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一 写写数学日记

发布时间:2020-03-02 02:55:1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一 写写数学日记

教学内容:《都来做做思维操》课本第1—3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善于思考,能把观察到的数学问题记录下来并写成日记。

2、让学生积累点滴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学生多角度的了解数学。

教学重点: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并学会自己解决问题,用数学的思维去考虑,并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使学生能够用文字语言反映数学问题并阐明自己的观点。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讨论法、练习法。 教学准备:展台。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在上学期的学习中,你们已经初步学会了写数学日记,能够把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级生活的数学问题和生活得体验用文字记录下来。那么,你们对这些数学问题有什么感想和体会呢?

2.学生简单地对身边发生的数学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二.揭示课题

师:把你身边发生的有关数学的事件用文字的行式记录下来并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就是数学日记。(板书课题)数学日记不止对事件的描述,而要加上对本事件的看法或从中得到的启示,下面我没问你就一起来欣赏两篇数学日记吧!

指名生读两则日记。

读完后学生讨论:小作者是怎样写日记的?你从中获得了什么启示?生活中遇到过类似事件吗?

学生讨论,互相交流。

回答后师生共同得出: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类似的现象,而平时我们只是享受生活给我们带来的乐趣,却很少想到其中蕴藏着许多的数学问题,除了生活中的购物,生产中的计量,学习中的计算以外,只要我们用数学的眼光仔细观察,我们会发现,在我们生活的周围处处有数学。 学生讨论,相互交流看法和想法。

小结:同学们,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了解数学日记的写作方法,从中我们知道数学日记并不难写。

三.课堂练习:学生小练笔。 四.布置作业:写一篇数学日记。

二 巧记电话号码

教学内容:《都来做做思维操》第4.5.6页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发现电话号码的规律。 2.寻。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巧记一些特殊数据方法,熟练地运用此种方法记忆。 教学难点:使学生能够根据巧记的方法发现规律,并能熟练应用。 教学方法:引导,推理,游戏。 教学过程:

一. 引入质疑。

有时候人们会忘记了朋友的电话号码。比如长时间出差的人,又及时找朋友又没有东西可查,怎么办?能不能找到一种简便的记忆方法呢?这节课,就请同学们相处一种比较好的方法,可以准确的知道电话号码。

二. 熟新知,解疑惑。

引出课题后,可由学生自由地说,并在组内讨论。根据学生讨论情况,得出两种方法。

(一)谐音记忆法

这是一种让孩子利用谐音来帮助记忆的一种方法,据说,有位老师上山与山顶寺庙里的和尚对饮,临走时,布置学生背圆周率,要求他们背小数点后22位:3.1415926535897932384626.大多数的学生背不出来,十分苦恼,有一个学生把老师上山喝酒的事结合圆周率数字的谐音变了一句顺口溜:“山巅一寺一壶酒,尔乐苦煞吾,把酒吃,酒杀尔,杀不死,乐而乐。”待老师喝酒回来,个个背得滚瓜烂熟。这位聪明的学生就是利用谐音法来帮助记忆的。

利用谐音法还可以帮助记忆某些历史年代,不少的学生觉得记忆历史年代是件很苦恼的事,不容易记住,而且还容易混淆。但是,要学好历史,又必须记住历史年代,因为没有时间也就无所谓历史。于是,许多考生利用谐音来帮助使学生懂得按一定的规律记忆电话号码,发现所得出的结果是有规律可记忆历史年代。例如,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于1894年,用他的谐音:一把揪死,就非常容易记住了。

当然,谐音记忆法只适用于帮助我们记忆一些抽象,难记得材料,并不能推而广之,用于记忆所有的材料。

(二)分类记忆法

若将必须记忆的内容按一定要求进行分类,那么,记忆就容易的多,实际上,分类过程是一个理解的过程,本身就已经具有记忆的功能,孩子一边在分类,一边在理解,一边就已经在记忆了。

如果要记忆下列10中物品:猫,帽子,狗,挂钟,桌子,衣柜,眼睛,鹦鹉,鞋子和戒指。让孩子使用反复背诵的强记忆的方法也可以,但往往药花比较多的时间,并且过不了多久就会忘记。为了便于记忆,我们可以让孩子吧上述的10中物品先分类,比如:猫,狗,鹦鹉,是动物,,帽子,眼睛,鞋子,戒指是穿戴在身上的东西,挂钟,桌子,衣柜则是家里的摆设。把这些物品一一加以分类之后,就容易记忆了。

(三)利用直观形象进行记忆

更具心理学家的统计,小学生擅长于具体形象的记忆,直观,形象的东西,尤其是视觉映像容易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

因此,当孩子记忆一些抽象的东西,竟可能与集体,形象的东西结合起来,在形象的基础上,概括出具体普通性的结论。

如:一位小学生说:他很快就记住了他的一个朋友的电话号码:33329916.问他是怎样记得,他回答说,这组号码表面看毫无意义,但把他分解成几个部分,并与自己所熟知自挂起钩来,就容易记住了。比如这组数字,3332是他所居住区域的邮政编码,99又恰恰是他所居住公寓号,他住在16号房间。几数字加起来正好是33329916.三. 教师总结

记忆的方法有很多种,同学猛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和爱好选择适合自己地方法,并进行合理的记忆。

四、巩固练习:解决教材第六页的问题。

五、布置作业:收集资料,记忆的方法还有哪些?

三 购书策略

教学内容:书第9-10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使学生在操作中体会数学的实用性,广泛性,感知数学就在身边。

教学重点:探究购书的优惠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如何让算出购书的策略问题。 教学方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打折说明书 教学过程:

一. 质疑引课。

同学们都去买过书吧,你们买书时按什么方式买书?(学生自由说)你们见过买书时的根据不同的购书方式有不同的优惠结果?(学生猜)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研究一下购书策略。

二. 新知学习。

1.六一儿童节到了,新华书店推出不少优惠措施。 (1) 大屏出示好消息。

(2) 请学生说一说有哪些优惠措施,师板书在黑板上。 (3) 请学生试着算一算。(学生汇报进行讲解)

方法一。各买各的

5*95%+10*90%*4+9.5*95%=49.3(元) 方法二.六人合起来买 54.5*95%*90%≈46.6(元) 46.6-4.75=41.58(元) 41.58/5≈8.37(元) 方法三 唐红兵单独买,其余五人和买。 49.5*95%*90%≈40.1/5≈8.02(元) 六人共付40.1+4.75=44.85(元)

(4) 通过以上的比较?你认为应该采取怎样的策略购买书呢?(只要学生的算理正确,答案不唯一) 3.尝试做“试一试”

学生小组合作去尝试完成前4小题。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集体讲评。

三、读故事,学知识。

学生自由读第10页上《墓碑上的数学》的故事,掌握解题方法。

四、课堂小结,

请学生说一说,我们身边用数学的地方。

五、布置作业。

四 买饮料 教学内容:书第11-13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使学生在操作中体会数学的实用性,广泛性,感知数学就在身边。 教学重点:探究购物的优惠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如何让计算出购物的策略问题。 教学方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展台。 教学过程: 一. 质疑引课

同学们,商家为了抢占最后的饮料市场,由甲,已,丙三家商场总经理,你会给出那些优惠策略?(学生自由说)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探究一下购物的优惠策略问题。 二、新知学习

1.如果你是商场总经理,你会给出那些优惠措施? (1)四人小组讨论

(2)请学生说一说有哪些优惠措施。(板书在黑板上) (3)请学生试着算一算(学生汇报后进行计算) 2.尝试做“试一试”

学生小组合作尝试完成前5小题。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集体评议。 3.尝试做“做一做”

学生小组合作去尝试完成,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集体评议。

三、读故事,学知识。

学生自由读第13页上的《趣味购物》的故事,掌握解题方法。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请学生说一说,我们身边用数学的地方。

五 选择旅行社

教学内容:书第14-16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学生的具体经验,利用“旅游中的数学”这一实际情况,使学生体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需要用数学。

2.使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并能在解决过程中丰富自己的经验,提高自己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使用能力,使学生在合作中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需要数学。 教学难点:使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丰富自己的经验。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旅游计划。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 生:喜欢。

师:都和谁一起?去过哪呢? 生:„

师:看来同学们去过的地方可真不少,下面有两条关于假日旅行社的广告信息,大家了解一下。

师:同学们,明白了吗?

五一长假时,有三户人家讲组团外出旅游,其中放放家6人组团,明明家9人组团,奇奇家10人组团,3户人家,各应选择哪家旅行社比较合算?希望你能做个好参谋。

二、设计活动过程。

1.提问

师:大家想一想,在出发前,我们应该做好那些准备呢? 生:静电荷旅游线路,乘车,用餐等。

师:同学们考虑得真周到?我们就一项一项计划计划。 2.调查每个人的旅行志向,并把意见写下来。 师:根据全家人的旅游方向,制定一个出行计划吧! 师:把旅行中的意外设想一下,想一想。如何放怀于未然? 3.计算费用。

芳芳家:选择天地旅行社:4*100+2*100*50%=500(元) 选择山水旅行社:6*100*75%=450(元)

明明家:选择天地旅行社:4*100+5*100*50%=650(元) 选择山水旅行社:9*100*75%=675(元)

奇奇家:选择天地旅行社:4*100+6*100*50%=700(元) 选择山水旅行社:10*100*75%=750(元) 4.通过以上的比较,你有什么发现?

三、课堂小结。

我们的设计活动就快结束了,你能来谈谈你有哪些收获和感受吗?

六 抢“三十”

教学内容:书第17-20页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游戏,使学生发现抢“三十”中的 所含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2、使学生在操作中体会数学的实用性,广泛性,感知数学就在身边。 教学重点:经历探究游戏中规律的过程。 教学难点:能把规律灵活运用。 教学方法:讨论合作法 教学过程:

一、质疑引课

数学以其多彩的风姿,神化的功能展示在各种游戏里,下面我们一起做个游戏——抢三十。

游戏规则一

(1) 两人按自然数的顺序轮流报数。 (2) 每人每次只能报1——2个数。 (3) 最先报到30者获胜。

二、探究新知

1.同桌合作,报数试试。 2.小组四人一起,探究规律。 3.汇报小结。

取胜策略:让对方先报数据,如果对方报一个数,你就接着报2个数;如果对方始终不能报出3的倍数,因此必然由你报出,你必胜。

改变你所抢的数,游戏规则不变,你们试抢一下,你又发现了什么? 1.学生两人一组,试填书中18页的表格。 2.小组进行小结

3.小结:30/3=10 28/3=9„1 56/3=18„2 70/3=18„1 对于能被3整除的数,每次必须抢到3的倍数,对于被3除有余数的数,应先抢到每一个被3除余数为1或2的数,就可以获胜。

思考18页的法则,请学生想一想,互相说一说。

三、巩固练习。

(一)根据游戏规则试抢几个数。

(二)说说游戏规则。

(1)两个人按自然数的顺序轮流报数。 (2)每人每次只能报1-3个数。 (3)最先报到三十者获胜。 先想一想,怎样才能抢到三十。

明确:先报2,然后去抢6,10,„应该抢到每一个被4除余2的数。那先抢2,再抢依次大的数。

四、改变游戏规则。

抢数,把游戏规则2分别改为下列两种情况,应怎么抢30呢? 每人每次只能报1-4个数 每人每次只能报1-5个数 1.2.3.请学生根据上面的讨论,自己先试填书19页的表格。 小组交流 学生汇报

30/(3+1)=7„2 30/(4+1)=6 30/(5+1)=5 规律:抢的数/(最多报的数+1)余几,就先抢几,再依次大(最大报数的个数+1)。所以,上式有余数,先报数者获胜。如果没有余数,后报数者获胜。

五、课堂练习(做书20页的练习)。

1.在抢1000时,每人最多报5个数,就应该是100/(5+1)=166„4,要想获胜,第一次该报数位4.2.学生自编游戏,互相交流。

七 巧算24 教学内容:书第21-23页的内容。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根据具体数目的扑克牌尽快算出24.2.使学生玩中学,在学中玩,利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探究获得得数24策略的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掌握巧算24的策略。 教学方法:操作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扑克牌,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引课

同学们都喜欢玩扑克牌吧,你们都有哪些玩法?(学生自由说,如算加减。争上游,跑得快等),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玩扑克牌,看谁最先找到其中的奥妙。 二 听要求 ,玩游戏

1.请同学们听玩扑克牌的游戏规则。

玩法:从扑克牌中任意抽取四张,(数字表示为1-13),用加减乘除的方法是结果位24,每张牌只能用一次,一副牌(52张)中,任意抽取4张,可有1820种不同的组合,其中有458各牌组算不出24点。

四人一组,可以自由组合。只用一副扑克牌,把扑克牌中的大小王拿掉,剩下的52张牌洗好后,每人分13张,然后每人出一张牌。每张牌的点数代表一个自然数,四张牌表示四个自然数,出牌后,算出者举手说算试,谁最先举手说算试,谁最先举手并按游戏规则算出24,就把这四张牌赢走;如果没人算出24,每人赢走一张牌,然后继续进行,直到13张牌都出完,并且记录下本局每人赢得扑克牌的张数,为一局比赛结束。可在进行下一局比赛。

生四人一组多玩几次,你发现有什么取胜的策略,大家可以互相交流,讨论,尝试。

三 探究策略 实践应用

1.想试一试这种有趣的游戏吗?游戏时,每个组不要忘了准备纸和笔记录下你们的比赛成绩,并且顺便把每四个没能按规则算出24的数记录下来。

四人小组活动,(小组讨论算24有什么诀窍) 2.应用分数乘除法玩“巧算24”

我们知道,符号“巧算24”游戏规则的每个具体算式中,一定要出现四个数和三个运算符号,也就是说,一定要进行三次运算,出现三个运算结果,其中前两次结果是运算过程中的中间结果,第三次即最后的结果必须是24. 当我们还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时,由于知识水平有限,解题总是围绕运算结果是整数展开讨论;当我们升入高年级时,接触到分数以后,我们的眼界变得更开阔了,就可以打破整数这个框框,允许前两次的运算结果出现分数,这样我们就可以找到更好的思考方法。

例一:用1,5,5四个数按规则算出24.(5-1/5)*5 例二:用3,8,8四个数按规则算出24.(3*8)/8*8 (3/8*8)/8 四 读故事:同学们读24页幸运观众面临的选择。

八 七巧板

教学内容《都来做做思维操》第25-26页内容。 教学目的:通过制作,测量和计算面积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在拼摆过程中加深学生对平面几何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想象力。

教学重点:制作并计算七巧板各部分面积。

教学难点:发现七巧板中图形的边长和面积的关系。

教学准备:一副七巧板。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引入:同学们,大家都知道七巧板,也玩过七巧板吧,“七巧板”是我国最古老的富有名族分格的智力游戏玩具,已有几百年的历史,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 二,制作七巧板。

1,打开书25页,了解其发展史。

2,准备正方形纸,按书中的制作步骤,制作一组七巧板,(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制作好后进行展示。

三,计算七巧板中七块图形的面积。

1,出示画好的书25页的图,学生讨论图形每一块的面积。 2,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一个大三角形的面积:1/2*10*5=25平方厘米 一个中三角形的面积:1/2*5*5=12.5平方厘米 一个小三角形的面积:1/2*5*2.5=6.25平方厘米 正方形的面积:6.25*2=12.5平方厘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5*2.5=12.5平方厘米 3,这些图形的边长和面积的巧妙之处是什么? 四,操作练习。

用所做的七巧板拼出我们学过的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学生四人一组,拼好后互相交流) 五,读一读。

书第24页内容,学生说一说幸运观众的选择。

九 土豆种的学问

教学内容:书27-28页内容。 教学目的:通过观察,思考找到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一般方法,能进行相关计算,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教学重点:探求不规则物体体积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算出书中练习题的答案。

教学准备:一个土豆。

教学过程: 一, 设疑引课,

看,这是一个大家常见的土豆,你对它能产生余我们数学知识有关的那些联想?(重量,表面积,体积)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土豆种的学问”板书课题。 二,想一想,议一议。 1,怎样求一个土豆的体积。

A学生拿自己的土豆,观察,想,并记录方法。 B小组内交流。

2,小组汇报,总结方法。

A进行估算,以一立方厘米为单位,估算这个土豆种大约有多少个这样的单位。 B把土豆放在一个长正方形容器中,用水或沙子去填充,求出水或沙子的体积就是土豆的体积。

C若可变形时,把土豆煮熟,积压成长方形。 三,切一切,算一算。

1,一个土豆,至少能切成一个长方体。

根据长方体有六个面的特征,至少切六刀,可演示,切两刀师就有两个面,切三刀时就有三个面。 2,算一算。

通过操作,引导学生发现切一刀会增加两个面,切六刀就增加十二个面,其中有六个面得面积和等于原长方体的表面积,所以这样就增加了两个表面积。故:(小土豆的表面积之和应该是大土豆表面积的三倍,课借助教具进行演示) 3,试一试。

让学生运用发现的规律再去实践一下,当S1=64平方厘米时S切2和=64*3=192平方厘米,S1=48平方厘米,时S切2和=48*3=144平方厘米。

第十课 募捐箱

教学内容:书29-32页内容。 教学目的:通过计算,了解到长方体中棱长与表面积的变化关系,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探求长方体体积中长宽高的变化与表面积变化的关系。 教学难点:正确算出书中练习题答案。 教学准备:一根细线,一个长方体箱子。 教学过程: 一 提出问题

同学们献爱心,做好一个募捐箱框架,现在用红纸把它糊好,但忘测箱子的长宽高各是多少,只知道用一根总长36分米的铁丝做成的,且长宽高都是整分米,那么现在要买多少平方分米的红纸。

二 解决问题 1.出示长方体框架

让学生说一说,红纸的大小就是长方体的表面积的大小。 3.探讨棱长和表面积的关系 (1) 棱长和=(长+宽+高)*4 当棱长和=36时,长+宽+高=9让学生看书第29页的表格进行填写。 (2) 小组内交流,看能否发现规律 (3) 小组汇报,师板书

当长+宽+高=9分米时

长(分米) 宽(分米) 高(分米) S表(平方分米) 7 1 1 30 6 2 1 40 5 3 1 46 4 4 1 48 3 5 2 48 2 6 2 52 1 7 3 54

所以,当棱长总和一定时,正方体的表面积最大。当长,宽,高越接近时,他们的表面积越大。 三 提问

根据我们所学的长,正方体的知识,请学生提问题

问题一:求募捐箱的体积

可根据上面的数据知道,当棱长和一定时,正方体的体积最大。

问题二:求募捐箱的体积

问题三:求募捐箱的占地面积 四 读一读

通过读《地转上的学问,使学生了解生活中所蕴藏的奥秘

第十一课 水

教学内容:书第33-34页的内容 教学目的: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意识到节约用水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掌握估测的方法并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引入

现在我们国家正在做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你知道是什么吗?

对,倡导节约型社会,有的同学可能不以为然,但通过今天的学习,相信你会有感悟。

二 调查,估测,计算

1.平时,你用的杯子能装()ml的水,你每天喝()杯水,(学生说后,教师出示纸杯,以此为据)。

2.一个为拧紧的水龙头在1分钟内浪费的水大约是多少毫升?(学生汇报调查结果,以中间值为标准)

3.如果水龙头相同的速度漏水,那么一小时,一天,一星期,一年将会浪费多少水?

1小时:30*60=1800(ml)=1.8(l) 1天:1.8*24=43.2(l) 1周:43.2*7=302.4(l)

1年:304.2*365=110376(l)=11.0376(立方米) 若1立方米的水价为1元,1年就会浪费11元钱。

4.通过调查,计算,你有什么想法?(学生小组内交流,把想法写在书上33页。

三 讲《浮力的故事》

学生先自读书34页的故事,然后尝试进行计算。

五年级数学日记一

读读写写

写写儿子

日记一

数学日记

数学日记

数学日记

数学日记

数学日记

数学日记

一  写写数学日记
《一 写写数学日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