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九年级语文下文言文测试卷(答案)

发布时间:2020-03-01 16:35:3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九年级语文(下)文言文测试卷

一、古诗词积累:(10分)

1、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 。

2、报君黄金台上意,

3、,灵旗空际看。

4、,雪拥蓝关马不前。

5、,对影成三人。

6、,白露为霜。 ,在水一方。

7、角声满天秋色里,

8、寡助之至,

二、文言文阅读

(一)、阅读《公输》选段,回答1~5题。(22分)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

子墨子曰:“荆之地,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1.我能解释下面加粗的词语。(4分) ①请说之( ) ②不可谓知类( ) ...③方五千里( ) ④为与此同类 ( ) ... 2.我能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6分) ①宋何罪之有?

②义不杀少而杀众。

3.联系上下文说说“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一句中“此”指的是什么内容。(3 分) 我的理解:

4.根据第一段的内容,说说墨子从哪几个方面劝阻公输盘攻宋?(3分)

我的概括:

5.(6分)①写出两句与战争有关的古诗句(不能出自同一首诗)。

②拟一则关于战争与和平的公益广告。

(二)、比较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6—10题(19分)

甲文: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孟子〃告子下》)

乙文: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 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终灭吴。(选自《史记》)

6、用“/”给下面句子划出朗读节奏。(2分) 舜发于畎亩之中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①曾益其所不能( ) ②人恒过然后能改( ) .. ③吴既赦越 ( ) ④与百姓同其劳 ( ) ..

8、翻译下列句子。(3分) 女忘会稽之耻邪? 翻译: 译文:

9、甲文首段列举古代六位贤士的事例,是为了说明 ②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的道理,文中的中心论点 。乙文故事

译文: 可以用成语 来概括其主要内容。(6分)

10、品读甲乙两文,谈谈忧患意识有怎样的现实意义?(4分)

13.古往今来,舍生取义的志士仁人很多,请举出两个人物,并简要概括其事例。4分

14.从“曾子杀彘”这个故事,可以看出曾子怎样的教子思想?3分

(三)、比较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11—14题(17分)

[甲]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四)、比较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15—14题。(22分)

①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得我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节选自《孟子〃鱼我所欲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也》) 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②③[乙]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妻而泣。其母曰:“母还,顾反为汝杀彘 。”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遂逐齐师。 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节选自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韩非子〃曾子杀彘》) [注]①辩,有的版本作“辨”。②曾子:曾参,孔之。” 子的学生。③彘:zhì,猪。 (选自《曹刿论战》)

[乙]宋公及楚人战于泓1。宋人既成列2,楚人未既3济。司马4曰:“彼众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4分) 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

曰:“未可。”既陈5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6歼焉。国人皆咎①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与: ②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得: ..公。公曰:“君子不重7伤,不禽二毛8。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

亡国之馀9,不鼓不成列。” ③曾子之妻之市 之: ④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止: ..(选自《子鱼论战》)

[注释]1宋公:宋襄公。泓:泓水,河名。2成列:指摆好阵势。3既:尽,12.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全部。4司马:官名,这里指子鱼。5陈:通“阵”,指摆好阵势。6门官:①万钟则不辩①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国君的卫士。7重(chóng):重复,再次。8二毛:头发斑白的人。9亡国

之馀:亡国者的后代。

2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2分)

(1)神弗福也 福:__________ (2)公伤股,门官歼焉 股:__________ .

16、请用“/”给下面两个句子标出朗读停顿。(每句只划一处)(2分) (1)下 视 其 辙 (2)宋 公 及 楚 人 战 于 弘

17、翻译下面两个句子。(6分)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理解文段内容,然后用原句回答。(6分)

(1)[甲]文曹刿“请见”的原因是 ,他认为“可以一战”的理由是: 。

(2)[乙]文子鱼认为发动进攻的有利时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从选段文字看,长勺之战和泓水之战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结局?(6分)

(五)、比较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20—22题。(15分) (甲)邹忌讽齐王纳谏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文)太宗罢朝①

太宗曾罢朝,怒曰:“会②杀此田舍汉③!”文德后④问:“谁触忤⑤陛下?”帝曰:“岂过魏征,每廷争⑥辱我,使我常不自得。”后退而具⑦朝服立于庭,帝惊曰:“皇后何为若是?”对曰:“妾闻主圣臣忠。今陛下圣明,故魏征得直言,妾幸备数⑧后宫,安敢不贺?” (选自《隋唐嘉话》)[注释]①罢朝:停止了早朝 ②会:必然,一定 ③田舍汉:庄稼汉 ④ 文德后:文德皇后 ⑤ 忤:触犯 ⑥ 廷争:在朝廷上争谏 ⑦具:穿戴好 ⑧备数:充数

(谦虚的说法)

2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4分) ① 皆以美于徐公 ( ) ②皇后何为若是 ( ) .

③王之蔽甚矣 ( ) ④时时而间进 ( ) 21.将下列两个句子译成现代文。(6分) ①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②每廷争辱我,使我常不自得

22.甲、乙两文中邹忌和文德皇后的劝谏的共同点是什么?你更加欣赏谁?请简述理由。(5分)共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更欣赏谁及理由:

(六)、阅读下列文段回答23--25题(7分)

不计人过

吕蒙正相公,不喜计人过。初参知政事入朝堂,有朝士于帘内指之曰:“是小子亦参政耶?”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其同列怒,令诘其官位姓名,蒙正遂止之。罢朝,同列犹不能平,悔不穷问。蒙正曰:“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忘,固不如无知也。不问之何损?”时人皆服其量。 (选自司马光《涑水见闻》) 注①吕蒙正(944-1011):宋代政治家。②参知政事:官名,副宰相。③朝士:朝中官员。

2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1)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 佯: (2)悔不穷问 穷: 2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其同列怒,令诘其官位姓名,蒙正遂止之

25.从吕蒙正的言行中,你得到什么启示?(2分)

(七)、阅读下列文段回答23--25题(8分)

东坡诗文,落笔辄为人所传诵。每一篇到,欧阳公为终日喜,前后类如

此。一日与棐①论文及坡,公叹曰:“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

我③也!”崇宁、大观②间,海外诗④盛行,后生不复有言欧公者。是时朝廷

虽尝禁止,赏钱增至八十万,禁愈严而传愈多,往往以多相夸。士大夫不能

诵坡诗,便自觉气索⑤,而人或谓之不韵⑥。

注释:①棐:欧阳修的儿子欧阳棐。②更不道著我:再也不谈论我,不传诵

我的名声了。③崇宁、大观:宋徽宗年号。④海外诗:指东坡被贬海南时所

作的诗。⑤气索:气短。⑥不韵:不雅。

26、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正确停顿。(1分)

落笔辄为人所传诵

27、⑴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2分)

①前后类如此 ②是时朝廷虽尝禁止

..⑵翻译下列句子。(3分)

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

28、从“每一篇到,欧阳公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这句话中你感受到欧阳

修怎样的品格?(2分)

参考答案

一、

1、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2、提携玉龙为君死

3、毅魄归来日

4、云横秦岭家何在

5、举杯邀明月

6、蒹葭苍苍 所谓伊人

7、塞上胭脂凝夜紫

8、亲戚畔之

二、

(一),1.①解释;②事理;③方圆;④类别。2.①宋国有什么罪过呢?②这好像是华丽的车子和破车子相比。3.指舍文轩窃敝舆、舍粱肉窃糠糟、舍锦绣窃短褐。4.智、仁、忠、强、知类五个方面。5.①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②远离战争,让和平的阳光洒遍地球的每一个角落。

(二),

6、舜/发于/畎亩之中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①通“增”,增加②犯错误③赦免④劳动

8、你难道已经忘记了在会稽山上所遭受的耻辱了吗?

9、在艰苦磨练中才能造就真正的人才 (意近即可)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卧薪尝胆10.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符合题意即可

(三)11.①给,给予 ②同“德”,动词,感激恩德 ③到,去,往 ④制止(或阻止,劝阻,劝止)意对即可)12.①万钟的俸禄如果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仪就接受它,万钟的俸禄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呢?其中“则”和“加”没有翻译正确的,每个扣1分)②现在你欺骗他(儿子),这是教他欺骗啊。其中“子”和“欺”译错的,每个扣1分)13.示例:文天祥宁可为民族利益而死,也决不投降元朝做官;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14.言行一致;或言而有信;或父母对孩子要起到表率、示范作用

(四)、15 保佑 大腿

16、(1)下/视其辙 (2)宋公及楚人/战于泓

17、(1)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弄清楚,也一定会根据实情来处理。 (2)敌人多我方人少,乘他们还没有完全渡过泓水,请下令出击。

18、(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2)及其未既济

19、长勺之战鲁庄公取信于民且善于听取曹刿的建议,战争中善于抓住战机,因此取胜;泓水之战宋公不能听取子鱼的意见,固执己见,

(五)、20.①比;②这(样);③ 受蒙蔽; ④连词,表修饰关系可译成“地”。 21.①能够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的耳朵里的受下等奖赏。 ②(他)每每在朝廷上向我谏争,侮辱我使我非常不自在。 22.共同点:启发,诱导委婉劝谏,有针对性,使人容易接受。

更欣赏谁及理由:更欣赏文德皇后,对皇帝的错误言行,文德皇后没有正面批评,而且从另一方面盛赞皇帝:主圣臣忠(圣上圣明,臣子才忠贞),使皇帝明白自己的过错,这种向皇上委婉进谏的方式比正面批评,更让人容易接受(忠言顺耳)(也可以从勇敢进谏与邹忌的妄害怕心理进行比较)

更欣赏邹忌:有胆有识,明智,精细,以自身的事情,现身说法,巧妙设喻,暗示。委婉讽(劝)谏,使齐王猛醒,从而纳谏除弊,兴国安邦。

(六)、

23、(1)假装 (2)穷尽

24、与吕蒙正同在朝廷的同事非常愤怒,下令追问那个人的官位和姓名,吕蒙干涸就制止了他们。25.、(1)对待别人的不敬和缺点错误,应该像吕蒙正那样宽容大度。 (2)不应当过分计较和胸襟狭窄,容不下他人。

(七)

26、落笔/辄为人所传诵

27、⑴ ① 像 ② 这 ⑵ 士大夫没有熟读过东坡诗文的,便觉得没有面子(气短)。

28、要点:开阔的胸怀。

九年级语文模拟测试卷答案

九年级语文测试卷

九年级语文测试卷

九年级语文测试卷

九年级语文测试卷

春季九年级(下)语文六七单元测试卷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文言文复习检测

七年级(下)文言文阅读复习测试卷

九年级上册语文寒假作业答案:文言文阅读

九年级下文言文复习教案

九年级语文下文言文测试卷(答案)
《九年级语文下文言文测试卷(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