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三农政策

发布时间:2020-03-03 13:02:0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一、背景材料

1.继2004年1月中央下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后,2005年1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即第七个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公布。文件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政策。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把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切实抓紧抓好。

2.2005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仍然是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要采取更直接、更有力的政策措施,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主要措施是:减免农业税,取消除烟叶以外的农业特产税,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对部分地区农民实行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对重点粮食品种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大幅度增加对农业、农村特别是粮食主产区的建设投入。全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共2626亿元,增长22.5%。同时,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3.2004年,是我国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年,也是农业和农村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的一年。突出表现在六个方面:一是粮食生产出现重要转机。全国粮食总产量预计9389亿斤,比上年增产775亿斤,是建国以来粮食增产最多的一年。二是农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预计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396元,比上年增加314元,实际增长6.8%。三是农村改革迈出重大步伐。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粮食购销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农村税费改革进入取消农业特产税、减免农业税和配套改革的新阶段,农业税收制度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范围扩大。四是农村社会事业取得重要进展。五是扶贫开发取得显著成效。

二﹑ 主要内容

(一)“三农”问题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内涵

1.“三农”问题指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相互制约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振兴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

2.所谓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在一定地区、一定时期和一定经济技术条件下,由农业生产诸要素综合投入所形成的、可以相对稳定实现的农业综合产出水平。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大小,取决于土地、生产资料、机械和人力投入的多少,也取决于农业科技水平的高低和农业抗灾能力的强弱。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

(二)必须高度重视“三农”问题,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1.是由农业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是国民经济中最基本的物

资生产部门,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社会安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关系到我国在国际竞争中能否保持独立自主地位。

2.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贯彻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

3.是由我国“三农”问题的现状决定的。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仍然存在着基础比较薄弱,现代化水平比较低的问题。当前国民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是农民增收缓慢。农村经济结构不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激烈国际竞争的需要。

4.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具有重大的意义

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实现共同富裕的奋斗目标;有利于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城乡经济协调发展,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有利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三)解决“三农”问题的对策和措施

1. 生态、安全农业,建设现代农业。

2.在指导思想上,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多予,就是要加强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扩大退耕还林还草的规模,直接增加农民收入;少取,就是要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让农民休养生息;放活,就是要认真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把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出来,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3.稳定、完善和强化对农业的扶持政策。一是要坚持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二是要制定有利于农业发展、保护农民利益的政策。

4.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提高产量、质量和效益要靠科技进步,科技进步要靠人才,人才培养要靠教育。为此,必须重视农业与科技、教育的结合。

5.进一步加大农村改革力度,加大对农村投入力度。要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搞好棉花流通体制改革,推进农村税费改革,深化农村金融改革,探索土地经营权流转制度改革,加大对农业的资金投入和物质投入。

6.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

⑴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我国农业发展现状的要求

近年来,我国农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局面。但农业依然是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投入不足、基础脆弱的状况并没有改变,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并没有建立,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并没有消除,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明显滞后的局面并没有根本改观,农

村改革和发展仍然处在艰难的爬坡和攻坚阶段,保持农村发展好势头的任务非常艰巨。

⑵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利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有利于解决当前农业发展突出矛盾,增强农业发展后劲;有利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村社会的全面进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措施

①稳定、完善和强化扶持农业发展的政策,进一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②坚决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切实提高耕地质量;

③加强农田水利和生态建设,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措施;

④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科技含量;

⑤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发展环境;

⑥继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竞争力;

⑦改革和完善农村投融资体制,健全农业投入机制;

⑧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促进农民和农村社会全面发展;

⑨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

7.继续调整和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大力调整农产品结构,全面优化农作物品种,努力提高农产品质量;优化农业内部的产业结构,加快发展畜牧业、水产业;合理调整农业生产的区域布局,发展特色农业,发挥各地农业的比较优势等),努力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8.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实行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的经营方式。

9.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步伐。

三、与教材的结合点

1.经济常识

⑴社会主义本质。高度重视“三农”问题,有利于调整经济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加速农村经济的发展,协调城乡发展,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⑵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的基础地位,把农业和农村的发展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改善农民工就业环境,解决农民工

欠薪问题,加快小城镇建设。

⑶巩固和发展公有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长期稳定和完善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有条件的实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这些发展农业的政策和措施没有改变农村集体所有制性质。

⑷市场调节和国家宏观调控相结合。一方面,农业发展要面向市场,尤其要加快粮食购销市场化程度进程,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基础性作用。另一方面,还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加大对农业的投入,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切实保护农民利益。

⑸价值规律的作用。粮食等农产品价格的波动,农业科技的推广和利用,是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表现。国家采取有效措施,积极调整农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增加农民收入,取消农业特产税、减免农业税,体现了自觉利用价值规律。

2.哲学常识

⑴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党和政府根据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实际情况,根据农民收入增加困难的现状,及时制定了解决“三农”问题的各项政策和措施,体现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哲理。

⑵联系的观点,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三大产业之间的关系,“三农”问题之间的关系,城镇化发展和“三农”问题的关系,小城镇建设要同壮大县域经济﹑发展乡镇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相结合等都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三农”问题解决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体现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⑶办事情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党和政府把“三农”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发展小城镇的关键是繁荣小城镇经济体现了抓主要矛盾的哲理。

⑷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解决“三农”问题任重道远,以及通过调整农村经济结构推动农村经济发展,都体现了量变和质变的辨证关系原理。

⑸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是依靠亿万农民,要激发广大农民群众艰苦创业的积极性,发扬自强不息的精神,体现了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的哲理。

3.政治常识

⑴国家性质和国家职能。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的体现和要求。国家高度重视“三农”问题,采取各项措施促进农村的发展,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实施城镇化发展战略,体现了国家行使组织经济建设职能和社会管理职能。

⑵国家机构组织活动原则。国家机构重视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努力增加农民收入,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加快城镇化建设,体现了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⑶党的性质和宗旨。我党重视“三农”问题,充分体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工人

阶级的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的性质。

⑷“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中国共产党关注农民问题,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体现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4.历史地理

⑴历史学科

①中国古代不同政权实施的农业政策,对农业产生不同的影响。中国古代的井田制、初税亩,汉代的休养生息,唐朝的两税法,宋代的王安石变法,明朝的一条鞭法,都不同程度地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②中国历代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和主要农业成就(如农田水利建设的成就等)。

③中国共产党在各革命阶段采取的土地政策。

④新中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变革:土地革命、农业合作社、人民公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⑵地理学科

①我国土地概况、区域特点、气候类型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②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充分利用现有各种农业资源的同时,要加强农业生态环境的建设,协调经济建设与保护环境、资源的关系。

③结合我国城镇化,分析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

④世界农业发展和粮食问题对我国农业和粮食问题的影响。

三农”政策

三农政策

“三农”政策论文

涉及三农政策

“三农”政策与引进外资

形势与政策_三农

农业科技与三农政策

农业科技政策与三农政策

国家政府三农政策

村官考试三农政策

三农政策
《三农政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最新三农政策 三农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