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对流动人口体质问题的思考成文

发布时间:2020-03-02 22:09:4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对流动人口体质问题的思考

蒋明朗王茂叶

(1.咸阳师范学院体育系,陕西 咸阳 712000;2.山东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渐完善,人口的合理流动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标志。但是由于人口流动也带来的体质问题,应经成为对我国社会经济产生明显影响的因素。如何应对这样的问题,本文结合国内外的相关资料,对我国人口流动的特点以及发展趋势,对国内对于流动人口体质研究,探讨流动人口体质问题的危害性以及可能产生的社会影响,探讨解决流动人口体质问题的思路。

关键词:流动人口;体质;网络化;监控;调控 13

The research of physique question to transient population

JIANG Ming-lang1; Wang Mao-ye2

(1.Department of P.E., Xianyang Normal University, Xianyang,Shaanxi 712000, China;

2.Department of P.E.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 ShandongJinan, 250014) abstract: 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discu the feasibility to carry on the long-term physique monitoring to the transient population as well as the poible economic society value.And discues the poibility to carry on the physique examination network management to the transient population.The research discovered that the transient population from now on will still be a serious social question in our country social life, and it is an eential element in the Chinese urbanization and the industrialization advancement, and it also becomes the new composition in our country population structure.Transient population\'s physique condition has the main influence on our country social economy\'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as a result of reasons such as job category, living conditions change, transient population physique existence many probloms; the transient population physique examination service must be strengthened; the transient population\'s physique examination needs coopeeraton from all levels of sports administration part, the sports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ion as well as the school, needs to carry out the voluntary physique examination service.The transient population\'s physique question needs from many aspects such as school edcaition, public health service, needs modern networking, to establish the one whole set service and the monitoring system..

Keywords: people’health;quantity;research; transient population ;physique question

前言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不断发展,我国原先以农业人口为主的人口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量剩余劳动力被从农业中转移出来,他们脱离开原来的职业和生存环境,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流动人口群体,加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劳动力作为一种主要的生产力要素必然要按照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则在全社会的范围内进行合理配置,因此,人口流动的

[1]规模将会逐渐扩大。这种趋势固然代表了生产力发展的方向,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种人

口的远距离流动,伴随着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的巨大变革,必然会对劳动者的身体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近年来多次发生的公共卫生事件,就显示了流动人口的体质健康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但是关于流动人口体质问题的研究却很少见到。

本文试图探讨流动人口体质问题研究的重要性、流动人口体质问题的成因、流动人口体质问题的特点以及对流动人口进行长期体质监控的可行性和网络化管理的可能性。 1 解决流动人口体质问题的社会效应

1.1 建立“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随着和谐社会的提出,显示了我国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的思路将进一步明晰,就是提高全社会的和谐发展,保障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根本利益。我国社会经济中存在的城乡差距和东西部差距的影响,已经成为制约社会发展的重要瓶颈。流动人口中的绝大多数是从中西部经济落后地区转移出来的农民工,合理的流动不仅解决了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也为解决城乡差距和东西部差距提供了一个合理的方式。这些人作为家庭的主要支柱,同时也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其体质健康状况也直接关系到许多家庭的幸福,近年来发生的许多工伤事件,不仅对农民工个人的健康产生了巨大的伤害,也对其家庭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也直接影响到农民工出外打工的积极性[2]。因此,其生存状态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体质状况是关系到个人切身利益和社会福利制度和稳定发展的重要前提,因此,必须对这部分人群的体质状况有明确的了解,对其发展态势和趋势进行科学的检测和评价,并及时给出合理可行的体质干预和保障措施。

1.2 中国劳动力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流动人口将成为许多产业部门的主要支柱,尤其是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劳动力短缺将成为制约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流动人口作为我国社会劳动力的主力军,其稳定的状态是我国国民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根本保障。采取有效手段,预防其体质的不合理下降,提高流动人口的体质检测和保证其体质的稳定发展,对于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文化的长期稳定发展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2、流动人口体质问题的成因

2、1 生活环境的巨大变化

由于我国是一个疆域非常巨大的国家,国内各地区之间的气候和地理条件也相差甚大。几千年的农业生产为主的固定生活,使得各地在饮食习惯、生活节奏等方面均产生与之相适应的一系列生活方式。但是随着人口的流动,尤其是我国经济发达地区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人口流出地主要在中西部的经济落后农村,因此,生活方式的反差会对流动人口的身体健康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此外,由于大部分流动人口长时间远离家庭,生活上的照顾比较少,饮食不规律,导致消化系统的疾病发病率比较高。而长时间缺乏必要的家庭生活,对于流动人口的身心都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尤其是近年来,我国积极利用劳动力资源的优势,积极参与国际劳务输出,尽管目前在国际劳务市场所占比例不大。但是随着我国投资和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尤其是我国工程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不断加强,我国对外劳务输出的比例将不断增加,对解决乡村富余劳动力的出路,满足劳动力不足地区的需要,加速基本建设的进程和经济全面发展,以及加强国内外交流等具有重要意义。但是这种劳务输出必将带来更为显著的环境变化,这种环境变化必然对劳动力的体质产生更为明显的影响,如何应对这种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变化,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2.2职业特点

由于我国二元制社会制度和劳动用工制度的改革尚未完成,流动人口在城市中的就业收到很多的限制。同时受文化底子和专业训练的不足,流动人口从事的普遍是一些简单体力劳动和低技能的工作,也是在职职工不愿问津的苦脏累险岗位。如建筑企业一线施工人员农民工占95%以上。由于行业监管和劳动监督的不力,许多行业普遍存在劳动强度较大、工作时间很长等问题,据调查大部分农民工的每天工作时间在12-14个小时,容易导致身心疲劳。此外经常为赶施工进度,导致精神比较紧张,在这些情况下容易出现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病变。同时由于缺乏必要的闲暇时间,其工余生活比较单调,容易导致心理方面的一些问题。

近年来,卫生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等单位的多次调查显示,目前国内职业病防治工作中,农民工、临时工遭受的职业病危害尤为突出。以职业病中的尘肺为例,据

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新发生尘肺病患者在1万例以上,每年死亡5000人左右。截至2001年底,全国尘肺病患者累计死亡近13.6万人,现有患者43.3万人,极大地农民工的体质健康。此外,2007年1-9月,卫生部共收到重大职业病危害事件报告36起,涉及中毒人数584人,其中死亡49人,中毒者大多为进城务工农民。如何加强对农民工的劳动保障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也多次收到国外媒体的曝光,成为影响我国社会形象的恶性事件。

2.3 社会地位“边缘化”产生的心理压力

长期的城乡隔绝和二元社会结构,使进城农民工在城市生活中具有明显的“边缘人”特征——主要生活在城市,“根”却在乡村;在职业上是城市劳动者,户籍和身份上却是农民;在法律上与城市居民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却“同工不同酬”、“同工不同时”、“同工不同权”;农民工的就业权、受教育权和受救助权得不到应有的保护和实现;农民工很少能够享受到城市里诸如住房、医疗卫生服务、职业教育服务、劳动力市场信息服务等国家提供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社会对农民工存在不同程度的偏见和歧视,阻碍他们对城市社会和居民的心理认同与归属。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农民工缺乏安全感和成就感,对城市无法产生归属感和“主人翁”意识。这种心理方面压力也对农民工体质产生一定的负面效应。

2.4 流动人口自身的健康知识储备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工业化主要发生在东南沿海地区,大量剩余劳动力从内陆省份向东南沿海地区流动。在流动人口中,由于流出地一般是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地区,基础教育相对比较落后,高中教育还不是十分普遍,因此,接受过小学、初中占到总人口的半数以上,高中文化程度者相对较少,而接受过专业技能教育的中专、大专、本科和研究生仅占极少一部分。受教育程度不高、文化程度偏低成为流动人口中相当普遍的现象。这种较低的学历层次也使得流动人口的健康常识存在很大缺陷。[3]

由于应试教育和体育教育技能化的影响,我国学校健康教育存在较大的缺陷。依据有关部门的精神,学校健康教育主要由学校的校医承担,但是目前我国大部分中小学,尤其是农村中小学根本没有合格的校医,因此健康教育无从谈起。根据这一现象,从90年代后期,我国将学校体育课程逐渐转化为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要求体育教师承担起健康教育的任务。但是受制于我国体育专业的课程设置、生源条件、健康教育任务等多种条件的限制,我

【】国大部分体育教师尚无力承担学校健康教育的任务。4因此,直接导致流动人口中大部分人

缺乏必要的健康知识储备。因此,无法在面临更为复杂的城市生活时,无法确立正确的生活方式。例如艾滋病的扩散就是明显的例证。在80-90年代,大量单身青年到南方打工,由于缺乏必要的性健康教育和相应的对策,导致艾滋病在流动人口中扩散。而且由于缺乏必要的必要的健康教育和体质检测,导致缺乏艾滋病已经从城市流传到农村,成为我国目前传染病中危害最为严重的病种之一。而地沟油、垃圾肉这些令人毛骨悚然的食品很容易凭借低廉的价格出现在农民工的餐桌上,其他如餐饮具清洗消毒不符合要求、生活方式不规律等。缺乏必要的健康知识和生活方式已经成为影响农民工体质健康的重要因素。

3、流动人口体质问题的特点

国民体质是一种资源、一种财富,可以说体质就是生产力。尤其是对于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的中国来说,在面临工业化、信息化和老龄化等社会建设的多种任务时,提升全体国民的体质水平具有主要社会意义。中国政府配合《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逐步建立并完善了国民体质监测制度,二〇〇〇年和二〇〇五年先后开展了两次全国性国民体质检测。研究人员对于国民体质的研究进一步深入,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也在各级期刊上发表了近300

【】篇体质的研究论文。5但是令人遗憾的是,到目前尚没有1篇关于流动人口或农民工体质研

究的论文。固然与研究者经费、力量以及精力有很大关系,但是也与流动人口体质的特点有很大的关系。根据有关资料,其体质状况也表现出的截然不同的特征。主要表现为:

3.1多样性

近年来,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城市,到2007年,我国流动人口数量已经达到1.46亿,由于经历的不同,其分布的行业也多种多样。如建筑企业一线施工人员农民工占95%以上、纺织系统的农民工队伍虽然已基本完成了向产业工人的转化,成为企业振兴和发展的重要力量。而在一般人心目中工作较轻闲的事业单位中,所雇用的农民工也普遍从事着治安保卫、护理、餐饮、保洁等岗位。因此,导致流动人口体质问题呈现明显的多样化趋势。

3.2复杂性

人的体质受到遗传、环境、体育锻炼、卫生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由于数量庞大,生存环境差异也非常显著,因此流动人口的来源多样化必然导致体质问题的多样化和复杂性。占据流动人口大多数的农民工在进城之前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农村,这段时间的体质特点具有农村人口的基本特点,但是在流动以后,由于进城时间、工作性质、流入地与流出地之间的生活方式等方面差异,农民工体质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改变,因此,也导致了流动人口体质出现了不同于传统的城市居民和农民的体质特点,而表现出较为复杂的变化特征,给体质研究带来的巨大的困难。

3.3动态

由于我国二元制社会仍将维持一个较长的时间,加之流动人口在整体素质方面的问题,流动人口快速融入城市生活存在较大的困难。大部分流动人口很难获得一个稳定的工作并在流入地扎根下来。尤其是大众城市居高不下的房价使得大部分流动人口最终很难在城市地区稳定下来。以挣钱为目的的工作特性以及其从事的工种特点,使得流动人口的生活工作状态都不是十分确定,具有非常强的流动性。加之大部分流动人口年龄普遍处于青年期,其体质状态处于动态变化过程中,随着工种、生活环境、经济收入等多种因素的变化,流动人口体质呈现出快速变化的动态,因此,应该对于流动人口的体质变化,需要长时间进行跟踪

【6】监控。这也为大部分体质研究工作者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3.4隐含性

由于我国改革开放的时间不是很长,大部分流动人口年龄普遍处于青年期。加之由于工作性质的问题,长期体力劳动尽管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但也使得农民工在力量、耐力等方面较城市人口有一定的优势,这也使得体质中的部分问题被掩盖。此外,许多人对于体质问题的认识存在很大的误区,因此,许多人就认为自己的身体非常健康,缺乏科学的健康观念。此外,由于经济的拮据,使得大部分流动人口长期没有进行过较为详尽的体检,在患病时,许多人习惯于忍忍就过去了,对于某些影响健康的潜在因素不是十分明了。年轻化掩盖了很多问题,缺乏必要的检测更是问题的关键。

4、结论与建议

由于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的变化,流动人口出现了与传统人群不一样的生活特点,而这种特点也使他们的体质与以往的研究对象由不一样的地方。而由于文化素质、收入、工作性质等问题,流动人口体质问题出现了多样化、隐含性,而人口的流动的不规律也为开展持续的人口体质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困难。

考虑到流动人口的体质状况对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主要的影响,各级行政部门以及科研单位,应该充分认识到人口体质研究的重要性,并加强对流动人口的体质检测服务,完善体质义务检测和管理体制。积极鼓励学校、体育行政等有能力的部门积极开展专项研究,探讨流动人口体质问题的变化特点并提出相应的体质干预方案。

此外,强化义务教育阶段的体育教育与健康教育,充分利用现代网络的优势建立完善的体质检测网络系统,应该成为新时期流动人口体质问题研究的主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 辜胜阻等.新时期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民工问题与对策[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7(1): 1-5

[2] 徐光飞.流动人口:城市社区体育的难题[J].体育与科学

[3] 樊炳有.对民营企业从业者体质现状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 2002,(05):650-651

[4] 蒋明朗,樊西宁.体育和健康教育专业融合的几点思考[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 2005,(05):32-35

[5] 陈彦.十年来我国国民体质研究状况及展望[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 2006,(01):55-57

[6]黄聚云; 李建国; 舒盛芳.影响我国社会体育发展的若干人口问题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07,(1):89-92

作者简介:蒋明朗,男,1972年5月,陕西省泾阳县人,西安交通大学在读博士研究生,咸阳师范学院体育系副教授,研究方向:健康教育和体育文化

联系方式:电话029-33724199,Email:jiangminglangg@126.com

师范学院体育系,邮编712000

地址:陕西省咸阳市咸阳

对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的思考

流动人口社会化管理问题的思考

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问题的公共政策思考

加强外来流动人口管理问题的思考

对学生体质健康现状的几点思考

班规成文

关于对流动人口管理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对流动人口管理的调查与思考

对环境污染问题的思考

对南海问题的思考

对流动人口体质问题的思考成文
《对流动人口体质问题的思考成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