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1要点

发布时间:2020-03-03 18:35:5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绪论珍惜大学生活 开拓新的境界(专题一)

第一节适应人生新阶段

1.大学生活特点是什么?(与中学生活相比的变化)

学习要求的变化。

生活环境的变化。

社会活动的变化。

2.如何提高独立生活能力

确立独立生活意识。

虚心求教、细心体察。

大胆实践、不断积累生活经验。

3.如何树立新的学习理念

树立自主学习的理念。

树立全面学习的理念。

树立创新学习的理念。

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4.如何培养优良学风

养成优良学风,应在勤奋、严谨、求实、创新上下功夫:

勤奋。就是要发奋努力、不畏艰难、锲而不舍、永不懈怠。

严谨。就是要一丝不苟、认真负责,做到严肃、严格、严密。

求实。就是要脚踏实地,求真务实,不轻信,不弄虚作假,不贪图虚名,“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创新。就是要不拘陈规,敢为人先,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和思维。

第二节肩负历史新使命

1.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当代大学生承担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在新的起点上继往开来。

在现实的基础上迎接挑战。一是面临世界科技文化发展的挑战。二是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的挑战。三是面临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任务的挑战。

2.明确当代大学生的成才目标

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

智是人才素质的基本内容。

体是人才素质的基础。

美是人才素质的综合体现。大学培养目标所要求的德智体美方面的素质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统一体。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就是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是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全面提高。当代大学生应努力成长为主动发展、健康发展、和谐发展的一代新人。

- 1 -

3.如何塑造当代大学生的崭新形象

理想远大,热爱祖国。

追求真理,善于创新。

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视野开阔,胸怀宽广。

知行统一,脚踏实地。

第三节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意义

任何社会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社会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意识的本质体现,它涉及经济、政治、文化、思想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集社会主义价值理念之大成,把我们党倡导的基本理论、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系统地整合在一起,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核心内容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决定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性质和方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实现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推动力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国家软实力的核心内容,它能够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能够提高中华民族的创新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也是引领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这四个方面的内容,各自以其特有的含义和实践要求,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

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

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3.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第四节 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

1.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

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有助于当代大学生认识立志、树德和做人的道理,选择正确的成才之路。

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掌握丰富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为提高思想道德和法律素养打下知识基础。

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摆正“德”与“才”的位置,做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2.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方法

注重学习科学理论。

注重学习和掌握思想道德和法律修养的基本知识。

注重联系实际。

注重知行统一。

学习思考

1.大学生怎样尽快适应大学新生活?

2.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和成才目标是什么?

3.谈谈你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及重要意义的理解。

4.当代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为什么要自觉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5.结合实际谈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

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专题二)

第一节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

1.理想的含义与特征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理想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产物。

理想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

理想是多方面和多类型的。从不同的角度审视,可以把理想划分为许多类型:从理想的性质和层次上划分,理想有科学理想和非科学理想、崇高理想和一般理想等;从理想的时序上划分,理想有长远理想和近期理想等;从理想的对象上划分,理想有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等;从理想的内容上划分,理想有社会政治理想、道德理想、职业理想和生活理想等。理想对人的激励与鼓舞作用,与理想的性质和层次密切相关。只有科学的、崇高的理想,才能够给人们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

2.信念的含义与特征

信念同理想一样,也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现象。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信念是对理想的支持,是人们追求理想目标的强大动力。信念一旦形成,就会使人坚贞不渝、百折不挠地追求理想目标。

一定的思想或事物成为一个人的信念,需要有明确的认知和强烈的情感。因此,信念具有高于一般认识的稳定性,人们的某种信念一旦形成,就不会轻易改变。

信念有不同的内涵,也有不同的层次。不同的人由于社会环境、思想观念、利益需要、人生经历和性格特征等方面的差异,会形成不同的乃至截然相反的信念。即使是同一个人,也会形成关于社会生活不同方面的信念,如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事业、学业和生活等方面,都会形成相应的不同层次的信念。面对信念的多样性,一方面要承认这是正常现象,不宜强求一致;另一方面又要看到,在一定的社会中,人们各自的信念也有共通之处,从而形成社会的共同信念。同一个人的不同信念之间常常具有内在联系,并形成有机构成的信念体

系。其中,高层次的信念决定着低层次的信念,低层次的信念服从于高层次的信念;由于高层次的信念具有最大的统摄力,因而它代表了一个人的基本社会信仰。信仰是信念最集中、最高的表现形式。

一般来说,信仰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对虚幻的世界、不切实际的观念、荒谬的理论的盲目相信、狂热崇拜;另一种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对以事物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为基础的思想见解或理论主张的坚信不疑、身体力行。后者就是我们所主张的信仰。

3.理想和信念的关系

理想和信念总是如影随形,相互依存。理想是信念的根据和前提,信念则是实现理想的重要保障。在很多情况下,理想亦是信念,信念亦是理想。当理想作为信念时,它是指人们确信的一种观点和主张;当信念作为理想时,它是与奋斗目标相联系的一种向往和追求。

4.理想信念的作用

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

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

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

5.理想信念对于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

指引大学生走什么路。

激励大学生为什么学。

第二节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1.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根本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又是崇高的。

马克思主义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马克思主义以改造世界为己任。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必然走向共产主义的基本原理,是建立在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正确认识的基础上的科学预见。

2.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

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第三节架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

实践,是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

1.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

立志当高远。

立志做大事。

立志须躬行。

伟大出自平凡。

2.正确对待实现理想过程中的顺境与逆境。

1)执著追求的人总会经历顺境与逆境等不同人生境遇,并感受着顺逆中的甘苦、福祸与荣辱。

2)在追求理想的旅途中没有永远的顺境,也没有永远的逆境。

3)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对人生的作用都是双重的,关键是怎样去认识和对待它们,只要善于利用顺境,勇于正视逆境和战胜逆境,远大的理想就一定能够实现。

3.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1)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实现理想的思想基础。

现实是理想的基础,理想是未来的现实。一方面,现实中包含着理想的因素,孕育着理想的发展,在一定条件下,现实必定要转化为理想。另一方面,理想中也包含着现实,既包含着现实中必然发展的因素,又包含着由理想转化为现实的条件;在一定的条件下,理想就可以转化成为未来的现实。脱离现实而谈理想,理想就会成为空想。

2)坚定的信念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为理想而献身,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也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理想必须通过实践才能转变为现实。

3)艰苦奋斗,其主旨在于奋斗,其价值在于为事业而奉献。当代大学生要把敢于吃苦、勇于奋斗的精神落实到日常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

4.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现实是理想的基础,理想是未来的现实。

一方面,现实中包含着理想的因素,孕育着理想的发展,在一定条件下,现实必定要转化为理想。

另一方面,理想中也包含着现实,既包含着现实中必然发展的因素,又包含着由理想转化为现实的条件;在一定的条件下,理想就可以转化成为未来的现实。脱离现实而谈理想,理想就会成为空想。

学习思考

1.结合自身实际,谈谈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地位?

3.如何认识个人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

4.联系历史与现实,谈谈对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的认识。

5.如何认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的关系?

阅读文献

1.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毛泽东:《青年运动的方向》,《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3.邓小平:《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才能团结起来》,《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4.江泽民:《在纪念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2

年5月16日。

5.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读本》,学习出版社2009年版。

7.《六个“为什么”——对几个重大问题的回答》,学习出版社2009年版。

8.《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复习要点1

社会工作要点1

指导要点1

宣传工作要点1

工作要点1

民政工作要点[1]

电子商务要点缩印1

六五普法要点[1]

科三要点1

《出师表》 笔记 要点1

1要点
《1要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第1章要点 要点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