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孟子〉两章》公开课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2 03:16:2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孟子〉两章》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 积累文言知识,掌握古今异义词。

⑵ 了解《孟子》散文的特点,理解孟子的政治主张。

⑶ 背诵短文,积累名言警句。

2、能力目标:

⑴ 反复诵读,理解文意,培养学生文言文自学能力。

⑵ 学习古人说理论证的方法,品味对比、排比等修辞的表达效果。

3、情感目标:

理解“天时”、“地利”、“人和”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增强对国家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教学重点】

理清论证思路,把握说理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认识“得道多助”的时代意义。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讨论点拨法。

3、竞赛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导语:在解放战争,国民党号称八百万大军,装备精良,占据长江天险,人民解放军却凭着“小米加步枪”,把国民党赶到了台湾,这是为什么?谁愿意来说说?

引导学生说出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今天我们来学习《孟子》中的一篇文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指生板书课题、作者。

(在她写的时候,我让下面的同学把句序标上了。)

3、谁能来介绍作者及作品?

【以问题导入,考查学生课外搜集资料和筛选处理资料的能力,提升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丰富了学生的文学常识。】

生1:孟子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又一位大师,被推为“亚圣”。

生2:孟子生活在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十分痛苦的战国时代。为了求得生存,乃至建功立业,各国君主不约而同地崇尚武力,而不体恤百姓,面对这样一个社会现实,孟子最早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政治主张,提倡“仁政”“王道”的治国理想。

生3:记录他的言论、活动的《孟子》一书,是儒家的经典之一。此书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具风格,对后世散文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

师:同学们收集资料能择其重点,不错。对于这样一位儒家学派的大师,你知晓他哪些流传千古的精辟言论呢?

生4:“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生5:“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师:他的这些言论代表他怎样的政治主张和怎样的人生态度?让我们走近孟子,去品读他的《孟子》两章。

二、初读课文,疏通文章

1、听录音,标句序:

师:为了便于后面的学习,请同学们给文章标上句序,好吗?

师:大家对照注释同桌自学,不懂的可以举手提问。请同学们大声地朗读课文,圈点批注疑难字词句,通过查字典、看注解、同学交流、师生交流,尽可能地解决问题。

2、学生对照书下注释,同桌交流,逐句疏通文意。

3、教师巡视释疑点拨,重点注意古今异义词。

师:通过自学,大家还有哪些疑难字词句没有解决,请提出来。 生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有几个形容词,如“苦”“劳”“饿”“空乏”,它们后面都接了宾语,请问我应该怎样解释这几个词?

师2:哪位同学帮他解答一下?

生:形容词后面接宾语,一定活用为动词了。可分别解释为:使„„痛苦;使„„劳累;使„„饥饿;使„„资财缺乏。

师:对,这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后面的“行拂乱其所为”中“乱”的用法也如此。来,继续提问。

生3:“发”与“举”的意思是不是一样的? 生4:是一样的,都是“被举用”的意思。 生5:我认为不尽相同,“发”与“举”表现了人物由低微向显贵转变的过程,又暗示了人物的身份。“舜”为君,是圣人,他的成功,主要还是他自身的才干与努力的结果,故曰“发”;傅说等人有的是臣,有的是贤人、平民,他们的成功,除了自身的努力,主要还取决于明主的知遇,故曰“举”。(学生鼓掌)

师:回答得太精彩了,同学们是充满智慧的,如果还有问题,请赶快向他们提出来,你将会得到最诚挚的帮助。

生6:“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正确的翻译是怎样的? 生7:这句话应该这样翻译:“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取得胜利。” 生8:“委而去之”怎样翻译? 生9:意思是弃城而逃,“委”是放弃,“去”是离开,注解上有,请你自学时不要忘了读注解。

师:这位同学既有正确的解答,还有真诚的提醒,很不错。还有什么问题需要解答或还有什么内容需强调?

生11:请同学们注意课文注解中“畔”这个通假字。并做上重点记号。

生11:大家要注意文中的一词多义现象,对于一词多义的要结合具体语境去理解。如“亲戚畔之”中的“亲戚”,现在是因“婚姻联成的亲属关系”,文中则是“亲人”的意思。

生:“夫”在这里是发语词,用于句首表示将发议论,如果用于句末表示感叹。并把《论语十则》里的“逝者如斯夫”,《岳阳楼记》里的“若夫淫雨霏霏”两句举例出来。

师:很好。同学们通过自主学习,基本上解决了本文疑难或重点的字词句。让我们一齐流畅地朗读一遍课文。

三、研读课文,理解文意

让我们情不自禁地走进作品,走近作者,去感受作者的内心,去理解作品的内容。让我们再来齐声吟读课文。

师:这篇短文属于议论性散文,仔细研读文意,你能读出哪些内容?分小组讨论、研究后,各小组推选代表发言。

生1:我们小组通过讨论,对文章的内容作出以下归纳:论述了战争中民心背向的问题,指出民心背向是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突出了“人和”在战争胜负中的决定性作用,体现了孟子的仁政思想。

生2:我们小组还读出了这篇短文的中心论点,即文章开头一句话“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科学释疑”在此环节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生3:请问××同学“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为什么不是本文的中心论点呢? 生4:这一句是文章的主旨句,是对中心论点的深化。

师:各小组都真正动了起来,通过研读课文,基本读懂了文章的大意,如果同学们还想深入理解课文内涵的话,就让我们一齐来赏读课文,玩味精粹吧。

四、赏读课文,玩味精粹

师:文无定读,同学们各人有各人的欣赏水平,各人有各人的见解。那就请大家充分展示自己的欣赏个性,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来赏读你最欣赏的内容吧。(生赏读、交流)

【撷取文章最美最精彩之处进行赏析,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抒己见,相得益彰。】 生1:我最欣赏这篇文章的结构,它们是那样的严密、紧凑,一气贯穿,浑然一体,就师:议论文最讲究逻辑的严密,这位同学用严密的逻辑思维概括出了文章严密的结构,在思考中,培养了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生2:我最欣赏第一篇第四自然段在结构安排上的独具匠心,这一段是在前三段论述的基础上进一步阐发,将论点的范围由战争推及到治国,从而全面体现孟子的政治主张,使文章更具有普遍意义,如此论述,更深化了中心论点。

生5:我最欣赏第一篇短文在说理时运用的艺术手法,如第三段运用双重否定的排比句,起肯定、加强语气的作用,极言防御一方地理条件的优越。如第四段,运用排比,再次强调“地利”不足恃;运用对比,把“得道者”与“失道者”的后果进行比较,点明文章主旨。

生6:我最欣赏这篇短文的语言,文章多用短句,句式整齐,近似对仗,读起来琅琅上口。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开头的六句,第二段“苦其心志„„空乏其身”和第三段的“困于心,衡于虑”“征于色,发于声”等等。(生边说,边摇头晃脑地读,赢得阵阵掌声)

师:听同学们争先恐后醉心地讲述,老师和大家一样,也完全沉醉在这两篇短文的艺术魅力之中了。这么精美的文章,这么睿智的见解,这么透辟的论述,不背下它一定是学习中的一大遗憾,请同学们试着背下来。

五、展读课文,飞扬神思

师:孟子以其酣畅淋漓的论述,阐明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个道理。请同学们联系实际,结合现实,谈谈自己对这个观点的看法。

(生思考、交流、推举代表发言)

【立足课文,飞扬神思,唇枪舌剑,难分高下,此环节把教学推向了最高潮。】

六、背读课文,积累语言

师:哪位同学能大胆地站起来背诵一下第一篇。

【趁热打铁,及时背诵。让学生充分认识背诵对语言积累的重要,同时,请一生起来示范,能唤起学生对背读课文的强烈兴趣,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

生1:(一学生背,但不熟)

师:虽然不很熟,但能边想边背,说明自己对课文理解较好。 生2:(背书,较熟练) 师:掌声鼓励。 (学生啧啧赞叹)

师:这节课,同学们思维活跃,见解深刻,表现优秀,希望这种学风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地发扬光大。同时,孟子的政治思想对生活在21世纪的我们仍有一定的教益。希望大家用心去体会,能思有所悟,学有所得。下课!

八、布置作业

做知识卡片,积累名句警句。

《孟子两章》 教案

孟子两章教案

《孟子》两章教案

孟子两章教案

孟子两章教案

孟子两章

孟子两章

孟子两章

孟子两章

孟子两章

《〈孟子〉两章》公开课教案
《《〈孟子〉两章》公开课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