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幼儿园游戏的研究与指导》区域游戏建构游戏

发布时间:2020-03-02 05:10:0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幼儿园游戏课程》区域游戏——建构游戏

区域游戏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除了生活活动以外,占据时间最多、空间最大、物质材料最丰富的就是区域游戏了。按照幼儿的兴趣和发展的需要,区域游戏分为角色、表演、美劳、建构、益智、运动六大类。各类游戏在内容上又有所细分,全面勾勒出幼儿园区域游戏的系统结构。 什么是建构游戏?

幼儿园的建构游戏是指在幼儿园建构区域进行的,利用各种不同的玩具建构材料等通过与建构活动有关的各种动作塑造物体形象、反映周围生活的游戏叫做建构游戏。

建构游戏分为积木搭建类、积塑插接类、自然物(沙水、雪、土)雕塑类三种类型。 积木搭建类建构游戏

第一节目标、材料与环境创设

一、积木搭建类建构游戏的定义

利用拼接、垒高、砌接等方法把材料连接起来,表现建筑物体的玩法是搭建类游戏。

二、积木搭建类建构游戏的目标

培养幼儿对搭建活动的兴趣,发展幼儿的空间、运动智能和小肌肉的协调性,促进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细化为以下目标:

1、喜欢玩积木或参与积木区游戏,兴趣持久,情绪愉快。

2、搬运与使用积木,制作与使用建筑辅材,发展手的力量和灵活性。

3、感知积木的数、形和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在建构过程中能恰当使用。

4、感知搭建物内部与外部和各物体之间的比例对称关系。

5、在搭建过程中获得空间感和方位感。

6、综合运用堆高、围拢、延长、增宽、盖顶等基本技能,富有创造性地搭建。

7、感知搭建物在搭建整体中的方位与布局。

8、通过主体搭建和背景装饰表达对周围事物美的认识与感受。

9、有独立自主的意识和完成任务的能力。

10、能协商制定并共同遵守游戏规则。

11、游戏逐渐体现出计划、分工与合作。

12、能相互交流个人经验,丰富搭建内容和题材。

13、愿意向他人介绍自己的搭建成果,表述清楚。

14、学会按类别收拾整理玩具物品。

三、积木区的环境创设

积木区的环境创设要体现出搭积木的游戏氛围,使孩子们来到这里就能产生搭积木的联想,激发想要动手搭积木的游戏冲动,为了引发幼儿搭积木的行为,环境的创设还要考虑空间的整体性,注意:上部与下部一致,墙面与地面一致,背景与前景一致。

四、积木区的活动材料

积木与自制积木是搭建积木的主要材料,应该由幼儿园提供,玩具和材料是促进幼儿发展的物质基础,不同年龄班的孩子玩的积木与材料在品种上、难易程度上应有所区别,辅助材料有助于激发幼儿玩积木的兴趣。

小班幼儿的辅助材料主要有教师提供。 中班幼儿的辅助材料可由幼儿从家里带。

大班幼儿的辅助材料应该鼓励幼儿自己动手制作。

五、幼儿常见行为表现及问题

1、对搭积木有很大兴趣,能主动参加积木区活动。

2、有搭建积木的经验,喜欢使用常见材料进行建构。

3、搭建目的不甚明确,容易附和他人。

4、搭建比较模式化并爱模仿他人的构建,所搭建筑物没有明显特征。

5、能根据环境气氛和辅助材料的提供进行主题建构,但建构计划比较简单。

6、在搭建过程中有一定的想象力,并愿意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7、有初步的合作意识,但不能很好地解决与同伴之间的纠纷,容易为规则问题告状。

8、喜欢让别人欣赏自己的作品,并希望得到表扬和鼓励。

9、搭建完毕后场地常有散乱积木。

10、收拾积木时总是先推倒再整理,推倒时还发出快乐的喊声。

11、对搭建物体的结构交待不清楚。

六、教师的指导策略

1、创设与积木数量匹配的活动空间,提供有利于数学能力发展的基本积木和有利于思维发展的异型积木与建构板材。

2、创设有建构氛围的活动区,提供符合兴趣和游戏发展需要的建构辅材,如建筑图例、交通标志、树、房子、动物、人物、汽车模型等。

3、创设有主题氛围的活动区,提供有助于表达主题的辅助材料,并引导幼儿通过多种渠道解决建筑物特征问题。

4、有目的的引导幼儿丰富生活经验。如带幼儿观察周围建筑物和图片、照片,讨论其造型和结构方面的特点,使其知道建筑物有塔楼、板楼、平房等基本样式,房顶有梯形、三角形、平面等基本形状,建筑群有整齐划一或高低错落等分布特点。

5、建议家长带孩子观察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建筑,并有目的的收集一些资料供孩子参考。

6、帮助幼儿养成制定搭建计划和分工合作的习惯,并经常对其计划提供一些启发性意见。

7、在幼儿搭建工程中,及时说出自己对所搭建筑物的理解,使幼儿能够通过别人的看法发现问题,改进工作。

8、适时参与幼儿的搭建活动,并根据情况提出一些问题,号召共同解决。如搭建物特征问题,道路畅通问题,建筑群分布合理问题等。

9、帮助幼儿根据实际需要适当调整游戏规则,使自己解决游戏冲突。

10、保留搭建作品一定时间,使幼儿之间有自由观摩交流的机会。

11、发现有讨论价值的搭建作品组织幼儿集体讲评,促使幼儿之间互相学习。

12、鼓励建筑师有条理的介绍自己的建筑成果,发展语言和思维。

13、引导幼儿把积木和材料合理分类,用适宜的方法收放积木。 小班的搭建活动

一、目标

1、初步感知搭建材料的属性,发展知觉、触摸觉和空间感。

2、学会基本的搭建技能(简单的垒高、围拢、延长、盖顶等),训练小肌肉的灵活性。

3、根据造型需要选择合适的积木与材料,发展比较和对应的思维能力。

4、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相互间的初步的交流,发展亲社会情感。

二、环境与材料

为小班幼儿提供的积木应该是色彩鲜艳的彩色积木(空心、泡沫、自制混合积木),彩色积木能促进幼儿感知颜色;标准积木能让幼儿在搭建时感知积木的硬度、大小、轻重等物理属性;体会形状比例、薄厚等数学概念;还能发展视觉、触摸觉、方位知觉。辅助材料:

1、地面:地板(木制、人造革)、地毯等;

2、箱:积木筐、积木柜等;

3、模型玩具:人物、动物、植物、食品、车辆、房屋等;

4、板材:硬纸板、木板、有机玻璃、塑料板等;

5、废旧物品:易拉罐等;

6、资料:搭建图例。搭建区的积木与材料对于初入园的小班幼儿来说,要能引发他们的好奇心,使孩子们想用多种感官观察他们,尝试用多种方法来探究、了解这些积木可以怎样玩? 小班布置环境时,要考虑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特点,小班初期可在游戏区域的墙壁上或玩具柜上贴一些简单的图例,以给幼儿明显的、简单易懂的提示,也可提供一些简单的搭建图例手册(图书、照片、卡片)。在幼儿有了一定的搭建基础后,教师可将其搭建成果画成图画或拍成照片放大布置在建构区环境中,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信,并给幼儿更加直观地引导。在建构区的玩具柜上及小筐上,也可以贴上一些小标记,以助于幼儿有了一定的主题意识后,布置主题背景。

三、幼儿特点

小班幼儿是把积木当作搭建成品来用的,即:一块积木就是一面墙、就是一扇窗、就是一扇门,或者就是整个房梁,一开始,他们可能是随意摆弄,到后来在搭各种“家”等过程中,就可能意识到有的积木长短不合适,于是就开始尝试有目的的选择积木。幼儿在这种搭积木的过程中出现的目的性和选择性就是儿童思维对应能力和比较能力发展的反应。

四、教师的指导

摆弄积木的过程也是幼儿对积木的探究过程,在游戏初期,小班幼儿也许会用手仍、会敲敲打打、会无意识的堆积,反反复复的重复各种动作,建立对积木的感性经验。但是,当幼儿的新鲜感过去了,这种探究活动可能就进行不下去了。这时,老师的介入就成为十分必要的事了。老师可以坐在幼儿中间,以游戏伙伴的形式参与搭建积木。可以边搭边表达,用自己的兴趣感染幼儿,用自己的动作示范给幼儿。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模仿老师,从模仿中获得基本的搭建技能。让孩子在搭积木的过程中渐渐体会到与伙伴在一起玩的快乐,他们在一起时,也开始关注到其他小朋友的动作和行为,于是,相互之间受到启发,还会产生相互间的初步交流,获得了亲社会情感的发展。 中班的搭建活动

一、目标

1、综合运用基本技能(堆高、围拢、延长、增宽、盖顶等),提高搭建水平。

2、探究更复杂的搭建主材,促进空间知觉的发展。

3、运用辅材使搭建作品形象鲜明、主题突出。

4、体会和掌握数、形、比较、对称等数学概念。

5、运用语言与伙伴沟通合作,发展社会交往技能。

二、环境材料

为中班幼儿提供的积木应该增加数量和使用难度(彩色空心积木、本色实心积木、塑胶积木、软体积木、自制混合积木等),使积木只能成为半成品材料,需要在搭建过程中组合使用,搭建材料难度的增加可以促进幼儿思维的分解组合能力的发展。 辅助材料:

1、地面:地板(木制、人造革)、地毯、地板块等;

2、箱:积木筐、积木柜等;

3、模型玩具(辅材):人物、动物、植物、食品、车辆、房屋等;

4、板材:硬纸板、木板、有机玻璃、塑料板等;

5、废旧物品:易拉罐、塑料瓶、包装箱等;

6、资料:搭建图例。 中班幼儿已经具有了一定的搭建基础,游戏区面积要大,有扩展余地,可以出示一些较复杂的建筑物彩图或立体图示供幼儿参考。教师平时应注意引导幼儿保留典型的搭建成果,可以绘成图画,在装订成作品集。有条件的幼儿园还可以把幼儿的搭建作品拍成照片,整理成资料册,在平行班中进行交流。教师还应有目的的引导幼儿共同收集寻找与主题内容相关的资料(照片、画片、挂图等),使环境对幼儿游戏的指导更加符合幼儿的兴趣需要,有利于开阔幼儿的游戏思路。

三、幼儿特点 中班幼儿的搭建技能已经比较熟练,认知水平和空间知觉能力也有了一定水平的发展,这样,他们对搭建作品就有了更高的要求,希望形象更高大,更复杂,在幼儿搭建作品中体现了垒高、围高、增宽、盖顶等基本技能的综合运用。中班幼儿已经有了一定的交往能力,他们能够有意识的商量搭建主题,并共同围绕一个主题进行搭建,但是,在分工和搭建过程中,由于交往水平和合作能力的局限,中班幼儿有时会出现意见分歧,影响游戏的开展。

四、教师的指导

老师可以为幼儿提供搭建图例和成果照片,帮助他们获得直观学习和参考借鉴。提供辅助材料,因为,在搭建游戏中使用更多的辅助材料,不仅可以突出作品形象,使作品更加鲜明,更易于被人理解,还有助于提高搭建本身的目的性,使幼儿对事物的特征把握越来越准确。 幼儿在搭积木的过程中,要对各种各样的积木和材料进行比较,选择出大小、形状、数量合适的积木,并尝试搭法的合理和对称。这样的过程对幼儿数学能力的发展是极有好处的,老师可以引导幼儿学习比较的方法,让他们用目测、或测量的方法来选择恰当的材料。另外,也可以有意识的让幼儿欣赏有对称特点搭法的图片,或运用示范的方法,让幼儿直接理解什么是对称。

中班幼儿已经有了一定的交往能力,他们能够有意识的商量搭建主题,并共同围绕一个主题进行搭建,但是,在分工和搭建过程中,由于交往水平和合作能力的局限,中班幼儿有时会出现意见分歧,影响游戏的开展,这是,教师启发性的帮助,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指导的重点可以放到帮助幼儿有层次的完整表述的意见上,也可以放在帮助引导幼儿学会解决交往意见的分歧上。 大班的搭建活动

一、目标

1、运用基本材料进行比较精细的搭建。

2、扩展主材与辅材(综合运用堆高、围拢、延长、增宽、盖顶等基本技能,进行灵活的创造性搭建),发展有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计划较大的建构题材,发展空间布局的能力。

4、兴趣与优势互补,发展合作学习的能力。

二、环境材料

为大班幼儿提供的积木是造型简单、块数多的纯积木,它类似于实际生活中的建筑材料,使搭积木的过程更贴近解决生活中实际的建筑问题。 随着幼儿搭建水平与认知能力的发展,大班幼儿细致的建构能力逐步增强,对游戏材料有了更高的要求,他们不满足只限于房屋外面的结构,而对其内部结构发生极大兴趣,产生了对房屋内部格局和户型设计的愿望。因此,象有机玻璃板、废旧物制作的小家具等这些特殊材料应随着游戏的需要及时补充到区域中。 辅助材料:

1、地面:地板(木制、人造革)、地毯、地板块等;

2、箱:积木筐、积木柜等;

3、模型玩具等辅材:人物、动物、植物、食品、车辆、房屋等;

4、板材:硬纸板、木板、有机玻璃、塑料板等;

5、废旧物品:易拉罐、塑料瓶、包装箱等;

6、资料:搭建图例。 大班幼儿已经具备了较强的搭建水平,在环境布置上可以出示一些较为复杂的立体图示,以帮助幼儿提升对搭建水平的要求。教师平时应注意引导幼儿保留有价值的搭建成果,以供他们在相互学习交流时使用。收集作品的形式可以鼓励幼儿思考决定,以幼儿完成为主,教师辅助(例如幼儿设计制作图册,教师帮助完成文字记录)。幼儿的作品也是他们人生发展的记录,可以做为幼儿发展评价的依据,也可以让家长留念。 在大班建构区环境创设中,应特别注重幼儿的意见和创设活动中的参考性。结合主题设计环境是调动幼儿潜能的有效方法。可以让幼儿自己设计搭建图示,收集自己感兴趣的各种图片、照片、图书资料等。这样使环境对幼儿的指导更加直观,也更加适应幼儿的不同兴趣和在能力上的个体差异,还可以拓宽幼儿的创作思路。

三、幼儿特点

大班幼儿在搭建活动中已经能够考虑到建筑物的布局了,他们通过交流意见,研究建筑物整体与布局的关系,思考建筑群体的大小比例,即前后位置的合理性,并学会了参照全景建筑图,对作品进行创造性地设计。 大班积木区的游戏特点是分工合作,幼儿依据各自的兴趣、性格特点和技能水平分配角色和任务,其中,小领袖式的人物非常了解小伙伴的特点,能够帮助大家协调分工,使优势得到互补,让每个人在设计、布局、搭建、装饰、介绍等不同环节中找到发挥自己特长的机会。

四、教师的指导

大班的幼儿不再需要“情境的支持”,他们需要的是满足创造的需求。幼儿关注自己的兴趣所在,对建构的具体内容及细节产生了强烈兴趣。老师更多的是要注重适宜的材料的提供。(如能看到里面的做房顶用的有机玻璃板) 第二章积塑插接类建构游戏 第一节目标、材料与环境创设

一、积塑插接类建构游戏的定义

运用插接、嵌接、叠接、扣接、齿轮接、组装接等方法,把建构玩具材料连接起来,表现建筑物体的方法是插接类游戏。

二、积塑插接类建构游戏的目标

玩插接类游戏有助于发展儿童的空间、运动、和小肌肉力量与协调性,并促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1、喜欢玩插塑或参与插塑区游戏,兴趣持久,情绪愉快。

2、使用插塑材料拼插作品,发展手指的力量与灵活性。

3、感知插塑的数、形和连接方式,在插接过程中体会运用。

4、感知插接物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对称关系。

5、在插接过程中获得空间感。

6、有目的的选择插接材料,尝试在生活经验和插接材料之间建立联系。

7、综合运用各种插接材料表现创作题材,表达想象力和创造力。

8、在插接过程中发现事物美的规律。

9、游戏逐渐体现出主题与分工,体现出与其它区域游戏的合作。

10、能相互交流个人经验,丰富插接内容和题材。

11、愿意向他人介绍自己的插接成果,表述清楚。

12、学会按类别收拾整理玩具。

三、积塑区的环境创设

插塑区的环境创设要充分体现出建构游戏活动的氛围,使幼儿来到这里就产生出插建活动的联想,引发出表现的冲动,插塑区要给幼儿提供出插和玩的地方,提供展现插接成果的地方。

四、积塑区的活动材料

插塑和木工材料是插建游戏的主要材料,主要由幼儿园提供。玩具和材料是促进幼儿发展的物质基础,为各年龄班提供的玩具和材料应有所区别,辅助材料有助于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性。(如胶质的小动物)

小班幼儿的辅助材料主要有教师提供。中班幼儿的辅助材料可由幼儿从家里带。可以来源于不同的渠道和方式。大班幼儿的辅助材料应该鼓励幼儿自己动手制作。

五、幼儿常见行为表现及问题

1、对小型建构充满浓厚的兴趣,百玩不厌。

2、具备一定的拼插能力,但是拼插形象单一。

3、手部肌肉发展尚不健全,手眼协调性和动作的灵活性均较差。

4、喜欢参看图片、模型进行拼插,独立建构的目的性差。

5、掌握了运用多种材料插接的方法,但不能合理运用辅助材料。

6、能够运用插塑围拢、插高、延长,但缺少镂空、盖顶的经验。

7、有合作意识,愿意为同一题材、为主题需要而插接,但合作过程中自控能力较差。

8、插接过程中有交流意识,但不能充分的表达。

9、能够分类整理玩具。

六、教师的指导策略

1、丰富幼儿的创作经验,如提供图例、玩具、插接作品等。

2、提供操作小型建构材料的良好条件,如创设独立的插塑区。

3、介绍新玩具,鼓励幼儿了解插接的基本方法,探索适宜的表达对象和表达方式。

4、鼓励幼儿为其他区域进行建构成品的提供,体验成功感。如为手机店插手机、为娃娃家插用具、为积木区插汽车、为商店插小商品等。

5、鼓励幼儿结合自己的经验进行主题式创作。如:利用材料表现公园的场景,表现马路上的热闹场面等。

6、引导幼儿通过自己的探索了解材料之间的关系,并有目的的进行玩具材料的选择。

7、建议家长与孩子一同玩游戏。

8、制作插接范例,启发幼儿的思维并引导产生联想。

9、收集整理幼儿的拼插作品供观察了解。如开展家园拼插比赛并把作品拍成照片制作成册。

10、鼓励幼儿按图插和创造插。

11、提供机会让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的拼插作品。

12、利用家长资源,帮助幼儿积累经验和收集制作辅助材料。

13、参与游戏,及时发现幼儿遇到的困难,适时适度给予帮助和指导。

14、用欣赏的态度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评价自己的作品。

15、有计划地补充和更换能吸引幼儿插接兴趣和能力发展的新材料。 第二节小班的插接活动

一、目标

1、感知插接材料的物理属性和插接方法。

2、插出物体的简单造型,发展空间知觉和思维能力。

3、欣赏和玩自己的插接作品,发展游戏兴趣与自信。

4、关注伙伴的插接活动,发展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环境与材料

为小班幼儿提供的插接材料体积要比较大,插法简单容易,以适应他们小肌肉发展不太灵活的年龄特点。大块的插塑也容易使幼儿有成功感。 辅助材料:

1、地面:地板(木制、人造革)、地毯等;

2、箱:积木筐、积木柜等;

3、模型玩具:人物、动物、植物、食品、车辆、房屋等;

4、板材:硬纸板、木板、有机玻璃、塑料板等;

5、废旧物品:易拉罐等;

6、搭建图例。

三、幼儿特点与教师的指导

小班幼儿的空间思维和造型能力比较薄弱,在对游戏材料熟悉的基础上,能够进行延长、围拢等简单的基本技能,插出物体的简单造型。 小班幼儿的游戏特点是缺乏明确的插接目的,兴趣重在对动作的重复,教师可以用游戏的情景和实物照片引发幼儿的游戏动机,增强幼儿的目的性。

小班幼儿对自己插出的作品非常喜欢,有着很大的成功感,并把自己的作品当成了玩具,在这种为自己制作玩具的游戏过程中,幼儿的游戏兴趣和自信心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小班幼儿处于独自游戏阶段,但在活动中容易受到伙伴的影响,喜欢模仿其他幼儿的活动,模仿也是学习的过程,在这种互相模仿、互相交流的过程中,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中班的插接活动

一、目标

1、探究较为复杂的插接材料,培养观察与思考的能力。

2、插出较为复杂的造型,发展空间知觉和组合思维的能力。

3、运用插接材料的造型特点与连接方式表达对事物的认识和想象。

4、展示作品并与同伴交流,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二、环境材料

为中班幼儿提供的插接材料要比小班品种多,个体小,以适应中班幼儿思维能力和小肌肉发展的需要。

辅助材料:

1、地面:地板(木制、人造革)、地毯等;

2、箱:积木筐、积木柜等;

3、模型玩具:人物、动物、植物、食品、车辆、房屋等;

4、板材:硬纸板、木板、有机玻璃、塑料板等;

5、废旧物品:易拉罐等;

6、搭建图例。

三、幼儿特点和教师的指导

随着幼儿空间思维和组合思维的发展,幼儿已能够运用多种插接方法相互组合,拼插出比较复杂的形象。

为了扩展幼儿的创造思维,培养幼儿对图的理解能力及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应有目的的投放各种图例,在这种不断的培养中,幼儿创造能力很快得到了提高。 不同插接材料的造型特点与连接方式是各不相同的,中班幼儿已经能够根据特定主题合理运用插接材料表达对事物的认识,在活动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幼儿抓住事物的造型特点,加深他们对事物的认识,促进想象与创造。

插塑区的作品展示空间,为幼儿提供了相互学习的机会,在幼儿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幼儿的创作思维更加活跃,更有效的发展了语言表达能力。 大班的插接活动

一、目标

1、探究更复杂巧妙的插接方法,发展思考与动手能力。

2、多种材料综合运用,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3、表现规模大的插接题材,发展构思能力和想象力。

4、将插接活动与其他区域游戏相结合。

二、环境材料

为大班幼儿提供的插接材料个体小、数量多,体现出插接材料的特点,也更能适应幼儿表达精细事物的需要,单纯一种材料已经不能满足大班幼儿造型的需要了。他们非常了解每种材料的造型及连接的特点,因此,会按照自己的创作需要选择多种材料巧妙结合,进行复杂的造型,从而更加丰富的表现事物。

辅助材料:

1、地面:地板(木制、人造革)、地毯等;

2、箱:积木筐、积木柜等;

3、模型玩具:人物、动物、植物、食品、车辆、房屋等;

4、板材:硬纸板、木板、有机玻璃、塑料板等;

5、废旧物品:易拉罐等;

6、搭建图例。

三、幼儿特点和教师的指导

随着大班幼儿的造型能力及认知水平的发展,他们已经不满足于插接单一的形象了,而是更关注于事物之间的联系及情节的发展,在大规模的插接活动中,幼儿能够大胆的构思和想象,以集体的智慧共同完成搭建作品。 大班的各游戏区域之间相互开放,联合性逐渐加强,经常体现为幼儿在共同的主题下合作与分工,因此,插塑区往往成为集体任务的组成部分,参与到集体活动中,有目的的插接有效的激发了幼儿的游戏愿望,进一步培养了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幼儿在活动中相互合作,伙伴间形成了优势互补,不仅每一名幼儿能较好的体现自身价值,还发展了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第三章自然物类建构游戏 第一节目标、材料与环境创设

一、自然物类建构游戏的定义

运用沙水、冰雪等自然材料表现建筑物体的玩法是自然物类游戏。

二、自然物类建构游戏的目标

1、快乐地参加玩沙玩水活动,并能体会到其中的乐趣

2、探究和感知干沙的明显特征,体会干沙的流动性

3、探究和感知湿沙的明显特征,体会湿沙是可以用来建构的

4、通过造型游戏,探究沙水的比例。

5、探究和感知磁铁、石头、泥土、空气等的明显特征

6、通过造型游戏,发展空间知觉和方位知觉。

7、使用工具,发展手的灵活性,并掌握基本的玩沙技能

8、玩有题材的游戏,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

9、喜欢在小组中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活动的过程,培养合作能力。

10、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能保持环境整洁。

11、收拾整理玩具物品。

三、沙水区的环境创设

沙水区的环境创设要考虑幼儿玩沙和取水的方便,使幼儿可以毫不顾忌的积极探索、自由玩耍。较理想的设备是在户外设置沙池,并考虑为幼儿提供脱放鞋袜的地方,还可以使用沙箱。沙池和沙箱是自然物类游戏的主要材料,主要由幼儿园提供。

四、沙水区的活动材料

玩具和材料是促进幼儿发展的物质基础。玩干沙的用具和玩具有大小不同的塑料勺子、铲子、杯子、漏斗、砂轮、空心管子、小桶、筛子、小竹子、木棍、各种模具等。玩湿沙的用具大部分与干沙相同,但不用漏斗、砂轮,更多的是提供各种模具,辅助材料如:纸盒、积木、草、小树枝、车、小动物和人物模型、贝壳等,有助于激发游戏的兴趣性。 小班幼儿的辅助材料主要由教师提供。

中班幼儿的辅助材料可来源于不同的渠道和方式。

大班幼儿的辅助材料应该鼓励幼儿自己动手制作和寻找。

五、幼儿常见行为表现及问题

1、喜欢探索沙水的物理属性,发现新事物。

2、喜欢并熟练使用沙水玩具,发现新乐趣。

3、喜欢从小容器向大容器倾倒沙或水。

4、爱模仿生活中感兴趣的制作活动,如生日蛋糕、汉堡等。

5、喜欢在发现的所有空洞和缝隙中灌注,探索空和满。

6、喜欢挖洞、倾泻、倒空、拍打、过筛等动作。

7、喜欢表现象征性情景。

8、能利用沙水玩角色游戏。

9、喜欢玩沙水混合游戏。

10、经常对沙水材料的质地、作品的数量等方面进行探索。

11、尝试合作,喜欢模仿别人的做法。

12、十分珍惜自己的作品。

六、教师的指导策略

1、创设玩沙水的环境。如设置沙池、沙箱。

2、提供玩沙的工具,如桶、铲子、勺子、小碗、筛子、漏斗、砂轮、空心管子、各种搅拌的和抹砌的工具,各种模具等,使幼儿能够自由选择,尽情发挥。

3、提供辅助材料,如石子、贝壳、植物、人物、动物模型及各种自制玩具。

4、创造宽松、愉快的游戏氛围,鼓励幼儿积极探索。

5、关注幼儿的作品,并给予激励性评价,为其创造条件与机会与他人交流。

6、家园合作,有目的的丰富幼儿经验,引导在作品中的呈现。

7、引导幼儿制定游戏计划,分工合作。

8、鼓励幼儿爱惜沙水材料,注意安全卫生。如讨论“沙土对我们的五官会造成什么危害?”

9、提供游戏所需的围裙、套袖、小拖鞋等。 第二节小班的沙水活动

一、目标

感知沙水的物理属性,体会沙水的变化。 使用沙水工具,发展小肌肉的灵活性。 共享游戏环境和工具,发展亲社会情感。

二、环境与材料

辅助材料:

1、脸盆、毛巾等;

2、模型玩具:人物、动物、植物、车辆、房屋等;

3、废旧物品:小碗、塑料可乐瓶等。

三、幼儿特点与教师的指导

为了让小班幼儿充分感知沙水材料,可以先引导幼儿徒手玩沙,体会干沙和湿沙在手中的特别感受,在幼儿脱去鞋袜去踩沙时,及时提出一些感受性问题让他们去体验和做出回答。如:幼儿抓一把干沙然后放开手指让沙粒从指缝中漏下,用手在干沙中打转,用手指在沙中随意画出图案,都会得到很特别的感受,把湿沙堆成小山,在湿沙中印手印,光着脚在沙子里来回走,都是乐趣无穷的。

在游戏中,教师可提供各种玩具和用具让幼儿自由选择。教师也要注意幼儿之间的关系,引导他们互相观察,体会其中的乐趣。 中班的沙水活动

一、目标

进一步探究沙水的物理属性,了解沙水的建构特征。 积极与伙伴交流探讨,相互启发、分工合作。

二、环境材料

辅助材料:

1、脸盆、毛巾等;

2、辅材:动物、人物、植物、车辆、房屋等模型类玩具等;

3、物品:瓶、罐、碗、盒等。

三、幼儿特点与教师的指导

中班幼儿玩沙应更多地注重开动脑筋,想办法使游戏玩得更丰富、更有趣,教师可向幼儿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如:用手指缝漏干沙什么样?湿沙什么样?两者有什么不同?还可以提一些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如:用干沙能团成冰激凌球吗?通过这些挑战性的、有趣的问题,丰富了游戏内容,促进了幼儿探索、观察能力的发展。

幼儿玩沙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幼儿制定小组计划,互相献计献策,发展他们的合作能力和交往能力。

大班的沙水活动

一、目标

探究多种玩法,发展科学意识与概念。 发挥兴趣与特长,实现合作学习。

二、环境材料

辅助材料:

1、水桶、脸盆、毛巾等;

2、主题辅材:动物、人物、植物、车辆、房屋等模型类玩具等;

3、废旧物品:瓶、罐、碗、盒、板等。

三、幼儿特点与教师的指导

游戏中应该让大班幼儿自己提出问题,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在中班基础上,启发、引导、鼓励幼儿开展一些科学小游戏,充分感知沙水的特性。如果提供了一些漏斗、筛子、水车等玩沙的器皿,就应该提出一些关于物体流动或运动、守恒、分类等问题,在幼儿用沙来堆砌时,就应与幼儿一起讨论他们想表现的题材与内容,并提出如何使沙丘堆得高或使沙滩平展,沙洞怎样挖才结识等探究性问题。

游戏前进行分工,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计划能力,游戏过程中的交往、交流有助于幼儿经验的分享,游戏结束时的讲评,不仅能促进小组间的相互了解,还可以使其他幼儿也有机会了解游戏情况,从而扩大他们的知识和兴趣。游戏结束时,提醒幼儿收拾好玩具,并在老师协同下清理好卫生。 幼儿积木游戏评价表 项目

评价标准

1、材料的运用

1.光拿着玩,不会搭

2.对积木形、色有选择,意识不强 3.有意识选用材料,反复尝试

4.迅速选定材料,并能综合运用材料,运用有特色

2、建构的形式

1.简单排列、堆高、铺平2.能架空搭出门

3.能围封建构,造型比较复杂,能命名,但形象不逼真 4.按特定形象逼真建构,运用对称并能装饰

3、主题目的性

1.无目的,无主题

2.目的不明确,易附和他人 3.能确定建构主题,但不稳定 4.主题明确,能坚持并深化开掘

4、情绪专注力

1.注意水平低,情绪呆滞

2.一般情绪状态,注意力易分散 3.情绪良好,注意力较集中 4.情绪积极,专注、持续时间长

5、社会性水平

1.独自搭建 2.平行搭建 3.联合搭建 4.合作搭建

6、常规

1.遵守积木规则 2.爱护玩具

3.能收拾积木,整理动作迅速

7、创造表现力

1.建构主题与造型方式富于创造性

幼儿园游戏指导

区域游戏

幼儿园区域体育游戏

建构游戏:动物园

建构游戏教案

幼儿建构游戏

建构游戏教案

中班建构游戏

建构游戏教案

五月:幼儿园建构游戏实施与指导

《幼儿园游戏的研究与指导》区域游戏建构游戏
《《幼儿园游戏的研究与指导》区域游戏建构游戏.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