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关于研究性学习论文

发布时间:2020-03-02 05:26:0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关于研究性学习的认识与探索

五常市志广乡中心学校宫方春

一、研究性学习的提出和实施渠道

信息时代的到来、新的科学理论和技术的不断涌现,对学校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教育内容与有限的教学时间之间,知识教育与能力培养之间、学校教育与社会需要之间的矛盾日渐突出,反映了“学校教育就是知识教育”的传统教育观已不能适应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具有主动发展和终身学习能力、能适应未来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的新人,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实施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因而一个重要的着眼点就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学生在原有教育条件下形成的偏重于记忆和理解、立足于接受教师知识传输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形成主动探求知识、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的学习方式,有利于终身学习、持续发展的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是这种新的学习方式的有效途径之一。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为基础,自主地获取信息、分析处理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实现了学生对基本的科学方法的体验,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更高的层面上开展学习,并不意味着否定记忆、理解等层面学习的必要性,相反,研究性学习十分注重以其他学习为基础,提供学生多元学习的机会和体验,激活学生的“知识储备”。

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渠道可分为两个方面:第一,研究性学习作为方法性要求和教学理念要求,它具有普遍意义,泛指学生探索问题的学习,可贯穿于各学科、各年级的多种课堂教学以及其他学习活动中。在学科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尝试研究性学习的建构主义学习模式,探索课堂探究学习的教学方法,根据教材内容,重视教学过程中有关问题情景的创设,重视学生在知识内化过程中的探索研究的作用,通过主动认识、内化、更新知识,使学生自主地建构和完整自己的认知结构,实现优化的学习过程。第二,目前多采用问题解决的课题研究学习模式,且主要以课题小组研究活动方式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解决研究模式,实际上把学习过程与科学研究过程相比较,使学生容易掌握科学的思维和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故而成为研究性学习的主要学习方式。下面所谈的研究性学习,主要是指这种学习模式。

二、研究性学习的实施

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探索性、实践性等特点,强调学生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挖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研究性学习的一般程序为:(1)研究准备阶段(查资料、选题立题、组合研究小组等);(2)实施研究阶段(制订研究计划、收集分析处理信息、完成研究报告或论文);{3}交流评价阶段(自我评价、答辩、论文交流展示等)。研究性学习自始至终是学生自主、主动学习的过程,教师只是组织者、指导者。但在实践时我们面临的实际情况中有一点是不能忽视的,那就是我们的教学对象,是习惯于十多年的接受式学习方法、普遍没有接受过主动学习的教学方法,因而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有待于挖掘的学生。故而在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起始阶段,教师在指导中,找准符合学生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的起点,是至关重要的,对此我感受颇深。在开展高年级研究性学习的起始阶段,我结合本校本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注重在课题类型和研究方法的选择上找准基点,给学生以切合实际的起点。在选题时,我把握以“知识探究型”课题为主,对应的研究方法多以调查研究法和文献资料研究法等,即学生学到某一方面知识,在教师指导下拓宽学习范围,获得学习体验,形成学习报告。这种学习研究尽管只是初步,但对于在更大范围和程度上激发学生研究学习无疑是全新的起点,在开展了最初阶段的研究性学习、有了一定的研究学习体验和能力后,我指导学生接触“学术研究型”课题的研究,对应的研究方法多为实验研究法和思辨研究法等。并设想在进入更高年级学习后,可组织学生进行“创造发明型”课题的研究,对应的研究方法多为假设论证、构建模型等研究方法。这样使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呈有梯度的发展。

在课题研究的指导过程中,教师是动态地了解、指导学生的研究的,我遵循“到位不越位,参谋不代谋”的原则,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教师的指导作用亦不排斥。在研究程序的几个关键处----选题、制定研究计划、收集并分析资料、撰写研究报告等,我分别利用一定的课时,在课堂上进行有针对性的集体指导,指导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也是教师自身不断提高的过程。

从学生的角度看,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主动学习的地位。他们自行组合研究小组,自主选题,自行聘请教师(可以是校外专家、家长、本校教师等,充分利用社会的教育资源),自主进行组内分工合作,自主获取资料,分析探究,最终形成研究报告,进行交流、展示等。在研究过程中,学生们记录每一次研究活动的内容和感受,进行自我评价,自我教育,发展学习动力。在第一阶段研究性学习结束时,从学生们交来的数目众多的研究报告和研究过程记录中,我看到了学生们关于化石能源知识的学习范围扩大了,掌握程度加深了,书面知识与人类社

会和生活环境实际联系紧密了;学生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我还感受到学生们的合作精神、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指导学生研究的教学方式简述如下:

聘请(可请校外导师)

学生教师

提出问题提供背景资料

(如组织参观、组织

网上资料查询)

启发、引导选题定题

专项指导指导

设计方案协调、督促

实施研究

论文答辩(或交流)评价

三、研究性学习的评价

我国教学评价的改革动向之一是“以论题代替部分试题,”即学生的学习成就不只是闭卷笔试成绩决定,也包括学生的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论题研究性学习的成绩。有人说:“应试教育的深

度在试题,素质教育的深度在论题。”在一定程度上形象地表达了研究性学习及其评价的重要性。有资料表明,美国有不少大学在招生时,要考察高中生的“项目学习”(相当于我国的研究性学习)成绩。研究性学习突破了单科性学科课程学习模式,具有多方面、多层次的教育价值。就目前而言,研究性学习的结果还不直接不完全与学生的升学、选拔等挂钩,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体现了教学评价改革的方向,其价值职向、评价方法、评价结果的表示,与原有的以考试分数或等弟为学习成就的唯一衡量标准的简单定量硬评价有着本质的的区别。

研究性学习评价的价值取向,更重视过程----评价学生研究成果的价值重点是学生的参与研究过程,诸如学习方式、思维方式、信息的收集和处理等,并非仅关心研究报告、论文等;更重视应用---重视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问题的能力、创新勇气和能力等更高层次的发展;更重视体验-----重视学生对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方法的体验,包括责任感、自信心、意志等自我教育的发展;更重视全员参与-----强调每个学生都有充分学习的潜能。

由强调主动参与,更重视研究过程,而非研究结果的价值取向,决定了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方法必须建立在充分、系统地搜集研究过程的信息和研究成果的信息的基础上,这样才能对学生的研究性学习作出有效的判断和评价。学生研究性学习的信息不能由教师通过作业、提问、考试等原有学习模式的方法收集,而主要是由学生主动收集和提供。我在指导和评价学生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尝试运用了“课题研究过程记录表”、“课题研究报告(论文)自我评价表”、“课题研究导师、本校指导教师评价表”等表格,表格的栏目设计,力求涵盖研究性学习的价值取向的各个方面。在课题研究过程记录表中有时间、活动序号、活动地点、活动目的、活动方式,研究内容及成果、自我评价----活动的感受等栏目;在研究报告自我评价表中有课题报告摘要、研究方法,主要参考资料、自我评价—活动的感受等栏目;在研究导师、本校指导教师评价表中有对研究过程的评价、对研究方法的评价,对学生活动态度、情感、能力的评价、对研究报告的评价等栏目,这样动态地记录、收集学生的学习信息,便于通过学习和评价,体现研究性学习多方面、多层次的教育价值。

研究性学习评价结果的表示不能只是一个等第或分数,实践表明学生在研究性过程中,有着极为丰富的收获、体验、经验,仅以等第或分数作结果表示,实在过分简单和生硬,用实质性的评价对学生研究性学习作结果的表示,可发挥评价对学生的导向、激励等功效,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有比较实际的意义。故而在填写评价表时,我采用实质性的评述与等第相结合的表示方法。

研究性学习作为我国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作为世界发达国家教育教学所较为普遍采用的一

种模式和课程,它的开展在我国还处于起始阶段,与其相关的师资培训(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知识结构的更新)、社会环境的培养、学生家长的支持、学校对研究性学习的管理、教师对研究学习的教学的提高和教学方法的探索等等,都将成为关于研究性学习的继续探索和实践的重要课题。作为教师,我将努力不断地的提高自己,从教师的角度对研究性学习继续进行探索和认识,为的是更好地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培养更多的适应时代发展的有用人才。

研究性学习论文

研究性学习论文

研究性学习论文

研究性学习论文

研究性学习论文

研究性学习论文

会考研究性学习论文

高中生物研究性学习论文

高中生物研究性学习论文

高中研究性学习论文

关于研究性学习论文
《关于研究性学习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