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教育心得

发布时间:2020-03-03 01:59:4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心得体会

古有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职业是神圣的,担负着培养、教育下一代的任务,是一项极为艰巨繁重的工作。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教育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全民族的素质,推进了科技创新、文化繁荣,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故此温总理在讲话中强调:“只有办一流教育,出一流人才,才能建设一流国家”。

但倘若教师的人格品德、学识不高,缺乏从事教师职业所必备的遵循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的自觉性,试问:他将如何去履行他的天职,完成他的使命呢?这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其用处。”由此可见,师德是立教之本,正因为教师职业具有的特殊性和教师使命具有的特定性,所以时代与社会对教师职业道德要求水准高于其他行业。

教育要发展,根本在改革。教育体制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关键点在于努力提高广大教师的整体素质,造就一支具有先进理想、社会主义道德、现代文化科学知识和严格组织纪律的强大教师队伍,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其中的重点工作。而学校作为承担着为国家、社会培养高素质、高水平人才的重任,是先进文化的源泉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而教师不仅是先进文化的传播者,更是道德建设的教育者,对学生在教育成才中起着特殊的积极作用。能否把学生真正培养成造福社会、造福人民的有用之才,师德在其中则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正如孔子所说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则达人”。因此,当前,加强师德建设,不仅对于提高广大教师的道德水平,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办好社会主义学校,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而且对于转变社会风气,提高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师德建设是教师工作的生命线。师德的载体是人,社会道德准则只有内化为个体的道德品质才能实现道德建设的根本目的。师德建设靠强制手段不行,单靠灌输也不行,只有靠耐心细致的教育转化工作,才能使教师对师德规范产生认识,激发起教师的师德情感,形成师德意志,最终落实到师德行为中去。因此,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时代的要求,是一项重大的建设工程,是一项需要每一个学校长期探索、奋斗的艰巨任务。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刚好是国家在这方面给予的领导和支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规划了未来十年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蓝图,是符合我国国情、体现时代特点、反映人民意愿的纲领,必将对教育改革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纲要》中十七章第五十二条明确指出要加强师德的建设。加强教师职业理想与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要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和聘任和评价的首要内容,采取综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形成良好学术道德和学术风气,克服学术浮躁,查处学术不端行为。 这是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国家作出的又一重大战略决策。我认为应着重注意以下几点:

一、体现人本精神,建立长效的制度文化约束机制

校园制度文化是指处于一定经济社会文化背景下,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日趋稳定的独特的价值观,以及在此基础上并以之为核心而形成的行为规范、道德准则、群体意识、风俗习惯等。 制度对师德建设十分重要,如何把握制度的深层意义对师德建设起到直接的促进作用。但是不能就制度而制度,需要建立“以人为本”的制度文化;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制度文化;先进性与实用相结合的制度文化。只有这样的人性化制度,才能充分调动学校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因此,要加强师德建设,高校必须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既引导又约束,建立行之有效的制度文化约束机制

二、促进教育公平,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教育问题关系国计民生,让有限的教育资源得到更加合理地配置,并打破现有的教育不公平现状,是老百姓的一大憧憬。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最伟大的工具”,好的教育、公平的教育,就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是为多数人提供同等机会同等优质服务的教育。

三、抓好管理干部的师德建设

经师易得,人师难求,教书先教人,育人先育己。在学校,管理是教育,管理人员的一举一动都会产生道德教育的效能,再严密的规章制度,也只有配合以科学、公道、服务性的管理,才能收到实效。管理人员应更加重视加强自身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身体力行社会主义道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具体到学校的工作实际,就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物质利益原则的背景下,管理人员必须公道地处理涉及广大师生切身利益的问题,如教师的评先评优、职称评审、工资晋升等和学生的录取、成绩评定、推荐先进、毕业等,避免“人治”和“随意”,应秉公办事。

四、抓好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

学校青年教师往往是一批学历高,知识面广、业务性强、头脑灵活、思想活跃、有上进心的青年,这支年轻的队伍在学校是很有潜力,不可低估的力量,是学校的未来和希望。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一方面促进了教师的思想解放和观念的更新,另一方面由于多元价值观的并存和碰撞,特别是在当前市场发育不完善,新的体制机制尚未健全,旧的体制机制仍起作用的情况下,一些无秩序、无规范的行为、现象的存在,给广大青年教师人生观带来消极的影响。因此,加强青年教师师德建设成为新时期学校教育工作的一项紧迫任务。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崇高的职业理想,要有职业自豪感,要把自己的人生价值定位在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上。进一步提高他们对师德认识,坚定师德信念。认识是情感的基础,信念是履行师德要求的内在动力。教育他们要深刻了解国家对师德要求的内容及其提出的这些客观依据,充分认识履行师德规范对教书育人,培养跨世纪人才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远意义。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要加强对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抓典型,以点带面。要树立教学能力强,科研水平高,思想素质好的全面发展的典型人物,让他们成为青年教师的榜样;同时还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活动来提高青年教师的思想水平,解决思想认识问题。

五、加强文化认同教育,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

文化认同教育指的是学校对教师进行校史、精神内涵、思想理念和人文品质等方面的综合教育。文化认同教育能够通过教育使广大教师对学校的文化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在教师了解学校的文化和精神内涵的同时认可学校的历史、精神内涵、思想理念和人文品质等,由认可而喜欢,由喜欢而敬业,从而促进和激励教师爱岗敬业、勤于奉献。因此,文化认同教育对加强高校师德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校园精神指的是学校所拥有的思想观念、价值体系、文化产品、道德准则等精神形态的文化氛围。校园精神是学校的灵魂,是校园文化的核心要素。 精神层面的教育对促进教师师德建设,激励教师爱岗敬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也是学校进行文化认同教育的基点。精神教育主要包括了学校的校训、校歌、校史、校标和校风等理念教育,也包含了学校的管理、教育、服务理念教育,以及开展的爱校教育和以学校形象视觉识别系统为主的视觉教育,通过精神和感观的结合,理念和视觉的融合促进广大教师在认识学校精神形象的同时,由被动的接受转化为主动的认同,从而起到激励作用,促进高校师德建设。目前,高教园区林立,高教园区的建立,缓解了教育资源的紧张情况。但是,这些高教园区的地理环境和位置一般远离市中心,给广大教师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由于环境的特殊性,教师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等情况对高教园区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上的各种思想和价值观念趋于多元化,主要表现在政治理论水平,价值观念,功利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利己主义等思想上,这对高校师德建设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导致一些教师思想观念也日趋多元化。这些新情况,要求学校解决并提供相应的物质环境,这对学校的长远发展来说十分重要。因此,通过对教师的物质激励,促使教师自觉遵守师德规范。人文关怀是学校精神的延伸,所谓人文精神,简单的讲应该是一种社会大环境中群体素质、甚至可以说是民族素质得以延展升华的本位素质。广义上讲,它事实上包括了对于个人本质上人性层面的观照和对于整个社会民族深层次文化内涵的吸收和拓展。 我们知道,人文关怀是高校师德建设的永恒主题,学校有责任也有义务关心教师的成长和成才,这对学校人文关怀提出了实质性要求。同时,也是激励教师爱校爱岗、勤于敬业的前提。如何做好人文关怀关键在于“以情感人”、“以情留人”,通过学校与教师感情的深入交流,促使教师来认同学校,从而提高师德水平。因此,学校必须在人文关怀层面上作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并付诸实际行动,用真情实感让广大教师从根本上热爱学校,提高师德水平。

党的教方针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任务,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道德水平,做到因材施教,鼓励个性发展,“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新世纪的又一个十年,大家欣喜地看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这是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教育的具体表现,让我们不仅看到了未来的希望,重新燃起了更多欲望,同时也再次深感作为教育工作者所肩负的重大责任。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是知识的化身,是智慧的源泉,是道德的典范,是人格的楷模,是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是莘莘学子人生可靠的引路人。因此,教师以德立教以身示教,用智慧点燃心灯!

教育心得

教育心得

教育心得

教育心得

教育心得

教育心得

教育心得

教育心得

教育心得

教育心得

教育心得
《教育心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