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控烟策略

发布时间:2020-03-02 17:10:0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控烟干预策略

吸烟严重危害人体健康,是肿瘤等多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控烟需要干预的不仅是吸烟的 “烟民” ,还包括不吸烟而暴露于环境烟雾的被动吸烟人群。

1 控烟干预主要策略 1.1 健康教育策略

在控烟实践中,以舆论宣传和科普教育开路,引导民众更新吸烟观念,提高对烟害的认识,转变吸烟信念,改变吸烟行为。如将健康传播作为健康促进的一项重要策略,通过电视、电台、报纸、标语、宣传单 (画)、宣传栏、展板、讲座等形式进行人群干预,按照居民文化、经济水平和心理因素制定传播计划、决定信息内容、选择宣传形式,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有研究提示,大众媒介宣传能够提高人们戒烟的主动性,认知与行为改变高度相关。 1.2 行政管理策略

在控烟干预研究中,健康促进的一个最重要领域是制定有利于健康的公共政策。目前我国缺乏专门禁止公共场所吸烟的法规,各地出台的相关文件在法律效应、禁烟场所划分、罚则和执法主体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公共场所禁烟效果不佳。有文献报道,2008年我国31个省市区 (未含台湾) 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一共32个项目地区的公共场所禁烟情况显示,68.60%的禁烟场所对违反禁烟规定者无人制止,禁烟规定成了一纸空文,县级地区政府规章过少,禁烟范围过窄,处罚过轻,且没有统一的法规执行监督机构。为此,众多研究者呼吁,当务之急是加快国家级控烟法规的建立,为控烟运动提供法理支持及政策规范。主要的政策行动者包括卫生部、国家发改委、国家烟草专卖局、地方政府、中国控烟协会、倡导并支持控烟的专家等,应从公共健康和国民福祉的角度重新考虑吸烟问题,改变从烟草经济、财政税收等角度看待吸烟问题的传统思路,将控烟政策纳入社会政策范畴,并培养起控烟的新生力量,这样才能形成真心实意的控烟运动。实行行政管理控烟的单位,大多采取建立控烟组织构架和管理模式,在单位控烟管理机构的领导下,通过制定中长期控烟工作计划和目标,出台控烟制度,严格执行控烟考核及奖惩办法等措施,将控烟指标落实到位。 1.3 社会支持策略 吸烟不只是个人行为,而且是复杂的心理和社会问题。吸烟者戒烟, 需要个人的努力, 也需要家庭和社会全方位的关心、支持和参与,需要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1.3.1 周围人群的行为对青少年行为的直接影响 有调查结果显示, 79.2%的吸烟者承认最初吸烟时受他人影响,其中同学、朋友影响占26.7%,父母影响占23.0%。可见周围人群行为与吸烟者行为有着密切的关联。为此,研究者们充分发动吸烟者身边的人协助或劝告吸烟者戒烟。其中 “同伴教育”、“女生参与” 就是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戒烟活动,通过学生参与创立无烟环境,使行为、认知、情感等主体因素以及环境形成动态的交互决定关系,使学生与组织者、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形成双向或多向交流的行为模式,使得学生在戒烟实践中加深烟害认识,提高抵御烟草环境压力的能力和拒烟技巧, 增强摒弃烟草的决心。 “儿童劝阻”、“代际交流” 则以二代、三代人之间的特殊 “情结” 和心理特征为教育和促进的契机,在戒烟活动中使青少年、儿童与家长及家庭成员双向互动, 达到控烟和戒烟的目的。

1.3.2 特殊群体的榜样效应对吸烟行为的重要影响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就吸烟这一行为而言,榜样行为对改变社会风气和降低吸烟率极为重要。一是为人师表的教师,特别是中小学教师,他们是青少年极力模仿的对象,其行为对中小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如果老师不吸烟,并坚决制止学生吸烟,就抓住了控制吸烟的重要环节。因此,转变教师尤其是班主任的吸烟态度,增强他们的控烟责任感,能提高控烟干预效果。二是医务人员,他们是掌握健康教育理论知识最为全面的群体,医生不吸烟,又能在就诊时劝说病人戒烟,往往比宣传更有效。医院赋予医生劝告吸烟患者戒烟的职责,促使医生充分利用与就诊患者的特殊关系,并在自身成为无烟榜样的基础上,主动劝告患者戒烟,适时有效地提供戒烟干预,对于树立医务人员新形象、提高医疗队伍素质和降低人群吸烟率具有重要意义。三是干部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作为禁烟工作的决策者、实践者和监督者,他们的健康信念、态度和行为与其所在的地区、部门 (单位) 的控烟工作密切相关。有研究者对成都市25位医院院长控烟相关知识和意愿调查显示,大多数院长支持医院控烟,但有20%的院长认为医院缺乏人力、物力,不是执法部门,没有处罚权,医生压力大, “吸烟可缓解压力”表示不支持控烟 。可见,部分领导在控烟认识上有误区。要做好控烟工作,首先应发动领导层,提高他们的控烟意识,使之深刻认识烟草对人体的潜在危害,将控烟工作纳入议事办事日程,实行常规化管理,并给予人力物力财力支持,这是保证控烟工作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关键举措。

1.3.3 社会控烟大环境对吸烟行为的深刻影响 广泛动员和鼓励各部门、社会团体及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控烟工作,营造全社会支持控烟大环境, 包括创建 “无烟单位”、“无烟学校”、“无烟工厂”、“无烟医院”、“无烟居委会”、“无烟家庭” 等,是控烟工作中的又一条主渠道。例如,有研究者在分析成都市控烟社会环境时认为,该市控烟之所以取得一定的工作成效,是因为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控烟大环境。政府控烟的态度明确,公共场所控烟、限制烟草促销、取消烟草广告、不向未成年人售烟等法规的制定与实施有效地控制了吸烟;大众传媒增加控烟宣传力度,建立了良好的控烟社会环境。同时,研究者认为,不同系统、行业、单位控烟效果不一样,就是因为存在执法力度不一的问题。控烟执法力度往往取决于领导的重视程度及监督人员的素质,提高单位领导的控烟意识,增强监督员的素质势在必行。

综上所述,对于健康教育等3项基本策略,一般来说,在控烟实践研究中,研究者们根据各自具备的研究条件和面对的研究对象选择干预策略,比如,针对学生、医务人员、患者和家属多采用健康教育策略,针对学生家长、同伴 (同学)、戒烟参赛者等多采用社会支持策略,针对公共 (工作) 场所人员多采用行政管理策略,针对社区 (家庭)、县 (市) 以上大范围人群多采用综合性干预策略。由于干预对象特征不同,干预时间、力度、深度以及环境条件不同,干预效果可能各异;同理,即便是同一干预策略,研究者不同,具体的干预方式、方法、措施不同,干预效果也可能不一样。因此,就干预策略研究而言,研究者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对待,面对不同的研究对象和干预环节,应采取多样灵活的策略与方法,使实践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有所发展,并取得一定的成效。就整个控烟工作而言,以人的健康为本,以健康教育开路,以行政立法为先,强化制度管理,树立领导、教师、医生等控烟楷模形象,培养社会控烟新生力量,确保儿童青少年远离烟草,这无疑是全民控烟运动的重中之 “重” ,也是今后控烟干预策略研究十分迫切的任务。 2 对今后相关研究工作的建议和设想

综观我国控烟干预策略研究,一些研究仍停留在工作总结或问卷调查的推测、分析水平上,普遍侧重于报道 “如何做”、“做得怎么样” , 而仍未研究出系统规范的、具有高度针对性的、效果明显且易于接受的干预方案和模型,对控烟实践中的理论问题研究仍相对缺乏,即少有报道 “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是这样” 。控烟干预策略研究应当在继续重视实践应用研究的同时,运用科学方法加强基础理论研究。 2.1 加强实证研究

我国控制吸烟运动开始较晚,控烟实践建立在基础理论上的实证性干预研究较少,这可能与控烟干预方面的理论研究不够、现场试验条件不易控制等因素有关。今后应加强各种定量研究,包括对控烟策略和措施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以提升控烟理论研究水平。譬如,近年来戒烟干预中应用的行为改变理论,需要进一步实证研究,通过设计严谨的现场试验或社区干预项目,明确理论中的各种变量与实际戒烟意向和行为之间、民间与官方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其交互作用的具体机制,进而分析干预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为制定控烟干预模式提供依据。再譬如,研究如何测算烟草税收与吸烟相关疾病所致经济损失之间的实际差距,国外已有报道,我国能否测算,怎样测算,应当是一项攻关性课题。通过该项研究,将其成果用以争取政府决策领导者们转变财政税收和烟草经济的传统观念,形成统一的控烟意志。

2.2 开展横向比较研究和纵向追踪研究

2.2.1 横向比较研究 以往研究多为独立的 “试点” 干预研究,缺乏横向比较研究。鉴于吸烟问题不止是个人行为问题,更是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今后应当加强基于社会现实的比较研究或社会生态学研究, 譬如对不同地区、不同社区、不同组织 (单位) 的群体,以及对不同阶层、不同特征的个体等研究对象的控烟干预效果进行横向对比,探寻影响控烟干预效果的主要原因,并对其进行深层次的分析研究,从中摸索控烟干预的一般性规律,总结并规范有效的控烟干预方案或模式。

2.2.2 纵向追踪研究 由于项目时间、人力和资金等原因,满足于较短时间内 (通常为半年或1年) 取得干预效果, 以往研究多为横断面调查研究或短期随访研究,而没有进行长期跟踪研究。从我国吸烟者戒烟成功率仅为3.6%,且复吸率与戒烟率几乎相等的现状来看,戒烟干预效果能否有长期效应是研究者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因此, 今后研究应考虑时空变化的影响,通过较长时间的连续跟踪研究来评价和完善控烟干预模式。 2.3 探索社会心理学干预模式研究

基于社会认知理论的团体 (小组) 戒烟干预模式 ,通过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及其在一定的群体或组织内的互动功能和效应,促使吸烟者戒烟或抑制吸烟的效果较好,曾在部分高校推广应用或在少数社区进行尝试。然而,吸烟者或被动吸烟者不仅存在对烟草危害认知不足及控烟自我效能低下等问题,同时存在吸烟伙伴影响、缺乏戒烟控烟技能帮助、家庭和社区支持不力等诸多问题,导致其行为改变尤为困难,单靠健康教育或行政管理等干预策略显然不够,需要在深化社会心理干预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控烟干预新策略,将社会学、生态学、心理学和组织行为学等相关理论研究成果应用到戒烟控烟实践研究之中,继续深入探讨如何解决烟民戒烟难的心理问题和抑制烟瘾发作的切实可行的措施。 2.4 进一步加强多部门多学科合作,提高学术水平和工作实效

控烟工作涉及方方面面的工作,不是短期行为,而是一项极其复杂而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从学者理论的扩散,到控烟主体的认识和实践,以及政府对控烟主体的外部环境营造,他们之间的交互作用是复杂的、非线性的。因此,需要拓展干预策略研究领域,加强多部门多学科合作,以提高研究效果。①多部门合作:控烟工作涉及烟草生产、销售、消费等多个环节,公共场所禁烟涉及卫生、工商、环保、消防、宣传、教育、文化、体育、交通、旅游等多个部门。因此,需要研究如何加强各相关机构、部门和团体之间的相互配合,构建国家层面的控烟管理体系,从媒体宣传、社会文化、政策与立法、戒烟帮助、塑造无烟氛围等诸方面支持控烟工作,营造良好的控烟大环境。②多学科合作:控烟实践研究不仅仅是医学领域的问题,还涉及到社会学、传播学、行为管理学、心理学、环境学、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领域。本项目组此前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时发现,已有文献的作者大多来自于各级健康教育所、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高等院校和医疗机构,部分文献由不同单位多个作者合著,说明控烟领域研究已初步形成跨学科、跨部门合作研究态势。今后,随着控烟工作的不断发展,更需要交叉学科和跨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真诚合作,因此,应高度重视社会学家等各领域的学者在控烟实践研究中的作用,赋予他们参与控烟研究的职责,鼓励他们充分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共同开展广泛深入持久的研究。为此,建议各级政府对控烟策略研究设立专项研究计划,增大科研资金支持力度,并加强各类重大项目的合作与交流。这对于提升控烟领域研究水平和工作实效将会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中国疾控中心控烟策略

控 烟

控烟

控烟

控烟

控烟计划

控烟讲稿

控烟调查报告

控烟简报

控烟工作总结

控烟策略
《控烟策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控烟方法 策略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