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二氧化碳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0-03-02 10:07:3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第六单元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1课时)

河北省三河市第四中学

赵应其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将充分利用“云南图书馆二氧化碳泄漏”这一焦点新闻,深度挖掘科学知识、安全教育、思想教育素材,加强化学知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该事件中去发现二氧化碳的性质,并能用掌握的知识去解决二氧化碳泄漏事件中的一些问题。

为突出二氧化碳化学性质这一重点,课堂通过学生自主合作进行实验探究,让学生参与学习,主动学习,渗透性质决定用途的学习思想。为了突破二氧化碳与水反应这一难点,我充分利用学生做二氧化碳溶解性的实验成果进行再探究,把教材中的四个验证性实验细化为三个步骤,即“二氧化碳与水发生化学反应了吗?”“反应生成了什么物质”?“碳酸有什么性质?”,引导学生通过进行猜想、设计实验、验证猜想、得出结论等步骤进行探究,适当调整了教材上的操作顺序,加强了现象对比,探究过程和结果更易让学生接受。在教学过程中,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努力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充分体现化学学科特点,把新课程的指导思想应用在情景创设→科学探究→概括整合→拓展运用等教学环节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精神,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掌握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②会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①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分析和归纳;

②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培养语言表达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让学生认识掌握科学知识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教学方法】

采用“引导——探究”的教学模式和学生互动合作的学习方式,在多媒体辅助下,通过情景创设→科学探究→概括整合→拓展运用等环节,促成知识、技能和价值观的形成。

【教学用品】

教师:酒精灯,带导管的橡皮塞,试管、白铁皮架(有两个阶梯),蜡烛,火柴,烧杯,染上石蕊的小纸花(若干),装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5 个,装有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装有稀醋酸、稀盐酸、水的喷壶各一个,澄清的石灰水,雪碧一瓶。

学生:共分25组,每组提供盛水的烧杯,装有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2个,火柴,白铁皮架(有两个阶梯),蜡烛,玻璃片。

实验改进:倾倒二氧化碳时,在烧杯口斜放块玻璃片,隔开蜡烛燃烧产生的热量,实验成功率更高;把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由教材上的验证性实验改为学生探究性实验。

【教学过程】

〖情境创设〗

教师活动:

播放关于《云南图书馆二氧化碳泄漏》的新闻。 引出二氧化碳

课件出示课题

学生活动:观看,回忆,思考

〖科学探究〗

一、二氧化碳的性质

1.从生活中学性质 教师活动:

[课件]:(针对以上事件有两家媒体的报道是这样的:

媒体1:云南图书馆二氧化碳泄漏39人呼吸受困。

媒体2:云南图书馆二氧化碳泄漏39人中毒

[提问]:你认为哪个标题更科学?从中能得出二氧化碳的什么性质?

[课件]:无毒,但不能供给呼吸。

2.从已有知识归纳性质

[演示]:打开可乐瓶,冒出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课件]: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板书反应原理,强调可鉴别二氧化碳。

3.从实验中探究性质

①观察二氧化碳

[课件]:无色,无气味,气体

②倾倒二氧化碳

出示步骤,老师强调要点。

[巡回指导]

[课件]: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提问]:刚才的实验,你想到二氧化碳有什么作用?

能灭火是因为二氧化碳有什么性质?

③二氧化碳的溶解性

学生活动:根据刚才的现象总结性质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观察桌上的二氧化碳,说出相关性质。

熟悉实验步骤和要点,小组实验探究,记录现象和结论

学生汇报实验现象和结论 :

能灭火…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教师活动:

[课件出示步骤]

[巡回指导]

[课件]: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强调]:“能”溶于水

④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a.二氧化碳与水发生化学反应了吗?

[演示]:把两朵干燥的紫色小花伸入装有二氧化碳和水的瓶中。

[问题1]可能是什么物质使石蕊花变红,提出你的猜想。

[问题2]怎样验证你的猜想?

得出什么结论?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化学反应。

[课件]:生成的新物质使石蕊花变红

[问题3]反应生成了什么物质?

[演示]把第

3、4朵紫花分别喷上稀醋酸和稀盐酸。看到了什么现象?

[解释]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生成物与稀醋酸和稀盐酸有相似的性质?

它是碳酸,板书名称、化学式及方程式。

[指导观察]从瓶中取出一朵变红的小花加热,并与另一朵小花比较。

[板书]写出反应原理。

学生活动:

1.阅读实验步骤,说出要点,开始实验,记录现象和结论

2.小组代表汇报实验现象和结论 :发生了;没有 3.观看、总结:紫花变红

4.猜想:可能是水,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后的生成物

5.学生分别对猜想1和2进行实验设计,并由两位同学分别上台演示验证方法。其他同学观看,在书上记录现象和结论。

6.回答老师问题。 观看

7.紫花变红 观看实验

8.加热的小花由红变紫了 易分解…… 教师活动:

二、〖概括整合〗

分类总结二氧化碳的性质。

学生活动:

三、〖拓展运用〗

[过渡]:生活就是一本教科书。下面我们来深度挖掘课前新闻中的科学知识。

1.事件过程追踪:

下列新闻片段内容,跟二氧化碳的什么性质有关?

播放新闻报道的四个剪辑片段

2.事后空气检测

①用什么方法去取一瓶阅览室的空气样品 ?

②怎样用简单方法检验空气样品中是否含有大量二氧化碳 ? ③二氧化碳泄漏怎样逃生?

四、〖课外延伸〗

要想知道关于CO2的更多,请登陆网站:

观看。感受掌握科学知识的重要性。

通过已有知识和生活常识对两个标题做判别,然后回答问题。

说出自己的观点

说出结论

【板书设计】

二氧化碳的性质

1.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 石蕊:紫→红的假设:

1.H2O

2.CO2

3.新物质→碳酸 H2CO

3CO2 +H2O == H2CO3 H2CO3 == CO2↑ + H2O

【设计意图】

把二氧化碳的性质依据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归类, 仔细观看,回答相关性质。

小组讨论回答

以真实事件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充分感受学习二氧化碳、掌握科学知识的重要性,并为后面深度挖掘其教育功能做好铺垫。 紧密联系前面新闻,更显自然。

从生活中学习知识,培养学生用知识去判别生活中事物真伪的能力。 进一步加强与生活和旧知识的联系

强化化学用语的教学 ,突出实验探究是学习掌握化学知识的重要方法。 强调实验步骤和方法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科学改进实验,提高实验成功率。 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 渗透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应性质的学习思想,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进一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团结合作精神。 紧接溶解性实验,并用学生做实验后的物品,衔接自然,更容易引起学生思考。 对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步骤和方法的引导,适当改变教材内容,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突破难点。

二氧化碳教学设计

二氧化碳教学设计

二氧化碳教学设计

二氧化碳教学设计

《二氧化碳》教学设计

二氧化碳教学设计

二氧化碳教学设计表

二氧化碳的教学设计

二氧化碳性质教学设计

探究二氧化碳的教学设计

二氧化碳教学设计
《二氧化碳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