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中考政治考点归纳(初三部分)

发布时间:2020-03-04 02:02:2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2005年中考政治考点归纳(初三部分)

zhaoxing制作 考点1:生产劳动

要点:

1、人是从古猿进化而来的;

2、真正的人类劳动是生产劳动,它的主要特征是制造工具。从事生产劳动是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也是人类社会和动物世界的本质区别。

3、人类社会就是以生产劳动为基础,按照各种关系结合在一起的人们的总体。 考点2:生产力

要点:

1、定义: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注意生产力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2、构成要素;劳动者(主导地位)、生产工具(主要标志)、劳动对象。其中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合称生产资料。

3、原始社会生产力的主要标志是石器;奴隶社会生产力的主要标志是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封建社会生产力的主要标志是铁制工具的广泛使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主要标志是机器。 考点3:生产关系

要点:

1、定义: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注意生产关系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2、内容: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基础,起决定作用)、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产品如何分配。

3、与生产力的关系: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4、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人们在共同劳动中形成了平等互助合作的关系;劳动产品在集体成员中平均分配 考点4:私有制产生

要点:

1、原因: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力的发展。

2、标志:土地成为私有财产。 考点5:阶级

要点:

1、所谓阶级,就是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中处于不同地位的各种集团。

2、人类社会第一次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是: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

3、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奴隶主阶级与奴隶阶级之间的矛盾

4、奴隶最初也是最主要的来源是战俘。 考点6:国家

要点:

1、国家并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而必然出现的。

2、在阶级社会里,国家的本质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奴隶制国家是奴隶主阶级统治奴隶阶级的工具。 考点7: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巨大进步

要点:

1、标准:判断一种社会制度代替另一种社会制度,究竟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标准就在于新的生

产关系是否与当时的生产力相适应。

2、原因:在奴隶制度下,战俘不再被杀死,而是变成了奴隶,保存了大量的劳动力;奴隶主占有大量生产资料和奴隶,能够组织较大规模的生产。 考点8: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

要点:

1、奴隶制生产关系的内容: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奴隶毫毛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从事十分紧张和繁重的劳动;奴隶主占有奴隶的全部劳动产品。

2、表明了奴隶制是最野蛮的剥削制度。 考点9:文字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1、文字出现在奴隶社会

2、文字的出现为科学文化的发展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3、在阶级社会,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对立体现了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之间的对立 考点10: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是历史的一个重大进步 要点:

1、封建制国家的建立,标志着人类进入封建社会。

2、封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原因:在封建制生产关系下,农民的地位和处境与奴隶相比有了很大的改善,自己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有一定的生产资料,能够比较自主地安排生产劳动。因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比奴隶要高得多。

3、主要标志:铁制工具的广泛应用。

考点11:封建土地所有制

要点:

1、封建制生产关系的特点:地主阶级占有绝大部分土地;地主阶级不完全占有农民,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地主阶级通过征收地租、放高利贷等形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

2、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剥削的基础,也是封建生产关系的基础,是农民受苦、地主发财的总根子。

3、封建剥削的主要方式:榨取地租

4、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特点:地主阶级占有绝大部分土地,而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却没有或只有很少的土地。 考点12:封建统治

要点:

1、封建国家本质上是地主阶级统治和压迫农民阶级的工具。

2、封建等级制度是封建统治的一个重要特点,它是以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基础的。

3、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 考点13: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要点:

1、原因:封建社会后期,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2、标志:手工工场的出现。 考点14:清除封建残余思想

要点:

1、封建思想残余主要表现:等级观念、家长作风、宗族观念、封建迷信筀等。

2、存在原因:我国有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其影响不可能在短时期内消除;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科技文化水平还不高。

3、主要对策:

⑴对国家来说: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公民素质和觉悟;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依法治国,依法取缔封建迷信活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⑵对青年学生来说:加强自我教育和自我修养,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用科学知识来武装自己的头脑,自觉抵制封建迷信思想的侵蚀,与封建迷信活动作斗争,使自己健康成长。 考点15:中国古代文化

要点:

1、封建时代的中国文化代表着人类在封建时代的最高成就。

2、中国在封建社会文化的主要代表是:四大发明

3、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积极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抵制和批判愚昧落后的思想文化。同时要立足国情,结合新的实践加以创新。

考点16: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迅速发展必须具备的两个基本条件

要点:

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的基本条件:⑴要有大量失去生产资料而又能自由出卖劳动力的劳动者;⑵要有大量的货币资本。

2、“圈地运动”使大量农民失去生产资料,成为一无所有的自由劳动者;殖民掠夺,使资本主义发展获得了大量的货币资本。 考点17:资产阶级革命

要点:

1、原因: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

2、领导阶级:资产阶级

3、革命目的: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国家政权

4、主要斗争:最早------尼德兰;标志着世界近代史的开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世界历史上最深刻的资产阶级革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5、意义: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废除了封建等级制度,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推动了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使人类文明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6、资产阶级国家政权的建立,标志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 考点18:资本主义剥削和统治

要点:

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世世代代没有生产资料;工人不得不受雇于资本家,为资本家劳动,在生产过程中受资本家剥削;资本家占有大量剩余价值,工人仅得到维持生活的工资。

2、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是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基础,是工人受雇佣受剥削的根源。

3、资本主义剥削的方式:无偿占有工人劳动创造的剩余价值。

4、追求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目的和根本动机,是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是资本家发财致富的源泉。

5、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

6、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是维护资产阶级利益和统治的工具,资本主义民主实质是资产阶级享有的民主。 考点四19:资本主义社会的三次科技革命

要点:

1、内容:(见初三政治备考资料)

2、垄断资本主义又叫帝国主义,其主要特征是垄断占统治地位。 考点20: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要点:

1、资本主义生产是以机器大工业为基础的社会化大生产。

2、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就是生产社会化同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

3、这一基本矛盾既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动力,又是资本主义社会产生种种矛盾和危机的根源。

4、资本主义社会三大矛盾的内容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矛盾、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5、资本主义社会两大危机是: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社会危机的核心是个人主义和拜金主义。 考点21:科学社会主义

要点:

1、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是: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2、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巴黎公社。

3、第一次使社会主义由理论变成现实的是:十月革命。 考点22: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

要点:

1、必然性:(P42)

2、曲折性:(P42)

考点23:两种社会制度的共存和斗争是当今国际社会的基本事实

要点:

1、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将在较长时期内共存。理由如下:资本主义还有一定的生命力,社会主义不可能在短期内全面取代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在曲折中前进,资本主义不可能完全扼杀社会主义。

2、在共存中既有合作又有斗争。理由如下: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为了解决带有全球性问题,必须加强合作与交流;另一方面,由于社会制度、社会意识形态上的本质区别,二者又存在着不可避免的矛盾和斗争。

3、面对这种在共存中既有合作又有斗争的格局,我们既要积极吸收和利用资本主义社会创造的先进文明成果来加快发展自己,又要对资本主义世界中反对社会主义的敌对势力保持高度的警惕。 考点24: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要点:

1、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帝国主义不能灭亡中国的主要原因是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3、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是封建时代的农民不代表先进的生产力;近代资产阶级斗争失败的原因是资产阶级的局限性和软弱性。

4、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的原因是:第一,帝国主义不会允许中国通过资本主义道路强大起来;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相当顽固,它与帝国主义相勾结,反对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第三,中华民族资产阶级不能担当起领导民主革命取得胜利的重任。 考点25: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要点:

1、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开始的标志是1919年五四运动;结束的标志是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

2、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或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3、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变革。 考点26: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要点:

1、新中国发生的变化:独立,统一,民主,繁荣。

2、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3、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期。

考点27:一国两制

要点:

1、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2、一国两制的含义: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总分,它们作为特别行政区实行高度自治,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3、一国两制方针的前提和基础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4、意义:第一,有利于实现祖国的统一;第二,有利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有利于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稳定、繁荣和发展。

5、作为中学生,我们应做到:勤奋学习,努力掌握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本领;积极宣传我国政府对台的基本政策与原则,坚决同分裂行为做斗争;长大后积极履行依法服兵役的义务,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 考点28:“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要点:

1、中国人民从长期的奋斗历程中得出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结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有了共产党,中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

2、内容: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意义:第一,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第二,是我们在新世纪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不断夺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的根本要求。

4、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5、关系:(见课堂补充内容)

6、有关例证: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有建立新中国、完成社会主义改造、进行改革开放、制定三步走战略、加入世贸组织、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等等。

代表先进文化的有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推进以德治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等等。

代表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有领导人民取得抗击非典的斗争全面胜利、农村费税改革、减免农业税、建立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共同富裕等。 考点29: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要点:

1、含义:第一,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

2、时限:从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

3、原因:生产力水平比较低,地区发展不平衡;科学技术水平和民族文化素质还不高;受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制约,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完善,体制还不够健全。

4、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5、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6、意义:才能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脚踏实地地建设社会主义,才能使社会主义在中国真正活跃和兴旺起来,使广大人民群众从切身感觉中更加拥护社会主义。 考点30:人口问题

要点;

1、现状:基数大、增长快、素质偏低。

2、影响: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影响就业。影响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3、政策:计划生育,其主要内容是晚婚、晚育、少生、优生。其中关键是少生。 考点31:资源形势

要点:

1、现状:人均占有量少,资源相对短缺;资源利用率不高,后备资源不足;地区分布不平衡,组合错位。

2、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考点32:环境问题

要点

1、表现:第一,土地生态的恶化;第二,水资源的污染;第三,大气污染的加剧;第四,森林草场的减少。

2、青少年要增强环保意识,落实环保行动。

考点33: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内容

要点:

1、制定的依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历史任务

2、核心内容: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3、一个中心,指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基本点是指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

4、奋斗目标:富强、民主、文明

考点34: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要点:

1、原因:才能解决社会的主要矛盾;才能为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打下物质基础,推动社会全面进步;才能从根本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才能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提高我国的地位,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考点35: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要点:

1、内容: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2、地位:是我国的立国之本,是中国革命历史经验的总结,是经过我国革命实践证明的真理。是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全国人民团结奋进的共同政治基础,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政治保证。 考点36:坚持改革开放

要点:

1、地位: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动力,是我国的强国之路

2、改革的目的: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3、改革的实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4、开放的原因: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开放已成为世界经济不可逆转的客观趋势,在现代科学技术进步、社会化大生产发展、国际分工日益深化的情况下,整个世界正日益成为互相依赖的有机整体。我们必须抓住加入WTO的历史机遇,扩大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充分利用国外先进文明成果来加快现代化建设。 考点37: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关系

要点:

1、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2、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有机整体;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是相互促进的;两者都是为了更好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

3、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具体要求:必须把一个中心与两个基本点有机统一起来;必须巩固和发展团结稳定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秩序。

考点38: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要点:

1、经济建设是一切工作的中心,发展是改革的目的,改革是发展的动力,保持政治和社会稳定是推进改革和发展的基本前提和保证。

2、要维护社会的稳定还必须依赖于改革开放,依赖于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3、必须在改革、发展中实现社会政治稳定,在社会政治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 考点39:我国社会主义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要点:

1、内容: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原因: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这是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保证;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还不高,而且发展不平衡,因此必须坚持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3、公有制的内容: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4、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5、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6、三个有利于标准: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7、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考点40:确保人民共享经济繁荣的成果

要点: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原因: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现。

3、措施:坚持和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正确认识和处理先富与共同富裕的关系;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大力发展社会保障事业;切实加强扶贫开发工作,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考点41:共同富裕

要点:

1、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一是公有制为主体,一是共同富裕。

2、含义:共同富裕,既不是指同时富裕,也不是同步富裕,而是指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先富起来的人和地区带动后富起来的人和地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考点42: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1、原因:关系到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关系到地区协调发展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实现;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也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必然要求。

2、措施:①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生态环境建设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培养人才④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

3、青少年的做法:树立远大理想,立场为西部开发做贡献;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建设西部的本领;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不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考点43:积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要点:

1、要求(或内涵):要有计划地控制人口增长,使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相协调;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使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在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相互协调中促使经济持续发展。

2、必要性:实施可持续发展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长远大计,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才能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的生存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3、主要措施:必须加强宣传教育,努力增强全民族的人口意识、资源意识和环保意识;必须始终坚持经济发展与控制人口两手抓;必须把经济社会发展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结合起来;必须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与依法治国、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结合起来;必须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与科教兴国战略结合起来。 考点44: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要点:

1、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2、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

3、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4、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是:人民代表大会。人大行使立法权、任免权、决定权和监督权。

5、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

6、意义:适合我国的国情,符合人民当家做主的宗旨,能够确保国家权力掌握在人民手中。它保证了人民群众参加国家管理,能够根据人民的实际需要,及时确定国家管理和社会发展的大政方针和目标,制定各种法律法规,做出各种决策,逐步实现人民民主专政的历史任务,它既保证了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又发挥了地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中央和地方形成坚强的统一整体。 考点45:依法治国

要点:

1、含义: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

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2、依法治国的主体-------党领导下的广大人民群众;依法治国的核心------依宪治国;依法治国的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治国的本质------崇尚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 社会生活中的权威;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保证人民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做主的地位

3、意义: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实现人民当家做主的基本保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

4、实施方法:建立科学完备的法律体系(前提);国家行政机关依法行政(重要环节);司法机关公正司法,严格执法(必备条件)。加强法制教育,切实做好普法教育工作,提高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制意识(群众基础)。

5、青少年的做法:要认真学习法律知识,依法办事,坚持不做违法的事,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积极同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 考点46:维护民族团结

要点:

1、民族分布的特点:以汉族为主体,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2、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是平等、团结、互助。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3、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其优越性是:既维护了国家主权统一,又保障了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地区事务的自主权利,调动了各民族人民的积极性,促进了国家富强和民族繁荣。

考点47: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主要内容和主要特点

要点:

1、主要内容:就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就是要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不断繁荣社会主义文学艺术。

2、加强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促使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和社会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3、主要特点: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培养四有公民为目标;是服务于现代化建设和人民大众的文化;是民族性与开放性、继承性与创造性的统一的文化。

考点48: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要点:

1、地位和作用:思想道德建设是先进文化的核心内容和中心环节,决定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性质和方向,对经济文化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2、内容: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五爱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建设为着力点,以诚实守信为重点,以“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为基本道德规范。 考点49:科教兴国战略

要点:

1、地位:发展教育和科学,是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2、重要性: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世界范围内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科学技术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基础,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

3、措施: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加速科技进步,提高科技水平,使经济建设切实转变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注意人才资源的开发,把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作为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切实抓好;要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培养与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高素质的人才。

4、青少年的做法:树立远大理想,增强社会责任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报效祖国的本领;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要不断的开拓创新,与时俱进。 考点50:人才强国战略 考点51:批判继承文化遗产

要点:

1、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在批判继承和吸收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

2、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文化,必须立足新的实践加以创新,使先进文化不断丰富和发展。 考点5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联系

要点: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为精神文明提供物质条件和实践经验,精神文明建设对物质文明建设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为物质文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考点53: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联系

要点: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有着共同的目标,即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促进和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向前发展。因此,它们是互相配合、互相促进、互相补充的。我国法律体现并维护社会主义道德;社会主义道德补充 国法律的不足,支持、促进法律的实施。

考点54:科学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

要点:

1、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是:先后经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

2、世界上也有一些国家、地区和民族,由于特殊原因,不完全按照上述一般进程有序地发展变化,而是超载某个或某几个社会阶段,跳跃式地向前发展。

3、判断社会进步的主要标准:新的生产关系是否与当时的生产力发展相适应。 考点55: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

要点:

1、社会发展史首先是生产发展的历史。

2、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有什么样的生产力水平就要求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发展又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适应时候,就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不再适应的时候,则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并将被更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新的生产

关系所取代。

3、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考点56:当今世界的主题

要点:

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要和平、求合作、促发展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的主流。

2、全球发展的最突出问题是南北发展不平衡。

3、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是威胁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根源。“强权就是真理”,这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核心思想。最大限度地攫取利润、追逐利益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根本原因。

4、和平与发展的关系:二者是相辅相成的,世界和平是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前提条件,各国的共同发展是保持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 考点57: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要点:

1、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2、入世的机遇:有利于改善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有利于我国主动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趋利避害;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

3、入世的挑战:我国的一些成本高、技术水平低和管理落后的企业,将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我国政府经济管理部门的思维方式、管理模式将受到一定的冲击。

4、我国政府的对策: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全民族中树立艰苦奋斗的精神;实施依法治国和德治国方略。

5、青少年的任务: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劳动技能和素质,加强自身修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扬艰苦奋斗优良作风,明确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责任,遵纪守法,做时代所需要的高素质的劳动者。 考点58:最高理想与共同理想

要点:

1、最高理想是建立共产主义社会。

2、现阶段的共同理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考点59:当代青年的社会责任

要点:

1、当代青年的历史使命:振兴中华。

2、青年时代是成才的最佳时期。

3、成才的关键在于自己的勤奋努力。 考点60: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要点:

1、含义:艰苦奋斗是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是开拓进取的工作作风和勤俭节约的生活作风。

2、原因: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是由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决定的;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所要求的。

3、青少年的做法:要树立振兴中华的远大理想;生活上发扬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勤俭节约;学习上刻苦钻研,不怕困难,不骄不躁;事业上不断进取,勇于创新,无私奉献。 考点61:要有正确的就业思想

要点:

1、职业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等级之分。

2、要有正确的择业思想:不仅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而且要以大局出发,以祖国需要为重,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听众祖国安排。 考点62:增强民族创新能力

要点:

1、重要性: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科学的本质就是创新,要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推进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关键要敢于和善于创新。有没有创新能力,能不能进行创新,是当今世界范围内经济和科技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2、青少年的做法:要把创新热情与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努力做到有所发现,有所创造;要理论联系实际,努力提高自己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中要勤动脑、勤动手、敢于质疑;培养自己正当的好奇心,提高观察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政治中考考点

政治中考考点(4)

中考政治热门考点

初中政治中考考点

初三政治中考复习

初三政治中考模拟题

初三政治中考复习计划

中考政治考点 正能量

中考政治考点归类总结

政治初二上册中考考点

中考政治考点归纳(初三部分)
《中考政治考点归纳(初三部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