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对当代某些文学现象的批评

发布时间:2020-03-02 08:48:0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对当代某些文学现象的批评

近几年来,中国文坛上刮起了一股歪风,上阵的居然多是“娃娃兵”,中国的作家普遍少龄化。几岁的娃娃写写吃喝拉撒的事情,居然有出版商大捧特捧。十几岁乳臭未干的毛孩子以自己幼稚的眼光看周围世界,装的是冷眼旁观少年老成,常常把美好的情感弄上些五花八门的颜色,写高衙内和西门庆大学生活若何若何,写潘金莲和几个男生有一腿之类的无聊事。这些奇思妙想,无非就是把张三的事迹改头换面,安置在李四头上,完全是文字垃圾。然而偏偏有人捧场,甚至有更多的怪异现象与之呼应,黄发绿眼,鼻洞胸花,据说这个就是他们称之为“个性”的东西。这群有“个性”的“花朵”、“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看得津津有味,掌声一路。三十多岁的自诩为“知名作家”的一部分文棍也摆开恶俗摇滚的架势,文字如同爆发的洪水,来势凶猛。《大话西游》、《大话慈禧》、《水煮三国》等等。让真正懂得文学作品真谛的人大跌眼镜。他们的思维能力如同依旧徘徊在六七岁之间。东家的淘气小男生捉了条毛蛐,把西家的漂亮小女生吓哭了,旁观的看客很得意,仿佛是自己的胜利。东家小男生给西家小女生讲了个蛤蟆吃大灰狼的故事,小女生破涕为笑,看客们依旧围观不去,觉得故事发人深省,受益不浅。最得意的要数那个所谓的“知名作家”了,书的销路上去了,半个月来盈利六位数,家里的麻脸婆可以更新了。

真正给中国文学支撑门面的还是那些生在旧社会,长在红旗下的大师们。但是毕竟岁月不饶人,走个楼梯一步三晃,廉颇老矣,不能饭食。以前靠观风赏月寻找创作灵感,如今只能饭后剔牙抠搜写作材料。心疲神衰,写的东西大都“想当年”,或者“老吾老”,英雄守旧,整个一尊入定的老和尚。我们还能指望他们引领我们开步向前吗?

曾经看到一本关于人生哲学的书,读后感觉十余篇文章都是一个主题,只是围绕同一个观点翻来覆去说,把前一章节拿来稍作改动。当时很纳闷,仔细翻阅该书每篇文章的写作时间,好家伙,这个作家很牛气,居然在短短半月就洋洋洒洒写了一本百万字的人生哲学,而且修改数遍。那个作家在每篇文章后都注明写作时间,大概想让读者觉得“真实,不抄袭”。但是不料被行家看个大洞穿。人生哲学这个深刻的话题,必须经过对生活的慎密思考和对生命的认真探索,用心书写,完成的才是不朽之作。外国的哲学家创作一个哲学论题,需要三年五载,含辛茹苦。亚力士多德正夜站在大街上思考,牛顿在苹果园静坐,笛卡尔大热天裹毛毯围着火炉沉思。唯有中国的现代哲学家厉害,一场网球下来,沿着池塘走,注意些艳开的荷花,叫春的青蛙以及穿短裙的小姑娘。大为开心,灵感激发。赶紧回家,洗过桑拿,打好摩丝,正式办公。人有七情六欲,当然名作家比之更甚,其间猜想下刚才池塘边看到的靓妹的三围多大,给妻子和情人打电话信誓旦旦地说同样的话,发几声骚,肉麻地来个精神自慰。顿时,疲劳一

扫而光,吐两口唾沫搓手,之后一气呵成,把垃圾文字堆砌到凌晨五点,上床就寝是坐着火箭进入梦乡,一觉到了次日夕阳落下,醒后犹不愿起床,空虚无比,对镜垂怜,两目无光,想必“斯人也,当有斯疾”,感慨不已。突然,灵感又找上门来临幸他了,这个感慨不就是一篇极好的文章么,还等什么,赶紧„„

于是乎,许多人对中国当代文学大失所望;于是乎,更多人把目光转移向中国古典文学。而今当代文学的腐朽落末,却重温了古典文学的温床,某种意义上说,也算是一件好事。不说了它了,由着去吧,也许明天能够从它烂掉的根部重新冒出希望的新芽。

对当代教师批评权的思考

对当代教师批评权的思考

批评“仇和现象”

对当代大学生未婚同居现象的探析

对当代大学生责任感缺失现象的反思

小组合作教学中某些现象的反思

当代书法批评苏州论坛征稿启事

浅析当代离婚现象调查报告

同志对某批评

对自我批评的“批评”

对当代某些文学现象的批评
《对当代某些文学现象的批评.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