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课改下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0-03-03 13:11:3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课改下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模式

当今的课堂教学改革,重点是如何提高课堂效率、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中来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即“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而这一教学模式的亮点则是如何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探究,小学科学课程应以探究为基础,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科学习惯,是向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一种手段。从这个意思上讲,科学课的教学方式直接影响着学生进行有效性的科学探究,也间接地影响着科学方法、科学能力等科学基本素养的养成。在实际教学中,我注重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索:

一、问题是科学探究的起点,探究源于问题。有问题才会引发探究活动。

1、让学生从实际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首要环节。在科学课教学中,教师应想方设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让问题成为学生科学探究的起点,让问题引起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因此首先要把学生引向自然事物,同时还要诱发学生认识事物的兴趣,引导学生从自然事物中发现问题进行创设问题情境,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科学学习、诱发求知欲望、培养独立思考、敢于质疑解疑和探究能力的有效方法。历史经验表明,学生有兴趣发现和提出问题,不仅能够眼前受益,甚至是终身受益,还有学生头脑中的的问题,可能成为他日后成才的原动力。让学生自由使用实验材料,并用多种感官去感知,从而激发质疑兴趣,以趣生疑,由疑引思,促使学生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2、优化提问的时机。提问是一门艺术,提问的方式、时间的不同,都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尤其是在扩展延伸这一教学环节中,教师更应把握好提问时机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展开发散思维。只要能立足教材,把握好重点,精心设计问题,并选择好最佳提问时机,就能使学生科学素养得以提高。

3、从实际问题中引导学生将概念具体化,深化对科学知识的认识。具体化是将抽象概括出的概念返回到具体实际思维过程。具体化不仅可以加深加宽对事物的认识,避免死记硬背概念,而且能在引导儿童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认识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规律,使思维得到发展,这是认识的第二飞跃。例如,“摩擦力”概念形成以后,教材中提出“下面这些做法是为了增大摩擦力,还是减少摩擦力,为什么要这样做”的问题并附有鞋底、拖拉机轮胎、自行车、滑冰鞋等的图片。在解决这些实际问题时,应避免学生将作用力与摩擦力混淆,同时不局限教材中的例子,可提出“你们还见过哪些增大摩擦力或减少摩擦力大小的做法”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最后让学生用一些简单的材料设计制作玩具汽车,坦克等。这样的制作设计,不仅巩固运用了摩擦力的概念,而且也提高了学习兴趣,培养了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鼓励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大胆地提出对科学现象的假设。 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假设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假设”作为科学认识过程序中的基本环节,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自行探究的学习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诱发他们“我要学”、“我要发展”的内在需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使其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获得教学的成功。确立了学习过程中的“自我”。在教学《用纸造桥》一课时,与学生设定研究的假想目标,让学生自己思考假设问题,自己提出问题和选择方法,进行探究。由于学习内容是自己选择的,他们在学习时也特别认真,思维十分活跃,神情也十分专注。在老师的引导启发下,他们轻轻地商量同时进行修改实验获得成功,使每一个学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由此可见,提出假设就为问题的解决搭起了从未知到已知的桥梁。当学生发现问题后,他们很想知道“为什么?”为此在脑海中即会出现一个个猜测性的答案。即使学生提出的假设可能不够合理与深刻,但教师还是应给予肯定,因为这毕竟是学生源于他们已有的认识与经验而对其未知现象所做出的推测;当然,这也是从问题此岸过渡到答案彼岸的桥梁。即便学生走了弯路,可是这种体验与经历也是难得的,它将促使学生反思出现错误的原因。从而实现探究学习对孩子成长发展所起的作用。

三、充分发挥实验在科学教学中的不可或缺的地位,使自主探究变得更主动、更生动。

实验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也是科学学科探究的重要一环,不但有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而且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教学实践证明,学生所以能归纳、概括出科学结论,是由于他们对有实验过程的观察、实验、分析综合得出来的。因此,提供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能启发学生思路朝着建立某种概念,归纳某种规律方向发展。在教学《流动的空气》一课中,为揭示“热空气上升,冷空气补充,产生空气对流而形成风”这一科学现象,教师充分利用实验器材,并让学生多方式的进行试验观察验证,不仅使学生明白了热空气上升,冷空气流向热空气的空气流动规律,而且能轻易地理解自然界风的形成原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主动实验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他们通过自己的观察、实验、分析综合得出来的,因而是真实、生动、具体的,也是学生终生难忘的。对发展儿童学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自主获取知识的发展能力有着积极作用。可是有些实验难度较大,如果只让学生看图、看文字说明或听教师讲解、看教师示范,往往会因记忆不清造成步骤错乱,甚至操作失误等。在教学《显微镜的发明与发展》中学习使用显微镜观察各种生物切片标本的方法等实验活动,操作步骤就是比较复杂的,而且注意事项很多,如果把实验过程变成有计划地活动,学生就能够很快知道操作要领,这样,既增强了实验效果,避免了时间上的浪费,又能教给学生正确的观察实验方法,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有目的地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四、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归纳,认识事物的本质。

抽象与概括是揭示事物本质的思维过程。在引导学生抽象与概括的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知识、经验不足,观察精确性、坚持性较差,表达不够完整的特点让学生反复多次地进行观察,完整准确地表达。这样,不仅发展了儿童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例如,《哺乳动物》一课,引导学生观察,提出:“其中几种动物外形比较相似”的问题,再次引导学生观察;继而引导学生找出这几种动物在外形上的共同特征,第三次引导学生观察。经过以上由表及里地学生反复多次观察,最后引导学生抽象出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概括出哺乳动物的概念。这种概括是由个别到一般的不完全归纳推理,这种将归纳推理与概念的形成相结合的方法,对学生大有好处,他可以隐性地、潜意识地使学生初步了解概念与推理这两种逻辑思维形式的辩证关系。应引导学生再观察认识另一些哺乳动物(如蝙蝠和鲸等),使学生正确认识哺乳动物的本质属性,形成哺乳动物的概念,进而扩展到学生的课外生活,使科学的学习走出了课堂。

五、优化课堂评价方式,充分利用积极评价。

对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评价涉及到许多方面,考试只是一个方面。课程标准中特别强调“科学课程的教学评价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因此评价就不能仅在学习过程结束后再进行,而必须伴随于教学过程之中”。所以,科学探究能力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习的结果,更重要的是关注他们参与的过程。是评价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方面,是试卷所不能体现的。只有注重了探究过程的评价,才能有一个好的结果。平时及时记录学生的各种变化,从发展变化的程度上评价学生的探究能力。可以通过实验竞赛等多种形式来评价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对学生进行科学探究能力评价时,应让教师、学生、家长甚至社会成员参与。总而言之,应重视对学生的评价,应有一个公正、积极的评价,以促进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提高。

可见课改要求教师调整好各环节的时间,给予学生充分表达的机会,在做好了准备的前提下,抓住从学生自学中获取有价值的资源,为自学、训练、点拨、拓展等教学环节服务。这样的模式好处不仅能使学生学会学习,而且能使教师的教学思路更为广阔,也能丰富教师的教学策略,更能提高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充分体现新课改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模式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模式

课改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调查报告

漫谈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模式

小学科学新课堂教学模式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小学科学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精读课课堂教学模式

农村小学歌唱课“体验式”课堂教学模式

小学科学教学模式的几点思考

课改下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思考
《课改下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思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