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浅析农村中小学依法治校

发布时间:2020-03-02 02:16:1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浅析农村中小学依法治校

潘光富

摘 要:随着社会不断进步以及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和依法治国方略的确立,依法治教已成为党和政府管理教育的基本方针,而依法治校作为依法治教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成为新时期学校管理的必然选择。但是,目前我国农村中小学依法治校难以得到落实,本文试图对农村中小学依法治校现存的问题进行分析,而提出一些理论观点和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农村 中小学 依法治校

依法治校是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在农村学校管理中的具体体现和具体要求,实行依法治教,把教育管理和办学活动纳入法治轨道,是深化教育改革,推动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

一、依法治校的概念

什么是依法治校?依法治校就是在加强法制教育,普遍树立法制观念,增强法制意识的基础上,依据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规范性文件,建立规章制度,以规范法人行为和师生个体行为,领导全校师生,依照法律法规,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学校,把学校各项工作的管理纳入法制化的轨道,做到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办事,使学校各项工作都依法运行,实行依法促进人的发展,促进学校自主发展,以达到提高教育质量和提高办学社会效益的目标。

二、目前农村中小学依法治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学校在依法治校取得成效的同时,也暴露除了一个问题,就是依法治校实际上还停留在表面上,还只是一种口号,一种泛化,而没有真正落到实处。

(一)对依法治校的认识存在误区,法制观念淡薄。主要表现为:

1、对法律学习的理解存在错误观念

学校每学期初都要组织教师集中学习法律法规知识,有时是流于形式,但更多的时候是领导在认真地组织,教师在认真地记笔记,表面上看,教师都学得不错,笔记也记得工工整整的,但如果我们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学习法律法规的原因是为了上级的要求,目的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而不是发自自己内心的需要,不是自身对法律知识的渴求而愿意学的,只是消极地被动地接受式的学习。

其次,对于学习法律的目的不清楚,也没有系统地组织学习一部法律法规,只是盲目地学习,或者说盲目地去“记”,比如,学习《教师法》就只记其中的教师的几项权利和义务,如果你问教师的“教育教学权”指哪些?则没有几个老师能回答得出来,有的甚至连教师有几项权利、几项义务也记不清了,其他的比较复杂的就更不用说了,更谈不上领悟法律的精神了。

再次,学习的形式只是领导读,教师记,比灌输式还“灌输式”,一节课可以学完《教育法》和《教师法》两部法律。有时甚至都不用领导读,而是“自学”——教师自己找来相关书籍材料,选择简单的条款记上一些,就学完了。这样学习的结果是只能知晓教育法律都有哪些,能说出这些法律的名称,记忆力好的能记住其中的几项条款,至于这些条款如何理解,怎么运用那是另外的事了,跟教师无关,最后使领导、教师对教育法律法规的学习流于形式,偏离了其最初的学习目的,从而丧失了学习教育法律法规的意义。

- 1手段与体制,树立起依法治校的管理理念。

(二)加强学习宣传,增强法制观念。

学法是基础,用法是关键,依法治理是目的。学校管理者应把教育法制学习与宣传纳入重要工作职责范围。学校可充分利用校园网、校报、广播、板报等宣传工具进行广泛的普法宣传;可以在学校教职工中经常开展法制讲座;可以开展各种法律知识竞赛、模拟法庭以及把法庭审判现场搬到学校等,让广大干部、师生增强法制观念规范自身行为,并学会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三)健全管理体制。

1、制订《学校管理章程》,统领学校管理。

依法管理学校事务是依法办学的核心内容。学校管理必须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学校管理章程》是学校依法制订的全面规范学校办学宗旨、内部管理体制及教育教学、人事、财务活动等重要制度的自律性文件。《学校管理章程》的制订根据《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等教育法律法规,紧密结合学校实际,适应学校未来发展需要,按照一定的原则程序,得到学校广大教职工的认可和支持,并在教代会上获得通过。

2、完善、配套各项规章制度。

建立科学的民主决策制度、各部门工作规范、教职工岗位责任制、教育教学工作评估制度、安全卫生保健制度、奖惩制度、校内纠纷调解制度和申诉制度等等,使学校各方面的工作和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职责置于统一规范和要求之下,强化学校的科学管理,推进学校自主管理、自我发展运行机制的形成。

(四)推行岗位责任制。

依法治校不光是学校管理者的职责,同时也需要全校教职工的共同努力,各职能部门及所属教职工要严格依照《学校管理章程》的规定履行各自的职能与岗位职责,全面推行岗位责任制,做到责、权、利相统一,使学校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

(五)强化依法行政。

学校管理者在对学校进行领导和管理中,要进一步转变观念、改变思想作风和管理方式,要从过去主要依靠权力、运用行政手段的“家长式”管理,逐步转移到依靠法律、法规、规章和学校章程实行管理,严格行政执法程序,明确执法范围,不断提高学校管理的法制化水平。

(六)加强民主管理与监督,实行校务公开。

学校管理者按照国家教育法律、法规与《学校管理章程》对学校实行自主管理,要重视加强民主管理与民主监督,实行校务公开制度。学校要通过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职工代表大会等组织形式,依法保障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切实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学校在管理中要做到:公开办事制度、公开办事程序、公开办事结果。例如:把学校招生、收费、各项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等涉及公众利益的内容向社会公开;把财务管理、工程建设、物资采购、干部人事等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内容向教职工公开。自觉接受师生和社会监督。同时,还要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民主监督机制,来限制、约束、监督管理者的权力运用。

(七).正确处理法与规章的关系。

依法治校,体现的是一种法治精神,强调的是依法办事,但不能简单地认为依法治校就排斥学校管理中的政策性规范及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我们要把法制与学校内部规章制度能动地相结合,二者是相辅相成,相互补充。同时也不能完全排斥学校管理中运用经济手段、行政手段及其他手段。

(八).合理借鉴先进经验。

- 3

中小学依法治校工作计划书

市中小学依法治校实施方案

依法治校

依法治校

依法治校

依法治校

依法治校

依法治校

依法治校

依法治校

浅析农村中小学依法治校
《浅析农村中小学依法治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