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货币战争读后感

发布时间:2020-03-03 06:06:1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货币战争》读书体会 嘉兴学院 俞晓星

“谁是真正的世界首富?”

“谁拥有美联储?”

“谁在‘妖魔化’黄金?”

这是赫然印在《货币战争》封面上的三个问题。紧接着翻开扉页,又是三个问题: “为什么你不知道美联储是私有的中央银行?”

“为什么华尔街风险资本会选中希特勒作为“投资”对象?”

“为什么美国总统遇刺的比例高于美军诺曼底登陆一线部队的伤亡率?”

说句实话接触《货币战争》这部书真的很偶然,或者完全是以上这几个问题勾起了我通读全书的欲望,但是当我真正把它拿在手里,并读到以上几个问题的时候,那种一窥世界顶级秘密的好奇心就已经完全占据了我。我大概花了一周的时间陆陆续续在书桌前看完了本书。之所以这么入迷,也许是里面的不为人知的历史内幕深深吸引了我。超级世界财团罗斯柴尔德家族,在波云诡秘的政治**与经济危机中翻云覆雨的手段与才能,操纵了多起世界金融史上鲜为人知的“不流血战争”。执掌经济领域的比尔德伯格俱乐部,负责整治挂帅的三边委员会,在世界银行家们组成的英国皇家国际事务协会和美国外交协会的领导下,将世界玩弄于股掌之间。对他们来说,战争只是发财的好机会,谁控制了货币谁就能支配一切。事实也正是如此,为了建立他们的私有中央银行系统,前后共有七名美国的总统被暗杀,多名国会议员丧命,最终达到了他们的目的,在世界各地建立了他们的私有中央银行,达到垄断的地位谋取暴利。其间他们的手段:制造金融恐慌,挑拨世界大战,引起政治*,然后通过“剪羊毛”来获取暴利。泰国,日本,整个欧洲,东亚都被他们屈服。这一切都是以前未曾听闻的害人事件,在令我震惊的同时也让我感觉到自己的已有政治、历史知识受到了极大的冲击。我是在没有任何第三方观点的影响与暗示之下读完《货币战争》的,但即是这样,提笔之前仍觉得脑中有些只言片语残思断想不断地缠绕、冲撞、激荡,头绪纷乱难以整合,坐在书桌前想了很久,终于拣出一个大致的脉络:

《货币战争》讲的是从十九世纪欧洲银行家一步步发展壮大到操控政治、经济的走向,为自身利益服务的故事。比如这些财团与美官员串通成立了私有的美联署,使得美国政府没

有发行货币的权力,当政府需要发行货币则必须将美国公民未来的税收抵押给美联署,向其贷款,而为此要支付庞大的利息。美联储要做的只是印钞票,再坐收利息。此外,几大财团还联合引爆两次世界大战,操控石油价格以获取石油美圆,操控各种国际组织如IMF、世界银行,掠夺第三世界国家的资源和财富,乃至引发多次经济危机……几大财团就是通过合伙抬高一国的股市和房地产价格,制造巨大的金融泡沫,达到一定高度后再抽身出来打压价格,引发泡沫崩溃,导致此国公司和民众的大量破产,再以极低的价格收购大量优质资产,从而控制一国的经济,获取巨大的利益的。

作者认为,打击这些金融财团最好的办法是恢复金本位的货币制度。所谓金本位,是指以黄金(某种规定的成色下)储备为货币发行的依据,并且持币人可以用固定的兑换率随时换取等值黄金。注意,在金本位制下,只有黄金的价格是固定的(即兑换率),而非其他商品的价格也是固定的,其他商品价格的变化也就反映了它们相对于黄金的比价变化。不过,对于同样实行金本位的多个国家来说,由于其本币的单位含金量是固定的,因此相互间的汇率当然也就固定了。因此,金本位有利于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性,及方便进行国际交易和结算。这样,国家才不会被迫的增大货币供应,引发流动性过剩,导致金融泡沫。这样的货币体系会导致货币具有更强的购买力,而对经济危机免疫,这样受益的还是广大的劳动人民,他们辛苦积攒的财富也不会被外国财团以低价轻易的掠夺……

宋鸿兵先生所着的《货币战争》,以欧美三百年来重大的资本投机活动为主线,勾勒出一条清晰生动的资本发展轨迹,以及循环递进、螺旋上升式的运行规律,是一部独具特色的全球金融发展史,非常值得一读和细细品味。它围绕货币的发行权、金(银)本位等经济领域中的核心问题展开,货币发行权的私有化,使得各国民众永远背负不断激增的国家债务;为了让国债数量不断增加,获得更高的利息收入,金融资本家们不惜挑起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大发战争财。本书中谈到许多国家,被国际银行家的一场货币战争打败,人民靠生产劳动创造的财富被资本掠夺,非常令人震惊,发人深思。

这本书为我描写了一个从未见过的金融领域,可以说看了这本书使我从另一个方面观察了世界金融秩序和经济运行的方式方法,这是一个独特的视角、一个从未接触过的角度,让我对全球经济又有了深层次的理解。《货币战争》一书中对银行家极度排斥,认为私有制是导致国家经济危机的罪魁祸首,银行家们认为欲控制世界,必先控制金融,欲控制金融,必先操控货币。因此,作者主张金本位的货币制度,认为金本位有利于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性,方便进行国际交易和结算。这样,国家才不会被迫增大货币供应,引发流动性过剩,导致金

融泡沫。这样的货币体系会导致货币具有更强的购买力,而对经济危机免疫,最终受益的还是广大的劳动人民,他们辛苦积攒的财富也不会被外国财团以低价轻易的掠夺。

通读此书后,我觉得作为一本通俗易懂供消遣娱乐的书,该书的欣赏价值显而易见。作者的视角独特,可读性强,更进一步增添了人们对原本显得过于神秘的金融领域的兴趣与好奇心。《货币战争》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不同的思路来看待我们的历史,一个复杂而诡秘的谜团。它里面还是有很多让我们大开眼界的解读,且不论哪些是真,哪些是假,但至少它把更多的可能解释摆在我们眼前,只有我们通过更广泛的阅读,看到更多的可能性解释,通过自己的思考判断,我们才能更进一步的走向历史的真相。我觉得我阅读本书的最深刻的感受就是这个世界的财富往往被不创造财富的人把持和拥有,而其中的主力是:金融巨头(他们在永远存在的资金需求中获取实际财富涨落产生的差价)、报界巨臂(最终的经济利益来自于公众的信心,只有媒体大腕才能控制它)、法律泰斗(非物质流的财富非常依赖法律的保证)、具有金融头脑的企业家(以自身的财富渴求对国家改革的干预)以及参与了核心俱乐部的政论家(把以上全部内容作整合,获取团体或国家利益的最大化)。 发动战争、控制石油、搅乱股市、调整币值及兑换比等往往成了获取财富的主要手段,下面我简要罗列下我阅读此书后的几个观点:

一、按作者所说,几大金融集团控制了英美等国的主流媒体,操控民意,创造出了所谓的主流价值观。而对于学术界,则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了数学游戏中去。

二、几大金融集团控制了美国的两个政党,包括国会和法院。谁不听话就下台,严重了就暗杀。当所有的权力机关串通一气,所谓的民主制度,不过是打着的幌子而已。

三、美国的流动性泛滥没有表现在通货膨胀上,而转移到了金融衍生品市场。到2006年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市值已达370万亿,是世界GDP的8倍。

“货币战争”顾名思义, 是以货币为手段来发动的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全书开篇就介绍了两场战争, 一个是明面上的有硝烟的滑铁卢之战, 另一个则是罗斯切尔德家族利用战争的胜败消息而发动的英国公债收购战.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让罗斯切尔德家族一举控制了英国的货币供应.如此惊心动魄, 富有戏剧性的战役, 却是本书最不具技术含量, 手段最隐蔽的战役.相比较之下, 第八章介绍的日本金融泡沫裂,俄罗斯休克疗法, 亚洲金融风暴等战役, 金融手段层出不穷, 错综复杂, 让人眼花缭乱.其对当今中国的借鉴价值更是宝贵. 不要以为货币战争都是没有硝烟的.1812年爆发的美英战争, 1914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

大战, 1939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 73年的中东战争等真刀真枪, 血肉横飞的战争, 都与货币供应和货币危机有着直接关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这些战争都是货币战争.美英战争是为了第二合众国银行的货币发行权.一战是为解决欧洲积重难返的财务问题.而一战和会强加给德国的庞大的战争赔款埋下了二战的祸根.1920年代德国的超级通货膨胀以及金融寡头们对纳粹的扶持, 为二战的爆发做足了准备.70年代的中东战争更是寡头们为了给美元解套而精心策划出的石油危机.为了货币问题, 而用货币来培育战争, 挑起战争, 这何尝不是寡头们发动的另一类货币战争!则常常是对国家核心资源的合法化占有(如抵押、收购)。

但是,我觉得《货币战争》还不是很完美,书中过于强调“阴谋论”,武断地认定,所谓国际银行家为一小撮利益一致紧抱一团的阴谋团体,而对现代金融体市场与金融机构之间空前激烈的竞争这一客观事实全然漠视,显得过于极端和夸大。因此,对待这本书的内容,要辩证地去看,要带有自己的认识和想法。目前中国的经济处于转型时期,随着我国经济的开放,与世界逐步接轨,市场上也处处存在着投机,近几年中国的房市与股市异常火爆,国内市场猪肉、粮食、食用油涨价很快,通货膨胀预期加大,国际资本“热钱”在中国市场上的推波助澜,使中国也面临着风险,真正亟需资金的科研、教育、医疗、社保、城市及农村基础设施等长期投资领域,却饥渴待哺。在这个全世界经济融合的时代,作为社会主义的中国,更应发挥自己的优势,有效地控制金融风暴。从去年来,美国次贷危机所导致的全球金融风暴触目惊心,中国作为全球经济锁链中的一环,只有充分认清现状,才能抵抗得住来势汹汹的风暴,不被吞噬。因此,中国必须面对自己的现实国情,从长远发展角度看,中国更繁重而艰巨的任务,是发展实业而不是投机买卖,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去思考。

还有便是我觉得在中国的历史上,任何想要争夺皇位的人总是有一个超级大财团秘密支持着他。在宋鸿兵的这本书中,华尔街财团们几乎被神化了,达到了无所不能的境界,通过培养国家高官控制政治,收买经济学者扭曲文化,利用媒体误导欺骗大众,任何与之对抗的银行无不惨遭厄运。凯恩斯,萨缪尔森就是他们的文化工具,他把他们一下子从教科书中的伟大经济学者说成了毫无良知的工具。我不禁感到疑惑,按照作者的思路,如果他们是罗斯柴尔德财团的智囊工具,那么作者本身是不是可能又是某个财团的工具呢?既然当时的世界银行家们懂得运用媒体来引导大众的思想,那么这本书又是哪些银行家的工具呢?把诺贝尔的获奖者一下子贬到谷底,是不是带有太强的个人主观色彩呢?更为诡异的是,此书的作者本身就是这些财团控制下的房利美和房地美的高级咨询顾问,如果像作者所说,这些银行家

们有如此神通广大的本领,又怎会容忍作者这个手下撒泼放肆,写下这些“大不敬”的言辞,让这本书顺利出版呢?他还不早就被秘密暗杀于某个角落了,这不禁引来炒作之嫌。

张雨燕教授说过;“作为一本著作,引起广泛争议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这么三个方面。首先是资料和数据的真实性和充足性,其次是逻辑结构的严密性,最后是核心观点或政策导向在不同读者群心中激起的某种“对立”情绪。恰恰是在这三个问题上,《货币战争》都很好地满足了成为一本畅销书的“引发争议之条件”。

从一个普通人的角度看,《货币战争》书中所提及的数据的真实性和充足性我们无从得知,逻辑结构严密性只要我们稍加思考,就会发现,在这方面显然是不够的。书中所陈述的事件的各种原因都只是作者大胆或夸张的推测。

尽管如此,《货币战争》也向我们普及的一些经融知识,故事也讲得引人入胜。 更让我们了解到货币问题事关国家兴败和民族盛败。

该书也以全新的视角审视当今中国金融开放所面临的潜在危险,为维护中国的货币安全提供了新的思路。让我们对金融这门玄乎其玄的有初步接触后想更深入地了解,同时也引我们关注和思考当今中国金融开放:外国银行的战略投资在进入中国,外汇储备累积到数字且还在飞速增长,国际国内出现资产泡沫和市场调整,人民币甚至压力巨大,不知不觉中我们走到了一个历史十字路口:我们是积极参与创建单一货币,还是使人民币成为独立的国际货币?

由此我认为读完《货币战争》后,读者也很难真正看到货币世界的秩序,因为书里描述的只是简化后秩序的一些表象,即使这些表象都是真相,也很难让人明白表现后隐藏的秩序,况且我们现在还难以确定这些表象是真是假,所以我们只能得到一些观念,就是秩序仍然是存在的,不管在那种体制下,货币市场、金融世界都很难控制在少数人手里。可能很多人会分析当今世界的现状,结合一些现象,进而怀疑这种观点,但我坚信表象只是像一具木偶,牵动它们的是一根根看不见的线,那就是秩序,木偶仍然难以脱离线的控制而自由活动,正如我们目前还难以脱离重力。虽然秩序存在,但波动却是难以避免,波动的最终后果就是资源的流动,导致资源的重新分配,这对我们影响最严重的就是它能使某些人或一代人从有到无,当然也可以从无到有,所以我们最好还是能尽可能地去理解这些秩序,尽管我们不能控制它,至少也可以减少它对自我的伤害。

很多事情,辩论其真伪并非唯一目的,正看倒看也并非唯一的手段,很多时候真相并非所目睹的,也并非在严密地分析下得出的,看书能学到的就是明白某些对自己有用的道理,

再将这些道理用于实践。

最后我认为作为一个现代社会的人,对金融知识的了解是必须的。自从进入大学以来,自己的阅读越来越少,其实读书真的能让人发现自己的无知,书中的世界真的似真似假,有糟糠有精华,读的越多,选择性就越强,判断能力才更强。这本书,至少激发了我强烈的求知欲望!

《货币战争》读后感

货币战争读后感

《货币战争》读后感

货币战争读后感

货币战争读后感

货币战争读后感

货币战争读后感

货币战争读后感

《货币战争》读后感

货币战争读后感

货币战争读后感
《货币战争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