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实践考察调查报告

发布时间:2020-03-03 07:05:3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实践考察调查报告

考察主题:传统文化艺术考察

校:齐鲁工业大学

名:马兆国

指导教师:孟光伟

级:12级研

考察时间:2013年09月02号 — 09月06号

考察地点:烟台栖霞市牟氏庄园、潍坊杨家埠、高密泥

塑发源地

一、考察目的

传统文化对现代文明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民间艺术、民俗风情是综合了文化人类学、民俗学、社会学,特别是艺术学的重要课题,不仅蕴含了民俗内涵、科技内涵等,同时又富有深沉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以及独特的艺术思维观念,它是传统文明的活化石,同时又是现代精神文明的源泉,对它的发掘、记录、整理、研究和开发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充实与丰富,同时对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尊心都具有促进作用。对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而言,增加对民间艺术的了解与感受可以丰富设计视野,积累设计素材,并能提高对文化多样性的领悟与感受能力。

民艺的保护与研究以考察调研、采风为基础,然后分门别类地加以整理、研究,进行个案分析,并写出调查报告。调研采风包括对传统文化现象的考察、调研和关注,同时还包括对技艺的调查记录、对民间艺术品的收集发掘,以及对传统民间技艺的专题研究,生产生活方式的调研等。这种研究思路和方法为日后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确凿的依据和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它为深入认识民间艺术的传承、传播及其发展演变和历史价值都有重要意义。

通过到烟台栖霞市牟氏庄园、潍坊杨家埠、高密泥塑发源地进行实地考察,收集、整理、归纳民间工艺品、旅游产品、传统农具等成果,可以深入地了解和吸收民间艺术的风格和内涵,并将其应用到设计当中,启发设计思维,宏扬民族文化,开拓设计视野。同时,通过对调查所得信息进行研究,对某一事物或某一问题进行深入、细致、周密的调查研究和综合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认识社会、了解社会的能力。

二、考察实际情况的介绍

本次考察的路线: a.烟台栖霞市牟氏庄园

b.高密泥塑发源地高密市姜庄镇东、西聂家庄,考察高密泥塑

c.潍坊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原杨家埠风筝厂),考察杨家埠木版年画。

1.传统文化艺术感受第一站——牟氏庄园

牟氏庄园,又称牟二黑庄园,坐落于山东省栖霞市城北古镇都村(原霞光三路北首)的牟氏庄园,是北方头号大地主牟墨林家族几代人聚族而居的地方。整个庄园建筑结构严谨,紧固墩实,雄伟庄重,是中国北方规模最大、全国保存最为完整、最具典型性的封建地主庄园。牟氏庄园以其恢宏的规模、深沉的内涵,被诸多专家学者评价为“百年庄园之活化石”,“传统建筑之瑰宝”,“六百年旺气之所在”,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1艺术价值

吸取了中国北方民族建筑艺术风格的优秀建筑成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有“中国民间小故宫”之称的牟氏庄园系统地展现了封建地主阶级产生、发展及其灭亡过程,是一部反映封建地主阶级生活的“实物百科全书”。它拥有房产5500多间,土地6万亩,山岚12万亩,现保存厅堂楼厢480多间,占地两万余平方米。牟氏庄园规模恢弘,古朴壮观,集中国历史文化、建筑文化、民俗文化之大成。

1.2建筑特色

始建于清雍正元年的牟氏庄园,到民国24年(1935年)才形成至今规模。整个庄园面南背北,共分三组,包括六个院,占地2万平方米,建有万堂楼厢480多间。纵观重重四合院相叠,横看条条通道相间,层次清晰,主次分明。院内立体建筑多属二层楼房,房舍多是雕梁画栋、明柱花窗、浮雕图案,栩栩如生。

庄园建筑鳞次栉比,富有特色,色彩斑斓的“虎皮墙”,用形状各异、色泽不同的河卵石垒砌而成,“制钱莲花图”、“莲生贵子”等图案,精美绝伦,叹为观止。“三大怪”建筑更是耐人寻味,引人入胜。“烟囱立在山墙外”便是其中一怪,它看似一个小小楼阁,凌空耸立,别具特色。

1.3建筑文化

牟氏庄园建筑文化博大精深。六个大院沿南北中轴线依次建为南群房、平房、客厅、大楼、小楼、北群及东西群厢多进四合院落,形成一套完整的具有典型北方民居建筑特色的古建筑群落。庄园建筑工艺独特,雕刻砌凿,工艺细腻精湛,明柱花窗,文采斐然,美妙绝伦,具有“三雕”、“六怪”、“九绝”之艺术特色。牟氏庄园民俗文化源远流长,胶东民俗文化以庄园为载体,表现出自身的优越性、多样性和传承性。它生动地反映了以胶东半岛为代表的中国北方农业生产俗、家族俗、衣食住行、人生礼仪俗、节庆俗等古老的民俗事象。对继承和弘扬传统的民族优秀文化,开发旅游事业,发展地方经济,必将起到积极作用。

牟氏庄园的石墙均平整如镜,石缝细如线,据说,砌墙时,主人每天都会给石匠发一些铜钱和锅铁,用之嵌在墙缝间,使墙面平整。如若仔细观察,经常可以发现墙缝里嵌着的铜钱。据说,平均每块石头造价为一斗谷子,此面墙就耗谷物四百四十六斗。院落里有一面花墙,砌有三百八十六块六边型的墙石,任取其中一块,均可与周围石块组成六边型花卉图案,总体上组成一个百花相连的连续图案。其细致精巧让人惊叹牟氏庄园以其恢弘的规模,深厚的内涵,被诸多专家学者评价为“传统建筑之瑰宝”、“中国民间小故宫”、“六百年旺气之所在”,现已成为闻名遐迩的旅游观光胜地。

庄园“三大怪”:

\"穿堂门儿一线开\",这是第一怪。在庄园各个大院的客厅之后,是住宅楼或大堂屋,每座客厅都有后门,并且客厅的前后门、屏门及房门均在一条直线上。这与胶东民间传统的\"院门、房门不对开,房门不得前后开\"的建筑习俗,迥然不同。 据说,在平时,牟家各幢客厅的后门是关闭的,从客厅到住宅必须经过甬道;只有贵客来临时,才能将所有的门打开,让客人从客厅穿堂而过,直达主人住宅,以表示对客人的敬重。再是,每逢重大节日时,也将门全打开,并在各个门旁点上一对足斤大蜡,形成一条灯火长廊,烛光闪耀,四处通明,以炫耀牟家\"有亮\"和辉煌。

\"烧炕火洞在室外\",这是第二怪。中国北方的民居,按传统习俗几乎家家都有火炕,因为睡热炕能起到解乏健身之效。多在灶间砌锅灶时,就留有烟道,与旁间的火炕相通连,做饭烧柴时便可热炕;也有的专门在卧室的炕脸上留一个洞口,以燃柴热炕。

然而牟氏庄园与众不同,既不设灶间做饭烧炕,也不在卧室的炕中留有炕洞,而是在建寝室的同时,即在窗外墙角下的适当位置留一个方型的石砌炕洞口(高宽

约40厘米),让佣人在室外按时烧炕取暖。这样,一来可避免在室内烧炕带来的烟熏火燎之弊,既卫生又雅观,二来在室外操作烧炕,不易引发火灾,十分安全。 这一独特的取暖设计方式,在北方民居中比较罕见。

\"烟囱立在山墙外\",这是第三怪。纵观中国南北方的房舍建筑,无论是平房还是楼

房,其烟囱的位置一般是设计在屋脊檐坡上。然而牟氏庄园却将庄内的近百个烟囱高高地竖立在山墙外面。它是采用一块条状的花岗

石为底托,以青色的小方砖砌成四角型的瘦长烟囱,高耸四五米,顶端有遮雨帽,远看宛如托在云雾中的一座小塔,小巧玲珑,别具一格。

据外来参观的学者评价:这种烟囱不仅造型美观,能起到美化楼房的作用,而且抽力大,不倒烟,功能好,着实科学。另外,当年还在烟囱口上造有饕餮,据说,各种名吃佳肴经它先品尝后,人们再吃就安然无恙了。虽属传说,倒也奇趣盎然。

虎皮墙:

天然彩石砌成的“虎皮墙”是一道宽2米长百余米的石墙,全是由大大小小的彩石砌成的,色彩斑斓、妙不可言。墙上由多块彩石组成的梅花、菊花、宝莲花,充分体现了工匠的高超技艺和广阔的想象空间,看后给人留下不尽的思索。 门面装饰:

牟氏庄园极为注重门面装饰,借以显赫门第,张扬气派。六个大门当首推“西忠来”,其门楼高耸,甚为庄重。大门抱框高达5米,阔3米许,门扇高宽约2米由余,黑漆大门刻有“耕读世业,勤俭家风”金色对联。大门两侧有一对珍贵的石鼓,鼓托为莲花状,与石鼓融为一体,石呈黑色,给人以凝重而深沉之感。报牟氏族谱介绍,门旁这对石鼓是主人于光绪34年间聘请4名精湛工匠历时三载雕琢而成。鼓面刻有“福禄寿禧”、“麒麟送子”、“刘海戏金蟾”、“姜太公钓鱼”等浮雕,虽经八十多年的风吹雨蚀,依然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石墙

牟氏庄园的石墙均平整如镜,石缝细如线,据说,砌墙时,主人每天都会给石匠发一些铜钱和锅铁,用之嵌在墙缝间,使墙面平整。如若仔细观察,经常可以发现墙缝里嵌着的铜钱。据说,平均每块石头造价为一斗谷子,此面墙就耗谷物四百四十六斗。院落里有一面花墙,砌有三百八十六块六边型的墙石,任取其中一块,均可与周围石块组成六边型花卉图案,总体上组成一个百花相连的连续图案。

2.传统文化艺术感受第二站——高密泥塑发源地

高密泥塑产自潍坊高密聂家庄,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民间流传着“孩子哭,找他妈,他妈买个泥娃娃,逗得孩子乐哈哈”的民谣,可见当时泥玩具深受孩子们的欢迎。

高密泥塑发源地在高密市姜庄镇东、西聂家庄,据聂氏家谱记载,约在明朝隆庆年间,因生活困难,一个叫聂福来的村民为混饭吃,用泥做成一种叫“锅子花”(也称泥墩子)的焰火出售,中间放火药,顶部留一小孔放置燃芯。后来,民间艺人又把装火药的泥坯塑成娃娃型,焰火放过以后,再当玩具或装饰品摆设。到清朝乾隆年间,聂家庄泥塑又借鉴杨家埠年画的艺术特点,在表现手法和着色上有所创新,且逐步增加了音效和局部动作,声音、色泽、动作融为一体。后来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高密泥塑开始向着多样化发展,成为现在的形、色、声、动俱佳的民间工艺品。高密泥塑有“叫虎”、“摇猴”、“摇蝉”、“叫鸡”、“座狮”、“泥娃娃”、“牧童”、“花姑”、“梁山伯与祝英台”、“刘海戏金蟾”、“八仙”等70多个品种。

高密泥塑,粗犷豪放,构图完整,色彩艳丽,独具一格,曾在多个国家和地区展出。1984年在北京展出期间,聂家庄泥塑中的关公、关平、周仓组合被评为“中国一绝”。聂家庄泥塑还被宋庆龄基金会收藏,并作为礼品馈赠给外国贵宾。目前,高密泥塑民间艺人正不断研制和开发新品种,使高密泥塑逐步从玩具向收藏品方向发展。

聂家庄泥塑:高密庙宇泥塑的第二个兴盛期是在明清两代。此间,如果说庙

宇泥塑艺术是随着庙宇的兴盛而发展,那么,聂家庄泥塑则是在人民群众节日风俗中应运而生的。据聂氏家谱记载,聂成富自蒲台流落到姜庄,并长期居住聂家庄。当时这里地薄欠收,仅靠地里收的粮食难以维持生计。他发现聂家庄有种土和成泥不裂且坚硬结实不易破碎,于是试着用这种泥巴做成外壳,里面装上土火药,顶部留有小孔,制成一种叫“锅子花”的东西供节日燃放,并拿到市场上出售,后来又增添了一些新品种。村里人看到制作锅子花效益不错,也跟着效仿。由于互相竞争,花样百出,于是就形成了聂家庄泥塑。确切说,聂家庄泥塑和其它产地的泥塑是不一样的。在色彩上,它借鉴了高密扑灰年画的特点,求新求艳,造型夸张,拟人化,所以很受群众喜欢而久销不衰。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文化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聂家庄泥塑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并作为高档礼品馈赠国内外友人。

聂家庄泥塑题材主要有猪八戒背媳妇、天仙配、刘海砍柴、白蛇传、胖娃娃、麒麟送子、戏曲人物等,所有扑灰年画能表现的内容它都加以表现。在颜色处理上,聂家庄泥塑和扑灰年画互相借鉴。聂家庄地理位置处在年画村的包围中,扑灰年画的色彩深受人民群众喜爱,聂家庄人看到了这一点,拿来我用,不需要在颜色上动脑子,大掛画的狂涂疯抹也在聂家庄泥塑上得到了发挥和体现。他们还把年画中的明油也引用到泥塑上,从而产生了色彩明亮艳丽动人的特殊效果。

在艺术造型上,聂家庄泥塑大胆夸张,不受实物的束缚,求神似不求形似,达到似与不似的意境。聂家庄艺人的原则是:这东西是孩子玩的,花哨好看就中,不能太真了,太真了孩子见了会害怕。还要合乎情理,不能太离谱。且看泥塑叫虎的形态,夸大了头部,虎口特大且两边是气流的进出口,推动虎尾发出吼声,虎的尾巴只在腚上隆起一点,抹上一笔大红了事。多么高明的构想,尾长了会断掉,并不易从模中磕出。聪明的聂家庄人真是把智慧发挥到了极致。综观聂家庄泥塑,为什么几百年来久销不衰,尤其近几年大有复兴的势头,其中原因,除了它特有的形式和传统文化底蕴,是任何东西都无法取代的,它和年画的作用一样,供家堂为了追祭自己的祖先,供财神为了发家致富,贴门神为了镇邪驱妖,供菩萨为了保家平安。聂家庄人牢牢地把握住了老百姓的心理,也就把握住了市场。

泥塑是指用泥做的动物和人物等造型的玩具或欣赏品。高密市姜庄镇聂家庄以制作泥塑而闻名全国,“聂家庄,朝南门,家家户户捏泥人”便是这里的真实写照。据《聂氏家谱》记载,聂家庄泥塑的艺祖叫聂成富,老家是山东蒲台西关(今博兴县境内),明朝万历初年(1575年前后),蒲台遭水灾歉收,逃荒来到聂家庄,为养家糊口,聂研究用当地的红岗子土泥巴做外壳,内装花药,顶部留

一小孔,加引信,制成一种礼花“锅子花”,以供人们在春节和正月十五晚上燃放,这种锅子花外表不加颜色装饰,外形就象反扣的锅底,这就是聂家庄泥塑的前身。

聂发明“锅子花”后,又研制出一种圆柱形的礼花“泥垛子”,每到年节,走街串巷叫卖,有了效益,不少人跟着仿效,并有所改进,到康熙初年,锅子花的外皮则发展到从无颜色到有颜色,从品种单一到多个样式,开始向做泥娃娃、泥老虎、泥猴等供家庭摆设观赏和儿童玩耍的玩具发展。因那个时代商品生产极不发达,可供家庭观赏和儿童玩耍的东西几乎没有,再加上泥塑玩具不用装花药成本低,工艺流程简单,只要用挖来的红岗子土焙烧成模具,稍有空闲就可以随地一坐搞起来,生产出来的泥塑可以摆放在桌子上、木板上,慢慢晾干后刷粉上色,成品即可上市。当地一首顺口溜这样说,“一块泥巴一枝笔,随心所欲来捏制,一家老少都能做,两天能换一斗来”。至于能否换来一斗米且不说,至少可说明当时在聂家庄搞泥塑的已遍及全村老少。

乾隆年间,聂家庄泥塑在表现手法和着色上有所创新,改手工捏制为模具制作,并逐步增加音响和局部动作,使音响、色泽、动作融为一体。每逢山集、庙会到处都有卖泥玩具的,在民间流传这样一句民谣形容儿童对泥塑的喜爱,“孩子哭,找他妈,他妈买个泥娃娃,逗得孩子乐哈哈”。

嘉庆年间(1797——1820年)聂家庄泥塑进入成熟期,逐渐由静态发展到会动、会叫、会斗的活玩具,这时期出现了叫虎、叫狮、叫猴等。民间艺人巧妙地将泥玩具分为首尾两部分,中间用皮革或牛皮纸连接,内装钢丝弹簧、哨子,用手摇动或拨动,就会发出鸣叫声,此时泥塑已经成为声色并茂、形象完美的艺术品了,其销售范围也超出高密,推销到平度、胶县、诸城等邻县,泥塑品种发展到150多种。

聂家庄泥塑有其独特的工艺和艺术特点,有很高的艺术魅力。在创作题材上,立足于高密的风俗人情,突出表现本地的民间传说、神话故事、戏曲人物、鸟兽禽虫等,艺人们做出了“麒麟送子、连年有余、包公、刘墉、梁山一百单八将”等群众喜爱的品种。在艺术造型上,大胆夸张、重点突出,简约概括,力求似而不似。在“摇猴”的造型处理上,猴子设计为直立的,猴身细长,活动部分贴上薄羊皮,空心部分加一根弹簧,加一哨子,摇动时既能复原又不会碰破接头,脸部的鼻、眼、嘴,简单地勾勒抹画几笔,就使一个既滑稽可笑又可爱的摇猴呈现

在人们面前,让小孩子爱不释手。在色彩运用上,追求既鲜艳醒目又柔和温馨,多用桃红和大绿两种基本颜色,在对“叫虎”的色彩运用上,艺人们用大红染口腔并衬以黑边,眼眉和尾巴俱用红色,鼻子和耳朵是绿色,前脸及腿部多用黄色,身躯部分则基本上空白不画。看起来竖眉瞪眼,昂首踞立,胸挂桃红大花,额涂朱笔大“王”字,既微风凛凛,又憨态可爱,用手拉送首尾,即有啸声发出,实属国内泥塑之精品,其艺术魅力,可使人见人爱,雅俗共赏,称为民间一绝,名副其实。

在泥玩具的发展过程中,聂家庄有一位功不可没、承前开后的老艺人聂敦涺(1897——1970年),聂精明干练,心灵手巧,早年在开扑灰年画画店的活落中,练就了一身笔墨、调色、用色的技巧和造型方面的功夫,后他与村里的泥塑艺人研制改进泥塑的造型、色彩和种类,并研制了模具,以提高工效。聂着色又快又好,被人们誉为“飞笔”。他亲手制作复杂而特殊的作品,曾制作过2尺高的特大泥娃娃,还制作过罗汉、仕女、八仙、弥勒佛、麻姑献寿、狮子滚绣球、凤凰串牡丹等。

中央号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来,聂家庄及邻村成为泥塑专业村,政府给予优惠政策、文化部门大力支持,泥塑艺术形成产业,形成规模。慕名而来参观学习者、购买泥塑者经常不断,人们把聂家庄泥塑作为珍品欣赏收藏。虽然那些现代的、遥控的、塑料玩具及欣赏品琳琅满目,但与之相比,聂家庄泥塑更具有乡情乡味。泥塑艺人们不断改进工艺,将生土高温灭菌加工成熟料,推出胎薄体轻、包装精美之佳品200多种。

1978年8月,聂家庄泥塑参加“昌潍地区工艺美术展览”获一等奖。1983年3月中央电视台播放了聂家庄泥塑专集,1983年和1984年泥塑两次晋京展出,受到首都人民和中外专家的赞誉。1989年12月在首届全国民间工艺作品展上聂希伟、聂希全的泥塑作品获名艺人作品证书。1994年7月聂家庄泥塑赴香港展览。1999年9月在中国民间工艺博览会上泥塑“叫虎”获优秀奖。聂家庄泥塑被“宋庆龄基金会”收藏,选上了《中国民间工艺大辞典》,被列为国家一级对外赠送礼品。2007年聂家庄泥塑被正式公布列入山东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3.传统文化艺术感受第三站——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

杨家埠旅游区位于潍坊市寒亭区城区南侧,面积10.62平方千米。区内道路

四通八达,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杨家埠在2002年被山东省政府命名为“山东省历史文化名村”,这里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和民俗风情浓厚的旅游胜地,是齐鲁千里民俗旅游线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已成为潍坊对外开放和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是中国民俗旅游一张亮丽的名片。

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是杨家埠旅游区开发的核心部位,建于1986年5月,总占地面积160000平方米,是集风筝生产、年画印刷与民俗旅游为一体的民间艺术大观园,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杨家埠大观园的风筝作坊、年画作坊、风筝年华陈列馆、明清民俗陈列室、明清古典铺一条街、婚俗民俗表演以及新开展的住农家屋、随农家俗、吃农家饭、民风民俗游,吸引了大批国内外游客,成为潍坊市与世界各地进行文化交流的主要纽带。游客在体验风筝扎制、年画印刷等乐趣的同时也可以领略到几百年前杨家埠人的生活方式,体味杨家埠人古老的民俗、民间风情。 年画与风筝

杨家埠是中国民间年画的主要产地,起源于明代。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它通过象征、寓意、夸张等表现手法,表现了农民祈福、吉祥,美好生活的愿望。杨家埠年画以线条简练,色彩艳丽,对比强烈。构图饱满,想象丰

富,寓意深刻而著称于世。无论在内容及形式上都有较高的艺术欣赏和史料收藏价值,是国内外民间艺术爱好者,专业人士研究收藏的珍品。

杨家埠是潍坊风筝的发祥地,历史源远流长,至明末,风筝先人便技艺精湛,把年画与风筝融为一体,就有“放到天上是风筝,挂在墙上是年画”之说。其构图朴实优美,形象鲜明生动,富有神韵和艺术魅力,自成一大派系--杨家埠风筝派。风筝内容祥瑞吉利,有鸟、兽、虫、鱼风筝,有板式、硬翅风筝,有串式、软翅风筝,为风筝会制作的长350米的龙头蜈蚣,被誉为\"世界之最\"。

杨家埠的年画、风筝被国家列入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主要景点介绍 木版年画博物馆

杨家埠木版年画起源于明代,已有 600 余年的历史,馆内陈列着不同时期的木版年画 280 种,原版 300 余套,年画画板 1200 余块。展品陈列分神像、戏曲人物、美人条、童子等专题,作品一般都以寓意、象征、夸张、变形等手法表现主题,展现代表作品 100 余幅,另外还展出以反映新社会和新生活为题材的现代年画 40 余幅。

木版年画作坊

在作坊内民间艺人现场表演雕刻木版、印刷人员运用传统的套印技法,先用线板构出轮廓,再套印上红、绿、黄、紫、蓝等不同颜色,再现杨家埠 600 余年的传承工艺、艺术风格独特、堪称一绝。游客如有情趣、也可亲手操作一下。 风筝博物馆

风筝博物馆内陈列着山东省著名产品――杨家埠派各种风筝,有串式、立体、软翅、硬翅、自由等六大系列,百余个品种、展出不同时期的各类风筝 1200 余只。游客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现场放飞和采购各种款式的风筝 。

风筝作坊

风筝作坊又名杨家埠风筝厂,是一家集风筝扎制、现场表演与民俗展示于一体的全国最大的专业化风筝生产企业。该厂技术力量雄厚,产品日益更新,年产高档风筝逾百万只,产品畅销世界各地,“杨家埠”牌风筝通过了“山东省著名商标”认证。产品获“山东工艺美术百花奖”、“中国民间艺术一绝大展银奖”,“中国出口商品展览会优秀产品奖”、“国际风筝会博览会金奖”等。 胡世明艺术馆

馆内设有天奇堂、悦古、珍藏三大展室和一个销售大厅,总面积 1400平方米,有山水人物,鸟兽飞禽,古典式根艺家具、龙方案、天然几、罗汉床等,作品造型古典风雅,巧夺天工。

郑板桥书画艺术研究所

板桥诗、书、画有“三绝”之美誉。郑板桥的作品突破了传统花鸟画藩篱,他的作品不是自然景物的“再现”,不是前人艺术的翻版,也不是远离生活的笔墨游戏,是有着独特个性,有创新精神的。因而,自它的作品问世以来一直深受国内外人们的欢迎。他每画必题以诗,有题必佳,他的题画诗是关注现实生活的,有着深刻的思想内容,他以如枪似剑的文字,针砭时弊。

杨家埠画院

仿古青砖灰瓦双层建筑,建筑面积 600平方米,展室面积300平方米。画院设有展览陈列部,书画研究所在此展出明清孤本年画30余幅,现代书画名家作品110余幅,是游客欣赏和书法爱好者切磋技艺的理想场所。

文物馆 (寒亭博物馆) 占地 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馆内设有青铜器、陶器、古字画三大展室和一个展销厅、内藏大汶口文化时期的大量文物和后李文化时期大量陶器。 民俗馆

馆内藏有不同历史时期的农民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其中有木轮车、叉、耙、耢、犁、纺车、木桶、饭盒、升、斗等生产生活用具百余件,厢房内设有石碾、

石磨、花轿等,再现当地农民的生产情况和生活习俗。 中国近代名家艺术长廊

艺术长廊坐落在大观园内,与“嫦娥奔月台”遥相呼应,由中国根艺大师胡世明先生创办。回栏曲廓,湖山映月,水墨丹青,荟萃于此。 农家乐

民俗村设有“吃农家饭、住农家屋、随农家俗”民风民俗游,体验原汁原味的农家生活,房内墙上张贴着古色古香、乡士味浓厚的木版年画,炕头、茶几上摆放着各种生活用具,门窗上张贴着各种剪纸窗花。 三星湖、度朔山、嫦娥奔月台

三星湖、度朔山、嫦娥奔月台是根据年画故事“福、禄、寿”三星,门神画“神茶,郁垒”,神话传说“嫦娥奔月”新开发建设的景点。

以上是本人对这三个景点传统文化浅薄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本人通过上面的三个小点体现,此次考察收获颇多。

常州考察调查报告

考察实践格式

实践调查报告

实践调查报告

实践调查报告

实践调查报告

实践调查报告

实践调查报告

实践调查报告

实践调查报告

实践考察调查报告
《实践考察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