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五台山”的旧貌新颜

发布时间:2020-03-03 03:34:1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五台山”的旧貌新颜

山西有座五台山,那是著名的旅游胜地,闻名海内外。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园内也有一座“五台山”,它就位于北小区大门前,也是“凤岗”的南端。

其实,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五台山”就是从火车站出来往北校区行走路途中所要经历的大高坡。沿着灰麻岗岩石铺就的155个台阶拾级而上,一路五个大平台,这就是“五台山”的来历。 在杨凌,“五台山”的地理位置绝佳。它背以北校区三号教学楼,面迎西农路、邰城路、南校区的一马平川。天晴的日子,你会在这里看到秦岭的青黛逶迤,渭河的银白如练。常有青年学子驻足于此,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勾画人生宏伟蓝图。

“五台山”和北校区三号教学楼一样,是农林科大的象征。自从建校至今,这座大高坡经历了三次变迁。

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建校初,就修建了一条从学校南门至火车站的土路,起名“西农路”。沿校门前的高坡蜿蜒而下的事一条环形土路,土路所包围的地方树木茂盛,花草葳蕤,荆棘丛生,有探险精神的一些师生就在其中开辟出一条连接学校和西农路的正南正北的“捷径”。人们去火车站时,往往不走环道,也不走这条“捷径”,而是沿着一条从校门口向东南方向下塬的羊肠小道,穿过一片树林,从学校附近的一个村庄旁走向火车站。这条曲折小路遇雨则泥泞不堪,人们一走就是20多年。

1955年,西农路得到了整修。学校水利系一位教授参考中山陵的设计模式,精心构思,用五个大平台和若干个小台阶取代了原来直接上坡的小土路,既解决了人们上下高岗行路难的问题,又使校园内外连为一体,凸显了凤岗纸上美丽的校园。整修过程中,对高坡的植被也进行了梳理,路边种树,空地铺草。这样一整理,初来学校的人一出火车站,沿路北行,就能清晰的看到高大巍峨的三号楼。也就是那时起,凤岗南端的这座高坡也被师生们命名为“五台山”,并一直流传下来。

1964年30周年校庆时,校友云集母校,登上“五台山”,纷纷赞叹母校美景,并赋诗云:“遥望张岗古木齐,鸾翔凤集彩云依”“长杨大道通高厦,四季花开照眼迷”。此后,“五台山”及西农路虽在50年校庆、60年校庆的几个时期多次维修,但直至2000年前,其古朴的风貌不变。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并组建后,学校于2000年7月起对“五台山”五层台阶坡道、东西环道及西农路实行全面改造扩建。这次改造扩建工程浩大,两侧园林布局又做了新的调整。改建工程完成后,西农“五台山”景观焕发了青春,更显宏伟、壮观和秀美,也更体现出鲜明的时代和学科特色。

站在新修的“五台山”上抚今追昔,不论是过去的校友,还是现在的学子,不论是老师还是学生,无不心潮澎湃,感慨万千。有诗这样表达大家心声:“重登五台山,今朝更好看”“独立凤岗气凛然,豪情兴会更无前。”

旧貌新颜,前程似锦

昔日旧貌变新颜(小编推荐)

《奋斗六十年,旧貌变新颜》演讲稿

实施“三抓手” 旧貌变新颜(汪福堂)

告别脏乱旧貌

五台山风景区

五台山主持稿

五台山导游词

五台山游记

五台山导游词

“五台山”的旧貌新颜
《“五台山”的旧貌新颜.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