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徐斌课心得体会(优秀)

发布时间:2020-03-03 04:00:1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教育“无痕”,学习“有痕”

—参加名师引领教学改革,聚焦课堂深度学习活动的心得体会

韬奋希望小学 杨珊

很感谢学校领导给我提供这样一个学习的机会,让我有一个学习与提高数学教学专业素质的机会。2014年11月29日,我有幸去参加了名师引领教学改革,聚焦课堂深度学习的活动。在这半天的时间里,聆听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徐斌、苏州市小学数学学科带头人皋岭、东坎实小陈娟的展示课以及最后徐斌老师做的报告。他们深厚的文化底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沉稳儒雅的皋岭老师,设计新颖、思路清晰、教法灵活;徐斌老师语言亲切,情感愉悦、轻松的课堂。他们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为一名新的教师,我珍惜每一次听课或参加其它教研活动,因为每一次活动都是学习的大好机会,更何况特级老师的课,能够让我学习不少教学经验。认真倾听老师们一堂堂精心准备的课,在这里,我领略着他们对教材的深度解读,感受着他们对课堂目标的准确把握,体会着他们对学生的高度关注。他们在开启学生智慧大门的同时,也让我学到了很多优秀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引发了我对课堂深度学习的思考。

现就结合徐斌老师的《9的乘法口诀》简谈如下:徐斌在讲授这一课时,首先欣赏动画《西游记》,让学生带着数学的眼光发现7

2、81,孙悟空、唐僧等形象是小朋友熟悉的人物。课前交流时播放《西游记》主题曲,学生在不经意间进入了自己熟悉、喜欢的情境,为正式开始学习做好了心理上的准备。更为有意思的是,歌曲中的“七十二般变化”、“九九八十一难”等歌词,正是本课要学习的9的乘法口诀的得数。这样的交流让这一节课在不知不觉中就开始了。

然后在课的导入环节徐斌老师让学生猜最大的一位数是多少,从而轻松切入本课的正题,9的乘法口诀。接下来引导学生算出

9、

18、27„„这一列数,观察得数。学生发现乘法口诀的来源与同数连加有着紧密的联系。为学生学习乘法口诀的含义做了充分准备,学生也就在潜移默化中慢慢理解了乘法的本质就是一种特殊的加法。

在正式编制9的乘法口诀之前,教师通过逐步出示五角星图片,让学生在了解几个9的得数特征的同时,通过9与10之间的微妙关系,这一过程先让学生用加法得到得数,再引导学生用减法的思路得到得数。有了前面的铺垫和对例题五角星图的丰富的感性积累,编制9的乘法口诀就水到渠成了。教师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放手让他们自主编制口诀,亲身经历口诀的产生过程。接着教师设计了几层记忆:看口诀边读边记、看加的得数记口诀、看减的得数记口诀、对口令、找规律记、手指记忆。尤其是通过介绍手指记忆法,把每一个学生当做学习资源,运用每一个学生的双手来记忆9的乘法口诀,学生感到新奇、有趣。学生就在这每一个循序渐进的步骤中初步掌握了9的乘法口诀。

徐斌老师安排了设计了用口诀计算相关的乘法算式、算一算说一说口诀。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目的不是计算,而是通过口诀指导方法。最后学生就在这练习题如春风化雨般中提升了。

徐斌老师的这一节课真正是给了学生充分发展的天空,是真实自然的师生互动过程。完全看不出这一节课的教育意图与教育目,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受到了教育,这样的数学课堂,是学生享受教师服务的过程,学生学习经历是充实快乐的,学习结果是充分有效地,学习过程是充满智慧的。这样的课堂教学过程无声无息,无缝无形,却有声有色,有滋有味。就如同朱熹的一首诗那样说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总之,这次活动让我感受到,徐斌老师所坚守的“无痕”教育,是旨在“把教育意图与目的隐蔽起来,通过间接、暗示或迂回的方式,给学生以教育的一种教育方式”,让我受益匪浅。

听徐斌教师心得体会

徐斌 无痕教育 心得体会

《走近徐斌》读后感

绿色青岛,徐斌

徐斌工作会议讲话

徐斌的故事

罗时斌心得体会[优秀]

学习徐斌老师感悟

师德先进典型材料(徐斌)

徐崇斌作文成长

徐斌课心得体会(优秀)
《徐斌课心得体会(优秀).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