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模拟卷八

发布时间:2020-03-02 23:20:3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2014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模拟卷八

一、单项选择题

1、1632年,捷克的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写出了()。这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在这本著作中,他提出了普及初等教育,主张建立适应学生年龄特征的学校教育制度,论证了班级授课制度,规定了广泛的教学内容,论述了教学原则,高度低评价了教师的职业,强调了教师的作用。

A、《大教学论》B、《学记》C、《普通教育学》D、《教育论》

2、教育的基本要素是教育者()和教育中介系统。

A、教育手段B、教育内容C、教育方法D、受教育者

3、1958年我国曾提出过“两个必须”的教育方针。“两个必须”是指()

A、教育必须为当前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教育必须为阶级斗争服务,必须与社会生活相结合

C、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D、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必须与工农相结合

4、1904年,请政府颁布了由张之洞、张百熙、荣庆等人制定的《奏定学堂章程》,史称(),这个学制体现的是张之洞“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吸收了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学制形式,也保留了一定的封建科学制度的残余,该学制的最大特点是修业年限长,从小学堂至大学堂需要21年,至通儒需要26年。这是我国正式实施的第一个学制。

A、六三三制B、五四学制C、壬寅学制D、癸卯学制

5、()是指将源于两种或两种以上学科的课程内容以一定的方式与一个主题、问题、或源于真实世界的情境联系起来的课程。其主导价值在于是学生掌握综合性知识并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

A、本校课程B综合课程C、活动课程D、显性课程

6、()是一种单学科的课程组织模式,它强调不同学科门类之间的相对独立性,强调学科逻辑体系的完整性。其主导价值在于使学生获得体系严密,逻辑清新的学科知识。

A、活动课程B、综合课程C、学科课程D、分科课程

7、从教师教的方面分析,()、上课、课后教导工作和教学评价等构成了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A、预习B、备课C、检查作业D、测验

8、古罗马的()在他所写的《雄辩术原理》中,提出了“模仿、理论、练习”

三个循序递进的学习过程理论。

A、奥苦斯丁B、苏格拉底C、昆体良D、西塞罗

9、“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是感觉的()现象。

A 对比B.产生别感受性C.适应D.后象

10.人们进入百货公司,每个人注意的东西都不同,这是知觉的()

A.选择性B.理解性C.整体性D.恒常性

11.情绪对认知过程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这取决与人们认知过程的()

A.知觉状态B.心理状态C.心境状态D.动机状态

12.已有研究表明,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一般在()

A.2岁B.4岁C.5岁以前D.1~3岁

13.()是指一种持久的心境低落状态,常伴有焦虑、躯体不适和睡眠障碍

的神经症。过度的抑郁反应,通常伴随有严重的焦虑感。

A.抑郁症B.恐怖症C.焦虑症D.强迫症

14.学生中常见的焦虑反应是()。其表现是随着考试临近,心情极度紧张。

考试时不能集中注意力,知觉范围变窄,思维刻板,出现慌乱,无法恢复正常水

平。考试后有持久的不能松弛下来。

A.上学焦虑B.交完焦虑C.课堂焦虑D.烤熟焦虑

15.进行德育有赖于学生的社会交往、共同活动,注意依靠学生集体,通过社会

交往和集体活动进行教育,充分发挥学生集体在教育中的巨大作用。这样的德育

原则是()

A.理论和生活相结合原则B.疏导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D.在集体中教育原则

二.辨析题

1.美国学者劳伊德?特朗普提出一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试图把大班,小班和个人三种

教学形式结合起来。实施大班上课,即把两个以上的平行班和在一起上课,由出类拔萃的教

师担任;小班研究,每个小班20人左右,由教师或优秀生领导,研究,讨论大班的授课材料:

个别教学,主要由学生独立作业,部分作业指定,部分作业自选。其教学时间分配为:大班

上课为20%,个别教学占40%。目前,这种教学形式尚在实验学校中实验。

2.研究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独立的探索,创造性的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和发展

能力的方法。

研究法突出的优点是:能使学生在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受到极大的锻炼和提高,逐步

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和形成创造性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刻苦钻研,攻克难关,

获取真知的意志和精神。

研究法的基本要求:《1》正确选定研究课题。《2》提供必要的条件。《3》让学生独立思考

与探索。《4》循序渐进,因材施教。

3.个人本位论的主要观点。《1》个人的一切发展都有赖于社会。《2.》教育除了满足社会

需要以外并无其他目的。《3》教育的结果或效果是以其社会功能发挥的程度来衡量的。

4.1983年9月,邓小平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

来。”1985年,《中国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将“三个面向”写入教育方针:“教育

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90年代至下世纪初叶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大发展,

大规模地准备新的能够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各级各类合格人才。”

5.卢俊极力主张自然教育。所谓的自然教育是指儿童内在的身心发展,他所阐述的三种

教育(自然教育,人的教育,事物的教育)的关系,深刻的揭示了教育(包括环境影响)必

须遵循儿童发展的规律,开启了教育心理学基础研究。

三.简答题

1.心理辅导的认知疗法2.焦虑症3.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

4.课外活动的主要内容5.班集体的发展阶段

四.材料分析题

1.语文教师将评过的试卷发下来后,学生们开始议论各自的成绩。小梅考的很糟,她认

为自己不是写作文的料,总是不能写出老师所要求的东西。小康也没有考好,但他知道自己

这段时间没有好好用功,已经预料到自己的不好。他想多花点时间,争取下次不再出现这样的情况。小芳一看到自己只得了B,很吃惊。他认为是老师没有好好读他的作文。小齐只得了C ,但他并不觉得倒霉,因为他从来就没好好学习这门课,能及格他已经很高兴了。

(1)请根据归因理论分析案例中四名学生对考试成败进行归因的特点。

(2)如何利用归因理论改变案例中消极归因学生的倾向,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2.许多优秀学生总结出的考试复习方法如下:第一,要把主要精力集中在教材的中心,重点和难点上,不彻底搞懂绝不放手。第二,要及时巩固,防止遗忘。复习要在课后及时进行,但不能一曝十寒。第三,在复习时候,要善于将抽象的知识和材料形象化,进行生动丰富的想象。第四,背诵文章时,要加强对中间部分材料的重点识记。第五,要合理安排好复习内容,一次识记内容不能太多,并且要达到过度学习。

请你根据有关遗忘的知识,分析上述材料中所蕴含的影响遗忘的因素。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A【解析】1632年,捷克的著名教育家美纽斯写出了《大教学论》。这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在这本著作中,他提出了普及初等教育,主张建立适应学生年龄特征的学校教育制度,论证了班级授课制度,规范了广泛的教学内容,论述了教学原则,高度地评价了教师的职业,强调了教师的作用。

2.D【解析】教育的基本要素是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中介系统。

3.C【解析】1958年我国曾提出过“两个必须”的教育方针。“两个必须”是指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4.D【解析】1904年,清政府颁布了由张之洞,张百熙,荣庆等人制定的《奏定学堂章程》,史称“癸学制”这个学制体现的是张之洞“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吸收了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学制形成,也保留了一定的封建科举制度的残余。该制度的最大特点是修业年限长,从小学堂至大学堂需要21年,至通儒院需要26年。这是我们正式实施的第一个学制。

5.B【解析】综合课程是指将源于两种或两种以上学科的课程内容以一定的方式与一个主题、综合性知识并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

6.D【解析】分科课程是一种单学科的课程组织模式,它强调不同学科门类之间的相对独立性,强调学科逻辑体系的完整性。其主导价值在于使学生获得体系严密、逻辑清晰的学科知识。

7.B【解析】从教师教的方面分析,备课、上课、课后教导工作和教学评价等构成了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8.C【解析】古罗马的昆体良在他所写的《雄辩术原理》中,提出了“模仿、理论、练习”三个循序递进的学习过程理论。

9.C【解析】“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是感觉的适应现象。

10.A【解析】人们进入百货公司,每个人注意的东西都不同,这是知觉的选择性。

11.C【解析】情绪对认知过程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这取决于人们认知过程的心境状态。

12.A【解析】已有研究表明,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一般在2岁。

13.A【解析】抑郁症是指一种持久的心境低落状态,常伴有焦虑、躯体不适和睡眠障碍的神经症。过度的抑郁反应,通常伴随有严重的焦虑感。

14.D【解析】学生中常见的焦虑反应时考试焦虑。其表现是随着考试临近,心情极度紧张。考试时不能集中注意力,知觉范围变窄,思维刻板,出现慌乱,无法发挥正常水平。考试后又持久地不能松弛下来。

15.D【解析】进行德育有赖于学生的社会交往、共同活动,注意依靠学生集体,通过社会交往和集体活动进行教育,充分发挥学生集体在教育中的巨大作用。这样的德育原则是在集体中教育原则。

二.辨析题

1.√【解析】美国学者劳伊德?特朗普提出一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试图把大班、小班和个人三种教学形式结合起来。实行大班上课,即把两个以上的平行班和在一起上课,由出类拔萃的教师担任;小班研究,主要有学生独立作业,部分作业制定,部分作业自选。其教学时间分配为:大班上课占40%,小班研究占20%,个别教学占40%。目前,这种教学形式尚在实验学校中实验。

2.√【解析】研究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独立的探索,创造性的解决问题,获取知识

和发展能力的方法。

研究法突出的优点是:能使学生在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受到极大的锻炼和提高,逐步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和形成创造性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刻苦钻研,攻克难关,获取真知的意志和精神。

研究法的基本要求:《1》正确选定研究课题。《2》提供必要的条件。《3》让学生独立思考与探索。《4》循序渐进,因材施教。

3.×【解析】社会本位论的主要观点。《1》个人的一切发展都有赖于社会。《2.》教育除了满足社会需要以外并无其他目的。《3》教育的结果或效果是以其社会功能发挥的程度来衡量的。

4.√【解析】1983年9月,邓小平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1985年,《中国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将“三个面向”写入教育方针:“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90年代至下世纪初叶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大发展,大规模地准备新的能够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各级各类合格人才。”

5.√【解析】卢俊极力主张自然教育。所谓的自然教育是指儿童内在的身心发展,他所阐述的三种教育(自然教育,人的教育,事物的教育)的关系,深刻的揭示了教育(包括环境影响)必须遵循儿童发展的规律,开启了教育心理学基础研究。

三.简答题

1.认知疗法(认知行为疗法)

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组通过改变思维和行为的方法来改变不良认知,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短程的心理治疗方法。其中有代表性的是阿尔波特·埃利斯的合理情绪行为疗法(REBT),阿伦、T、贝克(A、T、Beck)和雷米(V、C、Raimy)的认知疗法(CT)以及唐纳德·梅肯鲍姆的认知行为疗法(CBT)。

认知行为疗法具有以下特点;(1)求助者和咨询师是合作关系;(2)j假设心里痛苦在很大程度上是认知过程发生机能障碍的结果;(3)强调改变认知,从而产生情感与行为方面的改变;(4)通常是一张针对具体的和结构性的目标问题的短期和教育性的治疗。所有认知行为疗法都建立在一种结构性的心里教育模型之上,强调家庭作业的作用,赋予求助者更多的责任,让他们在治疗之中和治疗之外都承担一种主动的角色,同时都注意吸收各种认知行为策略来达到改变的目的。

2.焦虑症

焦虑症又称焦虑性神经症,是中学生情绪障碍的一种,是以与客观威胁不相适合的焦虑反应为特征的神经症,这是将焦虑作为一种独特的神经症来看。另一方面,焦虑也是包括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恐惧症等在内的各种神经症的共同特征。

焦虑是有紧张、不安、焦急、忧虑、恐惧交织而成的一种情绪状态。正常人在面临压力情境特别是在个人自尊心受到威胁时,也会出现焦虑反应,但他的焦虑与客观情境的威胁程度是相适合的。焦虑症的表现是:紧张不安、忧心忡忡,集中注意困难,极端敏感,对轻微刺激作过度反应,难以做决定。在躯体症状方面,有心跳加快,过度出汗、肌肉持续性紧张、尿频尿急、睡眠障碍等不适反应。

学生中常见的焦虑反应是考试焦虑。其表现是随着考试临近,心情极度紧张。考试不能集中注意力,知觉范围变窄,思维刻板,出现慌乱,无法发发挥正常水平。考试后又持久的不能松弛下来。

学生焦虑症状产生的原因是学校的统考、升学的持久的、过度的压力;家长对子女过高的希望;学生个人过分地争强好胜;学业上多次失败的体验等。某些人具有容易诱发焦虑反应的人格基础:遇事易于紧张、胆怯,对困难情境作过高程度估计,对身体的轻微不适过分关注,在发生挫折与失败时过分自责。这些人格倾向可称为焦虑品质。

采用肌肉放松、系统脱敏方法,运用自助性认知矫正程序,指导学生在考试中使用正向的自我对话,如:“我能应付这个考试”、“成绩并不重要,学会才是重要”、“无论考试的结果如何,都将不会是最后一次”,对于缓解学生的考试焦虑,都有较好的效果。

3.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1)教师的领导风格;(2)班级规模;(3)班级的性质‘(4)对教师的期望。

4.课外活动的主要内容

课外活动的内容,是根据教育的培养目标、课外活动的具体要求、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特点以及校内外实际情况来安排。课外活动广泛、形式多样,按其性质可分为六类:(1)科技活动;(2)学课活动;(3)文学艺术活动;(4)体育活动(5)社会活动;(6)传统的节假日活动。

5.班集体的发展阶段。

组建的群体发展为坚强的集体,要经历一个发展过程。这个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1)组建阶段:这时,班从组织形式上建立起来了。不过班的核心和动力是班的组织者—班主任。他必须对学生提出明确的集体的目的和应当遵守的制度与要求,并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活动,促进集体发展。这时集体对班主任有较大的依赖性,不能离开他的监督独立的执行他的要求。如果班主任不注意严格要求,班就可能变得松弛、涣散。

(2)核心初步形成阶段:它的特点是,师生之间、同学之间有了一定的了解,产生了一定的友情与信赖,学生积极分子不断涌现并团结在班主任周围,班的组织与功能较健全,班的核心初步形成,班主任与集体机构一道履行集体的领导与教育职能。这时,班集体能够在班主任指导下积极组织和开展班的工作与活动,班主任开始从直接领导、指挥班的活动,逐步过渡到向他们提出建议,由班干部来组织开展集体的工作于活动。

(3)集体自主活动阶段:它的特点是,积极分子队伍壮大,学生普遍关心、热爱班集体,能积极承担集体的工作,参加集体的活动,维持集体的荣誉,形成正确的舆论与良好的班风。这时,班集体已形成,并成为教育的主体,能主动地根据学校和班主任的要求以及班上的情况,自觉地向集体成员提出任务与要求,自主的开展集体活动。

四、材料分析题

1、【答案要点】(1)小梅将考试失败归因于内部稳定的不可控因素——能力不够;小康将失败归因于内部不稳定的可控因素——努力不够;小芳将失败归因于不可控的因素——教师评卷;小齐将失败归因于外部不稳定不可控的因素——运气。

(2)四个人中只有小康的归因是积极地。其他三个学生的归因都是消极的不可控的。要激发他们的学校机会,首先要改变他们的归因方式。引导他们将失败归因于努力不够、学习方法不当等可以控制的内部因素。其次,要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

2、【答案要点】影响遗忘的因素主要有:

1、遗忘进程受时间因素的制约;

2、识记材料很重要时,一般不容忍遗忘;

3、识记材料的性质对遗忘进程有影响。有意义的材料比武意义的材料遗忘得慢;形象材料比抽象材料遗忘的慢;熟练地动作技能遗忘的最慢;

4、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对识记效果都有很大影响。一般来说,材料越多,要达到同样识记水平,平时的诵读次数和时间也越多。过度学习也有助于保持识记材料,所谓一般系列材料的开始和末尾部分记忆效果较好,中间位置的内容则容易遗忘。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模拟卷五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模拟卷六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模拟卷 (9)[优秀]

陕西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模拟卷(版)

厦门教师招聘考试模拟卷

红河州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全真模拟卷及答案八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模拟卷

教师招聘考试最新《教育基础知识》

广东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模拟卷

禄劝事业单位教师招聘考试模拟卷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模拟卷八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模拟卷八.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