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全市旱作农业综合技术推广实施方案

发布时间:2020-03-03 07:35:5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2009年全市旱作农业综合技术推广实施方案

(市农业局2008年9月)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业发展全局,加快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步伐,推动全市旱作农业更快发展,市上决定在全市旱作农业区,继续大力推广以全膜双垄沟播为主的旱作农业综合技术,以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迅速转化,提高旱作农业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为此,特制定2009年全市旱作农业综合技术推广实施方案。

一、推广旱作农业综合技术的重要意义

我市是一个以旱作农业为主的地区,总耕地770.52万亩,其中旱地678.25万亩,占88%以上。广大旱作农业区干旱多灾、生态脆弱、条件严酷,农业生产水平低而不稳,粮食平均亩产仅121.9公斤,比全省平均水平低94.7公斤;农民人均占有粮食仅357.3公斤,比全省农民人均水平低45.71公斤。干旱严重阻碍着发展现代农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

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是旱作农业一项具有突破性的创新技术。该项技术集膜面集雨、覆盖抑蒸、增温、垄沟种植技术为一体,最大限度地保蓄土壤水分,将地面无效蒸发降到最低,特别对10mm以下的降雨能够有效拦截,使其就地入渗于作物根部,集雨、抗旱、增产效果十分显著。2007年在遭受60年不遇的大旱之年,旱川地平均亩产达600公斤以上,旱梯田地平均亩产达500公斤以上,真正实现了大旱之年农业不减产、农民不减收。正常年景下比常规半膜技术增产30%左右,水浇地可节水40%。2008年在通渭、陇西、安定、临洮、渭源、漳县、岷县七县(区)推广56.5万亩,取得了显著的抗旱成效。预计平均亩产达650公斤,每公斤玉米按当前市场价1.7元计,收入可达1105元;亩收饲草1500公斤,收入300元,两项共计收入1405元,除去各项费用160元,亩纯收入可达1245元。

在我市干旱区推广这项技术,可以解决当地农民的口粮问题,为农民增收开辟新的渠道,而且为发展畜牧业提供大量饲草饲料,显著提高旱作农业区的综合生产能力,对我市保障粮食安全、促进旱作农业区农民增收、保持农村社会稳定具有重大的意义。

二、实施区域与规模

在全市年降水300-500毫米的半干旱区,以玉米、马铃薯两大作物为主,推广全膜双垄沟技术120万亩,其中秋覆膜77万亩,春覆膜43万亩。分县为:通渭50万亩(秋覆膜40万亩、春覆膜10万亩),安定30万亩(秋覆膜15万亩、春覆膜15万亩),陇西25万亩(秋覆膜20万亩、春覆膜5万亩),临洮8万亩(秋覆膜1万亩、春覆膜7万亩),渭源5.0万亩(秋覆膜1万亩、春覆膜4万亩),漳县1万亩,岷县1万亩。

三、主要技术内容

以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为主推核心技术,组装配套推广优良品种、测土配方施肥、保护性深松耕、少免耕、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研究形成综合抗旱技术体系。

1.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

2.拟推广优良品种。玉米在海拔1700米以下的旱川区以豫玉22号为主,搭配种植沈单16号;海拔1700-1800米的地区以沈单16号为主,搭配种植沈单10号;海拔1800-2000米的地区以承单20号为主,搭配种植酒试20号;海拔2000-2200米的地区以金穗3号为主,搭配种植酒单4号、金穗7号、新玉10号。马铃薯重点推广陇薯3号、陇薯6号和新大坪等脱毒抗旱品种。

3.测土配方施肥及培肥地力技术。主要是测土配方施肥,以及秸秆还田、种植绿肥、合理轮作、增施有机肥等提高耕地地力和质量的技术。

4.保护性耕作技术。主要是深松耕、秸秆覆盖等技术,可达到疏松土壤,完全打破犁底层,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蓄水能力,充分接纳天然降雨,制造人工地下水库。

5.积极示范推广秋覆膜、顶凌覆膜等提前覆膜集雨保墒栽培技术,实现秋雨春用,抑制地表蒸发。

6.少免耕技术。主要是地膜覆盖少免耕和秸秆覆盖少免耕,可以减少土壤蒸发和地表径流,增强土壤水分渗透性和提高水分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降低生产成本和保护生态环境。

7.水热条件良好的地区推广间、套、带技术,如玉米套大豆,玉米套大蒜,马铃薯套蚕豆、豌豆等。

8.机械化耕作技术。主要是机耕、机播、机械覆膜等。

9.推广应用新技术、新产品等抗旱技术。

10.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选用抗病品种,综合及时控制玉米瘤黑粉病、马铃薯环腐病、晚疫病的发生。

四、产量及技术指标

1.推广区玉米平均产量达到1200斤、马铃薯平均产量达到3500斤。

2.推广区玉米、马铃薯良种率达到100%;玉米良种统供率、包衣率、全膜覆盖率均达到100%;马铃薯脱毒良种统供率达到100%以上,全膜覆盖率达到100%。

3.项目区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示范点测土配方施肥和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应用率达到100%。

4.各县区必须建立相对集中连片的示范点,要求每万亩建立1000亩左右的相对集中连片示范点。

5.每个县区确定1名首席专家、每万亩派一名专业技术人员实施项目,每个技术人员在示范区联系科技示范户20户。

6.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多层次技术培训。技术人员在关键农时,针对项目主推技术每人开展技术培训3次以上,在示范区开展技术指导6次以上,推广区每个农户至少有1人接受1次比较正规的技术培训。

7.开展相关试验研究,推动旱作农业技术创新。开展不同作物不同覆膜方式、不同覆膜时期保墒效果、不同播种密度、不同品种对比、一膜两年用效果等试验研究,筛选出适合不同区域、不同海拔、不同降雨量的最佳覆膜方式、覆膜时期、种植密度及主推品种,实现旱作农业技术的不断创新。

五、工作安排

为了做好旱作农业综合技术推广工作,必须从现在开始,及早动手,力争完成120万亩的推广任务,重点抓好秋覆膜和春覆膜两个阶段的工作。

1.秋覆膜阶段

2008年8月-9月:前期工作准备,面积落实,实施方案制定,成立行政领导和技术指导小组。

2008年10-11月:有关责任人深入基层,全面落实完成77万亩的秋覆膜任务。编写培训教材与“明白纸”,集中培训技术骨干,开展宣传培训和技术指导,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

2008年12月-2009年2月:管理好秋覆膜,防止牲畜进入破坏地膜;大规模开展冬季宣传培训。

2.春覆膜阶段

2009年3-4月:落实43万亩的春覆膜任务。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巡回培训科技示范户,指导农户顶凌覆膜,规范种植,推广应用新材料、新机具,抓好示范点建设。

2009年5-8月:做好田间管理。一是查苗补苗,及时放苗;二是适时追肥,搞好病虫害防治。

2009年9月:做好典型户调查和测产工作。

2009年10-11月:汇总数据,总结技术成果,撰写总结报告,进行鉴定验收。

六、保证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市上成立由分管农业的副市长任组长,市农业局、财政局局长任副组长,各县区主管县长和农业局长为成员的行政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推广中的组织协调、资金筹措、规划落实和监督检查等工作。同时,成立由市农技站站长任组长,各县区农技中心(站)主任(站长)为成员的技术指导小组,组织技术攻关,做好技术指导和宣传培训等工作,确保各项技术措施落到实处。各县区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

2.实行目标管理。在旱作农业综合技术推广中,各县区要将此项工作纳入各级领导的重要议事日程,采取行政和技术“双轨”承包制的办法,市、县区、乡镇要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各自的职责和任务。县区农业部门要及时向市旱作农业办公室(市农技站)上报项目执行进展情况,年中、年底分别上报项目半年和全年总结。农技推广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及时开展宣传培训和技术指导,及时检查核查,如实上报推广情况。市上在关键农时,组织人员对项目执行情况进行抽查、检查和督查,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3.强化宣传培训。各级农业部门要树立主动抗旱、科学抗旱的理念,紧紧围绕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的推广,开展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加大培训力度,落实梯次培训任务。首先抓好市、县区、乡镇各级农技推广人员的培训,再从培养、培训农民技术骨干入手,通过办班讲课、播放录像、办板报、搞观摩、田间现场培训、印发明白纸等形式,使该技术进入千家万户,深入田间地头,确保示范区每户有1人掌握此项技术,大幅度提高该技术的普及率和到位率,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技术支撑。

4.抓好示范点建设。各县区要筹措安排支农贷款,挤出专项资金用于示范区建设,对新技术、新品种、新机具进行财政补贴,确保投入到位。技术推广部门要选派得力技术骨干进行蹲点,开展技物结合的集团承包,创办高标准示范点,使之成为群众学习的样板田,从而全面推动示范区建设顺利开展。

和顺县2008年农业技术推广方案

[作者] 和顺县农业局 [发布时间] 2008年4月25日

为了不断提高推广能力和服务水平,为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根据市技术站《晋中市2008年农技推广工作要点》安排,结合我县技术推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增强全县农产品竞争力为核心,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工程项目为依托,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优势,创新推广工作方式和方法,积极开展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提高技术到位率,为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技术支撑。

二、工作重点

(一)搞好两项建设,为促进我县现代农业发展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1、东西两山优质小杂粮项目建设

根据和顺县自然特点和区位优势,全面推进产业区建设的各项工作,重点建设好谷子、马铃薯、荞麦、大豆等四种主要小杂粮产业区,大力推广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积极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加强加工流通,增加效益,促进我县特色农业发展。今年根据市站下达的任务,实施面积11万亩,完成总产1980万公斤。

2、市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谷子项目建设

根据市技术站下达的任务,组织好全县1.7万亩优势谷子生产,总产达到315万公斤,重点推广晋谷

21、晋谷

29、7512等优质谷子品种,重点建设好马坊乡市级谷子示范园区,实施面积30—50亩,规模连片,集中开发。

(二)推广三项技术,进一步挖掘增产潜力

1、高产高效技术

重点推广地膜覆盖栽培技术。高寒冷凉、十年九旱、年年春旱是和顺县的一个自然常规和基本特点。针对性地推广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有利于充分利用有限的自然降雨,增加有效积温,改善作物生长环境,充分发挥作物增产潜力,对解决耕地减少、人口增长的矛盾有积极作用。今年计划推广地膜覆盖栽培技术3.5万亩,其中谷子地膜覆盖栽培技术1.7万亩,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技术1.8万亩。其次是推广0.5万亩脱毒马铃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2、节本增效技术

⑴谷子化控间苗技术:谷子化控间苗是通过使用化学制剂处理谷子种籽达到不间苗或少间苗的一项技术,它可以极大地简化农民繁琐的间苗程序,提高劳动效率,减少亩投入。据去年试验结果显示,亩可减少3个劳动力,节约成本100元左右。今年计划在松烟镇推广1000亩。 ⑵粮食作物少、免耕栽培技术:免耕栽培技术被称为是现代持续和效益农业的最佳选择。免耕是相对于数百年来犁铧翻耕农业生产的一种尽量少耕或不耕翻土地的一种新型的农业栽培、耕作措施。其主要内容是:除播种或注入肥料外,不再搅动土壤。施用肥料可于播种同时进行,也可以在播种前进行;不进行除草和中耕,收获后作物残留物留在地表防治土壤侵蚀;用化学除草剂控制杂草。今年根据市站任务安排,计划推广4万亩。

⑶立体种植技术:人多地少、资源短缺是我县部分乡镇特别是义兴、李阳、牛川、松烟等四乡镇的农业现状,这种状况在短期内难以改变,这就决定了我们在农业生产中必须精耕细作、不断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产值,而立体种植为我们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技术支撑。今年根据市站下达任务,计划推广3万亩。

3、提质增效技术

重点推广绿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今年根据市站下达的任务,计划推广5万亩,其中绿色谷子标准化生产技术3万亩,绿色荞麦标准化生产技术2万亩。

(三)采取三大措施保障各项工作顺利完成

1、提高认识,强化落实

各项工作由局领导总负责,分管领导亲自抓,按照“因地制宜,效益最大”的原则,安排好各项技术的试验、示范和推广。根据各项技术推广的适宜区域和作物,层层分解任务,保证将推广任务落实到村、到户、到田。

2、广泛宣传,强化培训

利用电视、广播和散发宣传资料对重点技术进行广泛宣传,必要时可针对重点乡镇、重点村、重点户进行集中培训和现场指导,确保重点技术普及到千家万户。今年计划培训167场次,培训人数3万人,印发宣传资料4万份。

3、建立样板,包片示范

今年我们计划对重点技术在不同区域建立示范田,特别是优势谷子,通过示范,展示技术效果,做给农民看,带动农民干。并在生产关键时期进行技术指导,必要时组织部分农民到现场进行观摩学习,参观技术成果,努力加快农业实用技术的推广步伐,尽快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效。

004年发展粮食生产技术推广方案

根据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精神,以及农业部关于发展2004年粮食生产的总体部署与目标任务,制订以下“2004年发展粮食生产技术推广方案”。

一、基本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充分发挥全国特别是粮食主产省区农技推广系统专业技术人员较多、专业覆盖面较广和推广体系较健全等优势,积极配合农业部有关司局,围绕“一个目标”(确保粮食总产不低于9100亿斤),狠抓“三项工作”(推广主导品种,配套主推技术,开展主体培训),服务“五大行动”(夏粮增产行动,春夏播面积恢复行动,大秋作物增产行动,科技提升行动,标准农田建设行动),举全系统之力,为实现2004年粮食生产目标任务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

(二)目标任务

在水稻、小麦、玉米和大豆四大粮食作物的10个优势产业带的15个主产省区,建立良种良法示范点26个(其中标志性示范点13个)(附件1),示范推广新品种50个、关键技术15项。围绕发展粮食生产“五大行动”,为四大粮食作物主产省区和重点县培训技术骨干、乡村农技员、示范户、种粮大户500万人次。通过示范与培训活动,辐射和带动15个省区优良新品种的推广和先进实用技术的应用。

(三)技术路线

以水稻、小麦、玉米、大豆四大粮食作物为对象,以优势产业带为单元,以品种为主线,组装综合配套技术。在每个优势产业带设立若干个示范点,每个示范点确定1-2个主导品种,推广1-2项关键技术,辐射和带动良种良法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根据统一部署、分头实施和广泛发动、多方参与的工作原则,组织相关省区各级农技推广部门的力量,积极投身发展粮食生产的各项科技行动。通过加强组织领导、信息发布、技术示范、逐级培训、服务指导、督促检查等工作措施,切实提高技术的到位率和普及率。

二、主要内容

(一)水稻

在华南地区、长江流域和东北地区等3个优质水稻产业带,设立示范点9个(其中标志性示范点6个),示范主导品种18个、主推技术4项。 1.华南地区优质水稻产业带

(1)主导品种(4个):博优2

35、博优99

8、丰华占、矮秀占。

(2)主推技术(1项)

水稻抛秧和免耕抛秧技术。技术要点:选用塑料钵体软盘育秧;旱育秧培育适龄壮秧;抛秧的大田施足有机肥,免耕抛秧的大田采用秸秆还田;亩抛基本苗6-7万株;适时施用分蘖肥和化学除草;中期适时晒田,控制无效分蘖;适时施用穗粒肥,间歇灌溉;及时防治病虫草害。 2.长江流域优质水稻产业带

(1)主导品种(12个):丰川三号、D优

13、金优46

3、先农16号、两优培

九、绵Ⅱ优8

38、丰两优1号、中优4

48、T优20

7、金优1

17、丰优香占、扬两优6号。

(2)主推技术(2项)

抗药性稻螟虫综合治理技术。技术要点:调整播期,避过一代螟虫产卵高峰期,降低害虫在水稻上的落卵量,减少虫口基数;做好田间清理工作,有条件地区实行深水封灌减少害虫越冬场所,降低虫源数;集中秧田防治,重治一代,压低二代基数;停用高抗性的药剂,换用抗性较低的药剂,实施混合、交替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农药。

稻瘟病综合治理技术。技术要点:应用抗病品种;进行种子包衣和种子消毒处理;栽插前使用药液浸秧;通过调节播期、田间密度、田间湿度和施肥量,增强抗逆性;系统监测病情,适时采用喷药防治。 3.东北地区优质水稻产业带

(1)主导品种(2个):辽粳9号、辽粳294。

(2)主推技术(1项)

旱育稀植高产栽培技术。技术要点:旱育秧培育壮秧;施足有机肥,精细整地;稀植或超稀植;中期露田晒田,控制无效分蘖;及时防治病虫草害;适时收获。

(二)小麦

在黄淮海强筋冬麦、长江中下游弱筋冬麦和大兴安岭沿麓春麦等3个产业带,设立示范点5个(其中标志性示范点3个),示范主导品种10个、主推技术4项。 1.黄淮海强筋冬麦产业带

(1)主导品种(6个):郑麦90

23、豫麦

34、890

1、940

9、济麦

19、洛麦20。

(2)主推技术(2项)

氮肥后移延衰高产栽培技术。技术要点:对中筋、强筋小麦,选用肥水条件较好的高肥地块和单株生产力高、抗逆性强的品种;将底肥和追肥的比例由7:3改为5:5,追肥时期由原来的起身期推迟到拔节期,地力较好的地块可推迟到拔节与挑旗之间。

节水高产栽培技术。技术要点:足墒播种;选用早熟、耐旱、容穗量大的品种;增加磷肥施用量并全部底施;春季控制用水,实现亩产350-400公斤目标,只需在拔节期浇1水,实现亩产400-450公斤目标,最佳浇水时期为拔节期和开花期。

2.长江中下游弱筋冬麦产业带

(1)主导品种(2个):扬辐麦2号、扬麦13号。

(2)主推技术(1项) 稻茬麦少免耕高产栽培技术。技术要点:选用越冬期抗寒抗冻害力强的矮秆、半矮秆紧凑型品种;适期播种,共生期一般掌握在10-15天,不宜超过20天;精确套播,基本苗一般比常规耕播高产栽培法增加10%-30%,确保全苗齐苗。 3.大兴安岭沿麓强筋春麦产业带

(1)主导品种(2个):龙麦

26、垦大6号。

(2)主推技术(1项)

保优与节本标准化生产技术。技术要点:在轮作的基础上,选用大豆茬(避免甜菜茬);进行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适时播种,边播种边镇压;在3叶期采用顺垄法压青苗2次;合理肥水运筹。

(三)玉米

在东北内蒙古专用玉米和黄淮海专用玉米2个产业带,设立示范点5个(其中标志性示范点2个),示范主导品种9个、主推技术3项。

1.东北内蒙古专用玉米产业带

(1)主导品种(4个):龙丰二号、益丰

10、四密

25、平安18。

(2)主推技术(2项)

大垄双行覆盖栽培技术。技术要点:选择适合当地条件的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生育期稍长的品种;适时化除覆膜;选用长效碳氨或涂层尿素作底肥;及时放苗补苗。

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技术。技术要点:适期放蜂,防治一代玉米螟在产卵初期为第一次放蜂适期,产卵始盛期第二次放蜂;防治二代玉米螟,于8月初及8月12日左右放蜂两次;保证亩放蜂量为1-1.5万头,总数2次,每亩设放蜂点2-4个;根据当时当地的主风向和风速安排放蜂和各点蜂量,将蜂卡撕成小块,在放蜂点附近选择一株玉米,将蜂卡用秫秸皮或针线别在中部叶片背面叶脉基部的三分之一处,如遇大雨,须延期放蜂,并将蜂卡放在阴凉黑暗处暂时保存;配合使用菌剂消灭幼虫。 2.黄淮海专用玉米产业带

(1)主导品种(5个):郑单9

58、浚单20、登海370

7、鲁单98

4、蠡玉16。

(2)主推技术(1项)

夏玉米免耕覆盖栽培技术。技术要点:根据玉米用途选用优质专用玉米品种;麦收时麦秸直接粉碎还田;确定底施化肥量,调整施肥深度,将全部磷、钾肥和少量氮肥做底肥,施肥深度在8-10厘米为宜;适时进行化学除草及害虫防治;在定苗后及早追肥,促幼苗早发。

(四)大豆

在东北内蒙古高油大豆和黄淮海高蛋白大豆2个产业带,设立示范点7个(其中标志性示范点2个),示范主导品种13个、主推技术4项。 1.东北内蒙古高油大豆产业带

(1)主导品种(8个): 铁丰31号、辽豆11号、吉育

45、吉育

43、黑农

41、东农

434、吉林

35、吉林47。

(2)主推技术(3项)

“垄三”栽培技术。技术要点:对土壤进行深松,深松的深度以打破犁底层为宜;分层深施肥,化肥做种肥时,施肥深度要达到种下5~6厘米处,化肥做底肥时,施肥深度要达到种下10~15厘米处;采用机械在垄上进行双行等距精量播种,播量每公顷保苗20~35万株。

窄行密植栽培技术。技术要点:选用矮秆、半矮秆抗倒伏品种,并选用合适的播种机械进行精量播种,按平窄密、大垄密和小垄密三种方式确定行距;增加肥料投入,重点是增施有机肥,搭配施用化肥,施用量要较常规垄作增加15%以上,还要因地施用微量元素肥料;搞好播前或播后苗前的化学除草,根据当地杂草群落,选择效果好、污染小的除草剂,实现一次性的彻底除草,以防草荒。

重迎茬控制技术。技术要点:合理轮作,尽量避免重茬、减少迎茬;选用抗孢囊线虫或抗逆性强的品种,进行种子包衣,并适当增加播种密度;采用松、翻、耙、旋相结合的深松耕法;推行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合理施用化肥,加强田间管理。

2.黄淮海高蛋白大豆产业带

(1)主导品种(5个):冀豆

12、徐豆9号、豫豆

25、鲁豆

10、豫豆22。

(2)主推技术(1项)

高蛋白大豆优质高产综合栽培技术。技术要点:在前茬作物收获后抢墒免耕播种,采用条播或点播,争取五苗(早、全、齐、壮、匀);中耕灭茬,及早间、定苗;科学施肥,采取前茬重施磷肥(施足底肥),花期追施氮肥,后期根外喷施;在大豆分枝期或初花期,对旺长的大豆施用多效唑进行控制;出苗20天后要灌水防旱,同时中耕松土保墒;及时防治病虫草害,苗期主要防治地下害虫、草害,中期防治好蛴螬,后期要防治大豆食心虫。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研究制订《2004年发展粮食生产技术推广方案》,每个主要粮食作物成立1个技术推广督查指导组,中心领导任组长,相关省区农技推广站(总站、中心)及中心有关处室人员为组员,具体组织实施每个作物的技术推广方案(附件2)。

(二)发布技术信息

组织有关专家编写四大粮食作物良种良法实用技术手册,按作物、产业带介绍主导品种及其优质高产配套技术,免费印发各示范点。在四大粮食作物生长关键季节,利用《农民日报·中国农技推广周刊》、《中国农技推广》和《中国植保导刊》及“中国农技推广网”发布新品种、新技术、新农资(肥料、农药、农膜等)以及粮食政策、市场供求等信息。组织相关省、地、县农技推广部门在广播、电视、期刊、报纸等传媒开辟专栏或专题节目,按照农时及时发布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技术信息。通过在农民活动集中场所举办宣传栏、墙报,利用送科技下乡、热线电话咨询和发放明白纸、信息卡等多种形式和途径,传播粮食生产实用技术。

(三)组织技术示范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会同有关省区、县农技推广部门建立13个标志性良种良法示范点(一个业务处室负责一个示范点)(见附件),其余13个示范点由相关省区农技推广部门会同有关地、县农技推广部门建立。各粮食主产省区要组织县农技推广部门在重点县、乡村设立集中连片的示范点,做到1县1个示范区(面积万亩以上)、1乡1个示范片(面积千亩以上),形成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示范网络。在生产关键季节逐级组织现场观摩或实地培训,利用示范点带动新品种、新技术、新农资大面积推广应用。

(四)开展逐级培训

围绕发展粮食生产“五大行动”,组织各级农技推广部门开展技术培训。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负责培训粮食主产省区和重点县农技骨干(1000人次),相关省、地级农技推广部门负责培训县级和重点乡镇农技人员(20万人次),相关县级农技推广部门负责培训乡镇农技推广员、示范户和种粮大户(480万人次)。

(五)狠抓服务指导

加强与农业科研、教学部门的联系与合作,在生产关键季节,组织科研、教学、推广系统专家和技术人员深入基层现场咨询指导。组织各级农技推广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苗情、墒情、虫情、病情系统调查和监测,研究提出适合本地实际的技术对策,并进行现场指导。组织各级农技推广部门开展技物结合配套服务,推进农资产品连锁经营与配送服务,因地制宜提供统一机耕、统一植保、统一肥水管理、统一收获等社会化服务。协助有关部门整顿、规范农资市场,确保农民用上放心的农资产品。

(六)强化督促检查

各级农技推广部门要用“与时俱进”的精神、“求真务实”的作风、“责任到人”的方法切实将本方案落到实处。各级农技推广部门在每个粮食作物生产的前、中、后期要向上一级农技推广部门报告一次工作进展情况。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在每个作物的关键生产季节要派员实地督查指导。各地工作进展及督查情况将通过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工作简报》和“中国农技推广网”予以通报。

旱作农业综合示范点实施方案

巉口镇旱作农业项目实施方案

旱作农业工作总结0419

论临夏州的旱作农业

适宜技术推广实施方案

旱作节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简 介可行性报告

推广旱作农业综合技术 做大做强马铃薯产业

古浪县旱作农业项目技术总结

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实施方案

赴澳大利亚机械化旱作节水农业考察报告

全市旱作农业综合技术推广实施方案
《全市旱作农业综合技术推广实施方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