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安多藏族婚俗

发布时间:2020-03-02 06:21:4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青海民族大学毕业论文

安多尖扎县马克唐镇如什其村的藏族婚俗

摘要:通过收集资料的方式阐述尖扎县马克唐镇如什其村的独特的传统婚姻习俗和礼仪,以及要忌讳的事情。与旧婚俗相比较更为突出了现在婚姻的合理性和自由性。历年来,尖扎县如什其村的民众在婚礼方面,一直延续着古礼。婚礼的功能正如各位所知那样主要是向世人宣布婚姻当事人正式结为夫妻,从此二人结为一体,贫富与共,共同承担起所有的责任和事物,同时双方也对彼此承担起了相应的义务。在当代社会中,虽然法律的程序也可以表明婚姻双方当事人婚姻的成立,但是婚姻礼仪由于其特有的独特功能性在民间而依然保持着。Abstract: The information collected through exposition JIANZHA County MAKETANG town RUSHENQI village unique traditional marriage customs and rituals, as well as to be taboo thing.Compared with the old marriage Marriage is more prominent now rationality and freedom.Over the years, as even its JIANZHA County village of people at the wedding, that has continued with the ancient ritual.Wedding functions primarily as you know, as announced to the world the marriage party officially became husband and wife, from the two became one, rich or poor and common, common to aume all the responsibilities and things to each other while the two sides also aume the corresponding obligations.In contemporary society, although the program also can indicate legal marriage marriage established parties, but the marriage ritual unique because of its unique functionality while still maintained in the folk.

关键词:藏族;婚俗;安多;尖扎县如什基村

中国婚姻习俗与文化的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地域性强,它既有一贯之的传承,也有民族融合或外来文化的影响。古往今来,婚姻都是男女青年的终生大事,婚姻倾注着人们纯真的感情,寄托着人们的社会理想,表达着人们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是沿习着古代的习俗一直传承下来的,男女完婚讲究“六礼”即“纳彩”(说媒提亲),“问名”(占卜,询问男

1 浅谈安多尖扎县马克唐镇如什基村的藏族婚俗

女庚属相是否相冲相克),“纳吉”(正式提亲),“纳征”(送彩礼,嫁妆定亲 ),“请期”(商定娶亲吉日),“迎娶”(娶亲完婚)等。并在此基础上不断丰富发展起来的形成了自己的鲜明特色。中国婚姻习俗与文化自从春秋时有了“六礼”的规范之后,延续至今各地方,各个少数民族都将“六礼”有不同的规范与创造。每个地区每个民族都有对自己婚礼有新的认识。根据了新的时代新的社会,摒除了旧习俗有许多异议或增加的内容,按照自己地域或民族特色有着自己别具一格的婚俗礼仪,将婚礼办得热热闹闹,丰富多彩。

1藏族是一个历史悠久,勤于劳动,能歌善舞,富有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的民族。主要分布在西藏、青海、四川、云南、甘肃等五个省区,而以西藏自治区为其主要聚集区。安多藏族主要海北、海南、海东、黄南等地区。藏族有本民族的语言、文字、信仰、独特的风俗习惯。

2 安多尖扎县马克唐镇如什其村

尖扎县位于青海东南部,东北绝大部分以黄河为界,与化隆县相望,东南与循化县接壤,西与贵德县相连,南与同仁县毗邻。尖扎县辖3个镇、6个乡:马克堂镇、康扬镇、坎布拉镇、贾加乡、措周乡、昂拉乡、能科乡、当顺乡、尖扎滩乡。马克唐镇:驻马克唐,辖4个居委会(黄河路、申宝路、兴隆街、人民街),14村委会(马克唐、勒见、麦什扎、回民、解放、娘莫、加让、加力、如什其、洛科、要其、科沙唐、娘莫、新滩)。其中如什基村位于县城南西部的七公里处,由150多户人家和九百多名人口组成。村的两旁都有小河,在村子的下面这两条河交织在一起流向黄河,远处看这一地形就如蛇的舍头,所以就叫蛇舌,蛇舌翻译成藏语就是智基,而村民们把蛇叫做如,所以我们村也就叫如什基村了。在这片土地上居住着朴素而善良的人们,他们平时忙碌于各种工作,有的放牧、有的种植、有的出去打工,但他们冬天就会闲下来。每到冬天他们都会组织各种活动,最不可缺少的或者最有意义的就是射箭比赛,比赛当天村里的男女老少都会放下手中的活穿着藏服来观看。比赛结束后射箭手和村民们就会唱歌,特别热闹,保持着传统的习俗。 3 如什其村的婚俗

青海民族大学毕业论文

如什基村的婚俗从大的方面来说跟整个尖扎的婚俗没有多大的区别。但订婚到结婚有几个不同点,如订婚时彩礼。彩礼一般会要求数额巨大,虽然在准备彩礼的时候会有一定的难度,但是离婚率不断增长的现在很有必要用客观的彩礼来制约这一现象。很多人都会因为彩礼的原因会更加珍惜这段姻缘,也不会轻易提出离婚。拿好多彩礼的好处是,客观地保障了社会的稳定和保持离婚率。再如梳头。举行婚礼时的梳头跟一般的梳头有很大的区别。一般妇女梳头没有讲究,但举行婚礼时有很大的讲究,梳头时要用胡麻子煮成的水,用胡麻子煮成的水来梳头,头发不会蓬乱也很容易辫辫子。而且这梳头的人必须是儿女齐全,家庭和睦,在村里良好口碑长者妇女,这位妇女要把头发辫成细小的辫子,把这些辫子由针线缝起来固定在跟发色接近的布上,再在上面放珊瑚和玛瑙。我们村一直保留这一传统,而且给人感觉有点圣神,不得破坏。再如智库等习俗方面涵盖着独特的风格。 尖扎藏族婚俗有新婚俗和旧婚俗之分。

新婚俗主要是自由恋爱的基础上建立的。在现实中很少见父母为儿女包办婚姻的现象以及逼婚、娃娃亲等旧婚俗的习惯。在现代,你想结婚,首先要把自己的想法要告诉父母,若双方父母同意,再按婚俗举行婚礼最终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在双方父母不同意的情况下也存在着奉子成婚的现象。不管怎样都要遵循择婚、求婚、订婚、婚礼的举行过程。

如什基村的男女青年之间的谈情说爱是公开的,只要双方一见钟情,甜蜜的初恋生活就开始了。如什基村的青年在恋爱时,往往采取唱山歌,以表达对另一方的爱慕追求之情,姑娘如果看中了一个小伙子,就会约小伙子见面聊天,小伙子如果赴约了,那么就表明他也喜欢上了这位姑娘。如果小伙子先看中了某个姑娘,他就会找机会和姑娘接近,并会送给她耳环、戒指和头巾等礼物,如果姑娘接受了他送的礼物,就说明她也爱上了他,并接受了他的爱,如果不接受他送的礼物,则表明不爱这位小伙子,在我们村每当农闲时节,常以射箭为乐,村村互邀比赛,在射箭活动的最后一天,村民们统一邀请对方箭手设宴款待的习惯。我们村的达顿自成体系,最具特色的,是民间射箭宴会上对唱情歌,在宴会上青年男女尽情地唱拉伊,以各自独特的曲调,唱出优美动听的情歌,对彼此留下深刻的影响。拉伊就如婚介

3 浅谈安多尖扎县马克唐镇如什基村的藏族婚俗

所一样,把大量的青年男女送上了婚姻的殿堂,我哥和嫂子也是其中的一对。

3.1 择婚

男孩到了17岁,女孩到了16岁父母便开始考虑他们的婚姻,会选择配婚对象。配婚对象上有很大的忌讳。首先:配婚的对象不能是三代以内的有血缘关系的人,跟三代以内的通婚会生下不健康的孩子,所以家族不通婚。再次:跟其他的民族不通婚,因为藏族和其他民族的基本习俗和文化背景不一样,还跟有些民族的习俗和文化冲突,所以也不通婚。选定配婚对象后,首先要为子女暗地选好几家与自己家族地位相当的姑娘或男子后,再打听选好子女的属相,这些知道后,会选定一个黄道吉日,孩子的父亲会早早的带着哈达要请高僧占卜,看与谁结缘合适。这种习惯主要受到了传统文化的影响。但是,在当今社会,父母主要会遵循子女的意见,如果子女不同意,也很少存在逼婚的现象。

3.2 求婚

求婚是必须经过的一道手续。求婚有很多种:

选择黄道吉日后,便由家族内品位最高的兄弟或舅舅带上哈达、酒等礼品,前往择定的家族求亲。

求婚的方式有很多种,但今天讲述的是常见的三种:

第一种是在男女双方同意结婚的前提下,男方家会派出一个媒人到女方家说媒。媒人应有德高望重的男子汉来担任,这个男子汉必须具备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是,他必须深晓礼仪,善于言词,通达传统的谚语和格言。选择吉日,媒人带着酒和哈达等礼品去女方家说媒。收下礼品则表示同意,但女方家一般不会轻易就会接受礼品,经过媒人的一番口舌,来来回回三四次才有可能收下礼品。拒绝礼品则表示不同意这门亲事。 当年我哥向嫂子也是这样求婚的。

第二种是,男女双方情投意合,女孩子会跟着男孩子到男方家,男方家会派媒人到女方家说媒。女孩临行前,把一条哈达系在房屋内的柱子上,在柱子上系一条哈达,说明女孩子有意中人,而且跟着意中人走了,父母也不会再为难子女,也就同意了这门婚事。

第三种是,当一对男女青年相爱以后,两人约定后由男方告诉自己的父亲,由女方告诉自己的母亲,两家父母在得知后相互就进行商量,占卜问卦,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如果结果相合则视为有缘分,

青海民族大学毕业论文

接着就是订婚。如果占卜结果为相克,双方家庭还可以进一步询问是否有办法通过一定的宗教仪式或程序转化相克的运,一般而言总是有一定的途径可以转运,则被视为无缘而不能订婚。经会占卜结婚满意,男方媒人带一条哈达和一坨茶叶等礼品,到男方家提出求婚,如果对方家长拒绝收礼品则表示不同意这门亲事。如果对方家长收下礼品则表示同意。同意后再请高僧占卜,择出订婚吉日。

3.3 订婚

对方家长允许成亲后,就与媒人商定彩礼。在这当中,对方家长尽可能提出高额彩礼或者要求男方预做贵重的服装首饰,这得媒人磨一番口舌,力争降低彩礼总额或服饰价值。嫁妆,由女方按所收彩礼的多少以及自家的经济条件来准备。一般为女子做几套服装,而且每套应是上至帽,下至靴一整套。这天女方家则还要把部落的人叫过来边吃肉边喝酒,商讨彩礼等,我们村的彩礼中,碗和茶叶、酒、钱、衣服、戒指耳环等这些是不可缺少的。对于碗很有讲究,女方家要什么样的碗,就要准备什么样的碗,不能违背女方家的意思,一般要的是古老的两个字的碗,但这样的碗很难找。对于茶叶和酒没要求,够喝就可以。对于钱,几年前还只要几千块钱,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彩礼的钱大幅度的增加,现在最起码也会要几万块钱,这一现象导致现在很多青年娶媳妇的一个很大的障碍。衣服要做一整套。对于首饰一般会要求金耳环和戒指,很少要项链的。这些谈好后就确定结婚日子。一旦订婚了,就很少有悔婚的,可以说是这个婚事已经定了,不会有所改变。

3.4 举行婚礼

举行婚礼男方家请星相师卜算黄道吉日以确定婚期(藏语“念孜”)。举行结婚仪式的头一天,我家得派人把一套漂亮的服装,以及巴珠、嘎乌、手镯等装饰品,用绸缎包好,送到女方家中,让新娘明天过门时打扮用。而且新娘要梳头,藏族妇女梳头至少需要半天时间,为使发型保持长久,梳头时习惯用胡麻子煮成的水。从早上开始新娘家的各个亲戚都会来新娘家,会带点礼品过来,当然不要带很多礼,因为宴会主要是在我家举行,女方家只是会会客而已,这一天新娘要早早的起床,因为要梳头,这梳头的人也是很有讲究的 ,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得,必须由儿女齐全,家庭和睦的长者妇女来梳,这梳头大概要五六个小时,要把头发辫成好多细小的辫子,而这些辫子用针线缝

5 浅谈安多尖扎县马克唐镇如什基村的藏族婚俗

合起来固定在跟发色接近的补上,然后在上面放珊瑚和玛瑙。长而乌黑的头发上配上这些头饰尤其的好看。

迎亲的这一天,我家会找一位有地位的人,带上一队人马和彩箭,彩箭上有明镜、璁玉、珠饰等,前往女方家迎接新娘 。同时,还得带上彩箭,箭上有明镜、璁玉、珠饰等。车队到达之前,女方要举行敬\"切玛\"、喝酒等告别仪式;我家迎亲队伍进门之后,先把彩箭插在新娘背上,表示她已经属于男方家的人了。又把璁玉放在新娘的头顶上,这块璁玉藏族习惯称为灵魂玉,这样做,表示我家的灵魂已托付于女方了。我家派人把一套漂亮的服装和眼饰用绸缎包好,送到女方家中,让新娘穿戴。

傍晚新郎和伴郎来到女方家,女方家的除了男人不参加外,其余的全部来揪新郎的耳朵,但不是真正的揪新郎的耳朵,那些妇女们大声说要把新郎的耳朵给揪下来,这会儿,伴郎就会拿出一条哈达给妇女们表示和好,妇女们会把哈达扔给伴郎,说哈达质量不好,表示不想和好,在这样闹了一段时间后,伴郎会把早就准备好的钱和礼物交给妇女们,妇女们这下都满意了,也静了下来,这天虽然新郎新娘在一起,但到了晚上他们是分开的。

结婚当天要走早的赶路,新娘在她的兄弟、几个或几十个阿香和一个‘“妈香”(安多话 是指女方妈妈的兄弟)的陪同下要到我家,新娘走的时候会绕自家的柱子三圈, 以示对娘家的留恋,并向父母口头,感谢养育之恩。然后,身着盛装的新娘在众人的搀扶簇拥下缓缓出门,走到门口时母亲会喊女儿,说有福自己带走,有苦留给母亲,同样的话会重复三遍,这是女儿已经泪流满面,也离家走远了。如果新郎和新娘家距离远的话会坐车来,到村子下面就要步行道新郎家,如果不远则一开始就要步行。不管距离远近,一种习俗是不可缺少的,就是我家要派出几个男子汉去迎接、敬酒,(安多语称为“智库”)。智库要去三次,智库第一次和第二次,敬酒者以恭敬的口吻和吉祥的言语向送亲者问候,用双手将缠着哈达或羊毛的酒瓶敬给送亲人里的长者,而接酒者用右手无名指向佛、法、僧三宝弹祭后饮一口,再转与他人。至男方家门口,还有最后一道敬酒关,敬酒方式与前相同,但所敬之酒不是瓶装而是碗边有酥油的八宝碗。一路上,男方家人要侍候在路旁,如果路上遇到抬病人、倒垃圾、背空筐子的人,便认为是不吉利,婚后要请僧人念经消灾。步行时新娘要低着头,由她的弟弟和伴娘扶

青海民族大学毕业论文

着到新郎家。到家后首先丈母娘提着一桶牛奶欢迎新娘。新娘用左手中指浸奶水,向天弹洒几点,表示感谢神灵。

到新郎家后要把新娘和伴娘安排在一个房间里吃饭或喝茶,阿香们和“妈香”,还有其他人在另一间大房子里,边喝茶边把彩礼给阿香们,“妈香”占很高的地位,要给与众不同的礼物,阿香们在拿到的彩礼当中会适当的返还一些,给男方的父母和兄弟姐妹们,一来是感谢多年来的养育之恩,二来是在以后的日子里能够把新娘当做自己的亲女儿一样对待。这一系列完成后就进入宴席了,这时村子里的青年男女会拿着礼物到宴席,吃好了喝足了,唱歌的人也渐渐多了起来,此时,朴素无华的婚房,到了歌声的海洋。阿香们不会待很长时间就会回去,但一个阿香会留下来陪新娘。大概到了傍晚宴会会散去,村子里的客人们也会各自回家。宴会也就结束了。

这天晚上,新娘和新郎也不会同居,新娘会和伴娘、新娘的父亲三个会一起安寝,新郎没有任何义务。婚后第二天,吃过早饭,新娘换上新郎家准备的藏服,同伴娘和父亲、新郎回娘家。

安多地区还保留着不落夫家的古风,新娘在婚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住在娘家的习俗,新娘住在娘家的时间长短不一,有的住几个月,有的住一两年,在此期间像婚前一样生活。

在娘家住了一段时间后,“妈香”带着新娘到新郎家,从这天起,新娘成为新郎家的一员。

婚后的第一天,新娘与新郎要很早起床,在守护家神前拜神祈祷。婚后第一月,新娘不得入公婆的住房,一个月后,公婆正式召见新婚夫妇,从此新娘就随便出入公婆住房了。 新婚满三个月或六个月后,新娘得偕同配偶返回自己家族小住一段时间,时间必须经高僧择定吉日,并通知男方家族作迎接准备。回门的当天,新婚夫妇与父母一同带上丰盛的礼品前往,男方家族要在宅院门前也要画好“永仲”,摆设各种谷物、茶叶等生活用品迎接。一般父母在家等候,派子女其他近亲属在宅院外迎接入室内,两家父母互献哈达,敬酥油茶和“切玛”,并相互祝贺。新娘和新郎要在家族护法神前祈拜祷告。至此,婚配的全部过程即告结束。同时也向世人宣布婚姻当事人正式结为夫妻,从此二人结为一体,不管是贫穷还是富贵都要与共,共同承担所有的责任和事物。

4、新旧婚俗的比较

7 浅谈安多尖扎县马克唐镇如什基村的藏族婚俗

旧婚俗,婚姻多数是包办,父母有养育和解决子女婚姻的责任,子女只有服从和孝敬父母的义务。过去,找媳妇或赘女婿,子女是没有权利过问的,尤其是女子,往往到夫家还不知夫婿的面容怎样。

旧式婚姻,有许多约束,也就有不合理的地方,列举如下。 一是贵贱不能联欢姻。以往,十分注意门当户对,不能随便娶你意中的人。考虑对象,第一是地位、财富,次之才考虑品行和仪貌。那时,贵族的子女可以互相通婚,富有的人与穷人是绝对不能相爱的,农奴的子女当然不可能和领主结婚。

二是作为普通占要(农奴),恋爱结婚得受自家领主的约束,主人不同意,农奴便不能结婚。一般是同一领主的农奴结婚还容易,主人尚可同意;而不同领主的农奴结婚,就关系到农奴的增减,得征求双方头人同意后,才征求父母同意,确实难上加难。

藏族也禁止近亲结婚,父系亲属绝不能结婚,母系亲属要在四代以后才能结婚。当然,在交通不便,人烟稀少的偏僻山区里,也有近亲结婚的,结果后代大多发育不全,不是傻瓜便是跛子。

由于男女没有婚姻自由,带来的社会后果很不好,有的因为得不到自己恋爱结婚的权利,有的削发为僧,或逃奔远方,有些甚至自杀。 经对比,笔者认为尖扎新旧婚俗存在着一定的区别也有一定的联系。

关于联系:

一、至今为止仍然有一些落后的村庄存在着婚姻包办、逼婚等现象

二、至今为止在择婚,求婚,订婚,婚礼的过程中受到了封建迷信思想的影响。

三、至今为止仍然存续着一种很强的观念:“禁止近亲结婚,父系亲属绝不能结婚,母系亲属要在四代以后才能结婚。” 关于区别:

一、旧婚俗由于受到当时文化的影响,多半是一夫多妻制或一妻多夫制。新婚俗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法律的约束,都是一夫一妻制。

二、在年龄上旧社会是没有一定的限制,现如今,按照法律规定少数民族结婚的首要条件是:女方要满十八岁和男方要满二十岁。

三、在旧社会受到没有恋爱自由,受到领主、父母、门当户对等的约束,现今主要是意思自治。

5、婚俗是藏族民俗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藏族婚

青海民族大学毕业论文

礼还保持着其原始的淳朴与情调。从尖扎县如什基村的婚礼的过程、择婚、订婚、结婚等等,都是希望人们今后的生活是顺顺利利,美满幸福的举办婚姻礼仪,表现藏族人民的一种积极向上、不屈不挠的生活态度。整个婚姻习俗是在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心理状态和信仰意识的维系下,构成的一副人民幸福生活的蓝图。然而整个婚姻习俗也表现出它厚重的封建迷信。随之也进一步表现了渗透在这些程序中根蒂固的藏传佛教思想。

参考文献:

张继焦.《中国少数民族礼仪》.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 ②兵永逸.《正在消失的习俗》.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3 ③邸平伟.《趣闻青海》.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8 ④星全成.《藏族传统文化及其现代化》.西宁青海民族出版社2002 ⑤恰嘎·多杰才让.《地方习俗》(藏文).甘肃民族出版社

⑥伦珠旺姆,昂巴.《神性与诗意——拉卜楞藏族民俗审美文化研究》.甘肃文化出版社

⑦李少林.《中华民俗文化之中华禁忌》.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6

香格里拉县东旺乡藏族婚俗初探

藏族

婚俗

婚俗

婚俗

婚俗

婚俗

婚俗

婚俗

婚俗

安多藏族婚俗
《安多藏族婚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藏族婚俗 安多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