神的教育。重点是以下几个方面:国家文化安全的教育; 民族文化建设的教育:弘扬民族文化传统,建设新型民族文化 ;

-3- 价值观念的教育:突出进行人格精神、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博爱意识、社会正义感等方面的教育;和谐社会的教育。

3、重视前后贯通,具有史学的整体性。对各阶段教学任务不作机械分割,注重理清文学发展中的主要脉络,力求使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中各种思潮、文学形式有一个整体性的史学概念。在讲解文学史的同时,顾及它与思想史、政治史、经济史等多种学科的关系;在以古代文学为课程基本内容的同时,考虑到它和现代文学之间的内在关联。

四、本课程教学基本思路和目标

本课程教学的基本思路是:以理论研究为指导,从基础培育做起,以改变文学教学格局为重要手段,达到培养素质高、能力强的新型人才的目的。

“以理论研究为指导”是指为提高本课程改革的学术水平,本课程组抽出一部分力量专门进行项目的理论研究,不断吸收国内外最新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改革成果,及时进行本项目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的研究,从而确保本课程的改革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从基础培育做起”是指“在中国古代文学史”教学中,首先着眼于学生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功底的培养,以经典化教学为手段,在提高专业基本功的基础上达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

“以改变文学史教学格局为手段”是指打通“中国古代文学史”和“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两门课程之间内在的有机联系,建立中国文学史的新的教学格局。以中国文学的现代化为教学内容的中心,通过拓宽教学口径达到培养新人的目的。

“达到培养素质高、能力强的新型人才的目的”是指在教学中把素质教育落实到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上,让本科生提前参与科研活动,采取有效的措施切实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另外,利用我校中国古代文学学科拥有学士、硕士二级学位授予权的有利条件,让硕士生参与本科生优秀人才的培养,从而实现多出人才、快出人才的实效。

本课程教学的目标是,以“教育要适应现代化建设对各级各类人才培养的要求”为指导思想,为21世纪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培养基础厚、口径宽、素质高、能力强的优秀高等院校中文专业本科毕业生。

五、开展精品课程的教学研究,出版中国文学史精品课程教学研究专著

开展精品课程的教学研究,是对已经取得成绩的质量工程的一个巩固,也是推广示范性精品课程的一个切实措施。提炼精品课程建设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将精品课程建设的教学智慧用于指导课程建设,对提高教学质量将是一个有力的保障。课程建设比申报与获得荣誉更重要。基于这种认识,我们开展精品课程的教学研究,出版了教学研究专著《中国古诗话批评论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6月)。

本专著以精品课程评估指标为指南,集中在教学内容方面进行中国文学史精品课程的教学研究,形成本书的主要内容:书中以中国古代诗歌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古代诗歌批评的规律和历史,书一出版,即受到了学界的好评。香港学者直接写信要求购买此书。

六、改革课程结构,实行中国文学史模块教学

由于中国文学史的课时有限,我们实行模块教学,开设《中国文学史》、《中国文学作品选》、《中国古代 -4- 诗歌研究》、《中国古代散文研究》、《中国古代小说研究》和《中国古代戏曲研究》课程,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中国文学史知识体系,使学生的立体交叉思维和整体思维在中国文学史的课程设计中得到体现。

七、在跨学科平台整合中国文学史教育教学资源,把文学教学与人文素质教育紧密地结合起来 本课程重新梳理文学教学思路,从跨学科的角度来改革中国文学史的教学,把文学教学与人文素质教育紧密地结合起来。在整个教学理念、教学改革和教学资源的建设中始终贯彻在跨学科平台上整合中国文学史的相关资源。整合的跨学科资源包括古代文化、诗歌、散文、小说、戏曲等。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视野,重构学生的知识结构。

八、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整合,将信息技术融入课程体系的各要素中,形成视、听、读、写、做、编、演的全新教学模式

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整合,将信息技术融入课程体系的各要素中,使之成为教师的教学工具,学生的认知工具,改变中国文学史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化为自主学习,形成了视、听、读、写、做、编、演于一体的全新中国文学史教学模式。视:观看电影改编和美术作品,中国文学视听化。听:欣赏音乐歌剧作品,回响中国文学天籁。读:阅读经典名著,把握中国文学精髓。写:撰写中国文学论文,增强研究水平。做:制作多媒体作品,提高信息素养。编:改编中国文学名著,重新诠释中国文学作品。演:演出中国文学课堂剧,与中国文学人物生活在一起。快乐学习,轻松掌握中国文学知识点,愉快感受中国文学的艺术魅力。

九、采用混合式教学,以教学工作为载体开展研究性学习和自主探究学习

为了给学生提供广阔的自由发展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本课程采用了混合式教学,教师在课堂上系统讲授基本知识,为学生提供研究的方法和手段的示范,课外开展学生基于网络教学资源的研究性学习,学生作为知识建构过程中的积极参与者,在教师的帮助下确立研究专题,以教学工作坊为载体开展多种形式的自主探究学习和协作学习。

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成果包括论文、多媒体作品、将经典中国文学作品改编为剧本、演出课堂剧和课程实践汇报等。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研究性学习,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其信息素养得到了增强,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5-

推荐第2篇:课程总结

《统计学原理》教学总结

《统计学原理》是工商管理系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今年授课的班级为物流管理专业2007级的学生。

该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方法论学科,是一门“方法科学”,是一门关于如何收集、如何整理、如何分析统计数据的一套科学方法,正确地使用就可以发现统计数据所隐藏的数量规律性,达到对客观事物科学认识的目的。因此,统计学课程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真正掌握收集、整理和分析相应专业特定统计数据的一套科学方法,并能正确地使用这一法方去分析相关专业问题。但是,工商管理学生大多是文科学生,数学功底差,《统计学原理》这门课程偏数学性,公式推导,计算较多,这一对矛盾使得目前统计学教学现状不容乐观。

针对本课程及学生的特点,在授课过程中我主要做到了以下几点。

根据教学大纲编写了教案,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布置并批改了作业,按照教学进度表完成了教学任务。

首先改变了传统的板书教学方式,采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可以将公式的推导细致地展示出来,节省了一步一步推导所用的时间,学生也可以重复阅读,不懂的地方可以仔细查看。同时可以加大案例的分析和大量数据的展示,丰富了教学内容。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加入了与物流管理专业相关的案例、数据的分析。比如在讲总量指标和平均指标,分别列举了我国物流产业的产值、客货运输量、等内容。时间数列分析时也和学生一起查阅了《统计年鉴》历年来的交通运输数据。引导学生用统计方法来分析专业问题。

第三,加入了相关新闻的讲解。例如讲到普查时加入了我国2010年人口普查的相关新闻,在阅读新闻中了解统计工作的步骤、方法和应用。同时也查阅了美国的普查的新闻,两国相比较,使学生更深刻地了解普查的概念、应用。同时也加入了有关统计法律法规地一些新闻,让学生了解统计工作的严肃性,以后工作中能认真地完成相关统计任务。

第四,加入了部分统计软件的应用。统计是对大量数据的处理,仅仅用手工计算比较麻烦,所以在给学生讲解原理之后,一些数据的计算可以用统计软件来处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五,作业布置了五次,比学校规定的次数多了一次。由于这门课程的特征就是对数据的处理,所以计算内容较多。按照内容对第三章的统计分组、第五章的平均指标、第六章的变异度指标、第八章的假设检验以及第九章的线性回归,都布置了计算题作业,另外较简单的计算就在课堂上举例大家一起做练习。

在学生的努力学习之下,本学期顺利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是也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首先,统计学原理的学习需要概率论的知识,这方面学生底子薄,可能会影响他们的理解程度。其次,实训课程只有四节课,用于学习统计软件时间太少。第三,根据作业及试卷可以看出,部分学生对一些概念的掌握不够准确,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加强基本概念的讲解。 通过对本学期课程教学的总结,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对照“三位一体”的教学理念,结合该课程的特点及培养目标,对课程教学进行改革,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用统计思维去观察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教学方法的改革,努力探讨出一套完善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优秀的人才。

《消费者行为学》教学总结

工商管理系

王德华

《消费者行为学》是我系经济管理专业学生必修的核心课程。消费者行为学是一门建立在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以及管理学等学科理论基础之上的应用型学科,是一门集理论性与实践性为一体的管理类学科,其核心内容是研究买方经济条件下消费者的心理与行为活动过程及其规律性,从而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产出更加符合消费者需要的产品或服务。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编写了教案,制作了教学用的多媒体课件,布置并批改了学生的作业,顺利完成了教学任务。

本教材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该门课程的基础,第二部分为个体因素与消费者行为,第三部分为环境因素与消费者行为,第四部分为消费者决策与消费者行为。

针对这四部分内容及学生的特点,

一、加强教研,创新有为,提高业务素质。

素质教育要求搞好教研教改。要求每一名教师都要不断提高业务素质。为此,我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我积极向同年级的教师学习,努力实施创新教学,积极发挥每一名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他们真正尝试到成功的喜悦。在教学中,我努力鼓励学生敢说敢为,引导学生能说会做,不断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提高。

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学,我认真备课、上课、辅导和批改作业。每一环节我都精心设计,力求做到学生愿学。在集体备课中,我认真记录,积极发言,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同时阐述自己的见解。

二、依托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提高学生的知识积累。

本学期的努力方向是学生的古文诵读。在教学中,针对我们四年级一班学生的实际,我充分激发他们的古诗文诵读积极性,每早上,我都坚持用最俊秀的字在黑板上抄写优美的古诗文和学生一起诵读。激发学生背诵古诗文的兴趣。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我一直要求学生坚持写阅读笔记,并且鼓励学生大胆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通过手抄报等形式进行展示。

三、抓科学研究,阅读教学的主旨性的研究有一定的认识。

本学期,我的科研目标是对研究阅读教学目标的研究。我认为首先应加强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的形成以基础知识的全面掌握为前提。我们在四年级语文组将大力加强语文基础知识的教育教学,进而不断巩固基本技能。

抓好探究性学习方法的研究,让探究性学习方法真正为教师们所掌握并灵活运用。注意发展学生的能力,强化好奇心,启发学生敢于想象,勇于质疑,鼓励学生逆向思维、发散思维、求同思维、求异思维,努力开发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

教学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教师的创新建立在此基础上。搞好创新,积极实施探究性学习方法的研究,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探究性教学的主体。

积极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培养兴趣,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我们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认真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鼓励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改革教法,注重学法。变满堂问式教学为学生自由发展式教学。教师加强学法指导,给学生学习充足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的艰辛与喜悦。教师适时加以点拨,迸发学生好学的火花。

总之,经过一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我的教育理论水平有一定提高,课堂教学方面也有明显进步。但也不不足,如本班学生不遵守纪律,成绩一直不够理想。今后立足实际,开拓进取,不断前进。

推荐第3篇:课程总结

课程总结

研一上半年的学习即将结束,在此我对自已这半年来的学习和生活做一个总结和鉴定。我从2011年9月开始在湖南师大的研究生学习,转眼间半年的时间已经过去,在这半年的学习中和生活中我受到了导师、周围老师以及同学的帮助,并且获得了很大的进步。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学习了《教育技术原理》这门课程。通过老师的指导我不仅在专业学习方面获得了长足的进步,而且在思想认识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

我要对这半年多时间的思想、学习与生活方面进行一下总结,为接下来的研究生生活确定方向,进一步完善自我,提高个人能力。

首先就学习方面做一汇报,在学习上,经过老师的指导慢慢的将学习的重点由只是按部就班埋头读书转变到有目标的思考与科研创新中,这是与大学学习的极大的不同。而在这半年多的学习过程中,我的自我学习的能力与专业水平都有所提高,这是令人欣慰的。

《教育技术原理》这门课程总共分为五个单元的学习。

在第一单元学习了教育技术的本质与发展研究,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总共包括四个论坛,在第一个论坛中,我们学习了教育技术的定义与本质,重新研习了04定义,对教育技术的本质及最终目标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并在论坛中通过对两个问题的谈论,了解到一些新的东西。例如谈谈古代(或者未来)教育技术的一些特征这个问题,通过阅读老师以及其他同学的帖子,认识到了古代教育技术的一些特征,同样包括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等方面。在第二个论坛中我们对教育技术学科的发展进行了研究,而我有幸主持了这个论坛,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阅读同学的帖子,在老师的指导下,对教育技术学的逻辑起点这个概念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通过学习发现教育技术学的逻辑起点不是单一的,不同的教育技术学体系有不同的逻辑起点。在第三个论坛中主要讨论了两个问题即教育技术学专业培养方案中应采取何种对策才能适应新形势和为了迎接智能社会的到来,教育技术学的专业方向将会有些什么变化?相应的课程体系应该做些什么调整?同学们就这两个问题进行了激烈了讨论并有一个很好的结论。在第四个论坛中我们对教育技术的事业发展进行了研究,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对怎样评价一所学校的教育技术事业发展水平有了一定的理解。 第二单元的学习的是《教学系统设计研究》,这是本门课程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五个单元分别是“主导-主体”教学设计理论、基于活动理论的教学设计、网络课程设计、绩效技术、教学设计自动化。

第三单元学习了教育技术研究方法,对实验研究法、内容分析法、文献分析法进行了进一步的学习,并对问卷的设计进行了了解,知道了如何在研究过程中更好地进行问卷的设计,从而提高问卷和论文的质量。在技术方面则学会了利用SPSS进行统计处理,过程是:数据的录入,将数据以电子表格的方式输入到SPSS中,也可以从其他转换的数据文件中读出数据;数据的预分析,在原始数据录入完成之后,要对数据进行必要的预分析;统计分析, 按研究的要求和数据的情况确定统计分析方法,然后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统计结果可视化, 在统计过程进行完后,SPSS会自动生成一系列数据表,其中包含了统计处理产生的整套数据;保存和导出分析结果, 数据结果生成完之后,则可将它以SPSS自带的数据格式进行存储。

第四单元学习了信息技术教育研究,信息技术教育是指学习、利用信息技术,培养信息素质,促进学与教优化的理论与实践。本单元主要包括四个论坛。第一个论坛的话题是信息技术教育本质研究,主要包括何为信息素质与信息素养、两者的区别于联系、信息化教学设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层次与模式等。通过老师的讲解和大家的讨论我们知道信息素质是指人所具有的对信息进行识别、加工、利用、创新、管理的知识、能力与情意等各方面基本品

质的总和。从信息素质的定义可知,信息素质有三个基本要素: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情意。了解“信息素质”与“信息素养”的区别,堆于怎样评价信息素质、怎样培养信息素质等问题的解答具有重要意义以及如何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第二个论坛主要讲的是信息技术课程改革与发展研究。第三个论坛讲的是信息技术教育病理研究,对网瘾的形成与治疗;信息资源浪费的原因与对策进行了讨论,并和大家进行了讨论。第四论坛则主要学习了什么是电子书包,对电子书包的应用模式及其发展前景进行了探讨。在电子书包的开发与应用模块中电子书包的建构发展必须同时考虑 “移动终端+教育内容+服务平台”三个核心要素,相对于第一个“硬”的要素,后两个“软”的要素在今后电子书包的发展中将越来越占居核心和主导地位,在“硬”的基础上如何架构“软”的支持和应用将成为决定电子书包成败的关键,采取一种关联、开放、分级式的发展思路。电子书包的发展前景很大但同时要意识到电子书包存在的缺点。

第五单元则主要学习了远程教育的本质与理论体系、远程教育的形态与方式、远程教育中的学习支持服务与学习资源、远程教学中的交互与质量、移动学习的理论、技术与方法等五个分论坛。

在老师的指导下不光学到了很多的专业知识,同时也学到了很多的学习技能,在《教育技术原理》这门课的学习过程中,老师除了进行了传统的知识讲授之外,还为我们提供了两个主要的讨论平台,这与大学的学习是完全不同的,通过这两个平台我们可以通过发帖进行异步的交流发表各自的想法也可以在qq群中直接进行讨论,在提高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并带领我们到麓山国际学校进行了调研活动,对所学的知识加以应用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同时通过这种学习也促进了与彭老师的交流,在学习同时也被彭老师的学术魅力所折服,同老师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除了在学习方面的收获,在生活方面也受到了老师的很多启发。在生活中彭老师为人和善热情,对学生尽职尽责,在生活中为我们立了一个好榜样,是我对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发展目标有了一个相对成熟的认识和定位。

总之在这半年中收获颇丰,从思想、专业知识学习,到个人素质都得到了充分的培养和锻炼,是充实而有意义的半年。相信这些经历和积累都将成为我人生道路上的宝贵经验。

推荐第4篇:课程总结

广义:课程是学生在学校(包括校外)获得的全部经验,其中主要包括有目的、有计划的学科设置、教学活动、教学进程、课外活动及学校的环境气氛、文化的影响。

狭义:课程是指各级各类学校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开设的学科及其目的、内容、范围、活动、进程等的总和,主要体现在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上。

课程的分类

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

从课程教学形态来看可分为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

学科课程是以学科逻辑为中心编排的课程,以其严谨的逻辑结构、系统性、简约性为特点,它是以文化遗产和科学为基础组织起来的各门学科最传统的课程形态的总称。

活动课程是在进步主义教育思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学习的经验和与之相关的社会生活过程为基础组织起来的一种课程。

第二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

(二)具体目标

目标之一:改革课程功能。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其途径主要通过制定课程标准、编著教材和实施教学与评价来实现。

目标之二,改革课程结构。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 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目标之三,改革课程内容。改变课程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目标之四,改革课程实施。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 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目标之五,改革课程评价。改变过去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目标之六,改革课程管理。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第二章 课程设计

2、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形式编制的各门课程的目的目标、教学内容范围、实施原则及方式、结果标准及其结构的学校教学指导性文件。

三、课程设计程序-以泰勒目标模式为例

在多种课程设计程序或模式中,以泰勒的目标模式最为著名。美国学者泰勒提出了课程设计的四个经典问题: 第一,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 第二,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 第三,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第四,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

第二节 校本课程设计与评价

校本课程是指以校为本的、基于学校的实际状况、为了学校的发展,由学校自主设计的课程。

校本课程设计成功有效的基本标志是: (1)学校领导和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

(2)有广泛的社会联系和便捷地获取丰富课程资源的途径。

(3)建立能够满足本校学生多种兴趣需要和适应其个性特点的课程体系,学生们能够积极参与进来,获得有效的教育和发展机会,师生良性互动和共同促进课程发展。

(4)通过校本课程设计,学校教育质量得到了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得到了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提高,学生学业成绩改善、个性自由充分地发展。

3.校本课程设计的理论意义

(1)它发展了学校能够进行课程决策的信念。

(2)它从理论上确立了国家、地方、学校在课程设计方面的职责和权限,开拓了课程管理民主化的有效途径,为解决课程的统一要求与多样性之间的矛盾关系提供了一条思路。

(3)丰富了课程观,发展了课程设计的模式。

(4)丰富了教师教育理论,解决了教师教育中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问题,开拓了一条有效地进行教师培训的途径,为人们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理论提供了新视角。

(5)使广大中小学成了各种教育理念和课程理论的“实验田”。

第三章 发展性评价观及实践

发展性学生评价的重要特征如下:

(一)关注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

(二)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

(三)注重对学生进行多方面评价

(四)运用多种评价方法

(五)实施多主体评价

一、发展性学生评价的基本程序

(一)明确评价内容,并用清楚、简练、可测量的目标术语表述出来

(二)选择评价方法,设计评价工具

(三)收集和分析反映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和数据

(四)明确促进学生发展的改进要点,并制定改进计划

二、发展性学生评价的基本方法

诊断性评价有称准备性评价,是在教育活动开始之前或教育活动进行之中对学生的学习准备情况或特殊困难进行的评价

形成性评价又称过程评价,是在教育过程中为调节和完善教学活动、引导教育过程正确而高效地前进而对学生学习结果和教师教育效果所采取的评价。

相对评价是在评价对象的群体中,为了对每个个体在群体中所处的相对位置作出区分而进行的评价,也有人称之为教育常模参照评价。

绝对评价是在总结分析相对的优劣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绝对评价是以教育目标为基准,对每一个评价对象达成目标的程度作出的判断,故也有人称之为教育目标参照评价。

第四章 表现性评价

二、表现性评价的主要特点 1.它是对学习的直接测量

2.评价本身既是测验又是学习活动 3.既测量结果又评价过程 4.有多重评价功能 5.主观评价

第五章

(一)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的概念

所谓学生成长记录袋(或档案袋),是指用以显示有关学生学习成就或持续发展信息的一连串表现、作品、评价结果以及其它相关记录和资料的汇集方式。

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是指,通过成长记录袋的制作过程和最终结果的分析而进行的,对学生发展状况的评价。

第二节 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的实施

一、制订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方案的步骤

(一)确定评价对象

(二)明确评价目的

1.展示2.反映学生进步3.评价工具

(三)确定要收集的材料的类型以及收集的时间和次数 1.要与评价目的联系起来

2.收集材料的类型和评价内容相结合 3.既要面向全体,又要照顾个别 4.收集材料的时间、次数要可行

(四)制订调动和指导学生积极参与的有效方法

(五)确定给成长记录袋评分的方法 1.评分项目的选定2.评分方式和评分标准3.评分者的选择4.权重的确定

(六)制订评价结果交流与分享的计划

第六章 课堂教学中的常规评价

(二)以发展性为定位的评语 1.体现一片爱心 2.注意个性化 3.内容要具体

4.评语要突出成功的因素,适当提及失败原因及建议 5.态度平和,用语亲切

第七章 考试评价

1.根据考试目的划分:水平考试,选拔考试

水平考试是在某学习阶段结束时,根据一定的标准,为了解被评价者达到标准的程度而进行的考试。

标准化考试,是根据现代考试理论,运用现代统计手段,严格按照科学程序设计与实施,并且有统一标准的考试。

二、书面测验的优缺点分析

(一)优点

1.经济易行。2.内容深广。3.质量易控。4.比较客观公正

(二)缺点

1.书面测验一般专注于知识与技能,那些高级和复杂的能力不易或者无法测定出来,所以这些内容经常被排除评价范围,这样会导致教育目标的狭窄化。2.书面测验主要被当做一种鉴别的手段,因而试卷中怪题、偏题多,难度系数较大。自编试题编制之初,教师就想方设法将学生容易遗漏和混淆的地方作为出题重点。

3.学生得分的提高可能并非教学质量的真正提高,而可能与教师和学生掌握的应付考试的方法,获得高分的手段有关。

4.反馈时只提供一个分数,对学生改进学习的意义不大。

三、教师自编测验的基本要求

1.严格按照目标参照测验(绝对评价)的要求进行。2.编制测验要符合科学进度。

3.测验内容覆盖面力求广阔,体现一定的启发性和灵活性。

(二)测验项目分析 1.难度分析

难度指题目(测验项目)的难易程度。一般以难度系数来表示。

(1)基本公式

客观题难度的计算公式: P表示难度指标,N表示参加考试的总人数,R表示答对某道客观题的人数。

主观题难度的计算公式:

-

P表示难度指标,X表示所有考生在这道题上的平均得分,K表示这道题的满分值。

三、标准分数

标准分是以标准差为单位表示的某一原始分数与该团体平均分数的偏差,表示某个原始分数在其团体中的相对位置。

计算公式为

-公式中Z表示标准分数,X某一原始分数,表示该团体的平均分数,S表示该团体分数的平均差距,即标准差。

四、考试评价的系统分析方法

(一)一般程序

分析:发现和解读考试数据图表的数量特征,数据之间的关系,以及所表达的问题。

判断:与考试标准进行对比,在各个不同方面对总体与个体、整体与部分学生群体进行比较,发现考试结果的差异性,并结合实际教学对考试现象作出判断。 诊断:根据考试现象,确认学生学业成就的优势和不足,结合具体的考试内容及其要求,联系教学与学生实际,对问题的原因提出诊断的意见。

教学反馈意见:分析诊断的目的在于改进教学,通过对考试结果的分析和发现问题的所在,提出今后教学改如何改善的意见,对学生的发展提出有针对性指导建议,促进实际教学工作得以改善。

考试数据的统计分析图表报告,类似于“化验报告”,分析、判断、诊断过程类似于“病情诊断书”,提出反馈意见类似于“处方”。

推荐第5篇:课程总结

课程总结

经过了这4周的书籍装帧课程学习时间,我深刻感觉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话的道理。在这个实际操作过程中,我深刻的感觉到所学知识的肤浅和在实际运用中的专业知识的匮乏。

之前一直以来总觉得自己学的还可以,直到这次真正接触到实践中,才发现知识和实践之间有好大的差距„„总之,这次实践中真的收获不少,让我发现实践出真知,要将实践与知识相结合,才能真正学到知识。

书籍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理解书籍装帧艺术。书籍装帧是一项比较复杂而系统的工作。书籍装帧是在书籍生产过程中将材料和工艺、思想和艺术、外观和内容、局部和整体等组成和谐、美观的整体艺术。

开始我认为书籍的装帧设计只是是设计书皮现在才发现其实这是很大的误解。一本好书应该是形式和内容完美统一,即好的包装设计和好的文字的统一。好的书籍装帧不但要考虑到表现书籍的内容,还要考虑到作者的思想,还要表现出设计师的创意,只有考虑到这三方面之后作出来的才算是一个好的书籍装帧。文字既是语言信息的载体,又是具有视觉识别特征的符号系统;不仅表达概念,同时也通过诉之于视觉的方式传递情感。文字版式设计是现代书籍装帧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对书籍版式的视觉传达效果有着直接影响。

书籍装帧中的文字有三重意义,一是书写在表面的文字形态,一是语言学意义上的文字,还有一个就是激发人们艺术想象力的文字,而对于设计师来说,第三重意义是最重要的。我们发掘不同字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可以以画面中使用的不同字体为基点,从字体的形态结构、字号大小、色彩层次、空间关系等方面入手。文字个体形态设计中,所谓的“形”指字体所呈现出来的外形与结构。为使文字的版式设计与书籍风格特征保持统一,选择何种字体以及哪几种字体,要多作比较与尝试,运用精心处理的文字字体,可以制作出富有较强表现力的版面。创造就是集中、挖掘、摩擦然后脱离。

书籍设计作为一门具有商业行为的造型艺术,它的概念中还包括

了书籍的营销,这是从书籍作为特殊商品的角度去认识书籍设计的。书籍是人类精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特殊商品,这种特殊商品既注重知识文化的传承,也注重现实生活中的物有所值。因此,在书籍设计中,必须要考虑读者对象。“书籍设计就是以书籍的销售方式和读者为基础而进行的书籍设计活动。它也称综合设计,是关于书籍的性质、印制、销售等图书设计相关因素的协调和技术性规划的实现。可见在书籍设计中,是不能避开销售不谈的。书籍的目的是为了供人们阅读,人们读书是为了从书籍中得到自己能力所不及的信息和自信。因此,书籍设计一定不能脱离书籍的这一主要功能而设计。书籍设计不仅要将“人们的精神文化市场”作为书籍选题规划的起点,而且还要运用现实的商品市场需求来辅助书籍设计的具体构想。

书籍装帧设计需要象其它装潢设计一样,经过调查研究到检查校对的设计程序。首先向知识的企业主作者,或者文字编辑.了解原著的内容实质。并且通过自己的阅读、理解、加深对自己所要装帧对象的内容、性质、特点 和读者对象等等作出正确的判断。假如你是一名编辑就需要对书籍的形态拟出方案。解决开本的大、小、精装、平装、用纸和印刷等问题。对于一个设计者而言。所关心的更应是如何在既定的开本、材料和印刷工艺条件下。通过想象.调动自己的设计才能.并使其艺术上的美学追求与书籍\"文化形态\"的内蕴相呼应。不只是停留在政治书籍要庄重大方.文艺书籍强调形式多样,儿童图书追求天真活泼 。更要求进一步深入,达到对书稿理解尺度与艺术表现尺度在创作中的充分的和谐性表现。以丰富的表现手法、丰富的表现内容.使视觉思维的直观认识与视觉思维的推理认识获得高度统一.以满足人们知识的、想象的、审美的多方面要求。

书籍装帧既是立体的,也是平面的,这种立体是由许多平面所组成的。不仅从外表上能看到封面、封底和书脊三个面,而且从外入内, 随着人的视觉流动,每一页都是平面的。所有这些平面都要进行装帧设计,给人以美的感受。 有人用建筑艺术比喻书籍装帧。建筑艺术是空间艺术、静的艺术,然而它通过布局,可以产生韵律,造成一种流动的感觉。书籍装帧也是如此,通过封面、环衬、扉页,步步接近正文,这一连续的欣赏过程。

所以,在书籍设计中,不仅要将平面的版面设计结合到三维的立体形态设计、材质设计和印刷工艺,还要将其与读者的互动注入到书籍设计之中。他不仅要创造一本书籍的形态,还要通过设计让读者在参与阅读的过程中与书产生互动作用,从书中得到整体感觉和启迪。所以,我认为书籍装帧设计不仅仅只是设计,他其实还反映了设计者的人生阅历、文化积累、品味。

总之,一本好的书籍不仅要从形式的吸引上打动读者,同时还要经得“耐人寻味”,这就是要求我们设计者要具有良好的立意和构思,从而使书籍的装帧设计从形式到内容形成一各完美的艺术整体。

推荐第6篇:课程总结

2017~2018学年第1学期《英语口语及听力Ⅰ》课程总结

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如何提高口语和听力是大家经常谈论的话题。对于母语并非英语的学生来说,学习英语的目的无非是理解和交流。首先要理解对方所说的单词、句子,已经其中表达的内在含义;其次自己要有流畅的表达能力,能够说出自己所想的内容,这样才可以达到交流的目的。听力和口语正好对应了上述语言学习中的两个方面。听懂别人,表达自己,这样就完成了一次最基本的交流。一般来说,一个人的听力水平和口语能力密不可分。听力水平高的人可以很好的理解讲话人的意图,并能够听出一些习惯用法的表达,并在以后的口语交流时从自己的记忆库中调用适当的表达方法;口语表达比较好的人一般听力也比 较好,因为口语表达是在一种交流的环境中进行的,要让他人理解自己的意思必须首先了解他人的表达习惯和方法,而这正是听力能力的范畴。所以,口语和听力不可分割,而听力又扮演了基础能力的角色。

根据我个人的教学经验,我认为,一个称职的英语老师,除了应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外,还应善于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技巧,去培养和发掘学生的语言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潜力;而良好的教学效果则来自教学活动,任何有效的教学活动,都必须是双向的,且当以学生为主,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让学生学好英语。于是,在本学期英语教学中,我主要做了以下几点: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要让学生学好英语,就要使他们对英语感兴趣,有了兴趣,他们才有学习的原动力,才能自觉地完成学习任务,顺利地掌握课堂教学内容。

首先,我告诉他们英语在国际交往中的重要性,尤其是我国已加入WTO,今后很多商业活动都离不开英语,而英语是一种活语言,不应把它当作死的语言来学,它应建立在我们现代人的日常口语上。因此,在课堂上,我尽量用英语组织教学,这既提高听说能力,又能创造语言环境,使他们有迫切讲英语的欲望。教学中,采用直观、情景、交际的手法,使课堂生动有趣。这样既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又可提高语言应用能力。

二、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大胆训练

在课堂45分钟里,我尽量精讲多练,避免重教轻学,但学生在老师面前操练,往往会产生惧怕、紧张心理。所以我平时尽量和学生打成一片,经常表扬和鼓励学生,树立他们的自信心,较少批评他们,善于采纳他们的意见。在讲课过程中,注意他们的表情、反应,在回答问题时,不直接告诉他们答案,而是启发他们运用已学的知识来回答。发动他们参与课堂活动,气氛活跃,使师生的教学关系成为帮助促进的关系,排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并告诉他们,在学习中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在课堂上允许学生的语言错误,放下包袱,大胆地进行听、说、读、写训练,使他们在错误中求进步。

三、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系统的文化知识,更主要的还在于要懂得开发学生的智力,发掘他们的潜力,指导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这样,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我要求他们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1)抓住段落或全文中心思想,不逐字逐句地翻译。

(2)碰到生词,没有必要每个都去查词典,只有当该词影响到整段或全文意思的理解时,再去查一下词典。

(3)要求默写。

四、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目前,各级各类学校都大力提倡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我在本学期教学中,自己亲自动手做了多个教学多媒体课件并进行了大量的教学实践与研究,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学生在听、说、读、写方面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柏拉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多媒体技术介入课堂教学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教师恰当地把握中学生特别好奇、好动、好胜的心理特征,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以生动的画面、鲜艳的色彩、恰当的解说、感人的音响等丰富的媒体表现形式,采用故事、游戏、直观、操作、设疑等激情引趣的方法,创设出一个引人入胜的情境,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甚至把知识的学习融入到新颖别致的娱乐形式中,发挥寓教于乐的学习优势,使枯燥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

五、热情为学生服务

作为教师,首先要热爱自己的工作,塑造自身形象,赢得学生信赖,以“爱心换真情”建立亲密的师生之情。孔子早在两千年前就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的做法是:在思想上是开展心理咨询,积极鼓励开导,消除了学习英语的心理障碍;在学习上提供尽可能的帮助,尽心尽力为学生解疑答惑;在生活中,关心和爱护学生的生活状况,以一颗热情的心对待每一个学生。

以上是我个人在这个学期中的一点教学经验和课程总结,或许存在一些不足,但我愿在今后的教学岗位上不断总结和积累。

推荐第7篇:课程总结

课程总结

在这学期的语文课中,我主要学习的是应用文写作与口语交际,在应用文的写作中学习了例如通知、请示、函、计划、条据、总结、启事、求职信,自荐书等应用文的格式。当然除了写作之外我们还制作了完美的ppt,完成了新产品推介活动方案,在这次合作中我懂得了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在团队合作中,既要提出自己的想法,又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多进行交流沟通,营造出一种积极健康的工作氛围。除此之外我们还进行了口语交际方面的训练,比如现场模拟招聘、“我爱我的专业”主题演讲视频。这些不仅让我学习到了面试表达与当众演讲的技巧,还让我们锻炼了口语交际的能力。

还有每次上课之前都会让同学分享小故事,这样既锻炼了口语,又启发着同学们,体现了语文不仅是知识的殿堂,更是启迪人类心灵的地方。成语反说让我们知道了每件事物都有多面性,判断的标准不一样,结果也会因人而异。轮船失事救生,让我们知道了在死亡面前生命都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语文不仅是一门课程,更是生活的哲学。

推荐第8篇:课程总结

课程总结

学习是辛苦的,但认真学懂明白它的过程是充实开心的。在香港上课中风趣幽默的的

阿妹老师,时尚个性的杨老师,体贴学生的张老师,还有经验丰富的马伟明设计师我们进

行一个上午的讲座,都让我们受益匪浅。他们个性化的教学,让我们在短时间内开发自己

的思维,合理运用所看到的东西,加入到创作中。在别人的评点中知道自己的不足,收获

成功。老师毫无距离的给我们授课,同学间的用心交流,让我们更清楚明白的知道自己需

要提高的地方。

回宁波了,我们进入了制作毕业作品的匆忙过程中,组员的团队合作非常重要,矛盾

是肯定有的,想要达到一致必须有人妥协。采纳别人方案中的优点,逐步统一方案,最后

将这几天的成品展现出来。经过这几天的共同努力,制作,发现不足,修改再修改,在老

师们的带领下完成作品。

感谢老师这么多天的指导和开放教学,让我们在非常轻松的过程中度过这些天的学习,丰富了我们的知识,并提高了我们的设计知识。当看到我们的结业成果的时候,我们

深刻的体会到了,再艰难的任务只要我们一起努力也会变得易如反掌。感谢学校和政府给

与我们这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让我们的学习生涯填上深刻、生动的一笔。

F.L.A.M.E

24/08/2011

推荐第9篇:课程总结

课程总结

摘要:通过对农业经济管理这门课程一学期的学习,我掌握了许多有关农业的各方面的知识,并深切感受到我国农业在某些方面的一些不足,我认为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要在头脑中有自己的想法,尽自己的能力做些什么。我认为农业现代化已经成为我国农业发展最迫切的问题,探索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刻不容缓。我通过本文旨在谈谈我对这门课的一些总结和看法以及对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的分析及对策。

关键词:总结农业现代化问题对策

一、课程总结及农业现代化简介

《农业经济管理》是一门研究市场经济条件 ,农业经济资源进行有效配置和合理管理的科学,研究和阐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农业经济发展运动规律及其实践应用的部门经济学和方法论。这门课程重点围绕农业研究与其有关的各个方面,主要有:农业经济环境发展现状、农业现代化、农业经济效果评价和农业经济核算、农产品价格与流通、农业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与农业的发展趋向、农业土地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农业资金的筹集与利用、农业劳动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及农业技术装备与技术进步。

这门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在大学生已经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专门研究农业领域中的经济问题,学习一定的经济管理知识,综合掌握农业发展的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以便在今后的农业生产和农业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中发挥积极的作用。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我总结出我们应该了解并掌握的一些方面,包括:1.能够运用科学方法,哲学理论,经济规律和管理工具,分析和总结我国农业发展历史和经验教训;2.能够利用所学知识,结合国情和地方实际,探索农业现代化实现途径;3.能够开发和利用农业内部和外部资源,正确处理农业布局及其内部结构;4.合理配置生产力诸要素,研究农业经济核算,综合实践农业管理。

农业现代化是任何一个向现代化迈进的国家必须解决的问题,围绕这个问题对中国农业现代化进行经济学思考,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我将主要就农业现代化谈一谈我的体会。在本章节我了解到了农业现代化及其内涵,并掌握了一些现代农业的范畴,例如:石油农业、生态农业、持续农业、外向型农业、外向型农业。

有人认为,农业现代化是一个世界性的大趋势,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就是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也有人认为,农业现代化是传统农业过渡到现代产业的多层面演进过程。我们可以描述农业现代化是一个动态的理论,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也可能没有终点,因而也就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目标。农业现代化不仅仅是一个现代生产要索引人或技术进步的过程,同时更重要的是,它是一个要素优化配置的过程或制度创新的过程。

二、正确认识和理解农业现代化的要点

1、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农业现代化可以概括为机械化、化学化、水利化和电气化。并且要将机械化排在农业现代化的首要位置。

2、生产技术科学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动力源泉

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其实就是不断将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应用于农业

生产过程,不断提高科技对产量的贡献的过程。科技将在对传统农业的改

造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3、农业产业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农业产业化是指农业生产单位或生产地区,根据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的特点,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户为基础,以龙头企业或合作经济组织为依

托,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系列化服务为手段,通过实现种养加、产供销、

农工商一条龙综合经营,将农业再生产过程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联

结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的过程。

4、农业信息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技术手段

农业信息产业化是发展一优两高农业的需要,是农民进入市场的需要,是

推进农村社会化服务的需要,是农业信息部门转变职能、自我发展的需要,

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5、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决定因素在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先进的生产工具靠人去创造,先进的科学技术靠

人去摸索,先进的管理经验靠人去总结,先进的经营体制和运行机制靠人

去应用。无论是增长方式的转变,还是生产绩效的提高,都是在人的主观

能动作用下得以实现的。我们要实现的农业现代化,是以人为本的现代化。

6、农业发展可持续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看,农业现代化既是人类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能

力的反映,同时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程度的反映。农业现代化的一个显

著特点就是人工生态系统的产生及普遍存在。

三、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障碍因素分析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又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尽管现阶段农民收人稳步增长,

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由于受各种条件的制约,无论在发展规模、发

展速度、劳动生产率,还是在经济效益、贡献率等方面,都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农业现代化的道路艰巨而漫长。阻碍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的原因是多方面

的,概括起来,主要有一下几方面的因素:

1、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劳动生产率低

当前,我国农业生产经营以种植业为主,种植业内部结构不尽合理,粮食作

物占有很大的比重,经济作物的种植和经营规模比较小,从而无法在激烈的国内、

国际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联产承包之后,我国家庭农业生产经营分散、规模小。

农村土地产权关系的制约,是制约农业现代化的体制性因素。

2、农业生产技术水平落后

我国农村,特别是广大的中西部地区,农民对生产的投入大部分仍然

集中在土地与劳动的投入之上,普遍采用的是一种外延式的扩大再生产,

粗放经营方式,广种薄收、超载过牧、乱砍滥伐现象仍然存在,对生态环

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盐碱化、旱涝等自然灾

害的加剧,从而削弱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农业生产力水平仍然十分低下,阻碍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

3、资源和环境的破坏

现如今,资源浪费现象和和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评

判一个国家的发展,这两方面几位重要。

4、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大量存在,劳动力素质低

改革开放以来,尽管已有大量的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部门,但

目前农业劳动力的就业压力依然很大,剩余数量高达1.7亿之多。这些剩余

劳动力能否成功转移,直接影响到城乡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关系到

中国现代化的成败。

5、农业科技基础薄弱

第一,科技兴农战略意识不强,习惯于传统耕作技术和经验性管理,科技投

人也严重不足。第二,科技体制不完善,科研机构和学科设置不合理。第三,农

村科技基础非常薄弱,农技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差。

6、农业市场化程度低与农业现代化要求偏差较大

由于农业和农村生产力水平较低,生产比较分散,许多地方自给性生产仍占

较大比重,农村市场经济的生长发育还不成熟。二是市场发育的不平衡性。相对

而言,农产品市场化起步早,进展较大,而农业要素市场则严重滞后。三是由于

农业既是基础产业,又是高风险弱质性产业,因而国家往往对农业采取保护政策。

我国对农业的保护又是消极保护,不能增强农业自身的造血功能,这在某种程度

上造成了我国农业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四、关于我国实施农业现代化的战略对策

1、我国实施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原理

我国实施农业现代化必须坚持三大原则;一是把握好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方

向。二是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教兴国战略。三是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

有人还强调了我国实施农业现代化的慎重原则。即应多宣传农业现代化的长期性

和复杂性,不要急于在较大地区以行政命令限期达到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某几项指

标;农业现代化具有相关性,不可能在局部地区孤军深入、孤立地率先实现农业

现代化或基本上实现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要有选择性,防止一刀切;农业现代

化要有经济性,防止为了急于完成上级指标,只有官员政绩效应,不能给农民带

来经济实惠,反而出现加大农民经济负担的问题。

2、加强和提高农民整体素质

农民作为现代化的价值主体和创造主体,农民 首先必须现代化。农民现代

化本质上是把农民怎样从传统人变为现代人的过程,是包括生产方式的现

代化、生活方式的现代化和价值观念的现代化。

3、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力度,促进科研成果应用大力加强科技综合试验示范基地建设,提高农民自觉接受和运用科技的积

极性,并逐步形成科技推广的市场化、产业化经营。科技发展的调整重点

有:培育优质、高产、专用品种,推动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产

品加工技术,大力提高农业后续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开发生物技术

和信息技术,大力推动农业高新科技产业化;发展创汇农业技术,努力提

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

4、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信息化是农业产业化的催化剂,信息化具有按市场机制和市场需求决策农

业、操作农业的基础性作用。只有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地理信息系统、

网络技术及数据库技术建立农业产业化信息支持系统才能有效地将市场、

政府部门、龙头企业和农户联系起,满足农户、龙头企业的信息需求,才

能促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的高速有序发展。

5、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镇化进程走城镇化道路,是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根本途径。在我国,城镇化建设

的途径有两条,一条是农民在已有城镇就业迁徙到城镇定居;另一条是一

些有条件的乡村发展为城镇,农民就地就近转业从事工商变为城镇居民。

6、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我国农业生产的资源比较短缺,在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中,需要将提高

资源利用效率作为中心,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一

个重要方面。

五、结束语

关于当前中国农业现代化的研究态势,既主张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国际化宏观

定位,又强调中国农业现代化的中国特色的个性保留;既坚持中国农业现代化应

服从自然与经济二位一体的普遍规律,又试图探求新的路径从而推进中国农业现

代化跨跃式的实现;同时对中国农业现代化还走向了细化研究和量化评估,从而

使中国农业的大十字性与多学科性得以充分体现。当然,我以为,农业现代化本

身是一个相对的范畴,即相对传统农业而言的。农业现代化在不同的时期、不同

的地域具有不同的内容与特征,对于当前的中国农业来说,主要是市场化、社会

化与国际化。中国农业现代化的目标是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快速发展,以

及在全局上使“三农”通过实现小康社会而步人现代化,其标准应该是定性分析与

定量分析相结合,而不能一味地追求定量分析,因为其中所涉及到的观念与素质

等向题是无法通过定童分析得出结论。中国农业现代化面临的现实问题更多地表

现为多样性与地区的差异性,因而在探索其实现模式时,美国、日本、法国的农

业现代化模式都有借鉴的必要,而且更应将重点转移到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模式

的研究,真正体现一种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的原则。所以,在中国农

业现代化的现实对策方面,要以制度为保障,以科技为动力,既要注重农业“内

部”的现代化,又要注重农业“外部”的现代化,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国农业现代化

通过地区性的农业现代化逐步得以实现。

六、参考文献

1、郭翔宇,《农业经济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年9月

12、刘斌,等.中国三农问题报告〔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4.3、工国敏.农业产业化与农业宏观政策研究〔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

24、刘晓越.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研究与实证分析〔1)-统计研究,2004, (2)

5、叶和平,张茜茜;关于中国农业现代化问题的若干认识[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6、林伟;中国农业现代化问题的经济学思考[J];兰州学刊;2004年06期

期末论文

农业经济管理

-----------课程总结

指导教师:李萍

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班级:工商0924姓名:曲兆爽

学号:A08090345

推荐第10篇:课程总结

课程总结

印象最深的第一节课,老师告诉了我们,软件工程主要解决什么问题,让我意识到了,一个软件的形成,除了要有编程人员的代码来解决问题,还需要一个团队的密切合作。规划,测试,交流都是必不可少的,让我对程序员这个名词有了更高的了解。在我心里,它再也不是一个孤独的身份,而是一个更加智慧,更加协调,更加让人尊敬的身份。从项目确定到需求分析,再到概要级详细设计、代码实现、开发后的软件测试这一完整的软件开发过程,让我意识到协调性的重要性。一个软件的完成,积极地与客户沟通,每个人员的积极协调配合都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我学到了以前不了解,不熟知,甚至不知道的知识。

一、软件是计算机的逻辑成分,是程序,数据,文档的组合,兼有软硬件之间的配合才能产生作用。

二、软件危机主要表现在软件开发的费用和进度的失控,之前的一人做完全部的的工作的形式已经不能够适应市场,也欠缺考虑,通常客户的需求没有达到,却花费了远远超出预算的资源。

三、软件开发的过程模式。瀑布模型,V型模型等等。但是好的软件开发过程都有一个同性,就是不断的复用,测试,迭代和使用敏捷开发。我们可以借鉴开发的过程,高效的完成一个软件开发的过程。

四、软件的开发过程以项目为单位进行管理,这使得整个软件的开发过程有针对性,有纪律,有效率。由专门负责的人来进行软件质量的管理,更加高效。并且也做了这个内容的实验。

五、制定出软件开发过程的计划后,就应该严格按照计划来走,并且做好进度跟踪和版本记录,不然做出来的软件只会是空中阁楼,后期也很难进行维护。这个软件的生命就不会长久。

六、开发人员与客户要在每一次的商议中明确需求,做好需求分析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当一个想法通过语言层层传递后都会出现误差,在最开始的时候,用需求建模,图或者其他实体工具来明确客户的需求,并传递给开发人员是非常有必要也是非常有用的做法。

七、将软件分成不同的结构模块,进行结构化分析建模,是一个高效的开发过程。

八、基于UML的面向对象的分析建模可以直观,清晰地描述系统的动态过程。并且做了这部分的实验。用了rational rose来建模,十分有趣。

学习这门课程的时候,老师在每一节课都会给我们一张白纸,写下这节课的随堂笔记,随堂所想,所学,所感,在课程中也很注意的听课,并且做笔记,在课程的最后有一个感悟的笔记,或者问题的回答,我觉得这样的方式很好,不过可惜的是没有坚持下去,而且这些课堂的笔记如果能在期末发回给同学,作为复习的工具,一来是对自己认识的回顾,二是对每一节课,每一章都有一个内容的概括也是非常好的。老师非常的用心给我们上课,遇到不明白的问题也很有耐心的教我们,直到我们懂为止。

一个学期的学习十分的快,老师辛苦您了!

第11篇:课程总结

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一学期就这样的匆忙的过去了,在繁忙中,在幸福中,不断的进步着,不断的努力着.在本学期中,我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的得与失,现总结如下.

一、在备课方面

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

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老师都获益不浅。例如我在讲授《将民族元素融入服装设计中》的时候,这课教学难度比较大。为了上好这堂课,我认真研究了教材,找出了重点,难点,准备有针对性地讲。我在这方面做了精心的安排。为了令教学生动,不沉闷,我还为此准备了大量的教具,授课时就胸有成竹了。并自己做了形象生动的PPT,让学生能够更容易的接受。

二、在教学方面

我以课堂教学为核心,课前,认真的钻研教材,对教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着重进行单元备课,掌握每一部分知识在单元中、在整册书中的地位、作用。和同组的老师共同探讨教材中出现的难点,共同解决课堂中出现的教学问题。在教学中,每一节课,我都应用PPT制作课件或利用学校的教学网络,给学生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现在学生普遍反映喜欢上课,就连以前极厌学的学生都乐于上课了。

三、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在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中,我鼓励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针对部分学生作业懒散,我通过同桌和小组之间的作业完成情况,让他们形成竞争,不做学习的懒人,对激发学习的兴趣取得了较好效果。

四、后进生辅导方面

在对后进生的辅导中,我每天辅导两人,实行轮流制,在教学中注意降低难度、放缓坡度,让他们采用自己的方法慢速度学习。在教学中逐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自信心,使学生敢于回答问题,乐于思考。并在学生中,开展互相帮助,组长带头负责的方法,组与组之间进行竞争,看哪个组进步快,不但组长得到奖励,其他组员也得到“星”的奖励。

五、提高自身学习方面

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之余,我喜欢坐下来静静的思考,思考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思考学生的成长问题,品位着工作中的苦与乐,用自己笨拙的笔法抒写下每一天的感受,用心去体验生活与工作,感悟着其中的快乐。每一次的进步,都像给了我注射了兴奋剂,使我有了向前冲的劲头。我知道,我要用心去品味。

每一学期的结束,其实也就是每一学期的起点,在这之间,我不断的思考,思考自己怎样才能更有艺术的去教育学生,去提高自己的人生价值。知识无止境,因此,我要努力,不为别的,只为学生们的那双清澈的眼睛,只为自己的那跳动的心。

《时尚评论与写作》课程总结

在上《时尚评论与写作》这门课时,我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

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老师都获益不浅。为了令教学生动,不沉闷,我还为此准备了大量的教具,授课时就胸有成竹了。并自己做了形象生动的PPT,让学生能够更容易的接受。

我以课堂教学为核心,课前,认真的钻研教材,对教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着重进行单元备课,掌握每一部分知识在单元中、在整册书中的地位、作用。和同组的老师共同探讨教材中出现的难点,共同解决课堂中出现的教学问题。在教学中,每一节课,我都应用PPT制作课件或利用学校的教学网络,给学生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现在学生普遍反映喜欢上课,就连以前极厌学的学生都乐于上《时尚评论与写作》课了。

《服装CAD》课程总结

在上《服装CAD》这门课时,我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

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老师都获益不浅。为了令教学生动,不沉闷,我还为此准备了大量的教具,授课时就胸有成竹了。并自己做了形象生动的PPT,让学生能够更容易的接受。

我以课堂教学为核心,课前,认真的钻研教材,对教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着重进行单元备课,掌握每一部分知识在单元中、在整册书中的地位、作用。和同组的老师共同探讨教材中出现的难点,共同解决课堂中出现的教学问题。在教学中,每一节课,我都应用PPT制作课件或利用学校的教学网络,给学生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现在学生普遍反映喜欢上课,就连以前极厌学的学生都乐于上《服装CAD》课了。

《服饰礼仪文化》课程总结

我于2014年2月17日在南昌工学院就职上班,开始了人文与艺术学院A1211班的第一堂课,由于学生很多都没回校,所以只来了四个学生,已经开学两三天了,到课率居然低成这样,让我感觉这是一个非常懒散,不守时,不守纪律的班集体,我对这个班集体的印象大打折扣。

后来果不其然,接下来的两周里,虽然人陆陆续续的多了不少,但是上课时几乎没人听我讲课,说话、玩手机的大有人在,而且都坐在边角上。这使我感到非常困惑,是我讲的不够精彩吗,还是我备课不够充分?我一次一次地反省自己,一次一次地用尽200%的心去备课,可是不管我感觉准备的有多充分,学生们似乎没半点长进,让我对自己产生了怀疑。

直到有一次我给他们放教学视频,中途我有事出去了一下,回来后发现屏幕上黑乎乎一大片,什么都看不清,学生们自己在下面玩的不亦悦乎,原来是教室太亮了,大屏幕完全失去了作用,只剩下声音了,而且还是英文的,难怪每次我觉得很精彩的视频播给他们看,却一点都提不起他们的兴趣,但是每次播放之前我都会问他们能不能看清,他们都说能(这也是我的一项失职,没有真正走到后面去感受一下),我也就相信了。关键是窗帘就在他们手边,稍微动动手就可以拉上,屏幕就可以看得清了,令人寒心的是每一个去拉窗帘,看不清就看不清,看不清我可以玩手机、聊天。

看到他们这一副事不关己、不求上进的样子我终于爆发了,停止了下一节课的讲课,给他们开了一节班会,甚至拖堂了十分钟,可能比较严肃,话语也比较犀利,也让他们知道了再这样下去前途就全毁了,厉害关系都一一给他们阐明,也对他们作出了严格的要求,比如作业必须按时交,不按时交的以后都不用交了,平时成绩是0分;上课必须坐前四排,不然不开始上课等等,这一堂课他们听得出奇的认真,脸上的表情也慢慢严肃起来,可能以前没人给他们说过这些吧。

下一次上服饰礼仪文化课时,学生们果然都乖多了,虽说有些不情愿,但也在我的看管下都坐到了前面,上课时也认真了不少,但是一天两大节课下来,大家的脸上还是写满了疲惫与不耐烦,其实我自己讲得太多也觉得枯燥,甚至有的学生问我学校问什么开这么没意思又不知道有什么用的课啊。

于是课下我就思索有没有一种可以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让他们不会对上课产生抵触情绪的方法呢?正巧,这段时间胡院长找我谈过几次话,给我阐述了学校的一些改革思想和把民族元素融入到服装专业的想法,而且我们学校少数民族众多,其他院校的学生研究少数民族的服装只能通过抽象的图片来学习,而且还不全面,只是去汲取别人的思想,但是我们的学生们可以更直观、更近距离的接触、观察和研究,可以了解更多的不为人知的细节,我觉得这是一个好的切入点,但是我在课堂上讲得再生动有趣,时间长了学生也会厌倦的,如何保持一直保持新鲜让保质期无限延长呢?我突然想到了我们研究生的培养模式,老师给我们布置一个课题,让我们自己讲,我们去课下阅读大量书籍、去网上搜集大量资料,做成PPT,大概需要2~3周的时间才可以完成,但是这些资料都是我们自己辛辛苦苦整理得来的,所以印象特别深刻,多少年之后都记得清清楚楚,而且听其他同学讲的时候也会加倍用心去听,用心去理解老师的点评,以找出其中的优点和缺点,进而可以改进自己的,所以学习效率是相当高的,在有的较难较复杂的课题上,老师会给我们分成几个小组,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来完成,每个成员都有自己份内的工作,都用尽全心去搜集资料,把自己最精华的部分贡献出来,做出一个完美的PPT课件,让整个班的同学都受益匪浅。我想,是不是我也可以利用这种,模式来培养我的学生呢?于是,我就给同学们讲了我的想法,他们感觉比较新鲜,于是都欣然同意。

服饰礼仪文化博大精深,且每个国家每个民族不尽相同,要在短短几节课内讲完也不太现实,所以我把侧重点放在中国服饰礼仪文化,分为两大模块来讲:中国古代传统服饰礼仪文化和少数民族服饰礼仪文化,因为这些都和我们的培养目标直接相关,是把中国传统文化融入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基础,学生要做出好的有文化内涵的作品,一定要根植于对文化的理解和把握上。

一开始讲得是中国古代传统服饰礼仪文化,在讲之前的前一周,每个朝代我会让两位同学来讲,主要讲解的内容有:每个朝代的历史背景、文化基础、服装形式及意义等,我会指导学生们去侧重哪几个方面,比如不要只讲服饰形制,要侧重文化基础和礼仪,去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这一模块是让他们单独讲,水平参差不齐,差距还是比较大的,但是效果还是让我比较满意的,因为在我点评的时候大家都在非常认真听,都卯足了劲想让自己作为模范来被老师点评,而不是作为差的典型被老师批评,而且两位同学来讲一个朝代,也可以互相弥补不足,找出差距。在讲完之后我会组织大家来讨论学习心得,提出问题,同时也会给他们给予相应的总结,补充一些缺漏的知识点,带着问题去听的效果要比只有老师自己去讲的效果好得多。我暗自高兴,学生们的积极性终于像沉睡已久的种子一样慢慢发芽了,多么让人欣喜。

下一环节是做少数民族服饰礼仪文化,我国少数民族众多,无论在生活习俗还是服饰方面,每个民族都有自身的特点,少数民族服饰是中华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且这更是调动了同学们的兴趣,因为我们学校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少数民族众多,使他们每天接触的、看到的少数民族数不胜数,但是以前只是看到,没什么太大的感觉,也不明白少数民族的同学们为什么穿戴成这样,穿戴成这样有什么意义,现在被老师作为一项任务去调查去完成,当然都跃跃欲试。

考虑到我国的少数民族众多,我给他们分成四组,每组5名成员,有大家推选出来的组长,带领自己的小组去完成,我明确分工每个成员的任务,有的负责历史发展背景,有的负责服装形制,有的负责民族文化,有的负责演讲和解说……每个小组每次完成两个民族,组长要在下次上课前把需要讲的民族汇报给我,我会尽量让他们讲的民族分散开来,尽量全国各地都会覆盖,而不是只局限在某个区域,因为有的地区少数民族虽然众多,但是他们的生活环境非常相似,导致服饰也有很多相似性。一个民族控制在15分钟左右,要展示出这个民族最精髓的文化内涵,一节课一个组,每节课留出5~10分钟的时间大家来总结、交流和学习,比如对比西北和西南少数民族在文化、地理环境、气候等方面是如何造成服饰的变化的。

毕竟他们年纪小,知识层面还比较浅,接触专业的时间也比较短,逻辑思维和研究能力没有研究生那么强,为了减少他们的错误和在一些非重点的地方浪费太多时间,每次上课前一周我都会把需要讲的民族给大家介绍一番,讲一下他们需要做的侧重点,提示他们平常多注意观察少数民族同学的穿衣打扮和生活习惯,鼓励他们去接触少数民族同学举办的晚会、舞会之类的,因为在那种场合少数民族的学生们的盛装打扮更能体现本民族的服饰文化特色。上课前两天我都会让他们把课件发给我,找出其中的不足,给他们先指导着更改一番,这样上课时再将课件呈现给全班同学就不会产生误导作用,使同学们都受益匪浅。每次我都会给各个小组评价打分,分数高的小组欢呼雀跃,分数低的小组一脸的不甘,我就想下次他们肯定能做好,果然,分数低的小组在下节课都会有重大的突破和飞跃,让老师和同学们都刮目相看,我会及时给他们表扬和鼓励,他们也洋洋自得,但这一般不会影响下次的发挥,因为尝到了甜头,他们就会注意保持下去。

有的同学来自甘肃、新疆等少数民族聚居地,从小他们周围就生活着少数民族,于是他们就会主动上台去讲,结合课件和自己的所见所闻,甚至有他们自己拍的家乡的服饰、建筑、食物、生活环境等等的图片来给大家,这些都是在网上根本就找不到的;最后几次上台演讲,有的同学更是把少数民族元素融入现代时尚设计来讲,甚至做了一些专门开发少数民族服装公司的案例来进行实际研究,真的让我不得不佩服他们的能力。

就这样一个学期的课马上就要结束了,同学们仍然热情不减,每次上课都保持着高昂的情绪,要和别的组的同学比个高低,而且很久以前就不用点名了,基本上到课率都是很高的,听得也是极认真的,因为他们要为自己组的成员打气啊,如果被老师或者其他同学提出质疑也好站出来解释大大提高了集体的凝聚力。整整一个学期,A1211班的同学们的进步之大让我感到震惊,从刚开始的懒散、不学无术、不团结、没有集体荣誉感、不听话、不完成作业到现在的主动、积极、热情、团结、研究知识有深度,同学们给了我太多太多的惊喜与感动,课下也都与我成为好朋友,可以聊学习,聊生活,私下同学们也都说这种学习方法让他们学到了很多,非常有效,而且老师一开始要求严格,不停鞭策、督促也是正确的,不然也不会养成积极主动的好习惯,这也让我非常有成就感。

我以A1211班的同学们为荣为骄傲,以这样的学习习惯发展下去,相信他们必定成大器。

第12篇:课程总结

课程总结

10303008 11港航一班 黄丹璇

物流地理这门课是目前我上大学以来比较特别的一门课。在课堂上和对书本的学习和解读,使原先做为理科生的我从曾经对地理和国家地区不熟悉到对整个国内物流和国际物流在脑海里有了模型。无形中,掌握了许多国家地区和港口的地理位置。

课堂学习心得和知识体系整理

在一整个学期的学习中,慢慢地我了解了国内外的经济格局以及物流业的发展动向,不仅掌握了物流量与流向的形成以及发展规律,同时也掌握了物流基础设施的布局以及规律,了解了物流选择路径的选择原理等。通过这门课的学习使我更深刻地了解物流是为满足消费者需求而进行的对货物,服务以及相关信息从起始地到消费地的有效率与效益的流动与存储的计划,实施与控制的过程。而就在这过程中,如何从宏观物流和微观物流,从地理学和物流学,从时间性间隔和地点性间隔的消除中科学有效地凸显第三利润源,这门课所学习的内容正是回答这个问题的知识依据。

课程中,老师带领我们从国内物流的学习中扩展,介绍和讲解了国内物流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物流基础设施的现状和布局,综合运输网和我国综合运输的发展状况,铁路,公路,水路,管道和航空的运输布局方面的详细知识和目前的发展趋势,使我从中掌握了国内物流的现状和相关信息。而在国际物流地理的学习方面,主要从各大贸易口岸,国际物流运输和地理基础,世界经济环境和资源分布,世界主要海峡运河和主要枢纽港口,海上运输航线的布局,国际航空区和航线,航空公司和航口港的分布,国际多式联运,陆桥运输,国际铁路运输和公路运输这些方面探讨和认识,并从中分析我国对外贸易运输的形式,以及国际环境对中国物流发展的影响。

但是,物流地理的新观点,新成果层出不穷,数据的更新速度快,国家和国际的发展也不曾停步,因此我们没有只停步于课本,而是在物流地理学习网和查阅其他相关资料的网站上找到最新的数据和文献,学习新的知识,掌握新的动向。

网络学习心得和知识体系整理

一门好的课程不仅仅能让你学会什么,而且能让你学到什么。在物流地理这门课程中,我想我不仅仅是学会了课本的知识和内容,更重要的是我学到了如何去学习,体会到自主学习的乐趣。

在上完这门课的最大收获当然不能少了那几张地图。一开始,我在地图上找某个港口某条铁路路线时,我对这些路线和地图是如此的陌生,而现在对整个物流基础设施的布局在脑海里已经建立起了一个蓝图,对画过路线也不再陌生。回忆起来,还真花了好大的功夫在地图上,当然也对八大经济区,煤炭铁路以及水路的外运通道,铁路八横八纵,高铁四纵四横,公路五纵七横,广东省国道以及出省通道,水运两纵两横,沿海20个主要枢纽港,中外汽油管道入境点,中国边境,水运,航口口岸,世界九大海峡和三大运河,深圳至纽约六大航运线路2010年中国十大机场,世界十大航空公司,和27个重要港口以及亚欧大陆桥,北美大陆桥这些涉及的地区有了印象和建立了整个布局的大概蓝图。虽然一开始很疑惑这么做有没效果?但是答案是肯定的,现在想想真是受益匪浅,也体现了一句老话:只要你肯努力就会有收获。

在画地图的过程中,也涉及到物流地理网上的资料学习和相关网站的资料查找,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自主学习,收集资料,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世界在进步,人类在进步,这也伴随着许多数据也在更新,对于机场和港口等的排名每年都有些变化,所以我们也要学会与时俱进,在平常的生活中多多留意相关新闻和消息,扩大自己的知识体系和更新过往所学的知识,多多动手查找资料,学会分析数据,自主学习是这门课中给我最大的感悟。

在物流地理网中有好多数据和资料,是个很好的学习资源,我们不仅仅是在上这门课的时候在上这个网站,在以后若有新的数据也应该想到在这共享。这里有许多的知识和同学值得交流,在交流时也应该要有所贡献,才能达到互相学习,互相讨论的境界。所谓,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远。团队的力量是不容忽视的,正是每个人的一篇共享文献,就使所有浏览物流地理网的同学也因此获益,这样一来,就不只是知道一则新闻而是知道大家所加起来的数量。不仅在短时间内扩大了大家的知识视野,也在合作中互相受益匪浅,从中也对收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培养,这这对未来成为一个合格的职业人的学习也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到企业现场参观学习的收获 在讲解人员放了PPT并对盐田码头做详细的介绍时,我在倾听的过程中发现这位工作人员讲了许多我还不知道的知识,在她和我们的交流中,我们表现得可能有点羞涩,这点是我们需要改进和学习的地方,为以后出来就业做好准备。我对这个盐田港充满了好奇,也慢慢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在学校不能只是听听课,看看书,而要在课外多多留意港口,集装箱和其他相关业务等的行情和新闻。从学生到职业人员的过渡需要一步步地学习和努力,从这位讲解员的讲解中,我也有所反思,如何在大场合里介绍公司和内容,是以后可能要面对的,应该争取机会多做练习,不仅要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也要多多提高自己的技能。

平时在学校我们只能通过网络图片,书本和上课老师的讲解来了解港口的操作运转和认识,而在这看到的是实际的操作和运转。集装箱很多,船很大。这么近距离的观看港口操作让我更加了解运作流程,同时也再次点燃了我对这个专业的兴趣,了解了自己还有很多需要学习和了解的知识。

虽然只是一次简短的参观和了解,但是在其中另我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新的领悟和动力,如果未来能进入这家公司的话将是我莫大的荣幸,但目前最重要的是提高自身的知识能力和见识。集装箱码头的工作的是国际性的,加强自身的英语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未来若想成为一个自信淡定,有能力的职业人,现在就必须付出努力。一切看似辉煌和荣耀的背后都需付出足够的汗水和努力,不问自己未来想赚多少钱,而要问自己值多少钱。

我们的学习并没随着课程的结束而结束,而是在这门课程的结尾学会沉淀,收获的知识和能力相信在未来会有用武之地,一步步脚踏实地地积累,为未来成为职业人做好准备。

第13篇:课程总结

SAP ERP 课程总结

一、对SAP 课程的看法

关于SAP ERP课程对于提高企业效益,增加求职竞争性的作用,已经有很多文献和实例佐证,我不想再赘述。我想谈谈对SAP ERP另一个角度的看法,即改造社会关系方面的作用。

在我看来,SAP ERP虽然是一门物的科学,但却不仅仅调节了人与物的关系,更大的作用在于调节人与人的关系。

人自从组成社会,为了生存和发展,为了更温饱更安全,不得不投入大量的劳动与智慧在物质生产上,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也的确有了质的飞跃。但是,特别是近几个世纪一味追求低成本高收益,赤裸裸地资本积累,冷冰冰的金钱关系,让人与人的关系不仅没有进步,甚至是倒退到令人惊讶的道德的临界点。究其原因,并不是追求效率的错,而是追求效率的人用错了方法。因为各个利益集团,企业、公权力机关、社会组织,都是以人为主体来管理,以人的主观意识来配置资源,这样,我们就看到不断有上级为了“整体利益”、“公司利益”剥削员工,牺牲他们的利益;我们还看到,领导因为个人私欲私交,为自己或者他人侵害集体、公司利益。弊病在于:不规范、不标准的人治。

SAP ERP管理信息系统是企业追求高效、规范的标准化的管理系统。在选择报价单、报销事物、管理财务的每一个环节都公平公正地进行管理。既没有赤裸裸地人对人的剥削,也大大减少了徇私舞弊,以权谋私的产生。这种建立在信息共享平台上的标准化管理模式在物质生产上的意义不言而喻,在缓解日趋紧张的人际关系、日渐明显的阶级对立、日益频繁的群体性事件都有9999的作用。

二、对于这门课的学习

对于这门课的学习,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大家一起讨论是我最喜欢的环节,不仅可以与老师同学互动,更可以开拓思维,获得想一些以前从未想过的问题的乐趣。操作的时候谨慎用心,弄懂每个步骤在做什么,从而不知不觉了解了企业物流资金流的来龙去脉。在准备课堂演讲的时候,查阅与比较不同的资料文献,从不同的角度观点中受益匪浅。学会规范化地完成作业和PPT。

三、收获与心得

在学习SAP ERP之前,以为它只是一门电脑操作课,最多和VB语言一样需要理解。没想到,它不仅不是最简单低级的操作课,相反是统领经济学、会计学、管理学的一门综合学科。在这门课上,我渐渐由对后工业时代的忧虑,转变成对知识经济信息时代的期盼。

四、建议:

1.本课程应该与经济学、会计学、管理学贯通与互相支持。可以将以上几门课并称为课程组,交叉学习。

2.开放BBS讨论版,不仅讨论课堂问题和操作问题,还可以交流各种有趣的管理学问题。

3.组织学生走访使用SAP ERP 的企业,让学生了解ERP在企业是实际运用,从而学习起来更有动力。

第14篇:课程总结

已学课程总结

经过大学两年的学习,我了解到了一些课程的学习方法与自身的许多不足。

大一的课程相对比较紧张,在经过了高中到大学之间很长的一段假期和大学刚开学的紧张的新生军训后,我比较不容易适应新的学习生活,所以在课程学习方面有些疲于奔命,投入的心力不足。尤其是大一的课程专业性较少但知识都非常基础,非常需要花很大工夫进行研究和练习,所以更加显出投入学习的重要性。好在我个人的理解能力(尤其是对文科)还不错,所以在仔细研读了新生手册之后,我又多选了一些人文讲座的研习,以期为未来大学的课业减轻压力。另外,我还选了基础物理实验,以防止未来实验课程分数不理想。但也许是高估了自己的学习能力,所以对如此多的课程力不从心,而且对不同课程的投入比例安排不到位,导致不重要的科目成绩很高,反而是基础的课程成绩不理想。

带着大一未能学好的课程的硬伤,我又开始了大二的学习生活,由于人文讲座的硬性规定,我不得不又选修了文学类和经济类的讲座,谁知这时才得知大一的有些基础课程可以抵人文学分,但此时我也只能接受人文多修了学分的事实。并且,由于选课系统的问题,我在不经意间比别人多选了一些课,分散了许多精力。但由于大学松懈下来,又参加许多课外活动和社团的缘故,成绩只能紧跟在别人后面。

对于高等数学课程、几何与代数和大学物理,我觉得多数的原因还是我不太感兴趣,而且老师的讲课方式并不是能引起我学习兴趣的类型,所以我始终保持着上课能听懂,下课对照书本写作业的状态,所以在面对和书本上差异较大的问题时会茫然无措,完全没有思路。 电路基础和数字与逻辑设计和信号与系统相对于大一的课程来讲,与专业方向的关联更大一些,所以我本来还是比较重视的。但由于大二的课程和实验关联较多,但一般情况下实验的进度反而超过了正常课程的进度,反而令我对课程产生疑惑,变得实验是实验,课程是课程,完全联系不起来,变成了两个科目,使本来相辅相成的课程互相影响,反而手忙脚乱。并且教材上的章节一章比一章深入,但安排的课时却比较少且品均,所以越到后面面临的困难就越多,而我这个人又比较容易钻牛角尖,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就卡壳,对后面问题理解不了,而老师又因为学校安排一个班的学生太多,顾不过来,有时连答疑都时间紧张,导致我后面的课程越来越跟不上。

我想我今后的学习应当更加注意安排好时间,根据课程的重要性和难易程度分配精力,改掉一遇困难就停滞的强迫症和学习方面的惰性,争取成绩越来越好。

第15篇:课程总结

《建筑材料》课程总结

课程教学总结

1、课程名称:数据结构

2、讲授时间:1998 年2 月~1999 年7 月

3、周课时:4 课时

4、本课程教学目的:本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和专业设置中其他课程有着密切的联系,是 C 程序设计语言的后继课程,同时也是操作系统、软件工程等课程的先导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旨在培养学生软件设计能力及对复杂数据的组织和管理的能力。

5、教学情况分析: (1)教学手段:本课程着重强调对数据分析能力的培养,要求掌握算法设计严密性、规范性和可行性。研究的是一些较为抽象的数据模型,为了能更好的学以致用,需要将教材的内容,和现实生活的问题有效的结合起来,通过实训使学生牢固掌握课本的内容。 (2)教学方法: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让学生从抽象化的数据结构和枯燥乏味的纯理论性研究上来激发他们对这门课程兴趣,基于此,在教学手段上要打破常规,合理运用先进的多媒体手段,制作一些简单易懂的教学课件,来增加他们对复杂数据模型的理解,比如课程中的‘迷宫’问题,用计算机的图形来模拟算法的实现思想,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同时注重教材内容上的舍弃取,突出重点章节重点内容,穿插多本教材的长处,来弥补单一教材的不足。 (3)教学效果:由于在教学过程中惯則学以致用,并能考虑到这门课程对学生以后专生本考试和计算机软件人员水平考试中都用重要价值,合理布置作业,为以后的考试打下扎实的基础,实践也证明如此。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的软件设计能力有了质的提高。

6、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

(1)由于时间、人员、经费等诸多因素,对课程课件的质和量都有待于进一步加大投入和开发。 (2)由于本课程和其前导课《 C 程序设计语言》联系密切,因加强这二课教师的共同交流,对课程中的一些内容作互补。 董建寅 1999 年7 月

第16篇:课程总结

新思维幼儿园小班课程总结

语言:

课文儿歌(略)

字宝宝:

头发 尾巴 嘴巴 月亮 眼睛 苹果 葡萄 香蕉 医生 妈妈

爷爷

生日 橘子 太阳

雪花 怪兽 爸爸 家人 叶

亮晶晶

吹泡泡 新年 飘 睡 梨 坐

熊 拉 捡 画 猫 笑 爬 圆 穿 钟 挂 手 脸 鸭 青蛙 摇篮 蚂蚁

中秋节 草地 路灯 耳朵 鼻子 水果

走 游 绿 红 紫 黄 数 贴 鹅 花 云 水

数学:

认识1—10,倒数,数数1—50 英语:

小猫 cat

我 I

小狗

dog

you

苹果 apple

你好 hello

香蕉banana 再见byebye

蜜蜂bee

白天 day 太阳 sun

夜晚 night 女孩 girl

朋友 friend

男孩 boy 爸爸father

妈妈 mother

早上好 goodmorning 我爱你 Iloveyou 古诗:

《咏鹅》

《春晓》

《悯农》

《草》

《一去二三里》

《静夜思》

《画》

《相思》

《江雪》 《 登鹳雀楼 》

成语接龙:

杞人忧天 天罗地网 网开一面 面如土色 色色俱全 全力以赴

赴汤蹈火

火树银花

花香鸟语

语不惊人

人才辈出 出其不意 意气用事

事出有因

因小失大 大材小用

用非所学 学富五车 车水马龙

龙马精神

神采飞扬

扬长而去

去伪存真 真相大白 白头偕老

老当益壮

壮志凌云

云中仙鹤

鹤立鸡群 群策群力 力争上游

游刃有余

余音绕梁

梁上君子

子虚乌有 有机可乘 乘虚而入

入情入理

理直气壮

壮气吞牛

音乐:

一只哈巴狗

娃娃打电话

粉刷匠

娃娃跌倒了

我的好妈妈

娃哈哈

小星星

新年好

科学:

找朋友

我们的五官

好吃的水果

五味瓶

小小手

小玩具真好玩

冷热我知道

开饭啰 圈一圈

蔬菜有营养

金色的秋天

家具 花儿朵朵

美丽的颜色

漂亮的服饰

梧桐树 可爱的动物

动物的歌声

交通工具真方便

下雪啦 叔叔阿姨真能干

它们的主人是谁

社会:

高高兴兴上幼儿园

幼儿园真好

小手真干净

我的标记 我会对您说

你会吗

鼻涕流出来了

睡午觉身体好 兔宝宝上幼儿园

送玩具回家

好玩的玩具

小手真能干 我们是好朋友

牙齿真干净

蔬菜宝宝有营养

不偏食 干干净净人人爱

打针我不怕

应该这样做

丁丁做客

小鸡找朋友

过新年

滚球

三字经

儿歌

手指操

舞蹈律动(略)

新思维幼儿园大班课程总结

语言:

我爱我的家园 好邻居 我家附近街头巷尾 鲜花村和白云村 好忙的妈妈 小猴和大象 骆驼 小熊 采莲蓬 有谁看到我的蛋 鹅和鸽 苹果娃娃 秋天的雨 中秋节的传说 洒水车 车儿歌 怪物在哪里 问答歌 雪人 圣诞快乐 等明天 水晶宫 过年 鸟鸣涧 请你猜猜我是谁 早发白帝城 明日歌 山大王 猜猜

字宝宝:

树 瞧 住 桥 叫 摇 猴 象 甩 卷 滑 吃 吓 蛋 龟 鸽 剪 拨 摘 雨 晒 喝 火 羊 鹿 插 跑 冰 冻 落 夜 惊 少 客 千 猿 舟 山 多待 万 慌 装 换 池塘 公园 阿姨 左右 楼房 超市 哥哥 弟弟 声音 好邻居 图画 喜欢 上下 沙漠 名字 骆驼 黄蜂 鸡窝 农场 森林 一群 苹果 姐姐 丰收 快乐 英雄 五彩缤纷 看见 洒水车 善良 马路 消防车 洒水车 房子 害怕 汽车 飞机 轮船 火车 纽扣 辣椒 圣诞老人 礼物 袜子 希望 明天 盖房子 大家 做客 暖融融 过年 大街小巷 热闹 恭喜 威风凛凛 山大王 衣服

数学:

主题一 有趣的生活

排序 比较高低 比较长短 比较轻重 自然测量 长度守恒 面积守恒 容量守恒 主题二 数学王国旅行记 学习10以内的数,书写,学习顺数,倒数,认识单双数 学数1—100 主题三 多彩的秋天

2—6的分解组成 2—6的加减 连加连减 主题四 快乐园

相邻数 序数 分类 统计 复习6以内加减法 主题五 彩色的世界

图形 排序 分数 二等分 四等分 正方体 长方体 主题六 我和时间做游戏

认识时钟 认识钟面 认识整点 时间运用 认识半点

英语:

外套coat 毛衣sweater 帽子hat 鞋子shoe 沙发sofa 桌子table 窗帘curtain 花瓶vase 盒子 box 钥匙 key 报纸newspaper照片photo 电视TV 电脑computer 冰箱fridge 高兴的happy 生气的angry 伤心的sad 害怕的scared 老虎tiger 电话telephone猴子monkey 熊猫 panda 大象elephant 玩play 走walk 跑run 跳jump 看见see 听见hear 闻smell 说speak 摸touch 篮球basketball 足球football 皮球ball 排球volleyball 乒乓球ping-pong 英语儿歌和句子略

古诗:

咏鹅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登幽州台歌 静夜思 敕勒歌 悯农 寻隐者不遇 春晓 画 登鹳雀楼 草 江雪 鹿柴 竹里馆 相思 杂诗 何满子 登乐游原 行宫

成语接龙:

一字千金 金枝玉叶 叶公好龙 龙马精神 神魂颠倒 倒持泰阿 阿其所好 好为人师 师出无名 名存实亡 亡魂丧胆 胆大包天 天怒人怨 怨天尤人 人己一视 视同路人 人尽其才 才疏意广 广土众民 民胞物与 与世无争 争权夺利 利欲熏心 心灵手巧 巧不可接 接三连四 四停八当 当务之急 急流勇退 退避三舍 舍己救人 人心不古 古貌古心 心手相应 应付裕如 如释重负 负荆请罪 罪恶滔天 天昏地暗 暗箭伤人 人存政举 举世瞩目 目无全牛 牛刀割鸡 鸡鸣狗吠 吠形吠声 声应气求 求田问舍 舍己从人 人微权轻 轻重倒置 置之脑后 后来居上 上下一心 心灰意冷 冷暖自知 知人之明 明争暗斗 斗转参横 横七竖八 八方呼应 应付自如 如花似锦 锦心绣口 口沸目赤 赤胆忠心 心平气和 和盘托出 出将入相 相惊伯有 有求必应

社会健康:

我上大班了 粗心的妞妞 转呼啦圈 换牙 错位的米老鼠 祖国多美丽 公共场所保持安静 十一国庆节 家里园里一个样 钓鱼 奇怪的可乐 摘苹果 小胖墩 发生火灾怎么办 排队 小猫搬家 孤独的小天鹅 巧妙的圈圈 吹羽毛

科学:

厨房里的哈哈镜 七色彩虹 水娃娃的三变 编织能手蜘蛛 豆芽日记 超级收集器向日葵

不同的皮肤

小小气象员

指纹的秘密 男高音歌唱家蟋蟀 自制乐器 家用小工具箱 乒乓球鼓起来 伪装高手 四季轮换 我们该穿什么 聪明的豹子 种子去旅游 世界上最大和最小的动物 先进的通讯工具 奇怪的睡觉方式 冬眠 瓷器 火的用途和危害 宇宙飞船和航天飞机

美术:

我爱北京** 美丽的孔雀 脸谱 小猫钓鱼 有趣的火柴棍 树叶变变变 恐龙世界真奇妙 生日蛋糕 可爱的小老鼠 我的飞船 路上的车 改头换面 花窗帘 熊猫 我的水杯 看花灯

手工:

小金鱼 小蘑菇 小狗 张嘴蛤蟆 折飞机 小船 剪爱心 小扇子

音乐:

娃哈哈 小松树 只要妈妈露笑脸 我的好妈妈 数鸭子 上学歌 小小粉刷匠 蜗牛与黄鹂鸟 爸爸妈妈去上班 两只老虎 找朋友 小燕子 春天在哪里

舞蹈律动:

机器猫 团团爱 阳光家庭 心愿便利贴 蜗牛与黄鹂鸟 123运动舞 螃蟹操 小兵兵 天使 no body 感恩的心 小猴子 让爱住我家 世界真美好 嘻唰唰

拼音:

单韵母

a o e i u

u 声母

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z c s zh ch sh r y w

礼仪教育略

学写的字宝宝略

第17篇:课程总结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学习总结

摘 要:

信息技术已经越来越被重视,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化工具,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它的作用更加明确和提升了层次。在课堂教育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后,对于不少人来说,它还是一个较新的概念和领域,容易与熟悉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混淆。本文对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的内涵进行了梳理,介绍其优势和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

关键字:信息技术课程整合内涵对策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

何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李克东(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教授 博导):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它的基本思想包括三个基本点:要在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环境中实施课程教学活动;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后成为学习者的学习资源;利用信息加工工具让学生知识重构。何克抗(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教授 博导)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本质与内涵是要求在先进的教育思想 理论的指导下,尤其是主导、主体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把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丰富的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并将这些工具全面地应用到各学科教学过程中,使各种教学资源 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整理组合,相互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集效应,从而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也就是促进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的变革,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标。祝智庭(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认为:课程整合是指把技术以工具的形式与课程融合,以促进对某一知识领域或多学科领域的学习技术使学生能够以前所未有的方法进行学习只有当学生能够选择工具帮助自己及时地获取信息 分析与综合信息并娴熟地表达出来时,技术整合于课程才是有效的 技术应该象其他所有可能获得的课堂教具一样成为课堂的内在组成部分。南国农(我国著名电化教育专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指将信息技术以工具的形式与课程融合,以促进学习,指将信息技术融入课程教学系统各要素中,使之成为教师的教学工具学生的认识工具重要的教材形态 主要的教学媒体,或指将信息技术融入课程教学的各个领域:班级授课、小组学习、自主学习成为既是学习的对象,又是学习的手段。黎加厚(上海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教授)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与课程融合,以增强对某一学习内容或多学科领域的学习信息技术使得学生能够以过去无法实现的方式进行学习当学生能够选择信息技术工具来帮助他们及时地获取信息,分析、综合并熟练地表达信息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才是有效的 信息技术能够成为课堂活动的整体组成部分,就像教室里其他所有可能获得的工具一样。 因此 ,我们可以从三方面来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第一 ,应该在 以 网络和多媒体为基础的信息化环境中实施课程教学活动 ,第二 ,对课程 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后 成为学习者的学习资源 ,第三 ,利用信息技术使学习者改变学习方式。还有学者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由3大环节构成

1、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① 通过教师开发和学生创作,把课程学习内容转化为信息化的学习资源。例如把课程内容编制成电子文稿, 多媒体课件,

网络课程等,供给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② 充分利用全球性的可共享的信息化资源,作为课程教学的素材资源。例如把数字化处理的视频资料,图像资料,文本资料等作为教师开发课程教学内容或学生学习创作的素材,整合到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电子文稿,课件之中,整合到学生的课程学习中。③ 充分利用共享的信息化资源,与课程内容融合在一起直接作为学习对象,供学生进行评议,分析,讨论。

2、在信息化环境中实施课程教学活动教与学的活动要在信息化环境中进行,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环境”主要包括多媒体计算机, 多媒体课堂网络,校园网络和互联网等,“信息化环境中的教学活动” 主要包括在网上实施讲授, 演示,自主学习, 讨论学习, 协作学习, 虚拟实验,创作实践等环节。

3、利用信息加工工具让学生知识重构利用文字处理,图像处理,信息集成等数字化信息加工工具,对课程知识内容进行重组,创作,使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仅只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能够使学生进行知识重构和创造。

另外,有学者认为,内涵还可以由以下方法实现:将信息技术与信息技术课程整合起来;将信息技术与教学手段整合起来;将信息技术与演示实验整合起来;将信息技术与师生交流整合起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由3种变革体现①.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变革;②.教师角色的变革;③.学习评价方式的变革。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和本质是一种教学过程中的方法手段,其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把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师、学生、学习内容中,使三者完美结合,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优势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它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使教学手段更加丰富生动,真正实现了因人施教的教学原则,给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我们应该在充分理解这些价值的同时,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将信息技术真正融入到课程中去,实现整合的最高目标——改善学习。以及以下作用:有利于实现教育教学的根本 目的;可以帮助教师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可以帮助学生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整合多学科的工具。

所以,从以上观点可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日后的发展中会越来越受重视,也越来越发挥其不可抵挡的作用。那么,在实施的过程中会遇到哪些问题,对这些问题采取怎样的对策呢?

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存在问题及对策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存在的问题,前人做了一些总结:1.观念与机制的不适应 部分学校对课程整合的认识落后,缺乏信息化教育和课程整合的理念及方法指导,致使在课程整合过程中难以摆脱传统教学观念和思维的束缚 虽然在教学方式上有所改变,但并无实质性突破与革新 在机制上,缺乏全面推广应用的管理机制,缺少有效的课程整合指导和管理机制以及评价标准等,使课程整合难以全面推广普及;2.师生方面的弱势 教师方面,主要在于教师信息技术素质整体水平较低,不能完全适应课程整合的实际需要 教师教学过程中重知识能力培养,轻情感 价值观等信息素养的培养,难以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要求 学生方面,主导弱化 主体绝对化的问题较严重,虽然强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回归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在实际教学中却出现将主体回归的课堂变为主体放任自流的课堂,过度弱化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于是在教学中出现了放手让学生在网络中自学而不进行监控 在讨论区中自由发言而不围绕主题的现象;3.网络环境的不健全 开展课程整合需要网络环境的支持和依托,没有网络或网络环境建设不健全

等,都会影响课程整合的开展;4.教材与资源的匮乏 现行教材中学习知识总量过重,没有为学生留下充分发挥的余地;学科的内容结构不尽合理,学科知识的内容既难又深;学科教材内容条块分割严重,各学科内容缺乏联系,难以形成课程整合的知识布局同时,教学资源缺乏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课程整合的普及与推广随着信息技术教育的深入发展,信息教育资源库的建设己迫在眉睫 很多学校建立的校园网由于缺乏教育教学信息资源,致使校园网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效益,造成设备的闲置和浪费。其认为基于上述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更新观念,转变机制;2.加强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学生主体潜能;3.优化网络环境,合理选择教学平台;4.革新教材内容,建设教学资源库。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产生这些问题,也不排除人们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有一些误区,这些误区有:

(一)观念上的误区,认为教学过程完全受信息技术的支配;

(二)体制上的误区:第一,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未能在软硬件上做到同样重视;第二,教育主管部门对整合的大力提倡有的过于表面,缺乏健全的体制保障;第三,夸大信息技术在课程中的作用,用是否使用了信息技术或多媒体手段来衡量教师的教学是否符合要求;

(三)实际操作中的错误:(1)为技术而技术,忽视学科的特点;(2)过度关注课件,忽视教学过程;(3)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缺乏正确的评价标准。因此,彭振宇老师提出如下建议:

1、树立现代的教育理念,以先进的教育理论为指导;

2、建立完善的保障体制,确学校对软、硬件要同样重视;

3、创建新型的教学结构,实现教育方式的变革。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在软件和硬件方便,为了避免无法实现信息技术课程的问题,各教育部门及学校应该加强整改意识和行动,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及时发现问题、总结问题和解决问题,要重视教学过程中的效果。

参考文献 :

【1】李芒.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含义、意义及原则.电化教育研究 ,2004年第5期.

【2】]孔颖.浅析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J].河南: 北京文学出版社社,2011.【3】刘昕璞.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探究[J].教育研究,2010.【4】张翠英.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之我见[J].China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2011.

【5】刘昕璞.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探究[J].教育研究,2010.

【6】王成琼.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意义、原则和方法.江西省:化工职业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1期.

【7】贾甲兵.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存在问题及对策[J].山西省: 山西省晋中市祁县教育局电化教育馆,2011.

【8】彭振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误区及对策分析[J].湖南:衡阳市华新实验中学出版社,2011.

第18篇:课程总结

2015课程总结

第1篇:学校校本课程工作总结

一、活动目的

为传承中国古典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增强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培养他们对生活积极的态度,我们就把《三字经》和\"古诗文诵读\"定为我们一年级的校本课程。

并且针对此,我们制定了详细的方案,并认真实施,下面就对我们这个学期的实施进行总结。

一、整合古诗,统一教材内容。

由于以前古诗教材不统一,每个年级自选教材,不利于学生系统学习,也给期末的总结及汇报带来了不便。为了使以后校本课程更好的开发和利用,本学期我们组根据学生特点选择出适合我们学生背诵的古诗,编写了《一年级校本课程》一书,确定了教学内容。

二、采用多种形式教学古诗

我们在进行古诗诵读教学中,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以老师教为主,第二阶段以学生自学为主。在第一阶段中我们主要采取\"入境+吟诵\"的方法:既指导老师带领学生进入古诗的意境,在意境中使学生享受到古诗画面的美,并让学生粗略了解诗的大意,然后,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去学习吟诵古诗,从吟诵中感受古诗的韵律美、节奏美。

我们在指导学生学古诗的时候,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教学生一些朗诵技巧,比如朗读的节奏语音的长短、语速的快慢、语调的高低,以及朗读的语感情变化和朗读重音的把握等,不断提高学生的吟读的能力,强化记忆背诵。长此之后,学生学古诗的兴趣日益高涨。因此我们及时把课程进行到第二阶段,开展《我做小老师》的活动。让学生自己查找喜欢的古诗,理解意思,并以生动有趣的形式教给其他学生。这样的活动形式深深吸引着每一个孩子,孩子们踊跃展现着自己的古诗才华。我校自开设校本课程以来在全校范围内深入开展了经典诵读活动。一年来,师生都大有收获,深入体味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诵读活动已成为我校具有深远意义的传统活动形式,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1、我班基本保证每天课前3——5分钟的诵读时间。每周背四句三字经,一首古诗。

2、为了使学生收获颇丰,我们利用板报、专栏,营造一个良好的诵读氛围,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熟悉唐诗宋词,为诵读创设了氛围。

3、校本课程的开设,其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记住名篇佳作,而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养成一种品质,学会一种本领。

当然,我们在鼓励学生背诵的同时,不忘帮助学生理解一些含义深刻的,有一定意义的句子,使学生学到千古美文中的道德原则,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影响。

4、对每一篇必背古诗文的通过,我们都经过自背、学习小组检查、全班抽查的方法,确保背诵质量。

5、我们坚持以学校领读为主体,以家庭助读为辅助模式,使我班校本课程开设比较成功。

如今,我班的古诗文诵读逐步走向深入,已融入学校的肌体,成为学校教育重要组成部分。正在引发着学校由内而外的变化,对学校儒雅风气的形成,学校文化的重建,学生的成长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总之,开设校本课程诵读古诗文,是弘扬传统文化,振兴中华民族的一大功德无量的事。我们将义无返顾地把播撒传统文化的种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铸人铸魂的功德事业坚持下去,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东关小学开出花、结出果。

第2篇:新课程学习总结

新课程的学习已经结束,通过学习,我意识到新课程要求我们不断学习,不断探索。新课理念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新课程更注重学生个人的能力,潜力,特长。要想有效的实施新课程教学,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有明确的教学目的。我们以往的英语教学注重掌握语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英语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同时,提倡教学中要以实际运用为主,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开口说英语,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和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改变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过去的在英语教学中总是老师讲,学生记。教师是课堂的主角,学生是听众,学生说的机会很少,口语、听力得不到提高。现在我们要转变这种模式,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把主动权还给学生。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中处于主体地位,提高学习效率呢?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入手:在教学中应把时间和空间多留给学生,提出问题,给学生思维空间。

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主要在于老师的调动。需要老师精心设计教学的各个教学环节,设计模仿、口、笔头操练、提问,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激起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教学活动中。

充分利用学生的差异。教师要重视尊重学生的个性,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我们不能用一个模式去塑造和评价学生。不能用一个水平衡量学生,那是不现实 的,也是不可能的。要尊重学生的不同理解和认识。

创造性运用教材。教材只是书面的东西,而且所载的信息是有限的。传统的教学与新课程教学有很大的区别,以往的教学只是要求讲解知识点,而现在的新课程强调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如何学习的能力。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备课的时候,要认真地钻研教材,研究学生,设计教法。在英语课堂上,让学生充分参与,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有一定帮助。新课程改革注重能力,也更注重基础。教师以学生的英语学习为中心,扎实抓好课堂教学,让学习落到实处。以学生为中心,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第3篇:课程顾问工作总结

一、以青年教师的培养为工作重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在今年的\"教育管理年\"活动中,学校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市、区两级教育局的有关文件精神,引导广大教师进一步明确学校管理的目的和意义,把开展\"教育管理年\"活动与进一步加强教师素质、提高业务能力结合起来,牢固树立\"要给学生一滴水,自己要有长流水\"的新型教师观、\"敬业爱生\"的新型学生观以及\"以人为本,依法执教,文明执教,廉洁从教\"的新型育人观。在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上,我们关注每一位教师的发展,努力探索规范管理和人文关怀的最佳结合点,创建\"东边出太阳,西边圆月亮,千秋万物安康,人人有方向\"的和谐有为的工作氛围。今年先后派出十余名教师外出参加各学科的教育年会,外出学习教师返校后将所学教育理念和教学艺术以及自己的心得,在学校教研活动时间向全体教师分享,力求把学习成果最大化。学校在全体教师中树立终身学习观,鼓励教师不断学习,不断充电。今年我们还安排两位市级骨干教师参加市教育局在洛阳师院举办的市级骨干教师培训,此外学校还组织绝大部分教师参加了第三轮继续教育培训;并组织部分教师参加了区教委组织的各学科教学培训。

我校青年教师占教师总数的百分之八十,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是提高师资素质和教学质量的关键。本学期教导处以青年教师的培养为工作重点,一方面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加学历进修提高专业素养,另一方面组织青年教师参加新上岗教师培训,提高青年教师的基本教学素养。针对我校教师严重缺编,青年代课教师多,变动频繁的校情,学校不等不靠、不怨天忧人,而是积极想办法,为了更好的调动一切力量投入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学校认定了一批责任心强、业务水平较好的有一定教学经验的中老年教师为校级骨干教师,同时聘请了学校的一些德高望重的老教师担任学校的教学顾问,动员这些骨干教师和教学顾问共同参与到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中来,形成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合力。同时开展\"师徒结对,传帮带\"活动,让这些骨干教师和教学顾问担任指导教师,青年教师采用自己拜师与学校分配相结合的方式,都找到了自己满意的\"师傅\"。为了加大对青年教师培养力度,我们继续开展\"拜师结队传帮带\"活动,并积极发挥学校指导教师团队的作用,由教导处组织、教研组则负责从学科教学所涉及的专业领域、教学中的常见的难点问题、学生及班级管理中的问题等方面对青年教师加以指导,指导教师则从备课、上课、作业、学生辅导、教学实践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等细节方面对青年教师给予指导。在教学能力的培养上,教导处坚持对青年教师采用听推门课与自己申报课结合的培养制度,要求每位青年教师每月至少要申报上两次汇报课,听指导教师及同学科教师8节课,并写出听课点评,每月上交一份学习心得。在工作中我们、加强分析和反思、认真参与督导,适时调整,使年轻教师在做中学,在实践中领悟,走上学习中研讨,实践中总结,总结中提高的成长历程。他们都深深地体会到平时\"练兵\"的好处,都不同程度地有了较大的提高。我们每月还抽出时间组织青年教师座谈会,了解青年教师的情况同时给青年教师明确思路和方向,帮助青年教师更好、更快的成长。

二、以教研组为校本教研单位落实教研促教

在校本教研方面,学校推进以新课程为导向,以课程实施过程中各学科所面临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建设学习型学校\"工作为重点,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课堂为主阵地,以研究和解决教师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为重点,以行动研究为主要方式,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和教师专业化成长为宗旨的校本教研制。

教研组是学校教学研究最基层的组织,是教师成长的摇篮,是教师进行教学和研究的主阵地。我校分设语文、数学和科任三大教研组,各组有教研组长、骨干教师和其他教师共同组成,由教导处引领组长主抓各组教研活动。每期各组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教研及教育科研工作计划,不断提高教研活动的质量,期初把好计划关,期末把好总结关。我校建立校本教研的三定制度,即定时间、定地点、定议题,本学期仍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校本教研,周二下午第三节为固定研讨时间;本期我们组织教师继续深入钻研教材,要求教师掌握教材体系、基本内容及其内在联系,抓住主线、明确重、难点,搞清疑点,把握关键。同时我们要求各教研组针对教学中热点问题确立研究专题,进行了教学经验转项交流传递活动。同时我们重视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深入开展读书交流\"三分享\"活动,即内容、感想和实际应用的分享,并组织教师人人参与,\"终身学习\"的观念已深入每位教师心中,教师的知识得到长进,理论得到提升,不同程度地做到了学以致用,学有所长。在教研组工作方面,我们还十分重视交流学习,先后三次派出组长学习、培训教研组工作理论和经验,并结合我校实际及时调整工作。

在教育教育科研方面,我们牢固确立\"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科研兴课\"的思想,以\"研究促质量,研究求效益,研究创特色\"为宗旨,兴科研强校之风,以教育科研为先导,提升教育科研水平。明确教育科研工作的定位,壮大教育科学研究队伍,加强教育科研交流,充分认识教育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教学科研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先导作用,进一步确定教科研在当前学校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强化了科研意识,目前我校已结项课题7项,其中一项获省教科研成果一等奖,立项正在研究课题10项,基本形成了人人参与课题研究的良好氛围。有十余名教师的论文获省级奖励;有五名数学教师获\"中国教育学会先进工作者\"称号。

三、以教学常规为中心规范教学管理

教学常规是教学工作的根本。我校一贯重视对教学常规管理工作,学校的教学常规管理,如组织教研活动、听课、评课活动、教学比赛、学生竞赛、作业检查、教案检查、资料归档等工作,一贯认认真真、从不懈怠。在今年市教育局要求各学校开展\"教育管理年\"活动的新形势下,我校结合市教育局《中小学教学常规手册》文件精神进一步修订完善了学校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并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领会文件精神,加强了学校内部各项教学工作的科学管理。在宏观上体现管理的目标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从微观上,对学校的授课计划、备课、教学、批改、辅导、复习、考试、成绩评定等项教学规章制度,做到严格要求,严格管理。本学期学校对备课、作业等进行严格要求和检查。两次检查各有重点,每次都及时小结反馈,指导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是教师,每位教师必须备好每一节课,积极从教材中挖掘出启迪学生,培养学生能力的因素,建立教学上的最佳工作点,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使大部分学生在克服一定困难的前提下学到更多知识,增长能力。因此教导处对教师进行了不定期地随堂听课,并通过召开家长座谈会、学生座谈会,了解反馈教师课堂教学等各方面的情况。

本学期教导处还组织了偏重于单项技能的教学抽测调研,使校内调研逐步走向正规化科学化;同时进行了体卫艺术工作的自查和迎检工作,以及一年级的招生分班工作和毕业班的前期工作。本学期我们组织参加了市区的各项教育教学业务活动,师生都取得了不少的成绩。

在市教局十月份的\"规范化学校验收\"和十二月的\"常规教学调研\"中,我们的教学管理工作均受到了好评。

四、以校内教学比赛为载体促进课堂教学质量

我校每学期一次的教学比赛已初步形成特色,它为广大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提供了一个展示教学技能技巧的舞台,他们互相学习切磋,学习贯彻新课程标准,更新思想,转变观念,推动教学工作向前发展。本学期教导处组织进行了\"示范课观摩\"和\"四十岁以下教师公开课比赛\"活动,成立了比赛评委小组,并制定比赛方案,在\"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下,力求突出两个特点:新:授课教师观念新,落实新课程标准,教学有创新;实:教学过程要真实,体现老师教学真功夫。评出了

一、

二、三等奖,鼓舞了老师们的教学热情。教导处及时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以后的调整建议

五、以参与学生竞赛为形式促进学生综合发

本学年教导处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各种比赛活动,在活动中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尤其是在\"弘扬中华美德构建和谐学校\"读书活动中,我校有一百多学生获得国家、省、市级

一、

二、三等奖;十几名教师获得辅导奖;学校获得省集体二等奖。在市\"中小学艺术展演活动\"中,我校获得二等奖。在省市\"小学生计算机比赛\"中,我校宋景芸、陈佳雯同学分别获得省

一、二等奖,另有五名学生分别获得市

一、

二、三等奖。在市第三届牡丹杯才艺大赛中,我校有十八名学生分别获得

一、

二、三等奖;在市\"奥体花城\"杯书画大赛中我校又有九名学生获奖。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我们有信心和决心在市教育局、区教育局的领导下,把握机遇,营造明天,使学校的教学质量迈上新的台阶。

六、今后工作的努力方向

进一步加大对教师的培养力度,以现有的名师、骨干教师辐射带动,培养更多的名师及骨干教师;在现有特色教育的基础上理思路,深化特色教育,赋予其新的意义和内涵;在新课程形势下,努力探索德育、教学、家庭教育三结合,形成教育合力的模式。 第4篇:课程改革工作总结

几年来,汐子镇总校把全面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积极转变教育观念,不断加强教师的培训力度,努力提高教师教研能力,进一步完善激励政策,科学制定实验规划方案和实验工作计划,并把新课程改革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来抓,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向纵深发展。在新课程改革中,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科学规划,狠抓落实

我总校在新课程改革中始终贯彻\"先立后破,先实验后推广\"的工作方针,加强领导、精心部署、周密安排,科学规划;加大经费投入,完善各项制度,并进一步加强了对新课程改革的宣传力度。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保障了新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1、领导重视,组织得力,全员参与。

在组织机构上,我总校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主管教学和教研的副校长任副组长,校教研室、教导处人员为成员的课改领导小组,以及县教育局、教育教学指导中心和各学科骨干教师为成员的新课程改革专家咨询小组。在方案规划实施上,我总校结合实际情况对新课程改革方案进行科学、合理规划,制定了新课程改革实施规划、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课改工作制度、实验工作进程月报制度、总校级培训制度等。同时在全体教职工中进行了广泛的动员,要求全体教职工\"人人关心课改、人人支持课改、人人参与课改\"。总校每月都要对课改实施情况进行总结。

2、加大投入,保障经费,奖励先进

总校把课改经费的投入纳入全年预算,统筹安排各项费用,并积极鼓励教师参加课改培训,课改培训费用实施全额报销,对购买课改教材、器材、教学设备的项目,简化审批手续,总校每年拿出专项资金加大对课改工作成果的奖励,同时根据公用经费的核拨情况逐年加大课改经费的投入。自课改实施以来我总校对课改工作的资金投入呈逐年上升趋势,在投入的同时严格把握课改工作质量关,让投入与质量挂钩,让投入与效益挂钩,让投入与实际挂钩,切实提高课改效果。

3、完善制度,总结经验,落实责任

在政策保障方面,我校重新修定了《汐子镇总校专任教师考核办法》,《汐子镇总校新课程改革学科教学带头人实施办法》对参加课改实验教学的教师年终考核适当增加考核分,被评为县级以上学科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的教师专门进行专项加分政策。通过制度和政策的激励机制,使一批教学有特色、有功底、善钻研、勤进取的符合课改要求的优秀教师涌现出来,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和带头作用。

为展示课改成果,推广成功经验,我总校每学期都要举行新课程改革交流会,对课改中成功的经验及时总结,对课改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专题讨论,对已确立的新成果进行推广。我们在课改工作中根据实际需要编写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班主任工作要求汇编》、《汐子镇总校课改成果交流汇编》、《新课改革背景下精典课例选编》、《课改优秀案例选》等成果材料,同时全镇各中小学还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从县教育局、县教育教学指导中心请来多位专家来我总校作课改经验报告,进行课堂教学指导。同时邀请在区、市、县等逐级涌现出来的教学能手、课改典型教师到我总校上示范课、观摩课,帮助课改教师的做指导课、会诊课,让优秀资源在开花结果的同时,达到推进工作,人人受益的效果。

在重视自身引领的同时,我总校组织各校中小学语、数、外、物理教师到外地观摩学习,先后到江苏南京溧水东庐中学、山东杜郎口中学等地调研、听课、学习、交流,让先进的课改经验走进我们的课堂,为我所用,借力助力,从而更好地推进课改工作走向深入。

4、加强舆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为让社会了解、关心新课程实施改革工作,使学校、社会、家长在课改中形成合力,自新课改启动以来,我总校各校每学期坚持召开两次家长会,并适时举办家长开放日活动,向家长宣传新课程改革的意义、目标、实施办法、评价等。采取问卷凋查、座谈等形式,认真听取家长对课改工作的意见,向家长委员会汇报新课程的进展情况,同时总校还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等媒体加大对新课程实验的宣传力度,在县局、县教育教学指导中心的宣传媒介上均以专版、专题的形式介绍总校课改进展情况。我总校课改工作所取得的课改成绩先后在《内蒙古晨报》、《赤峰日报》和宁城县电视台等多家新闻媒体上报道。

二、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稳步推进、注重实效

为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我总校狠抓了教师培训,进一步更新了教育观念,积极探索有利于课改实验的管理体制,大力开发校本课程,并加强了对课程的评价,促进了新课程改革的健康、持续的发展。

1、强化培训、更新观念、提高素质

我们深深意识到培训工作是新课程改革实验成败的关键,在各类培训上,我总校始终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加强对教育管理人员、教研人员和教师的不同层次的培训工作,坚持通识培训与学科培训相结合,参与式培训与讲座相结合,岗前培训与过程培训并重的方针。截至2015年7月我总校全体专任教师均通过培训,切实为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同时我镇各中小学还科学规划课改方案,对评价方式、课程设置、管理方式等方面进行大胆的尝试和积极的探索。建立健全评价制度,修订了《汐子镇总校文明班级目标考核办法》、《汐子镇总校学生转化实施细则》、《汐子镇总校学生能力测试评价实施意见》。在逐步淡化期中、期未考试分数制的同时,部分科目还试行了开卷考试、分段考试和综合测评。

在观念转变上,我总校多次组织广大教师认真学习《宁城县中小学学科教学基本流程》、《宁城县中小学学科管理细则》,在要求全体教师对认真学习的同时,把新课程改革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把思想统一到《基本流程》和《管理细则》上来,并在暑期、寒假培训中分学科、分年段对全镇教师进行学习测试,以考促学,以考促用,极大地促进了全镇教师对课改理论的认识和对课改课堂的准确把握。

2、健全管理制度、深化课程改革

在管理体制方面,我们建立了以教研促课改的工作机制,先后修改了《汐子镇总校XX-2015年新课程改革工作三年规划》、《汐子镇总校关于加强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意见》、《汐子镇总校集体备课制度》等新课程改革制度,特别是加强了集体备课,让本地区的集备工作与东庐中学的先进经验相互结合,总校每位环节干部深入到各校中心教研组中,对集体备课工作的计划制定、课前说课、听课教研、课后讨论、教学反馈等环节进行监督和管理,做到计划明确、过程完整、监督到位,使集体备课真正落到实处。同时还逐步规范了对研究性学习、学生学习成果与展示的管理等。

3、开发校本课程、整合教育资源、促进课程评价

根据新课程实施改革的要求,汐子镇总校在开足开齐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同时,进一步加强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管理,积极创造条件鼓励教师利用自身特长和优势从事校本课程《安全教育读本》和《志在家乡变新颜——发展中的塞飞亚》的编写工作,目前我镇各中小学均根据自身特定认真研发校本课程。

此外,全镇各校充分发挥实验室、电教室及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的作用,加大对实验设备的整合和改造,设置社会实践综合课。各中小学通过对学生的体育、艺术等多方面特长的培养并结合本地区特点,积极开设集体舞、绘画、美术、书法等\"自主选择,快乐成长\"的活动形式,加深各校的特色项目建设。

三、以人为本、共同发展、终身学习、促进教师的成长

1、在课堂教学方面,我总校要求教师能够准确确定三维教学目标,讲课中始终以学情定教情,以学生行为定教师行为,把教师能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否使学生\"动\"起来,作为课堂评价的重要标准。改变过去\"教师占主要地位的\"课堂教学模式,积极推进\"以学为主,以教为辅\"的教学方式。在市生关系上,学校进一步加强对校风、学风、班风的建设,要求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尊重学生的人格,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真正营造市生共同交流,群言群策的课堂氛围。

2、开展多样的小组合作学习,在学习方式上,我总校要求师生互动,平等交流,共同发展,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积极开展多样的小组合作学习,并在实践合作中,寓教于动;在游戏活动中,寓教于趣;在讨论合作中,寓教于思。真正体现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

3、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实施新课程改革实验以来,我总校逐步完善学生建立成长的记录袋。为了使评价更客观、更科学,更完善,各校建立了包括养成习惯、社会调查、学习态度、动手操作等12项内容的学生成长记录袋,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发展。

4、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

我校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修改并完善了《汐子镇总校专任教师考核办法》、《汐子镇总校新教师培训办法》、《汐子总校师德考核办法》。同时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并逐步完善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考评制度。

从参与课改实验到现在为止,我总校教师在专业成长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先后有多名教师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宁城县等各级教育教学部门中组织的各类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自启动课改工作以来教师们先后在自治区、市、县等各级教育教学刊物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数十篇,这些成绩的取得有力地推动了全镇各校的课改工作,更好的促进了以教研促课改,以课改提质量的良好态势。

第5篇:色彩课程总结

在两周的色彩图式语言的课程之后,开始了为期四周的色彩课程的学习。色彩课程的练习主要是在对静物的写生中开展的,目的是深化对色彩图式语言的理解,熟练对图式语言中的各个要素的把握和运用,重点的是在对图式语言对色彩中色像,明度,纯度要素的协调运用,对物体的颜色,光影,透视和图案的构成的表现的基础上,丰富整个画面,使画面更加完整。所以说画面的完整性是这四周的色彩课程的主要训练目标。

在四周的色彩课程中,我总共完成了13幅色彩作业。

在课程的第一周,我只要进行了对机器静物的写生练习,由于造型能力有限,色彩感觉不太好,写生的作品比较失败,画面缺乏完整性,对静物色彩的把握也不好,往往只有简单的明度对比,仅仅用不同的颜色表现了所看到静物的素描关系。

在课程的第二周,我尝试了按照莫兰迪画面上的感觉,试图将其把看上去简单其实却很丰富的色彩用在对陶罐静物的写生中,所以我自己摆了一组很简单的静物,在一个黄色的桌子上就只有一个褐色的陶罐,用了两天的时间去对这个对象进行写生,最后的效果还是不好,画面上依然只有简单的素描明暗关系,也还是用单调的色彩画出的素描静物。在第二周的课外作业中我用水分颜料花了一个星期的时间临摹了凡高的《星月夜》,尝试了凡高那种特有的笔触,虽然最后完成的作品中颜色和原作中有比较大的出入,一方面是由于我选择的临本本身的印刷问题,整个画面色调偏绿,而我在临摹的过程中也由于经验和技术上的问题,调不出临本上的颜色,所以,画面气氛比原作要少很多,但是经过对这幅《星月夜》的临摹,我一方面体会到了凡高的画并不是一时意气之作,他的画面都是经过精心安排,仔细构图的,比如《星月夜》这幅油画,凡高先是用钢笔做了张草图,然后再用油画颜料画在画布上,而画面中高大的贯穿整个画面的深色的丝柏正好分割了整个天空,阻挡了天空的流动,使画面更加沉稳;然而更重要的是我在对《星月夜》的临摹过程中稍稍体会到了用色的一些方法。在临摹完《星月夜》之后完成的另外一张课外作业中,默写了学校宿舍后面一排平房晚上停电时,一半自己发电亮着灯,而另一半点着蜡烛的场景,在这幅画中模仿了凡高的笔触描绘天空,整张画虽然还是缺乏完整性,但是色彩的丰富程度大有提高。

在课程的第三周和最后一周,我尝试运用了油画颜料这一种新的工具,对蓝色桌布上的一束花写生,感受了油画颜料和我一贯运用的水粉颜料的不同,而画出来的效果也比水粉画更好。我在继续丰富画面的色彩的同时,加长完成作业的时间,以提高作业的完整性。在完成长期作业的过程之中,也穿插了小尺幅的短期作业,快速表现场景和静物制作草稿,以训练在构图上的安排和对整个画面色调和气氛的控制。在最后一周时间中主要完成考试作业结束和总结课程学习。

在色彩课程学习的过程中,一共组织了两次大课,讲解欣赏学生优秀作品和大师范画,这对我学习很有帮助,在课程的学习中,老师也细心帮我讲解,也促进了我的进步,在以后的学习中我要继续努力,提高绘画水平。

第19篇:课程总结

课程总结

短短的八个周已经过去了,ps课上学习了很多关于图像的处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具体学习了使用“自动颜色校正”来消除图像的色编,使用海绵和淡浅工具来调整图像某些单独区域的饱和度和亮度以及调整图像的色彩范围等等。刚开始的时候真的有点适应不过来,总是跟不上老师的节奏,可能是刚刚接触这门课的原因,做了前面忘了后面,其实这只是photoshop入门要学的东西,搞成这样挺悲剧的。不过最后还是在同学的帮助下及时认真的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任务,看着自己做的图片还是比较满意的,虽然没有老师上课展示的图片那样好看但我已经很开心了,我发现photoshop越来越有意思了。

通过对photoshop的进一步学习和了解发现这门课需要的动手能力还是很强的,这就在很大程度上考验人的耐心和毅力,要知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要自己的基础知识够好加上自己不服输的精神就一定可以拿出一份比较不错的作品。每一件事情都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练成的,我还需要不断的练习来巩固我的知识,我会在以后的练习中好好锻炼自己,只有在失败后得到的经验才是最重要的,我会好好学习这门课程的。

第20篇:课程总结

课程总结

(一)

20XX20XX学年第X学期,本人担任了XX级XX专业班的《xx》的教学工作。由于其中部分是以前担任过的课程,因此在课程教学方面有一些教学心得和体会,现总结如下:

经过x年的课程教学,我对教学有了较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教学就是教与学,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学者。学生是被教的主体。因此,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有针对地教对教学成功与否至关重要。从最初不了解学生对教学的重要性,到现在认识到做为职业学校的教师,要有针对性地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相结合应用于日常教学活动当中。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案例教学法、讨论法等,各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使课堂更生动有趣,能够把学生吸引到课堂上来,通过深入浅出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对课程更有兴趣,真正能够学到专业知识与技能,达到教学要求。

在教学的其他环节方面,我也力争做到精益求精,开学初认真制定教学进程表,十分注重研究教学方法及手段,认真备课和教学,积极参加教研室的备课活动,争取上好每一节课,并经常听其他任课教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教学的业务水平。力求做到每节课都以最佳的精神状态站在讲台上,以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让学生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学到相关的专业知识以及技能,使学生能将课堂所学到的应用于实践当中,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当然,虽然已经有近x年的教学时间,但在教学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在教学方面也走了不少弯路,还有许多方面需要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逐步完善。在学院领导的关心下,在经验丰富的教师帮助下,下个学期争取更大的进步!

课程总结

(二)

2014年5月30日在安县教师进修校举办了中小学教师为课程培训,由绵阳市电教馆老师景吉星为我们讲解什么是微课程,以及微课程的设计与制作。经过一天的学习,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并有一些体会如下:

一、什么是微课程

微课程是一种在线教学视频文件,主要用于教师学习与培训。微课程由文字、音乐、画面三部分组成,它没有解说的声音,在优美的轻音乐中,静静地阅读文字,欣赏画面,进而引发思考。 一集微课程长度在5分钟左右,字数在300之间左右,语言简洁,通俗易懂。所谓5分钟完成一次学习,300秒经历一次思考 ,可最大限度地利用零时间学习。

二、微课程有哪些与众不同之处

微课程起点很低,基于PPT(幻灯片)技术,后期转为视频文件,人人可做,简单易学。微课程每一集内容相对独立,它可独立使用,也可嵌入学校任何课题,还可以独立成系统,综合使用。

微课程利用了网络传送的便捷与录影重复利用成本低的特性,使用方便,除了网上学习,还可利用手机、微博等方式学习,也可以用于学校例会、研讨会观看或讨论。主要针对教师专业发展,内容直接指向具体问题,关注小现象、小故事、小策略,主题突出,一课一事,层层剖析,有深度,能启发有思考。

三、个人见解

现在社会发展越来越快,人们生活节奏也随之加快,利用网络来互相探讨教育教学也极为普遍。网上也有很多的课堂教学视频,但大多数是完整的一整节课,40多分钟的在线视频,要从头慢慢看,而往往我们只是需要借鉴其中某一个知识点的教学内容,这样无疑是对时间和资源的一种浪费。然而以微视频为主的多种教学资源构成,并在教学应用实践过程中不断生长而成的一种微型网络学习课程。让学生能有针对性的、高效率的对某个知识点的教学进行学习。微课程是顺应时代的发展的产物,最终将创造一个新的学习潮流。

课程总结

(三)

当今,中国的企业基本建立了具有现代意义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以企业的发展目标为指导,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人力资源的招募,选拔,培训,评估,激励以及奖惩制度,提高人力资源的效率,为企业创造更高的价值。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取代传统的人事管理开始,人力资源管理面临再一次的调整和改变。我国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现状与改革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学习《人力资源管理》这门课程对我们今后的发展具有巨大的帮助与意义。现对该门课程进行如下总结。 一.人力资源管理的学习情况

现代企业中,人性化管理和对人才管理重要性的强调,的管理更加重视管理的艺术,更加强调人才的,人才和员工的参与是企业成功的重要砝码。通过《人力资源管理》这门课程的学习,我了解到人力资源管理的本质是为达到企业战略目标,通过对人的管理体现对工作的管理。在员工适应工作的基础上,实现企业绩效目标与员工个人价值的提升,从而达成企业与员工的双赢。 二.学习到的具体内容

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我了解到了如下内容: 1.什么是人力资源管理? 企业有效的利用人力资源实现组织目标的管理过程。其中包含实施人力资源管理的观念、技术和方法。

2.什么是人力资源规划? 人力资源规划是企业或其他大中型机构为实施其发展战略,实现其目标而对所属人力资源进行预测,并为满足这些需求而预先进行系统安排的过程。人力资源规划是企业发展战略及年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各项工作的依据。

狭义的人力资源规划,即人力资源规划,它是指企业从战略规划和发展目标出发,根据其内外部环境地的变化,预测企业未来发展对人力资源的需求,以及为满足这种需求提供人力资源的活动过程。简单地说,人力资源规划是在进行人力资源供给和需求预测的基础上,通过人力资源管理使之平衡的过程,即人力资源规划是短期计划,实质上是企业各类人员需要补充的计划。广义的人力资源规划是企业所有各类各种人力资源计划的总称。

3.工作分析 :工作分析是获得有关工作的信息的过程,这些信息包括需要完成的任务方面的信息和有关完成任务所需要的人的特点方面的信息。 4.工作设计

工作设计是指对方完成工作的方式以及某种特定的工作所要求完成的任务进行界定的过程。 工作分析与工作设计有着密切而直接的关系,工作分析最终的目标是制定合理的工作设计,使人员的能力在组织中得到充分的利用,为组织创造价值。 5.人力资源招募

人力资源招募是构建潜在的新员工供给来源,是指企业以发展和吸引潜在雇员为主要目的而采取的任何做法或活动。

企业招募计划的目的在于保证企业中出现了职位空缺时,可以得到可供选择的大量的并且是真正合适的求职者。 6.员工录用

员工录用简单来说是指企业决定哪些人将被允许加入企业而哪些人将被捕允许加入企业这样一个过程。它包括对工作申请人进行测评,制定录用决策和对录用结果做出评价。 7.职前教育和员工培训

员工的职前教育和员工培训指的是组织在员工进入组织以后所从事的提高这些人员价值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

职前教育是使新的雇员熟悉组织,适应环境和形势的过程。员工培训是指企业为了有计划地帮助学习>员工学习与工作有关的综合能力而采取的努力。当员工的能力已与企业发展所需要的能力不相适应,而企业又需要保留这些员工时,企业管理者就应该让员工知道自己能力的优劣势以及提出培训的要求和计划,改善他们个人的不足之处,并且还应当就培训与改善他们能力不足或知识缺陷之间的联系与员工进行沟通。 8.企业绩效管理

绩效管理是指管理者确保员工的工作活动以及工作产出能够与组织的目标保持一致这样一个过程。

绩效管理是对绩效实现过程中各要素的管理,是基于企业战略基础之上的一种管理活动。绩效管理是通过对企业战略的建立,目标分解,业绩评价,并将绩效成绩用于企业日常管理活动中,以激励员工业绩持续改进并最终实现组织战略及目标的一种管理活动 工作绩效的管理系统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绩效的界定,绩效的衡量以及绩效信息的反馈。 9.薪酬体系 员工在组织中工作所得到的报偿包括组织支付给员工的工资和所有其他形式的奖励,可以分为外在报酬和内在报酬两部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我们把外在报酬作为员工的薪酬体系的研究重点。其基本内容包括:间接报酬和直接报酬(基础报酬,绩效报酬)。 10.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在其工作生活中所经历的一系列职位,工作或职业。 员工职业发展是指员工有意识地确定和追求自己职业生涯目标,组织主动参与其中并给与帮助的过程。 三.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取代传统的人事管理开始,人们的观念已经发生了非常重大的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国际社会经济环境的急剧变化,人力资源管理面临再一次的调整和改变。我国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现状与改革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今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具有中国特色。

当今,中国的企业基本建立了具有现代意义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职能进行重新划分,建立了相应得组织结构,以企业的发展目标为指导,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人力资源的招募,选拔,培训,评估,激励以及奖惩制度,提高人力资源的效率,为企业创造更高的价值。目前,有相当一部分的企业开始研究和尝试使用人力资源价值链的管理方法。价值链对于推动企业员工,管理者,知识创新者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提供了很多优秀的管理方法,并逐步在企业中推行。 四.学习体会 回顾这一学期的学习过程,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1、要深入了解自身现状和发展方向,适应环境。在学习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人力资源是人类社会中最宝贵的资源,这种资源的利用程度,直接影响其他资源的利用程度,影响组织目标的实现程度。特别是在当前知识经济的条件下,市场的竞争最终是人力资源的竞争。

2、要认真学习知识,在学习上取得好成绩。要成为一名合格的企业管理层员工,首要条件就是要成为业务上的骨干。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说,利用业余时间参加社会实践,积累经验,对我们自身发展有很大帮助。

3、要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己。要正确的认识自己,在学习中不但要发扬自己的优点,还要客观地面对自己的不足之处,更进一步注重锻炼自己的应变能力、协调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创造能力,不断在学习中进取。

五、存在的不足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回首过去,虽然在思想和学习上都有了新的进步,但距老师的要求和期望还有不少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1.业知识还不够丰富,学习的系统性和深度也还不够;2.考虑问题不够成熟和全面,有时出现急躁、毛糙等问题;3.创新意识不强,创造性开展学习不够;4.协调、交流和沟通技巧还不够娴熟,文字驾驭能力尚需进一步提高;5.学习的计划性不强,学习思路有时不够清晰。 今后,我将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完善自己:

1.继承把学习------实践----总结作为提高自己的主要途径,保持勤于学习、勤于思索的良好习惯,不断吸纳新知识、把握新技能、增强新本领,在向书本学习的同时留意收集各类信息,广泛汲取各种营养。

2.勇于面对和纠正自己学习中的缺点、错误,不断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努力培养扎实的理论功底、踏实的工作作风、周密的组织能力和缜密的分析能力。

3.进一步强化学习意识,充实自己。继续把学习作为提高自己的主要途径,保持勤于学习、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不断吸纳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增强新本领,在向书本学习的同时注意收集各类信息,广泛汲取各种营养。

4.进一步强化进取精神,提高综合素质能力。勇于发现和纠正自己学习中的缺点、错误,不断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努力培养扎实的理论功底、踏实的工作作风、周密的组织能力和缜密的分析能力。

课程总结范文
《课程总结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