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第十章行政效能

发布时间:2020-03-01 18:38:3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第十章行政效能

第一节行政效能的含义和特征

行政效能:

1、是公共行政管理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2、是公共管理生命力的体现;

3、是整个公共行政管理活动的终极目标;

4、是衡量公共行政管理水平和效果的主要标志。

一、含义

最早提出的是毛泽东及其领导集体

概念:是行政投入与行政产出间的比值,体现了数量和质量的统

一、功效与价值的统一,是行政效果、行政效率、行政效益的综合体现。

行政效果:指已进入评价过程的公共行政管理的活动结果;

行政效率:产出与投入之间的数量比率。

行政效益:公共行政管理活动所产生的符合国家意志和人民要求的行政成果。

(一) 行政投入

概念:在整个公共行政管理活动过程中所需要和被耗费的资源。

构成:时间,人力,物力,财力,信息,行政系统内外环境对行政系统的认同感和信任度。

(二) 行政产出

行政产出:行政投入经过行政系统的转换和处理后产生的结果。

二、行政效能的特征

(一) 行政效能具有一定的方向性;

(二) 是质与量的统一;

(三) 体现在社会效益上,不仅要看社会的经济效益,还要看社会的政治效益和精神文化效益;

1、看行政目标和行政决策的科学性和正确性;

2、看公共行政管理的活动全过程是否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原则;

3、是否能代表、体现人民的利益和意志。

(四) 具有较强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行政效能的高低取决于:组织的结构、领导的才能、人员的素质、决策的体制、行政的技术手段运用等因素。

三、行政效能的地位

(一) 是行政组织生命力的体现

面对各种需求和挑战,行政组织必须具备快速的反应力、良好的调控力和作用力

(二) 高低是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

(三) 是检查、评价行政组织行为,考核行者人员工作的重要尺度;

(四) 提高行政效能是公共行政管理的基本目标;

管理的目的在于以最佳的方式、最低的代价取得最好的效果

(五) 关系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

(六) 是衡量行政改革成果的主要标志

行政改革:政府机构、人事制度、领导体制、决策体制、行政监管体制、行政审批制度等方面的改革。

第二节行政效能的测评

马克思真正的财富在于用尽量少的价值创造尽量多的使用价值,换句话说,就是在尽

量少的时间里创造出尽量丰富的物质财富。

行政效能的评测就是对政府组织在履行公共责任,实施公共行政管理活动中,在综合内部管理活动与外部效应、数量与质量、经济因素与伦理因素的基础上提供的公共产出和公共服务进行评审与界定。

一、评测的原则

(一)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原则

宗旨:

1、始终为社会主义服务;

2、为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服务

3、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测评效能三个有利于:

1、有利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

2、是否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3、是否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二) 效能与效益一致的原则

(三) 动机与效果的统一原则

(四) 全面性原则

1、既要听取政府行政机关及工作人员的工作报告,又要广泛征求社会各方面的意见;

2、既要测算有形的经济物质成果,又要重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反映变化;

3、既要对比过去的情况,又要预测对未来的影响。

(五) 公开性原则

效能的评测要吸收社会公众的参与,评测的每个步骤和结果要公布于众。

二、行政效能评测的标准

4E(经济、效率、效益、公平)是评测的依据和准则。

经济标准:公共行政管理实践中成本的付出是否最小化,是否按照法定的程序和规则来花费。

效率标准:投入产出了什么结果,以最小的投入实现产出的最大化;

效益标准:工作完成之后公共服务的状况是否得到有效改善,追求产出带来的社会效果; 公平标准:公共服务和公共物品供给的对象是否受到公平、公正的待遇,是不是实现了在公共物品享受方面的国民待遇。侧重公平分配。

评测遵循要求:

1、政府功能的发挥能否与政府行政目标相一致;

2、行政主体在行政管理中有无树立“成本”、“效益”的理念

3、行政管理活动是否具有社会效益;

4、行政管理活动的主要因素、各个环境和行政管理的方法之间和相互衔接如何。

三、评测的基本方法

(一) 行政功能测评法

政府的主要职能,从过去的直接管理经济,转到宏观间接调控经济,转到非盈利性的社会公益事业方面。

方法:把行政机关单位的总体职能分解为具体的项目目标,制定出各项目的理想标准和最低限度标准,分别确定等级分数,同时要分别规定主要目标(分值相对高些)和次要目标(分值相对低些)的分数。然后,按照实际结果对多项目评定分数,用总分来评定行政效能的高低。(类似于模糊数学)

(二) 组织因素测量法

将行政执行中的条件因素规定不同的分值,按结果打分,由总分评定效能的高低。 各因素如:

1、这项工作所建立的管理机构、投入的人员经费、物资;

2、运行的信息、指挥、沟通、协调、监督、控制;

3、执行的程序、方法、手段等各种条件因素应用的情况;

4、和取得的效果

来评定分数。

(三) 行政费用测定法

把行政费用作为行政效能的评估尺度,看行政经费的开支使用是否合理得当,是否发挥了作用,取得了较好的效益。

也要看在同等条件下完成同类管理工作的经费和成果之间的比例。

两方面:一是由政府直接推动的社会公益事业的费用,即政府工作报告预算内资金所涉及的各方面行政费用的分配,俗称“分盘子”;

二是行政机关本身为耻正常工作、运转所需的经费。

评测方法三类:

一是单位费用法,以完成每项任务为一个单位,计算出完成该项任务全部费用,和同类任务的费用与效果相比来测定效能的高低。

二是人均费用法,按本地区行政费用的人均负担数作为基准,比较各地方政府、各部门在完成基本职能任务中效果相差的程度,人均费用低则效能高。

三是计件费用法,用于工作量可用数量表示的工作,按同种每个工作人员的工作数量与其工资对照,测量出每件工作的费用,以此评定效能的高低。

(四) 特定标准比较法

广泛采用,用公认的权威的标准,或由专家根据新形势新要求规定的、反映社会发展和人民需要的标准与某项行政效果作比较,看其达到标准的程度来确定行政效能的高低。 常有:历史标准、横向标准、满负荷标准和预算标准等。

方法关键:制订的标准必须符合客观实际,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全面性、合法性、有可比性,标准过高或过低,都不能真实反映行政效能的高低。

(五) 综合效益分析法

即全面系统地分析比较各种因素所产生的社会效益,综合地判断行政效能的高低好坏。

1、既要看行政机关自身的办事效率,又要看它所产生的社会效益;

2、既要看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又要看精神文明建设情况;

3、既要看它眼前、局部的效果,更要看它对长远、整体产生的影响作用。

一般用于评定某即政府或某个部门的行政效能。

第三节提高行政效能的途径和方法

一、影响行政效能的因素

(一) 影响行政效能的体制外因素

1、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2、行政环境因素的影响;

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都对行政效能有影响。

交通环境、气候条件、矿产资源等都影响国家经济发展和国力的提高,与地理环境相关的基础设施的建设状况直接或间接影响行政效能的提高。

对行政效能影响最关键的环境因素是政府所处的社会环境

国家的政治安定,政治生活的民主化、法制化是实现行政效能的条件和前提。

3、传统行政文化。

小而全和等级观念影响行政效能的提高。

(二) 影响行政效能的体制内因素

1、行政管理中的利益因素

两个方面:

一是行政人员如不能获得合理的报酬和激励,会挫伤其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是狭隘的地方利益、部门利益和个人利益,这些利益是与公共利益相违背的。

2、公共行政管理体制

公共行政管理体制,主要有行政机构的设置和公共行政管理职能。

行政机构是具体实施公共行政管理的主体,行政机构的设置、编制等都会影响行政效能,主要体现在功能是否齐全、机构是否精简、权责是否明确,管理层次与幅度是否适当,管理职能定位是否合理。

体制越合理、科学,行政效能就越高。

3、公共行政管理运行机制

行政管理的各个过程和各个环节的运转情况,包括行政决策、行政执行、行政反馈、行政评价以及行政监督等各个环节之间是否协调和统一,影响行政效能。

运行机制优质表现:高效、协调、规范、统一

4、公共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

公务员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道德素质、心里素质等直接影响行政效能高低。 人员素质两个基本方面:廉政和勤政。

5、公共行政管理办法

系统论、运筹学、控制论、信息论以及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科学理论应用于管理办法。

二、提高行政效能的途径与办法

高效、廉洁、责任、服务性政府。

(一) 转变思想观念,增强现代效能观念

公共管理中要树立的科学管理观念:效率观念、价值观念、竞争观念、时间观念、系统观念和现代权变观念。

(二) 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

1、增强大局意识,确保政令畅通;

2、坚持科学民主决策,提高决策水平;

健全重大事项集体决策、专家资源、社会公示和听证、决策评估等制度

3、切实依法行政,维护社会公正;

4、建立问责制度,开展绩效评估;

应按照权责统

一、依法有序、民主公开、客观公正的原则,加快建立以行政首长为重点的行政问责制度,并把行政问责和行政监察、审计监督结合起来,有责必问,有错必纠,努力建设责任政府。

(三) 健全各项行政法律和制度,实现公共行政管理的制度化、法制化、程序化 健全行政法制是提高行政效能的基本保证。

1、完善行政管理法律法规体系;、

规范:行政组织设置、行政人员配备、行政行为规范及日常工作。

2、强化制度创新,用制度来规范公共行政管理的行为

制度: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办事跟踪制、首问负责制、效能考评制和

失职追究制等制度

(四) 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提高公务员的素质和能力

政府职能的转变、管理方式的改进、服务意识的增强、依法行政水平和行政效能的提高,关键在于公务员队伍的建设。

培养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清正廉洁、作风优良的公务员队伍。

建立公务员的管理机制:新陈代谢机制,竞争择优机制,权益保障机制,监督约束机制,完善公务员实绩考核体系。

(五) 推行政务公开,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

政务公开是提高政府效能,防止腐败的有效措施。

(六) 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步伐,逐步实现公共行政管理手段和方式的现代化

行政机关的管理现代化是机关管理中使用各种现代管理方法和先进的管理技术手段,包括:

工具现代化,信息传输网络化、行政方法科学化和机关管理效率化。

电子计算机等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于统计、公文处理、科学预测、择优决策,制定经济规划,控制生产过程,信息反馈以及劳动人事管理、财会管理等方面。

(七) 建立健全行政效能的监督约束机制

行政效能监察两方面:

一方面加强对行政管理中老百姓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进行监督和检查,提高政府对民众的回应性;

另一方面,健全行政效能投诉机制,畅通民众对政府行政效能投诉的途径,不断提高行政效能投诉的时效和质量。

美国学者考夫曼没有任何一种特定行政模式会永无止境地提高效率,增加效率和应变能力。

建立职责分明、机构精简、领导有力、运转协调的公共行政管理体制。

行政效能

行政效能工作总结

行政效能学习心得

行政效能2

行政效能自查报告

演讲稿(行政效能)

行政效能计划

行政效能工作计划

行政效能工作计划

行政效能心得体会

第十章行政效能
《第十章行政效能.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行政效能系统 行政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