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古浪县旱作农业项目技术总结

发布时间:2020-03-04 00:59:5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古浪县马铃薯全膜垄侧栽培技术总结

古浪县马铃薯全膜垄侧栽培项目由省农牧厅、财政厅立项实施,我县被确定为12个旱作区试验示范县之一。2007年,我县项目实施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在省市业务单位的精心指导下,经过单位全体员工的艰苦努力,完成了项目各项任务指标,促进了我县旱作农业区马铃薯的产业化发展,使农民经济收入稳步增长,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一、项目实施的必要性

古浪县位于甘肃中部,河西走廊东端,年降水量250-350毫米,多集中于7-9月份,年蒸发量1777.1毫米,平均气温为6.6℃,年日照时数2650小时,≥10℃年积温1600-3000℃以上,极端高温37.0℃,无霜期156天,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南部山区为亚高山寒冷区,中部平原区为温寒干旱区,北部沙漠为温凉干旱区。近年来,由于春夏旱情严重,已严重威胁旱作区农业生产。我县农业科技人员积极引进、试验、示范地膜马铃薯栽培技术为主的旱作农业配套技术,2005-2006年连续两年在我县旱农业区示范种植,平均亩产较前三年平均亩增产18%以上,在集雨、抗旱、增产、增收效果方面十分明显,因此,我县推广以马铃薯全膜垄侧栽培技术为主的旱作农业抗旱增产栽培技术,对提高全县旱作农业生产水平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意义。

6

二、项目完成情况

项目在我县干城乡、横梁乡、黄羊川镇三个乡镇完成面积5100亩,其中,横梁乡2060亩、干城乡1808亩、黄羊川镇1232亩。建立核心示范点4个,面积829亩,其中干城乡大滩村320亩,黄羊川镇石门山村181亩,横梁乡朱家墩村116亩、中泉村212亩。项目区马铃薯良种率达到100%,地膜覆盖率达到100%,马铃薯脱毒良种统供率达到32.6%以上。测土配方施肥和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应用率达到100%。从省农技站、定西种子管理站引进马铃薯新品种10个,在黄羊川镇石门山村开展马铃薯品种试验1项(次)。

三、关键技术和创新点

(一)关键技术

(1)马铃薯全膜垄侧栽培技术推广。马铃薯全膜垄侧栽培技术适合在我县旱作区推广,它具有集雨、保墒、节水、抗旱、增产的功效,而且还能抑制杂草生长,实践证明,它是一项干旱农业区保粮增产的技术。

(2)优良品种。重点推广适宜干旱地区生长的马铃薯新品种临夏小白花、陇薯系列等。县乡农技站密切配合,引进马铃薯良种,做到了统一供种。

(3)测土配方施肥及培肥地力技术。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秸秆还田、种植绿肥、合理轮作、增施有机肥等技术,培肥地力。

(4)标准化种植技术推广。项目区马铃薯种植全部实施“统一选用良种,统一种子处理,统一配方施肥,统一种植模式,统一病虫害防治”的技术标准,应用面积达到3500亩,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和辐射带动效果。

(5)种子处理技术。马铃薯出窖后,选用薯色光亮,薯芽饱满,形状整齐,并具有本品种特征,无伤无损,无病害的幼嫩薯块作种薯,播前10~15天,将种薯臵于15~20℃的条件下晒种催芽,播前1~2天,将种薯切成25~50克大小的块,每个切块需带1~2个芽眼。切块前用1‰高锰酸钾溶液或75%的酒精对刀具进行消毒。薯块切好后,用稀土旱地宝拌种,放在阴凉处晾干即可播种。实践证明,进行种子处理对马铃薯的抗旱保苗、抗病及增产等都有良好的效果。

(6)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首先要选用抗病品种,其次,要在项目区乡镇设立病虫检测点,系统监测马铃薯环腐病、金针虫、晚疫病等病虫发生动态,若达到防治指标,及时组织群众统防统治,控制示范区马铃薯病虫害。

(7)旱地宝拌种技术。县农技中心统一供应示范区旱地宝拌种剂,指导农民对选购良种进行拌种,提高种薯抗旱能力和出苗率。

(8)开展试验研究,推动旱作农业技术创新。从省农技站、定西种子管理站引进马铃薯新品种,开展不同品种对比,渗水膜覆盖等试验研究,筛选出适合我县的最佳品种,种植密度及覆膜

方式,实现旱作农业技术的不断创新。

(二)创新点

1、在种植马铃薯全膜垄侧栽培播种程序上,我们对传统播种技术进行了规范与创新,研究制定了两种播种程序。第一种是:深翻→耙磨整地→开沟→施入肥料、杀虫剂→播种→起垄→喷除草剂→覆膜;第二种是:深翻→耙磨整地→开沟→施入肥料、杀虫剂→起垄→喷除草剂→覆膜→破膜挖坑→播种→湿土封严膜孔。第一种播种方式,可以加大播种深度,且深浅一致,有利于结薯和生长,缺点是出苗慢一点。第二种播种方式覆膜后地温上升快,出苗比第一种快,如遇天旱还可以注水播种,但不易达到标准播种深度。

2、在解决播种后覆膜造成的膜面烧苗、缺苗现象时,我们采用压土引苗的方法(当薯芽在土中长至5~6厘米时,从垄沟中取土,覆在播种沟上5~6厘米厚,轻拍形成顺垄土梗,靠薯苗顶力破膜出苗),很好的解决了烧苗造成的缺苗问题。

四、项目效益

2007年马铃薯全膜垄侧栽培技术的示范推广,使项目区马铃薯亩产量和产值有了大幅度提高。通过测产,地膜马铃薯平均亩产达1711公斤,比露地马铃薯平均亩产1251公斤的基础上增加460公斤,增幅37%,亩增收230元,总计增产234.6万公斤,为农民增加收入117.3万元。同时,项目的实施,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一是充分调动了山区农民种植马铃薯的积极性,大大促进了马铃薯产业的快速发展;二是提高了我县旱作区马铃薯的生

产水平,有效增加了农民的种植业收入,进一步促进我县农业产业结构向规模化、效益化、集约化方向发展;三是项目实施促进了我县农业生产对土地、气候、光热等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

五、存在问题及今后打算

(一)存在问题

总体来看,项目实施在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在科技人员的积极参与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深受基层干部和农民朋友欢迎,其发展势头很好,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

一是良种供应不足,繁育体系不健全。我县对马铃薯良种有很大的需求,但当地的良种繁育基地基本为零。长期以来,仅靠从外地调运,一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良种的供应问题,而且增加了生产投入。另外,种署质量也不能得到保证,种署级别混乱,以次充好的现象时有发生,极易造成农民生产受损,挫伤种植积极性。

二是综合抗旱技术应用普及率低。目前,旱作区的综合抗旱技术应用相当一部分还只停留在示范点上,大面积的技术应用普及率还较低。

三是投入不足。一方面表现在良种供应、繁育方面的投入不足;另一方面主要表现在肥料、农药等方面的投入不足。特别是在化肥施用上也没有严格按照N、P、K最佳配比,进行科学配方优化施肥,存在一定的盲目性、片面性,肥料利用率较低。

(二)今后打算

2008年,我们要紧紧抓住省上对我县旱作农业区投入力度加大的机会,努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发展步伐,将旱作区马铃薯生产转变为当地农民种植业增收的主要途径,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是加强种署质量管理,初步建成能够满足当地良种供应的繁育基地。建立良种繁育基地和种薯质量管理制度是马铃薯产业化健康发展的基础,没有健全的种薯繁育体系和种薯质量管理制度,就很难大幅度提高产品产量和质量,就不能保证马铃薯生产的持续发展。目前,一些来自外地的劣质种薯不仅会带入多种严重病害,而且,严重扰乱了我县种薯质量管理。从马铃薯产业长远发展的观点看,必须通过从根本上建立自己的种薯繁育体系,充分利用当地独特的自然条件,建立质量稳定的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才能真正促进我县马铃薯向产业化方向发展。

二是加大推广力度,提高技术普及率。通过办班讲课、播放录像、办板报、搞观摩、开展田间现场培训、印发明白纸等多渠道、多形式的宣传培训形式,让技术培训活动走出“点”,面向“面”,切实提高马铃薯高产抗旱栽培技术的普及率。

节水技术与意识齐头并进(旱作农业、节水农业)

巉口镇旱作农业项目实施方案

旱作农业工作总结0419

古浪县林业技术工作汇报

旱作农业综合示范点实施方案

论临夏州的旱作农业

古浪县农业农村工作总体思路

推广旱作农业综合技术 做大做强马铃薯产业

全市旱作农业综合技术推广实施方案

旱作节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简 介可行性报告

古浪县旱作农业项目技术总结
《古浪县旱作农业项目技术总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