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打造服务“硬”平台 提升政务“软”环境

发布时间:2020-03-02 09:56:1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打造服务“硬”平台 提升政务“软”环境

宜昌市行政服务中心

近年来,宜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大力推进行政服务中心建设,不断创优和改善投资发展环境。宜昌市行政服务中心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决策和部署,以打造“全省领先、全国一流”行政服务中心为目标,坚持推进行政审批和招投标体制改革,着力规范行政服务行为,不断提高行政服务效率和质量。宜昌政务服务软环境在改革、建设和发展上受到中央和省级充分肯定,仅去年一年累计接待中央、省级领导和外省市交流90多批次3600余人次。

一、致力于探索创新,努力打造一流行政审批平台 近5年来,市行政服务中心累计办结行政审批事项48万件,办结率100%,平均每年办件近10万件,每月办件8500件,其中即办件18万件、即办率38%,承诺件提前办结38万件、提前办结率达80%。基本上实现了“一楼式办公、一窗式受理、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结”的目标,极大地方便了办事群众和企业。

(一)大胆改革,不断推进行政审批制度“三集中”。为切实改善政务服务软环境,我市率先大力推行了行政审批“三集中”改革,即“推动部门内审批权限向一个科室集中(成立行政审批科)、行政审批科室向中心窗口集中和行政审批操作向网上平台集中”。这是在全国推行“两集中两到位”基础上的突破和创新,全市有30个部门以各种方式设立了行政审批科,占具有行政审批职能的部门总数的75%,涵盖了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审

批频率较高的所有市直部门。首批进驻部门全部按“三集中”要求实现了整体进驻,其中6个省管部门成立了行政审批专班进驻行政服务中心,市公安局出入境科、市公安消防支队防火处整建制进驻行政服务中心。为推动网上审批,市委、政府投资一百多万元开发了行政审批管理应用系统,进驻行政服务中心的38个部门(单位)除7个使用全国、全省专网和2个未开展审批业务的单位外,其余部门的所有行政审批事项全部在行政审批网上开展,均使用行政审批应用系统办理行政审批业务。行政审批应用系统的运用既使办件更加规范快捷,又让统计分析更加客观准确。

(二)大刀阔斧,积极推进行政审批流程再造。经过5次全面清理,行政审批项目大幅减少,从最初的1340项减少到目前的252项,压缩81%。尤其是2009年全面推进行政审批流程再造,使行政审批前置条件、办理环节、所需资料、审批时间再次大幅压缩,市级行政审批项目合计审批时间由法定的5311天减少到1726天,压缩68%;合计审批环节由1244个减少为1044个,压缩16%;与同类项目比,总体优于省内和中部地区同等城市。为了巩固行政审批流程再造工作成果,2010年按照“同等城市比项目,项目少为佳;同等项目比环节,环境少为佳;同等环节比时间,时间短为佳;同等效率比质量,质量好为佳”的“四比四佳”的要求,全面开展了行政审批流程再造“回头看”活动。以“四查四看”为重点,即查审批项目,看是否应进未进;查办理时限,看效率是否提高;查审批流程,看审批方式是否便民;查反馈意见,看群众是否满意。通过开展“四比四佳”、“四查四看”的“回头看”活动,进一步巩固了行政审批流程再造的工作 2

成果。

(三)大力摸索,创新推进项目并联审批。一是全面实施企业设立登记并联审批。为方便申请人在我市登记设立企业,中心集合了与企业设立登记有关的国税、地税、工商、质监等4个部门,将二楼审批服务大厅设置为企业设立登记并联审批大厅,实行“一个窗口统一受理申请,一张表格一套资料登记,部门网上流水作业,同时办理四证”的企业设立登记并联审批流程,使申请人在宜昌市登记设立企业时,一次性完成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国税税务登记、地税税务登记手续,办理四证手续的总时间由原承诺的15天缩减到2个工作日以内,其中税务登记时间平均只需30分钟,成本降低了很多。二是逐步推进工业建设项目并联审批。集合了与工业建设项目报建有关的发改、住建、规划、环保、国土、人防等22个部门,将三楼审批服务大厅设置为工业建设项目并联审批大厅,实行“一窗受理、服务前移、资料共享、同步审批、限时办结”的工业建设项目报建并联流程,工业建设项目报建办理时间可由原来法定的134个工作日压缩到33个工作日。其中市属重点项目乐星红旗、点军液压钻车项目审批时限仅用19天,创造了工业项目报建办理时效历史记录,有力地推进了全市重点项目的建设进度。相比过去申办审批事项,总是抱着一堆材料到处跑、来回转,费时又费力,现在有了并联审批“一窗式”服务,既提高了办事效率,也降低了企业经营成本,使办事群众和企业享受了更为快捷便利的服务。

二、致力于改革突破,努力打造一流市场交易平台 为了打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交易平台,为市场主体构建公平竞争的环境,为市场要素提供最佳配置的渠道,一系列的 3

改革探索,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深化招投标监管体制改革。体制问题是困扰发展和创新的重要因素,在招投标市场的监管上表现尤为明显。自2009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在充分借鉴全国各地做法的基础上,立足自身实际,构建了科学的监管体制。成立了招投标管理办公室,在机构设置上实行行政服务中心管委办和招投标管理办公室合署办公,同时加挂招投标监督管理局牌子,机构性质为市政府派出机构。撤销市建设工程招投标中心,组建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同时把市政府采购中心、市产权交易中心整合到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对外仍保留两个中心的牌子),市国土资源交易中心成建制进驻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办理业务,接受招投标监督管理局综合监管。按照“节约资源、同城合一”的原则,其他各区不再设立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由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为市直和城区(夷陵区除外)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产权交易、政府采购、土地招拍挂等提供专项服务,实行集中交易、统一监管。改革后,不仅达到了公共资源交易的实质整合、综合监管形式上的统一,而且也捋顺了管理体制,实现了由过去同体监管、分散监管到现在综合监管、统一监管的体制创新。

(二)充分运用科技监管手段。为了更好地推进招投标综合监管体制改革,实现公共资源的最佳配置,市委、政府大胆决策、强力推进,不仅投入巨资建成了全省领先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更是植入了现代科技管理理念,在运用科技手段的监管上走在了前列。在人员进出管理上安装了电子指纹考勤系统和电子门禁管理系统,只有通过身份识别方能进出;在专家抽取上,实行系统随机自动抽取和密封打印;在评标室内安装电子监控设备,适时 4

动态跟踪和保存评标过程;投入100余万元建成了省内最先进的多功能电子监察室,通过电子监控幕墙对2个开标大厅和6个评标室内专家评委的评标情况进行实时监督;所有办公区内均安装了电子巡更系统、安防监控系统、低音广播系统、文字编播系统等先进设备设施。此外,投资300余万元自主研发了宜昌市公共资源交易管理系统,共计16种流程15个子模块,通过分权制衡,实现了交易、服务、监管、监察等职能“一网运行”,改变了传统模式下人为因素对招投标过程的干扰,初步实现了以“网上招标-网上投标-网上开标-网上评标”为主要特点的网上全流程招投标运行新模式。

(三)重拳打击围标串标等不法行为。针对社会各界反映强烈的围标、串标问题,打出了一套“组合拳”,重拳出击,全面加强了标前、标中、标后综合监管。两年来共发现和制止陪标、串标、弄虚作假等违规行为10起,对8家情节严重的投标企业进行了公开处理。一是完善了相关配套制度。二是实行招标文件“双审制”。在行业主管部门审核的基础上,对招标文件进行复审,严格把关,保证了招标活动的公平性和公正性。三是实行投标资格“后审制”。在政府投资项目中停止使用资格预审措施,实行资格后审,投标人的数量不受限制,使招投标活动的竞争更加充分。四是推行工程量清单招标和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五是实行投标保证金统一账户制度和网银支付制度。六是实行网上招投标制度。建立了宜昌市公共资源交易网,实行网上投标报名、网上发布招标文件和网上答疑,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在招标方和投标方之间构筑 “隔离墙”,割断了围标、串标的信息传递链。七是完善专家评委管理制度。八是逐步完善企业信用体系。建立健全 5

招投标信用档案和公示制度,制定招投标信用评价体系,并逐步实现资源共享。建立失信惩诫、守信激励和不良行为记录查询制度,严格市场准入和清出。

三、致力于公开透明,努力打造一流社会监督平台 为落实行政服务中心“便民、高效、规范、廉洁”的服务宗旨,我市全力加强对行政审批窗口、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和工作人员的监管,全面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建设阳光透明政务服务平台。

(一)创新监督机制。通过建立“义务监督员”队伍、设立行政效能督查机构、建立投诉监督制度、制定投诉处理办法、强化行政服务考评机制,将法律监督、行政监督、纪律监督、舆论监督有效结合,形成了多层次、全方位的监督体系。同时通过建设行政审批应用系统,对审批大厅工作窗口及其工作部门的各个审批环节实行实时、全程、自动监察,客观公正地评价审批窗口及其工作部门实施行政许可的绩效。从2003年中心成立至今,累计办件70多万件,无一超承诺时限的办件,群众满意率达到98%以上。

(二)完善监督措施。在公共资源交易的监管上,改革前,对于招投标监管主要是以分散监管和行业主管部门监管为主,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行业间的条条分割,形成了事实上的“同体监管”。一些部门既对本行业招投标活动进行管理,又对招投标活动实施具体监督,同时有的还是招标项目的实施人,或者是招标代理机构的上级部门,形成了多头管理、同体监督、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的体制。改革后,各自按照明确的职责分工,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形成了行业主管、综合监管、纪检监察、社会监督等“四位一体”的监管模式。初步形成了多角度、全方位的招投标 6

监管体系,在各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下,有效地解决了传统模式的种种弊端。

(三)畅通监督渠道。通过设立投诉窗口进行现场投诉、向社会公开投诉电话进行电话投诉、在宜昌市行政服务中心网站主页设立网上投诉栏目进行在线投诉、在各个办事大厅设立电子触摸屏进行电子投诉、在每个工作窗口安装电子评议器进行办件服务评价、向办事群众发放评议表进行综合服务评价等,全面畅通了群众诉求渠道,实现了有诉必理、有诉必查、有诉必复,把工作窗口和工作人员的服务完全置于群众监督之下。

作者单位:宜昌市行政服务中心 梅復雄 联系方式:18008601715 (qq:115632416)

提升学校软实力 打造学校硬品牌

巩固硬实力、提升软实力、打造巧实力

打造服务平台提升服务水平

深化政务公开 打造服务平台

强化“硬实力”更要提升“软实力”

提升精气神 打造软实力

教师队伍“硬建设” 提升教育“软实力”

打造和谐满意品牌 优化政务服务环境

加强政务服务中心建设打造廉洁高效服务平台

某年市县政务服务平台完善提升工作实施方案

打造服务“硬”平台   提升政务“软”环境
《打造服务“硬”平台 提升政务“软”环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