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当代新闻写作》薛国林 详细笔记

发布时间:2020-03-03 05:53:5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当代新闻写作 薛国林

《当代新闻写作》薛国林 编著 第一章 消息

一、概论

1.消息在新闻报道中的主导地位。

2.做一名优秀记者首先要学会写消息。

3.消息现在的基本要求:展现事实。

4.消息写作的基本要求是快速,准确,新鲜,简明。 二。结构要素:标题和导语 1.消息的标题

作用:吸引受众,揭示事件意义,美化版面。

类型:单行(直截了当叙述新闻事件核心信息),双行,多行,插题和提要题五种。 2.标题的写作技巧

——虚实并用。虚实指从新闻中提炼出来的主要思想意义,实是指新闻事件概括出来的最主要最精彩的事实。以实为主,虚实结合

3.按语的写作

特点:开门见山直截了当,突出醒目,有一定的高度的特点。

作用:推荐新闻内容,提示新闻要义,揭示新闻意义,唤起受众注意的作用。 要求:立于报道而高于报道,态度明确,注重引导,100字左右。 按语的写作方法:

推荐型,重要的报道一般用编着按介绍报道内容的特点和报道目的 说明型,说明新闻事实的来龙去脉

提示型,揭示新闻要点,引起受众特别关注 4.消息头

“讯”是以邮寄或书面递交的方式向报社传递的新闻报道。 “电”是通过电传、电子邮件、传真电话等形式传递的新闻。

作用:消息的独特标志区别于其他文体,版权所有,表明消息来源,以便读者判断消息的真实性和权威性,文责自负。

5.消息的导语

定义:消息特殊的开头部分,用一句两句或几句话,有时也就是第一段,以简明扼要的文字写出的最重要最新鲜最精彩的事实或反映事实中主要的思想和意义。

任务:叙述事实干脆利落,揭示主题;把最关键的信息简明扼要的叙述出来,叙述的有趣,吸引受众。

五要素:6个W加一个H。

类型:直接叙述式①叙述:把最重要的新闻事实放在第一段②描述概括:最重要的新闻放在第二段,先描述细节后概括核心信息;延缓式:开头先不交代关键信息,先设置悬念,在软新闻中使用;双导语式:两件事同一时间发生,导语中并提两件事。

导语的一二三四代,19c60s全型导语、20C3040C突出型导语、20C70S延缓型导语、20C80s多元素导语

三、结构要素:主体和结尾

1、主体

作用:解释深化导语,为导语中涉及的内容提供必要的细节和材料;补充新的事实。 写作要求:围绕主题选材,尽量具体;层次清楚,一段一个意思,叙述生动,注重现场描写和注重情节描写; 2、结尾

当代新闻写作 薛国林

类型:补充。补充必要的新闻事实或背景材料;强调。不是重复原话,而是补充一些新的背景材料使原来叙述过的内容更加清晰具体;回味。

四、消息的背景和来源 1、背景 定义:指那些用来解释与新闻事件和人物相关的事实材料。背景材料的说明不仅使得新闻事实叙述更加清楚,而且使人们更加了解新闻事实产生的社会根源和社会基础,加深对新闻的理解。

背景材料的作用

深化主题:烘托新闻事实,使新闻事实反映的消息主题更加明确深刻; 补充事实:使得新闻事实更详细完整,具有可读性; 释疑解惑:针对新闻在传播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某些疑惑 介绍人物:对事件较复杂或者影响较大,有必要交代人物背景

类型

知识背景: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为背景,使新闻事实叙述更准确,让受众了解事实时增加知识;

对比性背景:突出新闻主题,显示新闻事实的价值;今昔,彼此,正反,正误等

注释性背景:对于涉及技术性、知识性的内容加以注解 2、来源

现代大众传播媒介消息的来源主要有四种渠道:记者采访;通讯社电稿;公众来信、来电、来稿。 种类:(形式)

1)据报道 2)据悉;据了解 3)消息人士 4)一位官员 5)美国官员 6)一位外交官员 7)批评家 8)分析家9)政治观察家 10)事实评论家11)最高当局 12)权威人士 13)专家 14)明智之士 15)一位观光客 16)一位目击者 17)警方 18)未经证实的报道

3、测试消息的可信度6种方法:查阅记录、客确定性、接近性、动机、考察上下文、可信性

五、消息的结构类型 1、倒金字塔式:写作时把最重要的内容放在前面然后按照信息重要性递减排列的结构方式。有利于受众一开始就获得最重要的信息,有利于编辑安排版面,主要用于时政新闻、灾难性新闻、体育比赛等新闻报道。

2、金字塔式:优点是调理清晰,现场感强,事件完整,故事性强。分为时间顺序和事件顺序。

3、倒金字塔式与金字塔式相结合:导语部分按倒金字塔安排,把核心信息放在前面,主体部分按时间或事件发展顺序。适合时政、灾难性新闻。

4、立体式结构:文字与画面结合,单一事件与事件之外的背景相结合的非线性文字报道模式,使得事件更丰富、报道更立体。立体化结构避免了记者站出来发表看法的弊端,使报道更加客观。

5、故事式结构:按照新闻事件发生的情节线索贯穿下来,开头结尾较完整。

6、散文式结构:有一条引出主题的线索;不受倒金字塔式结构限制;描写现场环境人物轻松自然。

六、事件性消息 事件性消息:指对刚刚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新闻报道,其事物变动的时态是突发性和跃进性的。特征:变动性(内容是正在发展和变化的时间);故事性;过程性(进行描述性报 2

当代新闻写作 薛国林

道,把事件的发展过程展现给受众)

1、动态消息

定义:指对国内外正在发生或新近发生的新闻事实进行及时报道的一种新闻体裁。

特点:快速实效性强;简短,内容单一,重点反映事实的动态和变化,一事一报;客观纯新闻。

写作方法:

展现事实现场,报道最新动态。对事实发生现场的细致描写来展现事实的进展状况,需要记者仔细观察,且及时采访目击者;

展现事实原貌。既要善于汲取有新闻价值的事实,又要展示事实原貌;

叙述准确生动。准确是指事件各个要素准确无误,生动是指要找到富有表现力的细节,叙述事件的动感;

要有强烈的新闻敏感,准备连续报道。要时时关注事件进展情况,快速追踪,动态消息要保持及时快速,最好化整为零,连续报道。 2、特写性消息(视觉新闻)

视觉新闻:穆青说,所谓的视觉是新闻,无非是形象化、立体化,有典型细节、生动的画面,读来有声有色,使人能够具体地、形象地看到你所报道的事实的真面貌。特写性新闻是指用特写镜头的手法,通过形象描绘来再现现实生活中富有特征的片段,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体裁种类:快速简短,以特写镜头手法报道现场事实动态的样式;篇幅较长但具有可读性即特稿。

特点:描写现场如临其境,现场观察细致入微,再现报道客体的具体状态;突出局部,浓墨重笔,通过一个典型画面反映时间;写行传神,追求“神似”,画龙点睛,找出有特点的地方写出本质。

人物特写:以人物为特写对象,要求绘声绘色地再现人物的某种行为或行动,以此来烘托气氛,传递现场信息。重点在新闻人物,也可以通过描写周围环境烘托现场气氛以显示人物的行动价值。

场景特写:重在描写事件发生中最典型、最感人的场面,通过再现场面的状态、气氛、进展情况,展示出新闻事件的价值。具有历史保存价值。 3、简讯又叫新闻短讯、快讯、一句话新闻。

特点:五要素可以不齐全,一目了然,200字以内。

使用范围:重大或大众比较关心的新闻;不重大但具有新闻和愉悦价值。

写作方法:内容有趣,富有吸引力;快速报道,加强实效性;善于提取核心信息。

七、非事件性消息

非事件性消息:指的是对刚刚发生的社会现象、社会问题、社会发展成就、可供参考的方法和信息等事实的报道。

基本特点:行为主体广泛,没有明确的行为主体;事件发生的时间空间概念模糊;报道的内容广泛,往往是一个系统,一个地区,一个问题,一种社会现象,一种规律。 1、综合消息

定义:对某一类事实或某一事实的侧面进行宏观性报道的一种消息体裁。 特点:

综合性强。往往反映多个方面,消息面比动态消息广,反映总体情况; 策划性强; 创意性强;

资讯性强。报道的内容不仅具有新闻价值,还有可操作价值和保存价值;

当代新闻写作 薛国林

多运用归纳性思维。

传播作用:给政府、社会提供信息参考;给受众提供资讯、服务的内容;给受众提供新的价值观念;媒体竞争的重要战场,记者施展才能的机会。 写作素质:

记者应具备较强的行为敏感。要通过长期积累分析总结,提高自己理论政策水平,对各种情况收集能力增高;

善于联系比较。对新闻事件进行横向纵向比较,显示其新闻价值。 写作技巧:

点面式写法。由一个点或一个生动事实写起,由点及面,引出主题;

纵深式写法。通过一种新闻的表面现象,向本质层次递进,直到完全反映出事件内涵; 对比式写法。横向对比是用此事实和彼事实进行对比,以显示此新闻的新闻价值,纵向对比式历史对比法,通过现在的事实与过去的事实对比显示现在事实的价值; 并列式写法。几个平行部分从不同侧面说明一个主题,部分之间是并列关系。 写作要求:

掌握材料要准确充分。全面把握报道对象的情况,弄清事情来龙去脉,了解现实情况历史发展,了解面上和点上情况,面上综合点上深刻; 在提炼主题上多下功夫;

综合而不议论。利用丰富材料传达主题;近年来综合消息报道的两点变化:

时效性增强(政府信息渠道畅通,民间调查机构信息来源快速丰富,媒体记者新闻敏感强); 报道观念更新(社会观念、生活方式内容增加,可读性增加); 2、述评性消息

定义:指在报道新闻事件的同时对事件发生的背景、原因、结果、影响等,进行叙述与评说的新闻报道体裁。

特点:新闻事实第一,满足受众信息需要;叙事方法就事论理,在刚刚发生的事实的基础上用背景材料表达倾向性和看法;叙事方式是夹叙夹议;述评性消息的传播效果具有明显的主观倾向性。

述评性消息的主观性强而其他解释性消息则客观性较强。 与新闻评论的区别:

新闻评论不一定是新近发生发现而述评性消息必须是新近发生的;

前者可不完整后者要求完整清晰;

前者思维方式是观点-事实-观点,后者思维方式是事实分析或有明显的倾向性; 前者只有评论一种功能而后者兼有报道和评论两种功能。

写作:先报道新闻事实,然后用背景材料对事实进行分析;亦述亦评、夹述夹议、述中带出评。

3、政府新闻报道:对地方政府工作、活动的最新事实报道 意义:让公众了解自己,纽带、沟通功能。

记者如何同政府打交道:建立联系;定期或不定期到政府部门工作;了解政府的有关纪律,知道哪些报道哪些不该报道;参加政府有关部门的会议;勤奋。

政府新闻的报道方法:人情味;利用互联网;查找统计表、图表;拜访政府办公室。 写作:

叙述清楚政府便民举措的方式和内容,是百姓一目了然; 迅速将政府部门的最新信息告知公众;

围绕主题,写出现场发生的具有戏剧性的场面。善于在会议中会议外发现感人动人的事情, 4

当代新闻写作 薛国林

以故事情节为主线,让程式性的内容活起来。

4、消息报道的几种变化 报道观念的变化

报道主题一定程度的公开化:舆论监督加强,一定程度上政府信息透明度增加,群众参政议政的权利意识增加; 重要事件的一定灵活性; 受众意识普遍受到重视。

报道方式的变化

更加突出核心提示、插题的普遍运用,讲究信息的可视性; 事件细节化,采访当事人的内容增多,现场感增强。 问题

片面追求时效性,新闻的专业精神受到挑战; 片面追求可读性,忽略了必读性; 制造噱头;

当代大学生报道过分娱乐化。

第二章 通讯写作

一、通讯报道概论

1、通讯报道的发展。

《申报》早期的军事报道,辛亥革命时期的纪实通讯,民国初年以黄元生为代表的解释性通讯,五四时期的进一步发展。

2、典型报道对我国通讯报道的影响

典型报道:对先进人物模范事迹的报道。 典型报道对通讯报道的贡献:宣传作用。 3、通讯报道的发展趋势

典型报道更加平民化、人性化;

加强感染、鼓舞力量,去掉教化痕迹; 写作手法上大胆创新; 写作上可以体现风格。 4、通讯的种类和特点

种类:事件、人物、工作、风貌通讯。 消息与通讯的异同:

(同)讲究实效性;新闻价值要求相同;要求真实准确,用事实传递信息。

(异)表述方法不同,消息简洁明了而通讯具体详细;写作的侧重点不同,消息写事而通讯写人;思维方式不同,通讯以描写为主,语言富有文学和政论色彩,风格在消息中受到限制;结构形式不同,消息有一定的格式,通讯灵活多样。 5、通讯的叙事原则

客观叙事;形象描绘;事、理、情结合,恰当议论,画龙点睛。

二、事件通讯

定义:详细深入地报道具有新闻价值和社会意义的事件的新闻体裁。

特点:事件完整;事件条理清晰包括要理清线索、交代清楚事件的因果关系、核心是人。 1.事件通讯的新闻价值与接受效果

选取具有可读性的事件。把事件编织成详细的故事;

以叙述和描写事件为主,写事见人,通过人的外貌神态动作,以及周围人的看法,从不同角 5

当代新闻写作 薛国林

度刻画人物精神世界;

小中见大,显示其新闻价值。

2、事件通讯的种类与写作:政治性、社会性、灾难性、文化性事件。

政治性事件通讯要注意:选取重要事件,对政治事件叙述描写尽量客观,写活政治事件中的人物。

灾难性事件通讯

价值:纠正对灾难性事件报道的错误观念;及时报道有利于政府决策;负面新闻正面报道不利于查清事件的真相;媒体“公正介入”力戒炒作,避免渲染血腥暴力情节;灾难报道越来越透明。 写作要点:

交代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及灾难造成的后果 写明引发事故的原因

描述事故现场,这是报道事故的最重要依据

描述事故发生的过程,这是灾难性通讯报道写作详细的部分 目击者描述

知情人介绍情况

准备连续报道,不断逼近事件真相 社会性事件通讯:反映社会现象社会问题社会风气的事件通讯报道。报道事件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意义在于认清事件重要性和严肃性,促成社会关注和对问题的解决。

写作方法:描述性写法,对事件发生现场人物行动及语言的描写;剥笋式写法,以新闻线索为起点步步逼近;自述式写法,以事件人物口吻叙述事件;

文化性事件通讯:有关于政治文化和社会文化的事件通讯。

三、人物通讯 定义:人物通讯时用来展示新闻人物事迹与形象的一种新闻体裁。报道对象是那些能体现时代精神的先进人物、新闻人物等。写作中往往使用典型材料来代表人物和叙述事件。

1、人物通讯的类型:先进人物,反面人物,新闻人物。

2、关于典型人物的典型性问题

典型材料(典型材料的属性和怎样去处理典型材料。) 典型人物(具有代表性或新闻价值。) 典型人物的语言

典型人物的性格(写出矛盾的性格,使其形象丰满、真实。)

3、人物通讯中的感情色彩。通过叙述人物的行为、语言、心理活动来感染人,以提高受众的阅读兴趣和审美情趣。

客观性情感:记者不直接出场,通过叙述事件、描写环境等表现出来。 主观性情感:记者直抒胸臆的叙述或描写。

4、当代人物通讯的报道理念 人物类型多样化,平民化视觉明显;

报道理念平民化,将报道对象当成一个真实的、立体的、多元的社会来观察、描述和评判; 先进人物平民化,记者站在接受者的立场上审视先进人物。要求贴近时代、贴近生活,写出真实人物,深入实际深入内心,写出人物个性; 英雄人物仍是百姓心目中的楷模。

5、人物通讯的写作

通过人物的事迹报道人物形象,尤其采用典型事件反映人的精神境界; 避免描写人物的精神状态,通过人物行为展现人物风采;

当代新闻写作 薛国林

通过语言描写人物;

以人为本,关注人的生存环境;

6、负面人物通讯写作

对反面人物的报道主要是揭露其罪行,抓住关键性事实。 通过大量事实报道以警示后人。

通过大量事实报道探讨滋生腐败的根源,杜绝腐败源头。 反面人物的通讯应注意的问题:客观报道不隐瞒事实真相,但也不是片面追求轰动效应而掩盖社会真实。

7、人物通讯的结构

开头:围绕主题给全篇定下主调,并吸引读者继续读下去。 概括式:从人物诸多事迹中概括最有代表性的事实 描述式:细节从侧面描写人物突出主题

介绍式:简单介绍人物基本情况

主体:最重要的部分,因此需精心策划,反复修改。

结尾:有留下余味式、直抒胸臆式、自然结尾、议论式结尾。

四、工作通讯

定义:工作通讯是报道工作中的经验或问题,从中找出某些规律性的东西,以此指导推动实际工作的报道文体。

1、工作通讯的报道内容及文体特点

内容:报道各种生动典型地事件,介绍某项工作中的先进做法和经验;批评和揭露实际中存在地问题,研究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或对策;反映工作中某些带倾向性地苗头,及时提醒有关部门和单位引起重视。

工作通讯的文体特点:针对性强、时效性强、运用大量背景材料说明某些经验、问题或有倾向性地苗头的重要性、严重性和危害性。

2、工作通讯的写作思路

线索一:抓住带有普遍性、根本性的问题,以便于及时修正 线索二:抓住规律性的东西,以利于指导上面的工作

作用:

舆论监督,及时纠正工作中的重大问题,以事实服人,实事求是,叙述事实的原貌和挖掘其本源;

善于发现工作中有创造价值地实事和有规律性地经验,指导今后的工作。善于通过有新闻意义的事实反映出工作中的创新性和针对性,重点着眼于结果,对结果进行画龙点睛式的概括。

3、工作通讯报道地变化

人本意识、环保意识增强;服务意识、法制意识增强。

五、风貌通讯

定义:风貌通讯是指着重描绘社会变化、时代风尚及风土人情的报道。一般反应新貌、抓住特色、点面结、开阔读者视野,增长读者知识,给人以现场感和美感。报道形式比较丰富,有见闻、巡礼、侧记、散记等,表现题材上广泛多样,例如反映一个地区单位发展变化的新气象新风貌,报道重要的建筑工程展览会,介绍旅游风光、革命文物、名胜古迹,反映异国他乡现状和风土人情。

1、风貌通讯的基本特征

全景式:将能反映报道对象特点的具体事物、场景、精彩片段和侧面,与报道对象全貌结合起来。 突出“新”:描绘时代风貌和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主要用对比衬托的手法。

当代新闻写作 薛国林

2、风貌通讯的写作:通过典型实事反映全貌,要求记者深入采访仔细观察,找出事实的特征,立体化地反映某地的风貌;选准角度,重点写“变”;通过写人来展示风貌,并在展示风貌中展示人地风采。

六、速写素描花絮

1、新闻速写:速写是绘画中的手法,即用碳条、铅笔、毛笔在短时间内快速勾勒出人或物的主要特征的绘画手法。新闻速写就是借鉴速写的绘画手法,用快速捕捉和简笔勾勒的手法迅速绘出人物的主要特征地新闻报道体裁。

特点:真实而有趣;简洁而不枯燥;快速而富有历史价值。 写作技巧:

快速捕捉对象的特征。要求记者现场采访观察,立即写出稿件,很快报道出去; 抓住细节,令文章生辉。速写用细节一般点到为止,不做铺陈。

2、新闻素描

定义:是指用朴素自然的方法,客观描写新闻实事地一种报道文体。属于描写性消息的一种体裁,一般归类于通讯中的一个文种。

特点:

新闻素描冷静地绘画出新闻事件或新闻人物地原貌,不像特写那样放大片段集中描绘;讲究层次丰富;通过描写,再现新闻事件发生的过程和场面。

技巧:①描写朴实。实在地进行本色描绘,再现人物或景物的原貌即可;②过程描写。

3、新闻花絮

定义:重大新闻中的一些趣闻,称之为花絮。花絮的篇幅不长,但报道的内容既有信息价值又有审美价值。

作用:

烘托作用。不是新闻事件中的主题部分,却对新闻事件的传播起着侧面的烘托作用,帮助人们理解新闻事件;

观赏价值。网络媒体的竞争手段; 文化价值。反映媒体的文化特点; 技巧:

以小见大。细节性事件反映有意义的问题; 风趣幽默。目的是给予人以轻松愉悦之感;

言简意赅。三五十字、一两百字均可,根据主题而定。文字虽短,内容丰富;

七、专访

定义:专访时针对一些专门问题或事件,对有关人物进行访问的及时性报道。由采访手段法阵成为通讯体裁中的访问记,现在演变成为独立于通讯之外的一种文体。专访是一种纪实性报道,特点集中在一个专字,专门人物、专门事件或专门问题。专访讲究特色,即能吸引受众、引起人们注意。

历史:1938年美国《纽约先驱论坛报》创办者贝特首开记者专访总统先例,“世界第一女记者”意大利奥利亚娜•法拉奇。中国最早进行专访的记者是黄远生。

专访形式多样。今年新变化主要有:名人专访增多,探讨性专访增多,社会问题性专访增多,网络专访增多。

专访的特点: 针对性强。针对性主要指受众在一个时期内较关注的问题和人物,专访既回答了受众急需了解的问题,又有很强的新闻价值。

报道时机的选择要恰当,发挥专访的传播效果; 权威性强。选择访问的对象一般都是某一方面专家或有特殊成就的新闻人物,他们的话语带 8

当代新闻写作 薛国林

有一定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专访的类型:人物、事件、问题专访。

人物专访:人物专访的对象一般是新闻人物、明星或英雄人物,这些人物的出场具有新闻效应,能成为新闻的兴趣点。

事件专访:主要介绍有报道价值的某一新闻事件,即通过专门访问某一时间的当事人,介绍这一事件的有关情况。虽然也是采访人,但重点在于追述事件。 问题专访:主要针对社会上某一事件或某一热点问题的看法进行专门访问。被访者一般是专家学者或事件当事人、知情者,他们对事件或问题有独到的见解和体会。这类专访往往就问题谈的比较深入,给受众的启迪性较明显。 专访的写作:

选好写作的“由头”即原因。抓住由头,可以使原来的背景材料再活起来,这也叫新闻资源的再生;

突出人物个性。人物的个性形成与其本人的成长经历、社会阅历、个人追求、特殊环境等方面有关,可以根据人物不同特点从某一两方面写起;

写好现场气氛。要求把人物置身于采访环境现场,使观众有身临其境之感;

开头与结尾的安排要自然。报纸的开头结尾讲究呼应,结构安排紧凑严密,电视网络专访一般自然开头结尾。

第三章 深度报道

一、深度报道

含义:①运用解释、分析、预测的方法,从历史渊源、因果关系、矛盾演变、影响作用、发展趋势等方式报道新闻的形式。

② 通过系统的科学材料和客观的解释、分析,全面深入地展开新闻内涵的报道形式。 总的来讲,深度报道是指客观、冷静、富有思辨性地描述重大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追踪其来龙去脉,揭示其实质意义和发展趋势的一种深层次的报道方式。目前一般认为,深度报道并非一种新闻体裁,而只是报道的方式。最早见于20C5060S的美国。我国大概崛起于1987年后。

2、种类及特征 种类:

(文章体式)单篇和集合型;

(报道方式)调查性、解释性、连续性、系列性、专题性报道。 特征:

重要性。报道题材重大,报道对象为重要的与受众利益相关的事件或问题,或为社会关注热点。报道意义重大,富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和时代感,要求满足实际工作和广大受众的需求。完整性。大时间,大空间,宏观的,微观的,多侧面,多角度,全方位,回顾过去,剖析现在,预测未来。

深刻性。通过对大量丰富的材料进行深度加工,有分析思辨预测,挖掘新闻背后的新闻,揭示事件深层的发人深思的内涵与本质。

综合性。各种体裁均可作深度报道,多种体裁的融合更适于做深度报道。 知识性。提供大量背景材料,涉及古今中外各类学科知识,以满足受众需要。

3、写作方法:

选题重大,拨动社会最敏感地神经。内容包括社会中的热点,工作中的问题,受众关注的焦点,要求记者及时敏锐准确地判断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出现的必须加以解决的矛盾,揭示问题实质;

当代新闻写作 薛国林

视角独特,发现幕后的新闻。独家事实,独家视点,独家分析,独家背景,独家人物;

爆出关键性材料,写出社会良知,增强舆论监督的功能。深度报道要求对新闻事件进行全方位的透视、多角度的考察,要对新闻六要素中的why和how进一步深化,重在以今日的事态核对昨日的背景,说出明日的意义;

表达自由灵活,语言风格多样。表达方式上既有直接叙述也有宏观评论,经常夹叙夹议;既可用思辨性语言揭示本质,也可用议论发表见解。语言上既要求准确朴实,庄重严肃,又要求生动形象轻松活泼;

深度报道篇幅一般稍长;

4.深度报道的未来走势:深度报道正朝着应有的科学、理性迈进;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文精神得到更多的关注,承认人的价值和尊严是当代人精神消费的重点话题,深度报道在对新闻事件的报道和挖掘上更能显示出人文精神,突出人性,还原人的生存价值;经济最前沿的深层次问题需要深度报道,深度报道具有实用性和透视性;深度报道创造价值,其创造价值在于通过还原事实来唤醒民众;深度报道的弊端(时效性不强;篇幅较长,阅读有难度;涉及地问题较为敏感,势必会增加报道的难度,给记者提出了挑战。)

二、解释性报道

1、定义:解释性报道是侧重于解释新闻事件发生的原因的报道,它是运用相关事实对新闻事件作出有深度的说明或提供新闻背景材料的一种深度报道方式。 来源:20C3040S第一次世界大战,二战期间得到发展。

特点:新闻价值主要表现在“为什么”会发生,发生这件事情有什么意义的解释上;大量使用背景材料;客观性强不必做主观臆测;适合重大的社会问题、国际问题以及人们关心的需要回答的问题;运用叙述、夹叙夹议、描述的穿插、场景的描写手法。 适用范围:国际、国家、科研、新经济政策、异常自然现象。

要求:较高的文化修养、广博的知识面、较高的新闻敏感、较强的分析能力。

2、写作技巧

补充新的事实,使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更明白易懂;

解释时讲究客观性。即用新闻事实、背景材料进行水到渠成的分析; 开头与主体部分写作

①对比开头

②单刀直入式开头,往往直接解释事件发生的原因,快速进入主题,不用过多的事实陈述。 ③条理清晰、步步深入的主体

④结论式和展望式、警示式结尾(指出问题结症所在,以警示有关人员和部门注意问题的严重性)

三、精确新闻的报道

1、概念:也叫精确新闻报道,指记者在采访中运用调查、统计和内容分析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进行的新闻报道。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民意调查。广义的精确性新闻泛指以各种民意调查结果为基础新闻报道。

产生:最早1810年美国。这一词是美国记者菲利普•迈尔1967年提出的。我国台湾1984年,内地1983年。 方式:记者自己独立做全面的调查和研究进行的报道;记者利用调查机构的报告来进行的报道。

作用:反映明意、调整错误观念、摆脱消息来源的控制。

2、写作 类型:

描述型:通过对某种社会现象社会观念进行调查统计后得到的报道。

当代新闻写作 薛国林

探讨型:对一些新的事物或没有被公众认识到的事物进行民意调查后做出的报道。 解释型:针对某种社会现象和问题进行调查后,用调查数字进行解释,分析其原因,提供给当地民众和部门进行思考。重点回答为何出现此情况,应当采取何种态度和措施。

观察型:针对社会上可能出现的现象进行调查,了解社会发展动态,预知某种因素导致未来产生的后果及影响,便于有关部门采取防范措施,使影响减小到最低限度。

报道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加强报道的规范性;增强报道的时效性;增强报道的趣味性和立体化,精确性报道应向复合型体裁方向发展;加强挖掘问题的深刻性;培养精确新闻的报道人才和精确新闻报道理论研究人才。

四、调查性报道

1、定义:又称之为揭丑报道,是西方新闻界一种比较特殊的报道方式,是隐瞒的消息经过记者亲自调查弄清事件真相所进行的报道。专门揭露社会阴暗面、政府黑幕,在西方广受欢迎。19C70s开始在美国出现《纽约时报》。“水门事件”。

调查性报道的种类:政治性(指涉及政治体制、制度、权利、法律、民主等事件和问题的调查报告)、社会性(针对社会上影响到人们生活、思想观念等方面事件的调查)、经济性(针对人们一段时间内普遍关注的经济问题进行的调查报道)。

2、写作

写作前的准备工作:发现线索、研究线索、理清头绪、着手调查、收集证据。 写作思维:

逆向思维写法:以事件的结果为起点,找出时间原因的一种写作方式。(孙志刚事件); 叙述冷静客观。调查性报道用事实说话,对事实中的人物、人物与事件的矛盾、人物和人物的矛盾、结论与事实的矛盾,只能用调查的事实来展现,记者不做任何评论。

3、应注意的问题:真实、严肃。

五、连续报道与系列报道

定义:二者都属于深度报道的两种报道方式。

连续报道是把新闻事件的新进展、新情况连续不断地给受众,往往报道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事物,以事件的连续性和时间的先后为着眼点,不断的发表多篇报道。 系列不断则有策划性特点,通过有一系列的报道深刻的反映一个主题。

1、连续报道,指对新闻事件在一定时间内进行的追踪式报道,使受众对报道对象和内容有完整、全面而深入的了解。

连续报道与系列报道的区别:连续报道的特点是事件的走势、结局均无定论,记者不能控制事件,而受事件进展的制约。系列报道是事件已经发生,经过策划分期分批的围绕一个主题而进行的报道。

连续性报道思维过程

首次报道写作--交代事故的梗概。介绍新闻背景和事件的基本情况,然后展开描述; 第二次追踪报道写作--矛盾展开。与第一次报道相连接、提供第一次报道没有的情况、提供详细的背景材料、搜集第一次报道后的反应;

第三次报道写作--交代事件结构,解决矛盾,故事结束;

写作技巧:掌握读者的接受心理,激发受众的接受兴趣;一张一弛,波澜起伏。

2、系列报道:围绕同一重大新闻事件或社会问题,从多个侧面、多个角度、多个层次连续推出的报道形式。

特点:策划性强、透视性强(一个完整全面紧凑的系统)、独家性强。

写作技巧:

选题原则(选取群众关心的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和事件)

选题方向(策划者能及时敏锐准确地判断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问题,选择的个案有典型 11

当代新闻写作 薛国林

性)

选题角度(独家事实、观点、分析、背景、人物) 选题基础(事实为基础) 选题依据(政策为依据)

报道及时(抓住时机,报道的指导思想要端正明确)

讲究社会效果(具有人文精神,关注人的命运,人的生存状态。系列报道具有规模大和持续时间长,能容纳较厚实的内容,在反映人文方面有独特的优势)

结构:

提示:交代策划目的,揭示报道主题。

导语:概括事实、用白描手法设置一个情节过渡到主题、用专家或事件中人物的话以激发受众的接受兴趣。

主体:运用事实和背景展开报道,从几个方面立体的展示主题。 结尾:发人深思,使得读者有所启发和领悟。

第四章

新闻业务研究

一、故事化报道

故事化报道是一种形象化的报道方式,即以讲故事的形式报道新闻。故事化报道最早起源于法国。

1.19C法国的杂文写作:都是离奇古怪的事件。

2.美国的新新闻学:New Journalism,是一种主张用小说的写法来写新闻报道的美国新闻学派,出现与20C60S末由硪尔夫首创。他们主张用写小说的方法写新闻报道,可以更真实地反映人物和事实的真相

写作方法上的特点:大量描写喜剧场面,大量运用对白,详尽描写新闻人物的外表服饰,淋漓尽致地表现记者和新闻人物的观点,详尽的自白、独白和意识流带有明显的虚构成分,角色的拼凑,在语言和标点的使用上大胆乃至滥用。

新新闻写作的主观报道;新新闻写作是一种以小说手法报道新闻的形式与技巧。 3.中国新闻故事化报道理论的提出:细致、严格。最早在1963年穆青就提出了

硬新闻

讲故事新闻

作者

新闻记者

剧本作家

开头

倒金字塔

趣事轶闻

描述

最重要的事实

场景(最有戏剧性的瞬间)

穿插

引语

对话

内容

新闻性的消息

新闻中的故事

追求

事实的准确

生活的真理

采访方式拦路采访

同车采访

关注焦点事件

人物

要素

新闻要素

人性要素

结尾

没有结尾

戏剧性结尾(用细节制造一种期待情绪,直到最后一段。)

(直接了断陈述重要事实)

总的来讲,硬新闻与讲故事新闻从采访到写作完全不同。实际上最大的不同在于后者用形象思维,而前者用模式思维。(李希光) 4.我国新闻报道故事化的历史背景及发展线索

大特写:1986-1996开拓通讯体裁报道空间。 20C80S《人民日报》

当代新闻写作 薛国林

报道的是有关社会热点问题,主要内容事社会热点问题、社会时尚、法制与生活。

特征:选题上注重热点问题,写作方法上注重对故事情节的描写对细节的渲染多方位思考,时效性比报告文学强,

深度报道:1985-1998,围绕怎么样和为什么报道的。

它不但叙述了故事是怎么产生的,而且把重点放在事件发生的根源上,这使得故事更有阅读价值,也是故事更具有吸引力的原因所在

现场短新闻时期:1989-1993形象化报道

包括短消息、特写、素描,采用故事的写作方式。它强调新闻报道方式的灵活,打破了体裁界限;更多地使用描述手法展现新闻事实,可读性大大增强;强调“短”表明新闻开始从管理层面注重读者、注重传播效果。

调查性报道时期:1994-21C初

1994年4月1日“焦点访谈”开播。调查性报道往往是对隐瞒的事实经过深入调查弄清真相后进行的公开报道,调查过程本身就充满了探险的色彩,记者再将调查过程和事实真相公布于众,故事性大大增强。 故事化报道繁荣时期:21C初

激烈的媒介竞争催生故事化报道;“三贴进”的提出和报刊的治理整顿,为故事化报道提供了有利的环境;现代社会的快节奏使报纸读者越来越缺乏耐心逐字逐句地读一篇报道,他们更多的是需要实用的资讯和阅读上的愉悦。

5.新闻故事化报道叙事学分析

叙事学是由法国结构主义叙述学家茨维坦•托多罗夫1969年创立的。P341.

新闻叙事的本质;新闻报道的叙事角度。 6.新闻叙事的细节化、视觉化

故事化新闻报道的一个突出叙事特点就是形象化的描述多,写作中善于捕捉生动的细节。以小见大,注重细节。

叙述富有戏剧性的故事:例如美国记者富兰克林《我看见历史在爆炸》

以人的视角写故事 :细节化,平凡中的伟大和琐碎中的崇高,展现一种人性的崇高美。 7.故事化报道对消息的影响:表现在①注重事件情节的描述②注重文字配图片③注重新闻事件中人物的描写。使消息报道的可读性、可视性大大增强,也使新闻业务研究中的理论不断丰富扩大。

报纸的故事化具体体现在:①标题制作--浓缩新闻事件,抢夺读者眼球(描绘新闻事件主要情节内容一目了然,摄取事件精彩片段刺激受众阅读兴趣,标题制作要讲究思维多元化。)②增加核心提示。凸显重要情节。 8.新闻故事化报道存在的问题:

①要求注重细节,但有些为了追求可读性,不惜报道灾难细节,隐私公开,把新闻庸俗化。应注重社会效应。

②为故事而故事,凑字数、水分多、报道长,把新闻事件琐碎化。真正的新闻事件反而可能被掩盖。

③采访不到位,靠网上的资料拼凑、新闻报道简单化。切勿变新闻策划为策划新闻。

④“秀文化”稀释新闻报道,真实性大打折扣。

⑤新闻故事化事迹上是新闻视觉化的一种表现,在强调以戏剧性的情节来吸引人的同时也可能疏于浅薄。

总的来讲:新闻视觉化是一种电视文化。在故事化报道的同时,应当注意不要失去文字新闻的深度,应当有新闻的精品意识。

当代新闻写作 薛国林

二、党报的叙事模式

党报要走向民众、走向市场,最关键的是彻底转变报道观念,也就是注重传播效果。从新闻业务的角度来讲就是要转变叙事模式。

1.《广州日报》的叙事模式:大信息量——广州日报的版面构造;新闻资讯唱主角——广州日报的话语策略(以平民口吻唱社会主义主旋律、头条--重社区特色、竞争王牌--珠江三角洲新闻广东各地新闻都市新闻);生活休闲一本通——广州日报的立体思维;广州报道的平衡叙事模模式。

启示:追求品味不如追求品牌、在动态中实现平衡。 2.社会新闻上“头条”。

21C的新闻传播走向是什么样子:消息具有很高的科技信息含量;有重要的新闻价值;对常规报道思维的巨大挑战;媒体既然是党和人民的喉舌,有责任传播社会主义的道德文明,也有责任引导受众接受新的道德价值观念。

从传播学角度看:受众的选择与顺应具有感情倾向性

从媒体角度看:考虑道德文化信息对受众的“改善”与提升。在社会转型时期,强调媒体的主导作用。

3.客观报道与新闻真实性

客观报道的新闻写作手法是一种叙事方法,而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的真实性是新闻工作者人人都应遵循的一个普遍性的根本原则。新闻真实性原则要求新闻工作者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向受众报道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具有新闻价值的事情的真相。

手法和原则不具有可比性。

新闻的真实性原则总管一切新闻实践。

总的来讲:不同的理论前提,对新闻真实性原则有着不同的理解,不同的立场,对“客观报道”的写作手法也有着不同的看法。

4.叙事观念错位:为了追求宣传效应,不惜把新闻事件和事件中的人物进行加工或虚构,或者极力宣扬未成年人的勇敢精神,而忽视了作为尚处在需要保护时期的未成年人的生存需求,这种不是现象可称之为叙事观念的错位。

新闻观念的诸多问题:新闻事实与报道主题的拉郎配;编造新闻的基本要素;宣传新闻人物不能随意“改造”新闻事实。

三、新闻消费与专副刊的改革

1.新闻消费市场的受众心理障碍(急功近利、片面追求利润的最大化)

影响受众消费的三因素:新闻价值;需求满足(信息的选择过程表明传递者的新闻价值标准不一定与接受者完全一致,只有满足受众需求时才能被认可,才能达到一致。)消费导向(如果新闻传播者仅仅是以受众的需要作为新闻标准,那无疑等于也肯定了那些品味不高、格调低下的新闻存在的合理性。)

市场的二重性:它除了具有优化资源配置和较高效率的优点外,还具有盲目性、自发性和滞后性等欠缺的一面。

短期行为带来受众心理障碍

2.政治娱乐化现象

政治娱乐化现象产生的背景:20C中后期

政治人物娱乐化的正面与负面影响:一方面让政治走进千家万户,掀开政治的神秘面纱。另一方面又降低了政治的严肃性,尤其是对政治名人私生活的过度渲染,会极大地影响到有关职能部门的公信力。损害政府形象。

媒体为何会乐此不彼:利益,丧失原则和格调。 3.报纸专副刊在当前媒介生态环境下的变化

当代新闻写作 薛国林

报纸专副刊在传播大众文化方面起着先导和渗透作用。在当前媒介生态环境发生很大变化的情况下,研究报纸的专副刊改革与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单纯的文艺副刊已不能满足读者多层次的文化需要,“大副刊意识”是报业发展的必然。

专副刊:报纸竞争的新战场。

报纸专副刊的管理有待加强:提高编辑记者的政治思想素质和引导水平;要重视对专副刊的评论工作;要加强对专副刊的监督;要优化专副刊采编人员的配置;要大力提升各类专副刊的水平。

副刊的未来发展趋势:副刊应以动态为主,静态辅之;副刊作品的创作手法应大胆创新;副刊更加注重策划;提升通俗文化品位。

《当代新闻写作》薛国林

《当代新闻写作》考研复习笔记

新闻写作笔记

【笔记】《当代新闻编辑》笔记

新闻采访写作笔记

新闻评论写作笔记

新闻评论写作笔记

当代新闻写作重点试题

新闻采访与写作笔记

新闻采访与写作笔记

《当代新闻写作》薛国林 详细笔记
《《当代新闻写作》薛国林 详细笔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