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甘肃中小企业情况汇报

发布时间:2020-03-02 06:20:2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尊敬的邵主席、黄主席及各位领导:

首先,非常欢迎两位主席一行来我局检查指导工作。省政协十分关注我省中小企业的发展,特别是今年换届后省政协把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上半年,陈学亨主席亲自带队进行调研,在7月23日召开的省政协常委会上,通过了《关于加强产学研结合,促进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建议案》;这一周来,两位副主席又分两路同时开展中小企业调研;9月,省政协还将举办“全民创业与中小企业发展论坛”。这些都是过去从来没有过的,充分体现了省政协对我省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视和支持。在此,向两位主席一行表示诚挚谢意。下面,就我省中小企业发展情况做一汇报。

一、省中小企业局基本情况

2005年6月,省委、省政府决定,在省乡镇企业局加挂省中小企业局牌子,并将省经委非公经济管理职能划归省乡镇企业局。现在是一套机构、两块牌子、三项职能。现有人员编制81人,其中行政编制68人,局长、副局长、纪检组长共6人,副巡视员2人;内设13个处室,下属甘肃省理工中等专业学校和省中小企业教育培训信息中心2个事业单位。目前,市县两级基本依照省上模式,建立了中小企业、乡镇企业和非公经济“三位一体”的行政管理机构。

二、全省中小企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政协的大力支持下,我省中小企业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落实省委、省政府“四抓三支撑”和“工业强省”战略,全省中小企业保持了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上半年,全省中小企业实现增加值500亿元,同比增长16%;上缴税金44亿元,同比增长14%。

(一)经济总量明显扩大,发展规模有所提高。

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我省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0%以上。2007年全省中小企业发展到8.95万户,占全省企业总数的99%以上;完成增加值862亿元,占全省GDP的三分之一;其中工业增加值318.6亿元,增长18%。

(二)上缴税收不断增长,就业主体作用凸显。

2007年,全省中小企业上缴税金77.6亿元,占全省地方财政收入的41%。中小企业从业人员167万人。中小企业成为吸纳劳动力的主渠道,为缓解城乡就业压力发挥了积极作用。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的80%,城镇劳动力就业岗位的75%以上由全省中小企业提供。

(三)工业企业贡献突出,企业效益稳步提升。

2007年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达到1808户,占全省所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98.21%。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资产总额达到1523.32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41.04%。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000亿元大关,达到1008.72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31.58%。2007年底,全省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的中小工业企业达到176户,过2亿元的企业达到77户,过10亿元的企业达到11户。已成为我省“四抓三支撑”和“工业强省”战略的重要支撑。

(四)招商引资成果显著,项目建设步伐加快。

我们坚持实施“走出去”、“请进来”战略,积极开展招商引资。2001年以来,由农业部和省政府主办,我局承办,先后在兰州、天水、武威、酒泉和白银举办了五次全国乡企贸洽会,我省共签约合同项目2479个,总投资684亿元,合同引进资金601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84.4亿元,其中在白银举办的全国乡企贸洽会签约项目落实到位资金达123.4亿元。以全国乡企贸洽会为载体,中小企业项目建设力度不断加大,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投资领域不断拓展。2001年至2007年,全省中小企业累计开工建设项目9102个,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产446.17亿元。其中2007年全省中小企业在建及完工项目1606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4亿元。目前一批投资上千万元的中小企业在全省各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成为推动当地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五)特色产业正在形成,产业集聚初具规模。

根据国家产业政策,我省中小企业因地制宜,着力推进传统产业新型化和新型产业规模化。重点发展有区域特色的主导产业,走产业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的路子,一批优势企业结构不断优化,规模不断壮大,集聚效应初步显现。全省中小企业初步形成了装备制造、石油化工、有色冶金、煤电化工、清洁能源、生物医药、农副产品加工等七大产业集聚的雏形。截至目前,我省部省级乡镇企业示范区达77个,成为企业落地的主要区域。

(六)服务体系起步良好,教育培训初见成效。

2005年以来,围绕建设服务型政府机关,我们逐步展开了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按照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原则,启动了省、市、县三级担保机构建设。全省组建中小企业担保机构66家,注册资本15亿元,先后为2751户企业提供担保贷款55亿元。会同人行兰州中心支行征集了上万户中小企业的信用档案信息,初步建立了中小企业信用档案数据库。2007年,我们联合省科技厅、省知识产权局等单位,建立了省级中小企业科技成果•专利技术与资本对接平台。今年又组建了8家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全省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体系初步形成。实现了国家、省、大部分市及少数县区四级互联互通。坚持不懈地开展人才培训,培训体系初具规模。全省每年培训5万人次左右,已累计评聘企业各类专业技术职称人员3.3万多名。

由此可见,中小企业在我省国民经济增长、扩大社会就业、增加财政收入、优化产业结构、繁荣城乡市场、保持社会稳定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为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进程做出了积极贡献。

三、全省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我省中小企业在取得较好成绩的同时,当前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盈利空间压缩,经济效益下滑,一批企业步履维艰。上半年,全国6.7万户规模以上的中小企业倒闭,其中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代表的纺织行业中小企业倒闭超过1万户;我省558户中小企业关停,涉及造纸、纺织、皮革、建材、水泥、化工等11个行业。现从四个层面予以分析。

(一)从国家宏观环境看,中小企业减利因素增多。

1、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受煤、电、油、铁矿石等原材料价格上涨推动、国际相关商品价格走高带动、运输成本增加以及自然灾害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上半年我省中小企业生产资料价格明显上涨。钢材、有色金属、化工产品以及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11%,与此同时工业品出厂价格仅上升4.2%。全省购进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工业行业占全部行业的77.3%,达27个。中小建筑企业建安综合成本上涨达30%左右。以钢材为主要原料的企业反映,今年以来原材料等价格涨了73.9%,较主营业务收入增幅高18.3个百分点,企业生产十分被动。如一户农用车生产企业,由于钢材价格由年初的每吨4500元暴涨到每吨6500元,以前接的订单全部亏损。今年以来,定西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整体亏损,效益下滑。兰州市限额以上机械加工、装备制造行业整体利润下滑18%左右,塑料化工制品行业效益整体下滑20%,医药生产企业只能保本微利经营。武威市普安药业公司原料价格上涨达17%。天水市32户轴承部件加工企业中的近一半由于同样原因停产。

2、企业用工成本增加。上半年企业劳动力成本大幅上扬,全省在岗职工月均工资同比增长19%,增速为近年来最高。新的《劳动合同法》实施,对我省中小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省中小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和社保覆盖率都非常低,若按法律要求全覆盖,企业用工成本则大幅增加。如武威市普安药业公司今年以来用工成本已上升25%。武威海石运输公司因员工增加工资及缴纳“三金”,今年用工成本将增加500万元。企业同时反映,现在的员工管理难度增加,一些外地工人不愿意签合同,不愿意交养老保险。主要原因是员工参加社保,个人需承担一部分,而个人社保资金不能异地转移,如员工离厂后要求支取自己缴纳的社保基金,手续也很麻烦。

3、人民币升值带来压力。自2005年汇改以来,人民币累计升值已经达到了16%,今年以来升值7%,这已成为当前影响中小企业出口最大的因素。尤其是纺织服装领域的中小企业,加工利润在5%-10%之间,人民币升值严重影响了企业出口,利润空间进一步压缩,价格竞争优势继续削弱。一些企业超过两个月的订单不敢承接。许多中小企业反映,人民币升值一旦突破6.5,将是一个坎,很大一部分出口生产企业会被压垮。上半年天水市26户纺织企业中的22户因人民币升值等原因陷入困境。

4、贸易政策的调整。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外部需求收缩,我省中小企业出口产品大部分出口到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特别是作为我国出口大国的美国,受次贷危机影响,国内消费已经降到了最低点,对中国产品需求大量减少。另外,去年我国大幅度调整出口退税政策,强化了出口关税杠杆及出口许可证管理,并对加工贸易政策进行了调整。其中出口退税政策对我省中小企业出口影响最大,涉及到大多数出口企业,对农副产品、有色金属和塑料制品等传统出口商品形成较大冲击。上半年,甘南州中小企业完成出口交货值7500万元,同比下降23.4%,全省中小企业出口大户——华羚干酪素有限责任公司出口同比下降35%,甘肃同健生物科技食品有限公司出口比去年同期减少68%。

5、从紧的货币政策。国家执行从紧的货币政策,央行多次调高存款准备金率、贷款利率,审贷权限上收,放贷指标配额明显少于往年。金融紧缩措施的累积效应目前已经显现,中小企业现金流更加紧张。特别是商业银行按季或按月控制信贷投放规模,缺少抵押物的小企业贷款首当其冲被压缩掉。由于中小企业大多互相担保,资金链断裂的连锁效应将使更多企业受影响。资金紧张局面持续,各商业银行为中小企业融资年综合费率高达12%以上,部分企业短期民间“过桥借贷”月利率高达到4分、6分。受此影响,上半年我省部分中小企业经营效益下滑,全省企业盈利景气指数

一、二季度分别为98.1和97,连续运行在不景气区。天水市85%的企业感到资金紧张,92%的建设项目因资金困难而进展缓慢。

6、自然灾害使企业“雪上加霜”。年初,全国多数省份遭受雨雪冰冻灾害,我省兰州、陇南、天水等市州受到影响,部分为东部省市供应农产品加工原料及外向型企业出现运输等多种困难。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我省受灾中小企业468户,直接经济损失8.33亿元。其中陇南市受灾中小企业320户,直接经济损失2亿元。当地铅锌冶炼企业受地震和产品价格下降等因素影响,目前仍有近一半企业没有全面恢复生产,处于半停产状态。

(二)从全省发展的实际看,环境还不宽松。

1、具体政策落实不到位。在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上,我省仍然存在重视不够、胆子不大,措施不力的问题。2005年国家和省上分别出台了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若干意见》和《实施意见》,省上21个部门和各市州也相应制定了配套政策措施,但在两年多的执行过程中大多停留在口头文件上,政策执行不到位,企业的发展环境很不宽松。我们在调查中发现,目前得到落实的政策措施基本上是中小企业主管部门管得了,企业能操作的条文;没有落实的政策措施,大多是牵扯到财政税收的条文,如甘肃省地方税务局《鼓励支持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税收优惠政策的实施意见》(甘地税[2005]99号文件)规定,对非公有制经济实行12项税收优惠政策,许多地方未能很好的落实。由于思想认识不到位,省上的许多优惠扶持政策,在个别地方和部份企业大打折扣甚至从未兑现,地 区、部门利益高于企业利益的现象比较普遍。企业反映,政策虽好,但是“玻璃门”,看得见,进不去。还有一些地方重引资,轻服务,企业得到具体帮助难度大。特别在税收、土地、技术改造、节能环保等多个方面,许多地方、部门优惠政策不兑现,扶持责任不明确,影响了企业发展。

2、财政投入不足。当前国家财政逐渐加大对中小企业发展资金的投入,其中2007年仅我局争取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2445万元。与此相反的是,我省省级财政至今未设立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据了解,目前陕西用于中小企业的专项资金达1亿元,青海达到5000万元。河北仅中小企业担保体系建设一项省级财政注资达2亿元。与此同时,我省财政有关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资金分散于省商务厅、省科技厅、省农牧厅、省经委等。资金有限,投向分散,许多经我局综合筛选、考察后确定的好项目、大项目得不到切实扶持,财政扶持资金的整体效益难以发挥和体现。

3、企业从银行融资难。我省中小企业规模较小,对银行依赖性很强。造成企业从银行融资难的原因,一方面由于部分中小企业信息透明度低,财务管理和会计制度不健全,企业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缺少银行融资的前提条件。另一方面作为商业银行只“贷长”、“贷大”、“贷集中”,而中小企业需要的贷款多是“额度少、时间紧、周转快”,银企双方存在信息壁垒和供求矛盾。今年以来,不少省内中小企业反映,融资十分困难,资金链存在随时断裂的危险。据甘肃银监局统计,我省中小企业贷款目前仅占商业贷款总量的8%,远低于全国15%的平均水平。武威市85%的企业已建成项目因缺乏流动资金不能满负荷生产,新上项目因缺建设资金成为“半拉子”工程。定西市十大工业建设项目中,定西金大地公司和圣大方舟公司两个前景较好的项目,上半年由于资金短缺一直无法开工建设。

4、服务体系构建不完善。由于起步晚、投入不足,我省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目前仍处于服务机构少、服务范围窄、服务水平低、服务市场不规范状态,难以提供创业辅导、市场分析、技术创新、项目信息等方面的服务,特别是信息统计体系和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明显滞后。2007年,我们提出建立全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再担保平台,由于财政困难,迄今未能启动。兰州市中小企业担保中心,成立8年来,市财政连续每年注资1000万元,由于再担保机构不健全等原因,目前已造成4000万元的呆坏账。

5、担保机制发展不健全。全省现有担保机构数量少、资本规模小、业务范围窄,收益与风险比例严重失衡。如担保中心要以4%-5%的收益承担100%的风险,导致担保业发展缓慢。2001年成立的甘肃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有限责任公司,是省级财政出资的面向全省中小企业的担保机构,注册资本金4000多万元。多年来,几乎没有为中小企业做过贷款担保业务。

6、中小企业统计困难。目前全省除乡镇企业有较为完善的统计制度外,中小企业统计工作处于数据不系统、不完整的状态。一是统计制度不完善。国家和省上统计制度不含中小企业,我们虽与省统计局多次协调,建立了由主管部门统计的部门统计制度,而且这种制度每年还需向统计部门报批,与系统的统计制度相比,这种临时性的统计制度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特别是受人力、物力、财力的影响,目前许多数据还只能靠测算。白银市和平凉市反映,由于统计工作既有乡镇企业、非公有制经济,还有中小企业,报表数据相互交叉,尤其中小企业缺乏一套完整系统的指标体系,基本情况很难准确掌握。二是统计体系不健全。省市县三级的统计体系没有建立,省上是中小企业、乡镇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三位一体”,但部分市州的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管理职能在经委,上下没有形成统一的统计口径,致使分头统计,数据采集难,很难落实从源头统计中小企业的规定,统计工作开展难度大。三是统计队伍薄弱。目前,我省中小企业、非公经济的统计工作仍然依靠原有的乡镇企业统计队伍进行,大部分市(州)、县(区)在机构整合后职能增加、工作量加大的情况下,人员、组织、经费、软硬件设施都明显不足,统计力量薄弱,专业人员和统计经费没有保障。

(三)从市州发展情况看,财政困难,支持乏力。

1、中小企业“落地难”。全省多数市州没有对中小企业用地进行规划,没有安排用地指标,没有规范企业用地,国家每年下达我省的土地使用指标,仅使用了70%左右。与我省土地资源相对充裕,尤其荒山、荒滩等闲置土地多现实状况相反的是,部分市州土地价格较高,企业用地审批时间长,手续复杂,造成企业建设周期长,丧失市场开拓时机,严重影响招商引资和项目落地,影响业主投资的积极性。如兰州市安宁经济开发区因用地计划不能满足企业需要,该区去年引进的娃哈哈、康师傅2个项目至今不能落地实施。七里河区营门滩园区占地1200多亩,由于受“两兰”搬迁等方面的影响,扩大生产能力和规模无法进行。据这次调研反映,兰州市三分之一以上的中小企业用地是通过“以租代征”,不符合国家的土地政策,属违规行为。

2、缺乏统一指导。目前虽然省中小企业局已经挂牌近3年,但个别市县中小企业行政管理机构还没有理顺,有些市县将中小企业与国资委、经委、商务局、招商局合并,仍然存在多头管理、职能交叉,权责不明,服务不到位的问题。在宏观指导上,各级政府对中小企业发展缺乏系统和长期战略,没有一套发展中小企业的独立政策体系,缺乏具有针对性的产业指导和发展规划。

3、部分市州政策扶持力度不够。多数市州没有中小企业专项扶持资金,对中小企业发展扶持不够;资本市场歧视中小企业,严重阻碍了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和技术密集型中小企业的发展;中小企业希望政府在投资方向、发展战略、技术进步、进出口贸易等方面给予咨询以及人才等方面的服务,但政府方面可提供的支持与政策有限;虽然提出“抓大放小”,但如何解决“放小”和“扶小”结合的问题做的不好,即使出台了一些政策也缺乏针对性和具体指导。相反,对中小企业的乱摊派、乱集资、乱收费、乱罚款现象仍然存在,在对中小企业的调查中有70%多的企业反映,当地有关部门仍存在一些不合理收费,从而加重了企业负担。

4、市场秩序不规范。恶性竞争、无序竞争、市场混乱仍是影响我省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一些地方假冒伪劣产品的泛滥、恶意杀价等行为已成为一些中小企业经营困难的主要原因。规范市场竞争秩序,打击假冒伪劣,制定竞争规则,加强市场监管,也是政府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

(四)从企业自身看,体制机制不活,缺乏发展后劲。

1、企业规模偏小。全省中小企业规模小、档次低,虽然户数很多,但户均规模都很小。2007年全省中小企业户均实现增加值不足一百万元,规模效益差,缺乏一批“小而精”、“小而优”、“小而专”、“小而特”的企业。由于规模小、实力弱,在与省外企业的竞争中往往处于劣势地位。

2、结构性矛盾突出。从企业结构看,规模骨干企业和龙头企业少,带动作用和辐射力不强。从产业结构看,资源开发型产业比重大,加工链条短,新兴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成长缓慢,农业产业化程度低,第三产业发展不快。从产品结构看,表现为资源性粗加工产品多、高附加值产品少,趋同产品多,名、优、新、特产品少,低档产品多、高科技产品少的“三多三少”现象,没有使资源优势真正转化为经济优势。

3、体制机制不活。大多数中小企业经营者文化素质不高,往往凭经验管理企业,不能积极参与国有企业及其他企业产权改革,投资主体单一,法人治理机构不科学的弊端依然存在。另外,财务、营销、人力、质量等基础管理薄弱,缺乏战略管理导向,缺乏现代管理手段,没有完备的管理制度体系。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远不能适应竞争需要。

4、企业创新能力弱。我省绝大多数中小企业技术装备水平比较落后,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企业自我发展能力不足,自我创新能力弱。由于自主研发风险性高、周期长,而中小企业平均经营寿命短,很多企业主观上不愿将精力过多地投入到研发环节。以发展水平较好的兰州市为例,全市省级以上名牌产品仅有43个,中国驰名商标3个,国家免检产品3个,省级以上技术研发中心2个,分别占全市非公有制工业企业的0.63%、0.04%、0.04%、0.03%,通过ISO质量认证的企业仅占全市工业企业的0.76 %。

5、企业人才严重短缺。我省企业技术力量薄弱、人才匮乏。由于工作环境差,工资待遇低,对人才的吸引力不够,职工素质普遍较低。2007年我们曾对16745户企业、83.7万名职工调查,具有中专以上学历的人仅占职工总数的5.3%。武威市中小企业具有各类专业技术职称人员的仅占从业人员的5.14%。同时,人才结构不尽合理。在高、中、初级三类专业技术人才中,国际上公认三者之比为1:2:2.5,而我省中小企业实际为1:9:22。一方面是人才紧缺,另一方面又是现有人才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人事纠纷时有发生。

四、正视困难,扎实工作,促进中小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今年以来,面对当前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不利因素,我们立足中小企业发展实际,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省委“四抓三支撑”的总体部署和实施工业强省战略、促进农民增收六大行动的有关要求,进一步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思路,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编制了指导今后5年发展的三个规划和四个实施意见,提出建设中小企业十大社会化服务体系,并着力从政策支持、规划引导、完善措施、强化服务等方面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推进立法进程,优化发展的政策环境。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我们积极主动推进省上的立法工作。通过近两年的努力,我省中小企业立法工作已经列入今年省人大立法计划。目前,《甘肃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送审稿)已经省政府常务会议通过,正式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最近,为加大技术创新、信息化建设和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力度,加强政策的指导性,我们又联合省上有关部门出台了《关于贯彻落实国家发改委等部门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若干政策的实施意见》、《贯彻落实的实施意见》,联合省发改委等6部门,起草了《关于加快建立和完善甘肃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意见》上报省政府。力争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律、政策环境。

(二)夯实工作基础,不断提高规划引领发展的能力。

我们根据全省“十一五”发展规划和“工业强省”战略,从5月起,按照“摸清家底,制定规划,明确目标,完善措施”的工作思路,集中近2个多月时间,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经过多次修改、论证和衔接,编制了指导今后五年(2008—2012年)甘肃省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发展的“三个规划”和“四个意见”,即《发展规划》、《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成长工程实施意见》、《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意见》、《科技创新和教育培训实施意见》、《出口工程实施意见》,形成了统分结合、相互配套的规划、意见体系。为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我们对每一个规划、意见的主要目标任务分年度、分市州进行了分解,并拟定了本系统年度考核奖励办法,做到长远有规划、年度有目标、落实有举措,进一步夯实了基础。另外,我们加强了与省级其他部门的协作,通过统计、工商、税务等省直有关部门广泛收集资料,认真进行汇总整理和分析研究,对1808户全省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逐户建立了资料档案,为今后有重点、有针对性开展工作奠定了基础。

(三)结合工作实际,构建科学的发展目标体系。

在认真编制今后五年发展的“三个规划”和“四个意见”基础上,结合实际,研究提出了2008-2012年我省中小企业发展目标。

总体发展目标:2008-2012年,全省中小企业实现增加值年均增长16%,到2012年达到1810亿元,占全省GDP的比重达到40%左右,其中工业增加值1070亿元,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50%;上缴税金149亿元;完成出口交货值98亿元;中小企业户数达到9.5万户,从业人数达到203万人,分别比2007年增加5000户和36万人。也就是,增加值、上缴税金等主要经济指标在2007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在促进就业,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方面发挥主渠道作用。 其中,《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提出:以解决企业“用地难”、“落地难”为目标,打造100个中小企业发展集聚区、500个乡镇企业发展基地和600个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基地,优化结构,促进产业集聚。

《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提出:依托我省优势农业资源,大力发展八大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做强优势产业,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做优特色产品,逐步形成更加合理的农产品加工区域布局,实现基地专业化、经营规模化、产品名牌化,使农产品加工业成为我省新的经济增长点。到2012年,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突破507亿元,年均增长18%。

《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实施意见》提出:围绕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实施中小企业“1115”成长计划。力争到2012年, 10户中小企业上市;新增100户左右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亿元、经济效益较好、具有一定竞争力的成长型工业企业;新增1000户左右年主营业务收入超过500万元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增5000户左右中小企业。全省中小工业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以上,在全省工业中的比重达到50%左右,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达到2500户以上。

《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意见》提出:围绕企业的公共需求,建成较为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按照“政府支持中介、中介服务企业”的原则,通过省、市、县三级创办服务机构,构建创业孵化、信用与融资担保、公共服务平台、技术支持与专利开发、信息服务、人才培训、市场开拓、管理咨询、法律服务、职称评审和企业基地建设十大社会化服务体系。到2012年,逐步形成一个功能健全、服务完善、分工合理、体系完备的全方位、多层次、低成本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科技创新和教育培训实施意见》提出:围绕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快推进企业技术进步和职工教育培训。实施创新发展战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积极促进产学研结合,加强品牌建设。力争到2012年,创建省级乡镇企业科技园区5个,达到10个;创省级名牌产品85个,达到200个;开发省级新产品29个,达到100个;创建省级中小企业技术中心18个,达到30个。依托省、市、县三级培训机构,整合社会教育资源,加大职工教育培训力度,不断提高职工的整体素质。到2012年,累计为企业培训各类人员50万人次。

《中小企业出口工程实施意见》提出:到2012年,中小企业出口交货值突破100亿元。规模以上出口型中小企业发展到200户。(四)完善措施,切实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

1、抓好规划意见的分解落实。一是把五年规划逐年分解,使其转化为年度计划。我局依据规划,重新提出了2008年目标任务,并且与各市州进行了衔接落实,以此为依据,年终对各地的进行考核奖励;再层层分解到基层和企业,使规划的分解工作“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二是建立监控机制、激励机制,保障规划落实。我们要求各市州对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定期进行通报;制定了考核奖励办法,建立以考核、奖励为主的激励机制,通过督促检查和表彰先进,保证规划实施。为了执行好这一考核奖励办法,我们要求对综合指标的考核,各市州都要出具当地统计部门的证明。对目标任务完成好地方给予表彰奖励。

2、抓好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一是积极实施“走出去、请进来”战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今年,在“请进来”方面,我们将重点办好全国乡企贸洽会。截至8月底,全省共派出419个团组、3201人次外出招商,洽谈合作项目600项,总投资404.73亿元,其中引进合同项目506项,总投资348.46亿元。签约项目和投资总额有望再创历史新高;在“走出去”方面,重点是参加好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我局计划组织180人的高规格代表团参加,设立甘肃展区,动员更多企业、更优产品参展,力争取得更好成绩。另外,要求各地紧抓发达省市为应对当前宏观经济环境趋紧而产业承接需求强烈的机遇,在前一阶段基础上,继续组织企业带着项目外出招商,进一步衔接落实招商项目,为全国乡企贸洽会和中博会取得更大成果做好准备。同时,抓好在建招商引资项目的建设,强化对在建的项目特别是重点项目的跟踪督查和协调服务。计划在10月底前对项目建设情况组织开展一次全省性的督查,全面掌握建设进度,及时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争取有更多的项目建设投产。二是积极争取国家扶持资金。我们进一步加强了与国家有关部委的联系,4月份以来已经两次赴京,就我省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工作向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部进行了汇报,得到了国家有关部委的关心和支持。我们在已有一批申报项目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项目筛选论证和申报的工作力度,力争向国家有关部委争取的扶持资金不少于去年。三是紧抓灾后重建。编制了《灾后恢复重建项目的规划》,共向国家有关部委和省政府申报灾后恢复重建项目422个,申报扶持资金8亿元。在今年的专项扶持资金下达上,对受灾市州给予重点倾斜,并引导受灾企业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来筹资、建设和经营,使其尽快恢复生产。

3、抓好人才队伍建设。针对中小企业引不进人才、留不住人才的问题,我们通过和省人事厅协调,联合制定了中小企业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办法,成立了中小企业高级和中级工程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委员会,计划近期评聘一批专业技术人员,评聘范围由过去的乡镇企业扩大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同时计划对外出打工的甘肃籍农民工也将给予职称评定,从而吸引更多的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目前正在准备将过去评聘的3.3万多个乡镇企业专业技术职称,通过复评转为国家承认的专业技术职称,争取今后五年再评聘专业技术人员3万人,从而在现在的基础上翻一番。另外,引导和督促各地进一步加大人才培训工作力度,积极举办企业家、业务技术骨干和职工职业技能等各类培训班。重点抓好银河培训工程,从本月起,在国家下达800人培训任务的基础上,我局配套200人,按1000人培训、分10个培训班在全省8个市州进行培训。

4、抓好科技进步。2002年以来,我局连续5次召开产学研对接会,组织专家发布成果430项,解决技术难题84个,对接转化17项,签定合作协议20项,在全省企业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作用。目前我们正在积极筹备第六届产学研对接会,力争为更多的企业解决技术难题。今年以来我们在总结以往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下发了《全省乡镇企业、中小企业和非公企业技术创新、质量管理、争创名牌单项奖励方案》,力求通过表彰激励,引导更多企业积极主动开展技术创新活动。

5、抓好产业集聚。为推动全省中小企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我们引导各地进一步加大园区和产业集聚区建设,培育园区主导产业,引导企业出城入园,扶持龙头企业,做大骨干企业,使园区的特色优势逐步显现。张掖市今年10个工业园区计划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7500万元,上半年,开工建设各类项目43个,总投资22亿多元,落实到位资金5.25亿元,增长21.7%。

6、抓好特色产业。近年来,地方特色产业推动了我省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如黄羊镇面粉产业,张掖、酒泉的草产业、制种产业和果蔬加工产业,定西的马铃薯产业,河西地区及白银的啤酒原料产业等,都形成了一定的群体规模,部分骨干企业正在向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发展,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今后,我们将依托我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马铃薯、草食畜、果蔬、制种、啤酒原料、中药材、粮油、其它农产品加工等八大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做强优势产业,做优特色产品,逐步形成更加合理的农产品加工区域布局,实现基地专业化、经营规模化、产品名牌化,使农产品加工业成为我省新的经济增长点。

(五)全面加快服务体系建设,以服务推动发展。

针对以往存在的重监督、轻协调,重总量、轻质量等问题。我局按照“政府扶持中介,中介服务企业”的原则,强化机关服务职能导向,加快推进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步伐,围绕企业发展中的创业难问题,构建创业孵化体系;围绕融资难,建立健全担保体系;围绕企业创新能力弱,建立公共技术服务体系;围绕科技成果和专利技术的转化利用,搭建科技成果与专利开发服务体系;围绕信息不畅,构建企业信息化服务体系;围绕人才匮乏,推进教育培训和专业技术人员认定服务体系;围绕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建立市场开拓服务体系;围绕企业科学经营和法律纠纷增多的实际,建立管理咨询和法律服务体系;围绕基地的优化升级,构建企业基地服务体系。在原定的八大服务体系外,结合我省中小企业现状,我们又增加专业人才和企业基地服务体系,成为十大服务体系,并制定了服务体系省级各类服务机构的审定验收标准和办法,调整了扶持资金使用办法。10月份,我们计划召开全省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会议,准备组织评定、验收确认一批省级服务平台,与省司法厅配合共同组建一支中小企业法律服务队伍,共同认定一批法律服务平台。力求通过扎实工作,引导和督促各地积极联合和创办各类服务机构,逐步构建起网络体系,最终形成中小企业从落地孵化到成长壮大得到全过程、全方位服务支持的社会环境。

中小企业汇报材料

全市金融支持中小企业汇报

甘肃特聘科技专家应聘汇报材料

7月6日甘肃省来考察汇报材料

7月6日甘肃省来考察汇报材料

《中小企业促进法》贯彻落实情况的汇报

中小企业融资现状调研分析——以甘肃民乐县为个案 分析

甘肃扶贫

甘肃校车

丝路甘肃

甘肃中小企业情况汇报
《甘肃中小企业情况汇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