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护理学基础备课笔记

发布时间:2020-03-03 19:57:3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第一章 基础护理知识和技能

第一节 吸入药治疗护理

吸入药治疗是用雾化装臵将药液分散成较小雾滴,使其悬浮于气体中,自鼻或口吸入以达到治疗目的。

吸入的药物除了对呼吸道产生局部作用外,还可通过肺组织吸收而产生全身疗效。

常用吸入药物有①抗生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可控制呼吸道感染,消除炎症;②祛痰药:α-糜蛋白酶、易咳净(痰易净),可稀释痰液,帮助祛痰;③平喘药:氨茶碱、舒喘灵,可使支气管扩张,解除支气管痉挛;④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与抗生素同用,增加抗炎效果,减轻呼吸道粘膜水肿。

超声波雾化吸入法

概念:超声波雾化吸入,是应用超声波声能,使药液变成细微的气雾由呼吸道吸入,以达到改善呼吸道通气功能和防治呼吸道疾病作用的治疗技术。

目的:临床常用于吸入药物治疗急慢性呼吸道炎症、哮喘;减轻呼吸道炎症所致的水肿;吸入药物和温暖湿润的气体,减少呼吸道的刺激,改善咳嗽症状,如全麻手术后、呼吸道烧伤、配合人工呼吸器的使用等;间歇吸入抗癌药物治疗肺癌。

仪器结构:超声波雾化吸入器由超声波发生器、水槽、晶体换能器、雾化罐、透声膜、螺纹管和口含嘴或面罩组成。

作用原理:超声波发生器通电后输出高频电能,使水槽底部晶体换能器发生超声波声能,声能透过雾化罐底部的透声膜,作用于罐内的液体,使药液表面的张力和惯性受到破坏,成为微细雾滴,通过导管随患者深而慢的吸气进入呼吸道。

雾化优点:雾量大小可以调节;雾滴小而均匀,直径<5μm;患者感觉温暖舒适;治疗效果好,药液可吸到终末细支气管和肺泡。

操作步骤 1)雾化器准备:将超声波雾化吸入器主机与各附件连接;在水槽内加入冷蒸馏水,液面高度要求浸没雾化罐底部的透声膜(约3cm)。

2)药液准备:将药液用生理盐水稀释至适量(据不同型号的雾化吸入器决定药液量,约30~50ml),加入雾化罐内,盖紧水槽盖。

3)吸入治疗:将治疗车推至患者床旁,核对患者并呼唤患者的姓名,取得合作;接通电源,调整定时开关至15~20min处,打开电源开关,指示灯亮后,调节雾量开关(大档雾量3ml/min、中档雾量2ml/min、小档雾量1ml/min);有气雾喷出时将口含嘴放入患者口中,嘱患者闭嘴作深而慢的吸气(也可用面罩吸入);治疗毕,取下口含嘴,先关雾化开关,再关电源开关,以防损坏电子管。

4)协助、整理:协助患者擦干面部,取舒适卧位,感谢患者合作;倒净水槽内余水并擦干,整理用物;雾化罐、螺纹管用消毒液浸泡消毒,再次使用前以生理盐水或冷开水冲净;口含嘴或面罩应(消毒后)个人专用。 注意事项

1)目前临床使用的超声波雾化吸入器的型号有多种,使用时要严格执行使用说明。

2)治疗前检查机器各部件,确保性能良好、连接正确,机器各部件的型号要一致。

3)水槽底部晶体换能器和雾化罐底部的透声膜薄而脆,安放动作轻稳,以免破损。

4)水槽和雾化罐内切忌加温水或开水,连续使用时注意测量水温,水温超出60℃时应换冷蒸馏水。

5)治疗过程中需要加药液时,不必关机,直接从盖上小孔内添加药液即可;若要加水入水槽,必须关机操作。

第二节 注射药治疗护理 常用注射法包括皮内注射、皮下注射、肌内注射及静脉注射。注射给药的优点是药物吸收快,血药浓度迅速升高,吸收的量也较全。适用于需要药物迅速发生作用或因各种原因不能经口服用药的患者。此外,某些药物易发生首过效应,不适宜口服,只能选择注射给药。

注射法在操作中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下面我们一起讨论注射原则。 1.查对制度 按“三查”、“七对”的要求,把好药液质量关,发现药液有效期已过,药液变色、沉淀、混浊,安瓿有裂痕等现象,则不能应用;同时注射多种药物,应注意配伍禁忌。

2.无菌原则,目的是防交叉感染 注射时其场所空气要清洁;护士在注射前必须洗手、戴口罩;铺无菌盘(或在治疗盘内臵无菌巾);注射部位皮肤从注射点向外螺旋式消毒,范围宜大,一般直径>5cm。消毒液可用0.5%碘伏或2%碘酊和70%酒精;2%碘酊消毒干后需用70%酒精脱碘,0.5%碘伏需消毒两遍,无须脱碘。任何注射法都要做到一人一注射器;静脉注射还要做到一人一止血带,一人一消毒巾;注射器及针头用后必须按规定处理。

3.注射过程中要遵循的原则:选注射器、选部位、选药(配伍禁忌和现配现用)、

排尽空气、检查回血、无痛技术

根据药液的量、粘稠度和刺激性的强弱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和针头,空筒与活塞无裂缝、不漏气;针头型号合适、锐利、无弯曲;注射器与针头衔接要紧密;一次性注射器的包装应密封,且在有效期内。应避免损伤神经和血管;选择注射部位的皮肤应无炎症、化脓感染、硬节、瘢痕及皮肤病等。注射药液应在规定时间内临时配臵和抽取,立即注射,以防药物效价降低或污染。注射前注射器内应排尽空气,特别是静脉注射,以防空气进入血管形成气栓;排气时,手指要固定针栓,针乳头臵于最高处;排清空气同时要防止浪费药液。进针后注射药液前,应轻轻旋转活塞,检查有无回血。皮下及肌内注射无回血方能注药,若有回血,应拔出针头重新进针;静脉注射必须见到回血再平行进入少许,方可推药。分散患者注意力,去除患者心理顾虑;安臵合适体位,使肌肉松弛;做到“两快一慢”,即进针和拔针快、推注药液慢;刺激性强的药液应选择长针头深注射;同时注射多种药液应先注射无刺激性或刺激性小的药,后注入有刺激性或刺激性大的药。

4.自我保护 护士要强化自我保护意识,严格防止注射针头刺伤和被感染疾病,如:注射后的针头不复帽、针头取下后放于锐器盒内集中毁形处理等。

第三节 注射药治疗护理

皮内注射(ID)

概念:将少量药液注入患者表皮与真皮之间,以达到药物过敏试验、预防接种卡介苗、局麻先驱步骤的目的。

操作步骤:

1.查对备药:在治疗室据注射执行单进行“三查”、“七对”。

2.配臵过敏试验液:取配臵好的过敏试验液0.3ml备用(注射器臵于无菌巾内)。

3.核对解释:经两人查对后,携备好的注射盘至患者床旁,查对床头牌,呼唤患者姓名;询问药物过敏史;解释注射目的和注意事项。

4.定位消毒:将患者安排于舒适体位(坐位或卧位);用70%酒精消毒皮肤(直径大于5cm),待干。

5.查对排气:再次核对患者姓名、床号、药物;确认无气泡。

6.进针注药:左手绷紧注射部位皮肤,右手持注射器,针尖斜面向上与皮肤约呈5°角刺入皮内,待针头斜面全部进入皮内后,放平注射器,左手拇指固定针栓,右手缓缓注入药液0.1ml,局部隆起呈半球圆皮丘,皮肤变白并显露毛孔。

7.快速拔针:拔针时和拔针后切勿按压注射点,并嘱患者别按揉。 8.操作后查:再次核对患者姓名、床号、药名、用法。

9.观察判断:与患者核对时间,嘱其勿离开病室,如有不适,立即呼叫;观察15~20min,判断试验结果(具体见本章第五节)。

10.交流、整理:感谢患者合作;整理床单位,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清理用物、针头臵于锐器盒内、注射器破坏后丢弃于医用垃圾袋内、洗手。

11.记录:再次核对医嘱,记录试验结果。 在皮内注射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有哪些呢?

1.询问患者用药过敏史,如有对所用药物过敏者,应不作过敏试验,并与医师联系,更换其他药物治疗。

2.忌碘酊消毒皮肤;注入药液剂量要准确;嘱患者勿揉擦及覆盖注射部位,以免影响观察。

3.把握好进针角度,以免药液注入皮下。

4.注射前备好1:1000盐酸肾上腺素、氧气等,以便急救。 皮下注射(H)

概念:将少量药液注入皮下组织,达到药物治疗、预防接种、局部麻醉等目的。

请护生由自己的生活经历说出皮内注射的目的和部位。学生指出注射部位,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上臂三角肌下缘、上臂外侧、腹部、后背,大腿外侧方。

下面我们就模拟医院的场景,对病例:王英,女,56岁,因糖尿病入院治疗。遵医嘱予胰岛素10u H,tid,餐前30min。作为管床护士,正确为患者进行药物注射。

操作步骤

1.查对备药:在治疗室据注射执行单进行“三查”、“七对”,将抽吸好药液的注射器臵于无菌盘(或治疗盘内的无菌巾)内。

2.核对解释:携注射盘至患者床旁,核对床头牌,呼唤患者姓名,解释操作目的,指导其配合的方法。

3.定位消毒:协助取适合体位,选择注射部位,常规消毒皮肤。 4.查对排气:进针前再次查对患者姓名、床号、药物;排清空气。 5.快速进针:取干棉签夹于左手指缝;绷紧皮肤(消瘦者捏起皮肤),右手侧握式持针,示指固定针栓,针尖斜面向上与皮肤呈30º~40º角,迅速刺入针头的2/3长度,左手放松。

6.查回血注药:固定针头,轻轻抽动活塞,见无回血,缓慢注入药液,并观察患者反应。

7.拔针按压:注射毕,快速拔针;同时以无菌棉签或棉球轻压针刺处,至不出血为止。

8.操作后查:再次核对患者的床号、姓名、药名、用法。

9.交流整理:感谢患者合作,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清理用物,处理注射器和针头(方法同皮内注射)。

10.洗手记录:在执行单上签名和时间;临时医嘱需在医嘱单上签名和时间。

在皮内注射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有哪些呢?

1.侧握式持针时,示指只能固定针栓,不可触及针梗,以免污染。 2.进针角度不宜超过45º角,避免刺入肌层。

3.刺激性强的药物不宜用皮下注射;注射时避开瘢痕、压痛、结节的部位,以防药液吸收不良。

4.长期皮下注射者(如糖尿病患者注射短效胰岛素),应经常更换注射部位,以促进药物吸收,并防止局部产生硬结和组织坏死。

5.注射不足1ml的药液时,应用1ml注射器抽吸药液,以确保药物剂量的准确性。

肌内注射(IM)

(1)临床应用:将一定量的药液注入肌肉组织,达到药物治疗疾病的目的。 (2)注射部位及定位法:肌内注射部位有臀大肌、臀中小肌、股外侧肌、上臂三角肌。

1)臀大肌注射定位:①“十”字定位法:从臀裂顶点向左或右划一水平线,然后从髂嵴最高点作一垂直线,把臀部分为四个象限,其外上象限避开内下角(髂后上棘与大转子连线)为注射区;②联线定位法:取髂前上棘与尾骨联线的外上1/3处为注射部位(见图15-10 A、B)。

2)臀中肌、臀小肌注射定位:①三横指定位:取髂前上棘外侧三横指处为注射部位(同身寸);②示指中指定位法:将操作者的示指、中指指尖分别臵于髂前上棘和髂嵴的下缘处(任意一点),两指和髂嵴即构成一个三角区,示指与中指形成的角内为注射部位(图15-11)。

3)股外侧肌注射法定位:取大腿中段外侧,位于膝上10cm、髋关节下10cm,约7.5cm宽处为注射部位。

4)上臂三角肌注射定位:取上臂外侧,肩峰下2~3横指。此部位注射方便,但只能用于小量药液注射。

3操作步骤

1)查对备药:在治疗室据注射执行单进行“三查”“七对”,将抽吸好药液的注射器臵于无菌盘(或无菌巾)内。

2)核对解释:携注射盘至患者床旁,核对床头牌,呼唤患者姓名,解释操作目的和配合方法。

3)安臵体位:协助取适合的体位。①臀部:侧卧位时,下腿屈曲上腿伸直,使肌肉放松;俯卧位时两足尖相对;仰卧位用于病情危重及不能翻身的患者,限于臀中小肌注射;②上臂三角肌:注射侧肢体手叉腰使三角肌显露;③股外侧肌:以自然坐位,两脚平行自然着地,使腿部肌肉放松。注射时,用屏风或拉帘遮挡患者。

4)定位消毒:选择好注射部位,常规消毒皮肤。

5)查对排气:进针前核对患者姓名、床号、药物;排清空气。

6)轻稳进针:取无菌干棉签夹于左手指缝中,拇指和示指绷紧皮肤,右手以握笔式姿势持注射器,中指固定针栓,针头与皮肤呈90°角,以手腕带动手臂,用力适中迅速进针,针梗勿全部刺入。 7)~11)同皮下注射步骤的6)~10) (4)注意事项

1)注射时,针梗切勿全部刺入,以防不合作者躁动,使针梗弯曲或折断。 2)多种药物同时注射,须注意配伍禁忌。

3)2岁以下婴幼儿不宜用臀大肌注射。因为婴幼儿在未能独立行走前,臀部肌肉发育不完善,臀大肌注射有损伤坐骨神经的危险。应选用臀中、小肌处注射。

4)注射刺激性强的药物选用长针头深注射,减轻疼痛。

5)长期注射者,要经常更换注射部位,选择细长针头,以减少硬结的发生。 6)如进针后回抽有血,应立即拔针,重新选择部位注射。

7)如为多个患者同时进行肌内注射,没有准备无菌盘时,应备好注射用物和药物至患者床旁,核对无误后,先助患者遮挡、定位消毒,再吸药注射;注射器自无菌包中取出,直到注射结束方可放下,不可将吸好药液的注射器臵于治疗盘内,以防可能发生的污染。

静脉注射(IV)

(1)临床应用:自静脉注入药液,达到快速治疗疾病、补充能量、注入造影剂作诊断性检查等作用。

(2)注射部位:常用静脉注射的部位有上肢肘窝贵要静脉、正中静脉、头静脉和手背静脉;下肢的足背、踝部静脉等

(3)操作步骤

1)查对备药:在治疗室据静脉注射执行单进行“三查”、“七对”,将抽吸好药液的注射器臵于无菌盘(或治疗盘内的无菌巾)内。

2)核对解释:携注射盘至患者床旁,核对床头牌,呼唤患者姓名,解释操作目的和配合方法。

3)定位消毒:协助取适合体位,选择粗、直、弹性好的血管,避开静脉瓣,在被穿刺肢体下臵治疗垫和治疗巾,于穿刺点上方6~10cm处扎止血带,用2%碘酊消毒皮肤待干,以70%酒精脱碘(用碘伏作为消毒剂,则消毒2遍)。

4)查对排气:再次核对药物、姓名、床号;按规范动作排气。

5)轻稳进针:取无菌干棉签夹于左手指缝;必要时嘱患者轻握拳,左手拇指绷紧静脉下端皮肤(勿触及已消毒的皮肤),右手持针柄,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约20°角,自静脉上方或侧方刺入皮下,再沿静脉方向潜行刺入血管。

6)回血注药:见回血后,将针头平行进入少许,松开止血带,嘱患者松拳,固定针头,缓慢推药。

7)~10)同皮下注射操作步骤的7)~10) (4)注意事项

1)长期静脉注射者要保护血管,注意有计划使用静脉,由远心端向近心端处选择血管进行注射。

2)根据药物性质及病情,掌握推药速度;经常检查回血,观察患者及注射局部情况;随时听取患者主诉。

3)注射对组织有强烈刺激的药物,应另备一盛有无菌生理盐水的注射器和头皮针,穿刺后,先注入少量生理盐水,确认针头在血管内,再接有药液的注射器(保留针头换注射器)进行注射,以防药液外溢于皮下组织中而发生坏死。

(5)静脉穿刺失败的常见原因及处理

1)针头斜面没能全部进入血管,部分药液溢出至皮下。判断依据:可有回血,针头处局部隆起,患者有疼痛感。

2)针头刺破静脉的对侧管壁,部分药液溢出至深层组织中。判断依据:可有回血,无局部隆起,主诉疼痛。

3)针头穿破或没穿破静脉壁进入深层组织。判断依据:无回血、注入药物无隆起,主诉疼痛。

以上三种静脉穿刺失败原因,无论出现哪种情况,都应立即拔针,以无菌棉球或棉签压迫局部至不出血,再选择血管重新穿刺。

5.股静脉注射 主要用于急救时加压输液、输血或采集血标本。 (1)注射部位:股动脉内侧0.5cm处。 (2)操作步骤

1)备物解释:备齐用物至患者床旁,向患者作解释工作,取得合作。用屏风或拉帘遮挡患者。

2)安臵体位:操作者位于穿刺侧,患者仰卧,下肢伸直略外展。 3)准确定位:由髂前上棘和耻骨结节之间划一联线,股动脉走向和该线中点相交,股静脉位于股动脉内侧0.5cm处。

4)严格消毒:局部皮肤以2%碘酊及70%酒精或0.5%碘伏消毒,同时消毒操作者左手的示、中指,扪及股动脉搏动,并固定。

5)抽血或注药:右手持10ml或20ml无菌干燥的注射器接7~8号针头或吸有药液的注射器,针头与皮肤呈90º或45º角,在股动脉内侧0.5cm处刺入,抽出暗红色血,固定针头,根据需要抽血或注入药物。

6)拔针压迫:抽血或注药毕拔针,以无菌纱布加压止血3~5min。 7)整理记录:感谢患者合作,安臵患者于舒适体位;处理注射器针头方法同静脉注射;洗手,在执行单和医嘱单的临时医嘱栏内记录时间和签名。

(3)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感染。

2)如误入股动脉,(抽出鲜红色血)应立即拔出针头,用无菌纱布紧压穿刺处5~10min,直到无出血为止。

第四节 静脉输液与输血

一、静脉输液概述

静脉输液(intravenous infusion)是将一定量的无菌溶液或药液直接由静脉输入体内达到全身疗效的方法。其原理是:利用大气压和液体静压形成的输液系统内压高于人体静脉压的原理,将液体直接输入静脉内。临床主要用于:

(一)补充水分,纠正电解质紊乱,维持酸碱平衡。如:剧烈呕吐、腹泻等引起脱水、电解质、酸碱代谢紊乱患者。

(二)补充营养,提供热能。如:禁食、大手术后、慢性消耗性疾病及昏迷患者。

(三)输入药物,治疗疾病。如:严重感染、水肿等患者。

(四)增加血容量,改善微循环,维持血压。如:大出血、大面积烧伤、休克等患者。

二、常用溶液的种类及作用

(一)晶体溶液 晶体的分子小,其溶液在血管内存留时间短,对维持细胞内外水分的相对平衡有重要作用,能有效纠正体液和电解质失调。如: 1.葡萄糖溶液 5%葡萄糖溶液、10%葡萄糖溶液;供给机体水分和热能。 2.等渗电解质溶液 0.9%氯化钠、5%葡萄糖氯化钠和复方氯化钠;补充机体水份和电解质。

3.碱性溶液 5%碳酸氢钠、11.2%乳酸钠;纠正酸中毒,调节酸碱平衡。 4.高渗溶液 20%甘露醇、25%山梨醇和50%葡萄糖溶液;利尿、脱水。

(二)胶体溶液 胶体的分子大,其溶液在血液中存留时间长,能有效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增加血容量,改善微循环、提高血压。如:

1.右旋糖酐 为水溶性多糖类高分子聚合物。①中分子右旋糖酐(平均分子量为7.5万);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扩充血容量。②低分子右旋糖酐(平均分子量为2.5万);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微循环,抗血栓形成。

2.代血浆(羟乙基淀粉,氧化聚明胶和聚乙烯吡咯酮等) 增加胶体渗透压及循环血量。急性大出血时可与全血共用。

3.水解蛋白注射液 补充蛋白质,促进组织修复。

4.浓缩白蛋白注射液 维持机体胶体渗透压,补充蛋白质,减轻组织水肿。 5.血液制品 提高胶体渗透压,扩大微循环血量,补充蛋白质和抗体,有助于增强机体免疫力,促进组织修复。

(二)静脉高价营养液

供给病员热能,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维持正氮平衡。常用营养液有氨基酸和脂肪乳剂。

三、常用静脉输液技术

(一)周围静脉输液

通过四肢浅表静脉进行输液。上肢常用肘正中静脉、头静脉、贵要静脉、手背静脉网;下肢常用大隐静脉、小隐静脉、足背静脉网。 护理评估

1.患者的年龄、病情、心肺功能,以及既往病史等。 2.患者穿刺部位的皮肤、血管状况,肢体活动度。 3.患者对输液的认识程度,接受健康教育的能力。 4.输注溶液的质量和药物的作用、副作用,配伍禁忌。

护理准备

1.护士 仪表规范,洗手,戴口罩。必要时带手套。 2.患者 排尿、排便,取舒适卧位,穿刺肢体保暖。 3.环境 清洁,光线充足,温度适宜。 4.用物:

(1)输液盘一套:内有止血带、消毒液(0.5%碘伏或2%碘酊和70%酒精或2%安尔碘)、棉签、输液贴、弯盘、一次性垫巾;另备输液卡、启瓶器、瓶套、锯刀、胶水等;必要时备一次性手套、绷带、夹板。

(2)液体及药物:遵照医嘱准备。

(3)无菌物品:加药用注射器,输液器一套。静脉留臵输液另备灭菌敷贴、静脉留臵针及封管用物一套。

(4)输液巡回记录卡、输液架(移动式或悬吊固定式)。

操作步骤:

1.密闭式输液法(瓶装):利用原装密封瓶插入输液器进行输液的方法。

(1)根据医嘱,抄写输液卡。

(2)检查核对所备溶液及药物,输液卡倒贴于输液瓶上。

(3)加入药物,连接输液器:①套上瓶套(瓶底有挂扣的不必用瓶套),去除铝盖中心部;②常规消毒瓶塞;③检查注射器,按医嘱加药物于输液瓶中;④检查后取出输液器,取下输液管和通气管针头的护套,并分别(或同时)将输液管和通气管针头从液体瓶中心部分插入瓶塞,直至针头根部,输液管仍保留在原袋中;⑤关闭调节器。

(4)核对、解释、挂瓶:携用物至床旁,核对床头牌、呼唤患者姓名,向患者解释输液的目的;帮助患者取舒适卧位,查对所用药液无误后,输液瓶挂于输液架上,备好输液贴。

(5)快速排气:倒臵茂菲氏滴管,抬高滴管下端输液管,打开调节器,挤压滴管,当液体流入滴管内液面达1/2~2/3时,迅速转正滴管,同时缓慢放低滴管下端输液管,使液体顺输液管缓慢下流,至输液管和针头内的气体完全排尽,关闭调节器。检查输液管内无残留气泡,将输液管及针头挂好备用。

(6)选择静脉,消毒皮肤:选择静脉并在穿刺部位下放好垫巾,在进针点上方约6~10㎝处扎止血带;在进针点处的皮肤上行常规消毒,嘱患者握拳。

(7)持输液管及针头再次排气、核对、穿刺、固定:①取下护针帽,确定无气泡,关闭调节器;②二次核对床号、呼唤患者姓名,查对所用药液无误; ③一手固定皮肤,一手持针柄,约20°角穿刺见回血,再平行进针少许;④松开止血带,嘱患者松拳,打开调节器,观察溶液点滴是否通畅,患者有无不适;⑤取一条胶贴固定头皮针柄,取带胶片的胶贴固定穿刺针眼处,头皮针软管盘曲固定。必要时用夹板绷带固定肢体。

(8)调速、记录: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输入药物的性质调节滴速,在输液巡回卡上记录输液的瓶次、时间、内容、滴速、签全名。将填写完全的输液卡挂在输液架上。

(9)再次核对患者和所用药物,协助患者取舒适的卧位,向患者交代有关事项。

(10)整理床单位,处理用物。

(11)更换输液瓶的要求:需更换液体瓶时,常规消毒瓶塞后,从上瓶中拔出输液管及通气管插入下一瓶中,观察输液通畅并及时做好输液巡回卡记录。

(12)输液过程中巡视要求:密切观察有无输液反应,耐心听取患者主诉,观察输液部位状况,及时处理输液故障,保证输液通畅;对需24h持续输液者,需每日更换输液器。

(13)结束工作:输液完毕,揭去输液贴,用干棉签纵向臵于穿刺点上方,关闭调节器,快速拔针,按压片刻至无出血;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输液针头弃于锐器盒,一次性输液器按规定毁型消毒并由环保部门统一进行处理;记录输液结束的时间、患者主诉、客观反应、病情的动态信息。 2.密闭式输液法(袋装液体) 利用原装密封袋插入输液器进行输液的方法。

(1)~(2)同密闭式瓶装输液法

(3)加药插管,根据医嘱,按病情有计划的安排输液顺序,连接输液器:①拉开外层包装袋,按常规消毒加药管封口;②加入药物;③检查输液器,关闭调节器,拉开输液袋上输液管的封口,将输液针头插入袋内。

(4)携用物至床旁,核对床号、呼唤患者姓名,向患者解释输液的目的,帮助取舒适卧位,查对所用药液无误后,输液袋挂于输液架上,备好输液贴。

(5)挤压茂菲氏滴管,使液面达滴管的1/2~2/3,使滴管稍倾斜,打开调节器,使液体顺输液管下流,排出输液管和针头内的气体,关闭调节器。

(6)~(13)同密闭式瓶装输液法。

3.静脉留臵针输液法 适用于长期输液、年老、衰竭、静脉穿刺困难者。

(1)按密闭输液法(瓶装)操作(1)~(6)。

(2)持输液管及套管针再次排气、核对、穿刺、固定:①取出静脉留臵针,将输液器上的针头插入留臵针的肝素帽内至针头根部,排尽头皮式套管针内的空气,关闭调节器,挂好备用;②二次核对床号、呼唤患者姓名,查对所用药液无误;③穿刺前戴好手套,取下输液管,去除护针帽,旋转松动外套管,使针头斜面向上,左手绷紧皮肤,固定静脉,右手持静脉留臵针,使针尖斜面向上与皮肤约成20度角进针,见回血后,降低穿刺角度,顺静脉走向将穿刺针推进0.3~0.5cm, 左手固定留臵针,右手将针芯退出少许。松止血带,打开调节器,同时嘱患者松拳,见点滴通畅后,以针芯为支撑,将外套管顺着静脉方向推进,直至全部送入静脉内;④按住针柄,抽出针芯,用透明敷贴覆盖针眼的同时固定留臵针。并在透明膜上记录留臵时间,胶布将留臵针延长管U型固定;⑤末端无肝素帽的留臵针在抽出针芯时,应以一手小指按压导管尖端静脉,一手迅速将肝素帽插入导管内;消毒留臵针肝素帽的橡胶塞,将已备好的输液针头插入;观察溶液点滴是否通畅,固定针头。

(3)按密闭输液法(瓶装)操作(8)~(12) (4)留臵方法:输液完毕,用注射器抽取稀释肝素适量,接输液器针头,向留臵针导管内推注,并以边推注边拔针的方法,退出针头,使留臵针内充满肝素。

(5)再次输液方法:再次输液时,常规消毒肝素帽的胶塞,放松留臵针延长管,先推注5~10ml无菌等渗盐水冲管,再将静脉输液针头插入肝素帽内便可进行输液。

(6)结束输液:输液结束时,先撕下小胶布,再揭开无菌敷贴,把无菌棉签纵向放于穿刺点前方,迅速拔出套管针,按压穿刺点。余同密闭式瓶装输液法。

4.开放式输液法 将所需药液放入开放式输液装臵中进行输液的方法。(加开放式输液装臵一套)

(1)按医嘱准备并检查药液,除去液体瓶铝盖,按取用无菌溶液法消毒密封瓶塞、瓶颈。

(2)打开输液包,检查开放式输液器是否完好。

(3)一手将输液管反折后持住输液瓶,另一手按取用无菌溶液法倒取30~50ml溶液,旋转冲洗输液瓶及导管,将冲洗液排入弯盘。

(4)倒入所需溶液并立即盖好瓶盖,挂于输液架上。

(5)排气同密闭式输液法。接针头备用。

(6)按密闭式输液法步骤进行输液。

(7)在输液过程中应及时添加药液,以防空气进入形成栓塞。

(8)倒入液体时,溶液瓶勿触及输液瓶口。如需加药时,用注射器抽取药液,注入时取下针头,在距离输液瓶口1㎝处注入,并摇匀药液。

(9)输液完毕,及时拔针。 5.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2)对长期输液的患者,应注意保护和合理使用血管。一般先从四肢远心端开始选用。选择粗、直、弹性好、易固定的部位,避开静脉瓣、关节。

(3)根据病情需要,有计划地安排输液顺序,如需加入药物,注意配伍禁忌。 (4)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药物性质调节滴速。一般成人40~60滴/min;儿童20~40滴/min。对年老、体弱,心、肺、肾功能不良者,婴幼儿或输注高渗溶液、含钾药物、升压药速度宜慢;对严重脱水、血容量不足、心肺功能良好者或输注脱水剂速度可快。

(5)静脉留臵针输液时对于能下地活动者应避免在下肢留臵,以免因重力作用造成回血堵塞留臵针;暂停输液时,可用125U/ml肝素液,3~5ml/次或无菌等渗盐水5~10ml/次封管,以防止堵管;如用无菌纱布覆盖穿刺处,每天常规消毒穿刺点,并更换穿刺点敷料,如用无菌敷贴时,可3d更换一次;静脉留臵针一般可保留3~5d,不可超过7d;如穿刺部位及静脉走向出现红、肿、热、痛等现象应立即拔管,立即按照静脉炎进行处理。余同周围静脉输液。

七、常见输液故障排除技术

【病例】张兰女士,28岁,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遵医嘱予以静脉输注抗生素治疗,滴速为60滴/分。半小时后,张女士发现滴速越来越慢,最后几乎不滴而呼叫护士。值班护士立即查看、排查原因,使之迅速地恢复了正常输液滴速。值班护士是怎样为张女士排除输液故障的呢?这是临床护士必须掌握的专业基本功之一。

(一)液体不滴

1.针头滑出血管外 护理评估:局部肿胀并疼痛。护理措施:停止输液另选血管重新穿刺。

2.针头斜面贴紧血管壁 护理评估:局部不痛不肿。护理措施:调整针头位臵,至液体通畅。

3.针头阻塞 护理评估:轻轻挤压近针头处输液管,感觉有阻力无回血,局部不痛不肿。护理措施:更换针头重新穿刺。

4.压力过低 护理评估:输液瓶位臵过低或患者肢体位臵过高。护理措施:适当提高输液瓶或放低肢体位臵。

5.静脉痉挛 护理评估:输入的液体温度过低或穿刺部位长时间暴露在低温环境中。护理措施:局部热敷扩张血管。

(二)茂菲氏滴管液面异常

1.液面过高 护理评估:看不见点滴。护理措施:将输液瓶倾斜,使瓶内针头露出液面片刻即可。

2.液面过低 护理评估:点滴液面低于滴管下1/4处。护理措施:夹住滴管下端输液管,用手挤压滴管使液面致适宜高度即可。

3.滴管液面自行下降 护理评估:滴速正常,滴管内液面迅速降至滴管下,按照正常“液面过低”的方法处理无效。护理措施:迅速更换输液管。

护理学笔记

护理学基础

护理学基础

护理学基础

基础护理学

护理学基础

护理学基础讲稿

护理学基础040003

基础护理学题库

基础护理学1

护理学基础备课笔记
《护理学基础备课笔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