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二)教学设计示例

发布时间:2020-03-02 13:56:3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二)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熟练掌握角边角公理,能正确找出公理的条件,从而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进而由三角形全等还可以得出对应边相等和对应角相等。利用三角形全等解决证明边相等或角相等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对于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条件的正确运用,可以由两角和夹边对应相等的条件证明三角形全等,在图形较复杂的情况下,对应关系应当找对,同时对角角边公理应加以重视。

难点:例题难度加强了,使学生能够经过几步推理逐渐找到解题最佳途径。证明两次全等,运用不同判定公理时,要思路清楚。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提问:

1.我们已经学习了角边角公理,“角、边、角”的含义是什么?

(两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已知两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能否推出第三个角也对应相等?为什么?由此可以得到哪个判定公理?

(第三个角也应相等,因为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由此可以得到角角边公理)。

3.两个直角三角形中,斜边和一个锐角对应相等,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吗?为什么?

(全等,由AAS公理可得出)

4.两个直角三角形中,有一条直角边和它的对角对应相等,这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吗?为什么?

(全等,由AAS公理可得出)

5.两个直角三角形中,有一条直角边和与它相邻的锐角对应相等,这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吗?为什么?

(全等,由AAS公理可得出)

(二)新课

刚才同学们能很快运用ASA和AAS公理证明三角形全等,但是有些题目的条件比较隐蔽,需经过分析方能找到解题的思路,这类题目能锻炼同学们的思维能力,请特别注意,下面我们看几个例题:

例1 已知:如图67,1=2,AD=AE

求证:OB=OC

A D 1 2 E O B C

分析:这题与书中例1图相同,但改变了已知条件,难度有所增加,所求线段OB和OC分别在BOD和COE中,但直接证这两个三角形全等,条件不够,需要从另两个三角形全等中创造条件。根据已知条件,可证明ABE  ACD。

证明:

在ABE和ACD中 AA(公共角)

AEAD(已知)

21(已知) 图67

ABE  ACD(ASA)

AB=AC(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B=C(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又∵AD=AE(已知)

BDCE

1=2

BDO=CEO

在BOD和COE中 BDO=CEO(已证)

BDCE(已证)

BC(已证)

BOD  COE(ASA)

OB=OC(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例2 已知:如图68,1=2,3=4

求证:ADC=BCD。

D C 3 4 1 2 A B 图68

分析:所要求证相等的两个角分别在两个三角形中,即ACD和BDC中,欲让此两三角形全等有已知3=4,这时可有两种思路:若用边角边公理,则应找到AD=BC,AC=BD,若用角边角公理则应证出AC=BD,ACD=BDC,经过分析,用第一种思路较好。

证明:∵1=2,3=4

1+3=2+4

即BAD=ABC

在ABD和BAC中 21(已知)

ABBA(公共边)

BADABC(已证)

ABD  BAC(ASA)

AD=BC,BD=AC(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在ADC和BCD中 ADBC(已知)

34(已证)

ACBD(已证)

ADC  BCD(SAS)

ADC=BCD(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例3 已知:如图69,AB//CD,AB=CD,AD、CB交于O点。

求证:OE=OF。

C E D O A E B 图69

分析:此题可以开发学生一题多解的思维,即COD与BOA全等既可以用“AAS”,又可以用“ASA”,进一步再证OCF  OBE即可。

证明:∵AB//CD(已知)

C=B,D=A(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在OCD和OBA中 CB(已证)

CDBA(已知)

DA(已证)

OCD  OBA(ASA)

此时可提问学生:还有没有其他办法证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OC=OB(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在OCF和OBE中

CB(已证)

OCOB(已证)

FOCEOB(对顶角相等)

OCF  OBE(ASA)

OF=OE(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例4 已知:如图70,在ABC中,ADBC于D,CFAB于F,AD与CF相交于G,且CG=AB。

求证:BCA的度数。

A F G B D C 图70

分析:图形比较复杂,图中三角形较多,正确分析已知条件后可知应当证明AB和CG所在的三角形,即ABD和CGD全等,然后可知对应边AD=DC,则AD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BCA=45。

证明:∵ADBC,CFAB

B+BAD=B+DCG=90(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互余)

BAD=DCG

在BAD和GCD中

BADDCG(已证)

ADBCDG(垂直定义)

ABCG(已知)

BAD  GCD(AAS)

AD=CD(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RtADC中

BCA=45 (三)巩固练习

1.已知:如图71,1=2,C=D

求证:AC=AD。

D A 1 B 2 C 图71

2.已知:如图72,点B、F、C、E同在一条直线上,FB=CE,AF=DC,AFB=DCE。

求证:AB=DE;AC=DF。

A B F C E D 图72

(四)小结

1.三角形全等公理2与推论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应牢记。只要两个三角形有两个角和一条边对应相等,就可以证出全等三角形,但对应关系应当找对,不能一个三角形是AAS,而另一个三角形是ASA。

2.在求边相等或角相等的题目中,应首先观察所要求证相等的边或角在哪两个三角形中,若直接用三角形全等,条件不够,则应当考虑先证其他三角形全等,得出所需的条件,因而可以解决问题,也就是要证两次全等的类型题目。

(五)作业

1.已知:如图73,ABC中,N是AB中点,BCMN是平行四边形

求证:AP=PC。

A N P M B C 图73

2.已知:如图74,ABC中,BDAC,CEAB

垂足分别是D、E。ABC=ACB,BD和CE相交于O。

求证:OD=OE。

A E D B C 图74

3.已知:如图75,点E、F在BC上,BE=CF。

AB=DC,B=C,AF和DE相交成60角,且AF、DE相交于O点,

求:DFE和AFE的度数。

A D O B E F C 图75

答案及揭示

巩固练习

1.证明:在ABD和ABC中 12(已知)

ABAB(公共边)

DC(已知)

ABD  ABC(ASA)

AC=AD(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2.证明:在ABF和DEC中 FBCE(已知)

AFBDCE(已知)

AFDC(已知)

ABF  DEC(SAS)

ABDE(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B=E(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BF+FC=EC+FC(等量加等量和相等)

在ABC和CEF中

ABDE(已证)

BE(已证)

BCFE(已证)

ABC  DEF(SAS)

AC=DF(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作业:

1.证明:∵N是AB中点

AN=BN(中点定义)

∵BCMN是平行四边形

BN=CM=AN

∵AB//MC(平行四边形对边平行)

ANP=M(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在ANP和CMP中

ANPM(已证)

ANCM(已证)

APNCPM(对顶角相等)

ANP  CMP(AAS)

AP=PC(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2.证明:∵BDAC,CEAB(已知)

BEC=CDB(直角定义)

在BCD和CBE中 BECCDB(已证)

ABCACB(已知)

BCBC(公共边)

BCD  CBE(AAS)

BE=CD(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在OBE和OCD中

BEOCDO(已证)

EOBDOC(对顶角相等)

BECD(已证)

OBE  OCD(AAS)

OD=OE(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3.解:∵BE=CF(已知)

BE+EF=FC+EF(等量加等量和相等)

即BF=CE

在ABF=DCE中 ABDC(已知)

BC(已知)

BFCE(已证)

ABF  DCF(SAS) AFEDEC(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EOF60(已知)AFEDEC120DEFAFE60

全等三角形判定

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教学设计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教学设计

三角形全等判定(ASA)教学设计

《全等三角形判定》教学反思

三角形全等判定教学反思

全等三角形判定课件

全等三角形 判定2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三角形全等判定()说课稿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二)教学设计示例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二)教学设计示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