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大余政府班子—总结

发布时间:2020-03-01 23:04:1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政府领导班子工作总结

大余县人民政府

(2011年3月2日)

2006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及县委的正确领导下,本届政府班子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及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努力克服雨雪冰冻灾害、国际金融危机、“7·3”特大洪灾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奋力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2010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6.94亿元,为2005年的2.22倍,年均增长17.3%,比“十五”期间的年均增速快了4.5个百分点,实现了四年翻番。三次产业结构比由2005年的21.8:41.9:36.3调整为2010年的15:52.3:32.7,二产比重提高了10.4个百分点。实现财政总收入 5.45亿元,为2005年的2.27倍,年均增长17.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77亿元,为2005年的3.13倍,年均增长25.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1万元,年均增长8.9%。先后荣获“全国政务公开工作先进单位,全省工业崛起年度贡献奖,全省财政收入三年翻番奖”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一、坚持培植产业、调优结构,壮大经济总量

产业是立县之本、兴县之基,是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源泉。五年来,我们致力于培植产业、调优结构,千方百计壮大经济总量。

一是推进新型工业化, 提升产业层次和发展水平。立足工业基础和产业、资源优势,狠抓钨、新材料、新能源、新医药、旅游工业五大产业,大力推进传统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规模化、产业发展园区化。2010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7.8亿元,年均增长

6.4%。地方规模以上五大工业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3.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88.4%,成为全县快速稳定发展的龙头和实现利税的主要来源。第一,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整顿和规范矿业开发秩序,稳步推进钨资源整合,2010年,隆鑫泰钨业与祥隆钨业成功签订铁苍寨矿区整体转让协议,开创全省民营企业间钨资源整合之先河。以皇隆工业小区为平台,综合运用财政、金融、供地、服务等政策杠杆,建设大余钨产业园,积极发展高附加值、科技含量高的钨深度加工和应用产品,着力打造省内重点、国内知名的钨精深加工产品及应用产品产业基地。目前,已有隆鑫泰钨业、伟良钨业2户企业入园,隆鑫泰钨业一期年产5000吨APT、3930吨钨粉、1500吨碳化钨项目已竣工投产。第二,推动新兴产业倍增。以建设“全省低碳经济试点县”为契机,围绕现有支柱企业,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新材料产业支柱企业江西悦安超细金属公司已形成年产3500吨超细羰基铁粉、1000吨水雾化不锈钢粉的生产能力,被列为羰基铁粉国家标准数据采集点。新能源产业支柱企业众能光电LED项目建成投产后,将在大功率LED半导体器件及其运用领域居全国领先地位,生产能力居江西省第二,自动化生产程度居江西省第一。与此同时,着力抓好润泽制药、东宏旅游工艺品等新医药、旅游工业企业。第三,全力推进园区建设。高起点规划了钨产业园、新材料产业园、LED光电产业园和药品食品产业园等专业园区,省级生态工业园建设规划获省政府批复。组织开展工业园区建设“百日大会战”、“突击月”等活动,有力推进园区征地拆迁和基础设施建设,园区面积扩大到6000亩,现有入园企业89户,投产62户。2010年园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9.05亿元,上交税金1.15亿元。五年来,园区各项主要经济指标的年平均增速达20%,连续三年被市政府评为“工业园区建设先进县”。

二是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把培育优势产业作为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来抓,确立了花卉苗木、鸭业、果业、生猪、工业原料林等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全县肉鸭出笼441万羽,花卉苗木面积1.8万亩,果业面积6万亩,生猪出栏23.6万头,工业原料林面积37.2万亩。其中“南安板鸭”

获“中国驰名商标、中华老字号、江西十佳旅游商品”称号,金边瑞香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大力引进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合作经济组织,目前,年产值500万元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4家,农民合作经济组织90个,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社53家。2010年,全县农业总产值13.37亿元,年均递增9%。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五年共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3.39亿元,惠及群众9.3万人,浇筑通村通组水泥路645.7公里,改水2.29万户,改厕2.2万户,拆除低矮破旧险房60万平方米。积极探索“农业产业园、农民美丽家园、乡村旅游产业园、生态工业园”“四园”合一的新农村建设“大余模式”,着力打造以大龙村为龙头的新农村建设综合示范区,多次评为“全省新农村建设先进县”。大力推进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 “清洁家园妇女先行”这一典型做法在全省推广,被评为“2009年度全省农村清洁工程工作先进县”。积极探索“四标准、四为主”的农民标准化培训模式,五年来共培训农民10.2万人次,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808元,年均增长9.1%,被评为“全国成人教育先进单位”、“全省农民增收先进县”。

三是以旅游业为龙头,有力促进第三产业发展。编制完成《大余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制定出台《关于加快全县旅游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配套文件,大力完善景区基础设施,加强区域合作,打造精品景区和精品线路,大余旅游的知名度不断提升。近年来,成功引进章源生态旅游有限公司投资1亿元开发丫山景区(该景区创4A顺利通过省旅游局初检)、东莞“天下粮仓”旅游投资公司投资2.1亿元开发梅关、牡丹亭景区。成功举办“五•一”首届大余生态旅游文化艺术节、“第三届赏梅节”等系列假日旅游活动,旅游产业正在培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2010年接待游客6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29亿元,分别为2005年的2倍、2.94倍,年均分别增长17.1%、18.5%。金融、物流、房地产、商贸、中介等服务业发展速度加快,润通小额贷款公司正在筹建之中,悦安超细、隆鑫泰钨业等企业的上市前期准备工作正在有序进行。2010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3亿元,为2005年的2.2倍,年均增长17%,实现了五年翻番目标。

二、坚持加大投入、夯实平台,改善发展条件

投入是发展的后劲,城镇是人口集聚、工业集中与第三产业发展的平台。五年来,我们致力于抓投入,抓城镇建设,为大余的长远发展积蓄力量、奠定基础。

一是加大投入,夯实基础。从大余仍属典型投资拉动型经济的实际出发,把加大投入作为加快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2010年,向上争资3.76亿元,为2005年的3.19倍,实现了向上争资的历史性突破。五年来,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8亿元,其中2010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0.1亿元,为2005年的4.72倍,年均增长36.4%。交通、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赣大高速公路竣工通车,赣韶铁路正在建设之中,全县100%的乡镇和行政村实现了通水泥路目标。完成了南安、池江110KV输变电工程,宝珠山、山南35千伏变电站的改造与建设,全县小水电开发投产总装机占技术可开发量的85.28%。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先后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油罗口、跃进和泷涧里等大中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和特大洪灾水毁修复项目,新建和改造了一批小水电及水利设施,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万亩,新增有效灌溉面积5000亩。

二是做强城镇,构建平台。推进新型城镇化始终是本届政府致力抓好的工作。2010年,县城建成区面积10.29平方公里,与2005年比,城区面积增加1.38平方公里,城区人口9.39万人。城乡规划体系进一步健全。围绕“生态、和谐、宜居”的目标,完成了县城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调整修编工作,编制了城市绿地系统、住房建设、环境卫生规划及主要道路景观控制规划。城市承载功能进一步提升。启动了梅国北路一期及胜利北路、金莲山大道西侧延伸段、漂塘路延伸段等道路工程建设,南安大道改造、胜利路及解放路改造、牡丹路建设顺利完成。县城污水处理设施、人民医院住院大楼、东门小学教学楼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厂、县城日供水9万吨扩建(一期)、职教中心实验楼、中医院整

体搬迁等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大余中学新校区及教育园区、体育馆及体育公园、牡丹亭文化公园、环保和档案大楼等重大项目正在组织实施。推出了香樟华府、龙泉山水、财富公馆、盛世嘉业等一批示范性住宅小区,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进一步健全。扎实开展“三城同建”,从制度化、精细化、社区化三方面入手,加强城市管理。开展了以“卫生、道路、市容、秩序、景观”五大内容为主的“城区综合管理百日整治活动”,实施了“一江两岸”、南安大道、伯坚大道、钨都广场夜间景观亮化工程,加大了南安大道等地段的绿化和城区内损毁市政公用设施维修力度。2010年新增公共绿地 8000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1.75平方米,被评为“江西省第三届文明城市”。与此同时,按照“引导农村人口向中心城区和城镇集中,积极引导农村务工人员向工业园区集中,有序引导土地向专业户和大户集中,逐步引导就学向城区和城镇集中”的要求,加快新城、池江、吉村等中心镇建设,城镇化率达47%。

三、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增强发展活力

五年来,我们致力于深化改革开放,推出有利于实现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增长的各项措施,着力破解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难题,不断增强发展活力。

一是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五年来,建立健全了一系列有利于市场主体发展的政策框架体系。地方金融机构得到新的发展,赣州银行在大余设立支行。规范了行政审批服务中心、招投标中心、外商服务中心、会计核算中心、机关效能投诉中心等五大中心运行机制。财政体制改革取得新进展,国库集中支付制度、部门综合预算制度稳步推进。深入推进行政审批“两集中两到位”改革,实现行政审批“三个缩减30%”目标。深入推进电子监察、网上审批系统建设,行政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政府机构改革全面完成,部门职能配置更加科学。进一步扶持发展个私经济。2010年,全县个私企业达9964户,从业人数3.98万人,注册资金20.6亿元,与2005年比,分别增长60.8%、47.5%、115.4%,非公有制经济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达73.2%。

二是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第一政绩、第一要务、第一能力,自始自终,紧抓不放。一方面,紧紧围绕五大产业,通过“走出去”招商、围绕产业招商、突出大项目招商、实施组团招商等形式,大力引进产业龙头项目和产业配套项目,招商引资质量不断提高。如2010年,成功引进了中石油华港燃气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我县天燃气利用项目,实现了引进世界500强企业零的突破;正在洽谈的项目有投资10亿元的新材料产业园项目、投资1.5亿元的河源富马硬质合金项目、投资2000万美元的锰—锌铁氧磁芯项目等。另一方面,健全“外商服务中心、行政审批服务中心、效能投诉中心”综合协调服务机制,建立招商引资项目会商会审机制,全面提升招商项目从落户到投产一条龙服务效率。五年来,全县共引进内外资项目254个(外资90个,内资164个),签约外资3.1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

2.75亿美元,年均分别增长14.3%、8.05%,合同内资92亿元,实际进资78.7亿元,年均分别增长8.1%、8.03%,先后被评为“200

6、2008年度全省利用外资先进县”,“2007年度全市利用外资工作先进县”。

四、坚持统筹兼顾、关注民生,促进社会和谐

五年来,我们致力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做好关注民生和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

一是稳步实施民生工程。财政支出在确保公共需要和重点支出的同时,更加关注民生, 每年确保将新增财力的85%用于民生工程建设,切实解决了一批人民群众最关心、最关注、最迫切的问题,办好了一批利民实事。如2010年就筹集资金4.17亿元用于民生工程建设,占财政支出的44.3%。进一步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五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下。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救助体系,提高城乡低保标准,重点推进“三类人员”参加“两个保险”、失地农民养老保险、返城未安置知青养老保险工作,其中“三类人员”养老保险参保率92%,医疗保险参保率81%。在失地农民安置方面,县财

政设立500万元民生专项基金,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失地农民安置保障实施办法》,主要用于对失地农民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医疗保险和大病救助、帮助就业或创业等方面的补助,从根本上解除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并连续两次提高对失地农民的补助标准,目前失地农民参保人数2628人,有127名失地农民享受了每月平均500多元的养老金待遇。进一步抓好保障性住房建设,努力解决困难群众“住房难”。2010年,建设农民安居公寓40套,新建廉租住房、安置房162套,完成城市棚户区改造14.9万平方米。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成功应对2008年雨雪冰冻灾害的同时,积极应对了2009年“7·3”特大洪灾的严峻挑战,制定出台了灾后住房重建、扶持受灾个体工商户、受灾农民恢复生产及灾毁基础设施修复等一系列优惠政策,投入救灾安置资金8000余万元,下拨灾后住房重建补助资金4456万元,发放住房重建贷款1800万元,确保了受灾群众的生产生活不受大的影响。

二是协调发展社会事业。大力推动科技创新,悦安超细金属有限公司年产2000吨高性能磁粉芯用羰基铁粉项目列入2009年国家重点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计划。继续加快教育基础设施和教育网点布局规划,以1750万元的成本价收购梅国学校,成功实施了南安中学整体搬迁,有效缓解了城区学校面积狭小、班额偏大的现状。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2名学生分别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录取。教育综合水平大幅提高,2010年被评为“全省教育工作督导评估优秀奖”。文艺创作取得新成绩,廉政采茶小戏《村长家的妇娘们》赴京参演获得成功。群众性体育活动蓬勃兴起,丫山风景区成功申报为全国全民健身户外基地。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乡镇卫生院、135个村级卫生室和21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不断完善。切实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3.51‰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9‰以内,被评为“全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通过了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试点县预验收考核,已有4个乡镇被命名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2个村命名为生态村。取缔非法排污企业16家,强制性关停尾砂加工点10家,万元GDP能耗下降20%以上,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的排放总量分别下降5%和4.1%,饮用水源水质达到Ⅱ类。大力推进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2010年,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76.5%,比2005年提高2.2个百分点。先后获得“全国绿化模范县”、“全省造林先进县”、“全市污染减排工作先进县”等称号。

三是稳步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在全市率先建成县人民来访接待中心,实行“一站式接待、立体化调处、一揽子解决”的办法调处矛盾纠纷,重点领域和特殊群体的帮扶力度得到加强。深入开展“县委书记大接访”、千名干部下基层“三送”等活动,畅通群众诉求通道,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加大治安防控力度,投资200多万元完成“天网”工程建设。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人民群众安全感明显增强,2009年评为“创建和谐平安赣州活动先进县”。完善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积极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以及公共卫生、社会安全事件。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抓好重点领域安全生产,积极开展食品药品的专项整治,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五、坚持加强学习、改进作风,实现廉洁从政

五年来,我们在全力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始终坚持从严治政,抓源治本,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水平。采取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的办法,班子成员自觉参加县委理论中心组及其他集中学习活动,不仅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十七大精神等理论知识进行深入学习,而且重点加强市场经济理论、法律及其他相关知识学习,特别是围绕如何做好融资、招商、对外开放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班子成员都能够结合分管工作,创造性学习,做到学以致用,指导各项工作的开展。班子成员通过学习,进一步增强了工作的前瞻性、科学性、创造性,提高了政府班子驾驭市场经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能力。

二是增进团结,营造了和谐的工作氛围。严格落实民主集中制,修订完善《大余县人民政府工作规则》,在重点工作、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调度使用等重大问题上做到了充分发扬民主,凡属重大问题都提交县政府常务会讨论研究,特别重大的,提交县委常委会审定。对具体事项涉及面较广和决策较复杂的,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严格按照分工负责的原则,保证班子成员有职、有权、有责,大胆开展工作。班子成员在工作中做到沟通到位、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班子成员的全局意识、组织纪律观念明显增强,自觉维护和加强政府权威,有力推动了政府工作的开展。

三是改进作风,确保各项工作取得实效。坚持“一线工作法”,在一线调查研究,体察社情民意;在一线服务于基层,把问题及时有效解决;在一线转变作风,调动干事创业积极性与主动性;在一线检验工作成效,推动工作落实。大力实施工作落实问责制,着力打造务实型政府。深入开展“机关效能建设年”、“创业服务年”等活动,实施跟踪问责,不断提高政府的公信力与执行力。

四是从严执政,树立政府廉洁形象。严格遵守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有关规定,认真落实“一岗双责”,完善政风行风评议制度,狠纠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认真办好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实事,提高了人民群众对政府工作的满意度和信任度,着力塑造一个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政府班子形象。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清醒地认识到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经济总量仍然偏小,财政收支矛盾仍然比较突出;工业化程度不高,支撑产业发展的大项目、好项目不多,缺乏税源型骨干企业;农业基础设施仍较薄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还不强;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健全,少部分群众生活仍然比较困难;用地难、征地拆迁难仍然成为制约重点工程推进的瓶颈;安全生产隐患仍然存在,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仍很艰巨;投资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行政效能需要进一步提高。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

回顾五年来的工作,我们在工作实践中,形成了一些更为深刻的认识。一是必须始终坚持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牢牢把握加快发展这一主题,牢固树立加快发展是第一要务的理念,全力以赴发展经济。二是必须坚持以项目建设为主线,以项目建设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三是必须强化“工业强县”战略的核心主导地位,把发展工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立足于加快优势资源开发,大力培育优势特色产业,强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四是必须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依托优势资源开发,围绕优势特色产业培育,积极引进大企业、大集团投资兴业,实施联合重组,加快项目建设和企业成长,增强经济发展的新活力。五是必须高度关注民生,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努力构建和谐平安大余。六是必须大力营造团结一致、上下一心、和谐共事的良好发展氛围,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开拓创新,奋发有为地做好各方面工作。

今后,县政府领导班子将在市委、市政府及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以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实现进位赶超为目标,始终坚持“不折腾、不懈怠、不摇摆、不跟风”,牢固树立“发展为先、生态为重、创新为魂、民生为本”的理念,积极实施“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生态化”的发展战略,加快发展,转型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速、提质、提效,加快打造全国重要的钨产业深加工基地、全省重要的高新材料产业基地和全省旅游文化名城,着力建设工业强县、旅游大县和生态名县,在新的起点上实现大余发展规模、发展层次、发展水平的新跨越,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大余政府班子—总结

大余

政府班子工作总结

政府班子工作总结

政府班子工作总结

政府班子工作总结

政府班子述职报告

土左旗政府班子

政府班子述职报告

政府班子考察材料

大余政府班子—总结
《大余政府班子—总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