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加快益阳县域经济转型发展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20-03-02 08:16:2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加快益阳县域经济转型发展调研报告

根据《关于协同省政协开展加快湖南县域经济转型发展的通知》要求,益阳市政协及时成立调研组,就加快我市县域经济转型发展情况进行了全面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益阳市辖7个区县(市)和益阳高新技术开发区,总面积1.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467万。其中县域单位有安化县、桃江县、南县和沅江市,县域面积9800平方公里,人口326万,分别占全市81.7%、68.5%。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推动县域经济转型发展作为“坚持科学发展、奋力后发赶超、建设绿色益阳”的重要抓手,县域经济呈现了速度加快、质量提升、实力增强的良好态势,成为支撑全市经济发展的“半壁江山”。

1、经济总量迅速扩张。至2010年,全市县域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06亿元,比上年增长率4.3%,是2005年的2.2倍,占全市国民生产总值的57%。财政总收入18.5亿元,增长37%,是2005年的2.6倍,占全市的41%,其中一般性财政预算收入9.78亿元,比2005年翻一翻,占全市的40.3%。沅江市从2005年起,在全省县域经济考核中连续6年进入20强。

2、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十一五以来,我市县域经济全面发展,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全面提速。县域GDP五年依次为212亿元、256亿元、306.6亿元、406亿元,年均增长21.2%。规模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以上。农民纯收入除安化外,其他3个县(市)年均增速均超过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1%以上。

3、发展质量明显提升。2010年,县域经济的三次产业结构明显改善,

二、三产业比重比2005年大幅提高。工业主导地位更加突出,共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1.6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的44.6%。财政收入逐步优化,2010年县域人均财政收入达到562元,比2006年增加298元,五年年均递增20.8%;税收收入占财政比重为83.24%,比2006年提高10.08个百分点。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加强,桃江、安化、沅江、南县万元以上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分别为2.7

4、0.8

6、1.1、0.76吨标准煤,分别下降19.

3、

17、14.5、13.2个百分点;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均完成了市定目标。

4、发展后劲逐步增强。招商引资规模扩大,2010年县域引进内资形成固定资产

— 1 — 投资71亿元,占全市的42.5%。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逐年增大。2010年完成投资193.5亿元,占全市的42%,沅江完成投资67.6亿元,总量为县域最大,安化县投资比上年增长46.3,为县域最快。非公经济快迅发展。沅江市非公经济占GDP的比重达到68.3%,桃江县民企达到1135家,其中年产值过亿元民企16家。

二、主要做法

近年来,益阳市委市政府全面加强对县域经济的领导,相续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实行统筹发展、重点突破、整体推进,成效明显。

(一)优化结构促转型

坚持把优化产业结构作为县域经济转型发展的重点,推动三大产业合理发展。

1、大力发展新型工业。将新型工业化作为转型发展的主要突破口。一是抓产业科学布局。按照《益阳市2004—2020年产业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结合县域资源凛赋和产业基础,积极培育主导产业和产业集群。沅江市基本形成了机械制造、食品加工、纺织、化工等主导产业;桃江县食品加工、装备制造、有色金属冶炼、竹木加工等优势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安化县跻身全国茶叶十强县,“安化黑茶”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南县的食品加工和纺织产业成为县城经济的核心增长极。二是抓园区建设。坚持“工业强市、园区兴工、项目兴园”的发展思路,始终把工业园区作为县域工业化的主战场、招商引资的主阵地、新型城镇化的主推力来抓,形成了以省级经开区、市级工业园为龙头,以乡镇工业小区为补充的园区发展格局,园区发展速度、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目前,县域有省级开发区4个,市级工业园1个,乡镇工业小区15个。2010年,县域园区实现工业增加值30.5亿元,同比增长62%,实现税收3.1亿元,增长70%。沅江市船舶产业园被确定为“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和“国家级小型船艇动员中心”,太阳鸟游艇于去年在深交所成功上市。三是抓重点项目和龙头企业。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重点,扎实推进了一批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项目,拉动了投资的快速增长。资水梯级开发已建成6个水电站,累计投产装机125.1万千瓦,年发电量为56.8亿千瓦时,年产值近20亿元。桃花江核电站累计完成投资37亿元。2010年,全市34个投资过亿元的重点调度项目中,县域有21个。“十一五”期间县域培育产值 10亿元以上的企业9家,涌现了中联重科沅江分公司、南方水泥等龙头企业。四是抓科技创新。采取设立财政专项资金、与高校和科研单位对接成立研发中心、大力引进专业人才、实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登高计划”等形式推动县域企业加快自主创新能力。至2010年,县域共有高新技术企业76家,完成工业增加值32亿元,占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达

— 2 — 25%。克明面业获“中国驰名商标”殊荣,湖南辣妹子“辣椒酱”等42家企业产品获“湖南名牌产品”称号,26家企业获湖南著名商标。桃江尤其注重人才引进工作,2006年来通过各种形式引进各类人才700余人。

2、努力建设现代农业。坚持用工业化的理念加快现代农业建设,农业和农村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推动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迈进。一是加快农村土地流转。益阳农村土地流转总量、耕地流转率、土地流转的规范程序均居全省前列。目前4县市流转农村土地172.6万亩,南县、沅江、桃江、安化的耕地流转率分别为42.8%、44.2%、44.4%、37.7%。沅江市草尾镇农村土地信托流转试点成效显著,已流转土地34.5万亩,受益农户5.52万户。二是发展特色农业。以黑茶、竹木、蔬菜、生猪、水产、棉花等为重点,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县域建成优质稻米基地380万亩、棉花基地10万亩、苎麻基地45万亩、水产基地50万亩、茶叶基地27万亩、油基地菜140万亩、蔬菜基地120万亩,发展杨树300万亩、竹林200万亩、芦苇45万亩。南县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桃江县成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安化县被授予湖南省第二批生态农业示范县称号。三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着力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延长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成功打造克明面业、口口香米业、益华水产、白沙溪茶业等一批龙头企业。克明面业全国市场占有率达10%,近三年销售额年均增长65%,挂面销量全国第一。沅江、桃江建立农产品工业园,加大农业产业招商引资力度,去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安置劳动力8万人,40多万农户受益。加强对规模农业的引导,目前4县市发展各类业经济合作组织500多个,覆盖38%以上的农户。四是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益阳05年确定为全省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市,坚持以乡镇机构改革为突破口,历经先行试点(沅江市)、全面铺开、纵深推进三个阶段。至目前,乡镇机构改革全部到位,财政管理体制等其它综合改革基本完成,改革得到了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小组办公室和省里的高度评价,经验向全省、全国推介。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森林城市和省级卫生城市和文明城市为契机,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全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桃江县五年完成新农村建设资金近1亿元,新建成示范村20个,桃花江示范片被确定为省级示范片,2个村被授予“省级新农村示范村”称号。

3、加快发展服务业。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促进消费,扩大内需的重要切入点。一是大力发展旅游业。建成了茶马古道、梅山文化园、周立波故居等一批重点旅游项目,开发了安化黑茶、桃江竹艺、大通湖大闸蟹等知名旅游产品,举办了桃江竹文化、沅江洞庭渔火等文化旅游节会,向北打造以何凤山墓、“山乡巨变第一村”、屈原文化、茶马古道、梅山文化为主的山区精品旅游路线,向南打造以三国文化、

— 3 — 胭脂湖、南洞庭湿地、大通湖为主的湖区精品旅游路线。2010年县域接待游客1296万人次,综合收入76亿元,分别增长14%和21.5%。二是发展好生产生活性服务业。做大做强传统服务业,加快发展新兴服务业,去年县域实现社会零售品消费总额152.8亿元,增长17.3%,占全市的58.6%。积极开展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及以旧换新活动,去年县域下乡销售家电34万台、摩托车4.6万台、汽车9800辆、直接拉动消费16.5亿元;开展了“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4县市累计完成1500多家农家店建设,有效促进了农村消费、拉动县域经济发展。三是有序发展房地产业。十一五期间,4县市拥有房地产企业80多家,五年累计完成投资91亿元,建设商品房面积280多万平方米。沅江房价均价达2000元。

(二)扩大投资促转型

益阳是典型的外源型经济为主的地区,县域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投资拉动。

1、积极争资立项。抓住国家扩内需的重大政策机遇,切实加大争资立项力度,在工业发展、交通建设、农业生产、民生保障等重点领域争取了中央和省里的大量项目和资金。“十一五”期间,4个县(市)累计争取和发放各类政策性补贴资金3.66亿元;投入科技项目建设资金30.1亿元。

2、狠抓招商引资。连续几年扎实开展以“优化发展环境,强化项目落户”为主题的招商引资年活动,围绕重点领域和重点产业,积极承接沿海产业转移,开展科学招商、实效招商,引进了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和战略投资者。中联重科、三一重工落户沅江市;安化县引进了天工集团、紫金矿业、海螺水泥等战略投资者;桃江县成功引进了中核集团、南方建材、中国五矿等一批优势企业。“十一五”期间,4个县域单位新引进项目624个,实际到位资金近400亿元。

3、扩大金融投入。制定了一系列鼓励金融机构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工业、农业、基础设施和服务业等重点领域的信贷资金投放。连续3年开展了“金融促发展、信贷早春行”活动,努力推进“政、银、企”对接合作,有效缓解了企业融资难题。桃江县组建了建行系统第一家、湖南省第二家村镇银行——桃江建信村镇银行。2010年,4个县(市)的县域金融机构贷款金额141.8亿元,占全市的45.4%。

(三)夯实基础促转型

1、提升城镇化水平。全面加强城镇规划、建设和管理,努力推动县城和重点镇扩容提质。沅江市两年投入10亿多元,实施基础设施和生态景观项目53个,经过几年努力,沅江市区的面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南县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加大城市建设的融资力度,3年累计融资4亿多元,实施各类城建项目30多个。安化县实

— 4 — 施“北改南扩、再造新城”战略取得重大成果,县城北区道路改造工程全面完成,南区开发已完成投资5.7亿元。桃江县引进大汉集团等战略投资者,先后融资30多亿元,在大力改造旧城的同时,2010年启动了加快县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计划用三年左右的时间拓宽城区面积10平方公里。与此同时,沧水铺、灰山港、梅城、马迹塘、草尾、茅草街等一批重点镇发展步伐明显加快。目前,沅江、南县、桃江、安化的城镇化率分别达到45.36%、35.74%、35.46%、24.49%。

2、加快交通建设。按照“建网提质、内外畅通”的思路,大力推进县域高速公路、干线公路、农村公路、客货站场、水运及铁路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快速推进,交通条件明显改善。“十一五”期间,全市共投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93.4亿元,是“十五”期间的4.9倍。至目前,全市公路总里程达到12428公里,其中国道165公里,省道598公里,农村公路11665公里;拥有铁路142.05公里;拥有港口5个,航道里程1429公里。洞庭湖区主要渡口都实现了“渡改桥”;完成了4个县级汽车站和36个农村客运站建设;所有乡镇和95.9的行政村实现了通达,98.6%的乡镇和75%的村实现了通畅。

3、加强水利建设。益阳最大的市情是水情,最大的忧患是水患,坚持把水利建设作为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十一五期间县域水利建设总投资达42亿元。加固提防河道整治,新建提防1.637千米;完成9座中型水库、18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完成7处大型排涝泵站枢纽工程更新改造;完成水利血防工程项目127处;兴建供水工程457处,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67.4万人;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17.4平方公里,完成水土保持工程1万多处。

(四)优化环境促转型

1、着力优化发展软环境。认真贯彻《行政许可法》和《湖南行政程序规定》,出台益阳优化发展环境“十不准”和整治重点项目环境“五个一律”规定;着力削减行政审批项目、简化办事程序、推行政务公开,严格行政审批代理制、服务承诺制和限时办结制,增强县域政府透明度;连续两年开展“企业服务年”活动,抓好行风评议和机关作风评议,落实行政执法过错追究制,进一步规范县域各级政府部门行政决策和执法行为,行政效率和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提高。

2、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按照《建设绿色益阳行动纲要》要求,狠抓绿色创建、污染减排。去年我市否决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35个,开展了11项环保专题行动,取缔污染企业20家,勒令整改74家。投入环保资金6.5亿元,完成污染治理项目70个,各县城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场均已建成并投入运行,重点建制镇污水处理厂及垃圾场建设正在加快推进。

— 5 —

3、加强生态建设。利用建设绿色益阳,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契机,大力实施蓝天碧水青山工程,取得明显成效。对县域内矿产资源进行统一管理,不具备开采条件的资源实施保护禁采,有条件的实行公开招商,集约、有序开采;连续两年对资水流域沙石采挖进行集中整治,严惩滥挖乱采行为;加强洞庭湖的综合治理,逐步恢复县域山体水体生态。十一五以来,县域森林覆盖率由46.8%增加到53.84%,林业用地由890万亩增加到948万亩建设,生态公益林由210万亩增加到460万亩,改造低产林50万亩,形成南洞庭湿地、梅山文化园、塞子笼原生态公园、会龙森林公园等一批生态建设典型。

三、存在问题

益阳县域经济发展势头虽然良好,但也存在不可忽视的困难和问题。

1、经济总量偏小。我市县域经济发展速度虽在加快,但与全国、全省相比,我市县域经济总量、县均财政总收入和县域工业化水平等主要指标还有很大差距,特别是没有能与中国百强县、全省20强县相齐并论的大县、强县,沅江市虽进入了全省20强,但一直处于末位。

2、经济结构不优。经济结构是反映地域发展活力的关键性指标。我市突出表现为第二产业占GDP比重偏低,工业发展仍然滞后,虽然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在全省前例,但只是低基数上的较快发展,总量始终排在全省第10位左右。农业产业化、组织化、商品化程度还不高,农业企业龙头少、规模小、带动力不强。第三产业虽上升较快,但仍以传统行业为主,新兴服务行业发展滞后,整体规模不大。城镇化水平低,特别是县城和重点镇规模不大,功能不够完善,对要素资源的聚集和吸纳能力不强。

3、发展瓶颈制约。县域财政普遍困难,县域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规模都处于全省中下游水平,收支缺口日益扩大,财力难以满足转型发展多方面的支撑。金融支持乏力,至2010年底,我市各类金融机构存贷款差额接近300亿元,安化县达67.3亿元,金融现状严重地制约了县域经济的发展。科技创新投入严重不足,粗放式增长方式没得到根本解决。水、电、路、通讯、市场等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经济转型发展的要求。县域人才流失严重,先进生产方式、技术、管理难以在县域推广。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发展时期,资源承载和环境容量压力加大,完成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的压力很大。沅江、南县位于洞庭湖腹地,安化是湖南的暴雨中心、干旱走廓,频发的旱涝灾害,不仅消耗了大量的防汛抗旱物资,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牵制了各级干部大量精力,严重影响县域经济的发展。

— 6 —

4、体制机制滞后。发展软环境不优、服务效率不高等障碍依然存在。政府职能转变、城乡二元结构、土地流转、公共事业、社会管理、民生保障等领域的改革还必须深化。

四、发展方向

继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创新驱动、绿色发展新理念,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益阳县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一)坚持把推进新型工业化作为转型发展的第一推力

整合优势资源,建设重大项目,培育产业集群,壮大支柱产业,打造核心企业,以新型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推动县域经济后发赶超。

1、加快构建新型工业体系。坚持以总量扩张为主攻方向,以优化结构为主线,以提高宏观效益为中心,优化工业布局,加快构建具有益阳县域特色的新型工业体系。快速发展优势产业。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实施品牌提升战略,支持优势领域、优势产业、骨干企业和重点产品率先突破,促进产业规模扩张和集群发展。重点支持县市能源产业、装备制造业(船舶制造)等优势产业加快发展。积极培育新兴产业。抓住后金融危机时期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带来的机遇,重点加快县域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产业的发展,使益阳成为全省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巩固提升传统产业。坚持利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和先进工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调整优化以建材、矿冶为代表的原材料工业,改造提升以轻工、纺织为代表的消费品工业,切实提高产业技术装备水平和产品科技含量,促进传统产业现代化、高端化。做优做精特色产业。积极走规模化、系列化、绿色化发展道路,做精做细蔬菜、大米、面条、茶叶、水产、楠竹等特色产品,建成环洞庭湖特色工业区,建成全省最大的挂面、水产品、茶叶、大米等四大加工基地。

2、积极支持企业加快发展。扶持壮大龙头企业。 在“十二五”期间,力争培育县域产值过10亿元的企业30家以上,产值过100亿元企业取得突破。加快发展中小企业。积极鼓励中小企业向专、新、特、精方向发展。“十二五”期间,力争县域规模工业企业个数年均递增10%以上,产值过亿元企业超过200家。积极培育上市企业。设立“鼓励企业上市发展专项资金”,支持有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帮助已上市企业进一步提升资本运营和经营管理水平。“十二五”期间培育县市上市企业达到10家以上。

3、推动产业向园区集聚。支持各县市工业园区建设,加强引导协调,实现产业优化配置、功能互补,提升各类园区的承载功能,将工业园区建成为绿色发展先导

— 7 — 示范区、产业转移重点承接地,着力加快沅江船舶产业园等特色园区建设步伐。到2015年,工业园区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80%以上,新增工业项目入园率达到80%以上,打造多个100亿元级县域工业园区。

4、增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发挥科技的支撑引领作用,以产业科技创新为主线,以集成创新为主要路径,推进产学研结合。支持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建立研发机构,加大对核心技术、关键技术的研发力度,提高产品的高新技术含量。加快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和孵化器建设,加强高科技成果应用示范,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实施专利、品牌和标准化战略,培育一批国、省名牌产品和驰(著)名商标,努力形成支撑益阳县域工业发展的品牌体系。继续实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登高计划”,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到2015年,县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设计研发信息化率提高到75%,生产装备数字化率提高到50%。

(二)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全面加强新农村建设

以规模经营和提质增效作为基本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调整结构、优化布局、强化基础,大力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进一步巩固农业基础地位。

1、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坚持把加快土地流转作为现代农业建设的“牛鼻子”来抓,在县市建立和完善县级耕地、林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信息中心,有条件的乡镇可建立土地流转交易中心和土地信托投资公司,进一步完善土地流转中介服务体制、价格形成机制和纠纷调处机制。立足自身实际,积极探索土地流转有效途径和方法,大力推广农村土地信托流转。“十二五”期间,全市耕地流转每年新增5%以上,到2015年全市耕地流转率达到60%。

2、建设优质农产品基地。重点抓好粮、棉、油、茶、蔬、果、花卉、中药材、苎麻、生猪、家禽、牛羊、水产等13大优势产业区域布局,建成一批生产规模大、市场相对稳定、标准化程度高的优势农产品基地,继续做大做响具有益阳特色的“淡水鱼都”、“中国黑茶之乡”等品牌。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和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到2015年,县域建设种植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区100个,示范面积250万亩;扶持年出栏生猪1000头以上的标准化规模养殖场1000个,出栏生猪250万头以上。加快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在县市建成一批绿色农业、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创汇农业基地。

3、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坚持用新型工业化带动农业现代化,围绕产业链建设,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全面落实县域税收优惠、金融、人才、用地、信息等扶持政策,引导龙头企业通过加快技术改造、资源重组、

— 8 — 资本聚集、品牌整合等途径做大做强。加强各县市农业工业园建设,引进战略投资者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积极组建企业集团,打造一批生产规模大、工业化程度高,带动能力强、产业链条长的农产品加工“航母”。

4、建立健全农村服务体系。加强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培育一批服务水平高、竞争能力强的第三方农产品物流企业。积极推进供销合作社经营创新、组织创新和服务创新。鼓励农产品经纪人、批发市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参与农产品市场营销,加快推进连锁经营、农超对接、直销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到2015年,县域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到800个,覆盖60%以上的农户。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抓好优良品种、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实施农业机械化推进工程,推广先进适用农机化技术装备,提高农机化整体水平。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推行农产品市场准入和基地准出制度,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5、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全面加强乡村布局规划编制工作,科学合理确定乡村居民点的布局和数量。切实加大投入,加强农村道路、水利、电网、信息、清洁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引导乡镇工业合理布局、规模发展、集中处污,建设一批农村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实施农村“四洁”工程,推进以改水改厕为重点的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开展卫生城镇创建活动,改善城乡卫生面貌。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和农村民主管理。认真开展新农村示范片、示范村建设,坚持以点带面,探索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机制。到2015年,建设农村公路里程5500公里;新增沼气用户5万户以上;提高农村集中供水普及率,基本解决各县市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

(三)加快现代服务业提质发展

以调整改造传统行业,大力发展新兴行业为抓手,全面提升县域服务业的规模和发展水平,促进服务业与工农业融合发展。

1、加快发展现代旅游业。围绕益阳县域特点,打造黑茶文化旅游、生态旅游、宗教旅游、健身康体旅游、乡村旅游和梅山文化旅游等旅游“名片”。根据益阳各县市区旅游特色进行优化组合,力争纳入省内精品旅游路线,加强与周边行业组织的合作,加快旅游景点对接,建设一批重点旅游项目,开发一批旅游产品,办好一批旅游节会,打造一批旅游路线,将益阳打造成为旅游观光地、休闲地和中转地。到2015年,益阳旅游区域布局合理、产业体系完善、旅游产品丰富、客源市场活跃、基础设施完备、旅游管理高效、具有一定竞争力,基本建成集观光、休闲、度假为一体旅游城市,国内外旅游总人数和旅游总收入有较大提升。

2、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业。努力发挥益阳区位优势,着力构建益阳湘中北区域物

— 9 — 流枢纽,加快县域商贸物流发展。支持各县市引进和培育一批大型现代物流企业,建成大型综合物流园区和专业物流(配送)中心,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不断提高物流社会化、规模化、专业化水平以及服务能力。

(四)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统筹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社会保障、社会事业和生态环境建设,促进城乡要素优化配置,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力争全市城镇化率到十二五末达到50%。

1、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体系。加速推进具有益阳特色的新型城镇化,以县城和重点镇为支撑,形成以大带小、布局合理、功能互补、特色鲜明的现代城镇体系。全面推进县城建设。根据各县城的区位、资源、人文、产业等实际情况,更加科学合理地确定发展方向和发展定位;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规格推进县城规划建设,精心塑造具有地域特色、现代内涵和人文品位的城镇空间。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依托我市交通发展格局的新变化,扶持马迹塘、梅城、茅草街等交通枢纽重点镇的发展,使之成为区域性的中心重镇。注重发展市际边界城镇,着力支持平口、奎溪、高明、灰山港、南洲等沿边城镇发展,增强集散辐射功能。

2、完善城镇功能配套。围绕提升城镇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承载力,进一步完善路网规划,提升道路建设标准,加强供电、供气、供水设施建设,确保居民生产生活方便、安全;加强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继续抓好城市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建设。加强治安防控体系、应急处置等平台建设,确保城镇管理运行安全和群众安全感提高;进一步提高城镇经营水平,注重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城镇建设。至2015年,各县市将完成给排水管网改造配套、污水处理、城镇道路拓建改造、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五大工程”。

3、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大力推进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一体化。统筹城乡规划,加快实现城乡规划全覆盖,形成比较完善的城乡规划编制和城乡一体的空间规划管制体系;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引导城镇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生产要素向农村合理流动;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镇道路、供水、污水垃圾处理、绿化等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统筹城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逐步使城乡居民均等享有医疗、教育、文化、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加快构建“一体两翼”区域经济布局。“一体”,即中心城区包括赫山、资阳、高新区的经济体;“两翼”,即桃江、安化组成的山区经济翼,沅江、南县、大通湖组成的湖区经济翼。未来围绕“一体两翼”科学谋划产业布局、生态环境治理、城镇建设和基础设施,以组团发展为主要模式,以经济带建设为纽带,打破行政区域限制,促进区域之间协同发

— 10 — 展、良性互动,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壮大市域经济,增强统筹城乡发展的能力。加快形成主体功能区。综合考虑各地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等因素,严格按照湖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的要求,统筹谋划区域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城镇化格局和国土利用,确定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的主要任务、基本目标,逐步形成合理有序、持续高效的主体功能区。至2015年,全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416.8万亩,单位土地生产总值达到1000万元/平方公里以上。

(五)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着力建设绿色益阳

节约、综合利用能源和资源,坚持生态保护与污染防治并重,促进工业生产清洁化,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加快两型社会建设。

1、大力发展“两型产业”。积极对接国家十大产业调整与振兴规划、省里12个重点产业振兴实施方案,科学制定县域产业结构调整行动计划。加大科技投入,提升产品科技含量,引导食品加工、棉麻纺织、服装鞋帽、有色金属、竹木加工、建材等具有比较优势的传统产业向深加工、精加工及产业高端伸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培育新兴战略性产业,重点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产业,大力扶持船舶工业和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尽快形成支柱产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技术,加快推进桃花江核电工业园和资水梯级开发,打造低碳核电工业园和水电工业走廊。

2、加大节能减排力度。严格节能环保准入门槛,坚决杜绝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项目。大力推进建筑节能、交通节能和公共机构节能。科学制定年度减排计划,继续抓好造纸、苎麻、化工、水泥建材、火力发电、有色金属冶炼等重点行业的污染整治,加强机动车尾气治理和规模化畜禽养殖集中整治。深化资源环境价格改革,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继续完善现有六座县城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建设,逐步推进重点建制镇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强制推行清洁生产审核,加强节能减排新技术、装备的研发、引进和应用。加大淘汰落后产能的力度,逐步淘汰、关闭污染严重和落后的生产工艺、设备。继续抓好污染物减排指标、监测、考核三大体系建设与运行。“十二五”期间,县域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数,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削减数均要完成国、省下达目标任务。

3、加快建设绿色益阳。在更高起点上实施《建设绿色益阳行动纲要》,在全社会培育和弘扬生态文明理念,建设绿色生态、发展绿色生产、倡导绿色消费、创建绿色文明。着力抓好国家现代林业示范市建设,加快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积极实

— 11 — 施退耕还林、林业血防、长江防护林等八大林业生态工程,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封山育林、全民护林,维护林业生态安全。强化重金属污染治理、航道整治,综合利用水资源,加强湿地生态保护,加大资江流域益阳段和洞庭湖综合治理力度。建立生态补偿标准体系和生态环境共建共享的长效机制。以环保、生态、绿色为主题,积极开展绿色企业、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家庭等主题创建活动。注重对山体、水体资源的保护,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再造一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优美乡镇和生态示范村。未来五年县域累计人工造林150万亩,低产林改造200万亩,森林蓄积量达到3000万立米,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

(六)着力改善民生民利

大力实施增收富民、促进就业、社保救助、教育均衡、人口和健康、文化普惠六大行动计划,扩大县域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构建和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着力改善民生民利,全面推进社会事业发展。推动县域各项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加快发展,基本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不断提高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水平。到2015年,各县市教育、医疗卫生、科技创新、文化和体育现代化水平全面提升,基本建成县域公平高效的社会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

五、几点建议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市域、省域经济发展的支撑,应在更广的范围内对整个县域经济发展进行科学谋划、整体布局、统筹发展。结合我市实际,提请市委市政府向省委省政协从宏观指导、政策支持、要素保障等方面对加快县域经济转型发展提出建议。

1、建立县域经济转型发展科学评价体系。根据新形势发展需要,建议尽快建立更加科学、符合各地实际的县域经济转型发展评价考核体系。一是把县域经济转方式、调结构和推进“四化两型”的各项目标任务具体化、量化,形成可以考评的指标,纳入考核评价体系中。二是考评不可只注重GDP增长和财政收入,应健全县域经济发展质量效益、结构优化、自主创新、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就业和民生改善等全方位的指标体系。三是根据各县市的资源禀赋、历史定位、区位特点,建立分区域、分类型、分层次考核对象的差别考核评价体系。如发展工业对拉动GDP和财政增长效果最明显,而益阳环洞庭湖的南县、大通湖区区位较为偏僻,发展工业没优势,但两地是我国粮食主产区,农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在当前农业产业化程度较低,农业生产高成本生产、低效益运行困境现实中,两地为应对经济发展压力,不得不拿出很大的精力抓工业,但又无法同工业强县竞争。对于这类特色鲜明的县

— 12 — 域经济发展评价尤其要科学,建议对这类县域在资金、政策上给予倾斜扶持,使其专心致志发展农业生产,推进农业产业化,确保国家粮食生产安全。

2、加大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一是赋予县域更多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在继续推行好省管县财政体制基础上,按照扩权强县、权责统一要求进一步精减行政层次,确保各项政策法规迅速准确传达县市,让县市在直接向省有关部门报送计划,申请国家和省里的项目资金,审批经贸、税收、建设、土地等方面有更多的自主权限。二是切实增强县域政府的财力。合理运用“分税分成”税收政策,让县级财政获得更多的税收收入,对于“保存量,分增量”的财政措施,应有条件的降低对县级地方税收增加的部分行业的税收(如金融地产业税收)。加大对县级财政一般性转移支付力度,上级财政应尽可能多承担义务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县域社会事业支出。重视发挥县级政府宏观调控的主体作用,加快建立县域公共财政体制,实行预算内外资金统筹,规范地方财力分配与使用。三是争取更多的政策资金项目扶持县域经济。利用湖南为传统农业大省的优势,用好用足中央强农惠农政策,促进我省“三农”问题更好更快解决;利用国家创建“长株潭”两型社会实验区契机,争取更多的国家财政资金投资我省基础设施、民生工程、生态保护等领域。建议省里从防汛抗灾的角度考虑,以环洞庭湖和资水流域为重点,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综合治理,全面提高防灾抗灾能力。益阳“十二五”计划投资550亿元,全面加快高速公路、铁路、水运为重点的交通网络建设,请求省里给予重点支持。

3、建立适应县域经济发展的金融体系。金融是企业成长的“血液”,占县域工业主导地位的中小企业融资难是普遍性问题,建议我省出台相关政策措施,鼓励国家政策性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到县市设立办事机构;引进各类金融机构,整合开发地方金融资源,开展政银企对接活动,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进一步深化县域金融体制改革,建立中小企业担保机构风险补偿机制,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建设,支持建立产权明晰、市场化运作的股份制或民营信用担保公司,有条件的县市可建立政策性担保公司,解决县域企业融资担保难的问题。

4、加快城镇体制改革。深化城镇体制改革,加快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步伐。一是向小城镇适当放权,增强镇级政府的统筹协调能力,提高工作效率。二是深化土地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土地储备制度,实行差别化供地政策,探索建立城乡统一土地市场体系,加强土地市场统一监管,有条件的地方可推行农民宅基地换城镇住房、承包地换社保工作。三是改革现行户籍政策,尽快放开县城和小城镇的户口迁移限制,实现县域内人口自由迁移,向重点城镇聚集,逐步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

— 13 — 乡户口的一体化管理,为更多的农民进入城镇创造条件。四是破除城乡分割的社会保障体制,逐渐建立起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体制,为完全放弃土地后从农村转移出来的农民消除后顾之忧。

5、加快统筹区域发展。一是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促进区域合作。围绕创建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建设3+5城市群的有利时机,在明确自身定位的前提下,通过省政府主导,各地方政府协同,致力统筹区域规划、产业布局、项目建设、市场共建,环境治理,提高城市群整体竞争力,促进县域经济协调发展。二是按同质性进行区域合作。如环洞庭湖各县(市)地域相连,地理条件、资源环境、经济特征趋同,可以加强合作,打破行政区域限制,实行资源整合、优化配置,建立环洞庭湖经济带;益阳安化和娄底新化都属山区经济,资源禀赋、历史人文、民风民俗同质性较高,都自称梅山文化正宗,对这类县域应因势利导,促进合作,共同开发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现双赢。三是加强同域外地区的合作。利用地理、资源、发展产业相似的特点,加强同市域或省域外的地区进行合作。如益阳同江苏宿迁都是杨树主要产区,桃江同福建建瓯、浙江安吉都是有名的竹子之乡,可在发展产业、打造品牌,建立共同市场上加强联系、强化合作、优势互补,共同做大做强优势产业。

6、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特色经济是具有排他性的、难以模仿的主导产业,从某种程度上讲,县域经济就是特色经济,我省各地因地制宜,培育了如浏阳花炮、醴陵陶瓷、安化黑茶等特色经济,大大促进了县域经济发展。益阳除黑茶外,杨树、楠竹、淡水养殖等特色产业发展前景也十分广阔,应进一步在政策和资金上加大扶持,鼓励挖掘县域自身的特色,加快发展特色经济,将特色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竞争优势,形成独特的优势主导产业,避免县市间趋同竞争。

— 14 —

加快县域经济转型升级

县域经济转型升级调研报告

“加快发展、转型发展”调研报告

加快县域经济转型促进武穴跨越发展

发挥优势 突出特色 加快县域经济转型跨越发展

环保局加快县域经济转型升级汇报

全市经济转型发展调研报告

加快县域工业发展专题调研报告

加快经济转型

江西省县域经济尚须加快发展

加快益阳县域经济转型发展调研报告
《加快益阳县域经济转型发展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