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春风村传奇

发布时间:2020-03-04 01:33:5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春风村传奇(9月9日宜宾日报头版头条)

加快发展的不竭动力

——一论大力弘扬‚春风精神‛ □本报评论员

□本报记者童顺鸣 彭世宏 钟晓晴 编者按:

这里,曾经是一片乱石嶙峋的石漠荒坡;如今,这里花木满山,游客如织,成为城里人向往的休闲去处。

这里,曾经是一个穷山恶水的贫瘠之村;如今,这里道路畅通,产业兴旺,成为贫困山村脱贫致富的典范。

这就是筠连县腾达镇春风村,一个地处大山深处的普通山村。几年里,春风人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谱写出‚科学实干、顽强苦干、创新巧干、共同致富‛的春风精神,创造了一段由穷变富的经典传奇。

今年6月13日下午,四川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奇葆来到村里,在了解到春风村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500元,是4年前的三倍,高出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25%的事迹后,刘奇葆书记十分高兴地说:‚春风村建好党支部、选准带头人,带领群众发展产业、增收致富,是很好的经验,值得学习推广。‛

今年8月,宜宾市委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开展学习‚春风精神‛活动,力争在5年内全市发展1000个像‚春风村‛一样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春风精神‛之花,正在三江六岸竞相开放。

满山遍野的李树,迎风摇曳的紫薇,映衬着奇山异石千姿百态的喀斯特地貌;蜿蜒曲折的盘山公路,车来人往,宁静中透着繁忙;清爽洁净的农家小院,错落有致地点缀在公路边、茶圃旁、桂树林中……

8月12日下午,记者即将结束在世外桃源般的春风村的采访,村支部书记王家元走出家门,绕过稻田,来到屋后,径直把记者带到他哥哥王中元的墓前,让我们瞻仰了这位四川省政府命名的烈士的墓地。

王家元说,他现在可以告慰哥哥的英灵了:哥哥当年为春风村规划的致富路等基础设施已全部完成,村社道路三个环线已经形成,7.8公里水泥路已经铺通,进户路达到90%,人畜饮水和沼气即将普及。

‚哥哥为春风村规划的生态观光农业美好蓝图已完成60%。‛王家元说,‚1000亩李子园、1000亩花卉苗木和1000亩优质良茶基地的‘三个一千’产业目标两年之内可以变成现实。‛

‚哥哥生前的遗愿就是要让全村共同富裕起来。我所做的不仅要对得起我九泉之下的哥哥,更要对得起全村826名父老乡亲。‛烈士墓前,王家元在对哥哥的英灵说,也是对自己说,更是对父老乡亲的誓言。 ‚飞票‛的故事

回顾春风村的传奇历程,镜头首先应定格在2004年。

这一年的春风村,还没有一条能通车的公路,没有一项叫得响的产业,甚至也没有几家算得上小康的农户。村民一背太阳一背雨地劳作,在这遍布石灰石的岩石缝里流血流汗,一年到头无休无止,但这里的山依然是不长树的荒山,这里的土依然是不稳水的薄土,这里的人依然是穷得叮当响的穷苦人。这一年,春风村人均纯收入不足1800元。‚穷怕了,穷够了‛的春风人热切地期盼着有一个能带领他们致富的 ‚带头人‛。

这年的11月,春风村举行了村委换届选举。这一次跌宕起伏的选举,恰如春风人的预期,开启了春风村后来不同凡响的精彩历程。

‚不准使用流动票箱、不准代票,而且要当场立即唱票。‛选举前几天,脱贫愿望十分强烈的数百村民,对镇里的选举工作人员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11月9日,春风村的选举日。一大早,村里500多选民就陆陆续续汇集到选举现场,秩序井然。这是以往从来没有出现过的场景,这样的场景让工作人员始料不及。当时的驻村干部石均回忆说:‚一唱票,我们都惊呆了,我们推荐的两名候选人一个也没上,一个名叫王家元的人被‘飞票’选中了,500多选民,他得票率高达95%。‛ 现场结果一出,村民们热烈鼓掌,主持选举的镇领导却蒙了。‚王家元是谁?长得啥样?能力如何?人品如何?他愿不愿意当这个村主任?我们还要了解一下……‛

随后镇党委调查得知,38岁的王家元15岁便加入筠商 ‚涤纶帮‛走南闯北,从1985年到2003年,走遍了陕西、山东、山西、北京等地。早在1997年,王家元就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县城购臵了一套130平方米的住房,还攒下了不少积蓄。

无论生意有多忙,也不管赚了多少钱,王家元始终坚持年年春节回春风村过年。资源匮乏、道路不通、劳动力大量外流让家乡的发展举步维艰。每一次回家,王家元都把发展家乡的想法和大家交流、主动献计献策。在乡亲们眼里,王家元是能人,是家乡的骄傲。

1997年,同样在外经商的哥哥王中元在生意正红火的时候毅然回到村里,为改变家乡落后面貌出力。‚家乡是需要改变,但落后的交通,恶劣的自然环境,真要干出成绩,不是那么容易。‛王家元的顾虑没有让哥哥放弃自己的想法,最终王家元被哥哥的坚持所折服了。

返乡第二年,王中元即被村民高票选举为村主任。一上任,王中元便着手修建从山下冒水村到春风村中沙组的2.5公里公路。没资金、没材料,为修这条路,王中元先后召开了30多次‚沙发会议‛,连沙发都坐烂了几把。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2.5公里的毛路终于修成了。

但天有不测风云,2000年农历9月16日,年仅38岁的王中元,在一次协助腾达镇派出所抓捕一名惯偷的任务中,被歹徒刺中,不幸牺牲。王中元的英年早逝,给王家元带来了无尽的悲痛,也让春风人的致富之梦搁浅。

在回家为哥哥处理后事的时候,乡亲们拉着王家元的手,问:‚家元,你哥哥走了,路还没修完,接下来怎么办啊?‛看着乡亲们焦虑中带着期待的眼神,王家元一时语塞,无以言对。 加快发展的不竭动力

——一论大力弘扬‚春风精神‛

□本报评论员 此后几年里,王家元一直忙于打拼自己的事业,生意做得风生水起,越来越红火。但他从来没有忘记兄长的遗愿,也没有忘记乡亲们满含期盼的眼神。每每想起哥哥生前倾尽全力修建的道路,因为他的离开而成为一条断头路时,王家元胸臆间总是耿耿难平。他时时在思考着村里的发展,生意闲暇时,王家元还多次前往华北各地的农村‚考察‛,还到过山东寿光的蔬菜基地‚观光‛。一路走一路看,王家元的内心变得越发不平静——同样是农村,为什么我们那里就发展不起来?

2003年春节,王家元照例回家过年。儿时的玩伴对王家元诉苦说:‚你倒赚钱了,搬到县城住起了。可我们的生活,咋个还那么苦啊?‛‚你哥哥牺牲了,公路和产业都搞得半途而废,你应该出来想想办法,帮大家一把。‛看到家乡的贫困面貌,听着儿时好友的‚抱怨‛,王家元被深深地触动了。2003年底,他毅然决定放弃在外的生意,返乡办起了采石场,带领父老乡亲脱贫致富,并筹划着为家乡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情。

‚我并不想当村干部。‛王家元说,2004年11月份选举当天,他不是候选人,他正在筠连县城里。‚三老辈,快回来作就职演说,村民们‘飞票’选你当村主任了。‛当一个晚辈告诉他选举结果时,王家元竟然有些不知所措。乡亲们生怕王家元不愿出任费力不讨好的‚村官‛,一面热情支持,一面言语相激:‚我们选了你,你不能金蝉脱壳哈!‛

王家元也确实有些犹豫,小小的‚村官‛可是一份不轻的责任啊!但一想起哥哥的未尽之志,想起乡亲们的渴望和期盼,一种神圣的使命感,在他心中像火一样燃烧起来,他爽快地答应担任村主任。

可是,王家元的决定却没有得到妻子和父母的支持,鉴于此前哥哥当村主任后不幸牺牲,家里人一致反对他的选择。妻子埋怨他:‚你现在生意做得好好的,为什么偏偏要去当那个吃力不找钱不讨好的村干部?‛父母也反对他:‚就这样的条件,你有能力去改变吗?‛

一方是乡亲们的重托,一方是亲人的责难,王家元有些迷惘了,他不知道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也不知道自己该怎样做。

夜深人静的时候,王家元独自来到哥哥王中元的墓前,冥思苦想。望着哥哥的坟头,他突然感悟出:哥哥牺牲时38岁,我当上村主任也38岁,除了乡亲们的期盼,冥冥之中也似乎是哥哥理想的延伸呀!王家元坚定了信念,我一定要完成哥哥的遗愿!

‚飞票‛选中王家元,在前村主任王中元烈士牺牲后,这是春风人致富梦想的又一次启航。

刘炳付,2004年换届选举中被组织推荐出来的两名候选人之一,但‚飞票‛事件使他落选。‚我当时投了王家元一票。‛五年多过去了,说起那次选举,这位四十多岁的汉子对当初自己的选择感到自豪。刘炳付当年是春风村龙塘组组长,在王中元牺牲后担任过一段时间的代理村主任,所以被列为了候选人,但他打心眼里认可王家元的能力。‚现在是市场经济时代了,王家元会做生意又见过世面,人品也不错,我佩服他!‛说话间,刘丙付竖起了大拇指,‚现在看来,我选对了,春风村人选对了。‛

正如省委刘奇葆书记总结的那样,春风村的发展,首先得益于一个非常优秀的村支两委班子和一个非常优秀的带头人。几年间,春风村以王家元为班长的两委班子,带领春风人实干苦干加巧干,走上了一条共同致富的道路。王家元也成长为一名共产党员,在2007年的村党支部换届选举中,他以高票当选为春风村党支部书记。 石头缝里修出的环山路

‚猫咡湾石头多,小的小块块,大的大砣砣,山穷人更穷,水洗光坡坡。‛一首民谣《石头歌》,形象地再现了春风村的险恶地形和穷困面貌。漫山遍野的石头,让春风村与外界的联系只能依靠一条条羊肠小道。

‚当年,我们要出去卖点苞谷、海椒之类农产品,要翻20多里的山路。天一亮就出发,中午才能进城,摸爬滚打是常有的事。‛说起走小路的那段日子,今年75岁的村民刘超群仍十分感慨。

与刘超群老人一样,52岁的朱永芬说起那些交通闭塞的日子,也感慨万分:‚有时候下着雨,路很滑,背着一大背李子在这黄泥巴混着油矿石的地上根本走不稳。走一路摔一路,李子滚一路,走到县城了,顾不得全身的泥巴,只得抓紧时间找地方把李子洗干净赶紧卖。那个时候真是很艰苦又狼狈啊……‛

出行难,多年来一直困扰着春风村的所有村民,是春风人难以致富的第一只拦路虎。眼看着外面条件好一些的村庄陆续修通了公路,村民们都在期盼:我们何时能建起一条自己的致富路?

‚那个时候村里修路,镇上只有精神支持,没有任何资金补助,修路的钱全得村民自己筹集。‛曾经担任过春风村委主任的蒋茂银说。对于十分穷困的春风人来说,要自己出钱修一条路谈何容易。虽然曾经有烈士王中元等人百般努力,但直到2004年,全村仍然只有两条长4公里的泥结石路,且是无法通车的断头路。

2004年11月,刚被选为春风村村主任的王家元,一上任就与时任村党支部书记王水邦召开村民大会,并公开了村支两委的目标:三年之内打通连接全村三个组的7.8公里长、4.5米宽的环形路。

‚修不通路我们就让位。‛王水邦、王家元对在场村民作出承诺。村支两委的决心,也代表了所有村民的共同心声,村民们报以热烈的掌声。

2004年12月的一个夜晚,村支两委在春风组召开了村民小组会,议题就是如何修建春风组通往山下的2.5公里出山路。

‚这条路的走向大家都知道了,现在关键是如何解决资金和占地问题,大家有什么想法先说说。‛会上,王水邦、王家元首先征求村民意见。

‚只要能把路修起来,我们出点钱、出点地都值得。‛村民陶堂进首先发言。

‚占用我家的土地不用补偿一分钱。‛村民赵玉龙说。

‚我借钱也要把资金筹集起来。‛村民胡怀彬说。 ……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对修通公路表现出空前的热情。

规划的线路刚好要占用村民李吉友奶奶的坟墓,王水邦和王家元有些担心,李吉友会不会同意迁坟呢?

大家把目光投向了李吉友。坐在角落的李吉友拿掉含在口中的旱烟,缓缓地说:‚我穷了几十年了,奶奶一定希望我过上好日子,现在就要修路了,我想她老人家一定会支持我们的。‛李吉友的表态,让大家一颗悬着的心终于踏实了。

很快,一个集资和用地方案就形成了:村民人均出资200元,党员、干部、民兵带头;春风组39户人家,每户每天出工一人。

‚修路所需的所有沙石料,就在我家的采石场拉,由我一个人全部负责。‛末了,王家元对大家说。

小组会结束后第二天,村民们就开始抡着钢钎、二锤投入到村道的建设大潮中,寂静的山村一夜之间沸腾起来,变成了热火朝天的工地。

三个多月后,2.5公里碎石路修通了。第二年李子成熟的时候,山外的越野车破天荒第一次开到了春风村的李子树下。曾经极其闭塞的春风村出山难、运输难问题得到了缓解。

春风人以自己的苦干实干,不仅换来了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也换来了上级党委政府的支持。2006年,全市农村公路现场会安排在春风村召开,春风村抓住这次难得的大好机遇,再次掀起了修路高潮。

到2006年底,中沙组到春风组的2.8公里断头路打通。至此,春风村7.8公里环形碎石路全面贯通。

2007年,筠连县提出‚群众打底子,政府铺面子‛的通村水泥路的政策,前提是路基必须符合县上要求,并要经过有关部门的检查验收后才能得到铺路资金。

获得这一消息后,春风村再次全村总动员,村民踊跃集资20万元,用最短的时间修整夯实了全村7.8公里环形路路基。

春风人对路的渴望感动了上级部门,很快,一笔250万元的专项修路资金划给了春风村。这笔巨资激发了村民更大的修路热情,短短的几个月时间里,贯穿全村的7.8公里水泥路就全部铺成。2008年10月,春风村在为祖国生日欢庆时,也在为建起了水泥路而欢呼。

如今,大卡车开进了春风村,小轿车也开进春风村了。从山下水茨村驱车前往春风村,只需要短短五六分钟。大约一刻钟的时间,便可抵达村里的最边远处。

路,连通外面的文明世界,也刺激了村民的致富激情。在交通改善的拉动下,春风村2008年消灭了危草房,农户全部住进了新瓦房;村里建起了11口人畜饮水池,铺设管道11800米;全村修建沼气池136口,解决了全村70%农户的燃料问题;修通了12公里的便民路,全村形成了13公里的旅游环线。

‚有人说,春风村这个典型其它地方不好学,因为这个村得到上级很多的支持。‛而今已任腾达镇党委副书记的石均说,‚不错,春风村先后得到了各级370多万元的支持。然而,春风村得到的支持是自己抢抓机遇,自己率先苦干实干,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的。‛

‚机遇总是钟情于有准备的人。对于那些不能脚踏实地苦干实干谋发展的人、对于给了钱也干不好事的人来说,春风村正是他们好好学习的榜样。‛石均意味深长地说。 山旮旯造出的聚宝盆

幅员面积5200亩的春风村,石漠化面积就占据了三分之一。被环境学家称为‚地球癌症‛的喀斯特地貌,让春风村很难种植粮食。过去,春风村因严重缺水导致缺粮,村民都住破草房,很多人家每天只能吃两顿饭。勤劳的春风人尝试过种海椒、种火葱等产业,但都没有形成气候,艰苦的自然条件似乎把春风人逼进了死胡同。

‚祖先留给我们的是石头,难道我们就只能永远守着石头过穷日子吗?‛面对发展困境,村支两委一班人也在不断地反思。

2001年年初,时任春风村党支部书记的王水邦和村主任蒋茂银再也坐不住了,他俩商量决定,要在全村召开一次‚诸葛亮会‛,共同商讨发展大计。 主意确定后,王水邦、蒋茂银开始了准备工作,邀请县上专家对土地进行论证,对市场进行分析。

3月的一天,应邀而来的专家和部分村民代表围坐一堂,正式开始了经过精心筹备的‚诸葛亮会‛。

‚海椒种了、火葱也种了,还是没找对路,看来还得考虑其他的门路。‛党员刘远恒说。

‚外地很多地方发展得那么好,我们可以去学习啊。‛村民陶堂进说。

‚春风村地质条件特殊,发展产业得因地制宜,不能盲目发展。‛县上请来的专家开始发言了。

‚我们调查发现,这里的岩石缝隙中有黄泥堆积,虽然不适宜种庄稼,但非常适宜栽李子树,因为石灰石具有很强的聚热功能,白天日照强时,石头吸收了大量的热能,在夜间持续释放热量,促使李树糖分聚集,生长出的李子水分充足,味道纯甜可口。‛

‚我们还了解到,与春风村相距6公里的筠连县城,每天水果需求量多达五六十吨,目前水果供应远不能满足消费需求。‛

‚经测算,如果地里继续种庄稼,每亩收入三四百元,再套种李子,加上科学管理,每亩收入可达到5000元以上。‛

……

专家的话让村民茅塞顿开:有如此好的李子生产条件和市场需求,我们为什么不去发展李子产业呢?

有了共识,会议开得十分顺利。在综合了大家意见后,王水邦、蒋茂银提出:首先在环境最适合的春风组成规模栽种李子。

看准了目标,最紧迫的工作就是要迅速‚干‛起来。然而,真正要让广大村民放弃祖祖辈辈种惯了的‚主业‛庄稼,去栽种在人们眼里还是‚副业‛的李子,不少村民有些犹豫。

‚就在很多村民出现畏难情绪的时候,村支两委要求所有村组干部和党员首先带头示范。‛老党员刘远恒回忆当时的情景说。他自己就是当年带头栽种李子的党员。‚石头缝里土壤太薄,我们一家人每天一早就背着背篓,到几里外的山上去找土,一背一背地背回来,填在石头缝里。栽了李子苗,全家人又要从很远的地方去挑水浇灌。‛回想起那段艰苦日子,年过六旬的老刘眼里有些湿润起来。

几年过去,老刘家的李子已经从最初的一亩多发展到如今的30多亩。去年,仅李子收入一项就达10多万元,刘远恒也成为村里名副其实的‚李子大王‛。

2004年,春风村的李子迎来了又一个丰收的好年景,春风人看着满枝满树的沉甸甸的果子,心里充满了喜悦。可是谁料,这一年春风村的李子刚上市,还能卖3元一斤,随着越来越多的李子集中上市,种植李子较多的村民们开始担心自己的卖不出去,不假思索地选择了薄利多销。2元一斤、1.5元一斤、1.2元一斤、1元一斤,村民们争先恐后地卖出更低的价格,到最后竟卖到5毛钱一斤,独具特色的春风李一度淹没于市场。

互相杀价的混乱市场将直接毁掉整个李子产业,村民们致富梦想眼看就要破灭。村民们着急了,村干部们更是急得团团转。怎么办?怎么办?

面对这一棘手的问题,村干部请来李子大户们召开紧急会议,倾听大家的想法。大家不约而同地想到:必须有一个专业合作组织来统一管理。

‚对,我们必须尊重市场经济的规律,按章法做生意,否则只能自毁产业。‛李子大户的想法与村支两委的意见不谋而合。

2005年3月,春风村李子协会应运而生,实现了李子产业的科学生产和管理,同时实行统一包装、统一定价的规范化销售。李子协会还与筠连县昕星果业公司签订了预售合同,确定了当年每斤不低于4元的保护价,有效保护了果农的利益。

与此同时,村里找到县工商局领导并得到他们支持,为李子协会免费注册了‚猫咡湾‛李子商标,春风村李子的名气一路走旺,远销省内外。

为树立品牌,扩大影响,创造更大的附加值。村里开始谋划举办李子节。经过精心准备,2006年3月10日,春风村首届李花节正式开幕。

当天,县城里的、市里的、市外乃至省外的数万名游客纷纷慕名前来,休闲观光,赏花游玩,春风村名声大振,这带给春风村的又一次致富机会。

‚客人来赏花,还要吃饭。为何不让村民发展农家乐呢?‛王家元等村干部想到就干,挨家动员临近路口的村民,在游客来看花时,尝试搞一些农家乐。

朱永芬就是被动员起来的最早开办农家乐的村民。

‚最初村干部来动员我们办农家乐,我们还觉得好笑。我们农村人卖粮食、卖蔬果,还从没卖过饭。‛朱永芬说,‚后来我们把办农家乐这事跟在成都龙泉驿工作的儿子说起,他非常赞成,于是很快就有了这个 ‘刘家花园’。‛

刘家花园是春风村有史以来出现的第一家农家乐。朱永芬至今还记得,刘家花园开业第一天就摆了6桌席,总收入500多元。接下来,刘家花园生意越来越好,有时要接待30多桌客人,还有的时候是客人太多根本接待不了。

有了刘家花园的带动,很快,‚胡家李园‛、‚陶然居农庄‛、‚快乐农家‛等一个个农家乐也张罗了起来。

连年以花为媒,举办李花节,春风村的人气越来越旺,农家乐的生意也越来越好。目前,春风村成规模的农家乐已经发展到了18户,每年农家乐实现收入60多万元。

如此巨大的效益已经让更多的村民准备投身到农家乐,在春风村,随处可见村民在为开办农家乐而作各种开张准备。

春风组的胡怀彬,自从办起了‚胡家李园‛,家庭收入跟以前完全是两重天。赚取了第一桶金的他,不仅建起了舒适漂亮的新房,还把在外打工多年的弟弟胡怀银也喊了回来一起种李树、办农家乐。

因为贫穷,33岁的胡怀银一直找不到对象,去年却迎进了22岁的云南姑娘刘邦艳。人们问她:‚为什么要嫁到这里来?‛刘邦艳说:‚这么一个好地方,谁会不喜欢呢?‛

曾几何时,‚有女不嫁猫咡湾‛让春风人自惭形秽、抬不起头。眼下,在李子产业和农家乐的带动下,春风组人均纯收入已经达到9000元,‚有女争嫁猫咡湾‛已成春风村的又一种说法。

‚没想到啊,这个过去被人看不起的山旮旯,现在竟成了聚宝盆,成了大家羡慕的好地方。‛多年前走投无路被迫安家春风村,如今已是 ‚陶然居农庄‛老板的陶堂进说。

因地制宜、勇闯市场、科学发展,春风人虽然没有这样精致的总结,却就是这样一步步奋斗,走向富裕的。 50元租金的后续效应

春风村有春风、中沙、龙塘三个组。

李子产业的发展,让春风组的村民率先致富;但是中沙、龙塘两组的土壤条件却不适合李子产业的发展。春风组发展了,如何让另外的中沙、龙塘两组的群众也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呢?这是摆在王家元等村干部面前的又一道难题。

在中沙组、龙塘组,有一片多年前遗留下来的废弃茶园,由于长时间没有得到有效利用,这些废弃茶园杂草丛生,淹没在荒山野岭之中。

既然石头缝里也能变出聚宝盆,这些荒废的土地为什么不能好好利用呢?2006年2月,腾达镇党委委派退居二线的原党委副书记、人大主席郝忠全到春风村任兼职党支部书记。一走上岗位,郝忠全就与村主任王家元等村干部一道,深入研究中沙、龙塘两组的发展。

就在村支两委苦苦寻找出路的时候,这年4月,三位不速之客走进了春风村。

郝忠全、王家元很快就了解到,三位客人名叫周波、刘祖军、余世友,来自高县陈村。他们此次来到春风村,是在寻找一片适合发展花卉苗圃的土地。

这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会,怎能错过?郝忠全、王家元当即向周波等人推荐了那片废弃的茶园。

周波三人经过考察发现,地处中沙组和龙塘组交界处的茶园海拔为600-800米,从土壤地理和气候环境来看,很有开发价值。可是一不通水二不通电三不通路的现实情况,让周波等人产生了畏难情绪。

反复核算后,周波等人开出每亩年租金50元的一口价,表示多一分都不愿租,附加条件是村上负责‚三通‛,初步打算租地320亩,租期30年。

320亩土地一年只能赚16000元的租金。驻村干部石均听说后,立即找郝忠全、王家元叮嘱说:‚低于每亩每年100元免谈!不要拿村民的命根子开玩笑!‛

郝忠全、王家元却有自己的盘算:土地荒着还是荒着,租金是少了点,但可以赚工钱啊。他们找到已经准备打道回府的周波等人:‚我们可以按每亩每年的租金50元拿出这块地。但我们也有附加条件,以后花卉基地的所有用工必须首先请我们春风村的人。‛

‚这个条件我完全同意!‛对方也毫不含糊。

有了明确的承诺,郝忠全、王家元很快就找来涉及到被租用土地的村民,向大家介绍了情况,并耐心地作了解释。出乎意料的是,所有涉及租用土地的村民,一致举手赞成土地出租。

春风村由此破天荒地引进了第一个开发商;也迎来了第一个建立在村里的公司——筠连县佛来仙居园林有限公司。

虽然成功引进了企业,但同时也必须兑现承诺。为改善基地的基础条件,村支两委将修建环村公路的方案作了改动,再次组织沿线村民无偿把土地让出来修路。短短一个月,村上组织劳力,修通了花卉苗圃基地两公里的断头路,后来还铺上了水泥路面,并在园区修建了4000米水泥便民路。 为解决水源问题,村干部带领村民冒着烈日寻找水源,组织群众专门为花卉基地修建了100立方米的蓄水池8口,安装了2000米的引水管道。

为确定园林种植品种,村上的干部亲自陪同周波等人到温江、郫县、都江堰等地考察。为购买珍贵品种,村上开具证明、介绍信予以协调。

这一切,令入驻春风村周波等人格外感动。有一件事,至今还让周波记忆犹新。‚2006年秋天的一个晚上,天下着大雨,我们运的一车桂花树苗翻倒在春风村路边荒坡下。如果树苗不能及时搬上来,就要被雨水泡坏腐烂,那可是十几万的损失呀。‛周波回忆说,‚正在焦头烂额的时候,村上干部带着一帮人,冒着大雨赶来了,在没有任何机械和安全设施的情况下,硬把车拉了上来,把树苗又装上车了。‛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园林公司快速发展。基地里种植了桂花、茶花、紫薇、红叶李等10多个品种,共10万多株,面积扩大到680亩。同时公司还开发林下‚移动圈舍‛放养桂花乌骨鸡和开展‚林业生态农家旅游‛。

恰如当初的约定,花卉基地的发展壮大,首先受益的还是当地农民。‚三年来,光工钱我们就开支了五六十万,请的全是春风村本地人。‛周波说。

龙塘组村民周均和共租了近6亩地给公司,四年来虽然土地租金只挣了1200元,但在公司挣到的打工费就有近20000元。

打工不是目的,自己当老板才有赚头。去年以来,春风村村支两委在广泛考察了外地土地流转做法的基础上,开始代表村民与佛来仙居园林有限公司商谈合作开发千亩花卉种植基地的事情。

‚新的合作比此前单纯的租用土地更进一步,我们的村民将用土地入股分红,风险公司承担,利益共享。‛王家元介绍说。

佛来仙居园林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波告诉记者:‚目前,我们正在实施‘公司+农户’的开发方式,由公司出苗子、出技术、出管理,农户出土地、出人工,采用合作经营的方式打造春风村的第二个千亩产业——千亩花卉基地。‛

在发展花卉产业的同时,春风村还从雅安、泸州两地引进 ‚乌牛早‛、‚平阳特早‛等优质良繁茶苗,在中沙组、龙塘组建起了优质良繁茶基地。

50元租金的租约,打开了春风人的新视野。而今千亩茶园已具雏形,春风村已将兴办茶厂提上了日程。‚我们打算建好厂房后招商引资,只为能引进技术先进、资金实力强的企业来我们春风村发展。‛村支书王家元这一席话,虽然朴实无华,却展示了春风村的发展蓝图,也展示了春风人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历练出的更加开阔的眼界和更加开放的胸襟。

站在春风村海拔880米的三角山顶峰向下俯瞰,在蜿蜒起伏的崇山峻岭中,右边是郁郁葱葱的李子林,左边是青翠欲滴的茶园,中间是繁花似锦的花卉苗木林,好一幅如画的乡村美景!‚春观花,夏品果,秋闻香,冬尝凤‛,李子、花卉、茶叶‚三个一千‛产业的快速发展,让春风人走上了共同富裕之路,让春风村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发展局面。

掩映于葱绿的李子林间,春风村曾经嶙峋峥嵘的石灰石,如今竟成一道珍奇风景。春风人在便民道旁的这些石头上,刻上了‚日勤三省,夜惕四知‛、‚一生勤为本,万代诚作基‛等格言警句。‚这既是献给外来游客的人文景观,更是留给我们自己的永不能忘的警策。‛春风人这样说。是的,这些仪态万方的石头,这些历经岁月淘漉的箴言,的确可以时刻警醒一代代春风人,是怎样从艰苦过去走来,将如何向美好未来走去!诚如是,他们必将走得更稳,走得更远!

春风村党组织报告

春风

春风

春风

春风

《春风》

春风

传奇

腾达镇春风村创建文明村工作总结1

春风和谐

春风村传奇
《春风村传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唐传奇题材 春风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