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安陆:“诗仙”李白的发迹地

发布时间:2020-03-04 07:46:1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安陆:“诗仙”李白的发迹地

为安陆人津津乐道并引以为自豪的是安陆曾经有一个伟大的诗人女婿——李白。

唐玄宗开元十五年(727年),27岁的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辗转来到安陆,在小寿山中的道观住了下来。开元十六年秋,李白经胡紫阳(唐著名道士,随州人,俗姓胡,道名紫阳。)或“郡督马公”马正公的撮合,与唐高宗时的宰相许圉师之“孙女”结识,“入赘”许家为孙女婿。李许二人在离许家较近的白兆山的桃花岩下过了一段幸福美满的婚姻生活,五年后,生女平阳,又四年后生子“明月奴”。但李白渴求入仕做官之心志并未有所减退。开元十八年,李白手持许圉师书信到京城长安找许家在京为官的族亲举荐,不料竟遭推诿搪塞,不得已两手空空打道回府。于是,李白以安州(今安陆)妻家为根据地,在安陆先后写了三篇有名的自荐信:《上安州李长史书》、《上安州裴长史书》和《与韩荆州书》。这些信虽然不乏傲气与自信,但攀附之心几乎是溢于言表。令人遗憾的是,那个李长史竟以李白不“趋就”、“回避”,着人将李白捆绑弃于路边。裴长史连见都不见李白,还散布谣言,使李白遭受“众口攒毁”,差一点被逐出安州。至于那位“有周公之风,躬吐握之事” 的荆州长史兼襄州刺史韩荆州,于开元二十二年(734年)在收了李白那篇流传千古的“生不用封万户候,但愿一识韩荆州”佳作之后也音讯全无,不了了之。李白跑官竟遭如此待遇,除为后人留下了中国最典雅的阿谀之辞“识荆”,也为自己付出了最惨烈的声名代价,以至于李白后来毫不掩饰地说,“及长,南游云梦,酒隐安陆,蹉跎十年”,“蹉跎”二字把李白那个岁月所遭受的境遇一览无余,这对自诩才学八斗的诗人来说无疑是一件很窝囊的事。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夏,李白离开生活了十年的安陆,携妻子、女举迁东鲁(山东任城),这位贤淑苦命的许夫人死于开元二十六年底迁往山东途中,不知痛悼过多少亡人的李白竟没有留下缅怀之作。

李白为何要落脚安陆白兆山呢?这从李白曾写下了七绝《山中问苍》:“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诗人通过此诗,回答了为何落脚白兆山落脚安陆的原因,也因此留下了广为传播的成语——别有天地。

白兆山位于安陆城西15千米处烟店镇境内。据清光绪《德安府志》:“有白气之异山”,因名。又名碧山,属大洪山。面积6平方千米。最高峰太白峰383米。风景秀丽,曾是唐代著名大诗人李白“酒隐安陆、蹉跎十年”之地。白兆山距大安山(李白妇翁许家旧宅)仅5千米。李白居白兆山十年间,面对安陆的灵山秀水,写下了《山中问答》、《蜀道难》、《送孟浩然之广陵》等131首不朽诗篇,并留下了十八处遗址遗迹。据清道光二十三年《安陆县志》载:白兆山,一名碧山。.....山的西南麓有桃花岩,白兆寺,李白读书台,太白堂,绀珠泉,洗脚塘,洗笔池,长庚书院,山顶有银杏树等与李白有关的遗址遗迹。“谪仙桃崖”为安陆八景之一。白兆山现有摩崖石刻景区、白兆寺遗址遗迹景区。其中白云泉摩崖石刻景区以摩崖石刻群为主景,主要有李白广场、李白雕像、李白诗碑林等景点;白兆寺遗址遗迹景区有李白故居、读书台、白兆寺、笔架山、晒经坡及桃花岩等景点。1992年,白兆山被国家批准为森林公园。李白的文化遗存,不单表现在遗址遗迹上面,而且体现在饮食文化中。安陆的涢酒,据传就是李白“酒隐安陆”时常饮的佳酿。有白兆寺。然而这些遗址遗迹最终却在沧桑岁月中消逝,为后人留下遗憾。1984年,安陆作出兴建李白纪念馆和恢复李白遗址遗迹的决议。纪念馆选址城西郊大凹山。建筑群由门楼、碑廊、太白堂、展厅、游亭、水榭等组成,占地面积达一百余亩(66960平方米)。主体建筑太白堂,系重檐庑殿的仿唐建筑,古朴典雅,和谐庄重,体现了李白飘逸浪漫的风格。纪念馆大厅陈列有关李白遗迹的明清石碑四通,其中以明代安陆学者何宇度书写的李白《寄刘绾》诗碑刻尤为珍贵。同时藏有明清时期二十多种《

自唐代开始,安陆人民为了纪念李白,兴建了众多纪念性建筑。唐代安陆建有城西楼,清代建李太白全集》版本和二百多种李白研究专著,其中,明代嘉靖郭云鹏、刘世教、许自昌本等国内外已不可多得。相关链接

白兆山

位于安陆烟店镇境内。又名碧山。面积6平方千米。主峰海拔379米,最高点太白峰383米。曾是唐代著名大诗人李白“酒隐安陆、蹉跎十年”之地。主要景点有:桃花岩或曰桃花洞,上有千年银杏,下有绀珠美泉,左为读书台,右为笔架山,桃花岩位居其中,众星拱月,相映成趣。山上有一清泉,相传为李白的洗笔池。最高峰顶有一千百年白果树(银杏),是白兆山游人聚集之处。还有与李白有关的白兆寺、太白堂、洗脚池、长庚书院遗址遗迹,“谪仙桃崖”为安陆八景之一。1992年,白兆山被国家批准为森林公园。建成的白兆山旅游风景区分为五大功能区:白云泉摩岩石刻区、祖师殿宗教文化景区、白兆寺遗址遗区、滴水崖野营攀岩区、碧山湖休闲度假区。

一.白云泉摩岩石刻区

李白塑像及广场

李白塑像建造于2002年11月,塑像高8米,再现了李白狂放不羁的诗人气慨。塑像广场占地5000平方米。

白云泉

位于白兆山太白峰西斗笠岩下,此眼泉清洌甘甜,终年不涸,因掩隐白云间而得名“白云泉”。1992年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斗笠岩摩岩题刻

位于白兆山太白峰西斗笠岩上。相传李白常游于此,历代游人争相游览、题刻而闻名于世。现存较完整的题刻有三处,分属宋、明、清时所刻。其中宋熙宁戊申(1068)一处为最早:“郑獬、张偓、僧文莹同游。熙宁戊申九月六日”。另有明代马龠题刻“德安知府马龠游,教授林琨、千户吴经、赵琮,生员韩曙、汝莹、胡东阳、赵玺,僧续灯、宗睿从。明正德十二年八月二十五日。”此外,尚有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白云泉”(因岩下有一泉孔,泉水常流不涸,故名)题刻:“白云泉。山人程健斋引逸灵太守至此品泉,时光绪戊申四月十五日。”书法多为行楷,结体疏朗,笔力刚劲,刻工精细,字迹清晰可辨。1992年12月26日,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祖师殿宗教文化景区

南天门

位于白兆山太白峰上。通往南天门建有九十九级台阶。传南天门为天地的门界,跨过南天门,离地便是天。相传李白即是在这里登天的。

神仙灶

也叫灯盏窝。是一座造型奇特的花冈岩石。灶门只有半尽见方,锅口也只有碗口粗细。相传李白在此读书,每当感动饥饿时,早有仙人为他做好了饭,温好了酒。李白饮完酒,文思泉涌,就在这儿写下了许多著名的诗篇。这座石灶是仙人用过的,所以后人就取名为“神仙灶”,并一直保留至今。 古银杏

俗称白果树,生长在白兆山太白峰之巅。相传为李白隐居安陆时亲手所栽的。《安陆县志》载:“树大数百围,千年物也。”云树高15米,周长4米,繁荫100平方米。此外民间传说用树皮煎水饮可治百病,也使这棵树受到严重损伤。

祖师殿

位于太白峰山顶,是道教祀奉真武神的地方。道教中农历三月三日是真武神的生日,每到这个节日前后,远近的百姓都到这里来敬香祈福。 三.白兆寺遗址遗迹区

桃花崖

即桃花洞,又称“谪仙桃崖”。在安陆市区西15千米,白兆山太白峰东麓。李白寄寓安陆时曾到此游览。因人称李白为“谪仙人”,故以谪仙名崖。地势险峻,洞从峭壁百仞中腾出,崖下入口处高3米,宽1米,洞内有一平崖,约8平方米。洞呈斜状,向上攀援4米,可出崖上洞口。洞旁有白果树,古朴苍劲,传为李白所植。桃花岩为李白在安陆期间的主要游憩处和读书之所。李白《山中问答》和《安陆白兆山桃花岩寄刘侍御绾》诗对这里自然风貌作过生动的描绘。

青年桃花林

座落于白兆山桃花崖下,2002年由共青团安陆市委、市旅游局、林业局向全社会发出倡议,以认养的方式建设完成的。景点根据李白“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的意境设计,占地40余亩,共植桃树等观赏树木3000余株,并建有1200米步行道、1000米竹篱笆和一座长8米、宽2米的平水桥,有6米宽的外围公路与风景区旅游公路相连接。桃花盛开时节,花团锦簇,灿若云霞,娇艳无比。

笔架山

桃花岩西面有两座相连的山峰,叫笔架山。传李白有一天与朋友在白兆寺的院子里写出了一首好诗后,高兴得把握住笔的手一挥,那支笔一直飞架到了笔架山上,笔架山的名字就这样传开了。

白兆寺遗址

白兆寺始建于唐代,香火最旺盛的时候,曾建有前后三层大殿式建筑。李白酒隐安陆期间,与此寺缘份极深。至民国年间,该寺还颇具规模。据史载共有99间屋,只缺一间就与皇宫规模一样了。白兆寺自宋代以后,一直建有3间“太白堂”,是为了纪念李白而修建的,堂内描绘着李白要杨国忠磨墨、高力士捧靴的壁画。寺前题壁上,嵌有明万历年间安陆文人何宇度书写的李白《山中问答》、《安陆白兆山桃花岩寄刘侍御绾》红石碑两块,直书阴刻,字体工整。碑藏安陆李白纪念馆。寺门前照壁上,嵌有清代陈中龙《重修白兆寺记》青石碑一块,上有“李公留岷山,出襄汉,适楚观云梦,娶于相国许氏,留三霜已去。其所赋诗,亦雪泥鸿爪耳。栖栖十余载,然后金銮召见供奉翰林”云云。这座千年古刹在历史上屡建屡废,现已列入白兆山旅游风景区修复景点之一。

李白读书台

台似龟形小山,位于白兆寺遗址前南侧,东西长,南北窄。是李白当年秉烛苦读的地方。此台三面环山,一面临谷,登台遥望,山光泉景一览无余。

太白堂遗址

白兆寺内北侧三间的围屋,即太白堂。座北朝南,迎面向阳。堂内像龛上有泥塑巨像排列,中为李白手执毛笔坐像,右为杨国忠手端砚池磨墨,左为高力士给李白脱靴。壁嵌道光三年所立“李翰林像”青石碑,碑上端直书阴刻录体字,残存15行,每行7字,下端阴刻李白头像。

绀珠泉

位于桃花岩西近百米处。又称万珠泉,俗称龙王井。在白兆山太白峰桃花岩下左侧。因其水映光献彩而名。相传李白读书桃花岩时,食用皆取此水。其“饮潭猿相连”诗句即指此处。系一天然水潭,长3米,宽2米,深2米。底部泉水上涌,冲起串串水泡,宛若无数明珠,此漫彼现,从不间断,日照月笼,闪金耀银,十分夺目。早年,邑人用砖石将潭壁修砌整齐,作为诗仙遗迹之一,供人观赏。

洗脚塘

位于白兆寺西约500米处,长15米,宽8米,呈椭圆形。塘周浓阴蔽日,池水清洌。今为叶家凹水库溢洪道。旧传李白从山中出来后,即在此洗脚上马而登驿道,故名。 洗笔池

在桃花岩南约200米处,是一自然形成的长、宽各4米、深2米的石池。池水常年不涸,澄可见底,视之如墨,碧绿可爱,为李白在此洗笔处。唐末,僧妙济亦写经于此。相传原为一小池,无泉眼,后李白在池中涮笔洗墨,因笔有神力,涮开石块,泉水自涌,李白遂诗名大噪。

太白林

位于白兆寺南1.5公里,是李白游憩和到其岳丈家的必经之地。绿草如毡,古柏成林,故名。明万因甲辰(1604)冬,在此立了“翰林李白旧游处”青石碑和石质下马桩等纪念物。 四.滴水崖野营攀岩区

位于白兆山西北方向,森林茂密,山势灵秀,泉水叮咚,人迹罕至,是森林游憩、登高探幽的好去处,本区现在还保持着完好的原始状态。 五.碧山湖休闲度假区

碧山湖为1999年建成的人工湖,蓄水量达108万立方米,群山环抱,波光粼粼,风景秀丽。湖畔建有碧山湖宾馆。李白的婚姻

李白生前好友魏颢(本名万)在《李翰林集序》中这样叙述其婚姻生养,云:“…始娶于许,生一女、一男,曰明月奴,女既嫁而卒。又合于刘,刘诀。次合于鲁一妇人,生子曰颇黎。终娶于宋。”据此可知,开元十六年秋,李白在安陆经胡紫阳或“郡督马公”马正会的撮合,首次与唐高宗时的宰相许圉师之“孙女”结婚,五年后,生女平阳,又四年后生子伯禽。平阳约在天宝七年十七岁时于东鲁出嫁。许氏卒于开元二十六年底。开元二十七年夏,李白离开生活了十年的安陆,东游剡越,在当地与一刘姓女子再度结婚,旋举家迁安徽南陵定居。这位刘氏因嫌李白贫而未达,在天宝元年秋以前即与李白分道扬镳,因此,李白在《南陵别儿童入京》诗中大骂其为“会稽愚妇”。天宝四年春,李白游鲁,在任城第三次与“鲁地一妇人”结婚,生子颇黎。此“妇人”约卒于天宝十载左右。其后,李白在“宋”第四次与唐高宗时的宰相宗楚客之“孙女”结婚,无子。上元二年,宗氏入庐山学道。此后,李白不曾再婚。

李白年表

武则天长安元年(701)一岁

李白生年原有二说:

一、曾巩《李太白文集后序》云:“以病卒,年六十有四,是时宝应元年也。”薛仲邕《翰林李太白年谱》据此由宝应元年(762)上溯六十四年,谓李白生于武后圣历二年(699)。

二、李阳冰《草堂集序》有“公又疾殛”之语,末云:“时宝应元年十一月乙酉也。”后世遂以此为李白之卒年。李华《故翰林学士李君墓志》云:“年六十有二,不偶,赋《临终歌》而卒。”王琦以二者合而推之,谓白生于长安元年。又以《为宋中丞自荐表》核之,《表》言“前翰林供奉李白,年五十有七。”是表作于肃宗至德二载(757),由此上推五十七年,亦为长安元年。今人多从王说。

唐中宗神龙元年(705)五岁

父李客率全家迁居剑南道绵州昌隆县(见李阳冰《序》及范传正《碑》)。“五岁诵六甲”(《上安州裴长史书》)。

唐睿宗景云元年(710)十岁

读诸子百家,通诗书。“十岁观百家”(《上安州裴长史书》);“余小时,大人令诵《子虚赋》,私心慕之”(《秋于敬亭送从侄卷游庐山序》)。《新唐书》本传:“十岁通诗书”。

唐玄宗开元三年(715)十五岁

观奇书,学剑术,好神仙。“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赠张相镐》);“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与韩荆州书》);“十五游神仙,仙游未曾歇”(《《感兴》八首其五》)。《西阳杂俎》谓李白三拟《文选》,当在此时。疑《明堂赋》、《拟恨赋》或作于此年。范传正《碑》云:“少以侠自任。”魏万《李翰林集序》:“少任侠。”《旧唐书》本传:“少有逸才,志气宏放,飘然有超世之心。”

开元六年(718)十八岁

隐居大匡山,往来旁郡。从赵蕤学纵横术。《访戴天山道士不遇》约作于此年或下一年。

开元八年(720)二十岁

《大猎赋》初稿疑作于是年。

开元九年(721)二十一岁

春,游成都,拜见苏頲。苏頲于是年初春赴蜀为益州长史。《上安州裴长史书》:“前礼部尚书苏公出为益州长史,白于路中投刺,待以布衣之礼,因谓群寮曰:‘此子天才英丽,下笔不休,虽风力未成。且见专车之骨,若广之以学,可以相如比肩也。’”所献作品中疑有《大猎赋》初稿,故苏氏以司马相如比之。同时献有《春感》诗。《登锦城散花楼》亦当作于是年。是年在成都瞻仰司马相如琴台、扬雄故宅。此后几年游历蜀中各地。

开元十二年(724)二十四岁

辞亲远游。有《别匡山》诗。《上安州裴长史书》:“以为士生则桑弧蓬矢,射乎四方,故知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乃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游峨眉山,写有《登峨眉山》、《峨眉山月歌》。出三峡,至江陵,遇司马承祯,作《大鹏遇希有鸟赋》,序云:“余昔于江陵见天台司马子微,谓余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因著《大鹏遇希有鸟赋》以自广。”是年还写有《渡荆门送别》、《秋下荆门》等诗。

开元十三年(725)二十五岁

游洞庭,南穷苍梧。夏,权殡友人吴指南。秋至金陵。《上安州裴长史书》:“昔与蜀中友人吴指南同游于楚,指南死于洞庭之上,……炎月伏尸,泣尽而继之以血,……遂权殡湖侧,便之金陵。”是年写有《望天门山》、《金陵城西月下吟》、《杨叛儿》、《长干行》等诗。

开元十四年(726)二十六岁

春,自金陵至广陵,又东南游苏州、杭州、越州、台州,东涉溟海。然后回舟北上,复至扬州,散金三十万。卧病。是年写有《金陵酒肆留别》、《夜下征虏亭》、《苏台览古》、《乌栖曲》、《越中览古》、《淮南卧病书怀寄蜀中赵征君蕤》等诗。

开元十五年(727)二十七岁

沿江西上,观云梦,寓安州北寿山。北游汝海、襄州,结识孟浩然。回安陆,冲撞李长史车马。与元丹丘一起受安州都督马正会和李京之长史接见。与故相许圉师的孙女结婚。是年写有《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上安州李长史书》等。

开元十六年(728)二十八岁

春至江夏,改葬吴指南。暮春,送孟浩然之广陵。回安陆,寓居白兆山。是年写有《早春于江夏送蔡十还家云梦序》、《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江夏行》等诗。

开元十八年(730)三十岁

隐于安陆白兆山,有《安陆白兆山桃花岩寄刘侍御绾》、《山中间答》诗。遭受谤毁,有《上安州裴长史书》,要求雪谤。书末云:“若赫然作威,加以大怒,不许门下,逐之长途,白即膝行于前,再拜而去,西入秦海,一观国风,永辞君侯,黄鹄举矣。何王公大人之门,不可以弹长剑乎?”可知雪谤无门,即赴长安。是年春夏之交,自安陆启程经南阳至长安时已是秋天。隐居终南山。结识崔宗之。寓居终南山玉真公主别馆。写有《酬崔五郎中》、《玉真公主别馆苦雨赠卫尉张卿二首》、《乌夜啼》等。

开元十九年(731)三十一岁

下终南山。有《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诗。在长安北门与斗鸡徒冲突,《叙旧赠江阳宰陆调》云:“我昔斗鸡徒,连延五陵豪。邀遮相组织,呵吓来煎熬。君开万丛人,鞍马皆辟易。告急清宪台,脱余北门厄。”当为是年事。见宦官、斗鸡徒之猖狂,写有《古风》(大车扬飞上)。西游邠州,有《赠裴十四》、《登新平楼》、《赠新平少年》等诗。

开元二十年(732)三十二岁

是年春游坊州,《酬坊州王司马与阎正字对雪见赠》诗:“积雪明远峰,寒城锁春色。”旋归长安,有《春归终南山松龙旧隐》诗。友人元丹丘寄书问候,作《以诗代书答元丹丘》诗。在长安穷途失路,作《行路难三首》(其

一、其二)。送友人入蜀,作《蜀道难》,寄寓功业难求之意。五月,离长安,由黄河东下梁园,作《梁园吟》。

开元二十一年(733)三十三岁

是年应元丹丘邀请,赴嵩山隐居。结识元演,往来于洛阳、襄汉、安陆之间。有《题元丹丘颖阳山居》、《元丹三歌》、《秋夜宿龙门香山寺奉寄王方城十七丈奉国莹上人从弟幼成令问》、《冬夜宿龙门觉起言志》、《梁甫吟》等诗。

开元二十二年(734)三十四岁

春在洛阳,写有《古风》其十八(天津三月时)、《春夜洛城闻笛》。过襄阳,拜见荆州长史韩朝宗。写有《与韩荆州书》。秋至江夏,有《江夏别宋之悌》等诗。冬至随州,与元丹丘、元演同访胡紫阳。

开元二十三年(735)三十五岁

五月与元演越太行游太原,并曾北游雁门关。写有《太原早秋》诗及《秋日于太原南栅饯阳曲王赞公贾少公石艾尹少公应举赴上都序》等。

开元二十四年(736)三十六岁

春由太原经洛阳口安陆。岑勋千里寻访李白至嵩山,元丹丘请李白再至嵩山相会。写有《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著名乐府诗《将进酒》有“岑夫子,丹丘生”语,当作于此时。

开元二十五年(737)三十七岁

闲居安陆。《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或作于此年。

开元二十六年(738)三十八岁

游襄阳,有《赠孟浩然》诗。至颖阳元丹丘山居,旋别,有《颖阳别元丹丘之淮阳》。至陈州、宋城、下邳、淮阴、楚州,写有《送侯十一》、《淮阴书怀寄王宋城》、《经下邳圯桥怀张子房》等诗。

开元二十七年(739)三十九岁

春在楚州安宜,有《赠徐安宜》、《白田马上闻莺》等诗,重游扬州、苏州、杭州,《见京兆韦参军量移东阳二首》:“潮水还归海,流人却到吴。”有《与从侄杭州刺史良游天竺寺》。秋至巴陵,遇王昌龄。昌龄有《巴陵送李十二》诗。

开元二十八年(740)四十岁

许夫人约卒于上年或是年。李白带子女离安陆至东鲁。写有《五月东鲁行答汉上翁》诗等。与韩准、裴政、孔巢父、张叔明、陶沔等隐于徂徕山,酣歌纵酒,时号“竹溪六逸”,写有《送韩准、裴政、孔巢父还山》等诗。

开元二十九年(741)四十一岁

居东鲁,游东鲁各地。

天宝元年(742)四十二岁

四、五月间,游泰山,有《游泰山六首》。秋,自南陵奉诏入京,有《南陵别儿童入京》诗。玄宗召见于金銮殿,命待诏翰林。冬,侍从温泉宫。写有《侍从游宿温泉宫作》、《驾去温泉宫后赠杨山人》、《温泉侍从归逢故人》等诗。

天宝二年(743)四十三岁

待诏翰林,草《和番书》或《出师诏》,醉写《清平调》《宫中行乐词》,自以为升迁有望,有《金门答苏秀才》诗。秋,遭谗见疏,遂有归隐之念。有《玉壶吟》、《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诸学士》等诗。

天宝三载(744)四十四岁

正月,贺知章请度为道士还乡,李白有《送贺宾客归越》诗。三月,上疏请还山,玄宗赐金放还。写有《出金门后书怀留别翰林诸公》、《春陪商州裴使君游石娥溪》等诗。秋,在梁宋间会见杜甫、高适,畅游梁宋,纵猎孟诸。冬,从高如贵道士受道箓于齐州紫极宫。写有《秋猎孟诸夜归置酒单父东楼观妓》、《奉饯高尊师如贵道士传道箓毕归北海》等诗。

天宝四载(745)四十五岁

春,与杜甫同游东鲁,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二韵》:“行歌泗水春。”夏,与高适、杜甫同在济南会见北海太守李邕。秋,与杜甫重游鲁郡,同寻范居士,同往龟蒙山元丹丘处作客。旋于东鲁送别杜甫,写有《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诗。

天宝五载(746)四十六岁

卧病东鲁。秋,怀念杜甫,写有《沙丘城下寄杜甫》诗。复思游越,告别东鲁诸公,写有《梦游天姥吟留别》。

天宝六载(747)四十七岁

至越中,吊贺知章,写有《对酒忆贺监二首并序》、《重忆一首》。返舟至金陵。

天宝七载(748)四十八岁

在金陵,与崔成甫相遇,写有《酬崔侍御》、《玩月金陵城西孙楚酒楼达曙歌吹日晚乘醉著紫绮裘乌纱巾与酒客数人棹歌秦淮往石头访崔四侍御》等诗。游扬州江阳县、庐江等地,写有《叙旧赠江阳宰陆调》、《寄上吴王三首》等诗。

天宝八载(749)四十九岁

在金陵,怀念子女,写有《寄东鲁二稚子》、《送萧三十一之鲁中兼问稚子伯禽》等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约作于是年暮春。冬,写有《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诗。

天宝九载(750)五十岁

归鲁郡,写有《任城县厅壁记》、《崇明寺佛顶尊胜陀罗尼幢颂井序》。秋,访元丹丘石门幽居,写有《寻高凤石门山中元丹丘》、《秋日炼药院镊白发赠元六兄林宗》等诗。

天宝十载(751)五十一岁

在梁苑,与宗楚客孙女结婚当在是年或此前。写有《虞城县令李公去思颂碑》。冬,离梁苑北上幽州,写有《留别于十一兄逖裴十三游塞垣》诗。

天宝十一载(752)五十二岁

北上途中游广平郡邯郸、临洺、清漳等地。写有《登邯郸洪波台置酒观发兵》、《赠临洺县令皓弟》、《赠清漳明府侄聿》等诗。十月,抵幽州。初有立功边疆思想,在边地习骑射。有《行行且游猎篇》、《幽州胡马客歌》等。后发现安禄山野心,登黄金台痛哭。不久即离幽州南下,写有《北风行》、《远别离》等诗。

天宝十二载(753)五十三岁

南下过魏州贵乡,县令韦良宰盛情招持。又西北游汾州,写有《魏郡别苏明府因北游》诗。回到梁园。又从梁园经曹南南下宣城。写有《留别曹南群官至江南》、《自梁国至敬亭山见会公谈陵阳山水》、《独坐敬亭山》、《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陪侍御叔华登楼歌》等诗。

天宝十三载(754)五十四岁

春游金陵,有《春日陪杨江宁及诸官宴北湖感古作》等诗。五月至扬州,与魏万相遇,同返金陵,尽出诗文,请魏万编集。写有《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诗。闻晁衡回国途中遇难,写有《哭晁卿衡》诗。秋冬,游秋浦、泾县,写有《秋浦歌十七首》、《赠汪伦》等诗。

天宝十四载(755)五十五岁

游皖南。回到宣城。与宣城太守赵悦交游,写有《赠宣城赵太守悦》、《为赵宣城与杨右相书》、《赵公西候新亭颂》。反对杨国忠发动的两次征南诏之战,写有《书怀赠南陵常赞府》等,冬,北上梁国。适逢安禄山陷陈留、洛阳,李白携宗夫人自梁园经洛阳西上华山。

天宝十五载、唐肃宗至德元载(七月,肃宗即位灵武,改元至德)(756)五十六岁

从华山南下宣城,写有《奔亡道中五首》。过当涂,写有《春于姑熟送赵四流炎方序》。抵宣城,又往越中,写有《经乱后将避地剡中留赠崔宣城》诗。过溧阳,写有《扶风豪士歌》、《猛虎行》、《溧阳濑水贞义女碑铭》。至杭州,写有《感时留别从记徐王延年从弟延陵》诗。秋,与宗夫人隐于庐山屏风叠,有《赠王判官时余隐居庐山屏风叠》。冬,永王璘水军至寻阳,三次遣使聘请,李白下山入幕。写有《赠韦秘书子春二首》、《别内赴征三首》等诗。

至德二载(757)五十七岁

在永王璘水军幕,随军东下。写有《在水军宴赠幕府诸侍御》、《永王东巡歌》诗。二月,永王兵败,李白自丹阳郡南奔,有《南奔书怀》诗。被系浔阳狱,写有《狱中上崔相涣》、《上崔相百忧章》、《万愤词投魏郎中》、《寻阳非所寄内》等诗。宗夫人奔走营救,经宋若思与崔涣为之清雪。出狱,入宋若思幕。写有《中丞宋公以吴兵三千赴河南军次寻阳脱余之囚参谋幕府因赠之》诗、《为宋中丞自荐表》等。旋卧病宿松,有《赠张相镐二首》。岁末,被判长流夜郎。

乾元元年(758)五十八岁

在流放途中。自寻阳启程,宗夫人弟宗璟送别,写有《窜夜郎于乌江留别宗十六憬》诗。至江夏、约州,写有《流夜郎题葵叶》、《流夜郎至江夏陪长史叔及薛明府宴兴德寺南阁》、《泛沔州城南郎官湖》等诗。至洞庭,遇郄昂被贬,写有《送郄昂谪巴中》诗。入三峡,写有《上三峡》诗等。

乾元二年(759)五十九岁

至白帝城遇赦,立即返舟东下江陵,写有《早发白帝城》。在江夏停留很久,写有《江夏赠韦南陵冰》、《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等诗。秋至岳州,遇贾至、李晔被贬,同游洞庭,写有《巴陵赠贾舍人》、《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等诗。获悉崔成甫已卒,写《泽畔吟序》。闻襄州叛将张嘉延袭破荆州,写有《荆州贼乱临洞庭言怀作》、《九日登巴陵旨酒望洞庭水军》等诗。至零陵,有《赠卢司户》诗。

上元元年(760)六十岁

自零陵返江夏,有《早春寄王汉阳》、《江夏送倩公归汉东序》等诗文。下寻阳,上庐山,有《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诗。赴豫章,有《下寻阳城泛彭蠡寄黄判官》、《对酒醉题屈突明府厅》、《豫章行》等诗。

上元二年(761)六十一岁

暮春,送宗夫人上庐山,有《送内寻庐山女道士李腾空二首》。东下重游皖南。有《宿五松山下荀媪家》等诗,来往于金陵、宣城间,有《饯李副使藏用移军广陵序》、《宣城送刘副使入秦》诗。欲投李光弼军未果,写有《闻李太尉大举秦兵百万出征东南,懦夫请缨,冀申一割之用,半道病还,留别金陵崔侍御》。至当涂依族叔李阳冰。写有《献从叔当涂宰阳冰》诗。

宝应元年(762)六十二岁

在当涂养病,有《九月龙山饮》、《九月十日即事》诗。冬,病重,“枕上授简”,将诗文文李阳冰编集。十一月,赋《临终歌》而卒。葬龙山。

安陆:“诗仙”李白的发迹地

诗仙李白轶事

一代诗仙李白(解说词)

李白诗篇诗仙颂

诗仙李白及其侠义精神

诗仙李白在山东

李白为什么被称为诗仙

诗仙李白&诗圣杜甫doc

诗仙李白&诗圣杜甫doc

诗仙李白的凄凉晚年

安陆:“诗仙”李白的发迹地
《安陆:“诗仙”李白的发迹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李白在安陆 安陆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