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新闻史 复习

发布时间:2020-03-02 14:26:1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1.第三条道路的报刊: ①所谓“第三条道路”,就是在抗战胜利后,既反对国民党的独裁统治,又反对共产党的人民政权,试图在中国实现英美式的资产阶级专政,是一条代表资产阶级和上层小资产阶级利益的道路; ②它的出现,是国共两党激战之际新闻界出现的一个重要现象;

③这些刊物既反对共产党人民革命,也反对国民党的腐败无能,反映了国民党统治集团内部一部分力量也想另谋出路。

2.梁启超的“新文体”:

①梁启超创造的散文新体,也称“报章体”、“时务体”、“新民体”,是指出现于报刊之上,不同于桐城派古文的一种比较通俗浅近的文体;

②基本特征:平易畅达、语言丰富(俚语、韵语、外国语法杂用)、笔调自由(纵笔所至不检束)、条理明晰、笔锋常带情感,句法参差多变,常用排句及偶句;

③历史渊源:既是对晚汉魏晋文风的继承和发扬,也是梁启超思想解放的产物;

④效果和社会反响:在文章形式和内容上都是一次改革,服务于改良运动,开五四白话文运动先河。许多人以为是新事物,一时风靡全国,竞相学习与仿效,而守旧的老辈则痛恨它,视其为野路子。 3.黄色新闻:

19世纪末的美国,在煽情主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还增添了一些特殊做法的新闻。比如①使用大号煽动性的标题,给人以耸人听闻的虚假感;②滥用以至伪造照片;③捏造访问记录或其他报道以行骗;④对民众表示虚假的同情,发起运动标榜自己等等。 4.国际通讯社:

新闻通讯事业诞生初期,各国通讯社就因活动范围和实力大小的不同可分为国际通讯社和国内通讯社两类。国际通讯社也称世界通讯社,它们在世界范围内采集和发布新闻,在许多国家设有分社或派驻记者,向遍及全世界的大量订户发稿。

二、简答题

1.简述新闻事业诞生的历史必然性

新闻事业的诞生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归根结底,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兴起以及由此而来的社会变化,形成了对新闻事业的需要,同时提供了产生新闻事业的物质手段和社会条件。 ⑴社会需要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

①从经济上看,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兴起,使得社会的分工更加发展,人们为市场而生产,又从市场取得生活必需品。市场使得人们对新闻信息的需求更加集中和突出。

②从政治上看,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兴起,打破了长期停滞的封建秩序,加速了社会政治变动,阶级矛盾日益激化。新兴的阶级和政治力量迫切需要传播的封建斗争的信息,宣传观点、左右舆论,以促进社会的变革。

⑵物质手段和社会条件: ①印刷和造纸工业日益发展 ②交通和邮政事业日趋发达 ③人口集中的城市逐步增加 ④所需资金有所积累

上述社会需要和实际条件的结合,成为新闻事业诞生的必然性。

2.怎样评价中国近代外报的作用和影响?

⑴消极:外报本身就是西方殖民主义者侵略的一种表现

外报的产生与殖义帝义侵略中国有着密切的联系,它的发展是同西方列强的侵略活动相伴而行的,是列

强侵华活动的一部分,为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服务,其表现为: ①殖民主义帝国主义武力侵华的舆论工具和政治说辞,提供了情报;

②为英倾销鸦片政策辩护,报业本身的经营也是一种凭借特权的经济侵略活动; ③宣传西方文明,进行西化,为列强对中国的文化征服服务。

⑵积极:外报作为在中国出现的第一批现代报刊,其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它的出现,成为中国新闻传播史的一个新起点,客观上对我们产生过重要影响: 在中国现代报刊的发展方面:

①作为现代报刊的外报与中国古代报纸有着不同的特点,满足了人们当时对新闻传播需求提高,逐渐取代了中国古代报纸;

②使中国人认识现代报刊的功能,产生自办报刊的强烈愿望,推动了中国报刊的发展; ③为中国人提供了办报的方法和经验,并使一批中国人受到新闻工作的职业训练; ④在印刷技术与设备上,为中国人创办报刊准备了物质条件;

在经济上,行情、船期、广告是其主要内容,一定程度上促进中华民族经济的发展。

在文化思想上,介绍西方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开拓了读者视野,宣传资产阶级思想和民主观念,有一定启蒙作用,对封建守旧观念是一个巨大冲击。

3、资产阶级革命派办报思想包括哪些内容?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新闻思想与改良派均来源于西方资产阶级的新闻学说,但革命派更注意汲取西方新闻学说中反封建的民主主义内涵,具有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革命性和战斗性。 ①公开承认革命报刊的党派性,革命派明确宣布自己的报纸是“党报”; ②明确提出为革命办报的主张; ③认为报纸是革命斗争的有力武器; ④认为报纸和记者是国民和舆论的代表。

⑤重视报纸和舆论的关系。革命派认为报纸可以反映舆论、影响舆论和指导舆论; ⑥记者应该先知先觉。

除上述几点外,革命派还发表了一些鼓吹言论自由、重视开发“民智”、反映民意、指导舆论等方面的主张。

三、论述

1.举例说明你对媒体集团化的认识。

媒介集团化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是指单个的或小型的媒介组织联合成媒介集团的过程,是媒介发展到特定阶段时媒介组织的一种存在形态。推动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组织结构、地区结构调整,促进跨地区发展和多媒体经营,提高产业集中度。

媒介集团化的出现及原因:媒介集团最先出现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西方国家。历史原因:整个资本主义工商业经济体系的集中化和垄断;

社会原因:工商业和金融垄断资本对媒介业的渗透和控制

我国媒介集团化原因:新闻传播事业的改革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希望在未来世界新闻传播市场上拥有一定的位置

中国媒介集团化的现状:在短短的几年时间中,对媒介集团化的举措唱赞歌的人则越来越多,我国的大众传播领域似乎已经成了“集团”的天下。

优势:利润率高、涉足行业广、影响力大、管理资源优化益于长久发展。 跨国媒介集团表现出强大的营造文化氛围、打造美丽梦幻的能力,从而在全世界范围内重塑人们的思想。像时代华纳、迪斯尼、维亚康姆、新闻集团、维旺迪环球、贝塔斯曼这样的传媒巨鳄,不仅具有惊人的经济实力,而且拥有不同寻常的社会和精神力量。

结合中国媒介集团化的现状,媒介集团化的劣势主要有三点:

(1)媒介集团化使得部分集团过度商业化,使得新闻不再纯粹,导致新闻软化,娱乐化,庸俗化。

举例:2004年阜阳毒奶粉事件中湖南媒体收昧心钱放过“三鹿”的贪污案的媒体黑幕运作的事件,说明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媒体逐步市场化、商业化。某些媒体将精力都投入到了创收赚钱的努力中,新闻报道资源却成了用来同有钱人交换的筹码。将眼光瞄向了市场,争相放弃了在政策、人力、资金和技术上有难度的硬新闻,来选择难度低、题材广泛、观众感兴趣、花费又较小的软性内容和技巧。于是,“有偿新闻”、“广告新闻”、“经济信息”、“软新闻”之类的东西非但久禁不绝,反而有越演越烈之势。

(2)媒介集团化的“先做大,再做强”的思路不能在短期内解决同跨国媒介集团竞争的实力问题

举例:1999年湖南广播电视产业中心将下属的电广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上市,被投资者认为是“中国传媒第一股”。1999年至今,电广传媒从媒体广告的单一主业扩张到多个领域。但结果并不理想:耗资8000万创办的《财富中国》因销路不畅,面临改版;长沙世界之窗前期基础设施投资巨大,仅靠门票收入难以收回投资;国际影视会展中心出租率较低,赢利能力不容乐观。

不讲质量的、缺乏内涵的、空泛的“做大”,其结果必然是没有自己的拳头“产品”,难以形成合力,必然会出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亏的结果。媒体集团实力不但没有得到提升,反而受到阻碍。

(3)媒介集团化下的广大媒体,缺乏进入真正市场运作的观念和方法,缺乏善于进行媒体经营管理的机制、人才和经验,缺乏科学处理媒体的基本社会功能,进而导致媒体化畸形发展,缺少做大做强的实力。

举例:深圳报业集团是政府主导型媒介集团化的典例,2002年,深圳特区报业集团和深圳商报社合并组成深圳报业集团,这两个媒介集团化之后在经营方面带来了一些优势,但也由于行政手段促成以下问题:

②人为地对业务范围进行划分而不是让企业自有发展,以行政决策代替市场调节,对集团的成长产生阻碍作用;

③由行政手段促成的集团化,使得集团内部的成员过分关注彼此之间的行政关系及协作,而忽略了业务上的协作及资源整合。

启示:当前中国的媒介集团化需要时间和空间,我们在进行媒介集团化的过程中必须清醒的认清自身的优势与劣势, :媒介“事业性质”与“企业化管理”的性质要求我们必须实事求是,。我们不能盲目模仿跟随西方媒介经营与发展的模式,走西方的媒介集团化道路,以此来解决我们在媒介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从本国的经济体制出发,走中国特色的媒介经营化道路,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实现为人民服务的伟大使命。

2.论述《新青年》对新文化运动有何贡献

在内忧外患的紧迫形势下,部分辛亥革命进步人士思想趋于保守,而一批先进人士在对现实教训的课思后,明白要在中国实现民主共和政治, 必须首先从思想启蒙入手,广泛开展一次“改造国民性”的思想运动——新文化运动。在这种背景和指导思想上,陈独秀创办了《新青年》之后改版,使得一大批进步人士加入其中,为《新青年》的成长作出了贡献。

《新青年》的出现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并在新文化运动中成为主要阵地。它高举民主和科学的旗帜,发动了一场以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为主要内容的波澜壮阔的新文化运动。其主要的宣传贡献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批判封建伦理道德,批判尊孔复辟。大力阐述了西方资产阶级自由平等的政治道德观念,提倡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的新道德新思想,主张把思想上反对封建的伦理道德和政治上要求实行民主共和结合起来。

②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更重要的是倡导用科学的观点来看待社会和人生,反对偶像崇拜、迷信盲从、主观武断和一切黑暗愚昧的现象。它所提倡科学的精神显然是和政治上、道德上反对封建主义的民主精神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③发动文学革命。《新青年》提倡新文学,即新鲜、活泼、抒情的平民文学,反对陈腐的,宣传孔孟之道的旧文学;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使批孔斗争和文学革命的破旧立新相结合,把新文化运动推向高潮。对新文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为反封建文化思想提供武器。

《新青年》前期对民主与科学的宣传,唤醒青年一代冲破封建思想的牢笼,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辟了道路,也为当时媒体的新闻传播增添了新内容。

陈独秀作为《新青年》的创办人和长期的主编、主持人,主要从三个方面领导了《新青年》的发展: ①制定刊物宗旨和不同发展阶段的办刊方阵 ②提出开展思想文化斗争的原则 ③组织编者、作者和读者队伍 ④决定《新》的出版发行

另外,他还是《新青年》的主要撰稿人。

李大钊作为初具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分子,广泛从事报刊活动,撰写了大量政论,揭首先揭开了我国报刊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新页。

①简明系统地向读者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唯物史观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丰富《新青年》 ,使其日益倾向社会主义

②改版《新青年》 ,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来宣传

③长期为《新青年》撰稿和编辑,为《新青年》后期转变做出贡献

鲁迅在五四时期的许多重要著作都是和《新青年》相关的。他的小说,杂文和论文都是反封建主义的利器,同时也是新文化运动中的里程碑。他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发表于《新》 。他的文章鞭笞封建主义,痛斥尊孔复辟势力,鼓舞青年投身反封建斗争之中。鲁迅的小说和杂文等白话文学作品,树立了批判现实主义的典范,使文学创作与反封建主义斗争紧密结合。

胡适是倡导新文学和白话文的主力之一。他首先在《新青年》尝试用白话文写诗,促进了《新青年》质的飞跃。他的《尝试集》被称为我国第一本白话诗集,因此它也有白话圣人之称。

中国新闻史复习复习资料

外国新闻史复习重点

外国新闻史期末复习重点

新闻史题库

外国新闻史

外国新闻史

新闻史心得体会

外国新闻史

新闻史试题

新闻史总结

新闻史  复习
《新闻史 复习.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