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社区工作总结

财政支持社区工作总结(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7-23 08:38:06 来源:社区工作总结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财政支持会展

蓬勃发展中的黑龙江科技会展事业

在财政支持下,黑龙江高新技术展已经从开始的萌芽阶段发展到了现今的成熟期,为我省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做出了重大贡献。

一、1994年至2000年开始萌芽,以哈洽会科技展的确立为标志。在起步的几年,面对着资金紧缺的问题,我们与财政携起手来,共同面对困难,把预算做到最精、最细。做到了在不影响会展质量的情况下不多花国家一分钱。并为我省科技会展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2000年至2003年初步形成,以哈洽会科技展的规模扩大,深圳高交会、北京科博会黑龙江科技展团的进入为标志。这个阶段,在财政的大力支持下,我们逐渐的确立了我省高新技术展团在哈洽会中的品牌地位,展团连续多年荣获哈洽会组委会办法的突出贡献奖。同时,也走出我省,连续参加了多届深圳高交会和北京科博会,为我省科技合作项目的推广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三、2003年至今已走向成熟期,形成了系统化、规模化的黑龙江高新技术展。在这个阶段,财政给予了我们更大的支持,使我们能有计划、有目的、有选择地组织黑龙江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的科技项目参加国内的科技会展,加强了我省与国内外的高新技术合作。通过这些会展工作,充分展示我省科技发展的新面貌,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和国际化,促进科技资源的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推行“政产学研金介”相结合,在国内外两个空间上推动引技、引智及引资工作,加快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的前进步伐,配合国家实施东北

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提高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快速发展。

十几年来,在财政的大力支持下,我省的科技会展工作从无到有、由小及大,截至到目前为止,共参加会展上百次,征集项目数万项,签约金额过百亿,为我省的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今年,我们计划组织参加北京科博会、深圳高交会以及一些其他的科技性会展。响应国家号召,重点展示能够加速推进我生生物产业发展的高新技术项目、提升我省科技自主创新水平、推动我省 “六大基地”建设、能够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省份,以及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重大高新技术项目、成果和高新技术产品。为我省对内、对外开展经贸科技合作,促进科技招商、科技引资引企,提高我省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提供重要平台。

推荐第2篇:财政社区建设工作总结

2011年财政社区建设工作总结

县社区建设办公室:

根据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和市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下发2011年度城市社区建设考核要点和评分标准的通知》、市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做好2011年度城市社区建设考核工作的通知》要求,现就2011年度财政部门对社区建设工作总结如下:

一、提高认识,促进社区建设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区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社区是城镇居民的家园,社区的安定直接关系到县域经济的繁荣与稳定。做好社区建设工作,是维护县域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方面,县财政部门高度重视社区建设工作,始终将这项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坚持以人为本,积极履行财政职能,积极做好各项经费保障工作,确保社区建设顺利进行。

二、安排预算,确保经费到位

为切实保障社区人员经费和必要的办公经费,在全县年初预算经费安排上,县财政部门充分考虑到社区工作的实际情况,对全县6个社区的经费实行了优先保障,全年共投入社区人员经费和办公经费经费54万元。⑴6个社区工作人员及社区计生助理员30人,其中:****镇5个社区25人、****镇1个社区5人,全年县财政安排社区人员工资(含社会保

险金)38万元,其中:****镇5个社区32万元、****镇1个社区6万元;⑵社区办公经费的安排,按照社区服务人口核定,对服务人口在2500人以上的按3万元/个安排,对服务人口在2500人以下的按2万元/个安排,全县安排社区办公经费16万元,其中:*****社区、****社区各2万元,****社区、****社区、****街社区、****街社区各3万元。社区人员经费和工作经费的落实到位,为加强社区建设提供了前提条件。

三、加大投入,完善服务功能

为整合社区服务资源,拓展社区服务功能,以人为本做好服务群众工作,县财政部门充分调动各项有利因素,增强对社区服务设施的投入,不断提升社区服务整体水平,全年共投入公共卫生维护和公共设施维护经费40万元。⑴全年投入二级卫生网经费22万元,加强了对全县二级卫生网工作的监督与管理。⑵全年投入公厕管理费用5万元,保证了公厕的正常运行。⑶安排*****镇****社区建设资金10万元,解决了社区办公楼建设资金不足问题。

4、分别为6个社区添置了电脑6台、打印机6台,投入资金3万元,改善了社区办公设施。

四、协力配合,丰富文化生活

为丰富社区群众的文化生活,县财政投入文艺汇演资金4万元,共同举办了‚****县‘民生杯’第三届社区广场文

化艺术节暨辉煌九十年、党在我心中‛大型文艺活动,旨在以建党九十周年活动为契机,以社区广场文化艺术节为平台,以民生工程政策宣传为主题,将18个民生工程协调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分别与6个社区联系协作,举办6场‚民生杯‛社区广场文化艺术节,让广大群众在艺术欣赏中增加了对全县民生工程政策和成效的了解,丰富了社区群众的文化生活。 社区是城市的细胞,社区安宁,城市才能稳定;社区和谐,城市才能和谐。过去的一年,财政部门在社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方面作出了积极的努力,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为建设和谐社区,丰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倡导科学、文明、健康、和谐的生活方式提供了一定的条件。在2012年来临之际,财政部门将进一步树立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立足本职、统筹谋划,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多渠道筹措资金,保障社区工作顺利实施。

推荐第3篇:财政支持和谐社会情况汇报

财政支持和谐社会情况汇报

近年来,市财政部门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提高干部素质为根本,以提高工作质效为中心,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构建和谐武穴财政。2005年,武穴市完成国内生产总值46.6亿元,实现财政收入3.9亿元。今年上半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1亿元,同比增长11.8;完成财政收入2.6亿

元,同比增长22.3%;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和绝对额均创历史新高,是近8年来增长速度最快的时期,实现了“十一五”的良好开局。

以人为本,文明理财树形象好范文版权所有

近年来,武穴市财政局坚持“依法治财、从严治队”的工作思路,坚持持之以恒抓学习、抓培训、抓教育、抓活动。一是采取全员轮训、专业培训和制订优惠政策鼓励干部参加学历教育和专业技术职称考试等多种形式,提高全休干部职工的政治理论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二是经常开展各种有意义的载体活动。如举办“读书比赛”、“知识竞赛”、业务考试、心得交流、轮流讲课等,同时举办学习专栏和系统“标兵”事迹报告会以及各种参观学习活动,展示财政干部文明、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激发干部职工积极进取的工作热情。一大批干部行政管理能力、财政专业化管理水平及计算机实际运用能力明显增强,整体素质大大提高。到目前为止,全系统大专学历或中级职称以上人数占干部职工总数80以上。三是加大党风廉正建设力度。为塑造财政形象,他们通过“抓班子带队伍,抓机关带基层”,制订《廉政建设十不准》,开展“好班子、好班长、好助手”创建活动,大力倡导“勤奋理财、公正理财、科学理财、高效理财、廉洁理财、文明理财”的职业规范,培养干部职工“热爱财政,奉献财政”的敬业精神,使争创“组织纪律好、部门风气好、优质服务好、工作业绩好”成为财政干部的共识和自觉行动,极大地提高了广大群众对财政工作的满意程度。局机关连续6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党风廉政建设第一名;2005年,在武穴市行风评议中,市财政局夺得第一名;大金、余川等9个财政所被评为省、黄冈市级文明单位。董有国、戴益民等40多人受到省财政厅、黄冈市财政局及武穴市委、市政府表彰。

管理为重,实干兴财创业绩

近年来,市财政局针对财政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多管齐下,实干兴财,成效显著。一是严格执行政策法规,打造服务平台。为依法取得财政收入,合理安排财政支出,大力整顿财经秩序,实现依法行政目标,武穴市财政局严格按照《行政许可法》、《预算法》、《会计法》等法律、法规和行政执法程序的要求,依托已建立的行政服务中心,明确执法主体,公开服务内容,简化行政审批、审核程序,实行一次性告知、一站式服务,为社会提供规范、公开、便捷、高效的政务平台。他们建立了以财政政策法规、财政性资金管理、财政工作目标和廉政建设为主要内容的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网站,建立了武穴市信息中心,构建了政务公开组织网络,树立了“公开、公正、透明”的阳光政府形象。这一作法,得到了黄冈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并在黄冈市作了经验交流。二是全面深化了财政四大改革。为强化财务监督,在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全面推行会计集中核算,72个行政事业单位取消了各单位银行帐户,实行了会计集中核算。与此同时,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预算外资金“收支两条线”管理改革继续深化,从而有效地堵塞了财务漏洞,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促进了武穴经济发展。2005年,武穴市已完成71家一级预算单位预算编制工作,启动了公检法司比较规范的部门预算操作;全市45家一级预算单位预算内、外资金全部实行国库集中支付;2005年武穴市进行了83次政府集中采购,采购金额1095万元,节约资金98.6万元,资金节约率9;“收支两条线”改革继续深化,武穴市进入财政专户管理的单位有243家,实现了预算外资金收支计划管理覆盖率、财政专户管理率、政府性非税收入缴户率三个100,全年累计完成各项收入8221万元,收缴罚没收入2467万元。财政四项改革,融洽了干群关系,提高了政府形象,促进了各级政府科学行政、依法行政。增强了部门自律意识,使部门工作更加规范透明,提高了服务质量,促进了廉政建设。激发了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社会监督热情。三是加大“三农”投入力度,提高财政资金的规模效益和使用效益。2005年,武穴市财政安排农村教育资金7029.7万元,危房改造资金587.9万元,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金647.5万元,“两免一补”资金54.3万元。全市累计向上申报支农项目20多个,金额达600多万元,武穴市已被列入全省30个农机购置补贴县市和生态公益林补助县市。2006年,全市预算安排涉农总支出为11133万元,比前3年平均数多1648万元,重点支持农业产业化,培育油菜、生猪、生姜山药等农业财源,为构建和谐社会,促进武穴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财力保障。

三、服务至上,排忧解难谱新篇

在建立“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公共财政体系下,全体财政干部牢固树立全局意识、群众意识、服务意识,切实做到“想部门之所想,急基层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一是实行承诺服务,接受社会监督。俗话说:“群众利益无小事。”财政部门建立刚性约束制度,实行“岗位公示制、接待首问制、限期服务制、先

进月评制”,做到“办事指南、干部照片、文明用语”上墙,实行承诺服务,向社会公开承诺:“对涉及群众利益的项目优先安排,涉及群众利益的资金优先拨付,涉及群众利益的事情优先办理,涉及群众利益的资金严格监管。”二是全面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全市粮食直接补贴和早稻良种补贴的测算发放工作严格按照“五统一”、“五个不准”和“四十字操作办法”的要求规范操作。“五统一”,即统一补贴范围、统一计算依据、统一补贴标准、统一补贴时限、统一发放程序;“五不准”,即不准自作主张制定标准,不准抵扣各种税费任务,不准搭车增加负担乱收费,不准随意增减面积、数量及补贴金额,不准未公开、未公示直接落实到户;“四十字操作办法”,即农户申报、小组登记、张榜公布、代表确认、村级审核、国干把关、农技审查、镇处申报、市级审批、财政发放,严格专户管理,确保专款专用。2005年,全市共落实粮食直补资金1336万元,落实退耕还林面积4.2万亩,发放退耕还林资金1190万元。通过实行“两免三补贴”政策,全市农民直接受益达1.8亿元,粮食产量稳中有升,农民人平纯收入达到3067元,实现了与城镇居民收入同步增长。三是改进工作作风,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好范文版权所有

为全面推进农村税费改革、服务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和落实各项惠农政策,武穴市财政局将各项改革精神及各种惠农政策收集编印成册,分发给群众,先后组织财政干部进村入户开展“村村讲”活动。通过走访农户,征求群众意见、建议,抓好回访复查和督促检查,确保群众反映的问题件件有回音,项项有办理答复。此外,坚持完善领导联系点、包村入户、结对帮扶、民情恳谈等制度。据统计,财政部门采取“五进五送”下基层,先后为群众办实事80件,帮助基层落实项目68个,资金120万元。同时,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先后组织财政干部积极捐款捐物,踊跃参加扶贫助学活动,帮助因贫困而辍学的适龄儿童重返校园,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

推荐第4篇:创新财政支持机制

创新财政支持机制,开创农村科普工作新局面 ——在“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 财政部教科文司副巡视员 居昊 2009年11月26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很高兴来参加“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经验交流会。首先,我想借此机会,代表财政部教科文司对中国科协领导和科协系统的同志们,以及地方财政部门的同志们多年来对我们工作的理解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此次中国科协和财政部共同召开“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经验交流会,各级科协、财政部门相关负责人、科普惠农兴村获奖对象代表齐聚一堂,总结交流科普惠农兴村工作经验,探讨下一步工作思路和方向,非常必要,也非常及时,对于推动农村科普工作、提高农民科学素质、助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实施四年来,在提高农民科学素质,探索建立科普惠农长效机制、公益性科普服务体系、财政科技支农新机制方面取得了诸多成功经验和显著成效,已经成为农村科普工作和财政科技支农工作的一面旗帜,得到了中央领导的肯定,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地方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各级科协和财政部门的密切配合、共同努力是分不开的。一会儿齐让书记将对“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四年来的实施情况、成效做全面的总结。下面我结合财政工作做一简要发言。

一、发挥职能,大力支持科学普及工作

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中国科协成立5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明确指出,“科技工作包括创新科学技术和普及科学技术这两个相辅相成的重要方面。普及科学技术,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既是激励科技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内在要求,也是营造创新环境、培育创新人才的基础工程,必须作为国家的长期任务和全社会的共同任务切实抓紧抓好,为科技进步和创新打下最深厚最持久的基础”。可以说,“创新”与“普及”是科技工作的“一体两翼”。而科学普及工作对于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基础性作用。2006年2月,国务院发布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以下简称《科学素质纲要》),将开展科学普及工作、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提升到了重要的战略高度,明确提出要“通过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尽快使全民科学素质在整体上有大幅度的提高”。

中央财政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科学普及工作的决策和部署,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大力支持科学普及工作,重点支持了全国科普日等主题科普活动、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科普基础设施工程、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工程、中国科技馆旧馆科普展教设施运行维护和新馆展教设备及配套设施研制工作,以及中国科技馆新馆建设项目等。 同时,为进一步落实十六届五中全会和《科学素质纲要》精神,助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06年起,财政部与中国科协共同组织实施了“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在全国评比、筛选、表彰一批有突出贡献的、有较强区域示范作用的、辐射性强的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科普示范基地、农村科普带头人、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等先进集体和个人,对其开展科普惠农活动进行补助和奖励,带动更多的农民提高科学文化素养,掌握生产劳动技能,增强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兴趣和意识,把学习科技知识变成广大农民的自觉行动。“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创了农村科普工作的新局面,也探索了财政资金支农的新思路。

二、创新机制,推动“科普惠农兴村计划”顺利实施

中央财政积极支持“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并在投入和管理机制上有一些新的探索。根据农村科普工作的特点,采用了“以点带面、榜样示范”的运作管理方式和“以奖代补、奖补结合”的资金投入方式,探索实行了“报账制”的资金管理方式。通过这样一种机制、管理、投入上的创新,更好的发挥了中央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促进了各级政府、各级科协引领农民开展科普工作的新局面。具体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是切实保障资金落实。这是顺利实施这项计划的物质基础。为支持“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四年来中央财政共安排专项资金4.5亿元,通过中央对地方的专项转移支付形式下拨给地方。中央财政对地方科普工作的资金支持,过去没有过专项转移支付,这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意义非常重大。在资金安排上,2006年安排资金5000万元,2007和2008年各1亿元,2009年2亿元,短短四年就翻了两番,从中可以看出中央财政支持“科普惠农兴村计划”、支持农村科普工作的决心和力度。在资金分配过程中,财政部与中国科协密切配合,组织专家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兵团)申报材料进行评审,确定奖补对象,并按程序进行公示,确保了资金分配的公平、公正、公开。

二是创新资金投入机制。目前对农村、农业、农民有关经费的支持渠道较多,但基本是通过项目方式支持。我们在会同中国科协制定“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实施方案过程中,考虑到我国农村面很广,农民人数又很多,农民对科普工作的需求量很大,仅仅依靠“科普惠农兴村计划”专项资金不可能完全满足农村对科普工作的资金需要,因此,在资金投入上采取了“以奖代补、奖补结合”的方式,对评选出的有突出贡献和较强区域示范作用的、辐射性强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奖励和补助,将有限的资金投放于能够带动农民科学生产、科学生活的示范点上,力图通过他们的示范带动作用,把专项资金投入的效能放大。这种方式既是对这些先进集体和个人过去在科普工作中已做出的贡献的肯定,也是对这些先进集体和个人今后更好地开展科普工作的支持,更是带动更多的农民群众主动参与科普,自觉利用科技手段发展生产、改善生活,推动基层科普工作的重要手段。同时,这种方式创新了财政资金支农的思路,可以更好地避免与现有支农资金项目的重复,更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使更多农民受益。

从近几年“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实施情况看,虽然国家没有对各地方提出资金配套的要求,但在中央财政资金的带动下,地方财政主动安排资金,实施本省科普惠农兴村计划,部分地县也积极跟进。可以说,中央财政资金充分发挥了导向作用,调动了地方政府投入的积极性,实现了中央与地方资金的合力效应,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三是严格规范资金管理。为规范和加强专项资金管理,财政部和中国科协专门制定了《科普惠农兴村计划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对专项资金按照“定额补助、定向使用”的原则进行分配、使用,实行报账制管理。定额补助是指财政部会同中国科协根据评选出的先进单位和个人开展农村科普工作的实际需要、年度专项资金总量等因素确定年度单位奖补资金额,并随同当年各省推荐名额共同下达,这种做法有利于资金分配的公允,也更体现出奖补资金的特点。定向使用是指资金专项用于奖励和补助评选出的先进单位和个人,并且有明确的开支范围,用于这些先进单位和个人开展科普惠农活动,包括科普专用资料和设备费、科普活动费和其他用于开展创新性农村科普活动的费用。在资金管理方式上,借鉴世界银行的相关做法,采用了“报账制”的管理方式。这种方式创新了地方专款的管理方式。这种管理方式工作量较大、管理较细,需要各级财政部门、尤其是县级财政部门和县级科协(包括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所属同级财政部门和同级科协)的密切配合,来做好这项工作。在县级财政部门和科协的共同努力下,经过这四年的运行和实践证明,报账制在加强惠农专项资金管理、发挥财政资金效益上,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继往开来,开创农村科普工作新局面

“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实施四年来,在各级科协和财政部门的密切配合下,进展比较顺利。但我们也收到了一些举报信件,虽然基本属于查无实据,但也给我们一定的警示。希望在下一步工作中,各级财政部门和科协能充分发挥各自职能,协作配合,选好奖补对象,用好奖补资金,继续做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的实施工作。并不断探索、改革创新,开创农村科普工作新局面。

(一)认真总结,继续实施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科普惠农兴村计划”专项资金是第一笔以专项转移支付形式支持农村科普工作的资金,体现了中央财政对农村科普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各级财政部门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要与各级科协紧密配合,认真总结四年来的科普惠农工作的特点及经验,再接再厉,不断完善组织实施工作,切实保证评比的公平、公正、公开,对推荐对象进行认真筛选、优中选优,同时要建立信息公开和社会监督机制,广泛接受社会各方面的监督,从而真正评选出一批示范作用突出,深受农民欢迎的先进单位和个人,确保科普惠农工作能够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同时,要进一步做好宣传工作,加强“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的实施效果。各级财政部门和科协要把对优秀农村基层科普组织和农村科普带头人评比筛选过程与普及科技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广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进一步激发广大农村基层科普组织和科普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引导激发广大农民学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创造性,引导全社会共同关注农村科普工作。

(二)明确职责,分级管理,形成良好的工作机制。“科普惠农兴村计划”有关工作一直要深入到非常基层的工作层面,深入到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科普示范基地、科普带头人、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等。所以在工作的落实部署上,从中央到地方各级财政部门、各级科协,都要按照有关管理办法要求,认真履行好各自的职责。省一级有省一级的职责,县一级有县一级的职责,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形成良好的工作机制和工作合力,共同推动工作的开展。

(三)加强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各级科协和财政部门要继续加强对奖补资金的管理和使用的监督,起到各自应有的作用。奖补资金下达后,各级财政要加快拨款进度,并会同各级科协严格监管,确保专款专用,严格按照经费管理办法的开支范围和要求管理和使用经费。科协把好审核关,财政部门做好复审和报销工作,既严格管理,同时又要服务好,方便获奖单位和个人使用。同时各级科协和财政部门要注重资金使用的跟踪管理和支出效果的控制,对资金使用情况和绩效情况及时进行总结上报,对资金使用形成激励和约束机制。

(四)努力创新,进一步完善财政支持农村科普工作新机制。要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能仅靠输血、投入,关键是推动农村科技进步、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只有不断培育一批又一批新型农民,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强大的人力资源优势,增强农民自主发展能力,才能为新农村建设注入内在、持久的动力。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有多条途径、多种手段,农村科普工作则是提高农民科学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新型农民的一条非常重要的途径。“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在推动农村科普工作、助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效,各级财政部门应以“科普惠农兴村计划”为借鉴,深入分析农村科普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坚持以长期、长效、长远的思路来统筹农村科普工作,不断改进和完善支持和管理机制,探索财政支持农村科普工作从而惠及广大农民的新思路、新模式,开创农村科普工作的新局面,在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有新的作为。 谢谢大家!

推荐第5篇:财政支持和谐社会情况汇报

财政支持和谐社会情况汇报

近年来,市财政部门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提高干部素质为根本,以提高工作质效为中心,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构建和谐武穴财政。2005年,武穴市完成国内生产总值亿元,实现财政收入亿元。今年上半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1亿元,同比增长%;完成财政收入亿元,同比增长%;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和绝对额均创历史新高,是近8年来增长速度最快的时期,实现了“十一五”的良好开局。

以人为本,文明理财树形象

近年来,武穴市财政局坚持“依法治财、从严治队”的工作思路,坚持持之以恒抓学习、抓培训、抓教育、抓活动。一是采取全员轮训、专业培训和制订优

惠政策鼓励干部参加学历教育和专业技术职称考试等多种形式,提高全休干部职工的政治理论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二是经常开展各种有意义的载体活动。如举办“读书比赛”、“知识竞赛”、业务考试、心得交流、轮流讲课等,同时举办学习专栏和系统“标兵”事迹报告会以及各种参观学习活动,展示财政干部文明、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激发干部职工积极进取的工作热情。一大批干部行政管理能力、财政专业化管理水平及计算机实际运用能力明显增强,整体素质大大提高。到目前为止,全系统大专学历或中级职称以上人数占干部职工总数80%以上。三是加大党风廉正建设力度。为塑造财政形象,他们通过“抓班子带队伍,抓机关带基层”,制订《廉政建设十不准》,开展“好班子、好班长、好助手”创建活动,大力倡导“勤奋理财、公正理财、科学理财、高效理财、廉洁理财、文明理财”的职业规范,培养干部职工“热爱财政,奉献财政”的敬业精神,使

争创“组织纪律好、部门风气好、优质服务好、工作业绩好”成为财政干部的共识和自觉行动,极大地提高了广大群众对财政工作的满意程度。局机关连续6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党风廉政建设第一名;2005年,在武穴市行风评议中,市财政局夺得第一名;大金、余川等9个财政所被评为省、黄冈市级文明单位。董有国、戴益民等40多人受到省财政厅、黄冈市财政局及武穴市委、市政府表彰。

管理为重,实干兴财创业绩

近年来,市财政局针对财政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多管齐下,实干兴财,成效显著。一是严格执行政策法规,打造服务平台。为依法取得财政收入,合理安排财政支出,大力整顿财经秩序,实现依法行政目标,武穴市财政局严格按照《行政许可法》、《预算法》、《会计法》等法律、法规和行政执法程序的要求,依托已建立的行政服务中心,明确执法主体,公开服务内容,简化行政审批、审核程序,实行一次性告知、

一站式服务,为社会提供规范、公开、便捷、高效的政务平台。他们建立了以财政政策法规、财政性资金管理、财政工作目标和廉政建设为主要内容的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网站,建立了武穴市信息中心,构建了政务公开组织网络,树立了“公开、公正、透明”的阳光政府形象。这一作法,得到了黄冈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并在黄冈市作了经验交流。二是全面深化了财政四大改革。为强化财务监督,在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全面推行会计集中核算,72个行政事业单位取消了各单位银行帐户,实行了会计集中核算。与此同时,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预算外资金“收支两条线”管理改革继续深化,从而有效地堵塞了财务漏洞,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促进了武穴经济发展。2005年,武穴市已完成71家一级预算单位预算编制工作,启动了公检法司比较规范的部门预算操作;全市45家一级预算单位预算内、外资金全部实行国库集中支付;2005年

武穴市进行了83次政府集中采购,采购金额1095万元,节约资金万元,资金节约率9%;“收支两条线”改革继续深化,武穴市进入财政专户管理的单位有243家,实现了预算外资金收支计划管理覆盖率、财政专户管理率、政府性非税收入缴户率三个100%,全年累计完成各项收入8221万元,收缴罚没收入2467万元。财政四项改革,融洽了干群关系,提高了政府形象,促进了各级政府科学行政、依法行政。增强了部门自律意识,使部门工作更加规范透明,提高了服务质量,促进了廉政建设。激发了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社会监督热情。三是加大“三农”投入力度,提高财政资金的规模效益和使用效益。2005年,武穴市财政安排农村教育资金万元,危房改造资金万元,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金万元,“两免一补”资金万元。全市累计向上申报支农项目20多个,金额达600多万元,武穴市已被列入全省30个农机购置补贴县市和生态公益林补助县市。2006年,全

市预算安排涉农总支出为11133万元,比前3年平均数多1648万元,重点支持农业产业化,培育油菜、生猪、生姜山药等农业财源,为构建和谐社会,促进武穴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财力保障。

三、服务至上,排忧解难谱新篇

在建立“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公共财政体系下,全体财政干部牢固树立全局意识、群众意识、服务意识,切实做到“想部门之所想,急基层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一是实行承诺服务,接受社会监督。俗话说:“群众利益无小事。”财政部门建立刚性约束制度,实行“岗位公示制、接待首问制、限期服务制、先进月评制”,做到“办事指南、干部照片、文明用语”上墙,实行承诺服务,向社会公开承诺:“对涉及群众利益的项目优先安排,涉及群众利益的资金优先拨付,涉及群众利益的事情优先办理,涉及群众利益的资金严格监管。”二是全面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全市粮食直接补贴和早

稻良种补贴的测算发放工作严格按照“五统一”、“五个不准”和“四十字操作办法”的要求规范操作。“五统一”,即统一补贴范围、统一计算依据、统一补贴标准、统一补贴时限、统一发放程序;“五不准”,即不准自作主张制定标准,不准抵扣各种税费任务,不准搭车增加负担乱收费,不准随意增减面积、数量及补贴金额,不准未公开、未公示直接落实到户;“四十字操作办法”,即农户申报、小组登记、张榜公布、代表确认、村级审核、国干把关、农技审查、镇处申报、市级审批、财政发放,严格专户管理,确保专款专用。2005年,全市共落实粮食直补资金1336万元,落实退耕还林面积万亩,发放退耕还林资金1190万元。通过实行“两免三补贴”政策,全市农民直接受益达亿元,粮食产量稳中有升,农民人平纯收入达到3067元,实现了与城镇居民收入同步增长。三是改进工作作风,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

为全面推进农村税费改革、服务乡

镇综合配套改革和落实各项惠农政策,武穴市财政局将各项改革精神及各种惠农政策收集编印成册,分发给群众,先后组织财政干部进村入户开展“村村讲”活动。通过走访农户,征求群众意见、建议,抓好回访复查和督促检查,确保群众反映的问题件件有回音,项项有办理答复。此外,坚持完善领导联系点、包村入户、结对帮扶、民情恳谈等制度。据统计,财政部门采取“五进五送”下基层,先后为群众办实事 80 件,帮助基层落实项目68个,资金120万元。同时,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先后组织财政干部积极捐款捐物,踊跃参加扶贫助学活动,帮助因贫困而辍学的适龄儿童重返校园,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

推荐第6篇:财政支持县域经济发展

财政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措施及成效

(一)充分发挥财政争取资金的主渠道作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解除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瓶颈。

基础设施不仅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而且也是经济增长和资源有效配置的必要前提,基础设施的质量将决定着能否获得新的市场竞争能力,同时,也是投资者确定潜在的直接投资对象等级的重要因素。丘陵地区县级财政,大都是吃饭财政,自身投入是非常有限的,只有配合有关部门,积极向上争取更多的项目和资金,加大投入,切实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彻底改变交通条件差、水利设施不足、人畜饮水困难等落后的基础设施状况,才能有效解除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瓶颈。

(二)充分发挥财政管理职能,强化收支管理,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财力保障。

经济决定财政,财政反作用于经济。经济要发展,必须要有强有力的财政作保障。而财政投入是有限的,要使有限资金发挥无限效益,必须加强财政管理。

一是建立起公开、公正的收入机制,为县域经济提供更多财力。。一是废除收入“基数法”考核办法。以往财政收入都是年年下达计划,层层按计划完成,按计划考核,没有真正地体现出财政收入应收尽收。挖税、垫税现象时有发展,影响了收入的真实性。目前,我们通过推行新的县乡财政体制改革。三是建立新增项目增加财政收入的激励机

制,特别是对各乡镇新增税源增长财政收入要适当地给予充分的激励,以完善乡镇财政体制的不足,最大限度地调动发展经济的积极性。

二是建立透明、高效的支出监管机制,挤出更多资金投入到经济发展中。近年来,尽管在支出方面狠下了功夫,并收到明显的效果。但从目前来看,支出管理上还存在一些漏洞,资金使用效益不高等现象较严重。因此,支出管理仍是当前财政工作的重头戏,要狠下功夫,强化管理,降低行政运行成本,节省资金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一是严格预算。对预算编制和实施要在“早、细、硬”上下功夫。“早”就是编制要早。当年第三季度就要着手编制次年的预算,保证来年按时实施。“细”就是细化预算编制。一方面单位要细化,要对每一个独立核算单位编一本预算,另一方面项目要细,部门预算要编制到类、款、项级预算科目,工资、公用经费要进一步细化到目级预算科目,专项资金要核定到具体项目。“硬”,就是硬化约束,预算一经人大审议批准,财政要加强监管,不得更改,不准突破预算。同时,建立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监督“三权鼎立”的约束机制。二是严格支出标准和范围。要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制定本地统一的开支标准和范围。特别是对支出范围,要按建立公共财政框架的要求,进行认真清理,该退出的则退出,该加强的则加强,该调整的则调整,切实解决财政包揽过多、支出过多、过滥的问题。三是严格支付。不断完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减少资金周转环节,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四是从上到下清理和统一各种奖金政策,应建立“一年一度一次性奖励”制度,制止滥发奖金。五是加强政府投资领域管理,以减少政府

投入,减轻各级财政的压力。要转变政府职能,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加强政府投资领域管理,控制政府负债。

三是建立灵活、有力的财政调控机制,集中财力支持经济建设。财政部门作为政府的一个宏观调控部门,要服务于经济发展,必须加大调控力度,调控更多的资金和资源,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一是调控预算内、外资金。通过实施综合财政预算,将预算内外资金纳入预算,捆绑使用,并由政府集中一部分,由政府掌握使用,增强政府调控能力。二是调控县、乡财力。由于乡镇一部分机构上划,如工商、公安、税务、法庭、国土、建设等,致使乡镇难以做到事权与财权的统一,财力较分散。因此,应积极推行乡财县管,把乡镇作为预算单位,其收入直交县财政,支出由县财政支付。这样不仅可以平衡乡与乡贫富不均的现象,而且可以整合全县财力,支持重点项目建设。三是调控各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资产和闲置资产。仅以我县为例,据统计,各行政事业单位占有的经营性国有资产达1亿元左右。这些资产由各单位管理,不仅易滋生腐败,而且造成了大量的浪费。四是要调控好各单位后勤服务资源。目前各单位不论大小,都配齐了文印设备及小车,建立了伙食团,大中型会议室,有的还建了招待所。这些对于大单位可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但对一些小单位则难以发挥作用,资产、人员被闲置,浪费严重。对此,应积极推行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把机关一些后勤服务推向社会,由社会承办,这样能够大大节减财政资金。

(三)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导向作用,建立奖励机制,为县域经济

发展注入活力。

县级财政在自身加强财政管理的同时,还应充分调动各级党政、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参与县域经济发展的积极性。因此县级财政应协助政府建立县域经济发展奖励机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和凝聚放大作用,努力为县域经济注入活力。一是建立“政府奖励机制”。将财政对各企业的各种投入改为“政府奖励基金”,由政府对财政贡献大(包括招商引资、项目效应、迁入工业园区)的企业法人给予大张旗鼓表彰和奖励,以促进其发展。二是建立“政府激励机制”。各级政府都应该建立上级对下级政府在争取项目、招商引资等方面的激励机制,以充分调动单位、个人的主观能动性,集中精力搞建设,聚精会神抓发展。三建立“金融机构扶持鼓励机制”。对县域范围内的各金融机构按当年对地方全年贷款增量、核销企业呆坏帐额等指标确定奖励金额予以奖励,缓解各企业融资难的困境。

(四)充分发挥服务职能,培植壮大骨干财源,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支撑。

如何发展大竹经济?突破口在哪里?经调研,我们认为丘陵大县要发展,重点在工业,难点在工业,希望和出路也在工业,没有工业经济的先行突破,就不会有县域经济的整体突破。工业是立县之本,富县之策,强县之源。作为县级财政应充分发挥服务职能,培育骨干源。一是要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制定的支持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大力实施“休养生息”、“放水养鱼”战略,在财税政策和财税资金扶持上要切实做到“不论成份看项目”、“不论

身份看效益”。其次,要进一步减少行政审批,大力清理不适合经济发展的财政法规和各项收费。该修改的修改,该合并的合并,该取消的取消,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二是要加重对工业经济的投入。通过建立工业发展基金、技术改造基金,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技改贴息、新产品开发贴息、技术创新基金贴息,加大支持地方工业的力度,提高传统产业的技术质量和产品档次。三是加快企业改制步伐。财政要积极主动地深入到企业改制中,加强资产评估,制定改制方案,破解改制难题,加快改制步伐。四是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为了解决中小企业资金短缺、贷款难的问题,县级财政应从各方面积极筹措资金,组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努力为企业的发展服好务,解决资金周转难的问题。

推荐第7篇:财政支持企业发展经验作法

财政支持企业发展经验作法

问“企”那得兴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12月16日,“首届箱包皮具节”隆重开幕,“玻璃灯饰城”奠基仪式隆重举行。这是我县实施“返乡创业”工程同“决战俩区”有效融合,打造“产业兴干”的有力举措,也是我县财政部门牢固树立“三财之道,生财为本”的理财观念,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带动

效应,促进企业发展,做大做优财政蛋糕的有效途径。1—11月我县规模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3.64亿元,营业收入53.18亿元,利润总额2.3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4.3%、7.7%、2.4%;12月16日财政收入完成4.29亿元,比上年增长18.2%,提前15天完成全年财政总收入任务,取得明显的成效。

一、打造产业平台。我县利用本地优势产业和资源,以“返乡创业”促进“全民创业”,以产业招商促进城镇建设,实施产业聚集,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质量和产业经济效益,因势利导,顺势而为,不失时机地推进“一园三区六城”建设,打造盐化、机电、粮油、箱包、塑编、玻璃产业高地;拓展林产、生猪产业领域,实行种养加工一体化,贸工农相结合的模式,专业化生产,市场化经营,科学化管理,标准化运作。加大园区基础设施投入,完善配套服务,筑巢引凤。今年我县园区基础设施投入4.4(来源:好范文 http://www.daodoc.com/)2亿元,增长37.9%,引进5000万项目12个,引资达16亿元。园区企业达到200户,增长13%,上缴税收3.19亿元。兰太化工、江西碱业、正帮集团等重大投资项目相继开工,有力地推动了县域发展和壮大。

二、搭建融资平台。我县设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投资有限公司,充分发挥担保资金放大倍数,同浦发银行签订“政保银企”合作框架协议,吸引银行信贷资金7800万元支持我县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化危为机,实现我县工业企业逆势飞扬。7月份我县对行政事业单位进行资产整合,组建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搭建投融资担保平台,通过引导性、开发性、基础性的投入,支持引进重大产业项目,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促进基础设施建设,推动骨干企业裂变式扩张。财政筹资2.5亿元加大盐化城基础设施投入,招大引强,减轻企业税费,支持有信誉、有市场、有订单、有效益的税源型、成长型、就业型工业企业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帮助企业解决担保难、贷款难、融资难问题。构建财务会计报表体系,面向园区企业,健全资产财务信息,以主要财务指标快报、年度财务会计报表决算,规范企业财务行为,通过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提供有用的财务会计信息,建立公开、透明的财务会计报表服务体系,为报表使用者服务。

三、设立专项资金。为提高企业科技含量,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做大、做强、做优、做特,自始,我县财政预算安排100万元建立科技创新基金,支持企业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赣新砂轮厂的珩磨刀具获得7项国家专利,晶艺玻璃制品有限公司的玻璃融化炉节能技术改造项目,获得今年国家节能奖励资金815万元;设立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今年财政挤出100万元,支持中小企业克服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优化投资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益,节能降效。吸引国家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147万元,用于吉盛玻璃厂技术改造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发展;完善外贸奖励资金,鼓励我县外向型经济发展壮大。预计我县出口创汇超万美元,外贸奖励资金达100万元。

四、兑现退税政策。为减轻企业负担,我县遵照《关于减轻成长型、就业型困难企业税费负担若干政策意见》的精神和有关政策,热忱帮助企业办理再生资源退税。1—11月金龙铜业公司实现税收2.5亿元,上缴税金2.03亿元,退税1.4亿元,缓解企业资金周转困难。充分利用税收杠杆等积极财政政策,促进企业攻坚克难,调优结构,提升产业层次,提高经济效益,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推荐第8篇:财政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措施

财政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措施4月21日,在县委中心组理论学习会上,全县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认真听讲了财政、金融、税收相关内容的专题报告。课堂内容理论联系实际,令人受益匪浅。

财政如何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有以下三方面措施:

一、充分

发挥财政争取资金的主渠道作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解除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瓶颈。

基础设施不仅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而且也是经济增长和资源有效配置的必要前提,基础设施的质量将决定着能否获得新的市场竞争能力,同时,也是投资者确定潜在的直接投资对象等级的重要因素。只有配合有关部门,积极向上争取更多的项目和资金,加大投入,切实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才能有效解除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瓶颈。

二、充分发挥财政管理职能,强化收支管理,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财力保障。

经济决定财政,财政反作用于经济。经济要发展,必须要有强有力的财政作保障。而财政投入是有限的,要使有限资金发挥无限效益,必须加强财政管理。

一是建立起公开、公正的收入机制,为县域经济提供更多财力。

一是废除收入“基数法”考核办法。以往财政收入都是年年下达计划,层层按计划完成,按计划考核,没有真正地体现出财政收入应收尽收。二是建立新增项目增加财政收入的激励机制,特别是对各乡镇新增税源增长财政收入要适当地给予充分的激励,以完善乡镇财政体制的不足,最大限度地调动发展经济的积极性。

二是建立透明、高效的支出监管机制,挤出更多资金投入到经济发展中。支出管理仍是当前财政工作的重头戏,要狠下功夫,强化管理,降低行政运行成本,节省资金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一是严格预算。二是严格支出标准和范围。三是严格支付。不断完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减少资金周转环节,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四是从上到下清理和统一各种奖金政策,应建立“一年一度一次性奖励”制度,制止滥发奖金。五是加强政府投资领域管理,以减少政府投入,减轻各级财政的压力。要转变政府职能,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加强政府投资领域管理,控制政府负债。

三是建立灵活、有力的财政调控机制,集中财力支持经济建设。

财政部门作为政府的一个宏观调控部门,要服务于经济发展,必须加大调控力度,调控更多的资金和资源,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一是调控预算内、外资金。通过实施综合财政预算,将预算内外资金纳入预算,捆绑使用,并由政府集中一部分,由政府掌握使用,增强政府调控能力。二是调控县、乡财力。应积极推行乡财县管,把乡镇作为预算单位,其收入直交县财政,支出由县财政支付。这样不仅可以平衡乡与乡贫富不均的现象,而且可以整合全县财力,支持重点项目建设。三是调控各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资产和闲置资产。四是要调控好各单位后勤服务资源。应积极推行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把机关一些后勤服务推向社会,由社会承办,这样能够大大节减财政资金。

三、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导向作用,建立奖励机制,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县级财政在自身加强财政管理的同时,还应充分调动各级党政、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参与县域经济发展的积极性。因此县级财政应协助政府建立县域经济发展奖励机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和凝聚放大作用,努力为县域经济注入活力。一是建立“政府奖励机制”。二是建立“政府激励机制”。三建立“金融机构扶持鼓励机制”。对县域范围内的各金融机构按当年对地方全年贷款增量、核销企业呆坏帐额等指标确定奖励金额予以奖励,缓解各企业融资难的困境。

四、充分发挥服务职能,培植壮大骨干财源,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支撑。

一是要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二是要加重对工业经济的投入。

三是加快企业改制步伐。

四是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

推荐第9篇:第一篇 财政支持企业专项资金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在全省开展企业服务年活动

的实施意见

豫政„2009‟17号

各省辖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 为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和挑战,优化发展环境,解决企业经营困难,推动政企联动、攻坚克难,促进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省政府决定2009年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企业服务年活动。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明确活动的重要意义和工作要求 (一)重要性和必要性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逐步加深,我省经济下行压力逐步加大,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开工不足、下岗人员增多,经济发展面临严峻形势。企业是生产力的直接承担者,是经济发展的核心环节,也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保企业就是保生产力,就是保民生,就是保稳定。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企业服务年活动,是扩内需、保增长的重要手段,是2009年政府经济工作的重要抓手和重中之重,是帮助企业渡难关的迫切需要,是体现宗旨意识、执政为民的职责所在,既是重要的经济工作,又是重大的政治任务。

(二)总体要求

开展企业服务年活动要全面贯彻落实省委八届九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围绕落实政策、减轻负担、要素保障、开拓市场、项目建设、结构调整、扩大就业等关键环节,积极主动地为各种行业、各种规模、各种性质的企业搞好服务,一企一策,有针对性地帮助企业解决面临的主要困难和突出问题;急企业之所急,帮企业之所需,解企业之所难,创造发展条件,优化发展环境,增强企业战胜困难的信心,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企业加快 1 发展的积极性。

(三)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企业服务年活动,实现政府服务载体创新、服务形式拓展、服务质量优化,努力把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限度,使企业的生存能力、竞争能力和综合实力得到明显提升,为全面完成今年各项目标任务,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我省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良好态势,加快中原崛起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工作重点和主要措施

(一)着力抓好各项政策落实,用足用好财税优惠政策,支持企业发展

加大对企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坚决兑现中央和我省已经出台的支持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对省政府出台的•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意见‣(豫政„2009‟9号)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检查,逐条对照,确保落到实处。进一步解放思想,采取更加直接、更加有力、更加有效的超常规措施,支持企业发展。

全面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加快推进增值税转型,降低增值税征收率;落实新企业所得税法各项税收优惠政策,适当延长中小企业纳税申报期限,对符合条件的小型企业执行所得税优惠税率;严格执行促进就业和再就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税收优惠政策。

加大财政扶持力度。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支持,综合运用省工业结构调整专项资金、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淘汰落后产能奖励资金、节能减排技术改造资金、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等财政专项资金,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和结构优化升级;省财政新增安排高新技术产业化专项资金4000万元,设立农业综合开发产业投资基金。加快国家和省财政资金拨付进度将资金按规 2 定尽快下达到项目单位。

(二)着力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大力开展清费治乱工作,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全面清理涉企收费。严格落实国家取消和停止征收100项行政事业收费、省政府取消和降低156项收费的政策,对省及省以下规费项目进行全面清理,对不利于经济发展的收费项目一律予以取消,对保留的收费项目视情况降低收费标准。坚决清理贷款抵押、评估等中介收费项目,全面纠正直接或变相加重企业负担的贷款违规收费行为。

加强企业治乱减负工作。严厉查处各种名目的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乱检查、乱评比、乱培训等行为。严禁违规强行指定中介服务机构、对企业进行强制服务和强制收费。严格实行涉企检查备案制度和企业宁静工作日制度,立即停止一切增加企业负担的评比达标活动;除涉及环境保护、节能降耗、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危险性较大的特种设备、税收及计划生育等检查外,停止一切面向企业的检查活动;必须进行的检查须经同级监察或减负责任部门批准备案,并尽量减少次数或合并执行,所有检查活动“履职不收费”。

整治企业经营和项目建设环境。集中严厉打击破坏、扰乱企业经营的刑事犯罪,从严惩处强买强卖、强装强卸、断水断路、恶意阻工等违法行为。采取从重从快方针,快审快结,依法对扰乱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行为予以严惩。

(三)着力提高经济运行

调控调节的及时性和有效性,满足企业生产要素需求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密切关注国内外经济走势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变化,进一步提高监测能力。完善省辖市、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经济运行监测网络,建立重点企业“信息直通车”制度。围绕经济 3 运行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专项快速调查,做好经济形势分析、研判、预测和预警工作。加强信息引导,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服务。省政府经济运行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分析形势,及时提出即期调节政策措施。

加强煤电油气运等生产要素保障。加强煤炭产运需衔接,落实资源和铁路运输计划;强化电力运行科学调度,优化电力供应结构,积极推行大用户直供电试点,搞好电力需求侧管理;调整重点企业运输结构,增加铁路货物运输量,降低运输成本;做好成品油、天然气供应工作。确保电厂无缺煤停机、无非计划拉闸限电,对企业煤电油气运需求做到应保尽保、应供尽供。

(四)着力缓解企业资金矛盾,加强银企沟通,合理扩大信贷投放

加强政策引导和窗口指导。引导金融机构在信贷投向上优先满足与重点项目关联度高的上下游企业的资金需求,优先满足我省大型企业、骨干企业、优势行业企业技术升级和并购重组的资金需求;完善金融机构绩效考核办法和激励约束机制,对做出突出贡献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优先支持其在经济发达的省辖市和县域新设分支机构,并加快新业务审批;各省辖市、县(市、区)也要探索建立“奖惩罚怠”激励机制,对当地经济发展贡献突出的金融机构按规定实行财政资金优先开户等鼓励政策。

合理扩大信贷规模。各金融机构要积极争取总行扩大我省信贷投放额度,力争贷款增量、增速高于本系统平均水平。鼓励股份制银行积极提升增长性领域的信贷服务水平,稳步在经济发达省辖市和县域设立分支机构,扩大机构覆盖面。政策性银行在做好政策性信贷资金投放的基础上,积极稳妥地发展商业性贷款业务,力争贷款增量、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支持地方法人银行机构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以小企业、“三农”和县域经济为重点,加大信 4 贷投放,确保三项贷款规模逐年递增。

加强重点企业、重大项目资金保障。进一步加强银企对接,分行业、分专题、分层次召开流动资金贷款协调会,帮助企业缓解资金困难。将各级企业服务年活动重点服务企业作为信贷资金支持的重点,确保对基本面较好但暂时经营困难的重点企业不收贷、不停贷,力保重点企业生产经营资金链条不断裂。争取各商业银行总行加大对我省重大项目的直贷力度,建立大项目联动支持机制,广泛开展封闭贷款业务,稳步发展信贷资产类理财产品,拓宽项目融资渠道,力保重大项目建设资金不中断。建立银行间并购重组贷款机制,积极支持有市场竞争力的企业之间的并购重组,提供配套金融服务。

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适当下放中小企业授信审批权限。引导银行提高新增信贷规模中中小企业贷款比例,对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执行贷款条件下限。抓紧落实中小企业担保体系建设配套资金,确保3月底前投入实际运作。支持省担保中心为中小型担保机构提供再担保等增信服务。引导省内大型企业集团成立信用担保公司,为产业链条上直接配套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积极推进小额贷款试点工作,争取第一批小额贷款试点公司2009年一季度正式开展业务。深入推进大型银行小企业金融服务试点工作。积极开展中小企业集合贷款。积极申报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券。

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利用并购贷款、房地产信托基金、股权融资、债券融资、融资租赁、应收账款质押、票据贴现、买方信贷、出口创汇贷款、联合协作贷款等多种形式,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加快典当、拍卖、产权交易市场发展,积极筹措资金。积极培育上市资源,推动上市公司通过定向增发、资产注入等方式实现整体上市或主业整体上市。积极支持和引导参与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省重点建设项目的上市公司发行公司债、可转换债券进行融资。加 5 快征信体系建设,为企业提供贷款卡申领和贷款卡年审优质服务,在全省各县(市、区)开通企业和个人信用报告查询服务。

(五)着力扩大市场需求,支持企业开拓市场,扩大优势产品市场份额

积极帮助企业开拓市场。积极组织省内企业分类开拓市场,扩大信誉好、有优势产品的销售量,引导省内企业在生产配套中选用本省优质产品,提高我省产品的市场份额。各级政府、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在招标采购时,同等条件下优先采用我省产品,提高我省产品市场占有率。将区域内省级以上名牌产品、重点保护产品列入打假保优、扶优扶强的保护和支持范围,建立区域内打假联络机制,保护省内名牌产品市场。积极协调储备资金,鼓励生产企业和社会资本开展重要产品和原材料储备。

着力扩大出口需求。大力实施科技兴贸战略和机电产品出口推进计划,支持农产品出口企业开展国内外商标注册、质量管理体系和环境体系认证,完善出口品牌培育计划,帮助企业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提高出口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积极组织企业参加省内外交易会、博览会、展销会,寻求更多的贸易机会。充分利用国家和我省的各项外经贸政策,支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全面落实商务、出入境检验检疫、海关、外汇管理等贸易便利化措施,推进大通关建设,提高工作效率。

加强企业战略重组合作。实施2009年企业战略合作计划,大力推进企业深层次战略重组,支持重点企业围绕主业发展,通过产权(股权)转让、增资扩股、相互持股、合资合作、技术引进、重组上市等多种方式引进战略投资者。以重点企业为主体,推进钢铁、煤炭、电力、有色、水泥、化工、食品、造纸等行业企业间的强强联合与产业链重组,形成互为市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协同发展机制,优化产业布局,提高产业集中度。支持重点企业跨 6 地区、跨所有制兼并重组省内外企业。

(六)着力增强发展后劲,完善项目联动机制,优化建设环境,加快建设进度

支持企业按照国家产业政策积极投资项目建设,推进技术工艺改造和产品结构调整,扩大优势产品生产能力。

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完善项目协调联动推进机制,全面做好规划选址、项目准入、征地拆迁、环境和安全评价等前期工作,确保项目如期开工。定期组织开展重大项目观摩点评活动,现场解决项目建设存在的问题,优化建设环境,强化节点计划控制,加快项目实施进度。

加强用地保障。积极挖掘存量建设用地潜力,优化配臵计划用地指标,用好增量、盘活存量,优先保障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用地需求。对重点企业建设项目,适时先行受理用地报件,提供全程跟踪服务,帮助解决在用地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对符合先行用地条件的项目,积极帮助组织先行用地报批材料。

加快环评审批进度。对已完成规划环评的规划内项目,整体进行环评审批,简化单个项目环评审批手续,简化重大项目环评报告工作程序。将有限的环境容量向重点项目倾斜。对集中连片建设的省级重大战略支撑项目,统筹协调环境容量。对重点建设项目,环评技术审查和行政审批同时推进。

加强招商引资项目跟踪服务。全面推行外资项目无偿代理制。对国家下放的鼓励类项目,及时下放或委托省辖市、国家级开发区审核办理。细化投资便利化措施,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公开承诺、接受监督。加强合同外资重点项目跟踪管理,督查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重大项目及时落地。运用招商引资专项资金,对我省利用境外、省外资金实际到位在1亿美元以上的重大项目给予资助。

7 (七)着力缓解企业经营困难,做好困难企业帮扶工作,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加大对困难企业的帮扶力度。对企业确有特殊困难不能按期缴纳税款的,经批准可以适当延期缴纳税款。对生产经营困难的工业企业需要缴纳的各种规费,采取更加灵活的方式酌情减免或予以缓缴。对确因受经济形势影响暂时无力缴费的已参保困难企业,在确保正常发放的前提下,阶段性缓缴社会保险费并免收滞纳金。

做好企业法律服务。对暂时因资金困难无法还账,但是处于正常经营状态且市场前景良好的企业,本着既保护债权人利益又保证企业正常经营的原则,采取慎重灵活多样的诉讼保全措施,大力加强调解工作,采用设臵担保等方法,促使债权人给予债务企业合理的宽限期,帮助债务企业度过暂时的财务危机。各级法院在处理企业破产案件时,尽量挽救被诉企业,避免轻易采取破产程序。

(八)着力维护社会稳定大局,支持企业稳定就业岗位,努力扩大就业

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贯彻落实•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动全民创业的意见‣(豫发„2008‟21号),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优化创业环境,搭建创业服务平台,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重点帮扶零就业家庭和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围绕我省技术紧缺型专业和支柱产业的人才需求,启动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工程。实施“阳光工程”、“雨露计划”,运用就业专项资金,大力支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鼓励和支持企业稳定岗位。引导和帮助困难企业尽量通过调整班次、开展职工在岗培训等方式稳定职工队伍,尽量减少裁员。使用各级失业保险基金,为符合条件的困难企业提供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和职工在岗培训补贴。支持困难企业在不违背最低工资规定的前提下,通过适当缩短职工工作时间或采取轮换工作 8 办法,妥善处理工资和工时问题。重点做好关闭停产企业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工作,在保障基本生活的同时,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帮助其尽快实现再就业。积极开展向困难职工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及时解决职工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做好企业稳定工作。

做好农民工就业工作。高度关注返乡农民工的生产、生活情况,各级政府要把大量安臵返乡农民工的企业作为重点服务企业,搞好农民工就业技能培训,引导农民工有序流动,举办不同类型的农民工专场招聘会,吸引农民工就地转移。

三、加强工作组织,抓好督促落实 (一)加强组织领导

全省企业服务年活动采取统一组织、上下联动、分级实施的方法。省政府经济运行领导小组负责活动的组织领导。省政府经济运行领导小组下设“河南省企业服务年活动办公室”,由省发展改革委、省政府国资委、省科技厅、公安厅、监察厅、财政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国土资源厅、环保厅、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交通运输厅、工业和信息化厅、商务厅、审计厅、人行郑州中心支行、河南银监局、省国税局、地税局、工商局、质量技术监督局、统计局、郑州铁路局、省电力公司等部门负责同志组成。办公室设在省发展改革委,省发展改革委主任张维宁兼任办公室主任。各省辖市、县(市、区)政府也要成立相应机构,保证企业服务年活动扎实有效推进。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转变职能、转变作风,增强服务意识,简化办事程序,提高服务效率。实行政府和部门一把手负责制,主要负责同志要主动服务、靠前服务,深入企业开展调查研究,主动为企业排忧解难。

(二)建立省、市、县三级服务企业制度

省政府确定200户企业为省重点服务企业,各省辖市和县(市、区)政府结合本地实际,分别明确100户左右的重点服务企 9 业。所选择企业应该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发展前景好、吸纳就业多、带动作用强并且具有一定的规模优势。省政府重点服务企业同时也是所在市、县(区)政府重点服务企业。各省辖市政府要将本市重点服务企业名单报省企业服务年活动办公室,县(市、区)重点服务企业名单报所在省辖市企业服务年活动办公室。原则上每个重点服务企业都要有一名政府或职能部门领导作为联系人,负责对企业的组织协调和综合指导,及时了解、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向本级企业服务年活动办公室报告情况。建立部门联动工作机制,各部门要针对企业反映的困难和问题,结合各自职能做好服务。

(三)精心组织实施

各级、各部门要按照省政府统一部署,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制定服务企业的具体措施,于3月3日前报省企业服务年活动办公室备案,并向企业和社会公开承诺。各级政府、各部门要在3月底前对重点服务企业巡回服务一遍,每个季度至少集中办公或现场办公一次,集中解决企业亟需解决的问题。需要上级部门协调解决的问题,及时报告并抓好跟踪落实。各级政法机关要充分履行职能,积极为企业服务年活动提供法律支持和保障。注意发挥各级工会、行业协会等群团和中介组织的作用,形成全社会为企业服务的良好氛围。

(四)严格监督检查

开展企业服务年活动要按照“企业需要什么就帮助什么”的原则,严禁以服务企业为借口,干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加重企业负担。各级企业服务年活动办公室要切实履行职责,定期不定 期开展督查和指导,检查企业服务年活动开展情况,了解企业对职能部门的意见,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对督查结果及时予以通报。要将企业服务年活动开展情况 10 纳入各级政府和部门年度目标考核范围。2009年年底,省政府将组织企业对各级政府和部门为企业服务情况进行民主评议,对成绩突出的单位进行表彰,对排名靠后的予以批评,对企业反映强烈、情节严重、造成重大损失的,严肃追究部门一把手和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五)加强舆论宣传引导

各级新闻单位要通过报纸、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多种媒体,采用开辟专栏、组织系列报道等形式,加强企业服务年活动的宣传,总结宣传一批好的典型,对各种消极倾向、不良行为进行 公开曝光,努力在全省形成服务企业、服务发展的良好导向和舆论氛围。各级企业服务年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和监察、公安等部门要设立专门热线电话,接受企业咨询、受理企业举报。

二○○九年二月二十五日

主题词:经济管理 企业 活动 意见

主办:省发展改革委督办:省政府办公厅二处抄送:省委各部门,省军区,驻豫部队,部属有关单位。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省政协办公厅,省法院,省检院。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09年2月25日印发

11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增

长的意见

豫政„2009‟9号

各省辖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 为积极应对日益严峻的经济形势,切实解决工业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最大限度减轻外部环境变化对企业生产经营造成的冲击,努力保持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解决资金困难矛盾,保证企业正常生产经营

1.各金融机构要抓住国家实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机遇,努力扩大信贷投放。力争2009年第一季度末全省工业短期贷款比年初增加200亿元。由省政府金融办会同人行郑州中心支行、河南银监局将贷款增长目标分解到各商业银行。

2.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到期大额贷款的提前告知和银企互信互助机制。银行业金融机构单笔大额信贷资金原则上不得提前收回,到期需要收回的,要提前向当地省辖市政府、省政府金融办、人行郑州中心支行、河南银监局报告。企业若出现资金紧张局面,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及时采取措施,加强对各债权银行的统一协调,既要帮助确有资金困难的企业解决资金紧张问题,又要有效保全银行资产。

3.将省百户重点企业和五十户高成长型企业作为省信贷资金重点支持企业,确保这些企业资金链条的完整性和经营的连续性,各债权银行原则上不能因企业暂时困难降低企业信用等级、抽回银行贷款。各企业要讲信誉,按时归还银行贷款,确保信贷资金安全。对资金链条存在断裂风险的骨干企业,要一企一策,多渠道、多方式采取措施解决企业资金问题,保证企业资金链不断、市场不丢、企业不倒。

12 4.统筹用好工业结构调整资金、高新技术重大专项资金、高新技术产业化资金、扶持企业自主创新资金、黄淮四市专项资金等资金,支持重点企业加快实施技术改造、技术创新和结构升级等项目,扩大适销产品规模,加快资金计划安排拨付进度,将补贴资金按规定尽快下达到项目单位。

5.进一步加强银企对接,分行业、分专题、分层次召开流动资金贷款协调会,帮助企业缓解资金困难;在有色、化工、钢铁、装备、食品等行业上下游相关企业之间开展产业链融资,对贷款实行封闭管理;对与重点建设项目建立稳定供应关系的企业,开展订单融资;对因原材料和产品资金占压造成资金周转困难的企业,开展存货和应收账款质押等方式融资。

6.创新融资方式,拓宽企业融资渠道,鼓励企业采取多种方式融资。加快典当、拍卖、产权交易市场发展,积极筹措资金;利用并购贷款、房地产信托基金、股权融资、债券融资、融资租赁、应收账款质押、票据贴现、买方信贷、出口创汇贷款、联合协作贷款等多种形式,拓宽融资渠道。各级政府要超前谋划,积极培育上市资源,扩大企业在资本市场融资。各级、各类信用担保机构担保业务要向工业企业倾斜。7.3月底以前,全省所有县(市)都要建立以财政为依托的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机构,县级政府要足额安排配套资本金。县级以上政府要设立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积极稳妥地做好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尽快组建小额贷款公司。积极发展中小企业集合贷款和集合债券。

7.建立财政激励机制,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增加对我省企业发放贷款,根据贷款发放情况选择财政性资金存款银行,分配存款数额。各县(市)也要探索建立奖惩机制,对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金融机构按规定实行优先开户等奖励政策。

二、支持企业开拓市场,努力扩大销售

13 8.支持企业采取应对当前困难形势的灵活销售措施,适度提高销售费用在成本费用中的比例,开展各种促销活动,大力提高产销率。

9.扩大地产品消费需求。政府招标采购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省内产品。公交车辆、农机补贴、物资储备等原则上使用我省产品;公务用车、环保设备、药品集中采购、家电下乡等所需产品,只要我省生产的产品能够满足需要的,要优先使用。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控股企业公务接待一律使用省内产品。我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中的材料和设备、系统集成及软件服务,按照比质比价原则实行招标采购,同等条件下优先购买省内产品。在银行结算、运输等方面支持企业拓展省外市场。

10.积极推进企业战略合作,鼓励省内上下游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联合协作,形成互为市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协同发展机制。推进企业深层次战略重组,支持优势企业通过强 强联合、兼并重组等措施,实现低成本扩张,提高企业整体竞争能力。国土资源部门、金融机构在办理土地手续、融资等方面应给予支持并提供相关服务。

11.综合利用国家的各项外经贸政策,通过财政贴息和无偿资助的方式,支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和扩大销售。对我省进口紧缺资源性商品、先进技术、关键设备等给予贴息支持。对中央安排我省的外经贸区域协调发展促进资金给予适当配套安排,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给予1∶1配套。商务、出入境检验检疫、海关、外汇管理等部门要落实贸易便利化的有关措施,提高工作效率,鼓励企业扩大进出口规模。

12.按照“企业储备、银行贷款、市场运作”的基本原则,鼓励生产企业和民间资本开展有色金属等重要原材料、产品储备,储备资金由储备企业以产品质押等方式向银行贷款解决,资金封 14 闭运行。

三、落实财税优惠政策,支持企业发展

13.企业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可以按规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加计扣除。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符合税法规定条件的,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加快认定高新技术企业的工作,对按规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高新技术企业,应抓紧抵顶其多预缴的税款。各类工业企业取得的增值税进项税款,应及时申报抵扣,税务部门不得少抵或不抵。

14.企业符合条件的技术转让所得,可以免征、减征企业所得税。企业的固定资产由于技术进步等原因,确需加速折旧的,可以缩短折旧年限或采用加速折旧的方法。创业投资企业从事国家需要重点扶持和鼓励的创业投资,按照投资额的一定比例抵扣应纳税所得额。企业从事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循环经济所得,可以免征、减征企业所得税。企业综合利用资源,生产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规定的产品所取得的收入,可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减计收入。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减按2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工矿企业办的学校、医院、幼儿园自用的房产免征房产税;企业举办的学校、医院、诊所、幼儿园、托儿所本身使用的土地免缴城镇土地使用税。

15.各级税务部门要积极指导、帮助企业落实增值税转型政策,促进企业投资和技术改造。国税、海关等部门要认真落实出口退税政策,提高办事效率,及时办理出口退税手续,尽快足额到位企业出口退税资金。

16.加大财政税收扶持力度。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在2009年度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增量地方留成部分,结合企业技术改造、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项目建设情况,在分配扶持各项支持企业发展资金时给予倾斜。

15 17.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不折不扣落实国家对企业的财税扶持政策。在坚持依法征税、应收尽收的同时,坚决杜绝“寅吃卯粮”、收过头税、转引税款、虚收空转和为增加收入而违规提高企业预缴所得税比例。对违反规定的政府和部门主要负责人 ,要严肃追究其责任。

四、清理涉企收费,减轻企业负担

18.减免企业行政事业性收费。对2009年企业新开工工业项目,除上缴中央部分外,省以下实行“零费制”,免缴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等各项费用。各级政府、有关部门要全面清理中介收费项目,把收费标准下限作为上限,在此基础上经双方协商再予以优惠。

19.坚决清理贷款抵押、评估等中介收费项目,全面纠正直接或变相加重企业负担的贷款违规收费行为。合理执行贷款利率浮动政策,统筹兼顾企业的财务承受能力和银行的资金成本,能下浮的尽可能下浮,可不上浮的尽量不上浮,切实做到让利于企业。

20.各级、各有关部门不得违规强行指定中介服务机构,不得对企业进行强制服务、强制收费。严厉查处对企业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乱检查等行为。停止一切不必要的涉企评比达标活动,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减轻企业负担。

五、缓解企业经营困难,做好扭亏增盈工作

21.对企业确有特殊困难,不能按期缴纳税款的,经税务机关审核并按规定程序报批后可以延期缴纳税款,但最长不得超过3个月。对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可以缓征的税款一律缓征。

22.对生产经营困难的工业企业需要缴纳的各种规费,有关部门应在职权范围内采取更加灵活的方式酌情减免或予以缓缴。对确因受经济形势影响暂时无力缴费的已参保困难企业,经当地劳动保障部门批准后可以缓缴基本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缓 16 缴期间免收滞纳金。

23.继续实行扭亏增盈考核目标责任制。建立企业扭亏增盈的激励机制,省政府对贡献突出、主要指标增幅超过上年并达到一定幅度的企业予以表彰奖励。

六、加强经济运行调节,平衡生产要素供求

24.建立工业经济运行旬报制度和重点企业信息直通车制度,及时跟踪分析各地、重点行业、骨干企业、要素供求等方面的情况,做好预测、预警、预报和协调调度。增加2009年省内煤炭重点合同量,落实资源和铁路运输计划。优化企业运输结构,增加重点企业、优势产品铁路运输量,降低企业运输成本。加强成品油和天然气供需衔接。26.对产业优势突出、装备先进、带动作用强、主动进行产品结构优化升级和技术改造的骨干企业,实行适当的电价倾斜。按照国家即将出台的有关大用户直供的指导意见,依据发电、用电、供电三方共赢的原则,采取大用户直供电等措施,降低企业用电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

七、稳定就业岗位,努力扩大就业

25.支持企业稳定岗位,减少裁员。鼓励困难企业通过开展职工在岗培训等方式稳定职工队伍。对因生产经营困难的企业,通过调整班次、缩短工时等方式不裁员或少裁员并开展在岗培训的,经劳动保障部门审核批准后可以予以适当资金支持。

26.建立企业裁员报告制度。企业需要裁减人员20人以上或者裁减不足20人但占企业职工总数10%以上的,其裁员方案要提前30日向当地劳动保障部门报告。重点做好关闭停产企业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工作,及时将下岗失业人员纳入登记失业人员范围,在保障基本生活的同时,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帮助其尽快实现再就业。

八、切实提高认识,抓好政策落实

17 27.各地、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当前经济形势的严峻性,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促进经济增长的方针政策,在特殊困难时期,进一步解放思想,打破常规,采取必要的应急措施,突出真招、实招,千方百计帮助企业排忧解难,对面临困难较多的企业给予必要的帮扶和救助,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建立健全重点企业联系和帮扶制度,及时了解和掌握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协调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30.各省辖市、省政府有关部门要对有关政策落实情况进行全面检查,按照本•意见‣要求,抓紧制定下发具体的实施办法,确保有关扶持企业发展的政策落到实处。省政府经济运行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专项督查,做好本•意见‣的督办落实工作。

二○○九年一月十九日

主题词:经济管理 工业 经济 意见

主办:省发展改革委督办:省政府办公厅六处抄送:省委各部门,省军区,驻豫部队,部属有关单位。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省政协办公厅,省法院,省检院。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09年1月20日印发

第一篇财政支持企业专项资金

一、企业自主创新专项扶持资金(省安排资金)

(一)扶持范围及支持重点

用于支持省确定的100户重点企业及50户成长型高新技术企业,在食品、有色金属、石油及煤化工、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纺织等六大支柱产业,电子信息、生物、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属于国内首创,实现产品升级换代急需的关键技术与装备的研究开发,重点支持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突破产业化瓶颈。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新技术设备和产品的生产。

(二)扶持条件

项目申报单位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在河南省境内注册的企业法人;具备开展自主创新的软、硬件环境,拥有国家或省级认定的研发机构或依托国家级研发机构,有较强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和必要的研发设备;企业技术开发研究费用占销售收入比重达到2%以上,在相关研究领域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其他条件,视年度支持重点具体确定,并在招标公告中公示。

企业创新资金扶持的项目应具备以下条件:

必须是企业为主体、产学研合作的技术创新项目,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同步规划有研发成果产业化的项目,且产业化项目有较好的实施保障措施;项目的实施能带动企业创新体系建设,提升企业持续自主创新能力,经济效益显著,对相关产业发展具有较强的示范和带动作用;项目单位所在地应安排资金与省企业创新资金予以配套,并出具承诺。

(三)扶持标准

对符合条件的企业自主创新项目给予200-600万元的无偿 19 资助。

(四)申请程序

企业创新资金的使用,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确定支持项目。程序为:

1、省财政厅、发展改革委、科学技术厅根据“十一五”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确定的重点和方向,选定年度支持的项目重点,并在媒体上向全省发布项目招标公告;

2、企业通过各市有关管理部门申报符合项目招标公告条件的自主创新项目;省属和中央企业直接向省管理部门申报。

3、各省辖市对企业申报的自主创新项目初审后上报省管理部门;

4、省管理部门对各市、省属和中央企业申报项目组织专家论证;

5、省管理部门根据专家评审结果,审查、确定年度支持项目,提出年度资金使用方案,报经省政府领导审定批准后,省财政厅下达项目资金。

(五)办理时限:每年6月份以前。

(六)政策咨询电话:65808060 联系人:耿风令

二、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央安排)

(一)扶持范围及支持重点

各类中小企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专业化发展、与大企业协作配套、技术进步、综合利用、品牌建设,以及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市场开拓等。

(二)扶持条件

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财务管理制度健全;经济效益良好; 20 会计信用、纳税信用和银行信用良好;申报项目符合专项资金年度支持方向和重点。

(三)扶持标准

无偿资助的额度,每个项目一般控制在300万元以内; 贷款贴息的额度,根据项目贷款额度及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期贷款利率确定。每个项目的贴息期限一般不超过2年,贴息额度最多不超过300万元。

(四)申请程序

财政部门会同本地中小企业管理部门共同推荐,逐级申报;省财政部门和中小企业管理部门组织专家评审,联合上报财政部和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和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评审,确定扶持项目,下达扶持项目资金。

(五)办理时限

每年5-9月份,具体申报时间以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每年的申报文件为准。

(六)政策咨询电话:65808060 联系人:耿风令

三、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基金(中央安排) 第一部分: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

(一)扶持范围

相关高新技术领域中自主创新性强、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能够在经济结构调整中发挥重要作用的项目,具有显著节能降耗效果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项目;有较大的影响力和显示度的重点项目;采用现代管理经营理念和商业模式,运用信息手段和高新技术,为生产和市场发展提供专业化服务的高技术服务业项目(初创期小企业创新项目不含);初创期的科技型小企业、尤其是科技企业孵化器内企业的创新项目。

21

(二)扶持条件

创新基金支持的项目需符合以下条件:符合国家产业、技术政策,技术含量高,创新性较强,知识产权清晰,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必须是以生产、销售、技术服务和盈利为目的,产品或服务有明确的市场需求和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可以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有望形成新兴产业;创新基金本年度重点支持范围是•2008年度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若干重点项目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所列的项目。

创新基金支持项目的企业应具备以下条件:具备独立企业法人资格;主要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或服务业务,申请支持的项目必须在其企业法人营业执照规定的经营范围内;领导班子有较强的市场开拓能力和较高的经营管理水平,并有持续创新的意识;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占职工总数的比例不低于30%,直接从事研究开发的科技人员占职工总数的比例不低于10%;有良好的经营业绩,资产负债率不超过70%;每年用于高新技术产品研究开发的经费不低于销售额的5%。当年注册的新办企业不受此款限制;有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和合格的财务管理人员。

(三)扶持标准

a档(专家评审分数在85分以上定为),支持额度在55万元以上;b档(专家评审分数在75分-85分),支持额度不低于45万元;c档(专家评审分数在65-75分),支持额度不低于35万元。

(四)申请程序

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必须先得到省或(市、县)级立项支持;县市级科技部门、财政部门共同逐级向上级推荐;省科学技术厅、财政厅共同向国家科学技术部、财政部推荐上报; 22 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管理中心组织专家评审,发布立项公告,签订项目合同,财政部下达项目资金。

(五)办理时限:每年12月15日前上报当年项目。

(六)政策咨询电话:65808060 联系人:耿风令

第二部分:科技型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机构补助资金

(一)扶持范围及重点

科技型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机构补助资金项目是通过政府补贴,对公共技术服务机构开展的面向中小企业的公益性技术服务的补助。重点支持服务机构面向中小企业的技术服务行为。

(二)扶持条件

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成立2年以上;面向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已开展下述业务:组织中小企业共性技术研发,为中小企业采纳先进技术提供服务,为中小企业提供创新资源共享服务,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转移服务,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创业孵化服务等;具有开放的服务模式,有明确的服务对象群体和不少于8个成功案例;开展的技术服务业务符合产业发展需求,尚不能实现盈利,需要政府的资金支持;具有明显的专业特点,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较为完备的技术条件和专业化的技术服务队伍,专业服务人员不少于10人。

(三)扶持标准

补助资金采取无偿资助方式,对开展上述技术服务业务发生的相关支出给予一定比例的补助,一般不超过100万元,对于服务水平好、服务质量高、成效显著的技术服务机构,可给予持续的资金支持。

(四)申请程序

县、市科技主管部门会同同级财政部门逐级向上级部门推荐 23 申报;省科学技术厅会同省财政厅组织评审,报财政部和科学技术部;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管理中心组织专家评审,发布立项公告,与项目单位签订合同,财政部下达项目资金。

(五)办理时限:每年6月30日前。

(六)政策咨询电话:65808060 联系人:耿风令

第三部分: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

(一)扶持范围

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是通过引导和鼓励创业投资机构向科技型中小企业投资,从而实现间接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和创业活动。

(二)扶持条件

引导基金支持的对象包括创业投资机构(创业投资企业、创业投资管理企业、具有投资功能的中小企业服务机构)和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

(三)扶持标准

引导基金的支持方式分别为阶段参股、跟进投资、风险补助和投资保障;

(四)申请程序

县、市科技主管部门会同同级财政部门逐级向上级部门推荐申报;省科学技术厅会同省财政厅组织评审,报财政部和科学技术部;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管理中心组织专家评审,发布立项公告,与项目单位签订合同,财政部下达项目资金。

(五)办理时限:每年7月15日前。

(六)政策咨询电话:65808060 联系人:耿风令

四、包装行业高新技术研发专项资金(中央安排)

24

(一)扶持范围及支持重点

包装行业高新技术项目产品研发、技术创新、新技术推广等。 重点支持符合国家宏观政策、环境保护和循环经济政策的下列项目:由有关部门认定的具有国际领先水平或填补国内空白的新型包装制品、包装材料和包装机械的研制及产业化项目;产学研一体化高新技术研发项目、由有关部门认定的国家级新产品研制项目、在省级以上部门立项的新材料,新技术的设计开发项目、应用技术项目;保障人身健康安全及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新型环保包装材料项目;包装减量化和节能化项目、包装废弃物处理和利用项目;包装有关法规和标准化的研究、技术标准的制定和测试项目;符合国家包装行业政策的其他新技术项目。

(二)扶持条件

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法人治理结构规范的包装制品、包装材料、包装机械及装备生产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健全、及时向同级财政部门报送财务信息;会计信用和纳税信用良好。

除上述基本条件外,申请研发资金项目的企业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设有省级以上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上年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在3%以上;最近3年年均研发投入500万元以上。

(三)扶持标准

研发资金主要采取无偿资助和贷款贴息两种扶持方式。无偿资助的额度,每个项目一般控制在500万元以内,且不超过企业自筹资金投入的额度;贷款贴息的额度,参照项目贷款额度和不超过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期贷款利率的50%确定,最高不超过500万元;贷款贴息项目按企业先支付利息后贴息的程序进行,每个项目的贴息期限一般不超过两年。

(四)申请程序

各级财政部门逐级推荐报送到省财政厅;省财政厅组织省包 25 装行业方面专家对项目评审,将符合条件的项目报财政部;财政部组织中国包装技术协会专家进行评审,确定扶持项目,下达项目资金。

(五)办理时限

每年6月30日前上报财政部。

(六)政策咨询电话:65808060 联系人:耿风令

五、中小企业国际开拓市场资金(中央安排省市配套)

(一)扶持范围

(1)境外展览会:包括展位费、公共布展费、体积1立方米、重量1吨以上的大型展品回运费;

(2)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软件出口企业和各类产品认证:包括认证费、产品认证检验检测费;

(3)国际市场宣传推介:包括产品宣传材料翻译制作费、产品宣传光盘翻译制作费、创建企业网站的设计、软件开发、通讯线路租用费、在境外媒体上发布产品广告的广告费、在国外注册产品商标的注册费用;

(4)开拓新兴出口市场:包括国际市场分析、策划、境外新建与技改项目的前期可行性研究报告、企业开拓市场费用;

(5)培训与研讨会:包括培训材料费、会务费;

(6)境外投(议)标:包括标书购制费、项目初步设计费、初步考察及调研费;

(7)支持服务外包企业取得国际认证;

(二)扶持条件

(1)具有企业法人资格,拥有进出口经营权或对外经济合作经营资格,上年度海关统计出口额在1500万美元以下;

(2)近两年在外经贸业务管理、财务管理、税收管理、外 26 汇管理、海关管理等方面无违法行为;

(3)具有从事国际市场开拓的专业人员,对开拓国际市场有明确的工作安排和市场开拓计划;

(三)扶持标准

按不超过项目金额的70%支持,企业开拓新市场人员由原来的1人提高到2人;对服务外包企业取得的国际认证支持,金额不超过认证费用的50%;

(四)申请程序(含提供的资料):企业项目计划申报、资金拨付申报等均在网上申报,网站www.daodoc.com;

(五)办理时限:按照布臵工作文件规定时限办理;

(六)政策咨询电话:65808060 联系人:张春跃

(七)参考文件

•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暂行)‣(外经贸计财发[2001]270号)、•商务部财政部关于做好2007年度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有关工作的通知‣(商财函[2007]57号)。

六、招商引资专项资金(省安排)

(一)扶持范围

重点资助重大招商引资成功项目;鼓励跨国公司来我省设立研发机构;奖励招商引资工作较好的省辖市等;

(二)扶持条件

1、重大招商引资项目是指利用境外、省外资金实际到位在1亿美元以上(含1亿美元)或等值人民币的项目;

2、A、高度重视招商引资工作

3、投资环境好、b、招商引资成绩突出。当年有新引进境外省外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当年实际利用境外资金在2亿美元以上 27 (含2亿美元),引进省外资金在100亿元人民币以上(含100亿元人民币),超额完成省定年度招商引资目标,且引进境外资金增幅在30%以上(含30%)、引进省外资金增幅在20%以上(含20%)。C、招商引资项目,符合本•办法‣第五条关于重大招商引资项目的相关条件;③积极吸引跨国公司到我省设立研发机构;

(三)扶持标准

1、对成功引进的重大招商引资项目,经确认按以下标准给予项目单位资助:A、实际到位金额在1亿美元以上(含1亿美元)、2亿美元以下的重大项目给予50万元(人民币,下同)的资助;b、实际到位2亿美元以上(含2亿美元)、5亿美元以下的重大项目给予100万元的资助;C、实际到位5亿美元以上(含5亿美元)的重大项目,给予500万元至1000万元的资助;

2、对符合条件的先进省辖市由省政府授予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同时给予100—200万元奖励,用于成功引进项目的招商引资工作前期费用补助;③对新设立经过认定的国家级和省级研发机构分别一次性给予200万元和100万元的项目资助;

(四)申请程序(含提供的资料)

符合资助条件的项目单位按要求向所在省辖市商务、财政部门提出申请,提供相关的申报材料,经所在地省辖市商务、财政部门初审后报省商务厅和省财政厅;对省直符合招商引资资助条件的项目,直接将申报材料报省商务厅和省财政厅审核;

(五)申报资料

凡申报的招商引资项目资金的单位,应提供下列资料:

1、招商引资申请报告;

2、引进资金来源及投资人的确认证明材料(项目合同、投资协议、身份证明等);

28

3、引进资金额度证明材料。会计师出具的验资报告、银行进账单复印件、设备发票及设备入库凭证、记账凭证等复印件(进口设备有海关报关单及商检部门提供的商品检验报告等复印件)、捐赠证明以及具有法律效率的其他证明材料;

4、其他材料。包括企业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等复印件、项目科研报告以及项目单位上年度会计报表和审计报告。

申报招商引资先进省辖市:由省辖市商务、财政部门根据条件要求申报,并附报本地年度招商引资工作总结,项目单位的情况等相关资料;

(六)办理时限

按照补助工作文件规定的时限要求办理;

(七)政策咨询电话:65808060 联系人:张春跃

(八)参考文件

河南省财政厅河南省商务厅•关于印发河南省招商引资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豫财办企„2008‟226号)

七、煤炭企业所得税返还资金(省安排) (一)扶持范围

使用于省属煤炭生产企业。

(二)资金用途

1、煤炭生产企业安全生产投入的省级配套部分,煤矿抢险设备购臵及重大安全事故的费用补助。

2、重点煤矿历史形成的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资金省级配套部分。

3、企业分离办社会中,按有关规定给予企业所在地政府的资金补助。

4、经国家批准进行的政策性关闭破产有关费用缺口的适当 29 补助。

5、研究建立煤炭产业积累煤矿衰老期转产资金制度,筹集资金专项用于发展接续产业和替代产业的必要的资本金等补助。

6、其他经批准的资金补助。

(三)申报程序

由集团公司写出书面报告,并按申报项目附报有关附件,报省煤炭工业局,同时抄送省财政厅。省煤炭工业局对企业的申报资料进行初审,提出书面初审意见,交省财政厅复核。省财政厅对煤炭工业局的初审意见进行复核,根据资金情况,经省财政厅和省煤炭工业局组织评审,由省财政厅向省煤炭工业局和有关企业下达资金安排意见。

该项资金只对依法占用、使用省级国家资本金的集团母公司使用,其所属子公司有关事项由集团母公司统一申报办理。因企业改制等原因,企业没有省属国家资本金或省属国家资本金不再相对控股时,原则上不再使用该项资金。

(四)政策咨询电话:65808044 联系人:臧希昌

八、产业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

(一)政策依据

•财政部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科技部关于印发†产业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建[2002]30号)

(二)申报条件

1、重点支持符合国家高新技术产业政策、行业发展规划和产业发展方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备产业化条件,市场前景广阔并能产生一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产业技术成果转化项目;

2、重点支持高效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工程、30 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的技术成果转化项目;

3、获得省(部)级高新技术成果证书等有效证明文件的产业技术成果转化项目,以及地方财政书面承诺配套投资总额20%资金的项目重点倾斜、优先支持。

(三)补贴标准

单个项目投资总额不得超过2000万元,申报补助金额不得超过500万元。

(四)申报材料

1、资金申请文件;

2、•产业技术成果转化资金支出项目补助申请表‣;

3、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内容包括:项目承担单位的基本情况;申报项目的主要内容;项目技术水平与主要特点;项目产业化路线;市场前景分析;项目风险分析及控制;承担单位现有研发与生产条件;项目效益分析;项目投资规模及资金来源;省(区、市)人民政府发布的与申报项目有关的科技成果目录、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指南等;

4、企业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5、2006—2007年经社会中介机构审计的财务报表,需提供电子表格,原件、复印件均可,手填(绘)无效;

6、国家、省(区、市)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证书;

7、国家、省(区、市)产业、科技、信息产业部颁发的产业成果证明;专利证书、版权、产品认证证书、鉴定证书、获奖证书、查新报告、科技成果证书等;

8、银行贷款承诺意向书;

9、地方财政出具的配套资金承诺书;

10、申报材料一式两份,需同时提交书面材料和电子文档;其中书面材料按A4纸张规格双面打印,按规定顺序简装,并应 31 一次报送齐全,不得中途追加或修改。

(五)申报程序;

1、根据财政部下发的•关于**年度产业技术成果转化项目产业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申报的通知‣,各省辖市、有关县(市)财政部门按照有关要求通知符合条件的相关企业准备材料;

2、各省辖市、有关县(市)财政部门对申报项目进行筛选后上报省财政厅,省财政厅组织有关教授、专家对所报项目进行评审,并将符合条件的项目汇总后上报财政部;

3、财政部在评审和复核的基础上正式下达预算指标。

(六)申报时间

按照财政部通知的时间进行申报

(七)政策咨询电话:65808916 联系人:赵文丽

九、集成电路产业研究与开发专项资金

(一)政策依据

•财政部信息产业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集成电路产业研究与开发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建[2005]132号)。

(二)申报条件

1、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不含香港、澳门、台湾)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经集成电路认定主管部门确认的从事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装、测试的企业;

2、有符合申报指南要求的研发活动方案;

3、具备所申报研发活动的能力,内部管理和财务制度健全;

4、依法经营,照章纳税。

(三)申报材料

1、研发资金申请报告;

32

2、营业执照复印件;

3、资质认定证明;

4、经合法中介机构审计的前两个年度会计报表;

5、审查委员会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四)补贴标准

研发资金采取无偿资助方式。对单个研发活动的资助金额一般不超过该研发活动成本的50%。

(五)申报程序

研发资金实行审查委员会审议和批复制度,审查委员会由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信息产业部组成。

1、根据审查委员会的要求,国家发展和改革委会同信息产业部组织专家拟定并发布申报指南;

2、符合申报条件的企业,按申报指南和申报条件要求,向信息产业部申报(网址:WWW.ITFUND.GOV.CN;地址:北京市万寿路27号院;邮编:100846)

3、信息产业部汇总整理申报材料,研究提出研发资金安排方案,提交审查委员会,审查委员会审核批准后,由财政部下达资金预算。

(六)申报时间

按照国家有关部委通知的时间进行申报

(七)政策咨询电话:65808916 联系人:赵文丽

十、产业技术研究开发资金试行创业风险投资

(一)政策依据

•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产业技术研究开发资金试行创业风险投资的若干指导意见‣(财建[2007]8号)。

(二)申报条件

33 产业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试行创业风险投资,主要投向是高技术产业的种子期和起步期的公益性或公共性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项目。

1、具有公益性、公共性技术属性,能明显提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企业核心竞争力;

2、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且技术含量较高;

3、近期内筹集资金能力相对较弱的,但具有良好市场前景、预期盈利能力较强。

(三)补助标准

创业风险投资项目可以采取以下两种方式筛选和确定:

1、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财政部根据国家经济、科技发展战略和规划等公布创业风险投资项目申报指南,各地发展改革委会同财政厅(局)按本意见规定的要求组织相关项目并向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推荐,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财政部组织专家评审后,在受托管理机构与被投资单位协商一致并签订投资协议的基础上,批复投资项目和投资额度。

2、受托管理机构推荐投资项目。受托管理机构根据本意见规定的原则和要求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确定的创业风险投资支持重点领域内评估、筛选本机构已经投资的项目,上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财政部在专家评审的基础上,批复投资项目和投资额度。

(四)申报材料

1、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专家初步论证意见;

2、项目申报单位近两年经中介机构审计的财务报告和资信材料;

3、项目申报单位现有的股权结构;

4、项目申报单位同意国家财政投资参股的决议;

34

5、其他相关材料。

(五)申报程序

创业风险投资委托专业管理机构管理,财政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通过招标的方式确定专业管理机构,并与专业管理机构签订委托协议。

(六)政策咨询电话:65808916 联系人:赵文丽

十一、风力发电设备产业化资金

(一)政策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

2、•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06]8号)

(二)申报范围

1、产业化资金支持对象为中国境内从事风力发电设备(包括整机和叶片、齿轮箱、发电机、变流器及轴承等零部件)生产制造的中资及中资控股企业;

2、产业化资金主要是对企业新开发并实现产业化的首50台兆瓦级风电机组整机及配套零部件给予补助,补助金额按装机容量和规定的标准确定。

(三)支持条件

1、设备县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包括自主研发、联合开发或引进技术再创新,必须拥有完全的技术文件:包括全套设计计算文件、设计图纸、主要零部件的技术要求、工艺文件、质量控制文件等,拥有核心技术或关键技术;拥有中国商标行政管理机构核准注册的商标注册证书;

2、风电机组的单机容量在1500千瓦以上(含1500千瓦);

3、风电机组通过北京鉴衡认证中心的产品认证;

35

4、风电机组配套的叶片、齿轮箱、发电机由中资或中资控股企业制造,鼓励采用中资或中资控股企业制造的变流器和轴承;

5、同一企业申请支持采用相同技术的不同型号产品,产品功率差在500千瓦以上(含500千瓦);

6、风电机组在国内完成生产、安装、调试,无故障运行240小时以上,并通过业主验收。

(四)补助标准

1、对满足支持条件企业的首50台风电机组,按600元/千瓦的标准予以补助,其中整机制造企业和关键零部件制造企业各占50%,各关键零部件制造企业补助金额原则上按照成本比例确定,重点向变流器和轴承企业倾斜;

2、产业化资金必须专项用于风电设备新产品研发的相关支出。

(五)申报资料

1、风电机组整机和零部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的证明文件;

2、北京鉴衡认证中心颁发的风电机组整机认证证书;

3、风电机组的购销合同、销售发票及业主出具的验收合格证明;

4、与叶片、齿轮箱、发电机、变流器及轴承等零部件制造企业签订的用于首50台风电机组制造的购销合同和销售发票;

5、其他需提供的材料;

6、风电机组整机制造企业按属地原则,将资金申报报告及相关材料所属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厅(局),经初审扣于每年9月30日前报财政部。中央管理企业于每年9月30日前直接报财政部。

36

(六)政策咨询电话:65808915 联系人:胡国团

十二、淘汰落后产能中央奖励资金

(一)政策依据

1、•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07)15号);

2、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淘汰落后产能中央财政奖励资金管理办法‣(财建【2007】873号);

(二)奖励范围

淘汰落后产能属于•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规定的淘汰范围。,规定的电力、炼铁、炼钢、电解铝、铁合金、电石、焦炭、水泥、玻璃、造纸、酒精、味精、柠檬酸等13个行业的企业。

(三)奖励标准

根据各行业淘汰落后设备投资平均水平等相关因素确定,并按一定比例逐年递增。

(四)安排原则和使用范围

奖励资金由地方政府根据“四个优先”原则统筹安排使用:

1、优先支持淘汰落扣产能任务重、困难大的企业,主要是整体淘汰的企业;

2、优先支持淘汰落后合格规审批的落后产能;

3、优先支持在国家产业政策规定期限内淘汰的落后产能;

4、优先支持没有享受国家其他相关政策的企业。奖励资金必须专项用于淘汰落后产能的相关支出,不得用于平衡地方财力。

地方政府必须落实责任制,确保列入名单的落后产能在规定期限内淘汰。

37

(五)申报材料

1、企业基本情况统计表;

2、企业淘汰设备基本情况表;

3、企业淘汰落后产能有关证明材料:工商营业执照、近两年企业纳税凭证、电费清单、生产许可证等证明材料上所列名称填写;淘汰落后产能和落后设备型号。

(六)政策咨询电话:65808915 联系人:胡国团

十三、国家推广高效照明产品政策

(一)政策依据

1、•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28号);

2、•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07]15号)

3、省发改委、财政厅制定•高效照明产品推广财政补贴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二)支持范围

财政补贴资金用于支持采用高效照明产品替代在用的白炽灯和其他低效照明产品。

(三)补贴标准

大宗用户每只高效照明产品,中央财政按中标协议供货价格的30%给予补贴;

(四)申报程序

1、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根据国家高效照明产品年度推广任务、人口分布、城乡发展水平及白炽灯使用情况等因素,联合下达年度高效照明产品推广任务,并提供中标企业名单、产品目录及其协议供货价格;

2、省级节能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下达的高效照明产品年度推广任务,结合本地实际情况, 38 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所需产品的名称、型号、数量、厂家及推广地区等,联合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备案,并组织协调中标企业落实推广任务;

3、中标企业根据高效照明产品推广计划、高效照明产品实际安装数量、中标协议供货价格、补贴标准,提出财政补贴资金申报报告,经高效照明产品推广所在地财政部门和节能主管部门审核后,报省级财政部门和节能主管部门;

4、省级财政部门会同节能主管部门对企业资金申请报告进行审核,分别于每年4月30日和8月31日前报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

(五)政策咨询电话:65808915 联系人:李江伟

十四、节能技术改造财政奖励资金 (一)政策依据

•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28号)和•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07】15号),“十一五”期间,国家将安排专项资金支持企业节能技术改造(以下建成节能资金)。

节能资金指中央财政预算安排的,专项用于奖励企业节能技术改造项目的资金。

(二)奖励对象和方式

财政奖励的节能技术改造项目是指•“十一五”重大重点节能工程实施意见‣(发改环资【2006】1457号)中确定的燃煤工业锅炉(窑炉)改造、余热余压利用、节约和替代石油、电机系统节能和能量系统优化等项目。

财政奖励资金主要对企业节能技术改造项目给予支持,奖励金额按项目实际节能量与规定的奖励标准确定。

39 (三)奖励条件

1、经省发改委审批、核准或备案的项目;

2、属于节能技术改造项目;

3、节能量在1万吨(暂定)标准煤以上的项目;

4、项目承担企业必须具有完善的能源计量、统计和管理体系。

(四)奖励标准

东部地区节能技术改造项目根据节能量按200元/吨标准煤奖励,中西部地区按250元/吨标准煤奖励。

(五)奖励资金的申报和下达

1、由企业提出节能财政奖励资金申请并经法人代表签字;

2、按属地划化申报原则,企业将财政节能奖励资金财政节能奖励资金申请报告报所在地节能主管部门(发展改革委或经贸委、经委,下同)和财政部门。省级节能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对去也节能资金申请报告进行严格初审、确定、汇总后,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同时抄送所在地省级节能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

3、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财政部对地方上报的财政节能奖励资金申请报告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国家发展改革委根据奖励标准确定项目奖励额度,下达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实施计划,抄送财政部;

4、财政部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的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实施计划,按照奖励金额的60%下达预算,并抄送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门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有关规定将资金及时拨付到项目承担企业。

(六)企业财政节能奖励资金申请报告的主要内容

1、企业基本情况表和项目基本情况表;

40

2、企业能源管理情况;

3、项目实施前用能情况;

4、项目拟采用的节能技术措施;

5、项目节能量测算和监测方法;

6、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七)政策咨询电话:65808915 联系人:胡国团

十五、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推广项目专项资金

(一)政策依据

•财政部、建设部关于印发†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建[2006]460号)与•财政部、建设部关于印发†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评审办法‡的通知‣(财建[2006]459号)。

(二)申报主体

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承担单位按规定进行申报。由项目业主单位投资实施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工程的,由业主单位申报;采用能源服务方式的,由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工程投资运营管理单位(以下简称投资运营商)申报。鼓励采取建设运营管理一体化能源服务模式。

(三)申报条件

项目所在地区具备较好的可再生能源资源利用条件,并已制定“十一五”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规划和实施方案;

申报主体应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和承担项目必要的实力及良好的资信;

项目业主单位作为申报主体时,依托的技术单位要有成功的技术应用实例和相应资质;投资运营商作为申报主体时,应具备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部分设计、施工、方案优化、检测及运行管 41 理等能力;

投资运营商进行申报时,应与申报项目的业主单位达成协议,对申报项目实施能源合同管理。

申报项目达到国家和地方建筑节能标准,并完成有关立项审批手续,建设资金已落实;

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部分的施工图设计文件能够在2008年9月底之前完成,并在今年内进行施工的项目。

申报项目的工程建设报批手续证明材料齐全,包括立项审批、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土地使用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资金落实证明文件、房屋建筑施工图设计审查合格证书。

(四)申报技术领域

与建筑一体化的太阳能供应生活热水(高层建筑),太阳能保证率资源丰富区不低于60%、资源较富区不低于50%、资源一般区不低于40%,集热器集热效率不低于40%;

与建筑一体化的太阳能供热制冷技术,太阳能保证率资源丰富区不低于50%、资源较富区不低于35%、资源一般区不低于25%,集热器集热效率不低于40%;

与建筑一体化的太阳能光电转换技术,费效比小于2.5元/千瓦时;

利用太阳能公共区域照明技术,费效比小于2.5元/千瓦时; 沿江、海、湖地区利用地表水源热泵供热制冷技术,及地质条件适宜地区利用土壤源热泵技术,系统COP不低于3;

利用地下水源、污水源热泵供热制冷技术,系统COP不低于3.5;

利用太阳能与热泵复合供热制冷技术,热泵部分系统COP按照上述规定执行。

42

(五)申报材料

申报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推广项目,需报送以下两份资料:

1、示范推广项目申报书(具体格式见附1);

2、示范推广项目申请报告(编写提纲见附2)。

以上申报材料一式四份,并提供电子文档。申报书以中文填写,要求语言精练,数据真实、可靠;申请报告一律用A4纸,仿宋体四号字打印并装订成册;申报单位须保证申报表、申请报告等申报材料真实、准确,申报内容作为项目检测验收依据。

(六)申报程序

申报单位按照各地财政、建设主管部门的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向当地财政、建设主管部门提交示范推广项目申报书和申请报告;当地财政、建设主管部门盖章后报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的财政、建设主管部门;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建设主管部门组织申报项目汇总,并进行初步审查;

通过初审的申报项目,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建设主管部门签署意见、加盖公章并进行汇总之后,将项目申报材料、申报项目汇总表及其电子文档联合上报。

(七)政策咨询电话:65808905 联系人:林浩

十六、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财政补助资金

(一)政策依据

财政部•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建[2009]129号)

(二)补助资金使用范围

1、城市光电建筑一体化应用,农村及偏远地区建筑光电利 43 用等给予定额补助。

2、太阳能光电产品建筑安装技术标准规程的编制。

3、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共性关键技术的集成与推广。

(三)补助资金支持项目应满足的条件

1、单项工程应用太阳能光电产品装机容量应不小于50kWp;

2、应用的太阳能光电产品发电效率应达到先进水平,其中

单晶硅光电产品效率应超过16%,多晶硅光电产品效率应超过14%,非晶硅光电产品效率应超过6%;

3、优先支持太阳能光伏组件应与建筑物实现构件化、一体 化项目;

4、优先支持并网式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项目;

5、优先支持学校、医院、政府机关等公共建筑应用光电项目。

(四)鼓励地方出台与落实有关支持光电发展的扶持政策。满足以下条件的地区,其项目将优先获得支持。

1、落实上网电价分摊政策;

2、实施财政补贴等其他经济激励政策;

3、制定出台相关技术标准、规程及工法、图集。

(五)本通知印发之日(2009年3月23日)前已完成的项

目不予支持。

(六)补助标准

2009年补助标准原则上定为20元/Wp,具体标准将根据与

44 建筑结合程度、光电产品技术先进程度等因素分类确定。以后年度补助标准将根据产业发展状况予以适当调整。

(七)申请补助资金的单位应为太阳能光电应用项目业主单

位或太阳能光电产品生产企业,申请补助资金单位应提供以下材料:

1、项目立项审批文件(复印件);

2、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技术方案;

3、太阳能光电产品生产企业与建筑项目等业主单位签署的 中标协议;

4、其他需要提供的材料。

(八)申请补助资金单位的申请材料按照属地原则,经当地财政、建设部门审核后,报省级财政、建设部门。

(九)省级财政、建设部门对申请补助资金单位的申请材料进行汇总和核查,并于每年的4月30日、8月30日前联合上报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附表)。

(十)财政部会同住房城乡建设部对各地上报的资金申请材料进行审查与评估,确定示范项目及补助资金的额度。

(十一)财政部将项目补贴总额预算的70%下达到省级财政部门。省级财政部门在收到补助资金后,会同建设部门及时将资金落实到具体项目。

(十二)示范项目完成后,财政部根据示范项目验收评估报告,达到预期效果的,通过地方财政部门将项目剩余补助资金拨付给项目承担单位。

(十三)补助资金支付管理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有关规定执行。

45

(十四)政策咨询电话:65808905 联系人:林浩

十七、煤层气(瓦斯)开发利用财政补贴资金

(一)政策依据

1、•财政部关于煤层气(瓦斯)开发利用补贴的实施意见‣(2007年4月20日财建【2007】114号文件)

2、•关于组织申报煤层气(瓦斯)开发利用补贴资金的通知‣(2008年4月14日财办建【2008】34号文件)

(二)申报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煤层气(含瓦斯,下同)开采的企业均有资格享受财政补贴;

2、企业开采的煤层气出售或自用作民用燃气、化工原料等;

3、已安装可以准确计量煤层气抽采、销售和自用数量的设备,并能准确提供煤层气开发利用量;

4、企业抽采煤层气用于发电上网的部分不享受补贴政策。

(三)补贴标准

中央财政按0.2/立方米煤层气(折纯)标准对煤层气开采企业进行补贴。

(四)申请程序

企业向所在地财政部门提出申请;所在地财政部门汇总后于向省级财政部门申请;省级财政部门汇总本地情况后送财政部驻当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审核签署意见后向财政部提出申请。

(五)申报时间

地方企业申请中央财政补贴的,需于每年1月底前向所在地财政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供其上年开发利用煤层气数量;所在地财政部门汇总后于每年2月底前向省级财政部门申请;省级财政部门汇总本地情况后送财政部驻当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审核 46 签署意见,于每年4月底前向财政部提出申请;财政部于每年6月底前批复补贴资金。

(六)申报材料

企业基本情况;煤层气的开采、销售、自用情况,并填制•煤层气开发利用财政补贴资金申请表‣•煤层气抽采情况表‣•煤层气利用情况表‣。同时,提供企业营业执照、采矿证或探矿权许可证的复印件。

(七)政策咨询电话:65808892 联系人:李钰

十八、生物能源和生物化工非粮引导奖励资金

(一)政策依据

•财政部关于印发†生物能源和生物化工非粮引导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2007年7月12日财办建【2007】282号文件)

•关于组织申报2008年生物能源和生物化工非粮引导奖励资金的通知‣(2008年9月9日财办建【2008】122号文件)

(二)申报条件

1、农林废弃物类木质纤维素制乙醇放大生产示范;

2、甜高粱制乙醇放大生产示范;

3、薯类制乙醇进一步技术创新,优化生产工艺示范;

4、以林木果实等非粮原料制生物柴油放大生产示范;

5、延伸加工链条、提高产业附加值的生物能源与生物化工联产;

(三)补贴标准

1、建设期贴息。经审核达到标准的示范项目,对其放大生产或技术创新项目的贷款,在建设周期内给予全额财政贴息。

2、竣工投产后奖励。在示范项目投产后,经验收评估,放 47 大生产后各项指标达到或优于“标准”规定的中试水平,打通工业化生产流程;或在优化生产工艺方面实现突破,达到“标准”规定者,财政将给予奖励。奖励额度原则上控制在企业因放大生产或优化工艺所增加投入的20%~40%。

(四)申报程序

企业向所在地财政部门提出申请;所在地财政部门汇总后于向省级财政部门申请;省级财政部门汇总本地情况后向财政部提出申请。

(五)申报时间 财政部通知

(六)申报材料

1、项目技术方案的详细介绍。包括所采用的工艺技术路线、技术特点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等,对是否符合•办法‣附件所列的各项标准进行说明;

2、项目进展情况及规模。说明中试或工业装臵运行状况,放大生产或技术创新改造进展情况;说明已完成中试或工业生产装臵的规模与将要放大生产的规模;

3、有关配套原料基地建设的说明及相关证明材料,如原料种植基地主要设臵于盐碱地、沙荒地等低质土地,不得挤占农田,不得与粮食争地;原料供应报障方式等;

4、企业财务状况说明及相关证明材料,如项目法人单位自有资金证明,银行承贷证明等;

5、项目审批及环评等相关资料;

6、企业产品销售渠道说明。

(七)政策咨询电话:65808892 联系人:李钰

十九、秸秆能源化利用补助资金

48

(一)政策依据

•财政部关于印发†秸秆能源化利用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2008年10月30日财建【2008】735号文件)

(二)申报条件

对企业秸秆能源化利用项目中属于并网发电的部分,按国家发展改革委•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和费用分摊管理试行办法‣(发改价格[2006]7号)规定享受扶持政策,不再给予专项补助。

1、企业注册资金在1000万元以上;

2、企业秸秆能源化利用符合本地区秸秆综合利用规划;

3、企业年消耗秸秆量在1万吨以上(含1万吨);

4、企业秸秆能源产品已实现销售并拥有稳定的用户。

(三)补助标准:对符合支持条件的企业,根据企业每年实际销售秸秆能源产品的种类、数量折算消耗的秸秆种类和数量,中央财政按一定标准给予综合性补助。

(四)申报程序

企业应向所在地财政部门提出申请;各省辖市财政局审核汇总后于向省财政部门申请;省财政厅审核汇总后向财政部门申请。

(五)申报时间

企业应于每年的1月31日前向所在地财政部门提出申请;各省辖市财政局每年2月底前向财政部门申请;省财政部门社会汇总后月3月31日前向财政部申请。

(六)申报材料

1、秸秆收购情况,包括:收购秸秆的品种、数量、价格及水分含量等有关凭证;

2、秸秆能源产品产销情况,包括:各类产品产量、销量及销售价格等,并提供销售发票等凭证;

49

3、秸秆能源产品质量及检测报告;

4、与用户签订的秸秆能源产品长期供应协议;

5、单位产品能耗、环保、安全等有关材料。

从事秸秆成型燃料、秸秆气化、秸秆干馏等秸秆能源化生产的企业。

(七)政策咨询电话:65808892 联系人:李钰

十、老旧汽车报废更新补贴资金

(一)政策依据

•财政部、商务部2008年第10号公告‣(2008年4月30日)

(二)申报条件

2008年1月1日-12月31日期间交售给报废汽车回收企业的,注册登记日期在2000年1月1日-2004年12月31日,车长大于4.8米(含4.8米)、小于7.5米的农村客运车辆,补贴标准为每辆车10000元人民币。符合上述补贴标准范围的老旧汽车车主,可按有关规定,凭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证、运输管理部门出具的意见、•报废汽车回收证明‣和有效身份证明等凭据申请补贴资金。

(三)补贴标准

2008年1月1日-12月31日期间交售给报废汽车回收企业的,注册登记日期在1999年1月1日-2001年12月31日且使用年限在7-9年之间的下列车型:

一是车长7.5米以上(含7.5米)且乘坐人数(包括驾驶人)23人以上(含23人)的载客汽车,补贴标准为每辆车人民币4000元。

二是车长9米以上(含9米)且当年更新的汽车排放符合国三 50

推荐第10篇:财政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情况

财政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情况

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促进经济发展、保障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中小企业发展,近些年来专门制定并不断完善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自2003年实施《中小企业促进法》以来,国务院2005年发布《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2009年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2010年发布《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通过实施这些政策措施,积极营造良好环境,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首次安排专节论述促进中小企业发展。2011年,国务院多次研究制定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

财税政策在国家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一揽子政策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多年来,财政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进一步深化税收制度改革、建立完善公共财政体系的同时,不断加大对中小企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财税政策措施也日益丰富完善,形成了以税费优惠政策、资金支持、公共服务等为主要内容的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财税政策体系。

(1)实施税费减免和补贴政策,减轻中小企业负担。近些年来,我国税收制度基本保持稳定,总体上减税是主基调。特别是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国家出台实施了一系列结构性减税政策。其中,既有面向包括中小企业在内的所有企业的税费减免政策,如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实施后税率由33%降到25%等,也有专门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一是在按20%的低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的基础上,自2010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对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3万元(含3万元)的小型微利企业,其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二是自2009年1月1日起将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率自6%和4%统一降至3%。三是对符合条件的软件企业、自主开发生产动漫产品企业、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在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方面实行优惠政策。四是自2008年1月1日起,对从事农、林、牧、渔业项目的所得免征、减征企业所得税。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给予免征增值税和印花税优惠政策。五是2008年下半年以来分七次提高部分劳动密集型商品、附加值和技术含量较高商品的出口退税率。六是清理取消了一批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2009-2011年,累计取消、停征和减免158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和7项政府性基金。与此同时,对企业按有关规定吸纳就业给予补贴。如对企业招用就业困难人员,与之签订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按其为就业困难人员实际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和失业保险费给予补贴等。上述税费减免和补贴政策的有效落实,对于减轻中小企业负担、缓解国际金融危机对企业生产经营的不利影响,发挥了重要作用。

(2)加大财政资金投入,促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等问题。为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财政部门逐年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示范作用、杠杆撬动作用、催化润滑作用,着力解决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加强中小企业发展的薄弱环节。

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促进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中小企业发展的资金支持力度。截至2011年底,中央财政已累计安排专门用于中小企业发展的各项专项资金达到561.8亿元,其中2008-2011年共安排406.8亿元。一是安排发展专项资金,促进中小企业专业化发展。该项资金明确了扶持重点,包括:鼓励中小企业节能减排,重点支持中小企业生产或应用节能减排产品技术改造项目,集群和聚集区内废弃物综合治理利用项目;加强中小企业与骨干企业专业化协作,重点支持主导产业中小龙头骨干企业重点产品技术改造和改扩建项目;促进中小企业产业升级和延伸,重点支持中小企业技术改造升级,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产业向前端和后端延伸。二是安排创新基金,支持技术创新。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主要用于支持技术创新、培养技术创业企业家;鼓励和扶持中小企业研发和生产,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吸引和带动金融机构加强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活动的支持等。针对创新人员学历高、技术高、研发经费高的特点,通过贷款贴息、无偿资助等不同方式给予企业支持。三是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引导企业创新创业。国家通过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向创业投资机构参股,扩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投资总量;与创业投资机构共同投资于初创期中小企业,降低创业投资机构投资风险;对已投资于初创期中小企业的创业投资机构予以一定的风险补助,增强其抵御风险的能力。

着力撬动社会资金,促进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解决中小企业资金不足,靠财政资金直接投入远远不够,关键还是要发挥市场力量,引导社会资金流向中小企业。近年来,财政部门通过支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发展、实施金融财务政策等措施,积极撬动社会资金流向中小企业。一是支持担保机构发展。中央财政从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安排专门支出,对信用担保机构围绕中小企业开展贷款担保业务和降低收费标准进行补助。同时,实施了相关税收优惠政策,促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发展。截至2011年底,中央财政共安排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资金84.4亿元,支持担保机构累计为28.7万户中小企业提供了1.1万亿元贷款担保。在中央财政的带动下,地方财政部门也加大了政策扶持力度。在财税政策的有力支持下,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数量、业务规模快速增长,有效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截至2010年底,全国融资性担保法人机构6030家,注册资本总额4506亿元。 二是实行鼓励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贷款的金融财务政策。允许金融机构对符合一定条件的中小企业贷款进行重组和减免。放宽中小企业呆账核销条件。完善金融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绩效考核体系。优化农村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实施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国有创业投资机构和国有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投资于未上市中小企业,豁免将首次公开发行时实际发行股份数量的10%转由全国社会保险基金理事会持有的转持义务。在这些政策与其他政策的共同作用下,我国中小企业贷款的规模和比重稳步提高。2011年,金融机构新增中小企业贷款(含票据贴现)3.27万亿元,占全部企业新增贷款的68%。

(3)加强服务和政策引导,促进中小企业开拓市场和稳健经营。近些年来,财政部门积极采取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促进中小企业提高市场开拓和稳健经营的能力。

一是加强对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支持。服务平台在解决中小企业共性需求,畅通信息渠道,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发展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实现创新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支撑作用。为加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2010年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了促进服务平台建设的有关支持政策。各级财政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和中央财政技术改造专项投资,进一步加大了对服务平台建设和运营的支持,并吸引和带动社会投资投入。在加大资金投入的同时,出台了促进服务平台建设的相关税收优惠政策。截至2011年底,中央财政通过安排专项资金,支持了1000多家服务机构开展服务活动,300多个小企业创业基地和公共服务平台,带动地方建立小企业创业基地近2000余家,全国已经形成了一批服务中小企业的公共服务设施。

二是政府采购向中小企业倾斜。运用政府采购政策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是国际惯例,各国政府通常将政府采购作为向中小企业提供市场、培育中小企业竞争实力的重要手段。我国《中小企业促进法》也规定,政府采购应当优先安排向中小企业购买商品或者服务。为进一步发挥政府采购的政策功能,促进符合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目标,产品、服务、信誉较好的中小企业发展,2011年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制订出台了《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暂行办法》,要求负有编制部门预算职责的各部门,应当预留本部门年度政府采购项目预算总额的30%以上,专门面向中小企业采购,其中预留给小型微型企业的比例不低于60%。非专门面向中小企业的项目,要对小型微型企业产品给予6%-10%的价格扣除。同时,探索引入信用担保支持中小企业参与政府采购。

三是支持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为了引导和鼓励我国中小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积极扩大出口,降低经营风险,我国设立了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其主要支持内容包括:参加境外展览会、企业管理体系认证、各类产品认证、境外专利申请、国际市场宣传推介、电子商务、境外广告和商标注册、国际市场考察、境外投(议)标、企业培训、境外收购技术和品牌等。根据外经贸形势发展的需要,考虑我国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能力的现状,2010年,财政部和商务部重新制定了《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管理办法》,扩大了支持范围,将支持对象的标准由原来的出口额在1500万美元以下提高至进出口额在4500万美元以下。中央财政已累计支持项目55.5万个,直接受益企业约14万家,对支持我国外贸出口、开拓多元化新兴国际市场、促进民营经济快速发展、提高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是规范中小企业管理制度。针对中小企业基础管理薄弱、财务制度不健全的问题,2011年10月,财政部制定颁布了《小企业会计准则》,要求自2013年1月1日起在全国小企业范围内施行,鼓励有条件的小企业提前执行。该准则旨在规范小企业通常发生的交易或事项的会计处理原则,为小企业处理会计实务问题提供具体而统一的标准,并就会计科目的设置、主要账务处理、财务报表的种类、格式及编制说明等作出了具体规定。与此同时,为确保《小企业会计准则》的顺利实施,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贯彻实施〈小企业会计准则〉的指导意见》。《小企业会计准则》和《关于贯彻实施〈小企业会计准则〉的指导意见》的发布,有利于加强小企业内部管理、进一步拓展小企业发展空间。

政府财政支持对中小企业很重要

中小企业作为社会经济生活中最广大、最活跃的生产经营群体,其发展状态代表甚至决定着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状态,其社会经济作用与公共财政职能有着极强的关联性和互动性。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小企业的发展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地方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 政府对现行中小企业扶持政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目前的政府财政扶持政策在推动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支持作用,但一些理财观念和具体做法还不能很好地体现公共财政的要求,尚未形成一套系统和完善的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理念、政策结构和政策支持方式,政策着力点比较分散,政策之间缺乏衔接甚至相互矛盾冲突,与此同时,政府财政性资金在管理使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体制性和机制性障碍,影响了资金使用效益的发挥。

资金规模较小,管理分散,不能适应中小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目前政府财政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资金规模与政策的实际需求相比,有较大差距,许多政策措施由于没有资金的保障而难以具体落实,绝大多数企业享受不到财政政策资金的支持。资金支持力度,与中小企业对经济、社会的贡献相比,与其他主要市场经济相比,差距更大。即便如此,现有的各项资金的使用相对分散和独立,政府对各种中小企业资金多头管理,未能将财政性资金集中起来进行组合安排、配套使用,导致财政性资金支持中小企业的整体效果不明显,降低了财政政策对中小企业发展支持的影响力度。

税收政策目标定位不准确,实际运行效果不理想。目前税收政策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了比较良好的条件和氛围,但优惠政策有限、形式简单、范围窄、效率低、部分政策制定得比较粗糙,缺乏全面考虑,也未充分考虑中小企业的特殊性及其面临的问题,结果是以形式的公平掩盖了实质的不公平,比如增值税,由于大多数中小企业都属于小规模纳税人,不能像一般纳税人那样抵扣进项税额,实质上造成对中小企业的歧视,增加了其税负。

中小企业财政政策之间缺乏衔接,政策合力亟待提高。现行政府财政扶持政策为改善中小企业的投资、经营环境发挥了积极作用,促进了中小企业的发展,但总体上看,一方面政策自身存在明显不足,缺乏明确的目标定位,先天不足。另一方面,当前的政策实践中,一些政策散见于不同的法规、公告之中,导致政策缺少系统性、标准性,这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政策的权威性,影响了政策的效率和效果。 政府在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中的努力方向 建立健全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府财政扶持政策体系,形成政策系统的合力。政府应从资金、税收、融资扶持、财务管理和政府采购等方面出台和整合相关政策,为中小企业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扶持政策的实现形式,要由重视资金的支持安排向体制、机制、制度性建设方面转变。扶持政策的惠及领域,要由区域性、个体性优惠向普惠性方面转变,让所有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都享受到公共财政的阳光普照。财政的支出对象,要由单一项目或企业的支持,向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方面转变。

进一步加大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政策扶持力度,提高中小企业创新能力,鼓励和引导中小企业创业投资。适当加大无偿资助力度,调整创新基金使用范围,重点支持处于种子期、初创期的中小企业,支持技术开发初期的原始创新,加大竞争前技术开发活动的支持,包括企业的研发活动和相应活动的经费补助,企业用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与研究、专利或技术产权的购买、专家费用等。改进对技术创新财政支持的绩效考评办法,处理好政府扶持资金安全性、规范性与有效性的关系,形成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更大程度上分担企业创新、新产品研发失败的风险,支持建立健全企业自主创新投入机制,鼓励企业提高、用好研发资金,加大研发投入,在完善科技人才激励机制方面支持企业吸引科技人才,允许企业对作出突出贡献的骨干实施激励政策,通过资金政策的综合激励,进一步提高企业以自主知识产权为核心的竞争力,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积极推进投融资担保体系建设,为中小企业融资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其一,支持中小企业信用体系的建设,为使金融机构能够清楚地判断风险,对有关部门和中介机构开展中小企业信用登记、信用征集、信用评估、信用发布等活动给予必要的资助;其二,财政设立政府引导资金,参股信用担保机构,培植社会性的第三方信用担保法人经济主体,担保基金以财政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吸引民间资本为补充,实行市场化运作,财政不直接向中小企业提供资金,而是帮助中小企业取得获取资金的方法,不“授人鱼”,而是“授人以渔”。其三,制定鼓励区域性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做大做强的奖励政策和税收政策,对担保机构新增的贷款担保余额可研究实行奖励,对接受政府指导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当其提取的风险准备金不足以弥补时,财政对其发生的代偿损失给予一定补偿。政府作为中小企业担保机构的出资者之一和经济、社会风险的最后兜底者,必须采取切实措施,加强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监督和管理,防范信用担保业务的发展可能引发的金融危机,另一方面,财政要探索对中小企业间联保、互保制度的支持方式。 致力打造面向中小企业的社会化服务平台,加强对中小企业的社会化服务。政府意图的主要体现者——财政,应为中小企业提供多层次、多渠道、多功能、全方位、专业化的服务,为广大中小企业的生产与发展创造优质的服务环境,帮助中小企业提高自身素质,提高市场竞争力和自我发展能力。一是建立鼓励企业创业投资平台,从政策、资金等方面鼓励企业进行风险投资。二是支持建立技术创新和技术援助平台。三是建立开拓国际市场平台,依托国际市场开拓资金,对中小企业境外参展、管理体系认证、产品认证和商标注册等予以资助。四是创建信息服务平台,着力提升并拓展各类各级中小企业信息网站的功能,通过网络开辟交流渠道,发布供求信息,普及政策法规。五是创新对中小企业经营者的培训机制,致力打造高素质的职业经理人队伍。提供上述服务,要尽可能地采取市场化运作,即政府以委托方式,交由有关服务机构承担,制定考核标准,实行动态评议,对符合要求的,予以一定的补助或奖励。

利用政府采购政策功能,为中小企业搭建发展平台。在政府采购过程中给予中小企业优惠政策是一项国际惯例。具体做法可采取:第一,将政府采购定额量化出一定比例给中小企业,也可以在政府采购中规定,大企业必须向中小企业分包一部分产品和零部件。第二,在商品和服务无明显差别的情况下,可适度优先采购中小企业商品。第三,从中小企业的商品质量、技术水平、履约状况及信用状况等方面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招标资格审查并颁发能力证书,从客观上促进中小企业改进技术、改善管理、增强市场竞争力。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 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关系民生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战略任务。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去年下半年以来,我国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中央及时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加大财税、信贷等扶持力度,改善中小企业经营环境,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出现了积极变化,但发展形势依然严峻。主要表现在:融资难、担保难问题依然突出,部分扶持政策尚未落实到位,企业负担重,市场需求不足,产能过剩,经济效益大幅下降,亏损加大等。必须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政策措施,帮助中小企业克服困难,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现就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提出以下意见:

一、进一步营造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一)完善中小企业政策法律体系。落实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清理不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深化垄断行业改革,扩大市场准入范围,降低准入门槛,进一步营造公开、公平的市场环境。加快制定融资性担保管理办法,修订《贷款通则》,修订中小企业划型标准,明确对小型企业的扶持政策。

(二)完善政府采购支持中小企业的有关制度。制定政府采购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具体办法,提高采购中小企业货物、工程和服务的比例。进一步提高政府采购信息发布透明度,完善政府公共服务外包制度,为中小企业创造更多的参与机会。

(三)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权益保护。组织开展对中小企业相关法律和政策特别是金融、财税政策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发挥新闻舆论和社会监督的作用,加强政策效果评价。坚持依法行政,保护中小企业及其职工的合法权益。

(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大对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的支持,鼓励中小企业不裁员、少裁员,稳定和增加就业岗位。对中小企业吸纳困难人员就业、签订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在相应期限内给予基本养老保险补贴、基本医疗保险补贴、失业保险补贴。对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大的困难中小企业,将阶段性缓缴社会保险费或降低费率政策执行期延长至2010年底,并按规定给予一定期限的社会保险补贴或岗位补贴、在岗培训补贴等。中小企业可与职工就工资、工时、劳动定额进行协商,符合条件的,可向当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申请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和不定时工作制。

二、切实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五)全面落实支持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政策。完善小企业信贷考核体系,提高小企业贷款呆账核销效率,建立完善信贷人员尽职免责机制。鼓励建立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对金融机构发放小企业贷款按增量给予适度补助,对小企业不良贷款损失给予适度风险补偿。

(六)加强和改善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都要建立小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完善中小企业授信业务制度,逐步提高中小企业中长期贷款的规模和比重。提高贷款审批效率,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完善财产抵押制度和贷款抵押物认定办法,采取动产、应收账款、仓单、股权和知识产权质押等方式,缓解中小企业贷款抵质押不足的矛盾。对商业银行开展中小企业信贷业务实行差异化的监管政策。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体系。加快研究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发起设立村镇银行、贷款公司等股份制金融机构的办法;积极支持民间资本以投资入股的方式,参与农村信用社改制为农村商业(合作)银行、城市信用社改制为城市商业银行以及城市商业银行的增资扩股。支持、规范发展小额贷款公司,鼓励有条件的小额贷款公司转为村镇银行。

(七)进一步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加快创业板市场建设,完善中小企业上市育成机制,扩大中小企业上市规模,增加直接融资。完善创业投资和融资租赁政策,大力发展创业投资和融资租赁企业。鼓励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引导社会资金设立主要支持中小企业的创业投资企业,积极发展股权投资基金。发挥融资租赁、典当、信托等融资方式在中小企业融资中的作用。稳步扩大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和短期融资券的发行规模,积极培育和规范发展产权交易市场,为中小企业产权和股权交易提供服务。

(八)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设立包括中央、地方财政出资和企业联合组建的多层次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基金和担保机构。各级财政要加大支持力度,综合运用资本注入、风险补偿和奖励补助等多种方式,提高担保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担保能力。落实好对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免征营业税、准备金提取和代偿损失税前扣除的政策。国土资源、住房城乡建设、金融、工商等部门要为中小企业和担保机构开展抵押物和出质的登记、确权、转让等提供优质服务。加强对融资性担保机构的监管,引导其规范发展。鼓励保险机构积极开发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保险产品。

(九)发挥信用信息服务在中小企业融资中的作用。推进中小企业信用制度建设,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征集机制和评价体系,提高中小企业的融资信用等级。完善个人和企业征信系统,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方便快速的查询服务。构建守信受益、失信惩戒的信用约束机制,增强中小企业信用意识。

三、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财税扶持力度

(十)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逐步扩大中央财政预算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专项资金规模,重点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结构调整、节能减排、开拓市场、扩大就业,以及改善对中小企业的公共服务。加快设立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带动社会资金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地方财政也要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

(十一)落实和完善税收优惠政策。国家运用税收政策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具体政策由财政部、税务总局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为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扶持中小企业发展,自2010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对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3万元(含3万元)的小型微利企业,其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中小企业投资国家鼓励类项目,除《国内投资项目不予免税的进口商品目录》所列商品外,所需的进口自用设备以及按照合同随设备进口的技术及配套件、备件,免征进口关税。中小企业缴纳城镇土地使用税确有困难的,可按有关规定向省级财税部门或省级人民政府提出减免税申请。中小企业因有特殊困难不能按期纳税的,可依法申请在三个月内延期缴纳。

(十二)进一步减轻中小企业社会负担。凡未按规定权限和程序批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和政府性基金项目,均一律取消。全面清理整顿涉及中小企业的收费,重点是行政许可和强制准入的中介服务收费、具有垄断性的经营服务收费,能免则免,能减则减,能缓则缓。严格执行收费项目公示制度,公开前置性审批项目、程序和收费标准,严禁地方和部门越权设立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不得擅自将行政事业性收费转为经营服务性收费。进一步规范执收行为,全面实行中小企业缴费登记卡制度,设立各级政府中小企业负担举报电话。健全各级政府中小企业负担监督制度,严肃查处乱收费、乱罚款及各种摊派行为。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通过强制中小企业购买产品、接受指定服务等手段牟利。严格执行税收征收管理法律法规,不得违规向中小企业提前征税或者摊派税款。

四、加快中小企业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

(十三)支持中小企业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产品质量。支持中小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开发先进适用的技术、工艺和设备,研制适销对路的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加强产学研联合和资源整合,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重点在轻工、纺织、电子等行业推进品牌建设,引导和支持中小企业创建自主品牌。支持中华老字号等传统优势中小企业申请商标注册,保护商标专用权,鼓励挖掘、保护、改造民间特色传统工艺,提升特色产业。

(十四)支持中小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按照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要求,支持中小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进行技术改造。中央预算内技术改造专项投资中,要安排中小企业技术改造资金,地方政府也要安排中小企业技术改造专项资金。中小企业的固定资产由于技术进步原因需加速折旧的,可按规定缩短折旧年限或者采取加速折旧的方法。

(十五)推进中小企业节能减排和清洁生产。促进重点节能减排技术和高效节能环保产品、设备在中小企业的推广应用。按照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鼓励中小企业间资源循环利用。鼓励专业服务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合同能源管理、节能设备租赁等服务。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综合运用金融、环保、土地、产业政策等手段,依法淘汰中小企业中的落后技术、工艺、设备和产品,防止落后产能异地转移。严格控制过剩产能和“两高一资”行业盲目发展。对纳入环境保护、节能节水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的投资项目,按规定给予企业所得税优惠。

(十六)提高企业协作配套水平。鼓励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经济技术合作,建立稳定的供应、生产、销售等协作关系。鼓励大型企业通过专业分工、服务外包、订单生产等方式,加强与中小企业的协作配套,积极向中小企业提供技术、人才、设备、资金支持,及时支付货款和服务费用。

(十七)引导中小企业集聚发展。按照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用地集约、生态环保的原则,支持培育一批重点示范产业集群。加强产业集群环境建设,改善产业集聚条件,完善服务功能,壮大龙头骨干企业,延长产业链,提高专业化协作水平。鼓励东部地区先进的中小企业通过收购、兼并、重组、联营等多种形式,加强与中西部地区中小企业的合作,实现产业有序转移。

(十八)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鼓励支持中小企业在科技研发、工业设计、技术咨询、信息服务、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领域发展。积极促进中小企业在软件开发、服务外包、网络动漫、广告创意、电子商务等新兴领域拓展,扩大就业渠道,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五、支持中小企业开拓市场

(十九)支持引导中小企业积极开拓国内市场。支持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参与家电、农机、汽车摩托车下乡和家电、汽车“以旧换新”等业务。中小企业专项资金、技术改造资金等要重点支持销售渠道稳定、市场占有率高的中小企业。采取财政补助、降低展费标准等方式,支持中小企业参加各类展览展销活动。支持建立各类中小企业产品技术展示中心,办好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等展览展销活动。鼓励电信、网络运营企业以及新闻媒体积极发布市场信息,帮助中小企业宣传产品,开拓市场。

(二十)支持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进一步落实出口退税等支持政策,研究完善稳定外需、促进外贸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稳定和开拓国际市场。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和出口信用保险的作用,加大优惠出口信贷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支持有条件的中小企业到境外开展并购等投资业务,收购技术和品牌,带动产品和服务出口。

(二十一)支持中小企业提高自身市场开拓能力。引导中小企业加强市场分析预测,把握市场机遇,增强质量、品牌和营销意识,改善售后服务,提高市场竞争力。提升和改造商贸流通业,推广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等现代经营方式和新型业态,帮助和鼓励中小企业采用电子商务,降低市场开拓成本。支持餐饮、旅游、休闲、家政、物业、社区服务等行业拓展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方式,促进扩大消费。

六、努力改进对中小企业的服务

(二十二)加快推进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加强统筹规划,完善服务网络和服务设施,积极培育各级中小企业综合服务机构。通过资格认定、业务委托、奖励等方式,发挥工商联以及行业协会(商会)和综合服务机构的作用,引导和带动专业服务机构的发展。建立和完善财政补助机制,支持服务机构开展信息、培训、技术、创业、质量检验、企业管理等服务。

(二十三)加快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引导社会投资、财政资金支持等多种方式,重点支持在轻工、纺织、电子信息等领域建设一批产品研发、检验检测、技术推广等公共服务平台。支持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改善创业和发展环境。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技术中心开放科技资源,开展共性关键技术研究,提高服务中小企业的水平。完善中小企业信息服务网络,加快发展政策解读、技术推广、人才交流、业务培训和市场营销等重点信息服务。

(二十四)完善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服务。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清理并进一步减少、合并行政审批事项,实现审批内容、标准和程序的公开化、规范化。投资、工商、税务、质检、环保等部门要简化程序、缩短时限、提高效率,为中小企业设立、生产经营等提供便捷服务。地方各级政府在制定和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时,要统筹考虑中小企业投资项目用地需求,合理安排用地指标。

七、提高中小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二十五)引导和支持中小企业加强管理。支持培育中小企业管理咨询机构,开展管理咨询活动。引导中小企业加强基础管理,强化营销和风险管理,完善治理结构,推进管理创新,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督促中小企业苦练内功、降本增效,严格遵守安全、环保、质量、卫生、劳动保障等法律法规,诚实守信经营,履行社会责任。

(二十六)大力开展对中小企业各类人员的培训。实施中小企业银河培训工程,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中小企业培训机构的作用,广泛采用网络技术等手段,开展政策法规、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专业技能、客户服务等各类培训。高度重视对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培训,在3年内选择100万家成长型中小企业,对其经营管理者实施全面培训。

(二十七)加快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继续实施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加快推进重点区域中小企业信息化试点,引导中小企业利用信息技术提高研发、管理、制造和服务水平,提高市场营销和售后服务能力。鼓励信息技术企业开发和搭建行业应用平台,为中小企业信息化提供软硬件工具、项目外包、工业设计等社会化服务。

八、加强对中小企业工作的领导

(二十八)加强指导协调。成立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中小企业工作的统筹规划、组织领导和政策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各地可根据工作需要,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和工作机制。

(二十九)建立中小企业统计监测制度。统计部门要建立和完善对中小企业的分类统计、监测、分析和发布制度,加强对规模以下企业的统计分析工作。有关部门要及时向社会公开发布发展规划、产业政策、行业动态等信息,逐步建立中小企业市场监测、风险防范和预警机制。

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既是一项长期战略任务,也是当前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发展、惠民生的紧迫任务。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结合实际,尽快制定贯彻本意见的具体办法,并切实抓好落实

中小企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建议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近年来,衡阳市委、市政府紧紧抓住中部崛起战略机遇,坚持以新型工业化统揽经济工作全局,深入贯彻落实中小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和措施,着力提高服务效能,切实优化企业发展环境,积极协调解决初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我市中小企业呈现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态势。

一、中小企业发展的现状

(一)总量快速增长,发展主体不断壮大。全市2010年中小企业法人单位达14860个。其中私营企业户数达12506户,个体工商户83844户,仅2010年新登记注册的个体工商户8950户,各类企业1526户,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13.4%和12.1%。全市中小工业企业户数共计5635家,占企业总数的99.9%。其中中小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达1570.12亿元,占全部工业的75%;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799.9亿元,同比增长45%;实现增加值415.29亿元,同比增长29.5%,占全部工业的73.8%。

(二)经济贡献增大,主体地位不断提高。2010年,全市中小企业实现增加值609.41亿元,同比增长22%,占全部增加值比重42.9%。从三次产业结构看:

一、

二、三产业分别为1.22亿元、477.57亿元和130.6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6%、26.4%和8.3%。实缴税金34.81亿元,同比增长29.7%,实现营业收入2487.06亿元,同比增长37.1%,吸纳从业人员72.13万人,同比增长6.7%,占全市全部从业人员总数16%。农村转移劳动力和城镇新增就业中,大部分的岗位来自中小企业。中小企业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市经济增长的主力军,县域经济的主载体,扩大就业的主渠道,财政增收、居民致富的重要源泉,对推动我市经济健康、持续、快速增长,构建和谐衡阳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三)金融支持力度加强,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有所缓解。资金是中小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血液,随着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地位不断提升,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支持力度有所加强,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全市2010年年末贷款余额达200.05亿元,同比增长12.8%,占全部企业贷款余额的69.15%。从投向看:第三产业贷款最多,达到120.34亿元,同比增长9.61%,占全部中小企业贷款的60%,其次是第二产业为58.29亿元,同比增长8.32%,占比29%,再次是第三产业为22.33亿元,同比增长53.39%,占比11%。

(四)品质明显提升,持续发展不断增强。一是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全市90%以上的中小企业内部各项规章制度和监督约束机制实现了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一大批懂经营、善管理的优秀企业家进入企业核心领导层,涌现出华意机械、镭目科技、运输机械、金化科技等一批市场前景好的中小企业。二是科技含量明显提升。2010年全市工业总投资500万元以上的技术改造项目1011项,同比增长18%,其中,中小企业固定资产原值623.46亿元,同比增长29.9%,完成新产品新技术开发项目182项,73%的工业专利、86%的技术创新成果、87%的新产品都由中小企业完成。三是区域特色日渐鲜明。雁峰区的输变电,蒸湘区的管材深加工,石鼓区的精细化工,衡东县的钨、铜深加工,耒阳市的矿产开发,常宁市的山茶油,衡阳县的瓷器,祁东的家具制造,南岳区的旅游业等产业特色明显,初步形成了“县县有主业、企业有品牌”的大好局面。

二、中小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中小企业管理制度不够健全、观念落后,抗风险能力不强。衡阳的中小企业,特别是规模以下工业企业以及服务业企业大多是私营企业为主,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很多企业实行的是家族式管理,在人事上任人唯亲,在财务上实行“包包抄”。多数中小企业业主文化素质不高,创业意识不强。私营业主普遍有小富即安的思想,担心创业风险,向更高的目标奋斗的进取心不强,多年以来,企业维持在一种低水平发展状态。

(二)招工难和用工贵并存影响企业开工。随着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和物价水平的较快上涨,大多数中小企业提升了工资水平,劳动力成本明显上升,但不少企业的工资仍缺乏吸引力难以招到工人,相当部分企业仍存在用工缺口,部分工作环境差、劳动强度大的企业缺工情况更为突出。招工难和用工贵并存,既加重了企业生产经营的困难,也导致部分企业因人手紧缺有单不敢接,加剧了企业开工不足情况。

(三)中小企业融资难。长期以来,融资难一直是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难题。银行为保证资金安全,更愿意将有限资金贷给大企业。中小企业融资难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中小企业“信用”低。衡阳大多数中小企业根本未参加任何资信评估。二是中小企业融资形式单一,融资渠道狭窄。大多数企业选择融资的方式是银行贷款,而对现代融资方式如股东投资、风险投资还比较陌生。三是融资成本高。面对银行的高门槛,大部分中小企业显得力不从心,为解资金紧张之急,往往使用的方式是民间借贷,而民间借贷的利率一般高于10%。 (四)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中小企业因规模小,实力弱,难以在本企业范围内建立人员培训、信息收集、产品研究之类的机构。因此,需要政府和社会为其构建一个比较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经验表明,中小企业发展不但要政府在金融、财政等方面的政策支持,也需要社会中介组织从教育培训、管理咨询、市场营销、技术开发和法律支援等方面提供中介支持。目前,衡阳社会化服务体系还不健全,社会中介机构主要是由政府部门创建,服务局限性大,往往只对本部门、本系统内的中小企业服务。另外,新创立的一些商业性较强的中介公司,服务收费昂贵,中小型企业难以承受。

三、对中小企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引导扶持,加快推动企业转型升级。要大力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要在产业布局上制定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长远规划,积极探索制定发展中小企业的政策法规,营造有利于中小企业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加强对中小企业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的扶持力度,提供更多技术和资金的支持帮扶,进一步提升行政服务效能,改善对中小企业的服务。

(二)积极采取措施,帮助企业应对招工难题。采取多种措施帮助企业解决“招工难”问题:一是通过定期举办各类综合和专业现场招聘会、加快建立人力资源供需情况数据库、与各劳动力输出地建立互助协作信息平台等方式来搭建好劳资双方供需平台,切实解决好招工难、用工荒问题。二是加强职业培训和再就业培训,满足日益加快的产业升级对技能型劳动力的需要。三是引导企业适度提高工人薪酬待遇,改善劳动者工作环境,加强人文关怀,增强员工的归属感,降低员工的流失率。四是完善外来工流入的相关政策,通过提供劳务补贴、帮助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特别是医疗、子女入学等实际问题,增强务工人员的吸引力。

(三)完善贷款担保体系,积极拓展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由于中小企业可作为贷款抵押的资产少,缺乏长效机制来解决贷款担保问题。建议设立专门的贷款担保基金作为中小企业从商业银行获得贷款的担保方,建立多种资金来源、多种组织形式参与、多层次结构的担保体系。积极拓展从商业银行贷款以外的融资渠道,如建立直接融资市场,推动中小企业产权流动,加快盘活存量资产和闲置资产;支持中小企业直接从资本市场筹措发展资金,支持具备条件的中小企业发行债券;帮助一批高新技术中小企业在创业板上市,建立优强中小企业上市融资的育成机制。

(四)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大对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打击力度,规范市场秩序,积极利用自身优势为中小型企业创造更多发展与合作机会。尽量将大企业的配套产业链放到本地中小型企业上。另外,政府还要利用自身所获取的信息,帮助中小型企业寻找新的市场切入点。要从根本上为中小型企业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促进产业配套体系的形成,培育新的增长点。

第11篇:社区支持农业模式

社区支持农业模式

当前,频繁发生的食品安全危机已经使消费者对农产品的信任程度大大降低。造成这种状况的深层原因之一是农产品本身的特性。 美国学者纳尔森根据消费者获得信息的途径,将商品大致归为3类:搜寻品、经验品和信用品。搜寻品是消费者在购买前就已经充分掌握了信息的目标商品,如商品品牌、产地、价格、颜色、形态等;经验品是消费者在购买后才能判断其质量的商品,比如其鲜嫩程度、味道等;信用品是消费者甚至在购买后都不能准确判断其质量高低的商品,其购买决策建立在信任基础之上。以农产品为例,其安全水平和营养成分含量等,消费者无从得知。所以,农产品不同程度地都具有这些特性,特别是其经验品特性和信用品特性更加突出,这必然引发消费者与生产者或收购者(销售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最终影响消费者的安全消费。

消费者对安全消费市场的担忧,很可能改变消费者的预期,并对消费者的选择产生重要影响,引致农产品市场失灵。

为消解市场失灵的问题,我们需要新的观念模式,在城市化进程加快推进的背景下,更需要农产品贸易模式的创新。其核心理念,不仅要求建立规范的农产品生产操作流程和严格的市场准入门槛,当前迫切需要建构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的相互信任关系,通过组织模式的创新和优化,寻求制度的突围。

我认为,CSA模式为这种突围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CSA (Community Supported Agriculture) 是指社区支持农业。其核心操作模式是,在城市社区和农产品之间建立一种直接对应关系,农民寻找愿意预订其产品的社区成员,或社区成员组成消费团体再寻找合适的农场预订产品。这种模式的导入,不仅可以让农民和社区成员双方获利,同时还增加了彼此间的信任。

CSA模式最早起源于17 世纪的瑞士和日本,19世纪被引介到美国。其当年产生的时代背景,不是今天我们面临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形势,而是长期被业界诟病的“种菜的不赚钱,卖菜的赚钱”的流通组织的制度设计缺陷。当时,农产品的利润更多地被中间商获取,而辛勤耕作的农民,在这个过程中只能获取10%的利润,甚至更少。为此,CSA模式应运而生。

CSA模式的现实意义是,它不仅突破了城市化背景下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渐行渐远的空间界限,而且将消费者和农民更直接地连接了起来,增强了彼此间的信任。

在这种模式下,农产品有一个稳定的销售市场,农户可以降低管理、销售、包装等各项费用成本。而消费者可以在契约中约束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对农药、化肥、激素等影响庄稼正常生长的物质的使用,使其遵循自然规律及生态学原理展开种植。此外,消费者还有权参与决定种植类别,随时查看作物的生长,与农场主或农民讨论哪种农作物在下一季节优先种植。生产者和消费者直接互动进行产品的生产与销售,双方是平等的风险承担者和收益所有者。

目前,日本有超过150000份的社区支持农业契约,在北美有超过1000个CSA农场为超过10万户家庭提供服务。近年来,在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的驱使下,在农业合作化模式的推动下,国内许多地方CSA开始走上前台。

但是,在当前看来,CSA模式并不非常符合大多数人的消费心理。一年的蔬菜消费实际上不是个小数目,而CSA要求一次性的支付消费者一年的蔬菜费用,这是一种典型的预付费消费。这种模式的设计,决定了生产者只能将城市家庭中的较高收入阶层作为服务对象,而普通大众即使担心食品安全问题,也很难介入。因此,如果不进行革新,CSA模式实际上只是一种农产品安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小众化解决方案。

而且,CSA的模式设计本身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如果选取一周一次的配送周期,蔬菜的保鲜便成为问题。为此,CSA模式的中国化需要植入一些新的元素。

当然,从技术上来看,要让小众化过渡到大众化,并不困难。比如,在沿袭大致框架的前提下,在CSA模式中植入现代信息技术,通过类似手机等信息终端的导入,再完善相关的贸易支付系统,消费者在头一天通过终端登录CSA模式的产品预订系统,并完成支付,合作社第二天就可以通过物流配送系统将产品投递到预订者家中。信息系统的导入,使会员制模式下的预付费模式转化为即时消费模式,并有效解决了蔬菜保鲜的问题。

在这个模式下,更多的产业风险由生产者承担,而且这种即时付费系统可能放大蔬菜物流的配送成本。这些问题的解决,一方面需要通过完善宏观的农业风险保障体系进行有效规避,另一方面可能要经过较长时期的市场培育,让更多的主体参与到这个系统中,通过量的扩张来舒缓单位成本的压力。无论如何,在当前农产品安全形势存在压力的背景下,CSA模式都提供了一条切实可行的解决思路。

第12篇:发挥财政职能支持民营经济发展

发挥财政职能支持民营经济发展

发挥财政职能支持民营经济发展

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是加快经济发展步伐、增强经济活力和扩大就业的重要途径。好范文,全国公务员公同的天地wwwwenmi114.com区十一五规划(草案)从政策支持、做大做强、资金投向等方面明确了今后5年全区民营经济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十分切合

我区实际。下面我结合财政近几年对民营经济的探索谈一下自己的一些见解。

一、我区民营经济发展的现状

从全区民营经济总的情况来看,我区民营经济正呈现稳步上升趋势,2004年、2005年民营经济实现的区级税收情况如下:

年度

实现的区级税收(万元)

占全部区级税收的比重

200

4××××*

××*

200

5××*

××*

增减

××

××

从全区重点的民营企业来看,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也步入生产经营的活跃期,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全区经济的增长:

企业名称

2005年区级税收

2004年区级税收

增减

××*责任公司

××*

××*

××*

××*有限公司

××××

××*

××

××*有限公司

××××

××*

××*

××有限公司

××*

××

××

二、我区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产业结构不合理。我区民营企业特别是街道企业从事传统产业多,从事深加工、高科技、高附加值以及外向型的企业少,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相对薄弱,结构不合理、规模小、档次低。

二是部分民营企业尤其是本土民营企业经营者素质不高,管理水平落后。一方面是文化素质不高、有大专学历以上的专业人才很少,具有高学历的高技术人才更是凤毛麟角。另一方面是经营管理水平落后,缺乏先进的经营理念、管理经验和进行资本运作的能力。另外众多素质不高的失地农民的纷纷涌入也使管理水平很难提高。

三是集约化程度低,形不成规模效益。目前我区民营经济集聚度低,配套度低,多数处于“小、散、乱”状况。例如目前我区各街道办事处都有建筑公司,但没有一个企业具有一级资质,从企业规模、资质等级等方面均无法与外地的建筑公司相比。因此,虽然我区目前开工项目众多,投资额极大,但由于受门槛限制,区内的民营建筑公司都不能参与承建。

四是企业扶持政策分散,形不成合力。近几年我区陆续出台了多项扶持企业发展的政策,如企业发展资金、科技三项费用、高技术专项等,各项财政资金的投入位列全市前列,但由于政策资金涉及面广且散,造成扶持重点不突出、投入产出比例不合理,难以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

三、我区民营经济发展的几点想法

(一)完善政策配套,为民营经济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首先要放宽政策,即对各部门、各行业的有关民营经济发展的规定进行认真清理,取消限制性规定,减少办事程序。其次,要充实完善扶持政策,放宽民营经济的准入条件,降低市场门槛。除国家有特别规定和明令禁止的,要允许民营企业与公有制企业平等地开发利用各种资源,平等地参与各项社会竞争。另外尽快出台细化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等的配套措施,从政策上对民营经济进行鼓励、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

(二)以点带面,鼓励重点骨干企业做大作强

在现有民营企业中有重点地选取几个企业从政策、资金、用地、人才、法律、技术等方面给予扶持,开通绿色通道,落实领导联系企业制度,鼓励这些企业做强做大,每年从生物制药、农业、机械制造、建筑业等行业中分别扶持1-2户企业重点企业,争取在5年内新打造出3-5个新的民营品牌企业。

(三)统筹政策,整合资金,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

整合规范财政专项资金,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将企业发展资金、科技三项费、高技术产业化等各项财政资金有效地捆绑利用,重点支持骨干企业,在财政专项资金的安排中,对××、××制药、××等具有发展潜力、符合我区产业导向的重点民营经济企业进行重点的资金支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使用效果。

(四)提供职业培训,提高人员素质,提升民营企业层次

建立民营企业人才引进、培训绿色通道,使失业人员、失地农民获得免费职业技能培训的机会,使更多的具有一定技能的人员充实到民营企业中,促使民营企业整体素质得以提升。

(五)加强政府引导,鼓励失地农民自主创新、自主创业

广泛开展政策宣传,对于上级和我区新出台的支持政策要加大宣传力度,通过政府宣传引导

第13篇:财政支持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

附件1

2010年财政支持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

补助专项资金项目立项指南

2010年财政支持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专项资金(以下简称小农水专项资金)项目包括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以下简称重点县建设)和专项工程建设(以下简称专项县建设)两部分内容。立项要求如下:

一、总体原则

按照《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 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发[2010]1号)精神,大幅度增加中央和省级小农水专项资金规模,在继续实施第一批重点县建设的基础上,新增一批重点县,着力加快重点县建设步伐。同时,强化资金整合,引导项目对接;突出建设重点,提高工程质量;规范建设管理,严格奖优罚劣;创新体制机制,落实管护责任。

二、建设范围与内容

(一)建设范围

1.塘坝(容积小于10万m)、小型灌溉泵站(装机小于1000千瓦)、引水堰闸(流量小于1 m/s)、灌溉机井等小型水源工程;

2.大中型灌区末级渠系(流量小于1 m/s)、小型灌区

3

33渠系等;

3.小型排水泵站(装机容量小于1000千瓦)、控制面积3万亩以下的排水沟道及小型排水闸等;

4.纯井灌区的管道输水灌溉,喷灌、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工程;

5.雨水集蓄利用工程(蓄水容积小于500 m)。 具体建设范围,各县(市、区)财政、水利部门可根据实际情况,在不超过上述范围的前提下自行确定。

(二)建设内容

重点县建设以现有小型水源工程更新改造、大中型灌区末级渠系和小型灌区渠系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为主,因地制宜建设高效节水灌溉和雨水集蓄利用工程。专项县建设主要解决“卡脖子”和“最后一公里”问题。

将山丘区小农水建设作为重点县建设和专项县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快修建各类蓄水、引水、提水、雨水集蓄工程,特别是做好与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小机井、小水窖、小塘坝、小泵站等小微型水利设施建设和更新改造。在水资源短缺且旱灾发生较为频繁的地区,把发展高效节水灌溉作为小农水建设重点之一。

各地在做好工程建设的同时,要积极推行小农水工程产权制度改革,落实管护主体和责任,确保工程效益持久发挥。为建立和创新工程运行管护长效机制,探索节约农业用水,减轻农民用水负担,促进农民增收的新路子,财政部、水利

3部决定选择部分市县,在第二批重点县建设中,结合末级渠系节水改造,实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示范。

三、项目选择要求

各地按照以下基本条件和《河南省2010年财政支持小型农田水利项目县竞争立项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遴选确定上报参与竞争的重点县和2010年专项县。

(一)第二批重点县的基本条件

1.当地政府重视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工作,已建成农田水利项目建设管理规范、责任主体明确、工程效益较好。

2.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基础工作扎实,前期工作充分,已编制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且经县级人大或人民政府审批。

3.水源有保证。现有水源工程、骨干渠道运行正常。 4.县乡两级水利技术力量较强,具有一定的农田水利设计、施工、管理和服务能力。

5.当地农民有积极性,愿意投工投劳参与工程建设;村委会或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健全,具有组织农民参与建设和承担建后管护责任的能力。

6.当地政府具有较强的资金整合能力,并制定了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整合方案,小农水专项资金使用、管理规范。

7、通过三年左右建设,可以达到《河南省财政支持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管理实施细则》(豫财农[2010]7号)第七条规定的重点县建设的各项指标。

3 结合末级渠系节水改造,实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示范的县,县域内耕地面积应主要在大中型灌区覆盖范围内,农民用水户协会建设较为规范,水价改革具备一定的基础。

(二)专项县的基本条件

不属于第一批、第二批重点县建设范围的其他县(市、区),可以申报2010年专项县,基本条件是:

1、当地农民有积极性,愿意投工投劳参与工程建设。

2、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村组集体具有组织农民参与建设和承担建后管护责任的能力和意愿。

3、水源有保证。

四、资金整合与补助标准

(一)资金整合

各级财政部门、水利部门要严格按照《河南省财政支持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专项资金管理实施细则》(豫财农[2010]5号)要求,积极采取措施,强化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的整合工作。

市级财政、水利部门要加大协调力度,积极归并性质相近、使用范围相近的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统筹安排,打捆下达,突出重点,集中用于重点县建设。县级财政、水利部门要以重点县建设为平台,强化规划的约束作用,制定切实可行的资金整合计划,增强统筹使用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的能力。

资金整合要注重实效,要按照县级农田水利规划,将财

4 政支持小农水项目和整合的农田水利建设资金项目尽量安排在相邻或相近区域,实行整村整乡推进,做到集中连片、项目对接、优势互补。各地要积极探索重点县建设资金与现代农业生产发展等项目资金的有机结合,形成合力,加快农田水利建设步伐。

(二)补助标准

2010年,中央财政对第二批重点县平均每县补助800万元。省级财政拟按不低于中央补助规模的50%安排资金,市、县财政按照绩效考评的相关要求安排相应资金。中央财政对小农水专项县的补助比例不超过项目总投资的50%,每县按照150万元给予定额补助。

2010年中央财政对结合末级渠系节水改造,实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示范的重点县增加200万元补助。

小农水专项资金的使用范围,按照豫财农[2010]5号文件第八条执行。2010年,项目县可从中央、省财政下达的小农水专项资金中按不超过1%的比例一次性提取项目管理费。项目管理费不得重复提取,也不得用于人员补贴、购置交通工具、会议费等支出。项目管理费不足部分可由地方自行解决。

五、申报与审批程序

各省辖市财政、水利部门要按照《项目指南》的要求和省财政厅、水利厅下达参与竞争立项的第二批重点县和专项县名额,在本市范围内对具备竞争立项条件的县(市、区)

5 分别进行遴选,确定上报参与竞争立项。

省财政直管县按省下达的名额向省财政厅、水利厅申报。

(一)第二批重点县

1、申报主体。县级财政、水利部门。

2、申报程序。项目依照自下而上的原则逐级申报。县级财政、水利部门,根据项目建设目标和要求,组织编制《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方案(2010-2012年)》(编写提纲见附件1)和《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2010年度)标准文本》(见附件2),并逐级联合向省级财政、水利部门申报。县级财政、水利部门共同对申报材料的完整性、真实性负责。

申请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示范的县,编制《第二批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方案(2010-2012年)》时还须包括末级渠系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相关内容(编写提纲见附件3)。

3、审批程序。省财政厅、水利厅按照《河南省2010年财政支持小型农田水利项目县竞争立项工作实施方案》,将遴选出的重点县申报材料及评审意见联合上报财政部、水利部进行合规性审查。合规性审查通过后,省财政厅、水利厅组织批复。合规性审查不合格的,退回各县按照审查意见进行修改,修改完善后按原申报程序逐级报财政部、水利部再次审查。再次审查不合格的,取消该重点县资格。

4、资金下达。合规性审查通过后,财政部门要按照有关规定,尽快下达小农水财政专项补助资金,切实加快预算执行进度。

5、项目实施。各重点县财政、水利部门按照审批后的《第二批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方案(2010-2012年)》和年度实施方案,组织开展重点县建设。

(二)专项县

1、申报主体。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村组集体。

2、申报程序。项目经民主议事取得一致同意后,提供村民会议有关决议,报县级财政、水利部门。其中,以农民用水合作组织为申报主体的项目,还须报送合作组织证书复印件。

县级财政、水利部门负责归类汇总,以县为单位组织编制《2010年小型农田水利专项工程建设方案》(编写提纲见附件4)和《2010年小型农田水利专项工程建设标准文本》(见附件5),并逐级联合向省级财政、水利部门申报。县级财政、水利部门共同对申报材料的完整性、真实性负责。

3、审批程序。省财政厅、水利厅按照《河南省2010年财政支持小型农田水利项目县竞争立项工作实施方案》将遴选出的专项县申报材料及评审意见联合上报财政部、水利部进行合规性审查。合规性审查通过后,省财政厅、水利厅组织批复。

4、资金下达。合规性审查通过后,财政部门要按照有关规定,尽快下达小农水财政专项补助资金,切实加快预算执行进度。

5、项目实施。各专项县(单位)按照审批后的《2010

7 年小型农田水利专项工程建设方案》,组织开展专项工程建设。

六、审查要求

各市、县财政、水利部门要严格按照有关评审要求与标准,认真组织项目审查,并对项目的真实性和可行性负责。

(一)重点县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县,暂不列入重点县范围:

1、未编制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或规划未经县级人大或人民政府审批。

2、未在县域范围内开展农田水利资金整合计划的。

3、重点县建设项目超出规定范围。

4、近三年(2007-2009年)因小农水专项资金监管不力,使用不规范,受到省级以上纪检监察、审计机关和财政部驻各省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省财政厅监督局(监督检查办事处)检查处理或通报,以及被媒体曝光并核实的。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方案缺乏可操作性或所附资料不全的,暂不安排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示范。

(二)专项县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项目申报县,暂不安排专项工程建设:

1、建设项目超过规定范围。

2、近三年(2007-2009年)因小农水专项资金监管不力,使用不规范,受到省级以上纪检监察、审计机关和财政部驻

8 各省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省财政厅监督局(监督检查办事处)检查处理或通报,以及被媒体曝光并核实的。

指南附件:

1、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方案(2010-2012年)编写提纲

2、(1)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2010年度)标准文本

2、(2)重点县建设项目投入情况表

3、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方案编写提纲

4、2010年小型农田水利专项工程建设方案编写提纲

5、2010年小型农田水利专项工程建设标准文本

6、2010年小型农田水利项目市级汇总表

7、附表1-7

第14篇:横街镇财政支持基层组织建设

横街镇财政支持基层组织建设“三倾斜”

近年来,横街镇不断加强对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支持力度,通过对基层组织建设的调研,在现有基础上,采用“三倾斜”的方法,把有限的资金用到了实处,使支持程度得到了最好的体现。

一是财政支持对山区贫困行政村予以倾斜。较之平原村,山区村的基层组织建设经费相对少,各方面受困于客观条件,因此镇财政对各个山区村的基层建设支持力度略有倾斜。2010年镇财政对平原村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投入总额为10万,山区村为28万;2011年镇财政对平原村的基层组织建设总额投入增加了20%,而山区村的增幅则达到了45%。

二是财政支持对有基层建设重点项目的行政村予倾斜。2010-2011年,东村、桃源村、林村、水家村等四个行政村创建区四星级行政村,在创建过程中,镇财政给予了该四个村1-2万元的财政补助;同时,桃源村和林村在2011年争创党务公开示范点,镇财政也给予了该二个村1万元的财政补助。

三是财政支持对党支部书记予以倾斜。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支撑点在于村党支部书记,因此,提高他们的待遇也是镇党委关心他们的体现之一。2011年,镇党委经过调研,对各行政村党支部书记的月工资在原有基础上,统一增加500元;年终奖经绩效考核,比2010年普遍增加3000元。对我镇42名任职年限在5年以上的离任村党支部书记,从2011年1月始,在区委组织部补助标准的基础上,每人每月统一增加50元。

2012-02-20

第15篇:CSA模式(社区支持农业)

未来的农场除了供应洁净的、健康的、滋养身心的食物,并为改善环境作着强有力的贡献以外,它还有第三个大的礼物可以给予,那便是它的教育及文化功能。

社区支持农业

CSA是社区支持农业(community supportagricultural)的简写,是消除食品不安全问题的一种新型的农产品贸易形式,就是让农场和社区居民建立一种直接的联系,农民寻找愿意预定他们农产品的社区成员,直接把菜送到社区居民家里,提倡大家吃有机绿色健康菜。这种贸易形式从1960年代在日本和瑞典诞生,1986年被引入美国。如今在美国已经发展到2000多家农场在采取这种模式。

有效控治管理耕种的各个环节,确保了作物品质;根据四季的自然规律来耕种,采取轮耕间作,休耕,不加激素等方式所得的产值,很难与大面积栽种的常规蔬菜在市场上竞争供应量与销售价格的,为了让我们这群用心维护地球一方净土的农场能够生存下去,也让农场的多样性生态环境获得永续生存的可能,我们需要企业、社区与学校发挥你们的社会公民责任、热情与影响力,支持BIOFarm 的『社区支持农业方案,CSA (Community Supported Agriculture)』 。

CSA有何好处,为何我们要支持?

价格上:农民直接贩卖蔬菜给消费者,减少销售通路层层累计的成本,因此可用低于市价的优惠价格提供给消费者,如此,消费者可买到比市价更便宜的蔬菜;农民也可增加收入,改善生活,扩大农耕投资。

品质上:农产品直接由农场送到CSA提货点或农夫市集,缩短食物里程(food miles), 让消费者可尽早收到新鲜、营养不流失、安全、高品质的天然或有机蔬菜。 某些当季或品种特殊的蔬菜产量不高,或保质期短,通过CSA的在地消费方式,消费者可有更加多元化的食物选择。

环保上:由于产地直销,不需长途运输,故减少能耗,减排,食品也不需过渡包装或加入防腐剂、辐射等处理,减废,也对环境友善。

社区贡献:活络当地农业经济,增加当地就业机会,农民经由直接面对消费者的互动机会分享农场自豪的农产品,无形中增加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与凝聚力,创造互助互爱的和谐文明社会。

经过近10年的发展,果园香猪农场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立体生态系统,成为一个有机农场。农场内有各种植物、动物、昆虫、鸟儿、微生物、水生物等。种植有蔬菜,果树等经济作物,养殖各类家禽。

在食品安全日益受到重视的背景下,目前这种可称为“城乡互助型农业”的绿色生产、消费新模式,在全国正处于快速发展过程中。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各地目前已有同类农场100多家。而据专家介绍,这种模式在国外发展很快,如在美国此类农场有5000多个,为超过200万户家庭提供服务;日本的比例则更高,有机食品的消费市场中,直销形式占到一半以上。

破解食品安全难题的有益尝试

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有许多工作可以做,如加强监管、建立健全食品检验标准等。而城乡互助型农业给我们带来这样的启示:发挥消费者和生产者本身的力量,培养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互信,未尝不是解决问题的一条途径。

第16篇:财政工作总结

2011年度财政工作总结

**县财政局

2011年,全县财政部门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全县经济工作发展思路和县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财政预算方案开展工作,圆满完成了全年财政工作任务。

一、积极组织收入,确保均衡入库

财政收入均衡入库是“保工资、保运转、保稳定、促发展”前提条件。2011年,在全球性金融危机影响犹存的情况下,财政部门围绕财政收入目标,调结构、抓发展、查税源、加措施、促征管,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一是大力支持电力、建材、药化、绿色食品加工等重点企业生产经营,不断提升企业经济效益,有力促进了财政增收。二是全面进行税源调查,加大税收征管和稽查力度,做到了应收尽收。三是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规定,通过明确任务、以票控费、账户管理、监督检查等措施,预计全年可实现非税收入万元。全县实现财政总收入万元,为年度预算万元的%,较上年万元增加万元,同比增长%。其中实现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万元,为年度预算万元的%,较上年万元增加万元,同比增长%。

二、强化支出管理,防范财政风险

在支出管理上,根据《县财政专项资金监督管理办法》、

《县财政资金调度管理办法》和《县财政专项资金县级

报账制管理办法》规定,遵循“先急后缓、确保必需、兼顾一般”

的原则,合理调度财政资金,通过国库集中支付,确保财政资金

安全有序运行,保障了资金及时调度,有效防范和化解了财政风

险。

三、推进财政改革,服务经济发展

所有财政性资金通过国库直达终端用户,国库集中收付在政

策和法制轨道上健康运行。财政部门根据财政预算(草案)编制

总预算,按照“以收定支,量入为出,收支平衡”原则,合理配

置财政资源,完成了部门预算编制工作。政府非税收入严格实行

“收支两条线”管理,非税收入、罚没收入、土地出让金收入征

缴以及专户管理率、纳入预算管理数额同比大幅度增长,为财政

收入均衡入库作出了积极贡献。政府采购紧紧围绕“扩大规模,

健全制度,理顺机制,促进规范,发挥功能、加强监管”的目标

开展工作,加快了规范化管理进程。

四、强化服务意识,规范财政管理

1、强化专项资金监督管理。为了充分发挥财政资金使用效

益,根据《县财政专项资金监督管理办法》和《县财政

专项资金报账制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了国债、扶贫、惠农补

贴、社会保障、扩大内需、地方政府债券项目等财政专项资金管

理办法,各项资金在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网予以公开,广泛接受

社会监督。在监督检查上,更新监督理念,突出监督重点,规范

检查程序,建立了全方位的日常监督检查和专项检查相结合的工

作机制,有效防范了财政风险。

2、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全县社会保障工作紧扣“保障

民生促稳定”主题,以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就业创业、社会保险、

社会救助、优抚安置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为重点,加大财政投

入,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提高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能力。低收入群体、优抚对象保障水平和生活补助标准大幅提高,

城乡医疗救助能力以及抵御和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不断增强;大

力实施创业培训和特别职业技能培训,拓宽了城乡居民就业创业

门路;积极组织社会保险费征收,使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不

断提高;积极争取资金建设廉租房和公租房,缓解了城镇住房难

的问题。

3、认真落实国家惠农政策。财政部门以“服务三农”为指

导思想,在政策公开、资金透明、程序到位的前提下,兑付粮食

直补、农资综合直补、退耕还林补助、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

贴资金万元;兑付 “家电下乡”、“家电以旧换新”和“汽

车摩托车下乡”三项财政补贴资金万元,有效刺激了农村消

费市场,有力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4、农村综改工作平稳运行。一是不断完善农村公益性服务

“以钱养事”新机制,安排“以钱养事”资金万元,较上年万元增加万元,为农村综合改革平稳运行提供了经费保障。

二是认真落实“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按程序申报的财政奖

补项目个,涉及个行政村,审批并拨付奖补资金万

元,推动了农村公益性事业发展。三是进一步完善细化乡镇财经

所工作目标责任制,为实现乡镇财政精细化、科学化管理奠定了

基础。四是加强村级财务管理,推进村务公开,健全村级管理制

度,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5、农业综合开发成效显著。为支持企业发展,加快脱贫致

富奔小康步伐,完成了总投资万元的项目区和项

目的立项申报工作。在项目实施方面,完成了项

目;完成了总投资万元的项目和投资万元的**项目,为全县脱贫奔小康作出了积极贡献。

6、国有资产管理井然有序。一是根据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

理要求,实行信息软件动态管理,及时审核办理县乡行政事业单

位资产处置、划拨、报损报批手续。二是将全县行政事业单位“非

转经”收入及资产处置收入纳入非税收入专户进行管理,规范了

资产管理、资产处置及收入管理程序。三是为保证国有资产安全

运营,切实抓好企业改制遗留问题处理工作,确保企业资产的安

全完整,促进国有资产合理流动并保值增值。

7、会计管理工作不断加强。为加强会计从业资格管理,规

范会计人员从业行为,组织了110人参加全省会计从业资格证考

试;为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对全县700余

名会计人员进行了后续教育。

五、倾情帮贫扶困,促进科学发展

根据县“三万”活动领导小组安排,局机关多次组织干部职工57人次,深入****村所有农户访贫问苦,了解社情民意。在前三年已经投入数百万元解决村民行路难、饮水难、就医难问题的基础上,今年再度筹措资金***万元,用于拓宽硬化村级道路、民居改造、“一改三建”、人畜饮水等农村公益性项目建设。为促进村级产业发展,组织帮扶村干部、致富能人外出考察学习,确定了尖椒生产、生猪科学养殖、经济林发展等产业发展项目,为村级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六、努力创先争优,促进队伍建设

一年来,财政部门在抓好经济工作的同时,不断加强干部队伍建设,通过开展“送政策、访民情、办实事、促发展”为主题的“三万”活动,干部职工受到锻炼,机关作风得到转变;通过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回头看”,过去存在的问题得到全面整改;通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充分发挥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调动了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促进了机关三个文明建设,顺利通过了州委宣传部、精神文明办公室组织的省级文明单位验收。

二0一一年十一月八日

第17篇:财政工作总结

2011年度财政工作总结

**县财政局

2011年,全县财政部门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全县经济工作发展思路和县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财政预算方案开展工作,圆满完成了全年财政工作任务。

一、积极组织收入,确保均衡入库

财政收入均衡入库是“保工资、保运转、保稳定、促发展”前提条件。2011年,在全球性金融危机影响犹存的情况下,财政部门围绕财政收入目标,调结构、抓发展、查税源、加措施、促征管,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一是大力支持电力、建材、药化、绿色食品加工等重点企业生产经营,不断提升企业经济效益,有力促进了财政增收。二是全面进行税源调查,加大税收征管和稽查力度,做到了应收尽收。三是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规定,通过明确任务、以票控费、账户管理、监督检查等措施,预计全年可实现非税收入 万元。全县实现财政总收入 万元,为年度预算 万元的 %,较上年 万元增加 万元,同比增长 %。其中实现地方一般预算收入 万元,为年度预算 万元的 %,较上年 万元增加 万元,同比增长 %。

二、强化支出管理,防范财政风险

在支出管理上,根据《 县财政专项资金监督管理办法》、《 县财政资金调度管理办法》和《 县财政专项资金县级报账制管理办法》规定,遵循“先急后缓、确保必需、兼顾一般”的原则,合理调度财政资金,通过国库集中支付,确保财政资金安全有序运行,保障了资金及时调度,有效防范和化解了财政风险。

三、推进财政改革,服务经济发展

所有财政性资金通过国库直达终端用户,国库集中收付在政策和法制轨道上健康运行。财政部门根据财政预算(草案)编制总预算,按照“以收定支,量入为出,收支平衡”原则,合理配置财政资源,完成了部门预算编制工作。政府非税收入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非税收入、罚没收入、土地出让金收入征缴以及专户管理率、纳入预算管理数额同比大幅度增长,为财政收入均衡入库作出了积极贡献。政府采购紧紧围绕“扩大规模,健全制度,理顺机制,促进规范,发挥功能、加强监管”的目标开展工作,加快了规范化管理进程。

四、强化服务意识,规范财政管理

1、强化专项资金监督管理。为了充分发挥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根据《 县财政专项资金监督管理办法》和《 县财政专项资金报账制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了国债、扶贫、惠农补贴、社会保障、扩大内需、地方政府债券项目等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各项资金在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网予以公开,广泛接受

社会监督。在监督检查上,更新监督理念,突出监督重点,规范检查程序,建立了全方位的日常监督检查和专项检查相结合的工作机制,有效防范了财政风险。

2、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全县社会保障工作紧扣“保障民生促稳定”主题,以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就业创业、社会保险、社会救助、优抚安置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为重点,加大财政投入,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提高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低收入群体、优抚对象保障水平和生活补助标准大幅提高,城乡医疗救助能力以及抵御和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不断增强;大力实施创业培训和特别职业技能培训,拓宽了城乡居民就业创业门路;积极组织社会保险费征收,使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不断提高;积极争取资金建设廉租房和公租房,缓解了城镇住房难的问题。

3、认真落实国家惠农政策。财政部门以“服务三农”为指导思想,在政策公开、资金透明、程序到位的前提下,兑付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退耕还林补助、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 万元;兑付 “家电下乡”、“家电以旧换新”和“汽车摩托车下乡”三项财政补贴资金 万元,有效刺激了农村消费市场,有力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4、农村综改工作平稳运行。一是不断完善农村公益性服务“以钱养事”新机制,安排“以钱养事”资金 万元,较上年 万元增加 万元,为农村综合改革平稳运行提供了经费保障。

二是认真落实“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按程序申报的财政奖补项目 个,涉及 个行政村,审批并拨付奖补资金 万元,推动了农村公益性事业发展。三是进一步完善细化乡镇财经所工作目标责任制,为实现乡镇财政精细化、科学化管理奠定了基础。四是加强村级财务管理,推进村务公开,健全村级管理制度,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5、农业综合开发成效显著。为支持企业发展,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完成了总投资 万元的 项目区和 项目的立项申报工作。在项目实施方面,完成了 项目;完成了总投资 万元的 项目和投资 万元的** 项目,为全县脱贫奔小康作出了积极贡献。

6、国有资产管理井然有序。一是根据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要求,实行信息软件动态管理,及时审核办理县乡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处置、划拨、报损报批手续。二是将全县行政事业单位“非转经”收入及资产处置收入纳入非税收入专户进行管理,规范了资产管理、资产处置及收入管理程序。三是为保证国有资产安全运营,切实抓好企业改制遗留问题处理工作,确保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促进国有资产合理流动并保值增值。

7、会计管理工作不断加强。为加强会计从业资格管理,规范会计人员从业行为,组织了110人参加全省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为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对全县700余名会计人员进行了后续教育。

五、倾情帮贫扶困,促进科学发展

根据县“三万”活动领导小组安排,局机关多次组织干部职工57人次,深入****村所有农户访贫问苦,了解社情民意。在前三年已经投入数百万元解决村民行路难、饮水难、就医难问题的基础上,今年再度筹措资金***万元,用于拓宽硬化村级道路、民居改造、“一改三建”、人畜饮水等农村公益性项目建设。为促进村级产业发展,组织帮扶村干部、致富能人外出考察学习,确定了尖椒生产、生猪科学养殖、经济林发展等产业发展项目,为村级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六、努力创先争优,促进队伍建设

一年来,财政部门在抓好经济工作的同时,不断加强干部队伍建设,通过开展“送政策、访民情、办实事、促发展”为主题的“三万”活动,干部职工受到锻炼,机关作风得到转变;通过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回头看”,过去存在的问题得到全面整改;通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充分发挥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调动了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促进了机关三个文明建设,顺利通过了州委宣传部、精神文明办公室组织的省级文明单位验收。

二0一一年十一月八日

第18篇:财政工作总结

广区财办„2009‟21号

签发人:梁彩云

广安市广安区财政局

关于2009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打算的报告

区政府:

今年以来,我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针,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工作重心,认真履行财政职能,多方培植财源,狠抓增收节支,推进财政改革,强化财政监督,财政工作实现了时间、任务双过半的目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将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打算报告如下。

一、2009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主要工作成效

1、狠抓财政收入,保持稳定增长

截止6月30日,全区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9101万元,为年初预算25448万元的75.1%,同比增长25.68%,为全年工作目标任务25895万元的73.76%,实现了财政收入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目标;一般预算支出完成57903万元,为执行预算80751万元的71.7%。

2、强化预算约束,保证重点支出

一是积极筹措、合理调度资金,保证全区干部职工和离退休人员工 1 资的按月发放。1-6月,发放在职职工工资和离退休人员离退休费11429万元,无欠发财政应保工资现象发生。二是保证重点工程资金及时到位。筹集并拨付城乡环境整治资金180万元、统筹城乡发展资金1540万元。其他重点工程资金也得到了有效保证。三是围绕“工业强区”战略目标,继续加大产业经济扶持力度,今年来,区财政累计已拨付前锋工业集中区发展资金10103万元,保证了重点项目的顺利实施,为壮大工业企业、增加财政收入创造了有利条件。

3、完善制度建设,促进财政改革

一是理顺了机构改革后乡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制。对乡镇事业单位改革后的财政供养人员进行全面清理和掌握,对乡镇事业单位的经费管理模式进行了统一和规范。二是深入推进区级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规范财政收支管理;强化财政票据监管,规范财务收支行为。三是完善我区差旅费管理办法。结合我区实际,代区政府拟稿了新的《广安区行政事业单位差旅费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了全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4、强化财政监督,加大监管力度

为保证财政监督检查扎实有效,拟发了2009年财政监督工作要点、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法制工作要点、执法纠风工作要点等,制定了2009年财政监督工作计划安排意见。开展了对税务部门2008年度以来减免税情况的全面清理检查。开展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资金使用管理情况的自查,为迎接上级检查做好准备工作。同时,实施再生资源增值退税审核填报的前期准备工作,重点加强对粮食直补、家电下乡、石油价格补贴、就业培训等专项资金的监督检查。通过检 2 查,进一步规范了财政财务管理,严肃了财经纪律。

5、加强会计管理,重视会计教育

一是开展专项检查,对全区所有乡镇(街道)会计人员持证上岗及《会计法》的贯彻执行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二是年审2008年度会计账簿450册,更换新账簿600余册。三是组织注册会计师考试报名13人,组织会计专业技术考试报名42人,组织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报名44人。

6、规范政府采购,节支效果明显

一是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等法律法规,采取“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按照“价格更低、效率更高、质量更优、服务更好”的要求,1-6月共组织采购59批次,累计完成政府采购预算1792万元,实际采购1562万元,节约资金230万元,综合节约率12.8%。二是继续努力探索“网上直采”办法,对汽车、办公自动化设备、农用物资等标准订制商品通过四川政府采购网进行网上直采,缩短了采购周期,提高了采购效率,降低了采购成本。

7、加大“三农”支出,实现支农惠农

一是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年初纳入预算的切块资金达4029万元,比上年增长102%,为稳定我区农业生产,促进我区农业产业经济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二是加大向上争取力度,争取上级对我区政策和资金等各方面的支持。已向省上申报现代农业生产发展项目,项目总投资1500万元,该项目如能顺利实施,将有力地促进我区枣山乡的经济发展,使东西环线蔬菜经济圈更上一个台阶。三是大力支持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农业园区的发展。今年以来,已拨付农业园区建设 3 资金1540万元,整合项目17个,打捆作用资金5000多万元,建设现代农业园区核心区5000余亩,受到省市领导的肯定和好评。四是加快“三农”基础设施项目实施,已完成农村户用沼气建设1900口,完善渠系配套工程和解决农村饮水安全3万人,贫困村扶贫建设等项目也进展顺利。五是加强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完成并验收2008年大龙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截至目前,2009年观塘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已基本完成。六是完成粮食直补综合直补5973万元及退耕还林补助资金3742万元。七是认真做好“家电下乡”试点工作,对农民在定点销售网点购买补贴类家电后,经申报给予家电销售价格13%的补贴资金,1-6月,全区农户购买家电下乡产品26282台,购买金额达6779.7万元,累计发放补贴金额370万元;认真开展汽车、摩托车下乡活动,销售微型客车11辆,摩托车51辆,销售金额65.9万元,累计发放补贴6.59万元,促进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8、构建民生财政,社会保障到位

一是加强基金专户管理,共征收基金15300万元。二是扎实开展城乡最低保障和医疗补助工作,累计发放城镇居民低保金2014.7万元,累计保障127726人次; 累计发放农村居民低保金1443.3万元,累计保障239718人次;城镇医疗救助支出181.0万元,累计救助986人次;农村医疗救助支出395.5万元,累计救助1720人次。三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使农民切实受益,参加新农合居民945335人,比去年年底增加21813人,区财政按政策配套资金850.8万元全部到位;1—6月享受门诊166124人次,补偿金额为304.9万元,享受住院补偿24169人次,补偿金额为2820.9万元;四是狠抓公共卫生工作。社区 4 卫生覆盖23万人,继续加大疾病防治防疫经费投入;建设完成35个村卫生站;投入105万元,用于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五是重视老年群体,1—6月五保供养金支出697.4万元。六是积极促进就业再就业,全区聘用公益性岗位900名,1—6月发放岗位及社保补贴206.82万元; 对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政府采购中心的培训招标实施了有效监督,1—6月创业培训结业137人,其中“4050”为79人。七是积极构建公共住房保障体系。通过进一步加快经济适用房和廉租住房建设,我区第一批新建经济适用住房70套5000余平方米、廉租住房124套6342平方米主体工程均已完工,其水电气等配套设施也即将完成,今年第二批共900套廉租住房、100套经济适用住房也正在报建之中。八是做好残疾就业保障工作。社会福利救助中心、儿童福利院的改扩建基本完成。区级国资部门调剂房屋1600平方(占地3.5亩),向上争取资金270万元,现改扩建面积2100平方、设臵床位87张并购臵衣拒等生活用品;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方案,加大对残疾人的扶持力度,推进贫困残疾人就业再就业工作,与此同时,完成代扣代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准备工作。

9、盘活国有资产,做好资金融通

一是处臵我区闲臵资产6批次,资产变现470万元。二是区城投公司为区政府融资贷款2600万元,并已做好再融资1.5亿的前期准备工作;三是利用城投公司融资资金为洪州大道延伸段和滨江路右岸护坡工程拨款900万元,给区国土局拨款用于洪州大道延伸段建设拆迁款300万元;同时,为解决乡镇小城镇建设无证地和拆迁资金问题,为井河等10个乡镇发放贷款金额1348万元;为解决花桥中学修建校 5 区资金难问题 ,向花桥中学发 放贷款金额200万元。

10、规范投资管理,加强投资评审

一是草拟完善财政性资金投资基本建设项目的管理办法,规范资金拨付使用程序,推行基本建设资金由国库集中支付,全面实行追踪问效管理,强化资金使用的监督检查,确保专款专用,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二是按照相关规定,对我区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开展了概(预)算控制价评审工作,1-6月,共完成评审项目120个,送审金额18352.57万元,减审金额3036.05万元,审减比例为16.54%。通过加强工程项目的评审管理,节约了政府投资,降低了工程造价,规范了投资管理,对项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起到了重要作用。

12、严管非税收入,管好专项资金

一是继续加大对非税收入资金的监管力度,督促各单位按规定及时入缴国库。二是做好统计分析报表工作,促进非税收入的征收管理。三是以“防乱治乱”和“堵漏增收”为目标,配合区纪委监察局和物价等部门对有关单位进行检查,严管非税收入。四是管好各类专项资金,支持重点建设,继续大力支持襄渝铁路二线建设,加强专项资金监督管理,保证专款专用,保障征地拆迁工作顺利进行,同时,为兰渝铁路建设设计征地拆迁的相关实现做好准备工作,开设资金专户,建立财务制度,筹集好配套资金,严把审核关口。五是管好用好房改资金,督促乡镇建立住房公积金缴存制度,将我区房改资金全部纳入财政专户管理,严格审查审批,严格按程序拨付资金,加强对房改资金的监管。

13、坚持科学发展,争创勤廉双优

6 一是积极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我局确定了“践行科学发展,提升理财能力,构建民生财政”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主题,注重学习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了全局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开展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认真分析当前制约财政工作科学发展的困难和问题,为奋起“三次创业”、推动广安超常规跨越发展起到了应有的作用。二是重视学习,制定了局中心组理论学习计划,明确学习内容,强化学习重点,严格学习纪律;在日常工作中,重视组织全局职工学习国家的重要方针、政策。三是在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开展争创勤廉双优表率活动。引导干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增强廉洁意识,完善廉洁措施,做好廉政监督,落实局领导干部党风廉政责任制,层层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学习王瑛同志先进事迹,把学习王瑛与深化机关行政效能建设相结合,提升干部职工争创勤廉双优意识。四是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争创“省级最佳文明单位”称号,扎实推进文明行业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全局干部职工思想道德素质和政治理论水平,形成了良好的精神文明风貌。五是狠抓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制定了严密的实施方案,实现门前“五包”、城镇环境创“七好”,增强了职工讲卫生,爱劳动,爱护环境的意识。六是加大惠民工作投入。在及时拨付全区惠民工程资金的同时,我局挤出局机关经费,积极开展支持联系贫困户扶贫济困,帮助他们发展生产、脱贫致富,并且积极开展计划生育“三结合”等惠民行动。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是深入基层调研,创新工作方法。为探寻非税收入征管新方法、检查验收涉农投资项目、化解乡镇债务等情况,我局领导率相关业务 7 股室人员深入基层参与调研,根据调研情况,经研究总结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及措施,以推动财政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是强化考核,逗硬奖惩。对财政收入完成情况实行按月通报、按季考核,鼓励先进、鞭策落后,以此促进任务完成;对本局各股室将全年财政工作目标按月分解到各股室和责任人,实行年终目标考核,逗硬奖惩,保证各项工作按期完成。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上半年,全区财政工作虽然情况良好,一般预算收入保持了稳定增长,财政收入总量继续扩大,但仍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一是经济收入结构不尽合理。由于我区经济发展受诸多因素的制约,加之经济结构性矛盾突出,农业的比重大,工业基础薄弱,旅游业处于起步阶段,作为支撑财政的

二、三产业没有真正地建立起来。二是财政税收收入增长乏力,后续财源仍然不足。缺乏骨干税源支撑,税收增长乏力财政收入结构仍不合理,造成可用财力较低,财政资金调度十分困难。三是支出压力大,收支矛盾突出。公务员津补贴、乡镇事业单位改革、行政事业单位住房公积金及其他各项刚性支出增长较快。人员性支出大幅增加;同时,需大量资金用于前锋集中工业区建设、奎阁大桥建设、城乡环境整治、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归还债务等重点工程,造成支出压力大。四是由于行政事业性收费政策调整,增收难度加大。完成全年财税收入任务压力巨大。

二、下半年工作打算

(一)扶持产业发展,夯实财源基础

区财政将继续加大对产业发展的投入力度,发挥财政政策和资金 8 的导向作用,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推动全区经济快速发展,奠定财政增收基础。以工业园区为平台,引进和集聚社会资金,综合运用政策手段,加大对能源经济重点项目、重点工程的资金扶持力度,推进资源整合和技术升级,提高能源优势的利用效率,挖掘财源建设新亮点。围绕统筹城乡发展、现代农业生产发展项目和社会主义新农村重点村建设下功夫,打捆安排现代农业生产发展项目、新农村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和农业项目资金,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支持产业结构调整,鼓励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和种养大户,不断培植含税财源。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题。促进服务业发展,突出扶持商贸、旅游等重点,提升服务业发展规模和质量水平。加大对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城市建设投入,切实增强全区经济发展的后劲。

(二)强化收入征管,提高保障能力

一是要强化税收收入征管。继续贯彻落实“加强征管,堵塞漏洞,惩治腐败,清缴欠税”的税收征管工作方针,加强财政财务监督,加大对税收的征管力度,继续清理各项减免税政策,开辟和增加新的税收增长点,规范税收秩序,努力做到应收尽收,提高税收征管效率;二是加强对重点税源的监管,特别要对天然气、煤炭、房地产等重点行业的管理,重点在增值税、营业税、所得税、资源税等主体税种上做文章,切实改善我区财政收入低下的状况;三是加强和规范政府非税收入征管。在继续加大现有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同时,强化资源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充分发挥其在组织收入、做大财政“蛋糕”中的作用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调控作用,促进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开发利 9 用。全面实行“收支两条线”,确保各项收入及时、足额上缴国库和财政专户;四是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分析研究上级财政扶持政策倾向,上报科学合理的项目,力争上级给予立项扶持,增加地方可用财力,从而提高地方财政保障能力。

(三)推进财政制度改革,完善公共财政体系

进一步落实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工资制度改革,全面落实公务员津补贴的规范工作,努力筹集资金确保公务员津补贴兑现;按照国务院《关于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的指导意见》,积极稳妥地推进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改革。启动公务卡的消费改革。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做好行政事业单位公务卡消费的调研和其他准备工作,逐步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公务卡消费改革工作。深化政府采购改革,不断完善政府采购管理制度,规范政府采购行为,拓宽政府采购范围,提高采购效益。

(四)严格预算约束,厉行勤俭节约

强化预算约束,年初部门预算和乡镇预算一经审议通过,非特殊情况中途一律不予追加。要全面压缩会议、培训、招待等费用开支,确保上述支出实现零增长。力争将刚性支出增加带来的财力差口降到最小化。厉行勤俭节约反对奢侈浪费,大力压缩一般性支出,严格执行工资制度和津补贴政策,集中财力奋起“三次创业”。

(五)加强财政监督,确保财政资金安全

坚持依法理财,认真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预算法》、《政府采购法》、《财政违法行为处罚条例》等法律法规,形成依法监督,构建规范的、法制的财政监督机制。通过前移财政监督关口,对各单位 10 财务收支执行情况、专项资金和财政预算追加使用情况实行跟踪问效,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全方位监管,确保财政性资金专款专用,防止资金流失和浪费。加强国有资产管理,依法打击擅自处臵国有资产的行为,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完善惠农补贴资金管理办法,强化监管制约措施,加大对挤占、克扣、截留、挪用惠农补贴资金的查处力度,确保各项惠农补贴资金按规定的发放方式及时足额发放到户。继续加强政府投资项目工程建设的资金管理,严把工程预决(结)算的审查(批)工作,切实做好项目资金管理。

(六)稳妥推进重点工作,全力做好民生工程

继续加强领导,增添工作措施,大力保障医疗卫生支出,足额配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基金,进一步健全覆盖城乡的医疗体系,缓解城乡居民就医困难。按照“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要求,积极筹措资金,保障全区民生工程的顺利实施。加快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加强经济适用房和城镇廉租房建设,切实解决困难群众住房问题。扶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支持发展家庭加工业、特色产业和绿色农产品,切实提高农民致富能力。

(七)强化中心工作,树立财政部门良好形象

切实贯彻区委关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工作要求,紧紧抓住区财政局列入广安区八个重点打造的学习实践活动示范点之一的契机,立足本局实际,通过精心组织,按照“规定动作到位,自选动作创新”的原则,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实践活动,争创“勤廉双优表率”,抓好分析检查阶段的工作,力争将我局学习实践活动搞出特色、11 搞出成效。同时,积极投入到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活动中,充分发挥财政的支持保障作用,把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各项要求细化落实到各个环节,在全区财政系统营造出“争当文明人,争做文明事”的良好氛围,为我区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做出贡献。

二○○九年六月三十日

主题词:半年工作 总结 打算 报告 广安市广安区财政局办公室 2009年6月30日 印 (共印14份)

第19篇:财政工作总结

2006年财政工作总结

2006年是“十一五”的开局之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部门、各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广大财政财务干部扎实工作,开拓创新,财政财务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呈现出了财政收入增速较快,重点支出得到较好保障,公共财政体系的建设得到进一步完善,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有所提高的良好局面,实现了“十一五”的良好开局。

一、拓宽财源,财政收入实现高速增长

2006年,区财政加强与国税、地税等有关部门的配合,抓好财源建设与征收管理,在培育财源增长后劲的基础上,确保应收尽收,财政收入继续保持平稳高速增长。2006年我区财政收入累计完成641305万元,同比增加180574万元,增长39.19%,增收额度和增幅均创历史新高,增收额度超过了200

3、200

4、2005年三年财政增收额度的总和。2006年财政收入比2002年翻了一番,并在一年内同时跨越了50亿元和60亿元两个台阶。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增值税和房产税仍是我区财政收入的主体,2006年共入库564733万元,同比增加161627万元,增长 40.10%,拉动财政收入增长35个百分点。金融业、现代服务业对我区收入的贡献较为明显,2006年金融业对我区税收的贡献达到136783万元,占财政收入总额的21.33%。

二、优化结构,财政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

2006年,区财政局按照区委、区政府的安排部署,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入手,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建立和完善“以人为本”的公共财政体系,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2006年财政支出预计完成 551276万元,同比增加128538万元,增长30.4%。

(一)广泛筹集建设资金,加快城市建设和改造步伐 2006年在加大预算资金投入的基础上,积极拓宽资金来源范围,形成了市局专款、土地出让金、融资、区财政预算投入等多渠道的筹资模式。2006年共筹集各类经济建设类资金461517万元,重点用于市政基础设施和城市环境整治项目。投入140000万元用于市政道路建设,推动了德内大街改造、党校东侧道路中侧改造、西绒线胡同市政道路改造等一系列工程的顺利推进,完善了我区“八横八纵”城市路网体系,改善了区域交通状况;妥善安排奥运专项资金,支持奥运筹办工作和月坛体育馆等奥运测试馆及周边道路建设。

大力支持区域环境综合整治,提高区域环境质量。投入64696万元,专项用于8个“城中村”整治项目;投入30992万元,支持市区重点环境整治项目,开展了月坛公园周边整治、烟袋斜街房屋修缮改造及什刹海环境综合整治、西单北大街及延长线整治、重点大街架空线入地、永定河引水渠整治等工作。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切实利益,积极支持为民办实事项目,投入17000万元用于解危排险工程,完成了16处属于危房的筒子楼、简易楼、中式楼直管公房的搬迁工作,积极支持 “一户一水表”、“一户一电表”、“平改坡”等项目,改善居民的居住环境,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

(二)支持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努力构建和谐社会首善之区 在确保党政机关正常运转的基础上,继续以公共财政和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支持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教育、科学、卫生等投入均达到法定增长要求。教育投入97125万元,大力支持基础教育和特色教育的开展,着力改善教育基础设施环境,支持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政策的落实。安排科学经费5760万元,支持西城区信息化建设,推动了德胜科技园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大力支持区域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安排卫生支出9330万元,加大对社区卫生的投入,社区卫生经费由2005年人均13元增长到2006年人均25元,积极落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设备标准化配置政策,推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收支两条线管理和药品零差率销售工作的开展。落实“科技强警、从优待警”政策,安排公检法司支出30344万元,提高了政法系统技术装备水平。支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投入社会保障类经费96572万元,积极落实市区关于就业和再就业、抚恤、救济、社会保障等各项政策,完善区域社会救助体系,加强社保资金的管理,会同劳动等部门完善了就业和再就业、公费医疗等资金的管理,确保社会保障资金按时足额发放和安全运行。

(三)落实产业政策,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2006年,我区继续加大产业结构的调整,大力支持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推动创新型城区的建设,不断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投入125722万元,重点用于改善“金融街”区域环境,落实市区金融产业的财税政策,为把金融街打造成国家级金融管理中心奠定基础。大力支持德胜科技园区建设,投入1451万元落实高新技术企业财税优惠政策。统筹使用科技经费,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促进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落实中小企业发展政策,完善企业担保体系,搭建企业融资平台,推动中小企业的结构调整,将民营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纳入西城区商业结构调整资金支持范围。

三、开拓创新,财政改革不断深化

(一)部门预算改革进一步深化

按照科学、规范的原则,进一步优化预算管理流程,强化部门在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中的责任。进一步完善公用经费定额标准,按照构建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对部分公用经费定额标准进行了调整,提高预算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2007年的部门预算编制中,将基本建设和城市环境整治项目纳入项目支出管理,对部门盲目申报项目、挤占资金和扩大资金规模的行为进行约束。开展预算支出绩效评价试点工作,与北京市财政局一起对西城公安分局车辆购置和北京市第二医院病房楼改造项目进行了绩效评价。

(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进一步扩大 2006年,我区共实现了全区135个单位9732人的工资统发,本年度累计发放资金53562万元。财政直接支付的政府采购资金规模达到17430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3.3%。抓好细节管理,研究和解决新问题,财政授权支付改革试点运行平稳。结合我区预算管理的特点,对授权支付试点单位结余额度提出“两步走”的结转模式,共注销额度11笔,涉及资金94.5万元;结转额度23笔,涉及资金1776.5万元。加强对国库整体运行风险的研究,初步建立国库内控制度,建立起国库部门内部、财政各科室之间、财政与预算单位、清算银行、国库行之间相互制约的机制,强化了财政资金的风险控制,保证了财政资金的安全。继续完善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功能,提高系统的安全性、便捷性和可操作性。

(三)政府采购管理日益规范

加强对政府采购监督管理,在公开招标项目中引入公证机制,通过公证对政府采购活动的全过程,特别是采购决策过程进行法律监督,推进政府采购的法制化进程;按照《西城区定点供应商监督考核办法》,强化对定点供应商的管理,每月对定点供应商报送报表情况进行考核,并定期将考核情况进行公布;加强政府采购基础工作,完善政府采购立项表单和“手机短信”功能,细化政府采购档案的管理,建立政府采购合同台账登记制度。不断扩大政府采购的规模和范围,2006年完成政府采购预算42502万元,完成市财政下达全年政府采购任务35000万元的121.4%,节约资金2108万元,节约率4.96%。

(四)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稳步推进

政府收支分类是财政预算管理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直接关系到财政预算管理的透明度,关系到财政预算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是公共财政体制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2006年,按照财政部、市财政局有关要求,认真开展政府收支分类改革试点工作,完成了新旧科目对照、部门预算模拟编制、部门预算模拟执行等各阶段的工作,为2007年正式实行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强化监管,提高财政管理水平

加强财政财务监督。2006年,围绕财政管理和财政改革工作,从强化财政监督工作基础、规范监督检查行为入手,针对财政改革的热点、重点、难点开展监督检查工作,全年共开展监督检查、监督调查和绩效监督项目13个,涉及被查单位26家,有效提高了区属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开展内部监督,围绕资金拨付中账户管理的风险,开展了银行账户管理的调查,为建立健全财政部门内部约束机制提供了参考。积极开展绩效监督,对金融街街道和月坛街道信息化项目资金投向和使用情况进行绩效监督,对绩效指标的制定、绩效监督的方式方法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加强会计监管,认真落实新企业会计准则及各项财务制度,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帮助单位完善财务管理内控制度。

强化资产管理。为摸清我区行政事业单位“家底”,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按照全市的部署,我区于2006年8月开展了全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在清查中,我区将资产清查与规范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财务管理、推进财政重点工作相结合,确保了清查工作的实效。此次纳入清查范围的单位共369个。经过初步汇总,以2006年7月31日为基准日,我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总额共计774240万元,事业单位改制成企业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资产共计127248万元。此外,截止到基准日,我区行政事业单位各基本建设专户上共有44个在建项目,累计投资133097万元,预计60%的投资可以形成固定资产。据此我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总额可达981346万元。通过此次清查,为今后建立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配备标准,统筹使用非经营性国有资产,建立政府实物资产管理与资金管理有机衔接的运行机制奠定了基础。

加强债务监管。完善了债务管理制度体系,出台了《西城区偿债资金管理办法》;加强对债务规模的监控,定期向人大、政府报送政府债务运行情况;强化债务的风险控制,探索合理的债务结构和举债形式,尝试使用外国政府低息贷款;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政府融资成本,面对年内国家两次上调贷款基准利率,积极调整政府债务还款期限。截止到2006年底,我区政府直接负债规模360000万元;或有负债218000万元,比2005年年底减少了117900万元,降幅达到35.09%。

五、创新形式,强化财政基础工作 稳步推进财政法制化建设。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不断规范依法行政行为,推进财政工作的法制化进程。对财政现行行政执法依据进行了初步梳理,明确了各项行政执法的执法主体、执法依据和具体执法职权。加强法制教育宣传,结合实际工作,开展了奥运立法征集、《保密法》宣传、《行政单位国有资产暂行办法》、《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暂行办法》等学习活动,增强了全体干部的法律意识,提高了财政的依法理财水平。

大力加强金财工程建设。2006年“金财工程”建设稳步推进,通过建立科学的系统运行维护体系,开展业务系统基线数据整理工作,不断优化和完善财政一体化系统,使系统在运行稳定性、操作易用性、数据准确性等方面大大加强。开展全区财务软件统一升级工作,加强对预算单位软、硬件设备的服务,2006年,由专业公司为各预算单位上门进行计算机、财务软件维护共计1700余次,有效保障各项财政财务事项顺利进行。财政一体化系统全面推广应用,为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支付等财政改革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大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一是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做好党风廉政各项牵头工作,不断健全内部监督制约机制。扎实做好政府采购领域治理商业贿赂工作,构建惩治和预防的长效机制。二是完善区域财会人员教育培训机制,将教育培训与落实各项财政工作、宣传新企业会计准则等相结合,加强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诚信建设,提高财会人员整体业务素质。全年共组织会计人员培训1967人次。三是强化财政干部队伍建设。2006年以学习宣传《公务员法》为契机,进一步完善了财政干部的培养、选拔、任用机制,组织了形式多样的培训教育活动,使干部的整体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全年共组织各种财政知识、廉政教育、法律知识、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以及心理调适等各类培训586人次。

第20篇:财政工作总结

财政工作总结

(一)

一、XX年工作总结

过去的一年,我们在县财政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在镇党委、镇政府的直接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按照xxxx重要思想及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改善思路、端正态度、积极创新、真抓实干,圆满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总结汇报如下: (一)财政税收工作

财政部门税收入员以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不畏艰辛,克服重重困难,在群众纳税意识依然淡薄,依法征税的社会环境有待改善的情况下,在契税征收上做到应收尽收,坚持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做到应收尽收及时入库,专款专用。 (二)坚持乡镇财政体制改革极力推进乡财管工作。

XX年我们坚持按照年初人代会通过的财政预算执行,坚决做到拨款有预算,支出有计划,在县财政局领导下,我们压缩一般消费性支出,确保人员经费,民政优抚等各项法定支出,确保正常的政府运转经费支出,严格限制、招待费入账。 规范镇财务支出日常管理工作,加强原始支出凭证审核工作,对于票据不规范,手续不健全,内容不真实,开支不明确的票据一律拒绝付款,从而规范了财务支出管理。 (三)继续做好财政补贴农民资金管理和发放工作。

XX年我镇共发放财政补贴农民资金10402555.3元;其中五保户补助380400元;低保户补助917700元;村组干部补助22850元;粮食直接补贴1081625元;粮食综合补贴5013859元;水稻良种补贴724328元;玉米良种补贴152568元;计生奖励扶助24480元;退耕还林补贴1486591元、水稻良种良法及油菜补贴491369元、所有财政补贴都能够按照政策和时间要求,及时足额地发放到户.(四)抓好财政所日常管理工作。

1、加强财政干部队伍建设。

我们积极参加县财政局党组、镇党委组织的各种政治和业务学习,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政策水平和业务技能。

2、建立健全各种制度。

按照上级要求,我们制定了与财政业务有关各项工作、学习、考勤、内部管理制度,要求全所财政干部遵照执行。 (五)存在的问题。

1、财政所工作任务繁重与人员较少的矛盾日益尖锐。

近几年来财政所工作一项比一项多、每个同志都身兼几职,既加重了同志们的负担,又不利于单位内部控制管理。从事繁重的工作而物质和精神待遇偏低,这很大程度上挫伤了财政干部工作积极性。

2、税收征管环境亟待治理。契税征管秩序不规范。

农民依法缴纳契税的思想观念还远未形成。这与农村房地产市场管理不使全有直接的关系。他们认为,只要有房住,购房后缴不缴契税,有没有合法的产权凭证无所谓。

3、依法理财的思想观念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在有些部门和单位中还不同程度地存在随意花钱、铺张浪费、大手大脚的现象。还没有树立依法财政、精打细算、节俭过紧日子思想观念。

二、XX年工作计划

XX年,我们坚决在县财政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在镇党委、镇政府的直接领导下,继续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按照xxxx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改善思路、端正态度、积极创新,真抓实干,现将工作计划简要汇报如下: (一)加大财政税收工作力度,不断壮大镇财政实力。

1、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各项税收政策宣传力度,让依法纳税的观念逐步深入人心。

2、规范财政支出,确保财政增收。在日常支出时,加大对税务发票审核力度,以税务发票为支出要件,以支出促征收,加大对国税、地税部门支持力度。

3、关于契税。财政部门主动为集镇开发及房地产市场管理工作献计献策,争取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促使我镇的集镇建设及房地产市场管理工作合法、规范、健康地发展。同时在镇村领导的支持下,摸清税源,依法征收。

4、积极争取、计生、民政、公安等政府非税执收部门的支持,让所有收费都纳入大厅,大力组织政府非税收入,坚持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做到应收尽收,及时入库,专款专用。(二)进一步做好财政补贴农民资金发放工作。

1、强化便民服务的意识,充分发挥财政服务大厅的窗口效应,坚持做到文明、礼貌、热情、周到、耐心的服务。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建立来访群众接待责任制。提高办事效率,坚决做到事有所办、办有所果,让群众满意、领导放心、同志们舒心。

2、加强对财政补贴农民资金存折卡到户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严禁村组干部或他人代领农民补贴存折,严禁任何单位或个人代领补贴资金,实行取款有身份证明制度,确保财政补贴农民政策落到实处。

(三)进一步推进乡镇财政体制改革,加强乡财县管工作。

1、加大财政预算资金管理力度。XX年财政预算经镇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后,不再调整,确保人员工资,及民政、救灾、优抚等法定支出。压缩一般消费性支出,限制招待费入帐,确保上级各项专项支出,坚持做到拨款有预算,支出有计划。

2、规范财政支出日常管理工作。实行借款备用全审核制度,对于无计划、无明确内容的借款,拒绝付款;继续加强对支出原据的审核工作,对于票据不规范、手续不健全、开支不明确、内容不真实的凭证,一律拒付。

3、强化对前期借款冲帐工作,对于前期借款未冲账的,应先行冲帐后,才能付款。以后开支尽量减少借款,严禁白条入帐,坚决做到支出有据,报帐及时。

(四)从财政部门本职业务出发,全心全意,力所能及地完成镇党委、镇政府安排的各项中心工作。

(五)规范财政所日常管理工作。

1、争取县财政局和镇党委、镇政府的支持,逐步改善办公条件,提高福利待遇,调动全体财政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2、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岗位制度、学习制度、考勤制度、加班补助制度,做到用制度管人管事。

3、加强财政干部队伍建设。积极主动参加县局和镇党委、政府组织的学习,同时有计划地安排外出学习培训,不断增强财政干部依法理财政策水平和业务技能。

财政工作总结

(二)

自从参加工作以来已经两年了,两年来,在领导及同事们的帮助指导下,通过自身的努力,我个人无论是在敬业精神、思想境界,还是在业务素质、工作能力上都得到进一步提高,并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绩,现将本人两年来的工作、学习情况进行总结。

一、加强学习,注重提升个人修养

一是通过杂志报刊、电脑网络和电视新闻等媒体,认真学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努力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提高了政治理论水平。加强政治思想和品德修养。

二是认真学习财经、廉政方面的各项规定,自觉按照国家的财经政策和程序办事,三是努力钻研业务知识,积极参加相关部门组织的各种业务技能的培训,始终把耐得平淡、舍得付出、默默无闻作为自己的准则;始终把增强服务意识作为一切工作的基础;始终把工作放在严谨、细致、扎实、求实上,脚踏实地工作;四是不断改进学习方法,讲求学习效果,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坚持学以致用,注重融会贯通,理论联系实际,用新的知识、新的思维和新的启示,巩固和丰富综合知识、让知识伴随年龄增长,使自身综合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二、严格履行岗位职责,扎实做好本职工作

两年来,本人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自觉服从组织和领导的安排,努力做好各项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由于财会工作繁事、杂事多,其工作都具有事务性和突发性的特点,因此结合具体情况,按时间性,严格把关,严格执行和遵守国家财经制度,账务做到日清月结、账实相符、账账相符。

三、自觉遵守各项规定,自觉抵制不良风气的侵蚀。

增强服务意识,做到了政治坚定、谦虚谨慎、把握原则、谨慎交友、遵纪守法、廉洁自律。严格遵守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平时生活中团结同志,。

在这一系列的工作中,我深知:作为一名合格的工作人员,不仅要具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还要有严谨细致耐心的工作作风,同时体会到,无论在什么岗位,哪怕是毫不起眼的工作,都应该用心做到最好,哪怕是在别人眼中是一份枯燥的工作,也要善于从中寻找乐趣,做到日新月异,从改变中找到创新。

财政工作总结

(三)

时间如梭,XX年很快就过去了。回顾这半年的工作,我对公司财务工作已逐步了解,并比较顺利地接手了大部分工作。同时对应收应付账款进行了清理,剔除了往年遗留的不清账目,应该说现在的账目是清楚的。利润核算也不再像以往的过山车,忽高忽低,这主要得益于进销存业务的电算化。当然XX年也有很多不足之处,主要有以下几点:

1、财务部的工作不够主动,往往是被动接受工作,屡次影响其他部门的工作;

2、工作不够细化,存在很多漏洞,比如现金的盘点工作就只有形式没有实质;

3、财务没有起到很好的监督作用,给公司运营增加了不少隐性成本。

二、XX年度工作计划

过去的成绩只能说明过去。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新的一年里,我们除了在公司领导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圆满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外,搞好财务基础工作,严格按照一责两制进行财务核算和财务监督。(一)、一责是指问责制,谁没有尽职,那么就由谁承担责任;二制是指公司财务制度及税法制度。

1、按照公司人员编制计划,财务部将由4人组成,对于今后各个工作的岗位的定位,我们会制订相应的岗位职责。财务部工作岗主要由财务部主管、往来会计、税务会计、出纳组成。那个岗位出错,则由岗位责任人承担相关责任。

2、遵守财经纪律,严格按照公司财务制度审查各项经济业务报销单据,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做好会计核算工作,及时记帐、结帐,做到帐帐相符、帐表相符。按月、季、年度及时上报会计报表及有关统计报表。细化公司收入、成本、费用、利润核算方法,形成一套适合本企业的完整核算程序,做到真实、准确、完整。认真审核各项合同。搞好固定资产核算及进销存工作;严格按税法规定准确计算营业税款及个人所得税等各项税金并负责按时及时、足额地缴纳税款,积极配合税务部门使用新的税收申报软件,及时发现违背税务法规的问题并予以改正,保持与税务部门的沟通与联系,取得他们的支持与指导。做好发票的领用、开具、缴销工作,及时做好防伪税控系统的抄税工作。负责与有关部门联系做好系统软件的升级及维护保养工作。

3、加强财务部内部稽查制度,定期或不定期抽查银现金库存的银行账目,杜绝内部风险。(二)、我公司是商品流通企业,因此准确的进销存核算及合理的存货控制对公司的运营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首先合理的库存有利于减少资金的占用,其次准确的核算存货能正确的反映公司的运营情况。在XX年我们计划财务部这边同时对存货进行数量核算,在广度上把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职能渗透到商品的进销存诸环节,推进会计电算化,加强对存货的管理,改变以往单独由物料部门掌控存货的局面。使财务能真正起到监督的作用。

(三)、严格按财务制度督促相关部门的工作。比如督促客服、采购、物料部门的报表编制和上报。及时进行月度、季度、年度财务决算,为公司进行经营决策、财务分析提供真实、及时、可靠的决策信息。在深度上从事后反映转变到事前控制、事后考核分析的管理会计上来,使会计信息更加具有时效性和真实性。

以上计划的顺利执行离不开领导的支持信任、离不开财务部的同事们共同努力,同时也需要其他协作部门的支持。希望在XX年我们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财政支持社区工作总结
《财政支持社区工作总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