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医院工作总结

综合医院评审评价工作总结(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5-20 07:46:45 来源:医院工作总结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护理评价要素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护理评价要素

一、护理部组织管理

1.建立三级护理组织管理体系、院长领导下的定期对问题有改进措施。

2.按照卫生部标准配备人力,建立人员岗位职责

3、护理部有5年规划、年度计划、季度安排、年度总结全体护士了解规划、计划体现医院发展目标及卫生部护理方向

4、建立护理垂直管理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医院、科室、病区管理体系医院有护理部垂直管理实施方案,有相关职能部门会议及协调机制

5、护理部对科室质量监管有记录,相关持续改进措施到位

6、护理部有护理工作制度、护理常规、操作规范

7、对核心制度、分级护理、才查对、交接班、安全输血、岗位责任有培训记录,人员知晓护理部、科室有执行力监管、问题缺欠记录

二、人力资源管理

1、

有护士管理规定、岗位责任、工作标准,有依据工作量、质量等绩效考核实例记录对护士工作问题缺欠,有持续改进记录及实例

2、有各级人员资质审核规定及履职要求,本岗位人员知晓,对于护士资质审核问题与缺欠,有持续改进事实记录。

3、有聘用护士资质、岗位技术能力要求,薪酬管理制度具体方案,护士知晓、满意度情况。

4、有护士人员名册,同工同酬,保险,职业防护(缺欠、问题改进事实记录)、离职率《5---10%

5、各级有紧急人力资源调配、执行方案,护士长掌握主要内容,各级护理部门有权限调配,有事例可查,有护理人力储备,有培训,考核评价有事实调配记录,演练。

6、医院护士配置与医院功能任务一致,临床护士》95%,护理工作量增加增加护士床位使用率》93%,护床比1:0.5,》96%床护比1:0.6,有职位说明书,包括工作任务、任职条件,专业技术职称符合医院聘任制度。

7、有弹性调班准备的护士技能培训、实施方案、效果的调配记录,科主任、护士长、护士对培训的满意度评价。

8、建立基于护理工作量,质量、患者满意度、护理难度及技术要求绩效考核办法,与评犹、晋升、新酬挂钩,有记录,本人知晓、护理人员满意度。科室对于护士实施新酬能级管理,实施责任制管理,能级管理在新酬上有体现,有实例可查。护理部对能级管理问题与缺欠有持续改进事实记录。

9、护士在职培训与考评制度、继续教育计划、落实到位,护士知晓。培训内容包括法律法规,护理专业知识、新技术、专科护理、卫生部下发文件等内容医院有专门经费培训护士,有实例可查。

10、具有开展专科护理领域护士培训的师资、设施、设备,按照《专科护理领域培训大纲》,培训教育。实地查看专科护士培训基地条件,承担市以上项目。

三、临床护理质量管理与改进

1、依据卫生部分级护理指导原则,制定符合医院实际的分级护理制度、工作规范、工作标准,病人有护理级别标识,级别与病情相符。护士掌握,护士长对分级护理工作有日常检查、评价,护理部有质量追踪检查、指导、反馈、问题与缺欠记录,整改、成效评价记录。

2、依据《护士条例》《护士守则》《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基础护理服务工作规范》《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转化、细化为护理服务具体制度、流程、操作规程,有培训,护士知晓,定期评价护士服务行为规范

3、优质护理病区有转化后的住院病人基础护理服务制度、流程、操作规程,护士知晓,定期评价是否落实到位,有专人监管与改进记录,落实到位。

4、有优质护理示范活动方案及动员,根据病人分级情况确定护理服务内涵及工作标准,护士知晓。优质护理服务病房覆盖》60---70---85%, 8---7---6患/人护士知晓责任制护理的履职要求,责任护士最病人病情诊疗信息基本掌握程度、基础护理落实到位护士单病种质量评价指标中护理与健康教育相关要求落实: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搭桥术、社区获得肺炎、脑梗死、髋关节、膝关节置换术、力衰竭、等。与医生合作。

5、有危重患者护理常规及技术规范、工作流程、应急予案,护理人员经过专科理论及技术培训,考核合格。

有危重患者安全护理制度和措施完善的交接班制度及护士严格执行健全的身份识别制度、危重患者佩带,护士操作前同时使用两种。知晓护理常规、能准确、连续、有效为患者实施对危重患者有评估及安全防范措施病情危重病人转运有医护人员陪同,有交接记录高风险、有创性护理操作有风险告知制度,及时填写危重患者护理记录,符合规范均现场查看病人、护理、护士、记录。

6、建立落实术前护理评估、术后护理服务的制度和流程正确执行术前医嘱手术术野皮肤准备方法适宜在正确时间,使用预防性抗菌素,提供术前相关健康教育服务术后护理措施落实,记录规范,符合规定要求术中安全核查及术中服务符合安全目标要求

2、遵从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实施三查七对,安全护理措施到位落实病人安全核查全部内容输血;检查血库血,输血过程执行制度流程、监控,效果评价感染、不良反映有控制处理予案,记录及时规范。

3、有保障常用仪器、设备、抢救物品使用的制度和流程护士能按照使用湿度与操作规程熟练使用输液泵、注射泵、监护仪、除颤仪、心电图、吸引器、常用仪器抢救设备,对使用中可能出现以外有处理予案及措施。现场护士处理能力

10、有为患者提供心理、健康指导、出院指导制度与流程护士现场实施是符合制度与程序的主要内容

11.有临床路径与单病种护理质量控制制度,流程,可追塑机制有临床路径与单病种护理质量控制组,有培训、护士知晓,执行临床路径与单病种护理质量监控,护理措施落实到位程度,护理部与科室对变异因素有记录、分析与改进措施有专人负责网上直报和复核护理信息,有追塑机制。

12、有护理记录书写及文件书写质量考核标准,对运行护理文书有质量评价及考核记录根据卫生部规范,制定本院护理文书书写标准、表格记录单,及考核标准,有培训、考评记录。记录内容、关键时间要和医生一致,由有资格护士书写,或对下级审核签字体现分级护理要点,交接体现连续性、专科特点查看危重记录、体温单、医嘱单、手术清点记录,符合标准体现分级护理重点、客观反映病情及护理措施关键时间点记录真实、准确、与医生一致使用表格式危重护理记录或电子护理病历,电子体温单、医嘱单

13、定期组织护理查房、护理病历讨论、疑难护理问题会诊有记录有护理查房制度、会诊制度护理部至少半年组织一次或每季度一次,科室每季度一次,或根据病人需要随时进行,实地查看查房、病例讨论符合制度要求疑难护理问题会诊有实例可查,由专科护士承担相关信息有简报或其他有效途径传递到各科室

四、护理部对护士长管理

1、按照需要设立护士长岗位,建立职位说明书

2、实地检查护士长职责落实到位。

3、定期发放《护士长履职调查表》

4、对护里管理者有考核,并与绩效挂钩

5、根据分级护理要求、制定落实岗位职责

6、护士长执行本科护理管理目标,有质量控制与管理

7、护士知晓本科临床护理内涵,执行工作规范

8、单元有适用的专科护理常规、具专业性、可操作性,定期完善,再培训记录

9、科室有对各相关文件执行力、问题、缺欠监管,改进措,成效追踪评价

10,科室对于护士实施新酬能级管理,实施责任制管理, 能级管理在新酬上有体现,有实例可查

推荐第2篇:云南省综合医院评审社会评价门诊患者满意度调查表

云南省综合医院评审 医院门诊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

调查医院名称: 编号:

您好!感谢您在百忙之中完成这份问卷,您的回答将帮助我们了解您这次在该院接受门诊服务的情况,以便我们更好地督导改善该院的服务。这个调查是匿名的,所有信息都将被严格保密,不会影响到您以后任何的就诊和住院服务。请您根据在医院的感受,在相应的项上划“√”,把填好的问卷交给我们的工作人员。谢谢!

云南省医院协会

以下问题是您的基本信息,请根据您的真实情况在相应的选项框内划“√”。

填表人:□本人 □家属 填表情况:□独立完成 □协助完成 性别 □男性 □女性

年龄□18岁~30岁 □31~45岁 □46~60岁 □61岁以上

您的职业:□企业 □事业 □机关 □农民 □离退休 □下岗 □学生 □工商业者 □本市 □外省市 □外企 □其他

您是否购买了医疗保险:□无 □农村合作医疗 □城市职工医保 □城市居民医保 □商业保险

您选择来该院就诊的主要原因为(可多选):

□距离近□收费合理 □技术水平高 □设备条件好 □药物品种多 □服务态度好 □定点单位 □有熟人 □有信赖的医生 □其他 您本次就诊选择的挂号方式:

□门诊挂号窗口 □网络预约 □电话预约 请您根据在该院门诊接受医疗服务的真实感受,在相应的选项框内划“√”。

1、门诊医务人员在医疗过程中核对过您的姓名吗? □是 □否

2、医师在门诊诊疗过程中能耐心倾听您的病情陈述并能耐心地对您说明你的病情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3、医师在诊疗过程中能够尊重您的隐私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4、在需要进行医技科室检查时能够告知相关注意事项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 1

推荐第3篇:《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

一、医院功能与任务 (50分)

(一)医疗服务 (20分)

能提供全面连续的医疗护理、预防保健和康复医疗服务。

1、在高质量综合性医疗服务的基础上,提供高水平的专科服务。承担危急重症和疑难病诊治任务,开展双向转诊。

2、有足够的医疗服务辐射能力,年出院病人中应有一定比例来自医院所在地以外的地区或省。

3、按国家有关规定,参加当地急诊医疗网,在卫生行政部门领导下,能配合急救中心迅速做出应急反应,承担灾害事故的紧急救援任务,并能接受成批伤病员进行院内急救。

4、开展心理卫生、遗传找寻门诊服务和支持、指导社区医疗、护理、康复医疗服务。

(二)教学科研 (15分)

1、承担高等医学院的临床教学和实习,能培养高级临床医学人才。并承担二级医院技术骨干的临床专业进修任务。

2、承担国家、省 (自治区,直辖市)科研课题。

(三)业务技术指导 (10分)

履行对下级医疗机构技术指导是医院的职责和义务,建立经常性技术指导与合作关系,帮助开展新技术、新项目,解决疑难问题,培养卫生技术和管理人才。完成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的卫生或支农工作。

(四)预防保健 (5分)

1、开展健康教育

2、承担当地卫生行政部门交办的预防保健,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和防治工作。

3、参与城市初级卫生保健工作。

二、科室设置(30分)

医院科室设置应与其功能、任务和规模相适应。职能科室的设置应符合精简、高效的原则,适应管理工作的需要。业务科室应在《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指导下和整体发展的基础上,加强专科建设,部分一级科室实行二级分科,突出专科优势。

(一)临床科室(20分)

1、一级专业科室

应符合《医疗机构基本标准》及当地的规定。

2、二级专业科室

内科:应至少设7个科室,下列科室中地个为必设科室 :心血管、消化、呼吸、血液、神经内科、肾内、内分泌等专业科室。

外科:应设普外、心胸外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骨科等专业科室。

妇产科:应妇科、产科、计划生育等专业科室。

儿科:应设儿内、新生儿等专业科室。

3、重点专科

重点专科应依据《医疗机构设置规划》设立。

全院应有3个以上的重点专科。

每重点专科有20张病床。

4 应设综合重症加强监护病房(ICU或称综合加强医疗病房)或专科重症加强监护病房(或称专科加强医疗病房)

(二)医技科室及其他业务科室 (10分)

除符合外,还应设信息统计室 图书馆(室)

三、人员配备(30 分)

医院应配备与其功能、任务和规模相适应的卫生技术人员及其他专业技术人员,除引应符合《医疗机构基本标准》外,还应满足下列条件:

(一)、实际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在编护理人数不少于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50%,病床床位与病房护士之比不少于1:0.4,具有大专以上护理专业毕业文凭者不少于护士总数的20%,护理部正、副主任,内、外、妇、儿、急诊科、手术室及重点科室护士长应具有副主任护师以上技术职务,主管护师、护士结构合理(10分)

(二)、主任、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机构合理。(6分)

(三)、各一级科室和重点二级科室主任应具有主任医师技术职务,一般二级科室主任应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技术职务。(7分)

(四)、营养人员(具有营养士以上技术职务的人员)与床位比为1:200 (4分)

(五)、输血科专业人员根据医院床位数、手术例数、用血量及工作实际情况确定。(3分)

医学院校附属医院以及教学医院,适当增加人员比例

四、医院管理 (140分)

(一)、组织管理 (25分)

1、医院应有健全的科学管理体系,各项管理工作均有专职或兼职人员负责。

2、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发布的《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及卫生部发布的《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全国医院工作条例》、《医院工作制度》与《医院工作人员职责》,并结合医院实际,认真制定和不断

完善医院工作制度,各级务类人员岗位职责和岗前教育制度,并组织实施,加强标准化管理。

3、医院实行目标管理,应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作好执行进度发协调,检查、考核与评价。

4、建立健全院内、外的监督制度,定期对医院工作和医疗服务质量进行评价。

5、院长应全面掌握医院管理的知识和技能,了解国内医院管理动态,强化科学管理意识;医院领导必须接受国家、省(自治区 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的管理专业岗位培训并获得培训证书。只能科室的领导也要接受岗位培训

6、有在职人员培训计划和经费

7、医院职工对院领导班子结构、合作和工作满意度≥80%。

(二)、信息管理 (22分)

1、有健全的信息管理组织和有关工作制度

2、图书馆的中、外文医学图书和期刊能满足医教研需要

3、档案管理按《科技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升级办法》(国家二级)标准执行。

4、对医疗、病案统计、财务、人事、药库、和图书情报等信息实行电子计算机管理。

5、各种统计、分析、编码及信息都必须擦却国家和部颁标准。

6、医院的各项信息必须真实、完整、准确并及时分析、反馈与利用。

(三)财务管理 (15分)

1、严格执行国家的有关财会制度,加强财经律。

2、严格执行收费标准,实行主要服务项目明码标价。

3、贯彻“勤俭办院”的方针,加强经营管理 逐步开展成本核算。

(四)设备管理 (19分)

1、有健全的设备管理和维修组织,配备一定的工程技术人员。

2、医院设备实行计划管理,建立健全医疗设备定期采购、保养、维修与更新制度。保证医疗工作需要。保证设备处于完好状态,提高使用效率,避免重复购置。

3、医院应重点保证《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规定达到的设备和其他基本要装备、急救设备、监护设备的配备,购置贵重仪器设备要经过论证 。有关大型设备按卫生部有关规定执行。

4、贵重设备要建立档案,专人管理。

(五)总务管理 (19分)

1、健全的总务管理制度 岗位职责和工作制度

2、般物质实行定额管理 有健全的采购 验收 入库 发放 报废等制度

3、主动、及时为医教研和职工生活服务。做倒三下(下收、下送、下修),保证三通(水通、电通、气通),及时处理三漏(漏水、漏电、漏气),做倒两满意(职工、病人)。

4、有意外情况下的供电措施 确保应急需要

(六)、建筑管理 (8分)

1、医院建设要有总体规划,新建、改建、扩建要进行可行性论证、资料保存完整,符合卫生部《综合医院建筑标准》等建筑规范。

2、医院的门诊部、住院部、医技科室、手术室、消毒供应室、急诊科等部门的建筑布局及人、物流向合理。室内采光、色彩设计符合卫生学要求。

3、医院旧建筑有定期维修计划,不得在危房中从事医疗活动。

(七)、安全管理 (15分)

1、有健全的医院安全保卫管理组织。

2、有健全的医院安全保卫管理制度、措施及实施记录并定期对安全管理进行评价。

3、对易发生危险的设备及部门有特殊的管理措施,如高压力系统、高压氧舱 氧气供应室 危险品仓库 同位素室 配电室 手术室 细菌室等

消防设备齐全,标志醒目,定期检查更换,使用方便。

严格执行医疗用毒性药品、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管理制度。

(八)环境管理 (17分)

1、保持医院清洁卫生]

2、门诊、病房等医疗去禁止吸烟;保持整洁、安静。

3、搞好院内绿化、美化和道路硬化。

4、污水 污物 放射性物质等处理,有毒气体排放及消烟均应符合有关规定

五、医疗管理与技术水平(480分)

(一)医疗管理 (105分)

1、建立健全医疗管理组织,人员配备合理,有相应的工作制度。有一位副院长分管业务工作。

2、制定切实可行的全院医疗业务建设规划和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3、建立健全医疗工作制度诊疗技术规范、操作规程和医疗质量标准,并组织实施

4、建立健全医疗质量管理组织,制定质量管理方案,完善质量管理内部约束机制,进行全员质量教育,提高质量意识,定期对医疗护理、医技、药品病案质量管理进行监督、检查、评价,提出改进意见。必备的医疗质量管理组织有: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病案管理委员会(可以与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合并)、药事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输血管理委员会。

5、坚持三级医师查房及各种病例讨论制度。建立健全病历质量检查考核制度 加强院、科、主治医师三级的检查考核。病历书写要求清晰、规范、完整、正确、及时、有要点、有分析、注重内涵质量,完整地记录各级医师查房、抢救 会诊、讨论意见不得弄虚作假。

6、高度重视医疗安全,增强全院人员医疗安全意识。加强医疗缺陷管理,制定措施加以防范,及时发生和纠正差错事故苗头。对已发现的差错、事故要及时上报,正确处理,吸取教训,总结经验,改进工作。

管人员的技术培训、考核,建立医务人员技术档案。

门诊管理,改善服务态度,简化手续、方便群众,努力消除“三长一短”(挂号、收费、取药时间长、就诊时间短)现象,并有相应措施,内外妇儿科每天应有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出门诊,其中内科和外科门诊应每天保证二名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在岗,承担指导低年资医师帮助解决疑难问题的任务。本院医师出门诊人数应占在岗门诊医师总人数的65%以上。

加强急诊科建设,执行急诊首诊负责制,按卫生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在组织领导、布局和人员、床位、设备、药品、器械、通讯设备以及车辆配备等方面进行落实,保证医疗、抢救和转送病人的需要。

10、坚持危重抢救病人床旁交班制度,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坚守岗位

11、医技科室树立和坚持为临床第一线服务的思想,加强管理,保证质量,提高工作效率。缩短预约和发报告的时间。检验科必须建立室内质量控制系统,并参加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或本地区临床检验中心的室间质评活动(甲等医院必须参加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的室间质评活动).

床学研究和临床用药的监督与指导.

(二)、护理管理 (75分)

1、贯彻卫生部关于加强护理工作管理的有关规定,建立健全护理管理体制。

2、医院护理工作实行院长领导下的护理部主任负责制。药积极创造条件设护理副院长,实行三级或二级管理。

3、切实落实卫生部《医院工作人员职责》的有关规定,充分发挥中级以上技术职务人员在护理工作中的作用,各级人员按技术职务上岗。

4、开展整体护理,有整体护理实施方案,通过模式病房逐步向全院推广。

5、建立整体护理病历,并不断完善。

6、完善各科疾病护理常规和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并认真执行。

7、指定并完善护理质量管理方案,加强护理质量管理。

8、护理部应有专门负责教育和继续教育的副主任,各病房应有负责教学的护理人员。

9、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考核,建立业务技术档案,年培训率不低于15%;有分级培养目标、培养计划,并组织实施;对护理专业大专以上毕业生的培养,使用计划药落实到个人。

10、加强护理管理人员的培训。护士长以上的管理人员必须接受国家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管理专业岗位培训并获得结业证书。

(三)“三基”、“三严”培训与管理 (45分)

1、医院要坚持对卫生技术人员进行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简称“三基”)训练,培养严格要求、严格组织、严谨态度(简称“三严”)。

2、“三基”培训必须全员参与,“三基”考核必须人人达标。

3、要把“三严”作风贯彻到各项医疗业务活动和管理工作的始终。

4、医护人员人人掌握手心复苏急救术。

(四)医院感染管理 (40分)

1、贯彻执行卫生部关于加强医院感染的有关规定,健全医院感染管理组织,严格控制医院感染。

2、有医院感染控制方案及管理制度,关有监测记录、效果、评价及改进设施。

3、建立严格的消毒、隔离和法定报告传染病登记报告制度。

4、有医院感染的教育培训制度,医护人员必须树立无菌观念,严格进行正确的无菌技术操作。

5、有合理使用抗生素的管理办法。

6、特殊区域的管理应达到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的要求。

7、消毒供应室应达到卫生部《医院消毒供应室验收标准(试行)的要求》。

8、消毒物品、物体表面、手、空气现场采样检验要达到规定的要求。

(五)输血管理 (15分)

1、严格执行卫生部《采供血机构和血液管理办法》及有关规定,输血工作纳入本地区血液三统一管理。不得自找血源、自采自供血源。

2、建立健全输血工作制度、技术操作规程和质量标准,建立质量考核指标和质量管理信息反馈系统。

3、临床输血要严格执行用血登记制度和用血报批手续,输血前必须执行输血前的检验和核对制度。

4、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有合理用血和成分输血的管理办法。

5、有严格控制输血感染的方案及管理制度,建立输血反应及输血感染疾病的登记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

6、输血科应达到卫生部有关规定的要求。

(六)技术水平(200分)

医院要具有与其功能和任务相适应的医疗技术水平,能接受二级和部分三级医院的转诊。能正确处理复杂疑难病症。

1、临床科室(见附件一) (60分)

2、医技科室(见附件二) (60分)

3、重点专科 (60分)

(1)、能开展“附件一”所列之重点专科诊疗技术,每个重点专科要达到国内或省级先进行列。

(2)、科主任或学科带头人应具有副主任医师技术职务,在国内本专业学术领域有一定的知名度。

(3)、专业人才形成梯队。

(4)、能开展与重点相应的实验研究。

(5)、部(委) 省级以上科研成果。

(6)、国际间的学术交流。

(7)、每年在国家级(本专业领域核心期刊)或省级学术刊物发表的论文≥2篇。

4、护理 (20分)

(1)、重点专科护理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2)、开展整体护理,并能对下级医院提供技术指导。

(3)、能承担中、高等卫生学校互利专业的临床教学。

(4)、开展护理科研 每年护理科研或革新项目≥2项。

(5)、每年在省以上刊物发表的论文≥3篇。

六、教学、科研管理与水平(105分)

(一) 教学 科研管理 (45分)

1、有与功能和任务想适应的、健全的教学和科研管理组织,医院领导要有人分工负责教学、科研管理工作。

2、有切实可行的教学科研规划和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与评价。

3、有健全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规章制度,做到有监督、有检查、有评价。

4、有比较稳定的教师队伍 并建立备课 评教 评学和检查性听课制度。

5、教学资料(电化教学材料、自编统编等)、教学设备(仪器设备、图表标

本模型、实验动物等)以及所提供的教室、示教室、病种、病人数量均能满足临床教学的需要。

6、执行卫生部有关“教学医院”的管理规定。

(二)、教学、科研水平(60分)

医院要具有与其功能和任务相适应的教学和科研水平。

1、完成高等医学院校的临床实习任务

2、独立培养硕士或博士研究生。

3、毕业后教育 继续教育和进修教育正规严格效果好。

4、每年承担部委 省级以上科研课题≥2项。

5、在统计年度内,在国家级学术刊物(本专业领域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篇;参加国际学术交流≥1次。

6、按评审前三年统计,有省科技进步(成果)奖≥1项;部委、省科技进步(成果)奖≥2项。

七、思想政治工作与医德医风建设 (65分)

(一)、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社会主义的办院方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 (10分)

(二)、有相应的管理体系和教育体制度。(5分)

(三)、坚持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5分)

(四)、加强医德医风建设,贯《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及实施办法》,建立健全廉洁行医措施,坚决抵制不正之风,奖惩分明。(13分)

(五)、以病人为中心,优质服务。(13分)

(六)、提倡敬业精神.对技术精益求精,对工作认真负责。(6分)

(七)、建立健全群众和社会监督制度,患者、合同单位对医院的满意度≥85%。(13分)

八、统计指标(100分)

1、入院诊断与出院诊断符合率≥95%。

2、手术前后符合率≥90%。

3、临床主要诊断与病理符合率≥50%。

4、X线电子计算机体层成像装置(CT)检查阳性率≥60%(无CT者,此项不占分)。

5、磁共振成像装置(MRI)检查阳性率≥70%(无MRI者,此项不占分)。

6、大型X光机检查阳性率≥50%。

7、X光摄甲片率≥40%。

8、临床化学室间质评全年平均及格(VIS≤120)。

9、血液室间质评全年平均及格(改良偏离指数DI≤2)。

10、免疫室间质评全年平均成绩在全国平均成绩之上。

11、细菌室间质评全国鉴定正确率≥80%。

12、尸检率≥10%(新生儿尸检除外)。

13、急诊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80%。

14、病房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84%。

15、无菌手术切口甲级愈合率≥97%。

16、同一病例一周内再住院率(检查时确定病种,同级医院比较)处于同级医院较低水平。

17、住院产妇死亡率≤0.02%。

18、活产新生儿死亡率≤0.5%。

19、麻醉死亡率≤0.02%。

20、门诊处方合格率≥95%。

21、门诊病历书写格式合格率≥90%。

22、甲级病案率≥90%(无丙级病案)。

23、陪护率≤5%(不包括爱婴医院产科病房)

24、一人一针一管一灭菌执行率100%

25、住院病人治疗饮食就餐率100%

26、住院病人就餐率≥80%

27、医院感染率≤10%

28、医院感染漏报率≤20%

29、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率≥0.5% 30、病床使用率适宜范围85%-93%

31、平均住院日≤18天

32、病床周转次数≥17次/年

33、万元以上医疗设备、仪器完好率≥95%

34、完成指令性任务100%

35、卫生技术人员“三基”考核合格率(合格标准为80分)100%

36、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合格标准为90分)100%

37、基础护理合格率(合格标准为90分)100%

38、特护 一级护理合格率(合格标准为80分)90%

39、护理文件书写合格率(合格标准为80分) ≥95%(根据护理模式改革的需要,护理文件由各地自定) 。

40、开展整体护理病房数≥20%

41、急救物品完好率100%

42、常规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100%

43、一次性注射器、输液(血)器用后毁形率100%

44、年褥疮发生次数0(特殊情况例外)

45、成分输血使用率70%计算公式: 年度各种成分血使用量(袋)子

年度各种成份血使用量(袋)+年度全血使用量(袋) ×100%

46、单病种治愈好转率达卫生部颁发的病种质量控制标准。

47、单位病种病死率低于卫生部颁布的病种质量控制标准。

48、单位病种术后十日死亡率低于卫生部颁布的病种质量标准。

49、法定报告传染漏报率0

50、医疗责任事故发生次数0

推荐第4篇: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

三级综合医院是向含有多个地区或区域(人口一般在百万以上)提供以高水平专科医疗服务为主,兼顾预防、保健和康复服务并承担相应的高等医学院校和科研任务的区域性医疗机构;是省或全国的医疗、预防、教学和科研相结合的技术中心,是国家高层次的医疗机构。依据当地《医疗机构设置规划》设置。

一、医院功能与任务 (50分) (一)医疗服务 (20分)

能提供全面连续的医疗护理、预防保健和康复医疗服务。

1、在高质量综合性医疗服务的基础上,提供高水平的专科服务。承担危急重症和疑难病诊治任务,开展双向转诊。

2、有足够的医疗服务辐射能力,年出院病人中应有一定比例来自医院所在地以外的地区或省。

3、按国家有关规定,参加当地急诊医疗网,在卫生行政部门领导下,能配合急救中心迅速做出应急反应,承担灾害事故的紧急救援任务,并能接受成批伤病员进行院内急救。

4、开展心理卫生、遗传找寻门诊服务和支持、指导社区医疗、护理、康复医疗服务。

(二)教学科研 (15分)

1、承担高等医学院的临床教学和实习,能培养高级临床医学人才。并承担二级医院技术骨干的临床专业进修任务。

2、承担国家、省 (自治区,直辖市)科研课题。

(三)业务技术指导 (10分)

履行对下级医疗机构技术指导是医院的职责和义务,建立经常性技术指导与合作关系,帮助开展新技术、新项目,解决疑难问题,培养卫生技术和管理人才。完成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的卫生或支农工作。

(四)预防保健 (5分)

1、开展健康教育

2、承担当地卫生行政部门交办的预防保健,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和防治工作。

3、参与城市初级卫生保健工作。

二 科室设置(30分)

医院科室设置应与其功能、任务和规模相适应。职能科室的设置应符合精简、高效的原则,适应管理工作的需要。业务科室应在《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指导下和整体发展的基础上,加强专科建设,部分一级科室实行二级分科,突出专科优势。

(一)临床科室(20分)

1、一级专业科室

应符合《医疗机构基本标准》及当地的规定。

2、二级专业科室

内科:应至少设7个科室,下列科室中地个为必设科室 :心血管、消化、呼吸、血液、神经内科、肾内、内分泌等专业科室。

外科:应设普外、心胸外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骨科等专业科室。

妇产科:应妇科、产科、计划生育等专业科室。

儿科:应设儿内、新生儿等专业科室。

3、重点专科

重点专科应依据《医疗机构设置规划》设立。

全院应有3个以上的重点专科。 每重点专科有20张病床。

4 应设综合重症加强监护病房(ICU或称综合加强医疗病房)或专科重症加强监护病房(或称专科加强医疗病房)

(二)医技科室及其他业务科室 (10分)

除符合外,还应设信息统计室 图书馆(室)

三 人员配备(30 分)

医院应配备与其功能、任务和规模相适应的卫生技术人员及其他专业技术人员,除引应符合《医疗机构基本标准》外,还应满足下列条件:

(一)、实际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在编护理人数不少于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50%,病床床位与病房护士之比不少于1:0.4,具有大专以上护理专业毕业文凭者不少于护士总数的20%,护理部正、副主任,内、外、妇、儿、急诊科、手术室及重点科室护士长应具有副主任护师以上技术职务,主管护师、护士结构合理 (10分)

(二)、主任、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机构合理。(6分)

(三)、各一级科室和重点二级科室主任应具有主任医师技术职务,一般二级科室主任应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技术职务。(7分)

(四)、营养人员(具有营养士以上技术职务的人员)与床位比为1:200 (4分)

(五)、输血科专业人员根据医院床位数、手术例数、用血量及工作实际情况确定。(3分) 医学院校附属医院以及教学医院,适当增加人员比例

四 医院管理 (140分)

(一)、组织管理 (25分)

1、医院应有健全的科学管理体系,各项管理工作均有专职或兼职人员负责。

2、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发布的《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及卫生部发布的《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全国医院工作条例》、《医院工作制度》与《医院工作人员职责》,并结合医院实际,认真制定和不断

完善医院工作制度,各级务类人员岗位职责和岗前教育制度,并组织实施,加强标准化管理。

3、医院实行目标管理,应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作好执行进度发协调,检查、考核与评价。

4、建立健全院内、外的监督制度,定期对医院工作和医疗服务质量进行评价。

5、院长应全面掌握医院管理的知识和技能,了解国内医院管理动态,强化科学管理意识;医院领导必须接受国家、省(自治区 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的管理专业岗位培训并获得培训证书。只能科室的领导也要接受岗位培训

6、有在职人员培训计划和经费

7、医院职工对院领导班子结构、合作和工作满意度≥80%。

(二)、信息管理 (22分)

1、有健全的信息管理组织和有关工作制度

2、图书馆的中、外文医学图书和期刊能满足医教研需要

3、档案管理按《科技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升级办法》(国家二级)标准执行。

4、对医疗、病案统计、财务、人事、药库、和图书情报等信息实行电子计算机管理。

5、各种统计、分析、编码及信息都必须擦却国家和部颁标准。

6、医院的各项信息必须真实、完整、准确并及时分析、反馈与利用。

(三)财务管理 (15分)

1、严格执行国家的有关财会制度,加强财经律。

2、严格执行收费标准,实行主要服务项目明码标价。

3、贯彻“勤俭办院”的方针,加强经营管理 逐步开展成本核算。 (四)设备管理 (19分)

1、有健全的设备管理和维修组织,配备一定的工程技术人员。

2、医院设备实行计划管理,建立健全医疗设备定期采购、保养、维修与更新制度。保证医疗工作需要。保证设备处于完好状态,提高使用效率,避免重复购置。

3、医院应重点保证《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规定达到的设备和其他基本要装备、急救设备、监护设备的配备,购置贵重仪器设备要经过论证 。有关大型设备按卫生部有关规定执行。

4、贵重设备要建立档案,专人管理。

(五)总务管理 (19分)

1、健全的总务管理制度 岗位职责和工作制度

2、般物质实行定额管理 有健全的采购 验收 入库 发放 报废等制度

3、主动、及时为医教研和职工生活服务。做倒三下(下收、下送、下修),保证三通(水通、电通、气通),及时处理三漏(漏水、漏电、漏气),做倒两满意(职工、病人)。

4、有意外情况下的供电措施 确保应急需要

(六)、建筑管理 (8分)

1、医院建设要有总体规划,新建、改建、扩建要进行可行性论证、资料保存完整,符合卫生部《综合医院建筑标准》等建筑规范。

2、医院的门诊部、住院部、医技科室、手术室、消毒供应室、急诊科等部门的建筑布局及人、物流向合理。室内采光、色彩设计符合卫生学要求。

3、医院旧建筑有定期维修计划,不得在危房中从事医疗活动。

(七)、安全管理 (15分)

1、有健全的医院安全保卫管理组织。

2、有健全的医院安全保卫管理制度、措施及实施记录并定期对安全管理进行评价。

3、对易发生危险的设备及部门有特殊的管理措施,如高压力系统、高压氧舱 氧气供应室 危险品仓库 同位素室 配电室 手术室 细菌室等

消防设备齐全,标志醒目,定期检查更换,使用方便。

严格执行医疗用毒性药品、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管理制度。

(八)环境管理 (17分) 1、保持医院清洁卫生]

2、门诊、病房等医疗去禁止吸烟;保持整洁、安静。

3、搞好院内绿化、美化和道路硬化。

4、污水 污物 放射性物质等处理,有毒气体排放及消烟均应符合有关规定

五 医疗管理与技术水平(480分)_ (一)医疗管理 (105分)

1、建立健全医疗管理组织,人员配备合理,有相应的工作制度。有一位副院长分管业务工作。

2、制定切实可行的全院医疗业务建设规划和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3、建立健全医疗工作制度诊疗技术规范、操作规程和医疗质量标准,并组织实施

4、建立健全医疗质量管理组织,制定质量管理方案,完善质量管理内部约束机制,进行全员质量教育,提高质量意识,定期对医疗护理、医技、药品病案质量管理进行监督、检查、评价,提出改进意见。必备的医疗质量管理组织有: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病案管理委员会(可以与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合并)、药事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输血管理委员会。

5、坚持三级医师查房及各种病例讨论制度。建立健全病历质量检查考核制度 加强院、科、主治医师三级的检查考核。病历书写要求清晰、规范、完整、正确、及时、有要点、有分析、注重内涵质量,完整地记录各级医师查房、抢救 会诊、讨论意见不得弄虚作假。

6、高度重视医疗安全,增强全院人员医疗安全意识。加强医疗缺陷管理,制定措施加以防范,及时发生和纠正差错事故苗头。对已发现的差错、事故要及时上报,正确处理,吸取教训,总结经验,改进工作。

管人员的技术培训、考核,建立医务人员技术档案。

门诊管理,改善服务态度,简化手续、方便群众,努力消除“三长一短”(挂号、收费、取药时间长、就诊时间短)现象,并有相应措施,内外妇儿科每天应有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出门诊,其中内科和外科门诊应每天保证二名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在岗,承担指导低年资医师帮助解决疑难问题的任务。本院医师出门诊人数应占在岗门诊医师总人数的65%以上。

加强急诊科建设,执行急诊首诊负责制,按卫生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在组织领导、布局和人员、床位、设备、药品、器械、通讯设备以及车辆配备等方面进行落实,保证医疗、抢救和转送病人的需要。

10、坚持危重抢救病人床旁交班制度,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坚守岗位

11、医技科室树立和坚持为临床第一线服务的思想,加强管理,保证质量,提高工作效率。缩短预约和发报告的时间。检验科必须建立室内质量控制系统,并参加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或本地区临床检验中心的室间质评活动(甲等医院必须参加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的室间质评活动). 床学研究和临床用药的监督与指导.

(二)、护理管理 (75分)

1、贯彻卫生部关于加强护理工作管理的有关规定,建立健全护理管理体制。

2、医院护理工作实行院长领导下的护理部主任负责制。药积极创造条件设护理副院长,实行三级或二级管理。

3、切实落实卫生部《医院工作人员职责》的有关规定,充分发挥中级以上技术职务人员在护理工作中的作用,各级人员按技术职务上岗。

4、开展整体护理,有整体护理实施方案,通过模式病房逐步向全院推广。

5、建立整体护理病历,并不断完善。

6、完善各科疾病护理常规和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并认真执行。

7、指定并完善护理质量管理方案,加强护理质量管理。

8、护理部应有专门负责教育和继续教育的副主任,各病房应有负责教学的护理人员。

9、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考核,建立业务技术档案,年培训率不低于15%;有分级培养目标、培养计划,并组织实施;对护理专业大专以上毕业生的培养,使用计划药落实到个人。

10、加强护理管理人员的培训。护士长以上的管理人员必须接受国家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管理专业岗位培训并获得结业证书。

(三)“三基”、“三严”培训与管理 (45分)

1、医院要坚持对卫生技术人员进行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简称“三基”)训练,培养严格要求、严格组织、严谨态度(简称“三严”)。

2、“三基”培训必须全员参与,“三基”考核必须人人达标。

3、要把“三严”作风贯彻到各项医疗业务活动和管理工作的始终。

4、医护人员人人掌握手心复苏急救术。

(四)医院感染管理 (40分)

1、贯彻执行卫生部关于加强医院感染的有关规定,健全医院感染管理组织,严格控制医院感染。

2、有医院感染控制方案及管理制度,关有监测记录、效果、评价及改进设施。

3、建立严格的消毒、隔离和法定报告传染病登记报告制度。

4、有医院感染的教育培训制度,医护人员必须树立无菌观念,严格进行正确的无菌技术操作。

5、有合理使用抗生素的管理办法。

6、特殊区域的管理应达到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的要求。

7、消毒供应室应达到卫生部《医院消毒供应室验收标准(试行)的要求》。 8、消毒物品、物体表面、手、空气现场采样检验要达到规定的要求。

(五)输血管理 (15分)

1、严格执行卫生部《采供血机构和血液管理办法》及有关规定,输血工作纳入本地区血液三统一管理。不得自找血源、自采自供血源。

2、建立健全输血工作制度、技术操作规程和质量标准,建立质量考核指标和质量管理信息反馈系统。

3、临床输血要严格执行用血登记制度和用血报批手续,输血前必须执行输血前的检验和核对制度。

4、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有合理用血和成分输血的管理办法。

5、有严格控制输血感染的方案及管理制度,建立输血反应及输血感染疾病的登记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

6、输血科应达到卫生部有关规定的要求。

(六)技术水平(200分)

医院要具有与其功能和任务相适应的医疗技术水平,能接受二级和部分三级医院的转诊。能正确处理复杂疑难病症。

1、临床科室(见附件一) (60分)

2、医技科室(见附件二) (60分)

3、重点专科 (60分)

(1)、能开展“附件一”所列之重点专科诊疗技术,每个重点专科要达到国内或省级先进行列。

(2)、科主任或学科带头人应具有副主任医师技术职务,在国内本专业学术领域有一定的知名度。

(3)、专业人才形成梯队。

(4)、能开展与重点相应的实验研究。

(5)、部(委) 省级以上科研成果。

(6)、国际间的学术交流。

(7)、每年在国家级(本专业领域核心期刊)或省级学术刊物发表的论文≥2篇。

4、护理 (20分)

(1)、重点专科护理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2)、开展整体护理,并能对下级医院提供技术指导。

(3)、能承担中、高等卫生学校互利专业的临床教学。

(4)、开展护理科研 每年护理科研或革新项目≥2项。

(5)、每年在省以上刊物发表的论文≥3篇。

六 教学、科研管理与水平(105分) (一) 教学 科研管理 (45分)

1、有与功能和任务想适应的、健全的教学和科研管理组织,医院领导要有人分工负责教学、科研管理工作。

2、有切实可行的教学科研规划和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与评价。

3、有健全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规章制度,做到有监督、有检查、有评价。

4、有比较稳定的教师队伍 并建立备课 评教 评学和检查性听课制度。

5、教学资料(电化教学材料、自编统编等)、教学设备(仪器设备、图表标

本模型、实验动物等)以及所提供的教室、示教室、病种、病人数量均能满足临床教学的需要。

6、执行卫生部有关“教学医院”的管理规定。

(二)、教学、科研水平(60分)

医院要具有与其功能和任务相适应的教学和科研水平。

1、完成高等医学院校的临床实习任务

2、独立培养硕士或博士研究生。

3、毕业后教育 继续教育和进修教育正规严格效果好。

4、每年承担部委 省级以上科研课题≥2项。

5、在统计年度内,在国家级学术刊物(本专业领域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篇;参加国际学术交流≥1次。

6、按评审前三年统计,有省科技进步(成果)奖≥1项;部委、省科技进步(成果)奖≥2项。

七、思想政治工作与医德医风建设 (65分)

(一)、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社会主义的办院方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 (10分)

(二)、有相应的管理体系和教育体制度。(5分)

(三)、坚持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5分)

(四)、加强医德医风建设,贯《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及实施办法》,建立健全廉洁行医措施,坚决抵制不正之风,奖惩分明。(13分)

(五)、以病人为中心,优质服务。(13分)

(六)、提倡敬业精神.对技术精益求精,对工作认真负责。(6分)

(七)、建立健全群众和社会监督制度,患者、合同单位对医院的满意度≥85%。(13分)

八、统计指标(100分)

1、入院诊断与出院诊断符合率≥95%。

2、手术前后符合率≥90%。

3、临床主要诊断与病理符合率≥50%。

4、X线电子计算机体层成像装置(CT)检查阳性率≥60%(无CT者,此项不占分)。

5、磁共振成像装置(MRI)检查阳性率≥70%(无MRI者,此项不占分)。

6、大型X光机检查阳性率≥50%。

7、X光摄甲片率≥40%。

8、临床化学室间质评全年平均及格(VIS≤120)。

9、血液室间质评全年平均及格(改良偏离指数DI≤2)。

10、免疫室间质评全年平均成绩在全国平均成绩之上。

11、细菌室间质评全国鉴定正确率≥80%。

12、尸检率≥10%(新生儿尸检除外)。

13、急诊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80%。

14、病房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84%。

15、无菌手术切口甲级愈合率≥97%。

16、同一病例一周内再住院率(检查时确定病种,同级医院比较)处于同级医院较低水平。

17、住院产妇死亡率≤0.02%。

18、活产新生儿死亡率≤0.5%。

19、麻醉死亡率≤0.02%。

20、门诊处方合格率≥95%。

21、门诊病历书写格式合格率≥90%。

22、甲级病案率≥90%(无丙级病案)。

23、陪护率≤5%(不包括爱婴医院产科病房)

24、一人一针一管一灭菌执行率100%

25、住院病人治疗饮食就餐率100%

26、住院病人就餐率≥80%

27、医院感染率≤10%

28、医院感染漏报率≤20%

29、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率≥0.5% 30、病床使用率适宜范围85%-93%

31、平均住院日≤18天

32、病床周转次数≥17次/年

33、万元以上医疗设备、仪器完好率≥95%

34、完成指令性任务100%

35、卫生技术人员“三基”考核合格率(合格标准为80分)100%

36、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合格标准为90分)100%

37、基础护理合格率(合格标准为90分)100%

38、特护 一级护理合格率(合格标准为80分)90%

39、护理文件书写合格率(合格标准为80分) ≥95%(根据护理模式改革的需要,护理文件由各地自定) 。

40、开展整体护理病房数≥20%

41、急救物品完好率100%

42、常规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100%

43、一次性注射器、输液(血)器用后毁形率100%

44、年褥疮发生次数0(特殊情况例外)

45、成分输血使用率70%计算公式:

年度各种成分血使用量(袋)子

年度各种成份血使用量(袋)+年度全血使用量(袋) ×100%

46、单病种治愈好转率达卫生部颁发的病种质量控制标准。

47、单位病种病死率低于卫生部颁布的病种质量控制标准。

48、单位病种术后十日死亡率低于卫生部颁布的病种质量标准。

49、法定报告传染漏报率0 50、医疗责任事故发生次数0

推荐第5篇: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1年版)

为全面推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逐步建立我国医院评审评价体系,促进医疗机构加强自身建设和管理,不断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改善医疗服务,更好地履行社会职责和义务,提高医疗行业整体服务水平与服务能力,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的医疗服务需求,在总结我国第一周期医院评审和医院管理年活动等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在关注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同时,紧紧围绕医改中心任务,结合公立医院改革总体设计,将评价的重点放在改进服务管理、加强护理管理、城乡对口支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推进规范诊疗和单病种费用控制等工作落实情况。同时,针对群众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重点考核反映医院管理理念、服务理念的制度、措施及落实情况,以及医院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情况、辐射带动作用等。促使医疗机构改进思维模式和管理习惯,坚持“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走以内涵建设为主、内涵与外延相结合的发展道路。

本标准共7章72节,设置391条标准与监测指标。

第一章至第六章共66节354条标准,用于对三级综合医院实地评审,并作为医院自我评价与改进之用。

第七章共6节37条监测指标,用于对三级综合医院的运行、医疗质量与安全指标的监测与追踪评价。

本标准适用于三级综合性公立医院,其余各级各类医院可参照使用。

特别说明:在本标准中引用的疾病名称与ICD-10编码采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十次修订本第二版(北京协和医院、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分类家族合作中心编译)。

在本标准中引用的手术名称与ICD-9-CM-3编码采用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的《国际疾病分类手术与操作》第九版临床修订本2008版(刘爱民主编译)。

第一章

坚持医院公益性

一、医院设置、功能和任务符合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定位和要求

(一)医院的功能、任务和定位明确, 规模适宜。

(二)医院有承担服务区域内急危重症和疑难疾病诊疗的设施设备、技术梯队与处置能力,医学影像与介入诊疗部门可提供24小时急诊诊疗服务。

(三)临床科室

一、二级诊疗科目设置、人员梯队与诊疗技术能力符合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三级标准;重点科室专业技术水平与质量处于本省(区、市)前列。

(四)医技科室服务能够满足临床科室需要,项目设置、人员梯队与技术能力达到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三级标准;重点科室专业技术水平与质量处于全国或本省(区、市)前列。

二、医院内部管理机制科学规范

(一)坚持医院公益性,把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

(二)按照规范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做到制度、师资与经费落实,做好培训基地建设。

(三)将推进规范诊疗、临床路径管理和单病种质量控制作为推动医疗质量持续改进的重点项目。

(四)提高工作绩效,优化医疗服务系统与流程,缩短平均住院日、缩短患者诊疗等候时间。

(五)按照《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及医疗机构药品使用管理有关规定,规范医师处方行为,确保基本药物得到优先合理使用。

(六)控制公立医院特需服务规模。

三、承担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对口协作等政府指令性任务

(一)将对口支援县医院和乡镇卫生院(以下简称受援医院)和支援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纳入院长目标责任制与医院年度工作计划,有实施方案,专人负责。

(二)承担政府分配的为社区、农村培养人才的指令性任务,制定相关的制度、培训方案,并有具体措施予以保障。

(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承担传染病的发现、救治、报告、预防等任务。

(四)建立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绿色通道”有效衔接的工作流程。

(五)开展健康教育、健康咨询等多种形式的公益性社会活动。

(六)在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框架内,医院应当建立与实施双向转诊制度及相关服务流程。

(七)根据《统计法》及卫生行政部门规定,完成医院基本运行状况、医疗技术、诊疗信息和临床用药监测信息等相关数据报送工作,数据真实可靠。

四、应急管理

(一)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各级政府制定的应急预案。服从指挥,承担突发公共事件的紧急医疗救援任务和配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

(二)加强领导,成立医院应急工作领导小组,落实责任,建立并不断完善医院应急管理机制。

(三)明确医院需要应对的主要突发事件策略,建立医院应急指挥系统,制定和完善各类应急预案,提高快速反应能力。

(四)开展应急培训和演练,提高各级、各类人员的应急素质和医院的整体应急能力。

(五)合理进行应急物资和设备的储备。

(六)建立医院应急管理的评估与持续改进机制。

五、临床医学教育

(一)教学师资、设备设施符合医学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的要求。

(二)承担本科及以上医学生的临床教学和实习任务。

(三)承担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县级医院骨干医师培训任务。

(四)开展继续医学教育工作情况。

(五)指导和培训下级医院卫生技术人员提高诊疗水平,推广适宜卫生技术。

六、科研及其成果

(一)有鼓励医务人员参与科研工作的制度和办法,并提供适当的经费、条件与设施。

(二)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获得院内外经费,开展临床与基础相结合的研究工作,并取得成效。

(三)医院有将研究成果转化实践应用的激励政策,并取得成效。

(四)依法取得相关资质,并按照药物临床试验管理规范(GCP)要求开展临床试验。

第二章

医院服务

一、预约诊疗服务

(一)实施多种形式的预约诊疗与分时段服务,对门诊和出院复诊患者实行中长期预约。

(二)有预约诊疗工作制度和规范,有操作流程,逐步提高患者预约就诊比例。

(三)建立与挂钩合作的基层医疗机构的预约转诊服务。

二、门诊流程管理

(一)优化门诊布局结构,完善门诊管理制度,落实便民措施,减少就医等待,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有急危重症患者优先处置的制度与程序。

(二)公开出诊信息,保障医务人员按时出诊,遇有医务人员出诊时间变更应当提前告知患者。提供咨询服务,帮助患者有效就诊。

(三)根据门诊就诊患者流量调配医疗资源,做好门诊和辅助科室之间协调配合。

(四)有制度与流程支持开展多学科综合门诊。

(五)有改善门诊服务、方便患者就医的绩效考评和分配政策,支持医务人员从事晚间门诊和节假日门诊。

三、急诊绿色通道管理

(一)合理配置急诊人力资源,配备经过专业培训、胜任急诊工作的医务人员,配置急救设备和药品,符合《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的基本要求。

(二)落实首诊负责制,与挂钩合作的基层医疗机构建立急诊、急救转接服务制度。

(三)加强急诊检诊、分诊,及时救治急危重症患者,有效分流非急危重症患者。

(四)实施急诊分区救治、建立住院和手术的“绿色通道”,建立创伤、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急性呼吸衰竭等重点病种的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需紧急抢救的危重患者可先抢救后付费,保障患者获得连贯医疗服务。

(五)开展急救技术操作规程的全员培训,实行合格上岗制度。

四、住院、转诊、转科服务流程管理

(一)完善患者入院、出院、转科服务管理工作制度和标准,改进服务流程,方便患者。

(二)为急诊患者入院制定合理、便捷的收入院制度与程序。危重患者应当先抢救并及时办理入院手续。

(三)加强转诊、转科患者的交接管理,及时传递患者病历与相关信息,为患者提供连续医疗服务。

(四)加强出院患者健康教育和随访预约管理,提高患者健康知识水平和出院后医疗、护理及康复措施的知晓度。

五、基本医疗保障服务管理

(一)有各类基本医疗保障管理制度和相应保障措施,严格服务收费管理,减少患者医药费用预付,方便患者就医。

(二)公开医疗服务收费标准,公示基本医疗保障支付项目。

(三)保障各类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参加人员的权益,强化参保患者知情同意。

六、患者的合法权益

(一)医院有相关制度保障患者及其家属充分了解其权利。

(二)应当向患者或其家属说明病情及治疗方式、特殊治疗及处置,并获得其同意,说明内容应当有记录。

(三)对医护人员进行知情同意和告知方面的培训,主管医师能够使用患者易懂的方式、语言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并履行书面同意手续。

(四)开展实验性临床医疗(临床人体试验)应当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部门规章,有审核管理程序,并征得患者书面同意。

(五)保护患者的隐私权,尊重民族习惯和宗教信仰。

七、投诉管理

(一)贯彻落实《医院投诉管理办法(试行)》,实行“首诉负责制”,设立或指定专门部门统一接受、处理患者和医务人员投诉,及时处理并答复投诉人。

(二)公布投诉管理部门、地点、接待时间及其联系方式,同时公布上级部门投诉电话。建立健全投诉档案,规范投诉处理程序。

(三)根据患者和医务人员投诉,持续改进医疗服务。

(四)对全体员工进行纠纷防范及处理的专门培训。

八、就诊环境管理

(一)为患者提供就诊接待、引导、咨询服务。

(二)急诊与门诊候诊区、医技部门、住院病区等均有明显、易懂的标识。

(三)就诊、住院的环境清洁、舒适、安全。

(四)有保护患者的隐私设施和管理措施。

(五)执行《无烟医疗机构标准(试行)》及《关于2011年起全国医疗卫生系统全面禁烟的决定》。

(六)落实创建“平安医院”有措施,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优化医疗执业环境有成效。

第三章

患者安全

一、确立查对制度,识别患者身份

(一)对就诊患者施行唯一标识(如:医保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卡编号、身份证号码、病历号等)管理。

(二)在诊疗活动中,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至少同时使用姓名、年龄2项核对患者身份,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三)实施有创(包括介入)诊疗活动前,实施医师必须亲自向患者或其家属告知。

(四)完善关键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ICU、产房、新生儿室之间流程)的患者识别措施,建全转科交接登记制度。

(五)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患者身份的标识,重点是ICU、新生儿科(室)、手术室、急诊室等部门,以及意识不清、抢救、输血、不同语种语言交流障碍的患者等;对传染病、药物过敏等特殊患者有识别标志(腕带与床头卡)。

(六)职能部门要落实其督导职能,并有记录。

二、确立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有效沟通的程序、步骤

(一)在住院患者的常规诊疗活动中,应当以书面方式下达医嘱。

(二)在实施紧急抢救的情况下,必要时可口头下达临时医嘱;护士应当对口头临时医嘱完整重述确认,在执行时双人核查;事后及时补记。

(三)接获非书面的患者“危急值”或其他重要的检查(验)结果时,接获者必须规范、完整、准确地记录患者识别信息、检查(验)结果和报告者的姓名与电话,复述确认无误后方可提供医师使用。

三、确立手术安全核查制度,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发生错误

(一)择期手术的各项术前检查与评估工作全部完成后方可下达手术医嘱。

(二)有手术部位识别标示制度与工作流程。

(三)有手术安全核查与手术风险评估制度与工作流程。

四、执行手卫生规范,落实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

(一)按照手卫生规范,正确配置有效、便捷的手卫生设备和设施,为执行手卫生提供必需的保障与有效的监管措施。

(二)医护人员在临床诊疗活动中应当严格遵循手卫生相关要求(手清洁、手消毒、外科洗手操作规程等)。

五、特殊药物的管理,提高用药安全

(一)高浓度电解质、易混淆(听似、看似)药品有严格的贮存与使用要求,并严格执行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放射性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及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等特殊管理药品的使用与管理规章制度。

(二)处方或用药医嘱在转抄和执行时有严格的核对程序,并由转抄和执行者签名确认。

六、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

(一)根据医院实际情况确定“危急值”项目,建立“危急值”评价制度。

(二)有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与流程。

七、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发生

(一)评估有跌倒、坠床风险的高危患者,要主动告知跌倒、坠床危险,采取措施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

(二)有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报告制度、处理预案与的工作流程。

八、防范与减少患者压疮发生

(一)有压疮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有压疮诊疗及护理规范。

(二)实施预防压疮的护理措施。

九、妥善处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一)有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的制度与可执行的工作流程,并让医务人员充分了解。

(二)有激励措施,鼓励不良事件呈报。

(三)将安全信息与医院实际情况相结合,从医院管理体系、运行机制与规章制度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持续改进。对重大不安全事件要有根本原因分析。

十、患者参与医疗安全

(一)针对患者疾病诊疗,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相关的健康知识教育,协助患方对诊疗方案作出正确理解与选择。

(二)主动邀请患者参与医疗安全活动,如身份识别、手术部位确认、药物使用等。

第四章

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

一、医疗质量管理组织

(一)有医院质量管理组织,包括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伦理委员会、药事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病案管理委员会、输血管理委员会、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和放射诊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等,定期研究医疗质量管理等相关问题,记录质量管理活动过程,为院长决策提供支持。

(二)有医院、科室的医疗质量管理责任体系,院长为医疗质量管理第一责任人,负责制定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方案,定期专题研究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工作,科主任全面负责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工作,执行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相关任务。

(三)医疗、护理等管理职能部门组织实施全面医疗质量管理与医疗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方案,承担指导、检查、考核和评价医疗质量管理工作,严格记录,定期分析,及时反馈,落实整改。

(四)建立专门的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对全院医疗、护理、医技质量实行监管,并建立多部门质量管理协调机制。

(五)将开展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量管理作为推动医疗质量持续改进的重点项目,有相关的保障组织、部门职责与协调机制。

二、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一)有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方案,并组织实施。

(二)建立与执行医疗质量管理制度、操作规范、诊疗指南。

(三)坚持“严格要求、严密组织、严谨态度”,强化“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培训与考核。

(四)建立医疗风险防范确保患者安全的体制,按照规定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不隐瞒和漏报。

(五)医院、职能部门、各临床与医技科室的质量管理人员能够应用全面质量管理的原理,通过适宜质量管理改进的方法及质量管理技术工具开展持续质量改进活动,并做好质量改进效果评价。

(六)定期进行全员医疗质量和安全教育,牢固树立医疗质量和安全意识,提高全员医疗质量管理与改进的参与能力。

(七)建立医疗质量控制、安全管理信息数据库,为制订质量管理持续改进的目标与评价改进的效果提供依据。

三、医疗技术管理

(一)医院提供与功能和任务相适应的医疗技术服务,符合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行业规范的要求,符合医院诊疗科目范围,符合医学伦理原则,技术应用安全、有效。

(二)医疗技术管理符合《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规定,分级分类管理、监督评价和档案管理制度,临床应用新技术按照规定报批。

(三)有医疗技术风险预警机制和医疗技术损害处置预案,并组织实施。对新开展医疗技术的安全、质量、疗效、经济性等情况进行全程追踪管理和评价,及时发现并降低医疗技术风险。

(四)开展科研项目符合法律、法规和医学伦理原则,按照规定审批。在科研过程中实行全程质量管理,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签署知情同意书,保护患者安全。

(五)不应用未经批准或已经废止和淘汰的技术。

(六)对实施手术、介入、麻醉等高风险技术操作的卫生技术人员实行“授权”制,定期进行技术能力与质量绩效的评价。

四、临床路径和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一)医院将开展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量管理作为推动医疗质量持续改进的重点项目,规范临床诊疗行为的重要内容之一;有开展工作所必要的组织体系与明确的职责,建立部门协调机制。

(二)根据本院医疗资源情况,以常见多发病为重点,参照卫生部发布的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量管理文件,遵照循证医学原则,制定本院执行文件。

(三)医院对相关临床与医技的人员实施教育培训。

(四)在医院信息系统中建立实时监测平台,监控临床路径应用与变异情况。

(五)建立临床路径统计工作制度,定期对进入临床路径患者进行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药品费用、非预期再手术率、并发症与合并症、死亡率等指标的统计分析。

(六)医院定期进行临床路径管理相关的医务人员和患者满意度调查。总结分析影响病种实施临床路径的因素,不断完善和改进路径标准。

(七)制定相关的制度与程序保障卫生部文件规定上报的单病种质量指标信息,作到正确、可靠、及时。(详见第七章第三节)

五、住院诊疗管理与持续改进

(一)由具有法定资质的医师和护士按照制度、程序与病情评估/诊断的结果为患者提供规范的同质化服务。

(二)根据现有医疗资源,按照医院现行临床诊疗指南、疾病诊疗规范、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临床路径,规范诊疗行为;用单病种过程质量等质控指标,监控临床诊疗质量;对疑难危重患者、恶性肿瘤患者,实施多学科综合诊疗,为患者制定最佳的住院诊疗计划或方案。

(三)由高级职称医师负责评价与核准住院诊疗(检查、药物治疗、手术/介入治疗等)计划或方案的适宜性,并记入病历。

(四)用制度与程序管理院内、院外会诊,对重症与疑难患者实施多学科联合诊疗活动,提高会诊质量和效率。

(五)运用国内外权威指南与有关循证医学的证据,结合现有医疗资源,制定与更新医院临床诊疗工作的指南或规范,培训相关人员,并在临床诊疗工作遵照执行。

(六)为出院患者提供规范的出院医嘱和康复指导意见。

(七)科主任、护士长与具备资质的人员组成质量与安全管理团队,能够定期分析影响住院诊疗(检查、药物治疗、手术/介入治疗等)计划/方案执行的因素,对住院时间超过30天的患者进行管理与评价,优化医疗服务系统与流程。

(八)对提供新生儿住院诊疗的医院,应当按照《新生儿病室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的要求,建立符合规范的新生儿病室。

六、手术治疗管理与持续改进

(一)实行手术医师资格准入制度和手术分级授权管理制度,有定期手术医师资格和能力评价与再授权的机制。

(二)实行患者病情评估与术前讨论制度,遵循诊疗规范制定诊疗和手术方案,依据患者病情变化和再评估结果调整诊疗方案,均应当记录在病历中。

(三)患者手术前的知情同意包括术前诊断、手术目的和风险、高值耗材的使用与选择,以及其他可选择的诊疗方法等。

(四)医院建立重大手术报告审批制度,有急诊手术管理措施,保障急诊手术及时与安全。

(五)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的选择与使用时机符合规范。

(六)手术的全过程情况和术后注意事项及时、准确地记录在病历中;手术的离体组织必须做病理学检查,明确术后诊断。

(七)做好患者手术后治疗、观察与护理工作,并记录在相应的医疗文书中。

(八)科主任、护士长与具备资质的人员组成质量与安全管理团队,能定期分析影响围手术期质量与安全管理的因素,对“非计划再次手术”与“手术并发症”进行监测、原因分析、反馈、改进和控制体系。

七、麻醉管理与持续改进

(一)实行麻醉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制度与规范,有定期能力评价与再授权的机制。

(二)实行患者麻醉前病情评估制度,制定治疗计划/方案,风险评估结果记录在病历中。

(三)患者麻醉前的知情同意,包括治疗风险、优点及其他可能的选择。

(四)实施麻醉操作的全过程必须记录于病历/麻醉单中。

(五)有麻醉复苏室,管理措施到位,实施规范的全程监测,记录麻醉后患者的恢复状态,防范麻醉并发症的措施到位。

(六)建立术后、慢性疼痛、癌痛患者的镇痛治疗管理规范与程序,能有效地执行。

(七)建立麻醉科与输血科的有效沟通,积极开展自体输血,严格掌握术中输血适应症,合理、安全输血。

(八)科主任、护士长与具备资质的人员组成质量与安全管理团队,能用麻醉工作质量和安全管理规章、岗位职责、各类麻醉技术操作规程、质量与安全指标来确保患者麻醉安全,定期评价质量,促进持续改进。

八、重症医学管理与持续改进

(一)重症医学科室布局、设备设施、专业人员设置及医院感染控制符合《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的基本要求。

(二)重症医学科患者入住、出科符合指征。实行“危重程度评分”,定期评价收住患者的适宜性及临床诊疗质量,并能以此评价改进措施的有效性。

(三)有分级查房制度与执行程序,对医师与护士实行资格、技术能力准入管理,达到《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基本技能要求》,对重症疑难患者实施多学科联合查房制度,患者诊疗活动由主治及以上医师主持与负责。

(四)设备、药品配置达到《重症医学科基本设备》的要求,处于完好备用状态,医护人员能够熟练、正确使用各种抢救设备,熟练掌握心肺复苏三个阶段的ABCD 四步法技能,定期评价对紧急事件处理的反应性。

(五)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导管所致的血行性感染、留置导尿所致的泌尿系感染有预防监控方案、质量控制指标,并能切实执行。

(六)科主任、护士长与具备资质的质量控制人员组成质量与安全管理团队,能够用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岗位职责、诊疗规范与质量安全指标保障患者的安全,定期评价质量,促进持续改进。

九、感染性疾病管理与持续改进

(一)执行《传染病防治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承担本单位和责任区域内的传染病预防工作,设立疾病预防控制专职部门及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规范传染病处理措施。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和医源性感染。

(二)感染性疾病科或传染病分诊点设置符合卫生行政部门规定,按照传染病防治有关规定和诊疗规范接诊和治疗传染病患者,不得推诿或者拒绝接诊传染病感染者或传染病患者。成立重点传染病防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治专家组。

(三)根据标准预防的原则,采取标准防护措施,为医务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的消毒与防护用品,并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处理废物。

(四)开展对传染病的监测和报告工作,有专门部门或人员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并按照规定进行网络直报。

(五)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技能以及有关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工作的培训,做好院内及责任区域内的预防传染病的健康教育工作。

十、中医管理与持续改进

(一)中医诊疗科室的设置应当符合卫生部《综合医院中医临床科室基本标准》等法规的要求。

(二)按照中医护理常规、操作规程,开展辨证施护和中医特色护理,提供具有中医特色的康复和健康指导等服务。

(三)医院根据医疗资源情况设置中药房与中药煎药室,应当符合卫生部《医院中药房基本标准》、《医疗机构中药煎药室管理规范》等的要求。

(四)科主任、护士长及具备资质的中医药人员组成的质量管理团队,根据中医诊疗理念、中医科诊疗规范、临床路径、医疗文件书写、诊疗质量与安全监控指标,应用质量管理工具开展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活动。

一、康复治疗管理与持续改进

(一)进行康复治疗必要性的评价,并给予规范的指导。

(二)向患者及其家属充分说明康复计划,鼓励其主动参与康复治疗。

(三)记录功能康复的过程与训练的效果。

(四)评估康复治疗效果。

十二、疼痛治疗管理与持续改进

(一)实施疼痛治疗医院与医师需具备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诊疗科目及医师资质;医院规定疼痛治疗服务的范围。

(二)依据服务的范围,建立疼痛的评估程序与追踪疼痛,用临床路径指导疼痛的诊疗活动,规范地评估疗效,规范书写医疗文件。

(三)依据服务的范围,为患者提供知情同意和疼痛知识的教育。

(四)有疼痛治疗常见并发症的预防规范与风险防范程序,有相关培训教育。

(五)科主任、护士长与具备资质的质量控制人员组成的质量与安全管理团队,能够用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岗位职责、诊疗规范与质量安全指标,加强疼痛诊疗质量全程监控管理,定期评价质量,促进持续改进。

十三、精神科疾病的管理与持续改进

(一)实施精神科疾病治疗的医院与医师需具备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诊疗科目及医师资质;医院规定精神科治疗服务的范围。

(二)依据服务的范围,建立入院评估、住院说明的程序,用临床路径指导精神科疾病的诊疗活动,规范地评估疗效,规范书写医疗文件。

(三)依据服务的范围,为患者提供适当的医疗保护措施,向家属提供医疗保护措施的知情同意和教育。

(四)向精神残障者或其他躯体疾患者提供多科联合诊疗服务,有常见并发症的预防规范与风险防范程序,有相关培训教育。

(五)对精神残障者提供出院康复指导与随访。

(六)科主任、护士长与具备资质的质量控制人员组成的质量与安全管理团队,能够用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岗位职责、诊疗规范与质量安全指标,加强精神科疾病诊疗质量全程监控管理,定期评价质量,促进持续改进。

四、药事和药物使用管理与持续改进

(一)医院药事管理工作和药学部门设置以及人员配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的要求;建立与完善医院药事管理组织。

(二)经医院合理遴选的药品有适宜的贮备,并能有效控制药品质量,随时可供临床使用。

(三)正确、安全地贮存药品;药品调剂、制剂配制及临床静脉用药调配符合相关规定,保证在安全、清洁或洁净的环境中进行。

(四)有相关规章制度和程序,规范处方(用药医嘱)开具、抄录、审核、调配、核发、用药交代和监测等行为。

(五)医师、药师、护士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要求,合理使用药品,并有监督机制。

(六)医师、药师按照《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优先合理使用基本药物,并有相应监督考评机制。

(七)有药物安全性监测管理制度,观察用药过程,监测用药效果,按照规定报告药物不良反应,并将不良反应记录在病历中。

(八)配备临床药师,参与临床药物治疗,提供用药咨询服务,促进合理用药。

(九)科主任与具备资质的质量控制人员组成的质量与安全管理团队,能用质量与安全管理核心制度、岗位职责与质量安全指标,落实全面质量管理与改进制度,定期通报医院药物安全性与抗菌药物耐药性监测的结果。

五、临床检验管理与持续改进

(一)临床检验部门设置、布局、设备设施符合《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服务项目满足临床诊疗需要,能够提供 24 小时急诊检验服务。

(二)有实验室安全程序、制度及相应的标准操作程序,遵照实施并记录。

(三)由具备临床检验专业资质的人员进行检验质量控制活动,解读检验结果。

(四)检验报告及时、准确、规范,严格审核制度。

(五)有试剂与校准品管理规定,保证检验结果准确合法。

(六)提供合理使用实验室信息的服务。

(七)科主任与具备资质的质量控制人员组成质量与安全管理团队,能够用质量与安全管理核心制度、岗位职责与质量安全指标,落实全面质量管理与改进制度,开展室内质控、参加室间质评,对床旁检验项目按照规定进行比对和质量控制。

六、病理管理与持续改进

(一)病理科设置、布局、设备设施符合《病理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的要求,服务项目满足临床诊疗需要。

(二)从事病理诊断工作和技术工作的人员资质符合《病理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要求,诊断与制片质量符合相关规定。

(三)有医院感染控制与环境安全管理程序与措施,遵照实施并记录。环境保护及人员职业安全防护符合规定。

(四)及时提供规范的病理诊断报告,有严格审核制度。

(五)临床病理医师能够解读临床病理检查结果,为临床诊断提供支持服务。支持下级医院解决病理诊断问题。

(六)科主任与具备资质的质量控制人员组成的质量与安全管理团队,能够用质量与安全管理核心制度、岗位职责与质量安全指标,落实全面质量管理与改进制度,按照规定开展质量控制活动,并有记录。

十七、医学影像管理与持续改进

(一)医学影像(普通放射、CT、MRl、超声、核素成像等)部门设置、布局、设备设施符合《放射诊疗管理规定》,服务项目满足临床诊疗需要,提供 24 小时急诊影像服务。

(二)执行技术操作规范,实行质量控制,定期进行图像质量评价。

(三)提供规范的医学影像诊断报告,有审核制度,有疑难病例分析与读片制度和重点病例随访与反馈制度。

(四)有医学影像设备定期检测制度、受检者防护制度和措施,遵照实施并记录。

(五)环境保护及工作人员职业健康防护符合规定。

(六)科主任与具备资质的质量控制人员组成质量与安全管理团队,能够用质量与安全管理核心制度、岗位职责与质量安全指标,落实全面质量管理与改进制度,按照规定开展质量控制活动,并有记录。

十八、输血管理与持续改进

(一)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有关法律和规范。设立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

(二)设立输血科或血库,具备为临床提供24小时服务的能力,满足临床需要,无非法自采、自供血液行为。

(三)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根据临床用血需求制定合理的用血计划和安全储血量,确保抢救和急诊用血。根据供血单位血液预警信息,协调临床用血;开展对医务人员输血知识的教育与培训,开展自体血回输的临床应用,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科学用血。

(四)开展输血质量全程监控,制定、实施控制输血感染的方案,严格执行输血技术操作规范。

(五)落实临床用血申请、登记制度,履行用血报批手续,执行输血前核对和相容性检测制度,做好血液入库、贮存和发放管理。

(六)输血前向患者及其家属告知输血的目的和风险,并签署“输血治疗同意书”。

(七)有临床用血前评估和用血后效果评价制度,并组织实施。

(八)科主任与具备资质的质量控制人员组成的质量与安全管理团队,能用质量与安全管理核心制度、岗位职责与质量安全指标,开展室内质控,参加省级或国家级临床输血相容性检测室间质评,定期评价质量,促进持续改进。

九、医院感染管理与持续改进

(一)有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医院感染控制活动符合《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规章要求,并与医院功能和任务及临床工作相匹配。

(二)开展医院感染防控知识的培训与教育。

(三)按照《医院感染监测规范》,监测重点环节、重点人群与高危险因素,采用监控指标管理,控制并降低医院感染风险。

(四)执行手卫生规范,实施依从性监管与改进活动。

(五)有多重耐药菌(MDR)医院感染控制管理的规范与程序,实施监管与改进活动。

(六)应用感染管理信息与指标,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七)消毒工作符合《医院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的要求;隔离工作符合《医院隔离技术规范》的要求;医务人员能够获得并正确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消毒与防护用品;重点部门、重点部位的管理符合要求。

(八)科主任与医院感染管理组织要监测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医院感染率及其变化趋势;根据医院感染风险、医院感染现患率及其变化趋势改进诊疗流程;将医院感染情况与其他医疗机构进行比较;定期通报医院感染监测结果。

十、介入诊疗管理与持续改进

(一)专业设置、人员配备及其设备、设施符合《放射诊疗管理规定》的要求和医院功能任务要求,满足临床工作需要,提供 24 小时诊疗服务。

(二)执行卫生部制定的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依法取得相应诊疗科目及人员的执业资质。

(三)掌握介入诊疗技术的适应症,规范技术操作,开展质量控制,定期质量评价。

(四)有介入诊疗器材登记制度,器材来源可追溯。介入诊疗器材使用符合规范。

(五)环境保护及工作人员职业健康防护符合规定。

(六)科主任与具备资质的质量控制人员组成质量与安全管理团队,能够用质量与安全管理核心制度、岗位职责,操作规范与质量安全指标,落实全面质量管理与改进制度,按照规定开展质量控制活动,并有记录。

二十一、血液净化管理与持续改进

(一)专业设置、人员配备及其设备、设施合理,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及卫生部《血液透析室基本标准》、《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2010版)》的要求,满足医院功能任务要求。逐步提高腹膜透析患者比例。

(二)有质量管理制度与应急处理预案,落实措施,保障安全。

(三)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与程序,有完整的监测记录与应急管理预案。

(四)血液透析机与水处理设备符合要求。

(五)透析液的配制符合要求,透析用水化学污染物、透析液细菌及内毒素检测达标。

(六)执行《血液透析器复用操作规范》。

(七)科主任、护士长与具备资质的质量控制人员组成的质量与安全管理团队,能够用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岗位职责、诊疗规范与质量安全指标,保障血液透析患者的安全,重点是定期对血液透析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处理和血液透析充分性评价,促进持续改进。

二十

二、临床营养管理与持续改进

(一)营养科具备与其功能和任务相适应的场所、设备、设施和人员条件。由有资质的人员从事临床营养工作,执行《食品安全法》相关法律法规。

(二)有“住院患者的各类膳食的适应症和膳食应用原则”,为住院患者提供适合其治疗需要的膳食。

(三)对住院患者实施营养评价,接受特殊、疑难、危重及大手术患者的营养会诊,提供各类营养不良/营养失衡患者的营养支持方案,按照《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的要求进行记录。

(四)开展营养与健康宣传教育服务,在出院时提供膳食营养指导;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临床营养学信息;参加住院患者座谈会,听取并征求患者及其家属意见。

(五)科主任、护士长与具备资质的质量控制人员组成的质量与安全管理团队,能够用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岗位职责、诊疗规范与质量安全指标,加强重点患者全程营养诊疗服务的监控管理,定期评价质量,促进持续改进。

二十

三、医用氧舱管理与持续改进

(一)依法获得《医用氧舱使用证》及《医用氧舱备案表》。执行《医用氧舱安全管理规定》、《医用氧气加压舱》、《医用空气加压氧舱》等国家公布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

(二)有医用氧舱安全管理、安全操作和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职责等制度。

(三)掌握高压氧治疗的适应症、禁忌症,执行医嘱,有完整的工作流程及记录。

(四)医用氧舱由经培训并具备相应资格的医师负责,操作人员、维护人员取得相应资格证书。

(五)按照规定定期检验医用氧舱,制定紧急情况时的处理措施和方案,并定期演练。

(六)科主任、护士长与具备资质的质量控制人员组成的质量与安全管理团队,能够用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岗位职责、诊疗规范与质量安全指标,加强高压氧治疗诊疗服务的全程监控管理,定期评价质量,促进持续改进。

二十

四、放射治疗管理与持续改进

(一)依法取得《放射诊疗许可证》与《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证》,布局、设备设施符合《放射诊疗管理规定》和相关国家标准。

(二)人员配置符合医院功能任务,满足临床工作需要。放射治疗医师及技术人员按照规定取得相应资质。

(三)有医学物理人员参与制定治疗计划,保证放射治疗定位精确与计量准确。

(四)实施放射治疗,有明确的规范与流程,定期进行病例讨论,开展效果评价。

(五)有放射治疗装置操作和维护维修制度、质量保证和检测制度和放射防护制度,并得到执行。

(六)有放射治疗意外应急预案及处置措施,有能够执行的流程。

(七)有专人定期对放疗设备进行检测、维修并负责设备质量控制,检测应当有记录。

(八)科主任、护士长、工程师与具备资质的质量控制人员组成质量与安全管理团队,能够用质量与安全管理核心制度、岗位职责与质量安全指标,落实全面质量管理与改进制度,按照规定开展质量控制,并有记录。

二十五、其他特殊诊疗管理与持续改进

(一)为患者提供满足临床诊疗需求的其他特殊诊疗服务项目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及卫生行政部门规章标准的要求。

(二)由被授权的、具备法定资质的卫生技术人员实施其他特殊诊疗服务。

(三)由具备专业资质的执业医师出具诊断报告,解读检查结果;建立质量管理与患者安全相关制度,并进行质量控制活动。

(四)符合环境保护、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的要求。

(五)开展诊断核医学(脏器功能测定和体外微量物质分析等)活动时,应当符合《临床核医学卫生防护标准》(GBZ 120-2002)中的要求。

注:本节适用于脑电图检查室、肌电图检查室、呼吸功能检查室、心电图检查室、内窥镜检查室、诊断核医学(放射性分析、体内检测)等特殊检查部门。

二十

六、病历(案)管理与持续改进

(一)病历(案)管理符合《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和《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等有关法规、规范。

(二)为每一位在门诊、急诊及抢救、留观、住院患者书写符合《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要求的病历,按照现行规定保存病历资料,保证可获得性。

(三)保护病案及信息的安全性,防止丢失、损毁、篡改、非法借阅、使用和患者隐私的泄露。

(四)有病历书写质量的评估机制,定期提供质量评估报告。

(五)采用疾病分类ICD-10与手术操作分类 ICD-9-CM-3 对出院病案进行分类编码,建立科学的病案库管理体系,包括病案编号及示踪系统,出院病案信息的查询系统。

(六)严格执行借阅、复印或复制病历资料制度。

(七)推进电子病历,电子病历符合《电子病历基本规范》。

第五章

护理管理与质量持续改进

一、确立护理管理组织体系

(一)院领导履行对护理工作领导责任,对护理工作实施目标管理,协调与落实全院各部门对护理工作的支持,具体措施落实到位。

(二)执行三级(医院-科室-病区)护理管理组织体系,逐步建立护理垂直管理体系,按照《护士条例》的规定,实施护理管理工作。

(三)根据分级护理的原则和要求,落实责任制,明确临床护理内涵及工作规范,对患者提供全面、全程的责任制护理措施。

(四)实行护理目标管理责任制、岗位职责明确,落实护理常规、操作规程等,有相应的监督与协调机制。

二、护理人力资源管理

(一)有护士管理规定、岗位职责、岗位技术能力要求和工作标准,同工同酬。

(二)护士人力资源配备与医院的功能和任务一致,有护理单元护士的配置原则,有紧急状态下调配护理人力资源的预案。

(三)以临床护理工作量为基础,根据收住患者特点、护理等级比例、床位使用率对护理人力资源实行弹性调配。

(四)建立基于护理工作量、质量、患者满意度并结合护理难度、技术要求等要素的绩效考核制度,并将考核结果与护士的评优、晋升、薪酬分配相结合,实现优劳优得,多劳多得,调动护士积极性。

(五)有护士在职继续教育计划、保障措施到位,并有实施记录。

三、临床护理质量管理与改进

(一)根据分级护理的原则和要求,实施护理措施,有护理质量评价标准,有质量可追溯机制。

(二)依据《护士条例》、《护士守则》、《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基础护理服务工作规范》与《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规范护理行为,优质护理服务试点病房按照《住院患者基础护理服务项目》要求落实到位。

(三)临床护士护理患者实行责任制,与患者沟通交流,为患者提供连续、全程的基础护理和专业技术服务。

(四)有危重患者护理常规,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护理措施到位,患者安全措施有效,记录规范。

(五)遵照医嘱为围手术期患者提供符合规范的术前和术后护理。

(六)遵照医嘱为患者提供符合规范的治疗、用药等护理措施,及时观察、了解患者用药和治疗服务的反应。

(七)遵照医嘱为患者提供符合规范的输血治疗服务。

(八)保障仪器、设备和抢救物品的有效使用。

(九)为患者提供心理与健康指导服务和出院指导。

(十)用临床路径与6个单病种质量的监控标准,按照流程提供符合规范的护理服务。

(十一)按照《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书写护理文件。

(十二)建立护理查房、护理会诊和护理病例讨论制度。

四、护理安全管理

(一)有护理质量(安全)管理组织,相关安全职责明确,有监管措施。

(二)有主动报告护理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信息的制度,改进措施到位。

(三)有护理不良事件的成因分析及改进机制。

(四)有护理风险防范措施,如跌倒/坠床、压疮、管路滑脱、用药错误等。

(五)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

(六)有紧急意外情况的应急预案和处理流程,有培训与演练。

五、特殊护理单元质量管理与监测

(一)有手术部(室)护理质量管理与监测的有关规定及措施,护理部有监测改进效果的记录。

(二)有消毒供应中心(室)护理质量管理与监测的有关规定及措施,护理部有监测改进效果的记录。

(三)有新生儿室护理质量管理与监测的有关规定及措施,护理部有监测改进效果的记录。

(四)护理部有介入诊疗室、重症监护室、血液透析室、急诊科(室)护理质量指标监测与改进效果评价的记录。

第六章

医院管理

一、依法执业

(一)依法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按照卫生行政部门核定的诊疗科目执业,医院及科室命名规范,无院中院。

(二)在国家医疗卫生法律、法规、规章、诊疗护理规范的框架内开展诊疗活动。

(三)由具备资质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为患者提供诊疗服务,不超范围执业。

(四)按照规定申请医疗机构校验、发布医疗广告。

(五)有完整的医院管理的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并能及时修订完善,职工熟悉本岗位职责及相关规章制度。

二、明确管理职责与决策执行机制,实行管理问责制

(一)建立医院内部决策执行机制,实施院长负责制,对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投资、大额资金使用等事项须经医院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并按照管理权限和规定程序报批、执行。

(二)医院管理组织机构设置合理,各级管理人员有明确的岗位职责和决策执行机制,履行职责,实行管理问责制。

(三)各科室、部门责任明确,院长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履行协调职能。

(四)管理人员了解和掌握有关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参加管理知识教育与技能的培训。

(五)建立医院运行基本统计指标数据库,保障信息准确、可追溯。

三、依据医院的功能任务,确定医院的发展目标和中长期发展规划

(一)医院的功能与任务,符合本区域卫生发展规划。

(二)医院规模和发展目标、经营方针与策略,与医院的功能任务相一致。

(三)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进行定期评价。

(四)医院的近期执行计划能传达、落实到全体员工。

(五)有科学的医院总体发展建设规划并经相关部门批准,医院建筑符合国家建设标准和消防规范,满足规模适宜、功能完善、布局合理、流程科学、环保节能、安全运行的要求。

四、人力资源管理

(一)建立健全以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主要内容的人事管理制度,人力资源配置符合医院功能任务和管理的需要。

(二)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资质的认定、聘用、考核、评价管理体系,建立专业技术档案。

(三)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岗前培训、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继续教育和梯队建设制度并组织实施。

(四)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有学科带头人选拔与激励机制。

(五)贯彻与执行《劳动法》等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建立与完善职业安全防护与伤害的措施、应急预案、处理与改进的制度,上岗前有职业安全防护教育。

五、信息与图书管理

(一)有以院长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有负责信息管理的专职机构,建立各部门间的组织协调机制,制订信息化发展规划,有与信息化建设配套的相关管理制度。

(二)医院信息系统能够连续、系统、准确地采集、存储、传递、处理相关的信息,为医院管理、临床医疗和服务提供包括决策支持在内的技术支撑。

(三)医院信息系统各子系统之间通过集成实现信息的交互与共享;符合国家及卫生部相关的卫生信息标准和规范;按照政府的要求,支持卫生信息的区域共享和交换。

(四)实施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实行信息系统操作权限分级管理,保障网络信息安全,保护患者隐私。推动系统运行维护的规范化管理,落实突发事件响应机制,保证业务的连续性。

(五)有针对信息化的资金和人力资源保障。信息专业技术人员的能力和梯队,应当与医院信息系统规划、建设、维护和管理的需要相匹配。

(六)根据临床、教学、科研和管理的需要,有计划、有重点地收集国内外各种医学及相关学科的文献,开展多层次多种方式的读者服务工作,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率。

六、财务与价格管理

(一)执行《会计法》、《预算法》、《审计法》、《医院会计制度》和《医院财务制度》等相关法律法规,财务机构设置合理、人员配置到位,财务管理体制、经济核算规范,财务制度健全,财务管理部门集中统一管理经济活动。

(二)有规范的经济活动决策机制和程序,实行重大经济事项集体决策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医院实行总会计师制。

(三)实行成本核算,降低运行成本。控制医院债务规模,降低财务风险,加强资产管理,提高资产使用效益。

(四)全面落实价格公示制度,提高收费透明度;完善医药收费复核制度;确保医药价格计算机管理系统信息准确。

(五)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及政府采购相关规定,执行药品、高值耗材集中采购制度和相关价格政策。

(六)建立与完善医院内部控制,实施内部和外部审计制度,有工作制度与计划,对医院经济运行进行定期评价与监控,审计结果对院长负责。

(七)按照《预算法》和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关于预算管理的有关规定,科学合理编制预算,严格执行预算,加强预算管理、监督和绩效考评。

(八)内部收入分配情况。以综合绩效考核为依据,突出服务质量、数量,个人分配不得与业务收入直接挂钩。

七、医德医风管理

(一)执行《关于建立医务人员医德考评制度的指导意见(试行)》,尊重、关爱患者,主动、热情、周到、文明为患者服务,严禁推诿、拒诊患者。

(二)有医德医风建设的制度、奖惩措施并认真落实。

(三)有制度与相关措施对医院及其工作人员不得通过职务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的情况进行监控与约束。

(四)医院文化建设。逐步建立起以病人需求为导向的、根植于本院理念并不断物化的特色价值趋向、行为标准。

八、后勤保障管理

(一)有后勤保障管理组织、规章制度与人员岗位职责。后勤保障服务能够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为医院职工服务”的理念,满足医疗服务流程需要。

(二)水、电、气、物资供应等后勤保障满足医院运行需要。严格控制与降低能源消耗,有具体可行的措施与控制指标。

(三)为员工提供餐饮服务,为患者提供营养膳食指导,提供营养配餐和治疗饮食,满足患者治疗需要,保障饮食卫生安全。

(四)有健全的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医疗废物的收集、运送、暂存、转移、登记造册和操作人员职业防护等符合规范;污水管理和处置符合规定。

(五)安全保卫组织机构健全,制度完善,人员、设备、设施要求符合规范。

(六)重点环境、重点部位安装视频监控设施,监控室符合相关标准。

(七)医院消防系统管理符合国家相关标准,有定期演练;灭火器材、压力容器、电梯等设备按期年检。

(八)后勤相关技术人员持证上岗,按照技术操作规程工作。

(九)医院环境卫生符合爱国卫生运动和无烟医院的相关要求,美化、硬化、绿化达到医院环境标准要求,为患者提供温馨、舒适的就医环境。

(十)对外包服务质量与安全实施监督管理。

九、医学装备管理

(一)医学装备管理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及卫生行政部门规章、管理办法、标准的要求,按照法律、法规使用和管理医用含源仪器(装置)。

(二)有医学装备管理部门,有人员岗位职责和工作制度,有设备论证、采购、使用、保养、维修、更新和资产处置制度与措施。

(三)按照《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与使用管理办法》,加强大型医用设备配置管理,优先配置功能适用、技术适宜的医疗设备;相关大型设备的使用人员持证上岗,应当有社会效益、临床使用效果、应用质量功能开发程序等分析。

(四)开展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控制与风险管理工作,建立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事件监测与报告制度,定期对医疗器械使用安全情况进行考核和评估。

(五)有医疗仪器设备使用人员的操作培训,为医疗器械临床合理使用提供技术支持与咨询服务。

(六)有保障设备处于完好状态的制度与规范,对用于急救、生命支持系统仪器设备要始终保持在待用状态,建立全院应急调配机制。

(七)加强医用高值耗材(包括植入类耗材)和一次性使用无菌器械和低值耗材的采购记录、溯源管理、储存、档案管理、销毁记录、不良事件监测与报告的管理。

(八)科主任、工程师与具备资质的质量控制人员组成质量与安全管理团队,能够用质量与安全管理核心制度、岗位职责与质量安全指标,落实全面质量管理与改进制度,定期通报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与风险管理监测的结果。

十、院务公开管理

(一)按照《医疗卫生服务单位信息公开管理办法(试行)》规定,医院应当向社会及患者公开信息。

(二)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在医院内部开展院务公开工作。

(三)动员广大职工充分行使民主权力,积极参与院务公开。

一、医院社会评价

(一)医院定期收集院内、外对医院服务的意见和建议、并以此为动力,改进工作,持续提高医院服务质量。

(二)按照患者的服务流程,社会对其要求满足程度的感受,设计与确定医院社会满意度测评指标体系,实施社会评价活动。

(三)建立社会评价的质量控制体系与数据库,以确保社会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

第七章

日常统计学评价指标

一、医院运行基本监测指标

(一)资源配置。

1.实际开放床位、重症医学科实际开放床位、急诊留观实际开放床位。

2.全院员工总数、卫生技术人员数(其中:医师数、护理人员数、医技人数)。

3.医院医用建筑面积。

(二)工作负荷。

1.年门诊人次、健康体检人次、年急诊人次、留观人次。2.年住院患者入院、出院例数,出院患者实际占用总床日。 3.年住院手术例数、年门诊手术例数。

(三)治疗质量。

1.手术冰冻与石蜡诊断符合例数。

2.恶性肿瘤手术前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符合例数。

3.住院患者死亡与自动出院例数。

4.住院手术例数、死亡例数。

5.住院危重抢救例数、死亡例数。

6.急诊科危重抢救例数、死亡例数。

7.新生儿患者住院死亡率。

(四)工作效率。1.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日。 2.平均每张床位工作日。 3.床位使用率%。 4.床位周转次数。

(五)患者负担。

1.每门诊人次费用(元),其中药费(元)。2.每住院人次费用(元),其中药费(元)。

(六)资产运营。1.流动比率、速动比率。 2.医疗收入/百元固定资产。 3.业务支出/百元业务收入。 4.资产负债率。 5.固定资产总值。

6.医疗收入中药品收入、医用材料收入比率。

(七)科研成果(评审前五年)。

1.国内论文数 ISSN、国内论文数及被引用数次(以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发布信息为准)、SCI 收录论文数/每百张开放床位。

2.承担与完成国家、省级科研课题数/每百张开放床位。3.获得国家、省级科研基金额度/每百张开放床位。

二、住院患者医疗质量与安全监测指标

(一)住院重点疾病:总例数、死亡例数、2周与1月内再住院例数、平均住院日与平均住院费用。

1.急性心肌梗塞ICD-10:I21-I22。2.充血性心力衰竭ICD10:I50.0。 3.脑出血和脑梗塞ICD10:I60-I63。 4.创伤性颅脑损伤 ICD10:S06。

5.消化道出血(无并发症)ICD10: K25-K28伴有.0-.2,.4-.6亚目编码,K29.0,K92.2。 6.累及身体多个部位的损伤ICD10: T00-T07。

7.细菌性肺炎(成人、无并发症)ICD10: J10.0,J11.0,J12-J18 (不包括J17*)。 8.慢性阻塞性肺疾病ICD10:J44。

9.糖尿病伴短期并发症与长期并发症ICD10:E10-E14。10.结节性甲状腺肿ICD10:E04。

11.性阑尾炎伴弥漫性腹膜炎及脓肿ICD10:K35.0,K35.1。12.前列腺增生ICD10:N40。 13.肾功能衰竭ICD10:N17-N19。 14.败血症(成人)ICD10:A40-A41。 15.高血压病(成人)ICD10:I10-I15。 16.急性胰腺炎ICD10:K85。

17.恶性肿瘤术后化疗ICD10:Z51.101。

18.恶性肿瘤维持性化学治疗ICD10: Z51.20

1、Z51.103。

(二)住院重点手术:总例数、死亡例数、术后非预期再手术例数、平均住院日与平均住院费用。

1.髋、膝关节置换术ICD-9-CM-3:81.5。

2.脊髓、椎管手术ICD-9-CM-3:03.0、03.1、03.

2、03.4、03.

5、03.6、03.7。3.胰腺切除术ICD 9-CM-3:52.5-52.7。 4.食管切除术ICD 9-CM-3:42.4。

5.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ICD-9-CM-3:51.23。

6.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ICD-9-CM-3:36.1。

7.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ICD-9-CM-3:36.06, 36.07。 8.颅脑手术ICD-9-CM-3:01.

24、01.

39、01.5。9.子宫切除术ICD-9-CM-3:68.4-68.7。

10.剖宫产ICD-9-CM-3:74.0,74.1,74.2,74.4,74.99。

11.阴道分娩ICD 9-CM-3:72,73.0-73.2,73.4-73.9(伴ICD-10:Z37)阴道分娩的出院患者。 12.乳腺手术ICD-9-CM-3:85.4。

13.肺切除术ICD-9-CM-3:32.4、32.5。14.胃切除术ICD-9-CM-3:43.5-43.9。 15.直肠切除术ICD-9-CM-3:48.4-48.6。

16.肾与前列腺相关手术ICD 9-CM-3:55.4-6,60.3-5。 17.血管内修补术ICD 9-CM-3:39.71-74。 18.恶性肿瘤根治术ICD 10 C00-C97,伴ICD.9-CM-3“某器官全切除术”或大部分(或部分)切除术。

(三)麻醉。1.麻醉总例数。

2.由麻醉医师实施镇痛治疗例数。3.由麻醉医师实施心肺复苏治疗例数。

4.麻醉复苏(Steward苏醒评分)管理例数。5.麻醉非预期的相关事件例数。

6.麻醉分级(ASA病情分级)管理例数。

(四)住院患者安全类指标。1.住院患者压疮发生率及严重程度。

2.医院内跌倒/坠床发生率及伤害严重程度。

3.择期手术后并发症(肺栓塞、深静脉血栓、败血症、出血或血肿、伤口裂开、猝死、呼吸衰竭、骨折、生理/代谢紊乱、肺部感染、人工气道意外脱出)发生率。4.产伤发生率。

5.因用药错误导致患者死亡发生率。6.输血∕输液反应发生率。 7.手术过程中异物遗留发生率。 8.医源性气胸发生率。

9.医源性意外穿刺伤或撕裂伤发生率。

三、单病种质量监测指标

(一)急性心肌梗死(ICD-10 I21.0-I21.3,I21.9)。 1.到达医院后使用阿司匹林(有禁忌者应给予氯吡格雷)的时间。 2.到达医院后首次心功能评价的时间与结果。

3.实施再灌注治疗(仅适用于STEMI):到院后实施溶栓治疗的时间;到院后实施PCI治疗的时间;需要急诊PCI患者,但本院无条件实施时,转院的时间。

4.到达医院后使用首剂β-受体阻滞剂(有适应证,无禁忌症者)的时间。

5.住院期间使用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ACEI/ARB、他汀类药物(有适应证,无禁忌症者)。

6.住院期间血脂评价。

7.出院时继续使用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ACEI/ARB、他汀类药物有明示(有适应证,无禁忌症者)。

8.住院期间为患者提供急性心肌梗死的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时机。9.患者住院天数与住院费用。 10.患者对服务满意程度评价。

(二)急性心力衰竭(ICD-10 I05-I09,I11-I13,I20-I25,伴I50)。 1.到达医院后首次心功能评价的时间与结果。

2.到达医院后使用首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的时间。(有适应证,无禁忌症者)。

3.出院时继续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ACEI/ARBs。

4.住院期间为患者提供心力衰竭的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时机。5.患者住院天数与住院费用。 6.患者对服务满意程度评价结果。

(三)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成人(ICD-10 J13-J15,J18)。 1.到达医院后首次病情严重程度评估的时间与结果。 2.重症患者、入住ICU患者实施氧合评估的时间。 3.重症患者、入住ICU患者实施病原学检查的时间。 4.起始抗菌药物种类(经验性用药)选择。 5.入院后患者接受首剂抗菌药物治疗的时间。 6.初始治疗后评价无效,重复病原学检查的时间。 7.抗菌药物(输注或注射)使用天数。

8.住院期间为患者提供戒烟咨询与肺炎的健康辅导的内容与时机。9.患者住院天数与住院费用。 10.患者对服务满意度评价结果。

(四)脑梗死(ICD-10 I63)。

1.到院后接诊流程:到院后实施神经功能缺失评估的时间与结果;到院后实施头颅CT等检查的时间。

2.到院后实施静脉应用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t-PA)/或尿激酶应用的评估时间。(发病4.5小时/6小时内患者)

3.到院后使用首剂阿司匹林/或氯吡咯雷的时间。4.到院后实施吞咽困难评价的时间。

5.到院后实施血脂评价与使用他汀类药物(有适应证,无禁忌症者)的时间。6.住院期间接受血管功能评价的时间。 7.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时间。 8.康复评价与实施的时间。

9.出院时继续使用阿司匹林或氯吡咯雷。

10.住院期间与出院后伴有房颤的脑梗死患者口服抗凝剂(华法林)的治疗。11.住院期间为患者提供戒烟咨询与脑梗死的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时机。 12.患者住院天数与住院费用。 13.患者对服务满意程度评价结果。

(五)髋关节置换术(ICD 9-CM-3 81.51-52)、膝关节置换术(ICD 9-CM-3 81.54)。

1.术前实施手术前的关节功能评估的时间与结果。2.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应用时机:术前预防性抗菌药物的种类选择;在手术前1小时内开始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手术超过3小时加用抗菌药物一次;术后停止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的时间。

3.实施预防手术后深静脉血栓与肺栓塞的时间。4.手术输血量。

5.术后康复治疗的时间。6.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时间。

7.住院期间为患者提供髋、膝关节置换术的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时机。8.切口Ⅰ/甲愈合。

9.患者住院天数与住院费用。10.患者对服务满意程度评价结果

(六)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ICD 9-CM-3 36.1)。 1.实施手术前的风险评估的时间与结果。 2.符合手术适应症与急症手术指征。 3.使用乳房内动脉比率。

4.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应用时机:术前预防性抗菌药物的种类选择;在手术前1小时内开始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手术超过3小时加用抗菌药物一次;术后停止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的时间。

5.术后活动性出血或血肿的再手术时间。6.手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时间。

7.住院期间为患者提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时机。8.切口Ⅰ/甲愈合。

9.患者住院天数与住院费用。

10.患者对服务满意程度评价结果。

(七)围手术期预防感染.

1.手术前预防性抗菌药物选用符合规范要求。

2.预防性抗菌药物在手术前1小时内开始使用。

3.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大于1500ml,术中可给予第二剂。

4.择期手术在结束后

24、

48、72小时内停止预防性抗生素使用的时间。

5.手术野皮肤准备与手术切口愈合。 6.适用手术与操作ICD-9-CM-3编码:单侧甲状腺叶切除术(ICD-9-CM-3:06.2);膝半月板切除术(ICD-9-CM-3:80.6);经腹子宫次全切(ICD-9-CM-3:68.3);剖宫产术(ICD-9-CM-3:74.0,74.1,74.2);腹股沟疝单侧/双侧修补术(ICD-9-CM-3:53.0,53.1);阑尾切除术(ICD-9-CM-3:47.0);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ICD-9-CM-3:51.23);闭合性心脏瓣膜切开(ICD-9-CM-335.00-35.04); 动脉内膜切除术(ICD-9-CM-3:38.1);足和踝关节固定术和关节制动术(ICD-9-CM-3:81.11-81.18);其他颅骨切开术(ICD-9-CM-3:01.24);椎间盘切除术或破坏术(ICD-9-CM-3:80.50)。

(八)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儿童(ICD-10 J13-J15,J18)。

1.住院时病情严重程度评估。

2.氧合评估。

3.重症、入住ICU患儿病原学检测。

4.抗菌药物使用时机。

5.起始抗菌药物选择符合规范。

6.住院72小时病情严重程度再评估。

7.抗菌药物疗程(天数)。

8.符合出院标准及时出院。

9.疗效、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元)。不含新生儿及1-12个月婴儿肺炎。

四、重症医学(ICU)质量监测指标

(一)非预期的24/48小时重返重症医学科率%。

(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预防。

(三)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

(四)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行性感染率‰。

(五)导尿管相关的泌尿系感染率‰。

(六)重症患者预期死亡率与实际死亡率(APACHE II评分)%。

(七)重症患者压疮发生率(APACHE II评分)%。

(八)各类导管管路滑脱与再插率%。

(九)人工气道脱出例数。

五、合理用药监测指标

(一)抗生素处方数/每百张门诊处方。

(二)注射剂处方数/每百张门诊处方。

(三)药费收入占医疗总收入比重。

(四)抗菌药占西药出库总金额比重。

(五)常用抗菌药物种类与可提供药敏试验种类比例。

六、医院感染控制质量监测指标

(一)呼吸机相关肺炎感染‰。

(二)留置导尿管所致泌尿系感染‰。

(三)血管导管所致血行感染‰。

(四)手术部位感染%(按手术风险分类)

推荐第6篇: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

一、医院功能与任务 (50分)

(一)医疗服务 (20分)

能提供全面连续的医疗护理、预防保健和康复医疗服务。

1、在高质量综合性医疗服务的基础上,提供高水平的专科服务。承担危急重症和疑难病诊治任务,开展双向转诊。

2、有足够的医疗服务辐射能力,年出院病人中应有一定比例来自医院所在地以外的地区或省。

3、按国家有关规定,参加当地急诊医疗网,在卫生行政部门领导下,能配合急救中心迅速做出应急反应,承担灾害事故的紧急救援任务,并能接受成批伤病员进行院内急救。

4、开展心理卫生、遗传找寻门诊服务和支持、指导社区医疗、护理、康复医疗服务。

(二)教学科研 (15分)

1、承担高等医学院的临床教学和实习,能培养高级临床医学人才。并承担二级医院技术骨干的临床专业进修任务。

2、承担国家、省 (自治区,直辖市)科研课题。

(三)业务技术指导 (10分)

履行对下级医疗机构技术指导是医院的职责和义务,建立经常性技术指导与合作关系,帮助开展新技术、新项目,解决疑难问题,培养卫生技术和管理人才。完成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的卫生或支农工作。

(四)预防保健 (5分)

1、开展健康教育

2、承担当地卫生行政部门交办的预防保健,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和防治工作。

3、参与城市初级卫生保健工作。

二、科室设置(30分)

医院科室设置应与其功能、任务和规模相适应。职能科室的设置应符合精简、高效的原则,适应管理工作的需要。业务科室应在《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指导下和整体发展的基础上,加强专科建设,部分一级科室实行二级分科,突出专科优势。

(一)临床科室(20分)

1、一级专业科室

应符合《医疗机构基本标准》及当地的规定。

2、二级专业科室

内科:应至少设7个科室,下列科室中地个为必设科室 :心血管、消化、呼吸、血液、神经内科、肾内、内分泌等专业科室。

外科:应设普外、心胸外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骨科等专业科室。

妇产科:应妇科、产科、计划生育等专业科室。

儿科:应设儿内、新生儿等专业科室。

3、重点专科

重点专科应依据《医疗机构设置规划》设立。

全院应有3个以上的重点专科。

每重点专科有20张病床。

4 应设综合重症加强监护病房(ICU或称综合加强医疗病房)或专科重症加强监护病房(或称专科加强医疗病房)

(二)医技科室及其他业务科室 (10分)

除符合外,还应设信息统计室 图书馆(室)

三、人员配备(30 分)

医院应配备与其功能、任务和规模相适应的卫生技术人员及其他专业技术人员,除引应符合《医疗机构基本标准》外,还应满足下列条件:

(一)、实际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在编护理人数不少于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50%,病床床位与病房护士之比不少于1:0.4,具有大专以上护理专业毕业文凭者不少于护士总数的20%,护理部正、副主任,内、外、妇、儿、急诊科、手术室及重点科室护士长应具有副主任护师以上技术职务,主管护师、护士结构合理(10分)

(二)、主任、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机构合理。(6分)

(三)、各一级科室和重点二级科室主任应具有主任医师技术职务,一般二级科室主任应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技术职务。(7分)

(四)、营养人员(具有营养士以上技术职务的人员)与床位比为1:200 (4分)

(五)、输血科专业人员根据医院床位数、手术例数、用血量及工作实际情况确定。(3分)

医学院校附属医院以及教学医院,适当增加人员比例

四、医院管理 (140分)

(一)、组织管理 (25分)

1、医院应有健全的科学管理体系,各项管理工作均有专职或兼职人员负责。

2、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发布的《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及卫生部发布的《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全国医院工作条例》、《医院工作制度》与《医院工作人员职责》,并结合医院实际,认真制定和不断

完善医院工作制度,各级务类人员岗位职责和岗前教育制度,并组织实施,加强标准化管理。

3、医院实行目标管理,应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作好执行进度发协调,检查、考核与评价。

4、建立健全院内、外的监督制度,定期对医院工作和医疗服务质量进行评价。

5、院长应全面掌握医院管理的知识和技能,了解国内医院管理动态,强化科学管理意识;医院领导必须接受国家、省(自治区 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的管理专业岗位培训并获得培训证书。只能科室的领导也要接受岗位培训

6、有在职人员培训计划和经费

7、医院职工对院领导班子结构、合作和工作满意度≥80%。

(二)、信息管理 (22分)

1、有健全的信息管理组织和有关工作制度

2、图书馆的中、外文医学图书和期刊能满足医教研需要

3、档案管理按《科技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升级办法》(国家二级)标准执行。

4、对医疗、病案统计、财务、人事、药库、和图书情报等信息实行电子计算机管理。

5、各种统计、分析、编码及信息都必须擦却国家和部颁标准。

6、医院的各项信息必须真实、完整、准确并及时分析、反馈与利用。

(三)财务管理 (15分)

1、严格执行国家的有关财会制度,加强财经律。

2、严格执行收费标准,实行主要服务项目明码标价。

3、贯彻“勤俭办院”的方针,加强经营管理 逐步开展成本核算。

(四)设备管理 (19分)

1、有健全的设备管理和维修组织,配备一定的工程技术人员。

2、医院设备实行计划管理,建立健全医疗设备定期采购、保养、维修与更新制度。保证医疗工作需要。保证设备处于完好状态,提高使用效率,避免重复购置。

3、医院应重点保证《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规定达到的设备和其他基本要装备、急救设备、监护设备的配备,购置贵重仪器设备要经过论证 。有关大型设备按卫生部有关规定执行。

4、贵重设备要建立档案,专人管理。

(五)总务管理 (19分)

1、健全的总务管理制度 岗位职责和工作制度

2、般物质实行定额管理 有健全的采购 验收 入库 发放 报废等制度

3、主动、及时为医教研和职工生活服务。做倒三下(下收、下送、下修),保证三通(水通、电通、气通),及时处理三漏(漏水、漏电、漏气),做倒两满意(职工、病人)。

4、有意外情况下的供电措施 确保应急需要

(六)、建筑管理 (8分)

1、医院建设要有总体规划,新建、改建、扩建要进行可行性论证、资料保存完整,符合卫生部《综合医院建筑标准》等建筑规范。

2、医院的门诊部、住院部、医技科室、手术室、消毒供应室、急诊科等部门的建筑布局及人、物流向合理。室内采光、色彩设计符合卫生学要求。

3、医院旧建筑有定期维修计划,不得在危房中从事医疗活动。

(七)、安全管理 (15分)

1、有健全的医院安全保卫管理组织。

2、有健全的医院安全保卫管理制度、措施及实施记录并定期对安全管理进行评价。

3、对易发生危险的设备及部门有特殊的管理措施,如高压力系统、高压氧舱 氧气供应室 危险品仓库 同位素室 配电室 手术室 细菌室等

消防设备齐全,标志醒目,定期检查更换,使用方便。

严格执行医疗用毒性药品、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管理制度。

(八)环境管理 (17分)

1、保持医院清洁卫生]

2、门诊、病房等医疗去禁止吸烟;保持整洁、安静。

3、搞好院内绿化、美化和道路硬化。

4、污水 污物 放射性物质等处理,有毒气体排放及消烟均应符合有关规定

五、医疗管理与技术水平(480分)

(一)医疗管理 (105分)

1、建立健全医疗管理组织,人员配备合理,有相应的工作制度。有一位副院长分管业务工作。

2、制定切实可行的全院医疗业务建设规划和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3、建立健全医疗工作制度诊疗技术规范、操作规程和医疗质量标准,并组织实施

4、建立健全医疗质量管理组织,制定质量管理方案,完善质量管理内部约束机制,进行全员质量教育,提高质量意识,定期对医疗护理、医技、药品病案质量管理进行监督、检查、评价,提出改进意见。必备的医疗质量管理组织有: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病案管理委员会(可以与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合并)、药事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输血管理委员会。

5、坚持三级医师查房及各种病例讨论制度。建立健全病历质量检查考核制度 加强院、科、主治医师三级的检查考核。病历书写要求清晰、规范、完整、正确、及时、有要点、有分析、注重内涵质量,完整地记录各级医师查房、抢救 会诊、讨论意见不得弄虚作假。

6、高度重视医疗安全,增强全院人员医疗安全意识。加强医疗缺陷管理,制定措施加以防范,及时发生和纠正差错事故苗头。对已发现的差错、事故要及时上报,正确处理,吸取教训,总结经验,改进工作。

管人员的技术培训、考核,建立医务人员技术档案。

门诊管理,改善服务态度,简化手续、方便群众,努力消除“三长一短”(挂号、收费、取药时间长、就诊时间短)现象,并有相应措施,内外妇儿科每天应有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出门诊,其中内科和外科门诊应每天保证二名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在岗,承担指导低年资医师帮助解决疑难问题的任务。本院医师出门诊人数应占在岗门诊医师总人数的65%以上。

加强急诊科建设,执行急诊首诊负责制,按卫生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在组织领导、布局和人员、床位、设备、药品、器械、通讯设备以及车辆配备等方面进行落实,保证医疗、抢救和转送病人的需要。

10、坚持危重抢救病人床旁交班制度,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坚守岗位

11、医技科室树立和坚持为临床第一线服务的思想,加强管理,保证质量,提高工作效率。缩短预约和发报告的时间。检验科必须建立室内质量控制系统,并参加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或本地区临床检验中心的室间质评活动(甲等医院必须参加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的室间质评活动).

床学研究和临床用药的监督与指导.

(二)、护理管理 (75分)

1、贯彻卫生部关于加强护理工作管理的有关规定,建立健全护理管理体制。

2、医院护理工作实行院长领导下的护理部主任负责制。药积极创造条件设护理副院长,实行三级或二级管理。

3、切实落实卫生部《医院工作人员职责》的有关规定,充分发挥中级以上技术职务人员在护理工作中的作用,各级人员按技术职务上岗。

4、开展整体护理,有整体护理实施方案,通过模式病房逐步向全院推广。

5、建立整体护理病历,并不断完善。

6、完善各科疾病护理常规和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并认真执行。

7、指定并完善护理质量管理方案,加强护理质量管理。

8、护理部应有专门负责教育和继续教育的副主任,各病房应有负责教学的护理人员。

9、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考核,建立业务技术档案,年培训率不低于15%;有分级培养目标、培养计划,并组织实施;对护理专业大专以上毕业生的培养,使用计划药落实到个人。

10、加强护理管理人员的培训。护士长以上的管理人员必须接受国家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管理专业岗位培训并获得结业证书。

(三)“三基”、“三严”培训与管理 (45分)

1、医院要坚持对卫生技术人员进行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简称“三基”)训练,培养严格要求、严格组织、严谨态度(简称“三严”)。

2、“三基”培训必须全员参与,“三基”考核必须人人达标。

3、要把“三严”作风贯彻到各项医疗业务活动和管理工作的始终。

4、医护人员人人掌握手心复苏急救术。

(四)医院感染管理 (40分)

1、贯彻执行卫生部关于加强医院感染的有关规定,健全医院感染管理组织,严格控制医院感染。

2、有医院感染控制方案及管理制度,关有监测记录、效果、评价及改进设施。

3、建立严格的消毒、隔离和法定报告传染病登记报告制度。

4、有医院感染的教育培训制度,医护人员必须树立无菌观念,严格进行正确的无菌技术操作。

5、有合理使用抗生素的管理办法。

6、特殊区域的管理应达到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的要求。

7、消毒供应室应达到卫生部《医院消毒供应室验收标准(试行)的要求》。

8、消毒物品、物体表面、手、空气现场采样检验要达到规定的要求。

(五)输血管理 (15分)

1、严格执行卫生部《采供血机构和血液管理办法》及有关规定,输血工作纳入本地区血液三统一管理。不得自找血源、自采自供血源。

2、建立健全输血工作制度、技术操作规程和质量标准,建立质量考核指标和质量管理信息反馈系统。

3、临床输血要严格执行用血登记制度和用血报批手续,输血前必须执行输血前的检验和核对制度。

4、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有合理用血和成分输血的管理办法。

5、有严格控制输血感染的方案及管理制度,建立输血反应及输血感染疾病的登记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

6、输血科应达到卫生部有关规定的要求。

(六)技术水平(200分)

医院要具有与其功能和任务相适应的医疗技术水平,能接受二级和部分三级医院的转诊。能正确处理复杂疑难病症。

1、临床科室(见附件一) (60分)

2、医技科室(见附件二) (60分)

3、重点专科 (60分)

(1)、能开展“附件一”所列之重点专科诊疗技术,每个重点专科要达到国内或省级先进行列。

(2)、科主任或学科带头人应具有副主任医师技术职务,在国内本专业学术领域有一定的知名度。

(3)、专业人才形成梯队。

(4)、能开展与重点相应的实验研究。

(5)、部(委) 省级以上科研成果。

(6)、国际间的学术交流。

(7)、每年在国家级(本专业领域核心期刊)或省级学术刊物发表的论文≥2篇。

4、护理 (20分)

(1)、重点专科护理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2)、开展整体护理,并能对下级医院提供技术指导。

(3)、能承担中、高等卫生学校互利专业的临床教学。

(4)、开展护理科研 每年护理科研或革新项目≥2项。

(5)、每年在省以上刊物发表的论文≥3篇。

六、教学、科研管理与水平(105分)

(一) 教学 科研管理 (45分)

1、有与功能和任务想适应的、健全的教学和科研管理组织,医院领导要有人分工负责教学、科研管理工作。

2、有切实可行的教学科研规划和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与评价。

3、有健全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规章制度,做到有监督、有检查、有评价。

4、有比较稳定的教师队伍 并建立备课 评教 评学和检查性听课制度。

5、教学资料(电化教学材料、自编统编等)、教学设备(仪器设备、图表标

本模型、实验动物等)以及所提供的教室、示教室、病种、病人数量均能满足临床教学的需要。

6、执行卫生部有关“教学医院”的管理规定。

(二)、教学、科研水平(60分)

医院要具有与其功能和任务相适应的教学和科研水平。

1、完成高等医学院校的临床实习任务

2、独立培养硕士或博士研究生。

3、毕业后教育 继续教育和进修教育正规严格效果好。

4、每年承担部委 省级以上科研课题≥2项。

5、在统计年度内,在国家级学术刊物(本专业领域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篇;参加国际学术交流≥1次。

6、按评审前三年统计,有省科技进步(成果)奖≥1项;部委、省科技进步(成果)奖≥2项。

七、思想政治工作与医德医风建设 (65分)

(一)、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社会主义的办院方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 (10分)

(二)、有相应的管理体系和教育体制度。(5分)

(三)、坚持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5分)

(四)、加强医德医风建设,贯《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及实施办法》,建立健全廉洁行医措施,坚决抵制不正之风,奖惩分明。(13分)

(五)、以病人为中心,优质服务。(13分)

(六)、提倡敬业精神.对技术精益求精,对工作认真负责。(6分)

(七)、建立健全群众和社会监督制度,患者、合同单位对医院的满意度≥85%。(13分)

八、统计指标(100分)

1、入院诊断与出院诊断符合率≥95%。

2、手术前后符合率≥90%。

3、临床主要诊断与病理符合率≥50%。

4、X线电子计算机体层成像装置(CT)检查阳性率≥60%(无CT者,此项不占分)。

5、磁共振成像装置(MRI)检查阳性率≥70%(无MRI者,此项不占分)。

6、大型X光机检查阳性率≥50%。

7、X光摄甲片率≥40%。

8、临床化学室间质评全年平均及格(VIS≤120)。

9、血液室间质评全年平均及格(改良偏离指数DI≤2)。

10、免疫室间质评全年平均成绩在全国平均成绩之上。

11、细菌室间质评全国鉴定正确率≥80%。

12、尸检率≥10%(新生儿尸检除外)。

13、急诊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80%。

14、病房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84%。

15、无菌手术切口甲级愈合率≥97%。

16、同一病例一周内再住院率(检查时确定病种,同级医院比较)处于同级医院较低水平。

17、住院产妇死亡率≤0.02%。

18、活产新生儿死亡率≤0.5%。

19、麻醉死亡率≤0.02%。

20、门诊处方合格率≥95%。

21、门诊病历书写格式合格率≥90%。

22、甲级病案率≥90%(无丙级病案)。

23、陪护率≤5%(不包括爱婴医院产科病房)

24、一人一针一管一灭菌执行率100%

25、住院病人治疗饮食就餐率100%

26、住院病人就餐率≥80%

27、医院感染率≤10%

28、医院感染漏报率≤20%

29、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率≥0.5%

30、病床使用率适宜范围85%-93%

31、平均住院日≤18天

32、病床周转次数≥17次/年

33、万元以上医疗设备、仪器完好率≥95%

34、完成指令性任务100%

35、卫生技术人员“三基”考核合格率(合格标准为80分)100%

36、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合格标准为90分)100%

37、基础护理合格率(合格标准为90分)100%

38、特护 一级护理合格率(合格标准为80分)90%

39、护理文件书写合格率(合格标准为80分) ≥95%(根据护理模式改革的需要,护理文件由各地自定) 。

40、开展整体护理病房数≥20%

41、急救物品完好率100%

42、常规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100%

43、一次性注射器、输液(血)器用后毁形率100%

44、年褥疮发生次数0(特殊情况例外)

45、成分输血使用率70%计算公式:

年度各种成分血使用量(袋)子

年度各种成份血使用量(袋)+年度全血使用量(袋) ×100%

46、单病种治愈好转率达卫生部颁发的病种质量控制标准。

47、单位病种病死率低于卫生部颁布的病种质量控制标准。

48、单位病种术后十日死亡率低于卫生部颁布的病种质量标准。

49、法定报告传染漏报率0

50、医疗责任事故发生次数0

推荐第7篇: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

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2年版)

第五章 护理管理与质量持续改进

一、护理管理组织体系

(一)院领导履行对护理工作领导责任,对护理工作实施目标管理,协调与落实全院各部门对护理工作的支持,具体措施落实到位。

(二)执行二级(医院-科室)护理管理组织体系,逐步建立护理垂直管理体系,按照《护士条例》的规定,实施护理管理工作。

(三)建立护士岗位责任制,推行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模式,明确临床护理内涵及工作规范,对患者提供全面、全程、专业、人性化的护理服务。

(四)实行护理目标管理责任制、岗位职责明确,落实护理常规、操作规程等,有相应的监督与协调机制。

二、护理人力资源管理

(一)有护士管理规定、岗位职责、岗位技术能力要求和工作标准,同工同酬。

(二)护士人力资源配备与医院的功能和任务一致,有护理单元护士的配置原则,有紧急状态下调配护理人力资源的预案。

(三)以临床护理工作量为基础,根据收住患者特点、护理等级比例、床位使用率对护理人力资源实行弹性调配。

(四)建立基于护理工作量、质量、患者满意度并结合护理难度、技术要求等要素的绩效考核制度,并将考核结果与护士的评优、晋升、薪酬分配相结合,实现优劳优得,多劳多得,调动护士积极性。

)有护士在职培训计划、保障措施到位,并有实施记录。

三、临床护理质量管理与改进

(一)根据分级护理的原则和要求,有护理质量评价标准,有质量可追溯机制。

(二)依据《护士条例》、《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临床护理实践指南(2011版)》等文件要求,规范护理行为,措施落实到位。

(三)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试点工作,(可选,县医院为必选)。

(四)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责任护士全面履行专业照顾、病情观察、治疗处置、康复指导、健康教育等护理职责,为患者提供连续、全程、优质的护理服务。

(五)有危重患者护理常规,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护理措施到位,患者安全措施有效,记录规范。

(六)遵照医嘱为围手术期患者提供符合规范的术前和术后护理。

(七)遵照医嘱为患者提供符合规范的治疗、用药等护理措施,及时观察、了解患者用药和治疗服务的反应。

(八)遵照医嘱为患者提供符合规范的输血治疗服务。

(九)保障仪器、设备和抢救物品的有效使用。

(十)为患者提供心理与健康指导服务和出院指导。

(十一)有临床路径与单病种护理质量控制制度,按流程提供符合规范的护理服务。

(十二)按照《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书写护理文件。

(十三)建立护理查房、护理会诊和护理病例讨论制度。

四、护理安全管理

(一)有护理质量(安全)管理组织,相关安全职责明确,有监管措施。

(二)有主动报告护理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信息的制度,改进措施到位。

(三)有护理不良事件的成因分析及改进机制。

(四)有护理风险防范措施,如跌倒/坠床、压疮、管路滑脱、用药错误等。

(五)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

)有紧急意外情况的应急预案和处理流程,有培训与演练。

五、特殊护理单元质量管理与监测

(一)有手术部(室)护理质量管理与监测的有关规定及措施,护理部有监测改进效果的记录。

(二)有消毒供应中心(室)护理质量管理与监测的有关规定及措施,护理部有监测改进效果的记录。

(三)有新生儿室护理质量管理与监测的有关规定及措施,护理部有监测改进效果的记录。

(四)护理部根据医院功能任务需要,设置其它特殊护理单元的护理质量指标监测与改进效果评价的记录。

推荐第8篇:三级综合医院评审自查报告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自查报告

第一部分 否决指标自查情况 自查结果号

1、承包、租赁科室 有□ 无□

2、超诊疗科目执业、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诊疗活动1

1、依法执业 有□ 无□

3、未及时申请医疗机构校验 有□ 无□

4、非法采供血 有□ 无□

5、违规发布医疗广告 有□ 无□

6、未完成政府部门指令性任务(开展卫生下乡、对口支援,

2、完成政府部2 参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重大人员伤亡事件等医疗救治工 有□ 无□ 门指令性任务 作)

7、发生 1 起二级以上负完全或主要责任医疗事故 有□ 无□3

3、医疗安全

8、手术室或消毒供应室未达标 是□ 否□

9、因管理原因造成重大事件 有□ 无□4

4、重大事件

10、有严重财务、会计违纪、违法事件发生,受到省、市 有□ 无□ 卫生行政部门通报批评或被中央、省媒体曝光编

第二部分 准入指标自查情况 自查结果号 床位

1、医院编制床位数 张。 是□ 否□ 房屋

2、每床建筑面积 ㎡,病房每床净使用面积 ㎡ 是□ 否□ 面积 是否新建医院:是 否 规1

3、卫生技术人员数与开放床位之比 是□ 否□ 模 技术

4、普通病房护士人数与床位数之比 是□ 否□ 力量

5、卫生技术人员占全院职工总数(含聘用人员) 是□ 否□

6、工程技术人员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 是□ 否□

7、职能部门设置齐全 是□ 否□

8、一级科室设置是否达到要求 是□ 否□

9、二级分科设置是否达到要求 是□ 否□ 功2

10、医技科室设置是否达到要求 是□ 否□ 能

11、临床教学达标 是□ 否□

12、科研能力达标 是□ 否□

13、有临床重点专科 是□ 否□ 医疗

14、技术水平达标 是□ 否□3 质量

15、甲级病历率≥90,无丙级病历 是□ 否□

16、病床使用率≥85 是□ 否□ 工作4

17、床位周转次数≥19 次∕年 是□ 否□ 效率

18、平均住院日≤15 天 是□ 否□ 社会

19、出院患者综合满意度≥90 是□ 否□5 形象

20、群众测评满意度≥90 是□ 否□编 自查

第三部分 评价指标自查内容 分值号 得分

一、医院管理 1951

(一)依法执业2

(二)组织机构和管理 203

(三)人力资源管理 154

(四)应急管理 105

(五)信息系统 656

(六)财务与价格管理 507

(七)后勤保障管理 108

(八)医疗仪器设备管理 109

(九)院务公开管理 15

二、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59510

(一)医疗质量管理组织 2011

(二)全程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3012

(三)医疗技术管理(25 分) 2513

(四)主要专业部门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425 分) 42014

1、非手术科室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2015

2、手术科室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2516

3、门诊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2017

4、急诊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2518

5、重症医学科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2019

6、感染性疾病科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1020

7、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3021

8、病理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1522

9、医学影像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2023

10、核医学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1024

11、功能科室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1025

12、介入诊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1026

13、药事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5027

14、输血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1528

15、医院感染管理与持续改进 6529

16、血液净化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1030

17、病案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1531

18、麻醉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2032

19、高压氧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1033 20、营养科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1034

21、康复治疗管理与持续改进 10

(五)护理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10035

1、护理管理组织 1536

2、护理人力资源管理 18编 自评 第三部分 评价指标自查内容 分值号 得分37

3、护理质量 1238

4、临床护理管理 2539

5、危重症患者护理管理 2040

6、有护理差错报告和管理制度 10

三、教学和科研管理 3541

1、承担高等医学院校的临床教学和实习工作 1842

2、承担国家级、省级科研工作 17

四、医院安全 6543

(一)建筑、设备、设施安全 1044

(二)危险物品及要害部门安全 1045

(三)医疗服务安全与患者安全目标 4

5五、医院服务 7045

(一)维护患者合法权益 2047

(二)服务行为和医德医风 2048

(三)服务环境和服务流程 2549

(四)医院文化建设

5六、医院绩效 4050

(一)社会效益 2051

(二)工作效率 1052

(三)经济运行状态 10自查得分合计自查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每一项列出自查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推荐第9篇:医院评审阶段性工作总结

医院评审阶段性工作总结

为深入开展迎评工作,加快迎评工作进度,我院于7月5日和7月8日两天在接待室召开医院评审阶段性工作情况汇报会,院领导和行管科室、临床科室、医技科室、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分别参加了会议。会议由XXX副院长主持。

会上,各科室就上半年评审工作准备情况作了详细汇报,并就存在的客观问题和原因进行了分析,对下一步的整改工作谈了具体意见。院领导针对医院管理、患者安全、抗菌药物应用、医疗质量持续改进等重点方面作了点评。

2013年上半年医院评审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问题有:部分科室缺少2013年的质控和培训等材料;核心制度和相关流程执行不到位,仅停留在书面;多数条款缺少职能部门的质量监管,或者是监管与被监管分离;医务人员“三基”和急救能力方面培训力度还不够,应知应会知识知晓率较低。总的情况是离评审标准还有一定距离。针对目前情况,院领导着重强调了评审工作的重要性,强调了患者安全和服务质量是评审的关键环节。要求各科室对自己所负责的条款逐条研究,深入领会,首先要在操作规程、评审材料等软件方面健全完善。其次要明确目标,达不到规定指标的项目集中各方力量重点突破,核心条款必须100%通过。三是要重视科室质量持续改进内容的完善,并有持续改进的相关记录,确保达到检查要求。四是医护协作加强专科知识培训和应急预案的演练,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四是要求各职能部门加大监管力度,及时反馈,跟踪改进效果。最后院领导希望大家精诚团结,共同努力,迎接挑战,确保顺利通过等级医院评审工作。

推荐第10篇:某医院评审工作总结

xx医院

等级医院评审工作总结

同志们:

首先,我代表医院向每一位为医院等级评审做出辛勤努力的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向每一位关心、关注并积极投身医院建设和发展的职工表示热烈的祝贺。

我院自2012年2月8日启动三级医院评审以来,经过全院员工上下一心、同心协力,历时1年零二个月,顺利通过了综合医院等级评审现场检查,它标志着医院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通过等级医院评审,医院在基础设施建设、医疗技术、服务水平、科研教学和社会效益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综合实力明显提升。在迎评过程中,全院职工表现出了高度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心,团结奋斗、凝心聚力,展示了当代医务工作者拼搏奉献的优秀品质和聪明才智,经受住了时间紧、任务重的考验,交上了一份完美的答卷。

一、评审工作取得的经验

过去的一年,我院根据新疆卫生厅等级医院评审评价工作的统一部署,将评审工作作为2012-2013年医院的首要任务,牢牢把握“质量与安全”工作核心,严格按照《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要求,完善组织建设、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统一行动。使我院的迎评工作有计划、有措施、有检查、有落实,有条不紊的进行推进。

(一)、强化评审工作的组织领导,注重全员参与。我院在xx年开展迎评工作以来,在院党委的领导下,成立评审领导小组,下设了评审办公室,负责全院评审工作的组织领导、计划协调、检查督导、评审申报等工作。制定每阶段的工作实施方案,针对评审工作的筹备、开展及专项检查、核心条款内容等先后召开了数十次与评审相关的评审领导小组会议。将评审要求细化,逐一落实到分管领导、相关部门、科室及个人,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任务、责任到人。

(二)、统一思想,采取多种形式强化对评审标准的解读。

1、院科两级的学习培训。针对本次评审细则要求,评审办、医疗、护理、院感、药学、后勤、信息等先后组织达50余次的专项培训,科室定期组织学习并记录。护理部组织全院护士展开“如何积极参与我院评审工作”为主题的大讨论活动。

2、加强沟通学习,强化对评审条款的解读,约近百人次参加卫生厅、中华医学会等组织的等级医院培训。赴新医一附院、新医五附院及克拉玛依职工医院、徐医附院现场进行学习和观摩评审工作的准备情况。各科室如药学、感染科、心内科、急诊科、icu等针对自身存在的问题,自行联系疆内医院进行学习观摩,吸取和采纳好的经验和做法,推动我院评审工作的持续改进。

3、评审办先后编撰x期《评审通讯》及《等级医院应知应会手册》,党办下发《员工手册》、院感办编纂《医院感染知识百问手册》等,及时发布医院评审的最新动态,表扬先进,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落实整改情况。方便全院员工学习了解,促进医院评审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统一行动,深入开展院、科两级的自查自评工作。

1、定期督导,由x位院领导带队先后对核心条款存在的问题。临床路径及单病种质控的开展等进行重点督导,并将督导内容以通报形式下发各部门,限期改进。

2、xx月中旬观摩克拉玛依职工医院评审后,院党委及时调整策略,进行模拟检查。按照相关条款内容、成立8个督导小组,抽调xx余名中层干部,提出检查要求,制作检查督导手册,与x月,以多种形式进行督导检查,xx月中旬参观新疆五附院的评审准备后,针对xx条核心条款的内容,采取多部门参与的网格化检查方法,对条款中涉及制度合理性及可操作性、制度的培训及知晓率、制度的落实及达到的效果,进行全方位的评判,查找工作衔接中的漏洞及不足。经过三次督导检查后,全院的迎评气氛、思想及行动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3、在卫生厅评审专家实地检查后,适时召开《xx医院评审工作推进会》,重新修订奖惩办法,细化了目标责任书》,进行xx次全院性的督导检查,真正实现了落实到人,全员参与的局面,使我院的评审工作进入了新的层面,对评审工作的理解及实施由应付、应对,转变为应该、必须和自觉的去落实、去执行。

(四)、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提升医院的内涵建设

1、定期开展总结分析,注重团结协作,加强工作落实。针对在督导检查、行政业务查房及科室自查等方面提出的问题,通过定期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党政联系会议、多部门参与的工作联席会议,全院参加的评审工作反馈大会、《工作协调单》等对存在问题展开研讨,提出解决方案,督导检查落实情况,提高评审条款的达标率。

2、开展住院患者个案追踪。实行院-科两级追踪,涉及所有的临床及医技科室,及时发现在医疗、护理质量及患者安全服务保障上存在的不合理情况。结合我院新制定的应急预案及管理制度,对制度的缺失进行修订,对其合理性、时效性进行验证,修订各种医疗文书达近百种。

3、进行病历专项整治.抽调科主任,利用近xx月时间对出科病历进行全院性的检查及修改;开展病史书写、病历首页填写等多项培训。医疗督导组对运行病历进行日查及夜查相结合方式对近xx份病历进行检查。召开病历点评会,现场点评病历中出现的问题。积极推行电子病历,使病历完成的及时性有了较大的提高。

4、强化医院的监管,完善了医院的监管体系,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的局面。医疗、护理、院感、药事等职能部门,监管范围大,内容多,通过反复设计及修改监管表格,我院的各项监管表格齐全,监管形式多样,监管内容充实,使我院b级达标率大幅度提升,受到了评审专家的认可。

5、进行条目档案建档管理,各司其职,重在留痕。

(1)、条款建档数量来看:职能部门:医务科涉及129项,其中核心17项;护理部65项,其中核心3项;药剂科42项,其中核心6项;院办22项其中核心3项;党办20项其中核心1项;院感办20项其中核心4项;设备科18项其中核心1项等。医技部门:检验科涉及29项;病理科25项;输血科21条其中核心4项;血透室19条等。临床科室:麻醉疼痛科21项,其中核心2项;急诊科19项其中核心3项;康复科10项;精神科8项;icu及中医科5项,其中icu核心2项。

(2)、条款建档质量来看:医技、护理及后勤部门总体a级达标率较高。其中医技组axxx%,bxxx%,cxxx%。科室中a级达标率较高有xxxxx。

(3)、条款落实及监管情况来看:全院的临床科室涉及xxxx余项条款的落实,任务繁重,在多次督导检查中完成较好的科室有xxxxx

二、评审工作取得的成绩

通过等级医院评审,完善医院管理体系,改进服务理念,使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的全面提升,提高医院内涵建设。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医院管理建设方面:(1)医院建立了完整的医院质量与管理体系,由院办及评审办统一协调,修订了各项制度xxx个制度、预案及职责,xxxx个工作流程,规范职能部门的管理及工作流程,逐步形成了管理的长效机制。(2)改进服务理念,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以病人满意为目标”。规范各项服务流程,保障急诊绿色通道的畅通,改善就诊环境,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及投诉管理等进行全方位、全过程医疗服务的改进创新,患者十大安全目标深入人心。(3)注重廉洁自律,防范职务犯罪,加强了重点岗位,重点人群的轮岗机制;(4)科室病人管理到位、统一规范真正做到了病人全过程监管,优质护理工作开展有实效。(5)专家提出表扬科室:xxxxxx科。

2、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1)严格规范诊疗服务行为。认真执行各项规章、规范,着力监管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诊疗,提高病历、处方及各种医疗文书的书写质量并做到持续改进。专家的三次督导对我院的医疗质量显著提高给予肯定。(2)积极开展临床路径工作。xxxx份在全院xxx个专业科室xxx个病种开展临床路径工作,将单病种纳入临床路径管理工作,xxx年临床路径进行信息化规范管理。目前开展情况较好的科室有xxxxx科。(3)、加强质量关键过程流程管理。严格手术相关的制度建立并落实,加强危重症患者的管理,针对医疗不良事件、临床危急值项目等核心条款重点进行规范管理。执行情况较好的科室xxxxx科。(4)、提高病历质量:重点检查核心制度在病历中的落实。通过多项督导检查及培训,统一各种知情同意书、病历书写格式,xxxxx年至今的病历质量、完成时限均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专家检查中对我院的病历质量基本满意,出科及死亡病历质量整体较好的科室有xxxxx科。(5)制定和完善临床、医技科室质量及数量指标,每月发布《医疗质量安全简报》,及时通报结果限期整改,纳入医院绩效考核,受到了评审专家的认可。

3、医技管理方面:(1)、建立及完善了质量管理体系,制定了质量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及较为规范的作业指导书,所开展的项目能够满足临床诊疗的需要。(2)职能部门的监管到位,科室人员依从性较好,各项评审条款落实到位,补充及完善了各项服务措施,改进服务态度。(3)积极参与临床病例讨论、临床用血评价、临床危急值的随访、疑难病例的随访等工作,得到专家的认可。

4、药事和药物使用管理方面(1)、积极推进我院“处方点评”、“抗菌药物应用监测”、“合理用药评价”的深入化。规范特殊管理药品及药品不良事件上报,开展药品安全信息警戒工作。(2)、加强药学服务理念,采取大窗口、多单元发药模式。积极开展药物咨询与用药指导工作,建立病人意见有效反馈机制。(3)、促进临床药师制工作的开展。提高药品供应、使用环节中的质量管理工作,确保药品质量安全。建立实施质量控制路径模式与工作质量考核评价体系。(4)、认真落实好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我院抗菌药物各项监控指标趋势发展良好。

5、医院感染管理方面(1)、完善和补充了医院感染管理制度、职责,操作规程及工作流程,规范了各科室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标准,对xxxxx重点科室和xxxxx个重点部位进行院科两级的督导检查,将考核结果纳入科室质量绩效。(2)、开展了各类监测活动,通过制定工作方案、总结、评价、反馈干预使其管理规范化。加强对高风险环节评估、分析。(3)与药剂科、检验科合作开展目标性监测、多重耐药菌管理防控落实到位,多部门联动,并积极开展现患率调查。(4)全面开展了培训工作,制定院感知识培训实施方案和培训大纲,将培训、考核纳入常态化管理,落实到位,效果良好。(5)、医院三级感染防控体系健全,院领导重视,监管到位,科室感控小组履行职责,两级质控工作良好。(6)手卫生设施、防护用品配置齐全,资质合格,手卫生依从性较高,正确率高,抽考xxxxx医药护技人员参加的手卫生规范与感染流行与暴发考核知晓率100%。(7)医疗废物管理处置规范,标准预防到位。(8)专家提出表扬的科室:xxxx科。

6、护理管理方面(1)主管领导与各科护士长签订了责任书,将条款落实分解到人。组织全院护理人员培训共计14次。加强督导检查力度,除每月一次护理质控检查外,共组织护理专项督导检查xxx次,对各类问题做到及时追踪、及时整改。(2)健全护理管理组织体系,修改完善了xxxx余项各种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及质量监控标准,并组织实施,核心条款监管到位。(3)加强护理应急管理工作,建立了全院紧急情况下护理人力资源库,保障重点时段和重点环节的护理人员配置。建立了“制定演练计划-实施演练-总结分析-落实改进”的工作机制,有效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4)健全各级护理质量管理组织,实行护理部-科护士长-病区护士长三级护理质控,病区设立护理质控小组的质控网络,形成了 “追踪检查-分析反馈-整改落实”的良好工作机制,做到持续改进护理管理质量。(5)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建立护理安全质控手册,修订完善了正确识别患者身份、用药安全、预防患者跌倒/坠床及皮肤压疮等方面的护理管理制度,统一各类安全标识,对重点环节加强监管,针对薄弱环节及时进行整改,使全院护理人员对各项安全制度、规定及措施的执行率明显提高,保证了患者的安全。(6)全院100%临床科室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工作,实施了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各科开展了有专科特色的护理服务,拓展了优质护理服务内涵,使全院护理工作满意度提高至95.9%。 (7)进一步强化护理核心制度、护理理论、技术操作培训与考核,重视护士岗前培训、在职培训和继续医学教育,护理人员对核心制度、工作流程、岗位职责、护理常规等知晓率有了很大提高,各项制度、操作规范执行率较高。(8)加强特殊护理单元的管理,完善了xxxx室等特殊护理岗位人员准入制度及培训计划,重新修订了专科质控标准及工作制度、工作流程、操作常规,加强监管力度,提高了重点专科护理水平。(9)评审专家对xxx科等护理单元在护理管理、优质护理服务、基础护理、人员培训等方面提出了表扬。

7、医院信息化建设方面,(1)完善了各项制度及应急预案。新建了信息中心机房,投入了xxx万元进行了机房建设,保障了数据存储的安全性及可获性;(2)在xxx实施以来。我院在半年时间里在完善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计费系统(his)的同时,逐步完成了以临床信息系统(cis)为中心的医生工作站、电子病历、临床路径、合理用药、医学影像传输系统(pacs)、医学文献图书数据库系统、门诊“一卡通”、临床实验室系统(lis)。而院内感染系统、手术麻醉系统、重症监护系统、处方点评及抗菌药物监测系统已进入招标采购,计划于xxx年可实施完毕。护理移动查房(pda)、移动心电监护系统、病理信息系统、全成本核算系统等已列入整体规划。(3)、建立了信息科与多部门沟通协调机制,设立“信息联络员”,加强了信息科与各科室间的沟通与协调。

8、财务与价格管理(1)、严格执行新《医院会计制度》和新《医院财务制度》,强化财务管理,合理组织医院收入、支出,使医院的各项收支行为得到有效控制和监督。(2)、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各项工作制度,完善医院预算、决算管理规定,进一步完善医院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内部审计制度。

(3)经过努力财务及审计科条款中xxx个d经专家评价后达b,xxxx个c评价后达a。

9、后勤保障管理:(1)健全了后勤保障支持体系,建立服务卡制度及物资的下收下送,基本满足临床一线保障需求。(2)病区内外环境整洁,院区整洁,绿化到位,院区绿化面积达到xxx㎡,地坪硬化面积约xxx㎡,。(3)食堂现场管理规范,设施完备,食品留样等安全制度健全并得到有效执行。(4)物资库房专人管理,应急物资和常规物资库存,分类明确,物资码放较规范,实行临床物资下送制度。(5)对大型设备环境做到定期的自查、监测及整改。(6)计量设备的监测管理到位,保证在用医疗计量器具的安全使用,维修技术人员定期下科室巡回检查,保证急救设备完好率达xxxx。(7)完善了视频监控系统,建立完整的全院安全网络信息库和设备设施清单。(8)规范了医疗废物及污水处理的管理,严格培训,持证上岗,加强监管。

三、存在问题xxxxxxxxxxxxxxxxxxxx

四、持续整改,促进医院发展

现场评审工作结束后,医院正式进入了等级评审的巩固提高阶段,在这个阶段我们将面临更加严峻考验,全院干部职工一定要继续保持谦虚谨慎的工作作风,凝心聚力,真抓实干,针对本次专家提出的问题,医院将进入新一轮的持续改进,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持续促进医院各项工作全面达标。

(一)、医院管理方面: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二)、医疗质量与持续改进方面: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三)护理管理方面: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四)医院感染管理方面: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五)信息系统建设方面: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六)后勤管理方面: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七)财务物价方面: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八)药事管理方面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九)、医技方面: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十)根据医院发展的需要,我院会积极开展临床实验室、尸检项目、核医学、放射治疗等项目。将按照评审标准高起点、严要求,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同志们,评审工作是一项复杂的、高难度的系统工程,评审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利用评审促进我院医疗质量、专科建设、服务质量的持续改进,它所倡导的“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建并举、重在内涵”的原则,围绕质量、安全、服务、管理、绩效,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管理理念,都将是我院今后的行为准则。旧的一页已经翻过,新一轮的整改即将开始,评审工作只是做了一个阶段的总结,我院在全院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目前面临的是保障评审过后,医疗质量与安全没有大的滑坡,已建立的体系需要不断的充实及完善,医院真正形成长效的可持续性的机制,还有更多的问题需要我们不断的去发现、去改进。评审的顺利通过源于大家的齐心协力,医院的发展更需要大家的同舟共济,.

第11篇: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年版)

十六、临床检验管理与持续改进

4.16.3

由具备临床检验专业资质的人员进行检验质量控制活动,解释检查结果。

4.16.3.1

有明确的临床检验专业技术人员资质要求。

【C】

1.医院明确规定临床检验工作人员的资质与能力要求。从事临床检验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应当具有相应的专业学历,并取得相应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2.分子生物学实验室、HIV初筛实验室检验人员经培训考核后持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核发的上岗证方可独立工作。

3.大型生化分析仪操作人员经过考核后持卫生部核发的上岗证上岗。

【B】符合“C”,并

1.分子生物学实验室、HIV初筛实验室≥60%员工持证上岗。

2.生化室≥80%的员工持卫生部核发的大型生化分析仪上岗证。

【A】符合“B”,并

科室负责人具备检验专业副高及以上技术职称。

4.16.3.2

不同实验室组织有针对性的上岗、轮岗、定期培训及考核,对通过考核的人员予以 适当授权。

【C】

1.不同实验室组织有针对性的上岗、轮岗、定期培训及考核,对通过考核的人员予以适当授权。

2.选择并授权具有相关资质、经验丰富及较高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的人员负责检验全程质量控制工作及结果解释工作。

【B】符合“C”,并

1.对授权工作实行动态管理。

2.有主管部门监督检查,评价培训效果。

【A】符合“B”,并

培训及考核记录完整,有授权人员的定期评价,工作人员无超权限范围操作

第12篇:三级综合医院评审工作时间进度表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工作时间进度表

从卫生部和卫生厅的会议精神中得知,目前我院的医院评审的进度如下:自评阶段:6月1日-8月30日;申请卫生厅的评审:9月份;申请卫生部的优质医院评审:11月-12月。根据上述时间安排,本院的工作进度分四个阶段开展:

第一阶段:动员部署阶段(5月-6月)

搭建组织机构,全院动员,营造评审工作氛围,对评审工作进行全面部署。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阶段(6月-8月)

各科室根据《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1年版)》进行全面自查自建,提出各项改进措施并狠抓落实。

第三阶段:持续改进阶段(8月-9月)

在自查和改进工作的基础上,邀请卫生部、卫生厅领导和评审专家对全院进行模拟检查,查漏补缺。

第四阶段:迎检总结阶段(9月)

向上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提出评审申请,认真做好评审迎检准备,研究部署优质医院创建工作,建立质量持续改进长效机制。

5月- 9月份具体工作安排如下:

五月份:

1、成立领导小组及工作组及办公室。(已完成)

2、全院分层次动员大会,医院门户网站建立评审工作专题网页。

(5月25日前)

3、建立评审工作督导专家组和联络员制度。(5月31日前)

4、针对卫生部《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1年版)》进行任务分解并下达。(5月31日前)

5、制定《三级综合医院评审工作奖罚暂行管理办法》,与各科室签订责任状。(5月31日前)

6、全院各层次培训讲座(拟邀请北医大李岩教授、本省李世忠处长)。(5月31日前)

六月份:

1、各科室、各部门针对《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1年版)》逐条进行自查自建,并把存在的困难和不足,及整改的时间表上报医院评价办。(6月15日前)

2、运用追踪法对核心条款、院感控制、护理、医疗安全、药事管理等进行专项及其他形式督查。(6月25日前)

3、对督查发现问题进行反馈、下达整改通知。(待定)

4、全院培训讲座(拟邀请省内外专家等)。((6月30日前) 七月份:

1、组织院内评审专家进行全院第一次模拟评审(个案追踪与系统追踪),要求C级指标全部达标。(7月15日前)

2、针对第一次模拟评审结果召开医院评审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协

调下步工作开展,下达整改通知书。(7月20日前)

3、参照评审标准和各科室的实际情况,各科室必须提出2-3个质

量持续改进的方案、措施和时间推进表,上报医院评价办进行 督办。(7月25日前)

八月份:

1、组织院内评审专家进行全院第二次模拟评审,重点查危急重症医学科、院感控制、医疗质量安全、药事管理等重点部门和重要环节。(8月15日前)

2、针对第二次模拟评审结果召开医院评审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协调下步工作开展,下达整改通知书。(8月20日前)

3、对持续改进的进展进行跟踪和总结,上报领导小组。(8月31日前)

九月份:

1、对省卫生厅提交评审申请。(9月10前)

2、邀请卫生厅、卫生部领导专家参与,对全院评审工作进行全面评

价督导和模拟检查。(9月10前)

3、针对第三次模拟评审情况召开医院评审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协调下步工作开展。(9月13日前)

4、根据第三次模拟评审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完成全院整改。(9月21日前)

5、完成迎接评审资料的整理、汇报材料的撰写、迎检方案制定等工作。(9月25日前)

第13篇:综合医院评审誓师动员大会主持词

曲阳县人民医院

迎接二甲医院评审誓师动员大会

主持词

副院长万二样

(2014年9月13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下午召开的落实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动员实施大会是在医院领导班子研究决定后召开的;是建院68周年来暨成功改制十周年后的又一重大举措,是医院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是引领我院走向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管理的新航标;是促进我院内涵建设的重要步骤;是落实我院科技兴院、人才强院、一切为了人民健康的战略性目标的规定性动作,因此今天的会议有五项议程:

一是由我院执行院长杜长江同志做重要讲话;二是副院长丁宝锁同志传达曲阳县人民医院二甲评审实施方案;三是县政协副主席、院长牛淑乔同志做动员报告;四是职工代表发言;五是科主任代表签订落实二级医院综合评审标准责任状。

下面进行会议第一项

请执行院长杜长江同志讲话

下面进行会议第二项

副院长丁宝锁同志传达曲阳县人民医院二甲评审工作实施方案

下面进行会议第三项

请政协副主席、院长牛淑乔同志做动员讲话

下面进行会议第四项

请职工代表马兴合同志发言

请职工代表王玉平同志发言

请职工代表张杰娜同志发言

请职工代表刘淑敬同志发言

下面进行会议第五项

请院长助理、呼吸肾内科主任侯秀明同志与院长牛淑乔同志签订二甲等级评审工作责任书。

请外四科主任谷永浩同志与院长牛淑乔同志签订二甲等级评审工作责任书。

请办公室主任王占祥同志与院长牛淑乔同志签订二甲等级评审工作责任书。

同志们,实现二甲评审达标,等不来、想不来,关键是大家干出来。创建工作时间紧、标准高、任务重。号召全体干部职工责无旁贷的肩负起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义无返顾

的投身到二甲评审工作当中来,传承医院68周年来的源远流长的古文化,接受《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的洗礼,经受一次历史上创二甲近二十年来又一次艰巨任务的考验,号召广大干部职工要在历练中成长,在创建中发展。我们必须抢抓机遇,稳步推进,各科室要在二甲评审小组的领导下,在二甲办的精心安排部署下,积极筹划,科学安排,创建良好的氛围,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二级甲等综合医院评审工作,并在评审工作中涌现一批优秀员工,发现一批优秀的中层干部,为医院的长久持续发展,增添无穷的后劲。我相信,只要我们坚定信心,保持必胜的勇气,扎实工作,发挥团结、奉献精神,我们就一定能够克服一切困难,顺利通过二级甲等医院评审。

谢谢大家。

会后请各科主任留下签订协议。

第14篇: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评审文件

(六)预约诊疗管理 考核与评价要点

1 .考核医院以多种形式为病人提供预约诊疗服务。 2 .考核医院是否确定专门机构并指定专人负责预约诊疗工作,为开展预约诊疗服务工作提供必要的条件。 3 .考核医院制定行之有效的预约门诊服务操作方案和工作流程,加强号源分配管理。4 .考核医院预约诊疗登记信息完整、详实。

(七)患者评佑 考核与评价要点

1 .考核医院职能部门是否制定患者病情评估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2 .考核医院对患者进行评估工作是否由注册的执业医师和护士,或是经医院授权的其他岗位卫生技术人员实施的。 3 .考核医院是否由多个部门联合制定患者评估的重点范围、评估操作规范与程序。4 .考核医院是否把患者评估的结果记录在住院病历中,用于指导对患者的诊疗活动。

四、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 概述】

质量管理与改进(Quality Management and Improvement , QMI )是指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活动。

坚持质量为本是医院工作永恒的主题,加强质量管理与改进是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医疗服务与就医环境的根本保障。质量管理与改进的主要内容包括:( l )设计管理程序;( 2 )监测管理过程;( 3 )分析相关资料;( 4 )持续质量改进。

质量管理与改进涉及到医院工作的方方面面,必须引起管理者与全体员工高度重视,强调持续的质量监测、分析与改进,需要医院各部门及员工的合作与协调,其管理过程必须统筹安排。

本标准着重阐述质量管理与改进的全过程活动,其作用与效果,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1 .建立良好的医院质量管理与改进体系;

2 .确立清晰的质量管理与改进的优先原则与次序;

3 .提升全体职工质量管理与改进的意识和能力;

4 .保障较佳的质量管理与改进运行状态。

【 评价指标】

(一)医疗质童管理组织

考核与评价要点

1 .考核医院是否建立医院、科室两级医疗质量管理组织,院长为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第一责任人,定期专题研究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工作,科主任全面负责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工作。

2 .考核医院医疗质量管理职能部门组织实施全面医疗质量管理,指导、监督、检查、考核和评价医疗质量管理工作,严格监管记录,定期分析,及时反馈,落实整改。建立多部门医疗机构质量管理协调机制。

3 .考核医院建立的医疗质量管理组织,包括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伦理委员会、药事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病案管理委员会、输血管理委员

会和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等,是否定期研究医疗质量管理等相关问题,记录质量管理活动过程,为院长决策提供支持。

(二)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

考核与评价要点

1 .考核医院建立切实可行的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并组织实施。

2 .考核医院建立医疗质量管理制度、操作规程、诊疗规范和指南,强化“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培训。

3 .考核医院建立医疗风险防范、控制和追溯机制,按规定报告医疗不良事件,不隐瞒和漏报。

4 .考核医院管理层能够应用全面质量管理的原理,结合工作实际,通过适宜方法及质量管理技术工具开展持续质量改进活动。 5 .考核医院定期进行全员医疗质量和安全教育,牢固树立医疗质量和安全意识,提高全员医疗质量管理与改进的意识和参与能力。 6 .考核医院建立医疗质量控制、安全管理信息数据库。

(三)医疗技术管理

考核与评价要点

1 .考核医院提供与功能和任务相适应的医疗技术服务,是否符合《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的要求,符合诊疗科目范围,符合医学伦理原则,技术应用保障安全、有效。

2 .考核医院医疗技术管理符合规定,建立健全医疗技术和人员资质准人、分级管理、监督评价和档案管理制度。 3 .考核医院是否建立医疗技术风险预警机制,制定和完善医疗技术损害处置预案,并组织实施。对新开展医疗技术的安全、质量、疗效、费用等情况进行全程追踪管理和评价,及时发现医疗技术风险,采取相应措施,降低风险。 4 .考核医院科研项目的医疗技术符合法律、法规和医学伦理原则,按规定审批。在科研过程中,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签署知情同意书,保护患者安全。

5 .考核医院不应用未经批准或已经废止和淘汰的技术。

(四)住院诊疗管理与持续改进

考核与评价要点

1 .考核医院是否由具备执业资质的医师、护士,按照制度、程序与病情评估结果为患者提供规范的服务。 2 .考核医院由上级医师负责评价与核准住院诊疗(药物、手术价人、康复)计划/方案的适宜性,并记人病历。

3 .考核医院应用诊疗指南、常规和临床路径指导临床诊疗工作,使诊疗流程标准化;实施单病种质量指标管理和监控临床诊疗质量。

4 .考核医院是否建立规范的院内会诊管理制度,明确会诊责任,提高会诊质量和效率。

5 .考核医院能否为出院病人提供详细的出院医嘱和康复指导意见。

(五)手术治疗管理与持续改进

考核与评价要点 1 .考核医院施行手术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制度与规范,责任到每一位医师,有定期能力评价与再授权的机制。

2 .考核医院实行患者病情评估与术前讨论制度,遵循诊疗规范,制定手术

方案,依据患者病情变化和再评估结果调整诊疗方案,均应记录在病历中。 3 .考核医院患者手术的知情同意内容,包括手术目的、风险以及其他可能选择的治疗方案等。 4 .考核医院完成患者的手术前评估与术前各项准备后,方可不达择期手术与介人医嘱(急诊抢救手术除外)o 5 .考核医院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机是否符合规范。 6 .考核医院手术的全过程,应及时、准确地记录在病历中。 7 .考核医院做好患者手术后治疗与护理计划工作,并记录在病历中。8 .考核医院加强“二次手术”管理,是否建立“非计划再次手术”的监测、原因分析、反馈和控制体系。

9 .考核医院建立重大手术报告审批制度,有急诊手术管理措施。

(六)麻醉与镇痛治疗管理与持续改进

考核与评价要点 1 .考核医院实行麻醉与镇痛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制度与规范,责任到每一位医师,有定期能力评价与再授权的机制。

2 .考核医院实行患者麻醉与镇痛前病情评估制度,制定治疗计划仿案,风险评估红果记录在病历中。

3 .考核医院患者麻醉与镇痛前的知情同意,包括治疗风险、优点及其他可能的选择

4 .考核医院实施麻醉与镇痛操作的全过程必须记录于病历嘛醉单中。 5 .考核医院麻醉后复苏管理措施是否到位,监测、记录麻醉后病人的恢复状态。

6 .考核医院是否建立术后镇痛管理的规范与程序,能有效地执行。

7 .考核医院麻醉管理团队与镇痛工作质量和安全管理规章、岗位职责、各类麻醉术操作规程、质量指标来确保患者麻醉安全。

8 .考核医院针对术中输血适应症,开展自体血回输、提高成分输血比例、节约用血;建立麻醉科与输血科的有效沟通,输血量与输血种类科学合理,确保输血安全。

(七)门诊管理与持续改进

考核与评价要点

1 .考核医院门诊布局合理,符合医院感染控制要求,服务环境和就诊的程序,以及保障患者能够获得门诊范围内连贯的可及的服务。

2 .考核医院依据工作量及需求,合理配置专业技术人员,落实普通门诊、专科门诊、专家门诊职责,提高门诊诊治能力。 3 .考核医院是否制定门诊质量管理制度与质量控制指标,定期对门诊诊疗质量进行评估。

4 .考核医院对每一位就诊的门诊患者均应写好诊疗记录,书写规范,符合质量控制要求。

5 .考核医院是否制定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和处理预案,提高快速反应能力。 6 .考核医院严格执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和报告制度的落实。

(八)重症医学管理与持续改进

考核与评价要点

1 .考核医院重症医学科布局、设备设施、专业人员设置及医院感染控制符合《 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 的要求。

2 .考核医院对重症监护病人人住、出科实行“危重程度评分”,定期评价收住患者的适宜性及临床诊疗质量,并能以此评价改进措施的有效性。 3 .考核医院医师与护士实行资格、技术能力准人管理。

4 .考核重症医学科各项质量管理与改进制度、措施落实情况,以及对紧急事件处理的反应性。

5 .考核医院感染监控管理对重点项目(如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血管内导管所致血行感染、留置导尿管所致感染、气管插管彻开置管操作后肺炎、血液灌流随析相关感染)有预防与监控方案、有质量控制指标,并能得到切实执行。

(九)急诊管理与持续改进

考核与评价要点

1 .考核医院急诊科布局、设备设施、急诊专业人员设置及医院感染控制符合卫生行政部门规章制度的要求。

2 .考核医院急诊医务人员经过专业训练,能够胜任急诊工作,急诊抢救工作由主治医师以上(含主治医师)主持或负责。

3 .考核医院急救设备、药品处于备用状态,急诊医护人员能够熟练、正确使用各种抢救设备,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急救技术。

4 .考核医院加强急诊质量全程监控与管理,落实核心制度,尤其是首诊负责制和会诊制度,急诊服务及时、安全、便捷、有效,提高急诊分诊能力,建立急诊紧急救治“绿色通道”,科室紧密协作。建立与医院功能任务相适应的重点病种(创伤、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脑卒中等)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保障患者获得连贯性医疗服务。 5 .考核医院加强急诊留观患者的管理,提高需要住院治疗急诊患者的住院率,急诊留观时间平均不超过48 小时。 6 .考核医院对每一位就诊的急诊患者均有完整的急诊治疗舱救记录,书写规范,符合质量控制要求。

(十)感染性疾病管理与持续改进

考核与评价要点 1 .考核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建设符合卫生行政部门规定,严格执行门诊患者预检分诊制度。

2 .考核医院严格执行《 传染病防治法》 及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和医源性感染。 3 .考核医院是否有专门部门或人员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并按照规定进行网络直报。

4 .考核医院是否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十一)康复治疗管理与持续改进 考核与评价要点

1 .考核医院根据医嘱进行康复治疗的适应症评估。 2 .考核医院选择适宜的康复疗法。 3 .考核医院正确评估康复治疗效果。

(十二)药事和药物使用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

考核与评价要点 1 .考核医院所有药事管理工作均符合现行的国家法律法规及卫生行政部门规章标准的要求;建立医院药物治疗(临床药学)组织。

2 .考核医院是否建立药品使用管理制度,特别是特殊药品的管理。

3 .考核经合理遴选的本机构基本药物目录药品的贮备,能保障临床诊疗需要,制定有效控制药品质量的制度和措施。

4 .考核药剂科正确、安全的贮备药品;药品的调剂和制剂都要在安全、清洁的环境中进行。 5 .考核医院所有处方或用药医嘱在转抄和执行时都应有严格核对程序,并签字。

6 .考核医院在开具与执行注射剂的医嘱或处方时要注意药物配伍禁忌。 7 .考核临床医师、药师、护士遵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等治疗指南,合理使用药品。做到使用正确的药品和剂量,正确的给药途径、方法及合理的治疗方案,并有可行的监督机制。 8 .考核医院是否建立安全输液操作规范及预防输液反应预案,提倡输液药品集中配制。

9 .考核医院是否建立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制度和程序,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要在病程记录中记载。

l0 .考核医院临床药师能否为医护人员、患者提供合理用药信息及相关技术服务。

(十三)临床检脸质童管理与持续改进

考核与评价要点 1 .考核医院为患者提供满足临床诊疗需求的临床检验服务,且所有服务项目均符合现行的国家法律法规及卫生行政部门规章标准的要求。

2 .考核医院有实验室安全程序、制度及相应的标准操作程序,遵照实施并记录。 3 .考核医院由具备临床检验专业资质的人员进行检验质量控制活动解释检查结果。

4 .考核医院检验报告及时、准确、规范,制定严格审核制度。 5 .考核医院临床检验医师能解释临床检查检验结果,为临床医师提供合理使用实验室信息的服务。

6 .考核医院落实全面质量管理与改进制度,按照规定开展室内质控、参加室间质控;对床旁检验项目按规定进行严格比对和质量控制。

(十四)病理质童管理与持续改进

考核与评价要点

1 .考核医院病理科设置符合《 病理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 的要求,为患者提供满足临床工作需要的病理诊断服务,且所有服务项目均符合现行的国家法律法规及卫生行政部门规章标准的要求。 2 .考核医院制定并遵守医院感染控制与环境安全管理与措施、遵照实施并记录。环境保护及人员防护符合规定。

3 .考核医院由具备病理专业资质的人员制作冰冻、石蜡切片,其质量与时限符合相关规定。

4 .考核医院落实全面质量管理与改进制度,并按照规定开展活动。 5 .考核医院病理医师是否按照有关规定及时提供病理诊断报告,有严格审核制度。 6 .考核医院临床病理医师能够解释病理检查结果,为临床诊断提供支持服务。

(十五)医学影像质童管理与持续改进

考核与评价要点 1 .考核医院提供的医学影像所有服务项目均符合现行的国家法律法规及卫生行政部门规章标准的要求,满足临床诊疗需要,能否提供24 小时急诊检查服务。

2 .考核医院执行操作规范,实行质量控制,定期进行图像质量评价。 3 .考核医院是否按照有关规定及时提供放射和影像诊断报告,有严格审核制度。 4 .考核医院落实全面质量管理与改进制度,由具备影像诊断专业资质的人员进行质量控制活动,解释检查结果。

5 .考核医院有放射安全管理程序,遵照实施并记录。

(十六)愉血质童管理与持续改进

考核与评价要点

1 .考核医院落实《 献血法》、卫生部(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 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等有关法律法规。

2 .考核医院是否设立输血科,具备为临床提供24 小时配血、供血服务的能力,满足临床需要,无非法采供血。 3 .考核医院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开展自体血回输的临床应用,合理用血。 4 .考核医院是否建立输血质量全程监控,制定、实施控制输血感染的方案,严格执行输血技术操作规范。

5 .考核医院落实临床用血申请、登记制度,履行用血报批手续,执行输血前检验和核对制度。完善输血反应及输血感染疾病的登记、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 6 .考核医院签署“输血治疗同意书”,要求病人与法定代理人知情同意,告知输血目的和风险。

7 .考核医院是否建立手术用血前评估和用血后疗效评估、记录制度,并组织进行评价。

(十七)医院感染管理与持续改进

考核与评价要点

1 .考核医院是否严格执行《 医院感染管理办法》 的规定,建立医院感染管理组织,所开展医院感染控制活动与医院的功能任务与临床工作相匹配,且所有的控制活动均符合现行的国家法律法规及卫生行政部门规章标准的要求。 2 .考核医院对全院医务人员提供医院感染防控知识的培训与教育。

3 .考核医院应用《 医院感染监测规范》 的要求,监测重点环节、重点人群与高危险因素,并采用监控指标来管理、控制、降低医院感染风险和医院感染暴发。 4 .考核医院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与规范,有效地实施依从性的监管与改进活动。

5 .考核医院正确配置有效、便捷的手卫生设备和设施,为执行手部卫生提供必需的保障与有效的监管措施。 6 .考核医护人员在任何临床操作过程中都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范,确保临床操作的安全性。

7 .考核医院有多重耐药菌(MDRO )医院感染控制管理的规范与程序,并有效地实施监管与改进活动。

8 .考核医院应用感染管理的信息与指标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9 .考核医院的消毒工作符合《 医院消毒技术规范》 等要求;隔离工作符

合《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的要求;医务人员在需要时能获得及正确使用消毒与防护用品。10 .医院感染指标监测是全院质量改进和患者安全的组成部分;监测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医院感染率及其变化趋势;根据医院感染风险、医院感染率及其变化趋势的信息改进诊疗流程;要将医院感染情况与其他医疗机构进行比较;定期向院领导和医护人员通报医院感染的监测结果;向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公共卫生机构报告医院感染监测结果。

(十)病案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考核与评价要点

1 .考核医院贯彻落实(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 和(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 等有关法规、规范。

2 .考核为门诊、急诊、住院患者建立并保存就诊记录准院病案;保持病案的可获得性。

3 .考核医院保护病案及信息的安全性,防止丢失、损毁、篡改、非法借阅和使用以及对患者隐私的泄露。

4 .考核医院应用病案书写质量的评估系统,定期提供质量评估报告。 5 .考核医院是否采用国际疾病分类ICD-10 与手术操作分类ICD-9 –CM-3 对出院病案进行分类编码,建立科学的病案库房管理体系,包括病案编号及示踪系统,出院病案信息的查询系统。

6 .考核医院严格执行借阅、复印病历资料制度。

(十九)介入诊疗质全管理与持续改进

考核与评价要点

1 .考核医院严格执行《 心血管疾病介人诊疗技术管理规范》 ,依法取得相应资质。

2 .考核医院专业设置、人员配备及其设备、设施符合医院功能任务要求,满足临床需要,能提供24 小时诊疗服务

3 .考核医院是否严格执行技术操作规范,实行科学的质量控制标准,开展临床随访,定期进行质量评价。

4 .考核医院是否因病施治,合理治疗,严格掌握介人诊疗技术的适应症。 5 .考核医院是否建立介人诊疗器材登记制度,保证器材来源可追溯。不违规重复使用一次性介人诊疗器材。

6 .考核医院环境保护与个人防护达到标准。

(二十)血液净化质童管理与持续改进

考核与评价要点

1 .考核医院专业设置、人员配备及其设备、设施、布局合理符合医院功能任务要求,符合现行的国家法律法规及卫生行政部门规章标准的要求。

2 .考核医院是否有质量管理制度、措施,并保障安全,有相关资料。 3 .考核医院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与程序,有完整的监测记录与应急管理预案。

4 .考核医院血液透析机与水处理设备是否符合要求。

5 .考核医院透析液的配置符合要求,透析用水化学污染物、透析液细菌及内毒素监测达标。

(二十一)临床营养质童管理与持续改进

考核与评价要点

1 .考核医院营养专业设置、人员配置及其设备、设施、布局合理符合医院

功能任务要求,符合现行的国家法律法规及卫生行政部门规章标准的要求。 2 .考核医院是否由具备营养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为治疗需要的患者提供营养评估与营养治疗方案,并记录在病历之中。 3 .考核医院提供符合要求的治疗饮食。

(二十二)医用氧舱质童管理与持续改进

考核与评价要点 1 .考核医院具有《 医用氧舱设置批准书》、《 医用氧舱使用证》 及《 医用氧舱备案表》 。并严格执行《 医用氧舱安全管理规定》、(医用氧气加压舱》、《 医用空气加压氧舱》 等相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 2 .考核医院制定与执行医用氧舱安全管理、安全操作和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职责等制度。

3 .考核医院严格掌握高压氧治疗的适应证、禁忌症,严格执行医师的诊疗方案与医嘱,有完整的工作流程及记录。

4 .考核医院医用氧舱由具备相应资格的执业医师负责,操作人员、维护人员必须取得相应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操作。 5 .考核医院按规定定期检验医用氧舱,制定紧急情况时的处理措施和方案,并应定期(至少6 个月1 次)进行演练。

(二十三)放射治疗质童管理与持续改进

考核与评价要点 1 .考核医院适宜配置必要的人员,专门的放射治疗专科医师是经过授权的执业医师。 2 .考核医院开展肿瘤治疗至少拥有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直线加速器(或钻一印治疗机)、模拟定位机、治疗计划系统。开展腔内或组织照射治疗的,至少拥有近距离后半治疗机等放射治疗设备,获得《 放射诊疗许可证》 与《 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证》 后方可使用。 3 .考核医院有医学物理人员参与制定治疗计划,保证放射治疗定位精确与计量准确。 4 .考核医院对放射治疗实施及其效果评价有明确的规范与流程,要定期进行病例讨论。

5 .考核医院病人的防护措施必须要有制度保证能够得到执行。 6 .考核医院放射治疗意外的应急措施必须要有能够执行的机制。 7 .考核医院有专人定期对放疗设备进行维修并负责设备质量控制。

(二十四)其他特殊诊疗管理与持续改进

考核与评价要点 1 .考核医院为患者提供满足临床诊疗需求的其他特殊诊疗服务项目均符合现行的国家法律法规及卫生行政部门规章标准的要求。 2 .考核医院是否由被授权的、具备法定资格的卫生技术人员实施其他特殊诊疗服务。 3 .考核医院是否建立质量管理与患者安全制度,由具备专业资质的人员进行质量控制活动,解释检查结果。

4 .考核医院是否符合环境保护、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的要求。

五、护理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 概述】

护理质量管理(coni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 , CQI )是指按照护理质量形成的过程和规律,对构成护理质量的各要素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以保证护理工作达到规定的标准和满足服务对象需要的活动过程。护理质量管理要求医院护理人员层层负责,用现代科学管理方法,建立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一切从病人出发,保证质量的服务过程和工作过程。对护理质量实行控制的目的,旨在使护理人员的业务行为活动、职业道德规范各方面都符合质量的客观要求和病人的合理需要。通过质量控制,阻断和改变某些不良状态,使其始终能处于对工作,对病人有利的、良好的符合质量标准要求的状态,用最佳参数、最短时间、最好的技术、最低的成本,达到最优化的合理效果,使病人得到康复。

任何一个质量改进活动都要遵循的基本过程是PDCA 循环过程。即:策划一实施-检查一处置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一个也不能少,大环套小环不断上升的循环。护理工作作为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护和促进患者健康、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中担负着重要责任,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当今日益变化的医疗环境中,护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反映了医疗水平的高低,“三分治疗,七分护理”,说明了护理工作在医疗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 评价指标】

(一)护理管理组织 考核与评价要点

1 .考核医院是否严格按照(护士条例》 规定实施护理管理工作,制定健全的护理管

第15篇:卫生部《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 》

卫生部《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 》

目 录

第一章 坚持医院公益性

一、医院设置、功能和任务符合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定位和要求

二、积极探索科学规范的公立医院管理机制

三、承担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对口协作等政府指令性任务

四、临床医学教育

五、科研及其成果

第二章 改进医院服务管理

一、开展预约诊疗服务

二、优化门诊流程,落实便民措施

三、加强急诊绿色通道管理,及时救治急危重症患者

四、改善住院、转诊、转科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水平

五、完善基本医疗保障服务管理

六、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

七、加强投诉管理

第三章 患者安全目标

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准确识别患者的身份

二、严格执行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有效沟通的程序,做到正确执行医嘱

三、严格执行手术安全核查,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发生错误

四、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落实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

五、规范特殊药物的管理,提高用药安全

六、建立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

七、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发生

八、防范与减少患者压疮发生

九、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十、鼓励患者参与医疗安全

第四章 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一、医疗质量管理组织

二、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三、医疗技术管理

四、临床路径管理与持续改进

五、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六、门诊管理与持续改进

七、急诊管理与持续改进

八、住院诊疗管理与持续改进

九、手术治疗管理与持续改进

十、麻醉与镇痛治疗管理与持续改进

十一、重症医学管理与持续改进

2 十

二、传染病管理与持续改进

十三、康复治疗管理与持续改进

十四、药事和药物使用管理与持续改进

十五、临床检验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十六、病理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十七、医学影像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十八、输血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十九、医院感染管理与持续改进

十、介入诊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二十一、血液净化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二十二、临床营养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二十三、医用氧舱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二十四、放射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二十五、其他特殊诊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二十六、病历(案)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第五章 护理管理与质量持续改进

一、整体护理与护理管理组织

二、护理人力资源管理

三、临床护理管理

四、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

五、特殊护理单元质量管理与监测

3 第六章 医院管理

一、依法执业

二、明确管理职责与决策执行机制,实行管理问责制

三、依据医院的功能任务,确定医院的发展目标和中长期发展规划

四、人力资源管理

五、应急管理

六、信息与图书管理

七、财务与价格管理

八、医德医风管理

九、后勤保障管理

十、医学装备管理

十一、院务公开管理

十二、社会评价

第七章 日常统计学评价指标

一、医院运行基本监测指标

二、住院患者医疗质量与安全指标

三、单病种质量监测指标

四、重症医学(ICU)质量监测指标(试行)

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监测指标(试行)

六、医院感染控制质量监测指标(试行)

4

三级医院分等标准

本标准是三级医院建设和发展的标准,也是其水平和质量的评价依据。

一、科室设置

医院科室设置应与其功能、任务、规模相适应。职能科室的设置应符合精简、高效的原则,适应管理工作的需要。业务科室应在区域性卫生规划的指导和综合性发展的基础上,加强专科建设,实行二级分科,突出专科优势。

(一)临床科室

1.一级专业科室

设有急诊科、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中医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皮肤科、麻醉科、理疗科、康复科或老年病科、肿瘤科、家庭病床科、介入性放射科。

2.二级专业分科

(1)内科 :分设消化、循环、呼吸、神经、血液、泌尿、内分泌等专业科室。

(2)外科:分设腹外、心胸外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骨科、烧伤、整形外科等专业科室。

(3)妇产科:分设妇科、产科、计划生育等专业科室。

(4)儿科:分设新生儿、儿内、儿外等专业科室。

(5)其他:必设ICU病房(室)、CCU病房(室)。

(二)医技科室及其他业务科室

应设药剂科、影像诊断科、检验科、核医学科、营养科、病理科、物理诊断科、内窥镜室、手术室、消毒供应室、病案室、统计室、图书室、预防保健科。

(三)重点专科

1.全院应有2个以上重点专科。

2.重点专科条件:

5 (1)学科带头人具有主任医师职称;

(2)专业水平居国内先进行列;

(3)专业人才形成梯队;

(4)具有20张以上床位,有开展本专业医疗、教学、科研所需的配套设备(包括设备中心的有关设备)。

二、人员结构

医院应配备与其功能相适应的技术力量,卫生技术人员及其他专业技术人员结构必须满足下列要求:

1.医师与护士比为1∶2

2.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医师比为1∶3∶5∶7,护师以上占护理人员总数≥30%。

3.临床营养师以上职称人员≥2人。

4.工程技术人员(技师、助理工程师及以上人员)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1%。

5.各一级科室和重点二级科室主任必须是主任医师,一般二级科室主任应为副主任医师。

医学院校附属医院以及承担国家教学、科研任务的医院,按卫生部1979年《关于综合医院编制》规定,适当增加人员比例。

三、管理水平

三级医院必须实行科室管理。各级管理人员应具有与其管理职责相应的管理专业知识和技能。医院院级领导班子要做到:结构要合理、职责要明确、职权要相称、工作要协调、效率较高。院长和副院长还应满足下列要求:

1.全面了解三级医院的业务,具有中级以上卫生技术职称,三年以上三级医院工作和一年以上科室管理经历。

2.上岗前经过管理专业培训,掌握较系统的医院管理原理、原则和重要方法。

3.能设计和组织制订医院综合发展规划、项目规划、年度工作计划,并能组织实施。

4.能了解国内外医院管理动态,充分利用有关信息资源,作为管理构思和决策的参考及依据。

6

5.具有随担医院管理教学、科研和指导管理学员实习的能力。

6.注意公共关系,能争取地方政府、各界人士、社区群众对医院的理解、关怀和支持。

四、技术水平

三级医院要具有与其功能相适应的医、教、研全面发展的基础水平。能接受二级以上医院的转诊,能正确处理复杂疑难病症,有两个以上重点专科水平进入国内或国际先进行列。

(一)临床科室

(二)医技科室

(三)重点专科

1.学科带头人在国内具有一定的知名度。

2.能熟练地开展所要求的诊疗技术。

3.能开展实验室研究。

4.有部(委)、省级以上科研成果。

5.有国际间的学术交流。

6.每年在国家级学术刊物发表的论文≥2篇。

(四)预防保健和社会医学服务

医院预防保健和社会医学服务,是现代医院的基本功能之一,是全院性工作,并达到较好水平。

1.指导基层,取得实验。

2.能开展多种形式健康教育并有效果评价。

3.能开展心理卫生、遗传咨询等门诊服务。

4.开展家庭病床服务。

5.预防保健科能指导社区预防保健并参与院内环境管理和医院感染控制。

7

五、教学、科研

(一)教学

按照《全国高等医学院校教学工作暂行规定》,建立完善的教学管理组织,并达到以下要求:

1.能承担医学大专院校的临床教学和实习任务。

2.有研究生(硕士、博士生)教育,有继续教育的制度、计划。

3.教学经费使用合理。

4.教学队伍结构合理,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之比为1∶2∶4∶8。

5.有备课、评教评学和检查性听课制度。教学资料(电化教学教材、自编统编教材等)、教学设备(仪器设备、图表、标本、模型、实验动物等)以及所提供的教室、示教室、病种、病人数量均能满足临床教学的需要

(二)科研

1.有科技档案、科研档案、科研计划、成果、档案管理。

2.在统计年度内,国际论文≥1篇;国家级论文≥10篇;参加或国际学术交流≥1次;主持全国性学术讲座≥1次。

3.按评审前三年统计,有国家二级以上科技进步(成果)奖≥1项;部(委)、省三级科技进步(成果)奖≥2项。

4.参加科研课题设计并参与实际研究的中青年人员获奖人数≥30%。

六、医疗设备

1.医疗设备应与其他功能相适应,三级医院应具有其所开展的医疗、教学、科研所必需的基本设备,常规设备必须配套完好,有健全的资源共享和提高效率的中心化利用形式。

2.抢救室,ICU、CCU病房(室)、手术室、消毒供应室、X光室、化验室、病理室、功能检查室、窥镜室及重点专科,要具有保证完成医、教、研任务的基本设备,并达到有关规定的标准。

3.对大型设备应进行成本效益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七、信息管理

医院信息工作必须与医疗、预防、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相适应要做到。

1.及时、准确、全面地完成规定的各种卫生统计报表。

2.指导基层开展社区内人口动态和就诊病人的疾病发生动态的分析。

3.根据需要参与并指导基层开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登记报告监测工作。

4.能开展医疗质量和成本效益分析工作。

5.能开展有关医院管理、药物、仪器设备及临床医学(含护理、医技等)的中外文化情报工作。

6.能开展信息资料科学分类、编码和索引编制工作。

7.能充分发挥各类情报和统计资料的效用,做到利用情况有记录、有评价、有改进措施。

8.能应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

9.应设立医学图书馆(室),具有足够的中外文医学专业图书和期刊。

八、各项统计指标

1.入院诊断与出院诊断符合率≥95%

2.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90%

3.临床诊断符合率≥90%

4.二级转诊病人重点专科确诊率≥95%

5.CT检查阳性率≥60%

(附有病例分析报告)

6.大型X光机检查阳性率≥50%

7.核磁共振检查阳性率≥70%

8.临床化学室间质评实验室年均每次VIS<120(三级特等医院VIS<80)

9

9.临床化学室内质控各项CV值在允许误差范围内

10.细菌质控 参考

11.尸检率≥15(新生儿尸检除外)

12.单病种治愈好转率(在同级医院中)处于较高水平

13.危重病人急诊抢救成功率≥80%

14.危重病人病房抢救成功率≥84%

15.无菌手术切口甲级愈合率≥97%

16.同一病例一周内再住院率(检查时确定病种,同级医院比较)处于较低水平

17.单病种病死率低于同级医院平均值

18.住院产妇死亡率≤0.02%

19.活产新生儿死亡率≤0.5%

20.单病种术后十日死亡率低于规定病种平均水平

21.麻醉死亡率≤0.02%

22.门诊处方合格率≥95%

23.门诊病历书写合格率≥90%

24.甲级病案率≥90%

(无丙级病案)

25.X光摄片甲片率≥40%

26.五处护理表格书写合格率≥95%

27.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98%

28.基础护理合格率≥90%

10

29.特级、一级护理合格率≥90%

30.常规器械消毒合格率100%

31.开展责任制护理≥20%

32.陪护率≤5%

33.治疗饮食就餐率100%

34.住院病人就餐率≥90%

35.院内感染率≤10%

36.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率≤0 .5%

37.医疗事故发生次数0

38.医疗事故、严重差错定性处理正确100%

39.昏迷和瘫痪病人褥疮发生数0

40.年意外事故发生次数0

(含火灾、爆炸、建筑物倒塌、患者人身伤害等)

41.病床使用率≥85%-≤93%

42.平均住院日≤20天

43.病床周转次数≥17次/年

44.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出普通门诊≥2次/周

45.完成指令生任务100%

(含抢救、援外、支边等)

46.万元以上医疗设备、仪器完好率≥95%

47.万元以上医疗设备、仪器使用率≥30小时/周

11

48.医务人员三基考核合格率100%

49.急救物品完好率100%

50.一个一针一管执行率100%

初始1989《医院分级管理办法(试行草案)》

【分类号】 4071098907 【标题】 医院分级管理办法(试行草案) 【时效性】 有效 【颁布单位】 卫生部 【颁布日期】 891129 【实施日期】 891129 【失效日期】

【内容分类】 编制与机构 【文号】

【名称】 医院分级管理办法(试行草案) 【题注】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改善与加强医疗卫生工作的宏观管理,调整与健全三级医疗预防体 系,充分合理地利用卫生资源,提高医院科学管理水平和医疗卫生服务质量,更好 地为保障人民健康服务,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建立医院评审制度。根据医院的功能、任务、设施条件、技术建设、医疗服务质量和科学管理的综合水平,对医院实行分级管理。

第三条 医院的设置与分级,应在保证城乡医疗卫生网的合理结构和整体功能 的原则下,由卫生行政部门按地方政府“区域卫生规划”统一规划确定。 第二章 医院分级与分等

第四条 医院按功能、任务不同划分为

一、

二、三级:

一级医院:是直接向一定人口的社区提供预防、医疗、保健、康复服务的基层 医院、卫生院。

二级医院:是向多个社区提供综合医疗卫生服务和承担一定教学、科研任务的 地区性医院。

三级医院:是向几个地区提供高水平专科性医疗卫生服务和执行高等教学、科 研任务的区域性以上的医院。

企事业单位及集体、个体举办的医院的级别,可比照划定。

第五条 各级医院经过评审,按照《医院分级管理标准》确定为甲、乙、丙三

12 等,三级医院增设特等,共三级十等。

第六条 在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划与指导下,

一、

二、三级医院之间应建立与完 善双向转诊制度和逐级技术指导关系。 第三章 医院评审委员会

第七条 医院评审委员会是在同级卫生行政部门领导下,独立从事医院评审的 专业性组织。

第八条 医院评审委员会分为部级评审委员会、省级评审委员会、地(市)级 评审委员会三级。

1.部级评审委员会,由卫生部组织,负责评审三级特等医院,制订与修订医 院分级管理标准及实施方案,并对地方各级评审结果进行必要的抽查复核。 2.省级评审委员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组织,负责评审二、三级甲、乙、丙等医院(包括计划单列市的

二、三级医院)。

3.地(市)级评审委员会,由地(市)卫生局组织,负责评审一级甲、乙、丙等医院。

各级评审委员会要定期向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提交工作计划和工作报告。 第九条 评审委员会由同级卫生行政部门聘请有经验的医院管理、医学教育、临床、医技、护理和财务等有关方面专家若干人组成,其成员必须作风正派、清廉 公道、不徇私情,身体健康,能亲自参加评审工作。 评审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第十条 各级评审委员会要制定工作章程,建立和完善工作制度。要严格遵守 国家法律及有关廉政建设、勤俭节约的规定。 第四章 评审程序

第十一条 自查申报。各级医院应根据医院分级管理标准先行自查,认为符合 标准后,填写《医院评审申请书》一式数份,向相应的评审委员会提出申请。 第十二条 资格评审。评审委员会根据申请书对医院的申请及时进行初审,确 认参加评审的资格。

第十三条 考核检查。医院评审委员会对医院实行平时有重点的抽查和周期评 审相结合的考核检查。日常考核结果作为周期评审的一部分。周期性评审时应根据 评审标准结合自报材料进行实地检查,包括听取汇报、与管理人员讨论、全面检查、抽查、回顾性调查、接待院内外来访等方式,最后采取评分或数学模型办法对医 院作出综合评价。评审过程中,医院应向评审委员会提供所需要的各种真实资料和 情况。

第十四条 评审结论。评审委员会应对被评审医院作出级别和等次的结论,并 提出正式报告呈报同级卫生行政部门。

凡申报三级特等医院者,应先报省级评审委员会通过三级甲等医院的评审,然 后由省级评审委员会根据评审结果决定是否推荐其到部级评审委员会参加三级特等 医院的评审。

第十五条 审批。依据评审委员会的报告及评审结论,由相应级别的卫生行政 部门审定批准。各级医院的审批权如下: 1.三级特等医院,由卫生部审批;

2.

二、三级甲、乙、丙等医院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审批;3.一级甲、乙、丙等医院由地(市)卫生局审批。

13 第十六条 申请复审。医院对评审结论有不同意见,可在接到评审结论的正式 通知一个月内向评审委员会请求复审。凡要求复审者,必须提出充分的理由和依据 ,经评审委员会研究并报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决定是否复审,复审只限一次。 第十七条 评审费。申请评审(包括复审)的医院,应缴纳评审费。评审费标 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部门报物价部门核定。 评审费收入只能用于开展医院评审活动的正常支出。

第十八条 评审周期。每一评审周期为三年。医院应在评审周期结束前十八个 月提出申请,呈报资料。评审委员会接到申请后,在本评审周期结束前三个月完成 评审。

第五章 评审结果

第十九条 经过评审的医院,由审批机关发给全国统一格式的证书,并由发证 机关按年度公布评审结果。

第二十条 实行医院分级管理后,医疗收费应按评审结果有所区别。各地可根 据国家价格改革的统一部署,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按医院级别,在近

一、两年内 可先试行对门诊挂号、住院床位收费适当拉开档次。具体调整意见和收费标准由各 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物价部门制定。

第二十一条 各级医院评审委员会与卫生行政部门对存在较多问题的医院应提 出限期改正的意见或对其重新评审,对连续三年不申报评审或不符合基本标准的医 院,一律列为等外医院,由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加强管理并根据情况,予以整顿乃至 停业。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二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可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 。目前尚不具备条件参加全国医院统一评审的贫困地区,可参照本办法制订地区性 标准和实施办法,暂不参加全国统一评审。

第二十三条 中国人民解放军系统医院,按总后卫生部部署实施分级管理与评 审。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的解释权在国家卫生部。

第16篇:医院评审

xx市中心医院接受复评:

一、肿瘤科巡查

肿瘤科巡查

5、9:18分

询问护士级别护理

护士:张x 一级护理的措施有哪些?答:尿道护理、放化疗病人护理等科室一级护理病人的相关措施

6、查54 床病历

54床蒋xx 住院号57509x 结肠CA 问:化疗药物的副作用。答:一般为恶心、呕吐等 问:看护理记录问一级病人多久记录一次护理记录,放化疗病人的反应有无记录和护理的健康宣教,建议放化疗病人患者的副作用应加强观察,并体现在护理记录上,如(未出现恶心、呕吐等)护理书写记录过于简单,未体现护理具体的措施与内涵

6、9:24

产看输液流程,专家说输液操作中均能体现三查,产看2015年护理目标,还有目标管理相关检查资料问题的反馈

整改

评价

追踪

7、问护士长

a)

问特一级护理的目标:≥90%

b)

问患者服务满意度合格标准:90分以上

错误

应为95% c)

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处理流程知晓率

答:100% d)

本岗位职责知晓率

答:100%

错误

应为90%

9、查看级别护理,检查问题的整改及反馈

护士长说每个月若有问题都有整改记录,每年对级别护理的情况进行总结分析。

10、查看质控手册相关内容,护理部针对1月检查要求肿瘤科2月进行输血培训,专家追踪2月是否进行了输血培训。

11、查看护理常规(肿瘤专科)。

专家询问护理部主任何时修订制度及流程。

何主任答:对于有改动的及时修订,对变动不大的两年修订。

专家说应体现修订标识,并查看对新修订制度的培训记录(培训手册),接着查看护士对培训的记录体现(业务学习记录本),查看新修订制度的考核记录本(规培手册上的抽考记录、试卷资料)。

专家说护士业务记录本未记录有制定修订程序与规定的记录,但只要问题回答,也算是培训。

12、查看新技术、新业务准入、资质准入

专家建议,只针对科室的新技术、新项目,可理解为外院有本院无,其他科室有本科室无,如果这样的话就都算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定期召开新技术、新项目论证会,由护理部、科教部牵头,医生、律师、护理共同参加。从技术伦理各方面进行论证,以确定是否适合开展。过半年追踪新技术、新项目开展的效果怎么样。

13、查看人力资源调配方案。

二、神经外科巡查

1、专家询问护士病人的主要病情。

询问患者住院时间,患者讲述住院原因。询问患者排泄、活动情况。

2、询问患者输液的药物,腕带的作用。

3、1床

a)

护士介绍主要病情

b)

专家查看护士对患者进行翻身 c)

询问护士患者的管道,胃管的作用及检查方法,并询问格拉氏评分项目。护士长介绍目前已将评分表更改。 专家建议:不能在没有循证的情况下更改。

现场要求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格拉氏评分,责任护士的评分与组长的评分不一致。

建议:患者应进行良姿位摆放。

4、问题:患者需要避光,头皮针管道部分未避光 建议:采取不同措施进行避光

5、专家询问创腔引流的情况以及注意事项(询问护士何冬梅:年限7年) a)

最近科室进行了哪些培训?应急演练是什么? b)

护理部层面的应急演练是什么?

c)

问病房有患者说液体有问题,护士应该怎么办 专家到第一诊疗室

a)

查看冰箱温度登记本 b)

查看无菌包 c)

询问药物配制 d)

查看高危药品 避光延长管注意头皮针部分要避光,郑主任建议把患者衣袖拉下来就起到避光作用

6、专家查看护理质控手册,询问质控活动开展情况

a)

查看质控活动记录:查三级质控的执行 b)

对不良事件报告,建议报告单上责任人一栏不要只是责任人和当事人,科室的原因分析较简单,建议细化 c)

查看2015年不良事件报告 d)

查看科室组织的业务学习记录

e)

询问护士患者发生输血反应的表现、处理 f)

询问输血执行后的流程 g)

询问医生输血核对内容 h)

询问医生患者用血的原则

i)

询问医生遇到左右手术,怎样预防手术部位错误 j)

询问医生针刺伤的处理流程

k)

问题:医生对针刺伤的处理流程回答不全 l)

针刺伤的培训时间

7、问医生

问医生:什么叫标准预防。 答:是将普遍预防和体内物质隔离的许多特点进行综合,认定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需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黏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根据传播途径采取接触隔离,飞沫隔离,空气隔离,是预防医院感染成功而有效的措施。

医生回答不出来。

科室对医生进行了哪些培训?

问医生:灭火器在病区哪些地方放置了?灭火器的使用。

三、心胸外科巡查

1、询问护士长床位数,上班护士总数,危重病人有哪些。

2、专家查看护士排班本,询问能级对应如何体现,询问护士长应急人力资源调配方案。

3、询问护士长工作年限,发生胸腔闭式引流管脱落应急预案,拔管的指针,老年患者多不多,是否有跌倒风险。消化内科巡查记录 14::30

四、消化内科

1、询问内镜检查、肠道准备

(1)泻药(2)服肠道动力的药物

2、问内镜护士。答:有四个护士。

询问内镜消毒时间、4台主机、13条胃镜、6台消毒机、每台消毒14分钟。 每年开诊量:肠镜200例,胃镜1000多例 询问食管扩张、支架、息肉的治疗

3、优质护理服务举措 ,无具体的实施及措施

4、口服药发放的具体操作。答:单次发放

5、询问电话回访。答:护理人员电话回访,针对回访的信息与医疗共同讨论进行整改。

6、优质护理服务专项评价,优质护理服务联席会议,优质护理服务应有各种保障制度、激励机制。

7、查看用药(口服药):对于那种输完液要离院的病人,口服药应怎么发放。答:对于这种病人护士指导病人服药后,病人家属和在院病人带药单后带药回家。

2、

五、门诊

护理x主任今天在门诊看了注射室、眼科治疗室、康复治疗室、心电图室,

1、问了医生手卫生时机.现场洗手.洗手时间.门诊患者如何身份识别。

2、心电图室问危急值包括哪些、现场查看危急值登记本、如何通知门诊及住院病人的危急值、现场抽考CPR。

3、问注射室的工作量,过敏性休克咋个抢救,采取哪些措施

六、康复科

1.询问主任康复科现状;治疗师人数;学历情况 2.询问康复专科护士人数,查看医技康复资料 3.查看医技组质量管理小组构架与质量活动开展情况 好的地方:把医院领导的精神传达文件放在质控资料里 4.询问质量会议内容

5.问患者主要病种,关注儿童康复,主要类型脑瘫,运动神经瘫痪等 6.对于卒中,吞咽障碍等患者的主要治疗,主任向专家介绍吞咽障碍治疗开展情况

7.康复出院后的指导怎么做的,主任向专家介绍门诊指导、随访指导 8.向专家介绍微信平台的消息推送情况,四个视频的制作内容等,专家表示赞许 9.查看输液管理情况

10.查看跌倒专项分析,询问治疗师对跌倒的评分是否知晓,因为跌倒发生地点多在训练区,建议治疗师应熟悉

七、急诊科:

分诊台护士测血压、传染病人测血压后问袖带该怎么处理、问实习护生岗位职责,查看处置室、保洁值班室,查看抢救室,还抽查了洗胃,接着又查资料。

八、肝胆外科

肝胆外科晨会

一、床旁交班时夜班者叙述较少,都是由责任护士在做健康指导

二、患者湿化瓶内水较少

三、交班者对患者的到院情况未做交接

四、护士长对胸腔闭式引流未做指导性介绍,护士长在床旁交班过程中未参与

五、胸腔闭式引流在出口处未进行规范固定

六、向患者做引流管知识介绍时未告知其引流管滑脱的危险性 晨会通报:(护理组)

1、用药、采血、自杀未深度分析

2、未体现上级护士对下级护士的指导

3、师资培训效果未分析

肝胆外科巡查:

七、专家查看一览表,询问责任护士分管的是否有老年患者,责任护士介绍27床病史。专家询问患者吹气球的作用是什么,询问护士如何指导患者吹气球?安置T管的时间?引流量是多少?护士对引流情况不熟悉。 询问患者能否下床,如何进行活动?术后5天,第4天下床。

询问患者的饮食情况,当日已下医嘱进流质食物,责任护士介绍如何进食。

八、专家询问26床患者,自觉症状如何?入厕是否自己去?是否方便?患者自述头晕,专家询问患者下床如何缓解头晕的现状

12、专家询问医生(2013年上班)是否提到过针刺伤,如何处理上报?回答:在手术室遇到过,在科室已上报。专家查看职业暴露的登记,有登记。

13、专家问:如何鼓励患者参与安全管理。

回答:包括沟通、手术、术后康复、安全核查、腕带并邀请患者主动参与到安全核查中来。

专家问:那么手术环节中,如何鼓励患者参与安全管理。

回答:术前准备沟通要求患者参与,手术室中手术开始前给予心理安慰,手术安全核查的核查方式及内容。

14、专家问:假如我是患者,手术需要分左右,如何与患者沟通。回答:先查对腕带,再查体,询问病史。 专家认为:应询问患者自己是左边还是右边

15、专家问:手术中离体标本如何管理?是由谁送到病理科? 回答:30分钟内固定标本,巡回护士送标本,核查很重要。

16、专家问:最近培训的内容。

17、回答:CPR做一次。

18、询问用药是什么?专家查看16床患者?询问患者目前症状?询问护士生长抑素的作用?泵报警时应急处理办法?询问护士工作年限?科室是否进行专科培训?该患者的护理要点是什么?目前患者输液用药是什么?查对如何执行?患者刚才做的检查项目是什么?上一天排泄情况?患者的饮食情况?

19、查看患者留置针情况,敷贴上的字迹模糊询问留置针更换的指针? 20、专家询问主任(刘)

①科室是否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开展的时间?

主任介绍优质护理服务开展的时间及快速发展情况,医护一体化的开展落实情况 ②询问主任科室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以来的变化 主任回答开展以来促进医疗质量的提升,责任制整体护理的落实提升了患者满意度,医生满意度,患者满意度高了,提升了科室的整体水平。

21、抽考CPR ①医生发现25床患者需要抢救。医护一体配合抢救。

专家认为1.建议使用简易呼吸器,而不是用口对口人工呼吸; ②医生开放气道的动作不完全正确;

③通知麻醉科插管时未将床头移开,未腾开空间; ④建议更好的结合实际,有效展开抢救。 (

九、护理部

评审员:杨x、郑xx到护理部指出:

1、不良事件

一、针对不良事件的分析,建议将前三位的科室进行分析,为什么会排在前列,重点进行改善,由科室自己提出意见进行整改分析

二、针对不良事件发生人的职称、发生时段等建议进行前后对比,不断细化改进,分析是否需要进行相应内容的改进

三、针对发生地点的每个项目建议与上一年进行对比,分析各项目发生的具体原因以促进改善

四、对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建议原因分析应具体细化

五、用药错误、采血错识分析的时候应分开分析。应具体分析每个次目的分生原因,找到真因。护理部分析的深度不够,需要进行更深入的分析。

六、针对患者自杀事件护理部应进行重点分析,从护理管理角度查找原因,有针对性进行整改。

七、建议针对用错药事件,建议信息科对医嘱执行进行设障,即未扫描PDA就无法执行。

2、护理查房

一、护理部的查房应三种查房类型均执行,查房记录中没有查房类型,参加人员建议放在前面。

二、业务查房应是谁查房谁主导,查房人不清楚。要体现上级护士对下级护士的督导作用,责任护士应向查房人进行病史汇报,查房人应根据汇报情况,病情进行全面的查体,查看责任护士的护理工作落实是否到位,检查其汇报的内容是否详实,以体观对下级护士的督导,然后通过与患者的沟通,融入学科方面的前沿支态,查房人可抽问年轻护士对患者相关疾病知识的知晓率,同时指导年轻护士的相关内容的掌握。(护理查房记录更像是总结,没有体现出查房的步骤及专业性指导。)

3、疑难病例讨论

1、讨论应有一个主导的人,没有体现出来

2、循证依据的高度不足,至少应查询五种以上的数据库,护理部讨论更多的是目前的问题,没有专业前沿的内容,深度不够,讨论的解决内容不够细化,没有体现如何解决问题,相关的建议没有说明依据,不能是主观的说明,需要怎么做

4、护理质量与安全

1、护理部领导建议在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中参与跟组。即何主任在管理组,朱主任在安全组

四、护理质量与安全

1、护理部领导建议在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中参与跟组。即何主任在管理组,朱主任在安全组

2、门急诊危急值报告无流程。建议在危急值登记本“是否处理”

3、护理部对危急值的专项督察应有追踪,分析,整改措施。

5、人力资源管理

1、查看人力资源床护比,询问心胸外科年心脏手术多少台次,护士22人是否满足临床需求

2、晋级职称的条件:除现有职称晋升标准之外,建议对晋升副高人员加入现场查房,查房内容应为本专业内容,晋升主管护师应考核讲课水平,专科知识考核与急救技能考核。

3、对护理部干事工作职责的完成情况缺少考核、评价

4、护理部干事在轮转期间应该参与本专业的培训(建议护理部干事上午一般参与临床工作)

6、教学管理

1、护生教学质量分析无追综,无授课教学评价及分析

2、对教学师资培训无具体的培训效果评价,如师资培训参加多少人,培训覆盖率多少,年终的受训率是否达标。

疑难病例讨论和护理查房中存在的问题:1.要有主查人,必须是主管以上人员或护士长。2.参加人员在主查人后,可电子打印。各科室今晚立即整改。

第17篇:综合评审

综合理财规划

1.综合理财规划建议书的作用:1)认识当前财务状况;2)明确现有问题;3)改进不足之处。

2.综合理财规划建议书的特点:1)操作专业化;2)分析的量化性;3)目标指向性。

3.综合理财规划建议书的写作过程:1)明确目标,制定计划;2)搜集材料,分类汇总;3)辨别真伪,梳理材料;4)一鼓作气。 4.综合理财规划建议书的操作要求:1)全面;2)细致;3)有条理

5.工作要求:

第一步:制作封面和前言,封面包括:标题,执行理财单位,日期。前言包括:a致谢b建议书由来c所用资料来源d公司义务e客户义务f免责条款g费用标准。

第二步:提出理财规划的假设前提

第三步:整理客户财务以及非财务信息,做出诊断。比如客户家庭成员基本情况,财务信息等。

第四步:确定客户理财目标:1)全面理财规划目标;2)专项理财规划目标

第五步:完成分项理财规划,即八大规划。

第六步:分析理财建议书预期效果

第七步:完成理财规划建议书的执行与调整部分

第八步:玩呗附件及相关资料

6.理财规划应遵循的原则:1)通观全盘、整体规划;2)不同类型家庭不同理财规划核心策略;3)建立现金保障:a日常生活储备b意外现金储备c家族支援现金储备;4)风险管理优于追求收益;5)消费投资于收入相匹配;6)开源与节流并举;7)未雨绸缪,早做规划;

8)通俗易懂,便于理解。

第18篇:综合评审

一、政府采购案例及论述(100 分)

一起投诉引发两次重审

某县污水处理厂管线施工招标工作,由县污水处理厂筹集指挥部负责.具体事项委托某招标代理公司承办。2011年l月23日在省建设工程网上发布了招标公告。3月16日,开标会议在县工程交易中心如期举行,并邀请县纪委、检察院等部门参与开评标全程监督。此次招标共有8家单位参与了投标。评标作由从市评委库中随机抽取的3 名专家和从县评委库中随机抽取的2名专家,以及2名招标人代表组成的7 人评标委员会负责。评标采取的是综合评分法。招标人在招标文件第一章前附表中.对资质审查合格条件规定:(1)投标人必须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和二级以上(含二级) 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资质,并且证书经年检合格,且有类似工程业绩;(2)项目经理资质等级须市政专业二级以上(含二级),资质证书经检验合格,且有类似工程业绩;本工程采用资格后审,由招标人、评委在开标后,对投标人及项目经理资质按照国家规定及本招标文件要求进行审查,资格审查不合格的投标文件作废标处理.评标委员会成员在评标时.发现招标文件中对投标人要具备类似工程业绩资格的标准没有明确界定。为此,评标委员会根据该工程实际情况.研究确定类似工程业绩为2008年l月1日以后施工过类似工程.且工程总价在300万元以上,作为所有投标人类似工程业绩资格审核的统一标准。在审查投标人投标书时,有三家项目经理资质专业是工民建专业,有一家项目经理资质等级达到市政三级,有三家没有提供类似工程业绩.有一家工程量清单没有印鉴。经过评审.具有类似工程业绩资格的投标人不足三家.缺乏竞争.建议招标人重新组织招标。在3月17日向所有投标人宣布了评审结果。3月19日,参与投标的某工程建设总局以投诉总局以投诉书形式向县纪委、招标办提出投诉。

针对投诉人提出的评标委员会现场制定工程总价在300万元以上的类似工 程标准,作为投标人类似工程业绩资格审核的标准.违反法律、法规等相关规定问题,县纪委与招标办进行了联合调查。

经查:评标委员会在评审投标人资格时.发现招标文件对投标人资质要求的类似工程业绩,没有规定具体数额标准.不便于评审。因此,经现场讨论研究,根据该项目的规模和特点,决定将类似工程业绩数额界定为工程总价在300万元以上,作为所有投标人类似工程业绩资格审查的统一尺度。按此标准评审时,发现有六家没有达到规定标准的工程业绩。

为此,招标办责成招标人组织原来的评标委员会所有成员按照招标文件规定的标准和方法进行重新评审。

招标办将重审结论向投诉人进行了反馈。投诉人当即表示有疑义,认为是评标委员会有意否决投标人。其理由是:他们听有关评标委员会成员讲,此次重审就是走过场.人多数评标委员会成员认为这次如果评审通过,说明第一评审错误.所以二次重审是形式。为了本着对投诉问题负责和实事求是的原则,经请示市招标办同意.县招标决定.由招标人重新抽取评标专家.组成新的评标委员会进行审核。

第二次重审。4月8日,招标人在检察院、招标办监督下,从省级专家库中.随机抽取了6名专家与招标人代表1人组成新的评标委员会,进行重新评审.宣布此次招标没有合格投标人.招标失致,建议重新招标。

4月10日.招标办将重审结论向投诉人进行了反馈。投诉人没有再表示有疑义。

(一)问题

问题l :先后两次评审专家的组成是否合理?组建评审组应注意什么问题?(5分)

问题2 :引发投标单位投诉的原因是什么?理由是什么?应该怎么做?(6分)

答:投诉的主要原因就是招标文件中对投标人要具备类似工程业绩资格的标准没有明确界定。致使评审投

标人类似工程业绩资格尺度无法把握,从而评标委员会为了便于评审,现场制定了标准。

招标文件作为招标人要求投标人做到各种事项的告知文本,必须要规范、名词术语统

一、表述清楚、条理分明、用词准确;对评审方法和标准必须要详细、合法、可行,让评标委员会为了便于评审。 评审一定要依法办事。这次投诉的主要问题就是评标委员会现场制定了评审标准。

根据国家7部委第12号令第十条规定:评标委员应按照招标文件中载明的评标标准和方法进行评审,不能自行规定标准和方法进行评审。评标委员会为了便于评审,针对招标文件没有载明的标准,自行制定,这显然是违反了该条规定。如果因为招标文件问题使评标委员会无法评审的,评标委员会应该如实在评标报告中说明,不应主观臆断自行制定标准进行评审。为此,评标委员会评审一定要依法办事,才能保证评审结果公平、公正。 监督一定要到位。招投标监管部门应高度重视评标过程的监督,发现评标委员会不按法定程序、招标文件的规定评标,招标人或招标代理机构非法干预或者施加影响时,监督人员应当及时制止或予以纠正;查处问题时,更要秉公办事,努力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招投投环境。

问题3 :投标单位递交的材料有何不当之处?应当怎么做?(8 分)

答:招标单位制定的“招标文件”存在以下严重缺陷:

第一、未能列出《印刷许可证》在内的供应商资格条件。具备应标的资格和条件,是供应商参与投标的前提,招标文件必须明确投标供应商的资质条件,对不具备投标资格条件的供应商予以排除。

第二、没有规定中标后“弃标”或“履行不当”必须承担的违约责任。这是一个极大的漏洞,对中标后的供应商不能形成制约;对“弃标”或“履行不当”的供应商无法追究。

第三、未明确必须达到的质量标、服务标准和供应商应做出的书面承。这是对项目最终成果的质量标、服务标准的确定,是供应商做出的书面保证。没有这一条款,就无法对项目最终成果达标情况进行检查、验收。

正因为存在以上缺陷,使招标活动失败、受到投诉、上级追究查处和产生不良的社会效果等一系列问题,教训是十分深刻的。

答:(1)立即停止此次谈判;

(2)谈判所作结论无效;

(3)退还供应商保证金;

(4)认真修改谈判文件;

(5)警告代理公司,令其依法操作。

问题4 :结合案例,请说明企业参与政府采购应注意哪些问题?(10 分)

答:

1、必须严格遵循《政府采购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的规定,依法操作,这是做好工作的前提条件。一切违法、违规的做法都必须立即停止和纠正。

2、认真做好招标前的各项准备工作。组织机构必须健全、人员必须到位、责任必须严格落实。编写招标文件要组成专门的起草、编写小组,从不同角度充分考虑到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使招标文件达到全面、严谨、细致、无纰漏的要求,并指派专业人员进行严格的审核。

3、选择中介机构应严格审查其职业资质和社会诚信,签订严格的协议,并对其操作过程进行有效的监督。防止社会中介代理机构为追求经济利益,见利忘法,违规操作,给采购人带来不应有的损失。 4监管、公正机关应发挥职能作用,在招标过程的每一个流程过程中,认真履行监督、检查的责任,处处体现出公正、公开、公平的原则,按规定公布各程序的进展情况,做到公开透明,避免给参与方造成“有

失公正”的错觉。

5、制定严格的专家评审标准和工作规则,确保评标专家的人员构成客观、公正,要贯彻利益回避原则。评审专家个人资质必须符合规定要求,达到相应的知识、技能、职称标准;专家评审组的成员必须按要求从规定的专家库中随机抽取;评审组成员的数量、比例构成必须符合规定要求;专家组的工作必须按规定的程序、要求进行,确保公正、客观。

通过对本案例的分析,应得出如下的认识:

做好招标工作,贯彻《政府采购法》和《招投标法》是核心,各项制度措施的落实是关键,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是重点,对整个过程的监督、检查是保证。在实践中,我们还应该紧密结合实际工作的特点,抓好贯彻落实,使招投标工作能沿着正确的轨道健康发展

问题5 :企业对招标结果有质疑,应采取怎样的措施?(16 分)

答:供应商对中标结果不满意的投诉程序具体包括:①供应商对政府采购活动事项有疑问的,可以向采 购人提出询问,采购人应当及时作出答复,但答复的内容不得涉及商业秘密②供应商认为采购文件、采购过程和中标、成交结果使自己的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在知道或者应知其权益受到损害之日起七个工作日内,以书面形式向采购人提出质疑③采购人应当在收到供应商的书面质疑后七个工作日内作出答复,并以书面形式通知质疑供应商和其他有关供应商,但答复的内容不得涉及商业秘密④采购人委托采购代理机构采购的,供应商可以向采购代理机构提出询问或者质疑,采购代理机构应当依照政府采购法第五十一条、第五十三条的规定就采购人委托授权范围内的事项作出答复⑤质疑供应商对采购人、采购代理机构的答复不满意或者采购人、采购代理机构未在规定的时间内作出答复的,可以在答复期满后十五个工作日内向同级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投诉⑥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在收到投诉后三十个工作日内,对投诉事项作出处理决定,并以书面形式通知投诉人和与投诉事项有关的当事人⑦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在处理投诉事项期间,可以视具体情况书面通知采购人暂停采购活动,但暂停时间最长不得超过三十日⑧投诉人对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的投诉处理决定不服或者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逾期未作处理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二)结合工作经验.你认为知入政府采购对于企业的意义.企业应该如何更好的加入到政府采购的供应商队伍?(论述不低于2000 宇)( 50 分)答:政府采购市场是一块特殊的市场,与其它市场相比,政府数量巨大,政府不仅购买能力强,支付能力

强,资金来源的可靠性高,它的信誉程度在市场上也是最高的。所以,政府采购这块“大蛋糕”

也被广大供应商看好。而在实践中,总有供应商满足进入政府采购的条件,却屡屡失败。 首先,部分供应商在参与政府采购之前,对政府采购的竞争规则和采购方式认识不清。供应商应充分了解政府采购的六种方式: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询价、单一来源采购和国务院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认定的其它方式。其中,公开招标是一种完全竞争性的招标方式,有着竞争性强、透明度高、程序规范、采购规模大等优点。邀请招标与公开招标采购方式相比,竞争性和信息透明度较弱。在项目专业性较强,潜在投标人范围有限,时间比较紧迫或者采用公开招标并不合算的情况下,采取邀请招标的方式更为有利。竞争性谈判采购可以有效缩短采购时间,节约采购成本更全面的满足采购人的需求,更容易达到适当的价格和一致的协议但这种采购方式不具有公开性,竞争也有限,采购人有着自主决策的权利,容易给参与者或操作人员造成串通舞弊的机会。因此采用竞争性谈判方式进行政府采购必须严格遵循法律法规的规定。单一来源采购方式程序非常简便,采购成本小,但不具备竞争性,也缺乏透明度。询价采购方式程序简便,时间短,适用于标准统

一、价格变化幅度小,货源充足或者大宗、连续性、消费性质的政府采购项目。但规模效益差,竞争不充分,信息透明度不高。除了以上五种采购方式外,定点采购、协议供货等其他采购方式也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效果。协议供货制度通过统一招标定品牌、定价格、定折扣率、

定期限、定服务条件,并以协议形式固定下来,然后通过文件形式将相关内容告知各采购单位。这样不仅解决了时效性的问题,提高了政府采购的效率,也降低了采购成本。政府采购方式有着不同的适用范围,所以,供应商要根据不同的采购项目来选择适合自己的业务进行投标。

其次,供应商对编制招投标文件了解不透彻,供应商在编制投标文件时,内容不全面,对于《投标人须知》、《采购标的简介》、《报价须知》等有关招标内容,供应商不能够足够重视,而将精力倾向于产品技术方面,由此,导致了没有符合标书要求的重要条件而废标。所以,供应商要充分研究了解采购人的需求,根据招标文件的要求,有针对性的选择适合的产品参与投标,并在投标文件上符合要求。

第三,是报价的问题,在报价方面,供应商不仅要将报价控制在预算范围之内,还要根据所投产品质量,达到性价比高的要求。所以报价的合理性也是供应商参与投标的重要环节。

第四,供应商应仔细研究采购人的需求方向,随着我国政府采购市场的发展,售后服务已逐渐被采购人愈发看重,售后服务的质量已成为评标因素中不可或缺的一项。所以售后服务与售前服务一样重要。

第五,供应商应顺应国家发展趋势,顺应市场经济的走向,目前,节能减排已成为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工作重点。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国办发〔2009〕48号)文件中明确指出:各地区、各部门要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继续实施促进节能减排的政府采购政策,完善清单动态管理制度、公示制度和执行政策的奖惩制度”。这充分说明节能减排已是政府采购发展的必然趋势,供应商应充分提高节能环保意识,投入精力在技术要求上创新,全力开发节能环保产品,将节能减排意识深入到企业战略中。

第19篇:医院等级复核评价(评审)标准诠释

医院等级复核评价(评审)标准诠释

1、医院依法执业要求“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必备,并制定相应的实施文件”,应怎样执行?

医院及职能部门、业务科室应备有相应的法律、法规、规章文本,可使用省卫生厅医政处组织编印的《医院评价(评审)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汇编》;对医院管理较密切相关的,如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医师定期考核管理办法、卫生部关于全面推行院务公开的指导意见、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医师外出会诊管理暂行规定、医院财务制度等,应制定实施文件,并抓好贯彻落实。

2、医院应制定与贯彻执行哪些规章制度?

我省实施医院评价(评审),以制度建设为重点,推进医院管理法制化、标准化、规范化,从而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贯彻落实以病人为中心的办院宗旨。

制度建设的基本要求,是要实现医院管理有章可循,有章必循。 医院必备的规章制度有:

(1)医院工作制度,应成册可用。其中卫生部提出的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13)项,是优先级制度。 (2)岗位责任制,应成册可用。

(3)医疗护理操作规程,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应成册可用。 (4)《吉林省医院等级复核评价(评审)细则》要求的其他规章制度。

医院规章制度,是医院管理的依据,也是医院管理的标准。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应符合先进性、准确性、完整性和可操作性的要求,并以医院的文件形式颁发。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贯彻落实各项规章制度。一是要加强规章制度的教育与培训,使医务人员人人知晓相关的规章制度,提高贯彻执行的自觉性。二是要加强规章制度的监督与考核,不断提高全院医务人员对规章制度的执行力。三是要建立执行规章制度可追溯机制,做好各项规章制度的运行记录,维护各项规章制度的运行轨迹,并注重持续改进的工作,以不断完善制度建设,不断改进医院管理。

3、医院各科室服务能力包含那些内容?

主要包括人员执业能力、技术发展和设施、设备改善三部分内容。医院应有科室服务能力建设计划、实施和成效。

4、院级领导把主要精力用于医院管理工作,有何具体要求? (1)院级领导从事医院管理工作与原专业工作的时间比例应达到4:1以上。

(2)其主要精力用于医院管理的改善,用于医院质量与安全的持续改进。

(3)院级领导不宜兼职科主任。

5、医院领导及中层干部相关法律知识笔试范围有无界定?

(1)参考人员包括医院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和20名中层干部(各科长、科主任、护士长,抽签产生)。

(2)相关法规包括与医院评价(评审)关系密切的法律、法规和规章,

详见省卫生厅医政处编印的《医院评价(评审)标准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汇编》。重点为以下10部法规: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医院感染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 医师定期考核管理办法

卫生部关于全面推行院务公开的指导意见 病历书写基本规范 处方管理办法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6、要求医院设立一些组织机构的政策依据?

(1)《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卫生部令,2006年9月1日)规定:“住院床位总数在100张以上的医院应当设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和独立的医院感染管理部门”。

(2)《卫生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卫生部令,2006年8月16日)规定:“年收入3000万元以上或拥有300张床位以上的医疗机构、年收入2000万元以上或所属单位多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配备专职审计人员。”

(3)《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卫生部令,2000年10月1日)规定:“二级以上医院应设置独立的输血科(血库),负责临床用血的技术指导和技术实施,确保贮血、配血和其他科学合理用血的措施的执行”。

7、怎样理解院、科两级管理责任制?

(1)医院确定的管理目标及其要求,应逐项分解、责任到科室。 (2)医院管理责任制应以质量与安全为核心内容。

(3)明确院长是医院管理第一责任人,科主任(科长)是科室管理第一责任人。

(4)制定并实施院、科两级考核与奖惩制度,并实行责任追究制。

8、“建立完善的护理管理组织体系”,如何理解? (1)实行主管院长领导下的护理部主任负责制。

(2)有效落实垂直管理。三级医院实行护理部主任、科护士长、病房护士长三级护理管理责任制;二级医院可实行护理部主任、病房护士长二级护理管理责任制。

9、“对护士的管理有明确的规定”,如何理解? (1)对全院护士实行护理部统一管理。 (2)有新护士录用办法。

10、“病房护士与床位比例达到0.4:1”,如何计算?

这是标准底线。按照卫生部要求,有条件的应达到0.6:1。病房护士指在病房上班的正式护士,不包括在职能部门、门诊部、医技科室等上班的护士;床位指病房实际开放的床位数。计算公式:病房护士与床位比=病房护士总数/病房病床总数。

11、怎样理解及执行岗位职务聘任制?

(1)岗位职务包括岗位技术职务和岗位行政职务。

(2)岗位职务聘任制实行竞争上岗和岗位动态管理。其中对岗位技术职务实行评聘分开。 (3)应实行全员聘任制。

(4)应建立健全岗位聘任制度,并有完善的考评办法。

12、甲、乙类大型医疗设备目录?

卫生部规定的甲、乙类大型医用设备管理品目(第一批) 甲类(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管理)

(1)X线---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仪(PET--CT,包括正 电子发射型断层仪即PET)

(2)伽玛射线立体定位治疗系统(γ刀) (3)医用电子回旋加速治疗系统 (MM50) (4)质子治疗系统

(5)其它未列入管理品目、区域内首次配置的单价在500万元以上的医用设备

乙类(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管理)

(1)X线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装置(CT) (2)医用磁共振成像设备(MRI)

(3)800毫安以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X线机(DSA) (4)单光子发射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仪(SPECT) (5)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LA)

13、加强对大中型医疗设备合理应用情况分析,应怎样理解并执行? (1)二级医院和三级医院应当分别对整套单价在10万元以上和50万元以上的医疗设备,至少每季度进行一次合理应用情况的分析、评价、反馈、改进,以提高大中型医疗设备使用阳性率。

(2)有充分利用大中型设备功能的管理措施,以提高大中型医疗设备功能利用率。

(3)大中型医疗设备要有管理和操作责任人,并制作操作规程。

14、医院质量管理组织有那些?应怎样履行其职责?

医院必备的质量管理组织(必备委员会)有: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病案管理委员会、药事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输血管理委员会。要求各质量管理组织组织健全,人员组成合理,工作制度健全,管理职能明确,并能认真履行职能。具体要求详见《吉林省医院等级复核评价(评审)细则》相关内容。

15、应怎样执行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

医院应建立健全并全面贯彻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同时突出重点,认真贯彻执行卫生部规定的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的13项核心制度,如:首诊负责制、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手术分级制度、术前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分级护理制度、查对制度、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交接班制度、临床用血审核制度等。 (1)医院应建立健全这些核心制度。

(2)应组织核心制度培训,相关人员培训率及知晓率均应达到100%。

(3)应有贯彻执行的有效措施。 (4)应有贯彻执行的相应证据。

16、医疗质量关键环节、重点部门和重要岗位有那些?

(1)医疗质量关键环节:危重患者管理,围手术期管理,输血,抗菌药物使用,疑难、重大、新开展手术,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病理诊断,放射诊疗,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放射药品、医疗用****管理,血液透析,有创诊疗操作,医护人员手部卫生,手术后废弃物管理等。

(2)医疗质量重点部门:急诊科,ICU,CCU,介入放射学科,放射科,核医学科,检验科,输血科,高压氧科,氧气供应室,新生儿病房,产房,感染性疾病科,口腔科,麻醉科,手术室,内窥镜室,导管室,消毒供应室等。

(3)医疗质量重要岗位:完成“关键环节”、“重点部门”工作的岗位。

17、“三基三严”怎样考核?

各级各类医院应切实加强“三基三严”训练。在这次医院等级复核评价(评审)中,主要考核常用的、应知应会的基本技能(基本技术操作)及相关基本知识,如徒手心肺复苏、电击除颤、气管插管以及洗胃机、呼吸机、监护仪使用等。

18、卫生部要求“住院患者均有适宜的诊疗计划”,应怎样执行? (1)卫生部《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中指出:“首次病程记录的内容包括病例特点、诊断依据及鉴别诊断、诊疗计划等”。据此,诊疗计划

应在患者入院后8小时内完成,并作为首次病程记录的内容之一。 (2)诊疗计划包括检查计划与治疗计划。根据初步诊断,制订检查项目及完成日期与治疗计划。

(3)诊疗计划中的各项检查和主要治疗项目应 符合“适宜性”要求。 (4)主治医师必须亲自审定诊疗计划,并监督实施。 (5)对诊疗计划变更或调整的原因应进行讨论并记录。 (6)检查结果和治疗过程及效果应加以分析判断。

19、急诊观察室留观患者的病历资料有何具体要求?

对收入急诊观察室的患者,应当在门(急)诊病历内书写留观期间的观察记录,包括病情变化、诊疗经过、留观后的去向、交接班记录等内容。各项辅助检查报告单应附在门(急)诊病历内。同时应设立“急诊观察室留观登记薄”,并逐项予以登记。

20、实行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并要求有手术分级授权资料,应怎样执行?

医院应建立健全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明确各专科手术分级标准,并根据本院实际确定各职级医生的手术级别权限;鉴于同一职级医师的技术水平及经验不同,各专科主任应根据实际具体确定每位医师的手术权限,并以书面形式报医院医务管理部门备案;在实际工作中,应严格执行手术分级管理制度,以保证手术质量和患者安全。

21、如何理解“没有质控的临床检验项目或科研项目,不得以创收为目的,不得向临床出具检验报告”?

临床检验项目必须全部开展室内质控,没有质控的临床检验项目,

不得向临床出具检验报告。凡没有成品质控品的检验项目,应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自制质控品实施室内质控,并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其准确性。

22、临床药师任聘资格及主要职责?

临床药师任聘资格:应由具有药学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并按《预防医学、全科医学、药学、护理、其他卫生技术等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暂行规定》和《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全科医学、药学、护理、其他卫生技术资格考试实施办法》有关规定取得中级以上药学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担任。 其主要职责是:

(1)深入临床了解药物应用情况,对药物临床应用提出改进意见; (2)参与查房和会诊,参与危重患者的救治和病案讨论,对药物治疗提出建议;

(3)进行治疗药物检测,设计个体化给药方案; (4)指导护士做好药品请领、保管和正确使用工作;

(5)协助临床医师做好新药上市后临床观察、收集。整理、分析、反馈药物安全信息;

(6)提供有关药物咨询服务,宣传合理用药知识; (7)结合临床用药,开展药物评价和药物利用研究。

23、医院应“具备双路供电系统和自备发电配送能力”,如何执行? 以上标准要求应同时具备,即具备双路供电系统,并自备发电配送能力。在双路供电同时中断期间,医院自备发电以保证手术室、导管室、

产房、重症监护室、急诊科(抢救室)、血液透析室、输血科(血库)等重点部门的用电需求。

24、医德医风档案应记载那些内容?

要求医院建立全员医德医风档案(职业道德档案)。除记载个人的自然情况外,应以写实的方式记载以下内容:

(1)接受医德医风教育情况; (2)参加医德医风建设活动情况; (3)接受医德医风奖惩情况; (4)患者评价和同行评议,及其他。

卫生部在《医师定期考核管理办法》中规定:“医师定期考核包括业务水平测评、工作成绩和职业道德评定。”因此,医师的职业道德档案是对医师职业道德评定的重要依据。

医院应制定完善的医德医风建设制度及医德考评制度与奖惩措施,并坚持日常考核与年度评定相结合(年度评定结果可分为合格和不合格)。

医德医风档案可全院统一管理,也可分层次管理。实行分层次管理时,凡中层以上干部(各科长、科主任、护士长及院级领导等)划归院级管理,其他人员由各科室管理。医院主管职能部门应定期考核检查科室管理的医德医风档案。

25、“严禁将医务人员的收入与科室经济效益挂钩”,应怎样理解? 其目的是为了防止医务人员为了科室创收及个人收入,发生大检查、滥用药,不合理加大患者经济负担等趋利现象。因此,要求医院严禁

将医务人员的收入与科室经济效益挂钩。医务人员收入应与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工作成绩、医德医风、成本消耗等综合目标考核结果挂钩。

26、怎样理解与执行住院患者“费用清单制”?

各医院应严格执行住院患者费用一日清(每日清)制度。将药品、医用耗材和医疗服务名称、数量、单价、金额等,通过电子查询系统或清单等适当方式告知患者。患者可通过查询了解每日的费用。 如患者提出打印一日费用清单的要求,医院应满足其要求。 患者出院时,应提供详细的总费用清单。

27、应如何实行医疗服务价格公示制度?

医院应在显著位置通过多种方式,如电子触摸屏、电子显示屏、公示栏、价目表等,公示医疗服务价格、常用药品和主要医用耗材的价格。

28、考核检查各种资料,起始时间有何界定?

(1)医院各种文字资料(含文件、病案和材料等,下同)必须符合实事求是的要求。

(2)考核检查所涉及的文字资料,起始时间为2007年1月,即《吉林省医院等级复核评价(评审)实施方案》下发之时。

(3)对病历,重点考核检查运行病历。死亡病历考核检查2007年1月份以后的。

(4)对处方,考核检查起始时间为2007年5月,即卫生部《处方管理办法》正式实施时间。

(5)除以上规定外,在《吉林省医院等级复核评价(评审)细则》

中有明确的规定的,应按规定执行。

29、形式主义与弄虚作假如何界定?

省卫生厅明确要求各级各类医院在医院等级复核评价(评审)中,必须坚持事实求是,反对一切形式主义与弄虚作假,并把形式主义与弄虚作假列入单项否决,并严肃追究院长的责任。

通俗理解,所谓形式主义,即只有形式而没有内容;所谓弄虚作假,即虚而不实,假而不真。以下形式主义和弄虚作假应予以坚决杜绝: (1)制定规章制度而不贯彻执行。 (2)设置各种组织而不履行职能。

(3)杜撰各种材料,包括文件、活动记录、会议记录等资料。 (4)修改已归档的出院(死亡)病历、处方等医疗文件。 (5)对统计数据及资料进行所谓“技术处理”。 (6)考核、考试时**及冒名顶替。 (7)其他情形。

30、什么是标准化和标准化管理?

标准化:是在经济、技术、科学和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对可重复的事物和概念通过制订标准、贯彻标准和修订标准,达到统一有序,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目的,有组织的活动过程。标准化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处在标准与非标准相互转化的动态发展过程中,这一过程是一个不断提高,不断循环上升的过程,每完成一个循环,标准水平就提高一步。因此,一方面标准要配套系列、构成标准体系实现全面化、系统化;另一方面由非标准向标准转化实现科学化、定量化。

标准化管理:是现代化科学管理的一种重要方法,是职能部门人员,对系统工作项目按照标准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管理活动过程,也是以标准的制定、实施、监督、修订的反复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31、什么是PDCA循环?

PDCA是英文Plan(计划)、Do(实施)、Cheek(检查)、Action(处理)四个词的第一个字母,是美国管理学家戴明创造的一种科学方法,故又叫“戴明环”。他把管理工作程序概括为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四个有机联系的阶段。四个阶段的循环一个接着一个,不得间断。大循环中套有小循环,呈螺旋式上升。因此,说它是一个连续的、不断前进的、不断完善提高的管理过程,是一种有实用价值的科学管理方法。

32、什么是持续改进?

(1)定义:持续改进是增强满足要求的能力的循环活动。(GB/T 19000—2000 idtISO 9000:2000定义) (2)对持续改进的理解:制定改进目标和寻求改进机会的过程是一个持续过程,该过程使用审核发现和审核结论、数据分析、管理评审或其他方法,持续改进的结果通常是制订和实施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以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

第20篇:医院等级评审护理现场评价路径

医院等级评审护理检查路径

医院等级评审护理现场评价路径(院领导)

访谈人员:主管院长,后勤处长,护理部主任

评价要点:护理发展概括,管理目标,两年优护院领导支持落实情况,三级管理体系有效运行,护士条例落实,人力资源管理,培训,调配,人员招录种类,待遇,同工同酬,床护比,后勤支持,配送,陪检等

医院等级评审护理现场评价路径(护理部)

访谈人员:护理部主任,干事

评价要点:护理规划,优质护理服务计划,管理目标,保障措施及评价、会议记录、护理部职责分工,分级管理档案,全院护理制度,常规,规范,操作规程适时修订,制度落实督导,岗位管理,分层职责,工作标准,督导检查,分层培训情况,重点岗位资质,专科护士,培训,绩效考核方案,督导检查,同工同酬,人力配置方案,床护比,护士人力调配方案,有培训,调配记录,护理质控管理,分级护理制度督导落实,护理不良事件管理,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检查,分析,整改措施。

医院等级评审护理现场评价路径(内科病区)

访谈人员:护士长、护士、患者及家属

评价要点:科室简介,护士长排班,分级护理制度、医护知晓、分层使用、能级对应,人员资质,岗位职责,工作标准,责护工作流程,依据患者需要修订护理计划,实施护理评估,护理常规,专科护理常规,技能操作规范,护理安全管理,不良事件管理,职业伤害处理程序、分级护理制度督导落实,绩效考核,设备维护,护理管理目标,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检查,分析,整改记录等。

医院等级评审护理现场评价路径(外科病区)

访谈人员:护士长、护士、护工、保洁员、患者及家属

评价要点:分级护理制度,医护知晓,分层使用,能级对应,培训,人员资质,岗位职责,工作标准,责护工作流程,依据患者需要制定修订护理计划,身份识别,管理目标,宣教,患者转运,管道,约束,环境,隐私保护,应急管理,疼痛评估,风险评估,围手术期护理常规,技术操作并发症处理,医嘱处理,给药流程,输血制度,护理安全管理,不良事件管理,职业伤害处理程序,分级护理制度督导落实,绩效考核,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检查,分析,整改记录等。

医院等级评审护理现场评价路径(急诊科,输液室)

访谈人员:护士长,医师,护士,患者家属

评价要点:急救流程、多发群体外伤处置应急流程,患者评估,人员急救资质,多部门协作计划,隔离,术前准备,物品管理,患者转运,绿色通道,身份核查,给药流程,应急预案,垃圾处理

医院等级评审护理现场评价路径(新生儿、产房)

访谈人员:护士,清洁工

评价要点:工作制度,岗位职责,护理常规,技术规范,人员资质,培训,消毒隔离,应急预案,责任制护理≤6患儿,重≤3患儿,新生儿,产房质控标准,隔离产房,高危药品,基数药品管理,安全管理,应急演练,职业防护,设备维护,胎盘、死婴登记处理、清洁

医院等级评审护理现场评价路径(重症监护)

访谈人员:护理人员,医生,患者家属

评价要点:危重护理常规,技术规范,患者安全评估,门禁、设备管理,危急值、消毒隔离,感染控制,输血制度,麻醉精神药品管理,基数药品管理,不良事件报告,给药流程,身份识别,约束制度,消防安全,患者隐私保护,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检查,分析,整改记录等。

医院等级评审护理现场评价路径(供应室)

访谈人员:护士长,护士,相关科室护理人员

评价要点:工作制度,岗位职责,工作流程知晓度,人员资质,培训,内外环境,内部流程(由污到洁)、感染控制,灭菌检测记录,发送与回收区域,通道,召回,应急管理,职业防护,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检查,分析,整改记录等。

医院等级评审护理现场评价路径(门诊部,住院处)

访谈人员:护士长,护士,工作人员,患者及家属

评价要点:门诊患者身份识别制度,执行,随访机构,制度,特殊患者入,出院便民措施落实情况

医院等级评审护理现场评价路径(导管室)

访谈人员:护士长,护士

评价要点:执业许可证,人员资质及授权,文件资料,诊疗技术规范,应急预案,职业防护,抢救设施,培训及考核,设备使用及维护,记录,介入诊疗方案及授权,监管,评价,改进,介入诊疗器材购入,使用,废弃等级管理,职业防护,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检查,分析,整改记录等。

医院等级评审护理现场评价路径(血液净化)

访谈人员:护士长,医生,护士

评价要点:管理制度,操作流程,岗位职责,人员配备,人员资质,岗位培训,分区,流程,设备符合要求,病例,登记,透析,化验,用药记录,并发症处理,消毒隔离,感染控制,设备管理,抢救车,应急演练,职业防护,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检查,分析,整改记录等。

医院等级评审护理现场评价路径(手术室)

访谈人员:护士,医师,手术,麻醉师,患者及家属

评价要点:布局,分区,管理制度,岗位职责,操作常规,培训,人员资质,患者转接,身份识别,手术部位确认,安全核查,标记,应急预案,抗生素使用,感染控制,消毒隔离,物品管理,术中管理,术后监控,输血管理,标本登记送检流程,护理不良事件管理,垃圾处理,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检查,分析、整改记录等。

综合医院评审评价工作总结
《综合医院评审评价工作总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