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农信社,三农政策中不可或缺的角色

发布时间:2020-03-03 16:11:4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农信社,三农政策中不可或缺的角色

——以安徽省为例

一、农信社在实践三农政策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农村信用社在新农村建设中作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应发挥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及时清理发展思路,制定战略目标,这样可以促进农民增收、增效,支持农村经济的发展,可以培育和发展农村优势产业,大力支持农户各种基地的建立,大力支持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和生态农庄的建设,大力支持节能,节水、节地、节材的环保事业,从而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的增收。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无论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

二、三产业,增加农民收入,还是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都离不开资金的投入。新农村建设需要投入的大量资金必须由金融机构来承担。新农村建设为金融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市场,对于农村信用社来讲,既是挑战,也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

农村信用社在新农村建设中作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应发挥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及时清理发展思路,制定战略目标,这样可以促进农民增收、增效,支持农村经济的发展,可以培育和发展农村优势产业,大力支持农户各种基地的建立,大力支持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和生态农庄的建设,大力支持节能,节水、节地、节材的环保事业,从而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的增收。

农信社经过多年的信贷投放,为服务三农和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农村信用社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

1、是全面推进我市农村小康建设的重大任务

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事关农业、农村、农民,更关系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党的“十六大”确立了新世纪前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明确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我市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是近年县城信贷投入的主渠道,成为助推“三农”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推动器。

2、是连结“三农”的金融纽带

信用社服务“三农”,它不仅有利于解决农民贷款难的问题,还有利于加强信用社与广大农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密切基层党政与群众的关系。通过对农户经济信息的调查,一次确定贷款受信额,同时核发“资信卡”。农户随用随贷,周转使用,建立了信用农户档案,有效地简化了农户贷款手续,降低了农户贷款成本。对缓解农户贷款难,支持其增产、增收起到了重要作用。干部和群众走近了,共谋发展,群众对基层干部的工作也产生了理解,干部的工作也好开展了,正如洒志乡的党委书记黄平所说,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真正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农民得实惠,信用社得发展,乡镇的各项工作如计生工作等开展起来也较顺利了。老百姓通过信用社的支农工作转

变了对政府工作的认识,给政府、老百姓信用社架起了一座金融桥梁。

3、是发展农村经济的主力军

农村信用社在实现城乡二元经济协调发展、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稳定等方面起到生力军的作用。从1997年人民银行管理农村信用社以来,我市的农村信用社不断地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农村信用社始终坚持“立足三农,服务三农”的方针做了大量的支农信贷服务工作,帮助农民增收致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方面起了积极的作用。截止2003年10月份,我市农村信用社支农贷款92267万元,占贷款总额的83%。支农贷款余额比年初增加19322万元。占农村信用社新增贷款的81.2%,有力地支持了我市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农信社在实践三农政策中存在的问题

农信社与农业银行脱钩后,在人行和银监会的领导下,农信社在信贷支农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县域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其它金融机构无法替代的作用。但是,与“三农”经济的发展需要相比,还显得不够。还存在着诸多的“贷款难”、“不适应”等问题。

1、就放款而放款。多年来,农信社在经营上的计划经济色彩较浓,按计划放款,就放款而放款意识根深蒂固。加上近年来推行的绩效考核制度,各项经营指标都落实到人,并与个人报酬联系起来。个人的任务意识得到加强,但也助长了员工的短期行为和掠夺经营行为。员工只顾贷款放得出去,利息收得回来,就不顾借款人自身品德、债权债务以及偿还能力等情况了。在这种情况下导致了大量的贷款违规行为和贷款质量问题。如普遍存在的人情贷款、跨地区贷款、冒名贷款、化整为零贷款。等等。

2、被动经营型占主导。由于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员工习惯于过去的工作态度,官办作风、衙门习气以及金融部门优越感形成的别人求我,我不求人的思想,养成了员工守株待兔的经营行为。员工缺少主动意识。特别是那些思想不健康的员工还有点权力“寻租”味道。等客上门,凭感觉、凭印象、凭经验贷款。成了主要的经营行为。一些理智的人并不愿意贷款,相反,一些胆大的、敢于承担风险的人和关系人成为了主要客户,一些真正需要贷款的客户,往往不知道如何办理。

3、粗放经营型占主导。在新旧体制转型期,农信社的经营行为必然表现为粗放型。制度乏力,管理不到位,贷款政策和办贷程序透明度不高,暗箱操作现象时有发生,要么凭熟人,凭关系贷款;要么凭财产抵押贷款。贷款“三查”制度流于形式,业务流程、管理流程很不规范。大额贷款、超权限贷款、自批自借贷款、贷款要素不全、贷款合同文本不规范、贷款无档案或档案不全、贷款诉讼时效过期以及诈骗贷款。等等。屡见不鲜。贷款质量低劣,信贷资金周转不灵,时常困绕着农信社。

4、单向经营型占主导。农信社在放款中,从本位出发,单向考虑自身资金的安全,如在贷款发放中,强调除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外的其他贷款一律实行资产抵押方式,提高客户贷款门槛,把大量优良客户堵在门外。农信社这种过于稳健和保守的作法,就不能跳出放款这个圈子,从信贷资金运动规律出发,研究整个经济与金融的运行机制,站

在企业与农信社整体的高度,考虑贷款的投向投量,从农信社与客户互动的角度,考虑贷款的具体运作。其结果必然伤害广大客户的借贷热情。形成对客户的不公正、不公平、不公开。那些真正想做事业的、真正能办事业的;那些真正讲信用、真正有偿还能力的可能贷不到款,而那些不会干事、不想干事、玩世不恭、专门钻银行空子搞钱的人,可能大把大把地贷到款。

三、农信社在实践三农政策中应采取的对策

1、转变观念,创新思维,调整战略。面临着生机昂然的“三农”经济,农信社必须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革。用市场经济的思想来武装自己的头脑,用营销的理念来运作业务,立足社区,服务三农。树立大农业的观念,积极寻找优良客户。这样农信社的经营视野才能开阔,发展才有广阔空间。在服务“三农”经济中,农信社既要注重帮助农村中的弱势群体脱贫致富,解决温饱问题,同时也要积极寻找新的贷款机会,挖掘农村中的优质项目,优良客户,从更高层次上支持和服务“三农”经济的发展 。要积极支持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的项目,积极支持发展农村现代流通、旅游、社区服务等第三产业。特别是对农村中的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以及农村中的基础设施、公益事业,科学技术等产业的支持。农信社要站在整个“三农”经济的高度思考经营问题,要把信用社溶入到“三农”经济中去,与“三农”经济同发展。不能单向思维,就放款而放款;不能把金融与经济割裂开来,形成两张皮。信贷资金只有与生产经营资金溶为一体才有生命力,才能实现价值增殖。农信社只有与“三农”经济形成良性互动,才能真正找到自己的市场定位,发挥自己最大的比较优势,体现自身的最大价值。

2、树立现代商业银行的经营理念,强化服务意识。制约着农信社发展的最大瓶颈就是服务、服务理念和服务手段的落后。早开门、晚关门、中午不关门是农信社的服务本色;守着柜台、坐等客户、办结业务是农信社服务的三件套。这些都远远不能满足发展着的“三农”经济的需要。农信社只有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农信社要更好地服务“三农”经济,牢牢占领农村这块市场,就必须树立现代商业银行的经营理念,以追求客户、职工和股东利益最大化为目标。要树立客户至上的观念,深入到客户当中去,倾听他们的呼声,了解他们的需求,站在客户的角度研究农村金融,研究客户心理,研究客户需求,研究客户前景。要为客户着想,参与客户管理,为客户提供咨询服务。要树立客户需要就是我需要,客户发财就是我发展的理念,创新服务手段,创新服务品种,为客户提供多样化、多视角、多层次的金融服务。让客户有选择、有比较。让客户感觉到现代农村金融给他们带来的金融便利。只有这样,农信社才能适应“三农”经济的需要,才能与“三农”经济同步发展。

3、改革管理制度,建立信贷与“三农”经济互动的机制。农信社要溶入到“三农”经济中,与“三农”形成互动,就必须对现有的管理制度进行改革。一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业务经营,强化发展意识,做大做强做优业务。要正确处理好规模与效益、速度与质量、管理与发展的关系,实现稳健、均衡、可持续、高质量的发展。二要学习现代商

业银行的先进管理制度,强化服务意识、责任意识、规范意识和管理意识。从人性化角度,按照安全、便捷、有序、有利管理的原则,对现有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进行再造。简化贷款手续和不必要的程序,提高办事效率。三要以客户为中心,强化集约经营的理念,实现农信社增长方式的转变。在继续做好小额农贷品牌的同时,积极开发其他贷款业务。要有市场意识,从分析现有客户、了解潜在客户、巩固优质客户入手,改革过去对客户不分青红皂白,一律实行抵押贷款的方式,积极推行对客户贷款的授信评级管理。中小企业始终是农信社关注的重点,个体私营经济始终是农信社客户中的重要群体,在信贷管理上把小额农贷的管理办法移植到个体私营经济贷款的管理上,与个体私营经济协会形成互动,对个体私营企业授信,掌握整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的品行、业务经营状况,确保资金安全。支持产业化上,跟“龙头”企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专业协会互动。对所有的客户进行分类排队,区别不同情况,贯彻有保有压的信贷原则。四要公开信贷政策、办事制度和程序。实行阳光操作、透明办公、有情服务。

4、建立信息披露制度,创造农信社与客户互动的良好环境。政府要加强服务,引导和督促有关部门建立为客户服务的中介组织,严肃个体工商户和民营企业以及其他经济组织的市场准入、登记发照、资产评估、验资报告和信息披露等制度。为农信社和客户良性互动,打好基础。

5、创新金融品种,不断满足“三农”经济中日益增长的金融服务需要。农信社除了在信贷上加强服务创新外,还要在结算和其他中间业务领域为“三农”经济提供更多的便利。如结算上,要加快电子网络建设步伐,早日实现结算通存通兑。又如结合农村特点,围绕理财和消费两大领域,要积极推出理财类金融新产品,为农民理财。要开展市场调研,并借鉴其他银行产品开发的经验,使农信社的产品更好地服务农村经济发展,满足农民各方面的需求。

三农”政策

三农政策

三农政策

“三农”政策论文

涉及三农政策

农信社“三农”业务可持续发展调研材料

两会报告中提出的“三农”政策

“三农”政策与引进外资

形势与政策_三农

农业科技与三农政策

农信社,三农政策中不可或缺的角色
《农信社,三农政策中不可或缺的角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