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共产党宣言》解读

发布时间:2020-03-02 13:56:0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共产党宣言》

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说诞生的标志。160年来,没有哪一本书传播得如此广泛,如此深入人心,没有哪一本书对世界历史的进程产生了并且继续产生着如此巨大而深刻的影响。因此,我们可以说,对于这部著作的意义和价值,无论怎样评价都不会过分。

1847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参加了德国共产主义者同盟1847年11月在伦敦举行的第二次代表大会。他们受大会的委托,把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用宣言的形式阐述出来,这样便产生了1848年2月第一次在伦敦出版的单行本《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由于《宣言》科学地回答了时代所提出的问题,即资本主义发展的规律以及它将要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客观必然性,满足了时代的需要,所以它以不可阻挡之势迅速以多种文字在各国传播开来。1888年,恩格斯在为《宣言》英文版所写的序言中回顾40年来的历史说:“《宣言》的历史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现代工人阶级运动的历史;现在,它无疑是全部社会主义文献中传播最广和最具有国际性的著作,是从西伯利亚到加利福尼亚的千百万工人公认的共同纲领。”如果说19世纪80年代末《宣言》产生的影响已经是空前的,那么,同20世纪以来的情况相比,这还只是一个开端。因为20世纪以来,《宣言》传播的范围更加深广地从欧洲扩展到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并且从理论变为实践,从一国的实践变为多国的实践。

《宣言》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大的影响呢?列宁认为:“这本书篇幅不多,价值却相当于多部巨著:它的精神至今还鼓舞着、推动着文明世界全体有组织的正在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他又说:“马克思学说中的主要的一点,就是阐明了无产阶级作为社会主义社会创造者的世界历史作用。„„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于1848年问世的《共产党宣言》,已对这个学说作了完整的、系统的、至今仍然是最好的阐述。”他还说:“这部著作以天才的透彻而鲜明的语言描述了新的世界观,即把社会生活领域也包括在内的彻底的唯物主义,作为最全面最深刻的发展学说的辩证法、以及关于阶级斗争和共产主义新社会创造者无产阶级肩负的世界历史性的革命使命的理论。”他认为,《宣言》是“每个觉悟工人必读的书籍”。这对《宣言》的内容和价值,它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中的地位和意义,阐述得再清楚不过了。

《宣言》总共不到3万字,它言简意赅,文情并茂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进行了阐述,它既是具有高度理论性的科学著作,又是马克思主义的入门书籍。

贯穿于《宣言》的是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唯物史观。这种观点认为,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发展的动力变成生产力发展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

在马克思看来,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是遵循了这个客观规律,同样,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也是遵循这个客观规律。资本主义生产是社会化的大生产,但是这种社会化的大生产却是在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基础上实现的。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部无法克服的基本矛盾,它束缚和阻碍着生产力的发展。解决这个矛盾的根本出路是什么呢?是用社会主义公有制代替资本主义私有制,使生产关系同生产力的状况相适应。谁来完成这人历史使命呢?是资本主义的掘墓人──无产阶级,即现代工人阶级。无产阶级通过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然后运用政权的力量实行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宣言》指出:“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的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这些就是《宣言》所阐述的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

人类社会自从出现私有制和阶级以来,无论是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还是资本主义社会,都是实行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都是少数人剥削多数人的社会,尽管它们相互对立,彼此取代,但这一点是相同的,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则最终要消灭私有制,消灭阶级,消灭剥削,因此,《宣言》指出,“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1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既然私有制、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是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共同特点,这些社会的意识形态尽管形形色色,千差万别,也有共同之处,这就是为私有制辩护,为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辩护,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则最终要树立公有的观念,树立劳动是人生的第一需要的观念,树立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的观念,因此,《宣言》指出,“毫不奇怪,它(共产主义革命)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虽然现在距离实现这两个“最彻底的决裂”还很远,但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这个目标。

因此,以公有制为基础,这是我们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告诉我们,社会化的生产力要求在生产资料的占有上也社会化,即实行社会主义的公有制。只有这样,才能按照国民经济的总体布局,按照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来安排生产,从而克服资本主义私有制所必然带来的各个企业中的生产的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只有这样,才能使人们在生产资料面前人人平等,除了自己的劳动(包括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以外,谁都不能提供其他的东西,除了个人的消费资料以外,没有任何东西可以转化为个人的财产,从而消除一部分人无偿占有另一部分人的劳动的现象,充分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劳动生产率,防止两极分化(生产决定分配,不解决所有制问题,仅仅依靠社会福利设施和累进税制度等是不可能防止两极分化的),克服由此造成的生产力扩张和购买力萎缩之间的矛盾。无疑这是适应生产社会化的要求的,是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区别于空想社会主义,就在于它不是基于对社会公正之类的抽象议论,而是实际地分析资本主义的经济关系,揭露其固有的基本矛盾,找出解决矛盾的科学途径。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宣言》中阐述的公有制主体思想对我们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特性有着清明的指引作用。有这些年来,理论界一直有“公有制主体虚位”,“全民所有,人人皆无”之类的论断。甚至有提出“所有者的非人格化”的命题,说是“由于所有者非人格化,企业盈亏成败与有关人员自身的物质利益的联系不密切,因而经济驱动力比较弱”。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只要生产资料没有量化到个人头上,人们就不会关心生产经营的好坏,就没有积极性和创造性。

其实,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里早就批判过这种观点。当时就有资产阶级代表人物说,“私有制一消灭,一切活动就会停止,懒惰之风就会兴起”。《宣言》指出:“这样说来,资产阶级社会早就应该因懒惰而灭亡了,因为在这个社会里劳者不获,获者不劳。”的确,在资本主义所有制的条件下,绝大多数劳动者并没有生产资料。只有在个体小私有制的情况下,生产资料才真正归个人所有。但历史证明,个体小私有制的效率并不高,而且它恰恰是被资本主义所摧毁的。生产越是社会化,生产资料就越不能成为个人所有。在今天的资本主义企业里,从事生产经营的企业领导人常常并不是这个企业的所有者,而是由董事会聘任的经理人员。他们并不是因为企业是自己的私有财产才去关心生产资料的正确使用和增值的,而是有其他的经济和非经济的动机。至于这些企业的工人,就更不是因为企业属于自己所有(即使拥有少量股票也罢)才去劳动的。可见那种认为私有制比公有制更有效率的说法根本站不住脚。

还有一种怀疑公有制的观点认为:“‘我’是人性中唯一稳定的因素,关心自己的福祉是人性中不变的因素”,以此作为实行私有化的理由。这是把私有观念当作亘古不变的人性,是地地道道的历史唯心主义。人性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是历史的,具体的。人类历史上曾经有过不知私有为何物的漫长时期。将来,当我们的最高理想──无限美好的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实现之日,人们又会不知私有为何物。私有观念是私有制的产物,而私有制虽然已经延续了几千年,今后大概还会再延续数百年,但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上不过是短暂的一瞬,它终究是要被消灭的。我们决不能把它神圣化、偶像化,当作可以利用的包治百病的药方,而是要承认它,逐步地削弱它,最终达到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的目标。

《宣言》中说的“传统的观念”主要是指私有观念,而决不是指人类历史上创造的一切优秀的文明成果。马克思主义本身恰恰是在批判地继承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创立的。我们不能因为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就对文明成果拒绝吸收乃至加以毁灭,反过来,也不能因为要吸收优秀的文明成果,就助长和宣扬私有观念。马克思说过:“私有制使我们变得如此愚昧而片面,以致一个对象,只有当它为我们所拥有的时候,也就是说,当它对我们说来作为资本而存在,或者它被我们直接占有,被我们吃、喝、穿、住等等的时

候,总之,在它被我们使用的时候,才是我们的。”如果我们按照这种愚蠢而片面的私有观念去实行私有化,这只能是饮鸩止渴,在存在和意识之间形成恶性循环。只有用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去武装群众,才能巩固社会主义公有制,在存在和意识之间形成良性循环。所以,在《宣言》中,“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是与“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同时提出来的,其意义显然值得回味。

1872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为《宣言》德文版所作的序言中说:“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这里,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充分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态度。他们的理论是从实际中来的,实践也证明他们的理论是正确的,但是他们强调指出,他们提供的只是总的指导原理,而这些原理的应用必须从各国实际出发,不可能千篇1律,完全雷同。他们要求各国的共产党人不要机械地照搬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而要把一般原理同本国的实际结合起来,在一般原理的指导下,认真研究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从中得出解决问题的科学结论。他们没有束缚住后人的手脚,恰恰相反,他们要求后人在理论和实际的统一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不愧为理论联系实际的榜样,不愧为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忠实学生。在实现《宣言》提出的“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的任务中,中国共产党人从本国的实际出发,走出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正确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范围的伟大胜利。在实现《宣言》提出的“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的任务中,中国共产党人把官僚买办资本和民族资本严格地区别开来,对于官僚买办资本采取没收的办法,对于民族资本则采取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通过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过渡形式实行和平赎买。在这个规模空前的极其深刻的变革过程中,生产力不仅没有受到破坏,而且得到长足的发展,这是永垂史册的成功实践。正如邓小平所说:“在搞社会主义方面,毛泽东主席的最大功劳是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我们最成功的是社会主义改造。”

事实上,在实现《宣言》提出的“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的任务中,中国共产党人从1956年就开始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其间经过曲折和反复,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逐步形成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这些都用新的经验和理论丰富了《宣言》的基本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增添的新的财富。

因此,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一定要同本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并在实践中加以发展,但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又是不能违背的,违背了就要犯错误。这些原理之所以不能违背,因为它们是客观真理。《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不仅在1872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写《宣言》德文版序言时“还是完全正确的”,直到现在也还是完全正确的。有人把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割裂为“新的社会主义观”和“传统的社会主义观”,并把它们对立起来。据说前者强调发展生产力和共同富裕,后者则强调社会主义公有制、按劳分配和无产阶级专政,忽视了生产力,忽视了共同富裕;前者突出经济,后者突出政治。事实上,只要认真读一读《宣言》,稍稍了解一下《宣言》中关于政治和经济的辩证关系的观点,是无论如何得不出这样的结论来的。

人类社会由资本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最终走向共产主义,这是一个漫长的曲折的过程,其间有高潮,也有低潮,有前进,也有退却,有胜利,也有失败,有凯歌高奏、所向披靡的时期,也有遭受挫折、积蓄力量的时期。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苏联和东欧发生了令人痛心的剧变,目前整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处于低潮,这是基本的事实。于是,有人宣称,《宣言》已经过时,共产主义的试验已经失败,今后的世界将是资本主义的一统天下。

其实,《宣言》所揭示的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一切尊重客观事实的人都可以看到,在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不是被打败的,而是被共产党内的机会主义者所抛弃的。剧变以来的情况不仅没有证明资本主义是美妙的天堂,恰恰相反,却证明了它是可怕的陷阱。拿俄罗斯来说,1998

年纪念《宣言》150周年活动中间的一项舆论调查表明,73%的人认为,对于俄罗斯来说,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更可取。近年来,每逢十月革命节,愈来愈多的人高举红旗和列宁、斯大林的画像,集会游行,热烈庆祝,也足见人心之所向。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十月革命开创的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新时代并没有也不可能“终结”,苏联曾经取得的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成功并没有也不可能从人类历史上抹去。在正确地总结和汲取苏联经验,包括成功的和失败的经验的基础上,真正的共产党人将同广大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在一起,沿着十月革命的道路继续奋勇前进。

一切尊重客观事实的人也可以看到,在西方世界,资本主义的前景并不光明。无论是美国还是欧洲,今天的经济甚至可以用“相当不景气”(美国《时代》周刊2008年第5期语)来评价。美国美国著名学者沃伦斯坦在《自由主义之后》中指出,目前的社会制度是建立在北方剥削南方的基础之上的,矛盾将不断加深,使世界经济处于一种十分严峻而复杂的状态。他甚至断言:“到2050年至2075年,资本主义将最终衰落。”共产党人不是算命先生,倒不想来预言资本主义究竟在何年何月寿终正寝,但他们相信,社会主义的不可避免性取决于资本主义内部不可调和的深刻矛盾。这种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必然导致阶级对抗和各种社会问题的日趋激化,最终使社会陷入沉沦和崩溃。

因此,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当前国际共产主义处于低潮的时候,我们应当经常想一想列宁在80年以前对美国工人阶级,实际上也是对世界共产党人的谆谆嘱咐:“伟大的俄国革命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历史活动并不是涅瓦大街的人行道。谁认为无产阶级革命必须一帆风顺,各国无产者必须一下子就采取联合行动,事先必须保证不会遭到失败,革命的道路必须宽阔、畅通、笔直,在走向胜利的途中根本不必承受极其重大的牺牲,不必‘困守在被包围的要塞里’,或者穿行最窄狭、最难走、最曲折和最危险的山间小道,谁认为只有‘在这种条件下’才‘可以’进行无产阶级革命,谁就不是革命者,谁就没有摆脱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迂腐气,谁就常常会在实际上滚入反革命资产阶级的阵营”。我们任何时候都应当是坚定的理想主义者,又是清醒的现实主义者,一句话,应当是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统一的革命的乐观主义者。

160年前,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宣言》中庄严宣告:“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那时真正的共产主义者在世界上还寥若晨星,那时的中国人民还辗转呻吟在清王朝的黑暗统治和西方资本主义的野蛮侵略之下。16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不过如白驹过隙,但世界的面貌发生了多么巨大的变化啊。我们中国不仅从半封建半殖民地跨越“卡夫丁峡谷”,正迈进在社会主义的道路上,而且,更重要的还在于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已经是举世瞩目。

解读共产党宣言

解读《共产党宣言》

共产党宣言解读

第四章 《共产党宣言》解读

共产党宣言经典解读

对共产党宣言的解读

解读共产党宣言 递交入党申请书

共产党宣言

共产党宣言

《共产党宣言》

《共产党宣言》解读
《《共产党宣言》解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