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人格即魅力

发布时间:2020-03-03 19:05:1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人格即魅力

————张越主持《半边天》给我的启示

张越,一个洗净铅华,洗净脂粉气的央视主持人以自己的魅力主持着《半边天》。《半边天》是中国最早关注女性的节目,也是央视惟一一个女性节目。探求每张脸背后的故事,是张越最本真的信念和愿望。而我认为,人格即魅力,是对她本人和她节目的最好诠释。

张越从没想过成为主持人,她的扮演过多种角色,郊县中学当老师,后来辞职做了自由撰稿人,并作为编剧,1995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她上了电视,而当时她做客的就是《半边天》里一个叫《梦想成真》的小板块节目。因为制片人谢青的赏识,不断请她当嘉宾,两个月后,谢青正式邀请张越担任节目主持人。

在主持之初,因为太胖,张越很少能买到合适的衣服,后来就干脆自己买料找裁缝做。制片人也曾多次告诉她,说她不是去菜市场买菜,她是中央电视台的出镜主持人,请她穿一件正式的衣服。而她根本就不知道什么叫正式的衣服,她就是穿着大毛衣和T恤衫过前半辈子的。刚上节目不久,她就被报纸和观众称为“另类主持人”,还有观众写信到电视台抗议。当时的中央电视台台长杨伟光曾收到这样一封抗议信:“中国的美女都死光了吗?为什么要找这么奇怪的人当主持人?”

对于自己的体态,张越曾焦虑过整整10年。直到大学快毕业时,她才走出了自我封闭的精神状态,但或多或少还是有点心理阴影。其实使张越彻底找回自信的是电视。在《半边天》中,张越如鱼得水,全国电视观众也接受了这位白白胖胖机智泼辣的女主持人。从1995年到1998年,张越一直在做《半边天》。做到第三年,她提出了停职,整整两年时间,张越的工作是“自我否定”,以期“重新建立自我”。她的方法是大量阅读,和人交往。

”2001年,《张越访谈》作为《半边天》节目里的一部分,正式开播。《张越访谈》做的第一个人物是深圳打工妹胡晓梅,在深圳闯荡的几年里,她走出了工厂,成为当地广播电台的节目主持人。

胡晓梅那期节目开拍的第一个镜头是深圳火车站。在拍摄过程中,张越看到了中国普通人内心深处的感言,那些话不是印在书报上,而是写在火车站厕所的灰门板上:“深圳我爱你,你给了我梦想;深圳我恨你,你夺去了我的灵魂!”“我没地方可去,今天晚上我去哪?” “我当时就想象这些人是谁,中国有这么多的人离开家乡,他们肯定都是怀着梦想,他们经历了什么,是在什么情况什么心境下写下的这些话?我觉得在中国这样变动的时代里,他们就是这个时代的洪流。”她不再关注名流明星,而是走在街头巷尾田间地头,探访打工妹、工人、农民、乞丐、残疾人。

2003年,新版的《半边天》将收视对象不仅锁定在女性,同时也注重男性,着力提供一个男人与女人相互沟通,相互了解的平台,促进两性的美好相处。因此《半边天》不只是一个“女性节目”,更是一个“性别节目”。也正是这个时候,她的主持风格,已经从“咄咄逼人”转变为“耐心倾听”。 新版《半边天》加强了新闻性和娱乐性,大量新闻人物、事件的出现,独有的性别视角,丰富的外景画面和精彩的演播室对话,使新版《半边天》区别于CCTV-1的其他节目,呈现其独有的个性。

但是,张越对《半边天》未来的发展还是担忧的,毕竟现在电视台的收视率成为了是否能够继续生存发展的重要因素。虽然《半边天》的收视率还是挺高的,所以并为收到黄牌。然而,张越也将会想出新的视角来满足观众,我们也在期待中。

现在我们再关注这个主持人时,会发现她还是喜欢穿着宽大的衣裤,只是她已经习惯了倾听,而且是用心用听每一个受访者的经历,心理体验,她依旧不在乎自己憨实的外表,只是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人格。她坚持着自己的态度自己的价值观。她也应该坚信,人格即魅力。

人格的魅力

《人格的魅力》读后感

人格与语言魅力

《人格的魅力》读后感

领导魅力人格的八项修炼

用人格打造魅力警队

滋润孩子成长的营养剂-论教师人格的魅力

滋润孩子成长的营养剂-论教师人格的魅力

完善人格

管理人格

人格即魅力
《人格即魅力.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魅力人格 人格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