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第二组习作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1 16:14:5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二、《写一个熟悉的人》作文指导教案 习作要求

1.训练学生通过一两件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特点来;学习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突出人物特点的方法。

2.作文指导过程中,渗透人的高尚品格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习作怎样写出人物特点。 教学准备:小黑板上写好有关教学内容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审文题明确要求

1.今天这节作文指导课,我们上《基础训练6》的第6题。出示小黑板:通过一两件事写一个你熟悉的人,要注意写出人物的特点。要求学生默读文题,想想这次作文的要求是什么?

2.这次作文要我们写什么?(写人)写什么人?(写熟悉的人)写几个熟悉的人?(写一个熟悉的人)(师板书习作题)要我们特别注意写出这个人的什么?(写出人物的特点)

二、明白人物特点、拓宽学生思路

1.写出人物的特点是这节课的训练重点。什么是人物的特点呢?特点就是一个人与众不同的地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特点。请说说你熟悉的人有什么特点。生自由说,师注意生说的是哪方面的特点。

2.师:现在你能说说你知道人还有哪些方面的特点吗? (生说)一个人的特点有不少,有„„大家要选最突出的特点来写。

品质:助人为乐、大公无私、热爱劳动、工作负责„„ 性格:倔强、爱发脾气、好强、爱说爱笑„„

兴趣爱好:爱唱歌、爱集邮、爱踢球、爱种花„„生齐读。

三、扣例文借鉴写法

1.师:找准了一个人的特点,怎样写出他(她)的特点呢?《少年闰土》是个很好的范例。(板书:少年闰土)用小黑板出三个问题,逐一讨论,师随机板书。

(1)他有什么特点?(板书:特点聪明能干活泼可爱机智勇敢知识丰富)

(2)通过哪几件事反映他的特点?(板:事件)(板书:捕鸟捡贝壳瓜田刺猹看跳鱼儿)

(3)通过什么描写写出他的特点?(板书:外貌行动语言神态)生在文中找出描写的句子,评析后得出方法:作者写闰土的外貌并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抓住了紫色圆脸,项带银圈的特征,把一个绍兴农村少年的特点写出来了。(板书:抓特征)

2.让学生找出“雪地捕鸟”段表示闰土动作的词。请学生简洁地把一系列动作说出来。

师:作者写了闰土的一系列动作,刻画得多细致啊!我们眼前似乎浮现了闰土正在雪地里捕鸟的情景。大家注意,写人物的行动,一定要细致。(板书:要细致)

师:你从语言中能看出闰土是个怎样的孩子?

师:从语言描写中,我们知道闰土心中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作者知道吗?(不知道)而闰土作为生长在海滨的农村孩子,这正是他所熟悉的事,因此,他说起来滔滔不绝。这些语言的描写是多么地恰如其分,符合闰土的身份啊!我们作文时要注意,写人物的语言要恰当。(板书:要恰当)

3.师:我们通过研究《少年闰土》这篇课文,知道《少年闰土》是通过外貌、行动、语言来进行描写的,描写时,注意了这些方面。除了这些,还可以进行什么描写?(神态、心理描写。板书:神态、心理)注意神态心理描写必须真实。(板书:要真实)

四、列提纲即兴练说

出示小黑板:

1.你准备写谁?他有什么特点?(指一行同学说)

2.请一学生上来按照小黑板上规定的题目、特点、事件、着重描写的方面等项写提纲,其它同学在下面列提纲。

3.请演板学生说提纲,评议是否能写出人物特点;请写各方面人物特点的同学说提纲,评议是否能写出了人物特点。

五、总结

1.复习一下写作方法,看黑板,跟老师说:外貌抓特征,行动要细致,语言要恰当,神态、心理要真实,具体事例一两件,人物如同站眼前。

2.学生自己读一遍。

3.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用一两件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特点的作文方法,只是起了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以后写人的作文大家还可以多运用,多实践。下节课请大家完成这篇习作。

六、阅读导引

好友多多

多多是我最要好的朋友。他的脑袋圆圆的,浓眉毛没,大眼睛,像卡通人物蜡笔小新。(简练,抓住了特点)

多多喜欢打乒乓球,我们都叫他“旋球王”。“旋球王”的旋球那可是真“旋”!只要球一出手,就象长眼睛似的,“刷刷”地直向你冲过来,可只要一落到桌面上就会立刻改变了方向。你明明看着往左,它却往右飞了。等你一接球,才发现扑了个空。这样你就输定了。每次他赢了球,他都会张开他的大嘴,大叫一声。(有声有色,真是写作高手)

我真羡慕他。(简洁,自然)

【评语:】小作者写了好朋友的样子,爱好,特别突出了人物的特点,个性非常鲜明。所以,话虽不多,却很吸引人。

1、学习运用

⑴用波浪线画出“一„„就„„”的句子,体味人物的动作变化。并说上一两句话,用上“一„„就„„”。

⑵看点评,学写开头和结尾。

⑶多多有什么特点?你熟悉的人有些什么特点?如:爱学习、爱劳动、爱帮助人、爱看书、爱清洁、有礼貌,做事认真,幽默,粗心、开朗、大方„„

2、拟题导引

①《__________的一个人》

②《_____的 _______》

③《给我带来_____的人》

④《夸夸__________》

3、写法索引

①抓住人物特点:一人一事,不要面面俱到

②选择典型事例:重点部分要详写,注意把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内心写细致写具体。

③按一定顺序写:“总分结构”开头概括品质,可结合肖像描写。重点部分贯穿人物活动。班级同学一:我们班级有一个小女孩,她长得很漂亮。个子最高,扎两个大辫子。读书最有感情,画画最棒。就是有点儿胆小。

班级同学二:我们班级有一个男孩,身体很胖,走路很慢。很好出汗。但是他乐于助人。谁要是困难,我一定会帮助您。他的数学成绩最棒,去年大家都选他当班级的数学班长。

班级同学三:我们班级有一个人,她的舞跳的很棒,去年六一儿童节曾经得过全校第一。她的歌声很甜,是我们班级的文娱委员。⑴ 外貌特点:(找出关键句子、关键词,进行品味。)

【眼睛】穆老师的眼睛双眼皮儿,乌黑的眼珠又圆又大。乍一看并没有什么特别,可是你仔细一瞧,穆老师的眼睛还会说话哪。

【老爷爷】老水牛爷爷的影子又出现在我面前了:古铜色的脸上镶着一双亮光闪闪的眼睛,尖尖的下巴上飘着花白的络腮胡须,他高高的个子,宽宽的肩膀,说起话来声音像洪钟一样响亮,走起路来地皮都踏得忽闪忽闪的,一只黄毛狗老跟在他的后面,寸步不离。

【女教师】这个女老师姓宋,因为她年轻,顶多不过20岁,所以,我们都叫她小宋老师,也有一些女同学亲热地称呼她大姐姐。//小宋老师长着高高的个子,衣着比较朴素。//瓜子脸上长着两道柳眉,柳眉下嵌着一双明亮而又锐利的眼睛,还有一张能说会道的小嘴。她梳着两条长长的马尾辫,一直拖到肩头上。// (2)动作特点:(抓住关键句子和重点词语,理解如何写好动作。)

【爬竿动作】爬竿开始了。//第一个是叶枫。他像一只猴子,敏捷地纵身一跳,两手紧紧地夹住竹竿,蹭蹭地往上用力蹬,一眨眼的工夫,就爬到了顶端。同学们用赞许的目光望着他,尽情地为他鼓掌。我心里想:“在一个班级里,他能爬上去,我怎么爬不上去呢?”//第二个轮到了我,我信心百倍地往上一跳。两手交替着往上拉,两腿夹住竹竿。当两手向上一拉时,我的身子一缩,两腿往上一抬就紧紧地夹住竹竿。这样,我一下一下地,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爬到了半空中。哎,真可惜。我的力气已经没有了,不想再往上爬了。// 【审阅稿件】我立刻起来,揉揉蒙胧的睡眼,走进总理的办公室。总理招呼我坐在他的写字台对面,要我陪他审阅我整理的记录稿,其实是咨询的意思。他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铅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一个小圆圈。他不是浏览一遍就算了,而一边看一边思索,有时停笔想一想,有时问我一两句。夜很静,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总理才审阅完,把稿子交给了我。

【投篮动作】三班的杜玲和周静左右夹攻,拦住了正要投篮的张清方。只见张清方的脸涨得通红,迅速运球,左躲右闪,躲开了三班队员的阻拦,接着“噌!噌!噌!”三大步跑到篮板前,一个跳跃,手腕一压,“唰!”篮球应声入网!多么精彩的镜头啊!

(3)心理特点:(抓住关键句子学会写心理活动方法)

【英雄】武松乘着酒兴,只管走上冈来。不到半里多路,看见一座破烂的山神庙。走到庙前,看见庙门上贴着一张榜文,上面盖着官司的印信。武松读了才知道真的有虎。武松想,转身回酒店吧,一定会叫店家耻笑,算不得好汉,不能回去。细想了一会回,说道:“怕什么,只管上去,看看怎么样。”武松一面走,一面把毡笠儿掀在脊梁上,把哨棒插在肋下。回头一看,红日渐渐地坠下去了。这正是十月间天气,日短夜长,天容易黑。武松自言自语道:“哪儿有什么大虫!人是害怕了,不敢上山。”

【听课】第二天上午,老师报分数了:“顾利,99分,许伟,98分,刘宝„„”当老师念到我的名字时,我赶紧竖起耳朵认真地听到“86分。”当时,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好像被人从头到脚浇了一盆冷水,全身麻木。我呆若木鸡地坐在座位上,半晌说不出话来。唉!真糟透了,回想昨天考试时,自己硬充英雄,抢教头卷,我真后悔啊!这次考试,使我懂得了在学习上必须踏踏实实,来不得半点骄傲。我要牢记这次教训。

(4)生活细节表现人物特点:(理解什么是生活细节,探讨如何写好生活细节来表现人物的特点。)

【游戏细节】下课时,穆老师和我们一起玩的时候,她的眼睛也会说话。一次,我们玩“老鹰捉小鸡”。穆老师当“老鹰”。她一下子跑到东,一下子跑到西,眼睛呢?睁得大大的,好像在提醒我们:“哎——当心!我要捉住你们啦!”真糟糕!末尾的一只“小鸡”跑得太慢,被捉住了。这时候,穆老师的眼睛笑得弯弯的,似乎在说:“哈哈,这回可让我捉住了!”(跑、睁、好像、笑、似乎在说„„)

【人物对话细节】春天来了,杨柳长出了嫩芽。我对妈妈说:“妈,你看,杨柳吐芽了。”我很得意,心里想:这“吐”字用得不错,把杨柳拟人化了,妈妈肯定不会想到,可妈妈说:“是啊,杨柳爆青了。”啊?我顿时觉得妈妈的“爆青”比我“吐芽”好上百倍。“爆”字不但把春风中杨柳的活力给表现出来了,“青”字还说出了杨柳的颜色。而我的“吐芽”,一是没有色彩,二是“吐”也没有什么生气。这显然没有妈妈用得准,用得好。妈妈怎么会想到的呢?她笑着说:“还用想?挂在嘴边上的话,庄上人都这么说呀。”

第二组教案

第二课时习作指导教案

第二组

第二组:尊严,教案示例

第二单元习作

第二单元习作

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习作教案

习作教案

习作教案

习作教案

第二组习作教案
《第二组习作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习作写人教案 习作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