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货币战争读后感

发布时间:2020-03-03 06:06:1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货币战争》读后感

学院:生物信息学院

专业:中药学

班级:0630801

姓名:陶勇

学号:08170113

《货币战争》读后感

《货币战争》讲的是从十九世纪欧洲银行家一步步发展壮大到操控政治、经济的走向,为自身利益服务的故事。比如这些财团与美官员串通成立了私有的美联署,使得美国政府没有发行货币的权力,当政府需要发行货币则必须将美国公民未来的税收抵押给美联署,向其贷款,而为此要支付庞大的利息。美联署要做的只是印钞票,再坐收利息。此外,几大财团还联合引爆两次世界大战,操控石油价格以获取石油美圆,操控各种国际组织如IMF、世界银行,掠夺第三世界国家的资源和财富,乃至引发多次经济危机……几大财团就是通过合伙抬高一国的股市和房地产价格,制造巨大的金融泡沫,达到一定高度后再抽身出来打压价格,引发泡沫崩溃,导致此国公司和民众的大量破产,再以极低的价格收购大量优质资产,从而控制一国的经济,获取巨大的利益的。下面我将从五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读后感。

一、人民币汇率是升还是降?——应采取渐进式升值

自2005年我国汇率制度改革以来,人民币升值问题一直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随着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越来越大。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使得各国经济出现大幅度下滑,外需减少以及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使我国对外贸易遭受巨大损失。国际社会对人民币升值的呼声加大,贸易摩擦不断。2009年中国经济企稳回升,进入后危机时代,人民币升值趋势明显。对于人民币是升还是降,很多知名学者分成两派,但是我认为人民币应该升值,关键点在于如何逐步稳定调整升值,灵活运用汇率政策工具是货币当局应重点考虑的问题。

1、人民币升值的外部压力

与2002年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来源于日本不同,这次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主要来源于美国,既有政治原因也有经济原因。目前,美国的失业率较高,以人民币汇率问题不断向中国施压。同时,美国的贸易保护愈演愈烈,多次对中国出口美国的产品进行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限制中国对美国的出口。

2、人民币升值的内部因素

外汇储备增加,外汇供给增加。实际上,从2005年的汇改来看,人民币对美元持续升值主要是由于国际收支双顺差,外汇占款增加,基础货币增加,通货膨胀压力上升。央行不得不在公开市场上发行央票大量回笼资金,以防货币过度扩张,而人民币升值有利于缓解外汇占款增加和通货膨胀压力。2008年8月以后,我国国际收支仍然保持盈余,但人民币升值压力变缓,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保持相对稳定,因为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我国经济增长下滑,物价水平持续下降,央行需要通过货币扩张刺激经济,外汇占款增加本身和扩张货币政策是一致的,人民币升值压力没有以前那么大,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保持稳定是有利的。但是,随着经济逐步复苏,通货膨胀预期上升,贸易收支盈余和资本流人可能会继续增加。人民币升值压力重新加大,我国可能又会出现危机前人民币“对外升值和对内贬值”的现象。到2010年3月底,我国外汇储备达到24471亿美元,外汇储备持续增加,外汇市场干预压力仍然较大,人民币的升值趋势十分明显。

二、美国要求人民币升值,人民币真的不想升值吗?人民币真的不想价值更大吗?为什么?美元真的不值钱吗?

1、人民币升值的短期影响。

(1)人民币升值幅度过大必将导致出口迅速下降,国内投资过热。人民币升值幅度过大首先增加了出13产品的成本,降低产品的价格优势。目前,我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已经超过60%,出口行业受损直接影响经济增长放缓。政府为保持经济增长会将重点投放于消费和投资之上.而内需的拉动在短期内不能起到明显的成效,并且牵涉到居民收入、社会保障等许多方面,因而,投资便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快速手段,便会出现固定资产投资过热,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产能过剩,房地产市场泡沫严重,房价居高不下。

(2)升值预期会吸引热钱流入,引发资本市场泡沫。由于资本本身的逐利性,人民币升值会吸引更多的国际资金流人中国市场,投机性资金也会趁虚而入。这些热钱的流入会在短期内推高股市以及房市的价格,使资本市场吸引更多资金进入。一旦美元或其他货币开始走强,人民币升值预期下降,热钱会迅速撤离,引发虚拟经济泡沫破裂,对处于后危机时代的中国经济会造成更大打击。

2、人民币升值的长期影响。

(1)人民币升值有利于降低进进口产品和技术的成本,加速国内技术革新。人民币升值后,对技术产品的引进有所帮助,由于技术引进的成本降低,生产成本的降低必然促进技术的推广和利用;另一方面,进口的增加会刺激国内需求的增加,而需求的上升又会刺激价格的上升。由于进口通常计入总需求函数,而出口计人汇率函数,因而人民币升值通过进口渠道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要小于出口渠道的影响,这也解释了人民币升值对国际原材料价格不会产生影响。

(2)长期看来,人民币升值能够促进我国贸易结构的改变和贸易环境的变化。金融危机爆发使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贸易摩擦不断,欧盟、美国多次对我国商品进行反倾销、反补贴调查,以此向汇率施压。一方面,适当升值有利于改善中国目前的贸易环境,缓和贸易中的利益冲突,为扩大出口提供相对宽松的环境;另一方面,升值的预期会促使出口企业寻求产品品质和品牌的提升与创新,我国出口行业本身在全球价值链中处于低端,出口企业获取的利润很少,升值本身对出口企业的影响是有限的,因而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发展中,出口行业需要对自身的产品进行品质的创新和竞争力的提升。

三、中国会不会发生金融危机?——潜伏金融危机因素

中国金融危机预警,尤其是房地产泡沫。当然,通过阅读《货币战争》这本书,它是在提醒中国政府在金融开放的同时,需要加强对国际金融风险的防范,这无疑是善意的,也是值得深思熟虑的。但对于如此复杂艰巨的课题,《货币战争》最终开出“建立黄金、白银支撑下的“双轨制货币体系”之药方,这又是关于该书的一个争论焦点。在《货币战争》看来,金本位制度的成功是无条件的,只要回复金本位,整个金融市场的矛盾与问题就能够轻易地化解。2007年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造成了20世纪30年代经济衰退以来最大的金融危机。比较我国房地产市场与美国次级按揭市场,虽然存在着很大的区别,由于当前中国审查房地产贷款个人收入、个人信用存在一定的缺陷以及贷款利率的上涨等原因,中国式的次贷危机有发生的可能性,给我国经济敲响了警钟。

1、目前国内银行在审查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时,对申请人收入状况的审查手段主要通过申请人出具收入证明来完成。由于这种方式存在弄虚作假的可能,有的申请者或是从律师事务所或是由单位开出假的工资收入证明,以便通过银行审查。可以说,如果以美国的信用评级标准,中国不少个人住房按揭贷款者不仅没有信用,甚至是负信用。据报道,2004年上海曾经发生过有人贷款7800万元,购买128套住房的重大违规贷款行为,就是通过假信用的方式进入的。用假的收入证明、工资证明等虚假文件到银行进行按揭贷款,无疑埋藏了巨大的潜在风险。

2、个人信用调查过程存在缺陷。我国目前还没有较为完整的个人信用评级体系(尽管我国个人信证系统已于近期启用,但是目前存量的个人住房贷款早在此前发放,此外,这个信证系统仍然不完善),对贷款这没有进行审慎的分类和区别对待,特别是在各家银行竞相争夺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市场时,一些信用状况不好的个人也会取得按揭贷款。

3、贷款利率的不断增长导致部分债务人丧失支付能力。2007年以来央行6次加息,10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代表着我国实施已有10年之久的稳健的货币政策调整为从紧的货币政策。随着利率升高,贷款购房者还贷压力逐步累积。近年来,央行数次提升贷款基准利率。2004年10月29日从5.31%提高至5.58%;2006年4月28日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至5.85%。经过连续10多次上调,目前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已提高到7.83%,这对信用差、还款能力不强的贷款人来说无疑是巨大压力。

4、银行从紧的货币政策使得房地产资金来源受限,房企陷入资金困局。较2006和2007年末存货金额,2007年新增加的1002亿元的期末库存,是在2007年楼市价格一路上涨、市场一片看好的情况下,靠着2007年706亿的筹资现金流入和171亿元净利润才能得到的增量,理论上却要到2010年才能完成销售,实现资金回笼。假设未来2年,房企发展增速减半为年均递增30%,则今明两年,这56家房企还需要新增投入资金分别为1300亿元和1690亿元,房地产行业至少需要参照2007年的筹资规模达到接近100%的增速,方能实现这一目标。可是,在目前国家坚决实行的宏观调控和国际经济动荡的形势下,对于房地产行业这种资本密集行业来说,企业在新形势下的筹资要求已显得相当困难。因此,企业面临的资金压力和风险也将是巨大的。

四、中国拥有3万亿美元,对中国人民是福还是祸?

1、中国拥有3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到2012年2月底,美国财政部对海外持有美国国债的数据做了查实和修正,修正后的最新数据坐实,截至去年年底,中国持有美国国债为11601亿美元,比之前公布的统计数据8916亿美元增加了2685亿美元,增幅为30%。这再次铁定中国稳坐美国最大债主的头把交椅。中国如此庞大、如此集中地持有美国国债,对中美两国和世界来说,是福也,祸也?辩证来看,起码是福祸相伴,正如老子所揭示的:“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可以说,中国当前持有的世界第一的美国国债和全球第一的外汇储备,登峰造极,任其发展下去,又应对处置不当,大有福过灾生、祸至无日之势。中国不可不警惕,不可不防患于未然。显然,对中国而言,此情此景、此时此势,可谓骑虎难下,难上加难,险上加险。但是,中国必须迎难而上,化险而进,战而胜之,才是希望之所在。

截至2010年底,中国外汇储备已高达2.85万亿美元之巨,今年或将突破3万亿美元,达于高峰。现今,中国拥有的外汇储备约占全球外汇储备的三分之一,成了世界外汇储备第一的大国,而且是世界最大富强国美国的头号债主、金主。殊不知,尽管中国是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第二大经济体,但人均GDP却仅及第一大经济体美国的十二分之一,第三大经济体日本的十分之一。事实上,中国只不过是一个尚处于发展中的民穷的富国。然而,世人更多的不是看到13亿多人口中国的民穷,而注目的是经济总量世界第二的国富,从而把中国当成了世界最富的国家之一,想象成唐僧肉似的,被招惹得众人都想尝一口。因而,中国遭致四面八方的羡慕、抱怨、忌妒、嫉恨和无端的诋毁和攻击,好像成了合乎逻辑的必然。

2、高额的外汇储备源于过大的贸易顺差——藏富于民,藏汇于民 正如中国央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易纲所言,贸易顺差过大是通胀的源头。由于顺差大、外汇多,为了保持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央行被迫大量投放基础货币。过多的货币推高了通货膨胀,进而带动物价上涨。这就是说,当前中国所面临的通胀压力和物价飞涨,其根源原来如此。既然如此,缓解中国通胀、物价飞涨的巨大压力,就应减少贸易顺差,缩小外汇储备,并将其用于扩大内需,提高工资和社会福利,从而增加居民消费。从体制、机制上改革和转变国民财富的分配方式,与经济增长同步地增加城乡人民的收入,不断提高和满足13亿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消费需要,如此才能彻底完成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唯有惠民富民,藏富于民,藏汇于民,才是中国发展成为发达国家的必由之路!

五、中国有3万亿美元,各地为什么还要积极引进外资?

1、国内就业矛盾暂缓。对于劳动密集型和非技术的资金密集型产业来说,寻找廉价的劳动力是节约成本、提高利润的核心问题。中国人口众多,相对于西方国家来说, 劳动力的平均价格较低。因此,世界名牌企业在设立跨国分公司时,都会考虑该因素在企业扩张规划中的地位。倚重劳动力的企业可能会倾向在中国建厂, 利用中国的廉价劳力,降低成本。同时,外商直接投资设厂的举措也给中国带来好处—— 增加国内的就业岗位,适时解决部分失业人员的再就业问题,并且缓解当前沉重的就业压力造成的混乱,从而保证社会的稳定。

2、产生“技术外溢”效应。技术外溢是指外商直接投资在东道国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副产品,包括工艺溢出,人力资源流动效应等,它由技术知识本身类似公共产品的特殊性质,即非竞争性和多样化的排他性决定。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外溢效应提高本国企业的技术水平,是当今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趋势,也是我国“以市场换技术”引资政策的重要依据之一。是否会产生外溢效应,主要取决于两方面: 一是跨国公司的投资方式,二是东道国企业的学习创新能力。垂直型的投资是外商利用比较优势原则在各个国家间合理安排生产工序,这种方式是技术外溢的主要渠道。在它所支配的生产链条中,中间产品的进口就会增加。民族企业通过不断学习与探索,熟悉竞争规则,加强创新力度,将中间技术的正面效果广泛地应用与传播,促进最终产品的完成,扩大制成品的出口,从而不断缩小与外企的差距,逐渐与之抗衡。这就是所谓的“干中学”效应。

3、新兴产业发展迅速。在中国逐渐融入世界市场的过程中,外商投资带来的开发项目和方案,也促动着国内新兴产业的崛起,为其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新兴产业主要指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以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这两块外商格外青睐的沃土发展最为迅猛。近几年,金融领域创新突出,其中的金融工程就是新兴产品的代表。中国加入WTO 后,实现逐步开放市场的承诺,外国银行大量进驻,他们带来全新的金融理念和金融产品,为国内居民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也占领一部分市场份额。我国的国内同行企业为了避免在激烈的竞争中惨遭淘汰,也开始引进和自行开发新兴的金融产品,促成了金融工程的兴起与发展。同时,中外合资开发新项目的比例增加。这种模式提供了国内人员与外国技术人员频繁交流的平台,学习和切磋的机会增加,进一步促进了外溢效应的产生。

《货币战争》读后感

货币战争读后感

《货币战争》读后感

货币战争读后感

货币战争读后感

货币战争读后感

货币战争读后感

货币战争读后感

《货币战争》读后感

货币战争读后感

货币战争读后感
《货币战争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