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朋友们谈七日谈

发布时间:2020-03-03 13:42:0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重要提醒:系统检测到您的帐号可能存在被盗风险,请尽快查看风险提示,并立即修改密码,朋友们谈七日谈。|关闭

网易博客安全提醒:系统检测到您当前密码的安全性较低,为了您的账号安全,建议您适时修改密码立即修改|关闭

挥杆兄——谈谈“七日谈”

小刚兄出了新书,名字唤作“七日谈”。

小刚兄新书的出版,是周围朋友们的一件乐事。早有朋友拿到书,请小刚兄逐一签上字,然后电话告知,闻者无不雀跃。还有朋友更是迅速,一两日便读完了,在我等还没看到时候,便意味深长的说,这,是本难得的好书。

单是看看是不够,朋友们还要聚在一起说说,单是说说还是不够的,我便和朋友约着要写读后感。先把话说出去,这样便给自己的疏懒找不到理由了。

朋友老孙眼界高,见闻广,曾做过某杂志的执行总编。读完“七日谈”,老兄说,我这个年龄的人,读小刚的书,会不时偷偷的乐。小刚有此书,可傲视同侪矣。

听老兄如此的评价,好奇心更强,只不过读此书之前,多了几分的忐忑,若是看了没有偷偷的乐,岂不是算不得读懂。

夜读“七日谈”,读着读着还真的乐了起来,原来的小小担心早就忘了。读着虽然乐了,七日谈所说的事情却并不轻松,想要读快竟然不能。既然是七日之谈,我便分作七天来读。

读完一遍,便有些后悔自己的承诺了,想要说出个一二来,太难了。再读,这感慨更加的强烈了。要说体会倒也有一二,总是嫌肤浅。

小刚兄的文笔,确实是少见的。语言是极其简单和平实的,正当我感觉如此的语言用来写成书,总嫌有些单调吧,突然而至的大段的铺陈,酣畅淋漓。其中关于文明的争论,饮酒者的自白,乞丐的行头的描述,偷书人对于一本书的挚爱,都可以反复的玩味,恍惚间竟有莎士比亚之风。

故事里搜罗社会、人间之万象,看似简单随意的处理,却能感觉到小刚兄一贯的从容。这种感觉在“中国好人”中,我曾读到过,在七日谈中,也感受到了。如同对于棋局的态度,当旁人在为复杂的局面而焦躁之时,小刚兄轻轻的把棋子挪动。后面的变化,我,看清了。

故事是两个人在讲,一个人讲的是每个人的事,另一个人讲的是所谓社会的事。对于个人,小刚兄是一贯的宽容,“有些人的生活方式,在我们看来,有点奇怪,但我相信,他们如此过活,一定有自己的原因。随随便便地判断别人的生活,总嫌粗暴。”对于社会之现象,小刚兄则更多是反思和调侃。不论是放逐之规,饮酒之法,还是文身的风俗,竟于荒诞中引人思索。

读的时候乐,读完了却乐不出来。这感觉竟是份外的强烈。

再次和孙兄茶聚,自然离不开“七日谈”。孙兄感慨,石家庄之地能有小刚的如此人物,旁人便不敢小觑庄里了。只是,若要在庄里,找出一人能写出篇匹配的评论,恐怕都是很难的一件事情了。小刚的写法借鉴的是“十日谈”的故事结构,而所呈现出来的气息很像卡尔维诺。

十日谈是多年前读的,早都忘记了,卡尔维诺头次听说,一查方知曾获诺贝尔奖的提名。重温“十日谈”。两相对照,又有新的感触。深夜短信孙兄。

张三:看了几段十日谈,从容的感觉很像。

孙兄:古代作家大都是从容的。因为当时的社会是慢速的。当代作家也可以模仿,但会很吃力。因为社会变了,也因此这样的作品成为绝唱。

张三:十日谈,故事明快有趣,所讽直指教会,文风泼辣率直。七日谈所喻社会、人性,面宽而委婉。

孙兄:中国文化有此传统,即孔子所谓谏有五谏,其中最优者为讽谏。小刚所作虽不一定是谏,但内涵丰富,惚兮恍兮,其中有物。

张三:如此而言,七日谈高十日谈远矣。

孙兄:从历史的角度看,不可以这样说。贱内曾说,我看蒙娜丽莎不怎么样啊,我说,那是你不知道那是艺术中的人类第一次出现微笑。

此文即将刊发于《北京晚报》。原文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464cbfd00100unlu.ht ml

子益兄——【七日谈】

倘若在书店里面无意中看到这本书,我大致是不会选择购买的,读后感《朋友们谈七日谈》。

钱钟书先生曾经说过:要是你喜欢吃鸡蛋,何必要认识那只下蛋的母鸡呢?这是钱先生的幽默。但普通人大多有这种情结。如果隔壁电视里面有温婉柔媚的女声唱,一般也并不太在意,但如果告诉你,这是个男子的声音,就不免生出好奇心,进而跑出去看看到底是如何的一种形象,竟发出了这种声音。

啰嗦上面的废话,是要说明,因为小刚是朋友,所以朋友的新作尽管不是自己平日关注的内容,也立即拿来细读,这种做法,也无非是一个正常人的正常心理。

小刚是个极聪明的人。

聪明的人大抵不耐烦在一些没有技术含量、不考验智商的事情上用心思。因此,《七日谈》整体设计的最大特点,是并没有过多的设计,平淡、随性的书写和铺陈。然而小刚文笔一贯的犀利和敏锐,在很大程度上遮盖了这种随性。

读《七日谈》,很象和小刚面谈,是他全然的本身。随处可见的影射,含而不露的嘲讽,不动声色的调侃,他不在意读者是否理解。我想,在小刚的心里,倘若读者是懂的,自然没有问题。倘若读者是读不懂的,那么就说明读者还达不到读懂的程度。当然,这种读懂,更多的意味着观念的亲近和疏离,而非智商乃至学问的高低。

每个人都能依托个人的经验和阅历,在七日谈中感受到不同的滋味和体验,因此,我觉得这本书大约会引起一定范围的争论。争论是个多好的事情!如果有了争论,相信小刚兄一定会躲在角落里,嚼着花生米,啜着小酒偷笑。老孙读七日谈会偷笑,可能很多是来自于小刚对于我们习见的场景及人事,入骨三分、精彩纷呈的描绘。这种有无之间的隐约,经常在不经意间搔动了意识或者记忆深处的什么。

不是没有遗憾。小刚兄的智力可以举重若轻的驾驭书中来源于文字或者文字背后的信息,而对于平庸如我,就稍困顿于信息的庞杂。而主人公和张三,一例用着我们素来熟悉的小刚的语言在表达,不免让我觉得,小刚兄有意弄出两个人替他说话,不知不觉中被他占了人多势众的便宜。

小刚应该写什么?在小刚心中或者早有成竹。然而几个朋友凑一起,仍然偶尔会就这个问题替小刚瞎操一下心。这种操心,也似乎从来没有过结论,因为,毕竟是朋友们的聊天罢了。但就我自己的见解,倘若小刚兄仅以一个作家的面目呈现,实在是委曲了他的才学。

才学也好,智商也罢,小刚自己从来是不当回事的,随意的喝着酒,随意的写着字,随意的沉默和调皮,如此真切。

节录一部分书中关于喝酒的片段:

醉汉都爱讲话,而说出来的,没一句不让旁边的人尴尬。他和所有人亲热,不管是朋友的妻子,还是妻子的朋友,都像有几辈子的交情,连送菜上来的服务员,他还跟人家拥抱呢。如果他碰巧知道你一点不愿示人的秘密,那你就完了,因为他不但全部抖搂出来,还要编造一些,来证明你和他亲密无间。他一会儿哭,一会儿笑,一会儿又勃然大怒,把桌上的人,一个不落地咒骂一遍。他就这样散发毒气,种植不和,最后他再也支持不住,还得由朋友把他送回家,代他受过,帮他领受太太的白眼。而他自己全然不知,比任何人都无辜,至少他是这么觉得,等到第二天,你向他叙述他的荒唐,指望他有所悔悟,他却笑吟吟地不以为耻。他会要求你把昨天的事,一一道来,连细节也不要遗漏,因为他自己记不清了,甚至全然忘记,所以要从你这里听来,用心记忆,当作自己的豪举或趣事,到下一个酒桌上去自吹自擂。

我不反对偶尔喝一点酒,自己也这么做,我不赞同的是酗酒,不是喝得烂醉,就是日日与这杯中物为伴。在饭桌上,因为我清醒的时候居多,对饮酒给人带来的变化,有些观察。只喝下一点的时候,对方是很好的伙伴,甚至比平时,更加令他人愉快,如果就此停止,该有多好。但我还没见过一个酒鬼,知道适可而止呢。用不了多长时间,随着他的脸变红,他脑子里也有个什么地方,不是变红就是变绿了,反正他开始改变,先是自言自语,似乎有什么东西纠缠着他,然后眼神迷离,不熟悉这种情景的人,会以为他困倦了,然而他马上精神起来,比原先还要精神十倍——如果狂乱也可以叫作精神的话。不管什么人在说话,他都要打断,把话头抢过来,他又说不出什么,因为他的舌头变长了,口齿不清,总是重复,执著地回到一个压根不存在的事情上,来折磨听众,如果在座的,有他的亲人和真正的朋友,到这个时候,就要开始为他羞愧了。他一会儿垂头丧气,一会儿激动万分,一会儿从别人的手里抢东西,一会儿又凝视空气,好像有什么东西在他前面飞。他把筷子掉到地上,把碗碟打翻,最后把自己从椅子上摔下来,然后他爬起来,兴高采烈,说着胡话,企图坐到别人的腿上。如果他是在表演小丑,或者模仿得了失心疯的人,谁也没他演得好,但他只是喝醉了而已。

我知道饮酒由来也古,但人类难道不有很多野蛮的遗俗,起源更古,而仍然逃不脱批评?在我看来,喝酒,特别是醉酒,特别是以多饮酒为荣,简直就是荒唐的风俗。一个人只要是清醒的,谁要是看不出这种行为的可笑,不是脑子有问题,就是脑子有问题。为什么不问问妻子们的意见?她们从古到今,年复一年,忍受丈夫的胡作非为,为他们开门,扶他们躺下,听他们的胡言乱语,清扫他们呕吐出来的东西,这还说的是好脾气的丈夫,至于那些不在少数的粗汉,酒后做出的事情,更是难形难容。据我所知,一个人只要喝醉了酒,就十分理直气壮,在他看来,醉汉就应当被优容、善待,仿佛有天生的特权,可以骂人,被骂的却不能生气,可以打人,被打者只好躲避,可以走在大街的中间,两边的车都得让路,到处扔石头,玻璃只能自认晦气。

此文已转载在我这里。原文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5cd219e40100yhtx.ht ml

北京日报七日谈110401

数学建模七日谈、三:怎样进行论文阅读

谈人际关系

谈“雷锋”

谈高考

谈高考

谈油田

谈领导力

谈雷锋精神

谈成功人士

朋友们谈七日谈
《朋友们谈七日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七日谈 朋友们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