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齐白石评课

发布时间:2020-03-03 21:15:0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人民艺术家——齐白石》评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下午好!

今天杨老师为大家展示了一节《人民艺术家——齐白石》的欣赏课,与其说我是来评课的,不如说是来跟大家一起交流、探讨的。究竟怎样上欣赏课?这也是我们美术组老师们共同的困惑,至少欣赏评述是我自己一直不敢在公开课中尝试的领域,杨老师这样敢于挑战高难度的精神确实使我由衷的佩服,这本身就是一种对自我的“超越”!抱着学习的心情看完这节课后,我认为杨老师的课有以下几个亮点:

1、认真的教学态度、深刻挖掘教材内容。

如果说教学思想决定着教学行为的方向,那么教学态度就决定着教学行为的努力程度。我想听课的老师们都感受到了杨老师的教学态度非常严谨认真。一是课前准备充分。要上好一堂欣赏课,它的课堂信息量及课程类型决定了教师的人文素养、专业储备、文化内涵、语言艺术等综合魅力的提升。二是目标明确、重难点把握得当,课堂结构合理,层层深入。三是欣赏内容的选取。 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杨老师进行了大胆取舍,选取了一些有针对性便于学生理解的鉴赏内容。这些无一不说明了杨老师课前查阅了有关齐白石的大量的资料,认真透彻地深“挖”过教材,在课外下了不少的功夫。正所谓“厚积”才能“薄发”!

2、巧妙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其主体作用,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意义的建构者,教师的巧妙引入新课起着主导作用。上课伊始,杨老师抛出问题:知道“画坛巨匠”毕加索最怕的人是谁吗?制造悬念,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在讲解真实虾与齐白石画中的虾有什么共同与不同点时,杨老师给学生提供了活虾与图片资料进行比较,并且让学生进行一些简洁的绘画尝试,犹如给他们注入了一滩新鲜的活水,让孩子们的情绪顿时高涨起来,使得看似枯燥的欣赏课有了起伏。

3、“授之以渔”,教会学生有效的“欣赏”的方法。

教,关键在于“授之以渔”,教师给予学生的不应是“鱼”,而应该是捉鱼的方法,是给学生一个思维方法,是“点金术”。杨老师设计这节课的总体设计想法,是有一个指向性的,那就是,要给学生什么?那么,《齐白石》这课要给学生什么呢?是方法,是明白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或者说角度。这一点在杨老师的整个课程构架和板书上体现的比较好,让学生一目了然的通过美术鉴赏了解到作者的经历、作品的题材、艺术手法、时代背景、价值意义,进而受到作者所表现的思想和情感的感染与影响,并引起道德、情感的共鸣和对生活的感悟,从而产生自我教育的内化作用。

当然,在赏评杨老师课的同时,我也有一点自己的想法:

1、感觉老师包的太多,整个课都在牵着学生按照自己设计的教学步骤来完成教学任务。如果在课前让学生查找和收集一些齐白石的相关资料,把问题丢给学生,你知道齐白石一些什么事情?让学生各自来晒晒自己准备的资料,不仅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的平台,而且让学生在生生互动中共同走进“人民艺术家——齐白石”,对学生来说这样的欣赏上课记忆更深,所学到的东西更为广泛。接着老师再提出:“你还想了解些什么?”这样课就有一个层次感和深度感,同时也体现出老师是引导者这一角色的重要性。

2、课堂中,教师语言的显得比较欠缺,导致情感升华较为遗憾。德国的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慧曾经指出:“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语言作为一种感人的力量,不仅杨老师还包括我自己都应该多向语文老师们学习,设计精妙、恰当的语言,才能使学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像磁铁一样被其深深吸引。才能真正做到“情动于中而言溢于表”,进而打动学生的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受到激励与感染。

一点感悟、一点体会,不学术但很真诚,总之,杨老师的这节课既是他自己的“超越”,也是我们美术组全体同仁的“超越”,是思维碰撞、是反思,是展望、也是成长。望各位领导、老师给予批评指正。谢谢!

齐白石

齐白石简介

齐白石教案

齐白石教案

齐白石爷爷

齐白石年表

评课

评课

评课

评课

齐白石评课
《齐白石评课.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齐白石赏析 齐白石
相关范文推荐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