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会考研究性学习论文

发布时间:2020-03-03 03:26:5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论流行音乐的流行现象

新学期伊始,为了了解中学生的音乐学习状况,我对他们做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95%以上的学生喜欢流行音乐,几乎每个学生都能列举出一大串流行歌手的名字:周杰伦、任贤齐、孙燕姿、王菲……对于他们的代表作品,更是了如指掌;就“你希望老师怎样上好音乐课?”这一问题,很多学生都希望在课堂上能听到自己喜欢的流行音乐;|学校举行歌咏比赛,学生绝大多数唱流行歌曲……以上这些现象,引发了我们这样的思考:流行音乐究竟能否走进课堂?如何引导中学生正确对待流行音乐?

首先让我们看看流行音乐的起源发展:

据史料的明确记载,流行音乐的发展地在欧洲、北美洲以及拉丁美洲,有其中主要以美国为基点。如果再细细划分的话,可以把它的起源归纳为两个:

一是美洲大陆的移民,主要是欧洲移民,或者说是白人带来的音乐,这种音乐最早是诞生在美国南北战争时期。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歌曲有:最早的是《yankeedodo》,随后还有福斯特的《故乡的亲人》、《美丽的梦中人》等,《老黑奴》于20世纪传入中国。

另一个就是西非的黑人,主要指的是黑人奴隶带来的非洲音乐。可以说,真正给现代流行音乐带来本质力量的就是这种黑人音乐,它的影响力是非常巨大的,今天我们接触到的流行音乐其母体就是来自于这种黑人音乐,在这种黑人音乐的基础上,发展和派生出了现代流行音乐的体系和基本脉络,下面呢,就简要地为大家做个介绍:

19世纪后期,由于复杂的历史原因,黑人的音乐吸收了白人的音乐因素并形成自身的独特风格,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不久便诞生了流行音乐历史上最重要的一种音乐体裁——布鲁斯(blus),这是一种具有独特的和声体系、曲式体系和演唱风格的黑人音乐,甚至可以说它是现代流行音乐之母。

19世纪末,欧非混血的克里奥尔人和黑人共同在布鲁斯的基础创造了爵士(jazz)这种伟大的音乐形式,现代流行音乐的历史就此开始,并主要顺延着一体系不断发展与完善。

到20世纪初,爵士乐进入了它的辉煌时代,大师辈出,佳作纷繁。这一时期,除了爵士乐,美国流行音乐与戏剧相结合,产生了一种新型的体裁——音乐剧,这是美国20世纪又一个重大的文化成就。美国的百老汇成为音乐剧的中心,从那时开始,音乐剧已经成为20世纪最主流的现代歌剧形式,中国近年来掀起的音乐剧热潮正是对这一事实的回应。在众多的音乐剧作品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猫》 。

20世纪30到50年代初,由于科技的发展,唱片业兴起,进入全盛时期,流行音乐得到了强大的传播载体,而广播业开始成为另一个强大的媒体,正因为得益于此,流行音乐开始向各个方向拓展,种类也开始骤然增多,出现了乡村民谣、抒情歌曲等新型体裁,并开始向世界各个国家大面积扩展,达到鼎盛时期。此时,由于二战的爆发,导致了西方社会的大蜕变,流行音乐开始带有了新的特征,从而产生了划时代的代言人——埃尔维斯.普雷斯利,也就是大名鼎鼎的“猫王”,他综合了爵士乐、福音赞美诗、布鲁斯、乡村民谣以及刚刚兴起的电子音乐,再加上粗鲁性感的肢体语言,融会成了一种新型的流行音乐体裁,也是流行音乐范畴中最重要的一种音乐体裁——摇滚乐(rock and rock)。 之后不久,摇滚乐的火种在最保守的英国引发裂变。

这一时期,来自利物浦的四个青年工人组成的(beatles)甲克虫乐队,也可称为披头士乐队,在1962年获得成功,轰动英国甚至全世界,并将流行音乐发展成为了20世纪60年代的世界音乐的主流,乐队里的代表人物就是约翰.列侬,他于1980年被一名披头士的乐迷刺杀身亡。如今,虽然披头士已经不复存在,但是在全世界摇滚狂热爱好者的心中,他们是永远的披头士,因为他们为流行音乐,尤其是摇滚乐的发展和进步作出的贡献是永久的,不可磨灭的。

20世纪60年代,美国黑人的灵歌(soul)获得了很大发展,这种音乐形式综合了很多种音乐元素,但极端强调演唱的投入和声音的运用。在流行音乐中崛起,这种音乐体裁对中国的音乐发展和音乐人的影响颇深。

20世纪80年代,世界流行音乐开始进入全面发展、无限拓宽的时期。Midi音乐技术向各方向渗透,一种结合古典音乐、民族音乐和现代流行音乐的新型体裁——“世界音乐”和“新世纪音乐”这两种体裁渐渐形成。这两种音乐形式素材来自民间,和声注重和谐化,演奏注重即兴化,手段多样化和融合化,追求宁静和自然、和谐。

直到今天,更多的流行音乐种类不断诞生和演变,发展成了今天丰富的流行音乐。而上述都只是一个简短的对流行音乐发展历史的回顾,目的是为了让大家更具体地了解流行音乐产生和发展的基本脉络,从这基本脉络中,可以挖掘到流行音乐本身的一些深入的东西。

从流行音乐的起源和发展中,我们不难看出,流行音乐并不是凭空产生,也不由任何物质派生而来。它诞生于特定的历史时代和特定的人文环境中,既然如此,它也必然具有某些特定的属性,对我们来说,这的确是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因为熟悉了这些属性之后,我们就可以更深刻地挖掘到流行音乐的本质特征,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客观地去认识什么才是流行音乐。

我们认为,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流行歌曲应做到以下几点: 1.正确认识、对待流行歌曲

流行歌曲作为一种音乐形式,具有它自身的特点:语言生活化、节奏明快、贴近生活、易于接受。虽然没有高雅音乐生命力强,但并不能因为它是流行的,就将其贬得一文不值,一味排斥。把高雅音乐捧上天,在课堂上绝对禁止流行音乐,这样做也是不现实的,学生会产生反感的情绪。音乐教师不能错误她认为自己是专业学校的毕业生,就鄙视一切流行音乐,禁止学生听唱。因为任何一种音乐形式都有其独到之处,有相当一部分流行歌曲艺术性较强、旋律优美、歌词内容健康、贴近生活、容易抒发感情。应让学生们在音乐教师的正确引导下有选择地学唱、欣赏流行歌曲。

2 正确认识青少年的心理和生理特征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时期,在这个时期他们的心理和生理都具有很明显的变化,性意识迅猛觉醒,涌动,对异性充满好奇和渴望,对朦胧的爱情生活十分向往,对外界事物产生深厚的兴趣,接受模仿能力非常强。同时他们心理发育和自我控制能力还不够完善,对人生、对生活的思考欠周全。而流行歌曲绝大部分涉及情感生活节奏明快,比较符合青少年十分肤浅的爱情观和欣赏特点,决定了他们对流行歌曲的偏爱。中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使他们还没有具备完善的鉴赏能力,还不能区分它的优劣,按照自己的喜好全盘吸收流行歌曲,难免会受到负面的影响。关键在于教师精心备课,对歌曲和欣赏的曲目仔细推敲和筛选。

3 灵动随机地发掘流行音乐使用价值

灵动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关注学生的审美注意与审美兴趣,尊重学生的审美需求。及时有效的进行教学内容的拓展与延伸。中学音乐教材内容有限,我们要真正培养和维持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还必须注重课外音乐内容的收集,并根据学生的审美需求进行有目的、有选择、有引导的教学延伸。“流行音乐”冲击中学校园,作为音乐教师应变“堵”为“疏”,使“流行音乐”为音乐教学起到作用。在音乐课堂上,应当把这类有健康内容的音乐介绍给学生,丰富学生的知识面,让他们把最真实的情感流露出来,这样的情感体验能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让学生不再感到音乐课的单调与乏味。

3.1挖掘内容价值

流行音乐作品作为补充、附加的内容出现在课堂上,可以另一种面貌呈现教学主题,丰富教学内容。一定要有的放矢地选择与当堂教学联系最紧密的作品,优中选优,宁缺毋滥。

3.2挖掘形式价值

与学生在交流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对流行音乐的认识相对浅薄,多停留在“喜欢”的表层,不能更深入地阐述。其实这些歌曲中有些蕴藏着教材音乐的知识。

(1)在音乐教学中,节奏教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

通过它可以培养学生的节奏感,进而促进学生对歌曲及音乐作品的掌握。节奏教学除了采用节奏模仿、打击乐训练等方法外,将流行音乐引进课堂,如《双节棍》、《霍元甲》,那种鲜明的节奏感、独特而新鲜的风格韵味,很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当我把亚非音乐神韵带到了学生身边时,此时学生兴趣很浓,我们利用手头有的工具进行模仿。而那种近乎于“念歌词”的演唱方法,更让学生联想到他们平时学的“按照节奏读歌词”的方法。

(2)中学的音乐鉴赏中,我们提升学生的鉴赏水平,对器乐知识的介绍也可以通过流行音乐进行,比如周杰伦的《菊花台》,作品演奏中用到了东西方的多种乐器,其中就用到了民族器乐琵琶和葫芦丝。

课堂内可由此歌入手引导学生对这些乐器的特色、地域、表现情感、适用范围等进行研究。学生潜移默化的走进了第丰富的民间器乐,在学生音乐鉴赏力还不高时,可以利用一些流行歌曲进行欣赏教学,让学生积极参与,当学生欣赏能力有所提高了,能以饱满的热情参与了,再欣赏教材中的重点曲目,这样形象地进行欣赏教学,学生就会稳步提高欣赏能力了。如我在介绍中华民族器乐时,找来女子十二乐坊的演出专辑,让学生们在一首首乐曲旋律优美,激情荡漾的欣赏中,观摩了二胡、琵琶、竹笛、古筝和扬琴等乐器的演奏,充分认识了中华民族乐器的特点和许多新奇的演奏表现手法。了解了这种传统与现代、古典与民族、激情与沉着的结合的演奏,在兴致勃勃的气氛中提高了音乐的鉴赏水平。还有陈美的小提琴作品与古典小提琴作品的对比等等,为他们对比流行音乐与古典音乐打下基础。比如在介绍京剧表现手段——念功时,先播放学生们都喜欢听唱的《双截棍》(周杰伦)使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在讨论时学生果然踊跃参与,各抒己见。

3.3挖掘表现价值

中学音乐课堂开展专题鉴赏是非常有必要的,这类课不仅使学生欣赏到喜闻乐见的作品,传授相关的音乐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进行有益的鉴赏,培养他们健康积极的审美情趣,面对纷繁的流行音乐世界,能够做出属于自己的客观理性的评价。

传统音乐、民族音乐和西方古典音乐经过一代一代的流传,其艺术性得到了历史的升华和民间的认同,在任何方面都是无可挑剔的。只是由于传媒仅仅把流行元素进行了广泛传播,阻碍了人们对传统音乐、民族音乐和西方古典音乐的正确认识,流行音乐也可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我们的课堂既不该为迎合学生趣味而让流行音乐唱主角,也不能眼中只有“阳春白雪”却无“下里巴人”。笔者在实践中主要采用以下三种方式引进流行音乐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

(1)雅俗共舞,放眼光辨别良莠

有些流行音乐容易满足人生理上的感性刺激和发泄需求,而且在音乐的制作上也越来越粗糙。社会的音乐生活呈现出十分复杂的情况,良莠混杂美丑难辨,现实生活中,学生几乎每天都要被迫地接受许多音乐信息,这种无意识的听,往往都是“听而不闻”,照单全收,这种不良习惯如果不在音乐教学中积极地加以纠正,会影响学生的听觉分析能力和音乐鉴赏能力,会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学校的音乐教育,所以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非常重要。

(2)雅俗共舞,对比中提升素养

在整个高中音乐鉴赏学习中,流行音乐可以与古典音乐、民族音乐以及其它音乐类型的欣赏学习共时设臵。

必须承认,有相当一部分流行音乐吸收了传统音乐、民族音乐或西方古典音乐的素材,得到了广泛的传唱,吸引爱好者深入了解素材音乐的原始面貌。例如S.H.E组合歌曲《不想长大》的第二部分旋律完全采用莫扎特《第40号交响曲》第一乐章主部的主题,给人以清新热烈的

感觉。

在音乐教育中可以尝试将优秀的流行音乐和经典的音乐内容同时呈现,比较中发现各自的特色从而提高音乐素养。如在介绍京剧表现手段——唱功时,师:平时大家听京剧、喜欢京剧吗?生:不喜欢京剧,喜欢听流行歌曲……这个答案不在我的教学计划之内……如果我忽略学生们的感受,照着教学计划往下进行,学生们一定没有兴趣听我上课,于是我临时改换了教学内容,将直接听赏变为比较听赏,既将内容扯入了学生的兴趣内,又不影响教学进程。“比较京剧与流行歌曲唱法的异同”这一问题的提出使学生充满热情,课堂教学效果比原计划的还要好。在歌词的对比赏析中也能品出流行音乐与经曲音乐的各有千秋。在欣赏阎唯文的《母亲》时可以并臵周杰伦的《听妈妈的话》,在欣赏刘和刚的《父亲》时可以并臵周杰伦的《爸,我回来了》。

(3)雅俗共舞,内化其高雅情致

音乐学科主要特点是以情动人、以情感人、是以培养人的审美情感为主要目标,而不是以技能及知识获取多少为目标,这是与其他学科最大的也是最根本的区别。它要求我们音乐教师能借助音乐形象促进学生对音乐的感受、理解和表现。

有些流行音乐可以形象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思想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一环,音乐教学可以形象地利用歌曲形象地进行思想教育。有些流行歌曲是歌颂亲情的,如《外婆》;有些歌颂民族美德,如吴克群的《将军令》;有些歌颂民族文化,如《青花瓷》;有些宣扬人生品质,如《本草纲目》、《折子戏》;有激励人向上的,如《阳光总在风雨后》……

总之,对待流行音乐文化,我们因把握一个原则: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我们要正确认识,不要盲目从众的追捧。同时也不要忘记我们的优秀的名族音乐!让他们同放光彩

2011-11-22

研究性学习论文

研究性学习论文

研究性学习论文

研究性学习论文

研究性学习论文

研究性学习论文

高中生物研究性学习论文

高中生物研究性学习论文

关于研究性学习论文

高中研究性学习论文

会考研究性学习论文
《会考研究性学习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