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初三化学第一课时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2 02:06:3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初三化学第一课时教案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一:物变和化变

1定义: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2特征: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物质形态发生改变,物质状态的改变,位置的移动。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长表现为颜色的变化,气体的生成,沉淀的生成等。3联系:发生物理变化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但发生化学变化一定会发生物理变化。

【例题1】下列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是(A )

A 镁条燃烧B火柴梗被折断 C干冰升华 D玻璃破碎

【例题2】下列变化中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C)

A蜡烛融化 矿石粉碎B食物腐烂 光合作用

C酒精挥发 镁条燃烧D汽油燃烧 风力发电

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概念: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

2示例:常见的物理性质:颜色 状态 气味 温度 硬度,导电热性,沸点,溶解性等。、常见的化学性质:酸性 碱性 稳定性 活泼性 氧化性等。

【例题3】在日常生活中。下列物质用途由化学性质决定的是(B)

A用活性炭吸附异味B氮气作为保护气

C用金属做电线D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例题4】下列用途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C)

A金刚石做成饰品B生铁制成铁锅

C洗涤剂除去油污D铜丝做成导线

三: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1:常见的实验仪器

存放仪器:①广口瓶:存放固体 ②细口瓶:存放液体 ③集气瓶:存放气体

取用仪器:①镊子:取用块状,条状,颗粒较大的固体②胶头滴管:取用少量液体反应容器:①试管②蒸发皿③燃烧匙④坩埚以上可以直接加热

⑤烧杯⑥烧瓶以上不可以直接加热需要垫上石棉网

计量容器:①天枰 ②量筒

分离仪器:漏斗

2药品的取用

①固体药品的取用:存放在广口瓶中,用药匙取用。块状的可用镊子。用过的药匙和镊

子需要立刻用干净的纸擦拭干净

②液体药品的取用:液体药品一般存放在细口瓶中。

注意事项:瓶塞倒放 瓶口紧挨试管缓慢导入以免溅出 细口瓶标签朝

向手心立即塞进瓶塞放回原处。

取用液体也可以用胶头滴管

注意事项:胶头滴管不可平放不要把胶头滴管放在实验台或其他地

方用后立即清洗

3物质的加热

①酒精灯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加酒精。禁止用酒精灯点燃另

外一个。用完后用灯帽盖灭。若酒精灯碰倒立即用湿抹布

扑盖。

②火焰组成:外焰 中焰 内焰

【例题5】根据化学实验要求,你认为小东同学进行的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称量时,砝码放在天平左盘 B为节约药品把用剩的药品放回试剂瓶C酒精灯的火焰用灯帽扑灭D把鼻孔凑到集气瓶口闻气温

【例题6】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10.6克的药品时,称量完后发现将药品放到了天平

的右盘中,该同学实际称量的药品质量为()

A 9.4克B9.6克C11.2克D10.6克

【例题7 8 9 10 11】在树上和图片有关。

第二单元

一:空气的组成

1: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杂质0.03%2::空气污染物:①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大概可以分为粉尘和气体两大类。

②气体污染物通常主要是一氧化碳 二氧化氮 二氧化硫等。

③这些有害物质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工厂废气排放和汽车尾气。

④二氧化硫的会形成酸雨。

⑤防治措施:植树造林 种花种草 使用清洁能源 工厂废弃处理后排放

二:氧气

1物理性质:密度比空气密度略大;不易溶于水;氧气在—183摄氏度时变为淡蓝色液体

一般储存在钢瓶中。

2化学性质:①氧气可以助燃,具有氧化性

②和硫单质在点燃的状态下发生反应(实验)

③和金属铁的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实验)

3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发生反应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做化合反应。4缓慢氧化:食物的腐烂 酒和醋的酿制 动植物的呼吸 农家肥料的腐熟

5氧气的检验:氧气可以让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实验)

6氧气的制取:共有三种方法

①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成水和氧气

②加热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实验)③加热高锰酸钾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和氧气(实验)

说明:二氧化锰在反应过程中起到催化剂的作用,它的质量和本身的化学性

质并不发生改变。

三: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测定(实验)

四: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

【例题12】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时,产生浓厚白烟的是()

(A)镁带(B)红磷(C)硫粉(D)铁丝

【例题13】、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操作或现象不正确的()

(A)先在酒精灯上加热和引燃细铁丝

(B)盛氧气的集气瓶底没有水或沙子

(C)生成物为黑色固体

(D)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

【例题14】.氧气是我们身边常见的物质,以下有关氧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氧气具有可燃性(B)氧气能提供动植物呼吸

(C)氧气能支持燃烧(D)某些物质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但在氧气中能燃烧

【例题15】下列有关实验室用氯酸钾制氧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氯酸钾受热熔化后,也不放出氧气

(B)要使氯酸钾受热分解放出氧气,必须加入二氧化锰

(C)二氧化锰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保持不变

(D)二氧化锰是一切化学反应的催化

【例题16】三个集气瓶中分别装有空气,氮气,和氧气中的一种。当将燃着的木条分

别插入各瓶中,观察到的现象分别是火焰熄灭,继续燃烧,燃烧更旺。则

三瓶气体依次应为()

A.氧气 氮气 空气B.氧气 空气 氮气

C.氮气 空气 氧气D.空气 氧气 氮气

【例题17】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

(A)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

(B)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C)将少量澄清的石灰水倒入集气瓶中、振荡

(D)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例题18】鉴别空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种气体,最好选用()

(A)带火星的木条(B)燃着的木条

(C)澄清的石灰水(D)灼热的木炭

【例题19】实验室用氯酸钾及二氧化锰混合物加热,反应完全后,试管中残余固体是

_________和__________,其中二氧化锰在反应中起的作用叫

_______________作用,它能___________氯酸钾分解速度、而本身的

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在反应前后_______改变,这种物质叫做

_______________剂。若改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加热到没有气体产生时,试

管内固体剩余物有______________。这两个反应的固体剩余物中都有

______,但它在两个反应中的作用不一样,在高锰酸钾分解中它是______

【例题20】下列反应中既为化合反应又为氧化反应的()

(A)水氢气+氧气(B)镁+氧气氧化镁

(C)水+二氧化碳→碳酸(D)酒精+氧气水+二氧化碳

【例题21】下列变化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B)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

(C)乙炔燃烧(D)硫在氧气中燃烧

第三单元

一:水的组成

1:水的电离实验

①水中加入一定的氯化钠或者硫酸钠增加导电性

②两级产生气体且体积比例为2:1

③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二:氢气

1物理性质:无色 无味 难溶于水 密度比空气小。

2化学性质:氢气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3注意:氢气在燃烧前应该检验纯度,若氢气中混有空气或者氧气遇到明火会发生爆炸。4氢气纯度检验(实验):①用拇指堵住集满氢气的试管口

②靠近火焰,移开大拇指

③若发出尖锐的爆鸣声则氢气不纯,若声音很小则氢气较纯。 三:硬水和软水

1概念:含有较多的钙镁化合物的水叫做硬水

含有较少的或者不含有钙镁化合物的水叫做软水

2区分:向水中加入一定量的肥皂沫,产生泡沫多浮渣少的是软水,反之为硬水。3硬水的软化:生活中常用的方法是煮沸。实验室常用蒸馏的方法。

4硬水的危害

四:水的净化

1:利用明矾溶于水后形成的胶状物对水中杂质的吸附作用,让杂质沉降。

2::过滤实验

3:活性炭除杂

【例题22】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这说明()

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B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C水中含有氢气和氧气D电解水的反应是化合反应

【例题23】洗脸的毛巾用过之后,常常会变硬。这是因为用于洗脸的水中常含有较多的

()

A.氧气B.钙、镁化合物C.氧元素D.氢元素

【例题24】电解水的反应属于()

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物理变化D.混合物分离

【例题25】关于水的组成正确的说法是()

A.由两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构成B.由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C.由氢气和氧气组成D.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例题26】水是生命之源,我们应该爱护水资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为使水中的悬浮杂质沉降,可在水中加人适量的明矾

B.自来水厂常用ClO2消毒,ClO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2

C.通过过滤的方法可以将不溶于水的固体杂质与水分离开来

D.硬水中含较多的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软水中不含或少含可溶性钙、镁

化合物

【例题27】)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下列有关水的认识中错误的是()

A、自然界中的水都是混合物 B、可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

C、使用无磷洗衣粉有利于保护水资源 D、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

【例题28】)下列关于电解水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为增强水的导电性,常在水中加入一定最的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

B.在水电解器中加满水,然后接通直流电源

C.电解水的实验证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索组成的

D.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得到的气体能在空气中燃烧

第一课时教案

第一课时教案

第一课时 教案

第一课时教案

《比一比》第一课时教案

第一课时 文具店 教案

jqx第一课时教案

《被子植物》第一课时教案

《荷塘月色》教案(第一课时)

《白杨》第一课时教案

初三化学第一课时教案
《初三化学第一课时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