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人生的境界》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3 20:46:4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人生的境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主要内容,探究文中重点语句的含义;学习课文言简浅深的写作手法,了解哲理论文思辨性强、逻辑性强的特点。

2、过程和方法:采用自读、质疑、探究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学生对人生的深层认识,引导学生树立远大、健康的人生奋斗目标。

教学重点:

联系生活实际解读人生的四种境界,能够熟悉并理解文中语句的含义,并进行深入探究,深化并丰富对人生的理解。

教学难点:

对一些关键词、关键句的理解。 教学方法:

自读、质疑、探究的方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技术。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教师讲述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山区放羊娃的人生!

有一个记者前往某山区,碰到一个放羊娃,记者便和放羊娃有了一段对话。 记者问:“你放羊为的是什么?” 放羊娃答:“卖钱。”

记者问:“卖了钱干什么?”放羊娃答:“娶媳妇。” 记者问:“娶了媳妇呢?” 放羊娃答:“生孩子。”

记者问:“有了孩子呢?” 放羊娃答:“放羊。”

二、作者简介

冯友兰(1895——1990),哲学家,哲学史家。字芝生。河南唐河人。著有《中国哲学史》,把中国哲学史分为“子学时代”和“经学时代”,肯定了传统儒家的价值。 建国后著有《中国哲学史新编》等。

三、探究新课

1、学生阅读课文,思考回答:

(1)全文阐述了什么问题?论述了哲学的任务。 (2.)冯友兰认为哲学的具体任务是什么?

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帮助人达到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特别是达到天地境界。

2、冯友兰将人生境界分成几个等级?是根据什么来划分的?请用自己的话说说四境界的具体内涵。

自然境界:被动顺应自然和社会规则,懵懂无知,纯人。 功利境界:主动追求对自己有利的事,俗人。

道德境界:主动做对社会有利的事,事事讲道德,贤人。 天地境界:主动顺应宇宙自然的法则,与宇宙同一,圣人。

3、讨论以上问题。

第二课时

一、质疑讨论

1.文中有一个词贯穿了全文,它与人生境界有着密切关系,甚至可以说由它而决定了人生的境界。请问它是哪个词? 如何解释这个词?

觉解 “觉解”是觉悟、了解的意思。指人做事的动机。了解自己在做什么,并且自觉地在做 。它是人区别于动物的原因,它决定人生的意义所在。

2.为什么作者说生活在功利境界的人,“并不意味着他必然是不道德的人”? 功利境界的人目的是利己,在利己的同时可能有两种情况:损人以利己(做不道德的事) 利己不损人(做合乎道德的事情)

3.怎样理解中国的圣人 “既入世而又出世”?市场经济下提倡“天地境界”和“圣人”有没有现实意义?

“既入世而又出世”,就是既能投身社会又能超越人世,有超越人世的渴望又不逃避现实。

市场经济下,圣人的境界依然是人类最高的精神追求,就算达不到,它也可以使人胸襟开阔,获得内心的和谐。

二、拓展延伸

冯友兰的人生境界说对其后人的影响 冯珏(外孙女),郑敏(冯友兰的学生)

三、课堂练习

请判断以下人物各属于哪种人生境界?并简述你判断的依据。

1、故事中的放羊娃

2.为实现考入大学,将来找到一份高薪工作这一目的而利用暑假期间依然在图书馆苦读的高中生。

3.周总理的惊人“六无”

死不留灰

生而无后

官而不显

党而不私

劳而无怨

死不留言

4.我国古代著名的田园诗人陶渊明,不愿受名利的束缚,在他四十二岁的时候,毅然弃官归隐,回到家乡度过了二十一年躬耕田园、固穷守节的平静生活,并写下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的优美诗句。

四、布置作业

完成《练与考》相关练习。

人生的境界公开课教案

人生的境界教案1

人生三种境界

人生六个境界

人生三种境界

人生三重境界

人生极致境界

人生三重境界

人生的境界

人生的境界

《人生的境界》教案
《《人生的境界》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